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论文范文

2024-07-22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论文范文第1篇

在全新的教学改革浪潮中,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目标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不再被局限于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传授, 而是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 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相关工作经验, 就此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是必然发展趋势

(一) 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必然需求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都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也并不受重视, 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地传授体育理论知识以及基本体育技能, 很少关注到学生体育意识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就导致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质量普遍较低, 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始终达不到理想状态。但是, 伴随着社会发信函的需求, 当今社会衡量技能型人才的前提标准便是身体素质良好, 此外, 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行也让高职教育工作开始关注到学生的身体健康, 因此,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一种必然需求。

(二) 终身体育理念的影响与渗透

经济的飞速发展提高了大众的物质生活水平, 当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时自然会关注到身体的健康情况。于是, 当今社会上逐渐形成了一种终身体育的理念, 通过体育锻炼来保证身体的健康。纵观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 不难发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终身锻炼理念这一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缺失, 但伴随着此理念的不断影响与渗透,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必然会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 体育教学没有明确的目标

根据笔者的调查与研究发现,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都没有建立起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 甚至有一些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方面还保留着多年前强身健体的简单目标, 与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长此以往, 必然会影响到高职院校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 教学模式、内容毫无章法, 混乱不清

很多高职院校为积极迎合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忽略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 强硬的进行改革, 导致现阶段体育教学无论是在理念、内容还是方式等方面都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和弊端, 体育教学现状十分紊乱。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一些高职院校利用超强负荷的体育项目, 硬性要求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忽略了学生真实的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再次出现在当今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 学生必须要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和标准来完成, 否则将会接受相应的惩罚。

第二,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内容杂乱无章, 看似非常全面, 实则毫无效果。体育教师不知道教授给了学生什么, 学生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学会了什么。体育教师每天按照教学大纲去教课, 很少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

第三,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毫无趣味,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要求学生完成相应体育项目, 全然不顾教学方式是否科学合理, 是否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就使得学生们慢慢对体育课程产生抵触情绪, 不愿意配合教师的安排, 甚至出现了逃课现象。

(三) 体育课程不受重视

高职院校虽然随时都在高喊德智体美全面培养的教育口号, 但在实际管理与教学过程中, 体育教学则被搁置一旁, 院校领导更是很少关注到体育课程的进步与发展。此外, 一些新成立的高职院校因受到经费的限制, 更是不愿意将资本投资在体育教学设备的购买和场地的建设上面, 而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更是可想而知了。

四、如何有效推动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一) 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体育教师应该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 要下意识地去转变高职学生的体育理念, 让学生们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意识到健康才是一切的基础。此外, 高职院校在学校内要积极开展传播体育文化或者普及健康知识的相关活动, 为学生们营造出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

(二) 以学生为核心, 完善体育教学的内容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 必须要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完善体育教学内容方面, 要注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建设, 要时刻将学生作为核心, 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 既要满足学生的生理需求, 又要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让学生们从内心深处接受体育锻炼。

笔者建议, 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要适当加入一些非竞技类的体育项目,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体能水平, 让学生们认识到参加体育锻炼并不是为了竞赛, 而是为了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 是为了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三) 开展多元化的体育运动项目, 增强学生参加运动的积极性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 因此, 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笔者建议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丰富体育项目的内容与形式, 可以多增加一些小球类或者休闲类的体育项目, 这类项目一般对个人的体能素质要求不是很高, 而且也更具有趣味性, 因此, 其必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起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三) 建立终身体育的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需要建立起终身体育的教学模式, 终身体育教学模式需要以下几点特征:

第一, 实际性

体育教学要建立在高职体育自身属性之上, 逐渐摸索出一条最适合的教学方式。

第二, 普遍性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需要尊重体育共性, 需要符合所有学生的需求。

第三, 结构性

体育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连贯的过程, 是一个有机的成体, 要做到层次严谨, 结构分明, 要符合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第四, 特殊性

体育教学要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 要充分考虑到体育教学是否能符合学生未来所从事社会工作应用能力的需要。

(五) 全方位结合, 全方位教育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该是全方位结合的教育内容, 高职院校应该积极调整当前体育教学的目标与模式, 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真正需求。要因时因地制宜。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在选择课程内容时, 要做到全方位结合,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与此同时, 还要考虑到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对体育锻炼需求的差异性。如果高职院校条件允许, 笔者建议其最好可以彻底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 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基于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要想完成体育教学改革的重任绝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 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重新定位、梳理与规划。未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必将朝着多元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在改革过程中也必将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 但笔者相信, 在不久的将来,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定将会实现质的飞跃。

摘要:众所周知, 高职院校是我国专业人才的重要输出阵地, 高职院校在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些年, 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全民健康理念的不断渗透,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改革工作受到了极高重视, 学生身体素质与健康状况更是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将就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园.创新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改革策略[J].中国培训, 2017 (10) :148.

