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科技局项目范文

2024-01-16

绍兴市科技局项目范文第1篇

注意保管总第22期

金 华 信 息

(决策参阅)

第 15 期

中共金华市委办公室2011年2月18日

【一把手谈“十二五”开局】

实施创新工程激活创新要素

开创“十二五”科技发展新局面

市科技局局长徐俊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坚持把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十二五”时期,浙中城市群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加速转型期。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全市科技工作将深入实施市委“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总战略,围绕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以组织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工作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 1

动计划为抓手,坚持项目、平台、人才、环境“四位一体”,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推进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为我市经济、社会较快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新的一年,要完成科技创新工程实施“七个100”的目标任务,即:组织实施科技攻关和重点项目100项;研发认定高新技术产品100只;转化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100项;培育市级以上科技型企业100家;促成院校所与企业达成科技合作协议100项;申请发明专利新增100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新增100亿、达到700亿元。主要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强化科技政策引导,巩固自主创新的良好局面

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浙江省试点工作、省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分解落实技术创新工程2011目标任务。认真执行党政领导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企业创新激励机制,落实科技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保障措施。按照“十二五”市科技发展规划及高新技术产业、农业农村、知识产权(专利)等专项规划的部署要求,组织实施新时期科技工作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主要举措,不断优化科技发展环境,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二、强化科技项目带动,促进主导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需求,以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能源环保以及农业生物技术、新品种选育、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主导产业为重点,鼓励行业优势骨干企业积极申报一批国家支撑计划、“863”计划和省级重大专项、优先主题、创新重点科技项目,着力突破我市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共性技术、生产工艺及高端装备制造技术,研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产品,其中列入省级以上新产品和认定的市高新技术产品100只,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转化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转化前景好、带动性强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其中列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100项,推进我市种子种苗、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农产品安全及精深加工、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发展。

三、强化高新技术引领,加快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用足用好国家、省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政策,积极做好企业辅导和认定工作,着力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发挥省派专家服务组的作用,着力推进金华汽车及零部件、永康五金、义乌饰品、兰溪纺织、东阳磁性材料等5个省级块状经

济转型升级示范区工作。推动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取得新突破。引导扶持兰溪天然药物、东阳磁性材料两个国家级和永康汽摩配、义乌无缝针织两个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通过科技创新增强产业技术的辐射能力再创新业绩。支持义乌、浦江的省级经济开发区积极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年产值700亿元目标,努力形成工业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四、强化科技平台建设,推动国内外科技成果引进吸收再创新

积极构建科技合作交流平台,立足区域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按照综合性与专业性相结合、实体平台与网络平台互补的原则,筹备举办第12届工科会,组织企业开展形式多样、务求实效的科技合作洽谈活动,与高校院所新达成科技合作协议100项,不断深化和提高合作创新、引进转化吸收再创新的方式和成效。支持和鼓励优势企业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加快建立若干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组建一批科技创新团队,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集聚更多的科技资源。着力组建企业创新平台,工业以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为重点,组建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5家;农业以优质粮油、果

蔬、畜禽等种植养殖业为重点,组建农业科技研发中心15家、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1家,为广大中小企业和农户提供科研开发、信息咨询等科技服务。积极建设区域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加快中科院金华科技园实体化进程,新引进一批科研和服务机构,引导企业与院校形成长期、紧密型战略合作关系,筹划并启动“浙中科技城”、“武义科技园”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推进省汽摩配金华分平台、浙大金华技术转移中心、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义乌中心及各级科技孵化器建设。

五、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深化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建设

进一步加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建设工作的组织与协调,会同各级、各部门做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各项工作,创建省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县(市、区)1个,新认定市知识产权试点乡镇(街道)4-5个。重点抓好金华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的实施工作,着力在区域特色产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健全知识产权制度,新培育认定市级以上专利试点示范企业25家。进一步促进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实施和转化,鼓励企事业单位申请专利、尤其是国内外发明专利,深化专利权质押贷款工作,争取新引进专利中介服务机构1家,力争全年专利申请授权量增长10%、发明专利和涉外专利申请量持续增长,积极推进专利技术的产业

化。进一步强化和规范专利行政执法工作,建立并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专利行政执法案件年结案率达95%以上。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氛围。

六、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深入开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教育活动,践行科学发展观,针对科技管理工作实际,认真落实惩防体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依法行政,规范权利运行。进一步推进机关的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不断创新学习载体、改进学习方式、丰富学习内容、注重调查研究,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业务知识和科技服务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工作氛围,争创学习型、服务型机关,努力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为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新的贡献。

绍兴市科技局项目范文第2篇

摘要 简要论述了农业园区科技支撑体系的构成及功能,并以南京白马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例,分析了其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科技支撑体系缺乏顶层统筹谋划、短板明显、人才缺乏和主导产业需进一步凝练的现状,提出了构建结构合理、前后紧密关联的科技支撑体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园区;科技支撑;体系构建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ark;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System construction

实施科技创新是新时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切实营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体制机制和良好环境,加快形成我国发展新动源”[1],指出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为了依托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2008年中央就提出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2012年中央又提出了实现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2015年中央再次明确提出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2016年国务院指出要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2018年农业部明确要求,推进改革创新、科技创新、工作创新,大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体制改革。

农业园区是以现代科技为依托,立足当地资源开发和主导产业发展的需要,按照现代农业产业化生产和经营体系配置要素和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在特定区域范围内建立起的农业生产区。作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应用示范、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现代农业生产载体的农业园区,是新时期我国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有效途径。目前国家农业园区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产业类园区,通过聚集生产要素、创新体制机制、培育主导产业、促进三产融合发展等方式,在某空间形成产业群的集聚区[2];另一类是科技类园区,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展示现代农业科技为主要目标,利用已有的农业科技优势、农业区位优势和自然社会资源优势,以高新技术的集体投入和有效轉化为特征,以企业化管理为手段,进行研究、试验、示范、推广、生产、经营等活动的农业实验基地[3]。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无论是农业产业园区还是科技园区,均代表了现阶段农业先进生产力,新技术、新装备、新农艺及企业化、规模化、融合化(三产融合)是农业园区的基本特征。应用农业高新技术及装备,采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注重科技创新是农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因此,探讨农业园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对持续应用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实现其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科技支撑体系构成及功能

查阅相关文献,通常认为科技支撑体系是指科技组织通过对科技资源的投入的有效运作,形成符合经济、社会、生态发展需要的科技产品的有机系统[4]。很显然该定义只是强调了“科技成果的供给”,而对农业“科技成果供给”同等重要的 “生产示范”和“推广扩散”强调不够,不能够准确描述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的内涵,并不能完全反映农业园区“科技成果的产出—科技成果的应用—科技成果的扩散”建设的初衷。对农业园区而言,科技成果的“生产示范”和“推广扩散”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另一些专家学者认为,科技支撑体系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科技资源投入、科技组织运作和科研成果转化的系统[5],该定义对农业园区来说较为准确。笔者认为,农业园区科技支撑体系是通过科技资源的有效投入,构建较完善的、相互关联的科技研发创新平台、生产示范平台以及推广扩散平台体系,形成持续产出符合园区发展需要并在生产中应用推广和扩散的科技产品的有机系统。

1.1 研发创新平台及其功能

研发创新在科技支撑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科技产品供给的“源头”。农业园区科技研发创新平台主体一般由3部分组成: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农业园区业主。其主要功能是对影响园区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装备进行集成研究创新,引领产业科技发展。

