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产业发展范文

2023-09-19

农村的产业发展范文第1篇

内容摘要:面对全球经济疲软和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经济环境,拉动内需成为实现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举措,长期消费不足的农村市场成为新的发力点。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电商巨头的推动和农村居民的参与下,我国农村电商得到快速发展。农村电商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工业品下行丰富了农村居民的消费选择,提高了居民的消费意愿;另一方面通过农产品上行和增加就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居民收入增加,提升了居民消费能力。当前为促进农村电商的进一步发展,仍需在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套物流设施、金融扶持和人才培育方面继续推进各项工作。

关键词:农村电商 发展现状 农村居民消费 影响

引言

近年来,全球经济在总量上出现了停滞状态,中国经济也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面对当前国内投资基数已经十分巨大,投资增速将回归常态,全球贸易低速增长,外部需求疲弱态势仍将持续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不小。消费作为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转型期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因此,我国要扩大内需,以实现经济的稳步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虽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口占比不断下降,但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相关数据,截至2014年底,我国农村人口仍有6186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45.23%。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一直偏低,2014年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为242927.4亿元,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为54574.1亿元,仅占全国居民总消费支出的22.47%。因此,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成为当前拉动我国内需,促进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措施。

农村居民消费一直都是不少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当前已有文献主要是从收入水平、人口特性、社会保障、金融发展、财政支出等角度分析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随着我国流通行业的发展,有学者开始尝试从流通业发展角度对农村居民消费问题展开探讨。

李骏阳、包伟、夏禹铖(2011)通过引入偏最小二乘法,量化研究农村消费品流通发展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之间的关系,表明发展流通业能有效拉动农村消费市场。李志刚(2013)以江西省2000-201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农村流通业规模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是最主要的;流通业的投入也对农村居民消费起到积极作用,但并不显著。吴学品(2014)通过实证分析证明农村流通总量对农村消费的弹性系数为正向且逐年上升,但农村流通总量对农村消费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低于城市。高核、王静、赵璋(2015)利用2004-2013年云南省农村流通业发展与消费支出增长水平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农村居民消费与流通业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的结论。

近几年,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各界人士的关注,作为一种商品流通形式,一种全新的贸易形式和手段,电子商务做到了“交易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颠覆了传统商贸流通,农村电商的发展在丰富农村流通渠道的同时,也将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和水平。

本文将结合现有相关研究,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及农村电商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并提出促进我国农村电商进一步发展的相关建议。

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

(一)国家部委大力支持

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关注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密集出台了系列支持农村电商发展的政策,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了人才、物流、基础设施、金融、市场环境等全方位支持。中央有关文件和国务院有关政策如表1所示。

同时,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当前各部门正在进行的主要有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是由团中央和商务部联合实施的,意在通过技能培训、金融支持、领建站点等途径,引导广大农村青年运用电子商务创业就业、增收致富。

二是“快递向西、向下服务拓展工程”,是由国家邮政局和商务部一起实施的,目的是进一步健全城乡快递服务网络,加强快递在中西部、农村地区与电子商务的协同发展,到2020年基本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

三是“电商扶贫工程”,是由国务院扶贫办牵头的,2015年被正式纳入精准扶贫工程,是利用财政资金的引领,鼓励带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培育农村电商环境,整合贫困地区优势产品,对接市场,帮助农村居民脱贫致富。

四是由全国妇联牵头的“巾帼电商创业行动”,鼓励农村女能人依托“妇女之家”,搭建以农产品销售为主的电子商务平台,拓展妇女致富新空间。

五是“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是商务部、财政部落实李克强总理“互联网+”行动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全国创建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综合示范县,增加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促进农村电商发展。

(二)电商巨头争相发力

伴随电商企业在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城市电商市场日趋饱和,农村电商开始成为各大电商企业争相发力的新蓝海,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的农村电商政策更是加快了电商企业在农村的发展步伐。

2014年9月,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集团在美国上市后明确表示其未来的三大发展方向为涉农电商、大数据业务和跨境电商服务。随后,阿里巴巴集团启动了在三至五年内投资100亿元,设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的千县万村计划。此外,淘宝网还针对农村市场推出了二级页面“农村淘宝”,特别设置了农资农具品类和契合农村用户出行需求的汽摩配件,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消费选择。

自2014年11月启动农村电商项目以来,京东目前形成了县级服务中心和京东帮服务店两大模式。县级服务中心采用公司自营的模式,主要承担代客下单、招募和培训乡村推广员以及营销推广等功能;京东帮服务店则采取加盟方式,主要针对大家电服务需求,为农村消费者提供配送、安装、保修等一站式服务。此外,2016年1月,京东与国务院扶贫办共同签署了《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更进一步推动了京东农村电商的发展。

苏宁云商集团则利用其实体零售渠道优势和专业的零售经验开展农村电商战略,自2014年起,苏宁通过将原先三四级市场的代购点、售后服务网点等进行改造升级,变成集销售、物流、售后、客服、招商等功能为一体的苏宁易购服务站,并计划在2020年前建立10000家服务站,覆盖全国1/4的乡镇,深入全国农村,从渠道建设层面打通“农村电商”发展壁垒。此外,2015年5月上线的苏宁易购中华特色馆也以多种方式带动了多地农产品的销售,促进区域农产品走出去。

除了各大电商平台纷纷角逐农村市场外,国内零售巨头如大商集团等也在不断加入农村电商的行列,推动着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

(三)农村居民参与度不断提高

随着互联网在农村的渗透速度加快,农村网民规模不断扩大,农村网购人群也进入了高速增长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农村网民规模为1.78亿,其中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为7714万,农村网民网络购物使用率达43.3%。此外,农村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年增长率高达40.6%,是农村网民各互联网应用中规模增速最快的。

