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问题论文范文

2024-03-18

上市公司财务问题论文范文第1篇

一、上市公司财务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 难以确定的公允价值使公司的投资决策受限

就我国现阶段上市企业的发展而言, 我国的投资市场与国外相比, 整体起步时间较晚, 各个发展环节与运营项目都处于逐步地完善与发展阶段, 在该种状况的发展中, 上市公司在实际运转过程中, 难以确定公允价值, 致使企业的领导人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进行投资等决策商议工作时会受到较大阻碍, 这需要企业的管理人员在后续的盈余管理方面付出更多的耐心与精力。新会计准则中提出, 上市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 无论以何种形式都不可以进行简单形式的购买和销售活动。在该规定的指导下, 上市企业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方式幕后操控等影响企业发展的问题。如, 将依照上市企业管理人员的主观意识, 将监管意识扩大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购买、合并后资产的公允价值方面。

(二) 利润分配的效果受到财务政策弊端的负面影响

上市公司在运营过程中, 其经营效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利益分配。股东在与企业运营期间, 最大的个人需求主要是能否从企业的发展中得到与其付出成正比的收益。若想要彻底落实相应的股权权益等, 则需要上市企业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选择恰当、适合自身发展的财务政策。但是, 就现阶段我国上市企业的实际发展而言, 在新会计准则开始应用并发挥相应的作用后, 股权利益的分配问题就开始更加复杂化。在上市企业实际运营的过程中, 多数企业对自身的运营状况、公允价值等都未十分明确, 进而无法考量非经营性的商业活动, 最终导致上市企业的财务政策选择出错。

(三) 财务政策的缺陷导致企业融资难度提升

根据我国目前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在债务流程整体运营的流程中公允价值也被囊括其中。对于部分上市企业而言, 其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 存在多种具有不同程度缺陷的财务政策, 致使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出现多种融资方面的困难。目前, 部分上市企业已经发现了该种运营方式存在的问题, 并在运营中进行有意识的优化与完善, 从而能够利用更加优化的方式进行资本结构的重新整合。在较大程度上将债权人的资金获取程度降低。可以说, 财务政策方面的缺陷应用导致企业的融资工作存在较为明显的难度。

(四) 财务政策实施过程中缺乏整体掌握

就现阶段而言, 我国绝大多数的上市企业在进行政策的选择、应用时, 其目的与动机都较为单一, 缺乏对政策所能达成效果的整体方向考量, 该种缺陷主要的表现形式如下:第一, 在选择财务相关政策时, 不够科学合理, 企业在内部运转时, 所应用的相关政策存在较为严重的缺陷与漏洞, 难以将政策的绝对优势发挥, 并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政策的实际应用效果;第二, 在应用财务相关政策时, 所选用的方式、途径以及程序等都存在明显的问题与缺失, 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难以与整体的经营、规划目标相结合, 且缺乏明显的协调性、统一性。最终导致财务政策在实际应用与落实中出现大量状况。

二、优化现阶段上市公司财务政策的措施分析

(一) 构建优良的财务政策中内部主体关联

财务政策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 具有多种可选择的主体, 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客户、债权人、职工、所有者以及政府等。上市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 应用的财务政策所带来的利益与优势, 会直接影响各个主体的实际收益状况。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 对财务政策所能提供的价值、利益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同, 造成该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各个主体的收入与风险结构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故而, 上市企业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应该强化对财务政策的选择工作, 并在该过程中注重各个主体的利益发展趋势, 使其能够协调统一, 共同发展。此外, 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 强势的利益主体会根据自身的预期风险、收益等进行对财务政策的科学选择, 但是, 该种选择往往会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切实权益, 最终, 实施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内部矛盾深化, 不利于上市企业的整体运营发展。因此, 在后续的运营与发展中, 要逐步强化行为约束的作用, 使其能够不断磨合, 形成适用于整体应用的财务政策手段。

