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专业论文题目范文

2024-07-21

思政专业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2、课程思政背景下《动画创作》课程的实践探索

3、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学生工作新常态研究

4、初中英语教学 “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探寻

5、物联网课程的思政融入策略

6、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新闻传播实务教学的全场景模式探索

7、浅析后疫情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

8、民办高校第二课堂的困境与出路

9、高校思政教育在突发事件中的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探微

10、课程思政教育在高职日语教学中的策略初探

11、基于《新闻联播》之时政新闻融于高职《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践研究

12、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云”思政教育的探析

13、高职理工类“专业思政”:价值、逻辑与路径

14、技工院校英语课程思政的现状及实施路径研究

15、以习总书记陕西考察讲话精神探索高职思政教育改革路径

16、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思政教育探究

17、试析高职英语阅读课堂与思政教育的创新融合

18、浅谈新冠疫情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研究

19、高职院校“AI+思政教育”模式研究

20、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微生物课程引入思政教育的探索

21、特殊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22、新冠疫情背景下高等数学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23、民办高校外语教学“三融合”课程思政体系设计

24、“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融媒体在思政教育的适用与反思

25、危机情境下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复杂性与思政教育的引导机制探析

26、“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及实施探索

27、疫情危机下《社会医学》线上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研究与实践

28、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索

29、中医类课程思政教育案例库建设

30、法医病理学思政教学的案例融入及实践探索

31、将课程思政融入来华留学生国际经济学课程的探索

32、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路径

33、理工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4、新时代背景下全面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析

35、涉农高校运筹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36、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37、新媒体视域下高职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担当与角色转换研究

38、新媒体对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39、“课程思政”融于专业教学的方法探索

40、防疫背景下强化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41、运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探究

42、管理类专业课程中课堂思政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

43、战“疫”期间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的路径摭探

44、高校传媒类专业大学生网络思政工作困境与突破

45、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本科汉英笔译课程设计

46、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思考

47、以译林版教材为例谈小学英语的课程思政教育

48、重庆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

49、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的理念与方法

思政专业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2、思政课在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性

3、高校思政课引入慕课的思考

4、“大思政”理念下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5、关于高职思政课利用微课促进教学的思考

6、思政课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新探索

7、论高校思政课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 思想教学的“五课联动”机制构建

8、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分析

9、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高职思政课微课开发实践

10、精准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专业定制”教学研究

11、“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略谈

12、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与优秀思政课教师

13、理直气壮办好思政课与创新思政课的关系探究

14、思政课如何利用习题课巩固教学内容

15、关于高职思政课利用微课促进教学的思考

16、高校思政课若干问题浅思

17、基于问卷调查的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现状及省思

18、\"互联网+\"下高校思政课改革的若干思考

19、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 构建大思政格局

20、高中思政课线上教学的课前准备策略

21、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化路径

22、“大思政” 理念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23、专业伦理视阈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省思

24、“课程思政”视角下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25、思政课教师在高校“课程思政”中的引领作用初探

26、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能力调查研究

27、基于德技互融共生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28、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传承红色文化的价值与路径

29、“大思政”视域下思政课教师必备素养探析

30、基于核心素养的“党史融入思政课教学”机制之课例实践研究

31、创新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 增强思政课针对性和实效性

32、中医药院校思政课创新“思政+中医药”模式的探索

33、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对创新思政课教学的思考

34、课程思政理念下思政课与专业课程协同育人的思考和研究

35、对高职院校思政课课改的几点认识

36、“大思政”视阈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与应用

37、努力打造思政课“金课”

38、论教学学术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育

39、善用“大思政”理念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进行改革的路径探究

40、智能思政:高校思政课改革的新展望

41、构建中职思政课“三课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42、高校思政课教师权威弱化对思政教育的影响

43、初中思政课开展“大思政课”教育的实践探索

44、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45、党史融入高校思政课,助力思政课入脑入心

46、构建思政课教师与思政辅导员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47、论思政课堂在课堂思政教学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48、打造“思政”与“医学”相融合的精准思政课

49、优化思政课堂,推动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

思政专业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2、《规范汉字书写训练》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3、对开发《中学英语教学论》课程思政功能的探索

