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习策略之生物学论文范文

2024-07-22

生物学习策略之生物学论文范文第1篇

1创建自主学习课堂, 更新生物教学模式

教室不仅是学生主要学习场所, 还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相互交流的重要场所, 因此, 教师应该先从课堂入手,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从而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高中阶段本就学习压力重, 课业繁忙, 而生物知识相对学术性较强、知识层次较高, 因此教师要根据生物学科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模式改革。

1.1 创设自主学习情境, 培养学生自学意识, 促进师生、 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教师要打造成功的课堂教学就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带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自主学习不仅包括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强弱, 还在于学生参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相关内容, 因此, 教师要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相互交流和提问, 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自我思考从而实现自我突破。 例如在“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这一知识点中, 教师可以想让学生阅读课本然后谈感受进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再者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交流。

1.2 实施任务教学法, 让学生通过竞争学习的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习惯我们可以得知, 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知识掌握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合理的引导, 让学生可以实现更高层次的进步。 教师在课堂新知识点讲解完成之后, 可以向全体同学布置任务, 通过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把握、 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进行解决任务, 教师可以为任务设置一定的奖励,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任务。 例如在“细胞”这一知识点学习后, 设置问题“酵母菌发面时二氧化碳是怎样得到的? ”等。

2引导学生正确学习, 提供多样学习环境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 教师只有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环境, 才能让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 让学生通过多样的学习方式巩固知识, 从而激发思维活跃度。

2.1 推行探究学习, 促进学生在生物课堂中的探究能力学习

生物学科本就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 高中生物更是注重考验学生的实验和知识能力的统一情况, 因此, 教师要培养学生真正获取知识能力应该从实验入手。 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点, 因此, 教师要从生物知识源于生活、源于书本、源于实验指导学生学习, 首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知识认同感, 从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和得出实验结果, 从而在活跃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完成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 例如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学习中, 教师可以通过对实际生活中实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发现。

2.2 推行合作学习, 促进学生在生物课堂中合作共赢

合作学习在高中课堂中是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按照5—6 人分为一组进行划分, 小组成员按照学习能力均衡分配。 小组在合作中学习, 在学习中合作, 这样不仅可以在明确分工中提高学习效率, 还可以共同提高学习成绩, 为共同的学习任务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可以达成统一的目标。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学习为主, 可以锻炼学生对知识框架的构建, 提高课堂参与积极性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同时可以激发学生个体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

3合理评价学生, 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

评价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进步的过程, 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不仅有指导性的重要作用, 也是展现教师课堂效果的重要手段, 再者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对教师全面评价, 从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 同时生生之间也要相互评价, 因为学生之间课下课上相处时间比较长, 对于各自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也具有一定的了解, 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全面的改变自己, 从而为实现高效的课堂知识学习做准备。合理的评价机制和评价习惯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态度、 参与能力和合作发展能力有重要作用, 对于教师今后的教学内容也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教师可以设置计分式的评价, 通过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作为评价内容, 为了完善班级评价机制教师可以邀请其他教师进行听课评价, 通过班级学习气氛、活跃程度和知识教学等方面进行评价。

4调整角色定位, 提高学习积极性

老式教学以教为主,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刻意追求某种课堂教学中所谓的“完美”, 使课堂教学变得呆板乏味, 久而就之, 厄杀了学生的“天性”, 固化了学习思维, 从而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 所以, 教师必须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定位, 拿出甘当绿叶配红花的勇气, 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平等、信任、合作的自主性学习环境, 让学生自由和谐的发展。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中,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通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所展现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不断完善课堂内容,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应该认清自己在课堂中的重要引导作用, 指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 在日常学习中对学生提供有效建议, 为学生的全面学习提供环境和氛围。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内容在高中课堂中的推行, 作为素质教育教学的一大重点——自主学习也逐渐得到重视。课堂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 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要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 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从而为学生的成绩提高和自学能力奠定基础。要使自主学习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得到顺利应用, 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 树立新式教学理念,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鼓励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再者, 教师应该在传统教学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改变以往强行灌输以教师为课堂中心的教学方式, 多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 鼓励他们主动、有信心地自我学习。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高中生物学,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 冷长凤.高中生物学实施问题教学的策略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 2014.

生物学习策略之生物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交叉蛋白(Intersectin,ITSN)作为一类在进化上高度保守且广泛表达的支架/接头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近年来的研究发现,ITSN除了在细胞胞吞/胞吐过程及神经递质的传递过程具有重要作用之外,还具有介导信号通路转导的功能,如Ras、肿瘤生长因子β(TGFβ)、表皮生长因子(EGF)等。本文对ITSN的基因功能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细胞支架蛋白质类;衔接蛋白质类,信号转导;基因调控网络;综述

交叉蛋白(Intersectin,ITSN)作为一种支架/接头蛋白,最初是在爪蟾的卵母细胞中被发现的。它不仅具有多个重要功能域,同时还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最初的研究者对ITSN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胞胞吞/胞吐、神经递质传递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方面的功能作用。现在,研究者对ITSN的研究越来越多转向于介导细胞增殖分化的信号转导通路中。迄今为止,已发现ITSN参与调控的信号转导通路主要有Ras、肿瘤生长因子β(TGFβ)及表皮生长因子(EGF)等信号通路。目前研究者对ITSN在信号通路调控网络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本文对近年来ITSN的基因功能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ITSN的基因结构与功能

