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下德育论文范文

2024-07-13

实践活动下德育论文范文第1篇

一、时代呼唤诚信美德

曾经读过这样一首诗:“诚信是一块金子,一些人将其握在手心;诚信是一堆粪土,一些人将它踩在脚下;也许会有那么一天,诚信这种品质会变成一种食物,和米饭一样盛行民间……”多么充满哲理的诗句!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世代相传。孔子、孟子等许多古代思想家有许多关于诚信的论述,把诚信做为立身之本,做人之道。历朝历代都留下了许许多多诚信美谈。可是,在“金钱至上”,“分数至上”错误观点的影响下,诚信美德正远离我们而去,种种失信行为悄悄潜入校园,腐蚀着青少年纯洁的心灵。请看这样几个镜头:镜头一:教室里,正在考数学。学生趁老师不注意,有的偷看同桌答案,有的传递纸条,有的则趁交考卷时站起来,一边瞟前桌考卷,一边忙着在自己的考卷上快速修修补补……镜头二:小卖部。排成长龙的同学,每人手里捏着一把钱,正在买书。仔细一看,原来他们买的是各科课后作业答案,应有尽有。这种书,被学生称为“尚方宝书”,有了它,作业一抄了事,不但能得“优”,还可以从家长那儿领到“奖金”;同样畅销的还有各种各样的“神童作文”、“状元作文”等。学生拿到老师布置的作文题,只要打开作文选,对号入座,改头换面即可。学生这样说:天下文章一般抄,只需剪刀加浆糊……镜头三:网吧。学生以各种各样的网名上网聊天,说的全是一些极端不负责的话,令人触目惊心…… 镜头四:家里。学生模仿家长笔迹,在考卷上替家长签名;有的学生借口学校收费,而向家长骗钱上网吧……

种种失信行为,不但给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而且还危及到国民道德建设。它给家庭、社会,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敲响警钟:诚信教育,刻不容缓!

二、诚信新风吹遍校园

为了号召学生做诚信人,办诚信事,让诚信美德成为学生为人做事的习惯和准则,学校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诚信教育。久违了的诚信美德,象一股春风,吹遍了校园的每个角落。

1、营造浓厚的诚信育人氛围

首先,通过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讲古今中外名人伟人的诚信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讲诚信的人,讲诚信,是有品格的表现;其次,通过学校宣传栏、班级黑板报开辟“诚信专栏”,表扬身边的诚信人,诚信事,批评不诚信的言行,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制定班级诚信公约,并上墙展示,让学生人人参与诚信建设,以集体荣誉感为纽带促进诚信建设;学校以“爱岗敬业,开拓创新,不求索取,甘为人梯”做为教师诚信诺言,并向社会和家长公开,为学生做诚信表率;评选“诚信少年”,给予表彰,树立“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的正气。

2、开展读书活动,催开诚信之花

首先,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诚信格言比赛,要求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摘抄有关诚信的至理名言,保存在自己的学习笔记里,并在班队课上进行背格言比赛和学习笔记展示交流活动,互相取长补短;其次,组织学生阅读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做诚信人,办诚信事”一书,分章、分点进行学习,并结合班级实际、个人实际进行对比反思,谈体会,谈收获,并写读书心得。

3、观摩诚信中队主题会,引起心灵共鸣

实践活动下德育论文范文第2篇

学生暑假实践活动总结1

夏日里长长的暑期激起了我要在暑假参加社会实践的决心。其实,自己老早就有这种想法了我想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来赚取自己所需的生活费,当然更多的是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我自己更进一步了解和认知这个社会,以前总是在爸妈的庇护下长大不知外界社会如何现实。我也希望自己能在这次实践中增长见识,更为重要的是想检验一下自己是否能够融入这个社会的大家庭并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在社会中存在的差距。

临近放暑假的时候,我们班开完班会,班长给我们每一个人发了一张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登记表,要求我们利用暑期的时间投身到社会中去,目的是要我们从现在开始积累社会经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可以有助于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

拿到实践活动登记表的我们兴奋不已,纷纷参与讨论暑假该干什么。有的说去大城市里打一个月的工,他们说这样才叫真正的进入了社会能更快的了解并认知社会。有的说去当家教,这样也可以过一把当老师的瘾同时也可以巩固自己的知识。大家都显现出空前的积极性,其实我们早就对学姐学长们能够利用学习之余的时间去做兼职佩服的五体投地。现在我们也终于轮到我们了。

放假回到家里,我跟爸妈商量了学校下达的暑期任务,他们都很支持学校的决定,也赞同我在暑期里去社会实践的这一作法,我也觉得这真的是一次自我锻炼的好机会。但是由于爸爸妈妈仍不太放心我一个人出去工作,就帮我在亲戚家里找了一份还比较轻松的工作,也和亲戚说好了,就拿我当员工一样对待,让我真正感受一下步入社会参加工作的不容易。第一次要参加工作的我真的很兴奋也很紧张,虽然是到亲戚家工作,但我的心里还是很不安,不过最终还是鼓起勇气接受了这份工作。我的工作其实没什么时间规定,老板是一家开米厂,我一般只要坐在办公室里称那些稻谷的重量,然后在他们下完稻谷之后,退一下皮。操作是蛮简单的,但我刚接手时真的很手忙脚乱,因为忙的时候真的很忙,有时候一天或一次性有好多车稻谷来卖,一车一车,我就会忙不过来,还会出差错。有时不记得写卖稻谷人的名字,有时又忘记了写稻谷的品种,年月日有时也忘了,真觉得那时自己灰头土脸的。这份工作没有什么时间观念,闲的时候很闲,忙的时候又会到好晚。刚参加工作的我刚开始真的受不了,忙的时候好累,出了差错还会挨骂,也不能和老板顶嘴,要不就要被吵鱿鱼了。卖谷的人有时也很烦,他们有时不懂电子称,就不大相信我们,就和我们吵,没办法我只得和他们一遍遍的解释。还有人怀疑我们地电子称上搞鬼,说我们稻谷少了称,没办法我又不能发脾气,也不能和他们吵,为了米厂里的生意,只能和他们心平气和的讲解电子称是很标准,是电脑样的东西不会有问题的。还有时为了一些生意上稻谷价格的事,他们也会和我们吵,有时也会扯进我,受了气也只能自己吞,不过老板有时也安慰我,说做生意就是这样,什么人都有,不要和他们太较真,你习惯了就会好的,听完这些我心里就会宽慰很多当然也在其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

一个月的暑期实践过得很快,自己慢慢地开始习惯了这种生活和这项工作,犯的错误也越来越少了,老板也夸奖我适应性很强,工作能力也错,以后要是暑期还想实践就到我这来。那时离开时还真有点舍不得呢。一个月的辛苦也是有回报的,拿到我的工资时,真的很欣慰,但是并不是因为有钱可以领,也不是终于结束了打工的苦日子,而是自己的付出有了结果和回报,自己的实践也有了收获,回想一下自己真的觉得很值,自己在这个月里学的东西是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在工作结束后,我做了如下的总结:

