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制的利弊分析范文

2024-06-24

年薪制的利弊分析范文第1篇

那么,作为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是该考研,还是该找工作,亦或是自主创业?毕业生往往在最关键的时刻迷失方向。

相关专家表示,按自身既定的职业生涯规划选择入行职业,是对自己一生负责的最重要行为准则。在进入职场前,大学毕业生最起码应该明确自己适宜并打算长期从事的职业类别:从政、从商、从事科研技术三大方面。如果你确适宜从政,理当义无反顾地投考公务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起步,或投身法律事务,或投身政治活动与社会活动。如果你有突出的专长,具备年轻敢为的梦想和奋斗不息的勇气,那就选择你愿意走的路,这恰是上天赋稟年轻人推动一个国家社会未来进步的原动力。

如果连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都是盲从他人,不顾自身从业条件去做明显与自己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相冲突的行业,年轻一代会重走过来人没有职业规划时代靠摸着石头过河,不得不忍受职业折磨或中途改行或老来后悔,同时也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

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因此对当前大学生的几个主要出路的利弊做了梳理,并给出中肯建议,希望给广大毕业生网友在制定自身职业发展,规划人生发展之路时提供一些借鉴。

考研

近年来,研究生的招生数量都呈现出较大幅度的增长,形成了一道独特的“考研热”风景线。考研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现象,而更多的是一种社会现象。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目前还是一种精英教育,培养的是高级人才,大量的大学生涌入考研队伍中来无疑是为人才的选拔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空间。但是随着大学生考研队伍的越来越庞大,一些新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

那么,对于广大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考研对自己有怎样的好处又有怎样的弊端呢?

利:延缓眼前就业压力,部分提高竞争力。延缓就业压力,推迟就业期的到来,可能是考研带来的最直接的优势了,另外,有些城市的有些学校能给研究生解决户口等问题,考研究生提高自身学历,增强了竞争力。

但相关人士表示,考研热带来了研究生培养规模的快速增长,一些学校利用时下人们考研的热情,或出于保硕士点、博士点的考虑,或为了提高本校、本学院、本系的研究生比例,不顾社会需求,盲目扩招,而相应的培养条件和管理制度却没有及时跟上,科研经费不足,学习生活条件差。在有限的师资力量下,有的专业一个导师名下的硕士、博士生竟有十几到二十几人不等,甚至出现了三年内见到导师的次数屈指可数,有的导师甚至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学生,谁是他的学生等严重现象。导师负担过重,无暇对研究生加强指导,这也造成了研究生质量的下降。

因此,对于考研是否真能提高个人求职竞争力,还要看每个个体的努力程度。

弊:就业压力更加沉重,丧失年龄优势。相对于考研的好处而言,考研的弊端也就显而易见。研究生毕业后,毕业压力仍在,而且有了更为年轻的竞争者,就业压力越加沉重。

读研期间,不一定能学到对自身职业有用处的知识,白白浪费了积累经验的时间,研究会生扩招,会出现和大学扩招相同的结果——研究所学历贬值,也许毕业后只有一个选择——考博。研究生毕业或博士毕业后年龄偏大,失去年龄优势,特别是女生,要面临更多的年龄歧视。学术研究,层次越高,就业面越窄,毕业后,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此时却已无法放弃本专业。

建议:如果对某个专业,某种学问有无法遏制的热爱和相应的研究能力,要不浪费自己的爱好和天才,继续深造,终有一天会有建树。但如果考研只是为了规避和缓解就业压力,建议不要考研,研究生毕业后压力只增不减,而且会使你丧失积累经验的机会,试想,两三年内,你将与多少机会失之交臂。

年龄有时候是一种优势,因为年轻,有犯错误的时候也会有改正错误的机会,一旦年纪大了才开始接触社会,这些机会就会相应减少,试想,一个二十几岁的大学生犯了错误,单位会念在他年纪小,给予原谅;但一个将近三十岁的人犯同样的错误,会让人诧异甚至认为不可原谅,善用年龄优势就是为自己留下余地。

考公务员

公务员是中国社会现实中最稳定、相对资源优势最明显,几可奠定一生保障的热门职业。在当前中国面临十几年来最严峻的社会经济形势下,空前的610万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能实现就业就是一种出路。拿出考试的看家本领,到相对公平的国考中博弈“金饭碗”,也是人性中趋利避害的本能,无可厚非。

相关人士认为,只要毕业生在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方面与公务员职业要求没有明显冲突,没有其他个人奋斗目标,不愿今后走艰苦拼搏之路,也没有自行创业的打算,比起其他职业,公务员确是现实中的一种很好选择。

利:公务员有稳定的收入和生活,有良好的保障,尽管公务员的收入不是最高的,但福利极好,而且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及相应的权限。公务员的职业轨迹确定,工作没有太大的浮动性,此外,国家机构员工,本身带有荣誉性质。

弊:工作枯燥,忙起来极忙,闲起来极闲,考试没完没了,升职总与考试、考核挂钩,有些机关人际关系复杂,勾心斗角,收入稳定,但没有大幅提高的可能,只能保持平均水准,坐在清水衙门、没有晋升可能的人,很没成就感。

建议:有志从政的人、有权利欲望的人、真心想改变国计民生状况的人、想要一个稳定工作的人都可以选择考公务员,公务员这个工作,如果心境淡泊,没有野心,不失为不错的选择,能够保证安定的生活和充足的个人时间,如果想要升职,则要有长期奋斗(至少15年)的决心和高明的人际头脑,否则不容易出头。

