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平仄范文

2023-09-18

诗词平仄范文第1篇

分类: 对联知识

对联是中国古老表意文字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 那么,平仄又是对联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说要出好联和对好联, 就必须掌握平仄, 没有平仄, 也就没有对联一说了: 不懂平仄, 对联也无从谈起; 不讲平仄, 决不是对联. 说到掌握平仄, 还是有规律, 有方法的. 一, 要了解平仄, 就要先学习基本功. 主要掌握 <声律启蒙>, 这是很有必要的. "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 宿鸟对鸣虫........" <训蒙骈文>中, "天转北, 日升东. 东风淡淡, 小日蒙蒙. 野桥霜正滑, 江路雪初融......" 这些是学习对联者应该掌握的, 从中可以得到语音, 词汇, 修辞的训练. 特别是 <训蒙骈句> 词语平仄, 对仗工整, 对于对联修辞组句有很大的帮助. 可能有的文友认为, 对联只要有文字功底, 历史知识, 文学知识就可以了. 其实这仅仅是学好对联的必然条件, 但还必须真正了解平仄的基础知识, 没有了平仄制作对联就无从谈起. 二,要运用平仄, 就应该掌握平仄的框架. 秃笔在1992年<对联和楹联异同的探讨>一文中, 曾谈到对联的平仄源于律诗, 而又区别于律诗, 因为律诗只有五言, 七言, 而对联在长期的发展中吸收了词曲的长短句逗等格律. 律诗成为格式化了, 而对联的句式, 音节则比较活, 比律诗平仄的运用更加活跃.

一、句中平仄规则(以上联为例)

一言句:仄

二言句:仄仄

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

四言句:平平仄仄

五言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八言及八言以上的的平仄视节奏而定。

受唐代以来律诗的影响,五言、七言句更多使用括号中的平仄格式。

二、句脚平仄规则(正格,以上联为例)

(最后两句句脚平仄不相同为正格)

每边一句:仄

每边两句:平仄

每边三句:平平仄

每边四句:仄平平仄

每边五句:仄仄平平仄

每边六句: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八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我们在对联时长用到的格式基本框架还有: 四字联: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五字联: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或者: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六字联: 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

七字联: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变格: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八字联: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或者: 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

九字联: 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十字联: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 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平 三三四句式: 仄平仄 平仄平 平平仄仄

平仄平 仄平仄 仄仄平平

十一字联: 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六句式: 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十二字联: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长一点的对联, 虽无固定的格式, 但必须是平仄交错, 互相协调, 要不然就不能算作对联. 其实对于平仄掌握熟练的人来说, 是可以冲破平仄格式的束缚的.但是音节部分必须严格. 启功先生曾用一个分节"竹竿"对对联平仄基本框架的形容,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各种句式都可以从竿上截出来, 这是对联创作最简单的框架.

对联常识

(二):对联平仄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贴 点击数:6209 更新时间:2006-2-15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

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一)平仄归类标准

在现代对联写作、评选中,提倡以普通话四声(阴、阳、上、去)为平仄归类标准。

但是,前人作品中某些字古韵、今韵读音差异较大,为充分体会其意境和韵味,应该掌握古四声(平、上、去、入)。参见《平水韵部》。

允许用古四声创作对联,但应加以注明;如果出句注明“使用古韵”,对句也应遵循古韵,不应在一副对联中古今声韵混用。

普通话平仄归类,简言之,阴、阳为平,上、去为仄。(古四声:上、去、入为仄。)

(二)平仄相谐规则——马蹄韵

当代楹联界公认的平仄相谐规则是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余德泉教授提出的“马蹄韵”规则。

马蹄韵最基本的规则:平平仄仄两两交替!这是马蹄韵对联规则的精华所在,因状如马蹄的节奏,“马蹄韵”因此而得名。

以上联为例,马蹄韵有两种平仄排列规则(平仄杆):

第一种: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二种: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不论是句脚平仄还是句中平仄,均应遵循此规则:

句脚平仄:不管多少句的联语,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句中平仄:不管多少字的联句,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下联平仄一般要求和上联相反。

完全符合“平仄两两交替”规则的联句称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称为“变格”。

1、句脚平仄正格举例

二句联: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平仄)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仄平)

爆竹知人意,声声悦耳;(仄仄)

梅花晓天时,朵朵欢心。(平平)

三句联:

申奥功成,入世关通,一年好景蛇辞岁(平平仄)

兴邦业举,富民旗展,万里雄图马跃春(仄仄平)

勤廉并行,作风转变,民安国泰千秋富(平仄仄)

法德齐治,正气弘扬,地久天长四海春(仄平平)

四句联:

九州风物,荡漾胸中,一任他海阔天空,鸢飞鱼跃;(仄平平仄)

三晋溪山,奔腾眼底,合归我松青柏翠,鸟语花香。(平仄仄平)

申奥扬眉,入世争雄,足球圆梦,喜事桩桩强国力;(平平仄仄)

促农迈步,航天斗艳,科技兴邦,丰碑座座快民心。(仄仄平平)

五句联以上以此类推,不再举例。

2、句脚平仄变格举例

民意顺,国运兴,四海讴歌称盛世(仄平仄)

春风和,日色丽,九州景物换新颜(平仄平)

此例句脚平仄没有遵循“两两交替”规则(没有从“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截取),故为变格。

四句、五句及以上的长联,有时为了联意需要或者运用特殊联格的缘故打破“两两交替”规则,即为变格。例:

新相识,旧相识,春宵有约期方值。试问今夕何夕,一样月色灯色,该寻觅。(识、值、夕,古韵仄声)

这边游,那边游,风景如斯乐未休。况是前头后头,几度茶楼酒楼,尽勾留。

(句脚押韵)

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

官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

(拆词分总)

循规曰圆,循矩曰方。当圆则圆,当方则方。或舍圆求方,或舍方求圆,圆方岂可随心变。

明事为觉,明知为悟。错觉非觉,错悟非悟。有以觉求悟,有以悟求觉,觉悟缘由阅世来。(觉,古韵仄声。普通话jue2平声)

(句脚越递)

3、句中平仄正格举例

一言句:

旧(仄)

新(平) 二言句:

诗癖(平仄)

画痴(仄平)

看水(仄仄)

听泉(平平)

三言句:

独生子(平平仄)

特种兵(仄仄平)

龙胆草(平仄仄)

马兰花(仄平平)

四言句:

四方来宝(仄平平仄)

八路进财(平仄仄平)

恩来立志(平平仄仄)

马到成功(仄仄平平)

五言句:

有客如擒虎(仄仄平平仄)

无钱请退之(平平仄仄平)

——五言句律诗格之一

百花开盛世(仄平平仄仄)

双燕入农家(平仄仄平平)

——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八方盈正气(平平平仄仄)

四化涌春潮(仄仄仄平平)

——五言句律诗格之二

六言句:

梅报九州春讯(平仄仄平平仄)

——六言句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处处明山秀水(仄仄平平仄仄)

家家笑语欢歌(平平仄仄平平)

七言句:

莺歌燕舞留春住(平平仄仄平平仄)

虎跃龙腾向未来(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句律诗格之一

诸葛大名垂宇宙(平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碧海红霞辉玉宇(仄仄平平平仄仄)

东风旭日荡神州(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句律诗格之二

八言句以上多为拆分句,拆分后按每个分句的字数套用上述规则即可。不再举例。

4、关于句中平仄变格

句中平仄变格之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

此规则的要点在于:只注重双音节词组第二个字的平仄交替(第一个字则可以灵活处理)。

此规则一般应用于以“两平”或“两仄”起头的格式中,且单言句不计最后一字。

具体说(上联):三言句“一不论”(□平仄),四言、五言句“一三不论”(□平□仄、□仄□平仄),六言、七言句“一三五不论”(□仄□平□仄、□平□仄□平仄),八言、九言以上通常按拆分成两句以上的多句联另论。

举例:

柳三变(□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此例变格:仄平仄)

张九成(□仄平。正格应为:仄仄平,此例变格:平仄平)

风清云静(□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此例变格:平平平仄)

九州溢彩(□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此例变格:仄平仄仄)

四言句特例:

百花齐放(□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此例实为:仄平平仄,符合第一平仄杆,反而为正格)

明月几时有(□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此例变格:平仄仄平仄)

我欲乘风归去(□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仄,此例变格:仄仄平平平仄)

电信九州枢纽(□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仄,此例变格:仄仄仄平平仄)

