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竞争力研究论文范文

2024-07-15

外贸竞争力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义乌外贸历史很长,但长期扮演土特农副产品的出口供应地角色。19世纪末,义乌已有对外贸易,清朝光绪年间有金华火腿出口的记载,中华民国初期,义乌出口货物以传统土特产品为主,主要商品为火腿、桐油、南枣、毛猪、猪鬃及萤石等。1989年义乌第一家“合资”企业批建,1990年开始有自营出口。1994年义乌第一家外贸流通企业成立,从此以后拥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开始增加,外贸出口总额有一定的增长。19世纪90年代末期,小商品出口开始兴旺。21世纪初,来自中东、东亚、欧美大批外商长驻义乌直接开展小商品采购,境外企业驻义乌商务机构越来越多地设立起来,开展业务联络、产品介绍、技术交流等活动。同期,众多外地进出口公司来义乌设立办事处采购进货,从而形成了外贸流通企业、生产企业和外地进出口公司等共做外贸的大格局。

一、义乌外贸出口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1、外贸出口总额稳定增长

2004-2007年,义乌外贸出口总额平稳增长,年均增长率为22.95%,高于同期义乌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其年均增长率为15.78%,而低于同期全国和浙江省出口总额年增长率,全国29.18%,浙江32.63%。2004年义乌外贸出口总额为9.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03%,2005年10.92亿美元,增长26.1%,2006年13.41亿美元,增长22.8%,2007年16.7亿美元,增长24.87%。

2、外贸出口商品种类繁多

我国海关把出口商品分成22个大类和99个小类。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义乌出口商品19个大类72个小类,2007年出口商品18个大类69个小类。

3、外贸出口市场广阔

2004年义乌商品出口到182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回落到160个,2006年又增加到178个,2007年又小幅回落到177个。对欧洲与亚洲的出口超过其他各洲,2004-2007年对欧洲和亚洲的出口基本上平起平坐,2004年出口亚洲3.15亿美元,欧洲2.53亿美元,2005年出口亚洲3.47亿美元,欧洲3.53亿美元,2006年出口亚洲4.22亿美元,欧洲4.10亿美元,2007年出口亚洲5.14亿美元,欧洲5.19亿美元。

4、出口经营主体多元化

义乌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出口经营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而且义乌民营企业出口不断增加,在全市出口总值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且有超过国有、“三资”企业出口额的趋势(表1)。

5、出口产业聚集

义乌原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县,改革开放以来,小商品批发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实行“以贸促工,贸工联动”的策略,通过贸易促进了一大批工业企业的诞生,形成了纺织、服装、工艺品、印刷、纸制品、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等八大优势行业,这八大优势行业的总产值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40%,这些行业的发展为义乌的出口提供了重要平台。小商品市场和工业与超过万人的常住外商相结合,使得义乌外贸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外贸管理和服务功能日臻完善,在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的征途上,步入了一个新的里程。义乌外贸出口发展不仅带动了义乌市以至周边地区小商品产业的集聚发展,而且在金华、台州、衢州和丽水等地区形成了以义乌为中心的小商品产业带。

6、对本地区、浙江中西部地区及全国的中西部地区的贡献大

义乌外贸出口的发展对本地区财政收入的贡献大,对浙江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就业都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义乌外贸出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外贸出口发展面临的环境威胁

1、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贸出口国际环境恶化

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又开始盛行,义乌出口商品也深受影响。2004年以来,美国、土耳其、欧盟、巴西等国相继对我国出口的木制卧室家具、纺织品、拉链、圆珠笔、袜子、皮革、钢丝衣架等进行反倾销、保障措施调查,涉及义乌企业30家以上,涉案金额1300万美元以上。特别是04年10月,美国对中国生产的部份袜子产品实施数量限制,而美国市场是义乌袜业出口的重要市场,这种举措冲击了义乌对美国的袜业出口。

2、国内外贸出口政策环境传统优势逐步散失

我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取代了传统的以“奖出限入”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保护贸易政策。2005年7月21日以来我国人民币开始升值、国家近年来出口退税率一再下调,当地政府在2006年后取消了政府对出口的补贴等等政策的调整,使得义乌商品出口成本上升。

3、外贸管理部门出口管理能力较弱

在我国,外贸出口长期受国家政策扶持,因此,外贸管理部门的管理意识不足、管理能力低弱,即使不管理,也可以工作有成效。义乌外贸管理机构主要为义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义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金华海关驻义乌办事处。海关在义乌实行的“异地报关,口岸放行”模式及 “旅游购物商品货运出口”模式,使义乌小商品出口大提速。义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为解决市场采购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监管工作瓶颈问题而开展了“规范化外贸仓库管理工作”。义乌检验检疫局与金华海关义乌办事处建立了关检执法合作机制,共同研究与解决市场采购出境货物检验检疫监管工作当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地方开放型经济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积极的贡献。然而据调查,仅有16.9%的义乌流通企业(公司)认为外贸管理机构能够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2],大多义乌流通企业(公司)对外贸管理机构的管理权限和业务优化仍有较高的期待。

(二)外贸出口模式和结构缺陷

1、外贸出口模式落后

义乌现有外贸出口模式的特点是量性增长较快,而质性增长较慢。这种外贸出口模式为低层次的创业活动提供了很好的机遇,然而这种模式本身有很多缺点,许多的外商来义乌直接进行人员采购,成本很高。交易的对象主要是小商品,产品结构简单,价格竞争异常激烈,外贸交易模式较为原始,资源消耗较大,规模与效益不对称,部分传统的出口商品规模大,但附加值不高,导致效益不高。

2、外贸出口主体结构失衡

2001-2007年间义乌自营进出口企业数量剧增,然而在数量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两种逆势的现象,一是获得出口权但未开展业务的企业多,2002年为16家,2003年50家,2004年116家,2007年高达962家,占出口主体总数的66.5%。二是2006年6月到7月中旬出现了50多家小型外贸公司倒闭,是同期新增外贸公司数量的两倍,且有多家小型外贸公司当时正面临经营困境和倒闭的结局。

3、外贸出口产品来源地结构欠佳

2006年义乌八个镇街道中,出口较大的有江东、稠江、大陈、北苑,这些地区出口已超过亿美元,其中稠江出口达15053万美元,居各镇、街道之首,江东、北苑紧跟其后,分别是14163、14022万美元。几个工业基础较薄弱的镇,出口总额不大,地区间的协调发展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4、外贸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不够,出口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不合理

义乌出口商品中仍以低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为主,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出口比重低,2006年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最多,占全市出口额的51.84%,同比增长22.57%。前五大类商品为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杂项制品、塑料及制品、金属及制品、化学工业及相关产品,这五大类商品的出口额占全市出口额的82.41%。因此义乌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任务很重。义乌至今已培育出针织袜业、饰品、工艺品、玩具、拉链和毛纺等16大极具竞争力的优势行业,市场占有率都占全国30%以上,但产业同构现象较为严重,带来过度竞争、资源耗费等与可持续发展相悖的问题。义乌产业结构急需由轻型加工业为主向深加工化、高技术化和服务化转化。出口产业结构决定了出口商品结构,并最终决定着出口市场结构,义乌的出口市场结构也应由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转化。