先投身公务员积累社会资源再改行从商,也曾是不少精英人士的成功职业路径。这种职

业走法关键在于你的意志力是否够强,职业规划是否明晰。因为许多原来抱有这种曲线就业想法的人进入政府机关以后,往往就形成了惰性的路径依赖,无法振作起今后进行人生奋斗的激情和意志力,应三思而后行。当然,这个过程中可以请父母亲友或聘请职业咨询师担任监督作为日后的一种保障措施。

国企(或事业单位)

相关部门针对2010届毕业生相关调查数据显示,34%的应届生最想去国营/事业单位工作,高出外资(欧美)企业8个百分点,位居第一位。来自某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说:“2010年大学生已不如往常那样痴迷外资500强企业。相比2009年,约有40%的同学转向考公务员、进国企。”

社会学家周孝正曾尖锐地指出,大学生最想到大中型国企谋职的现象表明,众多人才进入非生产性领域后,只想把精力放在从社会已有的生产成果中分得更多的份额,从而得到更多的利益。而从长远来看,这对生产和创造性领域将会产生巨大的副作用,其造成的后果是十分不利的。

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认为,大学毕业生是否进入国企工作,还有依据个人的职业规划和发展兴趣而定。

利:稳定的收入,良好的福利保障,有国家做后盾,安全系数高,国企注重员工素质,要求员工为人处事遵循一定规则,可以学到不少东西,有些行业工作相对安逸,心理压力相对较低,国企锻炼人,能够形成良好的就业观。

弊:入门难,不容易进入,有的论资排辈,想要出人头地一般需要多年的奋斗,人际关系较复杂,中西部的国企,大多待遇一般。而且,值得提醒的是,在获得国企稳定的同时,也必须忍受国企比较僵硬的管理模式,要放弃发现自我的机会,悠闲但却乏味地度过自己的职业生涯。

建议:国企人际关系复杂,初入其中的大学毕业生也许会摸不到门路,而按资排辈的现实更让心高气傲的大学生心生不服,当然,国企也正在克服上述弱点。国企能够全方位地锻炼人,总的来说,国企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如果不惧怕挑战和艰苦的磨炼,希望过一种不稳定但却充满挑战的日子,渴求自我价值的充分发掘,不去国企,寻求更适合自己的职业空间,当然就是个明智的选择,也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这样选择的代价也显而易见,说起来可能富有激情,但真正做起来,也许会充满了坎坷呀,其中的滋味并不好受。因此在做出选择之前,你一定要想清楚,为了今后的选择,你能够无怨无悔吗?为日后面对的挑战你准备好了吗?

私企

早在两年前,北京大学曾对毕业生就业做了有关调查,调查显示,从毕业生流向来看,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和国家机关成为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单位,分别占34.2%、23.5%和12.7%,三者合计达70.4%;科研单位、高等教育单位、中初等教育单位、医疗卫生单位、

其他事业单位分别占1.1%、3.8%、1.6%、5.3%和1.9%,事业单位合计为合计13.7%;三资企业占9.5%。

与2005年相比,各类企业所占的比例显著增加,达到72.1%。其中,私营企业一跃成为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单位,2007年所占比例增加了17.9%。另一方面,学校和科研单位所占的比例显著下降,分别减少。

那么,毕业生去私企工作,又有哪些利弊呢?

利:能够发挥能力,发展空间较大,能够很快学到实用的知识,私企工作不单调,需要一职多能,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劳有所得,私企老板会按照你的贡献决定你的待遇,形成良性循环,自由性大,升职、积累经验相对更快,想跳槽也容易。

弊:风险较大,比如经济危机到来,私企一批批倒台,有的公司不能保证福利,企业人文环境参差不齐,有些极好,有些极差,竞争相对激烈,工作环境不稳定,下岗可能性大,有些制度不合理,吃亏也只能忍着。

建议:很多毕业生愿意选择私企,认为私企的门槛较低,更易积累经验。但是,不要形成“直接进入私企”的意识,私企的素质参差不齐,毕业生缺乏经验,很容易被第一份工作定型,错误的观念和不良的职场习惯会限制你的发展。同时,私企同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会束缚才能。对私企,应慎重考虑。

外企

中国内地某高等教育领域调查机构发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毕业的大学生中,就业于外企的毕业生压力最大,为15%;其次是就业于国企、民企和政府机构、科研事业单位的毕业生。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则相对成为职场新人的“低压带”,毕业生认为自己工作压力大的比例最低,仅为5%。

20世纪末,外企一度热过国企,成为大学生毕业就业的热门选择,然而,时至今日,愿意去国企的大学生远远高过愿意去外企的。那么,在外企就业究竟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呢?

利:高薪,福利好,工作环境好;外企有系统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强调个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能力,也有利于搭建自己的人脉;注重员工发展,给予员工诸多培训;实力雄厚,不会出现拖欠工资、罔顾员工权利等现象。

弊:起点高,发展空间不大;工作量大,加班加到吐血;竞争激烈,神经随时紧绷;打入核心机构难上加难,可能性基本为零;对外语有很高要求。

建议:外企的高薪高酬是很多毕业生追求的目标,进入外企,感受成熟的企业环境和管理系统,有利于毕业生学到更多的东西,不论是个人能力、行业观念、企业文化意识。外企能够全方位地充实员工的头脑。但是,外企竞争激烈,职位也只能到一定级别,有些聪明人会进入外企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然后自己创业。

留学

前些年,留学生中来自普通家庭的只占2%,目前这个数据正在飞速增长。在即将或有意出国留学的学生中,家庭收入在30万以下的占被调查人群的52.28%,这些数据说明了留学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随着人民币升值和中国老百姓财富的增长,出国留学已经越来越平民化,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将留学当成一种教育投资。“从此组数据来看,留学已经从单纯的精英化行为,演变为个人追逐梦想和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效经历。”

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是否家庭条件允许就径直出国留学呢?理性角度讲,还是应该权衡一下利弊。

