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费征管改革范文

2023-09-22

税费征管改革范文第1篇

[摘 要]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呈现多样化趋势,经济飞速发展,所以费税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交通的不断扩展使交通事业日益发达,交通费税改革越来越引起国家和政府的重视。可对费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交通财务管理。

[关键词]税费改革;交通财务管理;资金

前言

税费改革就是按一定的税率收费,使收费更加规范化以便管理。我国早在2009年就开始实行在交通方面的税费改革,它的主要是增加成品油的税收。其利用交通工具的消耗量和车辆的使用程度这一原理。车辆的数目与了交通税收成正比。。当车辆多,消耗的成品油就多,所以税费就增多。相反,税费就会下降。本文从一下几个方面思考税费改革后交通财务管理工作。

1 税费改革后交通财务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

1.1 交通资金周转增多

交通财务收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前三个是护养费用分别体现在对公路、水路、主要航道上。四是是运送货物是所收的附加费用。它们是征收交通税收五个重要收入。不要小看征收交通费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推动交通事业的发展,而且还可以人们积极的交税。相对其他方面税费改革而言,交通税费改革掌握更完善的支配权和使用权,可以控制征收的规范。然而,其他单位不具备这种权利,甚至它们连减免权都没有。养路费的增长是由于保证收支平衡的基础上还要积极的征收税费。交通财务管理工作的资金周转方面在交通税费改革后出现了许多问题。在征收税费方面,它由先前的内部转向外部。征收完税款后,税务部要把所征收的税款交给财务部。在发放资金时要注意,经过各个部门尤其是交通部和运输部的同意才能根据规定的程序发放资金。此外,资金发放还要经过财政部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周转资金。但是由于资金运行的持续时间长、程序步骤的增多等因素的影响,交通财务管理工作的问题也随之增多。

1.2 交通财务管理权限的弱化

税费改革的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宽松的财政管理工作阶段。第二阶段是相对严格阶段。第三阶段是严格的财政管理阶段。这三个阶段不断严格,对交通财务管理工作也不断完善。

1.2.1 宽松的财政管理

该阶段的时间是在两千零四年之前。这个阶段财务管理松弛,出现了很多问题。交通部是根据资金的性质进行分类预算的。资金不是由交通财务部发放的,而是由省级财政部经过二级细化后把资金交予交通单位。这就证明了前面说到的交通单位完全掌握资金的主动权。换句话说,交通单位既能自己征收税费,又可以掌握资金的主动权和使用权。

1.2.2 相对严格阶段

此阶段的时间是在两千零四年至两千零八年这四年。这阶段有两方面的措施。第一方面是推行预算,对其收入与支出进行详细的预算。这样有利于保证收支平衡。第二方面是国库对其进行支付。这一措施是呀两千零七年颁布实行的。发放资金时要经过省级厅的允许方能发放,否则不能予以发放。此外,还要保证各个部门不能有结余。各个部门在申请的资金发放时必须遵守相关性程序。若不按规定走,则需要在财政部门进行结余。这种管理措施虽然对其他单位相对松弛,但是对交通财务管理工作影响重大。

2 对稽征机构的影响

税费改革后,从另一角度去思考表明养路费已不复存在了。它不仅需要相关人员和机构的大幅度调整,而且给稽征机构带来一些问题。稽征机构也就是检查检验机构。税费改革后,取消了五费征收。但由于稽征机构和五费存在共存亡的关系,放五费取消也就意味着稽征机构的不存在。甚至出许多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会相繼暴露出来。五费的取消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它会在犯罪案例实行行政执法处罚时证据会少。证据对犯罪行为很重要,可能会因为缺少这个证据,犯罪分子不能构成犯罪,罚款的金额也会减少,使坏人不能绳之以法。检查征收的形式已经取消,不但原来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反而又出现了更多的交通财务管理问题,甚至财务部门出现了财政赤字。不能满足交通的支出,使资金不能正常运行。相对的也会对征收造成一定影响。

3 采取的措施

面对交通税费改革后财务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相关交通税费改革专家进行了一些研究探讨。交通单位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面对不同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让交通事业在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基础上向前持续健康发展。首先,这就要是交通单位做到转变发展方式,以适应新形式下的要求。其次,就是要调整交通部门的产业结构,促使资金能正常运行。把投资、征收税费和资金管理相结合。要实现这三者的结合必须从思想、管理、和角色职务思考。以下是三点是对税费改革后财务管理工作采取的措施。

3.1 支持交通建设

交通建设的发展至关重要。资金支付要要得到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最大程度的支持。拓宽资金的收集渠道。交通设施不同采取的投资政策也不同。因此,要针对不同的交通设施采取不同的对策。对交通建设进行重点支持。

3.2 降低交通建设投资成本

交通建设投资花费大,经常会由于一些问题的困扰资金不能正常运行,所以要降低交通建设的融资。在当今世界,信贷融资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在信贷融资方面要特别注意。由于信贷融资是最近的发展潮流,所以要尝试利用信贷来摆脱交通建设投资遇到的问题。信贷融资体现在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例如信托产品、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最后,一定要注意增加财务风险意识,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优化组合。在把交通建设融资成本合理降低的同时保证它的安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税费改革后,交通财政管理工作也做出相应的调整。但是财政管理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交通单位应该针对税费改革后出现的问题予以思考,并提出解决办法。这就需要在改革的情况下适应新形式的变化,勇于创新。一切从实际出发,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布局,更好的促进交通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加大审计监督和巡察力度 为交通运输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有力保障[J].交通财会,2017,(04):15-17.

[2]徐国虎,田萌.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企业的税负成本影响及应对措施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05):198-200.

税费征管改革范文第2篇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各地乡镇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有了不小的进步,乡镇居民收入水平有了提升,但很多地区乡镇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依然面临阻碍,需要加强乡镇财政税收工作的改进,加强乡镇财政体系建设。随着社会建设的深入推进,乡镇财政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明确乡镇财政税收的重要价值,并结合实际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对策,成为新时期乡镇社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乡镇;农村税费改革;财政税收

[DOI]10.13939/j.cnki.zgsc.2021.30.055

1 引言

财政税收是地区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在优化资源配置、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地区经济稳定增长等方面都承担着重要职能,不断加强地区财政税收建设,能为地区发展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更好地推动社会和谐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乡镇是我国重要的基层组织,其在国内整体的发展和建设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新的发展时期,乡镇地区在基础建设、改善民生、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的任务越来越重,因此,推进乡镇地区财政税收工作改进,就成为新时期乡镇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2 乡镇财政税收的重要意义

(1)合理评价乡镇发展绩效。如今,信息化时代逐步到来,手机、电脑、互联网、信息平台等日益普遍,人们快速进行信息收集和交流的渠道日趋丰富,各行各业开展工作面临着新的环境。在这一时代中,人们可以通过众多渠道对财政税收工作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评价,与此同时,新时期信息的高效传输也为人们迅速、全面判断乡镇财政税收提供了便利,乡镇财政税收评价工作的即时性、高效性更加明显。因此,对乡镇地区财政税收进行规划和管理,适应新时期下的技术条件和平台,改进乡镇地区财政税收工作,能够帮助相关部门结合各方面的意见和看法,对乡镇地区财政税收征收和使用情况进行评价,为乡镇地区财政收入的合理使用提供支持。

(2)促进财政职能作用的发挥。乡镇财政作为重要桥梁连通着国家与人民群众,是对国家和乡镇居民进行衔接的重要桥梁和手段,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税费改革、“营改增”等都给乡镇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及时推进乡镇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创新,改变自身的职能角色,才能帮助乡镇地区以地区经济建设与发展为中心,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经济改革带来的新环境和新要求。

(3)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乡镇税收工作相对复杂,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广,财政税收的征收与管理对象相对复杂、分散,乡镇地区财政税收缴纳不及时、不齐全以及服务对象素质参差不齐等现象并不少见。及时创新乡镇财政税收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乡镇地区财政管理水平,这能帮助乡镇地区切实提升财政税收的管理和使用效果,推动乡镇地区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实现和城市地区的有机衔接,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为乡镇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 乡镇财政税收面临的挑战

