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中范文

2023-12-10

外国文学中范文第1篇

摘要:教科书中的空无内容是指书中应该呈现却没有呈现的内容。文章从生命意识、女性文化、多元文化、核心价值观缺失的角度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空无内容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针对这种现象,笔者从教科书编写者、使用者两个方面提出解决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空无内容;建议

教科书为教育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之间承担了重要的作用。但教科书的容量是有限的,并不能涵盖所有的文化及知识,这就造成了教科书在内容上存在了一些缺失,而这一部分缺失的内容便是“空无内容”。这种缺失会造成什么影响?我们应当怎样避免这种缺失?笔者将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一、空无课程与教科书的空无内容

1979年,美国学者埃利奥特·W·艾斯纳开始关注并对此提出相关的理论。他在《教育想象——学校课程的设计与评鉴》中提出“学校没有教什么同学校教了什么同样重要”的观点,强调应该审视学校计划的思想领域以及观念以确保空无的内容是遴选而不是无知的结果。[1]在艾斯纳看来对教什么和不教什么这两个问题的研究同等重要,它是从空缺而未规划的角度去检讨、充实既有课程。[2]提出了“空无课程”的观点,来完善学校课程的盲区。“空无课程”即课程体系或教科书中理应表达却实际上没有表达或表达不足的知识、情感或价值观等。[3]

有研究报告指出“课堂上所发生的95%的情况与教科书或多或少地发生着联系”。[4]而这部分“应该”有的内容就是对社会、学生个体有积极引导的,不可或缺的,却被排除在教科书之外的知识。

二、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空无内容

1.生命意识内容的缺失

近年来,因为学业压力或家庭原因选择轻生的中学生与日俱增。仅06年就有130名中学生选择轻生,并且这个数字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一连串的事件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学校加强生命意识教育,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宝贵是教育必须涵盖的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该包含正确的生命观,生命意识教育关乎到我们每个个体最切身的利益。

纵观现行版高中语文教材,其中涉及到的生命意识教育的课文有16篇。虽然高中语文教材涉及到生命的课文也比较多,但是教师和学生也并没有意识到这些课文折射出的生命光辉,没有认识到这些课文升华出的珍爱生命的主题。

2.女性文化的缺失

据数据显示,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中一共选编了65篇文章。其中人物角色数量,女性角色占据大约三分之一的位置,而男性占据三分之二,但很多篇描写女性主人公的情感经历和生活状态的课文却是由男性作者创作,女性作者仅3人。相比男性作家笔下所描写的女性,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情感更加细腻,也更贴近女性真实的心理。

男女作家的比例悬殊,导致女性作家在这套教材中几乎失语。男性作家带着有色眼镜去描写女性人物,用他们自身的视角去描写女性的世界、女性的感受,这并不能树立起一个完整的女性形象。对女性角色的省略和忽视,导致学生们对男性角色价值观和经验的认同,使女性成为男性的衬托,让学生产生女性是弱者的误区,必须依附于男性的强大。女学生们无法正确了解自身、正视女性经验,形成不健康的两性观念和人格。使课程这种理想社会下各群体的“共同文化”成为子虚乌有之物,对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长远发展无疑是不利的[5]。

3.多元文化格局的贫困

21世纪世界日益发展的今天,国与国、人与人的关系更加密切。各国联系更为紧密,各国文化也多元共生,形成互为交融的文化格局。语文是与社会联系最为密切的一个学科,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影响,语文教科书也当然要积极地适应这种文化格局。当前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外国文学作品共14篇,选文的来源仅有美国、法国、英国等欧美国家。选文涉及的国家较少,涵盖面不足,拉美和非洲国家几乎没有。选文来源多样化可以使学生学会理解尊重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文化,做出理性的判断;反之,选文来源单一化则会对中学生的人生观形成造成不良影响。

在多元文化格局下,就要接受和适应其他国家和其他地区的教学理念和内容。首先,这要求语文教学跳出仅有的课堂教学方式,丰富课外教学实践,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提高自身素质。尽管目前高中阶段已经有一些课外实践教学,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老师强调分数,这就是在多元文化中的一种自我封闭。其次,在适应这种挑战时应该考虑到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考虑到哪一个更符合教学规律。《晏子使楚》这篇作品,大陆教科书把它编排在爱国主义这一主题里,但是台湾教科书把它编排在聪明智慧这样的主题里,最终选择哪一个,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学情。

4.核心价值观的缺失

当今世界联系紧密价值多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与改革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就明确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如何在语文课程中,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这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现在一般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会从这三个方面出发进行备课,但是最终会止步于语文能力训练,没有深层次的结构升华。在新课改视野下,“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相当于传统的“双基”教学,还不是“三基”教学,属于表层教学,还不是深层教学。[6]。以《荷花淀》教学为例,这篇文章属于诗话小说,语言简朴,意境清秀,向读者展现了一个风景秀丽,如诗如画的乡村,教师在教授这篇文章时应该引导学生从语言和意境两个角度分别展开鉴赏,最终迁移到价值观教育,而不是停留在表层的知识性学习。学生在鉴赏意境时,应该多关注课文是如何进行描写,为何要这样描写。毕竟,“意境”这个重量级概念,涵盖了中国传统艺术所有门类的艺术特征,更潜藏着中华民族“中和之美’的审美价值追求。[7]

语文教育有责任在教学生认识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是非判断,建构与社会文明相关的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但是目前语文课堂并没有注重价值观的养成,反而偏重于语文知识学习,不教或少教学生价值判断。注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语文课就应该选择有利于中学生积极发展、形成美好个性的内容,使其利用所学知识来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三、如何应对教科书中的空无内容

教科书中的空无内容对于学生、社会以及知识本身而言都具备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对自身成长、社会发展有价值的内容,这些缺失的内容造成了教育体系的不完整,导致对学生教育存在空缺,对社会的发展也造成不良影响。为此,面对在教科书中出现空无内容,笔者认为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从教科书编写者角度

(1)教科书编写者应当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学术境界

教科书的编写是根据课程标准来制定的。如果课程标准本身就存在缺失,必然导致教科书的内容有缺失。要减少教科书的空无内容,首先应当完善课程标准,确保课程标准达到要求;其次,教材的编写与审查也是形成教材必要的环节。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世界,到底哪些内容入选课本这都由编写者决定,因此教材编写者应该减少个人主观因素对教材编写的影响,这就要求编写者不断扩大自身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

