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中的地图教学范文

2023-09-17

初中地理课中的地图教学范文第1篇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 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 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显性和隐性地理知识, 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以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 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 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记忆力, 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图文结合, 以图导学, 能够引导学生学会读图, 学会对地图信息加以分析运用, 提高学生读图能力;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 可以引发学生的地理知识联想, 开拓思路, 启发思维, 发展智力,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工具。

与其它学科相比, 地理学科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图表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这也奠定了地图的地理第二语言地位, 学好地图用好地图也就成为学习地理的法宝。在高考中, 地理学科对学生的地图能力要求很高, 它要求学生能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 并能在地图上填绘重要有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图表等, 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从命题看可以说是“无图不成题”。这些都表明地图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无可置疑的重要地位。

2 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能力的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用地图“教”, 学生用地图“学”, 让学生在读地图、分析地图过程中自行获得知识, 这对于学生掌握、运用地理知识会起到积极作用。

2.1 使学生养成用图、读图习惯

一般的地图都会涉及比例尺、方向、图例注记等要素, 读图时必须先看一下这些要素。接下来要根据提供的图表特点, 判断这是哪一类地图, 是分布图、原理图、统计图、景观图还是其他的图。根据具体图类, 运用具体方法读图。

如等值线图就包括等温线图、等高线图、等压线图等。等值线图阅读中应抓住这几点:等值线的疏密、等值线的弯曲、等值线呈闭合曲线时的现象、等值线数值大小的排列方向、图中的极值、某条或某几条等值线的延伸方向等。如等高线图, 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读:等高距为多少, 何处为山峰, 何处为山谷, 何处为山脊线, 何处为集水线, 等等。究竟读哪几个方面要视题目要求而定。通过对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的阅读, 让学生一起来总结还有哪些地理现象可以用等值线来表示, 阅读时从哪里入手。那么今后遇到类似题, 学生就知道正确的读图途径。

读图时, 还要注意地图的名称、图例及重要的地理界线, 以此确定图的类型、地域范围等。对地理图像要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 善于多角度地对图像进行有效分析, 对观察到的地理现象进行积极的思维, 提炼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联系的来龙去脉, 达到准确理解图像的内涵, 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目的。通过对正确读图途径的指导, 可以使学生养成用图、读图的良好习惯。

2.2 让学生通过地图教学掌握新知

一般来说, 学习一个地方的经纬度位置、海拔高度、矿产资源、农作物、交通、城市、地形、气候等内容, 利用地图学, 比读课文要直观、形象, 容易形成空间概念。而直观原则是学生认知规律的反映, 地图能使书面文字形象化, 易为学生感知和理解。

例如:读出图中地理事象的地理位置, 包括纬度位置、经度位置, 这可以通过图中的经纬线来阅读。另外还能从地图中读出海陆位置和地理事象之间的相对位置。读相对位置的时候要会利用经纬线判断方向。

2.3 培养学生独立读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阅读地图的过程与文字学习不同, 读图不是简单的感知, 不一定像读文字一样逐行阅读, 必须有学生的思维活动参与, 学生的读图能力是由图表感知能力、空间与逻辑思维能力、地理图像基础知识和基本读图方法等因素构成, 是在对一幅新的地理图表的综合、整合过程中形成并体现出来的。学生能够独立地从一幅没有读过的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也可以叫做地图的判读能力。学生地图表象积累的数量越多、质量越高, 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就会越强, 所能获取的深层信息量就越丰富, 学生的读图能力相应会越强。

2.4 努力使学生形成空间概念, 理解地理事物关联性

利用重要的地理事物来描述另一事物的位置, 这反映的是地理事物间一种相对关系。如中国位于太平洋的西岸、亚欧大陆的东部。不同描述型位置具有不同的地理意义。教学中要让学生认真体会其中蕴含的地理意义:海陆性质对比强烈, 季风气候典型;缺少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还可以用经、纬度来描述地理位置;利用方位与距离相结合来表征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

