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沟通教学设计范文

2024-06-23

课前沟通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摘 要: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是教师的立足之本,专业水平影响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之处。教师的专业发展要在专家引领下提升,要在培训中提升,要在实践中提升,要在反思中提升,要靠自身的努力,要靠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规划、设计与实施。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教师的专业包括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两个方面,教师应该既是学科知识方面的专家,又是教育专业方面的专家。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是教师的立足之本,专业水平影响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学校教学质量的源泉,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有一批专业素质过硬、教学能力强、有责任心和事业心的教师队伍,而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师本身的素质和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即教师的专业水平。因此,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之处,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在专家引领下提升

专家引领是促进教师理论提升的有效途径。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专家的引领是必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没有专家的引领,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和带动,一线教师难以突破多年教学经验累积起来的藩篱,专业发展的预期就会落空。但是,专家的理论引领并不能解决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所有问题,至少不能圆满地解决所有实践问题。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弄清楚专家引领作用的前提下,认真设计专家引领的模式,让一线教师确实能够获得最大的帮助和提升。

二、在培训中提升

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知识迅速增加,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当初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远远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科學、新技能。教师的知识越多,学生掌握知识就越容易。教师在学生和家长中的信誉就越高,孩子们就越把他当成知识之源而被吸引。教师的知识越精,他越能经常巧妙地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学生就越会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望,他们的问题和不明的东西也就越多,问题就会提得越有头脑。常言道: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备一桶水,而教师的这桶水必须是不断更新的活水。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终身学习的行业,终身学习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和时代对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开展教师培训,参与多种教育教学培训是教师专业知识技能获得成长的重要途径。

1.提升学历层次

提升学历层次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学历高一些人的知识和视野也会开阔一些,对某些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更深刻一些。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该创造条件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高一层次学历的进修,来提高教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开阔教师自己的视野,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积累知识储备。

2.思想品德培训

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特别是职业教育的熏陶,让老师热爱本职工作。一个学校的发展,关键是教师的精神风貌要好。因此,要特别注重加强对每位教师的职业理想和道德教育,使他们确立高远的目标,唤起教师强烈的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知识增长和思想进步的影响力,做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教育教学能力培训

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包括名班主任培训、名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学科带头人培训、心理C证培训等,可通过看优质课光盘、看网上优质课、派出去参加培训、请专家到校作报告、请专家到校指导等方式进行培训。

三、在实践中提升

只有理论的学习和培训是不够的,掌握的理论知识还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去实践体验,转化成教师自己的能力,提升教师自己的专业水平。

1.在听课中提升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让新的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我们要求老师要经常互相听课,年轻教师每学期要上两节汇报研讨课,老教师每学期要上一节示范课,要求听课老师认真做好听课笔记,详细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

2.在评课中提升

课后组内必须组织进行说课评课、课例分析,帮助总结其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从中领悟其教法、学法之精华所在,在平等的交流和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相互提高。评课要求:谈亮点,找不足,提改进措施。谈亮点不要说空话套话;找不足要具体;提改进措施要换位思考,对症下药,要切实可行。

3.在课堂教学中提升

课堂作为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成长的主阵地。在新课改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把学生推上课堂的主体地位,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新课程正好为教师观念转变提供了契机和条件。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研究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摆脱旧课程体制下的束缚。课堂教学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在新课程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促进课堂教学的整体转变,从教学方式到教育观念的转变。作为教师,我们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问题推动教学。

四、在反思中提升

教学反思是现代教育教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更为主动、更为积极地参与教学,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能让理论与实践充分互动,是教学绩效行为。我们传统的教学反思都是围绕能否提高学生操作熟练程度而开展的,这种反思恰恰会强化教育的负面作用。新课改要求教师的反思教学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重视自身思考和探究能力,提升专业修养,加强合作对话。老师不但要通过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及其结果作深入的反思,反思该堂课的成功之处,巧妙之举或失误、疏漏的地方。并且要不断地参与社会实践,依托实际问题来锤炼自己的反思能力,并用于教学中。通过反思去吸取精华,直面缺点,使之成为今后教学过程中改进、借鉴的资源。因此,我们要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增强反思意识,提高反思能力,争取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型教师。

