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范文

2023-09-19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范文第1篇

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我买了一本《青少年必须知道的12个做人道理》。并在工作之余仔细幸拜读了这本书,感触颇多。我深深的感受到青少年做人重在人格,贵在品行。在这里,我要极力号召广大青少年多一点真诚、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勇气、多一点坚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复杂、多样的特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同样影响着部分青少年,特别是网络文化的兴起,对于正在人格塑造期的青少年而言更是一种挑战。由于青少年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未成熟定型,缺乏辨别是非、自我控制能力,思想和行为往往带有片面性、盲目性和冲动性,加上学校、家庭、社会缺乏有效的引导,使部分青少年对网络游戏是“E网情深”,网络游戏给他们造成了不良影响,价值观产生扭曲,当他们的欲望因种种条件的制约而无法满足时,又不能用理智去调整和控制,遂将低级的生理需求和物质需要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甚至为此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然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渠道在学校,关键环节在家庭,重要环节在社会。那么,“三位一体”的三方教育机制发挥作用不够,相互协调欠缺,致使个别青少年出现了“脱管”的现象。一是由于父母每天都忙于生计,他们缺少与孩子的沟通,削弱了家庭教育的职能。这类家庭,缺乏对青少年的关爱和教育,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司

法实践证明,单亲家庭或不和睦家庭子女的犯罪概率是正常家庭的二倍。二是家庭教育方式欠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将近50%的家庭教育方式属于放纵型,忽视对子女的教育,缺乏对孩子正确的管教和引导,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子女的不良行为,导致子女放任自流。平时不管不问,出了问题却又采取打骂等暴力的教育方式,使得家庭在青少年教育中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青少年工作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要清醒地看到青少年的状况已经成为社会不和谐的因素,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要加强对闲散青少年工作的具体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实际工作到位。加强同社区、学校、家长的沟通,争取和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政府、社会、学校、社区、家庭五位一体的闲散青少年管理服务网络。

认识到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影响,作为学校,我们责无旁贷,需要联合各方力量,重点加强校园、社区周边环境整治。主要针对网吧、书摊、歌厅等文娱场所,坚决打击黄、赌、毒等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丑恶现象和行为。同时在校园内积极组织青少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主动占领青少年思想文化阵地。开展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每年我校均组织此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风气,设立青少年专题网页、专栏,组织开展网上青少年活动。创作、编辑、出版、播出一批优秀的青少年读物、视听产品、电视节目和报刊栏目,大力推动青少年文化建设,丰富青少年文化生活,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范文第2篇

来源:上海学前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2-02-02

家长工作一直以来是幼儿园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工作。那么怎样做好家长工作呢? 教师与家长沟通四大常见问题:

1、教师始终处于权威地位。

2、沟通的内容往往侧重于孩子的不足。

3、家长接受沟通的机会不均等。

4、沟通时缺乏艺术性。

推荐:“20句与家长沟通时的用语”

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向你推荐20句用语

1.您的孩子最近表现很好,如果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一下,孩子的进步就更大. 2.请家长不要着急,孩子偶尔犯错是难免的,我们一起来慢慢引导他. 3.您有什么事情需要老师做吗? 4.您有特别需要我们帮助的事情吗?

5.谢谢您的提醒!我查查看,了解清楚了再给您答复好吧. 6.您有什么想法,我们可以坐下来谈谈,都是为了孩子好.

7.孩子之间的问题可以让他们自己来解决,放心吧,他们会成为好朋友的. 8.这孩子太可爱了,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他,继续加油. 9.谢谢您的理解,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10.很抱歉,孩子受伤了,老师也很心疼,以后我会更关注他. 11.我想这件事该有XX负责,我可以帮你联系一下.

12.我们非常欣赏你这样直言不讳的家长,您的建议我们会考虑的.

13.您的孩子最近经常迟到,我担心他会错过许多好的活动,我们一起来帮他好吗? 14.您的孩子最近没有来校,老师和同学都很想他,真希望早点见到他. 15.请相信孩子的能力,他会做好的.

16.学校的食谱是营养配餐,为了他的身体健康,我们一起来帮他改掉挑食的习惯,让他吃饱吃好.

17.您有这样的心情我很理解,等我们冷静下来再谈好吗?

18.近期我们要举行XX活动,相信有您的参与支持,会使活动更精彩. 19.学校网站内容丰富多彩,欢迎您经常浏览,及时沟通.

20.我们向您推荐好的育儿知识读物,您一定有收获的,孩子也会受益。

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这两大方面对幼儿的影响必须同方向、同步调才能达到成倍的效果。不少家长说:“孩子在幼儿园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回家后就另一样了。”这种现象表明,家和幼儿园(以下简称“家园”)在幼儿教育上存在着不一致,孩子若在家和幼儿园表现不一致,就不能算成功。为了达到家园同步的配合教育,家园双方要围绕着孩子的发展经常联系,相互沟通,让家长了解具体幼儿教育目标及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与幼儿园取得共识,从而使家园同步教育更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因此,教师如何和家长沟通就成了幼儿园老师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和家长谈话要遵循两个原则:

一、切忌“告状”式的谈话方法,这样会让家长误认为老师不喜欢甚至是讨厌自己的孩子,从而觉得自己的孩子在班里会受到不公正待遇而产生抵制情绪。

二、和家长沟通要讲究谈话的策略性和艺术性,把谈话建立在客观、全面的基础上。要让家长相信幼儿教师,尊重并听取幼儿教师的意见,要让家长感到教师在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老师比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孩子。

同时,要抓住时机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以请教的态度耐心的听取家长的意见,使家长产生信任感,从而乐意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具体步骤是:

