施工阶段成本核算论文范文

2024-07-14

施工阶段成本核算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的演变,由于建筑行业在会计核算中本身存在的特殊性,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完善建筑行业会计核算工作成为必然。文章从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特点出发,深入分析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会计核算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对策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由于建筑施工单位的资本密集型特点,其会计核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将会计核算工作向规范化和合理化方向发展,对提高企业会计工作的质量和企业整体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的建筑施工企业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整体经济的运营和发展,是资金管理无法发挥整体作用。对此,真正了解企业的会计运营情况,将隐藏在会计核算中的问题找出来并采取相关的解决措施,才能够促进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企业整体经济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一、建筑施工单位的会计核算特点

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是对建筑企业内会计相关工作进行记录,并对记录的准确性和完备性负责,同时要及时地进行更新,为企业今后的经营决策制定提供有效依据。我国的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项目较多,包括人工费、施工费、材料和设备费用、往来款项与间接费用以及其他的费用等。会计核算的特点有以下几种:

(一)分级核算

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地点上具有分散性、不固定性等特点,这种情况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企业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为了避免会计项目的遗漏问题,施工单位在会计核算的项目上采取了分级管理的方式,是会计的核算与企业经营有效连接,让会计的核算工作更加的完善和准确。

(二)工程成本和工程价款核算的分段性

建筑企业对工程进行分段核算,可以让管理者对企业的运营成本有一个最及时、准确的认识,为以后的工程成本运用做好铺垫。另外,成本和价款的分段核算也使企业分期支付经营有关费用,避免资金的大规模使用,有利于企业的运营资金周转。

二、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问题分析

(一)会计核算的数据几率完整性和准确性不足

企业的会计核算的记录工作要对其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将对今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施工项目和进程的规划上产生很大影响。但是由于建筑企业对会计数据记录的不重视,使得此类情况频繁发生。建筑工程本身的复杂性与多变性,也给会计核算的记录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使得记录人员在整理会计数据时,无法将企业的每一笔业务做出明确的反应,导致企业成本偏离,对企业造成不利。

(二)会计核算信息反应缓慢

在建筑企业中,会计核算的目的就是要将工程中的会计数据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以便日后经营决策的需要。但是大部分企业在反馈会计核算信息时,没有做到及时性和有效性,造成会计信息的严重滞后,决策跟不上施工实际情况,造成管理部门的分析不全面、决策不合理,因此必须要加强会计核算信息的及时反馈。

(三)会计核算人员专业素养偏低

建筑施工单位的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将对施工单位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随着国内大经济形势的飞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的会计管理相对滞后,大多数建筑企业还留存着较陈旧的企业观念,缺少与先进民营企业和国外建筑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企业观念的滞后也导致管理观念不当,行业在发展,但企业依然按照旧的企业观念管理水平。除此之外的整个建筑行业缺乏应有的标准,大多数企业管理水平与素质不佳,这使得企业内部的员工流动率较大、素质不佳,从而使企业在大市场大经济时代的竞争中渐渐落后,管理的不当可导致了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素质偏低,无法适应专业化的会计核算工作。

三、解决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对策

(一)高度重视会计核算工作

建筑施工工程的会计工作,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要高度重视会计核算工作,对会计核算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合理规划相关工作,要按照政府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核算,要求审核人员在对工程进行审核的过程中,必须将施工相关法律和条例烂熟于心。熟练掌握工程法律规定能够保证建设过程中的公平和公正,保证核算人员更好地处理预结算的工作。政府部门对与建筑市场的会计核算行为进行宏观监督和调控,对建筑工程企业采取定期的审查以防止企业在咨询过程中出现由于政府部门回答不当而导致的失误,政府部门把控建筑行业会计工作的标准,并且在建筑企业实施过程中抽查或者定期检查以便能够做到及时的改正工程量清单方面可能会出现问题的苗头。在政府对会计工作的引导,加强对会计核算人员的法律认识,将会计核算工作放在建筑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制定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

建筑和施工单位的会计部门应该设置一个专门的文件用来说明本部门所有岗位的职责,管理人员根据公司实际的情况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会计管理规章和制度,保证会计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和全面性。对企业的内部管理账目进行定期的核算,将管理人员的私人财产与公司财产明确分离,保证企业资金的高利用率和高有效率,将各部门的资金进行优化整合,积极相应国家政府的纳税政策,重视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完善,从而对公司的财务发展做一个良好的规划。