在人和小鼠中,已发现ITSN具有两个同源蛋白ITSN1和ITSN2;而在模式生物斑马鱼中,则发现了ITSN具有3个同源蛋白ITSN1、ITSN2A及ITSN2B。在通常情况下,ITSN经选择性剪接可生成两种亚型,一种是较长的剪接本ITSN-L,另一种则是短的剪接本ITSN-S。由于基因亚型的存在,ITSN1和ITSN2两个同源蛋白总共有4个异构体,分别是ITSN1-L、ITSN1βS、ITSN2-L和ITSN2-S。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亚型之间的区别在于所包含的结构域不同,其中ITSN-L除包含ITSN-S中EH、SH3和CC的3种结构域外,还包含DH、PH和C2等结构域。

ITSN在各种组织器官中广泛表达,尤其在神经中枢中表达水平最高;主要是由于ITSN具有胞吞和胞吐作用,从而参与了神经元细胞的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在大脑中,ITSN主要是与蛋白SNAP-25以及动力蛋白(Dynamin)相互作用,进而参与到突触囊泡的融合过程。突触囊泡在神经末梢处进行着快速而精确的胞吐/胞吞循环过程,ITSN在突触囊泡中能够与网格蛋白/接头蛋白AP2相互结合形成复合物,促进突触囊泡的胞吐/胞吞循环。另外,ITSN的SH3結构域能够通过激活动力蛋白来抑制细胞质膜微囊的内吞过程。

2 ITSN与Ras信号通路

2.1 Ras信号通路

Ras超家族蛋白是一类小单体GTP结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在2.1万左右,亦被称作Ras超家族GTP酶,是Ras信号通路的主要载体。Ras蛋白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各类细胞中,在调控细胞增殖与分化、膜泡运输、核质信息交换、细胞周期和胞外信息跨膜传递等信号通路中起到分子开关的作用。Ras蛋白一般位于细胞膜内侧,对GTP和GDP具有高度亲和力,在特定生理环境下能够在活化形式GTP结合型的蛋白与非活化形式GDP结合型的蛋白之间相互转换。当鸟苷酸交换因子(GEFs)绑定在Ras-GDP上时会导致GDP的释放,并形成无核苷酸的Ras(nfRas)。由于胞质中的GTP含量高于GDP的量,因此nfRas蛋白更容易与GTP结合,形成活化形式的Ras-GTP。当GTP酶活化型蛋白(GAPs)持续累积时,GTP会被具有GTP酶活性的Ras水解,进而又到达非活化形式的Ras-GDP状态。

2.2 ITSN在Ras信号通路中的作用

ITSN-L中因具有DH-PH结构域,而使其成为Cdc42的特异性的鸟苷酸交换因子。不过有研究发现,ITSN还可调控其他的Ras-GTP酶,并且不依赖于DH-PH结构域。当ITSN1过表达时,会诱导胞内囊泡上的Ras蛋白活化,进而激活信号转导。其具体机制可能是由于ITSN上的SH3结构域与富含脯氨酸的Son of sevenless homolog 1(Sos1)结合并相互作用的结果,而Sosl是Ras的鸟苷酸交换因子,能够调控Ras的活化。

另外,有研究结果表明,ITSN1与活化形式的Ⅱ型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13K)-P13KC28发生相互作用。P13KC28中含有一个Ras结合结构域Ras-bindingdomain(RBD),该结构域可使P13KC28、Ras和ITSN1等3种蛋白在囊泡中相互结合。当H-Ras处于无活性状态时,可以与P13KC28形成复合物;相反,I型的P13Ks所结合的是活化的Ras-GTP。H-Ras与P13KC28所形成的复合物能够抑制P13KC2β的磷脂激酶活性,同时P13KC2β也能抑制H-Ras组装核苷酸。此外,在神经母细胞瘤中ITSN1可以直接调控P13KC28的表达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_。

ITSN调控Ras信号通路中的Ras-GTP酶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种:①ITSN-L中的DH-C2结构域可以直接激活Cdc42(Ras相关的GTP结合蛋白)[;②ITSN中的SH3可以与Sos1蛋白相互作用,通过Sosl发挥作用从而调控Ras蛋白;③ITSN还可能直接通过抑制CdGAP(Rac和Cdc42的GAP)激活Rac和Cdc42;④ITSN还可以通过epsins抑制Cdc42 GAPs(在哺乳动物的细胞中epsin-Cdc42信号通路还未被证实);⑤ITSN1可以通过与P13KC2p结合,使nfHRas-P13KC2β复合体解聚,进而影响Ras蛋白上GDP与GTP的相互转换。

