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论文范文

2024-07-26

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北京地区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传统电子专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将从服务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双创产业和生产性服务行业进行转型。高职院校中原有的电子技术专业势必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新形势新技术下的人才培养需求。本文围绕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新专业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以智能产品开发专业建设为例提供了一种基于CDIO模式的专业建设思路,为新专业建设提供支持和帮助,为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CDIO;智能产品;专业建设

1 引言

随着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升级,十三五期间,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工业4.0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最热门的词汇,“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在此形势下,智能硬件产业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已成为推进‘互联网+’创新创业的主战场,与之相应的人才需求缺口日益突显。这些新形势和新发展为原来电子传统专业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经过认真调研和认真的分析后,为了充分发挥传统电子专业在电子产品设计、硬件开发和生产制造方面的传统优势,同时结合当前面临的在互联网+和智能化领域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局面,很多院校都相继开设了与智能硬件相关的专业,并将其发展方向定位在目前最热门的智能机器人、智能硬件、AR技术领域,旨在服务于智能硬件领域的中小微企业、智能化升级转型的传统电子产品企业、创业公司、创客团队等,为这些企业输送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技能人才,大力支持双创产业、智慧北京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需求。

2 CDIO模式

在找准专业定位后,就要对专业的内涵进行深入探讨,解决怎样在如此多样化的智能产品中找到专业需要培养的核心职业能力,聚焦最核心的技术部分,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应对风云变幻的产业发展新问题。以典型产品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适用于产品技术相对稳定,产品标准相对统一的传统电子技术领域,但是目前智能产品的特点是技术升级快、产品更新快、开发平台之间没有统一的标准,要想找个特别有代表性的产品来覆盖该领域的关键技术基本是不太可能的,但是产品的开发流程基本相似,如图1所示。

产品构思是概念开发和产品规划阶段,要进行构思筛选,形成产品概念;产品设计是要设计产品原型,全面确定整个产品的结构、规格。好的产品设计,不仅表现在功能上的优越性,而且便于制造,生产成本低,从而使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得以增强;产品开发是运用多种软硬件技术实现产品的功能,可分为各个功能模块的开发—测试—改进,制作小规模的产品样机,为批量生产做准备;产品应用主要包括产品推广、用户体验、升级改进等。

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CDIO模式在许多国家得到推广和实施。其内涵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智能产品开发流程与CDIO工程教育模式比较吻合,因此可以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时可以考虑融入该培养模式,规划1-3级项目,1级项目贯穿整个培养周期(3年),使学生得到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整体训练,可安排1-2个项目。2级项目涉及多个课程群,主要裴炎给学生综合应用相关课程知识的能力,可以跨学期跨学年,但是每个学期都要有一定的考核。3级项目设置在单门课程内,完成小规模实践项目,这与核心课程中的项目教学是一致的。

专业教学课程体系要体现“宽基础,模块化,重实践”的思想。宽基础是指设置通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引导学生专业入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基本个人和专业素质。模块化是指课程之间要通过学期项目有机联系,针对不同项目内容,选择不同的课程群模块,以个人或团队的方式完成学期项目,获得个人和专业素质提升。重实践是指设置贯穿学习全过程的工程实践项目,让学生体验整个产品开发过程,满足CDIO教育模式的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专业建设思路

专业建设遵循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开发方法,它在示范校和骨干校专业建设中都得到过很好的运用,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在确定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定位后,需要做好顶层规划,对专业发展进行科学的论证,做好每一步的发展计划,集聚可能集聚的最大力量开展专业建设。

首先要经过深入调研,掌握企业信息和岗位需求,挖掘适合告知学生从事的工作以及相应的岗位职责,聘请企业专家参与专业研讨,给予指导性意见,探索校企合作的可能性,这个阶段最大的困难是如何遴选企业和单位,寻找与龙头企业合作的机会,真正实现“双赢”的目标。

其次,要从自身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办学主体”的作用,利用企业调研的丰富成果,组建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团队,集中力量凝练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探讨适合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在确定了专业人才模式后,就要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核心课程,这项工作需要在课程负责人的带领下逐步深入不断完善,融入现代职业教学新理念,大力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扎扎实实规划每一个知识点,做好每一个资源,突出专业课程特色。