1、要善于沟通:碰到那些做生意比较坏的人和那些比较固执的农民,真的要学会和他们沟通,不能和他们吵,要心平气和的和他们解释他们所不明白的问题,每当看到他们最后都想通的时候,我心里真的很有成就;当然和老板也要好好的沟通,不能总是把一些工作上的事憋在心里,有时自己在工作上有什么问题要经常和老板沟通沟通,并及时的解决,这样工作才会有动力,才不会想不干了。

2、要有耐心和热情:在工作的时候要经常微笑,这样会让那些生意人感觉很舒心,大家一起做生意也就很开心;他们有些人是第一次来卖稻谷,对我们厂的基本流程都不是很明白,这时,你就要热心的告诉他们卖稻谷的基本流程,这样我们也可以省很多功夫和时间,米厂也可以运行就可以更好。

3、要勤劳:有时候一些细微的东西可以让老板更赏识你,也比较容易受提拔,比如我很空闲的时候就打扫打扫办公室,整理整理文件,帮帮老板的忙。老板就夸奖过我勤劳,有付出就真的有回报的。

短期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在这其中,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都将会让我终生受用。回到家时爸爸妈妈也说我真的变了好多,变得懂事多了,孝顺多了,脾气也变好多了。学校让我们去社会实践真的很有作用,会让我们从中收益匪浅。社会实践让我知道了,挣钱真的很不容易,也明白工作的辛苦,以后也不会再浪费钱了。

社会实践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社会和大学一样也是一个学习和受教育的地方,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学生暑假实践活动总结2

为切实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和道德体验活动增强德育工作实效,结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十七中小学部利用暑开展学生社会实践和道德体验活动。

一、指导思想:将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关心社会发展,去关注社会问题,去尝试解决自己研究的社会问题,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有益补充,开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的新途径。

二、意义:

1) 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2) 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

3) 主动服务社区,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三、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

1、组织形式:小组合作模式。学生一般由3—10人组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自己推选组长,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年人(如本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为指导老师。研究过程中,活动小组成员有分有合,互相协作。具体过程如下:

A 编组、选题;

B 聘指导教师;

C 制定活动方案;

D小组研究设计具体操作(设计访谈表格、问卷;制定参观、观察、活动计划;准备录音机、录像机等活动工具);

E实践活动(观察、访谈、问卷、实验)

F 分析活动资料

G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四、主要活动内容及成果:假日小队活动内容广泛化,社会实践活动有实效。

据不完全统计,这次暑假期间,我校开展小队活动100余次,参加人数达700余人,充分发挥了雏鹰假日小队的作用,使孩子们学到了知识,受到了锻炼,增强了了适应社会的能力。4年6班的“开心小队”表现尤为突出。

1、社会参观活动。

参加小队26个,参与人员144人,参观的单位有:消防一中队、武装部、供水队、锅炉队、变压车间、医院、福利厂、采油队。

2、“绿色环保”系列活动。通过“我与自然有缘日志”、“认养一棵树,栽培一种花”、“我的低碳生活”等体验与创意活动,让学生把自然、和谐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简洁、节能、文明的绿色生活理念带回家。结合“低碳行动”,引导学生了解个人及家庭能源使用方式对节能减排的意义和作用,树立“节能环保,珍爱自然”观念,关注生活中的节约方式,学习和寻找节能的窍门和方法,从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粒米、一度电等点滴小事做起,让低碳理念从校园延伸家庭,辐射社会,真正让环保成为时尚,让绿色走进家庭,让低碳融入生活。

参加小队21个,参与人员126人。

3、社会公益活动,供水车间、绿化队、养老院义工。参加小队4个,参与人员54人。

4、“好书伴成长”读书活动:组织学生阅读积极健康的书籍,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培养学生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的良好学习习惯和能力,让书本引领学生暑期生活,让读书成为学生成长需要。参加小队18个,参与人员213人。三到五年级的学生还写了读书的体会和感受,共600多篇。

通过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和道德体验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充分展示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精神面貌和道德品质,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贡献,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担负的责任,确立自己努力的方向,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学生暑假实践活动总结3

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快乐生活的重要途径。暑假是一个能让广大青少年在社会实践中大受锻炼、大展风采的时期。为进一步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精神内涵,教育引导团员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大潮中锤炼自己、展现自己,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以“与祖国共同奋进,促社会和谐发展”为主题,积极投身到以“红色的丰碑”参观寻访活动、“奋进的祖国”考察体验活动、“和谐的家园”志愿服务活动、“强健的体魄”阳光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暑期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规范了行为习惯,提高了综合素质,促进了全面发展,让广大青少年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暑假。

在上级团委、校党支部的领导和支持下,在校团委的精心组织,细心安排下,广大团员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在“四个一”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开展了形式多样、有成有效的暑期“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整个活动,我们以“发展、和谐、奋进”为宗旨,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积极深入镇、乡、村、户,投身到暑期“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的滚滚热潮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传播文明新风,增强爱国、爱乡、爱家情怀,从而树立正确而伟大的志向,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适应力和实践力。学校结合学生居住分散实际,坚持今年的暑期“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继续以因地制宜、就地自主组队开展为主,以组织开展团队实践、体验服务队为辅的模式。据统计,全校24个班1000余名学生积极投身到“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的社会大课堂中去。今年我校的暑期社会,主要从宣传发动阶段、组织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等三方面予以施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

1、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宣传发动。学校党政领导历来高度重视每年的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一把手”和分管领导分别在班主任会议及动员会上对活动提出要求,阐述了暑期社会实践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大意义,要求队员们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实践活动团队的纪律,最后还特别强调了团委在活动的组织中要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团委利用校园智能广播系统、团支部(中队)会议、周一集会等形式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发动。

2、校团委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并把它作为今年暑期社会实践中的指导性文件,根据文件结合校情、团情及学生居住分布等实际情况,并予以细化,印发《关于开展20__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正面),《庆元三中20__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情况记录表》(背面),做到人手一份,同进行网络宣传(见/zrh034),努力做到精心设计、广泛动员、全员参与、人人进步。在加强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活动领域,丰富活动内容。今年暑期的社会实践在整体部署、突出重点的同时,通过各种灵活的形式扩大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面、参与面和受益面,吸引和组织更多的青少年学生投身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鼓励学生参与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实践和调查,为了解家乡、建设家乡奠定基础。

二、组织实施阶段。

1、教育引导青少年自主设计活动内容,做好联系、协调、指导工作。

为了保证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的顺利展开,团委多次与乡镇政府、村委会沟通、协调,争取得到实践基地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实践单位的要求,做出适当调整。例如在文化进士村——大济,我们组织学生参观古地道、古民居,实地查看吴氏宗祠,体验家乡文化。在斋郞村附近一带的学生,我们引导附近学生瞻仰烈士墓和斋郎战斗纪念馆,能利用当地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县城、城郊学生引导他们到石龙山祭扫烈士陵园。为切实保障全体社会实践队员的活动安全,团委在学生分布的乡镇、村庄报设了“安全小卫士”,让村干部、家长当安全顾问,负责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并与他们保持联系,及时予以指导。

