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农业节水灌溉分析论文范文

2023-12-10

外国农业节水灌溉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进入到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持续加快,农业生产的基础性、根本性及关键性影响越发凸显出来,直接关系着国家社会发展的安全,关系着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对于现代农业生产而言,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是至关重要的影响一环,对破解农业生产用水不足,季节性、地域性水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都有着重要意义。本篇文章主要是从管理问题切入,对农业高效节水灌溉进行了分析,进而对破解相关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这对于现代农业高效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非常好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新形势下;农业;高效节水灌溉;管理问题;基本对策

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虽然有着总量较大的水资源,但是水资源在地域性、季节性上分布存在着明显不均衡,影响了我国农业从传统型向现代化的转变,不利于农业的高效安全生产,为此必须要大力发展农业高效节水灌溉事业,这样才能满足现代农业对水资源的应用需求,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现代农业的高效产出[1]。从实际来看,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在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有着广泛应用,在实际操作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具体的管理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价值作用的体现,不利于我国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以此来加快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建设。

1高效节水灌溉对我国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中國,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对国家社会发展的影响非常深刻,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一环。从本质上而言,虽然我们国家在现代农业生产生投入了非常多的资源力量,但是由于我国水资源在分布上存在很大的不均衡现象,增加了农业生产用水有效满足的难度,不利于现代农业抵抗各种灾害的影响。对于美国、德国等发达农业国家,农业生产中都对高效节水灌溉非常重视,而且在高效节水灌溉上都有非常久的发展历史,这些都是我国农业生产所无法相比的。

经过改革发展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在东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非常好的普及推广了高效节水灌溉事业,对满足农业生产不同层面的用水需要都带来了深刻影响,以往农业生产中的诸多用水问题得到了很好解决。通过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事业,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能够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对加快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同时,高效节水灌溉的深化发展,可以减少成本开支,对提高最终的经济收益有显著保障作用。

2当前我国农业高效节水灌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利用不够

对于农业高效节水灌溉而言,节水灌溉技术的支持应用非常重要,直接关系着节水灌溉的质量成效。但是,在实际的农业发展中,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重视程度不够,不少农业部门将技术的推广应用停留在了纸质层面,或者会议落实上,没有结合各地农业生产的实际制定合理的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实施方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过于生硬,不利于节水灌溉质量水平的保障[2]。

2.2高效节水灌溉配套资源投入不够

高效节水灌溉,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的内容多,涉及到的环节复杂,不仅需要高水平的技术人才队伍来支撑,这样才能让技术的推广应用更好落到实处去,但是当前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比较有限,水利人才队伍的年龄普遍偏大,学历水平偏低,这些都影响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同时,相比较我国庞大的农业生产,高效节水灌溉基础工程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而基层高效节水灌溉经费偏重于财政投入,社会层面的投入较为有限,自然影响了高效节水灌溉事业的推广覆盖面及影响力。

2.3高效节水灌溉基础设施管理维护水平不够

对于高效节水灌溉而言,需要完善的节水灌溉基础设施来支撑,实际建成的节水管线非常复杂,在建成后需要全面有效的管理维护,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并最大化延长其使用寿命。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上,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维护的情况,增加了节水灌溉基础设施损坏等的可能。在高效节水灌溉基础工程管理维护上,国家及行业层面的管理维护标准规范还没有很好建立起来,在实际管理上表现的过于随意,也影响了高效节水灌溉基础工程管理维护质量水平。

3新时期提高农业高效节水灌溉管理水平的基本策略

3.1提高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重要性认知

对于现代农业而言,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有着重要意义,可以逐步代替传统的浇水漫灌等方式,对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都有深刻影响。各级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要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充分应用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等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进行推广,伴随认知意识的提升,相应的管理水平也会显著增强[3]。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上,要充分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高效节水灌溉实施方案,增强节水灌溉管理的成效性。

3.2提高高效节水灌溉配套资源的投入水平

加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年轻技术人才参与到基层宣传服务中,更好的帮扶解决高效节水灌溉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人才队伍的优化,可以增强高效节水灌溉的成效性。同时,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等工作开展中,要逐步加大经费资源的投入,拓宽经费来源渠道,这对于深化高效节水灌溉管理都有着显著作用。

3.3提高高效节水灌溉基础设施管理维护成效性

在推进现代农业高效节水灌溉上,需要加快建立起完善的水资源网络工程来,满足不同层面用水的实际需要,从而提高高效节水灌溉的覆盖面。在高效节水灌溉普及上,各项配套管网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这对于保障高效节水灌溉成效都有重要作用。同时,在高效节水灌溉上,需要坚持管网基础设施新建与后续管理维护同步规划、同步落实,确保所有基础设施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4]。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快制定更加完善的高效节水灌溉基础工程管理标准规范,确保各项管理维护工作的有序性、规范性。

结束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任务已经完成的背景下,更加需要抓好农业生产工作,确保农业生产的安全高效产出,这样才能确保国计民生的安全稳定,才能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本篇文章的分析,我们深刻认识了高效节水灌溉对现代农业的重要性,明确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管理中的问题,进而对如何提高农业高效节水灌溉质量水平进行了探索,这对于我国农业生产从传统型更好向现代化转变都有着根本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吕振东.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初探[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03):57-58.

[2]李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20(06):160-160.

[3]姜应龙.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吉林农业,2014(07):161-161.

[4]张振华.农田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策略[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04):126-126.