(二) 强化企业透明化发展与股权的科学化分配

就现阶段而言, 上市公司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 存在利益分配工作效率偏低的问题, 造成该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信息披露的相关制度体系运营存在问题。另外, 信息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存在不能匹配的缺点, 使其在后续的实际运营工作中不断的开发并利用, 最终逐步完善信息的对称性, 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具备的信息优势, 并逐步优化利益分配作用, 反之则会造成小股民的经济损失, 对于该种现象与问题而言, 证监会需要更加积极的构建上市企业的所需要应用的信息披露制度。一方面能够更加顺应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与发展的基本原则, 并能进一步确立会计信息相关的披露准则, 使上市公司能够在后续的运行中逐步满足相关的财务要求与政策分析的实际效益, 从而全面促进企业的发展, 为利益相关者创建更加强大且宽泛的利益优势;而从另一方面而言, 相关单位与管理部门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强化经济发展的监督制度, 并在该工作过程中逐步发展审计手段, 使其能够在后续的发展中越来越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 将报表、信息、数据等造假的工作形式与现象全面杜绝, 最终应用信息的对称性等特点全面推进股权利益的分配发展, 使其能够更加科学、合理。

(三) 精准选择财务政策的类型

就现阶段的发展而言, 我国上市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主要应用的财务政策有以下三种形式, 即缩紧型、稳定型以及扩张型。对于上市公司而言, 其在成立初期阶段, 各个方面的发展与运营都处于成长阶段, 对市场经济以及形式发展等方面的掌握都不够充分。因此, 在该阶段, 多数上市企业都会选择应用扩张形式的财务政策手段, 以使其能够在拥有更丰富、多元的筹措形式, 为企业的启动与发展带来更多的融资政策。对于成熟阶段的上市企业而言, 在该生长阶段, 其整体运行形式中都处于高速运转的阶段, 在实际选用财务政策的过程中, 需要更多地倾向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盈利空间与水平, 并将盈利效果与形式以数据、报表的形式汇报给企业的股东与管理人员。该种方式能够以更加科学、合理的形式为企业的发展选择相应的财务政策, 能够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 降低企业运行的风险, 为企业的发展创建更大的价值利益。

(四) 逐步完善企业的财务政策选择管理机制

上市企业在发展运营的过程中, 进行财务政策选择的主要原因在于, 需要逐步强化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与环境, 最终全面实现企业的繁荣发展, 故而, 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与负责者在进行该项工作的过程中, 上市公司的领导与负责人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完善企业的经济发展与运行:首先, 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 选择恰当且适合的财务政策;其次, 要紧密的联系企业内部发展的财政状况, 并以此为基准进行后续的政策选择。

三、结语

综上所述, 上市公司在发展运行的过程中要注重对财务政策的分析与应用, 并在后续的发展中逐步完善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使其能够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大优势。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政策的不断发展, 各个领域与行业中的企业都在逐步扩大规模, 并完成企业的上市。上市公司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 较中小型公司而言, 其创造的利益与价值更高, 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运行风险。因此, 在实际发展与运营的过程中, 要注重对财务政策的选择, 应用科学、严谨的方式进行该项工作, 使其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创建更高的效益。鉴于此, 本文针对上市公司财务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在研究过程中, 整合了其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具有战略性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政策,利益相关者,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刘燕.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正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基于2012~2014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财会通讯, 2018 (14) .

上市公司财务问题论文范文第2篇

一、我国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改变, 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但是, 在很多领域中仍有计划经济发展的迹象。比如在行政形式的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发展滞后的现状, 同时许多集团公司未树立新的财务管理理念, 从而不能适应环境的新奇及开放性, 导致内部决策中出现问题。可见, 财务管理对此产生的不良影响相对较大, 更需要集团公司不断加强财务管理意识, 提出改善措施。

二、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全球化趋势下, 集团公司不断发展和改善, 在适应新环境的洪流中, 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 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制度是一个公司发展的基础, 更是内部员工有序工作的标尺, 没有制度就形同散沙, 而完善的制度有利于促进公司的健康发展。可是, 在许多集团公司中, 其制度上漏洞百出, 即使管理人员发现, 也只是临时修改, 并未从其源头上进行改善。其次在基础设施上不完善, 使财务管理人员紧张, 工作任务压力大, 以至于不能有效发挥工作效力, 以及职责范围不明确, 易出现重复工作及工作推脱。

