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范文

2023-11-17

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范文第1篇

为了切实推进我县循环农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根据《**省循环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发〔201*〕**号)和《**市循环农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政办发〔20**〕**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县全面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绿色农业发展新格局。

(一)目的意义。通过开展循环农业三年行动,进一步梳理发展思路,明确目标任务,组织专项行动,实施重点工程,有利于有效调动各级积极性,有机整合各方资源要素,有序深化各项工作举措,从而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夯实基础、营造氛围,赢得先机、形成合力。

(二)总体要求。紧抓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乡村振兴和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部署,夯实稳粮增收基础,着力推进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转变,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切实保障粮食与农产品供给、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逐步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

(三)目标任务。通过三年努力,基本建立具有我县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循环农业示范基地面积达到**万亩以上,粮改饲面积达到*万亩以上;秸秆综和利用率达到*%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处理利用率达*%以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0%以上,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以上;耕地基础地力提高0.5个等级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2个百分点,基本农田农网控制率达到*%,草原植被覆盖度达到*%;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全面减量化。

二、重点任务

(一)优化区域生态布局,加快构建循环农业模式。

围绕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在突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防灾减灾的基础上,统筹种养业、林果业、旅游业协调发展,推动形成生态保育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循环农业新格局。大力发展核桃、花椒等山地特色生态林果业,实施果蔬有机肥替代行动,重点推广“林果-林下养禽养蜂(食用菌、药材)-有机肥-有机农产品”、“尾菜-养殖-沼气-有机肥-种植”等立体复合型循环农业模式。突出林果、冬春蔬菜、中药材、蜂禽养殖、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加快推广“林-草-禽”等林下经济循环模式,全力培育绿色山珍品牌。打造“养殖-沼气-种植-养殖”生态农业产业链、“畜产品-特色农副产品-农业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链和绿色食品产业链。突破产业界限,以特色村镇和田园综合体为载体,依托绿色生态资源,加快促进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核心的产业融合,带动生态农业、生态加工、生态旅游协调发展,推动构建山地循环农业体系。

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县工信局、县财政局

(二)围绕农业循环发展,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工程。

1.以“粮改饲”工程为纽带的种养结合工程。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解决以粮食为主要饲料的猪、鸡等畜禽与人争粮的窘境。同时缓解玉米等产能过剩引起的种植效益下滑,最大限度的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和生态效益。通过“粮改饲”休养改良土地,有效提高地力,力争到20*年“粮改饲”面积达到*万亩。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2.以秸秆为纽带的综合利用循环模式。围绕秸秆饲料、燃料、基料化综合利用,构建“秸秆—基料—食用菌”、“秸秆—成型燃料—燃料—农户”、“秸秆—青贮饲料—养殖业”产业链,结合农机部门的农机补贴政策,引进秸秆还田机械,推广秸秆还田和秸秆回收,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严格落实秸秆禁烧责任,重点开展以肥料化、燃料化、饲料化、基料化为方向的综合利用,切实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到2*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以上,饲料化利用率达到*%,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3.以畜禽粪便为纽带的循环模式。围绕畜禽粪便燃料、肥料化综合利用,应用畜禽粪便沼气工程技术、畜禽粪便高温厌氧堆肥技术,配套设施农业生产技术、畜禽标准化生态养殖技术、特色林果种植技术,构建“畜禽粪便—沼气工程—燃料—农户”、“畜禽粪便—沼气工程—沼渣、沼液—果(菜)”、“畜禽粪便—有机肥—果(菜)”产业链。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培训,建立农村粪污排放标准和奖罚制度,建立完善粪便储存、回收和利用体系。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4.以减量化肥农药提质增效为主的耕地质量保护及地力提升工程。组织农技中心、县能环站等相关部门在前期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分步实施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废旧农膜回收、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和微生物肥、包膜化肥、缓释肥等技术措施,结合土地面源污染普查项目的实施,制定完整的土地改良及减量化肥农药、回收废旧农膜减少化肥农药残留和农膜残留行动方案,同时,加强对农业经营主体的宣传培训,针对核桃、粮食等农作物推广使用无公害农药,绿色防控病虫害等技术,有条件的地域,推广使用大型施药机械及航空植保无人机进行统一防控,进一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深入实施废旧农膜回收工作,及时监测土壤重金属污染,积极开展土壤改良、控污修复、休耕轮作等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5.以乡村环境综合整治为载体,提高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水平。紧抓农村振兴战略及乡村环境大整治的有利时机,引导农户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指导农户修建新式卫生厕所,扎实开展“厕所革命”,着力整治农村环境。以农村人居环境大整治为主线,在有条件的地域,以项目带动的方式对人畜及家禽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比如以蚯蚓养殖为纽带对可再生生活垃圾及粪污无害化生产生物有机肥,以尾菜处理项目带动资源化利用工程。以创新思维开发农业循环模式,进一步提高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水平,通过在乡镇设立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循环农业模式在全县实施。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6.农业水资源高效节约利用工程。加大喷灌、滴灌、低压管道输水等高效灌溉工程建设,完善灌溉用水计量设施,并积极推广垄膜沟灌、膜下滴灌、农业物联网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技术。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工作举措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为指导,把建设生态循环农业放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突出位置,进一步完善制度、健全体系、狠抓落实,推动现代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一)健全良种繁育体系。突出特色产业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大力引进西门塔尔、安格斯等优良品种,扎实做好地方品种保护与杂交改良,加大种畜场建设力度,加强基层母牛保护,牛良种化程度达*%以上;加快建设种苗基地,培育一批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设施蔬菜优质种苗统供率达到*%以上;每年引进耐旱、多抗、优质高产专用型品种1-*个,健全和完善原种、一级种、三级种薯扩繁体系,建设原生产基地*亩,年产脱毒原种*万粒以上,确保脱毒一级种薯普及率达到100%。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建设标准化种养循环基地。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突出品牌质量,打造更多“独一份”“特别好”“好中优”“错峰头”的特色农产品,建设一批生态环境好、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种养循环示范基地,创建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到20*年,建成核桃基地*万亩,年产坚果*万吨;中药材面积达到*万亩,总产量达到*万吨;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万亩,总产量达到*万吨;全县牛、羊、猪、鸡分别达到*万头、*万只、*万头、*万只。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重点打造生态农产品加工企业。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以培育特色产业加工和培植县域经济地方财源为核心,围绕特色产业和地方特色产品,突出特色、全链推动,集群发展,积极引进和培育上下游配套加工企业,实施以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和生态化改造,加大生物、工程、环保、信息等技术集成应用力度,全力打造国家绿色生态农产品加工基地。到20*年,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例达到*: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完善农产品产销对接和市场体系。加强对我县名优特农产品的推介力度,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依托知名电商平台,搭建多元化的农产品网上展示馆,打造永不落幕的农产品展销会,拓展线上线下营销渠道,布局完善国内外营销网络体系,加快我县农产品外销步伐。到20*年,全县农业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亿元,年交易额超千万元的农业电商主体达到*家。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推进“三园一体”建设。紧盯草食畜、优质果品、中药材、优质马马铃薯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打造一批集种养殖生产、技术研发、农产品加工、冷链仓储、休闲观光、废物处理、创业示范为一体的循环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和田园综合体。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打造集农产品初加工、主食加工、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为一体的农产品加工核心区,推动副产物梯次利用、全值利用和循环利用,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快配套建设休闲农业板块,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建设废弃物处理利用中心、有机肥生产加工中心、餐厨垃圾处理中心等设施,实现生产要素互为条件、互为利用的闭环生态系统。强化品牌创建培育。实施农产品品牌提升行动,用品牌覆盖农业全产业链,按照“政府主导、主体运作、严格标准、财政支撑”的公共品牌创建机制,将区域形象品牌、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和企业合作社品牌捆绑营销,做大做强品牌农业,全力叫响“生态陇原”优质农产品品牌,把**县的绿色品牌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六)建立健全循环农业标准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覆盖全县大宗、优势、特色农作物的农业标准体系,每年制定修改标准5项以上。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并建立质量安全内控制度。加强标准示范推广和使用指导,依托“三区三园”和田园综合体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基地创建示范,推动规模种养基地、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率先实施标准化生产,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方式带动千家万户走上标准化生产的轨道,减少化肥、农药、农膜等投入,切实改变依赖物质投入、拼资源消耗、靠外延扩张的传统发展模式。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七)加快“三品一标”认证。加大认证工作力度,指导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和品牌创建,将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纳入特色产业奖补范围,对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提高认证积极性,力争全县“三品一标”产品数量年增幅保持在*%以上,“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数量达到*个以上,推动农业生产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八)健全质量追溯体系。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信息查询、监管、监测等核心功能,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加快建设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农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保障。高度重视循环农业发展,把三年行动实施作为农业工作的主抓手,根据行动制订措施,围绕行动安排工作,结合行动落实项目。健全责任机制,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牵头抓、职能部门具体抓,加强计划管理,滚动编制计划方案,明确重点任务,增强工作针对性;强化任务落实,推行绩效管理,深化绩效评定和结果运用;加强工作督查,及时掌握工作推进、目标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措施,确保取得预期效果。