1、汇报孩子近来的发展情况(进步与问题所在)。

2、了解幼儿在家情况及家长的幼儿教育方法,找出问题的原因。

3、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方法及家长需要配合做的事。这三个步骤的良好运用,就为幼儿教师更好的和家长沟通开了一个好头。

掌握了最基本的原则,幼儿教师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做不同的安排。如:每学年开学初,幼儿教师都要接一个新班。由于家长对老师不了解,所以关注的一般都是幼儿在园的生活情况,即吃的怎么样,水喝的多不多,中午睡觉了没有等等。根据家长的需求,幼儿教师指导幼儿制作了一张生活卡,贴在楼道里。内容包括:今天我吃饭了、今天我喝水了、今天我大便了,今天我睡觉了。指导幼儿利用室内活动时间按数量用自己喜欢的图案纪录。这样,家长就能利用接送孩子的短暂时间充分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情况。又因为是孩子们自己记录的,孩子们还可以向家长解释,从而让家长了解的更清楚,更真实。

一句话沟通法:

这种办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各个领域的各项目标发展中不存在明显的问题而家长也很少过问的。这样的孩子和家长是最让老师省心的,如果幼儿教师对自己稍微放松一些,就可以不去和这样的家长沟通。但我认为,家长不主动找你,并不代表家长就不想了解孩子在园的各种情况,相反,他们和其他家长一样,渴望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及各方面发展的水平,只是由于时间关系或不愿给老师添麻烦等原因而压抑着自己。于是,幼儿教师针对这样的家长采取了一句话沟通法,即利用接送环节用一两句话向家长反映情况,如:今天某某学会了……今天某某吃了几碗饭等等,当你说完后,往往会看到家长会心的微笑。

引起注意法:

这种方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某一领域的某一方面或多个领域的多个方面存在问题,但是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由于家长对幼儿教育理念不太了解,又被亲情蒙住了眼睛,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即使有点缺点也会树大自直,所以对孩子的情况不太关注。对于这样的家长幼儿教师就采取了引起注意法,即利用半日开放、作品展示等让家长发现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的差距,从而引起家长的关注,再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家长沟通,过程是这样的:

1、让家长了解教育目标及幼儿应达到水平。

2、这位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的差距,并逐步渗透幼儿教育理念。

3、了解家长的教育方法。

4、找出问题的原因。

5、共同制定好的解决办法并共同努力,使家园共育取得最好的效果。

真情感动法:

这种办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各领域的发展中不存在问题,但家长有许多的不放心。每天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或是站在窗外久久不愿离去。对于这样的家长幼儿教师就采用的是真情感动法,即:将孩子在各领域发展中的点点滴滴及时向家长汇报,尤其家长特别关注的问题,幼儿教师要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观察,细致指导,耐心细致的向家长反映情况,让家长感到老师了解孩子,关注孩子。他的孩子在老师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老师会为孩子的进步而高兴,为孩子的失败而难过,用幼儿教师细致的工作感动家长,让家长相信幼儿教师,支持幼儿教师!让家园共育的合力促进孩子更快更好的发展。

当然,和家长沟通是一个深奥的问题,我所了解的只是一些皮毛。但我相信,只要幼儿教师做个有心人,充分发挥家长园地、半日开放、家访、作品展示、家园联系本和接送环节的作用,注意多种沟通方式的互相补充,灵活运用,提高工作成效,取得家长的满意和信任,从而使幼儿教师的工作得到更多家长的良好评价。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交流是一门艺术,特别像现在很多独身子女的家庭,孩子在家犹如一个“小皇帝”,几个大人宠着,到了幼儿园以后,许多父母就会担心这,担心那的。作为班主任的我更应该注意与家长交流的技巧,因为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家长们都会非常的留意,说不定还会造成写不良的影响。 为了使自己接下来能更顺利更好的开展好家长工作,我从网上查阅了有关资料,希望能供自己今后参考一下。

首先,与家长沟通要注意八项:

1、与家长沟通时要注意态度和语气

2、要多途径与家长交流

3、多征求家长的愿望、需求、意见

4、可以经常更换信息栏

5、恰当方式谈幼儿行为问题与家长沟通

6、特殊事件主动坦诚与家长沟通

7、保持家庭隐私

8、冷静处理与家长、幼儿的关系

其次,在与家长谈论孩子的缺点时,可以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导入尊重感。在与家长交往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做到文明礼貌,尊重对方。班主任通常比家长更熟悉教育知识和教育手段,懂得教育规律。决不能以教训式口吻与家长谈话,特别是当其子女在学校“闯了祸”的时候,班主任仍要在谈话时给对方以尊重。也不能当着学生的面训斥家长,这不仅使家长难堪,有损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而且家长一旦将这种羞愤之情转嫁于孩子,极易形成孩子与班主任的对立情绪。当与家长的看法有分歧时,也应平心静气地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既要以礼待人,更要以理服人。

2、流露真诚感。用真诚的语言或行动去与对方沟通,使其感动的方法。以诚感人要求诚与情密切配合,要使人动情,唤起人的真情;以诚感人要做到诚与真结合;以诚感人还必须伴之以虚心,否则难以取得对方的信任。

3、评论学生要客观如实。

4、注意谈话形式与方式。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应是平等的同志关系,班主任与家长的谈话,切忌用教训式语气,而应像对待同志或客人那样用商量或交流的口气;态度要随和,语气要婉和,语态要真诚,语调要亲切,语势要平稳,语境要清楚,语感要分明,使家长一听就明,能准确把握要旨,领悟当家长的应做些什么,从你的谈话中受到启发。

