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马克思有感范文

2024-07-23

读马克思有感范文第1篇

《马克思传》从马克思的童年时代开始写起,童年时代的马克思就可以看出来是带有极强的个性,由于是家中唯一的男孩,自然而然在和女孩们的相处中处于领导地位,这也导致在和朋友的交往中显得高傲,他成年后强势的作风应该也源于此.书中写到“关于马克思孩童时代的情况人们所知甚少,其中大部分来自他的这姐妹们。她们告诉外甥女爱琳娜,马克思早先时候是“令姐妹们害怕的暴君,他全力地奔跑着把她们当作他的马从特利尔的马库斯山坡上‘驱赶’下来。更坏的是,他坚持让姐妹们吃他用肮脏的生面团做成的而用更脏的手拿着的‘蛋糕’。她们毫无怨言地忍受着‘驱赶’、吃‘蛋糕’,因为卡尔将会讲故事来酬劳她们的顺从”马克思的一生也是他思想形成的一生.思想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性格,爱情,生活,事业,等等.这些是可以被认为是偶然因素,终归也将是必然因素.

当然,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育。学生时代的马克思12岁之前应该都在家中接受家庭教育,接下来的五年(1830—1835)里在特利尔读中学,马克思在这里受到了典型而纯粹的人道主义的教育。,而后在大学里面对文学诗歌的极度狂热,奠定了他对爱情的态度,其实浪漫主义和理性主义本为矛盾的融合体。学生时代马克思没将学业落下。马克思在完成他的理论之前,学识的积累已经达到极其庞大的地步,可以说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完成理论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哲学著作繁多,各种意识形态纷呈,他在吸收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着实不易。从而可见所有的理论都不可能凭空产生。

再者就是马克思的婚姻与事业了,马克思有很多缺点.他不善于理财, 对生活安排的没有条理,房间里十分杂乱。有关马克思大学生后的最后一份资料宣称他曾几次求债,并表明他在学校的五年中至少改了十次地址.而他后半生的经济来源,也大都来自于恩格斯的帮助.除了经济方面的原因,思想方面也是有很大差异的。然而对于事业马克思是执著的,专横的,偏执的,尖锐的,马克思用尽毕生的精力追求真理,他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他甚至投身于革命,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17岁的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受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的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让我们感受到他对理想的执着与热情。

我国在引进马克思主义之后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像马克思晚年说的自己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因,反映的不过是他固化的思想模式,唯有不断地批判接收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做出相应的变通才能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旺盛的活力。理论是来指导实践的,实践是来修正补充理论,使得理论更加的完美。我们要正确认识理论

与实践的关系。马克思把科学与社会实践二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得理论更加能够指引人们的行动,这是马克斯成功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

读马克思有感范文第2篇

马克思在其不朽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观点,这些光辉的思想有如煜煜晨星,穿越百余年的历史云烟,至今仍在指导着我们的前进方向。然而,我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却被以下这段话所感动:“自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批判经济学范畴的天才大纲发表以后,我同他不断通讯交换意见,他从另一条道路得出同我一样的结果,当1845年春他也住在布鲁塞尔时,我们决定共同钻研我们的见解与德国哲学思想体系的见解之间的对立,实际上是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这个心愿是以批判黑格尔以后的哲学的形式来实现的。八开本两厚册的原稿早已送到威斯特伐里亚的出版所,后来我们才接到通知说,由于情况改变,不能付印。既然我们已经达到了我们的主要目的——自己弄清问题,我们就情愿让原稿留给老鼠的牙齿去批判了。”

人一生的思想就像一条蜿蜒流淌的河流,它总是随着地形、降雨量等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变的话,那就是它永远向前奔流的内在特性了。只有变,才是永恒不变,伟大如马克思者,在其一生中,也免不了要时时清算自己的哲学信仰,在不断的自我否定当中探索真理;而一旦在探索真理的路途中又向前迈出一步,他就更加坚定地向前走去,无暇顾盼身后的足印,不论这些足印多么辉煌,多么深刻,多么令人叹服。因为他知道,河流一旦停止了它匆匆向前的脚步,就不会再翻滚出晶莹的浪花,也不会再发出恢宏的涛声,即使这条河流再浩瀚,再宽广,它也不能够再被称作河流,而不过是一潭死水而已。僵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正如截断的河流不再是河流。