(二) 集团公司财务管理观念落后

一般性地会认为资金管理、核算成本、计算税务和会计核算是集团财务的基础, 贯穿于集团财务日常工作。在集团重大工作中, 在适应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 不能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 以及有效的决策存在限制, 这往往是缺乏强有力的财务管理。还有目前从事集团公司工作人员的素质及技能低, 对财务管理知识的掌握有限, 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而且工作人员偏重财务核算管理在决策中的发展作用, 保持原有的管理理念, 当面对新问题时, 往往已不适用;若强制采用只会悖逆, 甚至影响企业正常发展。因此, 只有集团公司及早改变固有观念, 采取新理念, 才能促进财务管理在集团公司的良性发展。

(三) 财务信息管理水平较低

财务信息作为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基础, 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在经济快速发展下, 各个公司拥有了自己的财务信息电算化管理和财务信息管理系统, 使信息做到集中管理。但是在财务信息管理水平上依然比较低, 因为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是依靠子公司建立的, 当各个子公司有效运行时, 整个集团公司信息传递明显较低且速度慢。这样在建立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时, 如不能有效较快的获得信息, 管理者的决策预测而因此产生差距。此外, 各子公司内部的利益竞争, 时常出现不愿提供或提供错误信息的情况, 对财务信息管理造成影响。

三、优化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 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模式

面对财务管理模式中集权管理与分权管理的两种模式下, 既要明确其优势, 也要认清其存在的不足。集权管理模式下的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层次较少, 利于信息传递, 也能集中管理, 从而实现资源整合发挥。而分权管理模式则能够让子公司更具发展积极性与创造力, 敏锐地察觉到市场变化并进行灵活应对。在实际中, 集团公司需要根据自身情况, 选择有效的管理模式, 同时对此进行改善, 如明确财务信息上报标准, 资金发放限额等。在选择财务管理模式时, 可以按规模进行配置, 当企业规模较大时, 可以以分权管理为主, 放低管理权限;规模较小时, 上收管理权限以集权管理模式为主。

(二) 强化内部资金管理

资金是公司运行的必要条件, 更是命脉所在。而稳定的资金流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为保证公司发展顺利, 资金周转稳定, 需要不断强化内部资金管理。所以, 集团需要制定详细的资金计划, 同时生成一定的制度, 在一些重大资金项目上做到有效管控。比如子公司在其内部的资金运作需符合相关规定, 同时做好审批工作, 如采用资金日报等一些利于审查的手段。另外子公司资金流的去向问题, 需密切关注, 做好相关问题防范。

(三) 树立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

首先, 应该树立科学有效预算管理意识, 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是资源优质配置和调动资源最佳的管理方式, 这也是集团内部结构优化的起点。其次在意识下形成一定的预算管理制度, 做到集团战略与预算的衔接, 将企业战略分解成各个子公司的战略, 并作出科学资源分配, 使子公司能够清晰化自身发展目标, 比如一些公司采用预算管理+控风险+促发展制度, 作为自身管理发展的一步。同时根据预算了解公司在资产报酬率等方向需做出的努力, 使公司在生产经营中有序进行。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下, 集团公司的发展并不顺利, 其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是主要核心所在。为此, 必须加强集团公司财务管理, 完善集团制度以及集团人员素养。从而促进集团高公司高效运行, 并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承担的经营风险, 这样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保证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以集团公司的形态在我国逐渐发展, 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形式, 但其在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越发显露。财务管理作为集团公司发展中重要的环节, 应因地制宜, 适应新环境, 在不断探索新元素、新思维中, 不断提高集团公司竞争力。而本文分析了我国集团公司现状, 以及其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解决措施, 以促进集团公司健康发展。

关键词:集团公司,财务管理,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上市公司财务问题论文范文第3篇

财务控制是指对公司资本投入和收益过程及结果的计量和调整。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基于投资者的所有权和企业法人的财产权, 确保财务管理目标和管理活动方法的实现。财务控制是一种权力控制。财务控制的实质是协调各方目标, 确保企业在利益组织和人员行为控制方面实现目标。集团公司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是处理集团内母子公司的直接财务关系和财务权益的模式。其根本在于对集权与分权方式的合理有效选择, 常见的方式主要有3种:集权型, 分权型, 混合型。