草亭闲坐看花笑(□平□仄□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平平仄,此例变格:仄平平仄仄平仄)

“一三五不论”变格处理应注意的问题:

(1)忌孤仄/孤平

孤仄/孤平导致联句平仄交替太少,读起来缺乏音调变化。一般应在五言、六言、七言联句中避免此问题。

如何避免孤仄/孤平?记住一句话:不能只对第三字作变格。以上联为例:

五言正格:仄仄平平仄,如果第三字变格:仄仄仄平仄(第四字犯孤平,下联孤仄)

六言正格:仄仄平平仄仄,如果第三字变格:仄仄仄平仄仄(第四字犯孤平,下联孤仄)

七言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如果第三字变格:平平平仄平平仄(第四字犯孤仄,下联孤平)

此外,五言正格“仄仄平平仄”也不能只对第一字作变格:平仄平平仄。如此上联犯孤仄,下联犯孤平。

(注意:五言、七言句孤仄/孤平的概念是不含最后一字。)

纠正孤平/孤仄的办法:将其他单数位置的字也酌情作变格处理(其依据正是“一三五不论”规则)。例:

明月几时有(平仄仄平仄)

重见六朝名胜(平仄仄平平仄)

前途无限未来日(平平平仄仄平仄)

(2)忌三仄尾/三平尾

忌三仄尾/三平尾的理由同样是“平仄交替太少,读起来缺乏音调变化”。

切记:五言第二种律诗格(平平平仄仄)第三字、七言第二种律诗格(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字不能作变格处理。否则就会在上联出现“三仄尾”,下联出现“三平尾”:

平平仄仄仄(下联: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下联:平平仄仄平平平)

因此,根据“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和三仄尾/三平尾的禁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五言第二种律诗格只能对第一字作变格,七言第二种律诗格只能对第

一、三字作变格。

句中平仄变格之二:特殊联格

在很多特殊联格中,其平仄运用可以视作马蹄韵的变格,这些特殊联格包括叠字、复字、回文、谐趣、音韵等等。另外,上联全仄、下联全平联句也是很典型的变格。在这些变格联句中,平仄安排几乎没有了任何规律。

举例: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复字格,上联全仄)

风声 雨声 读书声 声声入耳

国事 家事 天下事 事事关心

(复字格)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山东落花生花落东山

(回文格)

管他三七二十一

醉我三百六十五

(谐趣、数字格。联脚上平下仄,极为特殊)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我亦无忌。

(此联联脚上平下仄,实因联意需要)

逝水载往事此去不返

新人说真情常来重游

(全平对全仄,古来有之)

羊年阳春扬州杨柳飏絮洋洋洒洒

燕乐艳日雁塔彦英宴宾嬿嬿姝姝

(同音异字格。2003中华世纪坛征联一等奖。本来是变格出句,但是对句做到与出句平仄字字相反,整体对仗十分工整,给人一种物极而反的完美感)

另有一些规则此处略去。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诗词平仄范文第2篇

绝句与律诗,基本上是在唐朝时代逐渐产生并定型的诗体;先有律诗还是先有绝句,目前尚无查考和论据。

绝句,又叫截句、断句。其格律关系,可视为分别截取律诗的某两联而构成,有截取律诗的前两联,也有截取律诗的后两联,或截取律诗的中间两联,还有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为了押韵的关系,截取律诗首尾两联的居多。

绝句格律的基本要素,有三点:平仄、对仗、押韵;同时还包括“起、承、转、合”的章法和句式结构等格律要素,这是古今诗人遵守的基本规律。每首绝句,只有四句,也分五言和七言两种。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二、平仄格式

绝句的格律,有四种格式,分为五言、七言的平起式和仄起式,举例如下:

1、平起首句不入韵为正格 碧波·咏树 碧波·小溪即景

平平仄仄平平仄, 深居沃野枝繁茂, 平平平仄仄, 岸边风拂柳,

仄仄平平仄仄平。 碧叶千张似玉雕。 仄仄仄平平。 雀跃树枝头。

仄仄平平平仄仄, 本是同根同血脉, 仄仄平平仄, 放鸭河中漾,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为何飒飒起风涛。 平平仄仄平。 清波荡小舟。

2、平起首句入韵为别格 包德珍·夜思 包德珍·新春絮语

平平仄仄仄平平, 天心随意弄迷离, 平平仄仄平, 吟虹出远天,

仄仄平平仄仄平。 常使伊人费苦思。 仄仄仄平平。 兰水一诗泉。

仄仄平平平仄仄, 未必风涛初识我, 仄仄平平仄, 月带群星至,

平平仄仄仄平平。 松花江水洗胭脂。 平平仄仄平。 笑声来枕边。

3、仄起首句不入韵为正格 碧波·暴风 李频·渡双江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阵狂飙如猛兽, 仄仄平平仄, 岭外音书断,

平平仄仄仄平平。 飞沙走石信天游。 平平仄仄平。 经冬复历春。 平平仄仄平平仄, 屋摧树倒禾苗折, 平平平仄仄, 近乡情更怯,

仄仄平平仄仄平。 暴戾人间万象蹂。 仄仄仄平平。 不敢问来人。

4、仄起首句入韵为别格 包德珍·咏李白 碧波·咏日

仄仄平平仄仄平, 行路方知蜀道难, 仄仄仄平平, 宇宙现穹隆,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千篇斗酒海天宽。 平平仄仄平。 金轮挂太空。

平平仄仄平平仄, 胸中日月吟风处, 平平平仄仄, 环球光耀彩,

仄仄平平仄仄平。 何止吴歌楚舞寒。 仄仄仄平平。 万物显春荣。

三、平仄声调

平仄,是声调的讲究。平声即阴平声、阳平声字,仄声即上声、去声和入声字。(用普通话新声作诗,可以不考虑入声字。) 诗歌本是一种吟唱文学,也就是歌唱吟咏以传情寄意。诗,要适合于吟哦、朗诵。每句之中,声调有起伏,节奏有波澜,具有音乐美,加之诗的意境,方能增强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上节五言和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式”,句句有起伏,就产生抑扬顿挫的音律。但是,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每句中还可灵活掌握,即七言的

一、

三、五字可平可仄,

二、

四、六字必须按格律不变;五言的

一、三字可平可仄,

二、四字不可变动,所谓“七言一三五字不论,二四六字分明;五言一三字不论,二四字分明”的口诀。

必须提醒一点:虽然,七言一三五字不论、五言一三字不论声调,但不可产生孤平现象,即每句中除第一和第七字外,中间五个字必须要有两个平声字,否则就是犯孤平。孤平是不允许的,因为诗就缺乏节奏感,也就是缺乏音乐美。

孤平可以拗救。如第三字应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可以将第五字应用仄声字而改用平声字,即可拗救。例如:“何惧暴风呼啸吹”,其格律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而实际格律为:平仄仄平平仄平,首尾两字不参加论平仄,中间五字格律应为:仄平平仄仄,可是“惧暴风呼啸”,是仄仄平平仄,就自动拗救过来了,也就不算病句。

三平调和三仄脚问题。就是每句末三字,不可“平平平”或“仄仄仄”,这是诗家大忌。在平仄拗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可疏忽。

四、绝句对仗

一般地讲,绝句可用对仗,也可不用对仗,是否用对仗完全是自由的,不强求。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中间两联,就可以全诗用对仗,例如:

曾金美·赠友人 (碧波诗词读后感) 碧水粼粼含雅韵,波光闪闪奏清音。

诗心美美如佳酿,词意甜甜欲醉人。

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就可以全诗不用对仗,例如:

碧波·桃花

春风吹醒故林丛,蕊满枝头绽嫩红。

神韵犹如仙子美,惹来蜂蝶吻娇容。

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前两联,则前联不对仗而后联对仗,例如:

司马光·客中初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

反之,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后两联,则前联对仗而后联不对仗,例如:

赵师秀·有约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五、关于押韵 所谓押韵,是把同一韵部,也就是同一韵母组成的字,放在诗的固定位置上,以构成和谐的音乐美。在绝句中用在偶句的末尾处,即押在句末一字上。因此,押韵的字又叫韵脚。如在“平仄格式”中列举的诗:<<咏树>>是押的豪韵,韵母是ao;<<小溪即景>>、<<暴风>>是押的侯韵,韵母是ou;<<夜思>>是押的支韵,韵母是i;<<渡双江>>是押的痕韵,韵母是un、en;<<新春絮语>>、<<咏李白>>是押的寒韵,韵母是an、ian、uan;<<咏日>>是押的东韵,韵母是ong等。