(2)编写教科书的多样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教材编写应该注重多元化,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内容都应该有所采纳。要平衡男女作者的比例,增加女性角色的课文,使正处于心理发展期的青少年对男女意识有正确的判断。由于教科书的编写是依据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是受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影响的,因而教材内容常常重在体现主流文化。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色彩的文化和知识就极容易被忽略,因而增加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地方特色课文是不可或缺的。

(3)及时修订教科书,更新知识体系

当今世界科学与信息技术急速发展,社会结构日新月异,互联网拉近了国与国、人与人的距离。18世纪知识更新周期为80~90年,到20世纪80年代则缩短为3~5年,90年代缩短为2~3年,而计算机技术知识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只需几个月就可以更新一次。[8]新知识迅猛增加,伴随着旧知识的不断老化,在这样条件下,如果课程标准不能与时俱进,教材不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就是陈旧不实用的知识。教材如果不能提供给学生新的文学内容、新的文学形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就日益减少。因此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使知识与时俱进是教材编写和审查工作委员会必须进一步落实的。

2.从教科书使用者角度

在教学活动中,教科书是不可或缺的工具,教师通过教科书向学生传授讲解知识,而空无内容的存在就为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提供了机会,为教师教学开辟新的领域。当前教学实践中,教师过多的以来课本,习惯于照本宣科,一讲到底的模式,要解决这种现状,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变教学理念,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教学,同时也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发现教材中的空无内容。卢逊曾指出:“教科书是文本,有多义性和诠释空间,教科书的用途和用法也很多样,它不是真理的载具。这样想,教科书和使用者就都可以得到解放而获得更广阔的空间了。”[9]这就要求教师打破习惯性思维,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并且接受学生打破常规的学习模式,允许学习上不同答案的存在。

教科书的另一个使用者就是学生,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个工具。教科书容量的有限性决定了一些应该入选教科书的内容被舍弃,因此,学生应该更新学习理念,明白教科书并非是知识获取的唯一途径,应该在课本之外广泛地涉猎其他知识,做到博览群书。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型,教师对必修教材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那么学生应该利用课外时间,借助选修教材,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查阅资料把必修教材缺失的内容补充完整,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学生要改变过去接受型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对一个问题的探索,要自己先收集资料,然后在老师的指导和点拨下,根据资料对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中也离不开合作学习,应该充分利用每次“交流会”“小组合作”的机会和其他同学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间的知识互补,创造性的填补缺失内容,开阔了思维。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

参考文献:

[1](美)埃利奥特.W.艾斯纳.教育想象:学校课程设计与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李祖祥,论教科书空无内容的内涵与类型[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12):15-17.

[3]贺绍栋,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教科书“空无课程”探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3).

[4]课程教材研究所编.教材制度沿革篇(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贺绍栋.教科书“空无课程”现象的社会学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2(2):70-72

[6]钟启泉.打造教师的一双慧眼-谈“三维目标”教学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0,(2):4-7.

[7]李永妃.语文课程价值观教育的空无与应对[J].钦州学院学报,2013(1):46-49.

[8]卢逊.教科书与教师[J].基础教育课程,2005(10):43-44.

[9]郭强.现代知识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

外国文学中范文第2篇

1月 5日 冰雪节

农历腊月初八 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二十

三、二十四 祭灶神

1月12日 香水节

1月19日 新加坡回教开齐节

每年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 国际麻风节

农历十二月三十 除夕

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佛额什克斯(赫哲族)/蚂蛉节(壮族)/花山节(苗族)/白节(蒙古族)/扩塔节(拉祜族 )

2月1日 宠物节

2月2日 世界湿地日

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灯节/棒棒会(纳西族)/花炮节(侗族)

农历正月十六至二十 侗族芦笙节

农历正月二十五 填仓节

农历正月二十九 送穷日

2月7日 “二.七“纪念日

2月10日 国际气象节

2月14日 情人节

2月中、下旬 狂欢节(巴西)

2月24日 第三世界青年日

3月1日 国际海豹节

3月3日 全国爱耳日/桃花节(日本女孩节)

农历二月初一 瑶族忌鸟节

农历二月初二 春龙节/畲族会亲

农历二月初八 僳僳族刀杆节/插花节

3月 5日 学雷锋纪念日

3月 8日 国际妇女节

3月12日 植树节

3月14日 国际警察日

3月15日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3月17日 圣帕特里克节(爱尔兰)

3月21日 世界森林日、世界儿歌日

3月22日 世界水日/世界睡眠日

3月23日 世界气象日

3月24日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一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农历三月十五 佤族播种节

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五 白族三月街

4月 1日 愚人节

4月 5日 清明节

4月 7日 世界卫生日

4月9日 菲律宾勇气日

4月13日~15日 泰国泼水节/泰国宋干节/泰国新年4月17日 食品节(新加坡)

4月20日 菲律宾濯足节

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4月24日 世界青年团结日

4月25日 读者节/世界儿童日

每年4月最后一个星期三 国际秘书节

5月 1日 国际劳动节

5月 4日 中国青年节

5月 5日 碘缺乏病防治日/ 男孩节(日本)农历四月初八 牛王诞

5月 8日 世界红十字日

每年5月第二个星期日 国际母亲节

农历四月十八 锡伯族西迁节

5月12日 国际护士节

5月15日 国际家庭日

5月17日 世界电信日

5月18日 国际

博物馆日

每年5月第三个星期日 全国助残日

5月20日 全国学生营养日

5月25日 健身节

5月23日 国际牛奶日

5月31日 世界无烟日/银行休假日(英国)6月 1日 国际儿童节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