2 我国集团公司内部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集团公司内部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的不少集团公司在财务控制上过度分权, 未能建立起贯通母子公司财务工作全程控制机制, 由于核心企业控制管理和缺乏协调, 这是很难统一安排投资和融资活动的, 管理和内部多层次法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分散占用资金的矛盾已成为企业资本控制体系中最突出的问题。这样缺乏整合的财务管理, 阻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组合优化的要素, 导致集团内部凝聚力不足, 集团综合实力不能充分发挥。

2.2 缺乏对下属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监控

母公司和子公司在法律上是完全独立的法人实体。母公司仅在资本或行政控制与子公司有关, 与内部组织管理制度完全不同。许多企业集团会做出过度分散的财务决策, 导致下属企业财务权力过大。子公司的财务和会计制度, 账户设置, 基本的财务数据不统一, 会计随意更改, 子公司可能为了追求利益而损失集团的利益。这样往往出现效率低下的问题, 投资结构失衡, 流动性差, 削弱了整体优势的发挥。同时, 财务决策权的控制, 大大增加了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 如下属企业违反纪律, 侵占和挪用, 并增加了集团的财务困难。

2.3 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设计不合理

尽管目前大多数企业集团已经建立了一些内部会计控制系统, 但仍然不够科学和完善。对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应包含的内容, 应该如何构建以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还很模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自我防范和自我约束机制尚未建立, 看重事后控制, 忽视事前预防, 某些单位受利益驱动, 专注于较轻的管理, 使得财务控制制度的健全性让位于业务运营的发展, 导致既定的财务控制失效;二是重视货币资金的控制, 忽视对实物资产的控制, 忽视对人事质量和信息等无形资源的控制。因此, 本集团的财务控制失去应有效果。

2.4 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

很多企业集团还没有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尽管一些企业集团有预算制度, 但他们缺乏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有些集团公司只是对制定销售收入, 成本, 目标利润等一些总体指标感到满意, 没有进一步说明指标。另外, 一些企业集团预算不科学, 计算标准和考核依据不严, 资金运作难度大, 导致财务目标与财务预算严重脱节。预算管理是企业集团加强内部管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一个企业集团不重视预算, 不能把预算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事实依据, 那么随意改变预算就会使预算指标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太大, 难以落实。

3 完善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3.1 合理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集团财务管理模式

对于企业来说, 财务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选择。一般来说, 在战略扩张阶段, 应该赋予下属企业更多的权力, 寻求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增强决策的灵活性;在风险控制阶段, 要重点抓好本集团财务资源, 注重子公司的财务权限, 充分发挥集团财务协同效应。

3.2 完善企业集团治理结构

为了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 首先要改变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所有权结构, 引入多个股东, 特别是非国有股东, 保证决策的民主、科学性, 杜绝内部人控制和越权现象。二是加强董事会独立性, 增加科学透明的决策。三是要强化监事会对财务报告的监督, 引入外部机构对企业风险进行合理监督, 建立完善的企业集团外部监督机制。监管治理结构是企业集团实施财务管理和监督的基本保证。

3.3 充分发挥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作用

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获取下属公司真实财务信息的重要手段。为保证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有必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模式。在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检查中, 建立内部审计的独立地位势在必行。事前, 事中和事后监督的形成, 才能真正发挥了内部审计的作用。

3.4 完善集团内部的监督机制

完善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体现了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它还可以起到预防控制的作用。完善的评估与考核指标体系是企业综合经济核算的基础, 完整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设计的补充。更重要的是要在效绩评价的基础上, 建立全面的激励奖惩机制, 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使经营层和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

4 结语

本文以企业集团为研究对象, 旨在探讨适合中国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体系模型, 并在此基础上, 重点研究具体的财务控制模式, 分析其控制模式。构建适合中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财务控制模型, 并从公司治理结构出发, 基金管理和机构控制等几个方面采取配套措施, 不断建立健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

摘要:随着资本运营和资本扩张的不断深入, 集团公司日益发展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织。它适应现代生产力的要求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 中国企业集团发展迅速, 但自身的规模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展现, 尚未正式建立相应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和机制, 决策和监督体系还不完善, 集团公司面临严重的财务管理问题。

关键词:集团公司,内部财务控制,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张静.浅析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特点[J].现代经济信息, 2017 (2) .