利:增长见闻,开拓视野,成为一个有见识的人,掌握一门外语,受益终身,磨练自己的生存能力,培养自己的吃苦精神,学习外国人的优秀之处;好的学校,好的专业,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拿到过硬的文凭,有机会进入外国公司或者移民。

弊:出国留学需要大笔金钱,投资不一定有相应回报,国外消费水平高,也许你常会感到入不敷出,有些国家排他性强,你无法真正融入同学之中,外国的经济危机闹得厉害,工作机会更少,如果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会白白浪费几年光阴和大笔金钱。

建议:年轻的时候有机会多见见世面,是件好事。如果有条件出国留学,不妨出去。但是,如果没有好的学校或者好的专业,大可不必出国镀金,把同样的资金用来创业或投资意义更大。

创业

“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研究”报告显示,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创业绝对人数比例小,占1.94%,创业项目高科技含量少;二是大学生创业能力有不少薄弱环节,反映了高校创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三是融资渠道不畅,缺乏创业资金。报告认为,推动高校毕业生创业,需要政府、高校、产业三方携手进一步努力。

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学生创业更应该谨慎行之。

利: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爱好,时间自由、充裕;能够全面安排自己的生活;挑战性高,生活不易枯燥;按照自己的理想生活,心灵充实;不必为人打工,自己的事业自己做主;全方位锻炼人的能力;最大限度激发人的潜质;培养系统性的思维能力;创业成功的成就感无可取代。

弊:没有稳定收入,必须自己注意社保和养老问题;脱离社会太久,不容易融入;对自制力要求极高;会有入不敷出的情况;有江郎才尽的顾虑。目前中国的创业环境并不健全,需要一笔较大开支,需要长远目光和周密规划;毕业生社会经验少,眼高手低,盲目乐观,容易碰壁,创业失败打击巨大。

建议:大学毕业生想要成功创业,不只需要远大的理想,还要有激情、行动力、领导能力、商业信用和超强的适应性,毕业生不论是心智、观察市场的眼光、领导气质都还有一定

年薪制的利弊分析范文第2篇

一、模拟法庭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 对审判程序操作和实体法律知识运用的示范作用

实体法律知识和程序法律知识是法学专业的学生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所必须首先掌握的。法学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学科, 学生学习法律, 最大的目的就是能够运用法律知识来对相应的法律事实进行评价以实现社会正义。模拟法庭恰好能够提供这样的实践性训练平台。

(二) 对学生所学的程序和实体法知识进行检测

课堂教学中, 学生们学到了一定的程序法和实体法知识, 但是学生对所学程序法和实体法知识是否掌握, 就需要检测, 模拟法庭教学就是一种最佳的检测方法。

(三) 锻炼学生关于法律实践的一些基本技巧和创造性思维

在模拟法庭的过程中, 起诉书、答辩状、代理词、判决书等法律文书的写作不可缺少, 学生在撰写的过程中写作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庭审过程中, 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等环节都涉及到语言的运用和表达, 这样锻炼学生的语言技能。模拟法庭需要调查证据和事实, 这能锻炼学生调查和阅卷的技能。在模拟法庭活动中, 学生们要仔细的辨别真伪, 学会称述和辩论, 找出可以解决事实纠纷的法律依据, 启动学生的法律思维模式, 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创新法律思维, 尝试用更多、更好、更快的法律方法解决当事人的纠纷。在这个活动中, 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创造性法律思维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模拟法庭教学的意义

(一) 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传统的法学教学, 学生多数情况下都是被动的接受课堂的理论知识, 但是在模拟审判活动中, 学生自己选法律择案例, 学生自己承担法律文书的写作, 学生已经成为法学教学活动的主体。模拟审判活动, 从寻找合适的案例开始, 一切活动都由学生独立完成, 这种教学模式的参与度高, 学习兴趣浓厚, 学生个人的口语表达和法律文书的写作能力会得到提升, 学生个人学习法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被激发出来, 学生自然成为了教学课堂的主体, 同时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组织协调能力,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二) 学生成为模拟审判的主体

在模拟审判的活动中, 从选择案例开始, 到最终的法庭判决, 全部的庭审活动都由学生自己完成。首先, 学生要选择具有一定典型性、代表性的法律案例, 其次, 要分配角色, 最后, 学生根据案例情和角色的分配完成整个的庭审活动。在“庭审”活动中, 学生一遍遍去熟悉审判的民事、刑事和行政程序, 学生真正成为“审判”的主体。

(三)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

模拟法庭的实践, 本身就是具有极强操作性的教学活动, 有利于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模拟法庭教学法将繁琐的法律条文通过模拟审判方式展现给学生, 模拟庭审时学生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将得到锻炼。一个真实的案例在庭审的过程中涉及法律文书写作、法庭调查的展开、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等诸多的环节, 学生要着手完成这些项目其逻辑思维能力一定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三、模拟法庭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的不足

模拟法庭活动在高校的法学实践教学中已经得到充分的运用, 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上来说, 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 模拟法庭教学只重视形式

模拟法庭教学普遍认为是诉讼法课程的教学任务。由于没有独立的教学安排, 教师和学生常常认为模拟法庭就是走走审判的流程, 不需要太多课时, 通常在诉讼法有限的课时中挤出个别课时开展模拟法庭教学活动, 因为课时量没有保障, 开展的模拟法庭过于简单, 整个模拟审判活动没有激烈的控辩对抗、没有精彩的法庭论辩, 学生们也只是走走过场, 模拟演练的真谛并没有得到真实的体现。

(二) 案例选择过于简单, 没有典型性

模拟法庭教学由教师自己组织、开展, 由于课时量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只关注审判程序, 诉讼理论是否得到贯彻, 学生如何组织模拟审活动, 实体法如何得到运用, 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关注, 模拟审判活动使学生熟练的掌握诉讼程序, 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 法律文书的写作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是否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 没有得到有效的关注。