5、语言务求得体和有分寸。语言是心灵的窗子,是一个人综合修养的反映。身为人民教师,在与家长谈话时也应该为人师表。得体的称呼,使对方一听称呼就有一种相知感,从而产生亲切感,缩短交流双方间的心理距离,甚至建立起感情基础。教师得体的语言,可以赢得家长的尊敬,增加家长的可信度,形成和谐的沟通氛围。所谓语言得体,最主要的是与职业身份、与场合、与交流的对象,与解决的问题得体。谦虚、中肯、客观,掌握好分寸、语气,不夸大,不缩小,不说过火的话、不说力所不能及的话;还要讲话要温和,不用过激词语,不摆逼人气势,语气诚恳等等。

6、谈话要委婉和注重可接受性。班主任和家长谈话时,一般应先讲学生的优点,后讲缺点,对孩子的缺点也不要一下讲得过多。应该给家长一种感觉:孩子每天都在进步。惟如此家长才会欢迎班主任,愿意接受班主任的建议,愉快地与班主任合作,对孩子的优缺点也能正确认识和正确对待。要把握好沟通步骤的时序。“哪壶先开提哪壶”,先说说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等家长有了愉快的情绪,再逐渐提一些建议,家长会更乐于接受。可以采取“避逆取顺”的策略,避免触动对方的逆反心理而迎合其顺情心理的策略;也可以采用变换语言或变换角度的手法来叙述。因为同一件事,往往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描述它,为了使人们乐意接受,我们就可尽量从人们的心理易于接受的那一个角度去叙述,尽量避免那种容易引起人们反感的角度。要注意了解各种忌语,尽量不说别人忌讳的话语。掌握上述心理策略,在沟通中就可减少一些产生逆反心理的可能。

愿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在与家长的交流方面能更进一步!!! 编辑:cicy

幼儿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互动过程中的说话方式,直接影响到与家长联系的成功与否,同样的一句话,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收到的效果就大不一样。因此,要与家长和谐互动,幼儿教师必须灵活的运用语言。在经过段工作中我悟出了一点经验:

一、态度要热情、谦和、诚恳

幼儿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态度要热情、谦和、诚恳。只有尊重家长,与家长保持平等关系,才能保证与家长的顺利交谈。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出于对幼儿园和教师的信任,将孩子托付给我们,双方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所以教师应该热情有礼貌地接待家长,微笑服务,与家长谈话时坦诚相见,给人可近、可亲的感觉,家长就会感受到老师的诚意。老师对孩子要怀有无比关怀之心,要为孩子成长而喜,为孩子进步而荣,取得家长的信任,让家长觉得你和他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在努力,这样家长也一定能敞开心扉接纳我们。谈话要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只有以一种平等友好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将家长视为朋友,尊重家长的意见,虚心诚恳地听取家长的建议,才能赢得家长的尊敬和信赖,才能“亲其师,信其道”。那么合作就会非常愉快,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就会比较融洽,我们都是为了孩子的明天。

二、语言要有艺术性

教师的语言要有艺术性,因为这样有利于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家长视自己的孩子为“掌上明珠”,对于自己孩子的“感觉”非常好。其实,再好的孩子也会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孩子也会有闪光点,对孩子的评价要客观,不要把孩子说得无可挑剔,那样会使长过分宠爱孩子,放松必要的管教;也不要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忌用否定的言词,切忌告状式,那样会引起家长反感,有的家长甚至能无理取闹。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用热情感人的语言,促使家长满怀信心地进一步配合老师教育好孩子。

在与家长互动过程中,教师要讲究语言交流的一般技巧:

【1】教师与家长交谈时应语气委婉,向家长反映情况要客观,注意态度要平和。先肯定孩子再指出存在的问题,先扬后抑。比如某某抓了小朋友的脸,教师不能一见到其家长就告状说:“今天某某又抓人了。”这种直接的后果只会导致家长的反感,家长心里就会不舒服,觉得很没面子。说不定他会回你一句:孩子在幼儿园,老师怎么教育的?如果换一种方式,效果就会大不相同,我摸着某某的头微笑地对家长说;“某某今天画画很认真,作品得到大家的表扬,进步非常大。但是有时会攻击小朋友,这不,今天她抓人了。”然后我会趁机提出:“希望得到您的配合,同步教育孩子,改掉这个不良习惯,使孩子能够全面发展。”我这种谈话方式,家长很乐意地接受,并领着孩子一起去向小伙伴道歉。

【2】教师应尽可能地采取多种途径与家长交流。我们不能等孩子犯了错误后才去与家长沟通,找家长告状,而平时要主动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园的情况,谈孩子在园吃饭、游戏、睡觉等方面的进步表现,以拉近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这是每个家长都较关心并十分乐意接受的。另外,我们可以针对本班情况及时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如:家长开放日活动、家园联谊活动、召开家长会等等。让家长集体感受教师的教育教学技巧、教师的儿童化语言。有时临时利用接孩子的机会召开短时的家长会,及时处理一些共性的问题。

三、善倾听,巧引导

在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家长的叙述,倾听家长讲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不要随便打断、反对家长的讲话。教师越表现出乐于倾听,与家长分享孩子的信息,家长就越愿意与之交流。在交往过程中,尽量少运用命令、警告、责备、劝告和教训的语气,避免使用伤害家长情感的语言,尽可能多地使用倾听、解释、陈述的技巧。当家长说完后,教师方可进行不同方式的引导。

四、要学会感谢

通过沟通之后,一座心与心的桥梁已悄然出现在师生和家长之间。在与家长交流的结束之后,教师要及时地对家长的建议给予肯定、对家长的配合给予感谢。要用热情感人的语言,促使家长满怀信心地进一步配合幼儿园教育好孩子。

为了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平,提升与家长沟通工作的能力,我们还应该多思考、勤总结,注意多种沟通方式的互相补充,灵活运用,提高工作成效,取得家长的满意和信任,从而使我们的工作得到更多家长的良好评价。