[2] 刘春慧.A集团财务管控优化方案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 2014.

[3] 邬烈岚.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特点研究[J].商业经济, 2013 (10) .

上市公司财务问题论文范文第4篇

一、制造业上市公司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一) 财务整体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从人员素质层面来讲, 部分上市公司以及制造企业未严格按照准则设置组织机构, 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财务管理工作往往根据经验或者惯例进行, 以致于财务管理质量差。从预算管理层面而言, 部分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预算管理乏力, 这主要是因为思想上的重视度不够, 很多企业未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 执行难见成效, 缺少明确的预算目标, 以致于预算编制难以发挥作用。调查显示, 为数不少的制造业企业过分倾向于生产环节, 财务管理工作普遍薄弱, 尤其是投资筹资阶段的运作缺乏行之有效的整体财务管理机制。

(二) 缺乏财务风险预警管理体系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加强风险管控, 最大限度地规避企业风险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准。风险管理的基础在于构建高效的风险预警和财务管控体系, 并且通过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计算、分析以及监控等设置针对性预警指标;基于上述指标变化对潜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判断、监控以及预警, 以此来降低财务风险。从实践来看, 目前国内多数制造业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以致于难以对现金流的运行情况予以明确, 预警信号误差大、机制执行效果差, 难以从资金流通、负债率以及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数据信息上进行统筹分析, 难以准确判断当前和未来发展过程中潜在的风险隐患, 最终因无法规避风险而造成财务损失。

(三) 财务管理权责不明, 未能进行严格的绩效考核

制造业上市企业运行过程中, 管理层所关注的往往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环节, 严重忽略了成本管理, 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市场竞争力。值得一提的是, 部分上市公司内部尚未建立专门的成本管理部门, 组织完善度不够, 没有针对企业员工岗位分配权责, 以致于财务管理权责不明, 难以找到财务和成本管控的切入点。同时, 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绩效考核不到位, 考核指标不明确, 而且绩效反馈不及时、不准确, 即便得出了考核结果, 也无参考价值, 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实效。

二、加强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管控的有效措施与路径

综合分析以上现阶段上市公司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 笔者认为要想加强管控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强化预算与成本管理, 将生产经营与预算管理结合起来

预算管理是决策做出之前的基础, 企业若想进行高效的财务管理, 完善预算势在必行。企业应当严格落实目标, 遵守法规与完善规章制度, 强化内部管理与监控。同时, 还要将企业的长、短期预算结合在一起, 从而实现上市公司的战略目标。在此过程中, 可以不断缩小实际开支与预算之间的误差, 以此来充分发挥企业预算管理职能。尤其在当前新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 制造业企业更应当加强成本管理, 强化全过程财务成本控制, 严格落实各环节的责任。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确保企业生产质量和效率。基于数据库建立对产品生产成本支出台账, 减少材料采购以及设备消耗所带来的成本费用开支, 实施零库存模式, 最大限度地减少维修以及库存积压成本, 提高企业资金有效利用率和规范财务管理工作。

(二) 完善和健全制造业企业财务控制体系

财务管理是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无法绕开的工作内容, 其反应了公司产品的生产经营与资金运营现状, 全部经济活动都与财务管理工作密切相关。制造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管理形式, 任何一种管理模式下所面对的共有价值均为资金以及企业资产运行, 构建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势在必行。具体而言, 制造业企业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是确保资金正常周转和运行的基础和保障, 同时在企业运营和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因企业经营问题和不断变化的市场发展不可控因素, 而导致上市公司在资金应用以及资产管理工作陷入被动。在构建完善和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架构与管理体系过程中, 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 立足于企业的发展现状, 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机制, 明确财务人员的职责, 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身上, 确保财务人员基于日常的工作而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和数据, 这有利于企业正确做出决策;第二, 企业应当完善和健全财务预算机制, 使财务从业人员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资料, 从而使资金能够得以有效利用, 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以免造成资金的浪费;第三, 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和健全财务相关规制, 确保每一个财务从业人员能够按照规定落实工作,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作风和建立企业文化, 这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对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效果非常的显著。现阶段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以及管理体系的构建与提升, 系统性非常的强, 需要企业、金融机构以及政府与有关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在今后企业发展过程中, 制造类企业应当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 在科学理论应用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和机制。值得一提的是, 该种完善并非是照搬照抄, 更不是直接抄袭其他行业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方式方法, 而是应当基于借鉴的基础和企业发展现状, 来有效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并作出适当的优化调整。