3ITSN与TGFβ信号通路

3.1TGFβ信号通路

TGFβ信号通路作为最重要的信号通路之一,除了在调控细胞增殖与分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外,在胚胎早期发育、机体代谢平衡、免疫炎性反应以及骨的形成和重建等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TGFβ信号通路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将发生在膜上的磷酸化经过一系列信号传递至转录因子,并引起转录因子人核从而调控基因的转录作用。例如,经典的TGF8β/Smad通路发生的基本顺序是:当存在胞外配体TGFβ时,会激活跨膜的TGFβ受体,并使之形成二聚体,随后在胞内磷酸化下游的Smad蛋白,使之活化。活化的Smad蛋白与Co-Smad形成复合物,人核后进而调控下游靶基因的转录。在体内,对TGFβ信号通路的调控可在4个不同层次上进行,包括胞外配体、跨膜受体、胞内Smad蛋白以及核内基因转录。

3.2ITSN在TGF8信号通路中的作用

近年来研究发现,ITSN也参与对TGFβ信号通路的调控。在机体内,TGFβ信号通路的激活受到非常精确的调控,研究其分子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和应用意义。最近研究发现,敲降ITSN-1s的小鼠所产生的微粒能派生出TGFβ-RI/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TGFBR1)(即Alk5),后者能够促使功能紊乱的内皮细胞通过ERK1/2激酶激活细胞生存的信号从而得以再生。TGFβ能够通过磷酸化衔接蛋白ShcA诱导Ras-Erkl/2信号,使得ShcA蛋白能够与mSos蛋白相互作用。在敲降ITSN-1s时,有更多的mSos会趋向于结合Grb2,从而形成Alk2-mSos-Grb2复合体,最终使得Alk5-Smad2-SARA复合体而无法形成;同时,ITSN的缺失也会降低TGFβ下游Smad2/3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因此,敲除ITSN1会抑制Alk5-Smad2/3信号通路,并可以使得TGFβ-Alk5信号从经典的Smad2/3转向非经典的ERKl/2 MAPK信号通路[。

4ITSN参与EGFR信号通路

4.1EGFR信号通路

EGFR是一类跨膜糖蛋白,属于蛋白激酶超家族成员。EGFR信号转导机制的大致过程是:EGFR蛋白作为膜上受体,在受到EGF等配体的激活后,形成二聚体引发胞内域自磷酸化并产生酪氨酸激酶活性,随之招募并激活下游的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完成一个完整的由胞外至胞内或核内的信号转导过程。EGFR信号转导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迁移以及细胞周期,EGFR通路的异常激活常常会引发肿瘤。而EGFR通路中受体信号的终止主要是通过加速的内吞作用以及受体一配体复合物的降解来完成的。膜上的EGFR复合物内在化形成早期胞内体后,其命运主要有两个:返回至膜上和被溶酶体降解。正常情况下,EGFR(Tyr1045)磷酸化后会结合具有E3泛素连接酶功能的c_Cb1,启动受体的泛素化,从而将受体靶向至溶酶体降解。

4.2ITSN在EGFR信号通路的作用

已有研究显示,ITSN可通过3种途径参与EGFR内吞过程。首先,ITSN通过招募内吞辅助因子形成内吞复合物,进而介导EGFR的转运。其次,ITSN可通过c-Cbl调控EGFR的泛素化。ITSN与c-Cbl的结合,会使c-Cb1能够更有效地泛素化RTK,使其被转运至溶酶体被水解酶降解。ITSN還可通过Cb1的功能调控因子CIN85蛋白调控c_Cbl,从而进一步调控EGFR的泛素化。此外,最近研究表明,ITSN可通过调控DENND2B(GTP酶Rabl3的鸟苷酸交换因子)而调控EGFR受体的循环。

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泛素化过程,在调控信号分子转运及溶酶体降解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而ITSN1作为泛素化过程的重要调节因子,尤其是刺激c-Cbl将EGFR进行泛素化的精确分子机制至今还没有阐明。最近有研究结果发现,ITSNl是通过干扰Cbl与抑制因子Sprouty2(Spry2)的相互作用而增强Cbl的活性。其主要机制是ITSN1能够绑定Cbl和Spry2两个蛋白富含脯氨酸的区域,ITSN1与Spry2结合可以竞争性抑制Cbl-Spry2的结合,从而促进EGFR的泛素化。

5结语与展望

ITSN作为支架/衔接蛋白在调控细胞的胞吞/胞吐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此外,ITSN还可以调控细胞的多种信号通路,例如ITSN通过调控Ras-GTP酶的活性进而调节其下游的信号因子。ITSN对TGF8信号通路的调控,主要体现在ITSN能把信号从经典的TGFβ/Smad通路中传递到ERK1/2通路中去。而在EGF信号通路中,ITSN的作用是其能够与Cbl相互作用进而促进EGFR的降解,最终导致信号传递的终止。ITSN参与的信号通路调控机制十分复杂,目前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很多具体的调控机制还需更深入研究。

近些年来,研究发现ITSN与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唐氏综合征、阿尔兹海默病)、癌症的发生以及肺损伤等。所以,阐明ITSN更多的基因功能,研究并明确其在细胞各种不同生理条件下的具体作用机制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生物学习策略之生物学论文范文第3篇