押韵是诗歌必不可少的要素。从上古的<<诗经>>、<<楚辞>>,到定型的唐诗,一直到今天的诗歌,都是要讲押韵的。没有和谐的音韵,吟咏起来就不朗朗上口了。可用旧时韵书“平水韵”,但该诗韵有107个韵部,使用不易,因为分韵太窄;也可用新韵,即以普通话语音来押韵,韵目只有18个韵部。

正格绝句,平起首句不入韵和仄起首句不入韵,只需

二、四句末一字押韵即可;别格绝句,平起首句入韵和仄起首句入韵,必须在

一、

二、四句末字押韵,以构成和谐而美妙的音乐性。

当今人写诗,最好用普通话音韵为押韵标准,建议用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诗韵新编>>韵书。该书可在新华书店购买;或向上海古籍出版社邮购,地址:上海瑞金二路272号,邮编:200020 附言栏里写明购<<诗韵新编>>即可。

六、起承转合

绝诗只有四句,讲究“起、承、转、合”的章法,是古今诗人遵守的基本规律。首句为“起”,即起始;第二句为“承”,即承接;第三句为“转”,即转折;末句为“合”,即收合。

起承转合的章法,它并不是由谁来规定的,而是诗人们在作诗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不约而同遵循的,是自然形成的,这说明诗歌是不需要以形式来套诗人的;直到元朝时代,才有人对律绝诗歌的章法结构进行了总结。具体的技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掌握这四句话的要求,绝句就能写好。“起、承、转、合”有四种形式,举例归纳如下: (一)并列式。如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此诗四句,每句单独表意,各写一景,如四幅图画并挂,又合为一体,分而不散,合而不杂,远、近、高、低,任人所视,各得其妙。 (二)承接式。如刘禹锡·竹枝词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此诗首二句各写一景,上说山花,下说江水;第三句承首句,系由“山桃红花”生发出来;第四句承第二句,系由“蜀江春水”生发出来。四句诗两两并列,对应承接,结构严整,格调清新,颇具民歌特色。 (三)转折式。如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此诗首二句写辞白帝、下江陵,第三句忽然转写猿声,垫一步作转折,然后收合。第三句转折很妙,使通首精神飞越。 (四)因果式。如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此诗第一与第二句,第三与第四句,互为因果;首两句与三四句,又为因果:即少妇因“不知愁”,故“上翠楼”;因“见柳色”,故“生后悔”(教夫婿觅封侯)。又因“上翠楼”而“见柳色”,因果关连,结构严谨。

关于律诗

一、什么是律诗

中华诗词从产生至今已有三千年之久,但诗体的发展、定型到律诗有相当长的过程。

律诗又称为近体诗、今体诗。在一千三百年前的唐朝时代,逐渐产生并定型的诗体;讲究固定的字数、句式、平仄、韵脚、对仗和对粘规律。从汉魏朝时代的五言诗、七言诗,逐步形成了整齐的形式,至唐朝初期约七百年才演变为成熟的律诗。它们有其结构美、音律美、语言美、意境美等美学标准,从唐代以来,吟诵者甚众,经久不衰。

所谓律诗,是讲究声律的诗体。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七个字的叫七言。律诗是由五言句和七言句构成的;五言律诗筒称五律,七言律诗筒称七律,每首诗八句,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又称长律。此外,还有六言律诗,八言律诗等,不过写的人很少,绝大多数诗人盛行写五言和七言律诗,可能是从音乐性考虑的吧。

二、平仄格式

律诗在格律中十分讲究平仄声韵的,基本有四种:

1、平起入韵式格律

碧波·雄鹰 包德珍·笔

平平仄仄仄平平, 昂头直上彩云霄, 平平仄仄平, 为知天不闻,

仄仄平平仄仄平。 搏击长空意气豪。 仄仄仄平平。 默默总耕耘。

仄仄平平平仄仄, 雨暴风狂无所惧, 仄仄平平仄, 奋敛千峰雨,

平平仄仄仄平平。 雷鸣电闪更腾高。 平平仄仄平。 惊腾五岳云。

平平仄仄平平仄, 尖钩利爪如锋镝, 平平平仄仄, 临花情缱绻,

仄仄平平仄仄平, 火眼金睛似刺刀。 仄仄仄平平。 对月意芳芬。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展雄姿威懔懔, 仄仄平平仄, 墨海掀狂浪,

平平仄仄仄平平。 人间腐鼠岂潜逃。 平平仄仄平。 同君共撰文。 2 、平起不入韵式格律 包德珍·雷 碧波·喜赋大江截流

平平仄仄平平仄, 云锣雨鼓隆声起, 平平平仄仄, 狂波三峡涌,

仄仄平平仄仄平。 冲破天门动怒心。 仄仄仄平平。 声浪震长空。

仄仄平平平仄仄, 直下秦淮惊万岭, 仄仄平平仄, 领袖宏图展,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吞吴楚掠千林。 平平仄仄平。 中枢号令攻。

平平仄仄平平仄, 脱逃硕鼠应知误, 平平平仄仄, 万民摇铁臂,

仄仄平平仄仄平。 侥幸贪夫莫自钦。 仄仄仄平平。 一坝锁蛟龙。

仄仄平平平仄仄, 再驾清风弹正调, 仄仄平平仄, 发电光芒远,

平平仄仄仄平平。 功成尚待煞邪音。 平平仄仄平。 洪流缓向东。

3、仄起入韵式格律 碧波·仙人掌 包德珍·马上吟

仄仄平平仄仄平, 大漠荒凉吐翠华, 仄仄仄平平, 烟渺碧虚高,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仙人掌上绽黄花。 平平仄仄平。 风嘶古木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任它泽竭灾情重, 平平平仄仄, 倾聆千水近,

仄仄平平仄仄平。 唯我容娇景色佳。 仄仄仄平平。 极目万山遥。

仄仄平平平仄仄, 纵有狂蜂来败俗, 仄仄平平仄, 暗逐青云瑟,

平平仄仄仄平平。 敢为淑女刺凶衙。 平平仄仄平。 休怜红叶飘。

平平仄仄平平仄, 欣然移到盆中驻, 平平平仄仄, 一声孤雁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四季葱茏饰万家。 仄仄仄平平。 马上顿魂消。

4、仄起不入韵式格律 碧波·长虹颂 包德珍·感怀

仄仄平平平仄仄, 天堑横流掀浊浪, 仄仄平平仄, 心海流天地,

平平仄仄仄平平。 苏南苏北隔他乡。 平平仄仄平。 尘途数日星。

平平仄仄平平仄, 千年无法畅通道, 平平平仄仄, 翻忧忧有迹,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万代有才难赋章。 仄仄仄平平。 敛梦梦无形。

仄仄平平平仄仄, 昔日一江拦路径, 仄仄平平仄, 柳带寒烟翠,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今朝两岸架桥梁。 平平仄仄平。 花含宿雨馨。

平平仄仄平平仄, 问君诗颂从何起, 平平平仄仄, 人间唯冷暖,

仄仄平平仄仄平。 滚滚车轮过大江。 仄仄仄平平。 悟透得真经。

平声:即阴平、阳平字;仄声:是上声、去声字;入声字一律算仄声字。但中华诗词学会,提倡双轨制,用平水声韵作诗,就要考虑入声字;用新声创作可不考虑入声字。

律诗的平仄交错,七言

一、

三、五字,五言

一、三字原则上可平可仄;

二、

四、六字必须分明,不可出格。虽然,七言可以一三五不论、五言可以一三不论,但不可产生孤平现象,即每句中除

一、七字外,中间五个字必须要有两个平声字,否则就是犯孤平。孤平是诗家大忌,缺乏诗的节奏感。

孤平可以拗救,如“长虹颂”的第四句笫三字“有”是仄声字,作者将该句第五字应仄而用平声字“难”,就拗救过来了。

三、关于押韵

押韵,也写作“压韵”,又称“叶韵”、“协韵”,是诗的音乐性需要,也是语言上的讲究。

平起入韵和仄起入韵,一二四六八句末一字必须押韵,平起不入韵和仄起不入韵,只需将二四六八句末一字押韵即可,以构成和谐的音乐美。

所谓押韵,就是同一个韵母的字,才可相互押韵,但平仄韵不能混淆。如前面的<<雄鹰>>是押的豪韵,韵母是ao;<<笔>>、<<雷>>是押的痕韵,韵母是en、in、un;<<喜赋大江截流>>是押的东韵,韵母是ong;<<长虹颂>>是押的唐韵,韵母是ang;<<感怀>>是押的庚韵,韵母是ing、eng等。