人的生命总是有限,而探索真理的道路却是无穷。马克思他老人家探索真理的脚步,终究在无法违背的自然规律面前终止了。但假如马克思活到了今天,他是否还会继续清算自己的哲学信仰,是否还会毫不吝惜地将自己那些被一代代学者拿着放大镜研读,并且一个字眼也改动不得的经典著作,交付给老鼠的牙齿去批判呢?答案几乎是不言自明的。有勇气又有能力时时清算自己的哲学信仰,在不断的自我否定当中探索真理,这才是马克思的伟大之处。而每一个自称的马克思主义者,也都应该不时地问一问自己,是否有这样的勇气及能力吧。

马克思说“:“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去解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当代最主要的两种价值观,也是当代最基本的两种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且对人类社会形态作出了科学划分。这两种划分对应关系在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对应于“人的依赖关系”;资本主义社会对应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共产主义社会对应于“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

我们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在19世纪的中叶。在此之前,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是人类批判资本主义、幻想代替资本主义的一个美好理想。在此之后,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

的指导下,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斗争。但直到他们去世之前,还没有形成任何现实的、真正意义上的、由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以当时先进的社会制度,为共产主义准备了相对发达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物质条件。这样一来,实现人的“自由个性”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肩上。

人类社会目前处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中国也不例外。如果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关于社会状态的划分,中国社会现阶段的发展状态应该对应于资本主义社会。但这是不符合事实的。事实是,中国历史上虽然出现过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但并没有真正形成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社会的发展演进,的确出现了特殊形式。封建社会没落之后,中国没有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夺取了国家政权,开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是在中国特殊的国情条件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二大形态中,具体社会制度演进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在本质上不同于经典的资本主义,完全有理由承担起为人类社会向第三个阶段——共产主义迈进创造十分发达的生产力和极为丰富的物质财富的一部分任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具有巨大的包容性。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创造的、诸如市场经济体制、先进的科学技术、社会化大生产、现代企业制度等等,都是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理应吸收和继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具有明确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和终极目标。这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生弊端的觉悟,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扬弃。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一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生产方式中脱胎出来的。它相对于不发达的物质生产,不可能完全超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二是在人类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深刻认识、理性把握的基础上产生的。它通过自己的发展、壮大而扬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把发展生产力和消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弊端当作己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个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运动,同一性表现为合作、借鉴、发展,斗争性表现为对抗、摩擦、代替。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最终会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成为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但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而言,我们既要清醒地认识到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对抗的客观必然性,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它们之间暂时的、有条件的同一性。它们之间存在着平等竞争、互相借鉴、长期共存的历史机遇。一个社会形态能够长期稳定并不断发展,其中必然有符合自身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在起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发展。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性质的社会。我国现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生产方式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占有为基础的。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社会既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又不同于共产主义社会,这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演进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一个崭新的社会制度,去完成在西方国家由资本主义制度完成的历史任务。这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但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

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这段话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说的。

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只能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但这种代替必须体现在社会制度上,而社会制度的变革又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人类进步的社会历史产物。它们的性质根本对立,但在当代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第二大形态,具有共同的“社会存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 当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终于获得了自己的制度载体——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需要经过一个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用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摆脱对物的依赖性,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而中国共产党的国家,就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会共存于人类社会。它们之间既对抗又传承。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运动虽然错综复杂,但两者的共存占现实主导地位。它们的存在都是现实的,都有其合理因素。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都还远远没有达到人们期望的那种高度发达的程度,贫富差别是目前所有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完全战胜资本主义还不可能上升到现实主导地位。