1.反思备课

备课是课前思考,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备课的重大意义大家早有共识。如果把备课与反思放在一起来思考,那么我们不难看出反思与备课的关系,对过去教学的反思可以为日后的备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所谓“常教常新”,不思何来?由此可见,教学反思是备课的智慧源泉。备完课后要侧重反思重难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学语言和作业布置等,以此来发现不足,查找原因,寻求改进办法,使教学日臻完善,不断提高。

2.自我说课反思

自我说课,即自己对自己说课,要求自己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叙述教学设计中的思维过程,使自己内部思维活动充分地暴露出来。不断地反问自己:教学设计是否充分体现教学目标,是否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如何更好地突破难点,在教学设计上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等。这样会不断地发现问题,对教学设计进行必要完善,使教学思路更加清晰、系统,从而使教学设计达到最优化,这也是教学前反思的重要途径。

3.教后反思

在一节或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及时记下自己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方法。一堂课或一天教学后,通过对教学设计执行情况的回顾,对教学原则、目的、内容、方法、手段、教学语言、教态和板书等诸要素、诸环节进行检查反思,特别是要抓住教学片段、实例分析得失,抓住教学过程中的有关教改、教研中的主要问题,抓住教学活动中的“精彩一刻”,捕捉师生思维碰撞的火花,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等,剖析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总结概括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行为的重塑。教后反思重点反思自己上这节课的感受与体会、教学效果如何、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等,不一定长篇大论,可几句话谈一谈,积少成多,日积月累,对提高教师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教师的专业发展要在专家引领下提升,要在培训中提升,要在实践中提升,要在反思中提升,要靠自身的努力,要靠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规划、设计与实施,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编辑 鲁翠红

课前沟通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一、课前预习的方法步骤

(一) 迅速浏览一遍即将学习的新教材, 动手画、圈知识要点

通过浏览教材, 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 弄清哪些内容是自己一读就明白的, 哪些内容是自己还没有读懂的, 动手画出知识的要点和难点。

(二) 细读内容, 精读难点内容, 思考, 标注疑点, 这是预习的主要环节, 也是数学预习的重要一环

有了问题, 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了目标。学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消化这些知识。这些方法有: (1) 可以上网或者查找相关资料来消化主要知识点。例如,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年、月、日》时, 学生可以观察年历, 找出一年有几个月, 每个月的天数是多少, 哪几个月是31天, 哪几个月是30天, 2月有多少天等等。学生通过资料可以很清楚地知道10月1日是国庆节, 3月8日是妇女节, 儿童节是6月1日, 教师节, 春节等等一些节日。还可以知道一年有12个月, 1、3、5、7、8、10、12月有31天, 4、6、9、11月有30天, 平年的2月是28天, 闰年的2月是29天, 也能根据教材的介绍 (拳头来记忆) 知道如何记忆大月、小月。这些知识在预习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相关书籍, 相关网络知识轻松的了解清楚, 而老师上课不必花费过多的时间在这上面。老师要讲的是学生真正不懂的地方:大月和小月是怎么回事?大月、小月谁规定的?平年闰年的设置问题等难点。 (2) 例举身边熟悉的事例来理解概念, 抽象概念具体化。例如, 在学习“元、角、分”的时候, 可以叫学生到家附近的超市去看看物品的价格, 思考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如果可以的话, 家长给一部分钱同孩子一起去买东西, 然后问问他, 这些物品, 你应该给售货员多少钱?如果给50元, 够不够?售货员应该找多少零钱给你?家长在讨价还价的时候, 可以问问, 我们是“几折”买到的这东西。 (3) 动手实践来感受数学。例如, 我们在教学一年级《分类与比较》时, 我安排学生课前和家长一起逛逛超市, 要求学生留意察看商场里面的商品是怎么摆放的。还让他们同妈妈一起收拾衣柜, 鞋柜, 整理自己的书包等等, 让他们感觉分类的重要性。 (4) 巧用对比来分析关系。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时, 可以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二者的形状, 可以用直尺量一量长和宽, 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老师作总结。