6月4日 国际日

6月 5日 世界环境日

6月 6日 全国爱眼日

每年6月第三个星期日 国际父亲节

农历五月十三 阿昌族泼水节

农历五月二十二 鄂温克族米阔鲁节

农历五月二十九 瑶族达努节

6月16日 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6月23日 国际奥林匹克日

6月25日 全国土地日

6月26日 国际反毒品日

7月 1日 中国共产党诞生日、国际建筑日7月3日 国际合作节

7月 7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

农历六月初六 壮族祭田节 /瑶族尝新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 火把节

7月11日 世界人口日

7月15日 中元节

7月16日 厨师节

7月25日 彝族火把节

8月 1日 建军节

8月 2日 友谊节

8月 8日 姊妹节

七月初七 七夕情人节/女儿节

农历七月十三 侗族吃新节

七月十五 中国鬼节/盂兰盆会/普米族转山会9月8日 国际扫盲/国际新闻工作者日

9月9日 老人节

9月10日 中国教师节

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

每年9月第三个星期二 国际和平日

9月16日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9月20日 国际爱牙日

每年9月第四个星期日 国际聋人节

9月27日 世界旅游日

10月1日 国庆节、国际音乐日

10月2日 国际和平斗争日

每年10月第一个星期三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10月4日 世界动物日

10月4日 敬老日

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

每年10月第一个星期一 国际住房日

10月 8日 全国高血压日、世界视觉日

10月 9日 世界邮政日

10月14日 世界标准日

10月10日 啤酒节(德国十月节)

10月15日 国际盲人节

10月16日 世界粮食日/老板节

10月17日 世界消除贫困日

10月24日 联合国日

10月31日 西方万圣节/南瓜节(北美)/世界勤俭日农历十月初一 祭祖节

农历十月十六 瑶族盘王节

11月 8日 中国记者日

11月 9日 消防宣传日

11月14日 世界糖尿病日

11月17日 国际大学生节

11月最后一个星期4 美国感恩节

12月 1日 世界艾滋病日

12月 3日 世界残疾人日

12月 5日 社会经济发展国际志愿人员日12月 8日 圣母无原罪日

12月 9日 世界足球日

12月10日 世界人权日/诺贝尔日12月19日 澳门回归节

冬季第一天 光明节

12月24日 平安夜

12月25日 圣诞节

12月26日 节礼日

外国文学中范文第3篇

根据2017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课程设置新增“史学入门”与“史料研读”选修模块,要求学生具备“必要的史学方面的常识”,“掌握并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技能及方法”。[1]吴伟指出:“历史教育首先应该关注‘历史’,这个‘历史’应该是符合唯物史观、实事求是精神的历史,是基于历史学科基本的认识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历史。符合这样要求的历史,简而言之,也就是包含和体现了历史学科素养的历史。”[2]我们不仅要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原理与技术,也要从史学研究的角度分析。回瞰过往史学研究,梳理史家治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从学理高度展开教学和备考具有极大意义。“新课标”提出,学生要“知道历史上著名史学家的治史情怀和治学态度,以及对史德、史才、史学、史识的推崇”。[3]本文拟从唐人刘知幾的“史家三长”(才、学、识)入手,结合近现代史家之治学经验,分析史学研究方法与全国卷试题的关系,摸索中学历史教学与备考的新思路。

一、三长之“史才”

关于史才,刘知幾说“夫有学而无才,亦犹有良田百顷,黄金满籝,而使愚者营生,终不能致于货殖者矣”。[4]在这里,史才强调的是一种发现史料价值的眼光,一种如实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现象、开展历史研究的方法。

清末民初,学者发现了大量刻有商代卜辞的甲骨。王国维认为“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5]他将史籍中的记载和新出土的文物资料相互参证,解释商代历史,取得了巨大成就。这种“二重证据法”在高考试题中时有体现,比如2013年全国I卷第24题,题干结合考古发现创设了一个新情境(先秦墓葬的变迁及地区差异)。如果学生清楚文物遗址等考古发现能够体现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现实,就可以将地区间墓葬规制上的区别与分封制逐步崩解的历史趋势联系起来,从而得出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的认识。

再比如,陈寅恪曾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6]因为重视“材料”,他进一步拓展了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在以诗证史、笔记小说证史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影响了后世史家。2018年全国I卷第42题(《鲁宾逊漂流记》反映的历史)体现了这种逐渐拓展之史料观念。该题借助历史变迁与文学作品间的关系,直观地体现了诗文、小说反映历史的功用,拓展了学生的史料观念,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情节与历史现象之间的关联,进而培养他们分析并理解时代变迁在文学中留下的印记。这种设计丰富了42题的类型,也展现了历史学科的特色。

全国卷试题正是以这种广泛的史料观为基础。其取材来源广泛、表现形式多样。学生只要能够明白史料与时代的关系,懂得如何借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中蕴含的时代信息,就不难参透其中的玄机了。

此外,在获取和解读信息时,学生最常犯的错误就是不能全面把握。胡适强调,“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一分证据,只可说一分话。有七分证据,只可说七分话,不可说八分话,更不可说十分话”。[7]一些囿于“识记”的学生,常会见到书上讲过的、老师提过的就仓促作答,导致“材料说了七分,学生只看到三分”,或者“材料讲了五分,学生却臆想出八分”的状况。比如2018年全国III卷第27题,题干提到明中期以后,文人士大夫间流行刊刻文稿以为交游应酬之用,这当中不乏水平有限之人。“文稿”流行体现出时人重视文化,而不论水平如何都要跻身其中,则反映人们普遍参与其中,体现了重文的社会氛围浓厚。材料只能证明参与文化活动的人来源广泛。“学术文化水平”提高要通过具体的学术成就及其跨时段的对比结果来展现。“文人地位”的变化要通过比较文人与其他社会群体的地位,同时参照其他历史时段才能得出。“经世致用”思想强调文人治学要关注现实,着眼于家国天下的需要,而非谋求一己之私利,遑论交游酒食。此外,该思想盛行于明清之际,距离题干给定的历史时期较远。A、B、C三个选项均与材料中的历史现象有出入,或多几分,或少几分,所以选D。可见教师务必要帮助学生形成先具体分析再下结论的思维方法,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中,“唯物史观”提供了分析历史信息、解释历史现象的认知方法。“史料实证”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史料的历史价值,具备从史料表述中准确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这些恰与刘知幾的“史才”有相通之处。

二、三长之“史学”

关于“史学”,刘知幾说:“如有才而无学,亦犹思兼匠石,巧若公输,而家无楩楠斧斤,终不果成其宫室者矣”。[8]它强调搜集和整理史料,为研究和撰述奠定基础,要求史学家一要确保所用史料真实可靠,二要管理好自己搜集的海量素材。