1 教材呈现策略的优化

我们所说的教材呈现, 实际上也就是将教材的内容展示给学生。教材内容大致分为概念、图表、生物实验、生物规则及原理、课后练习、小资料六个部分。据调查数据显示文科班生物学教材呈现方式枯燥单一, 概念部分, 文科生物教师主要采取的呈现方式是按照教材直接讲解;图表由学生直接在教材上观察理解;生物实验在课堂中讲实验原理过程和结果, 指出考点, 很少做实验;规则原理按照教材一一讲解;课后练习学生全部完成后马上讲解;小资料部分基本上被忽略。

1.1 概念教学策略的优化

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的基础, 是生物学领域最基本的语言表达单位。一味的按照教材讲解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这种基本的语言表达单位的。应根据不同的概念采用不同的方式。

第一, 分解概念的方法。通过对概念的分解过程, 激活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理解该概念。

第二, 绘制概念图。在理科班生物教学中教师现在开始运用这种方式进行概念教学。但是在文科班采用这种方式的却很少。概念图的绘制可由教师指导, 学生自己完成。

1.2 图表展示策略优化

在教材中的插图分为提示图, 形态结构图, 理解图。对于不同的图表采取不同的展示方法。直接由教材展示提示图;学生边绘制边理解形态结构图;对于理解图最好是由教师边在黑板绘制, 边讲解。

1.3 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

许多文科班生物教师嫌实验课麻烦, 不好组织而放弃了在实验室教学的方式, 直接在课堂将原理过程和结果, 考试考点告知学生。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渴望能到实验室去做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专门的评价标准。比如可以评出实验室最佳纪律组, 最佳合作组, 实验效果最佳组, 有这些评价标准要比没有效果好很多。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曾实验过。

1.4 生物规则与原理呈现的优化

据统计数据显示文科班生物教师大多采用的是按照教材一一讲解的方式, 这部分内容文科学生学习起来本来就较困难, 只用这样的方式学生自然会感到厌倦, 学不懂, 最后导致放弃学习。因此教师在这部分要多下工夫。

第一, 结合多媒体, 展示生物规则原理。多媒体动画最好是教师自己亲自制作, 将内容分解的更细一些。

第二, 制作生物规则原理小卡片。这种方法适合在总复习时运用。将教材中所有规则原理由学生自己在课堂上制作成生物小卡片, 要求学生制作那么教师一定要记得为学生制作的小卡片进行评价。对于作的好的学生要给予相应的奖励。

1.5 课后练习处理策略优化

一般情况下文科班教师对课后练习的处理方式是待学生全部完成后讲解, 很少变换形式。对于课后练习的处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第一, 边讲新课, 边做相应练习。做到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第二, 在小黑板上提前准备与课后练习相近的练习题。我们知道课后练习还是不能完全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在资料中找一些符合文科班学习层次的题目作为课后练习的补充由学生当堂作业, 下课便交, 由于文科班教学时间有限, 增加题量不宜过多。

1.6 小资料处理策略的优化

小资料这部分内容作为拓宽知识点的一个平台, 因该要加以处理, 遗憾的是文科班生物教师对此部分内容对学生没有要求。实际上这部分内容并不多, 只需花2分钟时间就可以处理完。处理方式可以据内容来变换。第一, 纯文字的小资料可请学生领读。第二, 表格的小资料安排学生自己阅读。第三, 需要加以补充的可由教师补充说明。

2 学习指导策略的优化

学习指导从广义来说是教师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以教材和教具为媒介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包括学习内容的安排与呈示, 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习效果的检查、评定及其反馈等。具体的归纳起来就是包括了学习方式的指导, 学习方法的指导及练习作业的指导。

2.1 学习方式的指导

学习方式可以分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在对学生进行的调查中显示, 文科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还有所欠缺, 这要求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第一, 在课堂上有意识的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组织自主学习前, 教师应将要求及目标展示在黑板上。通过这样过多次训练, 学生也自然能领会自主学习的精髓。第二, 直接告知学生自主学习可培养的能力, 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倾向。

2.2 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习方法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学科学习情况因素之一, 在调查中发现文科班学生的学习策略与理科班生物学学习策略有极显著的差异, 理科学生学习策略明显优于文科学生, 而文科生物学教师也忽略了这部分的工作。结合文科班的特殊情况, 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第一, 对学生进行时间管理指导。文科班生物学习不参加高考, 学生用于生物学学习的时间肯定不会多, 但教师也应要求学生在有生物课的当天回家用10分钟时间复习当天所讲的大概内容;在考试前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对于文科班学生来说课堂时间是主要的生物学习时间, 一定要安排好, 可指导学生制定课堂复习计划。

第二, 对学生的课堂自控能力的指导。在文科班教学中往往最容易出现学生睡觉, 做其它科目作业, 说小话等违纪情况, 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弱。自控力的培养是个长期的培养过程, 教师要循序渐进的进行, 教给学生控制自己行为的方式, 也可请自控力较强的学生全班交流。在课堂中教师也可用自己的特殊方式帮助学生控制那些不良情况的发生, 比如用点名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关注, 或走到学生面前轻轻敲敲桌子, 或目光对视, 或轻轻摇头, 严重时可用语言制止, 也可在课后单独谈话。

第三, 课堂笔记记录的指导。前面提到过由于文科班生物学习的特殊性, 课堂学习成为文科班生物学学习的主要时间, 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把学习的重点难点做好笔记, 边讲边提示学生做标记;也可以在新课结束后以回顾的方式引导学生勾出重点, 强调在做笔记和做标记时要用心熟悉内容。