(三) 加强过程管理, 采取精细化管理模式

制造业上市公司在产品生产与经营全过程中应当加强管控, 采用精细化模式加强成本管理, 从材料和设备的采购等方面入手, 将成本管理工作落实到细处。同时, 还要加强供应链侧的管理, 落实好招标工作, 购买材料货比三家。实践中还应当对供应商加强管理, 优选供应商以后建立长期的合作发展关系。在企业生产成本管理过程中, 应当增加生产, 不断提高产品生产效率, 发挥企业生产效能, 以此来降低成本。同时, 还要不断降低能耗, 对水、电以及气和热等能源节约管理, 加强安全损失成本管理。实践中不可小觑的一个环节是对企业就业结构进行优化创新, 尤其是管理人员最佳比例结构应当进行优化完善;对总人工费用开支进行控制, 其中包括工资数量以及进度绩效管控, 加强补贴定额以及福利费用开支管理。企业运输方式上也应当进行合理选择, 做好交通规划管理工作, 尽可能减少中间运输环节的费用开支, 减少装卸费用。同时, 为进一步促进企业产品的销售, 可以降低或者取消代理环节, 减少中间环节的费用开支。

四、结语

总而言之, 财务管理以及成本管控工作系统性非常的强, 管理层应当加强思想重视, 要求企业全员参与内控,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财务核算制度体系。实践中制造业上市公司应当正视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 优化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这样才能提高制造业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效率。

摘要:财务控制是价值控制的主要形式, 在当前制造业上市公司发展战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先对目前制造业企业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加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谈一下个人的观点与认识, 以供参考。

关键词:上市公司,制造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 江娟.中小制造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商场现代化, 2016 (27) .

[2] 杨海娇.浅析制造业成本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6 (6) .

[3] 孙颖, 张帅.当前制造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J].齐鲁珠坛, 2015 (05) :6-1

上市公司财务问题论文范文第5篇

通过调研发现, 目前我国财务公司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风险识别管理问题

适时、准确地识别风险是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目前大多数财务公司在风险识别方面主要采用财务报表分析法进行管理。财务公司对财务报表的分析主要针对信用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指标进行, 采用通过分析找到风险点的办法进行风险识别管理。这种方法必然使得识别风险至后, 无法从根本上起到预防和阻止风险发生发展的作用。

2 风险控制管理问题

目前, 国外财务公司各项业务的集中控制通过两层管理实现。第一层是集团资金总部通过各职能部门实现对整个集团的控制。集团资金总部是对整个集团财务控制的最高层级。集团资金总部制定所有岗位的责任制, 并通过逐级授权实现整个集团的统一信贷、统一结算规则、统一资金集中、统一资金调配、统一稽核监管。第二层是集团资金总部对各分支机构的控制。整个集团财务公司可以划分为财务公司总部管辖的地区和财务公司分支机构, 总部对各分支机构实行法人授权经营管理, 分支机构只能在授权范围内办理所属辖区内各分 (子) 公司的资金转账结算、票据贴现、存贷款, 并对各分 (子) 公司头寸进行控制与集中、内部稽以及会计核算等。

我国大多数财务公司的风险控制管理结构也是两级管理式。但是, 要以集团总公司实现对财务公司的最高级管理。集团总部对其下财务公司各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为第一层级。第一层, 集团公司是对整个集团财务控制的最高层级, 由集团副总经理授权财务总部经理制定财务公司岗位的责任制, 负责整个财务公司统一信贷、结算、资金调配、以及稽核监管。第二层是集团总部对各地区分支机构实行法人授权经营管理, 分支机构只能在授权范围内办理各种经营活动。