言及史料的可靠性,我们会想到“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前者往往比后者更接近历史事实。近现代史家中,陈垣总结出追溯史料流传过程、寻找“一手史料”的“史源学”——“如果对前人著作或资料加以审订,必须查出它们的根据,然后才能稽考史事,订正讹误。”[9]这种倾向在全国卷试题中有明确体现,比如2017年全国I卷第26题(唐代不同文献对同一事件的记载)。根据成书年代,《旧唐书》早于《新唐书》,《高祖本纪》又早于《太宗本纪》。因此,关于薛举與李世民在泾州作战一事,《旧唐书·高祖本纪》的记载属于“一手史料”。出于“为尊者讳”的考虑,后世史家常常会进行“再加工”。对比两《唐书》的记载,这种处理一目了然。如果学生对传统史学编纂有一定了解,在解答本题时会轻松得多。

在统筹整理史料部分,邓广铭曾提出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四把“钥匙”——年代、地理、职官、目录。“年代”强调理清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及先后顺序,“地理”强调弄清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及空间环境,“职官”可以反映国家权力如何运作、个人经历与时代环境的互动,“目录”则注重形成得当的资料管理方法。它们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是:学生应该具备最基本的“时空观念”,同时须将所学融合成有机的知识体系。2017年全国I卷第42题要求学生阅读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并阐述。本题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考查,既有时空观念,也包括材料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如果学生能调动所学知识,补充在表格中与之关联的历史事件旁边,就能拼凑出一副宏观的图景。比如“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明代中后期到清代厉行“海禁”,后来又采取“闭关锁国”。又比如“17世纪英国入侵印度”,进一步要求打开中国市场,终在1840年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年代、地理、目录方面的训练足以帮助学生应对此类题目。

学科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要求学生对历史有时间和空间上的认识,做到古今贯通、中外联通。“史料实证”也要求学生能够辨析史料真实性、运用新材料和旧知识来解释历史现象,做到论从史出。这与刘知幾的“史学”有相通之处。

三、三长之“史识”

关于“史识”,刘知幾说:“犹须好是正直,善恶必书,使骄主贼臣,所以知惧,此则为虎傅翼,善无可知,所向无敌者矣。”[10]一方面是说,史家要能阐述和解释历史发展的深层次规律,另一方面强调史家肩负价值评判的职责,相当于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

全国卷试题注重引导学生解释历史,也重视学生怎样解读别人的历史解释。因此,学界的经典学术观點,诸如“唐宋变革”、“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就潜伏在题目背后,以下试举一例析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描述近代中国的历史变迁,美国学者费正清等人提出“冲击-反应”模式。该观点主要认为: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西方的冲击无可挽回的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注定引起现代化,并成为永久变化的力量;面对这一冲击,中国做出的回应是逐渐引进引起永久性变化要素的同时,背弃传统的周期性变化模式,走上现代化道路。[11]

后来学界反思该模式,又发展出所谓“中国中心观”,代表人物有柯文。他强调“从中国而不是从西方着手来研究中国历史,并尽量采取内部的而不是外部的准绳来决定中国历史上哪些现象具有历史重要性。……比较的重点不在于一个文化和另一个文化(中国与西方)的不同,而在于一个文化(中国)内部前后情况的不同。”[12]

“冲击-反应”模式强调外因的作用,“中国中心观”则主张关注内因,两者都有一定的道理。2012年全国卷第41题选取前者为切入点,将后者隐藏在设问之中,题目要求学生评析“冲击—反应”模式,特别提到“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在作答时,学生可以赞成“冲击-反应”模式,也可提出反对意见,依照“中国中心观”的观点组织答案。除此以外,他们还可以另外提出自己的看法。一般来说,成熟的学术观点都有其史实依据和论证路径,如果学生多了解一些,在解答此类题目时会更得心应手。

此类题目既体现了“新课标”中“历史问题的研究与论文习作”的规定,也考查了学生理解、解释历史的能力,对应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还能从侧面反映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彰显“家国情怀”,与“史识”说的大概是一样的道理。

四、结  语

李晓风曾指出:“学术是中学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13]李凯也说:“学术基础是历史老师的内功”。[14]中学历史教育要求教师对教育学有深入思考,还要具备较高的史学修养。当前中学历史教师群体在读书期间受过严格的史学训练,唯一要做的就是勿失勿忘,将自己的所学所得转化为教书育人的思想资源,让自身深厚的专业学养成为涵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沃土。唯有经过这样一番努力,我们的教育工作才算是真正做到在精神上紧跟教学与高考改革的要求,将立德树人的工作要求落到了实处。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26页。

[2]吴伟:《也谈中学历史教育的衔接问题》,《历史教学》2017年第11期。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第26页。

[4][8][10]刘昫:《旧唐书·刘子玄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3173页。

[5]王国维:《古史新证——王国维最后的讲义》,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2页。

[6]陈寅恪:《陈垣敦煌劫余录序》,收于陈美延等编《陈寅恪集·金明馆丛稿二编》,北京:三联书店,2009年,第266页。

[7]罗尔纲:《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增补本)》,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第47页。

[9]李瑚:《励耘书屋受业偶记》,收于陈智超编《励耘书屋问学记:史学家陈垣的治学(增订本)》,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第221页。

[11](美)费正清、(美)赖肖尔编,陈仲丹译:《中国:传统与变革》,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272-306页。

[12](美)柯文著,林同奇译:《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318-321页。

[13][14]李凯:《历史这样教:中学历史教学技能》,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19、309页。

外国文学中范文第4篇

美国中小学理财教育的内容是与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认识金钱的教育,包括引导孩子接触和认识金钱,了解金钱的来源、意义、用途和局限。这是孩子早期接受理财教育的主要内容,能帮助孩子理解金钱并不神秘也不是全能的,有它自身的价值和局限。其次是理财知识的教育,包括引导孩子初步了解经济、金融、消费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个人、家庭理财常识。理财知识的增加可以让孩子学会支配自己的金钱,甚至经营自己的金钱,在实践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最后是理财技能的教育,包括一些储蓄、投资和识别判断等能力的培养。随着孩子年龄越来越大,拥有的可支配金钱越来越多,孩子对自己的金钱进行储蓄和投资成为可能。在自己管理金钱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教会他们如何正确使用金钱,还可以发展相关的表达、谈判和思维等综合能力。

美国理财教育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都是一些围绕日常生活有关金钱的事情,围绕着能让孩子正确地认识钱、花钱、挣钱、借钱、分享钱以及让钱增值。孩子对金钱越是明白得透彻,长大以后就越不可能为钱感到困惑和不安;越是学会了合理地花钱和挣钱,就越不可能成为被钱奴役、到处去“弄”钱的人。