三、义乌外贸出口可持续发展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分析

本论文中所说的外贸人才指外贸经营管理人才,是在其工作岗位上能胜任本职工作并对工作所涉及的业务具有前瞻能力,能推动外贸业务发展的经营管理人才。具体来说,包括中高级外贸人才和一线应用型人才。中高级外贸人才包括外贸企业的负责人和企业外贸业务部门的负责人,而一线应用型人才为在外贸企业中从事一线工作的外销员、跟单员、采购员、制单员、报检员、报关员、核销员和退税员等。

1、知识需求

外贸出口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外贸人才具有扎实的外贸专业知识,良好的产品技术知识,优良的外语知识,高超的电子商务知识,必要的风险管理知识以及基本的世贸组织知识。在外贸专业知识部分,要使得外贸人才的外贸理论、政策和实务知识结构合理,其中外贸理论和实务知识在专业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提升,而外贸政策知识的重要性下降。

2、能力需求

1)外贸人才应具有较强的开拓能力,在严峻的外贸出口形势下,开拓型外贸人才的需求最为迫切。客户是外贸出口主体的生命,因此,各出口主体都把开拓型外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放在首要位置。这里包含了外贸人才的专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跨文化能力和创新能力。

2)外贸人才应具有较好的管理能力,首先要有良好的业务决策和组织能力,其次要有较高水平的财务管理能力,还要有人员管理能力。此处则包含了外贸人才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

3、素质需求

1)外贸人才应具有科学的发展观,廉洁自守等高尚的道德品质。出口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还是为了人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在出口发展过程中,失去了人的宝贵道德品质,那是得不偿失,所以应摈弃“出口至上”、“物质至上”的思想,应回归到人的终极关怀,这样才不会在出口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2)外贸人才应往最需要的地方去。外贸人才应积极介入外贸出口落后的镇街,帮助这些地方发展出口,外贸人才还要往未开展业务的外贸出口主体中去,帮助这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3)外贸人才应具有创立实业,争创出口名牌、引导行业发展的精神。外贸人才不应与同行进行盲目的低价竞销,而应以自己的优质服务和优良的产品质量赢得顾客尊重,外贸人才不应在低端市场与同行进行竞争,而应在中高端市场大显身手。

4)外贸人才应具有“大经贸”的综合素质,既要有引入外资的国际融资素质,又要有“走出去”战略具体实施者的必备素质。

5)外贸人才应变具有灵活应变的素质,大胆开展客源渠道创新、组货渠道创新、内部管理创新。

4、种类需求

1)中高级外贸人才需求增加

据2007年7月义乌工商学院国贸教研室对外贸出口主体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义乌外贸出口主体中有86%需要中高级外贸人才。

2)一线外贸人才需求相对减少

同期进行的调查显示,义乌外贸出口主体对除外销员等岗位以外的一线外贸人才的需求为零。

3)开拓型、知识型、环保型、决策型、市场调研型人才需求将不断增加。

参考文献:

[1]根据2007年从义乌市外贸局获取的《义乌外贸志》稿件整理而得.

[2]陆立军等.义乌商圈[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10:P155.

[3]陆立军.集聚发展 高端攀升——义乌产业发展新战略[J].《浙江经济》.2004.4:P50-52.

外贸竞争力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尽管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发展情况令人看好,但在国际贸易中依然会面临很多的挑战,会出现一些难题。主要体现在中小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核心竞争力薄弱、资金匮乏和融资困难以及面临网络营销盛行的挑战。为了促进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的长足发展,本文从核心竞争力、融资以及网络营销三个方面分析了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核心竞争力;网络营销

一、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情况

中小外贸企业是指,主要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要经营范围的中小型企业。这资金匮乏、投资主体多元化、呈现劳动密集型所有制结构多元等,是这些企业的主要特征。

我国外贸企业的80%以上是中小型企业,这些中小外贸企业逐渐的成为了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主要是因为中小企业拥有独特的优势:一是他们能够对地方资源进行更加充分地利用,对地方发展起到独一无二的推动作用;二是他们可以为提供多元和个性化的产品,能够为客户提供私人定制的产品和服务;最后,由于他们本身在市场处于弱势和劣势地位,因而会更加努力和积极的经营、生产,以求能够生存于市场,发展自身的同时也促进了市场的发展。

虽然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势头良好,但现实生产和运营中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和挑战,本文将对中小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薄弱

首先,缺少核心专业人才。中小外贸企业的管理者對于核心竞争力的意识淡薄,更不具有专业的操作能力。由于中小外贸企业的根基薄弱,缺乏系统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并且资金的缺乏导致专业人员的流失。其次,缺乏创新和核心产品。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产品的技术含量低以及低成本、低价格的战略优势的不复存在逐渐成为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的掣肘。一味的模仿大公司的热销产品,不但使企业丧失了独立的核心产品,还是其丧失了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再次,企业管理制度陈旧。由于中小企业的自身素质较低,而且在市场中处于劣势地位,他们的管理理念、方法和制度都比较陈旧和落后,不能很好的应对日新月异的国际市场的变化。最后,中小外贸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较差。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融资能力和管理水平都较低,又因为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不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单纯地依靠低廉价格的产品打入市场,模仿热销产品来扩展市场,因而企业的风险防御意识较差。

(二)企业融资困难

资金的不足成为了制约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而解决筹措资金的困难成为中小企业的当务之急。其中,最好的方法就是融资,但是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在融资中往往会遇到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数额很多困难。

首先,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以及信用水平低,使其主要依赖于间接贸易融资进行融资,而银行贷款俨然成为中小外贸型企业主要融资方式。因为风险高和回报率低,银行逐步减小给予中小外贸型企业的贷款额度,进而造成了企业的融资困难。其次,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相对滞后的金融立法,给中小外贸型企业的对外贸易融资带来了很大的潜在风险。最后,缺乏信用评价机制。由于我国没有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与评价制度,而社会诚信系统也不够健全,从而加大了银行帅选符合贷款要求的中小外贸企业的难度。

(三)网络营销带来的新挑战

随着网络营销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营销方式,中小企业在进行网络营销的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首先,中小外贸企业忽视了自身网站的建设和维护。目前大多数中小外贸企业都忽视了自身网站的建设,只是简单地在第三方B2B平台上发布相关产品信息。这种做法只是单纯的卖产品,而忽略了建设自己网站而带来的品牌效应。其次,过度依赖第三方电子商务B2B 平台。这种做法主要体现在,一是主要通过B2B 商务平台发布供求信息,一是支付高价给B2B 商务平台,被动的等待客户上门询问,并且容易出现询单不足的问题。最后,中小外贸企业对搜索引擎的利用不充分。目前,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对搜索引擎的作用的认识不够深入和全面,认为排名是搜索引擎的一切。然而,展示企业形象是搜索引擎的主要作用,消费者从认识了解企业产品到购买企业产品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一味的付费买排名,执着于高排名反而会使消费者产生负面印象。