[2] 温正义.高职教育中体育教育现状与发展——评《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 2017 (8) :88.

[3] 王桂荣.浅谈职业体能训练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 2018 (19) :92.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论文范文第2篇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展开现状分析

体育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处于一个比较微妙的地位。一方面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 都很清楚体育的重要作用。但是这种对于体育的价值的明确认知, 却在实际学习和工作中打了折扣。师生群体都明确知道体育学习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 但是价值究竟是什么, 却常常会发生认知层面的错误。更多人都将体育的价值简单归结为德智体全面发展, 诚然, 这种认知方式并没有错, 但是在当前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 继续保持这种相对朴素的认知, 并不能说符合时代发展, 也不能从中获取到体育教育与学习的动力。

这种对于体育课程设置价值认知的不明确, 在体育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都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具体而言, 首先, 形而上的体育教学形态横行。三段式的体育课程内容安排, 在所有高校环境中都成为最主流的形态, 但是这种形态既没有与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需求保持密切联系, 也与学科发展相去甚远, 何况学科发展在职业环境中, 并不应当被强调。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 主要事对体育课程设置的价值认知的不足, 造成的对既往课程研究模式盲目抄袭或者跟从。此类状况对于职业教育环境而言, 危害尤其严重。教师展开教学, 以及学生参与学习的目标缺失, 使得体育课程单纯是一种参与, 只要参与了, 就算是完成了任务, 达到了目标。而对于教学效果的考核, 也大多以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衡量作为代替品。

其次, 职业教学框架之下, 所有的课程设置和对于学生的训练, 都根植于“职业”这一关键词之中, 体育如果无法实现“职业化”, 必然会失去生命力。职业教育体系下, 所有课程的设置都是围绕学生的职业素质而展开的。素质教育的“素质”, 在职业环境中, 唯有冠以“职业”的修饰才能得到落实和发展, 才能具有生命力, 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在职业环境之下, 瞄准对应岗位和行业的“专业特定能力”以及“一般行业能力”固然重要, 但是“核心能力”同样不容忽视。而体育, 恰恰就是构造“核心能力”的关键一环。这其中的价值并非显而易见, 但是深入到概念之中, 便可以发现其中的属性。参与体育学习, 对于构建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 甚至于思想综合素质, 以及团队精神等, 都有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 这些都属于“核心能力”的范畴。

最后, 教改固然可以从外部实现学生核心地位的落实, 但是在内核之中, 以人为本仍然是一句口号而已。教改进行至今, 不可谓不成功。单纯说以人为本这一方面, 无论是教改还是高校评估, 都将能够将学生置于教学环境的中心位置之上。但是这仅仅是形式, 内在的核心精神, 能不能随着这种形式的落实, 而一同转移到以人为本的道路之上, 对于我国当前职业院校体育教学而言, 还未可知。实际上, 更多的时候, 以人为本的教学思路并未得到充分落实, 很多教改将能否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保持充分互动, 以及能否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视为学生核心地位保障的重要标杆。这种做法自然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是遗憾的是, 体育教学工作, 学生具有天然的参与特征, 如果单纯以这些标准来判断教学工作是否实现了以人为本, 恐怕会产生偏差。

二、优化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工作方向

综合当前高职教学体系环境中, 体育教学改革工作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 想要将教学改革落实到位, 使其成为推动高职教育环境中, 体育教学脚踏实地向前发展的重要保障力量, 还有诸多工作需要展开。

(一) 职业特征必须得到保证

体育教学是高职教育体系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 既然如此, 体育教学对于高职学生的价值就必须得到深入的挖掘和重视。必须认识到,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是一项旨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活动, 或者更具体一些, 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框架之下, 体能要素的教学活动, 是帮助学生能够以符合职业要求的身体状况, 投入到工作和社会之中的教学环节。对应的课程内容, 应当侧重现代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评估方法, 必要的体能测试和体能训练, 提升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的技能型教育等。在这种框架之下, 首先体育基础理论应当予以加强, 诸如运动处方与设计, 运动保健知识, 职业健康与健身知识与职业病防治知识等, 都应当作为重要的理论体系传达给学生。