4、推进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现实困境及机制建设探究

5、OBE理念下师范专业大学生志愿活动创新探究

6、让思政课真正走进学生心中

7、例说大中小学党团队一体化建设的市域实践

8、全力实施“十大提升行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9、如何培养卓越的农村全科教师

10、师范类“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11、浅论高校音乐专业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12、思政课反思性教学对中师生反思能力培养的可行性探究

13、当代高等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机制解析

14、论新课改背景下地方高校师范生教学基本能力的培养

15、让党旗在吉师高高飘扬

16、师范生从教信念教育视阈中“原理”课教学体系创新

17、新时代背景下民族地区思政专业师范生执教能力培养研究

18、增强思政专业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探析

19、卓越思政教师培养的困境与破解之道

20、成果导向理念下《概率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21、高师“教师口语”课程思政的思考与实践

22、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范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3、高校师范生理想信念的现状调查分析

24、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25、地方文化在高校师范人才培养中作用探讨

26、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27、课程思政融入土木工程建筑材料的实践与思考

28、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

29、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认同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30、高等院校思政专业实习教师如何把握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新变化

31、新时代高师院校国学师资培养的理念和方式

32、当代中学生对思政课教学逆反心理表现及疏导路径

33、基于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育见习活动思考思政专业成长及其实现路径

34、积极探索新形势协同育人视角下地方院校师范生实践育人机制

35、新课改下培养和提高高中思政课教师素养的途径

36、师范生核心素养构成与执教“核心素养”能力培养

37、家风传承的鲜活教材真情流淌的生命赞歌

38、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创新与实践

39、致敬最美的教育燃灯者

40、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41、“课程思政”理念下师范生师德素质的养成

42、高校师范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43、高师 “中国地理”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

44、大学数学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实现

45、“三全育人”视域下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46、王安石诗词蕴含的德育思想与思政课教学的关联性分析

47、“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卓越小学全科教师数学课程实践研究

48、师范院校服务基础教育的路径选择

49、语文教学论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

思政专业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2、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

3、海洋资源概论公选课程教学创新实践

4、毛泽东诗词使思政课更走心

5、“救亡图存”与近代中国世界史编纂的萌生

6、朱祖谋流寓江南与同光体诗派词风的流变

7、非遗教育如何守正创新

8、2021年中国教育热点述评

9、竹联帮大佬的爱恨情仇

10、山西省解剖学会:剖解人体结构 探寻医学未知

11、中国深井钻探技术的起源发展和西传

12、《汉书•艺文志》“考镜源流”义例申论

13、基于“生态人”的高校思政课考试方式改革

14、地域、文本与认同:“大一统”视野下盐井历史书写

15、大学城 去网红城市上大学

16、中国状元殿试卷及其价值

17、跨越山海 只为你的成长竭尽全力

18、本刊理事单位最亲书目

19、故事结局:“9·11”

20、到底该不该上课外辅导班

21、赵意空年谱简编(连载)

22、从两次海防大筹议看李鸿章的海防思想与海军建设

23、生态环境类专业的课程思政

24、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25、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考察报告

26、队伍(长篇小说连载·二)

27、“知识存在论”之困境

28、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育提升的有效途径探析

29、男士化妆怎么了?长得帅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30、“西安事变”与“丢失大陆”:失败者怎样书写历史

31、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课例设计与分析

32、以体育强国梦为指引,“三结合”上好高职体育思政课

3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意识形态的社会认同

34、浅析国人在两次“西学东渐”中对科学的认识

35、元代特色财政政策实施下的区域关系

36、如果来日方长(节选)

37、水氏家传心意历代著名人物谱

38、基于DACUM法的物流课程体系改革

39、以历史文化资源为载体加强特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40、《机械原理及零件》课程建设实践

41、东晋“门阀政治”说献疑

42、培美明天的主人托起赤来的世紀

43、河南省电子科技学校:紧贴市场强专业 打造职校新品牌

44、广东省高校运动员的思想政治现状研究

45、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人体的奥秘》教学模式探析

46、跨文化视域下民族高校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

47、创新机制,打造特色,努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48、高职中的“行业大咖”院校

49、服务区域发展 培养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

思政专业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摘要]高校思政教育已逐渐从传统的课堂授课式教育向网络多媒体教育进行转变,现阶段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网站栏目设计比较单一、内容不丰富、交互性和服务性不强,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文章提出了加强思政教育网经费投入、创新思政教育网管理模式、优化思政教育网宣传内容、丰富思政教育网布局架构、规范思政教育网规章制度等措施,以期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对策研究,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网络效应和网络凝聚力。