外国农业节水灌溉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而我国北方地区又是干旱缺水地区,这就为农业的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个需解决的课题。如何可持续发展农业,必须十分重视节水技术的应用,达到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实现农业优质高效发展。

水是维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也是农业和整个经济建设的生命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的问题。要坚持不懈地搞好节约用水和防治水资源污染的工作,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和推广节水灌溉结合中国农业的实际情况,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1 农业用水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 300m3,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l/4,居世界第109位;由于有限的水资源在时空上分布很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占国土面积50%以上的华北、西北、东北地区的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总量的20%左右。农业的季节性、区域性干旱缺水问题十分突出。由于缺水,农业产量低而不稳。缺水已从北方蔓延到南方的许多地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

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出路是发展节水农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节水灌溉。节水灌溉,就是要改变千百年来人们浇地的传统习惯,把浇地变为浇作物,按作物的最佳需水要求进行灌溉,用较少的水取得较高的产出效益。它是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措施,是节约农业用水,缓解我国水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使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对传统农业灌溉方式的一场革命。

2 节水灌溉的现实作用

制定促进节水的政策,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推广节水灌溉,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努力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推广节水灌溉缓解农业用水供需矛盾,增加农业产量、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灌溉从粗放到集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1 解决农业干旱缺水

干旱缺水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我国农业用水在全国总用水量中呈下降趋势,而农业灌溉的规模却在不断扩大。解决农业缺水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普及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在全国范围内节约农业灌溉用水。

2.2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节水灌溉可以根据作物不同生长期的需水要求,适时、适量地进行科学灌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改善农产品的质量,实现增产和增收。喷灌和微灌具有灌水均匀、土壤不板结、保土保肥、调节田间小气候、提高地温等显著特点。国内外实践表明,喷灌一般比地面灌增产20%~30%,滴灌增产40%。这样大的增产幅度,利用其他的农业增产措施是难以实现的。黑龙江、吉林两省的玉米喷灌一般每公顷产量可达11 250kg,好的可达15 000kg。

2.3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

发展节水灌溉可以节省渠道和畦埂的占地,使粮田变成无埂、无渠、无沟的“三无田”,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缩短灌溉周期,减少灌溉用水。喷灌和微灌不需要平整土地,大大减轻了农田建设的工作量,节省了灌溉用工,实现了大面积的平播,提高了农机作业效率,做到统一耕作、统一播种、统一灌溉、统一管理、统一施肥、统一收割,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和集约化程度。

2.4 扩大国内需求

发展节水灌溉,需要大量的节水灌溉设备、各种管材及水泥钢筋等建材。对于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吸纳农村劳动力和带动节水灌溉设备的产业化具有显著的作用。

2.5 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当前,我国农业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现代农业的规模经营模式和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要求大幅度提高灌溉劳动生产率,由人工作业变为机械化作业,富裕起来的农民也希望农田灌溉越省事越好。“两高一优”农业和现代化农业不仅注重提高产量,更强调产品品种、内在质量、外观、上市时间等等,对灌溉提出了\"精细\"的要求。即灌水位置、灌水时间、灌水数量、灌水成分(作物生长所需各种微量元素及营养)等,要求对空气湿度和土壤墒情进行自动监控,科学管理。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以及其他各种先进灌溉方法和技术,对传统、粗放的灌溉方法进行改造,既可以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又可以提高灌溉效率、灌溉保证率和水分生产率,还可以通过灌溉系统进行施肥和打药,带来种植结构和耕作技术的重大变革,推进农田灌溉现代化和管理科学化,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6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口的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业用水在社会总用水量中的比重还会下降。新增的供水量主要用于满足工业、城市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求。发达国家的农业用水比重一般为总用水量的50%左右。目前,我国农业用水比重已从80%以上下降到70%左右,今后还会继续下降,农业干旱缺水的局面已不可逆转。解决农业缺水的问题将主要依靠建立节水农业和推广节水灌溉。在此情况下,要使灌溉发展适应农业增长的需要,除了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不断提高供水能力外,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保护和利用好现有水资源,充分挖掘现有水利设施的潜力,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发展节水灌溉可以防止因渠道两侧渗漏和大水漫灌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还可以减少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过量引水,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不论从我国水资源状况或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从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以及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看,解决我国农业干旱缺水和今后可持续发展用水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节水,这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3 节水灌溉发展重点

节水灌溉就是根据作物的需水要求,适时、适量进行灌溉,以较少的灌水量实现较高的产出效益。普及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适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和模式,适合什么技术,就用什么技术,经济条件许可用什么方式,就用什么方式。在推广节水灌溉时,要注意做到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工程节水措施与非工程节水措施相结合,大、中、小、微相结合,农业措施与水利措施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形成各种节水灌溉技术的组装、配套与集成。在资源性缺水的地区,既要大力普及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又要广辟水源,开源与节流并举,有计划、有步骤地兴建调水工程,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一是输水过程中的节水。目前,全国渠系水的利用率只有5%,渠系节水的潜力最大。因此,节水的重点应放在减少渠道输水损失上,通过采取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等措施,提高渠系水的利用率。

二是田间灌水过程中的节水。要积极采用喷灌、滴灌、微喷灌和管道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田间灌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提高田间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输水管道化,防渗衬砌化,大田喷灌化,果树微喷化,大棚滴灌化,管理现代化值得提倡。

三是用水管理过程中的节水。要加强节水灌溉制度的研究,根据作物不同生长期的需水要求,适时、适量地灌水。要加强田间用水管理,推行计划用水和科学用水。

四是推广应用农业蓄水保墒耕作措施。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采用地膜覆盖,秸杆还田和抗旱保水剂等措施,充分拦蓄天上水,优化配置地上水,合理开发地下水,保持利用土壤水。

4 具体技术措施

喷灌,是利用管道将有压水道到灌溉地段,并通过喷头分散成细小水滴,均匀地喷洒到田间,对作物进行灌溉。它作为一种先进的机械化、半机械化灌水方式,在很多发达国家已广泛采用。

常用的喷灌方式有管道式、平移式、中心支轴式、卷盘式和轻小型机组式。移动式管道喷灌除了具有一般喷灌省水、增产、省工和有利于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现代化等优点外,还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投资低、对田块大小和形状适应性强,一户或联户均可使用等特点,是目前较适合我国国情,可以大力推广的一种微型喷灌形式,可适用于大田作物、蔬菜等。

轻小型机组式喷灌,可以手抬或装在手推车或拖拉机上,具有机动灵活、适应性强、价格较低等优点,通常用于较小地块的抗旱喷灌。每亩投资为100~200元。

微喷,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型喷灌形式,是利用塑料管道输水,通过微喷头喷洒进行局部灌溉。它比一般喷灌更节水,可增产30%以上,能改善田间小气候,并可结合施用化肥,提高肥效。国产设备每亩投资一般在500~800元。主要应用于果树、经济作物、花卉、草坪等灌溉。