其次, 体能的训练一贯都得到重视, 但是在职业环境中可以适当放松, 这种放松应当是更多强调学生合理使用自己的身体, 学会有针对性的提升必要体能, 以及保持体能的多方面综合加强。

(二) 塑造学生健康的锻炼习惯

高职体育教学存在教学内容及方式单一, 没有针对性, 学生疲于听讲解、看示范、反复练习的现实困境。造成这种情况历年传承的主要问题, 还是在于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缺乏明确的目标。

如果说职业教育同样也是追求综合素质的建设, 那么职业环境中的体育课程就应该将目标放置于素质领域之中, 能关系到学生身体综合素质的一个要点, 就是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锻炼习惯。职业环境中的学生, 很快就要离开学校走上工岗位, 让他们保持一种主动锻炼的生活习惯, 对于他们将来在工作环境中保持健康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高职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将传统的运动项目与健身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 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 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并且鼓励他们将这种兴趣带出体育课堂, 带到校园生活, 甚至于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之中。

(三) 强调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的价值

教改工作, 一直以来都在强调学生在教学体系中的价值, 自然, 这种方向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同样应当认识到, 教师的价值同样不容忽视、所谓“教学相长”大抵如此, 只有更为优秀的教师, 才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无论是对社会职业需求的分析, 课程的设计, 教学的实施, 还是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师都是不可或缺的。在教学改革中,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教师队伍的积极性, 使教师成为学生展开体育活动的范本和目标, 实现其重要的参照意义, 另一个方面还应当促进教师参与相关课堂体系的建设, 不仅善于课程建设, 而且能够发现存在于课程体系中的不足之处,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三、结论

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 是一个不断取得成绩却又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实际工作中唯有深入再深入, 从现实出发, 从细节出发, 才能不断推动体育教学工作的进步, 才能促进学生体质及健康水平的提升。

摘要:文章首先从时代出发, 从宏观和概念的角度对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发展现状展开分析, 而后不断深入, 寻找到当前存在于体育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并且提出对应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王志东.高职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29) .

[2] 李春田.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 (8) .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论文范文第3篇

1 研究方法

以湖南省大众传媒学校摄影艺术专业、影视动漫专业、美工设计专业三个专业共30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 主要研究方法为实验法与数理统计法。

1.1 课程方案

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见表1) , 其中, 必修课程包括艺术体操、健美操、体育舞蹈、体操、啦啦操、瑜伽形体、武术、体育表演专项训练、体育表演剧目等内容。共120学时, 累计学分12分。选修课程包括编导理论与实践、芭蕾基础训练、现代舞基础训练、流行舞、社交舞、民族民间舞等内容。共70学时, 累计学分7分。

1.2 实验设计

本教学实验分别选取湖南省大众传媒学校摄影艺术专业、影视动漫专业、美工设计专业三个专业共30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以2009级三个专业共159名学生为对照组, 同样以2009级三个专业共150名学生为实验组, 其中, 对照组进行传统体育课程教学, 而实验组施加体育艺术课程教学。其他专业课程相同。创意能力以三个专业学生作品的创意得分作为量化指标, 创意分由固定的专业教师进行评定。为了教学实验的顺利实施, 学生入学后专门进行入学考试, 每个专业聘请一名专业教师对学生作品的创意得分进行评定, 并打出相应分数, 如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明两组学生的其实水平相同, 可以进行实验。试验后, 再由同一教师对毕业作品的创意得分进行评定。入学作品创意分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具备可比性, 教学实验后, 毕业作品创意分如果有显著性差异, 说明体育艺术类课程对学生创意能力培养存在良性的影响。

1.3 数据处理

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处理, 所有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组入学后作品创意得分比较

为了实验顺利进行, 分别对摄影艺术专业、影视动漫专业与美工设计专业实验组与对照组级学生进行入学测试, 其中, 摄影艺术专业学生完成摄影作品一幅, 影视动漫专业学生完成一段动漫设计, 美工艺术专业学生完成人物画像作品一幅, 然后每个专业聘请一名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对学生作品的创意得分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评定 (见表2) 。

将摄影艺术专业对照组50名学生入学作品创意分与实验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 统计结果显示, 对照组平均得分为65.44分, 标准差为8.81分, 实验组平均的分为65.34分, 标准差为11.74分, t值为0.058, sig.为0.962, 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创业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也就是说学生入学前创意水平相当, 因此具备可比性 (图1、图2) 。