对于不同类型或不同级别的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园区来说,构成平台的主体是相同的,但要求有差异。对于科技类农业园区,必须要构建科技研发创新平台,特别是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园区。而对于产业类园区,应有合作紧密的科技依托单位,保障为园区提供科技服务。

1.2 生产示范平台

生产示范平台在科技支撑体系中处于“展示传导”地位,是科技产品“源头”和广阔应用市场的“桥梁”。生产示范平台主体以农业园区“业主”为主,以研发创新科技成果提供者为技术依托。其主要功能是引进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新尖”科技成果进行技术集成及生产示范,检验该科技成果是否适宜在生产中应用、产出品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另一功能是对现有的技术装备进行集成示范创新,显著提高农业生产力,提供一个“眼见为实”的可供农民真实看到的实际生产样板。

生产示范功能是各类、各级园区均应具备的功能,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现代农业的途径和展示样板。示范科技成果的来源是研发创新平台提供的适宜园区主导产业后特色产业发展的科技研发创新成果。

1.3 推广扩散平台

推广扩散平台在科技支撑体系中“吸收接纳”地位,是科技产品应用的“广阔天地”。科技推广扩散平台主体主要是农业园区的科技成果提供者、科技成果应用的“业主”、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技术中介机构和农民。根据科技成果拥有主体,可以组成不同的推广扩散模式。其主要功能是对经过园区生产实践检验的。适宜当地生产条件、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科技成果在生产中得到大范围应用,不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推广扩散功能亦是各类、各级园区均应具备的功能,是园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作用的体现。推广扩散的科技成果来源于经过园区生产示范验证适宜当地生产环境、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现代农业“高新尖”科技成果。

2 白马园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状况

2.1 园区概况

位于南京市溧水区白马镇的南京白马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于2009年开始进行规划建设,同年被江苏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并经江苏省政府批准建立江苏南京白马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翌年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013年先后被农业部认定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被科技部批准为第一批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2016年被江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同年通过科技部验收并被批准备案第一批星创天地;2017年被评为苏南自创区优秀科技园区。目前,作为江苏省唯一的农业产新技术产业园区正在积极升建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2.1.1 园区功能区划分。

园区规划布局由核心区和辐射带动区两部分组成。核心区由科技创新区(21.79 km2)、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11.13 km2)、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区(4.07 km2)及综合配套服务区(11.80 km2)4个部分组成。

2.1.2 园区功能定位。

(1)园区定位。建设国内领先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农业人才教育培训中心、高层次人才集聚高地、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和农业观光旅游新景点,成为探索解决江苏、华东乃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后“三农”问题的农村改革综合实验区。

(2)园区功能。农业科技创新功能、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功能、成果展示与推广功能、培训与科普教育功能、农业休闲观光功能、新农村建设带动功能。

2.2 园区科技支撑体系

江苏省是农业科技强省,特别是南京市科研力量雄厚,拥有市级以上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22家,科研人员超6 000人,其中高级科技人员3 000多名,两院院士16名,博士生导师达400多名,国家与省级重点实验室与工程中心多达40余个。目前南京在生物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环保技术等多个农业高新技术领域形成了较大优势[6]。这为白马农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环境。

2.2.1 研发创新平台建设。从规划建设之初,园区就把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给予高度重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纷纷入驻园区,已经建立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溧水植物科学基地、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科研基地、南京林业大学白马教学科研基地、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基地、農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农业试验创新基地、江苏现代农机科技示范园等,并建立了中国科协海智基地。

园区内共建有各类科技平台80个,其中国家级35个、省级20个,如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溧水植物科学基地建立了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等7个研发平台,南京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建立了国家梨产业工程中心等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南京林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建立了亚热带地区优质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中心等2个国家级平台[7],与日本签约成立了日中产学官研究所。园区承担市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350项以上,拥有有效发明专利579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家。同时,园区积极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入园创新创业,引进南京农业大学、东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和江南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创业人才50余名,其中中央千人计划人才1名,国家万人计划创新类人才2名、创业类人才1名,创业南京高层次创业人才28名。

此外,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区初具规模。围绕发展食品加工、生物农业、农机装备等主导产业,集聚了天津沃德绿集团、南京金万辰、黄教授食品、常力蜂业、泽朗生物、奥迈生物、正源搪瓷、蒙福液压、凯泉泵业等1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

2015年底白马农业园区成立了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旨在整合园区科技、人才、平台等创新资源,发挥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优势,深度推动园区协同创新和产业发展。园区科技创新体系已经搭建了较好的研发创新平台,这将对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实施典型案例工程:海智计划(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讲比活动等。

2.2.2 生产示范平台建设。

无论是产业类园区还是科技类园区,最终的落脚点是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因此,建设农业园区的目标之一就是产业化生产。白马园区规划建设之初确定的功能之一就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功能”,建设的四大区域之一 “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就是对农业“高新尖”科技成果进行高效生态生产示范。目前,示范区内已集聚了南京白龙有机、绿自然、中山园林、河西园林等大型高效种植企业,建立了近1 333.33 hm2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可通过农业科技新成果的示范、转化,培植优质水稻、有机蔬菜、特色林果、花卉苗木等高效农业。园区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生产示范平台基本满足了“高新尖”农业科技成果的生产示范需要。

实施典型案例工程:双百工程、金桥工程等。

2.2.3 推广扩散平台建设。

建设农业园区既是农业高新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区,也是向辐射区农民推广扩散经过园区生产验证适宜在当地推广应用的现代农业技术及装备的平台。白马园区中规划建设之初就明确了园区具有“农业科技成果展示、推广功能,农业科技培训与科普教育功能”。目前园区初步形成了松散型的以园区(园区科协、协同创新战略联盟)、业主(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园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框架结构的科技成果推广扩散平台。

实施典型案例工程:科协大讲堂、科普讲座、大型广场科普咨询服务活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各类科技培训等。

3 农业园区科技支撑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目前,白马农业园区的科技创新体系已经基本成型,特别是研发创新平台创新能力较强,但生产示范和推广扩散平台尚待进一步加强。园区科技支撑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3.1 缺乏顶层统筹谋划

虽然目前园区已经搭建了科技支撑体系,但顶层统筹运作明显不足,构成支撑体系的三大组成平台缺乏内在有机联系,存在着“各搭各的台、各唱各的戏”现象,尚未形成真正共同推进园区科技进步的合力。由于缺乏针对影响园区主导产业发展的技术及装备的瓶颈的梳理,导致研发创新的技术与装备同生产示范的技术与装备、以及推广扩散的技术与装备项目缺乏有效关联性,未能形成前后呼应的事半功倍的效果,支撑体系效能没有充分发挥。做好顶层统筹规划设计是园区支撑体系发挥整体效能迫切需要加強的环节。

3.2 支撑体系短板明显

从建成的科技支撑体系三大平台的构成主体看,研发创新平台组成的主体最为全面,基本囊括了南京市内涉农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园区内集聚的高新技术企业亦具有较强的研发创新能力。无论是园区,还是平台建设主体,均对研发创新给予了高度重视。生产示范平台的主要构成主体是园区的业主或农业合作社,生产示范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因此他们会非常谨慎地选择生产示范的科技成果,只有在完全了解了科技成果能够带来切实效益或政府的支持下,他们才会选择进行生产示范,生产示范的积极主动性尚显欠缺。此外,推广扩散平台亦需强化。由于种种原因,事实上对科技成果的推广扩散重视并不够,还处在一种无序的状况中,缺乏专门负责科技成果推广扩散的主体,显然是很难适应“量大、面广、分散”的推广扩散的对象的状况。发挥生产示范平台的主观能动性和强化推广扩散平台主体责任建设是园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3.3 关键要素缺乏保障