再次,要做好配套的资源规划和建设,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教师能力的持续提升,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该项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关系到专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办学质量、社会认可度,新专业需要新鲜血液的补充,更需要现有师资的提升,以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为依托,结合校外培训机构的力量,借助企业实践的宝贵机会,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和水平。同时,配合课程教学和生产实训,规划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申请财政专项建设资金,建成集“教、学、做、研、培”为一体的创新型实训室,为专业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撑和坚实的保障。

最后,为了实现职业教育社会化的目标,全面提升专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发挥专业资源的作用,将在社会培训、技术服务、学术研究、创新创业、学生竞赛方面实现突破。同时,提供招生----培养----就业一条龙服务,激发专业正能量,实现良性循环,最终能够持续性发展。

4建設方法

要实现以上专业建设思路,首先各院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专业调研,对行业做全面深入分析,撰写专业调研报告,为专业发展找准发展方向,明确本专业未来服务的产业领域和就业岗位。其次编制符合智能产品开发专业发展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开展新专业申报建设和已有专业改革工作,召开专业研讨会,提炼专业核心职业能力,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构建符合CDIO要求的课程体系。第三,开发优质资源,做好顶层规划,规范建设任务,规划好资源类型和数量,实时监控资源建设进度,保证资源的建设质量。第四,深化校企合作,与1-2家业界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共赢的发展关系,壮大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同时委派专任教师尤其是课程负责人深入企业进行锻炼,全面提升本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的能力和水平。第五,认真规划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以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为目标,实现教学、科研、第二课堂、技能训练、社会服务、对外培训、专业取证等多种功能。实训室建设要突出专业特色,体现专业文化。最后,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学习、培训、交流、进修等多种手段,迅速提升教师团队在教学、技能、科研、业务方面的整体水平,建设真正的双师型队伍,让每位老师都能独当一面。对于新开课的课程负责人要积极考取本专业领域的职业资格证书,开发课程标准等必备的教学资源,重点提升任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对于成熟课的课程负责人要在信息化方面下功夫,开发数字化课程资源,搭建网络教学平台,改革课程教学方式,保质量做精品。对于实践能力强的教师要在指导大赛和第二课堂方面出成绩,提高本专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结语

对于新专业,建设好专业内涵是目前最重要和最紧迫的工作,但是也不能忽视专业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等方面,也要不断探索,争取尽早实现零突破,提升专业的知名度,为把专业做到业内领先,国内一流,树立良好的口碑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汽车类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很多院校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不断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以此优化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完善培育计划,提升师资力量,实现创新教学。本文针对我国现代高职汽车电子技术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法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高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复合型;培养综合研究

高职院校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型人才为我国现代蓬勃发展的汽车市场提供了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满足了我国现代源源不断的汽车供应和生产需求 [1]。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建设,让高职学生在现有的环境中不断成长,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实现创新就业,相关院校要迎合时代主流,加强专业、复合型人才教育,最终为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一、我国高职汽车电子技术类专业复合型人才教学的问题

高职教育始终是为我国的技能型人才建设孵化服务的,其面向对象有学生、社会和企业。就目前的人才教育途径来看,大多高职院校的技术型人才培养较为传统,多是针对学生招生、教学以及就业“三步走” [2]。具体的教学方法大多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就业情况,没有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复合型应用技术进行分析,导致学生上岗后缺乏成长平台,自身的能力并未得到有效提升。

(一)专业课程设置不到位

目前的教学模式大多是为学生就业服务的教学模式,学校的就业资源较多,能够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就业渠道,还能让学生毕业后去企业顶岗实习,迅速融入社会。但是此种针对就业的教学方式也存在较多局限性,如很多高职院校的课程都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注重学生的学分和成绩,重在知识传授,没有针对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培养其职业综合素养,很多高职学生步入社会后缺乏实践经验,综合素质不强,后期跳槽的概率较大。

(二)人才培养方式不科学

目前,高职学生的岗位不稳定、失业再就业问题十分严峻,这在很大程度上和学校的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方式有关,如部分院校没有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缺乏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就业指导,忽视了学生的长远发展能力,如在教学中没有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沟通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经验,个人职业素质不高,因此形成大量学生就业后不稳定的局面。

(三)教学课程不科学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很多高职院校也针对汽车类技术人才实行了多种教学方式,如通过企业合作、顶岗实习、实训等方式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在短暂的时间内,教师分别为学生设置了基础汽车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知识、专业运用知识等课程,并通过实训课程让学生拉近与生产车间的距离,提升了教学质量。实际上,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展课程时存在一定问题,如没有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析,没有结合现代主流的汽车技术进行优化,采用的课程方式还是传统的“填鸭式”、说理式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到的知识也缺乏实用性,导致现有的教学针对性不强,学生的技术性、复合型优势没有得以体现。