3、尝试练习, 检验学生预习效果, 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这一练习过程可以在新课开始之前留出一定的时间完成。同时, 也可以从练习反馈的结果大致了解学生预习完成的情况, 老师也可以及时调整教学进度等等。

二、课前预习应该注意的问题

学生作为学习个体, 本身就存在差异, 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怎样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积极参与, 在不同层次上都能得到发展。通过实践, 我们发现初步培养小学生课前预习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指导学生预习要落到实处。根据小学生的特点, 课前预习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具有可操作性, 勿要出现“预习课本第*页——第*页”这样的预习要求。

2.重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和兴趣。由于小学生初次接触预习, 不了解预习数学的方法, 更没有主动预习的习惯和预习的兴趣。可以通过及时对好的预习方法和结果进行激励性的评价, 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设计形式多样的预习问题等方法来逐步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调动起预习的兴趣。

3.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预习效果。《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 允许学生的预习效果存在差异, 对预习效果不要强求学生都到达相同的水平。

4.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 设计预习问题, 指导预习方法。充分准备, 精心设计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 让学生在教师未讲新课之前就已经了解内容, 自己发现问题并能自行解决一部分力所能及的问题,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减轻了课堂压力。

5.重视预习作业的反馈功能, 进一步的确定当堂课的重点、难点, 课堂知识容量和教学进度等目的, 这就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由教参、教师主观预定的刻板盲目的教学模式, 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对症下药, 使课堂变成师生间双向交流的场所。教师对于学生已经理解的知识, 教师可以轻轻带过;学生基本懂的稍加点拨;学生大多数不懂或者完全不懂的知识可重点组织“攻关”、“深究”。这样教学突出了重点、难点, 教师也充分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优化了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课前沟通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1 估计学生的思维热点

由于受年龄、生活阅历、知识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面对同样一篇文章, 教师的思维热点与学生的思维热点往往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 备课时不能忽视学生独特的阅读经验和感受, 即在阅读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独特性。例如《藤野先生》一课中当先生介绍自己时, “后面几个人笑了起来”, 教师可能对这句话感受不深。可学生就不一样, 他们可能对这样的话更感兴趣, 而且每个学生的理解都不一样:有的学生认为这是笑先生的不修边幅;有的学生认为这是笑先生说话时的声调;有的学生认为这是对先生的不尊重;有的学生认为课堂十分压抑, 能有机会放肆地笑纯粹是找乐子;也有的学生觉得藤野先生随和, 学生都不怕他。事实上学生的回答都是有道理的, 因为他们自己就是学生, 对这种心理的揣摩比教师来得真切。教师备课时并不一定要将这些答案想全, 事实上也不可能想全, 但一个认真备课的教师应该能够跳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备到学生也许会出现的思路的。

2 掌握学生的实际心理

新课标强调:“要尊重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备课时要善于“以教师之心度学生之腹”, 以人为本, 切实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教学思路要顺应学生的实际心理, 尽可能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思路, 切忌把教师的意志强加于学生, 以免造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合拍。比如, 国庆前夕我了解到许多学生计划在假期内大摆宴席过十六岁生日。针对这一现象, 我组织学生写了一篇题为“有感于大摆宴席过十六岁生日”的议论文。备课时我想当然地认为大部分同学会反对这种做法, 理由充足:中学生还是消费者, 要注意勤俭节约;大摆宴席会沾染不良习气……指导时我振振有词, 想方设法诱导学生说出更多的否定意见。谁知出乎我的意料, 全班大多数的同学认为大摆宴席过生日值得提倡。他们认为:十六岁生日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块里程碑, 值得纪念;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 大摆宴席过十六岁生日已属正常;可以增进亲朋好友间的友谊;平时学习很紧张, 借此可以轻松一下;摆宴席时可以聆听长辈们的教诲, 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可以拿红包。事后我进行了冷静的思考, 我之所以没有备到学生的这些想法, 关键是没有掌握学生的实际心理。时代在发展, 经济大潮的影响大, 我们该如何指导学生让他们树立应有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呢?