人才和资金是科技支撑体系的两个关键要素。虽然目前园区已经建立80个科技平台,入驻了1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但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仍是园区面临的棘手问题。2018年园区集聚高端人才10名、高素质人口470人,园区产业人员1.99万,高端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比为0.05%,高素质人力资源占人力资源比例为2.37%。中组部会同人社部、国家统计局组织开展的2015年度全国人才资源统计显示,全国人才资源总量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例达15.5%。相比可见,园区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的比例仍显很低。2018年园区年度研发经费投入R&D为2.44亿元(园区企业投入),投入强度为3.16%,2017年为3.12%,同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强度为2.13%[8],而美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3.9%(2015年)[9]、日本为3.42%(2016年)[10]。欧盟委员会发布的《2018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排名》显示,中国知名企业百度、华为、中兴、阿里巴巴、腾讯研发经费投入别为15.3%、14.7%、12.9%、9.1%、7.3%[11]。可见,白马农业园区的科技投入已经远高于国家平均水平,亦和发达国家水平相当,但与国内知名公司相比,差距是十分明显的。上述分析表明,影响白马园区的科技支撑体系效能发挥的关键因素是人才短缺,如何引进人才,并在园区安居乐业,是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需要重视的问题。

3.4 主导产业尚需明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4号)明确提出了建设园区应“一区一主导产业的定位”,要求围绕主导产业加大高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力度,着力提升主导产业技术创新水平,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落实国务院意见,科技部随即印发的关于《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指南的通知》(国科发农〔2018〕150号)进一步明确指出,示范区应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基础上申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示范区应符合“一区一主题”“一区一主导产业”“一区一平台”的功能定位。2018年科技部等部委修订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要求,申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条件之一就是“已正式成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一年以上”。江苏省《现代农业科技园管理办法(试行)》申报条件要求“园区须具有高效的特色主导产业和产品,体现区域农业发展方向”。因此,无论是农业科园区还是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具有特色主导产业是园区的建设的一个基本要求。白马农业园区规划定位了四大主导产业——“生物农业、智能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科技服务业”,笔者认为,“四大产业”归根结底就是“生物农业”主导产业,而“智能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科技服务业”可以理解为是围绕着“生物农业”所需而集聚的“产业集群”,因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对此做出了明确规定。生物农业包括转基因育种、动物疫苗、生物饲料、非化学害虫控制和生物农药几大领域,针对白马镇中国有机农业的发祥地,建有蓝莓、黑莓、茶叶、有机农业“四个万亩”特色农业基地之优势,应再进一步凝练“生物农业”应着重发展的“重点”,是主导产业范畴更加清晰。这样的话,科技创新平台研发才能更有针对性,科技成果才能更好地促进示范区和扩散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园区的作用才能够更好地发挥。

4 对策与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南京白马农业园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已经基本建立,特别是研发创新平台建设较为扎实,但也存在着一些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园区应坚持科技引领产业发展的理念,不断完善和夯实科技支撑体系。

4.1 统筹谋划园区科技支撑工作

园区科技管理机构应统筹谋划园区科技工作。针对影响主导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梳理需要突破的瓶颈难题,制定科技支撑年度工作计划,以及园区科技支撑短期或长期工作规划,从而保障园区科技支撑三大平台开展的工作具有紧密关联性,形成有机的联系,共同推动园区科技进步,避免出现平台之间的“断链”现象,确保园区科技研发创新项目有的放矢,生产集成示范的技术与装备始终围绕主导产业开展,推广扩散的科技成果适宜园区辐射区需要,从而显著提高科技支撑体系的支撑效益。

4.2 补强支撑体系短板

强化园区科技支撑体系中生产示范平台和推广扩散平台的建设。科技成果的生产示范在科技支撑体系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只有在生产实际中活生生地展示出科技成果的技术进步性,诸如产量提高、品质提升、生产简化、成本节约、市场需求、收益增加等,生产者才具有生产示范的积极主动性。由于科技成果的生产示范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因此,应扶持培育一定数量的管理规范、生产设备设施齐全、技术力量较强、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园区企业示范点,由这些示范点承担园区拟推广的科技成果的生产示范。针对科技支撑体系最薄弱的推广扩散平台,基于科技成果推广扩散具有公益性、经济性的双重性质,需要在大力发挥园区业主、入住科研院校基于自身利益开展科技成果推广扩散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强化园区科技主管部门在科技成果成果扩散中的领导作用,并着力培育专业或兼业的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经纪公司(人),专业从事技术成果转让工作,使科技成果推广扩散工作真正做到有人管、有人抓、有实效,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4.3 创造条件引进人才

近几年的数据也说明了园区人才短缺问题,2016—2018年南京白马农业园区内科技活动人员数量只增加了181人,而同期园区内工商注册企业数却增加了241个,科技人员增加数和企业增加数比为0.75∶1,新增的企业平均科技人员不到1人。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是解决人才问题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一是要在居住、医疗保障、子女入学、日常生活的便利性等方面为科技人才解决后顾之忧,以适宜的生活环境吸引人才;二是要为科技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使入园的科技人才有发挥用武之地,以良好的工作环境吸引人才;三是应保障科技人员的收入,在薪酬方面应不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同时建立报酬与贡献挂钩的激励机制,并制定详细的可操作的实施细则,以合理的收入吸引人才;四是在职称晋升方面应建立正常的晋升渠道,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以正常的职称晋升吸引人才。只要能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园区的科技支撑体系发挥作用就有了基本保障。

4.4 进一步凝练主导产业

针对目前白马园区的“四大主导产业”,本着“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原则,应进一步在“生物农业”领域凝练适宜当地推广应用的主导产业。应围绕着主导产业的上中下游相关领域进一步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凝心聚力促进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的园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主要培植优质水稻、有机蔬菜、特色林果、花卉苗木等,而在溧水区官方网站介绍白马镇“建有蓝莓、黑莓、茶叶、食用菌、有机农业、景观苗木等规模农业基地4 000 hm2,黑莓、蓝莓、绿茶被认定为省级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黑莓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2],应该说特色主导产业还是比较明确的。基于白马镇典型的低丘陵山区的地形特点以及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带中心城市南京市的区域位置,笔者认为,白马农业园区主导产业“生物农业”应以“高效生态果品和蔬菜”为主要发展方向,科技支撑体系应紧紧围绕“生态果品和蔬菜种植、加工”构建,力争建成南方果品和蔬菜生产加工技术高地,真正成为国内果品和蔬菜高新技术及装备的硅谷。

5 结语

构建结构合理、前后紧密关联的科技支撑体系,是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推动农业园区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白马农业园区建设以来,紧紧依托毗邻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着力打造完善的科技支撑体系,推动农业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园区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设施数达704项,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设施数578项。2018年全年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 503元,高于所在地区当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 802元,高于南京市人均水平2 240元。园区科技支撑体系的建设为促进园区现代农业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全面发挥其作用,对于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中共文献出版社,2016.

[2] 穆文龙.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N].河南日报,2019-07-25(010).

[3] 蒋和平.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23.

[4] 屈大磊.特色小镇科技支撑体系的作用机制与发展策略[J].现代营销,2019(3):111-112.

[5] 周志田,杨多贵,康大臣.中国可持续发展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战略构想[J].科学学研究,2005,23(S1):78-80.

[6] 蒋萍.南京白马现代农业高新科技产业园建设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6.

