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中化学论文范文

2024-07-15

初中教学中化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而且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要想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我们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不足

1.忽视了实验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有些学校的化学教师会认为九年级化学课时紧,做实验费时费力,所以分组实验不如做演示实验,甚至演示实验都觉得浪费时间和精力,干脆讲实验。部分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论教学上,把原本可以分组的实验改成演示实验,就是已开设的学生分组实验,教师也只是布置学生该怎样做,忽视了学生是否做,做的怎么样。这样,不但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培养,反而滋長学生的惰性心理。可以说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只注重实验的配备和用一种简单的套路来交给学生怎样实验,把实验看成走过场,而对于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的操作评价与操作后的反思等方面却常常忽略。因此,也就谈不上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更难以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忽视学生兴趣的培养。

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教学方式应该从学生兴趣抓起。很多化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学生的兴趣,一味的按照老套的教学方式把知识填鸭式的教授给学生,让学生感觉课堂的枯燥乏味,从而提不起兴趣。因此教师也不因学生是否有没有兴趣听讲,往往是把自己应该在课堂上教师的课程教授完就算完事了,往往不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方式去吸引学生,比如拿做实验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因为初中生大多数处于懵懂时期,对于所有事物都充满着好奇感,所以对于实验的操作,会进一步提起学生的积极性。但是有些教师往往因为觉得实验太麻烦,而不让学生做实验,从而不注重学生的兴趣需要。

二、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1.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基础阶段,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化学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为学生以后参加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教师组织好一堂课,首先要根据化学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和任务。在设计教学中,要做到心中有学生、脑中有目标、手中有教法。要对各方面的教学目标进行整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教学的整体安排。

2.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要培养学生的智力素质,让学生有一个强大的头脑,而不是前面学后面忘,而是一个科学而又系统的训练过程。真正科学的学习方法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细心揣摩精心培养和引导出来的。学生刚接触化学时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对于化学符号难以记忆,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化学教学应从学生感兴趣也比较熟悉的现象入手,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创造能力,使他们真正学会学习和思考。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多设立一些实际操作课,这样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3.精讲精练,注重优化课堂教学。

化学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要提高课堂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以精练易懂的语言让学生懂得的所学的的知识,利用互动模式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于非重点知识要讲。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把握好重难点,创设好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逐步提高能力。同时在课堂一定要让学生对于实验,要敢于提出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教会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实验、描述实验、分析实验。从而得出实验结论的方法,对实验现象必须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且要培养学生分析现象并得出结论的能力,这是一种化学的一种 科学探究学习法。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所以科学探究法对学生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4.借助电教媒体,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为课堂有效教学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由于受实验条件、实验时间性和安全性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制作的模拟实验来进行少数实验教学。用模拟实验给学生进行教学。这样既保证了实验的真实性和直观性,又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学生印象。

三、结语

化学课程是一门实验及教材合一的一门课程,为了提高化学的教学质量,教师一定要在教学模式上下功夫,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做到在课堂上精讲精练,注重优化课堂教学,也可以借助媒体教育方式,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同时也要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学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能够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初中教学中化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科学知识与现代技术是不可分割的,一旦出现偏差都会对整体造成影响。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想要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保障教学的与时俱进性,积极地将高中化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与时代的发展保持同等步伐,以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信息化;高中化学;教学整合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CHEN Wenqin  (Fujian Luoyuan No.1 Middle School,china)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且逐渐地发展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一方面,能够让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促进学生化学综合学习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能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快速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地主動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实现帮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的目的,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对高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融合进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策略综述如下。

1.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化学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偏低

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现代化的课堂体验,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所学的知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优势。但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无法及时地转换,对新鲜事物具有本能的排斥心理,固执己见,盲目地沿用传统化学教学模式,向学生一味的灌输大量的化学知识,致使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走形式,趋于表面,极大的限制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导致学生在枯燥乏味的化学课堂中,学习兴趣较低,无法有效的集中注意,整体学习效果不佳。并且,面对繁重的化学学习任务,学生会产生较大的压力,感到身心俱疲,而学生的化学综合学习水平却无明显提升,进而出现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的情况,加剧了学生消极心理的产生,致使学生逐步地对化学知识学习丧失信心,在化学课堂中走向边缘位置,促使高中化学教学任务无法顺利完成,学生的身心健康得不到保障。