读马克思有感范文第3篇

《马克思传》从马克思的童年时代开始写起,童年时代的马克思就可以看出来是带有极强的个性,由于是家中唯一的男孩,自然而然在和女孩们的相处中处于领导地位,这也导致在和朋友的交往中显得高傲,他成年后强势的作风应该也源于此.书中写到“关于马克思孩童时代的情况人们所知甚少,其中大部分来自他的这姐妹们。她们告诉外甥女爱琳娜,马克思早先时候是“令姐妹们害怕的暴君,他全力地奔跑着把她们当作他的马从特利尔的马库斯山坡上‘驱赶’下来。更坏的是,他坚持让姐妹们吃他用肮脏的生面团做成的而用更脏的手拿着的‘蛋糕’。她们毫无怨言地忍受着‘驱赶’、吃‘蛋糕’,因为卡尔将会讲故事来酬劳她们的顺从”马克思的一生也是他思想形成的一生.思想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性格,爱情,生活,事业,等等.这些是可以被认为是偶然因素,终归也将是必然因素.

当然,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育。学生时代的马克思12岁之前应该都在家中接受家庭教育,接下来的五年(1830—1835)里在特利尔读中学,马克思在这里受到了典型而纯粹的人道主义的教育。,而后在大学里面对文学诗歌的极度狂热,奠定了他对爱情的态度,其实浪漫主义和理性主义本为矛盾的融合体。学生时代马克思没将学业落下。马克思在完成他的理论之前,学识的积累已经达到极其庞大的地步,可以说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完成理论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哲学著作繁多,各种意识形态纷呈,他在吸收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着实不易。从而可见所有的理论都不可能凭空产生。

再者就是马克思的婚姻与事业了,马克思有很多缺点.他不善于理财, 对生活安排的没有条理,房间里十分杂乱。有关马克思大学生后的最后一份资料宣称他曾几次求债,并表明他在学校的五年中至少改了十次地址.而他后半生的经济来源,也大都来自于恩格斯的帮助.除了经济方面的原因,思想方面也是有很大差异的。然而对于事业马克思是执著的,专横的,偏执的,尖锐的,马克思用尽毕生的精力追求真理,他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他甚至投身于革命,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17岁的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受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的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让我们感受到他对理想的执着与热情。

我国在引进马克思主义之后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像马克思晚年说的自己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因,反映的不过是他固化的思想模式,唯有不断地批判接收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做出相应的变通才能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旺盛的活力。理论是来指导实践的,实践是来修正补充理论,使得理论更加的完美。我们要正确认识理论

与实践的关系。马克思把科学与社会实践二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得理论更加能够指引人们的行动,这是马克斯成功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

读马克思有感范文第4篇

教育本质本身就是一种客观存在, 一种超历史、超时空的存在。人类对教育本质的探求过程已经很漫长, 己存在的教育本质观笼统地划分为“个人本位”的教育本质观与“社会本位”的教育本质观。不论是“个人本位”, 还是“社会本位”其根本出发点仍然是“育社会”, 这是对教育本质的偏离。实际上, “个人本位”应该是通过育人改变社会, “社会本位”应该是通过社会变迁实现人的解放, 这才是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所以不同的教育本质观之争实际上是怎样传递文化和传递什么文化之争。就教育本质来说, 问题的关键就又回复到这样一个问题: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应该怎样培养?

1 教育异化的可能性

马克思认为: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活动本身对人说来不过是满足他的需要即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手段。而生产生活本来就是类生活。这是产生生命的生活。同样, 教育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活动本身对人说来不过是满足他的需要即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手段。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 种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教育本身仅仅成为教育的手段。

就产生种种教育本质观的社会背景来说, 教育实际上从来都是以人为对象的。教育只应该把人作为完人培养、发展, 只能把人的潜能提高以达到人的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教育作为社会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必然与社会中其他系统沟通、交流, 从而会形成教育的关系属性。实际上, 教育既不是生产力, 也不是上层建筑, 而只是与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发生互相作用、发生某种关系的一因。教育有其独立性, 又有其有限性。就独立性说, 任何施加于教育的社会力量, 如政治的、经济的、宗教的, 都要经过教育自身的选择, 经过教育的过滤, 要对它们加以“教育化”的改造才能变成教育自身的东西。