——摘自:温金燕《美国中小学理财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外國中小学教育》2010年第9期

外国文学中范文第5篇

一、选择题。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A、悲伤

B、 伤悲

C、 忧伤

2、晏殊的《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A 、 似曾相识鸟归来

B、似曾相识雁归来

C、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七步诗》的作者是

A、 曹操

B、 曹丕

C、 曹植

4、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 A 、花重绵阳城

B、 花重锦州城

C、 花重锦官城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

。 A 、《游园不值》

B、 《春望》

C、《春夜喜雨》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

的诗句。 A 、 王勃

B、 李白

C、王维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是文天祥的诗句。 A 、 汉青

B、 汗青

C、 汗清

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是王昌龄的诗句。 A 、 阴山

B、 边关

C、 燕山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的意思是

。 A 、 因为

B、 坐下

C、 座位

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

的诗句。 A 、 王维

B、 王之涣

C 、王勃

12、《天净沙 ·秋思》的作者是元代

的。

A、张养浩

B、 马致远

C、 元好问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

A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B、王昌龄《出塞》

C、杜牧《江南春》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

A 、春色

B、梨花

C、雪景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

的《无题》。 A 、李贺

B、李清照

C、李商隐

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天际流。“出自杜甫的

A、《茅屋为秋风所破》

B 、《登高》

C、 《蜀相》

1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

的诗句。 A 、岳飞

B、辛弃疾

C、陆游

18、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中的“红”指的是A、红色

B、 红花

C、树叶

19、“海上生明月。

共此时”是张九龄的诗句。

A 、天地

B、 天下

C、 天涯

2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

的 《别董大》。 A、高适

B、王昌龄

C、王勃

24、分别号称“诗仙”、“诗圣”、“诗鬼”的诗人是

A、李贺、杜甫、李商隐

B、李白、李贺、杜甫

C、李白、杜甫、李贺

25、被人合称“王孟”的诗人是

A 王维、孟浩然

B王昌龄、孟浩然

C王勃、孟郊

2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

。 A、汉朝名将霍去病

B、汉朝名将李广

C、赵国名将廉颇

D、三国名将赵云

28、下面四位来都是我国唐朝杰出的诗人,其中号称“诗圣”的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商隐

E、杜牧

F、孟浩然

29、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哪个风景区?

A、华山

B、黄山

C、峨眉山

D、天姥山

E、庐山 30、“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寒食节即我国传统的

A、春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E、圣诞节

32、以下哪一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名句

A、春风送暖入屠苏

B、春风不度玉门关

C、春江水暖鸭先知 D、春潮带雨晚来急

E、春风又绿江南岸

F、春来江水绿如蓝

33、以下最能表达诗人和老朋友依依惜别的诗句是

A、落花时节又逢君

B、朝辞白帝彩云间

C、闻郎江上唱歌声 D、劝君更尽一杯酒

E、青春作伴好还乡

F、山外青山楼外楼

3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A、热爱自然

B、人事辛酸

C、报效祖国

D朋友之情

E、母子情深

二、填空题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说他: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局来教育我们:

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

。 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 :

来表达对离别好友的的祝愿。

8、来到瀑布下,仰望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

的诗句。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

时,爸爸走过来, 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这真是

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

三、请根据诗句内容写出与它相关的名胜。

2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四、填写动物名、植物名。

(1)、故人西辞

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西塞山前

飞,桃花流水

肥。

(3)、枯

老树昏

,小桥流水人家。

(5)、儿童急走追

,飞入

无处寻。

六、写出下列诗句描写的是哪个季节及诗的作者、朝代及诗题。(每题2分,共8分) ②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⑤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⑦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9、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八、活学活用

春天,我漫步在江边,看见江水里,几只鸭子在嬉戏着,真是“

”啊! 我来到一座花园旁,那伸出墙头的花枝,使我不禁想起宋代叶绍翁的名句“

。”走累了,想找个地方喝杯酒,可那个侧坐在草丛里钓鱼的小孩却“

”摇手不答。正好有个牧童过来了,我亲切地问小朋友“

?

。”我快步向前走去。

九、仿照例子各写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例:表达思乡之情: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

1) 表达思乡之情:

2) 表达朋友之间的情谊:

3) 有哲理的诗句:

4)描写四季的诗句:(各写一句)

十、文学常识

1、每当月亮升起,你的心中会有一种美好的对幸福、团圆的一种向往,就会想起______。

2、每当看到春光将桃、李、梨的花一夜间催开时,你自然的想起了______。

3、人们常用杜甫的______一句来赞美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培育,潜移默化的熏陶。

4、每逢佳节,我们会给远方的亲人写信或发邮件,可以引用______这句诗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5、要写好作文,不光要看书,还要多参加实践活动,正如古人说的那样______。

6、《草》是______代的______写的。他字______,号______。诗句中“______,______。”说明了草的生命力旺盛,生生不息。

7、若是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应该说______。

8、一般用______成语来形容朋友之间关系亲密。

9、国画四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岁寒三友:______、______、______。

10、《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______。

11、"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______,"美玉无暇"指的是______。

12、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______;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______一事。

13、"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说的是《水浒传》中的一位传奇英雄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B

2、C

3、C

4、C

5、A

6、A

7、B

8、A

9、A

10、C

11、A

12、B

13、A

14、A

15、C

16、B

17、A

18、C

19、C

20、A

21、B

22、C

23、A

24、C

25、A

26、C

27、B

28、B

29、E

30、B

31、D

32、E

33、D

34、E

35、C

二、填空题(每句2分,共26分) 1.更上一层搂 。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3.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备思亲。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9.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三,请根据诗句内容写出与它相关的名胜。(每题1分,共4分) (1)泰山 (2) 西湖 (3) 庐山 (4) 洞庭湖

四、黄鹤 白鹭 鳜鱼 藤 鸦 黄蝶 菜花

六、写出下列诗句描写的是哪个季节及诗题。(每题2分,共16分) ②春季 唐、贺知章《咏柳》 ⑤冬季 宋

王安石《咏梅》

⑥冬季 唐、柳宗元《江雪》 ⑦ 春季 唐、杜牧《 清明》

⑧ 秋季 唐、杜牧《山行》 9 夏季 [清]袁枚《所

见》

八、

春江水暖鸭先知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怕得鱼惊不应人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十、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数梨花开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6、唐、白居易、乐天、香山居士、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8、形影不离

9、梅、兰、竹、菊 ;松、竹、梅

10、曹操

11、林黛玉、贾宝玉

12、赤壁之战、失街亭

13、武松

5 小学古诗词文学知识

1、下列诗句写的是哪个季节?诗题是什么?作者是谁?请填在括号里。

季节

诗题

作者

①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秋)《风桥夜泊》

(张继)

②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春)《咏柳》

(贺知章)

③天间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早春》

(韩愈)

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冬)《江雪》

(柳宗元)

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夏)《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冬)《梅花》

(王安石)

⑦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春)《清明》

(杜牧)

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山行》

(杜牧)

2、你了解下列诗人吗?他们分别是谁?