2.3 练习作业的指导

在文科班生物学教学中的作业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对文科班学生基本不要求有课外作业, 主要是课堂作业, 还有少量的开放性作业。在笔者深入文科生物学教学课堂观察发现, 很少有文科教师对课堂作业进行细致的指导, 基本都是全班统一讲解。建议教师从下面几个方面优化。第一, 可请学生上讲台讲解自己解题思路, 由下面同学判断是否正确, 在这样的互动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解题思维, 提高课堂效率。第二, 教师精心挑选练习题提前板书在小黑板上。练习题的挑选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由易到难, 由简单到复杂, 对于复杂的练习题目教师可详细将解题技巧告知学生, 并准备一道类似的题随后由学生完成。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研究, 分析了文科班生物学教学策略存在的不足, 提出了对教材呈现策略、学习指导策略优化的优化建议。

生物学习策略之生物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本文倡导从历史发展得角度组织生物课堂教学,提出一种将生物科学史渗透入生物教学中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以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科研精神和创造力。

[关键词] 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模式;构建

[基金项目] 贵州省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研究项目“高中生物科学史在课堂有效教学中的作用与实践”(2012B208)。

一、引言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支持下的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之间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是指导教师组织教学过程的范型。教学模式一般包括五个方面:理论基础、功能目标指向、结构程序、教学方法、适用范围和实施条件。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中对生物科学史的定义是“以生物科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为轮廓,以科学发展历程中带有重大转折作用的课题及事件为主线,用详实的资料论述科学家们的创造性劳动,生动地描述他们进行科学探索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同时也对生物学发展的逻辑和社会历史背景等重大问题进行评论。生物科学史也是一门充满生命力的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生动教材。”

近年来,西方一些科学教育专家倡导一种新的科学教育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要求把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history,philosophy and sociology of science,缩写为HPS)的有关内容渗透中小学科学课程,以期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造力,这就是所谓的HPS教育。英国科学教育学者孟克和奥斯本在总结科学教育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把科学史内容渗透科学课程与教学的策略,即HPS教学模式。笔者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学科课本内容及教学实际,以生物科学史实作为课堂探究主线,提出将生物科学是渗透到生物教学中的“基于生物科学史的HPS教学模式”。

二、传统教学模式

(一)传统“填鸭式”教学

目前我国在进行教育大改革,但因为现实国情的存在,高中教育还是需要以高考为主,因而导致社会各界还是以升学率的高低去衡量高中教学质量,所以大多老师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在这种社会环境和价值观的影响下,教师有这样一种错误的认识:只要能讲清楚生物课本知识,学生会运用这些生物知识做题就算完成任务,达到教学要求。教师会照课本内容安排上课的程序,从一些常见生活例子等出发、运用多媒体手段,讲述相关生物学知识,以这种形式展现人类科学的成果。这种方式虽然缩短了学生的认知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能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但是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因为学生看不到知识发展的历史曲折性,看不到科学家的探索、观察和研究创新的过程。会让学生觉得科学发展是非常顺利的,失去了研究新问题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极为不利,对他们人生以后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物学史的教学模式可加强对学生进行认知目标、情感目标的培养,和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发展规律相吻合,也与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相一致。

(二)传统科学史教学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高中生物教材中,虽然体现了生物科学史的内容,但是相关教学模式却比较单一。传统的生物科学史教育,往往是把生物科学史作为一种知识附加在教学内容上,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操作程序如图1)。

(图1)传统科学史教学模式

实践证明,这种生物科学是教学模式是低效的,因为这样只能使学生机械记忆,理解趋于狭隘和片面。传统生物科学史教学存在在以下缺点:

1.缺乏因材施教性。传统科学史教学模式都是在既定的知识基础上让同学去认识科学发展过程,没有经过个人的思考及深入理解过程。在这样已经设计好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也不被允许提出个人想法,教师根本没有起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去调整教学方法的引导作用,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2.缺乏探究性。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铺陈出科学史内容,展现出科学家历经艰难的研究过程,同学在短短几分钟内汲取到得不过是一个个结论,甚至只有些许趣味。没有经过自身的探究挖掘过程,不能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精神。

而基于生物科学史实的HPS教学模式,是指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以与教材知识相关或陈述出的历史进程探究对象,随着学生自主探究科学思维方法过程中一步步有机地展现出生物学科知识,依据学习目标和学生发展水平,使生物学习的过程变为科学探究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模式的优点表现在:

有利于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价值观的教育;

有利于学生领会生物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有利于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

三、基于生物科学史实的HPS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HPS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提出都有其特定的哲学、教学、学习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是本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建构知识网络,是生物教学中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生普遍认为,高中生物内容概念多、知识零散、知识点细,单个知识理解起来并不难,难的是把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不能建立知识体系的原因是:在基础知识掌握过程中,知识易遗忘,细节知识易遗漏;在知识运用中,相关知识不能有效提取,不能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问题。基于以上问题,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建构系统的知识网络。