对于反映同一要素的地图来讲, 把不同地区的地图放在一起通过对比和联想, 能反映地理事物空间演变。如将同一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放在一起进行分析, 可以反映该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和该城市的地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2.5 通过图文转换等训练方式,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教材中列表形式的气候知识难以掌握和记忆, 可以引导学生画一幅气候分布模式图, 并和气压带风带图相对照, 直观形象, 易于理解。让学生学会画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图 (侧视图和俯视图) 。学生理解图上的几个关系 (极圈与回归线、太阳光线与晨昏线、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极圈) 和几条重要经线的时刻, 这样学生在今后做类似题时就容易得多。

地理联系框图是归纳许多地理知识的重要手段。它是描述、概括、理解各地地理事物 (包括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以及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各方面) 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指导学生用地理框图把教材中有关分散的地理知识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组合成联系框图, 不仅有利于学生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 还可通过图文转换训练,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6 提升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综合能力

通过资料、数据表格与图形之间的转换, 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转换思维角度, 培养读图能力, 如针对人口、资源、气象、工农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图图变换将饼状图变成柱状图或曲线图, 或叠加图形或改变设问角度等方式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3 结语

地理是一门空间概念很强的学科, 许多知识都反映在各种图表上。教师在教学中仅使用文字一种方式, 难以达到清晰、准确地传递知识的作用, 图表是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读图、用图, 使学生在思维、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地理知识, 形成综合运用地图的能力, 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

摘要:地理学所研究的对象及其范围是十分宽广的, 大到全球, 小到某个区域, 如此广阔的研究对象, 单凭眼睛在同一时间内是不可能直接把它尽收眼底, 只有通过地图, 才能一览无余。因此,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如何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 增强学生的学生兴趣, 使学生真正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 以提高教学效率, 这就成为地理教学的一个关键之所在。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地图教学,地位,策略

参考文献

[1] 李承军.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J].科学教育, 2006 (2) .

[2] 李涛, 秦玉明.地理教学之舟——地图[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5) .

[3] 鲍开敏.图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作用[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1) .

[4] 程晰.重视地图图像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2) .

初中地理课中的地图教学范文第2篇

摘 要:地图是初中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地理知识和信息的重要载体。但是传统的纸质地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很好地满足现代初中地理教学的需求。而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电子地图的出现则可以有效弥补传统纸质地图的各种不足,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现代化的资源和工具。电子地图能够将地理知识和信息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为此,本文主要对电子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电子地图;初中地理;应用策略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2.069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通过地图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对抽象地理知识进行理解和把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地理地图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电子地图的出现为初中地理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合理地运用电子地图,能够解决传统纸质地图直观性不强,学生获取信息困难的弊端。并且电子地图丰富的功能,可以增强地图给学生带来的视觉感受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看图和分析地图的能力。那么,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将电子地图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这是时代发展给广大初中地理教师提出的新课题。接下来,我们就电子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一、电子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一)以直观真实的方式呈现地理知识

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科学,其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大到宇宙,小到砂砾,并且地理教学内容的时空跨度也是非常大的,人类寿命有限,是无法历经所有地理现象的发生和演变的。地图是人类研究地理的重要工具,但是在传统的纸质地图,我们只能够看到平面静态的地理现象,无法体现地理事物变化的连续性。而随着电子地图的出现,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電子地图则可以通过三维效果,将地理事物以真实、立体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且还能够动态演示地理事物运动发展的过程。比如,板块运动、海陆变迁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地理现象,这对于他们理解地理知识是非常有利的。

(二)激发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于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一样适用的,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同样也是如此。只有当学生对地理学科充满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各种学习活动中,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身心尚未发展成熟,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在课堂学习中注意力容易受到外界影响,难以长时间集中。而电子地图具有图文并茂和人机互动等特点,将其运用到初中地理课堂中,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对地理知识去探索和实践,从而提升学生地理学习能力。