2 中国当代教育中存在的异化现象

马克思从两个方面考察了实践的人的活动即劳动的异化行为。一方面, 工人同劳动产品这个异己的、统治着他的对象的关系。这种关系同时也是工人同感性的外部世界、同自然对象这个异己的与他敌对的世界的关系。劳动同它产品的直接关系, 是工人同他的生产的对象的关系。工人在他的对象中的异化表现在:工人生产的越多, 它能够消费的越少;他创造价值越多, 他自己越没有价值、越低贱;劳动创造了宫殿, 但是给工人创造了贫民窟。我们也从两方面考察教育异化在实践中的体现。一方面, 教育活动应是一种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整个教育过程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教育体制应该是“以人为中心的”。而当今的教育活动、教育体制存在不依赖于教育的主体“人”、不属于人, 转过来反对人的自身的活动。另一方面, 教育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 受教育者应该在教育当中进行有意识的、自觉地活动, 来使自己成为“完善的人”。而中国当代的教育, 受教育者存在严重的人格缺失现象, 人格培养不健全等问题。这样说, 当然有一点绝对化和普遍化了。这里只是强调受教育者所应达到的知识层次与其受教育层次不符, 是用“价值性判断标准”来衡量的。

教育目的一方面是以培养人的完整和谐发展为目的的确定性, 一方面又受着生产力、社会发展的制约所形成的不确定性。因而, 也就构成了教育时常在强调经济发展时被利用来培养人的经济属性, 培养经济人;在强调以政治统帅的年代里被利用来培养人的政治属性, 培养政治人。在中国当代教育进程当中, 教育强烈的失衡于附属于社会需要。

一方面的体现为:学校教育是现代制度化教育的核心, 在论及教育异化的表现形式时, 把焦点放在学校教育上有利于我们更集中地认识到教育异化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体现为:制度化的教育活动所强调的是一种具有统一性和普遍性的教育活动。一方面, 教育制度是根据一种统一和普遍的规范与原则对各种教育活动进行调整, 即它所进行的是一种所谓的规范性调整, 而不是一种个别性调整;另一方面, 教育制度所调整和规范的又常常不是那些个别和特殊的教育活动, 它所涉及的往往是那些具有普遍性和整体性的教育活动领域。教育制度的这种特点, 使学校在进行制度化教育时, 不可避免地强调整齐、划一, 忽视学生个性。

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不仅造成了人的类本质最终变成了人的异己的本质, 变成了维持它的个人生存的手段。而且造成了人与人的相异化。教育异化同样造成了人与人的相异化。

中国当代教育中的异化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也是急需解决的。这就需要进一步探讨教育异化的深层原因:是人性的原因?是中国当代生产力发展的原因?是教育自身的问题?抑或是政治原因?那我们又如何面对与解决这个问题呢?许多人在这一方面都探讨过。西方的学者卢梭就提出了大力培养“自然人”的教育, 中国的蔡元培先生也提出了“教育独立”及“美育”的思想。本文论题有限, 就不再作进一步探讨。但是, 这个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不容忽视的, 这也正是真正认识中国当代教育中存在异化现象爱的意义所在。

摘要: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详细论述了劳动异化。并且从两个方面考察了劳动异化行为, 一方面, 工人同劳动产品这个异己的、统治着他的对象的关系。一方面, 在劳动过程中劳动同生产行为的关系。从而, 推出人与人相异化。作者从此出发, 联系到中国当代教育中存在的异化现象。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方面, 教育与受教育者之间出现的教育异化;一方面, 在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制度的异化现象。

关键词:异化,教育活动,完善的人

参考文献

[1] 汝信, 王德胜, 谭好哲, 等.美育的意义: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发展史论[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 宗百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读马克思有感范文第5篇