(三)提高管理水平,强化会计人员专业素质

为了能够使得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在招聘人员过程中要设定严格标准并将持证上岗的要求并快速实施到企业人员招聘中,对于已经上岗并且在职的企业员工必须做到定期的人员业务培训以加强企业员工专业素质,尽可能地让企业员工在实际操作中保持学习的状态,更新自我知识从而在招标过程中做到学以致用。加强管理层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整体素养,提高管理层员工的相应专业管理水平,使企业员工整体的专业素养能够顺应这个时代真正的发展需要,而不是徒有虚名,劳动人民才是时代发展的基础,只有把最基础的人员素养整体提高,企业才能真正获得一个较为长远的发展。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心理素养对建筑工程预会计工作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审核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建筑企业施工负责人应该利用培训、教育等方法,不断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职业素养,强化他们的专业技能。核算人员应加强自身学习,了解建筑市场的最新动态,明确工程变更单位的定价方式,选择合适的审查方法,增强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保证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不断提高核算质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則。

(四)充分了解建筑过程,防止会计核算造假

如今,科技和工业的发展使得建筑行业工艺不断更新和变化,各行各业在社会发展的浪潮中正在不断地转型,建筑企业也应该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及时引进新的技术和材料,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对于建筑工程会计核算工作人员来说,也应该及时了解建筑行业的新工艺和材料,及时掌握新型的技术,不能落后于人。审核人员应该开拓自己的视野,将眼光放得更长远,提高自身使用计算机系统的能力,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管理者也应对建筑过程各环节所用材料和成本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防止审核人员在材料和设备的使用上由于不了解产生的核算不准确情况。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有较为明确的规定,会计核算人员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会计审核工作的准确性,应深入基层,了解施工过程的运作模式,对各项规定进行系统的掌握,防止出现理论性知识的缺失,影响核算的准确性。掌握施工规定还能够避免徇私舞弊、篡改数据的现象发生,不给不法分子得逞的机会,最大限度的保证会计审核结果的准确性和完备性。核算人员应树立较高的责任意识,遇到问题不能退缩,可以寻求不同部门的帮助,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还要不断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工作打好基础。

四、结语

市场经济环境中各企业竞争日渐激烈,施工企业必须要将会计核算工作放在首位,优化并落实各项会计核算的工作,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备性负责,为今后企业的战略发展决策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保证企业在一个相对健康和稳定的环境中发展。

参考文献:

[1]龚云岭.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4(03).

[2]赵长松.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15(09).

[3]于晓娟.浅析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5(07).

[4]汝兴云.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對策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21).

[5]刘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2015(20).

[6]王景凤.当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5).

(作者单位:中铁十八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阶段成本核算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本文从建筑造价与施工管理的关系出发,分析了施工管理在建筑造价中的作用,针对加强施工管理来确保建筑造价的科学性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施工管理;建筑造价;作用

引言

工程造价控制对于压缩施工成本和提高整体施工效益来说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施工方要加大对工程施工环节的管理力度,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还不够重视,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施工单位要不断提高对于工程造价管理的认识,更好的发挥工程造价管理的作用。

一、建筑造价与施工管理的关系

从整体上来说,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的关系可以总结为:彼此抑制、相互制约、密不可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关系重点显现于以下两个层面:一是,建筑造价合理开展的目的就是把施工技术与经济管理相互结合,这就无疑涉及到了工程管理的领域。细致、详尽地做好施工管理属于建筑造价中的一个极其关键的内容,施工管理与建筑造价间彼此渗透、彼此影响。业主一方在建筑施工阶段,需要规避无味的资源耗损,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并且还需要提高对工程结算管理与合同内容管理。所以,建筑造价的科学管理对施工一方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二是,科学合理地展开建筑造价属于施工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

当前业界学者都普遍认为需对工程项目施工初始阶段实施科学地监控,之后通过限额设计的形式,这不仅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并且对工程造价控制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是技术经济问题。施工一方的目的是确保建筑的坚固、耐用性,所以,要确定监督人员的职责及设计人员的责任,如此也就规避了由于责任人的不明确所导致的利益损失,并且更加有利于对有关责任人的进行追究[1]。