3 了解学生的时代精神

一个时代的文化孕育了一个时代的作品, 同样一部时代作品也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化, 所以要对这个作品有基本的认识, 需要了解其产生的文化背景;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把握作品本身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悟。事实上, 当代学生在阅读这些作品的时候, 往往会融入时代精神, 以今人的眼光来反思这些优秀作品, 可能觉得前人的某些观点、主张在今天看来不是那么适宜, 至少不是那么好理解了。教师在备课时要了解学生的时代精神, 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由于时代不同而产生阅读上的种种可能性, 以便对症下药。如学习《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一课时, 有同学可能对孟子的观点“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产生怀疑。因为从现代战争的胜负来看, 武器至关重要, 山姆大叔之所以称霸世界, 逞强施威, 就是凭靠强大的武器, 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就是很好的佐证。教师备课时要尽力想到这种想法, 并因势利导。孟子的这个观点是在两千多年前提出来的, 当时武器落后, 战争方式简单, 规模较小, 在当时来说这个观点正确无疑。事实上这个观点在今天也是正确的, 因为先进的武器都是人造出来的, 人主宰着战争, 不管怎样, “人和”总是战争胜负的首要因素。

4 注重学生的多元理解

作品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 特别是文学作品, 真可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教师在备课时, 要有点先知先觉的本领, 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多思考思考, 充分估计到当代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也要考虑到学生会不会钻牛角尖, 会不会陷入思维的误区。惟有这样, 教师在课堂上才能做到胸中有学生, 临阵不慌, 知己知彼, 有的放矢。如上《范进中举》一课时, 让学生大胆想象范进在大声嚷叫“好了”的瞬间, 他的脑海中可能会闪现怎样的情形?学生定会说出许多精彩的答案来。如:我将会吃上山珍海味坐在轿子里;在众人面前炫耀……这些“可能”教师要尽力考虑到, 而且还要估计到学生很有可能给范进贴上现代人的标签。如我将坐在灯光辉煌的别墅里, 我将会喝上啤酒, 吃上烧鸡等等。假如出现这些答案, 教师要立即予以匡正, 引导学生掌握好多元理解的自由度。

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和探究占用的时间多了, 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备课投入就得少了, 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标要求下, 要认真估计学生的思维热点, 洞悉学生心理和时代精神, 注重学生的多元理解, 重视备学生的种种思路。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灵活发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让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

摘要:教师课前备课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 应尽可能多地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在内, 学生不仅应该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 而且也应该是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课前沟通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一、布置预习作业法

结合新课的内容, 精心设计课前案, 让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课前案的题目一定要注意难度适中, 具有诱发性和趣味性。因为让学生预习课本内容无法进行检测, 所以在课前案中我们可以再附加适量题目来检测学生的预习, 这样做不仅检查了学生预习了没有, 还检测了学生预习的效果如何, 以此可以用来确定我们新课的起点, 一举好几得。当然不能所有的新课一概而论, 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二、三点预习法:“看、做、练”

看。当学生接触到新知识时, 首先要让学生学会“看”知识。看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 粗看。所谓粗看, 就是快速对要预习的内容看一遍, 以求对内容有一个大概了解, 能够知道预习的是什么内容。第二步, 细看。所谓细看, 就是按教材编排一点一点认真的读、看。一边看, 一边想, 一边思考。使学生能够理解所看内容的知识点、能与以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第三步, 精看。精看是数学预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 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 努力去理解知识, 不一定非要在预习时解决, 发现问题才是预习的关键所在。

做。有了前面“看”的基础了, 就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看到的、理解的知识和方法尝试着进行运用, 将“做一做”独立完成。在做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发现自己不足的地方, 再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究、询问老师或者与同学共同探讨。

练。就是在前面已经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将所预习的内容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一般就是对相应的练习习题进行解答。