总之,跟家长交流是一门艺术,它需要幼儿教师从家长的角色出发,把握好家长的心理,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多报喜,巧报忧”,那么大事就会化小,小事就会化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只有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沟通、交流、合作中,家园共育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潜能,幼儿在能得到更全面的教育。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就无所谓社会的和谐。同样,在幼儿教育工作中也需要有这样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体现幼儿园的办园宗旨,那就是“为幼儿提供优质的服务”。在这其中,做好与幼儿家长的沟通工作,是为幼儿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环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新时期家园共育工作是非常的重要。要提供幼儿的素质,单靠幼儿园或是家庭任何一方都是难以实现的。唯有重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工作,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中来,使家长和幼儿教师成为共同育儿的合作伙伴,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有些与幼儿相处得十分融洽的幼儿教师,但在与家长沟通时会显得十分困难。这是由于教师与幼儿相处时有一种优势心理,而面对家长时却并不那么自信,有时容易因紧张而产生一些不当情况发生,甚至会发生矛盾和冲突。

其实,幼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面对的不仅是千差万别的孩子,而且还要面对千差万别的幼儿家长。这些家长有爸爸和妈妈,也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等,可以说幼儿教师所面对的是一个幼儿加上多位家长。而且相较于中小学教师,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接触频率要高得多,每天至少要与家长见两次面,这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在相互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与此同时,幼儿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必须注重方式方法,掌握技巧,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幼儿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的重要性

1、有利于家园之间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更好的成长

“家园共育”的本质就是家庭和幼儿园共同教育幼儿。只有幼儿教师和家长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共同促进幼儿更好的成长。幼儿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教师对幼儿实施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同样家长也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帮助。

由于各方面不同的因素导致家长在对待幼儿的教育问题上所持的态度、观念各不相同,从而其处理问题的行为、方式方法也就自然不同,甚至有些极端。有些家长主张采取粗暴的打骂,有些家长则主张哄骗。此时,幼儿教师有责任通过不懈的沟通工作转变家长的这些不正确的观念和行为。家长观念转变了,那么家长的家教水平也提高了,自然而然地也会自觉配合幼儿教师的工作。

要达到“家园共育”的目标,幼儿教师仅仅是转变家长的观念还是不够的,应该通过与家长的长期沟通,让家长正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之间的关系的同时,还要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了解教师的工作,明确家园配合的重要性。只有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才能使家长有可能来配合幼儿园的一切工作。真正做到“家园共育”。小飞是多动症幼儿,上课常常被外面其他事务所吸引、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课堂上经常为了他的意外举动要停下来,午餐时把饭菜弄到别人的碗里……老师向家长反映,回家就会被爸爸打,奶奶很心疼孙子也希望老师能够帮助他,看到奶奶的样子我决心要帮助他们,通过奶奶了解到爸爸工作忙,没有空管他,爸爸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情况了解后,我每隔一段时间与爸爸联系一次,让他了解自己的孩子,提供一些办法供家长参考,网上找来资料让他阅读,为了孩子爸爸也很配合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参加学习班。现在的小飞能静下心来完成图画作品,在老师的帮助下能把饭菜吃完,遇到挑食的小朋友还会说“样样吃才是聪明的孩子”。爸爸现在觉得老师的方法很好,常会主动联系我,我们现在既是家长与老师,也是朋友啦!

2、有利于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学习,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幼儿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中,绝不能以为仅仅是幼儿园单方面在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水平,还应认识到幼儿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的同时,也是向家长学习的好机会。这样不但帮助教师拓宽思路,而且也调动了家长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家长拥有参与幼儿教育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密切家园关系。

作为教育工作者,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是每个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事实上,幼儿与家长相处的时间比教师多得多,家长肯定比教师更了解自己孩子的脾气、性格和兴趣爱好等等,在教育孩子方面或多或少积累了一些经验,虽然不一定是成功的经验,但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总会有可以借鉴的地方。幼儿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可以和家长进行必要的经验交流,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并可以从中发现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育方式。我很重视与家长“聊天”,在聊天中我知道了很多孩子的喜好,在工作中还派到不小的用处呢!例如:嘉嘉不肯自己吃饭,我在家长那里了解到他喜欢喜洋洋,于是我就用喜洋洋来鼓励他,“嘉嘉你知道喜洋洋为什么聪明吗?就是他样样事情自己动脑、自己动手,你想和喜洋洋一样聪明吗?”“嘉嘉”用力点点头,马上他就大口大口的自己把饭吃掉啦!

幼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和幼儿园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而幼儿教师与家长通过沟通建立和谐关系是幼儿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础。

二、幼儿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的技巧

1、合适的时间

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时间进行个别交谈。这种形式最普通也最灵活。譬如,要求幼儿每天早晨入园和下午离园时都应与教师打招呼,以便教师了解每位幼儿来园和离园的情况。当有些幼儿无法记住这一点时,教师就应站在班级门口作必要的提醒,并请家长配合帮助幼儿养成这种习惯。教师可以借此注意辨认每位幼儿的家长,主动与各位家长打招呼,同时观察幼儿与家长间的举止、言语,用以了解幼儿的个性特征,从而做到因人施教。我班有一名叫“东东”的小朋友,每天与老师打招呼都看上去很勉强,声音轻的像蚊子一样。于是我观察了几个早晨,发现东东来园后,家长要在教室外不停地和他说“进去叫老师呀!声音要响呀!”家长每天要这样说,他才能勉强的用很轻的声音叫一声“老师早”。家长说这孩子还是有一点怕老师,我心里很不好受,心想我没有批评过他、没有不喜欢他,为什么怕老师呢?第二天早上,东东一来我马上上前先与东东打招呼“东东早上好”,这次他不用家长催促就叫“胡老师早”。我和奶奶讲,今天东东表现不错嘛!这时奶奶才说出东东是一个很内向、被动的小孩,在家里也是这样,什么事情都要别人先做、先说,他才肯动起来,这也是我们家长没弄好,娇生惯养出来的坏毛病。我说没关系,现在知道原因了我们就一起来帮助东东。我与家长沟通好知道东东最喜欢粘纸,于是,我悄悄的和东东约定好,以后谁先开口问早,就给谁贴一张粘纸,一段时间下来东东很主动的与老师小朋友打招呼啦!