三、促进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增强核心竞争力意识,引进专业人才

企业一方面开展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关知识的培训,一方面通过模拟训练加强企业领导层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战能力。与此同时,企业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包括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为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

2. 提升创新能力,开发核心产品

政府需要通过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增加技术创新和改造投入,并且企业自身也应调整自己的资金投入结构,增加对创新和开发核心产品的投入。此外,企业要努力开发核心产品,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目前,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必须依靠自身的品牌战略扭转为跨国企业进行代加工的局面,不断努力提升自己品牌的服务。

3.改善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

企业的管理者要不断学习和实践先进管理理念,更新陈旧的管理方法的制度,最大限度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此同时,还需要塑造独一无二的企业文化,形成员工共同的、信服的、赞同的信念和目标。

(二)解决企业融资困难

1.完善我国中小外贸型企业的信用体系

首先,建立我国中小外贸型企业的信用制度,从而有效提高我国中小外贸型企业的自身素质及其信用等级。其次,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再次,促进银行与信用担保机构协调,建立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提高担保机构和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最后,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监督的作用、职能。

2.创新、改善银行融资制度

银行要创新自身管理模式,可以通過对中小外贸型企业进行单独考核,构建一种能够促进我国中小外贸型企业成长发展的长效贸易融资制度。从我国中小外贸型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积极创新产品,积极开发融资产品,将银行在国际结算业务中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3.完善企业风险转移机制

银行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定,在资金上给予中小企业保障,提高其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此外,中小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市场制定相应的风险转移机制,能够起到风险防范的作用。

4.创建中小外贸型企业直接贸易融资体系

创建符合我国中小外贸型企业要求的直接贸易融资体系从而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进而解决融资难问题。可以采取鼓励和优惠政策吸引社会中各类投资结构加大对我国中小外贸型企业的投资力度。

(三)提高网络营销效率

1.创建独立、便捷的企业网站

首先,提高网站的功能性。最大限度细化网站搜索功能,方便买家找到自己想要的产品。其次,提高网站浏览速度。网站设计时,除了要选用大型、优质的服务器以外,还要尽可能的少设计大图片、动态数据库这样的需要大的运行内存的设计,来提高网站的浏览速度。最后,网站应该有多种语言版本。

2.重视B2C 国际贸易平台的客户开发

通过实体店和网店相结合,消费者不仅可以从厂家得到最低的优惠价,又可以从厂家的大库存得到更大的选择空间。而且,通过在B2C 网站销售产品,不但能够通过竞价的方式寻找到更多潜在客户,还能够更好地宣传本企业品牌和企业文化,达到更好的品牌效应。

3.正确看待搜索引擎排名

企业网站的最大功能应该是宣传企业产品、品牌和文化,让消费者通过认可产品到认可文化,来增进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忠诚度。为了让客户在搜索引擎中迅速地找到网站,中小外贸企业选择付费搜索引擎排名服务以外,还可以采用其它方法来提高排名和曝光度。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在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市场时,除了要解决融资问题,充实自己的经营资金;还要在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下功夫,培养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可以在面对像网络营销这样的新潮流时能够迅速反应,而不至于被淘汰。

参考文献:

[1]祁丹萌.网络国际贸易背景下苏州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措施[J]. 对外经贸,2015,09:30-32.

[2]王鹏.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22:107-108.

[3]谢莉萍.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4,10:66-67.

[4]李月乔. 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开展跨境电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D].河北经贸大学,2016.

[5] 李文俊.传统中小外贸企业转型跨境电商的瓶颈及对策研究[J]. 明日风尚. 2016(23)

[6] 向喜.浅谈中小外贸企业如何打好品牌战[J].现代商业. 2016(09)

[7] 李桐,李宏伟.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16(11)

[8] 杨玉棋.浅析新环境下广东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问题[J].北方经贸. 2016(06)

[9] 裴琦.中小外贸企业应用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经济. 2015(02)

外贸竞争力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飞速发展的跨境电商给外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助力,也给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出口和升级带来了机遇,在政策的支持和机遇下,中小型外贸企业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逐渐成为外贸发展的新趋势。但是由于对外出口存在一定的困境,比如出口的产品具有单一性,物流体系不完善且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缺乏等。文章主要对中小型外贸企业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的困境提供对策和建议,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
中小型外贸企业跨境电商零售出口面临的困境

由于市场的发展趋势和需求,以及政策的支持下,中小型外贸企业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具有一定的发展条件和机遇,但是在发展中,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局限,使企业的发展面临困难。

出口商品单一局限且人才资源缺乏

根据调查显示,中小型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的产品主要以纺织品和日用品等,但其产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附加值较低,对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较低,主要通过较低的劳动成本和材料成本进行制造和销售,这种产品的成本上升会导致价格优势不复存在,且商品的低价竞争会逐步被市场淘汰,对中小型外贸企业的未来发展和品牌的建立造成負面影响。

与此同时,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跨境电商行业的人才缺乏,由于跨境电商的高利润和低成本,其规模在不断壮大,很多中小型外贸企业通过亚马逊和eBay的网站平台出口商品,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上升,且从业人员需要掌握计算机和外语等必备技能,还需要了解到相关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跨境电商网站所制定的规则,且由于不同地区的国家商品的出口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导致消息的回复和商品的处理缺乏时效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复合型人才供给不平衡导致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

产品的售后和法律的监管不健全

由于地区和时间的差异,中小型企业对与产品的售后和质量问题服务缺乏体系,我国对于跨境电商行业的监管系统和制度不够完善,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惩罚制度不健全,中小型外贸企业违法成本较低。部分跨境电商平台对中小型外贸企业的注册流程不严格,对于企业的本身资质和产品的质量不进行审核,导致企业的销售门槛较低,产品的质量等方面不能得到保障,另外,中小型外贸企业缺乏法律意识,在追求高利润和高收益的同时对法律法规的认识缺乏。且由于审核力度不够,导致部分企业在销售时发布虚假的信息和制造假冒产品从而提高产品的利润,对我国的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的形象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中小型外贸企业在出口商品时,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很多时候都是抄袭国外知名品牌的样式和图案进行制造,导致知识产权侵害的事件常有出现,且后续的法律费用和赔偿情况都会导致企业内部的营业成本增加,致使企业的名声和影响都是负面的,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且销售的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和不健全对企业的商品出售也会产生问题,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

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物流的困境

电商的零售都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高利润。通样跨境电商的零售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物流的服务质量和企业成本的支出具有正比的关系,在跨境电商的零售行业中物流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1)跨境的物流成本较高

在跨境电商零售商品的出口情况下,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数量较小且金额值较低,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说,要提高企业的利润,就会采用低成本的物流方式对其进行运输。但是在跨境电商零售模式中,零售的物流环节较为繁琐和所耗费的时间较长,且物流的成本较高,对电商销售的时效性有一定的限制,其中还包括国内外的运输和通关等流程,即便选择最低成本的邮政国际小包,但是成本的消耗远远高于国内的电商物流成本。并且国际的快递物流成本也十分的高昂。在中小外贸企业在市场竞争时,同样的商品可能会采用包邮方式去吸取客户购买,促进产品的销售和盈利,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营业成本和降低了企业的利润获取。