二、提升高职汽车电子技术类专业复合人才教学质量的建议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不断进步,汽车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为了促进我国汽车市场不断发展,高职汽车类专业的领导、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结合我国现代汽车科技、产业发展,建立复合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培养理念,最终促进我国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步上新的台阶 [3]。

(一)建立完善的教学目标和方向

高职院校要紧抓为企业服务的精神理念,如了解我国现有汽车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及运用标准,汽车相关专业知识的关联和运用,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汽车检测、维修、保险理赔、交易和报废处理的一体化专业群体,最终朝着为社会服务的方向奋斗。

首先,汽车技术类教学需要以知识和能力为基础,以专业为支撑,要求所有学生都应掌握主流的汽车相关理论知识,如机械维修以及工具使用,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分析能力;与此同时,学生还要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计算机应用技术,以此延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更新知识。掌握了以上“硬件”基础知识,学生还应当延展知识面,多学习与汽车营销和生产、管理和推广相关的知识,如消费者心理学、汽车产业的法律法规、汽车管理技术、客户关系管理等,进一步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各项建设目标 [4]。

其次,巩固自我的素养结构。高职学生应当具备积极的就业观、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和世界观、价值观、自我认知观,并有一定的思辨精神和挑战精神,积极获取行业的最新知识和内容。

最后,找准自我的职业方向,高职技术、复合型、专业型人才都需要以个人职业发展为基础来实现就业目标。目前针对汽车电子技术的职业方向较多,如汽车检修和诊断、汽车零件检测和鉴定、汽车電子产品改装、汽车机电维修、汽车保险以及机动车评估等 [5]。

(二)创新知识体系,加强课程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影响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此外,现有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没有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予以优化。为了进一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相关教学机构要予以创新,结合现代化的人才建设要求,利用社会科学调研和技术论证、及时考察等方式改革教学计划,并最终对教学大纲进行修改或调整 [6]。这就要求现有的教学课程体系和构建方式要突破教学知识内容和形式的限制,要体现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和新人才的培养理念。

1. 基本的教学体系

高职专业技术型人才教学体系明确了各阶段的培养目标:第一年要求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的基本素质课程,并形成基础知识框架,接触行业的知识内容,培养自身积极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行业观;第二年要求学生在基础知识层面上不断提升,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基础技能课程,并尝试创新思考;第三年的第一学期,学生可以在校内实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第三年的第二学期,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职业方向和兴趣爱好选择顶岗实习企业,多和企业接触,开始学以致用 [7]。

2. 要注重基础知识教学

为了让学生能为社会建设做出贡献,正确认识自我、甘于奉献,高职院校要引导学生搭建科学的知识结构体系,积极培养学生的基本文化和政治素养,鼓励学生将自我的职业道德及就业信心融入学习中,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时事政治,让学生在保证自身专业知识达标的同时,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3. 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运用能力

我国现代汽车技术产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汽车服务产业分工正在不断变革,通过加强复合型高技术人才的教育培训,加强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基本技能的提升,最终才能让学生在现有的技术下实现综合发展,发挥专业特长。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汽车电子专业相关知识,注重岗位所需职业技能的培养,职业素质教育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分解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这些课程应以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进行课程内容的重组,以工作任务为驱动,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来组织教学,从而让学生有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根据需要选定具体学习目标,选择学习进度、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门化“模块”学习 [8]。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现代教育形式和方法的改革,我国高职院校的汽车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性、复合型能力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专业技术能力强和综合职业道德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理念,通过科学的教学途径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复合型人才,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曹登华. 开放共享视域下的专业群课程建设研究——以高职汽车技术服务类专业群为例[J]. 辽宁高职学报,2020,

22(11):51-55.

[2] 肖艺,潘达. 疫情防控期间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线上教学情况调研——以长沙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汽车实用技术,2020,45(18):204-206.

[3] 李伟,肖珊. 基于《悉尼协议》的高职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与改进——以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维修类专业为例[J]. 职业教育(下旬刊),2020,19(09):74-79.

[4] 张芽. 浅析对大数据挖掘技术与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课程融合[J]. 时代汽车,2020(18):62-63.

[5] 蔡俊清,刘娟. 高职汽车类专业《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时代农机,2020,47(05):94-95+97.