同时,阿里研究院与阿里农村淘宝事业部联合发布的《农村网络消费研究报告(2015)》指出,农村网络购物规模呈现增长快于大盘的趋势,淘宝网(含天猫)发往农村地区的订单金额占全网的比例,从2013年第一季度的8.65%,上升到2015年第一季度的9.64%,两年增长了1%。根据阿里研究院201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农村网络消费总额约为1800亿元,预计2016年这一数字将攀升到4600亿元,农村居民对网络购物的接受度和参与度都在不断提高。

此外,农村网络购物的发展在刺激农村居民消费的同时,也唤醒了农民的互联网意识,促进了农村电商在农产品上行方面的发展,农民开始学会借助电子商务推销产品。根据《2014-2015年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截至2014年,我国有各类涉农电商3.1万家,其中涉农交易类电商有近4000家,农村居民逐渐将电商作为销售农产品的新途径,对农产品电商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在逐渐提高。

农村电商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一)丰富消费选择,提高消费意愿

受我国长期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但是随着国家对“三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统计数据,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4元,2014年增加至28843.9元,5年增长50.94%;与此同时,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5919元增加至2014年的10488.9元,5年增长了77.21%,表明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速已经超过了城镇居民,农民生活在不断改善。

根据消费理论,收入的提高会带来消费的增加。然而由于我国农村交通和信息的不畅通,流通业的相对滞后,农村居民的消费选择有限。当前农村的购物渠道主要包括农村小卖部、农村供销社、农村集市以及乡镇商店,商品类型和款式有限,且产品质量没有保证,假冒伪劣产品较多。另外,有些产品如大家电和家具等要到县城商场或者附近的大中城市才能购买到,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交通成本,且大中城市商场的物价普遍较高,不符合农村居民的消费预期。因此,在现有的消费渠道下,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选择有限,消费需求被抑制,农村电商的发展可以促进工业品下行,丰富农村居民消费选择,满足其对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的消费需求,提高其消费意愿。

首先,农村电商的发展丰富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用品选择。通过电商,只要有互联网,农村居民就能像城镇居民一样拥有丰富的消费选择,并且还可以方便的比较商品价格,查看商品评价,便捷地选购各种质优价廉的生活用品,解决了农村居民“买不到”的难题。根据阿里研究院的报告,大家电是农村居民网络购物消费最多的品类,这说明农村电商在农村消费升级过程中起了较大作用,刺激了农村消费。

其次,农村电商的发展刺激了农村居民的生产性消费,农业生产性消费主要体现在农具和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上,其价格和质量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成本和质量。通过传统的销售渠道,农民可以购买的农具和农业生产资料通常受限于当地市场的供应,种类比较单一,主动选择的范围较小。然而通过电商平台,农民可以选购先进的农具以及丰富的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比如农村淘宝就在首页特别设置了农资农具品类,方便农民便捷选购。

(二)增加农民收入,提升消费能力

由相关的经济理论可知,收入是消费的重要决定因素,虽然这几年来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速超过城镇居民,但因为长期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总体上还是比较低的。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2014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19968.1元,占人均收入的69.2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8382.6元,占人均收入的79.92%。由此可知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还是比较高的,但是较低的收入水平使得其总体消费水平较低。因此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农村电商的发展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其消费能力。

首先,农村电商的发展可以促进农产品上行。当前农产品的外销一般是通过商贩进行的,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中间经常要经过好几次流转,农产品特别是生鲜产品在流转过程中容易造成损失,因此初始收购价格通常较低。此外,在这种外销模式下,供需信息不畅通经常导致农产品滞销,给农民带来巨大损失。农村电商的发展,一方面可以直接连通生产者和消费者,省去中间多次的流转,降低流转过程中的损失,提高农产品的初始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可以使供需信息更加畅通,通过电商平台可以了解到全国各地的供需信息,解决卖不出和买不到之间的阻碍。同时生产者还可以结合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调整农产品的生产,有效解决供需矛盾,减少农产品滞销带来的损失。

其次,农村电商的发展可以增加农村就业。一方面,电商行业的发展本身会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包括服务店的工作人员、乡村推广员、快递人员等。如苏宁2015年就在开设直营店、加盟店、特色馆、物流配送、售后等方面直接带动就业人口达3万人;京东集团为了构建覆盖农村地区的电商新网络,在2015年也招募了近10万名的乡村推广员。另一方面,农村电商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村居民创业,从而间接带动农村就业,近年来,一些农村青年开始开设淘宝店铺,利用电商结合地区特色在发展生态旅游等方面进行创业尝试,开辟了新的创业路径。就业的增加会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从而刺激消费。

我国农村电商发展对策

(一)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电商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农村电商发展的制约点。虽然当前我国农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4年12月,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8%,但相比城镇62.8%的普及率还是偏低的。因此国家要进一步落实农村宽带普及的规划,稳步推进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同时要降低成本,减少网络费用,为农村电商的开展提供有利环境。

(二)加快完善配套物流设施

配套物流设施的不完善是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物流和电商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农村电商的发展离不开配套物流设施的完善。当前我国农村物流普遍存在“最后一公里”成本高的配送问题,同时冷链物流的落后也制约着鲜活农产品上行的发展。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推进农村物流配送发展,在最后的配送阶段可以通过委托一个村镇定点机构统一配送的方式,充分整合物流资源,降低配送成本,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此外,要大力推进冷链物流建设工作,建设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降低流通成本,促进农产品实现快速且低成本的流通。

(三)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配套物流设施的完善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是促进农村电商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相关部门应该积极鼓励社会各项资本参与农村电商发展,对投入农村电商的资本给予税收优惠,同时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低利率的资金支持,在网络普及、电脑配置和农村公路建设等方面给予补贴,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资金支持。

(四)加强农村电商的教育培训和人才培育

农村居民作为农村电商的重要参与主体,其对电商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对农村电商的发展影响很大,当前我国农村居民对电商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还不足以支持农村电商的全面发展,因此做好相关的教育培训和人才培育工作很重要。