我国诗词曲的押韵标准,在各历史时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三个时期:

(一)唐代以前的诗,是以当时口语为标准押韵的。如先秦的诗经、楚辞,汉代的古诗、乐府、古赋等,只是据当时口语,大体押韵,那时还无所谓韵书。 (二)唐代以后至“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押韵是以韵书为标准的。以唐韵为标准,成了通用的标准韵书。诗依“平水韵”,词依“词林正韵”,曲依 “中原音韵”。 (三)“五四”运动后至今,有押旧韵,也有用普通话音韵为押韵标准,即以<<诗韵新编>>为准。

四、律句对粘

凡句式符合平仄两两相间的,其中只有一个单,或在句尾,或的句中。合乎这一组合原则的就是律句,不符合这一组合原则的就是拗句。

五言律句有四种:

平起式:A 平平仄仄平 a 平平平仄仄

仄起或:B 仄仄平平仄 b 仄仄仄平平 七言律句也有四种:

仄起式:A 仄仄平平仄仄平 a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起式:B 平平仄仄平平仄 b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上面已介绍了什么是“律句”和律句的几种类型。两个律句构成一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所谓对,是指同一联中出句和对句的关系,两句的平仄要求相对,即平仄相反:上平则下仄,上仄则下平。如出句a型,与b型相对;出句B型,与A型相对。在

五、七言中各有一个单字:五言a、b的第一字和七言a、b的的第三字,可以不对。在律诗中,出句总是仄声收尾,对句则是平声收尾。

关于“粘”,这里是指相邻两联之间的关系,即后联出句与前联对句的平仄要相粘,就是律句第

二、

四、六字的平仄完全相同,也就是二三句、四五句、六七句的平仄相同。对照前面“平仄格式”中的格律诗谱,一看便知。

五、律诗对仗

对仗是律诗中的规定,是一种修辞讲究,是艺术手法的问题,是中华文学中的瑰宝。既然,对仗是律诗的格律要素之一,就必须对仗工整和自然。一首律诗共有四联,一般要求是颔联(三四两句)和颈联(五六两句)对仗,首联(一二两句)和尾联(七八两句)可不对仗;当然,诗人创作水平高的,也有四联皆对仗的,但不是格律硬性规定。

对仗的要素有基础要素、语法要素、声律要素。 A、 基础要素:要求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B、 语法要素:要求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C、 声律要素:要求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具体说:A是五言对五言、七言对七言,内容要彼此关联;B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词对数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结构相同一致;C是节奏要有规律,上下联二四六偶数字的平仄相反,奇数一三五字可不严格规定,但不可造成孤平。具体对仗,可对照前面的<<雄鹰>>、<<雷>>、<<笔>>、<<喜赋大江截流>>、<<仙人掌>>、<<长虹颂>>、<<马上吟>>、<<感怀>>等几首诗,仔细琢磨就可领悟。

上面讲律诗对仗是正格,已经定型,初学写诗者应严格遵循。另有别格诗体: (一)偷春体。在五言律诗基本形成但又尚未完全定型的齐梁时期,有一种首联用对仗而颔联不对、颈联又对的形式,好比梅花偷春色而先开的现象。

(二)对仗多于两联。除中间两联对仗外,如首联以仄声收尾不入韵,也往往用对仗;也有中间两联对仗,尾联也用对仗;甚至于四联皆用对仗的。

(三)对仗少于两联。在别格之中,也有只用一联对仗的;甚至个别也有全首不用对仗的,只是平仄、押韵符合律诗的要求,极为罕见,就不作为律诗了。

诗词平仄范文第3篇

分类: 对联知识

对联是中国古老表意文字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 那么,平仄又是对联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说要出好联和对好联, 就必须掌握平仄, 没有平仄, 也就没有对联一说了: 不懂平仄, 对联也无从谈起; 不讲平仄, 决不是对联. 说到掌握平仄, 还是有规律, 有方法的. 一, 要了解平仄, 就要先学习基本功. 主要掌握 <声律启蒙>, 这是很有必要的. "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 宿鸟对鸣虫........" <训蒙骈文>中, "天转北, 日升东. 东风淡淡, 小日蒙蒙. 野桥霜正滑, 江路雪初融......" 这些是学习对联者应该掌握的, 从中可以得到语音, 词汇, 修辞的训练. 特别是 <训蒙骈句> 词语平仄, 对仗工整, 对于对联修辞组句有很大的帮助. 可能有的文友认为, 对联只要有文字功底, 历史知识, 文学知识就可以了. 其实这仅仅是学好对联的必然条件, 但还必须真正了解平仄的基础知识, 没有了平仄制作对联就无从谈起. 二,要运用平仄, 就应该掌握平仄的框架. 秃笔在1992年<对联和楹联异同的探讨>一文中, 曾谈到对联的平仄源于律诗, 而又区别于律诗, 因为律诗只有五言, 七言, 而对联在长期的发展中吸收了词曲的长短句逗等格律. 律诗成为格式化了, 而对联的句式, 音节则比较活, 比律诗平仄的运用更加活跃.

一、句中平仄规则(以上联为例)

一言句:仄

二言句:仄仄

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

四言句:平平仄仄

五言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八言及八言以上的的平仄视节奏而定。

受唐代以来律诗的影响,五言、七言句更多使用括号中的平仄格式。

二、句脚平仄规则(正格,以上联为例)

(最后两句句脚平仄不相同为正格)

每边一句:仄

每边两句:平仄

每边三句:平平仄

每边四句:仄平平仄

每边五句:仄仄平平仄

每边六句: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八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我们在对联时长用到的格式基本框架还有: 四字联: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五字联: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或者: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六字联: 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

七字联: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变格: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八字联: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或者: 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

九字联: 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十字联: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 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平 三三四句式: 仄平仄 平仄平 平平仄仄

平仄平 仄平仄 仄仄平平

十一字联: 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六句式: 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十二字联: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长一点的对联, 虽无固定的格式, 但必须是平仄交错, 互相协调, 要不然就不能算作对联. 其实对于平仄掌握熟练的人来说, 是可以冲破平仄格式的束缚的.但是音节部分必须严格. 启功先生曾用一个分节"竹竿"对对联平仄基本框架的形容,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各种句式都可以从竿上截出来, 这是对联创作最简单的框架.

对联常识

(二):对联平仄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贴 点击数:6209 更新时间:2006-2-15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

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一)平仄归类标准

在现代对联写作、评选中,提倡以普通话四声(阴、阳、上、去)为平仄归类标准。

但是,前人作品中某些字古韵、今韵读音差异较大,为充分体会其意境和韵味,应该掌握古四声(平、上、去、入)。参见《平水韵部》。

允许用古四声创作对联,但应加以注明;如果出句注明“使用古韵”,对句也应遵循古韵,不应在一副对联中古今声韵混用。

普通话平仄归类,简言之,阴、阳为平,上、去为仄。(古四声:上、去、入为仄。)

(二)平仄相谐规则——马蹄韵

当代楹联界公认的平仄相谐规则是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余德泉教授提出的“马蹄韵”规则。

马蹄韵最基本的规则:平平仄仄两两交替!这是马蹄韵对联规则的精华所在,因状如马蹄的节奏,“马蹄韵”因此而得名。

以上联为例,马蹄韵有两种平仄排列规则(平仄杆):

第一种: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二种: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不论是句脚平仄还是句中平仄,均应遵循此规则:

句脚平仄:不管多少句的联语,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句中平仄:不管多少字的联句,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下联平仄一般要求和上联相反。

完全符合“平仄两两交替”规则的联句称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称为“变格”。

1、句脚平仄正格举例

二句联: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平仄)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仄平)

爆竹知人意,声声悦耳;(仄仄)

梅花晓天时,朵朵欢心。(平平)

三句联:

申奥功成,入世关通,一年好景蛇辞岁(平平仄)

兴邦业举,富民旗展,万里雄图马跃春(仄仄平)

勤廉并行,作风转变,民安国泰千秋富(平仄仄)

法德齐治,正气弘扬,地久天长四海春(仄平平)

四句联:

九州风物,荡漾胸中,一任他海阔天空,鸢飞鱼跃;(仄平平仄)

三晋溪山,奔腾眼底,合归我松青柏翠,鸟语花香。(平仄仄平)

申奥扬眉,入世争雄,足球圆梦,喜事桩桩强国力;(平平仄仄)