(1)财政税收规模难以提升。经济发展是提升地区财政税收规模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但从目前来看,很多乡镇地区经济发展迟缓,社会建设步伐相对缓慢,乡镇财政税收规模很难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近些年很多行业面临的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很多乡镇的企业面临不小的经营压力,来自乡镇企业的税收也受到一定影响,从而给很多乡镇地区财政税收的提升带来了不小的阻碍。

(2)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相对落后。乡镇税收部门进行税收征管往往需要大量的信息、人力、物力,但目前政府在财政收入与支出方面坚持集中原则,上级部门往往会对乡镇税收部门进行统一的工作安排和指导,却缺乏对乡镇财政税收工作的支持,导致乡镇作为财政税收工作体系的一个分支承担着与自身权限并不匹配的工作,政府部门财权划分不够对等,这就给乡镇税收部门带来不小的工作压力。与此同时,乡镇地区往往属于地方财政,但与税收优惠等调整措施相关的各项政策往往来自于高层的财政相关机构,乡镇部门的想法很难得到及时反映,因此乡镇财政税收工作很难得到高效运转和发展。

(3)税收审计数据平台存在局限。从目前来看,很多乡镇地区税收筹划、征收、管理与使用等工作尚未覆盖到各类产业的各个方面,并未结合新时期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需要完善税收审计数据库和数据平台,这给乡镇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在新的时代下,基层财政税收工作逐渐向信息化、数据化转变,企业数量的增加和私营、个体企业占比的提升都给乡镇财政税收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乡镇税收部门的税收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利用数据化平台进行税收审计和管理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4)问题更加隐秘,审计难度增加。新时期下各类产业不断延伸,税收部门需要进行税收征缴和管理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很多基层税收部门并未结合互联网的互通性进行回溯检查,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基层数据统计工作出现一定的造假行为,而且很多时候税收部门很难对财政税收的信息进行全面的统计和掌握,一些企业或个人有时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不按规定纳税。比如,一些乡镇地区个人工资薪金所得上报不全,瞒报或少报个人收入;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年金缴费基数、住房公积金缴费基数与个人实际并不匹配等。

4 乡镇财政税收改进对策

4.1 依托实体经济培养税源,提升税收规模

解决乡镇财政困难的重要途径在于发展乡镇经济,加强财源建设,这是提升税收规模的主要手段和基础。乡镇地区应积极结合当地具体条件、特点和财源具体情况,依托当地特有的资源,结合新形势下的市场需求,以此为导向进行产业建设,努力在基础财源、速效财源、长效财源等方面提供完整产业的支撑,建立丰富多样的财源体系。以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为例,该地区应积极借助自身作为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乡镇带来的契机,依靠武夷新区东南部的山水特色和交通优势,从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游等角度入手,大力发展旅游观光、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与检测等产业,构建拥有贸易加工、集散商贸的产业链,推动地区产业多元化发展,为当地税收规模的提升提供重要支持。同时,水吉镇还根据重要程度设置相应的权重,形成对财政税收使用的全面评价,從而为税收使用效率的提升提供更多支持。

4.2 完善乡镇财政管理机制,合理规划财政税收

乡镇地区应积极推动财政税收管理机制的完善,为财政税收的合理规划和税收管理工作的改进提供更多支持。除了加大对地方财政的支持外,乡镇地区还应积极对乡镇的经济进行监督、管控和调研,加强与上层单位、部门的交流和衔接,及时反馈乡镇地区财政税收的具体情况,力争乡镇地区财政税收改革和国家收付系统相衔接,从而提高财政的管理水平。另外,乡镇地区应积极加强财政税收与支出的管理,结合上级部门对乡镇财政税收征管的具体要求,对审计、报表等工作细节进行严格的规划和把控,使得乡镇财政税收管理工作能够做到有据可依、有据可循,按照国家要求开展税收征管工作,为财政税收提供更为有效的保障。

4.3 借助大数据分析整合税收信息

4.3.1 信息收集

乡镇税收部门应及时推进财政税收信息收集系统的构建与完善,更好地利用大数据平台进行信息收集,乡镇地区应积极构建统一的数据平台,构建税收部门与其他方面信息交流的线上渠道,帮助税收部门实现税收信息的快速收集,借此来为税收部门对财税信息进行快速、高效的分析与处理提供重要支持。同时,乡镇地区财政税收的收集和反映机制应努力实现收放自如,应不同的管理需求实现针对查询结果的深入剖析,并动态的反馈信息,借此来及时对财政税收缴纳与使用情况进行了解,为开展全面的财政税收管理提供持久的支持。

4.3.2 信息处理系统

乡镇地区应结合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具体需要,完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信息处理系统,借此来为快速分析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开展绩效评价提供相应的支持。大数据时代下,各类社交网络、服务网站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对财政税收使用情况进行评价,相关部门和机构应以多维视角和多元化信息为立足点,不断引进和更新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及时对所收集到的税收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借助全面、快速的信息处理方法与技术迅速形成每笔财政资金相对可观的评价。

4.3.3 评价反馈系统

乡镇地区应及时借助信息化平台打造相应的财政税收工作评价反馈系统,在财政税收评价结果方面加强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工作人员的交流,为部门内不同岗位间和不同部门间的互相评价与反馈提供相应的基础。同时还应在信息收集系统的基础上设置信息回收模块,借助来自不同方面的反馈与评价,对乡镇地区财政税收的征收、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更全面的评价,同时也借此获取更多来自不同方面关于财政税收征收、管理、使用的建议。

4.4 创新审计方法,提升审计精细程度

现代化互联网为基础的动态计算给人们提供了更加精细化、高效化的数据处理方式,因此,乡镇税收部门都应积极结合新的信息化系统和大数据技术,将更多税收工作和审计方法纳入税收管理体系之下,为高效、严格、细致的税收审计提供重要的手段和依据。乡镇政府和税收部门应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平台,在全面收集税收信息的基础上,借助新的审计方法对税收信息进行审核和校验,并在对区域内产业、企业和居民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税收信息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和分析,对问题的反馈更加细化和具体化,在相关部门对问题进行回溯或监督调查时,基层统计部门就能以此为依据对具体工作进行精准定位,有效提升问题处理和数据分析的效率。

5 结论

财政税收的征收与管理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而新时期乡镇地区各项事业建设和发展任务越来越重。新形势下乡镇地区的财政税收工作范围相对较广,工作内容也相对繁杂,这就意味着乡镇财政税收是一项整体性、系统性相对较强的工程,它对工作人员的认真程度和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对于乡镇地区而言,只有及时加强财政税收的研究与分析,找到适合的改革方向与对策,为人们开展工作提出相应的依据,提升乡镇财政税收工作水平,才能更好地满足乡镇地区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文.新形势下乡镇财政税收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对策探究[J].科技经济市场,2020(2):29-30.

[2]成凤荣.新常态下加强乡镇财政税收建设的做法及价值阐释[J].经济师,2020(2):50,53.

[3]于泉.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强乡镇财政税收建设的思路剖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9(16):67.

[4]李秀华.新形势下乡镇财政税收面临的挑战分析和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9(48):71.

[5]董晓东.新常态下加强基层乡镇财政税收建设的思路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0(12):68.

[作者简介]王瑞能(1987—),男,汉族,福建南平人,本科,经济师,研究方向:高級经济师(财政税收专业)。

税费征管改革范文第3篇

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明显提升,有力促进了税收收入平稳较快增长,保证了税收调控经济、调节分配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税收工作面临新的形势。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顺应现代信息革命发展潮流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我国税收管理国际化的迫切需要,是适应税源状况深刻变化的迫切需要,是完善我国现行税收管理方式的迫切需要。各级税务机关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积极借鉴国际成功做法,奋力开创税收征管改革新局面。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工作主题,构建以明晰征纳双方权利和义务为前提,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专业化管理为基础,以重点税源管理为着力点,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

构建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是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总体要求的核心,要从五个方面准确理解这一体系的丰富内涵。以明晰征纳双方权利和义务为前提,就是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清晰界定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确定相应的法律责任,在此基础上进行征管制度设计,开展征管工作。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就是要把风险管理贯穿税收征管的全过程,形成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处理和绩效评价的闭环系统,对不同税收风险的纳税人实施差异化和递进式的风险管理策略。以专业化管理为基础,就是要对管理对象进行科学分类,对管理职责进行合理分工,对管理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税收征管的集约化水平。以重点税源管理为着力点,就是要抓住管理重点,充实管理力量,完善职责配置,切实提高重点税源管理水平,从而对提高其他纳税人税法遵从度起到示范效应,带动整体征管水平的提升。以信息化为支撑,就是要准确把握信息革命发展趋势,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科学发展成果,大力推进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为税收征管提供有力依托。