首先,可以通过举办培训讲座,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培训等方式加强农村居民对计算机、网络、电商平台、电商交易等的认识,同时及时组织开展电商活动,使农民从电商中获得实际利益,提高全体农村居民对电商的接受度。

其次,要引导鼓励青年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强培育一批观念先进、能力出众的农村电商人才,从而在农村电商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带领农村居民一起促进农村电商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学品.流通业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上海大学,2014

2.李骏阳,包伟,夏禹铖.流通业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1)

3.李志刚.农村流通业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机理及实证分析―以江西省为例[J].农村经济,2013(2)

4.高核,王静,赵璋.云南省流通业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8)

5.魏延安.农村电商的机遇与现实困难[J].新农业,2014(24)

6.林洁.农村电商的发展现状研究[J].南方农机,2015(1)

7.贺国杰.农村电商的物流瓶颈及应对措施[J].物流技术,2015(14)

农村的产业发展范文第2篇

1. 普惠金融的缘起。金融的本质职能在于服务 实体经济,金融通过对资源的跨期、跨区域、跨行业的 优化配置,提高了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进而促进社 会经济发展,提升了社会整体福利水平。对于盈利能 力强、信用良好的优质客户,其交易成本低,违约风险 小,易于受到银行的青睐,该类客户主要集中于经济 发达的城镇地区,金融资源的供给自然会向这些区域 集聚;而那些缺乏有效抵押物、违约风险高的客户则 易于被银行拒绝,从而失去平等受益金融服务所带来 改善经济状况的机会,这类人群主要为分布于偏远地 区的贫困农民,若单纯依靠市场调节必然导致农村资 金非农化,造成这些地区金融资源供给严重不足和普 遍的金融排斥。

20世纪早期的实践主要是以“小额信贷”和“微 型金融”服务的方式来开展,并且更多的是以慈善性 质或无偿捐助方式来实现对贫困群体的资助,注重援 助的社会福利性而忽视了其盈利性和财务可持续性,

结果导致大量的小额信贷机构因为资金的枯竭而倒 闭。同时世界许多国家还出现了所谓的援助性贫困 陷阱,援助性信贷善意的初衷并未能结出改善贫困的 丰硕果实。于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开始对这种现象进行反思,认为这种不计成本的援助性金融并不是解决

低收人者贷款难的最佳途径,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帮 助穷人的首要前提是其可持续发展,一旦失去该前提 援助的意义有限,也就是金融机构在帮助穷人的同时 应注重其盈利性,两者都不能偏废。于是,“普惠金融” 这种包容性的金融服务理念应运而生。

普惠金融的内涵。普惠金融,译自英文“In-clusive Finance",最早由联合国于2005年在宣传国 际小额信贷年时提出,其基本含义为:能够以可负担 的成本,有效、全方位地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金融服 务(姜丽明等,2014)。普惠金融提倡为全社会成员提 供金融服务的同时,强调金融机构自身的盈利水平和 财务可持续性,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平等性。金融作为现代社会最核心的经济要 素,是一种稀缺性资源,社会个体对金融资源的占有 程度很大程度决定了其创造财富的能力和改善经济 状况的可能性,因此,金融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应通过 设计一套正义的制度来保障,这关乎整个社会公平的 实现气但是现实经济生活中金融资源的配置倾向于 富有者,那些有融资需求却缺乏足够抵押的低收入者 不能获得正规金融服务,结果必然会加剧贫富分化。 针对这种不平等情况,普惠金融提倡为所有社会成员 提供金融服务,而不受身份或经济条件的制约. 盈利性。普惠金融开始注重通过降低交易成 本和控制信贷风险等手段提高业务的盈利性,因为适 当的盈利水平是普惠金融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对盈 利性的合理追求并不违背普惠金融的初衷,反倒是对 盈利性的刻意忽视会不利于普惠金融作用的发挥,因 此,注重盈利性乃普惠金融对扶贫理论认识深化和发 展结果。

全面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户经营活动的多 样性和劳动力跨部门、跨区域的流动等原因,传统单 一的信贷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低收人群体的金融服务 要求,低收人群体对金融产品提出了多元化需求,全 面性既包括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供给的多元样性,还 体现为金融服务机构的多层次性。

公平性。“公平”的本质含义就是权利平等(单 美娇、邓戎,2014),“人人生而平等” ®,《世界人权宣 言》第一条宣称:“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 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 神对待”®。公平性应体现在享有社会各种权利、资源 和机会等方方面面,其中也包括平等地获取金融服务 供给,平等地享有改善经济条件的机会。但是现实的 境况离这种公平的理想状态相去甚远,金融资源配置 的区域性差异明显,金融资源配置主要集中于经济发 达地区,落后地区存在严重的金融资源供给不足,金 融排斥较为普遍,而金融资源配置的失衡又进一步加 剧了落后地区的贫困。尤努斯在《穷人的银行家》中 提到:“穷人如此贫穷,并不是因为他们愚蠢或懒惰” ,而是“因为这个国家的金融机构不能帮助他们扩展 他们的经济基础,没有任何正式的金融机构来满足穷 人的贷款需要”,尤努斯更是感叹:“当银行将被认为 是没有信贷价值的穷人拒之门外时,经济学家们为什 么会保持沉默呢?……正是因为这种缄默和漠然,银 行得以在施行金融隔离政策的同时逃避处罚。但凡 经济学家们能认识到贷款所具有的强大社会经济能 量’他们或许也能认识到,贷款确应作为一种人权加 以促进”®。可见,获得公平的金融服务权利,不仅体 现为资金