2、因地制宜开展各式各类实践活动。

由于我校生源面广,有来自县城的,有的来自城郊,也有来自百山祖乡、合湖乡、荷地镇、江根乡等偏远山区。我们要求学生遵循就近就地、分散与集中、力所能及、保障安全的原则,在活动中不求轰轰烈烈,但求实实在在。对于“六个一”活动来说,主要体现在:在参加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有的团员、学生在家观看《恰同学少年》、《井冈山》、《小兵张嘎》、《长征》、《太行山上》等爱国电视片;有的到石龙山革命烈士博物馆参观,了解烈士生平事迹;有的到网上搜集爱国英雄事迹图片,并进行就地讨论与交流。在开展一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方面,在南阳、竹山、杨楼等地的新农村文艺汇演中,学生积极参与“种文化”活动,自发组织志愿小分队,为活动剪纸、发宣传单、清扫活动场所、搬桌椅、洗茶杯,烧送开水;有些学生收集一些生产、生活等知识,并挨家挨户进行宣传;308班王萍慧同学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走访了几家贫困户,并给他们做家务活;有些学生到敬老院为老人洗衣袜,打扫房间;有些同学组织志愿队在乡村进行环保公益宣传。在为回报父母长辈做一件实事方面,有的学生开展“当一天妈妈”活动,以此体验母亲的辛劳;有的为父母做饭、烧菜,虽然不怎么理想,但深得父母的常识,有的第一次下厨,为母亲庆贺生日;陈玲俐同学陪奶奶去医院,并一起听了健康教育讲座;有的父母整天在工地干活,有的孩子从粗糙的双脚中感知父母的辛劳,参加了一些洗碗之类的家务活。在开展一次社会调查方面,庆元是香菇大县,有多位学生对香菇的生产、加工,特别是香菇“烂棒”情况进行调查,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原104班林燕与同学一起调查村里外出人口情况;周莹莹同学对家乡的森林资源现状进行调查;有的学生对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作了调查,并对香菇、吊瓜的生产提出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对同龄人的上网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文明劝导;有的学生随父母到钢笔厂进行打工体验,挣了400来元,买了自己喜欢看的书,新学期的学费也有着落了,甚感欢欣。家住进士村——大济的学生则进行大济古文化实地调查,对26位进士进行历史考察,借迎神节,加入提花灯的行列,并当起了“小导游”。在读一本好书方面,团员学生在暑期读的书有《一千零一夜》、《骆驼祥子》、《红与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林童话》、《鲁滨逊漂流记》、《找准人生的北斗星》、《名人传》、《童年》、《爱的教育》、《点路的灯》、《一百个名人和一百个小故事》、《无毒一身轻》、《长翅膀的绵羊》等,一部分学生还写了读书心得、读后感。同学们尤其喜欢看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和王立群先生读《史记》,把电视当作书来读,通过阅读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在参加一次环保实践及征文活动中,有的学生在家乡过节气时,与长辈一起清扫村庄大路小巷;有些同村学生一起提着垃圾袋开展“你扔我捡”活动;吴学敏同学清理家乡河道的垃圾,让河道变得更干净、整洁;有的同学在家体验了节水之道,如在洗手间放一只水桶,把洗脸、洗手的水倒在桶内,用来冲马桶;有些同学一起到公园清捡垃圾;有的学生在小区中引导人们进行垃圾分类,并进行清理;周丽敏同学在村里的小溪旁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提醒人们注意环保;吴伟芬同学加入“反墺小区环保队”,收集灾民安置小区中环保意识不足的地方,然后记录下来,再想办法解决;周华军与几位同学一起开展水质小实验和水资源调查活动,了解了当地水资源的现状,了解了影响水质的因素;有些学生写一些保护水资源的征文,如《小水滴的控诉》、《人类何时才会清醒?》、《小河的自述》、《生命之源——水》、《让我们一起节约用水》、《重视地球之肾——湿地》等。

三、总结交流阶段。

组织各班团队负责人先组织班内同学交流,随后进行跨班、跨段交流,最后进行学校交流。要求讲出实践的酸甜苦辣、成败得失及切身体会,发挥群团联动效益。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德育资源利用率、辐射力及影响力。

实践证明,暑期“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人、培养人的重要载体,学生是喜闻乐见的。这种活动的开展极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今后我们将继续脚踏实地施行,并不断予以健全和完善,以更好地为青少年的成人、成长、成才服务。

学生暑假实践活动总结4

为让小学生们亲近社会、学习知识、开阔眼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讲卫生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我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现就我校活动情况做一总结。

一、预备工作

搞好了宣传动员。在每次活动前,班主任利用班会的时间进行宣传发动。做好班级内部宣传,且着重强调安全,为社会实践活动做好准备工作。

二、活动落实

开展社区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清扫和捡拾白色垃圾、瓜果皮、废纸、食品袋、烟头等生活垃圾。活动中同学们,不怕苦、不怕脏,用手捡拾垃圾。场面十分感人。活动结束后,我们还号召学生利用节假日和家长积极参与社区公共环境卫生清洁,和家长们一起,提高环保意识。

三、组织有序

1.活动前集中强调相关要求,使学生有秩序地行进;

2.每次活动中学生都能自觉遵守纪律,学生能有组织、有纪律地完成任务;

3.到达目的地后又集中强调要求,校长讲话强调安全,学生听得十分认真;

4.各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做到前中后跟班,确保学生行进安全;

四、活动有效

1.活动中,学生积极地参与,且情绪高昂;

2.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自觉遵守纪律;

3.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了,教室和学校较之前也干净了许多。

4.在学校领导的带领、各班主任及各教师的配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活动顺利进行,且每次活动中都能保证学生的安全,没有出现意外事故。

本学期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了解社区,关注周边环境卫生,充分展示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精神面貌和道德品质,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我校教学风采,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让他们得到了锻炼。也体验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学生暑假实践活动总结5

按照团中央《关于开展20__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中青联发[20__23号)、团省委《关于开展20__年山西省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引领我院广大青年学子践行习近平__关于“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八字真经”,根据团中央和团省委的统一部署,院团委于20__年7月—20__年8月间组织开展了以“践行‘八字真经’、投身‘四个全面’”为主题的20__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按照团中央和团省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院团委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于6月26日下发《关于开展20__年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山大商院团字[20__]8号)文件,对此项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并于7月10日组织召开了山西大学商务学院20__年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学院党委陈增寿副书记,院团委郭德明书记、武雅蓉副书记,各院系团总支书记以及各实践小分队指导教师、团队成员共300余人参加动员大会,学院党委陈增寿副书记为各实践小分队授旗并对他们提出明确要求和殷切希望。同时,各院系结合专业特色和实际情况,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集中开展实践教育培训、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并制定实施方案和活动安全预案,明确实践内容,做好活动规划,细化活动环节,为实践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此外,学院领导也对此次活动的实践过程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支持。7月16日,学院党委陈__在院团委郭德明书记的陪同下,检查了我院赴长治市屯留县电信公司进行“乡镇信息化建设与互联网+”宣贯的4支志愿者团队,并亲切看望了在这里进行社会实践的小分队成员,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欢迎。陈书记就同学们的吃住情况、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是否适应当地的生活等问题,与同学们展开了亲切交谈,陈书记叮嘱大家:一要高度重视个人的安全问题;二要及时做好每天的经验总结;三要保持良好的工作风貌。希望同学们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在生活能力、思想境界等方面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还要对自己的人生有所规划。领导的嘱托与希望,使志愿者们倍受鼓舞,相信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定能再接再厉、砥砺前行。