三、新旧知识联系预习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预习过程中, 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 归纳新知识的重点, 找出疑难问题, 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要求预习新内容时要与学过的旧知识联系起来, 做到“温故知新”, 联系旧知, 学习新知, 使知识系统化。

课前预习是一个重要环节, 它不仅能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压力, 有效地突破重点、消化难点, 而且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也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质的飞跃。同时提醒学生课前预习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 课前预习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围绕基本概念、原理、法则、规律、公式等阅读教材。

(2) 做课后练习题, 目的在于检查自己阅读时的理解程度。

(3) 结合做练习题再读一遍教材, 以求对知识有较深入的理解。

(4) 发现先前的知识没有掌握时, 回过头再补上来。

(5) 做预习笔记, 将自己的思维成果记录下来。预习笔记要线索清楚、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条理化的笔记有利于记忆。

2. 预习时要注意的事项

(1) 根据老师的教学进度、教材本身的内在联系和难易程度, 确定预习的内容和时间。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 可以提前一星期自学下星期要学的新课, 也可以先初学一遍教材, 然后在上新课之前 (一天或一星期) 再自学一下 (次日或下星期) 要学习的内容。预习的时间一般安排在完成当天功课之后的自习时间内。

(2) 课前自学要讲究质量, 不要有依赖老师解决问题的思想, 而应力争在老师讲课以前把教材基本或大部分弄懂。实践证明:这种指导思想可逐步使学生获得自学能力和自学效果。反之, 如果带有依赖老师解决问题的思想进行自学, 就会失去自学的信心, 自学能力就不容易培养起来。

(3) 反复阅读教材, 运用已学的知识、经验以及有关的参考资料, 多问几个为什么;进行积极的独立思考, 发掘新旧教材的联系, 掌握新课的基本内容, 尽力弄懂新教材中的每一个新概念, 找出重点和难点, 明确新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4) 将教材中弄不懂的问题和词语记下来或在课本上做记号, 使自己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 为接受新知识做好思想准备。

(5) 不懂的问题, 经过独立思考 (包括运用参考资料) 后, 仍然得不到解决的, 可以请教老师、家长、同学或其他人。

(6) 结合课前预习, 做些自选练习题, 及时验证自学效果。还可以进行一些必要而又可以做到的某种实际操作、现场观察、调查研究, 以丰富感性认识, 加深对新教材的理解。如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数学和物理模型, 做小实验, 参观各种展览等, 这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手脑结合, 大大提高自学能力、自学效果和兴趣。

(7) 新知识是建筑在对旧知识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课前自学若发现与新课相关的旧知识掌握得不牢时, 一定回过头去把有关的旧知识弄懂。补习旧知识, 可以结合某一个不懂的问题进行。如果旧知识缺漏太多, 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系统地补习。

(8) 要认真做好自学笔记。

课前沟通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创新和深入发展,对各个阶段的各科教学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新课改要求教师要能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式教学。初中物理教师要能够深刻认识到物理这一学科的特点,然后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出发,创设出新颖、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等的物理课堂活动。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  物理

由于物理这一学科是从初二开始,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门新奇的学科,有的学生对这一学科充满好奇心,有的学生对于新学科的学习接受能力不是很好,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反应,初中物理教师要能够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前提,在日常的教学中提高初中生的学习热情。

一、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物理课堂活动的及时开展

因为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思考问题,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渗透在各个阶段各科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初中物理教师要能够根据教材内容及时的开展这一教学活动,进而在具体的课堂学习的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初中物理教师在引导初中生学习“声现象”这一内容时,就可以开展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活动。在课堂之初,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先向初中生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初中生带着对问题的思考结合课本进行自主学习。如初中物理教师可以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声现象’这内容,在开始学习新内容之前,老师先提出几个问题。问题一:声音是如何发生的?问题二:声音传播的介质有哪些?问题三: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有什么不同吗?请同学们带着老师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这一内容”。初中物理教师引导初中生根据教材中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找出教师所提问题的答案,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结束后要鼓励学生积极的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在初中生积极踊跃发言后,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这样通过对简单的知识让学生自己通过自己学习来获得知识,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进而提高初中生对物理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物理课堂活动的积极运用