促农迈步,航天斗艳,科技兴邦,丰碑座座快民心。(仄仄平平)

五句联以上以此类推,不再举例。

2、句脚平仄变格举例

民意顺,国运兴,四海讴歌称盛世(仄平仄)

春风和,日色丽,九州景物换新颜(平仄平)

此例句脚平仄没有遵循“两两交替”规则(没有从“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截取),故为变格。

四句、五句及以上的长联,有时为了联意需要或者运用特殊联格的缘故打破“两两交替”规则,即为变格。例:

新相识,旧相识,春宵有约期方值。试问今夕何夕,一样月色灯色,该寻觅。(识、值、夕,古韵仄声)

这边游,那边游,风景如斯乐未休。况是前头后头,几度茶楼酒楼,尽勾留。

(句脚押韵)

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

官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

(拆词分总)

循规曰圆,循矩曰方。当圆则圆,当方则方。或舍圆求方,或舍方求圆,圆方岂可随心变。

明事为觉,明知为悟。错觉非觉,错悟非悟。有以觉求悟,有以悟求觉,觉悟缘由阅世来。(觉,古韵仄声。普通话jue2平声)

(句脚越递)

3、句中平仄正格举例

一言句:

旧(仄)

新(平) 二言句:

诗癖(平仄)

画痴(仄平)

看水(仄仄)

听泉(平平)

三言句:

独生子(平平仄)

特种兵(仄仄平)

龙胆草(平仄仄)

马兰花(仄平平)

四言句:

四方来宝(仄平平仄)

八路进财(平仄仄平)

恩来立志(平平仄仄)

马到成功(仄仄平平)

五言句:

有客如擒虎(仄仄平平仄)

无钱请退之(平平仄仄平)

——五言句律诗格之一

百花开盛世(仄平平仄仄)

双燕入农家(平仄仄平平)

——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八方盈正气(平平平仄仄)

四化涌春潮(仄仄仄平平)

——五言句律诗格之二

六言句:

梅报九州春讯(平仄仄平平仄)

——六言句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处处明山秀水(仄仄平平仄仄)

家家笑语欢歌(平平仄仄平平)

七言句:

莺歌燕舞留春住(平平仄仄平平仄)

虎跃龙腾向未来(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句律诗格之一

诸葛大名垂宇宙(平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碧海红霞辉玉宇(仄仄平平平仄仄)

东风旭日荡神州(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句律诗格之二

八言句以上多为拆分句,拆分后按每个分句的字数套用上述规则即可。不再举例。

4、关于句中平仄变格

句中平仄变格之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

此规则的要点在于:只注重双音节词组第二个字的平仄交替(第一个字则可以灵活处理)。

此规则一般应用于以“两平”或“两仄”起头的格式中,且单言句不计最后一字。

具体说(上联):三言句“一不论”(□平仄),四言、五言句“一三不论”(□平□仄、□仄□平仄),六言、七言句“一三五不论”(□仄□平□仄、□平□仄□平仄),八言、九言以上通常按拆分成两句以上的多句联另论。

举例:

柳三变(□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此例变格:仄平仄)

张九成(□仄平。正格应为:仄仄平,此例变格:平仄平)

风清云静(□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此例变格:平平平仄)

九州溢彩(□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此例变格:仄平仄仄)

四言句特例:

百花齐放(□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此例实为:仄平平仄,符合第一平仄杆,反而为正格)

明月几时有(□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此例变格:平仄仄平仄)

我欲乘风归去(□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仄,此例变格:仄仄平平平仄)

电信九州枢纽(□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仄,此例变格:仄仄仄平平仄)

草亭闲坐看花笑(□平□仄□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平平仄,此例变格:仄平平仄仄平仄)

“一三五不论”变格处理应注意的问题:

(1)忌孤仄/孤平

孤仄/孤平导致联句平仄交替太少,读起来缺乏音调变化。一般应在五言、六言、七言联句中避免此问题。

如何避免孤仄/孤平?记住一句话:不能只对第三字作变格。以上联为例:

五言正格:仄仄平平仄,如果第三字变格:仄仄仄平仄(第四字犯孤平,下联孤仄)

六言正格:仄仄平平仄仄,如果第三字变格:仄仄仄平仄仄(第四字犯孤平,下联孤仄)

七言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如果第三字变格:平平平仄平平仄(第四字犯孤仄,下联孤平)

此外,五言正格“仄仄平平仄”也不能只对第一字作变格:平仄平平仄。如此上联犯孤仄,下联犯孤平。

(注意:五言、七言句孤仄/孤平的概念是不含最后一字。)

纠正孤平/孤仄的办法:将其他单数位置的字也酌情作变格处理(其依据正是“一三五不论”规则)。例:

明月几时有(平仄仄平仄)

重见六朝名胜(平仄仄平平仄)

前途无限未来日(平平平仄仄平仄)

(2)忌三仄尾/三平尾

忌三仄尾/三平尾的理由同样是“平仄交替太少,读起来缺乏音调变化”。

切记:五言第二种律诗格(平平平仄仄)第三字、七言第二种律诗格(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字不能作变格处理。否则就会在上联出现“三仄尾”,下联出现“三平尾”:

平平仄仄仄(下联: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下联:平平仄仄平平平)

因此,根据“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和三仄尾/三平尾的禁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五言第二种律诗格只能对第一字作变格,七言第二种律诗格只能对第

一、三字作变格。

句中平仄变格之二:特殊联格

在很多特殊联格中,其平仄运用可以视作马蹄韵的变格,这些特殊联格包括叠字、复字、回文、谐趣、音韵等等。另外,上联全仄、下联全平联句也是很典型的变格。在这些变格联句中,平仄安排几乎没有了任何规律。

举例: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复字格,上联全仄)

风声 雨声 读书声 声声入耳

国事 家事 天下事 事事关心

(复字格)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山东落花生花落东山

(回文格)

管他三七二十一

醉我三百六十五

(谐趣、数字格。联脚上平下仄,极为特殊)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我亦无忌。

(此联联脚上平下仄,实因联意需要)

逝水载往事此去不返

新人说真情常来重游

(全平对全仄,古来有之)

羊年阳春扬州杨柳飏絮洋洋洒洒

燕乐艳日雁塔彦英宴宾嬿嬿姝姝

(同音异字格。2003中华世纪坛征联一等奖。本来是变格出句,但是对句做到与出句平仄字字相反,整体对仗十分工整,给人一种物极而反的完美感)

另有一些规则此处略去。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诗词平仄范文第4篇

教学目标:

1、“因声求气”,探索诗词基本的押韵、平仄、对仗和节奏的知识,体会古典诗词的音乐美、韵律美。

2、“吟咏诗韵”,通过吟诵古诗词,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难点:古今语音的发展与变化,导致诗词格律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的困难。

教学方法:在情境中感悟,在情景中生成,在情景中应用——诵读感悟本单元的诗词,归纳生成诗词格律知识,应用诗词格律知识。

研究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由周杰伦的《菊花台》入课,周杰伦的歌好听吗?方文山的词写的真好!除了唱得好之外,还有另外的原因——歌词押韵。押韵这种现象充分地体现在了古典诗歌中。

二、从押韵的角度体会诗歌回环往复之美

1、齐读李白的《客中作》李白在他乡作客快乐吗?不思念自己的家乡吗?以乐景写哀情。读的时候在前两句读出快乐、豪迈,后两句读出婉转低回的无奈!注意韵脚有什么特点?(声母、韵母)韵腹、韵尾相同,声调相同(都是平声)。那么,我们就知道了押韵的具体含义。所谓押韵,就是韵脚的字必须同韵。即韵腹、韵尾、平仄相同。

2、诗歌发展及押韵规律:

(1)是不是所有古代的诗歌都是这样的呢?先回忆诗歌发展流程。

(2)近体诗在唐代发展到顶峰,形式和内容有了个完美的结合,尤其是在押韵、平仄、对仗、格律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分析《清明》《锦瑟》,自由朗读一遍,体会近体诗押韵的特点——近体诗: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偶数句押韵,一般都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3)古体诗和词曲则相对宽松一些。但一般也有押韵的现象。欣赏《短歌行》的押韵特点。有没有押韵的特点?