二、主题突出,特色鲜明

各社会实践小分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以“践行‘八字真经’、投身‘四个全面’”为主题,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服务活动。全院共组织集中实践队伍39支,13000余人次参与其中,其中集中实践600余人,自主实践11000余人,小组实践2400余人,收回调研报告、心得体会共计120__余份。各小分队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为主线,活动形式多样、主题深刻,实践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深入基层进行科技支农、法律宣传;奔赴偏远乡村开展支教服务、文化惠民等。

通过实践活动,不仅使我院广大青年学子更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更引导我院广大青年学生在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接受锻炼的过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了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

三、宣传到位,影响广泛

院团委十分重视“三下乡”活动的宣传工作,活动开展期间通过校园网、活动简报等形式将实践中的照片、通讯报道及时、高效的发布。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共收到实践简报330余篇,院团委选发简报279篇,我院各实践小分队通讯员认真攥写、及时传送每日实践简报,同时院团委安排专人整理、编排,及时将活动简报上报上级团组织,实现了信息的及时有效传递。

此外,我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共受到包括《山西晚报》、《山西青年报》、《山西法制报》、《吕梁日报》、《吕梁晚报》、阳城电视台、平遥电视台、灵石电视台、泽州电视台等12家报社、媒体及包括“中国网”、“搜狐”、“新华网”、“今日头条”、“山西信息港讯”、“黄河新闻网讯”、“太原在线”、“忻州教育局”、“临汾新闻网”、“阳城县政府网”等16家网络媒体进行了近100次的宣传报道,使社会各界对我院大学生志愿者的综合能力、服务意识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活动影响面大,社会反映强烈。

四、国家重点及专项计划团队,卓有成效

经院团委申报、团省委推荐、团中央批准,我院赴长治市屯留县电信公司“乡镇信息化建设与互联网+”宣贯团队,再次获批成为20__年“乡镇信息化与互联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全国100支专项计划中的一支。同时,我院赴长治市屯留县电信公司“乡镇信息化建设与互联网+”宣贯团队、会计学院赴山西省阳城县扬帆队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管理学院赴山西省盂县支农支教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等3支团队,获批成为20__年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团队,这也是继我院去年首次获批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重点团队后,再次获此殊荣。

活动期间,赴长治市屯留县电信公司“乡镇信息化建设与互联网+”宣贯团队的志愿者们对自己的角色进行了转换,从一名普通的在校大学生一下子变成了企业的“工作人员”,他们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相挂钩,从各方面寻找自己的专业欠缺;同时,通过在电信公司的实践学习,不仅学到了更多的专业技能,而且将平时学习中遇到的理论难题通过具体实践得到了圆满解决,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会计学院赴山西省阳城县扬帆队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的同学们将实践工作与自己平日在学校所学相结合,积累宝贵经验,也让志愿者认识到学习知识扎实的重要性,为今后更好地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管理学院赴山西省盂县支农支教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的同学们深入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的乡村学校开展支教服务活动,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为当地几十名学生提供课程教授、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文体活动等志愿服务,在探索高校与落后地区学校结对帮扶的长效机制的同时,积极开展农村留守老人民生状况调查和相关志愿服务。

五、小组实践,以“点”带“面”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锻炼环节,也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今年,院团委在原有集中实践、自主实践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发动各院系学生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组成3人以上小组实践团队,赴农村、企业等地进行社会实践。同学们纷纷响应号召,共有2400余人参与其中,同学们充分利用假期时间,以各种团队、小组或个人等形式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成功的将学校教育延伸到校外,实现了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特殊的教育意义。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同学们了解社会、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加深认识、端正思想,使我院广大青年学子提高了独立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我院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探索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辅助体系做出贡献。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我校广大青年学子的动手能力,提升了就业素质,更为今后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坚信,商院学子定将团结一心、努力奋进,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更加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每一次实践服务活动的大潮中,以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用实际行动为民服务、报效祖国。

实践活动下德育论文范文第3篇

(2014-2015学年)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针,坚持“德育为首、做人第一”的育人理念,以新道德教育理念为指导,坚信“从道德走向知识”的教育思路,按照新道德教育实验提出的“回到人本、回到基础、回到生活、回到实践”的要求,“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地实施新道德教育,以养成教育为抓手,通过开展“习惯、责任、爱心、诚信、自信、感恩”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人习惯,用良好的校风、班风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以实现“人人好习惯、个个重责任、事事有关爱、个个讲诚信、天天有进步、生生知感恩”的教育目标。

二、德育教育每月活动主题:

1、九月份的尊师重教活动月、文明礼仪活动月;

2、十月份弘扬民族文化、我爱读书活动月;

3、十一月份行为习惯养成活动月、古诗词背诵活动月;

4、十二月份阳光体育活动月;

5、元月、二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6、三月份的学雷锋活动月;

7、四月份的法制教育活动月;

8、五月份的青春风采展示活动月;

9、六月份的感恩教育活动月;

10、七八月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家庭教育系列活动;

三、抓住重大节庆日的有利契机,搞好别具特色的教育实践活动周:

1、教师节,开展尊师重教活动月。

2、中秋节开展尊老敬老从我做起,在家帮助妈妈,爷爷奶奶做点活,给出外打工爸爸写条短信,写出自己的感恩之情。

3、国庆节开展爱我中华征文书画朗诵比赛,

4、重阳节开展尊老敬老活动周。

5、“12.4”法制宣传周。

6、“12.9”举行爱国主义歌咏比赛等。

7、元旦举行辞旧迎新联欢会。

8、3月份,学雷锋特色教育活动,切实开展好“五个一”活动:做一件好事,为老师长辈倒一杯水,为父母做一件家务事,为美化校园出一份力,为残疾人、灾区儿童献一份爱心

9、三八妇女节,组织女教师、学生举办专题晚会、演讲

10、3.12植树节, 植树、护树、浇树。

11、3.28安全教育日,上一节安全教育课或开展一次以安全为主题的班会,开展知识竞赛、征文、演讲,等多种形式。组织一次安全演练。

12、4月份,清明节组织各班开好班会,学生学习英雄事迹,立志报效祖国。

13、法制教育宣传 聘请学校法制副校长到校进行讲座,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活动等

14、5月份,庆五一迎五四,要开展读书、征文、演讲、唱歌等活动

15、端午节 让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可举行作文、演讲比赛等活动

16、母亲节(5月第二个星期日),向妈妈说一句真诚的问候或祝福;为母亲捶一捶背;为母亲洗一洗脚;帮妈妈做比赛、娱乐节目等活动 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送给母亲一个深情的拥抱„„

10、全国助残日(5月第三个星期日),号召学校师生向本校残疾学生捐款、捐物,并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7、6月份, 国际儿童节 庆六一文艺汇演、征文、演讲、绘画比赛等 。