大杜:(杜甫)

小杜:(杜牧)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鬼:(李贺)

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王维)

唐代边塞诗人有:(高适、崔颢、岑参等人)

8、根据要求填写诗题及作者。

诗题

作者

(1)描写母亲的有:

《游子吟 》

(孟郊)

(2)描写秋天景色的有:

《山行 》

(杜牧)

(3)描写送别的有: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4)描写对亲人思念的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3、人们常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赞美黄河的雄伟气势。你能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下面的事物吗?

(1)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次山中

(2)柳树:碧玉妆成一树

(3)小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4)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

(5)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梅花:墙角数枝梅,凌

(7)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填空

诗仙(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诗圣(杜甫),字(子美),其诗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诗语言通俗,老妪能解。

王维,字摩碣,官至尚书右丞,故又称王右丞。其诗多以歌咏(山水田园)为主。人称诗佛。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所作之诗气势雄浑,尤其是将七绝推向高峰,故人称“(七绝圣手)”。(

),字子厚,河东(今山西运城县)人,世称柳河东。曾担任柳州刺史,故又称柳刺史。李贺,人称(诗鬼);孟郊、贾岛,人称(诗囚);刘禹锡,人称(诗豪)。

5、古诗名句情景型训练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呢,却是一去不复返。不抓住今天,永远期盼着明天,幸运会向你招手吗?

(2)我们几个手挽手默默地走在去火车站的路上,彼此无语。朝夕相处三年的挚友呀,怎舍得刹那间的分离。“____________________”?大家泪眼相视,情意无限!

(3)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4)又一次竞选的失败,将我的心抛入到万丈深渊。哎,要知道我投入了多少精力,花费了多少时间应对这两次竞选呀,老天爷怎么对我一点也不开恩呢?我几时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呀!

(5)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朦朦胧胧地罩在大地上,清风拂面,不由撩动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____________________”。亲人啊,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

(6)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到了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来。眼前这瀑布里没诗中那瀑布的壮景,却也有“飞落数来崖,碎玉叹飞花”的奇观。

(8)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

7 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冯?

(9)梅,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要说古人赞颂梅的诗句,就更是数不胜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便是一个例子。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

(10)“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错,桃花的花瓣上还带着昨夜的露珠,还不停地催促其他小花儿快快开放,笼罩在烟雨之中的柳树绿得翠生生的,绿得碧澄澄的,此情此景真令人心旷神怡!

(11)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____________________”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难题。

(12)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13)春雨,古今中外多少人赞美你。“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大诗人杜甫描述你来到人间的佳句。你来了,如烟似粉,悄无声息,垂柳在你的抚慰下吐出新芽,竹子在你的滋润下拔节,禾苗在您的沐浴下盈盈闪光„„

(14)“_____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泥土的信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

(15)月亮渐渐西沉,星星又悄悄地眨起了眼睛。望着满天星星,我不由得想起了爸爸白天对我说的话,是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爸爸,请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16)中秋佳节,手捧着香香甜甜的月饼,凝神眺望着皎洁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远在大连的表弟,心里默默祈祷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题答案

1.明日复明白,明日何其多,今日若不为,此事何时了

2.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4.何当金络脑,快步踏清秋

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0.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11.踏破铁鞋无觅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1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4.吹而不寒杨柳风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外国文学中范文第6篇

1. 春秋:左丘明—— 《左传》 《国语》 孔子——《论语》

2. 战国:孟子——《孟子》 庄子—— 《庄子》 屈原——《离骚》

3. 西汉:贾谊——《吊屈原赋》 《鵩鸟赋》 枚乘——《七发》 司马相如——《子虚赋》 《上林赋》 司马迁——《史记》

4. 东汉:班固——《汉书》 赵壹——《刺世疾邪赋》 班固《咏史》 辛延年《羽林郎》 5. 北朝:郦道元——《水经注》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颜之推——《颜氏家训》 6. 三国 魏 曹操——《蒿里行》 《短歌行》 曹丕——《燕歌行》 曹植——《白马篇》 《赠白马王彪》 《野田黄雀行》 王粲——《七哀诗》 刘桢——《赠从弟》 蔡琰——《悲愤诗》 阮籍——八十二首《咏怀诗》 嵇康——《养生论》 《声无哀乐论》 《幽愤诗》 钟嵘——《诗品》 刘勰——《文心雕龙》

7. 西晋:陆机——《拟古诗》十二首 《文赋》 左思——《咏史》八首 《三都赋》 8.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饮酒》

9. 南朝: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0. 唐朝: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骆宾王——《在狱咏蝉》 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 《登幽州台歌》 孟浩然——《过故人庄》 王维——《观猎》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李白——《将进酒》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填空题:

1.《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三诗:鲁诗—申培,齐诗—辕固,韩诗—韩婴。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后出现“毛诗”鲁国毛享,赵国毛苌。

2.《尚书》是我国第一部散文集,商周时期记言的历史汇编,散文形成的标志。 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3.《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记事体编年史。主要记录鲁国事件。 4.《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 5.《国语》:国别体。

6.孟轲的对儒家思想的贡献:①性善论(仁义礼智—人性之善)②重民思想。 7.庄子的思想:①气②化,万物皆化。③道,宇宙的最终根源。 自然之限:生与死。社会之限:时与命。自我之限:情与欲。

8.汉初:骚体赋 西汉中后期:汉大赋 东汉:抒情小赋 9.《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

8书:关于天文,水利,历法,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史。 10表: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 12本纪:记在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绩。

30世家:先秦各诸侯国和汉代有功之臣的传记。 70列传:历代有影响的人物的传记。 10.《太史公自序》:“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究天人之际:要探讨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系。