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毫米毛管上的孔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它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其水的利用率95%。不足之处是滴头易结垢和堵塞,因此应对水源进行严格的过滤处理,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发展滴灌。

地下滴灌是把滴灌管埋入地下作物根系活动层内,灌溉水通过微孔渗入土壤供作物吸收。有的地方在塑料管上隔一定距离钻一个小孔,埋入地下植物根部附近进行灌溉,群众俗称“渗灌”,地下滴满具有蒸发损失少、省水、省电、省肥、省工和增产效益显著的优点。其特点是当管道间距较大时灌水不够均匀,在土壤渗透性很大或地面坡度较陡的地方不宜使用。每亩投资400~1 000元。

膜上灌与膜下灌,用地膜覆盖田间的垄沟底部,引入的灌溉水从地膜上面流过,并通过膜上小孔渗入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进行灌溉,这种方法称膜上灌。采用膜上灌,深层渗漏和蒸发损失少,节水显著,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不需再增加材料费用,并能起到对土壤增温和保墒作用。在干旱地区可将滴灌管放在膜下,或利用毛管通过膜上小孔进行灌溉,这称作膜下灌,此种灌溉方式既具有滴灌的优点,又具有地膜覆盖的优点,节水增产效果好。

据作物需水要求,适时适量地灌水,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土壤墒情和灌区输配水系统的水情进行监测,合理调度,做到计划用水、优化配水,以达到既节水又增产的目的。重视和加强节水管理,建立健全节水管理组织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完善节水管理规章制度。

外国农业节水灌溉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以国家《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GB/T28284-2012)为评价依据,结合北京水务规划任务目标及主要考核指标,评价“十三五”时期北京市节水农业灌溉发展的状况,探讨未来北京市节水农业发展趋势,得出两个判断:一是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二是持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会做很多工作且任重道远。

关键词:节水农业;“十三五”评价;发展趋势;北京市

2019年是《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水务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十三五”水务发展规划》)与《郊区“十三五”水务发展规划》执行的第四年,农业节水进入了关键的发展时期,需要进行中期评估,研判形势、寻找问题,以更好地完成规划制定的目标与任务。本文评价北京市农业节水灌溉发展状况,探讨未来发展趋势。

一、北京市农业节水灌溉发展状况评价指标的选择

北京市农业节水灌溉发展二十多年评价节水灌溉效果,主要采用国家《节水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GB/T28284-2012)提出的农业节水评价的两个指标:一个是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即评价年作物净灌溉需水量占灌溉水量的比例系数;另一个是节水灌溉工程面积控制比例,即评价年节水灌溉工程控制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百分比。节水灌溉工程包括渠道防渗、低压管灌、喷滴灌、微灌和其他节水工程。还采用《“十三五”水务发展规划》提出的农业生产用水量指标分析,评价主要采用生产用水、农业灌溉面积和节水灌溉工程面积指标进行评价。

二、农业生产用水量评价

(一)2018年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幅度下降,实现了总量负增长,提前完成《“十三五”水务发展规划》考核指标

北京市农业生产用水近年来持续下降,2018年为4.18亿m3,达到了历史最低点,提前完成了《“十三五”水务发展规划》提出的农业用水在2020年控制在5.0亿m3内的要求。《北京市推进“两田一园”高效节水工作方案》的通知(京政办发[2017]32号)(以下简称《“两田一园”节水工作》)提出,2020年时,每年的农业生产用水量要降至4.5亿m3左右,这一新增加的目标也实现了。

(二)农业生产用水中的耕地灌溉用水量下降但其中的设施农业用水量上升

耕地灌溉用水是农业生产用水最大量者,也是用水大幅下降的最大贡献者。耕地灌溉用水量从2011—2017年的6.9亿吨下降到3.2亿吨,2017年较2011年下降率为54%。耕地灌溉用水量的减少为压缩农业生产用水做出了突出贡献。

耕地灌溉用水量中,水浇地和露地菜田在耕地灌溉用水中所占份额最大,降幅也最大,两者2017年较2011年的用水下降率均是62%。耕地灌溉用水量巨大的、急剧的减少,反映出农业用水结构调整背后政策因素的深刻影响。有两份重要政策文件需要提及,一是2014年,委市政府印發的《关于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以下简称《调结构意见》)提出2020年时,粮食种植面积由2015年的125万亩减少到80万亩,退出高耗水作物;发展籽种田30万亩、旱作农田30万亩、生态景观田20万亩;菜田由59万亩增加到70万亩;果园种植稳定在100万亩;总计耕地面积330万亩。二是2017年,《“两田一园”节水工作》提出,收缩传统农业生产规模,加强设施农业建设。这两份文件进一步促进了北京市农业生产结构特别是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直接对农业生产用水结构的改变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耕地灌溉用水量中,设施农业的用水量降幅最小,且用水的绝对量2017年排在了第一的位置,占到了42%的份额。北京市自1998年开始发展设施农业,连续二十年把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建设平台常抓不懈。国民经济统计公报自2008年开始统计设施农业数据;2008年设施农业面积25.6万亩,实现收入28.2亿元;2018年,全市设施农业占地面积20.8万亩,设施产值51.7亿元。设施农业的大发展是用水量不断攀升的重要原因。同时,设施农业也是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平台,值得深入研究。

(三)农业生产用水中的林果、鱼塘和畜禽用水都呈上升趋势

农业生产用水中的非耕地用水量呈缓慢下降趋势,内部结构实际呈现“一降三升”的特点,仅因为草地用水下降幅度巨大带动了整体下降态势,实际上林果、鱼塘和畜禽用水都呈上升状态。