实践活动下德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落实,目前中学德育教育的教学水平也在持续性的提高。以往中学德育教育主要是以讲述式、填鸭式教学方式为主,教学目标旨在学生的思维素养、行为能力以及情感体验等方面,但是因为教学方式相对固定且单一,导致中学德育教育的整体水平并不是非常理想。对此,为了更好地提升中学德育教育水平,本文详细分析人文关怀在中学德育教育当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实施方法,希望可以为相关教育者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人文关怀;中学德育;生本教育理念

一、 引言

在中学教育阶段,德育教育的主要作用在于人文性、思想性以及素养性等方面的培养,人文关怀在中学德育教育当中的影响力也比较突出,是推动学生素质发展的关键性课程。人文关怀则是以情感指导、情感体验作为基础进行人才培养的一种方式理念,能够让学生借助对人文关怀的理解、感受以及实施形成德育品质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综合性目标。对此,探讨生本教育理念下中学德育必须注重人文关怀具备显著教育意义。

二、 人文关怀在中学德育中的应用价值

德育教育本身便是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品质等多个内容为核心的教学课程,课程教学目标是以培养健全的人格、优良道德品质的人才,对于学生的素质形成与发展、个性化的成长等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近些年,伴随着应试教育向着素质教育方面的转变,促使中学教育阶段也从以往的注重智力、技能的培养转变为注重全面性素质的培养,这也间接提高了中学教育阶段中多个素质类课程的教学重要性,中学德育教育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在德育教育当中人文关怀拥有较为突出的重要性,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契合性,应当属于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借助人文关怀式的德育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德育教育的本质,从人文关怀的角度着手,德育教育的内容会更加丰富、生动,及时性更加突出,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发展和心理狀况有一个直观地掌握了解,同时将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蕴含在主题活动当中,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进行正确的指引。人文关怀在德育教育中具有很多的优势,能够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同时对于德育教育也是一种拓展。

三、 生本教育理念下中学德育注重人文关怀的方法

(一) 引入人文关怀,优化德育教育

当前在德育方面的教育一直以来都存在缺陷和不足,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非常多,和舆论、文化以及经济等多个因素均有关系。以青少年教育而言,因为家庭教育当中的范例表率作用不足、学校教育方面的不及时都会导致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薄弱。另外,因为传统应试教育的理念影响,学校大多数都存在明显的形式主义,这一主义会严重影响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即使是德育教育当中提及了人文关怀,但是因为教学理念的影响在这一方面的教育引导内容并不多,从而人文关怀形同虚设。人文关怀的应用应当是从根本上实现的,感性的教育需要以情感的认知作为主要教育目标。对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形成情感体验,借助创建人文关怀情境、氛围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从而对人文关怀形成了解。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平常教育工作中强化人文关怀素材的渗透,可以将人文关怀的典故编入到课外读物、制作成为名人语录等宣传海报,或者是在机体活动中以人文关怀为主题开展活动,促使学生对人文关怀有一定的认知,并为人文关怀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 利用人文关怀激发学生的理性认识

在开展主题班会时,教师为学生准备好丰富的学校素材,学生通过观看阅读思考讨论,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主题班会的开展形式也可以多样化,教师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对一些事件进行观看,这种画面具有直观的冲击,学生更能够关注到这些内容,最终使得德育教育开展获得较理想的效果。例如教师在组织开展“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结合图片和漫画进行宣讲,将图画内容与课堂的教育巧妙的融合,让学生观看科学的发展和现代化科技视界,对比性的,也让学生了解新闻中出现的一些邪教组织,例如那些年轻的生命自焚,提出问题为什么出现这些现象,并对学生讲明利害关系,如何保护自己避免违法和邪教组织的侵扰。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在教室积极引导下,树立学生正确的观念,坚定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

(三) 理解人文关怀,懂得关怀他人

在教学环境与教学氛围改善之后,便需要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进行培养,可以借助多种人文关怀的活动方式培养学生对于人文关怀的理解。在教学当中,一般德育教育都是以班级作为单位进行教学,教学方式则是以课外的多种主题活动为主,例如可以开展人文关怀主题班会、阅读会等。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引导学生完成小规模的交流,讲述身边所遇到和发生的事件。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对不同年龄段、家庭背景、认知水平的中学生实行针对性、特色化的情感教育,实现因材施教达到全面提升的教育目标。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不能过度的功利性,更不能以强制性的方式进行教学,预防学生形成抵触的情绪。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适当地改善教学氛围,借助举办竞赛活动、朗诵比赛以及电影展播等方式激励学生表现自我,提升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四、 结语

综上所述,人文关怀在中学德育教育当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是培养学生情感体验,丰富学生情感认知以及了解人文关怀、懂得人文关怀、学会人文关怀的有效教学途径,对于学生的全面性发展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人文关怀的最终目标在于学生的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借助行之有效的人文关怀可以对学生的个人品德形成正面的干预。另外,因为人文关怀属于中学德育教育当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人文关怀也是德育课程中的素质教育内容,所以应用人文关怀有着显著的必然性,在今后仍然需要注重人文关怀的应用方法与技巧的研究,从而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航征,张宏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注重人文关怀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8(1):93-96.

[2]蔡琴,方军,宗薇等.运用叙事教学法对精神科护生进行人文关怀教育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61-63.

[3]王咏梅,辛春燕,李荣等.探讨人文关怀对90后护生实习需求及职业价值观的影响[N].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6,39(9):1174-1177.

作者简介:

郑琳,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四中。

实践活动下德育论文范文第5篇

主题教学目标:

1、懂得不同的服装由不同的面料制成,不同的面料有不同的特点,认识到服装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能够自行设计、开展简单的实验,比较不同面料的吸水能力,懂得为使实验结果客观、有效,需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的道理;

3、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习观察、比较、实验、考察等基本的研究方法;感受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4、培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活动时间安排: 2课时

活动一:服装面料特点大搜索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观察各种面料的服装,懂得不同的服装由不同的面料组成;

2、通过亲身体验、查阅资料、采访专业人员等途径,感知不同的面料具有不同的特点;

3、初步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4、初步学会采访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初步感知面料特点

1、了解一些衣服制作的面料及其特点 皮风衣 真丝衬衫 牛仔裤 „„

三、了解我们平时穿着的面料及其特点

1、说说我们穿的衣服裤子是采用一些什么面料?有什么特点?

2、你知道你家里人衣服的面料吗?有什么特点?