完善社会征信体系,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普 惠金融交易成本与信用违约风险。市场经济归根到 底是一种契约经济,诚信乃市场经济得以顺利运行的 最基本的伦理准则之一。诚信虽然作为一种非正式 的金融伦理制度,但是其对法律等正式制度作用的发 挥起着不可或缺的互补和促进作用,因为法律等正式 制度不能穷尽所有的可能性,其所不及之处得靠诚信 等非正式制度来弥补。正如科斯所言即使在最发 达的经济中,正式规则也只是决定行为选择的总体约 束的小部分,大部分行为空间是由习惯、伦理等非正 式规则来约束”®目前,我国征信体系的建设由中国 人民银行主导,其权威性自不待言,但问题在于:该征 信系统在建立之初就存在重大缺陷,主要体现为信用 数据采集样本存在局限性,征信数据采集范围过于狭 窄,其代表性愈发不足,不能全面反映自然人和法人 的真实信用情况;而导致该问题的根源在于央行征信 系统建立之初,没有把涵盖愈加丰富信用记录的互联 网信用大数据纳入其征信数据采集来源。随着电子 商务一日千里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信用记录会更加 全面和详细,而线下记录则会愈发零散和稀少。基于 以上原因,完善现行的征信体系应借助互联网的信用 大数据;同时可以借鉴西方经验,发展市场导向的征 信体系建设,鼓励阿里、腾讯等有着信息优势的互联 网公司加人征信建设市场;此外,还应提高征信数据 的共享程度,降低信用数据的使用成本,最终实现降 低普惠金融的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的目标。

重塑现代金融伦理,重视金融的价值属性。大 部分金融学家坚持“金融学是一门仅依赖于可视事实 的客观科学,它不作任何关于伦理价值的判断”®金 融学的这种“价值中立”原则,导致在金融领域出现各 种道德风险,“没有了人性的一面,经济学就像石头一 样又干又硬”®,尤努斯在《穷人的银行家》中如此感 叹。丁瑞莲则在其著作《现代金融的伦理维度》中指出 “金

农村的产业发展范文第3篇

1 农村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 农村小学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沟通渠道单一。家校合作的沟通方式应当是多渠道、全方位的。但笔者对鹅池小学进行一定的了解后, 得知鹅池小学家校合作的方式主要有校讯通、书面通知、电话联系、家长会、家访这五种, 而且使用频率都不高。即使使用了, 由于多数监护人是50多岁以上的人, 对信息查看弄不明白, 文字更无法理解。

2) 内容狭窄, 深度欠缺。家校合作所涉及的内容应是相当广泛的, 所有与学生成长、教育相关的各个领域都应包含其中。但在农村,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内容基本只局限于学生的成绩、放假时间、安全教育, 对学生的品德、修养、审美、心理层面考虑甚少。

3) 单向为主, 互动缺乏。家校合作的过程应是家长与教师相互交流、配合支持、平等协作的过程。然而在农村, 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通常是单向的, 主动权常常掌握在教师手中, 家长极少有机会向学校传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 双方互动较少, 从而降低了家校合作应有的功效。

4) 家校沟通缺乏平台。家校沟通平台应是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中的学校和家庭两大主角, 也就是教师和家长 (监护人) , 监护人有上千人, 不可能全在这平台中, 成立家长委员会十分必要, 作为家长委员会的成员,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将学生在家庭的德、智、体、美、心理等方面的教育情况与学校的这几方面教育情况进行比对分析, 各自拟定工作目标, 齐抓共管, 达到双赢的目的。所以学校要搭建好平台, 为广大家长提供服务的平台。

2 影响农村地区家校合作的主要因素

2.1 来自社会方面的因素

1) 农村生活水平的制约。落后的农村生产力和较低的发展水平抑制了农民对教育的需求, 绝大部分农村人民把主要精力用在改善生活条件上, 经统计, 学校30%外出打工的学生家长在学生小学六年间从没有和学校沟通和交流过, 更没有过多的时间关注孩子全面健康发展, 也无法与教师保持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

2) 传统教育的影响。受当前考试制度的影响, 绝大多数家长只关注子女的学业, 忽略了子女其他方面的发展, 和教师的交流也仅局限于孩子的学习成绩, 不能和教师建立起一种长期的友好的合作关系。

2.2 学校方面的因素

1) 学校领导者的因素。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今天, 校长的办学理念直接影响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和道路。然而现行的评价体系, 决定了许多校长把眼光紧紧盯在学校教学质量上, 而不明白学校教学质量只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就必然导致他们忽视了学校与家庭合作的重要作用。

2) 普通任课教师不愿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在农村, 普通任课教师与家长的接触频率明显低于班主任老师。这些教师不愿与家长沟通的主要原因是受市场经济的影响, 没有班主任津贴, 也就没有他的事, 再有就是他们的时间与精力不允许。

3) 教育经费的短缺, 也是制约家校合作的重要因素。家校合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要有一定的经费保障。而我国农村普遍存在教育经费短缺的现象。许多农村学校都把有限的经费用在改善办学、办公条件上, 没有多余的资金作为家校合作的使用经费。

2.3 家庭方面的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也是他们的终身老师, 对青少年的健康快乐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 家长对家校合作的认识程度, 直接影响合作的效果。

1) 家长的受教育程度, 是影响家校合作的主要因素。家长受教育程度越高, 对家庭教育的把握越好。在农村, 由于长期受生活水平的制约, 学生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 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就不高, 能把小学混毕业就尽责了, 农村家长的文化程度和对学生学习的要求普遍不高, 他们对家校合作的意义、作用缺乏深刻的认识, 这给家校合作带来了严重的阻碍。

2) 家长认识的错误, 阻碍家校合作。部分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 没有认识到参与“家校合作”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他们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了, 一切的责任就是学校的, 要关心只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 在其他方面却置若罔闻, 最终间接阻碍家校合作的正常进行。

3) 家庭的经济状况, 影响家校合作。农村落后的经济状况, 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投人, 为了挣得更多的钱, 许多家长都投身于工作, 无法细心照料子女, 更无法与教师及时或经常进行沟通, 严重影响了家校合作。

3 提高农村地区家校合作有效性的策略

3.1 政府层面

1) 学校加强软件的建设, 尝试使用主题讲座、家长学校、亲子互动、建设网站等多种方式进行改善。通过家校活动的开展, 让家校合作能得到政府在经费、人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给予学校资金、人力等方面的帮助。