(二)政策投入保障。结合专项行动和重点工程实施,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不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和财政支农稳定增长机制,健全农业补贴政策、农产品价格保护和市场调控机制,争取财政加大投入,充分调动经营主体积极性,引入工商企业和其他经营主体参与项目建设,吸引社会资金和金融资金支持项目实施,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壮大农业投资规模;加强政策投入绩效评估,建立项目补贴阳光监管体系,进一步提高政策效应和资金使用绩效

(三)改革创新保障。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破解发展循环农业的制约瓶颈、顺利推进三年行动的强大动力,实行面上改革创新与点上改革试验相结合,全方位加强政策、制度设计,着力构建农业现代化普适性、长效性的制度成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探索循环农业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互促互动关系,创新农业经营制度,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合作化、规模化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体系;创新农村产权制度,积极推进农业市场化,引导优质资源要素流向农业,不断激发发展活力。

(四)体制机制保障。完善管理机制,进一步推进农业立法,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强化“七五”普法宣传,切实增强依法行政意识,使三年行动各项管理工作全面步入法制化轨道。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下放权力,改进许可审批办法和程序,提高办事效能;完善决策机制,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建立专家智库,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使三年行动涉及的政策设计、计划和工作措施更加科学;完善评价机制,健全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开展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评价并通报结果。

(五)队伍作风保障。适应循环农业客观要求,合理设置内部机构,调整充实人员,理顺职能关系,使三年行动相关任务的承担相对集中,形成职责明晰、办事高效、运转协调、管理规范的组织体系。深入开展“五型”机关创建,全面提升干部职工创新谋划能力、科学决策能力、高效执行能力和依法监管能力,形成快捷高效的运转机制,切实担当起三年行动责任;进一步健全完善联系基层、服务三农制度,深入开展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活动,深化农村综合调查联系点工作,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六个一”机制,切实解决农业发展和农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加强行风政风建设,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大力弘扬农业部门核心价值观,为三年行动实施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范文第2篇

三年行动计划

2014年――2016年

总体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素质教育、开展阳光体育、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为宗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以创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龙头,力争学校体育各项工作在三年达到全州先进水平。