(2)学生没有发挥空间,自主能力差

在高中教育中化学属于理科科目,对于学生现阶段的认知规律与接受知识的能力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此过度重视,会花费大量的知识为学生讲解化学理论知识,以保障学生能够理解所学知识,虽然具有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弊端,首先,由于教师将化学课堂教学的重心放在了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上,且使其占据较大位置,导致化学课堂中的其他环节被挤压,甚至省略,进而导致化学课堂结构不平衡,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较差。其次,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大多占据主导位置,以自身的主观意愿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鲜少与学生进行互动,进而导致学生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极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3)师生关系疏远

在崭新的时代下,学生对师生关系的要求已经改变,但部分教师的思想依然停留在原地,过度强调“尊师重道”,鲜少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以及校园生活中进行互动交流,致使学生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准确的掌握,加剧了师生间的疏远关系,甚至会导致部分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心理,排斥参与化学课堂学习,极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4)评价单一

高中化学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教师的引导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保障每一个教学环节的严谨性。但在实际的化学教育中,部分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审阅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审阅后仅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批下一个阅字,未能指出学生的问题或给予学生适当的建议,导致化学作业的布置价值大打折扣,并且会学生具有负面的熏陶作用,致使学生潜移默化的认为化学作业完成是可有可无的任务,轻视了化学作业的重要性,进而导致学生对待化学作业的态度不端正,应付了事,形成消极的循环系统,最终导致高中化学作业的布置失去意义。

2.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程融合策略

(1)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往往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虽然,高中学生的思想已经较为成熟,但是兴趣对学生依然具有牵引的作用,想要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教师就应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利用信息技术,吸引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将抽象的化学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为学生展现出来,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营造出积极的化学课堂氛围,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较为轻松自由的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掌握化学知识,进而达成高中化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教学对学生发挥的有效价值。同时,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模拟化工生产过程、影片播放以及三维动画等方式来增强化学课堂的趣味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教师在讲解高一化学科版必修二《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化学问题,如:同学们是否知道“什么是有机化合物?”、“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人体具有怎样的作用?”、“你都见过哪些含有有机化合物的食品呢?”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好奇心,营造出积极的课堂氛围。随后,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的教学工具,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含有有机化合物的食品,使学生能够与这一课的学习内容产生共鸣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化学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化学综合学习水平。为了让学生对有机化合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有机化合物有关的影片,用信息技术模拟某种有机化合物的生产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深度学习的欲望。

(2)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情境

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源于对现实生活的高度提炼,所以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设计化学教学方案时,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交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化学,掌握学生的思考方式,预判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而根据以上信息,围绕化学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增强化学课堂的灵活性与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熟悉感与代入感,激发学生的问题探究欲望,进而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3)小组合作,扭转学生在课堂中的位置

化学是一门科学性学科,对学生的自主思维以及自主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意识到自身在化学课堂中的地位,进而积极的主动的参与到化学知识学习中。另外,为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还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兴趣爱好将学生分为几人一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成PPT在正式的化学课堂中讲解,解决学生的表达时间,进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扭转学生在课堂中的位置,使学生能够以一个崭新角度看待化学知识,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激发学生的潜在力量,使学生能够逐步的对化学知识学习产生热爱心理,从而在今后更加积极的踊跃的参与到化学知识学习中,为高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到高一化学苏科版必修一《第二单元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时,教师首先需要对这一课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提炼出其中的重点与难点知识,然后,以问题的形式为学生展现出来,如:“自然界中的铁、铜以何种形式存在?”、“高炉炼铁的化学原理是什么?”、“简要分析湿法炼铜的过程?”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跟随问题的指引,由浅入深的进行问题探究,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更具目的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使小组成员能够进行合理的分工合作,以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在正式的化学课堂开始后,教师需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次到讲台上,利用信息技术播放PPT,展示小组学习成果,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团队荣誉感,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进而在培养学生综合学习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为学生今后适应社会发展,融入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信息的交流和传递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为了最大化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学生多样化的协作方式。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整合和传递信息,同时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处理汇报信息,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4)信息技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评价多元化