(三)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空间思维是一种多维思维能力,其已经跳出了点、线、面单一的思维模式,要求人们从多维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地理事物会随着环境和时空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对地理事物进行思考时不能够用单一维度的思维方式,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但是传统的纸质地图只能够从某个固定角度来重现地理事物的发展情况,这对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而电子地图则可以通过动态、直观的方式来模拟重现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学生可以借助电子地图从不同角度来对地理事物进行观测和分析,从而促进了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电子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丰富教学资源

就地理教材设置而言,初中地理教学需要很多地图,而且每一节的内容基本都包括了多个种类的地图。一方面,是教学需要;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图片比较少,即便有大多也是模糊不清的,而很多教师所用的地图和地理挂图等基本都比较陈旧,难以及时进行更新和编辑。而合理应用电子地图则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电子地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在各种平台、软件中都具备庞大数据的资源库。虽然当前很多初中学校并没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地理教学资源库,不过所配备的教材解析中大都带有一定的电子地图,相较课本教材来说,电子地图清晰度高,而且应用起来十分方便。

除此之外,除了网络教育平台中会用很多电子地图资源,还有一些专业的地图软件中也包含了很多清晰的地图,如谷歌地图、GIS软件等。而这些软件还能提供虚拟现实、动画等教学资源,自主生成教学专用的地图。在这种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努力学习和引进这些先进的教学软件和手段,以便更好地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借助动画与复合叠加功能

动画功能是电子地图的主要特色功能之一,其可以将地理事物用动态的方式呈现出来。动画更加符合初中生认知水平,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动画的方式来呈现地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对地理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地理中有很多的知识都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这些知识都可以运用动画地图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并合理运用动画地图的功能,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复合叠加功能是指在电子地图当中将若干个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地图进行叠加,并复合展现。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对地理知识进行对比辨识,以此来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并且地理事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地理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内在联系,而通过复合叠加的方式则可以有效考验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发现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板块运动》时,教师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板块运动现象出现的原因,就可以借助电子地图中的复合叠加功能,将板块运动地图、全球火山分布图、全球地震分布图等多张地图进行叠加展示,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全球火山、地震多发地区地壳板块运动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后发现,地震、火山频发的地区板块运动都相对比较活跃,这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板块运动和全球地震、火山分布情况等相关知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明白地理事物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三)展示各种图表,发挥电子地图虚拟体验功能

初中地理课程中丰富的地理表象基本都是通过图表进行呈现和表达的,这不仅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资源,而且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地理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掌握阅读和应用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通过图像与文字等形式表达这些信息的基本技能。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得加强注重学生地图技能的培养。就初中地理教材来看,其中存在着很多图表,而深化学生对这些图表的认识便能很好地提升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不过就传统地图来说,不论是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很难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合理应用电子地图便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电子地图中的图像变换工具能够更好地对地图进行解析,并且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将地图呈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地图中的信息,对不同事物的属性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

虚拟体验是电子地图中的特色功能,可以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体验。教师可以通过电脑设计出一个虚拟的场景,然后在这个虚拟场景中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并与学生进行多元互动,从而有效弥补传统地理课堂教学中实践性不足的弊端。

(四)合理应用各种智能终端,加强注重教学反思

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不断发展,学生对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应用越来越频繁,学生基本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此,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这一条件,引导学生应用智能终端进行自主探究。学生能够应用这些终端上的电子地图解决生活中一些实际性的问题,如应用地图导航、定位等。可以说,智能终端APP推动了电子地图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得学生可以更好感受到地图的实用性以及重要性,进而在实际学习中更加积极。就百度地图来说,不仅能实现当前位置的定位,而且还能进入街景模块观察周边的环境。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应用这些APP,借此来推动学生电子地图应用能力的提升。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习和生活联系更加紧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与认识。

电子地图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产物,在没有完善和成熟的经验指导和借鉴情况下,初中地理教师在应用完成之后进行反思总结,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解决电子地图应用不足之处,进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更加充分地发挥电子地图的作用。反思内容具体包括所应用的电子地图与本课程内容融合度、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氛围以及所形成的效果等。通过这种方式,初中地理教师才能逐渐认识到自身在电子地图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另外,教师要根据学生对电子地图这种新方法的接受程度,最终实现熟练应用电子地图的目的,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助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地图已经成为初中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工具,其能够有效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电子地图,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直观感受,以此来增强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地理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地理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范芮.电子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宁夏大学,2016.