选择合适的时间召开家长会。这是幼儿教师和家长,以及家长与家长之间进行相互沟通最好的方式。但是由于大部分家长都有自己的工作,所以在家长会召开的时间安排上,需要幼儿教师把握全局,选择合适的时间。

2、合适的方式和态度

幼儿教师与家长初次接触时,不可避免地会有生疏感,教师应主动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情况,幼儿在幼儿园的各项表现,包括幼儿的健康、情绪、行为、人际关系等等,以及幼儿园最近开展的教学活动以及要求,还有教师在为解决幼儿问题时采取的措施和方法等都要告诉家长,使家长全方位地了解幼儿在园地情况,理解教师地意图和方法,从而使家长配合教师工作,取得更好地教育效果.

对于不常见面的家长,如何与他们进行沟通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沟通的好家长对幼儿园的工作就会产生信任。我班中坐园车来幼儿园的小朋友较多,我们与这些孩子的家长见面的机会很少,家长又非常想了解孩子在园情况,怎样与家长及时沟通呢?我通过小纸条、家园练习册、手机短信、电话、Email等多种形式和家长及时联系及时沟通。“多多”乘园车来到幼儿园后把药交给了我,接着就接到多多妈妈的电话让我多关心一下多多因为他感冒了。中午我把孩子的情况发了条信息给她,多多妈妈回复到“谢谢老师把情况告诉我,我担心了一上午,现在总算放心啦!”家长并没有要求我反映孩子的情况给她,但我也是做妈妈的人很理解她的心情,我想既然做就做好它。我的用心工作得到了家长的肯定与欢迎这让我的干劲更足了。

对于一些在园表现不好的幼儿或者一些在教育孩子上有失误的家长,教师应将家长个别请到幼儿园来谈话。在谈话中,教师的态度要诚恳,语言要实事求是,既要对优点褒奖,也要指出缺点所在,向家长提出中肯的建议,使家长乐于接受。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范文第3篇

小孩子最容易感受到不爱的是如下方面: 他想要你陪的时候你不在,经常不在; 他想要和你玩的时候,你不愿,或者他以为你不愿; 他想要的你不给; 他想做的你不许; 他觉得他的事情也是你说了算; 他想说的你不爱听,听了后批评他,谈后他觉得你不是一个好的谈话对象; 他太少得到你的真心称赞,要么是称赞太少,要么是你的称赞都暗含目的(比如鼓励他、要求他更好、改善你和他的关系等) 他害怕你,你太严肃,或者太爱发脾气,或者对他的期望太高太强; 他感到你担心他,太多的担心,每一个担心都在关心之外搭配着不相信; 他犯错的时候,被你责怪,而不是被你体谅、被你帮助; 他失败的时候,被你贬低、问责或者被你催着做出保证,而不是被接纳和鼓励; 你希望他变成你喜欢的样子,而不接纳和喜欢他本来的样子,比如性格,做事风格,喜好等; 他从你这里经常吸收到压力,很大的压力,有时候甚至能从你这里吸收到羞耻; …… 如果这些是真的,那么孩子就无法相信你爱他,就会觉得你不爱他,如果他这么认为的话,无论你多么爱他,你的爱都没有发挥作用。太阳是颗恒星,他的灼热和明亮是恒定的,可是阴天的时候我们就感不到阳光,下雨的时候我们就冷,而有些植物也会因为见不到阳光而死亡,有些动物因为见不到阳光而生病。爱就像阳光,无论你心里的爱多么强多么大,如果孩子感觉不到,他就会觉得冷,就会处在阴暗中,就会不太健康,就会出状况。

我们看到无数的家庭和个人,无论是成年人的自杀、抑郁、恋爱困难、夫妻关系、性冷淡、人际交往障碍……,还是亲子领域的亲子关系不好、孩子过分叛逆、学业困难、适应困难、网络依赖、缺乏独立性和责任感……,其根源都是在“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 古代父母对孩子“七不责” 精髓

1、 对众不责: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以尊严。

2、愧悔不责:如果孩子已经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了,大人就不要责备孩子了。

3、暮夜不责: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此时责备他,孩子带着沮丧失落的情绪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梦连连。

4、饮食不责:正吃 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这个时候责备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

5、欢庆不责: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他。人高兴时,经脉处于畅通的状态,如果孩子忽然被责备,经脉就会立马憋住,对孩子的身体伤害很大。

6、悲忧不责:孩子哭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7、疾病不责: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他。生病是人体最脆弱的时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这比任何药物都有疗效。

如何保护孩子的负性情绪

进电梯的时候,看到一家三口。可爱的小女孩,两三岁的样子。我走进去站在里面,小女孩迅速移动到妈妈身后。我对小姑娘说:“你好,你几岁了?”她把脸紧紧地贴在妈妈的腿上,一声不响。妈妈低头对女儿说:“别不好意思,告诉阿姨你几岁了。”女儿躲藏得更深了。妈妈有点歉意地对我说:“她就是这么不大方,有点胆小。”旁边的爸爸也说:“快出来跟阿姨讲话呀!”直到他们离开,小女孩都没有开口。