[7] 王武强.南京白马园区的农业“硅谷”之路[J].中国农村科技,2016(11):50-51.

[8] 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创历史新高[J].河南科技,2018(29):5.

[9] 张绘.美国研发经费投入及战略调整的启示与借鉴[J].財会研究,2018(2):5-10.

[10] 日本发布2017年度科学技术研究调查结果[J].石河子科技,2018(1):41.

[11] 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榜:中国仅华为上榜 BAT全军覆灭[EB/OL].(2019-01-02)[2019-06-08].http://www.zghxkb.com/news/43132.html.

[12] 白马镇[EB/OL].[2019-06-08].http://www.njls.gov.cn/zjs/jdgk/bmyq/.

绍兴市科技局项目范文第3篇

工业项目立项申工业项目立项申请书

请书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项目负责单位(盖章):

二00二年三月一日

目的和意义:

项目内容及技术可行性分析:

(

1、 项目的主要内容;

2、主要技术基础原理;

3、项目的技术创新点论述。尽可能详

细地说明项目的技术创新点、创新程度、以及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4、项目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与同类先进技术指标的比较;

5、项目知识产权情况;

6、技术成熟性和项目可靠性论述。)

实施方案:

(技术路线、技术方案、技术途径和技术关键,要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

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成果转化产后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估算,具体计算该方法、依据。)

提交成果:

(

1、研究报告;

2、二级以上查新单位查新资料;

3、应用单位经济、社会效益证明。)

计划安排:(项目计划内容进度、时间安排及期限。)

计划内容进度、时间安排备注

经费概算:

(

1、申请资金;

2、自筹资金;

3、预算支出科目、金额及计算依据。) 1

|评论

2011-1-20 15:56 cyyxwj|一级

项目名称:

项目简介:

报告目录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二、项目业主简介

三、报告编制依据

四、报告编制范围

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六、简要结论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第三章: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一、市场现状

二、市场前景分析

三、本项目的优势

第四章: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功能定位

二、建设内容及规模

第五章: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

一、建设地址

二、建设条件

第六章:项目方案设计

一、工程概况及区位关系

二、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及依据

三、规划目标及总体思路

四、规划布局

五、交通组织

六、园区公建设施规划

七、绿地规划

八、建筑风格

九、给水工程设计要求

十、排水工程设计要求

十一、电力工程设计要求

十二、电信及广电光纤设计要求

十三、工程管线综合设计要求

十四、防灾设计要求

第七章:环保、消防、节能及安全

一、环保

二、消防

三、节能

四、安全卫生

第八章:招投标方案

一、招标形式

二、招标范围

三、施工及监理单位资质要求

四、招标信息发布

五、招标工作组织

第九章:项目的组织机构设置

一、组织管理

二、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

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

一、项目工期

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三、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十一章:项目营销策划

一、项目定位

二、产品策略

三、价格策略

四、招商计划

五、营销策略

第十二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二、资金筹措

第十三章:经济效益评价

一、评价依据和原则

二、评价方法

三、基础数据

四、财务评价

五、风险分析

六、财务效益分析评价结论

第十四章: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1

|评论(1)

2011-1-20 17:21 华山百年论剑|一级

贵州省XXXX茶产业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项目

立 案 申 请 书

贵州省发改委: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抓紧做好2011年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项目申报准备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贵X县茶叶发展形势,打造贵X境内XX高速、XX高速公路沿线,明X到XX的茶园景观长廊。贵X县茶叶种植和生产基地以XX和XX等地为主,贵X名种X茶种就在XX镇XX村,现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XX地区和贵X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贵州XXXXXXXXX有限公司,也落户在XX镇。由贵州XXXXXX有限公司牵头建设贵X县XXX茶产业工业园项目,整合贵X县、特别是XX及XX周边地区,以现有108家茶企和涉茶实体为基础,提供小企业生产、经营以及信息交流平台,集中展示XX茶深厚的茶文化历史和发展前景,创造贵X产茶大县的资源亮点。该项目现特向贵州省发改委申请备案,详情如下。

本建设项目承担单位贵州XXXXXX有限公司系贵X县招商引资项目,现为贵X县和XX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是XX民营科技企业,有进出口经营许可证。公司主营茶叶种植、茶叶系列产品技术开发服务、生产、加工及销售业务。

贵州XX公司向外攻城略地,对内苦练内功,紧紧抓住贵州绿茶大发展的历史良机,整合贵州省XXXX资源,提高茶产量、质量和标准,以贵州XXXXX有限公司为核心,建设贵州省XXXX茶产业园小企业创业基地。

茶产业属特殊产业,覆盖工业(农产品加工和茶产品精深加工)、农业(育种和茶叶种植)、旅游业(生态茶园观光)、文化产业(茶文化),因此,茶产业园的建设,与其他产业园建设有根本区别。

项目位于贵X县XX镇X村,使用土地是贵州XX有限公司与XX镇X村签订合同,取得使用权的闲置荒山土地60余亩(40000㎡).

项目属新建项目,投资总额1.2亿元,建筑面积60000㎡,建设内容:

1、贵州省XXXX茶文化园(园区入口牌坊、茶文化综合展示厅及品茗室、XXX茶标志塔雕塑纪念碑、老茶坊):建筑面积1900㎡

2、贵州省XXXX小企业创业园(云雾贡茶品牌厂家及合作社创业园、云雾贡茶茶青和散茶交易市场、理化检测中心):建筑面积46600㎡

3、园区道路、围墙、公用场地:建筑面积1500㎡

项目建设期2年(从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

项目建成后,围绕贵X县XX茶叶的文化建设,围绕贵州省XXXX销售窗口和产品展示,建设贵州省XXXX茶叶茶青交易市场和信息交流平台,集中XX茶叶优势产业,依托贵州XXXXXX有限公司的龙头企业带头作用,打造多功能、涵盖XX茶产业链的综合基地,改变贵州茶特别是贵州省XXXX产品的传统形象,整合茶叶资源优势,提高项目区名优茶产量和质量及茶产业的综合效益,大力推进贵X优势特色经济作物,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分步增值,培植壮大龙头企业等都是非常必要的。现特向贵州省发改委申请项目立项,望给予支持为感!

特此申请。

贵州省XX地区发改委

绍兴市科技局项目范文第4篇

设 方 案

朝阳市财经学校

二O一六年六月

电子商务“大众创业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internet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网民数量每年都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电子商务在中国得以迅猛发展,网络购物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交易额连创新高,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电子商务在各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化、相关服务业蓬勃发展、支撑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创新的动力和能力不断增强。电子商务正在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入规模性发展阶段,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不断增大,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随着电子商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地政府大力推进电商发展,电子商务对于快递等上下游行业都有很强的带动作用,由此衍生出来的就业市场大幅增加。随之而来的客服、配送、技术等岗位供不应求。

在未来,随着我国大量的中小企业将深度应用电子商务、电商服务商规模的扩大以及电商创业热潮的兴起,这些都将带动更多的电子商务直接从业人员和创业人员。

二、建设目标及任务

(一)建设目标

根据“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战略,增强学校智力及人才支撑能力,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校企联合办学联动作用,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国家、地方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按照“整体设计、分类推进、以线带面、特色

2 融合、服务区域”的思路,坚持“区域特色”,立足区域,面向地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五个对接”。

通过电子商务“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项目建设,同时满足学生电子商务运营技能、创业创新能力提升需求和社会化培训需求,全面提高人才质量、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推进人才培养创新,引领地方职业教育发展,使学校成为省内发展改革示范学校。