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降低税收流失率和征纳成本,即“两提高、两降低”。

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积极构建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是事关税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工程,涉及范围广、关注程度高、工作任务重、实施难度大,必须统筹兼顾,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上下级税务机关和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协调,国税局、地税局之间的统筹协调。

强化宣传引导,积极主动地向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沟通改革事宜,做好对广大纳税人的宣传解释工作,加强对税务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加快人才培养,实行人才强税战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加强实践锻炼,造就大批税收征管专业化人才。

积极探索实施,处理好顶层设计与探索实践的关系、目标与现状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王力在报告中深入阐述了推进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必要性。他强调,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和税收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对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推进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势在必行。这是由大企业的地位和特点、税收征管改革的重点、世界税收管理发展趋势决定的。各级税务机关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总体

部署,积极主动地谋划和推进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

王力指出,2008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和各地税务机关相继成立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开始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模式。特别是去年国家税务总局部署开展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以来,各地税务机关按照统一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体制机制建立、业务创新、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确立全新工作思路,明确主体管理制度,实施个性化服务和风险管理,搭建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平台,建立专业机构和干部队伍,取得明显成效。税企合作、风险管理的理念得到普遍认可,专业化管理机制逐步建立,个性化服务和风险管理业务不断创新,机构和队伍建设有了一定基础,推动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取得新突破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王力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税务机关要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工作主题,完善体制机制,优化个性服务,推行风险管理,强化信息管税,建设专业团队,全面提高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水平。他强调,深入推进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要完善体制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优化个性服务,促进税法遵从;推行风险管理,合理配置资源;实施信息管税,强化管理手段;建设专业团队,提供人才保障。通过创新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税务机关的单向监管转变为服务与管理并重,税企互信合作,共同防控税收风险;二是由事后管理和检查为主转变为防控和管理相结合的全过程税收风险管理,提升管理效能;三是从基层的分散管理转变为跨层级的统筹管理,实现服务与管理的高效运转。

为了把“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落到实处,国家税务总局结合税收工作实际,提出税务部门体现“为民”的总要求是做到“三个服务”,体现“务实”的总要求是做到“三个实在”,体现“清廉”的总要求是做到“三个禁止”。具体体现为以下“36字”要求:

税费征管改革范文第4篇

一、税费计算与申报课程改革内容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 主要是需要加强能力培养, 同时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 需要进行模块化教学, 以模块化教学内容为中心进行课程体系的全面建设, 改变传统教学的纯理论授课模式, 通过企业真实案例教程以及行动过程为导向的全新教学模式进行课程开展。

(一) 根据工作岗位目标对学习目标进行设计

在企业财会部门中, 报税员在进行此项工作, 或者是由其他代理事务所来进行该项工作时, 对于工作岗位的相关需求, 就是我们在进行相应课程开展时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因此需要引领学生走入企业进行现场参观, 对报税员的现场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流程和模式等进行了解, 使职业项目分析更加典型, 更加职业。因此需要首先对相应课程开展时的学习目标和课程任务进行确定, 通过模块化的教学方式将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处理。在课程理论教学过程中, 要使学生对于税收以及税费计算和申报, 具有理论知识的深刻掌握, 同时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以及团队精神和团队沟通能力的培养, 也不能够忽视。

(二) 根据工作岗位任务对项目任务进行设计

因为税费计算与申报主要是面向报社员的业务岗位, 或者是从事代理的相关事务所工作岗位, 项目任务的设计需要同这些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相结合, 在这些工作岗位中所需要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作为项目任务设计框架。有实际课程内容的设计时, 需要对内容进行全面的整合, 并且通过任务的形式将课程内容进行展开, 通过任务驱动将学与做进行一体化教学。同样的方式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 既能够使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又能够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升。税费计算涉及到多个税种, 因此实际项目任务的设计师需要针对不同的税种来进行相应的计算以及申报项目任务设计, 在不同税种的项目任务中, 都能够体现出报税工作全过程。不同的项目任务, 其实现过程不变, 但是具体的请求内容需要不断进行改变。

二、将工作岗位内容变为学习内容

在税费计算与申报工作过程中, 具体流程是对企业资料与纳税人身份进行确定, 然后计算相应的税款数额, 随后进行申报工作。进行相应课程内容的学习, 是教师也应当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们进行深入学习, 并且通过循环学习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同时加强训练。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实际开展时, 需要选取能够与实践进行紧密结合的理论知识, 这样既能够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培养, 又不会脱离实际。所以要加强校企合作, 利用现有的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资源和媒体, 学生们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使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及素质能够在更广阔的环境下得到锻炼和提升。

三、实践教学开展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需要进行课内与课外结合, 同时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相结, 能够使学生对企业工作环境进行全面充分的了解, 并且对工作流程进行掌握, 能够在毕业之后立即胜任工作。

(一) 实践教学开展前准备

在进行实践教学开展工作之前, 需要对相关的理论资料进行充分的准备, 主要资料包括税费的计算和纳税申报业务操作规范手册, 同时对于相应的税种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也要进行准备, 个人所得税的相关法律以及实施条例, 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和其他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制度等等。

(二) 虚拟企业纳税申报

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 实践教学所存在的难点就在于不能够对办税业务进行真实的模拟。改革过后, 可以将报税方式分为手工与电子两种, 其他更多的选择性变化, 主要体现在虚拟仿真过程中。在实际的仿真过程中, 可以根据企业真实数据来进行其他的经济业务以及原始记录数据的生成,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对该项目进行模拟, 对两种报税方式进行练习。这两种报税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 一种可以在课堂上通过习题的形式由教师出题, 然后学生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工作, 最后编辑报表, 出具纳税申报表。而另一种方式则能够通过网上报税系统软件来进行网上纳税申报工作。两种方法都进行清晰明确的掌握, 就能够对企业办税的设计流程进行全面掌握, 达到了实践教学的工作目的。

结束语

税费计算与申报这一课程, 属于会计电算化专业开展过程中的核心课程。为了能够更好地对这门课程进行开展, 使学生在课程开展过程中掌握实际的专业技能, 需要进行课程改革, 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技术应用型人才。

摘要: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当中, 随着社会经济与企业竞争环境的改变, 对于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相关需求也在逐渐增长, 所以在高职院校课程开展过程中, 需要进行培养出能够符合现如今请问是发展需要的学生, 又要求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过高。所以在新课程改革模式下, 需要根据企业发展需求以及形势变化来进行相应课程的设计和改革, 提升课程教育质量以及技术应用型人才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税计算与申报,课程改革,实践

参考文献

[1] 刘荣翻转课堂学与教的革命[J].基础教育课程, 2012 (12) :28

[2] 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 (4) :10-12

[3] Jeffrey NLowenthal Using Mobile Learning:Determinates Impacting Behavioral Inten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2010 (12) :195-206

[4] 黄建军, 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 2013 (5) :31-35

[5] 王天予.关于《税费计算与申报》课程的改革探析[J].商情, 2013 (23) .