通古今之变:通过历史的发展演变寻找历代王朝兴衰成败之理。 成一家之言:借写这样一部历史著作来表达他的某些独到的历史见解,表达他的某些社会政治思想。

①揭露统治者的暴行暴政

②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农民起义的合理性 ③歌颂反抗暴政的刺客和侠客和一些具有优良品质的中下层社会人物 ④歌颂爱国人物和对历史有贡献的人物

11.《史记》中历史人物形象化的代表是《鸿门宴》 12《汉书》:东汉 班固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8表,10志,12本纪, 70列传。 其父,班彪著《史记》后续。 13.班固《咏史》:第一篇文人创作的五言诗。 14.《汉书》对乐府民歌的概括: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15.《古诗十九首》思想内容:对人生易逝,节序如流的感伤。 16.建安文学代表:三曹,建安七子,蔡琰

正始文学代表:阮籍,嵇康 17.王粲是建安七子中七子之冠冕。

18.南朝散文:骈体文——辞藻华丽,对偶工整,音韵和谐,思想内容贫乏。

北朝三书:郦道元《水经注》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颜之推《颜氏家训》 19.曹植诗的艺术风格:骨气奇高,辞采华茂——钟嵘《诗品》

20.阮籍的八十二首《咏怀诗》开创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 21.阮籍诗的风格:阮旨遥深(一种隐晦曲折的风格) 22.嵇康:嵇志清峻 《幽愤诗》:自述生平遭遇,表达抱负。 23.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鲍照 24.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5.西晋文学:三张:张载,张协,张亢

二陆:陆机,陆云 一左:左思。

26.左思:《咏史》独创:借咏史来咏怀。《三都赋》——洛阳纸贵。 三.名词解释:

1.春秋笔法:作者的思想倾向在行文中不是议论性的文辞,而是在史事的简单记述,排比中表现出来,而且常常是一字寓褒贬,在严谨的措辞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

2.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进一步说,楚辞的直接渊源应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

3.永明体:即所谓新体诗,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征是声律的协调和对偶的公整,因为这种诗体产生于南朝齐永明年间,所以又称永明体。

4.盛唐气象:盛唐时期由于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士人多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开阔的胸怀,恢弘的气势,这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的创造力,反映在诗歌上就形成了盛唐气象。 5.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使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

6.风雅精神: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积极真诚的人生态度。 7.乐府的演变:两汉——音乐机关

魏晋南北朝——带有音乐性的诗体 唐——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8.建安风骨:①功业意识与慷慨文风。②生命意识与悲凉文风。 9.近体诗:律诗 律绝 排律 (五言,七言)

10.以乐府为线的现实主义红线:缘事而发(汉乐府民歌)→借古题写时事(建安曹操等人的古题乐府)→即事名篇,元复依傍(杜甫新题乐府)→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新乐府运动) 四.简答: 2.《诗经》的主要内容?

①祭祖颂歌②农事诗③燕飨诗④怨刺诗⑤战争徭役诗⑥婚恋诗 3.《左传》与《春秋》的关系? ⑴《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均为解释《春秋》而作。 ⑵又是自成体系的历史著作 ①《左传》有自己的编写内容 ②《左传》有自己的编写原则 ③《左传》有自己的编写体例 ④《左传》有自己的思想立场 4.诸子散文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语录体散文。《论语》《墨子》《老子》特点:言论警辟精炼,大多富于哲理。

第二阶段:战国中期。代表作品《孟子》、《庄子》,在体制上向长篇议论发展。特点:辞藻华丽,说理畅达,行文多用寓言和比喻。 第三阶段:战国后期。《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完全转变成专题论著。特点:论证严密,鞭辟入理。

5.《左传》的叙事艺术? (1)《左传》生动的展示了春秋时期五彩缤纷的历史画卷。 (2)《左传》广采博取各种文字的口头的资料进行编撰,而且善于对庞杂的资料进行取舍与剪裁。 (3)《左传》不满足与春秋那种对历史史事做简单陈述的史笔笔法,它要展示那个动荡历史年代的全部过程,要展示各种历史人物在各种事件中的各种表现,它摒弃了一字褒贬的春秋笔法,创造了在生动记述史事的基础上显示各种人物形象,心态,表达作者观点,立场的方法。 (4)《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的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战争的叙述尤为精彩。 6.《左传》的语言成就?

(1)行人辞令的技艺非常精彩。 (2)《左传》的叙述语言词约事丰,意蕴深厚。 7.《国语》的文学成就? (1)《国语》是一部各国史官的有关记言的史料汇编,主演分国记录君臣谋议得失的谈话,基本上属于记言体。 (2)《国语》开创了以国为单位来叙述史实的体例——这种体例叫做国别体,它集中叙述某国的历史,又往往可以集中叙述某人的生平始末,为传记体的产生起了先导作用。 (3)由于《国语》是各国史料的汇编,素材来源不一,,编者亦作统一润色,其记言水平参差不齐,风格也颇有差异。 8.《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1)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2)《战国策》还以波澜起伏的情节和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 (3)《战国策》在写人上一方面继承了国语相对集中编排同一人物,故事的方法,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出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机出现在一篇的文章,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 (4)《战国策》在语言艺术上空前成功,春秋时期从容不迫的行人辞令到此时已演化为议论纵横的游说之辞,其文章艺术风格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 (5)《战国策》多用比喻,借动物,植物或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其他事物为喻,循序渐进的达到辩说的目的,寓言的巧妙运用成为《战国策》文章的一大特点。 9.《孟子》的文学价值? (1)从体制上说,《孟子》基本上仍属于语录体,但较《论语》已有很大发展,这不但是因为他的篇幅加长,议论增多了,而且很多段落都围绕着一定的中心,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只要加上题目就可以单独成篇。

(2)《孟子》善用比喻,有时是短小的比喻,有时是完整的小故事,寓言。 (3)《孟子》长于论辩,善设机辟,请君入彀。 (4)《孟子》散文富有气势,多用排比,如长河大浪,磅礴而来,咄咄逼人,横行无阻。 (5)《孟子》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 10.《庄子》的文学价值?