评价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起到重要的效果,良好的评价方式,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对学生面对学习的态度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对教学评价重视起来,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考量,保障评价的客观有效性,使学生能够认可评价结果,积极的进行改正。此外,教师在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后,还应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给予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能够客观的看待自己,明确自身的优势与有待改进的地方,对化学知识学习产生信心,进而形成良性的循环系统,推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5]。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应当注入新鲜血液,将信息技术引入高中化学课程中,赋予了化学教学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挑战,教师应做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明确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并且不断的學习优秀的教学案例,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为学生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使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的融合教学中拥有最大化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刘汉明,陈宇飞.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14):53.

[2]陆艳梅.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实践探究[J].数码世界,2020(02):75-76.

[3]李明明,杨琳琳.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化学教学效果[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4(05):564.

[4]张慧容.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的整合[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0(04):6-7.

[5]黄晓琴.高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01):232.

初中教学中化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作者针对初中物理科学探究式教学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主要包括“科学探究能力”的界定,并且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初中物理 探究式

一、研究背景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工作者,都充分预见了科学素质对于现代人的重要性,并积极寻求教育解决的方法。毫无疑问,科学素质的涵义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讨论的结果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科学观,科学知识和能力,科学行为习惯。对于受教育的个体而言,可以说科学观是一个人科学素质的核心,科学知识和能力是基础,而良好的科学行为和习惯的养成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素质的提高。但在科学素质的培养过程当中,其三者的地位却不同,科学素质的培养必得通过科学知识与能力的点滴培养,才会逐步建立起一个人的科学观和形成良好的科学行为规范。因此,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科学素质培养的首要任务是科学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而在科学知识和能力当中更重要的是科学能力的培养,因为能力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更为深远的,更具有广泛的迁移价值。而科学能力又集中体现在科学探究(探索和研究)能力上。

二、“科学探究能力”的界定

从普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能力的定义是:凡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的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就叫做能力。而科学探究正是人们所从事的一种富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活动,因此可以对科学探究能力做一个比较简单的界定:即凡是直接影响人的科学探究活动效率,促使科学探究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就叫做科学探究能力。由于科学探究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和综合性,科学探究能力也必然包括从事科学探究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能力,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能力。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方法,在实践中也确实有许多物理教师及物理教研人员对此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借鉴他们的经验以及其它学科教师的经验和理论探讨,加上本人的一些思考,在对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基础上,按照探究能力的划分,分别从四个方面来探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传统物理教学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二大能力,即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后来有专家对第三个能力的完整性提出了质疑: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只注重解决问题远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为此,初中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在高中阶段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能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可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二)猜测与假设能力的培养策略

1.使学生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如同前文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的重要性教育一样,猜想与假设的重要意义也必须要进行教育。猜想与假设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它是科学结论的先导,如果猜想与假设一旦能得到实验结果的支持,它就可能发展成为科学结论。因此,猜想与假设能帮助探究者明确探究的内容和方向,指导探究的沿预定目标展开,避免探究的自目性。

因为猜想与假设对解决问题的方案作了一定的预见性思考,因此,它为收集信息、分析和解释信息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框架。要使学生获得对猜想与假设的正确认识,应该让学生经历猜想与假设的过程,并据此制定探究计划或设计实验,完成探究活动。学生体会猜想与假设是得出科学结论的先导,目‘在整个探究活动中起引导性的作用。

2.打破猜想与假设的神秘感

我们在生产生活中,常常用猜想一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星期二在家看电视,忽然图像没有了,我们首先猜想:可能是停电,建立停电假设。但屏幕还有亮光,于是推翻此假设。再猜想,假设是这个电台停止播放节目,但用遥控器查发现所有频道的电台都没有图像,又否定此假设。剩下两个假设:有线电视信号的输人线断了或电视机坏了。

3.鼓励学生要敢于建立假设与表达假设

多数的教师已经意识到这点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但是也有将近一半的教师在学生建立假设和表达假设时,特别是这种假设可能很荒谬时,并没有进行鼓励,甚至可能讥笑,这很不利于学生假设能力的发展。

