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一日捐范文

2023-09-22

博爱一日捐范文第1篇

宣章镇中学:于波

满怀着希望,2011年初秋,我带着热情和稚气踏进了这个童话般的世界。工作并非我想象的那样轻松和快乐。教师的工作既细致又琐碎,每天面对几十个活泼好动的孩子,需要时刻保持冷静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时,我虚心向同事请教,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反思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逐渐积累经验。在付出努力之后,我已经能够灵活地安排自己的教学活动。那时起,我就懂得了吃不得苦、没有责任心便当不了好老师,任何快乐和幸福都必须付出代价,我在努力的同时,也在享受教育职业带来的喜悦和幸福。

让我们回忆一下每天,当您早早来到教室,耳边飘来一声声问候,您被这份亲密感动过吗?有时候您会在教室里批改作业吧,你发现了吗?总有几个学生静静地站在桌前,把您改好的作业发下去,又帮您把即将要改的本子轻轻打开,您是否被这份默契感动了呢?当您带着沙哑的嗓子坚持走上讲台,看到讲台上一杯清凉的开水时,您一定被这份真情感动了吧?想到这些,我想起艾青的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而这份深沉的爱正是源于学生们那种感人的力量。

做为一名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为学生传授着知识,我们倾我所有,我们不求回报,我们放弃奢华,我们选择平淡,这一切十分平凡,然而正是这平凡的工作中,我们千千万万的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祖国的栋梁。崇高在这平凡中熠熠闪光,风范在这平凡中傲然绽放。老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每洒下一颗汗珠,就为学生竖起了一个闪光的坐标;每留下一步脚印,就为学生修筑了一条通向理想的金桥。

做为一名教师,爱心是教育的灵魂,没有了爱,教育就荡然无存,爱心给我动力,爱心给孩子呵护,爱心给每一个参与教育的人以花朵的芬芳。爱心,让我们每一个人远离黑暗,不再孤独,拥有爱心的人是富足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许

许多多的老师,为了学生的成长倾注着自己的心血。在危难时刻,甚至不惜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2008年的5月12日,地球妈妈的一声轻咳,带给了汶川毁灭性的灾难,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那一个个普通的名字在灰尘中铸就师魂,在废墟上树起丰碑,用生命刻下不朽的板书。在灾难降临的瞬间,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在生死抉择的一刻,他们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在德阳东汽中学,一位叫谭千秋的老师张开双臂,护着课桌下的四名学生,四名学生全部获救,谭老师却离开人世,他那张开双臂的姿势宛如一只展翅的雄鹰,在那一刻成为永恒的爱的雕塑;当汶川县映秀镇的群众徒手搬开垮塌的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两个孩子还活着,而他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为了救出孩子,救援人员含泪锯掉了他的双臂,他就是该校29岁的老师张米亚,歌里这样唱道:“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他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血肉之躯为学生牢牢守住了生命之门。5月13日晚上,女教师向倩的遗体被找到,废墟中,她双手环抱,将三名学生紧紧地拥在胸前,像母亲护卫着自己的孩子,而她的身体已断为三截,人们怎么也无法掰开她那紧紧搂住学生的双手!在场的所有人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在遵道镇欢欢幼儿园,当救援人员扒开废墟,发现一位女教师时,她是用后背挡住了倒向学生的水泥板,她的身下护卫着一个幼小的孩子,孩子活下来了,她的青春却永远定格在了21岁;红白镇小学,是老师用双手撑开被挤压变形的房门,他倒下了,可是他的双手还指向学生们逃生的方向„„难道他们都不留恋青春的美好?难道他们都不知道生命的可贵?不是,因为他们是教师,他们要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挽救孩子们花朵般的生命,奏响荡气回肠的生命之歌!

师德在危难时刻迸射出夺人心魄的灿烂光芒!这种光芒也许平时像天幕上微弱的星光被忽略,但关键时刻却迸发出比太阳还要强烈还要耀眼的亮度!

无论是面对从天而降的巨大灾难,还是生活中那些琐碎的细节,老师用自己的爱,同样书写着不朽的传说。就拿我们学校来说,有很多让学生尊敬让我崇拜的老师:被同学们戏称为“老太太”的陈洪华老师课下腰腿疼得皱着眉头,但是

一进教室,亲切的笑容、温馨的话语浸润了孩子们的心田,从教材内容到生活常识,他都讲得投入,孩子们听得入迷;还有杨玉华老师,一上连堂课嗓子疼得冒烟,,但是上课铃一响,她就精神矍铄神采飞扬,李晓旭老师、常桂花老师和张春玲老师,语言优美,讲述动听,很多学生说“不抬头,听她们的讲读就是很美的享受”;还有崔兆泉老师和常法云老师,他们将抽象的原理化为生活的哲理,严谨的言辞感染了每一位学生;还有娓娓道来、循循善诱的康洪林老师和王春江老师,还有严慈相辅关爱学生的王晓老师、王健老师 等等。他们在宣章中学这个大家庭里,温暖了学生们的心,也点亮了我从教的路。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我:要做一名教师不难,可要做一名优秀的好的教师并不容易,除了要有高深的知识,高尚的师德以外,还应要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心,教育是以德育德,以行导行,以智启智,以性养性,以情动情的过程,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只有当教师给学生真诚的爱,学生才会向你敞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关爱一切学生,关爱学生一切,是教育理念,更是教育艺术。爱自己的孩子是普通人,爱别人的孩子是好人,而爱别人不爱的孩子才是教师的崇高境界。“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从这些老师的身上让我更深地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是的,唯有爱的雨露才能催开最美的花朵,唯有爱的交流才能搭起师生间心灵的彩桥。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对每一个学生都严慈相辅,不厌其烦地教导他们,因为我要对我的工作负责,更要对我的学生负责,还要对他们的将来负责。我经常把学生叫到办公室检查背诵复习情况,要么就是个别辅导。只要办公室来了学生找我谈学习或者谈心,我总是留下来,认真辅导,耐心倾听。很多时候饿得都胃疼了,但是看到孩子们如释重负地离开办公室,我觉得很开心。后来当了班主任,我和学生的接触就更多了,晚自习后一次次检查学生就寝情况,在自习课上和孩子们一起认真读书,和学生们一起走在学校操场的跑道上畅谈理想,有时候很累很累,但是看到学生们一张张纯真的笑脸,甚至只是孩子的一句谢谢,我都感到