(2)跨境电商的物流配送时间长

物流的配送和物理服务的时间花费较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通过对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的客户满意度进行分析,客户的不满主要在于物流配送服务的不及时和周期较长,导致客户的等待周期延长,比如客户买了一件短袖,但是物流运输的周期太长,中间运输所花费的环节较为繁琐,到达的时间离购买时间过去了一个月,可能那个时间点客户已经不需要那件短袖,已经到了穿外套的季节,所以电商平台的时效性非常的重要。在跨境电商平台有活动和出口时期为旺季时,物流的速度会更加缓慢,如果在运输过程中被国家海关所扣押,可能中间花费的时间更长,从而会产生物流纠纷和卖家差评等情况,导致店铺的信誉度下降。

(3)物流信息数据更新不畅通

跨境电商物流主要分为境内对物流和境外对物流两个部分,每个地区的信息数据更新不一致,信息化的数据更新速度也不同,且由于语言和地区物流速度的不同,都会导致境内的物流信息数据和境外不能进行有效的对接和联系,导致消费者难以对物流信息进行查询和了解,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感和对产品的使用感。
中小型外贸企业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的对策分析

产品的制造具有差异化和个性化

中小型外贸企业在进行跨进电商零售出口时,需要对国外的市场进行调研和调查,针对国外消费者的需求和差异化制定产品,了解到国外消费者的偏好和不同风俗习惯,才能对产品进行有针对化的设计,在销售时,增加市场竞争优势,提高产品的竞争优势,给企业的未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跨境电商是现阶段飞速发展的行业,其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一直居高不下,跨境电商专业主要从事的人员为电子商务、国际商务和英语专业,因为其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对于跨境电商的运营具有一定的优势。目前部分学校已经开设了跨境电商的专业,但是人才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不足。对市场需求的不及时和延迟性导致该行业的发展受到局限,该行业的人才缺乏严重。各个地区的政府应该通过政策方式来提高跨境电商专业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校企合作和一体化的模式提高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企业可以定期开展技能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度和加强考核机制的建设,加强员工工作对积极主动性,制定奖惩制度,激发员工动力,提高员工专业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健全法律法规制度,对跨境电商平台加强管理

可以针对跨境电商发展的特性和问题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改善,对跨境电商的法律体系进行建设,加强跨境电商零售出口产品的监管和审核,提高对其的审核力度和监管力度,确保电商零售出口规范,对违法行为进行严格惩罚。对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资质和平台的个人信用进行审核,要对企业的产品质量进行检查,质量有问题等因素的让企业进行整改。在对海外市场进行调研时,要对海外的法律知识和知识产权等问题进行学习,了解到市场的实际情况,比如客户的购买习惯和文化的差异等因素,充分对其做好调查,降低对企业经营产生的风险。

对跨境物流的解决措施

各个地区中小型外贸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跨境电商物流联盟,通过统一安排发货的方式降低物流运输的问题,确保物流信息数据的及时更新,让客户能够实时的查询到物流信息,大量的产品配送和统一发货可以降低物流的成本和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享受物流运输的折扣和降低运输费用,减少中间环节的复杂性,可以进行统一的检查。还可以根据主要出口的市场建立仓库和港口,可以在靠近主要输出国家的附近建设集散中心等方法。降低物流运输的繁琐环节,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和提高运输效率,提高产品运输的时效性和增加客户满意度。

在面对跨境电商物流信息更新不顺畅的问题,跨境物流企业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改善。第一,可以通过自己建立国内外物流信息交流系统,加强对各个物流运输信息的获取,对信息进行连接和汇总,实现信息数据的连接和传输。第二,中小型外贸企业可以加强与境外物流企业的合作和互助,建设物流信息的共享平台和网站,提高物流信息的传输和连接。可以通过建设查询APP的方式,让客户可以自己查询,通过将物流数据传输在平台上或者与跨境电商平台分享,便于物流信息的查询。
结 语

跨境电商的高速和规模的壮大,给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小企业应该根据企业的定位和企业规划,对企业产品出口产生的问题不断完善,提高企业的发展知名度和经济效益。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外贸竞争力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基金项目:天津市商务经济研究会2021年度科研项目《后疫情时代天津中小外贸企业发展探究》(项目编号Yjh2021009)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新冠疫情的不断反复,改变了国际贸易的原有秩序,后疫情时代,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天津中小外贸企业面临着国际运价上涨、国外合作客户需求量下降、国际环境不利于市场开拓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天津中小外贸企业要顺应政府的扶助措施合理规避贸易风险,充分发挥灵活机动的优势,及时利用数字贸易提升经营行为水平和经营效率,拓展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主动采取自救措施,促进自身转型发展,为国家、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后疫情;天津;中小外贸企业;数字贸易;转型

自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起伏不定,改变了人们的经济生活习惯与秩序,经济社会进入了后疫情时代。面对国际经济秩序的突变,中小外贸企业作为天津经济发展的灵活动力,如何适应突发状况及国际摩擦加剧的不利环境,保持自身发展趋势,是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

一、天津外贸发展总体形势

天津利用自身地理优势,其对外贸易一直持续增长,出口产品主要集中于传统加工业较强的化工、机电和电气设备、钢材、五矿和纺织服装等产业,据不完全调查显示,天津外贸企业中多数为制造业出口企业。在出口贸易方式方面,一般贸易是目前天津外贸企业的主要贸易模式,附加值较低的加工贸易呈现下降趋势。从贸易主体来看,以民营外贸企业为主,中小外贸企业比例达到90%,是天津外贸发展的主要力量。

目前,天津市外贸总体保持良好发展状态,进出口总值在经历2020年微小下滑后,2021年上半年显示出蓬勃的发展力。据海关统计,2021年1月-5月天津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7.9%,为6232.8亿元人民币,出口总值为2922.8亿元,进口总值为3310亿元,二者同比增长基本相同,最高增长点出现在5月份,当月进出口总值达到1446.2亿元人民币,突破历史纪录。2021年以来,天津出口产品排在前三的分别为劳动密集型产品、钢材和机电产品,分别增长58.9%、45.8%、21.2%;进口产品排名前三的是金属矿及矿砂、汽车、原油,进口分别增长127.9%、47.2%和11.2%,由此可见天津进出口产业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原材料为主,进出口产品科技含量有待提高,产品结构调整还需加强。从主要贸易国别来看,与传统贸易伙伴的进出口稳步增长,其中欧盟仍是天津主要贸易国,进出口增长24.3%,占同期天津口岸进出口总值的五分之一左右;对东盟进出口增长30.5%,占12.1%;对美进出口增长37.1%,占11.5%,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还有很大空间。