要鼓励学生敢于建立假设与表达假设,关键是联系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讨论并能毫无顾虑地发表看法,不要讥笑学生幼稚天真的想法,反而要表扬他们敢想敢说。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策略

在制定探究计划或设计探究实验之前,必须明确探究的目的和已知条件。探究的目的来自于探究的问题,探究计划的具体任务或实验方案的具体要求来自于根据探究问题所提出的猜想或假设。当猜想或假设一经提出,便能据此明确目的,辨明条件。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但多数情况下,为了使科学探究能进行下去,教科书都需要介绍探究的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这个环节学生较少有锻炼的机会,这样,让学生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就显得特别必要。

(四)分析与论证能力的培养策略

应该认识到,实验数据并不等于探究的结论,实验数据是对实验事实的客观记录,探究的结论是在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论证所得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例如对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探究,当实验测出了在各种不同电压下通过电阻的电流值时,即使实验操作正确,得出的数据可靠,但探究仅停留在此阶段,面对诸多的电流值和电压值,不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归纳,什么结论也不能形成,探究等于半途而废,因此,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是必不可少的。

在学生经历了分析论证形成探究结论后,引导学生把分析论证前后的科学探究进程进行对比,能加深学生对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所起作用的正确认识。

四、结论

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是整个中等教育界都在力图去研究的一个课题。在实践中,还有很多具体的问题需要认真的探讨和研究。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学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同心协力,真正使得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成为大家认同并自觉追求的目标。

初中教学中化学论文范文第4篇

1通过上台讲评的方式来促使学生的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中,数学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讲评的权利全归教师所有,但是“学讲计划”提倡把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课堂,让他们在课堂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而让学生上台讲评则是归还学生话语权的第一步。 通过让学生上讲评,不但可以让学生体验一把“教师瘾”,而且可以让他们在讲评的过程中进一步清晰自己的思路,做到进一步的理解。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时,由于这是学生在进入中学学习中第一次涉及到对几何的学习,所以教师应该在学习之前,让学生对有关的历史和发展进行一番了解。 在以往的教学中,讲解几何的历史和发展的任务无疑就落到了教师的身上,在“学讲计划”中, 教师可以将此权利下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多种渠道的收集和了解做好充足的准备,然后选择一名学生上台,给其他学生讲述几何历史和发展的理论知识,然后再让有新想法的学生上台进行补充和完善,这样通过学生自己收集和讲解的几何知识必然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再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相交线”中的“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在的垂线段的长度即为点到直线的距离。 ”时,很多学生都很难理解这一抽象的概念,为了让学生能够彻底理解这一概念的含义,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发表自己的观点,谈谈他们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方式来理解这一抽象的概念的。 有的学生就在自己的陈述中提出了这样的理解方法:“这个概念虽然描述起来过于抽象,其实非常的简单。 我们在体育课上会经常练习立定跳远,那么我们是如何来测定跳远的距离的呢? 具体的方法便是沿着脚底画一条水平线,然后画一条与之垂直的线段,这条线段便是学生跳远的距离。 ”学生通过实例的讲解很容易就让学生明白了上述抽象的概念。

2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如果说学生在上台之后会有所顾忌或者是无法完全发散自己的思维,那么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便可以让学生放下所有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在发表自己观点的同时也能够广泛的吸取他人的观点和建议。 比如在进行完全平方式的分解时,很多学生会出现下述的错误:(a+b)2=a2+b2或者是 (a+b)2=a2+ab+b2,学生之所以产生这些简单的错误就是因为学生还没有真正的理解完全平方式的几何意义。 为了避免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犯同样的错误,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些简单的错误带到小组中去讨论,让他们自己在讨论中总结出错误的原因并找到适宜的解决方案。 在小组讨论,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踊跃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错误的原因是太粗心,有的学生认为没有真正的理解完全平方式的含义。 虽然学生的观点不尽然是正确的,但是他们在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自然会屏蔽掉一些错误的观点, 在学生一次一次的否定和肯定后, 有的学生想到了一个较为完善的解决方法。 “我们可以把平方看成是求正方形面积的公式, 然后将a+b看成是正方形的边, 那么通过作图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为两个分别以a和b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和以a和b为边的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和, 这样以后再分解完全平方式时就不会犯上面那些简单的错误啦! ”可见学生在讨论中找到的解决方案对学生数学的学习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3通过班级讨论的方式来促使学生的学习