一切付出和辛苦都是值得的。也许在学生的记忆里,印象最深感情最深的的是他们的同学舍友,也许当他们成功时,最感谢的是他们的朋友,但是,我无怨无悔,因为我爱我的学生,我爱我的工作,我愿意一辈子就这样忙碌而快乐着。

在学习上我是他们的严师,在生活中我又是他们的朋友。这个并不像有的老师说的是年轻的关系,而是要以心交心,用爱心去解读学生的心。因为能融化冰雪的是温柔的春风,能拂绿大地的是无声的春雨,能解除愁绪的是善意的微笑,能开启心门的是真诚的关爱。能做学生的朋友,能融入他们你就会幸福。师生之间像朋友,用微笑教学,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必须十分尊重孩子和善解人意,如果在课堂上和课下都能尊重和理解孩子,每天诚心面对孩子,孩子就会轻松地学习和生活,会消除对教师的距离感,愿意接受你的引导。同样,教师能勇于面对自己,就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以良好的心态来勤奋工作,学生就会当你是朋友,在学生面前遇到问题不逃避,主动提出共同商讨,把学生真正看成一个个和自己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朋友。只有我们尊重学生了,才能享受到他们能和你谈心的那份幸福感。这样,每天就能感受工作生活中的乐趣和获得新的生活体验。 当你收获了这一切,你就会感受到自己是多么幸福啊!

爱,这个细腻的字眼,对于我们的教育事业意味着太多太多了!

也许有一天皱纹会爬上我们明亮的眼睛,青丝可以变成斑白的华发,岁月可以老去我们的容颜,韶光可以在日复一日的尘灰中消逝,然而,唯有爱,才是我们教育永恒的源泉。唯有爱,才是我们教师最美的语言!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来倾注爱,像母亲对孩子,像瀑布对小溪。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我一直认为:即使没有收获,我也不惋惜千百次播种,因为我有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没有比脚再长的路,没有比人再高的山峰’。我相信,只要有爱,就会春风化雨;只要有爱,就能撑起这片蓝天!

做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有年轻气盛的躁动、有浅尝甘霖的欣喜、有屡遭挫折的痛楚,也有不眠不休的焦虑。是孩子们清纯的眼眸给了我气力,是领导关切的话语给了我能量,是同事们的微笑给了我鼓励,是家长的信任给了我信心。让我

勇敢的战胜一切困难,体验教育生命的真谛。我想:做为一种职业,教育,最能够吸引我们的,莫过于在我们伴随孩子们共同经历的----从幼稚到逐渐成熟的生命历程中,我们同样也体验着长大的艰辛与欢乐,真正体会到教师是光荣的、教书是严厉的、讲台是神圣的,和学生们在一起是幸福的。

博爱一日捐范文第2篇

1859年,“国际红十字会”由瑞士人亨利?杜南倡议设立。1859年6月,拿破仑三世指挥的法兰西和撒丁岛联军与奥地利军队在意大利北部开战,杜南亲眼目睹了尸横遍野,无数伤员呻吟、叫喊却得不到护理的惨状,富有同情心的他被这种惨状所震撼,就到镇上动员和组织居民救护这些伤兵。1863年2月,由他发起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了一个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即“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同年10月,欧洲16国的代表举行国际会议,决定在各国成立“红十字”组织。1864年8月,“红十字会”在日内瓦签署了第一个《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即“红十字会公约”。从此,“红十字会”正式得到国际公约的承认和保护。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鉴于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捷克斯洛伐克“红十字会”首先倡议每年举行为期3天的“红十字休战日”活动,这一倡议受到国际“红十字”界的支持,并在1921年第10届“国际红十字大会”上通过了这项决议。1948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会议上,“国际红十字会”正式确定每年杜南生日这天即5月8日为“世界红十字日”。

“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1904年,源自“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当时日俄战争爆发,中国百姓流离失所,沈敦和、吕海寰等人深感救死扶伤是当务之急,他们就积极活动,由中英美德法五国合办的“上海万国红十字会”于1904年3月正式成立,属慈善性质,旨在尽可能救治因战争而受伤的平民与官兵,此协会的所作所为受到官方和百姓的认可,光绪帝还颁发谕旨“颁发内银十万两”作为经费,以兹褒奖。1907年,协会更名为“大清红十字会”,由颇具慈善之心的吕海寰任会长。辛亥革命爆发后,“红十字会”参与救死扶伤、掩埋尸体,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其名称又改为“中国红十字会”。随后,“红十字会”先后多次参与了1912年浙江水灾、1917年皖北大水等的医赈工作,成绩斐然。1912年,“中国红十字会”正式加入“国际红十字会”后,开始出现在国际救济活动中,如1914年日本鹿儿岛地震,“中国红十字会”就曾捐款救济当地灾民,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

上一篇:银行职工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会计岗位实习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