二、施工管理在建筑造价中的作用

1、加强施工管理能够合理确定建筑造价

建筑造价是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的总和,它包括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决算阶段的各种费用。事实上,合理的建筑造价仍然属于施工管理的范畴,在进行施工之前,如果没有合理和完善的建筑造价出台,那么施工难以有序进行下去,施工管理也将难以开展。在进行施工管理的时候,需要将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施工环境、施工人员、施工设备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做好各项工作的安排,促进各种因素充分发挥作用,使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下去。此外,在建筑施工管理過程中,还要做好竣工结算工作,实现科学合理的管理,避免施工中出现浪费现象,合理控制各项开支,避免超支情况的出现,通过以上种种措施,加强施工管理,实现对建筑造价的合理确定。

2、建筑造价的产生与施工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

建筑造价产生于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而在施工阶段,要想对建筑造价进行合理的控制,就必须加强施工管理工作。因此,建筑造价的产生与施工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就要求在进行施工之前,要对建筑造价进行合理的控制,在设计阶段推行限额设计,在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结算阶段做好各项工作,加强管理,实现对建筑造价的有效控制。如果忽视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必然难以实现对建筑造价的有效控制。

3、加强施工管理能够合理控制建筑造价

事实上,施工管理不仅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也是合理控制建筑造价的必要策略。采取有效的策略,加强施工管理工作,能够实现对建筑造价的有效控制。

例如,建立合理的工程项目组织结构,严格落实工程建设责任制,将施工任务落实到相关单位和个人,能够明确各部门和个人的责任,使他们在施工中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避免重复施工情况的出现,避免不必要开支的出现。

同时,加强建筑材料管理工作,保证施工材料合格;加强施工技术管理,保证施工技术得到更好的运行;加强是施工人员、机械设备等管理工作,可以促使这些因素在工程建设中更好的发挥作用,避免不必要的开支的出现,避免不必要资金的流失,从而实现对建筑造价的合理控制[2]。

三、加强施工管理来确保建筑造价的科学性

1、注重工程招投标程序的规范性,合理控制工程造价范围

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施工单位的确定基本上都是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来选择的,但由于行业招投标体系还不甚完善,所以经常会出现暗箱操作,内部交易,欺诈招标等问题,这些都难以保证招投标过程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从而对建筑施工造价产生不利影响。要想从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实现造价控制,就要从客观上创造一个有利的行业环境和法律环境,招标单位也要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保证招投标工作能够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情况下进行,尽可能选择施工效果最好且施工成本相对经济的施工单位,以此来控制工程造价。

2、加强建筑施工中的过程管理,将工程造价降至最低

施工过程中对于具体施工操作进行监督和管理是有效降低施工造价的途径之一。

首先,在施工前要尽量将施工中可能用到的材料和设备安排到位,科学规划机械设备在部门之间的使用时间,争取最大限度发挥设备的功用,同时还要做好施工水电管线的合理布局和铺设工作,并在施工过程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避免水电资源的浪费。

其次,要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安排各个施工部门的操作流程,并组织好各工序之间的衔接工作,能够同时开展的施工作业要一并进行,以最大限度的缩短施工时间,保证施工进度。

再次,对施工人员在操作中的行为要进行监管,对施工材料的保存和使用要管理到位,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

3、合理选用建筑施工材料,控制材料购进成本

在施工原材料选购和进场环节加以科学管理也可以大幅度降低施工造价。在原材料选择时,要注重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工程施工要求,在满足质量标准的基础上,要进行价格之间的比较,保证原材料购置的最优性价比。

材料的供应量要确保充足,因此在购进材料时要与厂家之间协商和沟通,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原料断档现象,延误施工工期。原料进场时,要对其做好质量检验工作,从源头上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在施工各环节中,管理人员要对原材料的使用进行实时监管,要做好原料分配和调度工作,防止出现原料浪费的现象。

4、在施工过程中积极开发与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降低施工成本

新型施工材料和工艺的开发将大大帮助施工企业提升施工效能,缩短施工时间,节约施工成本。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施工过程中,大多数企业都能够积极开发和引进新型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材料和技术的更新换代时间不断缩短,新型材料不仅环保节能,而且还更加有利于施工作业的开展。新技术和施工工艺则能在提高施工效果和压缩工程造价方面提供帮助。