(三) 教学环节缺乏总结

教师和学生将注意力重点放在模拟法庭活动本身, 对庭前的准备工作和开庭后的总结工作较为忽视。学生模拟审判活动结束后, 针对庭审中的种种表现没有进行有效的总结, 这样, 学生并不知道哪里做得好哪里做的不好, 下一次再进行模拟审判活动时极有可能将错误的审判程序再次重复, 模拟法庭教学活动的效果没有得到真实的体现。

(四) 教师主导地位和积极性不够

在模拟法庭活动的操作环节, 指导教师的作用还发挥的不够, 指导教师指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的指导教师更注重理论课堂的教学活动, 想方设法提高理论课堂的教学质量, 对模拟庭审活动大放手, 全部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有的指导教师认为学生在学校只需要将实体法掌握、学好就行, “审判”技能在以后进入工作岗位上自然会掌握, 导致对模拟审判活动走过场;还有的指导教师认为模拟审判活动就是学生表演“审判”活动, 照猫画虎, 按照事前的台词, 把台词背下来就好。这样做起步不到模拟审判的锻炼效果。

四、模拟审判教学活动的完善措施

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学实践教学活动, 在模拟法庭教学中要着做好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专人指导模拟法庭活动

为了实现法学实践教学的重要功能, 模拟法庭实践活动一定要列入教学计划中, 并给予一定的课时配置。同时, 安排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指导教师最好是从事程序法教学活动的, 此外, 还可以聘请职业律师和一线的法官来学校进行指导。这样, 无论从实体上还是从程序上, 学生开展的模拟法庭活动就会更加逼真、更加专业, 同时更能锻炼学生的法律操作能力。

(二) 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对模拟法庭教学的指导, 也要讲究方法和技巧, 专业的指导教师会在恰当的时候对学生的模拟审判活动进行点评和纠正, 或者在恰当的时候给予学生更多的法律意见的选择, 又或者在恰当的时候, 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 无论哪种指导对学生的帮助都是事半功倍的。

第一, 由学生选择适合模拟审判活动的案例, 指导教师给予评价。案例的选择对庭审活动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典型的案例对学生实体法和程序法都有极强的锻炼效果, 能体现模拟审判活动的真实意义。

第二, 学生分配模拟法庭角色, 分别完成各自的任务, 开庭前, 指导教师与同学见面, 对学生们比较关注但又拿不准的法律问题进行回复, 给出专业的法律意见, 此时学生在法理方面的困惑在得到解决后对学生的帮助一定是最大的。学生在准备活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资料查找不全、法律解释不能领会其含义的问题都可以与指导教师沟通, 最终获得有效的答复。

第三, 因为学生还是在校的学生, 他们的理解法律的能力、司法实践经验和法律、法规的储备都很有限, 甚至不足, 准备模拟法庭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诸多的程序法和实体法问题和困惑, 此时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庭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指导教师要尽量做到学生有疑问第一时间解答, 指导教师的解答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模拟审判中的法律困惑, 使学生顺利完成模拟审判活动。

(三) 庭审结束及时总结

有效的模拟审判活动一定要有好的总结, 这样才能使实践更多地变成知识和经验。模拟法庭的总结应当分为三种形式, 参与模拟审判学生总结、指导教师总结和参加旁听同学的总结, 应采用以学生先自行总结, 然后指导教师在进行总结的方式, 这样有利于通过实践高效解决课堂疑问, 且避免实践时间的过多过滥。

在实践中, 总结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让它成为模拟法庭审判的最后环节, 学生的总结注重参与的体验, 通过参与模拟庭审活动找出活动中的不足, 总结经验分析不足, 并为以后的活动积累有效的体验。参加旁听的同学也要进行总结, 旁听同学虽然没有参与模拟审判活动, 但是更能能看清楚庭审程序活动中的不足或缺陷, 旁听学生的总结对自己在以后的庭审活动中尽量避免程序的不足能起到积极作用。最后是指导教师的总结, 指导教师能够从全局和更加专业的角度对模拟庭审活动进行总结, 这对学生以后参与模拟审判也有积极作用。

摘要:法学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理论化、系统化的专业教育培养法律专业人才。扎实的理论知识对法学学生来说固然重要, 但是重视理论教育而忽视实践则会导致学生的实务能力较弱。模拟法庭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法学教学模式, 其具备的生动的案件事实、控辩双方的激烈对抗等特点, 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热情, 同时巩固学生原有的理论知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学到了新知识。

关键词:模拟法庭教学模式,法学教学,探析

参考文献

[1] 董雷.模拟法庭实用教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6:08.

[2] 董累.模拟法庭实验教材[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6:08.

年薪制的利弊分析范文第3篇

所谓“标杆电价”, 是国家为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 在经营期电价的基础上, 对新建发电项目实行按区域或省平均成本统一定价的电价政策。标杆电价事先向社会公布。2004年, 我国首次公布了各地的燃煤机组发电统一的上网电价水平, 并在以后年度根据发电企业燃煤成本的变化进行了适当调整。

2 安徽区域能源分布特点及电网网架潮流

作为中部能源大省, 安徽省能源结构中, 原煤仍然是占绝大比重, 发电以火电为主。安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淮北煤田和淮南煤田。2009年安徽省煤炭产量达到1.1亿吨, 同比增长25.7%, 首次进入全国8个超亿吨煤炭产量省份。