自主探究学习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个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高也同样至关重要。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初中生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的能力,还能够促进初中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和发展,所以初中物理教师要能够在不破坏班级纪律的同时,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

例如,高中物理教师在引导高中生学习“物体沉浮的条件”这一教学内容时,可以先对全班初中生进行科学合理分组,然后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活动。初中物理教师可以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物体沉浮的条件’这一内容,老师已经对同学们进行课分组,接下来的学习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习,现在请同学们积极的进行讨论,小组成员要进行积极思考和沟通,最后老师会请每个小组代表回答小组讨论的结果”。初中物理教师给予初中生充足的讨论学习的时间,有的小组代表回答“当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会下沉;当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会悬浮状态”。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在不同小组的回答基础之上提问其他小组有没有不同的意见或者见解,有的小组补充了“当浮力大于物理的重力时,物体会上浮”。初中物体教师要能够引导不同小组对全班小组进行总结,还可以提出问题如“漂浮、悬浮、上浮”这三个词语的含义有什么不同,还可以引导初中生通过做一些简单的小实验,来体会理解这三个知识点的区别。这样有利于初中生分清不同条件下物体沉浮的條件,能够帮助初中生加深对该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

三、实验探究学习能力的物理课堂活动的有效应用

初中物理这一学科的探究学习内容十分丰富,实验探究也是物理教学的一部分,实验探究不仅锻炼初中生通过对实验的探究来加强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通过实验探究锻炼初中生动手实践的学习能力。在具体的物理实验中,初中生通过动手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探究猜想,进一步巩固对知识的掌握。

例如,初中物理教师在引导初中生学习“欧姆定律”时,应该开展科学有效的实验教学活动。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先引导初中生学习“欧姆定律”以及认识“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以及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紧接着,初中物理教师可以说“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欧姆定律’这一内容,接下来我们要通过具体的实验来验证这一定律,请同学们先自己制定一个验证该定律的实验步骤,该实验步骤尽可能的详细,例如在开通电源前要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滑到电阻最大值,接线要注意不能接反正负极等”。初中物理教师在引导初中生自己制定验证步骤后,就可以让初中生通过自己动手接线,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来改变电流表的电流值和电压表的电压值,并记录。最后,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引导初中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通过描点画图来进一步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如果有的同学得到的结果与预计结果相差十分大,初中物理教师要引导初中生从实验设计的步骤,具体操作的实验步骤来查找问题,让初中生检查是否是接线出了问题等。这样的实验探究教学活动能够让初中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随堂练习探究学习能力的物理课堂活动的有效应用

初中物理教师要能够认识到初中物理这一科目的逻辑的严谨和缜密性,还要能够注意到这一科目的探究性特点。初中物理教师要能够在日常的物理习题课堂学习活动中引导初中生以创造性思维进行物理知识的探究学习,还要引导初中生在课下的学习中,创新学习物理的方法,摸索和探究学习物理的技巧等。

例如,初中物理教师引导初中生在课堂中学习“浮力和重力”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有效的习题课的教学活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初中物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简单的选择题,引导初中生进行课堂上的练习,能够学以致用并能够举一反三。如初中物理教师可以说“请同学们看多媒体上所展示的习题,然后选出答案,并能够说明为什么要选这个答案,不正确的答案为什么是错误的,对应的正确答案是什么”等。在有的初中生回答“老师这一题选择我选择D选项,因为D选项中说同体积的铁块和木块浸没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一样大,根据公式F浮力等于液体密度乘以排水体积可知,该选项正确。A、B、C选项不正确是因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理排开液体体积有关,所以不正确”。紧接着初中物理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初中生进行练习,区分物理重力和浮力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具体的应用题,能够让初中生直观的进行创造性的探究学习。这样初中物理教师通过引导初中生进行习题的练习,进一步引导初中生从物理知识的多个角度出发,让初中生体会该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如何创造性的去理解该知识点。

结语

初中物理这一学科并不是单一独立的,与其他学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初中物理教师要能够抓住初中生的学习好奇心,积极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媒介开展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初中物理教师要在各式各样的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促进初中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凌云. 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创新[J]. 考试周刊,2017.