二、后疫情时代天津中小外贸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不断反复,多国出现疫情危机,此起彼伏,同时贸易保护主义日渐盛行,这些状况破坏了原本正常,相对安稳的国际贸易环境,在此背景下,天津中小外贸企业既要面临疫情后经济秩序重组的冲击,又要面临贸易摩擦加剧的形势,同时国家倡导的环保升级、数字经营渠道变革等多重要求,尽快完成进行自身升级转型刻不容缓。

通过对天津54家中小外贸企业的网络问卷调查发现,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认为主要面临的三大困境依次为境外运输成本上升、国外订单下滑、国际环境不利于市场开拓。其他困境顺序为汇率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检验检疫标准提高、资金融通困难、跨境电商人才短缺。具体情况可见下图1:

1.国际运价上涨导致中小外贸企业的运输成本上升,合同利润缩减甚至亏损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多国对货物、人员流动进行管制,增加检验检疫等流程,手续繁琐,海外港口操作效率严重下滑,导致出口货柜紧缺。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国际运价呈现大幅上涨趋势,有些航线价格翻了5倍以上。国际运价的大幅攀升导致中小外贸企业运输成本加大,使得生产半成品的出口企业深受重创,企业利润缩减严重,这是目前以加工业和制造业为主的天津中小外贸企业所面临的主要困境。

2.国外合作客户需求量下降,订单下滑

伴随新冠疫情的反复,许多地区出现了取消订单的现象,最初是欧美等第一波暴发疫情国家的出口订单被陆续取消,随后伴随疫情的波及地区,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订单被陆续取消,如拉美和東南亚地区。同时,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增加,国外客户对来源于中国的货物销售前景抱着观望的态度,因而也导致天津中小外贸企业流失了部分国外客户订单。

3.国际环境不利于市场开发,生存压力大

新冠疫情的出现导致国际经济秩序变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霸权主义意图遏制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对我国进行贸易限制,这种国际环境对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可谓是雪上加霜,同时由于疫情导致很多原有开发市场的途径无法顺利进行,如线下传统进出口交易展会延期或者规模缩减甚至停办,破坏了原有国际贸易环节的执行秩序,使得中小外贸企业丧失了大量传统交易机会,生存压力极大。

4.汇率波动,出口利润被压缩

新冠疫情下,多国制造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其本国汇率下降,美国为了自身经济利益,增加美元发行量,造成美元汇率走低,与此相对的是我国快速实施有效控制措施,对制造业影响较少,因而疫情没有造成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相对来说,也就是人民币升值,这对我国出口商是不利的。有些中小外贸企业因产品符合国外刚需,其订单并未下滑,但是由于人民币升值造成利润减少甚至毫无利润,企业出口即亏损,可见汇率风险成为中小外贸企业在后疫情时代的难题之一。

5.检验检疫提高、融通资金和跨境电商人才的短缺是天津中小外贸企业面临的其他问题。检验检疫标准的提高,造成进出口周期延长,进而影响履约成功率,导致企业资金回流不畅,必然影响企业后续业务运营,这些加大了中小外贸企业的经营风险。为了减少经营风险,压缩经营成本,突破经营瓶颈,中小外贸企业已经意识到要尝试数字贸易,但是在开展线上运营的效果来看跨境电商人才的短缺成为天津中小外贸企业转型的主要障碍。

三、后疫情时代天津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策略

新冠疫情对国际经济秩序的冲击还在不断持续,天津中小外贸企业能否尽快适应国际贸易新环境,借助政府相关政策,接受并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数字贸易开辟新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模式,发挥自身灵活机动的优势,不断调整内部结构,增加产品差异性,是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1.充分利用政府政策,合理规避风险

天津市于2021年1月20日发布了《天津市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推进外贸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了利用新技术新渠道开拓市场,聚焦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新领域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大肉类、乳品、汽车、相关能源产品的进口;继续做强一般贸易,提升产品附加值;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企业实现出口转内销;推进数字贸易建设,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等28项措施。

在对54家天津中小外贸企业的网络问卷调查中,认为对企业发展有帮助的相关措施排列如下:推进数字贸易;建立线上销售渠道;提高产品创新力,打造自有品牌;政府提供直接资金补助政策;出口转内需;政府提供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具体情况见下图2:

可见,天津政府的措施,对中小企业的帮扶作用切实有效,例如推进数字贸易建设、重新整合国际物流、简化申报程序、实施单一窗口等,这些措施减少了履约环节,精简贸易程序,因而减少了原有履约成本,弥补了外贸企业在履约周期和国际运输费用上的损失,提高了履约效率,创造了新的营业利润,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有效帮助。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深入了解政府的相关导向和帮扶政策,合理规划并利用以减少自身面临的各种经营风险。

中小外贸企业具有灵活机动的优势,但在资金方面或多或少都有短缺问题,因此他们期盼政府能提供直接资金补助政策。天津市政府可以对发展前景良好但暂时受困的中小外贸企业实行精准帮扶,以奖励性质发放资金补贴,或者对产品差异性转型较好,能快速适应数字贸易发展的公司给予相应资费减免,同时协同资金融通机构对中小外贸企业提供出口融资担保和信贷支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同时,中小外贸企业要根据政府帮扶措施,更多地参与线上进出口展会等推广活动,依托国家级国际市场营销平台等新技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其他友好地区的贸易交往,增加产品贸易种类及数量,开拓产品销售市场,不断挖掘潜在客户群。

2.积极利用数字贸易,加快自身转型

中小外贸企业必须认识到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使传统贸易被数字贸易所取代,要积极开展自身变革,不能等待观望。大数据能够将目标市场的动态变化及时反馈给中小外贸企业,有利于企業做出理性分析,同时借助跨境电商平台实现产品与消费需求的精准匹配,高效地安排生产和物流等环节,从而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运营效率。因此,中小外贸企业要尽快明确自身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主动布局线上交易业务,积极开展跨境电商B2B、B2C和海外仓出口等业务。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小外贸企业认为目前开展线上业务(数字贸易)的主要阻碍在于对数字技术投入资金的考虑,创新型数字贸易人才的缺乏,对跨境电商模式营销方式不熟悉以及运营技能的欠缺等方面,具体见图3:

据调查来看,目前天津中小外贸公司开展线上业务主要依靠第三方平台,这主要是与中小外贸企业自身规模小,人员以主营业务为主有关,自行开发并运营公司网站需要专业专职人员,其精力和财力的付出对于中小外贸公司是不现实的。根据问卷结果来看,对于第三方平台的选择,阿里巴巴国际站排名第一,占40.74%,中国制造网排名第二,占20.37%,使用敦煌网的公司数量不多,仅占3.7%,其他平台为国外知名平台。从公司开展业务状况来看,目前的网上运营费用对于资金捉襟见肘的中小外贸企业确实过高,要维持一个稳定的网上店铺需数十万元人民币的运作资金。资金过高严重打击了中小外贸企业建立线上运营的积极性,阻碍了他们对网上运营的尝试行为,建议政府能联合主要的数字贸易平台降低初期运营费用,给予企业一定的试用期,减免相关费用,使更多的中小外贸企业能尝试触网,在线上业务运营稳定并能获得较好收益后再收取相关费用。对于人才的缺乏,一方面中小企业经营者可以积极参与政府相关培训,提高自身的电商技能,利用一切机会加深数字贸易的理论学习和运作技能,另一方面可以与职业教育机构合作,如专业匹配的高职、应用本科院校,建立实践基地,通过引入实习生等手段,培养并留用相关人才,并享受国家对中小外贸服务型企业的扶持优惠,完成自身企业的转型。