同样, 将影视动漫专业对照组50名学生入学作品创意分与实验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 统计结果显示, 对照组平均得分为66.62分, 标准差为9.23分, 实验组平均的分为66.94分, 标准差为8.70分, t值为-0.178, sig.为0.859, 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创业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也就是说学生入学前创意水平相当, 因此具备可比性 (图3、图4) 。

将美工艺术专业对照组50名学生入学作品创意分与实验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 统计结果显示, 对照组平均得分为68.70分, 标准差为8.23分, 实验组平均的分为68.46分, 标准差为8.50分, t值为0.143, sig.为0.886, 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创业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也就是说学生入学前创意水平相当, 因此具备可比性 (图5、图6) 。

2.2 教学试验后效果对比分析

教学实验结束后, 聘请同样的老师按照统一标准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毕业作品的创意得分进行评定 (见表3) 。

将摄影艺术专业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毕业作品创意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统计结果显示, 对照组平均得分为79.24分, 标准差为7.15分, 实验组平均的分为82.72分, 标准差为7.24分, t值为-2.418, sig.为0.017, 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创业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 也就是说体育艺术课程教学对学生创意能力培养的效果显著 (图7、图8) 。

将影视动漫专业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毕业作品创意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统计结果显示, 对照组平均得分为81.68分, 标准差为7.86分, 实验组平均的分为86.12分, 标准差为7.86分, t值为-3.392, sig.为0.001, 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创业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 也就是说体育艺术课程教学对学生创意能力培养的效果显著 (图9、图10) 。

将美工设计专业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毕业作品创意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统计结果显示, 对照组平均得分为82.24分, 标准差为6.16分, 实验组平均的分为86.78分, 标准差为6.37分, t值为-3.623, sig.为0.000, 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创业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 也就是说体育艺术课程教学对学生创意能力培养的效果显著 (图11、图12) 。

3 研究结论与建议

通过摄影艺术、影视动漫与美工艺术三各专业的体育艺术课程教学实验, 发现实验组学生作品创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学生对体育艺术的鉴赏能力明显提高, 对人体动作与音乐艺术协调配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同时, 学生自身的表演能力、表现能力、想象能力大幅度提高, 体育艺术课程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意能力培养具有显著性的效果。

建议通过对体育艺术课程方案的修正, 不断优化教学效果, 此课程方案可以在广大兄弟院校进行推广。但是由于研究时间与经费的不足, 关于创意能力更为合理的评价标准、体育艺术课程对学生创意能力培养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没能进行全面研究, 我们将在以后的教学改革中对本课题的有关问题进行补充研究, 不断完善高职院校体育艺术课程的教学实践。

摘要:以数理统计、对比分析为研究方法, 对高职院校体育艺术课程对学生创意能力的培训效果进行量化分析, 发现体育艺术课程对摄影艺术、影视动漫等与人体艺术紧密相关专业学生的创意能力有着良好的培训效果, 通过本文的分析, 以其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艺术课程,创意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 刘小静.技巧啦啦操手翻类难度训练方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10.

[2] 林莹晓雪.我国啦啦操运动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10.

[3] 成盼攀.我国技巧啦啦队技术水平发展趋势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09.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论文范文第4篇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江苏省高职院校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需求情况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江苏省高职院校40所, 共发放问卷650份, 回收603份, 回收率为92.8%;有效问卷579份, 有效率为89.1%;其中男生311份, 女生268份。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查阅了大量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和与高职院校相关的学术论文, 通过阅读前人的研究成果, 开拓思路, 为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2.2.2 访谈法

为了全面了解江苏省高职院校目前体育课程的现状, 与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部主任、教师和学生进行了交流, 为问卷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提供了保证。

2.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设计问卷, 并请相关专家对其进行了信度检验 (R=0.88) , 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2.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l2003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处理获得相关信息, 为研究提供支持。