《马克思传》从马克思的童年时代开始写起,童年时代的马克思就可以看出来是带有极强的个性,由于是家中唯一的男孩,自然而然在和女孩们的相处中处于领导地位,这也导致在和朋友的交往中显得高傲,他成年后强势的作风应该也源于此.书中写到“关于马克思孩童时代的情况人们所知甚少,其中大部分来自他的这姐妹们。她们告诉外甥女爱琳娜,马克思早先时候是“令姐妹们害怕的暴君,他全力地奔跑着把她们当作他的马从特利尔的马库斯山坡上‘驱赶’下来。更坏的是,他坚持让姐妹们吃他用肮脏的生面团做成的而用更脏的手拿着的‘蛋糕’。她们毫无怨言地忍受着‘驱赶’、吃‘蛋糕’,因为卡尔将会讲故事来酬劳她们的顺从”马克思的一生也是他思想形成的一生.思想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性格,爱情,生活,事业,等等.这些是可以被认为是偶然因素,终归也将是必然因素.

当然,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育。学生时代的马克思12岁之前应该都在家中接受家庭教育,接下来的五年(1830—1835)里在特利尔读中学,马克思在这里受到了典型而纯粹的人道主义的教育。,而后在大学里面对文学诗歌的极度狂热,奠定了他对爱情的态度,其实浪漫主义和理性主义本为矛盾的融合体。学生时代马克思没将学业落下。马克思在完成他的理论之前,学识的积累已经达到极其庞大的地步,可以说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完成理论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哲学著作繁多,各种意识形态纷呈,他在吸收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着实不易。从而可见所有的理论都不可能凭空产生。

再者就是马克思的婚姻与事业了,马克思有很多缺点.他不善于理财, 对生活安排的没有条理,房间里十分杂乱。有关马克思大学生后的最后一份资料宣称他曾几次求债,并表明他在学校的五年中至少改了十次地址.而他后半生的经济来源,也大都来自于恩格斯的帮助.除了经济方面的原因,思想方面也是有很大差异的。然而对于事业马克思是执著的,专横的,偏执的,尖锐的,马克思用尽毕生的精力追求真理,他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他甚至投身于革命,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17岁的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受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的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让我们感受到他对理想的执着与热情。

我国在引进马克思主义之后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像马克思晚年说的自己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因,反映的不过是他固化的思想模式,唯有不断地批判接收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做出相应的变通才能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旺盛的活力。理论是来指导实践的,实践是来修正补充理论,使得理论更加的完美。我们要正确认识理论

与实践的关系。马克思把科学与社会实践二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得理论更加能够指引人们的行动,这是马克斯成功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

读马克思有感范文第6篇

———野蛮VS文明 历苏站在云海茫茫的悬崖边,将那只上帝赐予他们的可乐瓶抛出去。当可乐瓶消失在云海时,这群可爱的人又恢复到了以往平静的生活。

让我们重新回到影片开头。影片一直开始,就将我们拉进了非洲的荒无人烟的卡拉哈里大沙漠。那里没有高科技的东西,一切都还处于原始状态。一群可爱善良的布依族生活在那里。在他们的意识里,没有嫉妒,没有争斗,更没有尔虞我诈,有的只是淳朴善良。他们相信上帝,感谢上帝赐予她们的一切。打雷时,她们以为上帝在打嗝;飞机飞过时,他们以为是上帝肠胃不舒服。这些,在我们这些所谓的“文明人”眼里,或许觉得可笑,但是,他们却给我们展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淳朴可爱。以为影片会一直延续这种氛围时,画面瞬间转换到了我们的文明时代。那里科技发达,交通便利,生活也是那么的愉悦。可是,在所谓的文明下,我们的灵魂是那么的疲惫。每天要应对这样那样的事情,仿佛文明把人们压得透不过气来,文明吞噬着我们的笑容。我们值得“骄傲”的文明,充斥着太多的利益与诱惑。渐渐地,我们的内心变得异常的扭曲,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变得虚伪可笑,变得那么的冷血。 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这样的片断:历苏带着瓶子离开了卡拉哈里,在路上感到饥饿,忽然看到一群羊。于是他用浸了麻药的箭射了其中一只;然后走过去抚摸着小羊,对它道歉,解释自己的伤害并不是出于本意,只是生存所迫;看羊的小孩发现了,对他大喊大叫,历苏非常自然的邀请道“你也一起来吃吧!”;小孩跑了,他以为是去叫他的家人,反而更加高兴了;小孩带了警察回来,警察二话不说将羊抢走,历苏觉得这人想独吞,真没有礼貌,但是也并不生气,而是自己去找另一只羊„ 历苏在射杀一只羊时,他会向它道歉,祈求他的原谅。野蛮的土著人,表现出了一种在现代社会少有的真挚和感动。