四、小结

活动二:面料吸水能力大比拼

教学目标:

1、通过设计和进行简单的实验,知道不同的面料吸水能力不同;

2、懂得做事要有条理,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锻炼合理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与同胞友好合作的能力; 设计实验方案 活动准备:

1、学生准备:

搜集4——5种废旧面料,并将面料剪成大小相同的布条或布片;

2、教师准备:

对各种常见面料特性进行了解,准备一些实验可能用到的器材,如:水盆、烧杯、量筒、铁架、有刻度的小计量滴管、喷水壶、一次性塑料杯和橡皮筋,也可以根据学生在实验方案中列出的器材进行准备。 过程安排及指导:

一、学生活动:

1、在小组内展示收集的面料,交流对各种面料的初步认识;

2、组内讨论选择哪集中面料进行吸水能力的比较;

3、设计实验方案;

4、组内对实验方案进行讨论,根据讨论结果,修改完善实验方案;

二、教师给予的行为建议:

1、可以从面料吸水的多少和吸水的快慢两个角度比较吸水能力;

2、分享影响测试吸水能力的因素,思考应控制哪些无关因素以使实验结果更科学;

3、在实验方案中详细列出实验需要用的器材,在实验前交给教师;

4、根据实验内容设计对应的实验记录单;

5、可以参考P79 的实验方案A,完成本组的实验方案设计;

三、预设的问题以及指导建议:

1、要求学生课前通过询问到呢个方式弄清楚收集道德面料的材质;

2、你们小组决定选择哪几种面料进行吸水能力比较?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3、提示学生实验方案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和器具、实验方法及实验过程;

4、设问:怎样判断吸水量?怎样使实验条件保持相同? 开展实验和交流实验结果

一、学生活动:

1、根据实验方案,进行组内分工;

2、在实验室开展实验,做好实验记录;

3、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交流实验方案和结论;

二、教师给予的行为建议:

1、分析实验过程中的各项工作,明确各组员的工作任务和要求;

2、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可以重复进行实验,得出实验结果;

三、预设的问题以及指导建议:

1、实验前,要了解各组的实验方案,考虑方案的可行性,对有意见的方案要提出修改意见;

2、实验中,要反复巡视,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

3、提醒学生在其他小组发言时认真听,积极质疑;

四、本节小结

1、本节你学到了什么?

2、有什么要和同学交流的吗?

主题八:过年啦

主题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过年的来历和故事、春节的习俗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增进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比较各民族的新年习俗,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学习如何整理资、利用资料;

3、比较过去和现在的年货情况,在活动中逐渐了解和掌握访谈、比较、观察等基本研究能力;

4、参加除旧布新的打扫和布置活动,学习与人合作,体会助人与互助的快乐,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活动时间安排:3课时

活动一:除旧布新大行动

策划活动 活动准备:

1、学生准备:

准备布置房间所需要的装饰物品、打扫卫生的清洁用品;了解孤寡老人的生活状况;了解打扫、布置房价的方法;

2、教师准备:

收集春节布置房间的资料,动员学生投入到帮助他人的活动中去,对有些不乐意帮助别人的学生做好教育引导工作;联系孤寡老人,就为其布置房间征得老人的同意; 过程安排及指导:

一、学生活动:

1、了解除旧布新的传统习俗;

2、讨论过年前如何布置家;

3、观察了解孤寡老人的情况;

4、讨论如何进行打扫和布置;

二、教师给予的行为建议:

1、从相关书籍和网站上了解除旧布新的习俗;

2、让几位学生事先前往孤寡老人家,对孤寡老人家的情况进行了解,并介绍给大家;

3、向家里的长辈询问过年的习俗;

4、引导学生回忆家中以往的做法进行总结;

三、预设的问题以及指导建议:

1、要参与学生的讨论,帮助学生意识到除旧布新也是一项过年前的准备工作;

2、可补充说明些学生没有提到的做法;

3、可在强调除旧布新能帮助增强新年气氛的同时,提出有些家庭无法感受这种气氛,激发大家帮助别人的热情;

4、对各组准备完成的工作进行协调,以免出现大家都进行打扫或者大家都贴窗花的现象; 开展打扫和布置活动

一、学生活动:

1、小组进行活动分工;

2、安排活动项目的先后顺序;

3、准备活动需要的物品;

4、小组合作进行打扫和布置活动;

二、教师给予的行为建议:

如果孤寡老人家面积较小,可容纳的人少,应分工分批进入房间打扫和布置;

三、预设的问题以及指导建议:

1、需在活动开始前了解各组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以免出现后续工作发生困难的现象;

2、需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前的统筹安排,以免出现人多效率低的局面; 交流经验,总结体会

一、学生活动:

1、总结在活动过程中自己和本小组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2、体会帮助他人的快乐;

3、记录这次活动的体会;

二、教师给予的行为建议:

1、打扫和布置的时候,尽量避免混乱的情况出现;

2、记录体会时,别忘记记录自己认为最成功和最有创意的地方;

三、预设的问题以及指导建议:

1、可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请孤寡老人在班级中谈谈感受,以及喜欢的布置,以帮助学生产生荣誉感和快乐感;

2、需留一定时间让学生完成学习单,以利于学生梳理在活动中的体会;

四、本节小结

1、本节你学到了什么?

2、有什么要和同学交流的吗?

活动二:不一样的新年习俗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不同民族的新年习俗,了解不同的名字有着不同的新年习俗;

2、通过对比不同民族的新年习俗,学习分类比较的方法;

3、学习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4、培养探究更多信息的兴趣; 整理有关新年习俗的资料 活动准备:

1、学生准备:

从网站、图书中收集有关各民族的信息,准备记录信息用的纸张;

2、教师准备:

思考对新年习俗分类、比较的方法,收集介绍各民族新年习俗的书籍等; 过程安排及指导:

一、学生活动:

1、交流各民族的不同新年习俗;

2、交流收集有关新年习俗资料的工具和方法;

3、学习和实践有关分类的方法,将各民族的新年习俗归类整理;

二、教师给予的行为建议:

1、按照吃、穿、玩分类,有针对性的收集某一个或某几个民族资料;

2、通过看书、看录像、上网等多种途径收集资料;

3、按照新年日期、新年活动、新年服饰、新年食品、新年祝福分类整理个民族的资料;

三、预设的问题以及指导建议:

1、和学生一起交流所了解的各民族的新年习俗;

2、引导学生发现各民族的新年习俗是不同的;

3、引导学生注意除了网络收集以外,还可以采用访谈的形式收集资料;

4、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对新年习俗进行分类; 制作新年习俗卡片

一、学生活动:

1、交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的各民族新年习俗;

2、对比了解各民族新年习俗的不同方面;

3、制作各民族新年习俗对比卡;

4、参观卡片展,扩大知识面;

二、教师给予的行为建议:

将收集到的各民族新年习俗按照分类进行交流,从中发现各民族新年习俗的不同之处;

三、预设的问题以及指导建议:

1、请学生介绍自己收集到的一些民族的新年习俗;

2、请习俗从自己收集到的新年习俗中选取两个民族,进行对比,制作对比卡;

四、本节小结

1、本节你学到了什么?

2、有什么要和同学交流的吗?