三、农业灌溉面积评价

(一)农业灌溉面积特别是耕地灌溉面积逐年减少呈大幅度下降趋势已成定局

农业灌溉面积锐减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与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密切相关。市统计局《北京市统计年鉴(2018)》数据显示,北京市2016年实有耕地面积324万亩,较1978年的643.5万亩减少了319.5万亩。耕地逐年递减导致农业灌溉总面积逐年减少且呈不断下降趋势,2017年较2011年灌溉面积减少了183万亩,下降率为37%。一是耕地灌溉面积占农业灌溉面积比重最大,下降幅度也最大,2011—2017年减少了142万亩,下降率为45%。二是有效实灌面积(水田+水浇地)从2011年的287万亩减少到2017年的148万亩,2017年较2011年下降率为48%。三是林地灌溉面积总体增加,2017年较2011年总体增加了20万亩,上升率为36%。

(二)农业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评价

1.节水灌溉工程面积控制比例稳步提升,接近达到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目标。节水灌溉工程面积控制比例平稳增加,2017年占灌溉面积的比例为95.9%。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提出,农业节水灌溉工程面积控制比例要达到98%的水平。目前,距离这一要求还有细微的差距,仅差2.1个百分点,接近完成“十三五”98%的规划目标。考虑到2018年的统计数据尚未出来,加上还有一年的农业节水工程建设时间,应该不难完成规划考核指标的任务。

2.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还以传统的低压管灌为主。农业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还以传统的低压管灌技术为主,占到农业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六成以上,喷灌和微灌等现代化的灌溉技术占节水灌溉工程面积比重不到三成。

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即将达到《“十三五”水务发展规划》限定目标。水利部、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方案的通知》(水资源司[2016]379号)提出,北京市在2020年时,“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必须达到0.75%的标准。因此,《“十三五”水务发展规划》要求,202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需要达到0.75%的约束性指标;《“两田一园”节水工作》提出,2020年时,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要达到0.75%以上,具体到多少还没有明示。十年来,北京市为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了不懈努力,2018年达到0.739,距离“十三五”时期规划的约束性指标0.75还差0.011。这个差距的背后是工程配套措施的差距,包括田间工程配套措施、节水灌溉新型技术的应用及普及的差距,需要继续努力才能达到。

四、农业节水灌溉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北京市农业节水灌溉取得了巨大成就,为节水型城市建设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面对水资源紧缺的矛盾,北京市对农业节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需要寻找差距与不足;节水农业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上都有继续挖掘潜力的空间和努力的方向。上述的节水农业灌溉统计数据也反映出了一部分问题,而北京市农业未来要解决节水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这也是节水灌溉今后的发展趋势点。

(一)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是以采用现代工业、生物和电子计算机等多种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综合应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并利用其他能源,在局部范围改善或创造环境气象因素,为动植物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而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它从优化的设施结构和完善的配套技术,到强化的生产标准,有一套完整的生产、经营和装备制造体系,把节水灌溉装备与农艺相结合、节水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最大限度地节水用水。

设施农业将设施、农艺、科技融为一体,构成北京市农业现代化农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年来得到长足发展。市统计局公布,2018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6.8亿元,其中设施农业产值51.7亿元,占总产值的17.4%;设施亩均效益实现2.5万元/亩,比上年提高2.2%。从设施类型来看,效益较高的温室和大棚产值占比有所增加,由上年的96.6%提高到96.9%。近年来,耕地用水量中设施农业用水所占比重不断上升,2017年排在42%的第一位。

《“两田一园”节水工作》把设施农业的节水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中,提出设施作物每年用水量不超过500立方米/亩;积极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包括骨干基础设施、田间节水设施)建设;开展高效节水设备研发、技术攻关、技术集成、技术示范、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灌溉试验。市农研中心统计,北京市从文件印发至今一直在持续推进设施农业建设,提升了 26 个蔬菜精品园区,改造提升了 11 个重点设施园。

北京市的設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有很大部分是以低压管灌为主,微灌主要在示范区和基地,农户就更少了;投资主要是政府投资。科技投入和水肥一体化做得也不够好,特别是农户投入产出比效益低,也限制了先进设备的采用。2017年前生产成本中水的费用很低,主要是电费,造成了用水浪费。节水灌溉设备也存在着问题,输水管材质量差、不能防老化防虫咬和寿命短,这些问题都会随着设施农业建设的力度加大及配套措施的完善加以解决。

近年来,北京市“设施农业高效节水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组开展了高效灌水技术和智能用水监控技术的推广工作。它以“大型高精度称重式蒸渗仪”为技术手段,掌握了设施蔬菜、西甜瓜和草莓等十数种常见农作物的耗水规律,调控了这些作物的灌水定额、灌水次数、灌水频率,建立了这些作物的节水灌溉体系与灌溉方法。这项研究建立了设施农业微灌管网“30式逆向布置模式”,解决了设施作物平播、垄作倒茬导致滴灌系统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还开发出了适合农户使用的价格便宜的便携式土壤墒情监测仪,可以完成灌溉定时控制、定量控制和用水记录的工作。目前,相关推广工作在进行中。

未来设施农业节水灌溉还会有一个突破。就是以水肥一体化的技术应用为突破口,以微灌的方式包括滴灌、微喷、渗灌和小管流出的方式施行水肥一体化。这样做的好处是节水、节肥和节药,省时、省工、省费。

(二)持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重道远

农业节水灌溉难以为继的难点之一在于用水无偿,投资无以回报。《“十三五”水务发展规划》提出,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农村用水收费制度、节水激励机制,实行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制度,推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调结构意见》《“两田一园”节水工作》《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三个文件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水价改革任务。北京市建立了由市领导牵头,水务、农业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联席会议制度和明确责任分工、层层抓落实、共同推进农业水价改革的工作机制。

2015年全市水价改革率先在房山区试点,并积累了较丰富的实施经验,随后水价改革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展开。一是建立健全计量设施,这是水价改革的第一步。全市包括房山在内的13个涉农区范围内“两田一园”2 000个村,3.2万眼机井除关停了0.4万眼外,有两万眼机井均安装了农业灌溉智能计量设施,实现了以水计量收取水费。二是实行限额用水、建立水权制度,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农业用水全年定额设施农业500m3/亩、大田作物200m3/亩、果树100m3/亩的标准每户限额用水,这个用水指标分解到到各区、乡(镇)的农户。全市用水限额内的指导价(政府制定)0.251元/m3,各村“一事一议”确定本村的农业水价。超过限额部分的用水,粮食作物加收0.08元/m3,其他作物加收0.16元/m3。三是建立财政奖补机制。市财政对灌排骨干基础设施、田间节水设施和农业用水智能计量设施实行补助,管水员每月补助500元。市财政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直接挂钩各区考核指标。水价改革促进了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农业生产用水大幅下降外,也强化了农村水务队伍建设。