一、确立目标

1、 建设一支有正确教育观念,具有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有较强的教学能力的体育师资队伍。

2、按国家和市教育局颁布的体育器材配备目录配备齐全各类体育器材,完善学校各项体育设施。

3、认真执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搞好测试统计工作力争达标率90%以上。

4、运动队训练、群体活动竞赛等项目达到先进水平。重视对学生健康教育,把我县学生培养成“懂礼貌,守规范,健体魄,会学习,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二、实施过程

1、加强领导,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每一所学校组建由校长主管领导,体育管理者,各班体育教师组成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好学校的各项体育活动,由体育管理者具体负责指导学校的体育工作。

教育局对体育教师加强师德教育,支持他们在规划期里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支

持他们积极参加各种业务进修,提高专业水平,提高教学能力、训练能力、科研能力,以建立一支较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

2、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认真学习《体育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使健康教育进课堂,认真制定教学计划,认真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体育课。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心理素质,掌握一定的体育技巧和方法上下功夫。对新课程、新理念进一步地学习和研究,充分挖掘教材,提高对教材进行再处理的能力,树立用教材的思想,从学生角度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教育、教学各方面达到更高水平。

3、继续搞好“体育活动课题的研究”工作

加强落实,保证实验的连续性、深入性,注重实验过程的优化和试验方法的改进,注重实验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比较;重点对该实验进行提高、完善,并取得更科学的实验效果,我们将不辜负上级领导对我们的信任,以踏实的作风、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精神边探索边改进,力争圆满完成课题实验任务

4、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推进全民健身运动

学校在抓好学生早操、课间操、体育课、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的同时,要抓好不同季节开展的形式多样的群体活动:学生广播操比赛、篮球赛、全校趣味运动会、学校田径运动会、拔河比赛等。通过小型(分年级)多样的竞技活动,来提高学生活动能力。

5、加强运动队训练和组建特色项目兴趣小组

学校将继续抓好校级篮球队、乒乓球队、足球队、排球队、武术队,认真制定好训练计划,做好实施训练的纪录和测试成绩纪录。通过科学训练,提高兴趣小组的成绩。三年里使我校体育工作在全州取的好成绩。

6、保持校运动会的召开

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激励机制,搞好每年一度的县、校运动会,做到组织精细、安排合理、团结互助、提高能力,县、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做好广大教师的培训工作,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同时,开好每年一度的县、校运动会,加大学生的参与力度。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多年来,我校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但总体上看,学校体育仍是薄弱环节,未能得到足够重视,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器材设施缺乏,影响和制约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2013年学校每年对所有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并将测试结果经教育部门审核后上报纳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 在实施行动计划过程中,我校要实出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着力改善学校体育条件,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完善学校体育政策法规和各项管理制度,确保行动计划真正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有力手段。

舟曲县峰迭新区中学

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范文第3篇

三年行动计划

2014年――2016年

总体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素质教育、开展阳光体育、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为宗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以创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龙头,力争学校体育各项工作在三年达到全州先进水平。

一、确立目标

1、 建设一支有正确教育观念,具有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有较强的教学能力的体育师资队伍。

2、按国家和市教育局颁布的体育器材配备目录配备齐全各类体育器材,完善学校各项体育设施。

3、认真执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搞好测试统计工作力争达标率90%以上。

4、运动队训练、群体活动竞赛等项目达到先进水平。重视对学生健康教育,把我县学生培养成“懂礼貌,守规范,健体魄,会学习,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二、实施过程

1、加强领导,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每一所学校组建由校长主管领导,体育管理者,各班体育教师组成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好学校的各项体育活动,由体育管理者具体负责指导学校的体育工作。

教育局对体育教师加强师德教育,支持他们在规划期里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支

持他们积极参加各种业务进修,提高专业水平,提高教学能力、训练能力、科研能力,以建立一支较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

2、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认真学习《体育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使健康教育进课堂,认真制定教学计划,认真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体育课。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心理素质,掌握一定的体育技巧和方法上下功夫。对新课程、新理念进一步地学习和研究,充分挖掘教材,提高对教材进行再处理的能力,树立用教材的思想,从学生角度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教育、教学各方面达到更高水平。

3、继续搞好“体育活动课题的研究”工作

加强落实,保证实验的连续性、深入性,注重实验过程的优化和试验方法的改进,注重实验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比较;重点对该实验进行提高、完善,并取得更科学的实验效果,我们将不辜负上级领导对我们的信任,以踏实的作风、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精神边探索边改进,力争圆满完成课题实验任务

4、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推进全民健身运动

学校在抓好学生早操、课间操、体育课、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的同时,要抓好不同季节开展的形式多样的群体活动:学生广播操比赛、篮球赛、全校趣味运动会、学校田径运动会、拔河比赛等。通过小型(分年级)多样的竞技活动,来提高学生活动能力。

5、加强运动队训练和组建特色项目兴趣小组

学校将继续抓好校级篮球队、乒乓球队、足球队、排球队、武术队,认真制定好训练计划,做好实施训练的纪录和测试成绩纪录。通过科学训练,提高兴趣小组的成绩。三年里使我校体育工作在全州取的好成绩。

6、保持校运动会的召开

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激励机制,搞好每年一度的县、校运动会,做到组织精细、安排合理、团结互助、提高能力,县、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做好广大教师的培训工作,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同时,开好每年一度的县、校运动会,加大学生的参与力度。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多年来,我校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但总体上看,学校体育仍是薄弱环节,未能得到足够重视,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器材设施缺乏,影响和制约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2013年学校每年对所有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并将测试结果经教育部门审核后上报纳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 在实施行动计划过程中,我校要实出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着力改善学校体育条件,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完善学校体育政策法规和各项管理制度,确保行动计划真正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有力手段。