2) 学校和家长对家校合作的理念理解得还不透彻, 学校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家校合作的理念, 促使家长和学校的教育目的统一。

3.2 学校层面

1) 充分利用互联网。鹅池小学的“校讯通”网站功能过于单一, 主要就是通过网络向家长发短信通知, 而且该网站只有教师才能进入, 家长是不能进入的。笔者认为, 可以在“校讯通”上构建了家校信息互动平台, 为家长提供一个与教师方便快捷的沟通渠道以及为家长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的网络环境, 构建一个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的学习共同体。在网站上, 学校可以发布学科资料、家庭教育指南、信息公告等, 让家长对学校进行监督检查, 并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家长也可以参与到网络互动中, 发布自己的教育经验、感想, 与教师和其他的家长进行互动、交流。这样, 就能将家庭与学校联系起来, 使家庭参与到学校教育中, 实现学校和家庭两种力量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协调, 促进“教育社会”的形成。

2) 建立家长委员会。在家校合作工作中, 学校应努力拓宽家校合作的渠道, 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 设立家长开放日、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定期进行家访、建立家长学校等一系列的活动, 让教师和学生、父母和子女、家长和老师之间有良好的沟通, 让先进的理念、创新的思维、鲜活的知识伴随着思想和情感, 在彼此之间的交流互动中积极有效地沟通渗透。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充分利用各种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母亲节、感恩节开展了孝敬教育, 比如给妈妈送一束康乃馨, 给妈妈写一封感谢信, 给最亲的逝者写一封感恩信等, 为了增加活动的实效性, 我们也要求家长给子女回一封信, 让孩子与家长进行沟通, 以增进彼此的情感, 了解各自的内心需求, 化解相互间的矛盾, 也为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开辟了一个渠道,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过后, 我们征得家长同意, 把部分书信刊登在《家长报》上, 分发给全校的家长阅读。在阅读中, 通过了解同龄孩子的心理、精神需要等, 许多家长懂得了与孩子沟通的更多技巧。

3) 以家校联谊为抓手, 共建学校的特色活动。学校结合学校的特色——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溪号子”基地建设、十佳小歌手、骨干山脉教育共同促进体以及酉、黔、彭边区教师男子篮球联赛等一系列有影响的活动的开展, 让家校管理形成一种全力, 促进学校教育的腾飞。

3.3 教师和家长层面

1) 互相理解、互相沟通。许多家长和教师对家校合作的理解不全面, 对家校合作活动中各自的职责不明确, 致使家长和教师合作的态度不积极。因此, 首先要相互理解, 相互信任。信任是家校合作的前提, 学校应提高管理透明度, 家长应打破传统的重视智育和推卸责任的观念, 积极主动多层次的参与家校合作。其次要明确双方各自的权利义务。学校应给予家长配合、参与和监督学校教育管理的权利, 家长在行使权利的同时, 也应尽可能的履行义务, 支持、配合家校合作。

2) 共同提升自我, 互相支持信任。教师与家长都应不断提升自我, 只有提升了自己, 才能更好地配合对方, 支持和信任对方。同时, 教师应注重情感投入, 急家长所急, 想家长所想;注重交流方法, 拉近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拓宽交流渠道, 密切家庭学校的联系。而家长要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 及时向教师反映孩子各方面的情况, 判断性地接受教师的指导, 及时发现并指出教师的错误。

农村的产业发展范文第4篇

2、解读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3、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4、京津冀地区农业农村发展及城镇化影响研究

5、农业农村部要求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6、“互联网+”开拓农业农村发展新思路

7、推进现代水利工程建设 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8、积极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功能

9、农业农村发展中资源要素培育和激活政策

10、浅谈欠发达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1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2019年1月3日)

12、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印发2020年工作要点

13、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14、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广安实践

15、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

16、江苏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及对策

17、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构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策体系

18、谱写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新的华彩乐章(三)

19、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三农”工作的新定位

20、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 努力开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

21、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河南应多措并举

22、加强督促狠抓落实 巩固农业农村发展好形势

23、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4、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山地高效农业

25、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26、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关注三大问题

27、2016年我省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

28、《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发布

29、大数据技术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应用策略

30、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成就辉煌

31、日本农业农村发展现状?整治方向及现实意义——以新泻县为例

32、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浅析

33、陈锡文解读“十二互”农业农村发展蓝图

34、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趋势与推进路径

35、“十二五”镇沅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36、抢抓新机遇 实现新跨越 再铸吉林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辉煌

37、浅析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38、长春市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39、农业农村部:印发《意见》 加快培育发展农业全产业链

40、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潜力正逐步释放

41、越南通过革新土地政策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42、温总理总结农业农村发展这十年

43、以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可行性研究

44、将乐县光明乡:搭建惠农电商平台 助力农业农村发展

45、回良玉:进一步拓宽中国特色农业农村发展道路等

46、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开局起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47、山西省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与建议

48、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49、生态产业如何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活力

农村的产业发展范文第5篇

1.1 宁夏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体系

金融政策促进“三农”发展在宁夏已初步形成了“一体多翼”的全方位政策扶持体系:《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金融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发展的若干实施意见》 (宁政发〔2012〕72号) 对“三农”模式的创新、多元化融资渠道的拓展等做出了规定;《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实施意见》 (宁政办发〔2014〕166号) 对如何开展“涉农信贷投资”、“农村普惠金融”、“创新金融支持三农模式”、“大力发展农业实体经济”、“拓宽融资渠道”、“优化农村金融发展环境”等给出了二十四条指导意见;《“五优化两对接”普惠金融工程实施方案》 (宁政发〔2014〕46号) 以“形成合力、先行先试、一县一品、一行一策和防控风险”为指导原则, 详细制定了宁夏普惠金融发展的五个“优化”和两个“对接”;《关于印发灵武、盐池、彭阳、永宁等四县市开展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宁金融办发〔2014〕160号) 更是针对四县市的实际情况, 对其金融改革试点做出了详细指导;为贯彻落实推进普惠金融发展, 实现“一县一品、乡有机构、村有服务、户享成果”的目标,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于2016年专门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贯彻落实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实施方案》。