从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增速来看, 安徽区域经济中心在“皖中”和“江南”, 根据安徽电网2008年的统计, “皖中”和“江南”地区社会用电量占全省社会用电量的比例高达87.44%。受煤炭运输通道的限制以及“标杆电价”体系的引导, 近年来火力发电行业投资的80%以上主要集中在“江北”, 由于“江北”火电机组集中, 安徽电网网架潮流呈“北电南送、西电东送”的特点, 为满足江南用电需求和电力外送, 过江断面500千伏线路与220千伏线路一直保持电磁环网运行、大潮流梯级输送的局面。

随着电源建设的发展和“皖电东送”战略的实施, 安徽电网过江断面潮流日渐增大, 500千伏与220千伏电磁环网存在着严重的运行风险。一旦双回500千伏线路故障跳闸将导致220千伏线路严重过载并相继跳闸, 存在着引发江北电网解列甚至全省大面积停电等恶性电网事故的可能性。

虽然, 安徽区域电网在这种形势下, 没有发生严重的电网事故, 一方面得益于电网建设的进一步完善, 另一方面, 最主要的是, “皖中“和“江南”区域火电机组发挥了重要的“支撑点”作用, 没有这些机组的贡献, 就没有安徽区域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3 实施标杆电价政策积极的作用

(1) 标杆电价的实施打破了国家高度集中的行政审批模式, 实现了从计划定价过渡到市场定价的一个跨越, 也改变了"一机一价"的电价定价方法, 实现了从个别成本定价过渡到实行社会平均成本定价的一个重大转变。

(2) 通过提前向社会公布标杆电价, 为投资者提供了明确的电价水平, 稳定投资者投资预期, 为投资决策提供价格信号。而且, 政府通过制定和调整标杆电价, 鼓励或抑制电力投资, 调整电力投资结构, 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和资本的合理流动。

(3) 促使发电企业加强内部管理, 促进发电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各个电厂执行统一的标杆电价后盈利水平的差异, 反映了企业项目管理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企业对利润的追求促使企业以标杆电价倒推标杆造价、标杆生产成本, 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控制成本。发电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为造价成本和运营成本的竞争, 使得近年发电企业的造价水平不断下降和运行效率不断提高。

然而, 对于“标杆电价”的作用, 要做“一分为二”的分析。首先“标杆电价”体系在一定的历史阶段, 解决了前一个历史阶段遗留下来的问题, 树立了公开、明确的电力投资信号, 值得肯定;但是, 另一方面。

4 标杆电价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弊端

从“标杆电价”的执行情况看, 没有兼顾全国各个区域的具体情况, 本身就带有“一刀切“的计划经济的弊端, 特别是对于象安徽区域这样特殊的能源分布状况和电网网架潮流结构, "标杆电价"体系在执行过程, 暴露了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

(1) 从发电方面看, 省内火电企业执行“标杆电价”存在苦乐不均的现象。目前安徽区域的标杆上网电价对于“江北”地区的发电企业来说, 意味着其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 从表面和引导投资的角度来说, “标杆电价”体系起到了作用, 但对于处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和电网“支撑点”的“皖中“和“江南”区域火电机组来说, 相同的标杆上网电价意味着亏损, 近年来“皖中“和“江南”发电企业因发电成本高而普遍亏损严重, 客观上也验证了这一点。为充分发挥价格信号对投资的引导作用, 需要对标杆电价进行有升有降的调整。

(2) 从节能减排角度看, 一方面、安徽电网网架潮流所呈现的“北电南送、西电东送”的长距离、大潮流输送特点, 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更多的网损和巨大的能源浪费。另一方面, 安徽北部地区水资源匮乏, 生态环境脆弱, 过度的火电投资将造成水资源和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此外, “皖中“和“江南”区域火电机组为了满足环保要求, 全部加装脱硫设施, 为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也加大成本, 迫切需要通过“标杆电价”的微调进行疏导。

(3) 从全社会投资成本看, 安徽区域执行“标杆电价”体系, 无可避免地形成了新火电机组建在“江北”局面;无可避免地出现长距离、大潮流输送电网结构;无可避免地出现“皖中“和“江南”区域火电机组在同样的上网电价、不同的发电成本条件下的普遍亏损。

绝大多数新火电机组建在“江北”局面, 长期下去必将导致“江北”区域资源 (煤炭、水) 和环境的劣化, 造成该区域的发展一定是不可持续的。随长距离、大潮流输送电网而来的是更复杂的安全自动和保护装置、高遮断容量的配电装备和过大的旋转备用容量。

5 相关意见和建议

如果现行的“标杆电价”体系继续采取“一刀切”的方式, 而不做适当调整的话, 对于部分发电机组来说, 意味着继续亏损, 直至停产倒闭, 对于全社会来说, 意味着将为此付出意料不及的代价。因此, 对现行“标杆电价”体系进行部分调整是十分必要的, 建议如下:

(1) 充分考虑安徽作为中部能源大省的特殊情况, 特别是经济中心、电力负荷中心在中、南部, 煤炭资源集中在北部造成的“北电南送、西电东送”的特殊性, 特别是南部一些负荷中心处在网架的末端, 迫切需要当地发电机组做为支撑, 为了真正体现每台发电机组对于电网的支持度和重要性, 真正体现每台发电机组对社会所做的贡献, 可以在保持安徽区域“标杆电价“基准值不变的基础上, 对安徽省中、南部火力发电机组与北部的火力发电机组的”标杆电价“进行“网损系数”折算。

(2) 充分贯彻国家“节能减排”的国策, 落实安徽区域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对于在北部占用有限水资源和环保容量的发电机组, 在标杆上网电价上予以一定比例的扣减。