(4)请一位男生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押ang韵。 (5)女生背诵小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押a韵。

3、小结——词曲:可以一韵到底,中途也可以换韵。

4、分析押韵的作用

(1)让学生分别读《乌衣巷》,注意斜,押韵在诗歌的节奏上有重要作用。

(2)由此看来诗歌的押韵形成了回环美,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 (3)欣赏歌曲《虞美人》,独特的节奏,换韵,抒发了强烈的思国念家的凄切。押韵的主要作用在于一方面增强音乐感,另一方面在于加强抒情性。

三、从平仄的角度体会诗歌抑扬顿挫之美

1、中华隐士

中华锦绣

英明果断有什么特点?

2、平:指阴平、阳平;仄:上声、去声、入声。

3、平仄的作用,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有一个最大的特点 就是声调,使诗歌读起来抑扬顿挫,有参差错落的美,从而达到声韵和谐。

4、五言诗中的平仄规律:分别介绍五律和七言

四、从对仗的角度体会诗歌形式整齐之美

1、“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这是古代《笠翁对韵》中的一段文字,看看有什么特点?

对字的词类,字数,平仄一一相对。

什么叫对仗?诗歌中的这种现象。生活中什么地方最常见?

五、押韵、平仄、对仗在诗歌中的应用

节奏:打拍子,这种方式在音乐中叫什么?来源于哪里呢?

六、练习

将下列几个短语依照一定的顺序,组合成一副歌咏李清照的对联。

①大河百代

②独开一枝女儿花

③群芳竞秀

④词苑千载

⑤众浪齐奔

⑥淘尽万古英雄汉

上联写得好,但下联对的不太工整,运用我们刚学的知识修改下联。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七、小结

诗词平仄范文第5篇

名字是否响亮,是否悦耳顺口,起主要作用的声调,这一点往往为命名者所忽略。

汉语是有声调的。近体诗和词曲所讲究的平仄,正是利用声调的错落不致,以求得音乐般的旋律。姓名尽管只有几个字,声调的作用却不容忽视。 汉语共有四个声调,即:

阴平,ā 阳平,á 上声,ǎ 去声,à

那么我国的姓氏从声调分,也可分四类: (1)阴平类。如:张 孙 丁 薛 温 奚 沙 柯 刁 方 金 衣 安 包 申 周 江 宫 高 郭 曾 甘 朱 崔 (2)阳平类。如:刘 陈 王 杨 石 余 冯 于 吴 邢 门 柴 姚 胡 徐 袁 常 曹 乔 彭 黄 韩 裴 齐

(3)声类。如:李 董 孔 古 史 左 武 许 贾 巩 郝 吕 米 马 蒋 纪 阚 柳 鲁 沈 伍 展 海 冷 (4)去声类。如:赵 陆 邓 万 宋 杜 步 孟 夏 毕 贺 廖 慕 郑 尚 付 盖 范 聂 费 谢 魏 贝 叶

姓氏有声调的差异,它们对名的声调自然也就有不同的要求。以下我们分单名和双名加以考察。

单名只有一个字。每个姓氏都有四种声调组合形式。

A、阴-阴型。例如:张 飞 江 东 朱 熹 方 舟 艾 青 沙 金 B、阴-阳型。例如:丁 玲 丘 弘 甘 宁 安 然 周 瑜 姜 渔 C、阴-上型。例如:包 拯 干 宝 辛 勉 秋 瑾 翁 谷 邹 鲁 D、阴-去型。例如:崔 岳 曾 震 班 固 高 旭 庄 肃 郭 亮

上棕四种类型的声音都比较和谐,说明阴平类的姓氏具有较强的组合能力。四种类型相比较,D类阴一去型稍微逊色。这种类型适合使用编辑部响亮的字眼儿。倘若追求儒雅细腻的格调,一般不要使用阴一去型。 (2)阴平类。

阳平类的姓氏有以下四种组合形式:

A、阳-阴型。例如:于 谦 刘 苍 毛 享 曹 丕 余 熙 田 间 B、阳-阳型。例如:石 雄 岑 彭 吴 良 何 群 服 虔 杨 亭 C、阳-上型。例如:文 丑 冯 允 黄 侃 程 鼎 卢 勇 蓝 理 D、阳-去型。例如:韩 愈 佟 岱 侯 翼陈 毅 袁 镇 雷 度

上棕四种类型中,A、C、D三种是理想的组合,B类阳一阳型就不那么顺口,缺乏一气呵成的整体感。人们在称呼时,常常不自觉地改变了姓氏的调值,听上去像是阴平。古代平声无阴阳之分,因而古人姓名中此类型实际上同阴一阴型无别。阴平类的姓氏最好选用A、C、D三型。

(3)上声类。

上声类的姓氏有以下四种组合形式:

A、上-阴型。例如:古 心 左 思 冷 曦 武 英 马 超 耿 光 B、上-阳型。例如:李 白 葛 洪 管 宁 阚 泽 伍 乔 褚 渊 C、上-上型。例如:孔 武 史 谨 柳 永 展 喜 董 朴 柏 古 D、上-上型。例如:贾 谊 鲁 肃 吕 布 许 慎 海 瑞 沈 固

上述四种类型中,A、B、D三种是理想的组合,C类上一上型不顺口,称呼时一般要使姓氏异化为阳平。这样,"柳永"听起来便成了"刘泳","柏古"听起来便成了"白古"。与其认人改了姓氏,不如命名时避开上声字。 (4)去声类。

去声类的姓氏以下四种组合形式:

A、去-阴型。例如:岳 飞 宋 江 孟 轲 段 规 范 增 卫 青 B、去-阳型。例如:贺 龙 夏 霖 万 言 赵 云 郑 玄 陆 游 C、去-上型。例如:杜 甫 尚 野 项 羽 叶 挺 邓 鲁 路 楷 D、去-去型。例如:贝 泰 季 布 郁 浩 廖 立 杜 厚 魏 照

上述四种类型中,A、B、C三种是理想的组合,D类去一去型读起来给人吃车的感觉。称呼时一般要改变调值。去声类的姓氏命名时,最好不要选用去声字。

单名的声调容易掌握,双名多了一个字,声调问题相应也复杂一些。双名加姓氏,共三个字,每个姓氏均有16种声调组合形式。 (1)阴平类。

阴平类的姓氏有以下16种组合形式:

A、阴-阴-阴型。例如:周嘉缃 江东之 汪叔詹 孙希朱 殷开山 郗僧施 B、阴-阴-阳型。例如:师安石 郭松林 舒知雄 周恩来 方秋白 关开培 C、阴-阴-上型。例如:汤光启 孙星衍 丁飞举 方千里 诸匡鼎 朱光普 D、阴-阴-去型。例如:詹天佑 孙枝蔚 乌斯道 崔公度 薛天定 章金牧 E、阴-阳-阴型。例如:曾原一 施尔宽 朱元璋 丘禾嘉 苏奎章 丁文江 F、阴-阳-阳型。例如:章学诚 詹尔达 甘惟寅 高迎祥 温庭筠 钟人杰 G、阴-阳-上型。例如:勾文鼎 申无宇 姜柔远 段闻礼 张吾瑾 丘逢甲 H、阴-阳-去型。例如:崔如岳 诸弘道 戚人镜 商承祚 臧尔令 张从正 I、阴-上-阴型。例如:康乃心 屈可伸 钟子期 司九经 周汝登 萧省身 J、阴-上-上型。例如:朱隐老 周铁虎 孙子昶 宫守礼 庄有可 萧永藻 K、阴-上-阳型。例如:邹守愚 渊有为 朱买臣 章炳麟 张友渔 康伟然 L、阴-上-去型。例如:萧子岳 朱百度 支可大 张我正 江有诰 方以智 M、阴-去-阳型。例如:张若虚 邹汉章 曾万中 甘梦英 龚自珍 章士钊 N、阴-去-阳型。例如:丘必明 雍乐成 柯梦得 申湛然 甄立言 苏光熊 O、阴-去-上型。例如:包万有 湛若水 安致远 戈尚友 温大雅 欧敬竹 P、阴-去-去型。例如:郭沫若 薛万备 丁善庆 刁士敬 汪道贯 辛庆忌

上述16种组合形式中,比较理想的是E、H、J、K、M、N八种。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声调富于变化,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内中尤以E、J、N三种为 佳。它们都是以阴平起头,以阴平收尾,首尾呼应,十分和谐。B、C、D、F、G五种,前四种两阴或两阳联缀、读起来不那么顺口。A是三个阴平联缀,没有变 化,显得十分呆板拘谨,阴平类的姓氏应注意避免这种组合。O和P由于两上和两去相联缀,读起来拗口,听起来别扭,也是不可采用的组合。汉语的双音词有个特 点,"友"、"永"都变成阳平。利用汉语这个特点,L类的组合有时也可彩,条件就是名字要取现成的双音词,或者名字联缀成义,成为一个词组。如"周铁 虎","铁虎"是个偏正词组,读时自然由"阴一上一上"变成"阴-阳上"。 (2)阳平类。 阳平类的姓氏有以下16种组合形式。