3 结果分析

3.1 学生对体育课程内容的需求

要实现终身体育目标, 教学内容是关键[3]。开设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课程是学生上好体育课、喜欢体育课的关键, 同时也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68.6%的学生对于目前学校开设的运动项目不满意, 学生无法按照自己所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学习。在对学生所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调查发现, 学生选择的运动项目比较分散, 其中最受学生喜爱的项目依次为:乒乓球 (42.7%) 、羽毛球 (38.2) 、篮球 (33.3%) 、足球 (28.8%) 、健身健美操 (27.3%) 、游泳 (23.7%) 、定向运动 (21.8%) 、街舞 (20.9%) 等, 这说明一方面传统的项目基础较好, 比较好开展;另一方面说明现在的年轻人接受新事物比较快, 喜欢富有节奏感和新型的运动项目。但在对男女生所选择的项目进行对比时发现, 男生普遍选择运动强度大、对抗性较激烈的运动项目, 而女生则普遍选择运动强度小、娱乐休闲类的运动项目 (见表1) 。

3.2 学生对体育课程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需求

目前江苏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组织形式基本按照分项目分班进行教学, 但是由于场地资源以及师资等条件所限, 可供学生选择的项目较少, 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 只是将学生按人数分配到开设的体育选项课中, 这样有很多学生无法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同时个别院校只是将男女生分开, 随后根据学生人数整合成行政班进行授课。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 有60.1%的学生对目前学校体育课程的组织形式不满意, 有33.9%的学生基本满意, 仅有6.0%的学生满意。在组织形式上大家普遍喜欢以兴趣爱好实行的男女合班和以兴趣爱好实行的男女分班上课的组织形式 (见表2) , 这可能与不同性别的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不同有关, 男女分班上课比较适合于那些运动强度较大, 竞技性较强的运动项目;而男、女合班上课则适合于运动强度较小、健身性较强的体育运动项目。

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并不是学生所喜欢的。调查表明, 有60.1%的学生对目前的体育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满意, 认为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并无太大区别;有26.8%学生基本满意;只有13.1%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师的授课“方法先进, 科学灵活”。调查还发现, 有66.3%的学生提出应根据不同运动基础进行分层次教学, 这样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多数学生认为体育课应多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的。如在理论课的讲授方面应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 这样可以更形象直观, 更具有说服力;也可以播放一些精彩的比赛, 同时加上教师的讲解这样可以对所学项目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3.3 学生对体育课程考核评价的需求

在对调查的40所高职院校学生中, 有54.9%的学生对目前学校的考核评价不满意, 有33.7%的学生基本满意, 只有11.4%的学生满意。大家普遍认为身体素质因人而异, 不能采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 应该在开学对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动作进行初测, 学期结束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程度和专项技术的掌握程度来评定运动成绩;同时大家也认为应该多注重过程评价, 不能只是靠最后的考核来评价学生学习的好坏, 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起不到好的效果。

3.4 学生对体育教师的需求

学生在全面素质教育形势下, 对体育运动的了解更多、更全面, 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也更高。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到, 有173名学生认为体育教师合格, 有285名学生认为体育教师基本合格, 有121名学生认为体育教师不合格。他们普遍认为教师不够认真, 讲解技术动作不够详细, 这主要与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普遍较少, 课时较多有关。通过走访了解到在调查的40所高职院校中, 平均每个学校只有不到10名体育教师, 而学生平均达到了4500人, 这样一名教师就要承担450人的教学任务。按照目前高校体育课上课人数一般不超过30人计算, 每位教师每周的教学工作量达到了15个行政班, 如此繁重的教学量, 使教师根本没有精力认真的去上好体育课。同时调查发现, 很多高职院校都外聘体育教师, 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引进人才指标少, 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经费相对紧张, 外聘教师只需要承担课时费, 这样可以给学校节省一大笔开销。

3.5 学生对场地器材的需求

进入20世纪末, 随着高考改革高校连年扩招, 在校学生数成倍增长, 但场地器材的增加却严重滞后。在调查的40所高职院校中仅有13所院校在扩招后增加了运动场地和器材, 但增加的比例远远低于学生增加的数量。通过与体育部主任交谈了解到, 这主要与近些年国家对教学用地审批严格, 使得高职院校很难扩大教学用地, 甚至有些学校因为扩招后缺少教学楼和学生宿舍而占用了运动场地。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到, 只有23.3%学生认为运动场地能够满足实际需要;26.8%的学生认为场地基本能够满足实际需要;49.9%的学生认为根本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同时由于大部分学校没有体育馆, 雨天除了安排理论课外, 几乎就不上课, 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4 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江苏省高职院校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需求进行调查发现, 江苏省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可供学生选择的教学内容少、教学组织形式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考核评价不灵活、教学场地器材及师资严重缺乏等问题。

建议针对江苏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前的现状, 积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优化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科学合理实用的体育课程、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构建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测评体系和考核制度、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同时多与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沟通增加运动场地和器材, 真正建立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新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模式。

摘要:通过对江苏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课程需求的现状调查, 目前江苏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普遍存在可供学生选择的教学内容少、教学组织形式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考核评价单一、教学场地器材及师资严重缺乏等问题。高职院校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他们的体育意识培养以及体质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应适应高职院校特点, 适应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趋势, 真正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实际需求。

关键词:江苏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课程,需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教体艺[2002]13号.