农业水价改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还是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一是还有8千眼机井没有完成计量设施的安装,二是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还没有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目前,全市主要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全部由政府投入,田间节水工程也是政府补助,农业水价主要还是动力费、人工费、日常维修费等运营成本。全市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每亩补助标准是50元,市财政支持25元,各区自筹25元。如何发挥阶梯水价、水权交易的市场化手段的作用,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怀柔、密云等10个涉及“两田一园”的农区相继出台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方案,各区政府负责制定本区农业水价政府指导价,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执行中的问题。

现在距2020年不到两年的时间,完成农业水价改革的任务非常艰巨。今后还有许多开拓性的工作要做,比如要继续总结各区的经验,加强指导,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出台更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政策来。还有一条重要的工作要做,就是需要督导检查,完善政府多部门的配合机制。北京市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继续推进,需要政策支持,需要科技支撑,需要资金投入,更需要农民群众把“要我节水”转化为“我要节水”,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水务发展规划》的通知(京政发[2016]26号)[Z].2016.

[2]  北京市水务局.北京市水务统计年鉴(2010—2017)[K].

[3]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推进“两田一园”高效节水工作方案》的通知(京政办发[2017]32号)[Z].2017.

[4]  北京市“两田一园”范围内已安装机井计量设施村全部实现用水计量收取水费[EB/OL].中国水利网北京专区,2019-01-09.

[5]  北京河北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建议[EB/OL].财政部网站,2018-06-20.

[6]  北京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北京市统计局—國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网站,2019-03-20.

[7]  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统计年鉴(2018)[K].2019.

[8]  北京市农研中心.北京市农村经济发展报告(2017年)[R].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

外国农业节水灌溉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农田是农业发展的主要经营对象,农田经营的效益和质量直接关系着农业发展的优劣,防渗渠道是农业水利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由于农田水利防渗渠道建设的合理性较为薄弱,影响其灌溉功能的有效发挥,但随着我国水资源短缺、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农田水利防渗渠道在农业灌溉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要系统研究和分析农业工作中农田水利灌溉防渗渠道施工的相关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施工对策,不断提高防渗渠道施工的工程效率和工程效益。

农田水利灌溉防渗渠道施工准备阶段

保证施工规划设计全面完善。农业工作中农田水利灌溉防渗渠道施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系统性,为了保证防渗渠道施工的有序进行,施工准备阶段的施工规划设计应当全面完善,为后续工程的开展提供施工指南,为有效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而言,防渗渠道施工设计阶段应注意工程规划、工程周期、工作量分配等多方面内容。首先,要做好防渗渠道设计工作,在工程实施前期应当全面考察当地的地质条件、土壤环境以及现有的农田水利设备,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合理规划防渗渠道。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工程师及时做出相应的防渗渠道设计图纸,对图纸及时做出修整,提高防渗渠道设计图纸的准确性,在设计过程中也应善于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其次,在施工准备阶段明确工程管理模式,对防渗渠道工程的展开实施全过程管理模式。第一,在施工规划设计中应进一步明确工程周期,保证施工按照规定时间有序推进,全面提升工程施工效率。第二,根据施工周期安排合理规划防渗渠道工程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促进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有序推进防渗渠道施工进程,保障防渗渠道在农田灌溉方面的重要价值。第三,实施防渗渠道工程责任制,明确工程负责人,合理分配具体的工作任务,保证施工规划设计的全面推进。

保证施工材料准备优质充足。农田水利灌溉防渗渠道工程的施工材料是否优质充足是提高农田水利工程效益和质量的重要内容,该工程的施工材料主要包含施工建材和施工设备两部分。土木工程的施工材料主要以混凝土为主,混凝土是由水泥作为胶凝材料,配合适量的砂和石,然后与水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合,经过搅拌而成。为了达到混凝土的标准、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在制备防渗渠道所需混凝土时,要根据工程的对和异性、耐久性以及所需强度等多维度要求,从综合性角度考虑选择适当的混凝土原材料,并且确定各部分原材料的配比,在保证施工建材高质量的基础上达到经济适用的目的。此外,要选择适切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和材料用量计算方法,有效控制水泥质量、骨料质量以及配伍质量等三个方面,确保混凝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施工设备选择方面,需根据工程的进展程度和实施环节来合理规划和选择施工设备,要定期保养施工设备。(彭晓华.防渗渠道施工工艺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23):99-18.)不仅如比,施工準备阶段要规划和准备设备外部条件,如设备所需的水利基础和电力基础,有效工程的实施质量,全方位保障工程的顺利推进和发展。

农田水利灌溉防渗渠道施工过程阶段

落实防渗渠道施工原则。防渗渠道施工过程中要落实施工原则,主要包括安全性原则和综合利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主要指施工中以安全为主,保证渠道施工的安全可靠,合理规避工程中的潜在风险。如防渗渠道应尽量避开河流、山丘等,将渠道布置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在渠道设计过程中也要做好相应的排洪策略。另一方面,防渗渠道施工阶段要落实综合利用性原则,具体而言就是善于利用优势地形地势条件,有效满足防渗渠道灌溉和排水等不同的要求。若在山丘地区设计防渗渠道时,要借用其地势的高低,善于采取不同的地势落差,实现其多种用途,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工程的社会效益。同时,在对防渗渠道的规划设计中,应尽量保持渠道的垂直、整齐,提高防渗渠道的经济效益。