以集团总公司为核心的风险控制管理模式决定了财务公司对总公司的依附关系。这种管理模式的管理层级本身就决定了财务公司对集团总公司存在天然的依赖性。因此在风险管理中表现出独立性不强, 遇到实际问题仍然要求助于集团总公司, 实际降低了财务公司的决策效率。同时这种管理模式也不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金集中管理。以集团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下, 成员单位大多同时在财务公司和银行开设账户, 并可自由选择财务公司或银行开展结算业务。此时, 成员单位有闲置资金时主动上存到财务公司, 财务公司不具有主动收款、归集资金的功能;成员单位需对外支付时, 可通过银行账户实现对外支付或委托财务公司对外支付。这种情况下财务公司是完全被动的, 财务公司的资金归集量依赖于成员单位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很难实现资金在集团范围内的完全集中使用, 更不易实现资金流量的集中管理。

3 风险计量管理问题

真正实现风险的量化管理需要准确的风险计量。计量的结果是建立在卓越的风险模型基础上的, 而开发一系列准确的、能够在未来一定时间限度内满足金融机构风险管理需要的数量模型, 即使对商业银行来讲, 任务也相当艰巨。由于受到财务公司本身管理能力及技术手段的限制, 模型要求的相关数据不全面, 实现风险量化存在不可逾越的困难。对于财务公司来说, 在符合成本效益的前提下采取适当的计量方法提供对各项业务风险衡量的标准是解决信用风险量化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在此基础之上选择适当的风险模型, 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机制也势在必行。

4 风险监测管理问题

财务公司风险监测管理主要包括对各项关键风险指标、各项风险因素的变化以及所采取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的实施质量和效果的持续跟踪和报告。风险监测管理涉及到诸多核算工作。据了解, 大多数财务公司目前的监测工作仍然处于以报表的方式进行逐级上报的状态。由此会产生以下问题。

(1) 操作风险隐患大。巴塞尔委员会根据英国银行家协会、国际掉期和衍生品交易协会、风险管理协会及普华永道咨询公司的意见, 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因此, 人员因素、内部流程、系统缺陷和外部事件四个方面是形成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在财务公司现有的技术条件下, 以报表的方式进行逐级上报, 存在人工操作的各个衔接环节较多的特点。这必然会带来较大的操作风险。

(2) 风险监测效率低。大量的核算与核对工作必然会使操作风险加大, 同时也会影响监测管理的效率。根据调研, 多数财务公司在现有条件下, 必须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完成风险监测管理工作。这样做的结果必然致使风险监测管理效率低下。甚至基于同样原因, 影响到其他方面工作的效率。

以上是当前我国财务公司风险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不仅仅是改善财务公司自身经营管理的关键;更是决定将来财务公司整体发展前景的关键。也只有认真解决上述问题, 才能为企业集团和整个社会创造更加高效, 更加和谐的金融环境。

摘要:目前, 我国财务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普遍存在风险识别至后、风险控制层次不合理、缺乏有效的风险计量和风险预警系统、风险监测操作隐患大和效率低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这不仅关乎今后财务公司的发展前景, 更是关乎整个金融环境的大事。

上市公司财务问题论文范文第6篇

我国现有多家大型企业公司采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并且已经因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而从中得利良多, 但是同时因为我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起步较晚, 面临的问题也非常多, 其中财务共享中心的内部控制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2 财务共享中心的内控需求

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体系并不完善,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 信息安全问题。在财务共享模式下, 企业对于数据的处理非常依赖信息技术, 一旦相关财务软件有漏洞, 那么企业的财务信息安全将得不到保证。

(2) 增加内控风险。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母子公司之间的信息传递需要大量依赖财务共享软件, 子公司在向共享中心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风险, 从而加大了内控风险。

(3) 内部环境薄弱。我国财务共享发展时间段, 很多企业没有风险意识, 无法建立健全监督控制体系。

3 YH公司财务共享中心内控模式分析

3.1 YH公司简介

YH公司成立于2001年, 主营连锁超市业务, 是中国企业500强之一, 是国家级“流通”及“农业产业化”双龙头企业。YH公司于2012年建立财务共享中心, 致力于解决自身服务量庞大, 业务众多, 财务处理复杂的业务需求。