5、做好施工各环节的管理控制工作,明确施工责任

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阶段是在施工之前的工程设计和成本预算环节。施工设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懂得如何在保证设计科学性的前提下合理将工程造价,在进行设计时,设计者要综合施工进度,工程造价成本,建筑物的使用效能等多方面因素加以考量,并尽量保证设计工作一步到位,避免后期施工中设计图纸的修改。在施计工作完成后,施工單位要根据其进行科学的成本预算工作,以降后期施工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会涉及到工程外包环节,在此环节,要实现对市场外包行情进行了解,将外包价格控制在合理预算之内。对于施工管理的效果控制,要明确划分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应负责任,保证管理的有效性[3]。

6、工程完工后要及时进行成本的复核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要重视工程竣工后的施工造价复核工作,包括对施工过程中超出施工预算的成本支出和预算中出现但没有发生的施工成本,对于超出预算部分要科学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为后续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结束语

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项综合性强且又复杂的工作,但其对施工方成本的降低和社会资源的节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降低工程造价要从加强施工管理质量入手,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各项施工环节中资源的浪费现象。在此过程中,施工单位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施工管理水平,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以达到最好的成本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丽娜.建筑造价与施工管理的结合方法探讨[J].门窗,2013(06):245.

[2]石琳,王冬齐.建筑施工管理对策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3(13):85.

[3]李坤.浅谈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管理与创新[J].河南科技,2013(07):160-161.

施工阶段成本核算论文范文第3篇

建筑工程成本, 是成本的一种具体形式, 是建筑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为获取和完成工程所支付的一切代价, 即广义的建筑成本。在项目管理中, 我们更多接触的是狭义建筑成本的概念, 即在项目施工现场所耗费的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现场其他直接费用及项目经理为组织工程施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之和。狭义建筑成本, 将成本的发生范围局限在某一项目范围内, 不包括建筑企业期间经营费用、利润和税金, 是项目经理进行成本核算和控制的主要内容。

在我国, 通常把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划分为相互联系的六个环节, 即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强调了成本预测与计划的重要性, 即通过科学的预测 (估算) 来制定项目成本计划, 确定成本管理目标。我国项目成本管理缺乏必要的成本管理环节, 不进行成本预测和计划, 管理存在随意性、形式化。究其原因, 主要的问题出在成本核算环节。由于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项目成本核算体系, 成本核算目的性不强, 不系统, 使项目成本预测与计划失去了数据基础。而成本预测与计划不准确, 又使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失去目标。加强项目成本核算, 正是从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症结人手, 也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首先, 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是建筑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要求。建筑企业外部经营环境, 包括政策法规环境、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我国建筑业先后实施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 明确了项目法人在工程建设中的责任, 建立了工程建设的市场竞争机制, 减少了损害业主利益的可能性。建筑技术环境的最大进步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计算机提高了工程管理效率, 为成本核算提供了技术基础;网络技术的产生, 尤其是大量建筑材料网站的出现, 使项目施工成本日益透明化。建筑企业大量组建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化。

其次, 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是建筑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通过成本核算, 取得的是进行项目管理需要的信息。对信息的需求是因为预期信息所带来的收益要大于获取信息支付的成本。在经济发展的初期, 有大量待建工程, 建筑企业为了快速扩张, 普遍采用了粗放型经营战略。这时, 企业预期成本核算工作的费用支出大于预期收益, 不愿意分配管理资源于成本核算工作。

现在行业发展到了成熟期, 建筑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转向内部管理, 向管理要企业竞争力。许多学者提出了成本战略管理的概念。而成本核算就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一环。当某一项目信息成本大于信息收益, 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加强成本核算是不经济的。但是, 从企业成本战略的角度来看, 从一段较长的时期来看, 企业拥有完整的信息体系产生的收益将远远大于暂时支出的信息核算成本。企业只有推行成本战略, 逐步建立信息资源优势, 才能适应战略发展的需要。

二、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内容

在现代成本管理中, 成本的概念有两大分支。一是企业财务成本;二是项目管理成本。项目管理成本的核算主体是项目, 是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管理人员按照项目管理需要和上级企业的要求, 对项目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成本核算的范围是具体工程项目, 核算的内容包括在项目施工中发生的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施工机械成本及为组织项目施工而发生的管理成本和相关费用。项目管理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为成本控制提供数据和依据, 为成本预测和计划提供信息, 满足管理的需要。