遵循“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产学结合”的发展思路,从学校“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项目建设着手,将现有的实训室进行完善和升级,加大改造力度,不断扩大和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以满足校内实践教学的需要。建设电子商务创业创新实训中心,突出实践教学以及创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促进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建成省内领先的电子商务创业创新中心,切实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二)建设任务

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主线,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以校企合作共建电子商务创业创新中心为重点,强化专业转型建设,加强校企合作信息化平台建设。建设任务如下:

1、 基础技能实训室

以强化基础性、通用性技术技能实训为重点,加强基本教学型技能实训设施建设,强化岗位专业技能,满足电商基础技能、商品E化、实体运营与配送、商务洽谈等各方面实训需求,增强

3 学校基本实践教学能力。

2、校外电子商务实训室

以朝阳市电子商务园区为载体,以校企合作为前提,以职业和就业能力建设为重点,建设校外电子商务实训平台,突出模块化实训特色,促进职业技能实训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打造电子商务运营技能、互联网营销、移动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等培训基地,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

3、创业创新实训室

创业创新实训室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引导,深入贯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指导思想,主动顺应“开放创新、协同创新、大众创新”发展趋势,根据互联网及其应用深入发展、创新创业发展的需求,有效利用社会力量和已有资源优势,实现职业对接、企业对接、企业资本对接、企业信息对接功能;为学校电子商务学生、社会人员、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以及创业者等提供良好的创业空间、项目孵化空间和项目运营空间,提升学员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

4、电子商务创业创新中心

以基础技能实训室、校外电子商务实训室、创业创新实训室为基础搭建一站式电子商务创业创新中心,结合学校现有环境以及当地特色产品,集商业经营和实践体验于一体,为学生和社会人员提供一站式的创业创新平台,让学生、社会人员了解电子商务线上到线下操作,运用微博、微信等主流信息技术,体验从线

4 上传播到线下购买过程;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通过区域特色产品正式运营,创造商业机会、吸引社会各方参与、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实现教学目标与商业目标的有机统一和持续服务的双赢格局,直接为区域发展和产业振兴服务,增强学生创业创新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项目组织保障

成立项目建设监督指导委员会及项目实施小组,聘请校内外相关部门领导及权威专家组成项目建设监督指导委员会,根据建设方案指导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同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专业性问题,监督项目的进度和资金使用等。职责:

(1)项目负责人科学规划专业建设工作,领导全体专业建设实施小组成员按照国家重点专业建设要求开展工作;研究决定项目建设中的重大事项;落实建设资金和相关政策。

(2)项目工作组具体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和具体建设工作;及时处理方案实施和各子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各建设项目实施过程控制和目标管理,及时提出需报建设监督指导委员会研究议定的重大事项。

(二)管理制度保障

制定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到人、专家把关”,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实施。确定各建设项目具体责任人,并签订责任书,将目标责任制落实到每个具体项目工作组,

5 各个项目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要求已批复的建设方案、建设项目推荐书为准,项目负责人不得随意变更。

组织校内外专家成立监督、验收小组,对方案执行情况和项目的实际效果进行定期绩效考核,并在项目期满时,对建设项目进行验收。

电子商务创业创新指导教师重点负责项目的日常工作,包括中心各自项目具体的建设、各类设备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实践教学的准备与安排、各类文档资料的综合管理等工作;专兼职实践教学教师重点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规划,实践类教材的撰写、实践教学内容、手段与方法的实施等工作。同时,制订实践教学管理流程、设备与软件管理实施细则、中心开放管理办法、学生实训守则、学生上机守则、中心安全管理制度、值班员职责、安全员职责等一系列较为完善的实训中心建设与管理规章与制度。

(三)经费使用保障

对于项目建设经费购置实验仪器、设备,严格按照立项项目计划的要求及有关财务规定申请资金使用,项目负责人必须认真填报《固定资产仪器设备购置申请表》,经批准后方可使用。各个项目小组定期向项目建设监督指导委员会汇报项目进度及资金使用情况并设置财务公开机制确保资金使用公开、透明、合法、合理。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建设监督指导委员会将不定期检查项目建设的执行情况、项目建设进度及与之匹配的资金使用情

6 况。

(四)项目质量保障

为保障项目质量符合预期目标,采用高效的项目管理机制进行质量监控,利用成熟的项目管理工具、方法进行项目质量管理和跟踪。

项目总负责人及时组织人员审查有损于质量的情况,以各种措施控制其产生影响的程度,指定有关人员实施纠正。质量员负责具体监督和验证纠正的任务,按规范监督程序对项目组内各小组进行各类质量监督,应结合进度制定监督计划并按照计划实施。项目结束后,向项目建设监督指导委员会提交完整的项目质量文件和记录。

五、总体方案

围绕区域电子商务产业和学校发展需求,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主动适应国家及政府对电子商务人才的要求,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及学校资源优势,联合区域内行业企业、产业、教育、科研等电子商务力量,整合各方资源。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人才需求的情况,认真分析职业岗位对能力的要求,把职业岗位技能和素养融入实训和实践教学中,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结合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及社会人员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为核心,建设电子商务基础教学实训室,在此基础上,建设校外电子商务实训室、创业创新实训室为基础搭建一站式电

7 子商务创业创新中心,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为创业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以真实运营平台围绕微信公众号,整合移动电子商务,进行真实项目运营。

最终实现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建立起紧贴产业、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电子商务创业创新中心,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总体目标。

绍兴市科技局项目范文第5篇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加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下简称“支撑计划”)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支撑计划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落实《纲要》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的任务部署,坚持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加强技术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重点解决战略性、综合性、跨行业、跨地区的重大科技问题,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培育和形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创新基地,为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民生改善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第三条

支撑计划重点支持能源、资源、环境、农业、材料、制造业、交通运输、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人口与健康、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公共安全及其他社会事业等领域的研发与应用示范。

第四条

支撑计划按照“竞争、公开、择优、问责”的原则组织实施,坚持需求牵引,突出重点;统筹协调,联合推进;权责明确,规范管理。在实施机制中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促进

— 1 — 产学研用紧密结合。

第五条

支撑计划实行保密制度、回避制度、信用管理制度和公示制度,课题任务的组织实施强化法人管理责任制;逐步建立支撑计划绩效评价体系,对计划参与主体加强监督,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第六条

科学技术部(以下简称“科技部”)建立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的信息化管理,推动科技资源的合理配臵和共享。

第七条

科技部会同财政部制定支撑计划管理办法。科技部负责支撑计划的组织实施,设项目和课题两个层次。项目采取有限目标、分类指导、滚动立项、分年度实施的管理方式,实施周期为三至五年。

第二章 组 织

第八条

科技部负责支撑计划总体实施的组织、管理和监督,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支撑计划的总体设计和发展战略研究;

(二)制定有关管理办法;

(三)建立国家科技计划备选项目库,汇总提出、审定项目立项建议,确定项目组织单位,组织项目可行性论证,批复立项;

(四)编制年度计划;

(五)指导并督促支撑计划的实施,协调并处理项目执行中的重大问题;

— 2 —

(六)组织项目验收;

(七)汇总登记项目产生的科技成果,按规定加强管理。

(八)建立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

第九条

项目组织单位为国务院有关部门(单位)、有关地方科技厅(委、局)和其他具备组织协调能力的单位或组织,对项目目标的完成及实施效果负责,其主要职责是:

(一)按要求组织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负责项目的任务分解,组织课题可行性论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确定课题承担单位和项目最终技术或产品集成的负责单位,组织签订课题任务书;