[关键词]高校 思政教育 网络宣传

[作者简介]田树学(1978- ),男,辽宁阜新人,辽宁科技大学,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辽宁 鞍山 114051)

[课题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2011年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凝聚力的思路和办法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wsz201143)

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2012年联合印发了《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文件,在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中强调一级、二级评价体系。主要从是否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总体规划、是否有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是否有完善的校园网络舆情监控工作机制、是否有校园网站登记和备案制度四个层面对网络思政教育进行考核。高校为了拓展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已逐步开始尝试从传统的课堂授课式教育向网络多媒体式教育进行转变,利用集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服务性和互动性五位一体的网络媒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宣传工作①。

一、当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现状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是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思维吸引、行为感染和精神凝聚的集中映射,是将思政教育教学方式由以往教师灌输为主的封闭式单向学习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开放式互动学习的集中转变,是充分发挥网络载体宣传面广、影响力大、吸引力强、渗透性好等网络宣传优势的集中体现②。为了进一步开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现状研究,我们以辽宁科技大学“学工在线”的思政教育网站为例,分别从网站内容、栏目设置、内容时效性、内容服务性、网络互动性、网络吸引力、网站更新频率等方面进行调研,探析辽宁科技大学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现状,以期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对策研究,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网络效应和网络凝聚力。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访问学校思政教育网的习惯。在上网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今天,网络思政教育宣传却很难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思政教育网站还存在思想误区,认为思政教育网站仅是发布通知、电子公告和电子文件的网站,与自身关系不大。另外,从调查问卷的数据反映,大学生上网对所浏览网站的整体设计、颜色布局、栏目设置等形式建设较为看重,但学校网络却没有及时更新满足学生的需要。“学工在线”思政教育网存在上述问题是由多种原因共同造成的,比如在网站管理和网页更新方面,由于该网站是以学校团委、学工部、宣传部等行政部门为依托开展工作,而相关的管理人员不具备网站代码编写、栏目增删等网络信息技术手段,仅仅能在已成型的网站模板上进行文档上传和公告发布,不能依照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趋势对网站进行有效的改进,导致思政教育网站时效性、针对性和凝聚力不强。另外,在新闻采编和网站宣传方面,由于没有专门的新闻采编、图片采集和稿件整理的人员,导致思政教育网发布的信息生动性和互动性较差。因此,学校需要从内部强化网站内容,从外部加强网站宣传力度,这样才能共同推进思政教育网的建设。

二、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对策建议

我们选取辽宁科技大学网络思政教育网的网络宣传情况展开调查,调查结果从一定侧面反映了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宣传的现状,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网络效应和网络凝聚力,我们需要拓展思政教育的影响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宣传工作。笔者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出发,着手推进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工作。

1.加强思政教育网经费投入。网络硬件是高校实施思政教育宣传的重要载体,重视和加强对网络思政教育宣传工作仪器和设备的经费投入是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工作的有效保障③。为此,校党委层应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建立领导分管、部门监管、同行监督和定期考评等机制,落实专门的领导分管大学生思政教育宣传工作,形成相互监督与促进的网络思政教育宣传保障机制,落实专门的人员编制和业务经费,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宣传的软硬件设备,从制度层面保持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技术领先性。

2.创新思政教育网管理模式。组建大学生思政教育网建设管理办公室,建立以“学生主导,教师辅助”的网站管理模式,办公室下设立网络技术组、宣传策划组、信息采编组和评议监督组。网络技术组负责利用技术建设和维护网站;宣传策划组负责策划、网络互动和线下宣传;信息采编组负责筛选和采编新闻稿件;评议监督组负责思政教育网的监督和评价工作,反馈改进措施,通过不断整改网络载体,提升思政教育网的知名度和点击率。另外,教师需要从学生中培养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学工干部充实到网络思政教育管理的队伍,教师作为技术支持和管理后台,要能宏观把控思政教育网的发展趋势,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网络思政教育网的宣传工作,这样更有利于设计和编辑出学生喜好的思政教育网站,从而保持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互动性、针对性和特色性④。