[6] 張芽. 人工智能技术与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课程融合研究——以《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为例[J]. 时代农机,2020,

47(05):110-111+116.

[7] 屈钲翔. 浅谈高职汽车类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J]. 时代汽车,2020(09):48-49.

[8] 王征义. 高职院校扩招背景下汽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J]. 时代汽车,2020(10):47-48.

(责任编辑:胡甜甜)

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理论及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环节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改革提出了建议,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电力电子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工程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其目标是培养能从事电气自动化设备及电力电子装置的安装、调试、维护和技术支持等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传统的教学大多沿用本科的教学形式,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基本上是“本科压缩型”,并没有真正体现高职特色。

一、存在问题

1.理论教学方面。

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广泛,涉及知识面较多,传统的教学内容还是按照本科的标准来设置,未能突出课程内容的应用性,没有针对具体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工作而进行相应调整,不利于培养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基本采用灌输式课堂教学,没有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思考,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2.实践教学方面。

传统的实践教学采用验证性的实验教学模式。大部分高职院校仅采用挂件结构的实验台或实验箱来完成实验,基本上所有实验相关的电路和系统都是封闭式的,所有的电路模块接线都用端子引出来,学生只用连接好这些外部端子即可。在这种实验模式下,即使学生根本不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但只要保证连线正确、实验仪器完好,就能顺利完成实验,这不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课程组采取了一些因地制宜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1.教学内容改革。

本课程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导向、能力本位”的理念,通过对电力电子技术应用行业的调研,确定岗位群,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课程内容。本课程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规律,把传统的多重循环学习体系变为以就业为导向,岗位技术为导入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模式,以实际产品作为载体,把理论和实践深度融合,将课程内容进行“序化”,设计一个大的项目,包含多个子项目,每一项目都反映了各种与电力电子相关技术的工作岗位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并在课程中引入实际的科研项目,把学生带进工程中心,增强学生的科研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创新意识。

2.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1)项目驱动教学法。以实际项目为目标,整个教学围绕任务的解决展开,符合“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设计原则,融“教—学—做”为一体,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学生在自己设计电路、购买器件和组装调试的过程中,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

(2)系统仿真法。利用Multism、Matlab和Labview等仿真软件,对开关器件(GTO、IGBT、P-MOSFET、GTR等)及其电力电子应用电路进行仿真,通过直观的仿真结果,理解器件和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科技创新法。通过学生参与电子设计、制作大赛及教师的科研课题,产学研结合,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我院近几年的电子设计大赛中,学生参与的与电力电子技术相关的作品越来越多,逐步将开发和创新引入了应用领域。

3.实验实训改革。

实践教学要从基础实验到综合实验再到综合实训,变验证性的实验为有层次、由浅入深、全方位的各项技能实验实训,并建成完全开放式的、锻炼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实践环境,使学生一步步从实验室走向工作岗位,这种实验模式对学生的全面锻炼,效果明显。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该课程涉及知识面广泛,其学术性和技术性很强。课程组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及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增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肯定。

参考文献:

[1]徐立娟,张莹.高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模块式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职专论,2006,(9).

[2]付保红,王晓东.《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6).

责任编辑 何丽华

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基于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和顶层设计,本文紧密围绕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和幸福感提升策略主线,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了教师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对认知理论的分析,将重点聚焦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职业幸福感这一主题内,着重论述了信息技术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职业幸福感提升。通过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激活教师工作内驱力,真正让教师“以校为家”,真正打造一支专业认同感、职业认同感、事业认同感的师资队伍,真正实现教师生理体验与心理状态之间耦合统一,进而助力推动职业教育“航船”奋勇向前。

高职教师是高职教育事业最直接的推动者和参与者,他们幸福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幸福程度,决定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随着职教二十条等一系列职业教育国家政策的落地,职业教育已然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在课程设置、教材教法改革、教学手段革新、各类质量工程等接踵而来,教师需要进行转型提升,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果压力得不到缓解将导致焦虑,更谈不上幸福感提升。试想,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和日常工作中经常愁眉苦脸、怨声载道,除了不良情绪会传染之外,教学质量必定不会太高,那么人才培养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近些年来人们对教师幸福感的研究也屡见不鲜。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術飞速发展,各种教学使用的信息平台、软件、技术层出不穷,高校教师要求用信息技术代替传统的黑板,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打造有效课堂,进而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升教师内驱力发展,进而提高教师的幸福感体验。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教师的幸福感研究具有现实的意义。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内涵