活动三:年货的过去和现在

教学目标:

1、学习有目的的进行调查、采访;

2、学习运用卡片和表格帮助对比分析的方法;

3、在对过去和现在的年货情况进行对比的活动中,认识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并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了解年货情况 活动准备:

1、学生准备:

事先告诉家长,本次活动的内容,在征得家长同意后,与家长一起购置年货;

2、教师准备:

自己购买年货的清单 过程安排及指导:

一、学生活动:

1、了解过年时自己家里购买的年货;

2、初步确定比较年货的内容项目:数量、种类、金额;

3、确定采访对象,设计采访提纲;

4、进行采访并记录;

二、教师给予的行为建议:

1、记录自己家里年货的名称、价格,可以询问父母,也可以陪父母一起去买;

2、整理自己的记录;

三、预设的问题以及指导建议:

1、需和学生一起讨论今年购买的年货情况;

2、若学生无法提出问题,可根据自己的实践情况发表“现在的年货太丰富了,以前没有这么多年货”的感想,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探究活动;

3、“老师家也花了不少钱去购买年货,虽然不比有些同学家卖得多,可相对老师小时候来说,已经多了很多了!”一起学生对“过去的年货怎么样”的兴趣;

4、引导学生去采访长辈,以了解在过去的年代里,年货供应的情况,并引导他们进行今昔对比;

5、在整理记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确定年货的比较项目:种类、数量、金额; 年货比较

一、学生活动:

1、交流通过采访了解到的现在和过去年货的情况;

2、对年货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

3、分析年货发生变化的原因,交流活动后的心情。

二、教师给予的行为建议:

可运用卡片和表格两种方式对现在和过去的年货进行比较;

三、预设的问题以及指导建议:

1、可对卡片内容和表格的设计作具体指导;

2、在学生交流后,进行小结,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年代的年货有很大的不同;

四、本节小结

1、本节你学到了什么?

实践活动下德育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德育教育实践基地作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文章拟聚焦新时期新要求破解学校第二课堂实践课碎片化、随机化难题,消除德育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合力不足、资源浪费的困境,在“和合”视阈下探索建构“三一一”模式,通过创新平台建设,重构师资队伍,启动数据库建设,提升高校第二课堂德育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实效,增强实践基地体系的科学性和长效性。

关键词:第二课堂;德育教育; 实践基地; “和合”视阈; 三全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高校第二课堂德育实践基地作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高校第二课堂德育实践基地” 作为高校第一课堂的有力补充,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育的延伸,以更生动、更丰富、更接地气的教育方式,引导大学生领悟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化实践教育,推动构建政府、社会、学校协同联动的“实践育人共同体”,挖掘和编制“资源图谱”,加强劳动教育。因此,在新时代如何构建更科学更有效的德育实践基地生态显得尤为重要。

“和合文化”重秩序、重和谐却又“和而不同”的理论精髓对于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极大的借鉴功用,将“和合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科学引入高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实践研究中,进一步落实中国传统文化对高校的育人作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利于推动高校德育工作的实践进程。

一、高校第二课堂德育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困境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19年工作要点》明确指出:要深入推进实践育人,着力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促进高校、企业、社区等领域实践育人资源共建共享,建好社会大课堂,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供更多岗位,创造更多机会。但从目前的建设情况来看,高校第二课堂实践基地的构建存在结构和功能失调、系统性和科学性不足、与新形势新要求“不对等”等一系列困境。一方面,由于部分高校存在认识偏差,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缺少完善的设计体系与管理机制,有关教育理念与系统建设的研究也相对薄弱,致使高校第二课堂德育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缺乏实效性,以“碎片化”建设为主,甚至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大多数高校

在德育教育实践基地上缺乏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甚至有部分高校没有将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工作计划之中。因此,在实践基地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系统的设计与规划,缺乏实际操作性。部分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出现重视活动开展而忽略基地建设的现象。另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经费与校内活动场所缺乏稳定性,部分活动无法实际开展或开展规模受到极大限制,出现操作困难的“随机化”境况。事实上,德育教育实践基地不应局限于大学校园,还应充分发挥社会的参与度,丰富第二课堂的形式与内容。此外,师资保障不足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许多教师对第二课堂的指导完全出于第一课堂课余后的“奉献”,而没有足够精力与技能开展指导工作。财力物力人力多重因素的限制,导致高校第二课堂实践基地的建构与新形势新要求出现“不对等”现象。

德育实践基地建设重视度不够,缺乏规划与系统性,实踐育人不能形成合力。人力物力不足等问题的本质在于没有将社会、校园、校际资源整合再利用[2]。高校德育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当前德育体系构建呈学科化偏向,运行机制不畅,资源整合不够,阻碍了高校第二课堂德育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步伐,进而影响德育实践育人的效果。

二、“和合文化”及其蕴含的德育教育资源

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始见于甲骨文。从1997年至2019年,对“和合文化”的研究持续不断,被CSSCI收录的期刊有近百篇,众多专家学者都非常重视“和合”理念并对其深有研究。文化共性促进人们间的合作和凝聚力,反之则是促进冲突[3]。钱穆强调中国文化的融和精神,并不否定文化冲突和文化变异。季羡林认为“天人合一”的命题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东方综合思维模式的最高、最完整的体现。张岱年指出:“合有符合、结合之义。古代所谓合一,与现代语言中所谓统一可以说是同义语。合一并不否认区别,合一是指对立的双方彼此又有密切相联不可分离的关系。”[4]

“和合文化”一词由现代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张立文教授首次提出。其研究专著《和合学概论——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在1996年的出版标志着和合学理论体系的确立[5]。和合学所提出的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的“五和”原理,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心灵、人与他人以及泛爱众之爱[6],可以说,将“和合文化”运用至各行各业进行思想指导已屡见不鲜。和合文化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拓展具有促进作用,又为当代人提供了一个解决社会各种危机的视角和方法,有助于提升德育教育在实践中的共享程度和有效性。

通过解构“五和”原理中每一种原理相对应的育人元素,不难发现,强调人与自然之爱的“和生”原则,道法自然,重视自然的力量,发挥已有的自然及人文景观育人功能,有助于全面释放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资源的活力;“和处”强调人与社会之爱,充分挖掘社会实践基地资源的潜力;“和达”强调人与心灵之爱,秉持此项原则开展的柔性管理,能充分激发大中型企业管理者的合作动力,启发大中型企业主动分享实践基地资源,打通校企之间的合作壁垒,全面广泛结出育人之花。

三、探索构建“三一一”高校第二课堂德育实践基地模型

(一)优化“三个”基地平台建设

优化实践基地平台建设,是实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教育有机整合,丰富高校第二课堂德育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多样性,充分挖掘、调度和发挥实践基地平台资源优势的重要举措,这对激发高校第二课堂德育教育活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探索优化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大中型企业实践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资源“三个”平台建设,配齐建强“一个”第二课堂德育实践活动师资队伍,开发建设“一个”第二课堂德育实践基地数据库,充分挖掘校内外社会资源,编制“资源图谱”,探索构建“三一一”高校第二课堂德育实践基地模型,有助于实现资源最大限度的整合,提升德育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1.“和生”——全面释放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活力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到河北阜平西柏坡、山东临沂、福建古田、陕西延安铜川、贵州遵义等革命老区考察。他强调,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一定不要追求高大全,不能失去红色旅游的底色,只有体会到革命年代的艰苦,才能使人们真正受到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一直以来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如何发挥地方特色资源的优势,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全面释放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活力,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至关重要。与地市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把革命旧址作为第二课堂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为革命先烈扫墓、献花,到红军烈士墓前进行入党宣誓或重温入党誓词,开设相关的革命传统教育讲座,开展系列主题活动,组织校内外专家学者开展当地革命史研究,收集、整理与革命先烈有关的事迹,传承革命精神,使学生在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的同时,受到革命精神的鼓舞,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第二课堂教育的实效性,充实和丰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内涵。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发扬光大,既可体现地方特色资源的优势,又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2.“和达”——积极汲取大中型企业实践基地的资源优势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立高等学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机制,推进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能力。高校应积极对接地方企业,与一些大中型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借鉴企业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在校内建立仿真实训室,引入企业生产项目。企业实践基地不仅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还应在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中发挥其作用。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企业导师的引领力,提升学生实战技能;另一方面要调动学生家长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家庭资源,与学生家长灵活沟通调整教学计划,优化学生在企业短期交流培训内容。推广一批“优秀企业导师”,丰富正面舆论供给,开放企业优势资源,充实德育实践活动形式与内容,与学校、家庭、学生共同制定实践开展计划,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促进高校、企业、社区等领域实践育人资源共建共享,实现产教融合。