税费征管改革范文第5篇

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主要内容如下。

我国从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建立了分设国税、地税两套税务机构的征管体制,20多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比,我国税收征管体制还存在职责不够清晰、执法不够统

一、办税不够便利、管理不够科学、组织不够完善、环境不够优化等问题,必须加以改革完善。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及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有关要求,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法治引领、改革创新,发挥国税、地税各自优势,推动服务深度融合、执法适度整合、信息高度聚合,着力解决现行征管体制中存在的突出和深层次问题,不断推进税收征管体制和征管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增强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

(二)改革目标

到2020年建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匹配的现代税收征管体制,降低征纳成本,提高征管效率,增强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确保税收职能作用有效发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

(三)基本原则

——依法治税。以法治为引领,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完善征管法律制度,增强税收执法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便民办税。以纳税人为中心,坚持执法为民,加强国税、地税合作,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不断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让纳税人和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科学效能。以防范税收风险为导向,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转变税收征管方式,优化征管资源配置,加快税收征管科学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

——协同共治。以营造良好税收工作环境为重点,统筹税务部门与涉税各方力量,构建税收共治格局,形成全社会协税护税、综合治税的强大合力。

——有序推进。以加强顶层设计为前提,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程相匹配,积极回应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关切,统筹兼顾,稳步实施。

二、主要任务

(一)理顺征管职责划分

根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程,结合建立健全地方税费收入体系,厘清国税与地税、地税与其他部门的税费征管职责划分,着力解决国税、地税征管职责交叉以及部分税费征管职责不清等问题。

1.合理划分国税、地税征管职责。中央税由国税部门征收,地方税由地税部门征收,共享税的征管职责根据税种属性和方便征管的原则确定。

按照有利于降低征收成本和方便纳税的原则,国税、地税部门可互相委托代征有关税收。

2.明确地税部门对收费基金等的征管职责。发挥税务部门税费统征效率高等优势,按照便利征管、节约行政资源的原则,将依法保留、适宜由税务部门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非税收入项目,改由地税部门统一征收。推进非税收入法治化建设,健全地方税费收入体系。

(二)创新纳税服务机制

按照加快建设服务型税务机关的要求,围绕最大限度便利纳税人、最大限度规范税务人,不断提高纳税服务水平,着力解决纳税人办税两头跑、纳税成本较高等问题。

3.推行税收规范化建设。实施纳税服务、税收征管规范化管理,推行税收执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并向社会进行公告,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国税、地税服务一个标准、征管一个流程、执法一把尺子,让纳税人享有更快捷、更经济、更规范的服务。

4.推进办税便利化改革。加快推行办税事项同城通办,2016年基本实现省内通办,2017年基本实现跨区域经营企业全国通办。完善首问责任、限时办结、预约办税、延时服务、“二维码”一次性告知、24小时自助办税、财税库银联网缴税、出口退税分类管理等便民服务机制,缩短纳税人办税时间。合理简并纳税人申报缴税次数。实行审批事项一窗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全面推行网上审批,提高审批效率和透明度。推进涉税信息公开,方便纳税人查询缴税信息。规范、简并纳税人报表资料,实行纳税人涉税信息国税、地税一次采集、按户存储、共享共用。能够从信息系统提取的数据信息不得要求纳税人重复报送,加快推行办税无纸化、免填单,让纳税人少跑腿、少费时、少花费。

5.建立服务合作常态化机制。实施国税、地税合作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合作水平。采取国税、地税互设窗口、共建办税服务厅、共驻政务服务中心等方式,2016年实现“前台一家受理、后台分别处理、限时办结反馈”的服务模式。完善全国12366纳税服务平台,2016年全面提供能听、能问、能看、能查、能约、能办的“六能”型服务。制定实施“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建设融合国税、地税业务,标识统

一、流程统

一、操作统一的电子税务局,2017年基本实现网上办税。推进跨区域国税、地税信息共享、资质互认、征管互助,不断扩大区域税收合作范围,进一步创新自由贸易试验区税收服务举措,让纳税人享有优质、便捷、统一的纳税服务。

6.建立促进诚信纳税机制。对纳税信用好的纳税人,开通办税绿色通道,在资料报送、发票领用、出口退税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减少税务检查频次或给予一定时期内的免检待遇,开展银税互动助力企业发展。对进入税收违法“黑名单”的当事人,严格税收管理,与相关部门依法联合实施禁止高消费、限制融资授信、禁止参加政府采购、限制取得政府供应土地和政府性资金支持、阻止出境等惩戒,让诚信守法者畅行无阻,让失信违法者寸步难行。

7.健全纳税服务投诉机制。建立纳税人以及第三方对纳税服务质量定期评价反馈的制度。畅通纳税人投诉渠道,对不依法履行职责、办事效率低、服务态度差等投诉事项,实行限时受理、处置和反馈,有效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

(三)转变征收管理方式

落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适应纳税人特别是自然人数量不断增加以及企业经营多元化、跨区域、国际化的新趋势,转变税收征管方式,提高税收征管效能,着力解决税收征管针对性、有效性不强问题。

8.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管理。大幅度取消和下放税务行政审批项目,实现税收管理由主要依靠事前审批向加强事中事后管理转变,推行纳税人自主申报,完善包括备案管理、发票管理、申报管理等在内的事中事后管理体系,出台相应管理办法,确保把该管的事项管住、管好,防范税收流失。

9.对纳税人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对企业纳税人按规模和行业,对自然人纳税人按收入和资产实行分类管理。2016年,以税务总局和省级税务局为主,集中开展行业风险分析和大企业、高收入高净值纳税人风险分析,运用第三方涉税信息对纳税申报情况进行比对,区分不同风险等级分别采取风险提示、约谈评估、税务稽查等方式进行差别化应对,有效防范和查处逃避税行为。

10.提升大企业税收管理层级。对跨区域、跨国经营的大企业,在纳税申报等涉税基础事项实行属地管理、不改变税款入库级次的前提下,将其税收风险分析事项提升至税务总局、省级税务局集中进行,将分析结果推送相关税务机关做好应对。

11.建立自然人税收管理体系。顺应直接税比重逐步提高、自然人纳税人数量多、管理难的趋势,从法律框架、制度设计、征管方式、技术支撑、资源配置等方面构建以高收入者为重点的自然人税收管理体系。税务总局、省级税务局集中开展对高收入纳税人的税收风险分析,将分析结果推送相关税务机关做好应对,不断提高自然人税收征管水平。

12.深化税务稽查改革。建立健全随机抽查制度和案源管理制度,合理确定抽查比例,对重点税源企业每5年轮查一遍。2016年普遍推行先开展案头风险分析评估查找高风险纳税人再开展定向稽查的模式,增强稽查的精准性、震慑力。依法加大涉税违法犯罪行为查处力度,规范执法行为,坚决防止以补代罚、以罚代刑。定期曝光重大涉税违法犯罪案件,震慑不法分子。加强税警协作,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有机衔接,严厉打击税收违法犯罪行为。改革属地稽查方式,提升税务稽查管理层级,增强税务稽查的独立性,避免执法干扰。2017年实现国税、地税联合进户稽查,防止多头重复检查。

13.全面推行电子发票。推广使用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健全发票管理制度,2016年实现所有发票的网络化运行,推行发票电子底账,逐一实时采集、存储、查验、比对发票全要素信息,从源头上有效防范逃骗税和腐败行为。

14.加快税收信息系统建设。2016年全面完成金税三期工程建设任务,形成覆盖所有税种及税收工作各环节、运行安全稳定、国内领先的信息系统。2018年实现征管数据向税务总局集中,建成自然人征管系统,并实现与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到2020年使我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居于国际先进行列。

15.发挥税收大数据服务国家治理的作用。推进数据标准化及质量管理,健全减免税核算体系,发挥税收大数据优势,加强数据增值应用,在提高征管效能和纳税服务水平的同时,使之更深刻地反映经济运行状况,服务经济社会管理和宏观决策,为增强国家治理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四)深度参与国际合作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要求,树立大国税务理念,用国际化视野谋划税收工作,加强对国际税收事项的统筹管理,着力解决对跨国纳税人监管和服务水平不高、国际税收影响力不强等问题。

16.积极参与国际税收规则制定。结合我国主办2016年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协同落实好二十国集团税制改革成果,广泛参加全球税收征管论坛、联合国国际税收合作专家委员会等国际税收组织活动,做国际税收规则制定的参与者、引领者,增强我国在国际税收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17.不断加强国际税收合作。围绕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税收关系,推动完善国际税收合作与协调机制,执行好《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和《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标准》,加强税收信息交换,形成深度交融的互利合作网络。积极开展对外税收援助,提供税收知识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国家提高税收征管能力。

18.严厉打击国际逃避税。全面深入参与应对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行动计划,构建反避税国际协作体系。建立健全跨境交易信息共享机制和跨境税源风险监管机制。完善全国联动联查机制,加大反避税调查力度。2017年建立健全跨国企业税收监控机制,分行业、分国别、分地区、分年度监控跨国企业利润水平变动情况,防范国际逃避税,维护国家税收权益。

19.主动服务对外开放战略。以推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支持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为重点,加快税收协定谈签和修订进程,全面加强国外税收政策咨询服务,建立与重点国家税务部门常态化沟通机制,及时协调解决走出去企业有关涉税争端。