小组讨论容易造成新思维和新想法局限发展的现象,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开拓发现性的思维, 也为了营造更为融洽和热闹的课堂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来促使全班学生的讨论。 比如在讲解一个因式分解的方程x/(4-x)-5=4/(4-x) 时, 教师可以选择一名学生上台板书, 这个学生的板书具体如下:

在学生解完这个方程式之后, 教师便可以让学生针对解题过程进行一番讨论, 有的学生急不可耐的指出了这个学生在去括号时的正负号出现了错误; 有的学生指出了这个学生没有进行分母的检测;更有甚者愿意上台重新演示这道题。 在学生纷纷发表看法之后,教师可以让犯错误的学生找到自己出错的地方, 然后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自己的错误, 以后如何才能避免再次出现这样的错误。 起初学生可能很难在学生面前陈述自己的错误, 但是在教师的不断鼓励下, 学生便会逐渐学会坦然面对自己的错误,并进行及时的改正。 再比如很多学生上台演算一元一次方程的整数解时,通常得不到准确的整数解,但是在教师将这个问题拿到班级里讨论时, 学生五花八门的观点和思路很容易就能够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 那就是通过数轴便可以清晰的标出所要求的整数解。 因此,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大胆的发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使高效的数学学习, 同时也可以营造出一个热闹和谐的课堂氛围。

由上可知,“学讲计划”要求我们的教学不仅要注重“学”,同时也要注重“讲”,更要在“讲”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 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学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即会学又会讲的学生,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综合性的创新型人才。

摘要:“学讲计划”真正渗透到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就是这短短几年的时间,“学讲结合”却为初中数学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学讲计划”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本文旨在通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以“学讲计划”的应用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

初中教学中化学论文范文第5篇

1 多媒体计算机在管理和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多媒体教室不同于计算机机房, 分布在不同校区、不同楼宇, 地理位置相对分散。各高校为了简化系统维护, 保护硬盘数据不被恶意修改、删除, 大部分都安装了防治计算机系统出故障的软件和硬件, 主要是安装硬盘还原卡、一键GHOST、还原精灵、安装杀毒软件、U盘杀毒软件、ARP防火墙。由于多媒体教室的特殊性, 计算机的维护与管理的过程中仍会出现了不少问题, 典型问题如下。

(1) 还原卡在使用一段时间后, 会经常出现问题, 根据笔者经验, 使用还原卡的计算机往往在使用两年左右时间开始出现硬盘损坏等现象。且目前已经出现能穿透还原卡的病毒。 (2) 网络同传对计算机硬件配置要求较高, 同传的计算机配置需相同。 (3) 网络同传过程中易形成广播风暴, 从而降低网络的性能甚至会使网络陷入瘫痪, 且同传时间较长, 根据笔者经验同传一个系统最少需要2个小时。 (4) 由于各专业教师所需应用软件不同, 同时软件版本更新较快。管理员需要一台一台更新应用软件和安装、升级操作系统, 工作量非常大。 (5) 正版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价格不菲, 而且杀毒软件的更新往往在系统已经遭受到病毒危害之后。 (6) U盘作为课件的存储设备, 教师的U盘在家、办公室等多台计算机上交替使用, 容易形成一个交叉感染的环境,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极易感染病毒。

2 无盘工作站原理及优缺点

为有效率解决多媒体计算机在管理和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建议启用无盘系统对计算机进行集中化管理。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无盘系统的工作原理。

工作站从网卡启动后以广播的方式发送DHCP find帧来寻找DHCP服务器, 网络上每一台安装了TCP/IP协议的主机都会接收到这种广播信息, 但只有DHCP服务器才会做出响应。在网络中接收到DHCP find帧的DHCP服务器都会做出响应, 它从尚未出租的IP地址中挑选一个分配给DHCP客户机, 向DHCP客户机发送一个包含出租的IP地址和其他设置的DHCPoffer提供信息。这样无盘工作站和启动服务器之间就可以通过TCP/IP协议进行TFTP通讯, 从服务器上下载启动信息到工作站的内存里。