3.优化思政教育网宣传内容。高校思政教育网站的宣传内容是网站的灵魂和血肉,是网络思政教育目标的形象载体,实践表明,只有内容丰富、生动形象的思政教育网,学生才愿意主动浏览和阅读⑤。高校思政教育网不同于其他商业性网站,其内容应把握主流,紧跟时事变化,及时刊载贴近大学生学习实际、生活实际和工作实际的内容,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网作为师生交流与展示的平台效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作品内容中,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向健康积极、阳光向上的方向发展,提升思政网的思想感召力和育人功效。高校思政教育网的内容应具有原创性、知识性和吸引力。为了吸引更多原创作品,可以开展征文比赛、读书心得、书画装点、摄影集锦、微电影评比等活动,将参赛作品上传至网站的原创空间,通过网络投票和点击评价,增加思政教育网互动性,提升参与者和比赛者的热情,增强思政教育网的网络凝聚力。

为了拓展多种形式的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还可转载国内外的精品教学视频、教学名师课件和成功学讲座,可购买或组织人员开发制作思政教育视频宣传材料,可定期举办网络思想辩论论坛,将时事生活中发生的与大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话题进行讨论,挖掘引导学生的思辨兴趣,实现教学相长。另外,还可尝试网上开设网络心理学、网络法制讲堂、网络思政教育等在线课堂,利用网络和多媒体信息技术增强网站的网络互动性。除此之外,还可结合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在强调兴趣、突出重点、鼓励创新、注重实效的原则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以高校思政教育网站建设与管理的项目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以科研的精神增强思政教育网站凝聚力,以科研的成果促进思政教育网站建设⑥。

4.丰富思政教育网布局架构。加强思政教育网宣传工作应首先注重思政教育网站整体布局设计,使各层次网页设计连贯,排版形式统一,色彩基调多元化⑦。具有整体布局性的思政教育网设计应结合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进行网站栏目的总体架构,通过导入网上档案查询系统、网上证书打印系统、网上工作指南系统、网上选课系统和网上选寝室等服务平台,增强思政教育网的服务功能;通过设立网上辅导员咨询、留言板和贴吧等互动性栏目,增强思政教育网的互动功能;通过开辟思想领航、和谐之家和师生博客等专题性栏目,增强思政教育网的沟通功能。以班级或专业的名义设立班团主页,通过班团主页建设丰富思政教育网实质性栏目内容,以班为载体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凝聚力和战斗力。在网站基础模板和内容搭建完毕后,通过各种途径推进思政教育网的宣传,比如,在本校校园网首页设置醒目链接;迎新期间开辟迎新专栏,积极宣传思政教育网;向中国大学生在线、中国大学生网、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等知名思政教育网进行投稿;以思政教育网举办的各类线上线下活动拉赞助,通过广告等形式宣传思政教育网。

5.规范思政教育网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思政网规章制度,以制度促落实,确保思政网的运作正规有序⑧。结合本校思政教育网建设情况,依托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思政网的建设和管理规定,积极引导大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弘扬绿色网络、坚持阳光交流、传播先进文化、共建网络道德,将大学生基本道德规范融入网络道德教育,将网络道德教育纳入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工作,通过思政教育网,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大学生规范上网、科学上网、文明上网、阳光上网。建立思政教育网信息负责制度和信息审批制度,充分发挥信息工作在服务领导决策、挖掘工作亮点、促进工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由大学生思政教育网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对下设各组的信息进行审核把关,不宜报送或内容有疑点的信息一律退回,各组对本组报送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负责,最大程度地保证信息内容的准确和信息的高质量。建立思政教育网民主监督机制,从师生关注和议论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入手,充分发挥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在网络互动和交流过程中搭建思政教育无障碍交流的纽带和桥梁。

综上所述,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正面临传统思政教育与新形势网络思政教育形式上的交织和内容上的交融,思政教育网的生存和发展在这种新形势、新环境下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建设和管理思政教育网的同时,我们还需要与时俱进,努力探寻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媒体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宣传的途径,正确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环境表达自我意愿,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新型载体发挥教育功能。通过思政教育网的内容建设和形式建设,形成“网里”和“网外”思政教育的统一,真正发挥和实现思政教育网的凝聚作用和宣传效应。

[注释]

①童志坚,王晓.高校思政教育的社会实践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3(12):49.

②洪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2):69.

③刘静姿.试论网络政治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2(15):51.

④徐海鑫,廖浩君.试析新媒体如何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有效发挥作用[J].学术论坛,2011(7):195.