贯彻防渗渠道施工工艺要领。在农田水利灌溉防渗渠道施工过程阶段,要贯彻落实施工工艺的具体要领。根据不同施工阶段的特点和要求,施工工艺主要包括对施工缝隙、支模、收面以及拆模处置四个方面。第一,对施工缝隙的处理过程中,要尽量清除老混凝土表面上残留的水泥膜,半露出水泥表层的石子,进而形成一个层层结合的不平麻面,为新、老混凝土的结合提供较为良好的结合面,达到防渗渠道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充分发挥防渗渠道的内在价值。第二,支模处理中要按照施工准备阶段的图纸进行,在重要位置上合理安放控制点,便于日后的定期检查和维护,注重模板的后续稳定性和持续发展性,有效避免支模的滑动。第三,努力做好防渗渠道混凝土的收面处置,收面应当尽可能平整规矩,避免石子等影响收面的光滑程度,有效提高防渗渠道的输水和灌溉能力。第四,在拆模处置中不能影响混凝土的设计形状,保证混凝土表面平整,拆模处置后期要合理处置防渗渠道的表面,有效处理表面不平整的地方,提升灌溉防渗渠道工程的有效性。(司浩.农业工作中农田水利灌溉防渗渠道施工的研究[J].四川水泥,2015(6):239.)

提高防渗渠道养护能力。对农田水利灌溉防渗渠道的后期养护是有效提高和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性环节。在工程施工完成后,要有效保证工程的验收,全面考核防渗渠道工程的投资效益和施工质量等内容。在验收的基础上可建立工程养护机制,保障防渗渠道使用的可持续性,包括工程现场养护和后期养护。现场养护阶段要提高工程全过程监督能力,严格把控施工材料,如混凝土水泥、骨料的质量等,依照适当的比例进行调配。在后期养护阶段,要定期对防渗渠道进行质量检测,及时解决后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升防渗渠道的实施效果。

(作者单位:凌源市北街街道办事处)

外国农业节水灌溉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一、嘉峪关市水资源概况及节水农业发展情况

嘉峪关市地处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城市大,农村小,2012年末,城市人口21.88万人,农村人口1.55万人。由于地处戈壁腹地,干旱少雨,水资源总量为49785万m3/年,其中:地表水为48785万m3/年,地下水为1060万m3/年。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2.7亿m3/年,其中地下水1.84亿m3/年,地表水0.86亿m3/年。2011年嘉峪关市统计总用水量为19638万m3,按用水性质划分,工业用水8850万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45%;农业用水6928万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35%;生活用水1280万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7%;生态绿化用水2580万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3%。

嘉峪关节水农业总面积为6.452万亩,设施农业面积为5.5243万亩,其中日光温室0.2348万亩,设施农业占土地总面积的4.2%;喷、滴灌面积为1.20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为21.8%;覆盖地膜面积为4.084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为74%。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西红柿、蔬菜、洋葱等,三个村多年平均引水量约为1000万立方米左右,为典型的城郊型农业。2012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为5.5243万亩,灌溉工作简单、高效、节水、节地、省时、省工,已经被农民群众广泛地认可和接受,共压缩小麦玉米带田、洋葱等高耗水作物共1.6万亩,种植蔬菜、番茄、制种玉米等低耗水作物共0.824万亩。

二、金融支持节水农业的措施

一是加强“窗口指导”,增强金融支持农业及节水农业发展。近年来,人民银行始终把支持农业及节水农业发展作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切入点,在每年《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增长指导意见》中和年初金融工作会议上,把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及节水农业发展的支持作为贯彻执行货币信贷政策的一项重点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农业及节水农业和重点龙头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措施。在全市各季度经济金融运行分析会议上,及时向金融机构传达信贷支农的政策,通报全市金融支持农业及节水农业的发展情况,要求金融机构以支持农业及节水农业发展为重点,通过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农业发展进程,加大对农业及节水农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二是充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为金融支持农业及节水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为了保证金融部门在支持我市农业及节水农业发展上资金需求,人民银行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作用,用足用好用活再贴现、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各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对各商业银行因支持农业及节水农业造成流动性紧张的给予头寸再贷款支持,对农村信用社因支持农业及节水农业造成农户信貸资金紧张的,结合实际积极给予支农再贷款支持。同时支持金融机构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创新工作思路,根据农业及节水农业信贷需求给以优惠贷款利率。

三是积极构筑银企交流平台,有效支持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两难”问题。近年来人民银行通过组织召开各类座谈会、交流会、项目洽谈会等形式,积极为金融机构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嘉峪关市宏丰公司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促进金融机构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疏通了货币政策传导的渠道,有效缓解了企业贷款难、金融机构难贷款问题,对辖区农业产业化及节水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是加大信贷投入突出支持重点。近年来,嘉峪关金融机构针对嘉峪关市水资源浪费严重,用水效率不高,农业灌溉方式粗放的实际,把节水灌溉与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灌溉与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整体作用,以发展节水农业、增加节水灌溉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有力地支持了发展节水农业。在信贷支持上,一是支持了嘉峪关市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酒钢宏丰公司发放节水灌溉项目贷款。从2004年开始,辖区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发展银行重点扶持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酒钢宏丰公司综合农业开发项目,目前已发放贷款余额8.68亿元,已建成年产5万吨葡萄酒生产规模,在戈壁荒漠开发建成5万亩葡萄园生产基地,并全部采用以色列节水滴灌技术,在节水项目上,重点支持了酒钢宏丰公司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项目,在贷款上采取5%的优惠政策,促进了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二是近年来嘉峪关市金融机构累计投向节水型项目信贷资金1.1亿元。支持政府部门压缩玉米、小麦等耗水量大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耗水较少的蔬菜和饲草种植面积,大力推广标准节水技术;三是信用社贷款1200万元支持全市三乡农民搭建2363座2363亩蔬菜大棚温室,安装了膜下滴灌设备。贷款120万元支持特色林果业走可节水发展之路,利用膜下滴灌方式种植优质葡萄、李广杏、李光桃等水果,即节约了水资源,又涵养了水分;四是支持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酒钢宏丰公司种植优质牧草1160亩,亩均用水量比种植其他作物下降30%。