三、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方法

(一) 根据成本计划确立成本核算指标。

项目经理组织成本核算工作的第一步是确立成本核算指标。为了便于进行成本控制, 成本核算指标的设置应尽可能与成本计划相对应。将核算结果与成本计划对照比较, 使其及时反映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利用成本核算指标反映项目成本实施情况, 可以避免以往成本核算中过多的核算报表, 简化核算过程, 提高核算的可操作性。

(二) 成本核算主要因素分析。

对于任何一个工程项目, 都存在众多的成本核算科目, 无法也没有必要对每一科目进行核算, 否则会造成信息成本较高, 得不偿失。在涉及成本的因素中, 包括该项目实际作业中资源消耗数量、价格及资源价格变动的概率。项目成本核算的对象应该是可控成本。首先, 对核算对象进行概率分析, 决定是否列为成本核算的因素。

(三) 成本核算指标的敏感性分析。

对主要成本核算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 是设置成本控制界限的方法之一。通过敏感性分析, 用以判断对某项成本因素应予以核算和控制的强度。

(四) 成本核算成果。

建立信息化成本核算体系, 将项目成本核算成果系统储存, 是成本核算工作得以高效实施的保障, 也是企业成本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在施工项目管理机构中, 应要求每位项目管理人员既是工程质量检查、进度监督人员, 又是成本控制和核算人员。管理人员每天结束工作前应保证1个小时的内部作业时间, 其中成本核算工作就是重要的内业之一。通过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和项目局域网络的建立, 每位管理人员的核算结果将按既定核算体系由计算机汇总后, 将加工信息提交项目经理, 作为其制定成本控制措施的依据。项目经理及管理人员在进行成本核算、数据汇总、整理、加工过程中, 也将使自己的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施工阶段成本核算论文范文第4篇

1 成本核算的现状与加强成本核算的意义

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的一种具体形式。无论我国还是欧美等国家都强调了成本预测与计划的重要性, 即通过科学预测 (或估算) 来制定项目成本计划, 确定成本管理目标。但是, 我国项目成本管理的实践效果却并不十分理想, 有些项目缺乏必要的成本管理环节, 不进行成本预测和计划, 管理存在随意性;有些项目成本计划和实施“两张皮”, 没有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 或由于成本计划编制质量不高, 无法依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 使成本管理走向形式化, 究其原因, 主要的问题出在成本核算的环节。由于我国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项目成本核算体系, 成本核算目的性不强, 不系统, 使项目成本预测与计划失去了数据基础。而成本预测与计划不准确, 又使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失去了目标。加强项目成本核算, 正是从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症结入手, 也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首先, 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核算是建筑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要求。

建筑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包括政策法规环境、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近二十多年来, 我国建筑业先后实施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项目法人责任制明确了项目法人在工程建设中的责任, 提高了建筑企业的“寻租成本”;招标投标制建立了工程建设的竞争机制, 规范了工程项目承发包行为;工程监理制建立起了业主方的技术力量与建筑企业的平衡, 减少了在施工中以损害业主方利益来降低成本的可能性。技术环境的最大进步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建筑市场环境出现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特点。

其次, 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是建筑企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可通过成本核算, 取得的进行工程项目管理需要的信息。信息, 作为一种生产资源, 同劳动力、材料、施工机械一样, 其获得是需要成本的。有学者提出了成本战略管理的概念, 当今美国会计界两位著名的教授库珀和斯拉莫特认为:“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运用一系列成本管理方法来同时达到降低成本和加强战略位置的目的”。而成本核算就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一环。因此, 建筑企业不重视信息价值, 忽视成本核算工作, 将在长期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2 施工项目成本核算方法的研究

在现代成本管理中, 成本的概念有两大分支。一是以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准则和企业制定的财务制度为基础进行核算的成本, 称为企业财务成本;二是根据施工项目管理决策进行核算的成本, 称为项目管理成本。企业财务成本和项目管理成本是有区别的。

(1) 核算的主体不同。前者主体是企业, 后者主体是工程项目;

(2) 核算的范围和内容不同。前者核算的范围是整个建筑企业及期间费用。后者核算的范围是具体工程项目及管理成本、相关费用

(3) 核算的目的不同。前者核算的目的是正确核算企业的利润和应缴税金。后者核算的目的是为成本控制提供数据和依据, 为成本预测和计划提供信息。

(4) 核算的方法不同。前者是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财务通则和会计准则进行的, 有一套完整且相对固定的核算方法, 后者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