[2]张玉林.电子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6(6).

[3]吴至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教学的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16(4).

[4]孟培.初中地理教学中高效运用地图资源的策略分析——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为例[J].生活教育,2017(3).

[5]丁文利.探究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2015(11).

作者简介:张永兴(1978.12— ),男,汉族,甘肃天水人,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初中地理教学。

初中地理课中的地图教学范文第3篇

摘要:通过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地球、了解自然、掌握人文地理知识是我们地理教学的主要目标;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地图教学,不难看出,地图在地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没有地图的地理课就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地理课,人教版的地理教材在七年级上册中,就专门有一节内容来介绍地图,可见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本文就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总结的一些问题和感想,通过对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如何进行地图教学的简单阐述,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路和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对策;教学

初中地理课程具有记忆性强和知识点多等特点,它是初中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初中地理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记忆能力,但实际情况是,学生往往对知识的记忆较模糊且缺乏条理,不能够充分利用地图知识来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因此,做好地图教学一直都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地图教学也迎来了改革的机遇,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和传统地图教学模式的束缚,导致初中阶段地理课程教学质量没有明显提高,所以,如何利用现代信息化的技术,做好我们的初中地理地图课程的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下面我们进行一些具体的分析。

一、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1.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引领者”

人教版地理教材的七年级上册中的《地图》课程,专门对地图知识进行了阐述。面对这节课内容的教授,如果教师不能够对内容进行充分挖掘,学生在后续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就会碰到很多问题,因为在后面的章节中无论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还是区域地理中,地图都会被使用,如,在人教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内容中,就涉及到了关于气温和降水的分层设色图问题,如果学生之前没有掌握分层设色图的相关知识,那么学生在学习这节课的内容时就好像在听“天书”。

2.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无声教师”

作为教师,我们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不能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要侧重于学习方法的传授,要让学生能够读得懂地图并能够运用好地图,这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地图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就好像是无声的教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空间能力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人教版地理教材的七年级下册主要讲授的是“国家和地区地理概况”的内容,我们在进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的课程时,可以让学生通过东南亚的地形图,自主进行山脉、河流、岛屿位置的知识梳理,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地图直观地感受到东南亚地区的地形地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东南亚地貌有更为深刻和直观的理解。

3.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调味剂”

不难看出,我们的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推理性,而且知识之间的交叉性也非常强,而初中生的思维能力普遍不太强,也不够健全,这就造成了学生很难对地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往往觉得这些知识难懂、难掌握、难理解,也就间接造成了我们地理课堂的枯燥乏味,造成课堂缺乏活力,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利用好地图进行相关课程的教学.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让学生充分和直观的感受到所学内容,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如何进行地图教学

1. 让学生认识地图

在进行地图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结合课程后续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如,地图的基本要素,就应该是学生首先要了解的内容,对这一内容的掌握可以让学生明白三要素对于地图的重要性,尤其要注意的是比例尺教学,要让学生明白比例尺的大小,对于判断地图区域面积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还应要求学生能够合理利用地图进行地形图的判读,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需要掌握常见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例如,山顶部、山脊部、山谷和陡崖等。教师要向学生讲解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基本原理,要让学生掌握利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地形高度的设置。例如,在人教版的七年级下册中就有“东南亚”地形图、“印度”地形图、“俄罗斯”地形图、“中东”地形图等,这些地图都是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范畴。所以,学生掌握分层设色地形图,对于学生后续的地理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让学生运用地图

学生在学完地图这节课的内容后,学生对地图知识会有更深入的了解,这对于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帮助,只有学生运用好地图并且教师在每节课时积极指导学生读图,让学生了解每一节课的内容,让他们通过地图实现自主学习并完成相关练习,避免教师的“满堂灌”,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读图和用图能力。

教师除了可以利用课本来提高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以外,还可以用绘制地图的方式来进行课程的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地图的绘制,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让学生形成直观的体验和感受,这样学生不但可以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还能够通过简单的地图绘制将所学的抽象内容具体化,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不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要找出一套适合初中阶段学生教学现状的有效措施,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手脑并用。除此之外,初中地理教师还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地图应用的实际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雷 云.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J].学周刊,2015(2).