1.2 宁夏农村金融机构

1.2.1 大型金融机构。

宁夏大型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两家政策性银行和两家大型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中, 宁夏农发行共有11家分支行, 截止2014年底累计发放贷款15.8亿元, 涉及新农村建设、农村路网和水利建设等方面;国开行宁夏分行则创新推出了盐池惠民妇女创业微贷款、永宁闽宁镇肉牛托管等项目, 助力宁夏农村贫困地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和脱贫致富。大型商业银行中, 农行宁夏分行重点支持宁夏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特色化, 截止2014年底累计发放特色产业贷款达43.2亿元, 创新农村特色抵押方式8种, 并积极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宁夏农村“惠农通”项目实施;邮储银行宁夏分行针对宁夏农村实际创新了土地经营承包权贷款等一系列农村金融产品, 其探索的“蔡川模式”和“固原三农服务站”更是宁夏农村金融中的典范。

1.2.2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新时期宁夏农村金融发展呈现出资金需求小、需求急、担保抵押少的特点, 而大中型金融机构往往无法满足其需求, 诸如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便应运而生, 发展如火如荼。以小额贷款公司为例, 由最初4家试点小贷公司起步, 截至2015年, 其数量已达到160家, 覆盖宁夏区内所有市县和基层组织, 从业人员也达到了2 101人, 实收资本也增长至81.52亿元, 净增长36.03亿元, 贷款余额为77.58亿元。

1.3 宁夏农村金融的涉农贷款余额

宁夏涉农贷款余额不断增长, 其占贷款余额的比重始终较高。2007~2015年, 宁夏涉农贷款余额由最初的384.82亿元, 连年增长, 至2015年已达到了1 682.64亿美元, 增长了4倍多, 年均增长率为20.25%, 可见宁夏涉农贷款余额的发展较好, 未来持续增长的趋势也较明显;宁夏涉农贷款余额占贷款余额的比重也始终处于30%以上, 2013年最高达到35.84%。

1.4 宁夏农村金融的产品

代表性的创新产品包括:黄河农村商业银行创新涉农贷款抵 (质) 押品范围, 如“彭阳烟草订单”、“红寺堡信用社模式”等;国开行创新“一县一品”, 助力宁夏的奶牛、灵武长枣等特色优势特产发展;石嘴山银行也创造性地提出了“枸杞行业贷款”。

2 新常态下宁夏农村金融的发展问题

2.1 宁夏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不健全

农行等金融机构积极推行“惠农通”等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取得一定成效, ATM、POS机等在农村的覆盖率显著提高, 但宁夏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仍较落后, 各项金融设施一般只是覆盖到乡镇, 少部分宁夏农村地区受益于“村村通”项目建设了一批转账电话, 不过其形式过于单一, 宁夏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并未完全打通。

2.2 宁夏农村金融产品有待改善

宁夏农村金融产品的缺陷主要在于信贷产品的贷款期限和额度。由于“城乡二元化”和金融产品非“城乡二元化”的矛盾, 宁夏农村金融市场多数产品仅仅是传统城市金融产品的简单复制或转化, 并不能适应农村生产经营“小、散、快, 周期长”的特点, 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贷款期限短, 由于农村金融机构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加之农村对贷款的需求多为周期长、需求急的信贷, 宁夏农村金融机构的农村贷款多为一年期左右的短贷;二是贷款额度小, 伴随宁夏农业特色产业化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农户往往需要开办农场、小作坊或厂房, 进行专业化生产或规模化经营, 对贷款的需求额度较大, 而宁夏农村金融机构普通的放贷额度仅为几千元, 杯水车薪, 而对于额度较大的贷款, 往往要求严苛, 满足贷款条件的农户少之又少。

2.3 宁夏农村金融的风险较大

宁夏农村金融信贷风险大,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 农业发展周期长、受自然因素和个人素质影响较大1, 且宁夏农业发展条件较差, 风险因素过多;其二, 由于宁夏农村和农户的分散性和自由化, 宁夏未能建立起完整的农村信用体系, 农村金融机构无法评估农户的信用状况和偿还贷款的能力, 此外, 由于成本和人力问题, 宁夏农村金融机构内部也缺乏有效的时候风险监控机制;其三, 担保抵押的缺失, 由于宁夏农村金融多为政策性优惠贷款, 农村金融机构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缺少对抵押担保的重视, 甚至有的基层机构“暂缓担保”或不用担保, 对“三权”抵押的执行也流于形式;其四, 农业保险发展滞后, 由于宁夏“三农”的高风险性, 保险公司往往不愿意开展相关农业保险, 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机构引导农村保险的正常发展, 进而进一步加剧了农村金融的风险。

2.4 宁夏农村金融的资金难题

宁夏农村金融多依靠政府财政支持和其他机构融资, 资金难题始终是其发展的瓶颈, 主要表现在:一是融资困难, 由于宁夏农村金融的高风险性, 除了政府财政资金的“输血”和部分政策性银行的支持外, 其他渠道的融资少之又少, 甚至出现了部分商业银行抽离农村的现象, 此外, 新兴农村金融机构“只贷不存”的发展模式严重制约了资金的融通和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再融资困难, 政府对农村金融的支持部分只是短期的, 加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面临的风险较其他金融机构大, 往往难以获得追加投资。