人本主义自主学习是本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思想。人本主义自主学习起源于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它的基本观点是:学生学习是受自我系统的结构和过程的制约,是自我概念、自我价值、自我意象等成分在内的自我系统发展的必然结果。教育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所以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重视教与学两方面的分析和安排,并充分利用反馈信息,随时进行调整和控制,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HPS教学模式的操作结构

步骤:课前导学案—自学—课内史实探究案—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评价

(图2)基于生物科学史的HPS教学模式的构建

(三)HPS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这一模式的教学程序包括以下6个环节:

1.课前自学。上新课前两天,教师就将课前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解决导学案上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2.导课。教师就新课内容作出相关导课,为学生接下来的自主探究过程指明大致方向。

3.学习史实。教师将提前做好的课内科学史探究案发给学生。史实案上具有早期科学家关于这一现象的探索过程、思想,可作为学生研究的参考;还有当时其他科学家的不同观念;还可以出现当时的历史背景、条件,帮助学生认识到科学认识的历史制约性。总之,在学生探究这些教师精心选择的科学史料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使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科学家的探究与思考。

4.引出观点。教师启发学生就史实内容提出与本节课程相关的疑问或观点,务必做到使学生能够各抒己见。

5.呈现科学观念。在学生对自己或对他人的疑问进行回答、观念进行解释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

6.总结与评价。通过总结与评价,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科学地探究本质,历史上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和科学观念。

四、结语

从上述教学过程可以看出,这一模式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将生物科学史、科学哲学的学习与当前的科学概念和理论的学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生自主探究过程,因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不再是单一的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或者纯粹的接受知识,而是他可以反馈给教师他获取的知识,提出疑问,进行再次探索,最终得到问题的答案。学生的地位将由传统模式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接受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和建构知识;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本教学模式的学习策略,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起主体性的作用,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但是学生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会因思维水平的差距等遇到一系列困难,因此教师要扮演好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促进者角色,只有在认识了学生的经验、认知与推理能力的限制,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教学要求选择恰当的模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史佩升浅谈教学模式[J].科学教育,2001,7(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侯新杰.科学教学的建构主义方法[J].全球教育展望,2001,(01).

[4]刘金玉.高效课堂八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丁邦平.HPS教育与科学课程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0,(6):6-12.

作者简介:周丽(1987-),女,汉族,贵定一中生物教研组中学,研究方向:高中生物教育教学。

通讯作者:王明勇

生物学习策略之生物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综合性护理在风湿免疫病患者生物技术当中的效果”一直是国内学者探讨的方向,其原因在于生物制剂的干预治疗,对于风湿病患者的效果受到综合性护理的影响。由此,在临床治疗过程当中必须要基于不同风湿免疫病患者的实际状况做好干预措施,并对患者间的差异做统计学分析,以提升应用生物制剂的恢复效率,降低患者的不适感、不良感,提高生物制剂效用,为风湿免疫病患者早日康复提供新的途径。

【关键词】风湿免疫病;生物制剂;综合性护理

风湿免疫性疾病现阶段的治疗方法大多数是中西结合的治疗方式,但在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时,会常伴有着复杂的临床特征,通常会出现关节炎、痛风等症状,临床治疗起来十分棘手,一旦犯患者出现此类状况,就会连累机体其他系统和器官产生反应,进而使得患者产生一系列不利于临床治疗的消极情绪。由此可见,在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时,除了关注医药治疗外,还应该重视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的综合性护理情况,以科学的途径,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临床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使得风湿免疫性病患者能够在高效治疗当中快速恢复。基于此,本文就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应用生物制剂后采取综合性护理效果作出探讨。

一、生物制剂的综述

生物制剂即生理症状预防、治疗诊断各种形态的制剂。具体而言,生物制剂在医疗行业具体是指免疫生物制剂,即用微生物,包括病毒的有效抗原、动物毒素、人或动物血液等加工而作为预防治疗诊断相应传染病或其他疾病的生物制剂。生物制剂,包括医用生物制剂、保健生物制剂;医用生物制剂包括疫苗,其在市场上必然存在活细胞培养;而保健生物制剂主要包括葡萄糖酸钙口服液、乳酸钙、葡萄糖酸钙、乳酸锌、维生素D。本文所探讨的生物制剂是类风湿神药。简单来说是在风湿病领域应用生物制剂制造的单克隆抗体,目前已广泛的应用于各类风湿关节炎、强制性脊柱炎、脊柱关节病、银屑病,白塞病等。此种生物制剂以精准制导能够实现对风湿关节炎发病因子的精确打击,因此在应用过程当中具有起效快、效率高的特点,相对于传统的莱佛米特甲胺碘磷有所不同,即发生肝功能损害的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也所降低。但相对而言,生物制剂的价格较为昂贵,虽然效率大,但并非人人可以接收其价格,所以这也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二、风湿免疫病患者综述