(三)落实项目约定支付的除财政资金以外的其他渠道经费及相关保障条件;

(四)组织项目(课题)的实施,监督、检查课题的执行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按要求汇总、报告项目年度执行情况及有关信息报表,协调并处理项目(课题)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五)按要求准备项目验收的有关文件资料,进行成果登记并对项目所形成的成果资料(包括技术报告、论文、数据、评价报告等)进行汇交和归档。按照有关政策法规加强管理,推动支撑计划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转化应用。

第十条

课题承担单位为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在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按法人管理责任制要求对课题任务的完成及实施

— 3 — 效果负责,主要职责是:

(一)按照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编写课题任务书;

(二)按照签订的课题任务书所确定的各项任务,组织研究队伍,落实自筹投入及有关保障条件,完成课题预定的目标;

(三)按规定管理使用课题经费;

(四)按要求编报课题年度执行情况和有关信息报表,及时报告课题执行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提交课题验收的全部文件资料;

(五)在课题实施前与各参与单位签订协议,明确课题执行中产生的知识产权及成果归属,按照有关政策法规,保护各方权益。

第十一条

充分发挥专家在支撑计划的项目立项、实施监督、验收、经费预算等环节中的咨询作用;参与支撑计划的专家从国家科技计划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对咨询结果的公正性、科学性负责;建立和完善专家遴选、使用、回避和信用制度。

第十二条

科技服务机构接受委托,开展专利查新、评估、过程管理等工作,对工作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负责。

第三章 立 项

第十三条

支撑计划立项的基本要求:

(一)符合支撑计划的定位及支持重点;

(二)项目目标任务明确具体,技术指标可考核,三到五年能够完成,并能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或相关技术标准;

(三)项目前期研究基础较好,组织实施机制和配套条件有保障,实施方案和经费配臵合理、科学、可操作;

— 4 —

(四)能够带动人才、基地发展,项目完成后成果能够转化应用。

第十四条

科技部根据国家目标及战略重点,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确定年度支持重点并发布备选项目征集指南,结合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地方科技厅(委、局)、国家级行业协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科技需求,建立健全国家科技计划备选项目库。备选项目库是年度计划编制的主要来源。

第十五条

科技部组织专家通过网络视频方式对备选项目进行评审,对于研究内容重要、研究目标明确、技术路线可行、研究队伍强、研究基础和条件好的备选项目择优入库。

第十六条

科技部根据《纲要》确定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结合国家五年科技规划、五年科技专项规划、部际合作、部省会商等确定的重点任务,会同部门、地方及有关方面,从备选项目库中凝炼、整合,提出符合年度支持重点的备选项目建议。

第十七条

科技部组织专家,对提出的备选项目建议进行综合咨询,确定立项项目、项目组织单位等。

第十八条

项目组织单位组织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项目具体目标、任务分解、项目实施运行机制等。

第十九条

项目组织单位根据论证意见,从科技部备选项目库中择优确定课题承担单位;对于目标任务明确、课题承担单位优势特别明显的项目,可以采取定向委托的方式确定课题承担单位。项目组织单位系统外的单位承担项目的财政资金所占比例,原则上不

— 5 — 低于40%。

第二十条

对于具有明确产品导向和产业化前景的项目(课题),企业应作为实施主体,以企业投入为主。企业承担或参与项目(课题)的条件:

(一)符合课题承担单位要求的基本条件;

(二)产学研联合实施的项目(课题),企业应与其他机构事先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明确任务分工及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机制;

(三)通过项目(课题)实施获取的共性技术成果,企业有义务通过多种方式向本行业进行扩散;

(四)其自筹经费应不低于国拨经费。

第二十一条

鼓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申报、组织和承担支撑计划项目。

第二十二条

科技部按照财政预算管理要求,形成项目(课题)预算安排建议报财政部批复。

第二十三条

科技部批复项目立项。项目组织单位根据批复意见,与课题承担单位签订课题任务书,经科技部审核后实施。

第二十四条

建立支撑计划应急反应机制。对影响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突发性事件,如果具有紧迫的、重大的科技需求,科技部可商有关部门、地方直接论证立项,组织实施。

第二十五条

项目(课题)的可行性研究应将知识产权分析作为重要内容,并提交本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分布、发展趋势和本项 — 6 — 目(课题)研究与产业化的知识产权对策等分析报告,把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取作为项目(课题)的重要考核目标之一。

第二十六条

支撑计划把形成技术标准作为组织实施项目(课题)的重要目标之一。优先支持有助于形成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可显著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形成我国重要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技术标准项目(课题)。

第二十七条

支撑计划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把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目标,加强与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的衔接,统筹项目实施、人才团队培养和研究开发基地建设工作。

第二十八条

建立公示制度。在遵守国家保密规定的前提下,对项目(课题)的立项等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九条

严禁同一项目(课题)在不同的国家科技计划、公益行业科研专项等中重复申报立项。对于重复申报和课题申请单位弄虚作假、伪造申请材料或证明材料的,一经发现,将按照信用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实施与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项目组织单位负责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按照项目批复要求和课题任务书,检查、督促并落实项目(课题)的相关保障条件,确保项目(课题)按计划执行。

第三十一条

支撑计划项目实行年度报告制度。课题承担单位按要求编制年度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并上报有关信息报表,项目组织

— 7 — 单位汇总后于每年11月15日前上报科技部;执行期在当年度不足三个月的项目可在下一年度一并上报。年度报告是项目(课题)下一年度调整、撤销和拨款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二条

加强对项目(课题)实施的管理、监督和评估。科技部委托相关事业单位或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对项目(课题)执行情况、组织管理、保障条件落实、经费管理、预期前景等进行独立的评估监督。项目过程管理实行项目专员制。对于围绕国家重大任务实施的项目,可采取设立项目专员或专家总体组等方式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具体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

项目(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的,应及时调整或撤销:

(一)市场、技术等情况发生重大变化,造成项目(课题)原定目标及技术路线需要修改;

(二)自筹资金或其它条件不能落实,影响项目(课题)正常实施;

(三)项目(课题)所依托的工程建设或装备开发已不能继续实施;

(四)技术引进、国际合作等发生重大变化导致研究工作无法进行;

(五)项目(课题)的技术骨干发生重大变化,致使研究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六)由于其它不可抗拒的因素,致使研究工作不能正常进行。

— 8 — 第三十四条

需要调整或撤销的项目(课题),由项目组织单位提出书面意见,报科技部核准后执行。必要时,科技部可根据实施情况、评估意见等直接进行调整。

第三十五条

支撑计划撤销的项目(课题),项目组织单位应当对已开展工作、经费使用、已购臵设备仪器、阶段性成果、知识产权等情况做出书面报告,同时报科技部核查备案。

第三十六条

项目(课题)接受组织管理或实施部门、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项目专员等的指导、检查和监督。

第三十七条

支撑计划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参与计划管理和实施的人员、单位发生的违规违纪行为,追究其相应责任。

(一)对于出现玩忽职守、以权谋私、弄虚作假等行为的管理人员,一经查实,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由纪检监察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对其给予行政(纪律)处分。

(二)对于在项目(课题)申请、评审、执行和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剽窃他人科技成果等科研不端行为,以及违规操作或因主观原因未能完成课题任务并造成损失的科研单位或个人,一经查实,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终止项目(课题)任务并追回专项经费、取消其一定时期内申请国家科技计划任务的资格等处理;构成违纪的,由纪检监察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对其给予行政(纪律)处分。