幸福感是个人的主观感受,每个人对幸福感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幸福感无论高低,都是个人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个人的奋斗获得了自我的认可,而从中体会到的一种身心愉悦的感觉。当下关于幸福感的研究有许多,《辞海》正是如此界说幸福的“幸福是在为理想奋斗过程中以及实现了理想时感到的满足状况和体验。”

作为教师其职业幸福感就是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根据每个人对幸福感的认知不同,基于正确的认识,教师个人通过教育工作过程,体会到教育的快乐,实现了自我的价值,特别是得到所教的学生的认可,这些是作为教师最大的幸福。本文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主要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层次由低到高,如果都能够得到满足,那么我们就认为教师职业幸福感指数较高。当然,幸福感不管是愉悦感还是心理体验,都要个体参与到具体过程中才能体会到。

幸福也不是某一次的成功或者需求得到满足,那样短暂的体验只能算作高兴愉悦。幸福感的提升是个人不断的自我肯定,自我价值的充分实现,是个体不断追求进步,实现自我的一个人生过程,因此幸福感的提升要有一套完整的体系进行保障,才能正在的实现提升个体幸福感的目标。
高职教师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

高职教师群体作为髙等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上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他们的能力、素质、水平的高低以及工作态度的积极与否都将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高等职业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可程度、满意程度都必将对高职院校乃至高职教育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还关系到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学校的建设和国家未来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大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有较多的报道,而作为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道路,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的老师,其职业幸福感如何呢?国内鲜有报道,特别是近年来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进入改革深水区,一系列改革提质的政策文件出台与实施,高职教师也正经历转变与奋进阶段,这一群体的职业幸福感更加值得深入研究。根据前面对教师职业幸福感内涵的论述,本文主要从马斯洛需求理论视域下五个层级分别对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生理需要

生理需求是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最底层,主要是包含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内容,生理需求是推动人类生存的动力,只有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对于教师而言,工作相对稳定,日常的生活经济来源主要为工资,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社会主要矛盾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我们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脱贫攻坚,消除绝对贫困,每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对于教师而言基本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这也与我国的飞速发展和所处的大好时代息息相关,因此生理需要不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重点。

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是是在满足生理需求的情况下,这个需求主要体现在社会秩序、体制、法律、和平、医疗、教育等各方面的安全和社会保障,人们需求安全感。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对于教师而言主要指工作上的稳定和教书育人过程中的得心应手,前面的论述中提到,我国职业教育进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职教二十条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承担着国家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历史使命,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一环。当前形势下,大多数职业学校老师都是从普高高等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职业学校,经历和理念都受普通高等教育的深深影响,在职业教育过程中,面临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面临双高计划建设的紧要时期、也面临全面深化职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时期,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倒逼作为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和岗位要求为指导的职业院校教师进行转型,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让教师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在新的形势下能够快速面对新的变化新的挑战,特别是通过信息技术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进而提高教师的安全需求,提高教师的幸福感指数,这也是本文着重研究的内容。

社交需求

社交需求也叫做归属与爱的需求,体现在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融入大团体,和大家建立起良好的社交关系,得到团体的喜欢,也是是对友情、信任、爱情的需要。作为教师群体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主要围绕校园环境开展,在社交方面明显的圈进学生、课堂中,所交流和面向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和同事,因此教师的社交需求主要是要解决好师生关系和同事关系。特别是师生关系,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工作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同事的较高评价是决定教师社交需求的重要两个指标。当下开展了教法改革,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积极打造有效课堂,实施教学方法的改革,实施学分制,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这些质量工程项目都是提升学生满意度,提升师生关系的有效载体和平台。

尊重需求

尊重需要是在满足前面几种基本需求后,人们开始追求关于个人的高级需求。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也就是自尊,希望自己有能力,在各个方面都可以做好,有自己的成就,实现自己的理想;外部尊重即是追求外界的权利,地位,渴望得到他人对自己的认可。尊重的需求在学校内部,针对教师而言主要就是职称的评聘和教师的职业发展。通过梳理学院现有教师发展中心相关政策,在横向方面分为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科研型及行政管理人员四类,纵向方面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管理岗位的科员晋级制基础上,分层分类构建幸福感评价体系,讓教师实现尊重的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级的需求,是指个体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实现自己的追求,成为伟大的或具有影响力的人物。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学校管理者应重视教师的自我实现需要,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通过多种方法渠道,及时了解和发现教师的需求,并通过创设各种有力环境和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为教师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赋予责任,提供公平的学习、培训、晋升的机会,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
信息技术提升高职教师幸福感的路径

