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技术汽车电子论文范文

2024-01-01

监测技术汽车电子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变形监测技术;桥梁监测;应用

桥梁变形监测是对桥梁整体性能的监测,基于工程测量原理、技术、精密测量仪器,对桥梁在垂直、水平方向的位移变形进行定期或实时监测,并通过绘制相应的位移变形影响线或影响面,监测桥梁各部位的变形状态,预测其变形规律,为桥梁的维修、养护、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及指导。

一、桥梁变形监测方法

1、常规大地测量方法。它是目前最主要的桥梁变形测量方法,通常采用电子或光学测量仪器(包括水准仪、经纬仪、电磁测距仪、全站仪等),根据桥梁监测需求,周期性、重复性地测量角度和距离等来获取桥梁监测点的三维数据,进而确定桥梁结构的垂直、水平位移。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活性,测量精度高,随着各种精密仪器的出现,大地测量方法在桥梁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能适用于多种不同结构形式的桥梁变形监测精度要求。

2、物探法及GPS技术。物探法又称物探技术,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简称,也是近年来运用较多的一种监测方法。在实际监测中,通常采用物理传感器监测,如水平仪、倾斜计、位移计、测力计等。此外,还考虑了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外界条件所引起的变形。和常规大地测量法不同的是,物探法能监测桥梁局部变形情况。在监测桥梁局部变形时,监测程序是先将传感器固定在桥梁待测位置,接好相关线路后待测,由于传感器灵活性、适应能力强,在野外环境能实时监测到数据,但传感器只能监测桥梁局部、相对变形,无法监测桥梁整体变形,因此,物理传感器往往和大地测量法配合展开监测,结合两种监测方法优势全面监测桥梁变形。

GPS技术是近年来发展日趋成熟的一种监测技术,在桥梁变形监测中起着重要作用。GPS技术是桥梁定期监测中最常用的方法,按监测对象可分为静态测量法、动态测量法、快速静态测量法。GPS技术利用GPS定位原理,随着GPS卫星绕地球高速运动,卫星和地球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变化,对变形监测点周期性观测有效运用GPS的静态定位,进而得到变形点的实际情况,获得相关变形数据。GPS监测技术的精度较高,最高监测精度可达亚毫米级。并且GPS监测系统反应灵敏,10min就可获得5~10个监测点的实时监测情况。

3、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在当前桥梁变形监测中应用的频率在逐渐提升,这项技术在应用中需使用摄像机,对需监测位置进行拍摄,为提升监测效果,拍摄位置必须尽量靠近监测位置,之后将这些数据信息处理后,形成立体影响,经计算和修订,形成完整监测点位的坐标。在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应用中,点位的拍摄工作具有随机性,由于桥梁变形监测工作对精度有较高要求,所以,在应用近景摄影测量技术时,需排除各種精度影响因素,保证该技术的重要作用能得到有效发挥。

二、变形监测技术在桥梁监测中的应用策略

1、分析研究工程概况。若想充分保障变形监测技术能在桥梁监测中得到高度的应用,先要对工程概况进行充分了解,这也是后期工作的基本前提。要对桥梁整体结构进行综合全面的了解,同时在后期变形监测中,为桥梁施工提供坚实的依据。在桥梁变形监测应用中对精度具有严格的要求,所以对工程概况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桥梁沉降监测。要先根据桥梁工程实际情况和整体结构,选择恰当的沉降观测点和观测网,若有损坏部分需重新设置。另外,沉降监测工作还需与桥梁工程整体情况进行有效结合,从而保证能在桥墩底部完成补充设置工作。另外,所选择的闭合、复合水准路线应对观测网进行设置。还需建立统一的操作标准,以此作为依据对观测点的精确度进行有效控制。

3、承台水平监测。桥梁承台水平监测工作主要是对桥梁承台水平位移进行测量,并对水平位移基准网实施观测,同时还要对水平位移观测点实施测量。在承台水平监测工作中,先要合理设置基准控制网,通常,可将基准线条数间存在的差异分为两种类型:①对只设定一条基准线的桥梁实施监测。在这种情况下,只需对基准点间的距离进行测量,但却要建立校核点,才能确保基准线在监测中的稳定性。②对设定多条基准线的桥梁进行监测。基于这种情况,要对第一种类型的全部检核进行实施,还要将相邻基准点间的距离与角度进行测量。