(一)风湿免疫病

临床上常见的风湿免疫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痛风、骨节关节炎等等。其中类风湿关节炎是本文重点论述的风湿免疫病,其发病原因有很多,主要是集中在感染、遗传、内分泌等三个维度,同时近年来肥胖率和三高发生率的上升,会增加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可能性。该病狀一旦发作,会引起患者在此过程当中产生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不良现象。同时,为更好的治疗此类患者Acr E ular2010年便将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变为ra的诊断,掀开了新篇章,这种标准采用积分形式对疾病进行诊断要求,能获得有关确切的关节炎证据,增加了ACPA检测。同时,废除了传统检测中的皮下结节对称性关节炎以及X线平片等项目,新的标准能够对类风湿因子ra、瓜氨酸肽 ccp抗体等进行检查,提高了风湿免疫病检测的效率。

(二)风湿免疫病患者

风湿免疫病患者设立范围比较广,可能引发多个脏器同时发病,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症状有关节疼痛、关节炎症。第二,体现为皮肤损害,如脸部的红斑、躯体四肢的皮疹都可能是风湿病引起的。其三,黏膜损害,主要包括口腔溃疡、鼻腔耳朵这些黏膜出现溃疡病变,这些现象若原因不明,可能是由风湿病引起的。最后,是血液系统和 肾脏系统出现异常,这两个部位恰好是风湿病病发的部位,若风湿病免疫患者并发会引起及血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以及肾脏受累进而产生像肾炎水肿水肿这种现象,久而久之还可引起全身出现不同的表现,比如发烧、全身乏力等现象发生。风湿免疫病患者的发病机理至今没有系统性的标准,在各病因的谈论之下总结了以往学者的研究经验,相对来说风湿病患者可能与淋巴细胞活化有关,同时还受到遗传基因与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病原体、药物理化等因素有所影响。

三、风湿免疫病患者应用生物制剂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探讨

(一)风湿免疫病患者应用生物制剂综合性护理的方法

在就医过程当中,对风湿免疫病患者应用生物制剂后的综合性护理干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风湿免疫患者进行近期的健康知识讲座,以耐心的治疗方式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当中产生的各种情绪。具体体现为护理人员在此过程当中需定期为患者传递健康的相关知识,让患者树立治疗成功的信心,同时避免患者出现延误治疗的情况。其次,再委派专业的护理人员,以耐心、关心的护理态度了解免疫病患者在就医过程当中所表现出来的需求。即在患者接受综合护理之前,护理人员首先会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确定患者的各项治标,包括患者的现有生理指标以及过往病史、过敏史,同时也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最后,再在此基础之上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治疗。在此过程当中,医务人员要合理配置药物,再定期观察患者接受治疗过程当中的一系列表现,即护理人员需遵循护理的标准和治疗的原则,当患者表现出不良反应时,护理人员要在此过程当中及时调整患者用药,以保证护理的效用。

(二)风湿免疫病患者应用生物制剂综合护理的评价

在对应用生物制剂的风湿免疫病患者的综合护理状况进行评价的过程当中,业务人员通常会选取患者的表现作为评价指标,即选择患者的情绪、情感、状况、用药表现、不良反应作为评价标准。具体做法如下,在情绪状况评价的过程当中,医务人员会与应用生物制剂的风湿病免疫患者综合护理后进行深入交谈,排查患者是否在此过程当中出现了不良心理,即主要通过深入访谈的方式评价患者的情绪状态。其次,在评价患者应用生物制剂综合护理后的用药表现时,会在患者用药之前进行各项指标的评估。其三,会依据相关操作给患者用药,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各项指标,即包括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状态,主要通过评价量表的方式对患者用药前后的差别进行评价。最后,对患者不良反应进行评价时,需对患者注射生物制剂进行观察,观察其是否会有应节症状、肿痛症状出现。具体而言,也需借助评价量表对患者应用生物制剂的一系列表现进行评价。

(三)风湿免疫病患者应用生物制剂综合性护理后的效果分析

先于2018年,我国学者陈静的研究便揭示到风湿免疫病人应用生物制剂后,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患者在心理用药不良方面的指标,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其产生心理情绪进行预防,同时能够预防其用药之后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对其健康状态具有极大的改善作用。同时,2018年我国学者刘宝玲应用2015年9月2到2016年医院收治的60例分风湿免疫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应用生物制剂风湿免疫患者综合护理后的一系列表现进行了探讨,其发现进行综合性干预的患者不良率小于未应用综合性护理的患者,两者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即P<0.05。同时,我国学者李娜在2018年也得出类似的结果,其选举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的92例接受生物制剂治疗的风湿病免疫患者,用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各46人,随后对患者综合干预前的心理状态、情绪状态进行了解,以对比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其结果发现应用综合性干预模式的风湿免疫病患者在治疗过程当中有较少的心理情绪,进而间接的改善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状况。

结束语

简而言之,风湿免疫病患者在应用生物制剂的过程会产生明确的治疗效果,但容易出现较多不良反应,即包括身体上的、心理上的,由此基于患者有效的综合护理显得尤为必要。即未来要想减少风湿免疫病患者的发病概率,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就应针对风湿免疫病患者的实际状况,选择适宜的生物制剂,并在此过程当中扮演好观察的工作,若发现患者在此过程当中出现心理状况上的焦虑,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就应立即进行处理,并严禁患者对发病部位进行抓和挠,以次有针对性的改变患者治疗过程带来的治疗效果低下的问题;同时亦能间接促进生物制剂的推广,以为风湿免疫病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吴瑞敏.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应用加味升陽汤治疗对风湿病改善及胃肠道损伤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34(08):1209-1211.