(5) 核算信息的处理程序不同。前者有严格的处理程序, 后者通常没有一定的处理程序, 不要求十分精确, 只要满足管理的需要即可。

可见, 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 项目经理组织管理人员核算的是管理成本, 而不是财务成本。为此将成本核算对象定义为管理成本, 一切从管理的角度出发, 简化核算过程和结果, 改变过去项目成本管理中应用会计方法和会计报表的核算模式, 使成本核算更具有可操作性。

3 施工项目成本核算步骤

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 根据成本计划确立成本核算指标。项目经理组织成本核算工作的第一步是确立成本核算指标。为了便于进行成本控制, 成本核算指标的设置应尽可能与成本计划相对应。将核算结果与成本计划对照比较, 使其及时反映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

(2) 成本核算主要因素分析。对于任何一个工程项目, 都存在众多的成本核算内容, 无法也没有必要对每一内容进行核算, 否则会造成信息成本较高, 得不偿失。在涉及成本的因素中, 包括该项目实际作业中资源消耗数量、价格及资源价格变动的概率。

(3) 成本核算指标的敏感性分析。对主要成本核算因素进行敏感分析, 是设置成本控制界限的方法之一。通过敏感性分析, 用以判断对某项成本因素, 予以核算和控制。 (4) 成本核算成果。建立信息化成本核算体系, 将项目成本核算成果系统储存, 作为成本核算成果。成本核算成果是成本核算工作得以高效实施的保障, 也是企业成本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在施工项目管理机构中, 应要求每位项目管理人员都具备一专多能的素质, 既是工程质量检查、进度监督人员, 又是成本控制和核算人员。管理人员每天结束工作前应保证一定的内部作业时间, 其中成本核算工作就是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和项目局域网络的建立, 每位管理人员的核算结果将按既定核算体系由计算机汇总后, 将加工信息提交项目经理, 作为其制定

成本控制措施的依据。项目经理及管理人员在进行成本核算、数据汇总、整理、加工过程中, 也将使自己的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4结束语

当前,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很好地开展, 其症结在于对成本核算的工作的模糊认识和缺乏重视。而加强项目成本核算, 将是建筑企业进入成本竞争时代的竞争利器, 也是企业推进成本发展战略的基础。在我国加入WTO, 建筑企业面临国际竞争的背景下, 加强建筑企业成本核算更显其重要性。为此, 展开项目成本核算的实用性研究工作, 将为建筑企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摘要:本文对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现状进行分析, 并阐述其意义, 确定核算的内容, 指出成本核算方法步骤。

关键词:成本核算,管理成本,财务成本,研究

参考文献

[1] 石新武著.论现代成本管理模式.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2] 孙三友, 马荣全, 于东东编.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体系.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施工阶段成本核算论文范文第5篇

1.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概述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指的是在保证工程工期、质量的前提之下对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费用的控制过程, 它主要包括了施工过程中所需的人力、物力以及其他管理费用的总和[1]。一般来说, 可以将施工阶段产生的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种。其中, 直接成本即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材料、人工以及机械等费用;间接成本即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与管理、维修、水电等有关的费用。实现工程建筑施工阶段的成本有效控制, 需要有科学、合理的方案与规划。

2.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在成本控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缺乏对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管理的意识。

就目前的形势而言, 部分企业在对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上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具体体现在施工管理者片面的认为成本控制只是财务部门的责任, 与自己无关。这种认识下, 就很容易会使得在施工过程中对有关成本节约的事项不予重视, 也会导致施工阶段中部门与部门之间在协调成本控制上不能做到齐心协力, 最终将会造成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管理的总体水平低下。

2.2 忽视了对施工过程材料成本的控制。

施工所需材料贯穿了整个施工作业过程, 因此对施工材料的成本进行控制, 占据了整个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主要部分[2]。然而现阶段的很多企业在具体施工过程中, 却在材料的价格、数量上十分得铺张浪费, 甚至存在少数的谋私现象, 使得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材料费用非常之多, 不利于成本的控制。