10年前,我的德国老师西蒙教授在教学现场演示心理治疗。一位家长焦虑地向他求助:“我们7岁的女儿怕黑,不肯自己呆在房间里,怎么办?”老师的回答完全颠覆了我的理念:

“你的女儿很敏感,她很懂得保护自己。”然后,他翘起大拇指,对女孩子说:“你很棒!”本来缩在沙发上、紧张不安的小女孩子,脸色立即明朗起来,治疗结束时,居然兴高采烈的。我猜想是因为终于有人帮助她的父母更好地理解她了。

西蒙所演示的,正是“保护我们的负性情绪”。而电梯中的父母,以及我们通常所做的,则完全相反。我们常常批评、压制、否定、责备甚至呵斥那些表现出负性情绪的孩子。

其实,母亲在孩子刚刚降生的最初1年里,都做得非常好。当孩子哭闹时,母亲不是制止孩子哭,而是检查孩子是否饿了、冷了、尿了、受伤了。所有疑点都排除后,如果孩子还是不停地哭,母亲就会送孩子上医院—负性情绪提示我们,人正处在不良状态中,或者很不适应当时的环境。

我们要解决的,不是克制情绪或者压制情绪,而是去掉环境中不利的因素,或者积极主动地调整我们自己,以更好地适应环境。遗憾的是,当孩子长大后,我们却常常简单、“粗暴”地遏制这些具有保护意义的负性情绪。

要好好保护我们的负性情绪,它会保护我们和我们的后代远离危险。电梯中的母亲,发现孩子的躲避行为后,可以立即把孩子抱起来,给她直接的安全感,告诉孩子:“我知道,你不认识这个阿姨,所以有些害怕。”然后,把孩子的情况和对方交流。当孩子观察到母亲可以轻松愉快地和这个“陌生人”交流时,她就会慢慢放松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情境安全感评估”后,孩子也许就敢尝试接近陌生人了。

学会用心理学安慰朋友

当朋友伤心难过时,很多人要么好言相劝“别哭了,坚强点儿”。要么帮助分析问题,告诉他“你应该怎么做”,还有人会批评对方:“我早就给你说过……” 其实,安慰人也要讲心理技巧,要根据对方的心理活动,给予最贴心的抚慰。

要倾听对方的苦恼

由于生活体验、家庭背景、所受的教育等不同,形成了每个人对于苦恼的不同理解。因此,当试图去安慰一个人时,首先要理解他的苦恼。

安慰人,听比说重要。一颗沮丧的心需要的是温柔聆听的耳朵,而非逻辑敏锐、条理分明的脑袋。聆听是用我们的耳朵和心去听对方的声音,不要追问事情的前因后果,也不要急于做判断,要给对方空间,让

他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聆听时,要感同身受,对方会察觉到我们内心的波动。如果我们对他的遭遇能够“悲伤着他的悲伤,幸福着他的幸福”,对被安慰者而言,这就是给予他的最好的帮助。

要接纳对方的世界

安慰人最大的障碍,常常在于安慰者无法理解、体会、认同当事人所认为的苦恼。人们容易将苦恼的定义局限在自我所能理解的范围中,一旦超过了这个范围,就是“苦”得没有道理了。由于对他人所讲的“苦”不以为然,因此,安慰者容易在倾听的过程中产生抗拒,迫不及待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因此,安慰者需要放弃自己根深蒂固的观念,承认自己的偏见,真正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他所面临的问题。

心理专家说的“放下自己的世界,去接受别人的世界”,就是这个道理。最好的安慰者,是暂时放下自己,走入对方的内心世界,用他的眼光去看他的遭遇,而不妄加评断。

要探索对方走过的路

安慰者常常会感,到自己有义务为对方提出解决办法。殊不知,每个被苦恼折磨的人,在寻求安慰之前,几乎都有过一连串不断尝试、不断失败的探寻经历。所以,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探索对方走过的路,了解其抗争的经历,让他被听、被懂、被认可,并告诉他已经做得够多、

够好了,这就是一种安慰。

心理专家提醒安慰者一个重要的观念:“安慰并不等同于治疗。治疗是要使人改变,借改变来断绝苦恼;而安慰则是肯定其苦,不试图做出断其苦恼的尝试。”实际上,在安慰人的过程中,所提供的任何解决方法都很可能会失灵或不适用,令对方再失望一次,故而不加干预、不给见解,倾听、了解并认同其苦恼,是安慰的最高原则。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范文第4篇

问题学生的共同特点是:思想特别偏激, 爱走极端, 逆反心理极强。在行为上自由散漫, 不服管教, 学习成绩不好, 爱挑衅闹事。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为什么会走上极端的道路呢?了解他们往往很难, 因为他们缺少对他人的信赖, 敌视一切, 心理防线很牢固, 不易突破。应采取以下几种转化方法。

1.1 倾听学生的心声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家希望育人, 那么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 是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经常找学生谈话, 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 找到问题的症结。在与他们的交谈中, 可以逐渐了解了他们的思想感情, 了解了他们的观点、动机和种种心态, 为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打下了基础。

1.2 进行必要的家访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有些问题学生的家庭背景十分复杂, 为了更好地做好转化工作, 要经常进行家访, 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经过家访, 可以发现, 多数问题学生是单亲家庭, 或是父母做买卖无时间照管。

1.3 细心观察

问题学生的心理防线很牢固, 一般情况下, 很难与他人沟通, 要想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 还必须对他们进行认真的观察。

2 切实解决问题——将转化工作做到位

针对“问题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 要认真研究对策, 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尊重与理解相结合