[2]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S) .中发[2007]7号.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从体育游戏的相关概述入手,注重分析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应主义的问题,并探索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运用的策略以及体育游戏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体育游戏;运用;策略

体育游戏以游戏的形式来加强学生的体育练习,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体育游戏能够实现学生智力与体力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进而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改革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而作为先进教学手段的体育游戏能够有效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积极研究体育游戏的合理运用。但是,由于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时间较短,在运用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体育游戏的趣味性问题,还要注重体育游戏的相关性和适度性等问题。研究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合理运用体育教育的发展有着深刻意义。

1 体育游戏的相关概述

1.1 体育游戏的概念

体育游戏属于游戏的一个分支,与体育运动关系密切,很多体育游戏都来源于民间游戏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增强游戏的竞技性。随着体育游戏功能的不断完善,体育游戏被广泛运用在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中,成为体育运动的重要内容。因此,体育游戏既有体育运动的特征又有游戏的特征,使在体育运动的基础上,将人体的基本运动创造成多种多样的,具有教育意义和竞技性质的游戏。

1.2 体育游戏的特点

首先,思想性和教育性。体育游戏需要学生严格按照组织纪律进行合作,以取得游戏胜利。而这一过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竞争意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其次,广泛性和选择性。体育游戏的内容十分广泛,几乎所有的的体育项目够可以改变为游戏形式。并且,体育游戏的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剧烈运动,也有健身运动,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选择;再次,娱乐性和趣味性。体育游戏以游戏的形式开展,实施过程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加强人们的体育运动,而且还可以使人们感受到体育运动和游戏的乐趣;最后,体力性和智力性。体育游戏需要团队之间进行体力和智力的抗争,加强人们的体力锻炼和智力锻炼。

1.3 体育游戏的作用

首先,体育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这是因为,在参加体育游戏的时候,学生的大脑处于亢奋状态,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另外,体育游戏需要分出胜负,学生的求胜心理会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体育游戏中,学习体育运动技巧,提高学习主动性;其次,体育游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竞争意识。体育游戏需要团队之间相互合作,为了游戏胜利而努力竞争。这个过程会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敢于拼搏的精神;最后,体育游戏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加强对体育技巧的锻炼的,当熟练掌握体育技巧的时候,学生能够根据体育技巧创新体育游戏的新方法。

2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应注意的问题

2.1 趣味性问题

体育游戏的趣味性能够帮助学生消除疲劳,缓解学习压力,娱乐身心。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运用体育游戏应加强重视体育游戏的趣味性问题。如果体育游戏缺乏趣味性,则会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如果游戏太过枯燥乏味,学生便没有兴趣参与体育游戏。反之,如果体育游戏充满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尝试欲望,吸引学生參与到体育游戏之中。

2.2 适度性问题

体育游戏使人体的运动,其游戏项目和游戏过程需要考虑人体的承受能力。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运用体育游戏应加强重视体育游戏的适度性问题。如果体育游戏的删减过程,就会减弱学生的体育兴趣。并且,如果体育游戏的难度较大,学生很难在游戏中取胜会严重削弱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对体育游戏产生抵抗心理,不利于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而如果体育游戏适合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和心理认知特征,便会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3 相关性问题

体育游戏作为高职体育教学的辅助手段,其形式和内容都不能脱离体育教学。只有保持体育游戏和体育教学的相关性才能够实现体育游戏的辅助作用。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在运用体育游戏的时候应加强重视体育游戏的相关性问题。如果体育游戏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关,则学生能够自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体育教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反之,如果体育游戏与教学内容无关,则会浪费体育课堂时间,导致体育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3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策略