通过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概述,五个层次逐条进行对照分析,可以看出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有些源自高校教师个人原因,有些源自他们工作的高校的影响,甚至包括来自社会的影响。总结起来主要包括工作状态、师生关系、薪资待遇、工作环境、职业本身、工作成就、人际交往、身心健康等方面,分析信息技术提升教师专业化的水平,从学校的角度出发提高教师的安全需求的幸福指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措施:

利用大数据技术精准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发展中心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教师个人平台,将教师的发展、教师的需求,幸福指数影响的因素等及时进行梳理,同时与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等与教师发展息息相关的部门实现数据互联互通,通过这个平台,将教师发展、学期的业绩考核、教师的聘期考核以及职称评定等相关业务进行耦合链接,真正实现学院对教师的关爱度,关注度的精准提升,体现高校以人为本的富有人情味的一面。 例如,关注个体教师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某些家庭情况等方面,通过大数据等平台,实现对教师的差异化服务。

提升教师信息化专业水平

当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面临着挑战,以教师上课点名这一最常见的内容为例,现在的对分易、雨课堂等信息技术新手段可以轻而易举的实现,有些作业的布置提交通过这些平台也快速的实现,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化平台普及到课堂中,让教师从一些繁琐重复的工作中脱离出来,有效降低教师的工作疲劳期,特别是一些中老年教师,多年形成的传统经验,比较难于接受新鲜的技术手段,学院应该做好该类教师的引导和培训,全面提升教师应用信息化手段和平台的水平。

分类推进在线课程建设。

后疫情时代,混合式教学依旧是高校关注的重点,有效开展在线课程的建设,将大大提高教师课堂的授课方法,学院要开展在线程的专题专项工作,要基于课程实际统筹既有资源,匹配建设方案,包括对现有面授课程的信息化建设,对现有在线课程的开放性建设,对原创在线课程的体系化建设,授课教师应及时关注课程运行效果和学生反馈;教务处等部门对在线课程的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并定期提出针对性建议,有效保障在线课程的质量。

利用信息技术搭建虚拟教研室等平台

教育部新版高职专业目录公布后,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专业与数字化的结合,例如大数据与会计、酒店管理数字化运营等,面对这种升级,许多教师就需要完成跨专业式的转型,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以笔者所在信息学院为例,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专业的成立不断挑战教师的知识初步,迫使很多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面临新挑战,幸福指数相对低,在这种趋势下高校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建立虚拟教研室,构建教师命运共同体,共同备课,互通有无,特别是面临新的知识教授等方面可以共同提高。

积极搭建教师提升平台

学校要积极搭建教师提升平台,锻炼教师不断适应“互联网+”的时代需要,不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专业能力。通过组织青教赛、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精品资源共享课、在线开放课程等平台,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
结 语

学校就是每位教师的幸福家园,在学校里每位教师教书育人,实现自我的价值,满足生存的需求,而教师的幸福感就表现在是否能自主地、持续地发展,如果教师每日都忙于应付了事,那还谈什么幸福感呢?通过本文的总结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作用于职业教育领域,对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也提出了挑战,学校应该积极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幸福指数的提升,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为教师搭建一个满足安全需求工作环境,不断提升教师的内驱力建设,提高教师的幸福感,助力职业教育在关键时期的快速发展。

[本文系基金项目: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度科研基金重点课题“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路径研究”(编号:2021ZD08)的研究成果。]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赵洪庆.高校工会助力教师幸福感指数提升研究 —以中国海洋大学为例[J]山东工会论坛2019(6).

[2]杜苗.高校新进教师幸福感对其职业认同的影响研究—以 S 市为例[J]教育观察2021(2).

[3]朱茜,姚志刚.高职院校教师幸福感的提升策略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0).