自尊和受人尊重是每一个人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问题学生”尤其渴望他人的理解和尊重。作为班级管理者要以人为本,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立人格, 尤其是问题学生, 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帮助他们充分挖掘自身潜能, 发展个性, 走出心理误区, 以自身价值至关重要。

2.2 宽容与谅解相结合

对问题学生一定要宽容, 只有宽容才能有包容, 问题学生才能有“安全感”, 才能在比较宽松、民主的气氛下打开他们的紧闭的心门。孔子说:“君子之过也, 如日月之食焉。过也, 人皆见之;更也, 人皆仰之。”孔子还说:“过而不改, 是谓过矣。”改不了的错误才是真正的错误。作为班级管理者, 一定要宽宏大量,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特别是要像善待普通人一样善待问题学生。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给他们一些呵护, 一些理解, 宽容, 但决不是护短和姑息纵容, 而是保护他们心中残存的一点自尊, 也许维护这点自尊就能融化他们心中的冰点, 帮助他们找到回来的路, 再度体会人世间的温情和欣赏这个美丽的世界。

2.3 赏识与赞扬相结合

作为教育管理者,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赏识, 往往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而赞扬会让他们更加努力。这些学生极易反复, 一定要经常作他们的思想工作, 有了进步, 哪怕是一点点都要给予肯定, 加以表扬, 以增强他们的信心, 要使后进生转化, 老师要始终把目光停留在他们身上, 想之所想, 急之所急, 做他们之所需, 让学生因你的付出而感动, 使他们不再妄自菲薄, 不再用无理取闹来捍卫他的自尊。

2.4 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

对于学生在校犯的种种错误, 要给予最大的理解和宽容。犯错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并不一定是坏事。通过犯错误可以打开学生的心窗, 把他们心里想的, 碰到的困难和困惑充分表露出来, 以使我们的教育工作真正进入学生的心里。

3 让学生超越自我——将自我教育做到位

马斯洛说:“自我实现的需要, 就是指促使他的潜在能力得以实现的趋势。”这种以自我实现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称为“超越性动机”, 只有这样高级需要的追求和满足才能使人产生更深刻的内在幸福感和丰富感。创造潜能的发挥或自我实现才能给人以最高的情感体验, 即我们所说的成熟感。

不可否认, 在班集体中的每个学生的基础存在差异, 这就要求, 作为教师, 特别是班主任, 要善于引导学生, 将学生融于班集体中。“一个人了解自己, 最好是从团体中去了解;要改变自己, 最好是在团体中去改变;要实现自我, 也只是在团体中才能实现”。应该学会与学生一起制定适合学生自己实际情况的目标, 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 并且以此为动力不断超越自己。使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过程中培养自尊、自信、自强的能力。塑造独立的人格, 发展自己的兴趣与爱好, 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会做人, 促进良好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的形成。

4 众人拾柴火焰高——将转化工作融为一体

花朵在真空中是不能存活的, 同样, 问题生的转化单单依靠班主任一人, 是绝对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的。这就要求多方协作、多方努力, 把社会、学校、家庭三方联合起来, 让学生真正感到周围的人还在关心他。这样, 对于问题生的转化可能更加奏效, 切莫三方相互推托。应该在人们的思想中有这样一种意识:灵魂要靠灵魂来塑造, 人格要靠人格来培养;人格教育无闲人, 人人育人;人格教育无小事, 事事育人;人格教育无空地, 处处育人。只有这样教育工作才能更好地发展。

由于本人工作经验有限, 在转化问题生的研究中只是粗浅地总结出几点经验, 还不够系统、深刻和全面。问题生的转化既是教师的责任, 也是教育的责任, 更应该是包括教师在内的所有关心下一代工作者不可忽视, 不应回避的重大责任和使命。“问题生”, 多么刺耳的称呼, 如果我们不去帮助这些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那么他们的前途在哪里?因此, 为了下一代的幸福、为了下一代工作能够卓有成效, 让我们一同努力工作, 研究问题生出现的深层次原因, 寻找转化问题生的最佳策略, 让“问题生”少出问题, 不出问题。

摘要:在学校中有这样一个群体——问题生群体。一般来说每个班中问题生的比例大概是6%~10%。问题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弱势群体, 也应该是关心下一代工作者应该研究的课题。因为, 能否较好的转化这些学生, 将直接关系到班集体的班风和学风。更重要的是将直接影响这些学生一生的前途和幸福。有人说过:“智育不好是次品, 德育不好是危险品, 身体不好是废品, 心理不健康是易碎品。”可见, 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是不容忽视的, 作为班级的管理者, 必须立足于学生一生的发展来从事管理工作,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地发展。几年来, 我通过观察、研究班主任在转化问题生的工作中不同的做法产生的不同效应, 积累了一些经验, 总结出“四位一体”的转化方法。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范文第5篇

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 学生提问的状况又如何呢?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基本是不提问或者很少提问。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我们的小学生很自卑, 不敢提问, 他们大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过“你真笨的影响”, 怕别人笑话, 怕别人说他笨;二是他们在学习新知识时, 不知道从何问起, 教师又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 于是他们就不问, 也懒得问。

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让他们能提问, 善于提问, 并大胆地提问, 这就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如何才能激发他们的提问的热情, 让他们的大脑开动起来, 思考起来, 想问就问, 问得真切, 问得自然, 问得无拘无束, 逐步提高问题的质量, 问得深, 问得透呢?以下几点是必须做到的。