针对多媒体教室的特殊性, 应用无盘系统的优缺点主要为以下几点。

(1) 系统安全性强:可以把教师需要用到的操作系统的和软件都放到服务器上, 教师用机平常没有任何更改和写入的权限, 只需对服务器进行保护及杀毒即可。 (2) 维护方便:系统的管理和维护、软件的升级都只需对服务器上的镜象进行操作既可完成, 教师用机实现零维护, 可大大减少多媒体管理员维护计算机的时间和压力。 (3) 支持多操作系统启动:可以在服务器上做多个镜像, 分别适用于各专业教师。经过优化, 远程启动的教师机运行速度可以达到甚至超过普通本地硬盘。 (4) 支持硬件多配置:多种配置的多媒体计算机可使用同一系统镜像而驱动程序不冲突, 便于对多媒体计算机进行统一管理。 (5) 节约硬件维护成本:无需不断升级计算机硬件, 现有设备不会在短期内淘汰, 能延长硬件设备50%的适应性应用期限。 (6) 无盘系统的缺点:较依赖网络和服务器, 对网络环境和服务器配置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鉴于多媒体教室的特殊性, 建议在应用无盘系统的基础上保留本地硬盘, 并对本地硬盘进行软体还原;为保证无盘系统的稳定性, 建议中心服务器安装互为备份的两台服务器, 采用双机热备技术实现故障隔离。

3 无盘工作站测试实例

3.1 测试点硬件配置参数

(1) 以20个测试点为例, 工作站具体配置如表1所示。

(2) 服务器配置如下。

CPU:Intel 5500双路新至强服务器芯片组。

内存:2GB REG ECC DDRIII服务器内存。

主板:集成PCI-E双千兆网卡;支持RAID0、1、5;板载6个SATAII接口。

硬盘:原装INTEL SC5300机电;3*500G/32M企业级盘 (读) ;2*146G SAS (写) 。

3.2 测试数据, 如表2所示。

摘要:多媒体计算机作为整个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核心,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何对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已成为各高校的难题。本文总结了多媒体计算机在管理和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采用无盘技术对多媒体计算机进行集中化管理。

关键词:多媒体计算机,无盘工作站

参考文献

[1] 陈筱琪.金融业计算机集中管理模式初探[J].中国金融电脑, 2000 (6) .

[2] 夏卫.多媒体设备维护二、三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 (1) .

[3] 郑宇.一种基于PXE技术的计算机病毒防护方法[J].计算机与现代化, 2009 (4) .

初中教学中化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本文在阐述“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内涵意义基础上,论述了运用“学案导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可行性,并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加以阐述.

[关键词]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在教师组织指导下的知识自我构建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数学教学不应只是知识的凝聚和知识方法的指导,而应是一个为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探究学习经验,提升自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过程. 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将教学定位于学习主体的确立、学习方式的改变及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尝试构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学案导学”模式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帮助和促进学生有效地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亲历充满探索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领悟数学思想和方法,科学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初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的内涵意义

“学案导学”模式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师生共同协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形成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终极目标,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科学地运用数学研究方法进行自主、协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途径,以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及主体意识的变化作为评价标准,将课堂教学的关注点从教师的“教”引向学生的“学”. 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主导的课程观、教材观和知识观,改变了课堂学习的方式,也改变了学习的价值观与评价观,真正意义上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过程,鼓励和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在合作探究中学习、在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有效地完成建构知识的过程.

运用“学案导学”培养学生数

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实践

1. 运用“学案导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可行性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突破口,使学生在更加明确、更加清晰的学习意图和需求的引领下,亲身经历课本知识的自主探究学习、疑难点的讨论交流、知识方法的归纳引领等过程,这不仅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而且能满足他们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变教为导,变学为思,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探究经历,使学生学到新的知识,而且能使学生学会学习什么、如何学习和怎样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之中.

2. 初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课堂实施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活动分为六个环节,即“自主先学—展示交流—课堂讨论—精讲释疑—归纳总结—达标检测”.