3.2 YH公司财务共享中心内部控制现状

(1) 内部环境现状。财务共享中心下设部门及其职能: (1) 应付账款管理:应付账款管理下设票据处理组、记账组、员工报销组、付款组、薪酬福利组和应付账款问题跟进组。 (2) 应收账款管理:应收账款组负责与客户及销售组、订单组对接, 每月进行收款工作。 (3) 总账部门:总账部门下设总账记账组、财务报告组及固定资产组。总账记账组根据影像扫描系统中的票据信息在SAP中进行记账工作。 (4) 税务部门:税务部门负责每月的认证及报税工作。 (5) 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作为财务共享中心内部监督的一部分, 也是共享中心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内部审计部门对各部门工作是否合规、是否存在风险进行审计。 (6) 流程优化部门:流程优化部门根据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对财务共享中心进行持续改进, 并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对财务共享中心提出流程优化方案并协助实施。

(2) 风险评估现状。YH公司将风险类型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流程改进组通过梳理共享中心日常工作流程, 分析每一个岗位和整体组织现存的隐患, 从而发现风险控制点, 并从中找出问题的根源, 从根源上进行优化, 避免风险发生。同时, 各组内部均设计了风险评估指标, 以此提示日常工作中有待改进的方面。其次, YH公司建立问责机制, 将问题归责到确定的岗位, 从而从人员方面规避风险。另外, 除了管理层面的风险评估, 每名财务人员可以通过公司设置的问题反馈与追踪系统向持续优化部门反馈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与风险。

(3) 控制活动现状。 (1) 不相容职责分离控制:C公司财务共享中心各岗位职责分明, 各部门权限范围之间不存在重叠。 (2) 授权审批控制:员工的权限设置均需通过上一级主管的批准, 财务业务所经手的部门或相关人员不能少于2个, 以形成内部牵制的效果。 (3) 会计系统控制:通过设定相关参数, 会计系统将存在潜在风险的业务自动锁定, 等待会计人员核对以确保准确、真实的记录经济事项。 (4) 绩效考核控制:员工工作表现与薪酬挂钩, 依据统一的评判标准对每名员工进行检验和测评, 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调薪。

(4) 信息与沟通现状。 (1) 内部沟通:对于公司不同的部门、员工之间的沟通, 主要通过邮件、内部信息软件。共享中心与公司其他部门的沟通, 还包括公共邮箱、服务热线等。 (2) 外部沟通:外部沟通主要是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沟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为方便供应商和客户与中心及时取得联系, 专门设立岗位负责为供应商和客户解答相关问题, 并开通热线电话和公共邮箱向供应商提供查询服务。 (3) 信息化建设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改进, C公司共享中心现在拥有了相对齐全的一套信息系统。

(5) 内部监督现状。C公司财务共享中心目前内部监督的主要形式以内部审计为主, 内部审计组负责对各组工作的执行情况、是否依照公司流程执行、工作质量、客户反馈等方面进行监督, 定期向各部门管理人员出具报告。

3.3 财务共享中心内部控制关键问题的解决建议

合理评估业务范围针对共享中心目前存在的注重财务核算, 财务分析职能未发挥作用的情况。为员工提供明确的职业发展生涯规划和具有竞争力的晋升渠道, 拓宽员工晋升渠道, 提供多种晋升方式, 完善关键员工绩效评价体系。应完善风险评估体系, 设定内部控制目标, 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识别风险。在整体的审核流程上, 应全面覆盖审核点, 连续的两个环节之间, 应保证后面环节的审核点覆盖前一环节审核点, 以及时发现错误。

4 财务共享中心内部控制问题的启示

从各类调查报告和研究中不难看出, 是否能够充分的利用财务共享模式的优势, 使用现代化技术和创新的管理方式, 做好共享中心的内部控制建设、对财务流程重新配置, 从而促进内控目标以及公司整体目标的实现, 对各种大型企业意义重大。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众多大型企业开始建立自己的财务共享中心, 将集团财务核算集中在一起, 整合财务核算流程以达到核算的规模效应, 进而大大节省集团财务成本、提高财务核算效率。本文依托财务共享与内部控制理论, 以YH公司财务共享中心的运行模式为例对相关内部控制设置进行阐述。

上一篇:现代4G移动通信论文范文下一篇:生物信息学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