3.“和处”——充分挖掘社会实践基地的潜力

社会实践是宽广多样的,对思想政治教学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充分挖掘社会实践基地资源的潜力可以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成效。学生将第一课堂中学到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并内化为行动,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深入了解国情、社情、市情和民情,强化政治认同。学校各部门可以组织开展各种志愿者服务活动(“三下乡”、边远山区支教等)、社区服务活动(送温暖、调查社情民意等)、公益活动(救灾、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等)、社会调查活动(寻访传统革命老区、跟踪调查优秀校友)等,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基地资源,为学生搭建个人与社会对接的实践平台,为社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实现个人价值,提升思想政治水平。

(二)配齐建强“一个”第二课堂德育实践活动师资队伍

第二课堂德育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不仅需要宽广的平台,还需要专业队伍。多数高校的实践基地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同时,大部分高校教师缺少实践锻炼,专业实践能力有限,教师队伍整体实践教学水平不高,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因此,地方高校应从建设管理团队和培养师资人才入手来加强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

一方面,地方高校可聘请优秀的管理人才组建一支团队对德育教育实践基地统一建设和管理。大多数高校实践基地因学校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没有统一建设,也就无法充分调动各个学院的积极性。同时,地方高校应建立健全适应不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制度,必要时学校可与相应企业共同开发。高校和校外实践基地要明确双方权责,通过校企互动、资源共享,谋求互惠双赢的局面,还要落实具体措施,加强产教融合的规范管理,在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同时争取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价值。

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可以采取内培外引的方式打造师资队伍。校外引进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企业优秀人才充实专任教师队伍,从行业和基地分期引进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和相应职业资格的优秀人才充实专任教师队伍,组织基地专家来校开办讲座,吸引企业优秀技术、商务人才参与基地的实践教学、管理建设;校内完善企业实践指导教师或培训师管理制度,集中校内可利用资源发展培养一批优秀的实践教师,打造高素质的企业指导教师和培训师队伍。此外,学校也要做好青年骨干教师与兼职指导教师的后续培养工作,安排一批骨干教师参加企业实习培训、学习实践,还可选派教师利用寒暑假带学生深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交流学习,既指导管理学生实习,也提升自身对行业发展的把握能力。

(三)开发运营“一个”第二课堂德育实践基地数据库

实践基地作为发挥德育示范作用的主要场所,不仅要提高其建设速度、规模、投入,还要对其进行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实践基地比较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因此,除引进一批校外优秀的管理人才进行团队建设外,还需要专任人才统一管理校内外的实践基地数据库。地方高校可以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线下对实践基地建设流程和信息化应用需求进行调研分析,选派专门的调查人员不定期前往各个基地实地调查勘测,统计基地数量、种类、地点、范围等基本信息,并及时反馈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线上可聘请数据库信息专职人员,选择适宜的软硬件开发和运行环境,设计并實现基地的数据库架构,运行数据库信息系统,还可建立线上基地参观利用的申报入口,不同的子基地匹配相应主题的实践活动,便于各个学院协调时间以免冲突。此外,将第二课堂基地的现状、建设管理费用明细等统一入库,便于开展理论研究,记录追踪数据变化,发现第二课堂建设中的问题及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完善数据库模型,推动第二课堂实践基地的建设。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模式,将校内外的各基地资源整合管理,做到资源不浪费,将可利用资源、正在开发资源与不可利用资源区分管理,最大限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构建长效机制。

四、作用与意义

(一)社会资源再利用,提升德育资源的协同性

以“和合”为视角,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从不同维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德育教育的系统性。其一,“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有助于转变旧的文化保护理念,有助于打通社交障碍,盘活社会资源,帮助德育元素活态传承,并从一定程度上提升共享程度。其二,“和谐相处”是加深学校与社会联系、促进知行合一的有效润滑剂,高校通过组织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踏踏实实生产和劳动,培养他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二)校內校际资源共享,深化基地建设的科学性

校内校际资源不仅能反映师生的思想动态,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基地建设具有指导作用。校内资源体现在校内教育过程中,应做到与时俱进,及时准确地了解社会发展及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最新动态,及时把反映时代精神、体现时代特征和传达时代要求的内容落实到实践基地活动中,采取体现新时期发展需要的方式方法,在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

始终坚持动态、发展的理念[7]。

学校之间的沟通互动与资源共享也是深化基地建设的有效途径。不同高校之间,因为专业建设重点不同,特色专业不同,所提供的实践资源涉及不同的方向。通过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实现跨校园交流,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实践需求,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能巩固专业知识,同时也能加强德育教育,完善基地建设体系。

(三)贯彻“三全育人”理念,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如何与时俱进做好“三全育人”是全体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学校、家庭、社会需要组成教育闭环,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共同施策。当下,学校与家庭在育人过程中的联系不紧密。虽然学校与社会团体之间的联系相对紧密,但更多是出于服务学生专业教育与后续就业的目标,对德育教育的投入明显不足。

构建“三一一”高校第二课堂德育实践基地模型,能有效将学校资源、家庭资源、社会资源进行整合,整合过程中尽量做到全覆盖,最大可能地调动一切资源。根据学生需要进行实践分配,加强学生与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强化“三全育人”的教育闭环建设,实现多主体配合、多元化活动开展,为“三全育人”提供有效保障。

五、结语

不论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教育发展道路,还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都需要主动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色”。习近平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因此,深化高校第二课堂德育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突破德育教育的课堂壁垒,对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实践教育体系、充实大学生德育实践内容、丰富大学生德育实践形式大有裨益。“和合”理念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追求,高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和合”为视角,加强校际之间及学校与社会的联系,秉承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从地方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大学生锻炼成长的需求出发,探索构建“三一一”高校第二课堂德育实践基地模式,实现资源最大限度的整合,是提升高校德育教育实效,助力高校培养本领过硬、能担当时代重任的新时代青年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黄维静.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34(3):40-42.

[3]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4]张岱年.漫谈和合[J].社会科学研究,1997(5):55.

[5]张立文.和合学 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6]张立文.儒家和合文化人文精神与二十一世纪[J].学习与探索,1998(2):72-77.

[7]韦地.新形势下有效推进我国高校德育建设的若干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6):67-68.

Key words: the second classroom; moral education; practice base; harmonious perspective; “three-whole” education

(责任编辑 周 沫)

上一篇:学科性质教育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大学生自杀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