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发展;对策

引言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深度与应用广度已成为当下一个展示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一门重要的研究学科。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作为前沿学科,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电子设备制造、航空航天、移动通信网络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先进性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我们必须对它有更多的了解,以确保我们能更好地利用它来为人类社会服务。

1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特征

1.1共享性特征

众所周知,计算机信息技术其实是一个保护和储存数据信息的数据库,在使用电子信息技术时,有效掌握保护数据库是关键性的工作。能够加速对数据的查询、分析、管理等工作,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数据的组合和查询,在新时期发展中期望将数据共享使用到更广的范围中。

1.2精确性特征

计算机技术工作都是在计算机软件和程序中完成的,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使得数据信息更加及时和标准,以此不断减少信息带来的错误,所以说电子计算机具有一定精准性特征。

1.3智能化特征

新时期所有的事物都朝着智能化方向进展和变化,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和在这方向上努力和发展。所以计算机自身存在拟人化的特征,能够对数据和信息进行逻辑思维分析和整合,计算机能够有效地实现所有工作,减少了因为手工流程造成的影响和错误,以此能够有效提升电子信息技术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2电子信息工程发展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创新意识

高科技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相关科研人员的创新研发工作,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往往由于缺乏创新意识而导致进程延误。在初始的研发阶段,由于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开始发展的时间较晚,很多信息技术层面难以与西方发达国家保持同步,因此,国内大部分信息技术工程技术在发展进程当中往往积极吸取国外的技术经验,而在借鉴这一部分技术经验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与国内经济进行对接,导致企业的生产与信息技术工程的配套使用产生脱轨现象,不能从根本源头上促进我国信息技术工程产品的研发与发展。

2.2专业基础知识理论不过关

在电子信息技术这实际发展过程中,需要以专业人员的理论素质和知识体系作为支撑,整体保障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实际操作。只有在具备一定操作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够从根本源头层面充分促进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稳步发展,目前,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缺少相应的人才支持,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便会导致整体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创新力度不足,难以形成整体行业的良好发展趋势。我国在引进西方先进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操作经验时,对具体信息技术工程的实际操作过程进行了高度关注,然而却忽视的实践操作过程中理论性人才的培养,在高等院校内亦没有形成利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的学术研究氛围,导致长久以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经济效益仍有一定不足。

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对策研究

3.1加大创新力度

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科学环境。在确保信息技术工程稳步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培养科研人才,加强创新,使中国的信息技术发展稳步上升。

3.2确立发展目标,实现理论提升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需要有正确的目标来引导,也需要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我们需要明确以下两点。首先是电子技术与人民的日常生活的关系,它的发展可以满足我们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使得百姓的生活更加方便,因此这一方向是我们需要大力努力的方向。另一个是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和国家需求之间的关系,即前文中所指的农业技术与军事领域,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应当更为谨慎。[5]对此我们需要大力进行人才的培养,同时促进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与国家发展相互对接,进一步明确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积极探索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理论改进。

3.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目前国内许多产业的发展都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进行了有效对接,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与信息工程技术的支持密切相关。因此,国家各级部门都应当制定相关的扶持培育政策,充分保障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长远发展,从经济层面加大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相关产业的引导和鼓励,助力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建立起完整完善的产业结构,从而具体带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和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提高社会整体层面的经济创造效率。并且需要坚持长远的战略抉择,加大对电子信息工程产业的人力资源投入,扶持各行各业建设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优秀项目,总体推动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层面的进步,保障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研发生产更进一步。

4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前景

4.1推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生活领域中的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工作和交流方式,为人们的日常工作和学习提供了方便。因此,我国需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上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在基层应用中做好相关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使其在我国得到深入发展,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以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

4.2加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航天领域中的应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航天领域已促进我国科技实力跻身世界前列,也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但是,由于该技术起步晚,实施难度大,我国还没能在空间电子、信息处理等高端专业中取得巨大的成就。因此,我国应对相关专业人才进行扶植培养,提升航天技术人才的吸引力,提高资金投入,优化适合我国的航天信息系统,在相关专业中进行研究,加强对该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上的应用深度与广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的航天技术水平。

4.3促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

第三,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现代工程建筑不仅依赖于土木工程的发展,其对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在安全生产的背景下,建筑企业可以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构建数据信息网络,利用信息传递实现对建筑工程各环节的联系,从项目规划到施工最后到工程验收,每一个环节都要在精准、全面的数据下完成决策,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安全生产事故,提高了建筑工程水平;第四,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在科技强军的背景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对于提高我国军事技术水平,提高军队战斗力,巩固国防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结语

在当今社会中电子信息工程已经融入渗透到各个行业。那么,在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信息工程将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工程即将为我国电子行业以及其他行业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电子信息工程加大科研力度,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其更好的与社会相融合,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乾.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及未来发展研[J].科技风,2018,10(31):89-91.

[2]谢林兵.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17,1(02):19-21.