A、阳-阳-阴型。例如:黄庭坚 卓尔康 来集之 石达开 陈潭秋 吉鸿昌 B、阳-阳-阳型。例如:王得臣 皮龙荣 余时言 房玄龄 徐文华 何国材 C、阳-阳-上型。例如:狄明远 洪岩虎 胡承珙 韦云起 原伯鲁 唐庭楷 D、阳-阳-去型。例如:陈独秀 刑云路 仇时济 徐霞客 文廷式 倪文蔚 E、阳-阴-阴类。例如:裴松之 房知温 林公一 祁班孙 胡山宾 袁天纲 F、阳-阴-阳类。例如:王安石 屠湘灵 雷光霆 蒲松龄 陈彭年 钱三强 G、阳-阴-上类。例如:隆光祖 丌之伟 颜师古 程千里 刘知几 白日可 H、阳-阴-去类。例如:石天柱 侯方域 黄遵宪 白居易 王之焕 承天秀 J、阳-上-阴类。例如:晃补之 成始终 黄孔昭 徐海东 刘野夫 程咬金 K、阳-上-阳类。例如:曹雪芹 秦九韶 田有年 杨虎城 冯子材 洪起元 L、阳-上-上类。例如:王子武 佟养甲 吴可几 和有礼 杨守址 何挺颖 M、阳-上-去类。例如:全祖望 毛羽健 何有志 曹勇义 梅鼎祚 陈友定 N、阳-去-阴类。例如:龙太初 王念孙 皮日休 罗贯中 刘志丹 闻一多 O、阳-去-阳类。例如:卢照邻 秦再雄 童日铭 陈少涛 谭嗣同 洪秀全 P、阳-去-上类。例如:韦岳子 姚梦午 邢抱朴 席上锦 袁尚统 杨靖宇 Q、阳-去-去类。例如:俞正燮 余克济 吴必大 韩仲孝 唐际盛 时立爱

上述16种组合形式中,最佳的组合是F(阳-阴-阳)、G(阳-阴-上)、H(阳-阴-去)、J(阳-上-阴)、K(阳-上-阳)、N(阳-阳- 阴)、O(阳-去-阳)、(阳-去-上)八种。其次是A(阳-阳-阴)、D(阳-阳-去)、C(阳-阳-上)、E(阳-阴-阴)、M(阳-上-去)五种。 这五种组合虽然不及上面八种的音美,只要在选定上下点功夫,也可以得到良好的审美效果。B(阳-阳-阳)、L(阳-上-上)、Q(阳-去-去)三种不宜采 用。但L(阳-上-上)如能利用汉语的音变规律,也不妨使用。 (3)上声类。

上声类的姓氏有以下16种组合形式:

A、上-上-阴类。例如:许乃钊 伍典章 吕景初 李左车 马孔英 掌禹锡 B、上-上-阳类。例如:孔颖达 沈友琴 阮美成 浦起龙 耿守直 沈野云 C、上-上-上类。例如:史可法 李以笃 许乃普 汝可起 葛守礼 史显祖 D、上-上-去类。例如:孔广翼 沈甲秀 许法慎 李秉彝 贾履上 蒋羽化 E、上-阴-阴类。例如:武三思 祖冲一 卜天生 马师班 展庄叔 耿昌期 F、上-阴-阳类。例如:虎坤元 马之纯 贾思勰 沈冰壶 武攸宁 尹耕云 G、上-阴-上类。例如:左光斗 李商陷 郝天挺 李公朴 沈君理 冼星海 H、上-阴-去类。例如:吕公弼 左匡政 李三畏 种师道 葛师旦 孔思晦 J、上-阳-阴类。 例如:柳同春 葛云飞 李时珍 党怀英 孔云章 龚霆松 K、上-阳-阳类。例如:储良材 种云龙 柳玄达 李行言 楚执柔 马连良 L、上-阳-上类。例如:古其品 史维堡 猛如虎 许鸣运 党崇雅 沈明远 M、上-阳-去类。例如:伍维寿 祖良壁 郝奇遇 马怀素 莉宏毅 李玄霸 N、上-去-阴类。例如:冷寿光 吕步舒 李奉先 米万钟 褚少孙 苟日新 O、上-去-阳类。例如:古道行 卜大同 庾自直 李自成 祖秀实 耿静如 P、上-去-上类。例如:柏立本 史光斗 伍正己 董必武 许赤虎 葛万里 Q、上-去-去类。例如:孔尚任 耿定力 李道泰 沈用济 钮树玉 贾汉复

上述16种组合形式中,E(上-阴-阴)、F(上-阴-阳)、G(上-阴-上)、H(上-阴-去)、J(上-阳-阴)、M(上-阳-去)、N(上-去 -阴)、O(上-去-阳)、P(上-去-上)九种理想的组合。K(上-阳-阳)和L(上-阳-上)也可采用,但效果显然要逊色。A(上-上-阴)、B(上 -上-阳)、C(上-上-上)、D(上-上-去)四种均出现上声字联缀的现象,Q(上-去-去)则是去声字联缀,读起来非常拗口,因此,上声类的姓氏应避 开这五种组合形式。 (4)去声类。

去声类的姓氏有以下16种组合形式:

A、去-去-阴型。例如:杜幼安 路振飞 郑介夫 冒致中 范仲淹 扈再兴 B、去-去-阳型。例如:孟浩然 豆代田 邵晋涵 祝万龄 卞立言 项梦原 C、去-去-上型。例如:夏尚朴 鲍作雨 郑至果 孟化鲤 叶孟鼎 杜易简 D、去-去-去型。例如:宋聚业 富大用 毕再遇 万正色 霍去病 范日进 E、去-阴-阴型。例如:靳东发 沐天波 夏金标 赵冬曦 谢东山 杜叔高 F、去-阴-阳型。例如:骆宾王 郁松年 万斯同 桂中行 贡修龄 冀邦直 G、去-阴-上型。例如:大公鼎 叶方蔼 赵先雅 郑思永 缪钟理 蔡方炳 H、去-阴-去型。例如:段公路 贡师道 赵匡胤 魏昭亮 赖天赋 谢三秀 J. 去-阳-阴型。例如:邵伯温 范王孙 夏执中 廖莹中 兵伯川 郑成功 K、去-阳-阳型。例如:慎从吉 但存学 祝弘奇 盖文达 夏时行 贯去石 L、去-阳-上型。例如:杜鹏举 费扬古 郑元斗 霍元甲 邵文炳 顾炎武 M、去-阳-去型。例如:单雄信 范成大 谢灵运 杜如晦 尉长命 解一贯 N、去-上-阴型。例如:陆九渊 郑朴翁 宋景诗 恽本初 慰古真 赵卯发 O、去-上-阳型。例如:杜审言 顾野王 蔡紫琼 宋汝为 邓演达 向警予 P、去-上-上型。例如:祝可久 范祖禹 项守礼 尚可喜 郑以伟 毕祖朽 Q、去-上-去型。例如:晏几道 厉汝进 傅启让 抱老寿 叶永秀 项笃寿

上述16种组合形式中,E(去-阴-阴)、F(去-阴-阳)、G(去-阴-上)、H(去-阴-去)、J(去-阳-阴)、L(去-阳-上)、M(去-阳 -去)、N(去-上-阴)、O(去-上-阳)、Q(去-上-去)十种系最佳组合。A(去-去-阴)、B(去-去-阳)、C(去-去-上)、D(去-去- 去)四种组合均出现声联缀的现象,K(去-阳-阳)和P(去-上-上)分别为阳平联缀和上声联缀,读起来都不顺口,去声类的姓氏应予以回避。

姓名的声调问题看起来很复杂,如果抓住规律,内中并没有什么奥秘。对于每个姓氏来说,可选择的声调组合只有十几种。命名时,把准备用的字放进组合加以推敲,使字的选择同声调组合的选择有面地结合起来,形美、音美、意美三者兼顾,这是一项并不复杂的工作。

究竟选择啊一种组合好呢?这是难以事先规定的。声调的组合并非孤立的现象,它同字形的组合和字意的组合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能割裂开来。