3 宁夏农村金融的发展对策

3.1 优化宁夏农村金融的发展环境

农村金融发展环境的优化包括硬件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一方面, 以基础设施完善为重点, 加快农村相关的ATM机、POS机、支付电话等相关设施的建设, 并完善相关“市县乡镇村”五级的网点布局, 特别注意网点向宁南贫困地区和其他农村金融服务落后地区的布点, 以推进“金穗惠农通”工程和“村村通”工程为抓手, 以自助服务终端和电子支付、互联网支付等为主要方式, 扩大金融覆盖;另一方面, 除对包括信用和支付在内的农村金融规范立法和明确界定外, 也要强化对农户的金融培训和金融宣传, 并试点进行当地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外地金融人才的引进, 全方位加强宁夏农村金融发展的软环境建设。

3.2 创新宁夏农村金融的产品

针对宁夏农村金融产品期限短、额度小的问题, 要结合“三农”特点,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做到以下几点:一是, 根据不同市县乡镇村的特点和实际, 延长或扩大信贷产品期限和额度, 制定多层次、多元化、多样性的农村信贷产品;对农户进行初步信用评估和偿债能力分析, 进行信用、等级分层, 实行“梯度”放贷, 信用好偿债能力强的可考虑多放贷, 信用差且屡教不改的少放贷或不放贷;二是,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的担保抵押, 以平罗县为示范县, 推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和农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等新模式;三是, 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 推广农村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业务。

3.3 完善宁夏农村金融的风险担保体系

宁夏农村金融风险担保体系的完善要从信用体系、担保体系、保险体系三方面综合考虑, 具体举措如下:一是, 信用体系的完善, 各基层金融机构要根据宁夏各市县乡镇村的实际, 分步骤、有计划的进行农户的有效信息采集, 定期进行更新和完善, 并辅以“互联网+”技术, 实现各农村金融机构的信息共享, 实现宁夏区内范围的信用信息共享。二是, 担保体系的完善, 建立健全“区、市、县、乡、村”的抵押担保机构, 各机构结合本地特色和优势产业, 以及参考当地农户的信用状况, 积极探索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 创新和扩大农村金融担保的范围和灵活性, 推广“信贷+服务+抵押物”的模式, 除土地经营权、房屋使用权担保外, 还要积极探索知识产权等无形产品或服务的模式。三是, 保险体系的完善, 以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和产品试点为核心, 积极推进宁夏特色清真牛羊肉、马铃薯、硒砂瓜等保险试点, 引导保险公司参与涉农保险业务, 并将其与涉农信贷结合发展, 探索“信贷+保险”模式。

3.4 破解宁夏农村金融的融资难题

宁夏融资难题的破解关键在于融资渠道的扩展, 具体做法如下:一方面, 除政府“输血”和大型金融机构注资外, 还应推进农村直接融资的发展, 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利用多样化的金融工具进行债券、票据等融资;另一方面, 探索宁夏农村金融的期货市场和服务, 发挥期货市场的风险规避功能, 与证监会、期交所等相关部门沟通, 推动枸杞、羊绒、马铃薯等产品的期货服务, 并适时建立相应的农产品实物交割仓库。

摘要:通过有效利用中央和自治区政府的政策红利, 宁夏农村金融近年来发展较快, 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本文从宁夏农村金融的政策体系、机构发展现状、涉农贷款余额现状以及农村金融产品等四方面全面分析了经济新常态下宁夏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 进而探讨了宁夏农村金融发展遭遇的瓶颈, 并紧扣宁夏农村金融的发展方向, 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宁夏农村金融

参考文献

[1] 祁永忠.宁夏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及推广分析[J].农业科学研究, 2016 (03) :43-46.

[2] 王惠方.宁夏农村金融与经济发展现状及关系研究[J].企业导报, 2015 (19) :21-22.

[3] 党锐锋.宁夏农村金融发展的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J].商业时代, 2013 (08) :140-141.

农村的产业发展范文第6篇

一、农村金融与财政支农分析

(一) 农村金融概念

“农村金融”主要是指与农村的货币、信用相关的一种经济活动, 最终的目的就是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阶段, 我国农村的金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邮政储蓄;二是农村信用社;三是农业银行, 以上这些机构是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环节。与城市金融不同, 农村金融具有一定的落后性与信贷利率低、市场风险大以及服务方面效率低下等问题, 为我国农村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 所以, 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与不断创新的金融体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 财政支农概念

“财政支农”主要是指我国财政对该区域农业、农村、农民等方面的财政支持, 同时也是政府部门为了加大扩展农村经济发展而采取的一种财政行为, 其中这种行为主要是分为以下几种方式:第一, 农村生产支出支援;第二农业科技支出;第三, 政策性补贴支出;第四, 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由此可见, 政府部门需要高度重视我国对农业的各项支出与各项补贴, 高度重视我国的“三农”问题, 进一步促进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有效的加强我国的财政对各区域农村农业的支出力度, 因地制宜的根据各区域农村的经济发展情况, 有针对性的给予相关补贴, 以此来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二、农村金融、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 基本结构的分析

通过对我国各个区域的城乡情况的数据进行分析与了解, 发现城、乡两者之间的差距比较明显, 如果不能减少城、乡之间的差距, 势必会为我国的后期发展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所以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应对农村经济发展进行有效的扶持, 以便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前, 我国的财政支农、农村贷款两者尚且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使得农村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我国的财政支农、农村贷款平均值均没有超过六十亿, 这就导致我国在农业生产方面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 无法扩大我国的农机设施生产、农业科技研究以及基础设施改建等, 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而在改革开放之后, 我国政府部门对“三农”加大了资金的扶持, 特别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中期, “国家”和“三农”两者之间的基本利益逐渐向“少取多予”进行转变, 而农村贷款、财政支农等也获得了相应的改善, 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近年来, 伴随着我国的农村金融建设的不断提升以及财政支农的力度不断扩大, 从而为我国农村的经济建设提供了经济的支撑, 也为我国的财政支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从而吸引了更多的投资人员。充分的金融资本是促进农村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来源, 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 还可以有效地积累更多的经济剩余, 将其转化为相应的财政, 以此来对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来进行支持,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利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财政支农及农村金融的循环。由此可见, 财政与金融两者之间处于相互补充、互相配合的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经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验来看, 金融不仅可以为农村的发展带来支持, 还能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但是前提是需要完善的财政支农体系的支持, 再者各个地方政府部门需要对当地农村降低农村金融市场约束, 只有这样才能使其避免农村金融逐渐财政化, 做到真正地实现市场化经营。