⑤钟蕾,李尚敏,王龙.高校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改进途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6):54.

⑥石筠.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实施个性化教育的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2(35):92.

⑦钟佩君.高校思政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模式创新探究[J].探索,2011(6):136.

⑧王俊拴.略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张力及其启示[J].江苏高教,2011(2):111.

思政专业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关键词】大思政教育 高职思政教学 内涵 策略

一、大思政教育的涵义

大思政教育是党中央十六号文件中明确提出的高校思政教育的具体思路,高校应以培养学生优秀思想品德、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为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以此来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将人才强国的战略得以充分的实施,从而促进我国民族复兴的发展目标。政策的提出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进而转化为大思政教育理论。大思政教育理论为高校思政教育指出了明确的教学方向,注重以实践教学为主,尊重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高校教育的发展。

二、简述“大思政”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思政教师应从教师型向导师型转变

对高职学生自身来讲,其自身的思想价值观念的形式是一个阶段与连续性统一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直接决定大学思政课程教育目标。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要求思政教师应与时俱进的转变教学理念,以及自身在思政课程教学中的身份定位。在以往的思政课程教学中,教师仅担任着思政课程的教学任务。而在“大思政”视阈下的大学思政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应及时转变自身在思政课程中的身份,应在课程实践教学中真正做到从教师型到导师型身份转变,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教学理念重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真正实现教书育人。在思政课程教学中不仅让学生能够扎实的掌握和理解思政课程理论知识,同时思政教师也应对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给予及时的引导,成为学生在生活、学习以及思想成长上的导师。从而切实转变以往思政课程在大学课程中被边缘化的窘境,真正发挥思政课程在大学课程中的作用。

(二)突破课堂限制,打造多维度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模式

“大思政”背景下的思政課程教学,应不断更新教学教学及教学模式。在思政课程理论教学过程中,应从以往的教师单向教学向交互式教学转变,单一的书本口头教学向案例教学转变,打造良好的思政教学情境,由静态向动态教学而转变。然而在当代高校学生思想活跃程度不断提升的情况下,要求高校思政课程也应走出课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第二课堂”、公益活动以及校企合作学习等形式多样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有效拓展高校思政教育途径。并且,也可充分利用校园的各种活动,作为思政教育和教学的载体,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思政理论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体会和理解,从而转化成学生自身思想价值观念,促进大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养成和发展。同时,也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思政学习对其自身思想心智成长的重要意义。高职教育教学中社会实践、生产实训以及勤工俭学等已成为常态,思政教育也应随之跟进,对学生社会实践给予及时的指导和支持。比如,在学生实训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进行对比,同时合理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方法,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本质,从而更好地开展实践工作,切实提升学生思维和实践能力。并体会到爱岗敬业、爱国精神、文明和谐以及自由平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所在,促进当代大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养成和发展。

(三)创新思政教育途径,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作用

在突破传统思政教学模式的前提下,要求思政教学应进一步向更深层次的展开,从而切实推动大学思政教育工作的全方位开展和渗透。例如,可充分利用校内网,指派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员,针对大学生当前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主流思想以及大学生思想兴奋点展开针对性的研究,从而切实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动态并制定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和引导策略,让思政教育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又比如,可设置心理咨询相关的思政问题探讨信箱,或者通过在线问答实现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和互动,对大学生政治思想动态进行实时掌控。上述种种策略能进一步拓展思政教育途径和手段,让思政教育教学更具创新型和有效性,与此同时也对思政教师自身能力和水平提出更高标准和要求。要求教师应对马列主义有着坚定信念以及扎实的思政专业理论知识;并具有对社会热点事件和新闻敏锐的捕捉、分析和理解能力;与学生良好沟通能力从而实时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真正的将思政课程融入到大学生生活、学习以及思想成长过程当中去,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立德树人推动大学生身心多方面积极健康发展的作用。

三、结束语

在大思政教育理论的指引下,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应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以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将大思政教育理论灌输为思政课教学的依据,切实的发挥思政教育的功能。

参考文献:

[1]于兴艳.体验式教育视域下高职思政教学改革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 2017(9):43-45.

[2]陈金平.“大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困境及对策[J].职教通讯, 2017(20):71-73.

作者简介:

钟敏华(1972.10-),女,汉族,江西省兴国县人,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法学,心理学。

上一篇:山水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汽修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