诗词平仄范文第6篇

作者:佚名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

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一)平仄归类标准

在现代对联写作、评选中,提倡以普通话四声(阴、阳、上、去)为平仄归类标准。

但是,前人作品中某些字古韵、今韵读音差异较大,为充分体会其意境和韵味,应该掌握古四声(平、上、去、入)。参见《平水韵部》。

允许用古四声创作对联,但应加以注明;如果出句注明“使用古韵”,对句也应遵循古韵,不应在一副对联中古今声韵混用。

普通话平仄归类,简言之,阴、阳为平,上、去为仄。(古四声:上、去、入为仄。)

(二)平仄相谐规则——马蹄韵

当代楹联界公认的平仄相谐规则是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余德泉教授提出的“马蹄韵”规则。

马蹄韵最基本的规则:平平仄仄两两交替!这是马蹄韵对联规则的精华所在,因状如马蹄的节奏,“马蹄韵”因此而得名。

以上联为例,马蹄韵有两种平仄排列规则(平仄杆):

第一种: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二种: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不论是句脚平仄还是句中平仄,均应遵循此规则:

句脚平仄:不管多少句的联语,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句中平仄:不管多少字的联句,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下联平仄一般要求和上联相反。

完全符合“平仄两两交替”规则的联句称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称为“变格”。

1、句脚平仄正格举例

二句联: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平仄)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仄平)

爆竹知人意,声声悦耳;(仄仄)

梅花晓天时,朵朵欢心。(平平)

三句联:

申奥功成,入世关通,一年好景蛇辞岁(平平仄)

兴邦业举,富民旗展,万里雄图马跃春(仄仄平)

勤廉并行,作风转变,民安国泰千秋富(平仄仄)

法德齐治,正气弘扬,地久天长四海春(仄平平)

四句联:

九州风物,荡漾胸中,一任他海阔天空,鸢飞鱼跃;(仄平平仄)

三晋溪山,奔腾眼底,合归我松青柏翠,鸟语花香。(平仄仄平)

申奥扬眉,入世争雄,足球圆梦,喜事桩桩强国力;(平平仄仄)

促农迈步,航天斗艳,科技兴邦,丰碑座座快民心。(仄仄平平)

五句联以上以此类推,不再举例。

2、句脚平仄变格举例

民意顺,国运兴,四海讴歌称盛世(仄平仄)

春风和,日色丽,九州景物换新颜(平仄平)

此例句脚平仄没有遵循“两两交替”规则(没有从“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截取),故为变格。

四句、五句及以上的长联,有时为了联意需要或者运用特殊联格的缘故打破“两两交替”规则,即为变格。例:

新相识,旧相识,春宵有约期方值。试问今夕何夕,一样月色灯色,该寻觅。(识、值、夕,古韵仄声)

这边游,那边游,风景如斯乐未休。况是前头后头,几度茶楼酒楼,尽勾留。

(句脚押韵)

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

官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

(拆词分总)

循规曰圆,循矩曰方。当圆则圆,当方则方。或舍圆求方,或舍方求圆,圆方岂可随心变。

明事为觉,明知为悟。错觉非觉,错悟非悟。有以觉求悟,有以悟求觉,觉悟缘由阅世来。(觉,古韵仄声。普通话jue2平声)

(句脚越递)

3、句中平仄正格举例

一言句:

旧(仄)

新(平)

二言句:

诗癖(平仄)

画痴(仄平)

看水(仄仄)

听泉(平平)

三言句:

独生子(平平仄)

特种兵(仄仄平)

龙胆草(平仄仄)

马兰花(仄平平)

四言句:

四方来宝(仄平平仄)

八路进财(平仄仄平)

恩来立志(平平仄仄)

马到成功(仄仄平平)

五言句:

有客如擒虎(仄仄平平仄)

无钱请退之(平平仄仄平)

——五言句律诗格之一

百花开盛世(仄平平仄仄)

双燕入农家(平仄仄平平)

——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八方盈正气(平平平仄仄)

四化涌春潮(仄仄仄平平)

——五言句律诗格之二

六言句:

梅报九州春讯(平仄仄平平仄)

——六言句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处处明山秀水(仄仄平平仄仄)

家家笑语欢歌(平平仄仄平平)

七言句:

莺歌燕舞留春住(平平仄仄平平仄)

虎跃龙腾向未来(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句律诗格之一

诸葛大名垂宇宙(平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碧海红霞辉玉宇(仄仄平平平仄仄)

东风旭日荡神州(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句律诗格之二

八言句以上多为拆分句,拆分后按每个分句的字数套用上述规则即可。不再举例。

4、关于句中平仄变格

句中平仄变格之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

此规则的要点在于:只注重双音节词组第二个字的平仄交替(第一个字则可以灵活处理)。

此规则一般应用于以“两平”或“两仄”起头的格式中,且单言句不计最后一字。

具体说(上联):三言句“一不论”(□平仄),四言、五言句“一三不论”(□平□仄、□仄□平仄),六言、七言句“一三五不论”(□仄□平□仄、□平□仄□平仄),八言、九言以上通常按拆分成两句以上的多句联另论。

举例:

柳三变(□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此例变格:仄平仄)

张九成(□仄平。正格应为:仄仄平,此例变格:平仄平)

风清云静(□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此例变格:平平平仄)

九州溢彩(□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此例变格:仄平仄仄)

四言句特例:

百花齐放(□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此例实为:仄平平仄,符合第一平仄杆,反而为正格)

明月几时有(□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此例变格:平仄仄平仄)

我欲乘风归去(□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仄,此例变格:仄仄平平平仄)

电信九州枢纽(□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仄,此例变格:仄仄仄平平仄)

草亭闲坐看花笑(□平□仄□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平平仄,此例变格:仄平平仄仄平仄)

“一三五不论”变格处理应注意的问题:

(1)忌孤仄/孤平

孤仄/孤平导致联句平仄交替太少,读起来缺乏音调变化。一般应在五言、六言、七言联句中避免此问题。

如何避免孤仄/孤平?记住一句话:不能只对第三字作变格。以上联为例:

五言正格:仄仄平平仄,如果第三字变格:仄仄仄平仄(第四字犯孤平,下联孤仄)

六言正格:仄仄平平仄仄,如果第三字变格:仄仄仄平仄仄(第四字犯孤平,下联孤仄)

七言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如果第三字变格:平平平仄平平仄(第四字犯孤仄,下联孤平)

此外,五言正格“仄仄平平仄”也不能只对第一字作变格:平仄平平仄。如此上联犯孤仄,下联犯孤平。

(注意:五言、七言句孤仄/孤平的概念是不含最后一字。)

纠正孤平/孤仄的办法:将其他单数位置的字也酌情作变格处理(其依据正是“一三五不论”规则)。例:

明月几时有(平仄仄平仄)

重见六朝名胜(平仄仄平平仄)

前途无限未来日(平平平仄仄平仄)

(2)忌三仄尾/三平尾

忌三仄尾/三平尾的理由同样是“平仄交替太少,读起来缺乏音调变化”。

切记:五言第二种律诗格(平平平仄仄)第三字、七言第二种律诗格(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字不能作变格处理。否则就会在上联出现“三仄尾”,下联出现“三平尾”:

平平仄仄仄(下联: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下联:平平仄仄平平平)

因此,根据“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和三仄尾/三平尾的禁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五言第二种律诗格只能对第一字作变格,七言第二种律诗格只能对第

一、三字作变格。

句中平仄变格之二:特殊联格

在很多特殊联格中,其平仄运用可以视作马蹄韵的变格,这些特殊联格包括叠字、复字、回文、谐趣、音韵等等。另外,上联全仄、下联全平联句也是很典型的变格。在这些变格联句中,平仄安排几乎没有了任何规律。

举例: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复字格,上联全仄)

风声 雨声 读书声 声声入耳

国事 家事 天下事 事事关心

(复字格)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山东落花生花落东山

(回文格)

管他三七二十一

醉我三百六十五

(谐趣、数字格。联脚上平下仄,极为特殊)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我亦无忌。

(此联联脚上平下仄,实因联意需要)

逝水载往事此去不返

新人说真情常来重游

(全平对全仄,古来有之)

羊年阳春扬州杨柳飏絮洋洋洒洒

燕乐艳日雁塔彦英宴宾嬿嬿姝姝

(同音异字格。2003中华世纪坛征联一等奖。本来是变格出句,但是对句做到与出句平仄字字相反,整体对仗十分工整,给人一种物极而反的完美感)

另有一些规则此处略去。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上一篇:中医文化的重要性范文下一篇:委婉辞职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