[2] 张园园.初中地理地图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中国校外教育,2012(28).

(作者单位: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泉坝初级中学 565313)

初中地理课中的地图教学范文第4篇

一、地理教学过程的含义

对地理教学过程的认识是学习地理教育理论的基本任务,然而,对其含义的认识却看法不一:有人从教育学角度

来定义,有人从心理学角度来定义,有人则结合系统论、信息论的某些理论来界定。笔者认为,地理教学过程是在遵循地理教学规律、贯彻地理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实现地理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过程。该定义或许有些笼统,没有明确显示出地理教学过程的本质,但它十分通俗,而且后文笔者也将明确谈到地理教学过程的本质。

二、地理教学过程的结构

1.组成要素

地理教学过程由地理教师、学生、地理教学大纲和教材、地理教学方法与教学环境等要素组成。这其中,教学大纲和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决定着教学的方向;教师作为教的主体,是教学中的主导,起到组织、控制教学过程的作用;学生是学的主体,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其积极能动性的发挥、主动性的参与是教学能否达到目的的关键;教学环境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托。五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即教学过程。

(1)结构。关于地理教学过程的结构,褚亚平先生在其主编的《地理学科教育学》一书中将其列为如下五部分:①教学目标、任务;②教学内容;③教学方法;④教学方式(组织形式);⑤教学效果(评价)。

(2)环节。褚亚平先生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将地理学科教学过程归纳出如下六个基本环节:①研究系统特点,具体落实教学目的;②研究班级特点,使教学内容具体化;③把握系统特点,优选教学形式和方法;④根据系统特点,优选师生相互作用方式;⑤根据教学反馈进行检查,随机调节教学进程;⑥分阶段作教学效果分析,提供总结性反馈信息。

应该说,褚先生的归纳十分精当、完善,但作为通常的环节理解,它注意了环节的联系性,却相对忽略了环节的连贯性。因此,笔者仍倾向于较传统的说法,将地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三大环节:①明确教学目标;②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该环节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又包含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应用知识四个亚环节;③对教学结果进行检查评定。

三、地理教学过程的实质

1.地理教学过程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目的性

地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成为具备地理科学知识并能运用其理论、技能服务于我国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应用型人才。地理教育的任务需考虑中学生深造与直接参加建设的双重需要,反映出知识、技能、智能、德育、美育等方面的要求。地理教学过程就是为实现上述地理教育的目的、任务而展开的,即地理教学过程已由传统的传授地理知识为主转变为使学生发现地理信息、捕捉地理信息、加工地理信息、研究地理问题、增长地理知识、发展地理能力的过程。

2.地理教学过程是可控的过程

说地理教学过程是可控的过程,有两层含义:由前述框图中可以看到,在控制学习系统中教师居主导地位,对学生的学习发展系统起控制作用;另一方面,在学生发展系统中居中心地位的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又通过反馈通路影响控制学习系统。

3.地理教学过程是通过地理认知活动达到身心发展的过程

地理教学过程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它严格区别于非教学形式的认识过程。在地理教学大纲的指导下,由教师来调控地理教学,使学生认识的对象、条件和任务都具有定向性,这使得学生的认识具有明显的目的性、指导性和快捷性;而且很显然,学生的这种认识不只是对客观认识面的变化,而且还伴随有学生的认识能力特别是思维结构的变化。因此,地理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统一的活动过程。

四、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以正确阐明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教学宗旨

人地相关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它们不仅影响地理学,也对地理教学有直接影响,起着教学指导思想的作用。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反对“地理环境决定论”,也要反对“唯意志论”。教师应科学地论述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受到辩证的人地观教育和现代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这是地理学科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需要。