[2]何培,王曼利,曹蓉蓉,董晨悦,邓飞艳,雷署丰.微生物相关基因富集分析法鉴定风湿病相关肠道微生物群[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1,25(08):874-878+986.

[3]刘敏,孟娟.基于全科医生视角的《202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痛风治疗指南》解读[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5):3148-3153.

[4]康利琦.心理护理干预对风湿病患者护理的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4):86-87.

[5]张茹玉,杨尚霖.心理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在风湿病疼痛患者中的护理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4):338+340.

[6]沈碧玉, 风湿病患者“身体形象障碍”的评估、识别、干预三位一体化的技术应用. 江苏省,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12-01.

[7]刘克英,薛彬,张晓莲,李先梅.风湿病患者不遵医嘱服用强的松的原因分析及干预[J].南方护理学报,2005(11):43-44.

生物学习策略之生物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初中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教育体系中所占的比例极大。作为必学科目,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以及生物奥秘。而初中生正处于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此时应用思维导图策略来进行生物学科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对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生物教学;具体应用;

随着我国新课标的改革,传统的初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适应新课标改革的需求,因此国家提倡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初中生物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自然学科,有必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提升的方法上,许多教师做过多种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最有效的还是通过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1 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初中生物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它是中学生了解自身、熟悉生物、认识自然的开始。在这门课中,学生会对自身生命系统有深入的了解,感受到生命的魅力;了解为什么在一个燃烧蜡烛的密闭空间内,小白鼠不能存活;清楚大自然的生存规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初中生物学科的学习对学生和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老师和学生能熟练使用思维导图策略。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顾名思义,它能体现所学知识在我们脑海中的框架,是我们对所学知识理解程度的具体表现。它的优点在于把图像和颜色联系起来,给人眼前一新的感觉,并且打破传统书本学习的壁垒,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编排简单合理,充分展现了各部分知识间的主次关系,与传统的课本教学区分开来,避免了知识交叉重叠。从教育心理学层面来讲,思维导图策略属于认知策略中的组织策略。与精加工策略和复述策略不同的是,组织策略更侧重于对学习材料的内在联系的构建。中学生通过对生物课本的整体把握,理清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对所学知识進行划分整理,使课本知识条理清晰,结构完整地呈现出来。思维导图策略的使用更贴合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中的教育理念,能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使中学生具备简单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适应往后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2 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 应用思维导图,实现知识点的有效串联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实现各单元知识点的有效串联,深化学生的知识记忆,提升生物学习的趣味性,增强实验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生物《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辅助教学,首先,准确导入血液的组成、血液的功能、血管的种类、血管的功能、心脏的结构、心脏的功能、血液的循环等相关概念,为后续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其次,对细小概念进行逐个细化,形成有效的思维导图。一般来讲,理想的思维导图形状应为树桩或金字塔状,这种直观而又清晰的知识分布,能够给予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学生能够快速找到各部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的复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质量。

2.2 应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让学生对于思维导图的画法及用途有一个简要的了解与掌握。课后,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练习本上画一个自我介绍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好地深化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强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在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做好课堂笔记,这样既能实现知识点的有效串联,又能深化学生的知识记忆,提升学生学习质量。而当学生熟练掌握思维导图的应用方式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首先引导学生拟定各章节的导图主题,随着课程的推进,让他们独立完成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其次,教师应深入到学生群体当中,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通过层层引导的方法,使得学生的思维导图顺利完成。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生物《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辅助教学,首先对新细胞的产生、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单细胞生物的含义进行简要诠释。其次,对各个含义进行细致划分,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思维导图应该是由中心向周围逐步发散的图形,主要由线条、符号、数字、词汇等构成,因而学生应通过采用不同颜色的画笔加以区分,使得思维导图一目了然,提升学生的复习效率。

2.3 应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思维导图被广泛应用之后,教师在生物教学活动之前,应对学生开展课前提问,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加以了解,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进而才能宏观地制定教学计划,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由于每个学生记笔记的方式不同,因而他们所绘制出来的思维导图也会存在较大差异,此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笔记展示给其他同学及家长观看,这样既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起到一定的复习作用,活跃学习氛围,实现当代初中生的健康发展。此外,在考前复习阶段,学生还可以借助“学习笔记”中的思维导图帮助自己提升复习效率,整理知识结构,找出各个章节之间知识的内在联系,画出复习重点,提升学生考试成绩,强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通过这种复习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加深学生的知识记忆,还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从而使得学生的学科素养与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应用优势,推动我国初中生物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综上论述,思维导图具备相对比较显著的记忆优势,可以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脉络进行梳理分析,构建合理化、完善化的知识架构,使学生在短时间之内可以找出知识学习过程中的重点以及难点,并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之下强化个人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因此,思维导图模式是学生学习过程之中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可以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确保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武军虎.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价值[J].试题与研究,2021(10):7-8.

[2]毕利燕.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20(20):45-46.

[3]宋成希.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20(60):129-130.

(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松林坡白族彝族苗族乡初级中学  贵州  毕节  553202)

上一篇: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学生自主学习初中生物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