(五)优化税务组织体系

与推进税收征管现代化相适应,进一步完善税务组织体系,着力解决机构设置、资源配置与税源状况、工作要求不匹配等问题。

20.切实加强税务系统党的领导。税务总局党组要切实加强国税系统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建设、税务文化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指导地税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协同省级党委和政府对省级地方税务局实行双重领导,加大对地税部门的指导和业务规范力度。

21.优化各层级税务机关征管职责。税务总局重点加强税收制度和管理制度设计、工作标准制定、信息平台建设和数据集中处理应用、税收风险集中分析、大企业和国际税收管理、执法监督等方面职责。省级税务局重点加强数据管理应用、大企业税收管理、国际税收管理及税收风险分析推送等方面职责。市级税务局要精简机关行政管理职责,强化直接面对纳税人的一线征管和服务职责。市级、县级税务局重点加强税源管理和风险应对工作,更好地为纳税人服务。

22.完善税务稽查机构设置。强化税务系统稽查职责和工作力量,探索建立跨区域税务稽查机构,主要负责查处大案要案、指导系统稽查工作、协调国税局和地税局开展联合稽查。

23.完善督察内审机构设置。强化税务系统督察内审职责和工作力量,探索建立跨区域督察内审机构,增强独立性,形成有效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24.研究探索推进对外派驻税务官员。根据工作需要,按照现有模式,研究探索推进在我驻主要市场经济国家、走出去重点国家使领馆和国际组织派驻税务官员,承担开展国际税收协作、涉税争端解决、涉税信息收集、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境外涉税服务等任务。

25.合理配置资源。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优化税务系统编制结构,提高编制使用效益。调整完善与国税、地税征管职责相匹配、与提高税收治理能力相适应的人力资源配置,实现力量向征管一线倾斜。税源规模较小的地区,可按照便利纳税人、集约化征管的要求,适度整合征管力量。逐步理顺和规范中央财政对国税系统经费管理体制,健全地方财政对地税系统经费的保障机制。

26.加强税务干部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强税战略,实行税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深入推进绩效管理,加强对税务干部平时考核,完善日常化、累积化、可比化的数字管理制度体系。加大国税、地税之间以及与其他部门的干部交流力度。按照中央有关规定,实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在编制和工资经费限额内,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实行聘任制,解决专业人才不足问题。

27.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明确国税系统党组主体责任和纪检机构监督责任,厘清责任边界,强化责任担当,细化履职要求,加大问责力度,完善纪检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内控机制信息化建设,2016年将内控制度和要求嵌入到税收征管和财务管理软件中,最大限度防范廉政风险、减少执法风险,促进干部廉洁从税。

(六)构建税收共治格局

建立健全党政领导、税务主责、部门合作、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税收共治格局,着力解决税收环境不够优、全社会诚信纳税意识不够强等问题。

28.推进涉税信息共享。加快税收征管法修订和实施进程,依法规范涉税信息的提供,落实相关各方法定义务。建立统一规范的信息交换平台和信息共享机制,保障国税、地税部门及时获取第三方涉税信息,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依法建立健全税务部门税收信息对外提供机制,保障各有关部门及时获取和使用税收信息,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全面建立纳税人信用记录,纳入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依法向社会公开,充分发挥纳税信用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

29.拓展跨部门税收合作。以“三证合

一、一照一码”改革为契机,扩大与有关部门合作的范围和领域,实现信息共享、管理互助、信用互认。探索政府购买税收服务。规范和发挥涉税专业服务社会组织在优化纳税服务、提高征管效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30.健全税收司法保障机制。司法部门要依法支持税务部门工作,确保税法得到严格实施。公安部门要加强涉税犯罪案件查处的力量,健全公安部派驻税务总局联络机制,指导各级公安部门开展涉税犯罪案件查处工作。加强涉税案件审判队伍专业化建设,由相对固定的审判人员、合议庭审理涉税案件。推行税收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

31.加强税法普及教育。将税法作为国家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把税法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的税法宣传教育。开展经常性的税收宣传工作,增强全社会的税法意识。

三、组织实施

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稳妥推进。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地区各部门要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深刻认识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工作,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二)强化组织协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建立健全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的领导机制,明确和落实工作责任。税务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抓好具体方案的研究制定、贯彻推进和督促落实工作。各相关部门要结合职责分工,落实具体支持措施。

(三)稳步有序实施。结合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程,明确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确保2016年基本完成重点改革任务,2017年年底前努力把各项改革举措做实。具体安排是:2015年至2016年上半年,在上海市、江苏省、河南省、重庆市进行综合改革试点,在北京市、湖北省、广东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深圳市进行专项改革试点;2016年下半年,总结经验,扩大试点,在全国范围内稳步推进改革;2017年,总结实施情况,完善具体措施,确保改革任务基本到位。执行中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

(四)加强舆论引导。重视和加强宣传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社会预期,最大限度凝聚共识,为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环境。

 10月1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并对外公布了《方案》。这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遵循着《方案》设定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我国税收管理领域拉开了既具重要现实意义,又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改革大幕。

加强顶层设计 绘就现代税收征管体制新蓝图

到2020年建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匹配的现代税收征管体制,降低征纳成本,提高征管效率,增强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调控经济、调节分配的重要手段,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税制改革,确立了国税、地税两套税务机构分设的征管体制。20多年来,国税、地税各自优势较好发挥,中央和地方组织税收收入的积极性有效调动,有力保障了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和税收制度的成功运行,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与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比,现行国税、地税征管体制还存在职责不够清晰、执法不够统

一、办税不够便利、管理不够科学、组织不够完善等问题,影响了税收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纳税人也提出了不少意见,迫切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方案》的制定出台,从顶层设计上为我国建设现代税收征管体制勾画出一幅清晰的蓝图。

按照《方案》要求,改革将遵循依法治税、便民办税、科学效能、协同共治、有序推进五项基本原则,包括理顺征管职责划分、创新纳税服务机制、转变征收管理方式、深度参与国际合作、优化税务组织体系、构建税收共治格局6大方面31类具体改革事项,通过充分发挥国税、地税各自优势,推动服务深度融合、执法适度整合、信息高度聚合,着力解决现行征管体制中一些突出和深层次问题,不断推进税收征管体制和征管能力现代化,到2020年建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匹配的现代税收征管体制,降低征纳成本,提高征管效率,增强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确保税收职能作用有效发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

“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既是顺应纳税人期盼的民心工程,又是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建设,更是推进税收事业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我们期待和坚信,《方案》的落实,一定会使税收工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国家税务总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军对此次改革充满了信心。

坚持问题导向 让纳税人有更多获得感

以纳税人为中心,加强国税、地税合作,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便利化服务,让纳税人少跑腿、少费时、少花费。

纳税人所盼,税务人所向。如何最大限度便利纳税人、最大限度规范税务人,不断提高纳税服务水平,着力解决纳税人办税两头跑、纳税成本较高等问题,是这次改革的关键点和着力点。《方案》坚持问题导向,从纳税人意见最多、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不断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

一是让纳税人获得更规范的服务。要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服务一个标准、征管一个流程、执法一把尺子。这将彻底改变长期以来一个地方一个规矩,国税、地税有所不同,新老局长间差异较大的局面,让税务人服务更规范、使纳税人办税更顺畅。

二是让纳税人获得更便利的服务。将推出办税便利化一系列“组合拳”,例如:加快推行办税事项同城通办,2016年基本实现省内通办,2017年基本实现跨区域经营企业全国通办,让纳税人异地办税与异地取款一样便利。

三是让纳税人获得更高效的服务。国税、地税合作将按照服务深度融合、执法适度整合、信息高度聚合的要求,进一步提速提质提效。例如:2016年实现“前台一家受理、后台分别处理、限时办结反馈”的服务模式,让纳税人“进一家门、办两家事”;2017年实现国税、地税联合进户稽查,切实解决对纳税人“两头查”的问题。通过国税、地税无缝对接的合作,带给纳税人无缝衔接的服务。

四是让纳税人获得更放心的服务。推行税收执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健全纳税服务投诉机制,让纳税人和全社会更加便利地监督税务人的权力,以更好地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让纳税人办税更加放心、更受尊重。

王军表示,《方案》在便民利民上的改革举措,具有很高的“含金量”。税务部门需要做的就是不折不扣、扎扎实实地将这些高“含金量”的改革举措转化成纳税人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提高征管效能 更有效发挥税收职能作用