(3) 充分按照“统筹兼顾”和“因地制宜”的方针, 以全社会投资成本最低为原则, 避免片面地、畸形地在安徽北部投资火电机组, 对“标杆电价”体系进行持续不断地微调和修正, 从而正确地发挥“标杆电价”体系的“投资指挥棒”的作用, 恰当地引导在中、南部的投资, 实现安徽区域电力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摘要:在介绍安徽区域能源分布特点及电网网架潮流的基础上, 对安徽区域实施标杆电价政策利弊进行了研究分析, 指出标杆电价政策在实施过程中, 必需进行适当改进, 才能实现安徽区域电力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年薪制的利弊分析范文第4篇

1 顶岗实习的成效

1.1 企业欢迎

大多数学生在校通过专业理论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 已基本具备了基本职业能力。一些新开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采矿企业, 工程技术人员非常短缺, 顶岗实习期间, 实习学生可以作为一线员工, 业务能力强的也可作为实习技术员使用, 弥补了工程技术人员不足, 受到企业的欢迎, 满意度也比较高。

1.2 学校有利

学生到一些实力强、信誉度高的企业单位顶岗实习, 一方面企业为教学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 同时又有企业技术人员作指导, 使教学更能体现真实性和实效性。即解决了实训设施、教师不足的问题, 又节约了教学成本, 提高了学生一次性就业率。

1.3 学生受益

顶岗实习期间, 实习单位每月支付学生的酬金为650~1200元之间。学生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收入, 为家庭解决了一定的经济困难, 而且在顶岗实习期间, 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 为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2 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由于顶岗实习这一新型的教育模式牵扯到学校、企业、政府部门等诸多方面, 在目前尚无政策原则的情况下呈现出一种人为维持的无序状态, 相关方面从各自的利益出发, 造成了许多不良现象, 直接损害了学生的利益。

2.1 学校教育放任自由

大量的中西部地区的中职学生远离母校, 去东南沿海顶岗实习, 学校一旦完成了与企业的交接手续, 便把学生的一切交给了企业, 学校即使派有联系的教师, 也只是隔三差五去实习厂家问一下情况, 但大多数学校为降低成本连最起码的联系带队教师也不派。实习名存实亡, 顶岗则实实在在, 学校教育就此终结。

2.2 工厂管理无针对性

顶岗实习的学生在学校或劳务中介机构的带领下进入工厂后, 工厂便以劳务工将实习学生安排在了工作岗位上, 同其他员工一样要求。一样的工作时间, 一样的质量标准, 一样的生活条件, 在厂方看来就是新来的劳务工。大部分企业没有针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工作纪律, 没有专门指导学生的技术人员, 与学校管理形成巨大的反差, 造成实习生在企业实习期间没有归属感。

2.3 学生心理严重失调

中职在校生年龄大多未满18岁, 顶岗实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初次参加生产活动, 加之操作练习内容单一且多次重复, 容易出现生理上的疲劳。另一方面, 由于训练内容重复、方式单调, 容易失去新鲜感, 造成兴趣下降, 加之生理疲劳所带来的不适感等, 导致学生出现心理上的疲劳, 致使学生心理失调。由于得不到及时的调理, 使这些自控能力本来就较差的学生表现出过度紧张、焦虑、烦躁甚至恐惧, 而一些学生也可能因此而形成消极、悲观的情绪, 甚至丧失自信。

3 中职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措施

3.1 学校要有周密的安排

为保证顶岗实习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学校必须要有周密的计划安排。在顶岗实习开始前首先由实习指导教师编写实习顶岗方案, 每一项技能培养所要达到的目标、顶岗实习原理、顶岗实习内容、顶岗实习条件和顶岗实习操作步骤, 都应该反映在顶岗实习方案里。其次要到实习企业进行细致考察, 使学生尽量安排在专业对口的岗位上。第三, 要选派责任心强、协调能力好的班主任、实习指导教师并联合有关人员召开实习动员会, 指定实习小组长, 做好学生实习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 指导教师要加强现场指导, 解决学生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对于个别在不便派实习指导教师的企业实习的学生, 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和实习单位取得联系, 传递教学信息和管理信息, 及时了解实习情况。

3.2 协助企业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

顶岗实习期间, 学生接受学校和企业“双重”管理。如果纪律涣散, 轻则影响实习效果, 重则造成企业经济损失和生产事故。因此, 一要对学生进行校纪和厂规厂纪教育。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有关纪律, 严守工作岗位, 杜绝迟到、早退、矿工现象, 严格履行请假手续, 原则上不允许请假, 如遇特殊情况, 须向校方指导教师请假, 并征得厂方指导教师同意。严禁私自换岗和顶岗、缺岗现象发生。二要对学生进行上岗前安全教育, 认真学习有关安全制度和操作规范, 并进行考试, 不合格者不允许上岗。在校外顶岗实习期间, 还要特别注重人身安全, 防止出现车祸、误伤、误碰、食物中毒等意外事件。三是学生设备操作中要严格按照规程, 防止发生设备失控, 造成人员伤亡。同时, 校方要与厂方签订协议, 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 维护学生正当合法权益。

3.3 做好学生家长工作, 支持顶岗实习

由于种种原因, 中职学生任性、怕吃苦, 他们对家庭的依赖性很强, 在工作岗位的新鲜感一过, 便会叫苦连天, 过分夸大困难, 导致部分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学校、企业, 对学生管理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学校应选择时机的召开实习生家长会, 有条件的还可派家长代表参观实习企业, 成立由学生、家长、学校和企业代表组成的管理委员会, 帮助企业和学校管理实习生。

3.4 制定顶岗实习的政策措施, 使校企合作制度化

校企合作是培养高质量中职人才的有效途径。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政府出台政策, 规范管理已势在必行, 一是由政府出资让大企业参与, 同时用减税和给予专项经费的办法让中小企业受益, 从而推动顶岗实习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二是由顶岗实习的参与方共同制定校企合作管理的文件, 如“实习生行为规范”、“实习生管理手册”、“驻厂教师工作手册”、“企业对实习生管理规范“等文件, 使校企双方对实习生的管理有章可循。

摘要:针对中职学生顶岗实习的现状, 分析了实习过程的利与弊, 并对如何有效地进行实习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中职生,顶岗实习,实习教学

参考文献

[1] 陶俊丰.中职电类实习教学中学生心理失调的成因及控制[J].职业技术教育, 2007 (35) .