[3]刘鹏.现代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展望[J].商,2015(9):199.[4]张明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科技与管理,2018(5)1:129.131.

[4]史媛芳.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24(1):45-47.

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着社会的进步,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发达的社会,大数据时代,信息爆炸等字眼越来越成为人们乐不思蜀的交流内容。网络的出现,让信息技术逐渐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让人们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经济市场的发展中越发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电子信息软件工程所占的比例尤为巨大。现在,人们的各类生活活动都离不开网络技术的辅助,电子信息软件工程的应用更是到处可见,甚至已经设计到了各种大小企业上,为经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本文致力于研究电子信息软件工程的发展,指出了电子信息软件工程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安全问题,并对各个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 电子信息 软件工程 网络技术 发展现状

一、目前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

计算机的发展越发快速,更新换代的速度让人叹为观止,计算机网络电子信息的发展主要趋向于这几个方面:第一,电子信息越来来高效化和快捷化。第二,电子信息更倾向智能化和集约化。第三,电子信息面向网络,实现数字化网络时代。电子信息软件工程的发展,目的是为了给人类的生活,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提供实用性帮助,为人类社会带来经济效益。电子信息技术的特点,让当前的信息资源交流共享能够近距离进行,提高人类生活,促進社会发展。因此,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对电子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电子信息软件工程的现状与发展

电子信息软件工程的发展方向逐渐向着电子学方向发展,就目前技术来说,电子学和光电子学是当今信息软件工程的主要发展技术趋势。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类的生活不断地提高,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于电子信息软件工程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电子技术的加入,能够使得电子信息技术记载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能量,促进了市场的发展,满足市场的需求,让电子信息软件工程的发展前景越发广阔。例外,信息技术逐渐想着多媒体和人工智能方向发展,这两种技术让计算机涵括多种领域的技术内容,让计算机处理器变得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技术需求,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此外,电子信息软件工程逐渐向着实用性进展,所设计的应用对人类社会生活活动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和实用性提议。

三、电子信息软件工程的安全问题

由于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网络的时候,忽略了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好的事情发生,例如,很多用户的身份信息被黑客盗取用来做违法犯罪的事情,用户各种账号因为使用的时候不注意而被别人盗取了账号密码,造成了金额损失和被盗用等等。因此,对信息技术的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软件工程数据库的安全管理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数据库里保存的信息的安全性和数据的准确性。除了对电子信息软件工程的安全管理之外,软件工程数据库本身也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安全性,这些存在的隐患,都应该要引起用户和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例如在数据库硬件上,要实时监测硬件的使用情况,若硬件出现损坏,一定要及时处理,以防出现数据泄露。与此同时,技术人员和网络维护人员要对软件工程数据库进行保护措施,设计防火墙等技术和其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保障数据的安全性,防止被他人盗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也是必不可少的,相关部门要严格完善法制建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的行为。同时,用户应该要有对信息备份的思想,若计算机在使用中出现故障,数据不会跟随消失不见。

四、结束语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电子信息软件工程的发展也不例外。在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情况下,电子信息软件工程只有用于面对挑战,让挑战成为抓着每一个新机遇的奠基石。同时,电子信息软件工程在发展前进的道路上,应该加强自身的应用特征,对这些特征进行研究,并對其进行开发,让这些对人类社会进步有帮助的应用特征物尽其用,发挥出最大的用途,服务社会,服务人们生活活动,服务经济市场的运作和生产,让社会的发展需求得以满足。新时代下的信息技术不仅仅是存在于高科技人才的手中,普通老百姓家里拥有计算机也已经是一件十分寻常的事情。尽管计算机网络已经涉及广泛,但是很多人还是对电子信息软件不甚了解,只关注了网络应用带来的积极作用,在使用的时候忽略了正确的使用,让一系列的安全问题相继出现。计算机网络安全使用意识的不足,会给用户的生活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因此,除了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对各种漏洞进行严格修改,设计出一个能让人们安全上网的应用,用户也要提高自身的网络安全使用意识,提高自身的辨认能力,杜绝不良事情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邵洋. 浅析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现状与现代化技术[J]. 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05):182.

[2]吴梦杰,周青青,李小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习发展方向及自主培养体系构建[J]. 电子世界,2016,(07):135-136.

[3]孙迎春,徐建东,蒋野. 计算机辅助软件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103-106.

[4]肖攸安. 案例教学法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软件工程》课程中的应用[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10):12-13.

上一篇: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市场价格法律教育探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