三、取得的成效

(一)建成了一定规模的节水农业基础设施

支持衬砌干渠24.24公里,支渠60.86,斗渠126.45公里,为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将地表水和5处水源地以及湿地水源地泉水量合理利用,现已修建大草滩水库、双泉水库、迎宾湖、安远沟水库、拱北梁水库、九眼泉湖等11座中小型水库,总库容7153万立方米。完成田间配套面积5.5243万亩,占农业种植总面积的85.6%;新建高效节水面积0.9277万亩,占农业种植总面积的14.4%。

(二)增加水源供水和工程调蓄水能力,为工农业生产、城市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水源条件

通过进行双泉水源工程三期截引扩建,增大了泉水的溢出量,使泉水溢出量由0.5M3/s增大到0.925M3/s,溢出总量达到每年2917万M3,为双泉开发区产业发展、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水源。围绕酒钢非钢产业基地建设和提高工程供水能力而建设的11座小型水库,每年可增加调蓄水能力7180万立方米,在充分利用水源、减少资源浪费的基础上,为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水资源条件,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和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缓解了区域水资源矛盾

通过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共节约用水500万立方。农业用水在全社会用水中的占40.3%,较2011年下降2.8%。

(四)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

小麦玉米带田已悄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蔬菜、番茄、制种玉米等节水作物,农民淘汰了高耗水作物,同时,引用了“膜下滴灌”等新节水方式,减少了投入,提高了效益。

(五)高新节水示范工程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一批高新节水示范项目的相继建成,尤其是宏丰葡萄基地滴灌节水项目和河口村日光温室灌溉工程的建成投运,灌溉施肥一次性完成,肥料通过灌水直接进入作物根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水量流失和肥料损失。

(六)在嘉峪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甘肃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发展高新节水工程,为嘉峪关市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提供了一条好的途径、推进了节水型社会的建设,被列为甘肃省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

外国农业节水灌溉分析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市政排水系统属于我国城市基础民生建设。市政排水系统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城市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为此,本文将以市政排水工程概述为着手点,针对当前市政排水设计存在的问题予以深入分析探讨,通过防洪排涝设计、污水系统设计、雨水系统设计、管线平面设计等合理性措施,既能节约水资源,又能提高城市给排水系统功能,方便城市居民日常生活。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  设计  合理性  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致使城市生活用水需求量巨大,传统市政给排水系统无法满足当前用水量需求。为此,科学合理的设计市政给排水系统,既能节约水资源,又能提升给水速度,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用水质量,将生活废水、工业废水以及城市雨水及时排出,保证城市道路安全畅通,使其在设计中予以不断完善,促使人民生命财产不受侵害。当前市政给排水设计仍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为城市人民生活、生产带来极大不便,如何提高市政给排水设计合理性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市政给排水工程概述

市政给排水工程是城市供水与污水排放设施,该项市政工程看似简单,但工程内容本身较为复杂,倘若某些细节未能处理好就会对局部地区造成极大困扰,甚至影响整个城市的给排水系统。水是生命之源,城市发展建设离不开水。市政给排水工程既是工程项目,又是城市健康发展的战略规划。为此城市在发展规划中,应对市政给排水工程予以科学合理配置,对城市水资源环境给予科学保护,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以及水环境污染[1]。当前,水资源匮乏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其主要原因是城市发展建设时,过于注重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水资源环境保护,致使水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针对这种情况,城市在规划发展中应做好给排水规划设计,节约城市用水,保护水环境,促使城市良好稳定发展。

2  市政给排水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市政给排水设計过程中,倘若污水提升泵站位置设计不合理,就会使城市污水不能顺利排出。不仅如此,污水管埋深设计的不合理,还会导致整个规划区污水管网的竖向工程存在问题,这种情况下也会在极大程度上导致城市污水无法顺利排出的现象发生。倘若污水提升泵站建设在绿化区域,则会减少工厂污水对周围城市居民用水的污染。然而,当前污水排放设计只考虑城市发展建设,没有根据城市地理位置,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污水排放设计技术进行综合考虑。

我国市政排污水管设计主要是与城市道路相结合,将排水管设置到城市道路两侧。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城市道路施工期限临近,而排水管道编制及具体位置设置还没有确定,致使城市道路施工与市政给排水施工步调不一致,使得市政排水管道无法安置到城市道路内部,只能等城市道路施工结束以后再另行施工安排。这样既延误城市排水管道施工工期,又不符合城市发展规划需求,无法达到预期排污效果,为城市居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当前,城市道路两侧雨水排水口位置偏小、建筑面积较大,绿化面积较小,使得城市汇水区域总体系数偏大。市政给排水系统在设计时,未能依照城市道路竖向进行规划,使大多数城市排水设计不符合防洪要求,城市新区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缺少雨水排涝泵站,致使每年雨季城市内涝严重,严重危害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甚至出现城市“看海”的景观。

3  提高市政给排水设计合理性的措施

3.1 防洪排涝设计合理化

当前城市用水主要以居民生活用水、工厂林畜牧业用水为主,城市排水则是以居民生活排水、防洪排涝排水以及企业排污为主。倘若城市临近江河且降水量比较多,市政给排水在设计过程中应注重防洪排涝设计。因为防洪排涝设计的好坏直接关乎到整个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上述城市应在市政给排水设计时,注重排涝防涝设计环节,科学合理的设计防洪排涝系统。

城市防洪排涝主要对象为外洪与内洪,最近几年城市降雨量越来越大,一到雨季许多城市内涝问题严重。市政在设计內洪排水系统时,应做好排水功能以及洪水滞蓄功能。在设计外洪排水系统时,应以防控为主[2]。为此,市政给排水设计应对城市雨水排出或滞蓄等方面给予科学合理的优化,充分考虑城市各方面在防洪排涝时各种因素,提高城市居民防洪排涝意识,降低城市内涝发生率,保护城市居民人身财产安全。

3.2 污水系统设计合理化

科学合理的划分污水排水区域,可以减少污水主干道下埋的长度与深度,降低给排水系统施工时的投资费用。在设计污水系统时,应结合城市道路建设规划予以实施。当前,BOT污水营建形式,可以提高污水分散处理成效,通过污水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区域性污水处理。本着可持续发展原则,市政给排水设计应使用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利用活性污泥工艺、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污水系统,提高城市污水排放功能。