将简政放权与创新管理相结合,将优化服务与加强管理相结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为市场主体添活力、增动力的同时,把该管的事项管住、管好。

长期关注税收的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胡怡建介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税源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跨区域经营大企业和高收入高净值纳税人明显增加,对税收征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现行税收征管方式的不适应日益凸显。

当前,受制于税务机构和职能设置等原因,不分纳税人规模大小和税收风险状况等,平均分摊征管资源,实行无差别管理,“眉毛胡子一把抓”,对大企业、高收入高净值纳税人特别是高风险纳税人未能集中资源实行有效管理,导致征管效能不高。同时,跨区域大企业主要由属地基层税务机关实行税收管理员固定管户,管理力量、管理水平、信息资源与之不匹配,存在着管不了、管不好的问题。

《方案》对准税收征管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的症结所在,全面发力,从多个层面进行了深入改革。一是创新事中事后管理方式。实现税收管理由主要依靠事前审批向加强事中事后管理转变,推行纳税人自主申报,完善包括备案管理、发票管理、申报管理等在内的事中事后管理体系,确保把该管的事项管住、管好,防范税收流失。二是对纳税人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对企业纳税人按规模和行业,对自然人纳税人按收入和资产,并区分不同风险等级实施差别化管理应对措施。三是提升大企业税收管理层级。对跨区域、跨国经营的大企业,将其税收风险分析事项提升至税务总局、省级税务局集中进行,将分析结果推送相关税务机关做好应对。四是建立自然人税收管理体系。从法律框架、制度设计、征管方式、技术支撑、资源配置等方面构建以高收入者为重点的自然人税收管理体系。税务总局、省级税务局集中开展对高收入纳税人的税收风险分析,将分析结果推送相关税务机关做好应对,不断提高自然人税收征管水平。五是深化税务稽查改革。建立健全随机抽查制度和案源管理制度,合理确定抽查比例,对重点税源企业每5年轮查一遍。2016年普遍推行先开展案头风险分析评估查找高风险纳税人再开展定向稽查的模式,增强稽查的精准性、震慑力。依法加大涉税违法犯罪行为查处力度,加强税警协作。提升税务稽查管理层级,增强税务稽查的独立性,避免执法干扰。六是提高征管科技含量。推广使用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健全发票管理制度,2016年实现所有发票的网络化运行,推行发票电子底账,实时采集、存储、查验、比对每一份发票的全要素信息,从源头上有效防范逃骗税和腐败行为。加快税收信息系统建设。2016年全面完成金税三期工程建设任务,形成覆盖所有税种及税收工作各环节、运行安全稳定、国内领先的信息系统。2018年实现征管数据向税务总局集中,建成自然人征管系统,并实现与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互联互通。2020年使我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居于国际先进行列。

树立大国税务理念 更好服务对外开放发展

参与国际税收规则制定,加强国际税收合作,打击国际逃避税,对跨国避税、企业“灰色利润”零容忍,彰显中国税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主动服务对外开放战略。

2014年11月16日,总书记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的G20领导人峰会上提出:“加强全球税收合作,打击国际逃避税,帮助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国家提高税收征管能力”。这是我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在国际重大政治场合就税收问题发表重要意见。李克强总理多次指出,要大力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使中国企业大踏步走出去。《方案》提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要求,树立大国税务理念,用国际化视野谋划税收工作,加强对国际税收事项的统筹管理。

一是积极参与国际税收规则制定。我国将于2016年上半年承办国际税收征管论坛(FTA)第10届大会。这是在我国举办G20领导人会议的一个配套项目,也是国际税收征管领域合作范围最广、层次最高的对话平台,必将有效提升我国税收国际影响力。可以预见,类似这样的活动,特别是国际税制改革的讨论会和推进活动,将更多地看到中国的身影,更多地听到中国的声音,更多地彰显中国的影响力,从而既为发展中国家谋利益,也积极维护我国税收权益,共同推动国际税制和征管改革。

二是不断加强国际税收合作。围绕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税收关系,推动完善国际税收合作与协调机制,执行好《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和《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标准》,加强税收信息交换,形成深度交融的互利合作网络。积极开展对外税收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国家提高税收征管能力,体现我国在国际税收领域的责任担当。

三是严厉打击国际逃避税。构建反避税国际协作体系、完善全国联动联查机制、健全跨国企业税收监控机制。对跨国避税、企业“灰色利润”零容忍,打击跨国公司或高收入个人利用各国税制差异和税收信息不对称,向避税港和避税地转移利润或者隐匿收入以逃避纳税义务的行为,维护国家税收权益和世界税收秩序。

四是主动服务对外开放战略。加快国与国之间税收协定谈签和修订,特别是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尚未签署税收协定国家的协定签署,以及加快与我国有产能合作国家的协定谈签;探索推进在我驻主要市场经济国家、走出去重点国家使领馆和国际组织派驻税务官员,更好地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境外税收政策咨询、涉税争端解决等服务,使税收服务紧跟对外开放步伐、紧贴企业走出去需求。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朱青认为,税务部门的改革正当其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加深,我国走出去企业越来越多。但企业走出国门之后,对国外税收政策并不熟悉,境外税收维权面临较大难度,需要我国税务部门加强与各国税务当局的沟通联系,充分利用国际税收规则,甚至是引领国际税收规则的制定,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良好的税收服务。”

增强税收治理能力 更好为国家发展大局服务

税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税收大数据服务国家治理,纳税信用服务社会管理,税收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效能充分释放。

税收一头连着纳税人,一头连着国家。在让纳税人有更多获得感的同时,《方案》强调进一步增强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并对增强税收治理能力,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作出了全面部署。

当前,“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正在掀起互联互通大发展的热潮,进一步拓展了税收大有可为的空间。《方案》提出,以推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支持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为重点,与重点国家税务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将更好地服务走出去和走进来的纳税人。

税收大数据蕴含着服务国家治理的巨大潜能,税务部门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同时,深度挖掘利用税收数据信息的“金山银库”,将成为税收更好地服务宏观经济决策和社会管理的推进器。例如,实施“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建成国际先进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推行增值税电子发票所汇集的海量税收数据和纳税人交易信息,将进一步发挥税收作为经济活动“晴雨表”的作用,为国家宏观经济决策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依据。拿增值税电子发票来说,由于发票记录了每个纳税人每一笔开票信息,数据量庞大、覆盖面广泛,且具有颗粒度小、真实度高、连续性强等特点,是税务部门独有的“金山银库”,可以用来进行最大精细度的货物流向、流量、变化等分析,从而充分及时准确反映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乃至全国经济运行的总量和结构发展变动情况。因此,《方案》进一步提出,推进数据标准化及质量管理,健全减免税核算体系,发挥税收大数据优势,加强数据增值应用,在提高征管效能和纳税服务水平的同时,使之更深刻地反映经济运行状况,服务社会管理和宏观决策,为增强国家治理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我国正在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纳税信用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础性作用日渐显现。《方案》要求,建立促进诚信纳税机制,对纳税信用好的纳税人,开通办税绿色通道,在资料报送、发票领用、出口退税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减少税务检查频次或给予一定时期内的免检待遇,开展银税互动助力企业发展。对税收违法“黑名单”当事人严格税收管理,与相关部门依法联合实施禁止高消费、限制融资授信等惩戒,让诚信守法者畅行无阻,让失信违法者寸步难行。同时,全面建立纳税人信用记录,将纳税人的信用记录纳入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依法向社会公开,充分发挥纳税信用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纳税信用正在成为商业银行为企业发放信用贷款的重要依据。今年7月开展银税互动以来,到11月底全国商业银行利用税务部门提供的信息,共为纳税信用好的7.6万户企业提供信用贷款1300亿元。这既使银行节约了成本,减少了风险,又让纳税人减少了麻烦,及时获得了贷款。改革将大大拓展纳税信用在这方面的功能作用。

创新税务干部管理 建设文明执法队伍

加强税务干部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强税战略,实行税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持续推进绩效管理,加强对税务干部平时考核,完善日常化、累积化、可比化的数字人事制度体系。