(1)学案引领,自主先学

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所提供的适当抓手,目的是使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为学生提供“助学”及“支架式”的帮助. 因此,学案的设计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力求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目标的要求,能适用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课堂上可将学案发给学生,引导学生根据学案的指导,通读课本、观察操作、尝试解决学案中的问题,以获得学习中的切身体验,完成知识的初次建构.

如学习“平方差公式”时,教师恰当确定课前预习的目标和要求,在问题导学部分设计如下学案:

学生依据“学案”进行自我引导,进行课前预习并完成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并解决问题,自我完成知识的初次建构,这有利于学生对所学新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把握.

(2)小组汇报,展示交流

由于学生自身经验、知识基础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在根据学案自主学习中往往不能理解某些知识不是很到位,同时对同样的知识构建的途径不够多样化,所以,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及早掌握学习信息. 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由组长检查、汇总小组成员的预习成果及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不理解的疑难问题,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充分展现和表达对知识意义的理解和见解. 最后,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挑选上、中、下三类学生示范解答自学思考题,学生不断尝试解答自学思考题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思维不断深化的过程. 同时,通过汇报、交流,能暴露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为下一步课堂讨论和点拨引导作参考.

(3)课堂讨论,深化认知

此时进行课堂讨论不仅能使学生在前两个教学环节中获得正确的认识,并继续深化,使学生中存在的不够准确的认识及时得到纠正,而且能通过讨论实现“兵教兵”,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解决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

如“平方差公式”教学中,要求学生自己去尝试寻找法则,此时可引导小组进行讨论. 比如:学案中温故的3个算式的结果有什么特点?(有的小组可能会想到每个算式的结果只有2项,有的小组能够想到算式的结果是一个差的形式,有的小组发现结果中的每一项都能是平方的形式)这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与讨论,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经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历程.

在组织课堂讨论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四点:①讨论的问题要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及学生的疑点;②讨论的形式要多样化,可让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可让小组讨论,也可组织辩论;③组织讨论时要注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成为直接参与讨论的主体;④教师要巡回了解各小组的讨论情况,把学生在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做一个简要记录,为进行有的放矢地精讲释疑作准备.

(4)精讲释疑,点拨引导

对于学生讨论中仍未能解决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必须由教师做出“精讲”,以疏通学生思维渠道,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所谓“精讲”,有三层含义:一是指要讲教学内容的精华,即讲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学生的疑点问题;二是指课要讲得精彩,要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三是指对重、难、疑点问题要讲得精确.

如教学“平方差公式”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到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组成,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平方差公式的特点,如公式(a+b)(a-b)=a2-b2中的因数发生变化,如变为(a+b)·(-a+b)时,结果就不是a2-b2了. 要引导学生发现平方差公式的本质是“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关键问题,掌握关键方法、关键技巧,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发展.

(5)归纳总结,自主建构

数学学习不是由教师把数学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因此,学习新知后,可引导学生在对知识进行整体回顾,以自我总结的方式进行小组讨论、概括总结、生成意义后,促使其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整理与内化,完善数学认知结构,并实现思维方法的理性层次跃迁,从而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为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搭建新的着力点.

当然,对于学生普遍感觉不知从何处下手进行归纳总结的教学内容,应由教师引导学生做出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时应注意两点:一是要归纳出本课时教学内容的体系结构;二是要讲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6)达标训练,拓展提升

这一教学环节的主要功能是有效测评、及时补救,力求知识、能力协同提高. 达标训练题要按课时教学目标要求,遵循导向性、基础性、全面性、科学性和发展性的原则精心设计. 达标训练题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述的,也可以是动手操作的. 训练的形式可以由教师指导学生练习,也可以让学生自行练习. 在达标训练阶段,对于学习有困难、当堂无法完成的学生,教师应予以及时的点拨帮助,或利用适当的课余时间帮其补上.

以上六个教学环节是本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但并不是不能改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加以灵活运用.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有效改变学习方式,激发自主学习意识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过程,促进学生投入到充满探索的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学习,亲历探究、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科学地实现对数学知识的自我意义建构.

上一篇:基础课法制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外贸竞争力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