3.对经营范围进行整合,创新自有品牌

天津中小外贸企业的出口产品主要是小电气设备、纺织品等消费品及五金产品和化工原料等,多是材料成本和劳动成本较低的加工品,产品附加值不高。随着后疫情时代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的上升,这些产品的销售优势不复存在,因此中小外贸企业必须抓住数字贸易的新技术,精准了解目标市场消费者偏好,有针对性地调整产品品质规格,打造产品特色,创新自有品牌,赋予产品更多的附加值,提高产品差异优势。对于以提供服务为主的中小外贸企业,要突破自身限制,向外贸服务综合型企业发展,形成中小企业之间的联盟,利用电商平台提供全方位服务,提高贸易服务效率。另外,天津中小外贸企业也应尽快拓展出口转内销途径,调整产品出口与内销的品质规格差异,利用自有品牌,开拓国内销售市场,实现内外双向的销售渠道,提高企业自身的生存能力。

四、结束语

天津中小外贸企业作为天津外贸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天津对外贸易稳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后疫情时代,天津中小外贸企业要顺应政府的扶助措施,及时利用数字贸易提升经营水平和经营效率,拓展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销售渠道,优化产品结构,促进自身转型,实现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尧飞,沈杰.重大疫情对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影响与对策[J].经济论坛,2020(6):73-77.

[2]万顺平.后疫情时代中国外贸企业的经营困境与对策[J].轻工科技,2021(2):116-118.

[3]张珊,王春娟.“后疫情”时代河北省外贸企业跨境电商技能人才培养途径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0(12):48-50.

[4]许小年.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冲击不可掉以轻心[J].资源再生,2020(1):60-63.

[5]顾兆姝.“互联网+”背景下外贸企业跨境电商转型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20(12):65-66.

[6]肖奎喜,万松,徐世长.新冠肺炎疫情对广东外贸的影响及对策[J].广东经济,2020(2):9-14.

[7]刘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状况与政策研究——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J].当代经济管理,2014(2):9-18.

[8]陈涛.加大金融帮扶中小企业力度应对疫情冲击[N].经济参考报,2020-2-10(001).

[9]张夏恒.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中小微企业的影响及应对[J].中国流通经济,2020(3):26-34.

[10]熊威,林佩玲.国际疫情蔓延形势下广州外贸企业经营状况的调查分析[J].经济研究,2020(6):87-95.

作者简介:许彦斌(1972.07- ),女,汉族,广东省揭西人,经济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互联网+国际贸易、职业教育原理

外贸竞争力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外贸函电;外贸人才培养

我国的对外贸易日趋频繁,外贸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外贸企业对外贸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函电来往在外贸业务中,不可或缺,并且外贸英语函电作为特殊用途英语涵盖了整个外贸业务流程,涉及经济学、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商法、金融、会计、运输、保险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所以许多高职院校都将其列为重点课程。本文通过探析函电课程特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外贸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提高函电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应用能力,力求高职学生毕业就能上岗,以缓解我国外贸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

一、外贸函电课程探析

(一)外贸函电课程特点及问题

1.课程内容介绍

这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是外贸业务与英语书面表达相结合的实用性英语专业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外贸业务中商品买卖的各个环节(如建立业务关系、询盘、报盘、还盘、订货、买卖合同的签订、支付、装运、保险、索赔与仲裁等)所必须了解的专业术语、常用词组、句型和文体特征。

2.课程目标介绍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有以下三个目标:一是知识目标。能够掌握和巩固进出口贸易业务知识及相关外贸专业术语;掌握外贸业务各环节函电的7C写作原则、基本格式和内容、词汇、常用短语和句型。初步做到能在一般情况下读懂、翻译并能写出内容确切、表达得体、符合商务文化规范、语句通顺的信函。二是职业技能目标。能够利用网络、报纸等大众传媒渠道用英文发布公司产品或服务信息,寻找目标客户,开拓市场;能够用英文进行外贸业务各环节的函电写作;能够翻译理解、审核、修改信用证,拟定修改进出口合同和制作英文单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三是证书考核目标。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参加以下证书考试:国际商务单证员证书、国际货运代理员证书、外销员从业资格证书、报关员资格证书、报检员资格证书、国际商务师执业资格证书。

3.课程师资问题

现在市场上有外贸经验又有扎实英语功底,且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是少之又少,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学校无奈之下只能赶鸭子上阵,主要让英语老师任课。殊不知这些老师英语科班出身,虽然具有较为扎实的语言功底,可对于专业性很强的术语,也只能是现学现卖。还有一部分是外经贸专业出身的老师,掌握的外贸知识也大部分来自书本,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和必要的语言功底,这就出现了师资力量奇缺的尴尬局面。

4.课程开设时间问题

首先,时间分配不合理。有的学校课程开设较早,学生基本没有触及外贸专业知识,因而也就不难想象老师无论讲得多么生动,学生也不知所云。有的学校课程开设较晚,在学生找工作的最后一学期才开设这门课程,学生一方面要考证,一方面要找工作,导致课程的学习时间很少。其次,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与联系。各学科老师之间的课程进度是很难恰当衔接的。比如函电在讲述信用证的内容时,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却还根本未涉及这部分内容。函电讲索赔时,学生对国际商法没有接触过,都是“地道”的法盲等。

5.课程教学效果问题

笔者在与学生的交谈过程中发现,外销或外贸跟单做得还不错的学生,并不是过去我们认为英语基础扎实,外贸术语熟悉的学生,而是综合素质强的学生。能够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语言且有文化底蕴的学生才会是出色的外贸人员。因此,本课程需要与实践紧密联系。

(二)外贸函电课程教材探析

大多数教材编写者是英语科班出身的老师,他们曾经担任过这一课程的教学,但没有公司实践经验,没有来自公司的第一手交易资料,而是根据其他相关资料编写拼凑的教材。在企业真正做外贸的优秀人才中,有的英语基础又没有学校教师扎实,更没有谁编写教材,有的返回学校做教师的缺少编写教材的经验,也还在探索中编写教材,导致了教材与实践脱节。目前笔者了解的王万义老师主编的《新编外贸英文函电》摒弃了以往各类函电教材以不同交易和不同写信人为题材的传统结构,而以浙江彩云涧茶叶有限公司向英国环球茶叶经销有限公司出口绿茶提取粉和茶具这笔交易为主线,贯穿了一个完整的国际贸易业务流程。所以我们期待有与实践及文化沟通良好的教材出版,让函电课程教学更加生动。