税务系统队伍大、层级多、分布广,国税和地税干部总数近80万人,约占整个公务员队伍的十分之一。如何管好队、带好队,关系到改革举措能否顺利推进、改革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方案》明确了税务干部管理创新举措,把重点放在加强干部能力建设上。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实施人才强税战略,是提高税收管理水平的根本依托。按照《方案》提出实行税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税务部门将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形成覆盖主要税收工作领域、总量不低于1000名左右的领军人才队伍,使他们成为我国税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引领者。目前,已有400多名优秀税务人才成为培养对象。作为首批税务系统外的领军人才,中国人民大学谢波峰老师颇有感触:“税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是我国税务系统在人才方面未雨绸缪的战略性布局,创造性地设计了系统外税务人才的参与。我很幸运能成为其中一员,这些宝贵经历将鞭策着我更加关注、关心税收事业发展。”

为确保中央各项重大改革举措“不挂空挡”,税务部门今年起全面实行覆盖组织和个人的绩效管理。此次改革将使这方面的探索和尝试进一步推向深入。王军表示:“我们将围绕推进税收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实施战略绩效管理,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指挥棒’作用,努力建设‘绩效税务’,让工作不再‘跟着感觉走’,而是‘奔着绩效走’,激发上上下下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地。”

建立对干部考核的数字人事制度体系是税务部门加强税务干部管理的全新探索。此次改革对完善这一制度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施干部管理日常化、日常管理指标化、指标管理数字化、数字管理累积化、累积管理可比化、可比管理挂钩化、挂钩管理导向化,并为每一名干部建立职业成长账户,充分运用于对干部的培养使用工作之中,将更好地从制度和机制上促使税务干部一身正气、一生正气,一心向上、一生向上。

强化税收保障 推进协同共治

建立健全“党政领导、税务主责、部门合作、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税收共治格局,形成协税护税、综合治税的强大合力,不断提高税收共治水平。

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有赖方方面面的支持配合。为此,《方案》提出了要建立健全“党政领导、税务主责、部门合作、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税收共治格局,着力解决税收社会环境不够优、诚信纳税意识不够强等问题,并从推进涉税信息共享、拓展跨部门税收合作、健全税收司法保障机制、加强税法普及教育四个方面进行了改革部署。这是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是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体现。

其中,推进涉税信息共享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一方面,要加快税收征管法修订和实施进程,落实社会第三方向税务部门提供涉税信息的法定义务。这将有力地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推动税收共治取得新的突破。目前,在税收征管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中,已对此作出了系统规定,为推动这方面的法制建设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另一方面,要依法建立健全税收信息对外提供机制,保障有关部门及时获取,并应用于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之中。这也是税收协同共治推进国家治理的重要体现。

加强税收普法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社会公众关注税收、理解税收、支持税收工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把税法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开展经常性的税收宣传,增强全社会包括青少年的税法意识,必将使税收法治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使税收政策发展的社会环境更加优化。

“中央通过的《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是规划图,是任务书,更是战斗令。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广大纳税人和全体税务干部的共同努力,我对顺利推进改革充满信心。”王军表示,税务部门将结合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将改革作为与组织税收收入工作同等重要的“一号落实任务、一号考核内容、一号督办事项”,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着力打造税务系统改革创新文化,按照2016年上半年开展局部试点、2016年下半年扩大试点、2017年主要措施基本落实、2018年至2020年全面提升的部署安排,攻坚克难、不懈深化、环环紧扣、蹄疾步稳地把各项改革举措做细做好做实,全力以赴确保改革取得实效,让改革的红利惠及社会大众,让便民的春风吹进千家万户,让税收事业发展实现质的飞跃,让税收服务国家治理再谱新的篇章。

 推进税收现代化 服务国家治理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国家治理高度对税收改革发展作出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税收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税收事业发展的科学指导。《方案》明确了税收征管改革的重点任务,指明了税收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前进方向,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性、系统的战略规划性、科学的前瞻引领性。

充分认识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建立现代税收征管体制,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的重要内容,既是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建设,又是顺应纳税人期盼的民心工程,更是推进税收事业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在我国税收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财税体制改革是一场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税收征管是与广大纳税人和人民群众直接打交道的工作,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税收征管法律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征管工作效能,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形式。如果没有高效的税收征管,再好的税制也发挥不了作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有利于切实保障财税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  进一步增强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服务“五大发展”。

落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需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要坚持“放管服”三管齐下,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把简政放权与创新管理结合起来,把优化纳税服务与加强税收管理结合起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有利于以纳税人为中心,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进一步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有利于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管理,确保把该管的事项管住管好,提升税收征管效能,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

推进税收事业科学发展的需要。我国于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分设国税、地税两套税务机构的征管体制,20多年来运行平稳,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还存在职责不够清晰、执法不够统

一、办税不够便利、管理不够科学、组织不够完善、环境不够优化等问题,必须加以改革完善。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坚持问题导向,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有利于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妨碍税收事业发展的突出和深层次问题,为税收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可靠制度保障。

持续释放税收改革红利,切实增强改革获得感

《方案》从理顺征管职责划分、创新纳税服务机制、转变征收管理方式、深度参与国际合作、优化税务组织体系、构建税收共治格局等6个方面提出了31类改革事项,具有很强的引领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全面贯彻落实好《方案》确定的改革任务,将使税收职能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切实增强各方面的改革获得感。

突出便民办税,使纳税人有更多获得感。《方案》围绕推行税收规范化建设、推进办税便利化改革、建立服务合作常态机制、健全纳税服务投诉机制等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对有效解决办税标准不统

一、办税不够便利、办税两头跑、税务检查两头查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方案》要求持续创新纳税服务机制,将使纳税人享有更快捷、更经济、更规范的服务。

突出管理创新,使税收征管效能明显提高。《方案》提出适应纳税人特别是自然人数量不断增加以及企业经营多元化、跨区域、国际化的新趋势,转变税收征管方式,将切实解决税收征管实效性、针对性、精准性不强问题。一是事中事后管理更具实效性。通过实现税收管理由主要依靠事前审批向加强事中事后管理转变,完善后续管理体系,有利于把该管的事项管住管好,防范税收流失。二是税收风险防控更具针对性。通过实施分类分级管理,特别是以税务总局和省级税务局为主,集中开展行业风险分析和大企业、高收入高净值纳税人风险分析,将有效解决不分纳税人规模大小和税收风险状况平均分摊征管资源实行无差别管理等问题。三是税务稽查更具精准性。通过建立健全随机抽查制度和案源管理制度,普遍推行针对高风险纳税人的定向稽查,将大大增强税务稽查的精准性、震慑力。

突出合作共赢,使国际税收环境更加公平合理。《方案》提出树立大国税务理念,用国际化视野谋划税收工作,这为税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2014年G20峰会总书记提出的“加强全球税收合作,打击国际逃避税,帮助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国家提高税收征管能力”的重要指示精神和2015年G20峰会关于“加强全球税收治理”的要求、服务开放发展指明了方向。促进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税收关系,有效防范国际逃避税。通过全面深入参与应对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行动计划,构建反避税国际协作体系,对跨国避税、企业灰色利润“零容忍”。积极开展对外税收援助。通过提供税收业务培训和信息技术支持,有利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国家提高税收征管能力。

突出服务大局,使支持国家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调控经济、调节收入的重要手段。落实好《方案》提出的改革任务,将更有效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更好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加快税收协定谈签和修订,研究探索推进在我驻主要市场经济国家、走出去重点国家使领馆和国际组织派驻税务官员,建立与重点国家税务部门常态化沟通机制。更好服务国家宏观决策,推行电子发票,将从源头上有效防范发票逃骗税行为,堵塞利用发票腐败漏洞。更好服务社会管理,全面建立纳税人信用记录,依法向社会公开,充分发挥纳税信用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

突出能力建设,使激发税务干部干事创业机制更加科学。税务系统队伍大、层级多、分布广,税务干部队伍大约占整个公务员队伍的1/10,带好队伍是各级税务机关的重要职责,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方案》对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为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执法文明、管理严格、清正廉洁的税务干部队伍提供了基本遵循。切实加强税务系统党的领导。通过税务总局加强国税系统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建设、税务文化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指导地税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将使国税、地税干部队伍实现新的发展。提高税务干部能力。通过实施人才强税战略,实行税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推进税务干部管理科学化水平。通过持续推进绩效管理,加强对税务干部平时考核,完善日常化、累积化、可比化的数字人事制度体系,将有效调动税务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