3.1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游戏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体育教学内容。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体育游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游戏项目。例如,在篮球课上,体育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竞赛的方式将学生进行分组,真对某项篮球技能开展竞赛,使学生在竞赛的过程中掌握篮球技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如,针对学生都不感兴趣的跑步运动,体育教师可以采取接力赛、追逐賽拍等形式,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游戏,加强学生的跑步锻炼。另外,在运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要注重课堂教学的阶段性,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选择不同的游戏。例如,在课堂开始部分要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加强学生的热身为目的开展体育游戏,在结束部分要注重学生心态的调整和兴奋度的降低,使学生从激烈的体育运动中恢复到常态。例如,在课堂结束部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舞蹈动作形式的游戏,消除学生的疲劳感。

3.2 科学组织游戏

体育游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教学效率。但是,在运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应科学组织游戏,使体育游戏服务于体育课堂教学。为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育能力等组织开展体育游戏。并且,在做游戏之前,体育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体育游戏的规则、目的以及游戏技巧,并为学生做出正确师范,使学生能够按照规范操作开展体育游戏。另外,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随时观察游戏的进度以及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情绪,避免学生因在游戏中受到心理打击而退出游戏。与此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游戏的方法,使体育游戏能够达到体育教学的效果。最后,体育教师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应注重力量的搭配,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体育技能对学生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之间实力相当,增强体育游戏竞争的公平性。

3.3 加强安全教育

体育游戏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在运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避免学生发生安全事故。为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积极向学生宣传体育安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在体育运动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能够自觉保护自身的生命安全,避免危险性较高的体育运动。并且,体育教师应向学生传授体育要游戏中保护生命安全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安全能力。另外,体育教师应教育学生按照教师的指示进行规范操作,避免因不规范操作而对同学造成安全伤害。

4 体育游戏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4.1 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首先,在课堂常规组织的准备活动中,教师应开展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体育游戏,引导学生进入体育学习状态。例如,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报数字游戏、人手一球游戏等提高学生兴奋度,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的体育游戏;其次,在一般化的准备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跳皮筋、跳绳、听号抱团等游戏,加强学生的热身锻炼;最后,在专项体育运动准备活动中,体育教师应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创编一些有利于学生热身的动作性体育游戏,使学生进入专项体育运动的学习状态。

4.2 在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体育游戏运用在技术教学中能够有效改善课堂氛围,将单调的体育技术变得生活活泼,进而激发学生的体育技术学习兴趣。因此,在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体育游戏开展教学。例如,在乒乓球教学的过程中,一味让学生针对某项技能进行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乒乓球比赛,规定在比赛的过程中使用所学的技巧,加强学生的乒乓球技能练习。并且,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会存在着较强的自我表现心理和求胜心理,在这些心理意识的引导下,学生会鼓励自己努力练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乒乓球技能。

4.3 在身体素质练习中的运用

身体素质练习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而身体素质练习动作比较单调,单独较小,很多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会产生抵触心理。采用体育游戏的方法能够增强身体素质练习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立定跳远、推人出圈、打龙尾等游戏来锻炼学生的腿部力量、上肢力量和身体的灵敏度,既达到了练习目的,又增強了学生的体育兴趣。

参考文献

[1]李朝福,宋雁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04).

[2]王圣奎.浅谈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7(06).

[3]刘建兴,王助国,李圣傅.体育游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06).

[4]许耀锋.论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

作者简介

陈金根(1963-),女,汉族,现为九江职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

刘娟(1979-),女,汉族,现为九江职业大学助教,研究方向为体育文化传播。

作者单位

九江职业大学 江西省九江市 332000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论文范文第6篇

1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1 缺乏正确的高职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及方法老套

高职学生一部分是由原来的中专学校直升到学校来, 一部分是通过高考招生来到学校, 还有的院校存在中专部, 使得体育教育对象变的复杂化, 他们在年龄、体质、文化素质、接受体育教育程度等方面不尽相同, 而大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仍停留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上, 有的院校盲目向普通高校看齐, 致使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模糊, 因而缺乏正确的教学目标。

目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的主要内容还是以传授“三基”知识为主, 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与考, 不能体会到学习体育的乐趣, 缺乏主动性, 体育意识难以建立。大部分院校男、女混班上课, 人数超过45人以上或更多, 教师都以放“羊”或半放“羊”的方式教学, “一个哨子、两个球, 老师学生都自由”的教学状况司空见惯。

1.2 学生的运动能力差异性大

近几年, 随着招生录取政策的放宽和大规模的扩招,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身体素质、体育技能方面参差不齐, 特别是一些运动能力不足的病、残、大龄、肥胖及瘦弱学生进入了学校学习, 这使得学生的运动能力差异性极大, 且这种差异在同一个教学班级里很明显, 导致教师在执行体育课堂教学任务时无所适从。许多教师干脆忽视这种现实的存在, 按部就班地实施既有的教学计划和内容, 其结果使得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处在一个较低的层面上。