舟曲县峰迭新区中学

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为目标,按照“政府主导,公办为主,民办补充”的办园格局,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大力发展公办及公办性质幼儿园,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努力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保教质量,进一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多元化需求,切实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二)目标任务。坚持学前教育的普惠性和公益性,建立“市级统筹、以县为主、县乡共管”的管理体制,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适龄儿童就近入园,基本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不断提高全市幼儿保教水平。到2013年,全市所有新建、改扩建幼儿园达到省定基本办园标准,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建成1处公办中心幼儿园并通过省级认定,每个行政村(社区)至少设立1所幼儿园,使我市未来3年公办及公办性质的幼儿园、在园幼儿均达到总数的65%以上,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88%以上。

二、工作重点

(一)大力发展公办及公办性质幼儿园。加大政府投入,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努力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支持和引导街道、农村集体、有条件的国有企事业单位,按照标准举办公办性质幼儿园和开设分园;鼓励支持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村集体幼儿园标准化建设。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经改建合格后举办幼儿园。现有5个班以上规模的小学附设园,经当地政府批准,可从小学剥离改建成为独立幼儿园。

(二)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学前教育。积极吸纳民间资金进入学前教育领域,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各县(市)区要因地制宜,采取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提高学前教育的公共服务能力。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审、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助园。对合法经营且实行普惠性服务、经审核达标的民办幼儿园给予奖励。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幼儿园审批注册制度。

(三)开展居住区配建幼儿园的专项治理。按照《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城区新建居住区教育设施配套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济政字〔2010〕59号)要求,新建居住区规划幼儿园用地,由市政府无偿划拨市、区(含高新区)教育主管部门使用,居住区幼儿园产权归教育主管部门。按照《济南市城区居住区教育设施配套建设遗留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济政办字〔2011〕26号)规定,对存在的居住区教育设施应建未建、挪作他用等遗留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对居住区已建成的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政府统筹安排,鼓励开发商将建成的幼儿园无偿移交教育主管部门,以举办公办幼儿园为主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

幼儿园;办园主体必须依法履行办园职责,严格限制高收费,并承担办园经费和教育设施的改建及维修任务,确保教育教学安全。

(四)加快推进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各县(市)区政府要科学规划幼儿园布局,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幼儿园标准化建设计划,有序推进,分步实施。要严格按照规定标准建设幼儿园,对达不到上级有关标准的幼儿园进行改造,特别是不符合抗震设防等防灾标准和设计规范的幼儿园,要限期进行改造。要按照“安全、节约、实用”的原则建设幼儿园,不得利用公共资金建设超标准豪华幼儿园。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工作要求,配足配齐幼儿园保教设施。要按照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要求,确保幼儿园工程建设质量;建立园舍及设施设备改造维修长效机制,严禁使用危房和不安全设施设备,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幼儿教师培训力度,建立完善园长、教师继续教育和定期培训制度,加强名园长、名教师、特级教师的培养,发挥其骨干、引领作用,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保教能力。完善教师资格准入和补充机制,落实教师地位和待遇。严格执行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对不具备《教师资格条例》规定的在岗人员,要督促其限期取得任职资格。公办幼儿园要按照总量调剂原则和国家及省定标准逐步配齐幼儿教师;2011年新建的50所公办园,根据规模,每园新增5名、县(市)区内部调剂5-10名公办教师,不足部分从社会聘用。已有公办幼儿园,人员不足的部分可调剂补充,其中,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公办幼儿教师要达到50%。

农村集体性质幼儿园,非公办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实行乡镇统筹制,其工资待遇要达到省级学前教育先进县(市、区)要求标准,即达到上一年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倍,以乡镇(街道)统一管理的形式保证按时足额发放。

(六)强化幼儿园规范管理。

1.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实行幼儿园标准化管理和动态监管,严格执行幼儿园审批和年检制度,分类整治未经审批的幼儿园,对经整治达到基本办园条件的予以注册;对整改后仍达不到标准的,依法予以取缔。教育、民政等部门要加强对早教机构、教育咨询等社会办学单位的检查,规范各类学前教育行为。建立幼儿园课程设置常态检查机制,预防和纠正各类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的过度教育现象。

2.扎实做好校园安全工作。严格执行《山东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暂行办法》,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保障工作,切实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放在日常工作的首位,构建无缝隙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落实安全责任,严防校外暴力和园内安全事故。

3.加强学前教育收费管理。要按照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原则,根据国家、省的政策规定,并综合考虑财政投入情况、办园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适时调整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加强民办幼儿园收费管理,完善提价备案和收费公示制度,切实规范收费行为。

4.强化保教质量管理。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规定,加强对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全面提高保教质量。深化学前教育改革,加强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建立健全园本教研制度和保教质量自评机制。坚持科学保教,按照幼儿成长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以幼儿为本,开展幼儿保教工作,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智力发展、快乐成长。

三、扶持政策

各级财政要切实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各县(市)区要认真制定学前教育投入政策,并足额落实资金。

(一)设立学前教育发展专项经费。市设立学前教育发展专项经费,主要用于以下方面:对纳入今年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新建50所公办及公办性质的达标幼儿园实行以奖代补,按照新建幼儿园不同规模,分别予以15万元(6个班以下)、20万元(7-11个班)、25万元(12个班以上)标准的一次性奖补。自2011年起,对扩大招生班数且规范办园的公办及公办性质幼儿园和普惠性质(即按照公办幼儿园标准收费)的民办幼儿园,按照扩招班数每增加1个班给予3万元的奖励;对达到基本办园标准的幼儿园(市级一类园),给予3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城乡低保家庭儿童、孤儿及残疾儿童予以资助。