除了居民生活污水以外,工业污水作为污染水资源的主要因素,市政给排水设计应予以重视。在设计污水排污井时,倘若夏天雨水量较多,城市排水管道不能及时排出雨水,就会严重影响人们生活与出行[3]。针对这种情况,市政给排水设计应深度挖掘排污井,保证所有污水能够及时从各个污水道排出,按照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图,对污水井给予科学合理排布,并在城市道路设计图纸上标注污水井的编号及位置。值得注意的是,在污水井设计过程中,应注重污水提升泵站位置,分析考虑污水提升泵站的合理位置,还要对污水排水管材、施工条件等相关因素予以充分考虑,建立科学合理的污水排水网。

3.3 雨水系统设计合理化

在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过程中,为了保证给排水设计的合理性,设计人员应根据城市气候条件以及未来发展规划予以预测,并对城市道路管理、施工技术、经济发展等方面予以综合考虑,确保雨水系统在具有排水能力的同时,还能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最近几年,城市防洪排涝功能随着城市降雨量逐渐增大变得愈发受到重视。为此,市政防洪排涝设计规划应与城市竖向规划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防洪排涝施工符合城市未来规划发展。雨水系统在施工时,应对防洪排涝的排涝泵站、排涝闸等相关设施予以建设。以便城市在遇到极端天气时,能够将城市内部积聚的雨水顺利排放到河流中,不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值得注意的是,市政给排水设计时,应对排水系统予以科学规划,明确排水区域,保证各区域内设置较为完善的排水系统,确保所有排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都能将雨水排入较近的河流中。

3.4 管线平面设計合理化

市政给排水系统网设计规划时,要想保证工程量小、节省水资源以及水流通畅无阻,就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线网设计。在设计管线平面过程中,应保证主干与支干直线布局的合理性。根据该城市地理优势,借助污水重力使其流入到城市污水厂。在管道设计时应采用浅埋式施工方法,这样既能保证水流顺畅,又能减少提升泵站建设。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如果排水管径相同,可以借助施工挖掘费用对最初给排水设计方案进行调整。通过排水线概念,促使各排水区域最终出口点使用的管道数量相同,这样就可以使用一根排水管线将其进行连接,从而有效避免出现排水短路问题[4]。

3.5 给水设计的合理性

在进行市政给水设计过程中,设计工作人员首先一定要分析调查整个城市各个区域的用水需求以及分布情况,进而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制定出给水规划设计方案,不仅如此,设计工作人员还要实现综合考虑能够最大化满足城市居民生活供水需求以及农业生产供水需求、企业生产供水需求。设计工作人员还应该合理细化各个给水管道的分类,调查城市各个区域中给水管道的供水需求量以及给水分布实际情况,进而将城市各个区域中用水平衡实现严格控制。另外,相关市政部门应不断强化城市农业区域的发展建设,在此过程中积极运用雨水收集技术,将大自然雨水合理运用到农业区域灌溉环节中,不仅仅能够实现减少水资源消耗,还能够实现农业无污染灌溉。除此之外,相关市政部门一定要注重为城市重工业发展用水量需求提供保障,在工业区域较为密集地区合理设置市政给排水设计。值得注意的是,在城市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可持续性至关重要,那么这就意味着在进行市政给排水设计的过程中,应格外重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进而使得城市供水平衡性得到保障,促使城市水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使得城市给排水的设计结构得以优化,并加强引进先进设备以及先进技术形式,促使市政给排水设计合理性不断提高。

3.6 管网布置设计合理性

在进行布置管网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在地形趋势的基础上布置管网,使得管网的走向与地形趋势相符合。在此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顺坡排水的方式进行,在一些埋深较浅或者是管线较短的区域,要尽最大可能上保证污水能够做到直流排出。其次,在整个排水区域较低的地方设置干管或者主干管,在实施横支管设置过程中,应确保横支管与地面坡度在保持一致的状态下。在当地面较为平坦时,如果是小流量的横支管,那么则需要与等高线进行垂直敷设,而主干管可以与等高线进行平行敷设,与此同时一定要避免过大的埋深。

3.7 引进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通常情况下来说,城市道路建设以及给排水管道施工建设是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城市道路建设设计工作人员以及给排水设计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对方的设计内容优化改进自己的设计内容,在施工过程中一边施工,一边改进优化。以往情况下,都是以人工的方式实现互相传递以及互相进行优化改进,这种情况下不仅仅工作效率低,导致有效施工时间被耽误,而且,还会造成大量的人力消耗以及财力消耗。而在此基础上实现计算机以及人工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作时间,并且网络技术的运用还能够使得设计工作人员获得的数据更加准确。不仅如此,运用计算机还能够实现城市道路建设设计工作人员以及给排水设计工作人员随时交流沟通,交换建议,能够随时按照相关要求修改设计内容,进而促使城市道路建设以及给排水管道施工建设能够同步进行,这种情况下十分有利于城市化建设,更有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

4  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合理的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规划是城市民生建设的根本。市政给排水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城市自身地理特点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注重每一步施工设计环节,避免因考虑不周阻碍城市发展建设。为此,市政给排水设计之前,应对其项目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完善市政给排水系统规划设计,有效解决当前市政给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防止市政排水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继而保证城市居民人身财产不受侵害,提高城市居民幸福指数,推动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付大能.试析如何提高市政给排水设计的合理性[J].河南建材,2020(2):93.

[2] 郭汉超.浅谈如何提高市政给排水设计的合理性[J].居舍,2019(19):85.

[3] 周均平.浅谈如何提高市政给排水设计的合理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0):146.

[4] 高婕.市政给排水设计合理性的措施分析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9(9):104.

[5] 白桦. 不确定条件下分流制城市排水系统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16.

[6] 夏海伟,朱超波.市政给排水设计合理性若干问题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1):162-164.

[7] 李星汐. 基于城乡一体化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基础设施评价与规划策略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9.

上一篇: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高技技师车工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