2.注重地图运用

地图被认为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不仅是良好的教学工具,而且有着很大的教学潜力。地理环境往往是宏大的,无法搬进课堂让学生直接观察。在多种教学方法中,地图教学是最便捷的环境表现方式,地图将地理环境客体展现于师生面前,提供了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观察、认识和分析地理环境的可能性。因而,教师要有效利用地图,经常运用地图。

3.经常联系实际

在地理教学中应用本地区的乡土地理知识,联系有关的教学内容使之直观化,以本地区地理特征讲解有关地理原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联系本国乃至全球社会实际,如日常生活、旅游观光、交通运输、天气预报、电影电视节目和环境问题、国家建设成就、社会发展规划、国家有关决策、国际关系等,可以使学生真正理解他们所学地理的科学意义和学科价值。

4.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为教学先导

地理学科区别于其它学科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空间性、区域性,研究环境(或者说地球表层系统)的形成、发展、演变规律以及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环境也好,人地关系也罢,都是从空间的角度、区域的概念出发来进行研究、探讨的,可以说,空间、区域概念是地理科学的生命线。如果说历史是研究时间的科学,那么,地理则是研究空间的科学。因此,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地图、实物演示、图像(包括电视、录像、计算机多媒体等)乃至形象直观的语言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概念,使学生自觉地从空间、区域的角度看待地理问题、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惟有如此,才能有效地体现地理教学的学科特点。

五、地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1.含义

教学最优化是指从客观实际出发,采取最合理的方法,科学地组织教学、教育过程,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它有三层意思:①安排教学过程的最优化;②各个教学环节的最优化;③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的最优化。

2.教学过程最优化遵循的教学规律

巴班斯基在《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方法论原理》中指出:“在长期的教学教育工作实践中,人们认识到若某些因素和条件能保证教学收到一定的效果,则这些因素和条件与教学效果间必然有某种规律性的联系。”教师应该知晓以下几个教学过程最优化应遵循的教学规律:①教学过程为教育方针所制约;②教学任务、内容与学生可接受性间相互依存;③教学速度与教学效果间有规律性联系;④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间的联系是有规律的;⑤教学方法、手段、形式与教学效率间有规律性的联系;⑥教学效率与教学物质条件、学校卫生条件、道德心理条件、美育因素间有规律可循。

3.地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

在相关教学规律的指导下,教师可以概括出地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式,因有些内容在教学过程最优化含义中已涉及,加之笔者思虑尚不完善,故只粗线条描绘如下:①综合拟订地理基础知识教学、发展能力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并使之具体化;②使地理教学内容同地理教学任务协同一致,强调地理课堂教学中主要的、本质的内容;③选择最优化的地理课堂教学结构,使各环节的顺序与相互联系合理;④选择最合理的地理教学方法、手段与形式来完成一定的地理教学、教育任务。

总之,要达到地理教学过程最优化,必须处理好地理教学过程中的5个主要因素——教师、学生、大纲和教材、教学手段与教学环境的相互关系。要论及具体的优化方法,还得具体情况具体处理,但笔者认为有必要录下褚亚平先生在谈到如何优化地理教学过程时强调的三点,细细体会之也许会对我们不乏启迪。这三点是:①任一地理课都必须要有适当的信息量,有活跃学生思维的教学因素,通过运用观察、操作等手段实现手脑、眼耳并用,同时要有适当的调控;②要给学生表达看法、想法的充分机会,增强其成就感、自信心,培养兴趣,唤起求知欲;③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独立思考,甚至展开必要的讨论,教学信息就会是“双向综合传输”,教学呈现立体化结构,教师再准确把握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控得当,即能将学生的思路与教师的思路汇合起来,使教学活动处于最优化状态。▲

初中地理课中的地图教学范文第5篇

摘要:由于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在教学当中渗透德育开始变得非常重要。为初中生提供德育教育,变成当前教育界要面临的关键问题。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怎样良好的结合学科特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德育标准,将德育教育贯彻落实呢?这就变成我们每一名初中地理教师都需要努力进行研究与做好的一个任务。基于此,本文章对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价值及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德育渗透;价值;策略