年薪制的利弊分析范文第5篇

(一) 档案收集归档。传统档案收集归档是将有查考价值的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后按照类型、来源、内容、形式进行分类组卷。归档时间通常分两种, 行政类文件一般为第二年上半年归档, 科技类文件项目结束后即可归档。传统档案收集归档初期工作量较少, 非常直观, 易于辨认, 但材料归档周期长。电子档案接收归档比传统档案管理稍复杂, 档案管理人员在接收到文件的第一时间或一定周期内对文件进行编号、标注分类、标注主题词等, 电子档案生成后利用局域网或互联网传输给档案上级管理部门或存贮。电子档案归档与传统档案管理相比多些工作量, 不过这种方式能更好地保证档案的完整性, 而且更利于档案管理的下个环节的工作, 而且文件归档的周期短, 档案信息的时效性更佳。

(二) 档案鉴别整理。传统档案价值鉴定其实在归档前已经开始了, 归档前文件材料已经进行了资格审查, 并逐份逐页地审查文件以判明其保管价值和保管期限, 归档后还需进行价值复审。传统档案鉴别过程复杂且严格, 最终档案记录的信息质量比较高, 不过也因此, 档案数量会受限。电子档案会从内容和技术两方面对其保存价值进行判断和预测, 对于电子文件来说, 技术状况与文件的真实性、可读性、应用性范围密切相关, 可对其保存价值发生直接的影响, 因此除了按照传统档案鉴别原则对其内容评判外, 还要对其可读性、有无病毒等方面进行技术分析。电子文件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迅速、有效、多角度的调阅查询整序, 档案鉴别整理的整体工作效率会比较高, 相同时间内处理的档案量会大很多, 档案的信息质量不如传统档案高。

(三) 档案存贮。传统档案管理和电子档案管理最明显的差别之一是档案存贮方式。传统档案存贮需要大量人力物力, 而且以上投入还是持续性的, 这不仅仅是资源上的消耗, 随着时间变化, 档案不断累积, 新旧档案的融合、旧档案的应用也会受到影响。电子档案形态多样化了, 文字、图形、声音、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都可以单独或相互搭配成电子档案的内容, 这就造成了电子档案的多媒体集成性, 使电子档案比纸质档案更加全面、形象、生动。而这些电子档案的储存形式如光盘、缩微胶片、磁盘都具备了存储密度大、容纳信息量多、记录速度快、传播速度快的特点, 所需存储空间小, 有效地节约了档案占用的空间。 不过电子档案具有特殊的重复性和可逆性, 可进行无痕迹修改。这个特性便于纠正档案归类录入时的错误, 但难以保证档案的原始性和真实性, 在这方面, 传统档案管理反而有优势, 传统档案更改会留下痕迹, 而且更改流程繁杂, 倒能更好保存档案的原始性和真实性。

(四) 档案应用。在档案应用方面, 电子档案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传统档案由于物理限制, 查询翻找某份档案的工作量大, 而且需要到当地的档案藏馆, 且一份档案只能被当时接触到的人浏览。电子档案则没有这些限制, 网络上传递电子档案的时间是按秒计算, 不仅信息传输速度较传统档案管理有大幅度提高, 而且不受空间的限制, 手机、电脑等网络终端设备能够实现公开档案的多人群多地域的访问。但是电子档案是将信息数字化, 它有着对设备的依赖性, 必须满足其运行条件。而且它并非是直读的。传统档案应用则没有运行条件, 接触到即可浏览。

二、从操作内容分析传统档案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的利弊

(一) 档案信息的真实性。传统的纸质档案鉴别审核严格, 一旦形成内容和形式基本不再变化, 保管得当, 原始性和真实性容易保证。电子档案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 数字化信息易于删改变化, 载体多样, 单从内容、形式和载体特征难以确定档案的原始性和真实性。而且档案电子形式生成的由实态变为虚态的档案, 转化的操作过程稍有失误即会导致档案信息失实, 信息内容出错的概率和机会远高于传统档案。

(二) 档案管理的操作性。传统档案归档、整理、应用全为实体人工操作, 工作量繁杂庞大。电子档案管理以先进的信息技术, 而且现在有很多信息处理软件, 这对于批量处理信息大有帮助, 大大降低了同任务下档案管理的工作量。不过, 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方式与传统档案管理相比更为专业化, 它对管理人员有较高的素质要求。操作人员不仅要有档案管理的专业技能, 还要有计算机及多种软件的操作技能。

(三) 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传统档案文件材料多为纸质, 需防水防火防虫防蛀。如果措施完善, 不出意外, 能很好地保证档案的完整性。电子档案是数字化信息, 没有上述存贮安全隐患。但电子档案存储载体多, 数据程序复杂, 部分程序出错易影响整个档案信息库的安全性。此外, 应用信息技术, 就不能完全避免计算机的安全隐患——病毒和网络攻击。公开档案的开放浏览端口也可能成为非法篡改档案的入口。因此, 电子档案管理虽没有传统档案管理的物理担忧, 但需要从计算机技术方面加强防护, 以保证档案的安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档案管理形式有所变化, 电子档案管理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兴起的档案管理形式。本篇文章从操作环节和操作内容上对传统档案管理和电子档案管理的利弊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传统档案管理,电子档案管理,利弊

参考文献

[1] 乔芳.论电子档案与传统档案管理的共性与异性[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 (14) :81-82.