二、外贸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1)外贸人才需求形势探析。在相关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一些外贸大省如浙江、山东、福建、广东等,外贸行业已成为人才需求旺盛的行业之一,但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最看重的是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和人品。但学校在对外贸易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主要是与中小企业需求之间未能实现真正的对接,导致外贸人才供不应求。

(2)外贸人才培养模式探析。外贸人才应具备以下综合素质:①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②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包括贸易及法律知识等。③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④具备合作精神,善于观察和沟通。

根据以上特点,笔者想探讨一种适合高职外贸人才培养的课程模式。

理论课程体系建设。高职课程可以采用本科院校的学分体制,课程体系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选修课设置为专业模块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取向和个人精力选择相关的专业模块课程。专业模块课程设置可以与各类考试证书相关,突出职业实用特色。教材由任课教师与教务管理者协商选定。

三、建议

1.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

所谓双师型人才,顾名思义,就是既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又要有丰富的外经贸知识。

学校可以为承担本课程的年轻教师在上岗前提供一年下企业实际操作的机会,亲身感受一笔进出口业务的完成都需要经过哪些环节,各环节之间又都有怎样的联系,获得一线工作的第一手交易资料,真正熟悉外贸业务各环节。学校还可派有一定经验的专职教师定期下企业实地考察,这样就能让我们单调的外贸函电课程生动活泼,还可以解决函电教材内容滞后的问题。

2.提高教学硬件设施

采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信息。在运用案例教学介绍背景知识时,因为高职学生英语听力水平有限,背景知识又复杂,让学生观看课件,比没有文字的介绍效果好。另外具体词汇短语的学习例句展示,也比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快。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书目和网络资源出处。

3.恰当选择外贸函电课程的开设时间

课程须在学生有一定语言基础,如至少通过英语应用能力三级考试,并学习完国际贸易相关知识和外贸单证课之后开设。比如当函电课接触到信用证的相关语句时,学生对信用证是什么都还没有一个基础的概念和范围,这必然影响教学效果。

4.合理使用外贸函电课程的教材

教师最好将教材作为参考资料,根据工作实践和本校学生基础及特点制订课程计划,写出具有自己教学特色的教案。除指导学生掌握相关的写作技巧和专业术语外,还得向学生介绍背景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如何分辨信息的真伪,如何规避风险等内容。

5.采用情境和案例教学法

根据不同的章节,采用情境或案例教学法。设置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搜集相关业务知识材料,以问题讨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样便于学生清楚业务环节,理解信函的来龙去脉,系统地学好商务语言,避免实际操作中的尴尬局面。设置模拟工作情境,就像模拟法庭式的情境,或让学生利用外贸业务软件,在具体的仿真情境中选择适当的语言,学习函电写作。实施案例教学。教师可以精选案例,提前布置,由学生分成小组预习准备,课堂上讨论。在案例分析引导上,应侧重案例的应用范围、背景依据、现状与问题、发展趋势、解决对策等的教学,介绍背景文化知识,实现学生熟悉业务流程、熟练运用语言知识写好信件的目的。

6.为教师提供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

学校可以让老师参加学术讨论会,通过学术会议等方式,聘请校外或校内有外贸工作经验且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为大家提供一些教学资源,细谈其工作经验。

7.广泛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鼓励学生下企业锻炼

各职院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建立了一批相对固定的顶岗实习或实训基地。学校还要积极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签订长期接纳实习、互利互惠的合同,逐步建立合作、协作伙伴关系,使其成为实训基地。

尽可能安排学生在假期去实训基地学习,学生在实训基地的锻炼,可以让语言学习和实践同步进行,学生直接服务于社会,简化了就业环节。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在外贸公司学习锻炼一到两个月,做出企业实践报告。安排外企人员来校讲座。建立企业外贸人员与学生的关系群,学生可以不定期地与他们沟通学习。

总之,既然我们对于外贸函电课程有很多期待,课程的设置对于外贸人才的培养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我们的学校和老师就得克服重重困难去实践学习,我们的高职才能为企业输送合格的外贸人才。当然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只要我们用心去对待,外贸函电课程的教学就一定能迎来曙光。

参考文献:

[1] 樊斐然.改进外贸英语函电教学 培养应用型人才[J].中国科技信息, 2007(20).

[2]李秀美,蒋静.山东省高校外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 2008(21).

[3] 王秀霞.高职对外贸易人才培养与中小企业需求研究[J].改革与开放,2009 (11).

[4] 孙华平,咸越,刘风芹.浙江省外贸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8).

[5] 曾立伟.外贸英语函电教学探析[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9(3).

[6] 郑婉辉.“外贸英语函电”的教学与高职高专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4).

[7] 张彤.外贸英语函电教学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西部科技,2006(13).

[8] 张妍.浅谈提高高职外贸函电教学效果的策略[J].电大理工, 2010(2).

外贸竞争力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村外贸代工;柳编业;转型;全球价值链;固始

固始柳编业是具有当地特色,产品远销海外的乡村外贸代工行业。起步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期间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家庭作坊向现代企业的艰难发展过程,带领着固始县实现了从自给自足的小农式经济向产品畅销欧美、东南亚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农村外贸经济的转变,成为了带领当地人发家致富的特色产业。仅在三河尖,全镇辖18个村(街),9120户、3.72万人,有 80%的户从事柳编生产。每年来自柳编产业的收入就占当地农民人均收入的60%以上,成为了誉满全国的“柳编之乡”。固始当时流行着的“不用油,不用电,男女老少都能干,一天能赚50元,赚的都是老外钱”等民谣生动形容了当时的繁荣景象。

然而,盛极则衰,近些年来,随着农村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外贸代工行业因为家族式管理模式滞后,产业规模小,发展水平低,竞争力差,附加值低而面临衰落的困境,再加上作为农村外贸代工行业的固始柳编业所面临的国外环境也不容乐观,始柳编业呈现一片萧条景象,进入严峻的瓶颈期阶段。正视柳编业所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在新形势下寻找突破口,获得新生,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固始县柳编手工业为研究对象,结合其产业发展史的大致脉络,对其产业链条上劳动力、原料供给、制作工艺、产销模式到政策环境等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和研究,深入挖掘其衰落原因,以小见大,探究乡村工业化的可行性路径,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外部环境分析

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通常存在于企业外部,是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及其发展的各种客观因素与力量的总和。外贸代工企业作为外国国际跨国公司的制造业工厂,其外贸依存度很高,因此在2008年当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时,我国的外贸代工企业因处于商品生产最低端的加工制造环节,只是那些外国生产商的附庸,在经济上备受欺压,没有话语权,从而饱受了产业链低端之痛,在我国所有企业类型中外贸代工行业所受影响最为严重。而柳编行业因其规模小,融资困难,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其主要表现在来自欧美的订单急剧减少,年销售收入仅为6.1亿元,固始大量柳编生产企业当年利润比往年利润减少了60%左右。而为了获得外商的订单,柳编行业的企业又陷入了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互相拆台,互相压低价,大量中小企业因不堪重负最终停产倒闭。企业停产倒闭,又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编户的工资一降再降,工资拖欠甚至厂长携资跑路的事情已屡见不鲜.年轻的一代在家乡为追求更高的工资和生活水平,纷纷外出打工,只剩下一些老人和在家照看孩子的女人留在家里延续柳编的命脉,柳编行业从此一蹶不振。