引言

地理学科作为一个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学科,不仅关注社会生活,也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与思政内容具有天然联系。因此本文依据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需要,确定初中地理课程思政的基本方向,挖掘初中地理教材中的思政要素,并提出初中地理课程思政的实现途径。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价值及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和军事的较量,更多体现在文化软实力的抗衡。而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遭受不少西方反华势力的抵触,西方反华势力多次希望通过文化渗透改变我国人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中生处在价值观养成的阶段,其明辨是非的能力有限,很容易受到不良言论、思想的影响,加上当今网络的发达,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价值多元化趋向明显,因此初中生急需通过德育明确正确的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價值观。如果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道德教育,即便拥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这些才华不仅不能使其拥有幸福的人生,反而会因为错误价值观的导向给自己、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一)融合语文元素,美化地理课堂

在语文学科中,最有特点的即为诗词歌赋的应用。将诗歌中所蕴含的地理学知识作为线索,研究古今诗歌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价值、方法和技巧等,这些技巧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与理解能力。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述了黄河的源头是在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并最终流入了渤海,诗句读起来磅礴激昂、荡气回肠,令人久久难忘。“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绘了荒凉寂静的玉门关外与关内的景观差异,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因为降水差异。古诗词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配以相应情景的图片和背景音乐,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极大地渲染了课堂气氛。此情此景,使得学生深深体会到我国幅员之辽阔、山河之壮丽,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创设教学情境,渗透德育教育

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创设出有效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当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爱好,创设出良好的游戏情境,在初中地理课堂当中灵活利用多种游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领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比如在讲解“中国的地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地形图片,带着学生一同做游戏。当教师指出某一个地形图时,学生根据地形特点说出地形名称。通过创设游戏情境,更好的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欲望,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另外,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们增强集体意识,教师就需要以学生作为主体,组织学生们进行合作学习,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兴趣作为学生学习地理的动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对学生认知特点进行考虑。

(三)结合地理学科的区域地理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由于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的有限性,如果教师通过讲解大事件和大道理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匹配,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困惑和抵触心理。裴斯泰洛奇提出的要素教育论认为,首先要培养儿童对母亲的爱,再逐渐地扩大到爱家人,再学会爱朋友,最后爱世界上所有的人。借鉴要素教育论的尺度扩展,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将部分大事件和大尺度缩小至学生生活的区域尺度,即家乡,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八年级地理主要为中国区域地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假期对家乡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家乡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变迁历程,培养对于家乡的认同和自豪感,做到“知乡”和“爱乡”,使得家国情怀的培养有了坚实的基础。

(四)举办教学活动,营造地理德育氛围

教师可以定期在班级举办一些教学活动,将德育与地理知识紧密融合在一起,营造地理教学氛围。例如,在每年的3月22日这一天,在班级举办节约用水手抄报比赛。从1993年开始,3月22日就确定为“世界水日”,但在实际生活中其实鲜有人知道这一天,教师可以组织手抄报比赛,让学生自行搜索查阅水资源的相关资讯。手抄报不仅包含了日常节约用水的小妙招,还可以为大家介绍目前世界上水资源稀缺地区人们艰难的生活状况。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能够深刻体会水资源的来之不易,懂得加倍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

结束语

理是初中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是一门具有浓厚人文属性的学科。在向学生传授基础地理知识的同时,教师要开展德育渗透,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开展课后实践探究、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以及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实施爱国主义、环境保护以及乡土地理等方面的德育,促进学生地理知识与综合素养的同步提升,从而成长为对国家建设、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晶.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吉林教育,2020(31):83.

[2]刘海军.德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价值及策略[J].新课程,2020(23):232.

[3]丁云,周宗圣.浅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策略[J].名师在线,2020(11):35-36.