[2] 戎雪.浅谈企业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电子档案的管理[J].大陆桥视野, 2015 (12) :46.

[3] 俞延梅.电子档案与传统档案的发展刍议[J].经济师, 2012 (3) :234-235.

[4] 叶晓琳.传统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的理念思考[J].兰台世界 (中旬) , 2013 (3) :13-14.

[5] 赵晖.城建电子档案与传统纸质档案的管理异同分析[J].城建档案, 2012 (7) :38-39.

年薪制的利弊分析范文第6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脑的普及,多媒体在很多高校中早已使用。笔者从教的高校自工作十余年来一直使用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教学。 从最初的不太熟练的使用多媒体技术到目前能够熟练的使用多媒体技术, 经历了一个成长的过程。通过实践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多媒体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本文试图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与公共英语教学 的利弊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2大学英语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具有集声音、图片、文字、影像、动画及授课为一体的特点。与传统的英语教学相比, 多媒体技术教学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大班英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1 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 影响外语学习的主要情感因素是动机、态度和个性特征”(束定芳、庄智象1996:46)。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工具只是粉笔、黑板、录音机,教学手段枯燥乏味, 对于缺乏英语学习兴趣的学生来讲学习英语非常被动。而多媒体通过使用多彩的课件, 使得课文内容栩栩如生的展现在眼前。相关的视屏及音频材料,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这些都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2.2 多媒体教学能够增加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花很长时间把板书部分写在黑板上,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使用节省了板书的时间,教师只需把教学课件打开, 教学内容就可以在屏幕上显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 重难点一目了然。清晰的字体使得坐在各个角落的同学对屏幕上的文字一目了然。当学生无法记录下重点课 件内容时可在教师的允许下可拷贝课件课下复习。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大了知识输入量, 没有将时间浪费在其它方面。

2.3 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提高老师自身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普通的英语教学要求英语教师具备相关的英语知识以及掌握一些非专业知识。而使用多媒体教学要求英语教师要具备最基本的电脑操作知识, 制作及使用课件的能力。基于这点很多教师尤其是年长教师要努力学习课件的制作方法, 此要求多年前在笔者在外研社对全国高校英语教师的暑期培训中也介绍过。平时还要积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材料以备 制作课件之用。教师在课件的制作以及使用过程中应该持有相互学习、资源共享的态度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大学英语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多媒体的使用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3.1 多媒体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从高中英语学习到大学英语学习方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多媒体的使用增大了知识量。但同时也使学生们感到茫然不知道什么是重点。一节课所接触到视频内容、音频内容以及相关文字。但是不知道重点是什么,该记什么。笔者所在的学校曾经有学生说过:“像放电影一样,老师只要不停地按鼠标。”表明学生了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看法。

3.2 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存在的问题

3.2.1 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课件使用的问题

由于多媒体的课件制作需要很长的时间, 也要平时收集很多的资料。很多教师选择在外研社网址下载相应的课件用于教学,同一版本的教材也有不同的课件。以《新标准大学英语》为例,读写教程的课件有湖大版和南京师大版。湖大版本的课件相对详细、生动。很多教师选择湖大版本的教学课件。但是要注意 的是,课件并不适合所有的高校学生以及所有专业。对于一流高校的大学学生来讲不难, 对于普通的院校或者艺术生来讲也许不是很容易接受。

3.2.2 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课件中重难点把握的问题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能够增加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但是要注意每次上课课件内容一定要重点突出。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按幻灯片, 而是讲授知识, 在课件的帮助下使授课更加生动有趣、形象。否者的话就成了“看电影”而不是上英语课了。

3.3 多媒体教学中客观存在的问题

虽然很多大学都在使用多媒体教学, 但是多媒体的使用还受其它条件的制约。电脑一旦出现故障,即使有维修人员有些问题在短时间内不能解决。投影仪灯泡使用时间过长,致使屏幕内容不清晰。教学人员对多媒体设备的不当操作,这些都使多媒体设备受到损害,影响教学进程。

4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法

针对多媒体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各个方面的问题, 提出以下的解决方法:

4.1 建立多媒体课件库,库中有自制课件也有共享课件

那么这就要求教师要按照教师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基础来选择课件,一定要在使用课件之前自己认真阅读课件。对课件内容进行必要的筛选以及删减, 这样课件才能发挥最佳效果。“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程度和不同风格的学生 ,能够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去解决教学问题”(曾凯2007:13)课件里所传授知识性的东西应占多数, 视频音频这种能增加趣味性但知识性不是很强的内容不能播放过多, 多媒体课件中重点难点内容可用红色字体显示,使教学内容重点突出。

4.2 加强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使学生意识到大学英语的学习模 式发生一定的改变

学会自己选择有效的信息, 学习的知识面要不断拓宽而不是局限在书本之上等等。

4.3 提高多媒体使用者的素质,爱护多媒体设备

很多多媒体仪器的故障是由于使用人员使用不当造成的, 这就需要加强使用者的道德意识来减少这方面的损害。例如不要将粉笔尘埃洒落在电脑键盘内,下课后及时关掉投影仪灯泡电源以及收拢多媒体屏幕等等。这些小小的行动都可以降低多媒体设备的损耗程度。

5结语

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英语课是大班英语教学, 多媒体的使用提高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极大的吸引了学生们的兴趣,产生了英语学习质的飞跃。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值得我们去探讨。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合理应用多媒体课件来因材施教,优化课堂设计,寻找多媒体技术与传统英语教学的最佳结合点,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最终使学生们的英语学习成绩取得真正的进步。

摘要:多媒体早已被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便利,提高了效率。但是,多媒体教学也存在很多弊端。本文通过对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利弊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上一篇:牛养殖项目申请书范文下一篇:宁阳县人民检察院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