1 师生关系要平等和学生要好奇

1) 建构平等的师生关系。老师必须抛弃传统的师道尊严, 放下老师的架子, 走进学生的心灵, 去体会儿童的感受, 想他们所想。如果老师高高在上, 使学生产生畏惧、甚至是恐惧心理, 试想, 小学生还敢接近你, 有话给你说, 有问题来问吗?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这样意味深长的话:“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 坐的是学生, 站的是先生, 而在精神上, 这种局面恰恰打了颠倒——站着的先生占据着至尊地位, 而坐着的学生的躯体内却藏着一个战战兢兢地站着, 甚至跪着的灵魂。”因此, 平等的, 和谐的, 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敢于提问的基础。

2) 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 强烈的好奇心, 这是学生能提出问题的根本动力。有个著名的前苏联教育学家说过:“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 了解孩子的心灵, 时刻都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我特别欣赏这个观点, 学生虽然年龄较小, 有时会提一些幼稚甚至可笑的问题, 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应因此而嗤之以鼻, 应时刻不要忘记我们也曾是孩子, 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这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 要倍加呵护。

2 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1) 观察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 按照内在的联系和实际情况提出问题。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 让学生把课前准备好的长方体实物拿出来, 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自主提问:a、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b、长方体有多少条棱?c、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2) 追问法。当新接触到一个问题或者在某个问题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后, 可以顺着其思路从不同角度对问题紧追不舍, 刨根究底继续发问。其表现形成一般是“为什么……?”例如, 在教“比的意义”, 说比的后项不能为0时, 学生追问为什么, 并提出球赛时为什么经常出现1∶0, 4∶4, 5∶0……教师除讲道理外, 对追问学生应大加表扬。

3) 类比法。根据某些相似的概念、定律、性质的相关联系, 通过比较和类推把问题提出来。例如学习“9的乘法口诀”时, 便可联系“8、7的乘法口诀”, 提出问题: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怎样推出9的乘法口诀?前后各句之间有什么规律?

3 教会学生向不同的人提问

1) 学生对老师提问。学生总认为书本上讲的、老师说的总是对的。其实“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因此, 在教学中我经常教育学生在学习数学时, 不能简单地接受和信奉, 而应持批判和审慎的质疑态度, 时时处处能主动探索和发现, 不惟师, 不惟上。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时, 教师有意出示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各1个, 通过实验演示, 得出圆锥的体积算法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以后, 让学生提出问题。有个学生提出:老师你是怎样想到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来做实验, 为什么不用其它圆柱和圆锥呢?在这位同学的发问下, 课堂气氛活跃, 许多同学又提出如下问题:老师, 既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 它们的体积是不是也存三分之一的关系呢?这些问题引起全班同学的争论, 在争论中教师再拿出不等底等高, 等底不等高与高和底都不等的几组圆柱和圆锥教具, 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 验证以上这些情况是否有可能存在三分之一的关系。这种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教学情境, 既培养了学生的积极心态, 又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得到充分发挥。

2) 学生对学生提问。每节课我都注意留些时间让学生互相提问, 让学生争当小老师考考对方, 可采用分组对抗, 争当“智慧星”, 争当“数学小博士”“聪明小一休”等多种竞赛活动。实践证明, 学生对学生的提问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 积极思考。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 在小结过程中我让学生互相提问题, 考考对方, 不少学生积极发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又是怎样推导出来的?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为什么是长加宽的和再乘2?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为什么是边长乘4?学生所提的问题都一一被其他同学答出。有的学生进一步提问, 能不能利用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推导出五边形、六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这些问题提出后, 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 也可以让学生课后去讨论。这样, 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也就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学生对教材提问。数学教材语言精炼, 叙述严谨, 科学性强, 许多地方把思考过程都省略了。所以在看书过程中有些内容学生较难看懂, 这就要鼓励学生对所学教材大胆提问, 开展讨论。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 有几个学生提出:划去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 应该先划去哪一处呢?划小数点后变成了什么除法?能不能把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全部去掉?这些提问问到了教学的重点、难点, 我就及时表扬这些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并启发他们动脑筋, 自己找到答案。

4 合理利用评价, 激励学生提问

要使学生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 教师还要注意适时总结, 引导学生评价。首先, 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要表现出极大热情, 不能置之不理或做简单的结论性回答。渗透给学生问总比不问强, 要经常表扬敢于提问的学生。发挥评价的激励机制,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多进行恰如其分的表扬鼓励, 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尊心, 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自信心, 更有利于发挥他们潜在的能力。其次, 建立提问记录册。组长的职责专门有一项是记录组员的提问情况。

另一方面, 教师应多进行正面的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始终保持对科学的兴趣、探究为什么的兴趣, 为今后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打下了前期的基础。

总之, 学生到学校是来学习的, 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教师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要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 要有师生对话,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更要多一些学生之间的互动, 要在生生互动中发展语言, 发展思维, 增长智慧, 培养提问的能力。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 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 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深受一线教师关注。造成学生缺乏提问能力的原因主要是因心理顾虑引起的不愿意提问和因“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方式造成的提不出问题。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从教学课题切入, 引导学生提问, 并通过教师故意出错以及学生对学生提问等可行性教学对策,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使学生敢问、好问、会问、善问。

关键词:提问,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 翟渝成.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心理障碍.

[2] 翟渝成.我视界中的数学课堂.

[3] 靳玉乐.理解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

[4] 靳玉乐.反思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

[5] 靳玉乐.对话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范文第6篇

1.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求凰·琴歌》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3.《当你老了》: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思昏沉,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者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凄然地轻轻低俗作品请删除那爱情的消逝,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作者叶芝)

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蒹葭》

5.我的日记成了你的撰记

6、我一直想要 和你一起 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 有柔风 有白云 有你在我身旁 倾听我快乐和感激的心

我的要求其实很微小 只要有过那样的一个夏日 只要走过 那样的一次

《与你同行》

7、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8、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

上一篇:幕墙设计经验范文下一篇:经济伦理学感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