(二)设立学前教育发展综合奖补专项资金。自2012年起,市设立学前教育发展综合奖补专项资金,综合考核上各县(市)区公办幼儿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落实教师待遇、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接收外来务工子女入园等推进区域学前教育发展情况,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对有关县(市)区进行奖励;奖励资金用于学前教育发展。

以上扶持政策由市财政局、教育局等部门负责制订具体实施办法。

四、保障措施

(一)落实政府责任。建立“市级统筹、以县为主、县乡共管”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认真制定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法规,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统筹管理和指导监督。各县(市)区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本辖区学前教育发展职责,积极做好本辖区幼儿园的布局规划、公办幼儿园建设、公办教师配备与工资保障、相关公用经费筹措以及各类幼儿园的审批注册、常规管理和业务指导等工作。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要积极承担本辖区学前教育发展和管理责任,筹措相关经费,改善办园条件,办好辖区内中心幼儿园、社区幼儿园,并大力扶持农村集体举办幼儿园。

(二)明确部门分工。成立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附后),统筹协调推进全市学前教育工作,定期研究并解决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立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工作机制和协

调机制,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教育部门要完善政策,制定和完善保教标准,加强指导和监督管理,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编制部门要按照国家、省制定的编制标准核定公办幼儿园编制;发展改革部门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幼儿园建设发展;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制定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规划、国土资源部门要落实城镇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的规划、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劳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政策;物价部门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适时调整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加强对民办幼儿园收费管理,规范收费行为,完善提价备案和收费公示制度。综治、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整治、净化周边环境。卫生部门要监督指导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民政、质监、安监、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幼儿园的指导和管理。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开通幼儿园建设审批绿色通道,依法依规简化审批程序、减免相关费用,缩短验收时间,提高审批效率;相关建设审批程序及收费标准,要参照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标准执行。

(三)强化督导考核。建立各级落实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切实加强监督考核。各县(市)区政府要建立健全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和问责机制,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开展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经费筹措、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与社会保障等专项督导,确保发展学前教育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范文第5篇

一、社会经济

1、国内生产总值和预算内财政收入保持适度增长,农民和城镇居民收入

水平保持较快增长,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长10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增长15左右。到2007年,恩格尔系数小于40,贫困人口比例小于0.2。

责任部门:农工办、财政局、劳动社保局、统计局、民政局

2、扩大充分就业,减少收入差距。每年提供就业岗位5万个,实现就业1.5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4以内,基尼系数基本保持在0.3—0.4之间。

责任部门:农工办、劳动社保局

3、控制人口增长,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9以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率保持到90以上,全市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责任部门:计生局

4、巩固提高全市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初中教育普及率达99以上,全市所有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三年内每年建成省级“绿色学校”1—2所、无锡市级“绿色学校”4—5所、××市级“绿色学校”20所。到2007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全部建成“绿色学校”。

责任部门:教育局

二、农业环境保护

1、开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200

5、200

6、2007年分别建成无公害食品基地40个(面积8万亩)、45个(面积10万亩)、50个(面积12万亩),到2007年,全市主要农产品中有机及绿色好范文版权所有!产品比重达到20以上。

责任部门:农林局

2、推广生态养殖模式,200

5、200

6、2007年分别完成3个、5个、8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试点。到2007年,全市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大于90。

责任部门:农林局、环保局

3、积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和推广使用,200

5、200

6、2007年分别新增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5个、6个、7个。到2007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责任部门:农林局

4、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素等。到2007年,化肥施用强度小于250千克/公顷,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率大于90。

责任部门:农林局

5、加强农用薄膜回收,200

5、200

6、2007年分别有5个、5个、6个镇设立农用薄膜回收点,农用塑料薄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

责任部门:农林局

6、推广农村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使用。到2007年,农村生活用能中新能源所占比例达到30以上。

责任部门:农工办、发展计划局、农林局

7、加大防洪抗旱能力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系统抗灾能力。

任部门:水利局、农林局

三、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

1、完善定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加强风景名胜区管理。到2007年,全市“一园四区”(指森林公园、湿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15以上。

责任部门:规划局、园林旅游局、农林局、国土资源局

2、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到2005年,全面完成地下水禁采封井任务。

责任部门:水利局

3、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到2007年,受保护基本农田面积大于90。

责任部门:国土资源局

4、大力开展城乡植树造林活动,三年内每年新增林地面积1.5万亩。到2007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8以上。

责任部门:农林局、园林旅游局

5、制订并实施砖瓦窑关停计划。三年内全市关停45只砖瓦窑。

责任部门:国土资源局、经贸局、工商局

6、整理土地和利用废弃石宕。三年内,每年完成800亩废弃石宕的复垦、利用。到2007年,全市退化土地恢复治理率达到90以上。

责任部门:国土资源局、农林局

7、加强废弃石宕复绿。到2007年,全市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废弃石宕基本完成复绿任务。

责任部门:农林局、国土资源局

四、工业污染防治

1、继续实施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制度,加强“红色”、“黑色”企业环境行为的监督管理。到2007年,“红色”、“黑色”企业在参评企业中所占比例低于10。

责任部门:环保局

2、对长期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严重超过排污总量和无环境容量地区的严重污染企业,实行关停。

责任部门:环保局、经贸局、工商局、国税

局、地税局等。

3、加快废水治理,提高废水达标排放标准。2005年,印染、造纸、化工、制革、洗毛等主要水污染企业全部实现一级达标排放;2007年全市所有水污染企业全部实现一级达标排放。