(二) 三者之间的基本制度分析

对我国的农村财政、金融制度60几年变迁进行分析发现导致我国农村金融、财政制度进行变迁的主要原因除了农村经济发展之外, 我国的各项基本发展战略的变动也会为其带来不良的影响。从具体方面分析可知, 在不同的阶段国家有关部门需要根据发展需求来制定基本战略, 这就会导致我国同期的财政支农、农村金融两者的绩效产生不同的变化。比如:在新中国建国初期, 为了使国家脱贫, 我国党中央比较重视重工业的发展, 主要采取宏观调控的措施来对金融业进行调控, 而对才能金融的发展采取抑制的方针, 从而使得农村的农业生产无法得到充足的经济支持, 最终导致我国农村的经济出现发展缓慢的情况。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前提下, 我国对金融业进行再次的宏观调控, 大力促进农村的金融建设以及对财政支农各项制度的调整, 促使我国农村的信贷的规模逐渐扩大, 特别是在乡镇企业贷款这个方面, 为农村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了动力, 创造出了更高的经济收益, 促使了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由上可知, 财政支农、农村金融基本制度的变动会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但是我国的战略政策的调整对财政支农、农村金融、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等具有巨大的影响, 所以将一些农村存在着的基本问题归纳至国家发展战略中, 来制定相关政策, 有利于缓解农村经济发展的不足之处。

三、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的问题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 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带来了新的序幕, 但是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这就使得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出现重而道远的情况。

(一) 财政在农村经济中使用率偏低

在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中, 财务资源是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据我国对农业财政资产使用情况的数据结果分析表明, 在中央对各个区域农村的财政拨款中有百分之六十五的资金在使用方面并不合理, 其中只有百分之三十五的资金使用在农村建设与农业生产中。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我国的农村经济财政使用率偏低?经分析发现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中央对农村经济财政的拨款是通过一层一级的克扣, 所以真的应用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资金是非常少的;第二, 中央财政支农直接性拨款, 资金虽然送到了地方, 但是该区域的地方政府部门并没有对其进行合理的分配与使用财政资源, 也是导致经济资源在农村经济中使用率偏低的原因之一。

(二) 金融资金在农村的投资偏低

金融资金在农村中是社会商业金融和农村经济两者进行合作而得来的产物, 这就表示农村在社会商业金融资金投入逐渐增加, 农业生产的资金就会增加, 以便于更好地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为其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还可以为企业 (商业性质) 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使其达到双赢的局面。根据我国近期农村经济发展来看。金融资金在农村的投资偏低, 这主要是何种因素导致的呢?据数据分析可知, 一是金融企业对农村经济投资比较低, 造成这一情况时因我国对农村商业用地管理结构与农村经济土地资源管理政策逐渐完善, 使得商业用地的各方面优势消失, 最终使得金融企业对农村的土地投资利润空间被削弱, 再加上各个企业还受到其他的外部因素带来的影响, 这就使得在农村地区金融企业投资的经济资源偏低;二是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完善与相关制度的颁布, 使得农村金融投资项目逐渐减少, 对外资的吸引力不足, 所以农村金融投入资金比较低。

四、农村金融、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一) 综合利用我国农村经济财政的资金

为了更好地缓解我国的农村财政支农的资金使用率较低的现象, 确保我国农村的财政支农客运更好地发挥出他的作用, 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 需要真正意义上出去比较直接的资金对接的方式, 这主要是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财政补贴, 只有通过中央财政对各个地方进行地方拨款, 对逐层下达的方式进行取消, 才能更好地避免当地政府部门“贪污”支农资金, 使财政资金真正的用于“三农”;同时还要对当地政府部门进行辅助, 协助该部门做好资金规划, 也就是对财政支农政策进行落实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分配支农资源, 这样才能促使当地政府部门利用财政支农来缓解农业生产与农村建设等问题。

(二) 优化我国金融投资的结构

相关部门需要对农村金融投资结构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措施。想要更好地做到这一点, 当地政府部门需要重视寻求或者开发新的渠道, 对农产品种植与销售等一体化进行积极的构建, 创造出新型的农村发展体系, 提升农产品带来的影响力, 使其吸引更多的金融企业进行投资, 同时还可以利用商业银行进行贷款等方式来获取较多的金融资金, 只有不断地对农村生产经营规模进行充分的扩张, 使其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才能进一步的推动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再者, 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密切注意农村资源的综合发展, 特别是针对特色资源, 可以利用当地的各项优势, 开展旅游等产业, 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扩充渠道。

五、结语

综上所述,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国的农村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分析农村金融、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就需要通过优化我国金融投资的结构、综合利用我国农村经济财政的资金等措施来缓解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的问题, 只有推动健康发展, 才能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条件。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我国的农村金融、财政支农、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分析, 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在我国政府所主导的农村金融的改革路径目前还存在着依赖的现象, 其中财政支农经与农村贷款两者之间所占的比例相对来说比较偏低, 这就不利于我国各区域的农村金融、农村经济后期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 伴随着我国政府部门对经济发展战略的进一步调整, 使得市场受到越来越多的尊重, 农村金融、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协调。

关键词:农村金融,财政支农,农村经济,发展,思考

参考文献

[1] 赵文珍.农村金融、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 (4) .

[2] 周泽炯, 王磊.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分析及其检验[J].农村经济, 2014 (10) .

[3] 李世光.农村金融服务创新问题的若干思考[J].生产力研究, 2009 (13) .

[4] 邓子基.关于财政支农问题的若干理论思考[J].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4 (7) .

上一篇:泰康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下一篇:开学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