(三)对不按时上报年度报告材料或信息,以及不按规定接受监督检查的项目(课题),科技部可采取缓拨、减拨、停拨经费等

— 9 — 措施,要求项目组织单位和课题承担单位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项目(课题),视情节分别给予通报批评、追回已拨付经费、取消其一定时期内参与支撑计划活动资格等处理。

第三十八条

加强信用管理,对项目组织单位、课题承担单位及课题责任人、专家、科技服务机构等在实施支撑计划中的信用情况进行客观记录,并作为其参与国家科技计划活动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 项目验收

第三十九条

科技部组织支撑计划项目验收。项目验收以项目批复确定的任务考核指标为依据;项目验收工作应在规定执行期结束后半年内完成。

第四十条

对项目在执行期结束后半年仍不能接受验收的,科技部将对有关单位或责任人进行通报。项目因故不能按期完成的,项目组织单位应提前三个月申请延期,经科技部批准后按新方案执行;如未能批准,项目仍需按原定期限进行验收。

第四十一条

验收工作可采取组织专家组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科技服务机构进行。根据项目特点,可采取会议审查验收、网络评审验收、实地考核验收等多种方式进行,并形成验收结论意见。

第四十二条

支撑计划项目验收结论分为通过验收、不通过验收。

(一)项目目标和任务已按照考核指标要求完成,经费使用合理,为通过验收。

(二)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为不通过验收:

— 10 —

1.项目目标任务完成不到85%;

2.所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存在弄虚作假;

3.未经申请或批准,课题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考核指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等发生变更;

4.超过项目批复规定的执行期半年以上未完成,并且事先未做出说明;

5.经费使用存在严重问题。

第四十三条

因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不翔实、不准确等原因导致验收意见争议较大,或项目的成果资料未按要求进行归档和整理,或研究过程及结果等存在纠纷尚未解决,需要复议。需要复议的项目,应在首次验收后的半年内,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或补充材料后,再次组织验收。若未按规定时限要求进行改进或补充材料,视同不通过验收。

第四十四条

项目验收结论由科技部书面通知项目组织单位。除有保密要求外,项目验收结论及成果应向社会公示。

第四十五条

未通过验收的项目,科技部将对有关单位或责任人进行通报。其中,因违反有关政策法规和科技计划管理制度未通过验收的,取消其五年内承担支撑计划项目的资格。

第六章 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与成果

第四十六条

加强支撑计划成果和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鼓励支撑计划成果的转让和转化。支撑计划取得的成果要按照《科技成果登记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登记和管理。支撑计划的知识产权

— 11 — 管理及其产生的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规定》和科技部《关于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规定》等执行。

第四十七条

支撑计划根据《科技计划支持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与应用的实施细则》的要求,鼓励、引导对形成技术标准的成果集成示范和转化应用。

第四十八条

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项目及取得的成果,按照《科学技术保密规定》执行。

第四十九条

项目组织单位和课题承担单位,在项目和课题启动实施前,应与各参与单位通过正式协议约定成果和知识产权的权益分配,不得有恶意垄断成果和知识产权等行为。如项目组织单位和课题承担单位违反成果和知识产权权益分配约定,在五年内不得参与支撑计划。

第五十条

加强支撑计划的宣传。支撑计划形成的技术、产品、专利和标准等成果的宣传推广,应标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字样及项目编号,并作为评估或验收时确认依据。

第五十一条

建立规范、健全的项目科学数据和科技报告档案,建立项目科技资源的汇交和共享机制。项目组织单位和课题承担单位按照国家有关科学数据共享的规定,按时上报项目(课题)有关数据和成果。建立健全支撑计划项目数据和成果库,实现信息公开、资源共享。

— 12 —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二条

支撑计划经费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暂行管理办法》(国科发计字„2006‟331号文件)同时废止。

第五十四条

绍兴市科技局项目范文第6篇

技 术 总 结

青威线海阳城区段改建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00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青威线海阳城区段改建工程二合同

技术总结报告

一、 工程概况

青威线海阳城区段改建工程第二合同段,该项目路线起于宅子头西老青威路(起点桩号K125+525),向南跨碧城河,经沟于家村西,于高家泊村向西,跨碧城河,穿肋埠村、龙塘埠村,跨东村河,经染线场北,团结村南,民主村南,穿凉山后村,接西八里庄东北老青威路(终点桩号K135+704.032=旧路桩号K134+710)。路线全长10.179公里。

全线设计标准为一级公路,同时兼顾城市道路服务要求,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30.5米,路面宽度24米,人行道宽度为2.75米,土路肩宽度为0.5米,全线不设超高。

1、主要工程内容

路面结构:4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6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透层+16厘米水泥稳定碎石+16厘米水泥稳定风化砂掺碎石+15厘米水泥风化砂+15厘米级配碎石(深挖方有一定持续长度的)。

2、我公司本着干精品工程,树立形象,在保证公路交通畅通情况下,采用平行、流水法分段施工,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在项目办和监理处热情帮助、严格监理下严格按照合同条款、技术规范完成施工任务。

3、设计依据

由山东通达路桥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提供设计。设计依据如下:

青威线海阳城区段改建工程方案设计报告; 交通部颁发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

鲁交规划[2006]19号《关于下达2006年公路养护改建工程计划的通知》等。

二、质量管理情况

1、工程质量目标

工程合格率100%,工程优良率100%;确保优质工程。

2、工程质量保证总体措施

1、本工程将以项目经理部的形式建立组织严密完善的职能管理机构,项目部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总工任副组长,各施工队、工程技术科、质检科、试验室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从项目经理到各分部实行领导责任终身制,将质量目标层层分解,一级包一级,一级保一级,从严格技术把关入手,抓好施工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2、根据工程的要求和特点,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写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按照我单位质量体系程序的内容要求,编制施工计划,确定适用的实施设备并落实配备,施工过程中着重控制手段、检验设备、辅助装置、资源(包括人力)以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并根据施工的技术要求,要分部分项地制定详尽的施工方案,编写施工工艺,以保证该工程的质量达到要求。

3、做好各部位、工序的技术交底工作,严格按照我单位质量体系规定的内容做好技术交底,按照四级技术交底的要求,使各级施工人员清楚地掌握将要进行施工的部位、工序、施工工艺、技术规范要求,对特殊和重点部位要真正做到心中有数,确保施工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三、施工工艺、方法、技术总结

在施工工艺方面,严格按设计及规范施工,并针对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施工方法、新技术、新工艺的探讨,保证了各项指标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鉴于新建工程的特性,有许多重要和关键的施工环节,如交通管制、基层及面层施工等,本着连续、均衡、平行、快速的基本原则,因为本工程横穿海阳城区,施工时不能全部封闭交通。本工程的主要工序是铺筑基层和面层。

(一)、基层的施工

本合同段基层结构:16厘米水泥稳定碎石+16厘米水泥稳定风化砂掺碎石+15厘米水泥稳定风化砂。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均采用厂拌(摊铺)机铺法施工。碾压采用胶轮压路机、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由于基层、底基层的施工工艺基本相同,下面就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为例来说明基层、底基层的施工工艺:

a、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准备工作 材料的要求

水泥:水泥作为稳定剂,其质量至关重要,施工时考虑采用初凝

及终凝时间满足施工要求,标号适宜的水泥。为使水泥稳定层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拌和、运输、摊铺、碾压以及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不使用过期、快凝、早强、受潮的水泥。承包商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抽样检测,分批进场。

碎石:颗粒级配符合规定,压碎值不大于30%,最大粒径控制在30mm以下。

水:水应洁净,不含杂质,凡人或牲畜饮用的天然洁净水都可用。 b、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工艺流程 主要流程如下: ①、准备下承层