责任部门:环保局、开发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

4、全市乡镇污水厂处理厂正常运行,工业废水实行集中处理。三年内每年建设

排污管道100公里,每年削减排污口50-70个。到2007年,全市保留100个工业企业排污口。

责任部门:开发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

5、排污口规范化整治。2004年底前,完成建成投运的污水处理厂远程实时监控装置、cod在线监测仪的安装,完成日处理能力2000吨以上的企业废水处理设施cod在线监测仪的安装;2005年底前,完成年内建成投运的污水处理厂远程实时监控装置、cod在线监测仪的安装,完成日处理能力2000吨以上的企业废水处理设施远程实时监控装置的安装;2006年底前,完成所有废水处理设施远程实时监控装置、cod在线监测仪的安装。

责任部门:环保局

6、加快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到2007年,基本完成电厂、钢厂废水(循环冷却水)回用等综合利用工程建设。

责任部门:发展计划局、环保局

7、加快电厂二氧化硫和烟尘治理,所有电厂必须建设静电除尘和高效脱硫系统。200

5、200

6、2007年分别完成30、40、30电厂除尘脱硫工程建设。到2007年底,全部电厂完成脱硫除尘治理。

责任部门:环保局

8、加快集中供热和推广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2005年,淘汰全市具集中供热条件的0.5吨以下燃煤手烧锅炉。到2007年底,全面淘汰集中供热范围的燃煤锅炉,燃煤窑炉(特种行业窑炉除外)全部改为燃油或燃气等清洁能源方式。

责任部门:发展计划局、环保局、技术监督局、各有关镇人民政府

9、加快推进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审计、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5年,开发区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三年内每年完成循环经济试点10个、清洁生产审计25家、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20家以上。到2007年,全市必须实施清洁生产审计的制革、印染、化工等企业,全部实行清洁生产审计。

责任部门:环保局、经济贸易局

10、实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三年内二氧化硫、烟尘排放总量每年削减5,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每年削减2-3。

责任部门:发展计划局、环保局

11、开展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2005年,××经济技术开发区和3个镇工业集中区建成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其余镇工业集中区完成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规划;2006年,6个镇工业集中区建成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007年,7个镇工业集中区建成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责任部门:环保局、开发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

12、加快电镀加工企业、铝氧化企业集中生产和集中处理步伐。到2007年,全市各镇、开发区只保留一个电镀加工、铝氧化集中生产和集中处理点,关停分散小电镀加工、小铝氧化企业。

责任部门:环保局、经济贸易局、工商局、各镇人民政府

五、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1、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建设成果,提高城市卫生水平。

责任部门:卫生局、城管执法局

2、健全完善全市调水方案,2006年底前完成相关工程建设。

责任部门:水利局、各有关镇人民政府

3、加快实施生活污水管网建设,提高城乡生活污水截流率和处理率。2005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2007年镇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加快制订并实施中水回用规划,实现中水回用。

责任部门:规划局、建设局、建投公司、各镇人民政府好范文版权所有!

4、加快制订并组织实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或堆肥等无害化处理方案。2005年完成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开工建设;2006年建成投运。

责任部门:发展计划局、建设局

5、加强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

责任部门:建设局、开发区管委会

6、加强城市绿化建设。200

5、200

6、2007年分别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50万平方米、150万平方米、20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都达到12平方米以上。

责任部门:园林旅游局

7、巩固、扩大城市烟尘控制区建设成果。划分城市清洁能源区,2007年底前全部淘汰区域内燃煤锅炉,实行集中供热或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城市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

责任部门:发展计划局、环保局、技术监督局、城管执法局等

8、巩固、扩大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成果。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60以上。

责任部门:环保局、城管执法局、建设局等

六、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1、加快环境优美乡镇建设。200

4、200

5、2006年分别建成3个、9个、3个环境优美乡镇(澄江镇不计)。

责任部门:环保局、农林局、各有关镇人民政府

2、加快生态村建设。200

5、200

6、2007年分别建成8个、10个、12个生态村。

责任部门:环保局、农林局、各有关镇人民政府

3、开展河道清淤整治。2005年,完成长寿河等整治,实现水质达标;200

6、2007年,完成张家港河、锡澄运河及应天河、青祝运河、富贝河等河道整治,实现水质达标。到2007年,全市主要河道水质基本达到功能区类别标准。

责任部门:水利局、交通局、环保局、各有关镇人民政府

4、加强农村改水改厕。到2007年,镇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责任部门:卫生局、建设局

七、生态文化建设

开展绿色社区建设。200

5、200

6、2007年分别建成5个、8个、12个绿色社区。到2007年底,50的社区建成绿色社区。

责任部门:市委宣传部、民政局、环保局、澄江镇人民政府

八、环境专项整治

1、开展全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专项整治,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率达90以上。

责任部门:卫生局、环保局

2、开展全市危险废物专项整治,危险废物全部处置利用,无危险废物排放。

责任部门:环保局

3、开展核与辐射专项整治。

责任部门:环保局、公安局、卫生局

4、开展“白色污染”专项整治。

责任部门:工商局、技术监督局、卫生局、经济贸易局、环保局

5、开展城区燃煤大灶专项整治,改用燃油、燃气等清洁能源。

责任部门:环保局、城管执法局

6、开展城区建筑施工噪声专项整治。

责任部门:城管执法局、建设局、环保局

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范文第6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目标,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与污染防治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美丽嵩县新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因村制宜,分类推进。充分考虑村庄在自然资源、空间形态、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科学确定整治目标任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依据镇村布局规划,逐步引导行政村规划发展建

设“美丽宜居乡村”,其中有条件的“特色村”和“重点村”积极创建特色田园乡村;一般自然村加快构建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达到“三无一规范一眼清”标准。