初中地理课中的地图教学范文第6篇

摘 要:在如今飞速发展的时代,逐渐步入了信息化的社会,教学的手段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地图也与时俱进,出现了电子地图,所以把信息化下的电子地图投入到了初中地理教学中。在全球科技进步的浪潮下,信息化也成为历史的必然,电子地图将会进入到人们的生活,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描述了信息化下电子地图是什么,然后分析了在信息化下电子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优点以及重要性,最后写了信息化电子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方法以及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电子地图;初中地理

初中的地理知识只靠文字系统是无法表达的,对于地理课,它需要更加直观地去看整体的地图,而不只是单单去看书上的地图的一部分。通过大致的了解能够让学生更加具体地了解整体的地理知识,而且对某一信息采用图像识别要比用语言识别省很多时间,而且还方便学生去记忆各地形。

一、什么是信息化下的电子地图

时代是不断进步的,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还有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地图也在不断地进步,由于传统地图的一些缺点,还有现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出现了电子地图。电子地图可以通过地理位置来分析制图,并且能够实现动画,它还可以将地图中的地图要素分层来显示,并且由于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它利用了虚拟现实技术,将地图立体化、动态化可以让使用者能够更加贴切的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电子地图实践教学中的优点以及重要性

1.电子地图可以动态化

传统的地图就只单单是平面的,学生可以直观地得出图中的地理位置,比如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些位置信息,还有其他某些建筑物的地理位置或者是地图上所表现出的一些地理差异等。而电子地图可以实现动画,在地理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不能理解清楚静态的传统地图中一些地势形态的具体变化,这时候可以通过电子地图的动态化来更加直观地感受某些地势形态的

变化。

2.电子地图可调可变

随着时代的信息化,出现的电子地图可以通过调节比例尺来从不同的大小和方位来加深对于某一块地形的认识,还可以通过改变地图的信息来获得更多信息。在书本上传统的地图是很早之前的旧地图,不能够反映出现在的地理中的一些信息,现在的电子地图会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变化而去更新它自身的内容。这样更容易让学生将所学习到的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三、電子地图在初中地理课上的应用方法以及策略

在教学中电子地图更加吸引学生的兴趣。传统的地图可以通过比例尺等推算出它在实际中的距离,而电子地图则可以通过智能手段就可以得出,而更吸引学生对于地理课上地图的研究。在地理课上应用电子地图可以节省时间,使教师能传授更多知识。

1.使地图动态化,加深学生印象

电子地图能够通过动态的操作,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一种代入感,这样就激发了他们对于地理的热爱,还能够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让每位学生都思维活跃起来,让他们的学习更加深刻。

可以将一些抽象的地图,或者地理知识点运用科技手段展现出来,电子地图有将地图动态化的功能,这样学生能够将那些比较抽象的地理事物通过观看电子地图的动态展示来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这些事物的地理范围和形态。

2.课堂上多使用电子地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在课堂上多注意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可以使用电子地图,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地了解地理事物的表象特征,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民族的分布情况时候,老师可以根据颜色来区分各民族的分布情况,可以根据人口数量的不同来让颜色的深浅变得不一样。再将地图进行放大和缩小来让学生明白某一地区的少数民族有哪些,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民族的分布情况。

3.电子地图多变化,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电子地图有可调节的优点,可以在上课的时候调节地图的大小,让学生思考地理位置的变化。通过改变这一方法来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并且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要在旁边指导,学生进行思考,给他们一些提示使他们受到启发,从而达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

总之,初中生已经不再是稚嫩的孩子,他们应该具备与时俱进的态度和能力,紧跟科技进步的大背景与大环境。电子地图进入初中课堂,更有利于传播先进的科学知识,让学生多学一门技能,也能起到预防的作用。电子地图因其具备传统地图所不具备的优势,例如,三维效果、实景地图等,不仅能提高课堂的效率,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视觉方面来让学生更好地研究和学习这一新概念和技术,刺激学生感官,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分析能力,对地理这门学科产生更多兴趣,从而更好地进行地理教学。

参考文献:

[1]田毓芝.中学地理教学方法的选用[J].史地政教学,2015(6).

[2]孙根年.地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05.

编辑 温雪莲

上一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范文下一篇:从现在开始教学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