在铺筑基层前,将下承层顶面的浮土、杂物清理干净,按照设计图纸中设计标高、平整度、压实度、宽度、横坡度等的要求配合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

②、施工测量

施工前在下承层上恢复中线,在路基两侧设高程指示桩,每10米设一桩。控制桩采用Ф16钢筋加工,并按标准拉力挂上Ф5mm钢丝绳作为摊铺机走行时控制标高的基准线,并示明施工结构层的边缘。

③、混合料拌和

拌和时按照监理工程师批准的配合比进行,拌和过程中严格控制水泥、碎石的用量。水泥剂量过小,不能保证水泥稳定层的施工质量;水泥剂量过大,既浪费,又会影响水泥稳定层的质量,应严格控制混

合料中各种集料的用量,保证配合比稳定。

拌和时注意混合料的含水量,一般应比最佳含水量高1-2个百分点,以补偿施工过程中的水分损失。

在混合料拌和过程当中,安排专人全过程检测混合料的拌和质量,如拌和不匀等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④、混合料的运输

稳定料的运输采用符合标准的自卸车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尽量避免中途停车和颠簸,确保混合料不产生离析。并且加盖布,以防水分损失。

⑤、混合料的摊铺

基层采用德国产ABG525履带式摊铺机1台,半幅一次摊铺方式,该机配有自动调整摊铺厚度装置,装有可调整振幅和频率的熨平板,使摊铺层初始夯实度达85%以上,并确保摊铺层规定的松铺厚度和平整度。

沿摊铺机摊铺方向在中线部位摆放200根4米长、15*18cm的方木,并用钢钎固定,一方面防止混合料外溢,另一方面作为摊铺机的导向线。在每段碾压完毕之后,用人工拆除循环往前摆放。拌和好的混合料要尽快送到施工现场,并按经试验路段确定的松铺厚度进行均匀摊铺,摊铺时要保持适当的速度匀速行驶,不宜间断,以避免出现波浪并减少施工缝。

试验人员随时检测成品料的配比和水泥的剂量,及时反馈到拌和

厂,现场施工人员随时抽查摊铺机的松铺厚度及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如果发现了粗集料成窝应及时铲除,并补以合格的新拌混合料,然后进行整体碾压,严禁用薄层贴补找平的办法。

摊铺机通过走钢丝的方法,控制标高。为了避免由于基准钢丝绳的垂度影响路面基层的平整度,钢支柱的间距不应大于10米,并用紧线器拉紧,同时防止现场作业人员扰动钢丝绳,以免造成摊铺面的波动。要求在摊铺前后及时进行高程、纵坡、横坡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摊铺机不能到达的部位,采用人工摊铺。

⑥、混合料的压实

混合料摊铺成型,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进行压实。 初压:用胶轮压路机进行稳压一遍 复压:用振动压路机振压3遍

终压:在复压后紧接终压,先用光轮压路机碾压2遍,最后再用胶轮压路机碾压两遍,以保证平整度。

压实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并控制好各碾压阶段压路机行进速度,直线段由两侧路肩向中心碾压;平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碾压。碾压时,轮迹重叠1/2轮,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压实后的基层表面应平整、无轮迹、无隆起,横纵断面正确。

路肩土在相应基层施工前提前人工培筑,与相应基层同步碾压。碾压时,两侧边缘部分多压2-3遍,碾压过程中若混合料过干时应适

当洒水。若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翻开重新人工拌和和压实。

⑦、养生

每一段碾压完成后,经压实度检测合格后应立即开始养生,养生期不少于7天,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采用洒水养生,养生期间要始终保持结构层表面湿润,养生期间禁止施工车辆通行。待强度达到招标文件的要求后再进行上层结构层的施工。

8、接缝的处理

横向接缝:为确保平整度,施工结束后,摊铺机在驶离现场后,用人工将端部混合料铲齐后,再予以碾压,然后用6m直尺检查平整度,将坡下部分人工凿除,切缝必须平直;第二天摊铺前,将熨平板全部落在前铺的下承层上,下垫均匀分布的三块木板,熨平板前端与切缝边对齐,螺旋布料下布满混合料后,摊铺机慢慢起步。

c.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注意事项

①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②水泥稳定碎石从加水拌合到碾压完毕必须在4小时之内完成。

(四)、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

本工程采用的沥青混合料有AC-

13、AC-20。所有沥青混合料均采用监理处批复的目标配合比进行的。以下就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方案作简述:

1、施工机械设备

提前对所用机械设备进行检修,确保所用机械以良好状态投入施

工,所用设备有:

300吨沥青混凝土拌合站 1台 装载机 3台

自卸汽车 若干(满足工程需要) 摊铺机 ABG525 洒水车 2部 压路机宝马AHD-202 1台 英格索兰DD110 1台

2、运输

(1)运料车必须加盖蓬布进行保温覆盖。

(2)车厢底板应涂刷油水隔离剂(或柴油与水为1:3的混合液)。 (3)从拌和机向运料车上放料时,应多挪动几次汽车的位置,以减少粗集料的离析现象。

(4)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方应有运料车等候卸料,防止出现车辆不足摊铺机待料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正常施工时,摊铺机前面应有5~6辆运输车等候卸料。

(5)连续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方10-30cm处停往,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6)混合料至摊铺地点后,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混合料不得摊铺。出现拌合异常时有成团结块现象,用量不均匀等,立即通知拌合场检查拌合时间、加热温度等。

(7)运输车辆在结束运输时,必须完全将车厢中的余料清除干净。

3、摊铺

(1)、在准备好的下承层上采用一台摊铺机摊铺,上、下面层均采用滑靴的摊铺方式。混合料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摊铺速度以3-4m/min为宜,摊铺过程中随时检查摊铺厚度和路拱横坡,以满足设计要求。

(2)、摊铺机现场要有专人量测混合料的摊铺温度,并做好记录,对于不符合温度要求的沥青混合料不允许摊铺。停车待卸时不要过早揭掉覆盖物。

(3)、当路面温度低于10℃时,不得进行摊铺。

4、压实

(1)、摊铺沥青混合料后紧接着碾压,碾压作业采用宝马和英格索兰2台压路机。压实分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碾压时,自边到中,由外到内,每次重叠宽度为1/2轮宽,压路机不得在新铺的沥青混合料上转向、调头、停留和刹车。

(2)、初压时,采用宝马AHD-202型压路机振动碾压一遍,复压和终压均采用英格索兰双钢轮振动压路机碾压,机轮上洒适量肥皂水。

(3)、压实温度: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为145℃-150℃。

5、接缝处理

在摊铺过程中,采取一台摊铺机整幅摊铺的形式,可避免纵向接缝。

横向接缝应与线路中线垂直,摊铺新料前,用割缝机在前一天施工段端部切一道横向接缝,挖走废料。在下一天施工路面上放置厚度

为“松实厚度之差”的钢板(一般为6-10mm)将摊铺机熨平板沿横缝放在钢板上,开始摊铺,人工用熨斗将接缝推齐,局部离析部位筛适量热的细料,开始碾压。碾压时选用双钢轮式压路机横向碾压,每压一遍向新铺混合料移运15-20cm,直到压路机全部在新铺层上为止,再改为纵向碾压。

6、施工注意事项

(1)、严格控制沥青加热温度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

(2)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上行驶的运料车辆和其他施工设备,应预防污染面层。

四、技术革新

上一篇:实习日记学生每日范文下一篇:手语协会年度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