——示范先行、有序推进。学习借鉴先行地区经验,坚持先易后难、先点后面,通过试点示范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带动整体提升。加强规划引导,合理安排整治任务和建设时序,采用适合本地实际的工作路径和技术模式,防止一哄而上和生搬硬套,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注重保护,留住乡愁。统筹兼顾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 注重乡土味道,强化乡村传统肌理、空间形态和传统建筑保护,做好重要空间、建筑和景观设计,深挖历史古韵,传承乡土文脉。综合提升村水林田路整体风貌,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村民主体,政府引导。尊重村民意愿,根据村民需求,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通过制定规划、项目扶持、财政补贴等方式,引导村民、社会和政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注重发挥村民主体作用,保障村民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建管并重,长效运行。坚持系统化思维,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合理确定投融资模式和运行管护方式,积极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运营管理机制,确保各类设施建

成并长期稳定运行。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日常管理落实到位、设施维修养护到位。

三、行动目标

2020年年底前,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农民环境卫生意识普遍增强。

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区周边村、政府所在地村、中心村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景区内的村庄(一类区域),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或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显著提升,管护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基本具备条件的村庄(二类区域),人居环境质量较大提升,90%左右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管控,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管护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深度贫困地区农村(三类区域),实现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的基本要求,村庄生活垃圾得到全面清理,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有效管控,卫生厕所普遍推广,村庄道路硬化及绿化、美化、亮化水平明显提升。

少数地处偏远、居住分散的村庄(四类区域),在优先

保障村民基本生活条件基础上,实现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的基本要求。

四、重点任务

(一)加快推进农村垃圾治理

1.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各乡镇要按照“五有”(有齐全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机制、有完善的监督制度)标准和“四个环节”(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的要求,按照城乡一体、区域统筹、设施共享的原则,加快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施乡镇转运、县处理的乡镇,要建设密闭压缩式垃圾转运站;无法转运至县处理的乡镇,要建设卫生填埋场。村庄要合理配备垃圾清扫和密闭式收集设施。2020年年底前,全县90%以上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并通过验收。

2.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探索建立“户分类投放、村分拣收集、有机垃圾就地生态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体系,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推进垃圾减量化、收集分类化和处理资源化。2018年积极推进饭坡镇曲里村,车村镇天桥沟村、龙王村,何村乡箭口河村,黄庄乡三合村等5个全县首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试点工作,探索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2019年,每个乡镇选择不少于1个村作为试点。2020年有条件的乡镇普遍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

3.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规模化、产业化。推广使用加厚地膜,开展可降解地膜试验示范,逐步建立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机制。规范处置农村地区工业危险废物并达到要求。

4.加大陈年垃圾清理和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的力度。以城乡结合部、环境敏感区、主要交通干线沿线以及河流、水库等区域为重点,整治垃圾山、垃圾围村、垃圾围坝、工业污染,禁止城市向农村堆弃垃圾,防止城市垃圾“上山下乡”。严禁露天焚烧、未经防渗处理随意填埋垃圾。乡镇要抓紧制定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分类整治方案,坚持一处一策,明确完成时限,建立工作台账并实行滚动销号制度。2018年24个贫困村农村环境整治达到省定标准;闫庄镇闫庄村建成垃圾中转处理站及保洁设施;饭坡镇曲里村、车村镇龙王村、车村镇天桥沟村、德亭镇德亭村、大章镇东湾村、库区乡桥北村、何村乡箭口河村、田湖镇毛庄村、黄庄乡三合村等9个村建成小型垃圾处理厂及保洁设施。2020年年底前完成全县所有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任务。

(二)开展厕所粪污治理

1.合理选择改厕模式。积极推进“厕所革命”,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合理确定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模式。在污水管网覆盖地区使用完整下水道式水冲厕所,在污水管网覆盖不

到的地区推广三格化粪池式厕所,在山区、丘陵不适宜三格化粪池施工地区因地制宜选择其他改厕模式。农村新建住房均要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乡村学校、卫生院(室)、村委会等公共场所的厕所基本达到《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三类标准。2018年年底前每个乡镇至少建设2座三类标准公共厕所。

2.建立厕所粪污治理长效机制。乡镇要科学选择区域内农村厕所粪污收集处理方式,明确维修、抽取、转运、处理的实施办法,配备精干高效、责任心强的管护人员,保障日常管护工作经费,确保管护机制落实。县相关部门要在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研究出台优惠政策,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企业或个人参与厕具检查检修、粪污收运以及粪液粪渣资源化利用等工作。

3.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引导农户逐步实施“三退三进”(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场、进入合作社、进入市场循环),发展绿色养殖。2020年年底前,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全县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95%以上,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

(三)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1.科学合理选择污水处理方式。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因村制宜、逐步推进”的总体思路,鼓励各地通过EPC、PPP、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优选专业化企业负责村庄生活

污水治理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维护等全过程建设运行管理,强化市(区)域内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规模化建设、专业化管护、一体化推进。指导各地合理选择接入市政管网、建设小型设施相对集中或分散处理的治理模式,加强处理工艺选择、设备选型和质量管理,重视村庄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

2.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乡镇政府所在地和经济条件较好、居住相对集中的村庄建设使用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已经建成但未正常运行的乡镇,要进一步完善收集系统和运营机制,实现正常运营。加快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和服务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城镇污水管网短期内覆盖不到、居住分散的村庄选择建设小型人工湿地、氧化塘、无(微)动力等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设施。暂无能力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的村庄,要合理建设污水排放沟渠,解决生活污水乱排乱放问题。优先推进乡镇政府所在地、陆浑湖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河流两侧、交通干线沿线和县界周边乡镇的村庄生活污水治理。2018年何村乡箭口河村建设污水管网;黄庄乡三合村建成小型污水处理厂。