二、内部环境分析

在金融危机时代,柳编行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呈现出一片萧条的景象。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一局势的出现,也与柳编行业自身出现的一些问题紧密相关。

1.生产环节

柳编工艺过程繁多,工艺复杂。包含采割杞柳、池水浸泡、抽皮、白条晾干、分捡捆扎、抽劈、编织、整形、熏烤、染色、烘干、忖里、包装等步骤。从原料上看,柳条是构成柳编艺术的物质基础,在编制过程中十分关键,其湿度与韧性则是衡量柳条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编制时如果柳条自身水分过高,那么一经干燥就会产生干缩现象,编织物就会出现裂缝,影响其美观和质量。而柳条的韧性则是决定其编制花样的重要因素,柳条韧性越好,就折损程度越低,编织花样也越高。固始柳编的主要原料是杞柳,生产杞柳的地方如今土地贫瘠,导致柳条变种与匮乏,严重影响了柳条的质量。再加之缺乏必要的科研经费,无专门的柳条品种研发机构,导致杞柳品质低,可编制花样减少。柳编生产取材不得不从柳条韧性更胜一筹的山东等产地购进,这样既增加了产品的成本,又受制于人,同时也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而在山东临沂杞柳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5万余亩,年产70多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杞柳种植基地之一;从柳编的加工环节来看,除柳编的烘干设备以外主要以手工编织为主,柳编的抽皮、抽劈环节存在着耗时耗力的问题。抽皮,即是在柳条充分浸泡后抽去外皮露出白芯的过程。抽劈,指在柳条编织之前运用劈柳器从柳芯部位将柳条劈成三到四份以用于编织。柳编在抽皮,抽劈等环节缺乏现代化机械设备,全部依赖人工,既耗费工作时间,生产效率低下,又增加了生产成本;从编织工艺来看,山东临沂柳编以家具居多且采用柳藤混编形式,编织工艺复杂,更加时尚和现代化,贴近市场需求。与之相比,固始柳编则多生产洗衣筐、收纳筐,采用纯柳编织形式,柳编工艺基本分为平编、勒编、扭编和包缠。种类略单一,工艺简单,技术含量不高,与山东柳编相比竞争优势相对薄弱。固始柳编因人才外流务工而导致技术人才不足,产品技术更新缓慢的问题,行业内缺乏技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问题,引进和培训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都使得柳编发展受到限制。在临沭、郯城等柳编生产大县,几乎每家都会编织柳制品且经验丰富。有些企业员工编织经验10年以上的超过80%,有效保证了产品质量和档次。全市从事杞柳种植的专业村100多个,从业人员25万人,年增收近10亿元。同时,由于柳编出口起步早、发展快,已经培养了专业外贸人才1000多人,其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300多人,专职设计人员600多人。而固始柳编技术工人比较封闭,只负责将图纸设计出来,闭门造车,固步自封导致柳编技术难以实现重大突破;从熏烤染色环节来看,部分企业的加工过程不够环保,为降低生产成本在使用的材料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没有牢牢抓住市场的低碳环保准则,导致在贸易出口时频频遭遇“绿色壁垒”。

2.企业自身弊端

柳编企业多是从小作坊生产的家族式管理发展起来,创业之初,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家族式机动灵活的管理决策来整合资源。但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及业务的不断扩大,并带来组织结构横向和纵向发展时,这一切对于企业的科学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以往那种仅依靠老板个人素质的“经验式管理”成为了柳编发展的绊脚石,其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成为企业组织机制障碍,柳编企业所存在的“人情管理”导致企业管理混乱,许多企业家“任人为亲”,对于血缘以外的员工缺乏信任,无法形成一个系统化、规范化、高效化的企业组织机制;第二,成为人才资源的障碍,柳编产业的企业家大多是农民,易产生“小富即安”的思想,目光不够长远,缺乏现代化管理的科学理念,无法建立完备的人才培训和激励的机制,管理模式滞后。加之家族式企业的封闭性与排他性均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和一批现代化人才管理队伍的培养。外贸管理人才的缺乏,也使得柳编企业在与外国经济往来时屡屡吃亏;第三,成为了科学决策的障碍,创业之初,柳编企业家敏锐的市场嗅觉和果断的决策能力使得企业迅速崛起,但是随着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投资风险愈来愈大,企业家的“独断”决策容易导致企业战略失误,加上人才匮乏,柳编企业的决策科学性缺乏保障,战略的准确定位程度大大降低。

企业规模小,融资能力差,缺乏龙头企业同样也是企业的一大弊端,固始柳编固始柳编产业无论是从整体规模还是龙头企业实力上都难以与山东相比。从规模上看,只是山东的30%,到2005年底,山东曹县木编、柳编加工企业和加工户2万多家,其中固定资产投入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653家,具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141家,而固始县所有的柳编企业也不过100多家,且只有14家具有自营出口权。企业规模小,融资困难,企业之间互相压价恶性竞争,使柳编产业难以有序发展,应对危机能力普遍薄弱,这也是2008年金融危机到来时那么多企业倒闭的重要原因之一。

缺乏必要的奖励机制,从事柳编人员工资从2008年至今涨幅不大,今日一个熟练编织全职工人的工资仅为25元,也缺乏必要的奖励机构,严重制约了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使得农村青壮年等劳动力大量外流,柳编技艺创新后继乏人。

3.全球价值链

从全球价值链角度来看,由于代工企业处于全球价值链底层,仅负责低端的加工环节,没有足够的设计能力、营销能力和品牌影响力,所分配的附加价值偏低,而且在整个价值链属于被支配的地位,难以掌握和控制市场,危机应对能力薄弱。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国外的传统出口目的市场萎靡不振,加上人工、原料成本上升,订单外流到成本更低的地方,企业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令不少柳编企业开始思考“外贸内销两条腿走路”,可是在这个讲究品牌的国内社会来看,没有响亮的品牌和过硬的销量,柳编企业如何能实现转变?品牌的塑造需要大量的资金,优秀的设计人才以及漫长的信誉积累,而柳编企业先天畸形,滞后的家族式管理、规模小、融资困难、人才匮乏,因此实现由低端外贸代工到创造自主品牌,形成自己核心竞争力的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范琛.浅谈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出口型代工企业的困境[J].企业经济,2013,1:41-43.

[2]马成.固始民间柳编艺术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2.

[3]石峰.富士康OEM转型升级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4.

[4]胡绪华,蔡济波.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我国本土生产型外贸企业升级机理分析[J].企业经济,2013,1.

[5]王海兵.全球价值链下中国代工企业的转型升级[J].新经济,2013,20.

[6]刘德雷.外贸代工企业转型困境研究——以富士康公司为例[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3.

作者简介:王明月,研究方向:中国经济史

上一篇:初中教学中化学论文范文下一篇:经济法体系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