[2] 唐惠麟.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J]. 好家长,2017.

[3] 李明.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的探究应用[J]. 好家长,2017.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课前沟通教学设计范文第6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话语沟通问题一直是小学教育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师生之间积极有效的沟通是小学语文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和教学目标实现的主要关键,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小学教育,师生互动,课程改革

一、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中话语沟通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1.师生话语沟通之间存在隔膜 师生话语沟通之间存在隔膜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传统教学模式是造成师生话语沟通之间存在隔膜的主要原因。传统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为主体传授知识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模式虽然有一定的优点,但是,单一的知识获得方式使得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过程中,严重影响学生思维发挥能力,从而导致师生之间不能有效进行沟通。学生在这种情况下缺乏相应的信息反馈,很难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极易变成老师一个人的课 堂 。

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也是影响师生互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多采用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缺乏师生间必要的教学互动,不利于小学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这种情况的出现急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一定要多下一些功夫,抓住课程改革的答方向,不断推陈出新,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合适的教学方法。

对小学语文教学对象的特殊性认识不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某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授课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由于年龄较小,往往自制力差,课堂上注意力不易集中,教师一味赶教学进度,缺乏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导致教学效果很差。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特点,借助有效的的师生互动引起小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采用讨论、分析等师生互动的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又可激发小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的动力,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教师应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的特殊性引起重视,改善目前教学手段、措施不能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的现状。

2.师生互动中话语沟通中缺乏情感交流

深厚的师生情感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热情,学生们才能喜欢上教师的课。但是,有部分教师却忽略了这点,不懂得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进行情感互动。有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以一个严厉的态度要求学生,有的学生犯了一个小错误,某些教师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该学生提出批评甚至体罚学生,而不是采用温和的语气加以指导,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激发学生自我改进的意识。下面我们举一个经典的例子:

教师:今天李某某同学又把“竟然”的“竟”写成了“尽”,这个问题我都不知道和他说过多少遍了,他还犯这样的低级错误!李某某,你回家把这个词语抄一百遍,明天拿给我看!

教室里一片安静,没有人敢说话。

教师:你们都记着,以后再犯这样的错误,跟他一样,罚抄一百遍。

从这个例子我们能看出这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和学生的情感交流,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指责学生,导致整个课堂上没有学生敢发言,也没有人敢对老师的错误提出异议。这样不仅打击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也有害于师生之间对语文学习的相互沟通。

二、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中进行话语沟通的途径

解决师生之间话语沟通问题的根本方法应该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出发,理顺小学教师、小学生、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真正实现“生成式教学”。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强调预设,使得课堂教学不生动,很难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非预期性,倡导教师突破预期教学计划的限制,从“预设”升华到“生成”。

1.通过提问中的话语沟通师生互动。用提问的方式进行互动要求教师意识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特殊性,通过有效的提问,发挥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激发、交流、对话等作用,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比如在教《荷花》这篇课文时,教师开场要求学生从四点介绍作者叶圣陶:“姓名——时代——国别——工作”,针对这种问题,学生不能单纯地回答“是”或“不是”去解决,学生必须查阅作者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这种提问方式考察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应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等特点,融小学生语文教学于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以提问的方式挖掘教材的课程资源,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得师生互动得以跳出形式化的框架。

2.课堂讨论中的话语沟通师生互动。课堂讨论时师生围绕教学内容,就某个问题展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言语信息交流的一种教学方式。积极有效的讨论要求教师不仅要发挥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热情,还要引导学生抓住课堂重点。例如,在上《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时,有的老师组织了一次讨论,让同学们谈谈邱少云同志对大家有什么启迪。在课堂上,同学们都积极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还模拟了当时的场景,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明确、直观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促进了师生之间的话语沟通。

三、总结

上一篇:科目三安全员总结范文下一篇:看漫画假文盲有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