3.积极开展农村水环境治理。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垃圾清理、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管理。

(四)着力提升村容村貌

1.实施村庄硬化绿化亮化工程。优化完善村庄路网,加快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2020年年底前完成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建设。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选择路面材料,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推进村庄绿化,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组织开展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活动,建设绿色生态村庄,2020年年底前乡村绿化覆盖率达到30%。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实现村庄主要街道和公共活动场所夜晚有照明。

2.提升村庄形象面貌。加强乡村规划管控,开展专项整治,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着力提升农村建筑风貌,新(改)建房屋要突出当地传统民居特色和时代特征,防止盲目照搬照抄、千村一面,严禁脱离农村实际建大公园、大广场、大牌坊等形象工程。加大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力度,弘扬中原传统农耕文化,提升田园风光品质。

3.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按照有关规定,持续开展卫生乡镇、卫生村等创建活动,提升卫生创建工作质量,扩大覆盖面。2020年年底前国家级和省级卫生乡镇、卫生村数量占比分别达到80%、25%。

(五)加强村庄规划管理

优化完善镇村布局规划,根据新型城镇化进程,合理确定重点村、特色村等规划发展村庄和一般村庄。指导乡镇基

本完成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将公共服务改善、基础设施配置以及其他建设发展要求落实到区域空间,鼓励推行多规合一。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做到农房建设有规划管理、生产生活空间合理分离,实现村庄规划管理基本覆盖。推行政府组织领导、村委会发挥主体作用、技术单位指导的村庄规划编制实施机制。村规民约应包含尊重和支持村庄规划的内容。加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建立健全违法用地和建设查处机制。2020年年底前,实现全县乡村建设规划、实用性村庄规划基本覆盖,村庄规划管理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六)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

1.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围绕生活垃圾收运处理、道路修护、绿化养护、河道管护、公共设施维护等“多位一体”建设,按照“有规章制度、有管护队伍、有劳动装备、有资金保障、有考核奖惩”的“六有”要求,加快健全完善行之有效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推行垃圾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探索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合理确定缴费标准,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

2.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支持村级组织和个人承接村内环境整治、村内道路、植树造林等小型涉农工程项目。组织开展专业化培训,把当地村民培养成为村内公益性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的重要力量。

3.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设置

“绿色窗口”,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三、强化政策支持

(一)建立多元投入的资金保障机制。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建立各级政府补助、村集体资金及社会资金参与、村民合理付费相结合的费用分担机制。县财政积极支持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厕所粪污治理等重点工作,将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资金纳入预算,合理保障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一规划、集中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统筹农村公路建设、农村环境整治、传统村落保护、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奖补、农村社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河塘整治)、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相关资金,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所获土地增值收益,按相关规定用于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村庄整治增加耕地获得的占补平衡指标收益,通过支出预算统筹安排用于支持当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新政府支持方式,采取试点示范、分类分档、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以工代赈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各乡镇可统筹使用上级均衡性转移支付等有关资金,用于弥补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运营维护费用,建立管护长效机制,不足部分由乡镇政府承担。

(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开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的新贷款品种,适度放宽贷款审批条件,优化贷款审批流程。支持收益较好、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农村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

(三)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积极推广应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污水治理项目,鼓励采取整县打包或城乡一体的模式,增加项目吸引力。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等有机结合,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引导有关部门、社会组织、个人通过捐资捐物、结对帮扶等形式,支持农村人居环境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支持供销社发挥系统优势、合作经济组织优势和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建设。倡导新乡贤文化,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四)强化技术和人才支撑。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县级专家库。探索建立乡村规划师、建筑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下乡进村服务制度,加强业务指导。县直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人员技术培训,鼓励中等学校、企业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关键技术和工艺。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县负总责、乡镇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县委、县政府对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负总责,县直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强化协同推进和分类指导,县住建局牵头做好推进工作。强化乡(镇)级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做好项目落地、资金使用、推进实施等工作。

(二)扎实有序推进。各乡镇要对照本方案抓紧编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重点方向、目标任务、建设项目、责任分工、资金筹措、考核验收等内容,2018年6月底前,完成实施方案编制工作,报县住建、环保、发改部门备案。2018年年底前,选取饭坡镇、库区乡、何村乡、黄庄乡、车村镇开展县级农村人居环境综合试点示范,在垃圾治理、农村户用厕所改造、污水治理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试点示范,探索总结符合实际的治理模式和运行管护机制。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2019年年底前全面铺开,2020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

(三)加强督导考核。研究制定农村人居环境考核验收标准和办法,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范围,作为乡镇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县住建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定期组织督导评估,评估结果向县委、县政府报告,并以适当的形式向社会公布。将农村人居环境作为环保督察的重要内容。评估督察结果与支持

政策直接挂钩。按照有关规定,对工作成绩突出、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推进不力、懒政怠政、不能按要求完成目标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实施问责。

(四)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和党员带头作用,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充分运用“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制度,保障村民权益。明确村民维护公共环境责任。鼓励村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全程参与农村环境整治。结合村庄实际,将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农村环境卫生、古树名木保护、缴纳保洁费、投工投劳、公共环境卫生整治、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护、推进移风易俗、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培育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激发村民自愿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内在动力。

(五)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作用,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让村民了解环境整治工作要求,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行为方式。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增强农民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同时,加强媒体和社会监督力度,通过聘请义务监督员、设立举报投诉热线等渠道,曝光村庄环境卫生死角、脏乱差反弹及不文明现象,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加快形

上一篇:争做文明人共创文明城范文下一篇:镇综治办工作述职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