突出齐抓共管,使协同共治合力更加强大。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需要方方面面的涉税信息,有赖方方面面的支持配合。《方案》提出建立健全党政领导、税务主责、部门合作、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税收共治格局,对形成协税护税、综合治税的强大合力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蹄疾步稳,确保各项改革举措取得实效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方案》是规划图,是任务书,更是战斗令。全国税务系统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将《方案》贯彻落实工作作为与组织税收收入工作同等重要的“一号落实工程、一号督查事项、一号考核任务”,全力以赴抓落实,确保2016年基本完成重点改革任务,2017年年底前努力把各项改革举措做实,2018年至2020年全面提升,建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匹配的现代税收征管体制。

狠抓责任落实。将《方案》确定的6个方面31类改革事项进一步细化分解,明确有关领导的领导责任、牵头部门的主体责任、参与单位的配合责任,分门别类、逐项纳入绩效管理和督查督办的重点事项,确保各项改革稳妥推进、见到成效。

坚持试点先行。根据《方案》精神,扎实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和专项改革试点,并加强对试点地区的指导,跟踪问效,发挥其先行先试的引领示范作用,为全面推进改革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

税费征管改革范文第6篇

一、互联网时代传统税收征管模式面临的问题

(一) 税收征管理念与互联网思维不相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税收征管技术也已经逐步实现了信息化, 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 税收征管管理理念却并没有积极地与时俱进, 做出相应的转变。一方面, 少部分税务工作人员对于信息技术并不是十分的了解, 接受程度相对比较差, 对于互联网时代下税收征管工作所做出的变革难以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 税务部门的部分工作人员, 由于自身思想上的局限性, 对税收征管的地位认识比较片面。认为税收收入主要取决于纳税征管能力, 忽视了个税对于税收征管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思想上的局限性, 针对税收征管工作的开展, 采取了一些较为强硬的手段, 忽视了纳税人的纳税医院和社会协助两种因素的影响, 其不仅违背了互联网时代下数据开放及共享的原则, 同时其对于税收征管工作的长远发展也存在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 涉税信息数据质量低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 税收数据逐渐实现了信息化。但是, 在实际工作中, 税收数据信息化工作的落实并不是十分的理想, 其主要存在有以下几个方面单位难题, 首先, 税务机关对于信息采集的要求并不是十分的严格, 加之涉税信息的来源渠道比较单一, 在这种情况下, 工作人员所收集到的信息质量难免会参差不齐。如当前涉税信息虽然实现了信息化, 但是大部分原始信息都来源于纳税人填写的税务登记表, 而纳税人在填写税务登记表时往往比较随意, 这样很容易导致信息错误或者是疏漏。其次, 就当前的行政结构进行分析, 税收工作与多个政府部门的工作都存在有一定的联系, 具有税收调查职能部门众多, 而且, 在税收工作开展过程中, 不同部门之间所采用的税收调查表中的一些基本内容也存在有一定的差异, 这样纳税人在填写纳税信息时, 也存在有一定的区别, 其对数据的可靠性产生了消极影响。最后, 部分纳税人出发自身利益需要的角度考虑, 在填写申报材料时, 其可能会对部分数据, 少填、错填等, 同时还有一部分税务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差, 工作能力不强, 在审核时不够严格, 也可能会造成涉税信息质量不理想。

(三) 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缺乏

在互联网时代下, 要想真正有效的提升税收征管工作的质量, 将“互联网+”与税收征管工作结合, 推动个税改革, 其就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税收工作水平, 这些工作人需要具备互联网思维、掌握计算机技术并且拥有丰富的税务业务经验的税务工作人员, 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税收征管工作, 推动个税改革。但是, 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 虽然高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信息化税务人才, 但是, 其仍然难以满足互联网时代下, 对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 而且, 从税收征管部门工作人员的结构来看, 税务干部老龄化的趋势比较明显, 一些年轻工作人员由于缺乏工作经验, 其所从事的往往是基层工作, 这种与时代发展不相符工作人员结构, 对税收征管模式的调整以及个税改革也不是很有利。

二、互联网时代税收征管模式及个税改革调整的建议

(一) 将互联网思维融入税收征管工作中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 要想应用好“互联网+”技术, 首先就需要转变税务工作人员的思维观念, 进而实现互联网技术与税务征管工作高效开展, 否则税收征管工作的开展必然不是十分的理想。因此, 在当前要应用好“互联网+”改变传统税收征管模式推动好个税改革, 在实际工作中, 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 税务部门内部, 应当定期开展互联网工作思维和信息技术培训活动, 提高税务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 使其能够在工作中, 更好地开展税收征管及个税工作。其次, 税务部门领导要从自身做起, 转变自己传统的思想认识, 积极的了解互联网技术, 转变自身的传统思维认识, 在实际工作中, 以互联网思维指导税收征管工作的开展, 为进一步推动互联网时代下税收征管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二) 建立涉税信息共享平台

在当前时代信息共享, 不受时间和空间局限, 是互联网积水应用最为突出的特点。而在“互联网+”时代, 要想应用好相关技术, 改变传统税收征管模式推动个税改革, 其可以结合税收征管工作及互联网的特点, 构建涉税信息共享平台, 这样能够高效的实现税务平台内部之间涉税信息的交流和共享, 避免在税收工作开展过程中, 由于涉税信息获取渠道单一, 税收管理部门繁多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信息管理混乱问题的出现。而涉税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 则能够有效地避免纳税人信息的疏漏或者是错误, 进而导致税收流失, 造成国家利益损失的现象出现。但是, 在建立涉税信息共享平台时, 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 税务机关需要联合工商、金融等与税收工作信息相关的部门, 将各部门之间与税收征管相关的信息纳入到平台数据库中, 这样能够有效地实现公共信息的共享;其次, 在个税方面纳税人进行税收申报的时候, 税务工作人员需要先从数据库平台中调取相关的数据信息, 进行严格的审查, 保证信息的真实。最后, 在互联网时代, 各项技术的发展可谓是瞬息万变的, 因此, 在依托“互联网+”改变传统税收征管模式推动个税改革时, 还需要不断地完善税收征管的软件, 及法律法规, 进一步保证涉税信息的安全性。

(三) 重视对税收征管信息积水人才的培养

在互联网时代下, 虽然税收征管的大部分工作, 都可以借助计算机完成,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计算机都是由税务管理人员来操作的, 他们在税收征管的各项工作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 在改变传统税收征管模式推动个税改革工作时, 还需要结合税收征管部门工作的实际情况下, 还需要一支专业能力强, 综合能力高的信息化税务工作团队, 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作用, 有效地提高税收工作效率和质量。而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 也需要注意帮助税务工作人员, 获取系统的税务信息知识, 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好的工作, 其需要长期的坚持, 而且为了更好地保证相关工作的开展, 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企业的人才招聘门槛, 尽可能的招收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满足税收征管信息化需要。

(四) 构建以高级数据分析为基础的评价机制

在互联网时代, 税务机关还可以充分的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 以高级数据户=分析技术, 构建并不断地完善综合税收征管评价模型, 对各级税务机关的征管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同时, 还可以尝试逐步改变税收收入任务, 指导各地方更加科学的工作, 进而推动互联网时代税收征管的新秩序。

总之, 在互联网时代, 将“互联网+”技术应用税收征管工作中, 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能够有效地优化税收征管模式, 推动个税改革, 提高税收工作的效率, 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进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摘要:税收征管是税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税务机关先后经历了四次比较重大税收征管模式改革, 每次改革都是随着时代发展需求进行调整和变化的, 其对于我国税收管理和服务水平, 起到了较为积极的帮助, 推动了个税改革的发展。而在互联网时代下,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技术的应用, 实现了对传统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必须要及时对传统税收征管模式进行调整, 进而更好地推动个税改革, 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互联网+”,传统税收征管模式,个税改革

参考文献

[1] 朱培, 刘舒雅, 李棚, 郑恒斌.“互联网+”背景下税收征管方式创新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 2018 (3) .

[2] 官钊敏.“互联网+”背景下税务改革的方向[J].中外企业家, 2017 (30) .

[3] 闫春英, 张佳睿.完善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控制体系的策略研究[J].经济学家, 2015 (10) .

上一篇:调研工作思路范文下一篇:二年级日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