(1)用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是庄子的一大特色。 (2)庄子的文章又富于抒情性。

(3)庄子的文章结构也很奇特,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兀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变化多端,有时似乎不相关,任意跳宕起落,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

(4)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 11.《离骚》的艺术特色? (1)《离骚》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特色,首先表现在他的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上,其次表现在它大量的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2)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

(3)抒情诗一般篇幅短小,没有故事情节,而《离骚》不止篇幅宏伟,而且具有故事故情节。 (4)《离骚》的形式来自民间,但在诗人手中有了很大发展,他一面采用民歌形式,一面又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把诗句加长,构成巨篇,既有利于包纳丰富的内容,又有利于表现奔腾澎湃的感情,《离骚》基本上是四句为一章,字数不等,多用偶句,形成了错落中见整齐,整齐中又富有变化的特点。《离骚》的语言十分精炼,并大量的吸收了楚国的方言,虚字运用十分灵活。《离骚》除诗人内心独白外,还设主客问答,又有大段的铺张描写,绘声绘色,对后来辞赋有很大影响。 12.如何看待汉代文学?

(1)在中国文学史上,汉代是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的时代。 表现:①出现了汉赋这一种完全以文学感染力本身为目标的文学样式②文学创作的兴盛③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文学活动的文人群④由于词赋的兴盛,作品的增多,汉代初步出现了区别文学与非文学的意识。

(2)在大一统的局面下出现了普及于全国的文学样式,为后世文学奠定了重要基础。 13.汉赋发展流变? (1)汉初:骚体赋

特点:体制上极力模仿楚辞,尚铺陈但篇幅不长且有抒情色彩,句式整齐,通篇用“兮”字。 (2)西汉中后期:汉大赋

特点:散文化倾向严重,句式参差不齐,规模大,赏铺排叙述,辞藻华丽,“兮”字用的很少。

(3)东汉:抒情小赋

特点:以抒情为主,篇幅短小,通篇押韵,不用问答,也不用“兮”字,语言上很少夸饰,思想性增强。

14.《史记》中如何实现人物形象个性化? (1)善于抓住人物一生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行动,来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 (2)为突出某一历史人物的基本倾向和主要性格特征,《史记》常用“互见法”。 (3)《史记》善于通过一些细节琐事展示人物性格,看似闲笔却起着重要作用。 (4)语言个性化。

15.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1)对积极剥削和压迫的反抗。 (2)对战争和徭役的揭露。

(3)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抗议。 16.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1)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 (2)语言的朴素自然而带感情。 (3)形式的自由和多样。 (4)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17.《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1)长于抒情,融情入景,寓情于景,二者密切结合,达到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境界。 (2)善于通过某种生活情节书写作者的内心活动,抒情中带有叙述意味,使主人公的形象更鲜明突出。

(3)善于运用比兴手法,映衬烘托,随着墨不多,但语短情长,余味无穷。 (4)语言不加雕琢,浅近自然但又异常精炼,含义丰富,耐人寻味。 18.曹植诗歌的创作内容?

(1)前期:主要抒发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

(2)后期:在政治迫害之下,曹植后期诗歌更多有离别之悲,忧生之嗟,悼亡之恨,形成了悲愤哀怨的基调。

19.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点?

(1)情、景、事、理的浑融。陶渊明描写景物并不追求五项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

(2)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陶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然而一经诗人的笔触,往往出现警策,陶诗也很少用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然而,平淡之中可见绮丽。

20.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

(2)陶渊明蔑视权贵,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品德给后代作家树立了榜样。 (3)陶渊明是中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21.唐诗繁荣的原因?

(1)首先是为雄厚的经济的基础所决定的。

(2)唐诗的繁荣还与统治者奉行开明政治密切相关。

(3)唐诗的繁荣还因为他有一种特殊的价值,诗在唐代具有很多方面的社会功用,写诗可以进身,写诗可以显荣,博得声誉,广泛的社交作用。 (4)唐诗的繁荣也是诗歌这种文学题材自身发展的结果。 22.杜诗反映现实的深度?

(1)深刻的揭露了唐王朝的社会本质,那就是统治者残酷的压榨广大的人民 (2)对时局的认识非常深刻,这种深刻性主要表现在他对时局的科学预见上

(3)对战争的看法,不盲目的肯定也不盲目的否定,肯定的是正义战争,否定的是非正义战争 23.白居易的“新乐府”“新”在哪里?

(1)自创新题,所用的都是旧乐府没有的题目,不受旧体限制 (2)写的是当前社会的实事,有感而发不作无病呻吟

(3)他完全摆脱了音乐形式的束缚,篇无定句,句无定字。 五.论述: 一.《汉书》与《史记》的比较? 1.进步之处:(1)《汉书》比《史记》更严整,更为统一

(2)《汉书》记载汉代典章制度更为详细具体

(3)《汉书》多收经世之文

(4)《汉书》补充了许多重要的史实

(5)班固驳证了司马迁的某些偏颇之见,突出了他所要表达的某些思想

(6)《汉书》在文字上虽不如《史记》丰富生动,但它简洁,整饬,叙事明晰 2.不足之处:(1)《汉书》的正统气和儒学气大大增加

(2)《史记》有强烈的反天道,反迷信的思想,而《汉书》则相对迂腐

(3)对下层百姓的态度不同,《史记》给下层人物列传,而《汉书》对下层人物则一概不写

(4)《史记》的爱憎感情主观色彩异常突出,而《汉书》则是不动声色的客观叙述

(5)《汉书》比《史记》的生动性大大降低,文字性上大步后退

(6)《汉书》有些地方对《史记》因袭的不合理 《汉书》对《史记》的继承有得有失,二者各有所长,《史记》着重才华的表现,《汉书》着重学问,《史记》观点新颖,批判性强,《汉书》谨遵传统,歌颂皇权,奉行儒教,《史记》讲气势讲感情天马行空,《汉书》将客观讲材料细密周严,《史记》像一部伟大的文学巨著,而《汉书》更像一部严格的历史,从它开始转轨,更明确更自觉的形成了中国正史的传统。

二.阮籍的风格?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风格? 风格:阮旨遥深

原因:这主要是有其时代和身世决定的。他同情曹魏,不满于司马氏,但身仕乱朝,长恐遭祸,故处事极为谨慎,作诗亦不敢直言,常常借比兴,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怀抱。

三.谢灵运的诗歌与陶渊明的诗歌有何不同?

(1)从写意到摹象。在谢灵运之前,中国诗歌以写意为主,摹写物象只占从属地位,陶渊明就是一位写意的能手。

上一篇:特色村方案范文下一篇:铁路项目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