2.3 对工程变更管理不重视。

工程变更, 指的是在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 因周期长、牵涉范围广等因素的影响, 而使得实际工程操作在与合同规划上有些许不同。一般来说, 工程建设当中会发生少数的工程变更事项, 与此同时就会与之前的成本预算有差距。然而, 少数企业在工程变更上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 在对工程变更的技术和经济论证上缺乏支持, 导致工程最终的成本费用将远远超过之前的预算和规划[3]。

2.4 缺乏成本管理有效机制。

成本管理有效机制, 对于控制整个施工阶段的成本来说, 具有保障性的作用。然而, 少数企业在成本控制管理上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具体体现在对有关成本控制管理相关的人员和操作上没有一个有效的规范, 或者在部分岗位责任的划分上没有仔细的划分, 这很容易造成成本控制管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延误了最佳处理时间。

3. 关于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几点可行性建议

3.1 加强对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管理的意识。

从意识上提高各部门管理人员对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重视度, 具体可以:对从业人员进行成本控制相关的培训, 并加强对施工成本预算的重复审核;对成本控制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成本控制和技术考核, 在模拟的环境下对成本预算的方案进行评估和修改;在施工明显区域进行成本控制的宣传, 加强施工管理人员对成本控制的重视度;对优秀个人和小团队进行表彰, 以此激发更多人加强对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3.2 明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具体内容。

明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具体内容的好处在于, 可以对成本控制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评估和监督, 最大限度的实现对成本的控制。一般来说, 可将成本控制管理的具体内容划分为材料控制、合同控制、费用控制等等。在材料的控制上, 要明确从采购、运输、、储存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着手;在合同内容的变更上要尽量的去控制, 防止成本预算的重新审计;在其他费用的控制上, 一方面可以对相关管理机构进行简化, 防止责任不清现象发生, 另一方面还可以对业务招待费用进行严格控制, 防止滋生出更多的费用出来;此外, 还可以通过对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尽可能地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减少因质量不合格带来的工程返工费用浪费。

3.3 加强对施工阶段的审计力度。

加强对施工阶段的审计力度, 要求审计人员能够按照严格的审计标准来对施工合同、工程造价、费用计算以及变更内容的真伪性进行认真的审查[4];不断地完善和提高成本控制管理技术水平, 对审计人员的责任进行全面的监督, 提高审查的规范性。

3.4 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管理制度, 可以:明确每个成本管理者的责任和工作内容, 提高成本控制工作的及时、有效性;在工程施工阶段明确成本控制部门和财务部门的责任, 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安排专业性强的工作人员专门对成本控制进行管理和监督。

4. 结语

综上所述, 对施工阶段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是实现整个工程成本最优化的重要保证。对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是制定出下一步有效控制施工阶段成本规划的前提。文章从加强对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管理的意识、明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具体内容、加强对施工阶段的审计力度、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管理制度四个方面提出了几点控制施工阶段成本的可行性建议, 希望能给更多人借鉴与思考。

摘要:建筑工程的发展, 在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如何在确保工程质量、工期的前提下, 将工程的整体建筑成本进行有效控制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益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着手, 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旨在为更多相关人士提供帮助与支持。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研究

参考文献

[1] 白春萍.建筑企业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与研究[J].山西建筑, 2016 (35) :226-227.

[2] 李智锋.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成本核算与控制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 2013 (22) :252.

[3] 吕红萍.探究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成本管理与控制[J].江西建材, 2014, (7) :9.

施工阶段成本核算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成本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之一,在整个会计类课程中居于重要地位。但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内容、授课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均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以工业企业为背景的成本核算程序一直是教学当中比较困扰的方面。本文从成本会计的特点出发,结合多年教學中的体会和感受,对成本核算程序的教学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改革,以便于从实践和实用性上加强课程建设,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成本核算程序;层级剥离法;教学;改革

工业企业的产品成本核算程序是成本会计教学中的重点更是难点,成本会计在学科体系上,属于管理会计的学科分支,不同于以往学生所熟知的财务会计的学科体系,从基础到中级再到高级财务会计,都是围绕着企业的日常经济业务活动展开的。成本会计主要以工业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环节为基础,结合成本核算程序来实现完工产品成本的核算。这对于不清楚企业供应链流程、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而言,理解上比较困难,同时在传统教学中,《成本会计》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主干课程,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也多以教师讲授为主;由于课程内容覆盖面广,方法复杂,长此以往的教学方式在实际中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一、 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状况普遍存在