高科技,快节奏,满眼的灯红酒绿和拜金主义,使我们渐渐失去了理智,迷失了自己。或许有人会怪上帝,在纷纷扰扰的世界,很难让人淡定自若。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中国的教育,从小就给我们灌输,要有竞争意识,只有不断地努力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在这种泱泱大国,十几亿人口摆在眼前,要想要脱颖而出,谈何容易。所以,渐渐地,出现了一句名言“现在的社会是拼爹的社会”。在我看来,李刚李双江这些牛气的拼爹事件,只是一个小小的影射,只是放大化了而已。我们是文明人,应该用文明人的方式解决事情。然而,利益熏心的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在撞到人后逃之夭夭;看见老人摔

倒了,能做到视若无睹;撞到别人后,甚至可以给他补上几刀,让他死个痛快!我不禁想要吐槽,这就是我们苦苦追求的文明吗?在我们这些文明人的眼里,那些人不及一只羊。至少,羊在死之前,历苏还会祷告道歉。

事物没有绝对性。我们不能完全否定文明人。尽管,眼前的事实让我们很难相信,这世上还有多少好人,但总有那么一些人,保留着他们的纯真善良。他们想要做到如荷花般出淤泥而不染,遗憾的是,那些淤泥已经被污染了,是有毒的。恐怕他们想要洁身自好会难上加难。

微博是一个高科技产物,在当今社会非常流行。微博也是一个小小的社会。一会,爆出了郭美美炫富;一会又爆出某官员把微博当QQ与小姐热聊;一会又爆出毒胶囊事件。最近的微博热点人物恐怕非央视主持人赵普莫属。他在自己的微博中爆料,果冻酸奶是用皮鞋做的,瞬间引发了社会关注和讨论。可是,人们也发现,赵普因此瞬间从央视主播台上消失了,销声匿迹。试问,难道这就是“Made in china”的“杀人灭口”吗?现在的社会可悲的不是人们在金钱世界里丢失了自己,而是,那些纯洁灵魂在不断被腐蚀和吞噬。赵普发微博爆料有错吗?有人说,他是错的。作为一位专业的新闻工作者,他不能这么轻易的爆料还未被央视新闻所播出的事实。可是当良知和职业操守碰撞时,他选择了坚守自己的良知。他明明知道他这样做,可能会惹来很多麻烦,甚至丢掉他的饭碗。前些日子的“邱启明”事件也摆在他的面前,但是,他还是那么做了。很多人挺他支持他,我们就像是以卵击石,赵普还是被停职。谁出来逞能,就会被这社会OUT。久而久之,谁还会出来主持正义,谁还会拾金不昧,谁还会见义勇为。

我们本来拥有最美丽纯洁的心灵,是我们丢失了它。我们选择了我们的舒适生活,尽可能的攫取我们需要的,所以放弃了纯真的和美好的。我们选择了把自己围困在锁和墙内,守着我们的财产,细数,顺便锁上了我们的心。所以我们放弃了自由和自然的空气。我们选择了谈吐优雅,举止大方。但是同时我们给自己带上了沉重的社会枷锁。那些天高地阔,肆意享受阳光和感情的日子被我们疯狂地丢弃了。

在土著人眼中,现代人是上帝,因为他们的行为有着太多的不可思议;而在现代人眼中,土著人也是上帝,因为他们处于灵魂的本初状态。就像白岩松所说的“中国,请放慢你的脚步”。在现代社会生活的我们,请放慢自己的脚步,停下来歇息一下,让自己的灵魂能喘口气。一味的物质追求的背后,是精神家园的丢失,而且你会发现,良知的缺失,使我们因追求文明而变得更加野蛮。

上一篇:动漫店怎么开范文下一篇:动漫专业就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