1.3 场地、器材不足, 体育经费短缺

场地、器材不足是制约体育教学工作的瓶颈, 没有场地、器材的保障, 体育教学将是无水之船, 无法开展。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未能同步增加对体育的投入, 致使原本就非常紧缺的场地器材等资源更加捉襟见肘, 难以为继。体育部门为推行素质教育, 增加学生喜爱的项目, 因场地器材等解决不了, 往往使计划落空。

2 改革思路

2.1 明确高职体育教学的目标, 教学要创新

高职院校的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 有与社会体育接轨的特点。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应有所更新和发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必须富有创新意识和现代教育观,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人格, 维护学生的学习权利。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 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充分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使每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 积极主动学习和锻炼。形成师生互动, 相互交流,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 发挥个性, 成为学习的主人。宽松的教学氛围, 让每一个学生在轻松和愉快中接受锻炼, 让每个个体感受到成功后的喜悦和自信。

体育教学改革已进行了多年, 但都没有重大突破。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教学改革必须更新观念, 要有新思路、新尝试、新突破, 从课程设置、项目选定到教学形式、组织方法、评定办法等都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适应新世纪大学生认识观念的改变, 适应扩招带来的新变化。如缓解教学压力应该首先从学生分流上考虑, 教学项目要多样化, 不要再集中于几个传统的体育项目上;教学计划安排要交叉、轮换进行;开设一定学时的体育欣赏课, 介绍一些新兴的运动项目, 欣赏一些高水平的比赛, 开拓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2.2 改革成绩考核方法

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考核评价要在过程性评价的基础上, 开展终结性评价。不仅看技评和达标成绩, 而且看成绩提高的幅度和学习态度, 这有利于合理、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 激励与督促学生平时就认真学习, 使学业成绩能以人为本, 综合反映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等身心素质, 以此督促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2.3 正常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要确实增强学生的体质, 必须重视课外活动, 把它纳入学校体育工作计划, 可以借鉴其它高校的成功经验, 把学生课外活动状况和平时成绩挂钩, 给每个学生发1张活动卡, 由教师负责考勤, 根据学生按规定活动次数的完成情况, 评定其平时成绩。开辟体育第二课堂, 实施课内外“一体化”管理, 高职体育教育要适应体育的发展趋势, 而每周仅两学时的体育课无法涉及到体育的各个方面, 因此, 体育第二课堂便成为体育教学有力补充。

2.4 建立俱乐部制或成立协会, 培养学生的体育健身兴趣

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课教学强调以学生为本, 不断地对课程进行改革, 以适应学生的发展, 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高校的体育课只是针对大一、大二学生, 而对于大三以上学生的体育教育已不再延续。为了更好响应国家培养人才的号召, 各高职院校应根据本校条件建立多种健身俱乐部或体育协会, 这样才能真正把全民健身的思想贯彻和落实到实处, 或者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先设立几个俱乐部进行试点, 以点带面, 促进高校体育工作的发展。

2.5 调整师资队伍结构, 加快场地、器材建设

要建立一支师生比例恰当, 政治素质过硬, 智能组合互补, 教学业务精通, 专业结构科学, 男女比例协调, 学历层次较高, 年龄层次适当, 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面对扩招的长期发展趋势, 学校应将体育场地、器材建设纳入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增加投入, 积极实施, 加快发展, 确保学校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3 结语

教育的目的是使知识成为学生的主体能力, 运用知识对客观事物进行改造和创新, 才是体育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的真正旨意。本文所揭示仅是高职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一部分, 有待我们去进一步揭示的还很多, 问题的发现才只是改革的开始, 要使改革得以完善, 就需要我们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挖掘问题, 寻找体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才能进行有的放矢的改革, 从而使体育教学改革富有实效。但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并非只是体育职能部门和体育教师的“小打小闹”, 而应是由学校的各级部门、各有关方面参与的贯穿上下的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的良好参与都将为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推波助澜。

摘要:学生个性的发展是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而全面发展体现了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认为应从教学目标及教学创新、成绩考核方法、课外活动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体育教学,存在问题,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 王则珊.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5.

[2] 曲宗湖, 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上一篇:肢体语言教学小学数学论文范文下一篇:中小企业营销电子商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