《成本会计》课程是以成本为对象,运用多种方法对成本的各项费用要素进行归集和分配;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综合管理能力进行深入分析。这门课程的特点日常账务处理内容不多,主要是围绕成本的核算程序讲述各种分配方法的综合运用。另外,这门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深奥,传统教学方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对成本核算程序难以融会贯通,往往无法理解,学起来晦涩难懂。每每提及这门课程。常会出现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情况。

二、传统的理论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传统理论教学的方式多以讲授为主,但《成本会计》的课程特点决定仅仅以教材的章节设置来完成理论教学,很难让没有任何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理解内容,了解成本核算程序的实质,容易出现学习没有主动性,产生畏难情绪;势必影响学生对整个学科体系的全面了解,同时也不利于实现从财务型到管理型人才的培养。

三、 学生对单个知识点容易理解,整体运用能力较差

在这门课程的讲授中,大多数教材都是以章节为重点,每个章节集中讲述成本核算的一个核心内容,并辅助大量方法介绍。例如: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分配这一章节,除了介绍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概念、特点之外,主要是大量介绍分配的七种方法。这样的章节设置优势在于集中、清晰,但缺乏一定的整体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单独的章节能够理解,但是把所有内容和成本核算程序结合在一起,就容易产生混淆。学生会出现这样的误区,认为成本会计主要就是学习方法,至于这些分配方法和成本核算程序有什么样的关系就不得而知。

综合以上在教学中出现的常见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在教学中的体会和感受,对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做了一些设计和改进。

(一)用“层级剥离法”结合整本教材内容讲述成本核算程序

从企业主要的生产环节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产环节紧密结合在一起,用“层级剥离法”设计教学内容,把成本核算程序融合整本教材内容进行逐层分析,让学生能够脉络清晰,易于理解。这个方法的使用就如同把成本核算程序整理成一条线,贯穿始终,把一个个的知识点象珠子一样串到线上,形成完整统一的格局。既可以实现思路清晰,又能够做到内容丰富。

产品成本的核算程序通过层级剥离可以描述为几个步骤:

(1) 从企业当前会计期间的所有费用开支中划分出属于企业总成本的部分。

(2) 把总成本再划分为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部分。

(3) 期间费用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三大类;把产品生产成本在多个产品品种中再次完成分配,分配出属于单一品种的生产成本。这属于一个横向上的分配,对应各要素费用在多品种之间分配的内容。

(4) 将分配到单一品种上的产品生产成本再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最终核算出完工产品成本。这属于一个纵向上的分配,对应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内容。

图 层级剥离法在成本核算程序中垢运用

(二)用学生最熟悉的企业损益表来分析成本包含的主要内容

学生在一、二年级通过学习初级、中级财务会计,对企业的日常经济业务及账务处理都有所了解,同时基本掌握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编制。对损益表的结构和内容有一定的基础了解。通过对成本核算程序的层次剥离,学生对企业总成本的范畴会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知道企业的总成本主要包括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部分;而这两大部分正好对应损益表中的两大支柱构成内容。通过把学生熟知的损益表作为桥梁,可以完成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的内容衔接,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成本的构成。即产品的生产成本对应损益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部分);期间费用对应损益表当中的费用内容(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三类)。

(三)组合企业的实训项目让学生自主进行完工产品成本的核算

将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以实训项目的形式组成实训单元练习,如逐步结转分步法实训项目,平行结转分步法实训项目,品种法实训项目等等。在学生学习成本会计知识理论及方法的同时,加强实训项目练习,在实训过程中完整体会产品成本核算的程序,同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巧妙结合,既加深了学习效果,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合上述三个方面的建议,对成本会计课程当中成本核算程序的教学进行了一些设计和改进。用层级剥离法清晰简化描述成本核算的程序,最终发现成本核算的核心;以损益表做桥梁,让学生充分了解成本核算包含的两大内容;结合实训项目设计,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成本核算的实质内容。目的在于改变以往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利用多种途径,找准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关键内容,寓教于乐,打开学生的视野,更好地学以致用。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参考文献:

[1]尹瑜.试论成本会计教学改革[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1).

[2]俞宏,夏鑫.成本会计教学的体现结构创新及策略构想[J].会计之友,2006(9).

[3]宋红霞,于广敏.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7(08)

[4]钟念,袁广达,李玮玮.“图示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11(25).

上一篇:法律意识法制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风险导向审计质量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