4、监测结果控制及分析。桥梁工程变形监测中,虽然其监测数据相对多样,且各种变形监测技术都有着各自优势,但在实际变形监测中,往往都会受外部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变形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受到影响,因此,在变形监测工作中,有关人员必须要结合监测数据的具体情况,采取必要控制措施,做好变形监测全过程管理,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数据精度产生的影响。当相应的变形监测工作完成后,有关人员要将监测数据与原有数据加以对比,保障监测数据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伟,党亚民,章传银,杨强.CORS网和GNSS技术在地面变形监测中的应用——以浙江东南部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1,32(02):73-77.

[2]郭保.GPS技术在水库大坝变形监测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0,43(12):103-106.

[3]樊建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隧道变形监测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20(35):127-128.

监测技术汽车电子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我国对于广播电视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广播电视的监测工作是我国广播电视事业中的组成重要部分。本文就广播电视技术监测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广播电视;技术;检测

一、广播电视监测的主要任务

监测广播电视覆盖效果和传输及播出技术质量;监测广播电视频段无线电波秩序和网络频道秩序;监测境外电台对我国广播的动态等。这就是说,要对广播频段各种传输和播出手段的技术质量和覆盖效果进行监测;要对各种传输和播出手段是否合法、是否按政府批准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传输和播出进行监测;要严格保护并有效利用频谱资源,保证广大受众良好收听收看;要对境外对我国的广播是否按国际法规和国际协议规定的技术条件进行监测,以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

二、广播电视监测技术回顾

我国的中短波广播监测始于1955年,地面电视和调频广播监测始于1987年,卫星电视监测始于1995年,有线电视监测始于2002年。

目前,广播电视监测业务已从单一监测声音广播,发展成为对无线、有线、卫星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全面监测;从单一监测中短波,发展到监测涵盖米波、分米波、厘米波的广播电视频段;从模拟电视监测发展到有线数字电视、无线地面数字电视广播(DTMB)的监测。广播电视监测技术手段已经摆脱了离散的简单的手工操作,形成无线广播电视监测系统、有线电视广播监测系统和卫星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向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三、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现状

(一)无线广播监测

运用先进的广播无线信号采集、数字压缩、网络通信等技术,实现对内/对外广播播出质量和效果、对广播发射机播出的主要技术指标和监测系统设备运行状态24h不间断在线实时自动监测。

(二)模拟电视、数字电视以及卫星电视监测

应用多种监测设备自动实时监测电视信号的误码率、星座图、信噪比、频谱、信号电平等,图像信号集中在显示系统中的监测,当实时测量值超越门限值自动声光报警。以MPEG-4压缩编码方式将解调后的A/V信号存储到磁盘阵列中,实现音视频节目的大容量、长时间保存;压缩码流小(0.7~1.5Mb/s),便于网络传输与本地及远程查询。

四、广播电视监测技术发展

现有的监测技术大多是由前端采集设备负责将采集信号通过网络回传给一个简易管理软件,完成日常监测任务要求。随着监测业务的发展,工作中发现以下问题:

(一)随着监测站点的增多,单一厂家无法满足快速部署的要求,如果由多家完成,每家都有各自独立的系统,统一协调困难。

(二)监测前端设备的关键部分一旦出现问题,会造成整个站点监测业务瘫痪,影响范围大。

(三)随着设备的增多,维护的工作量加大,无形中人力和物力投入相应增加。

基于上述问题,我们考虑到应该从原来传统监测系统架构转化到统一监管平台上来。所谓统一监管平台就是指从采集设备、接口标准到管理平台的融合与统一。

1、统一的硬件平台:将模拟与数字,将有线、无线、卫星、IPTV等融为一体。硬件采集、分析与监测设备是整个平台建设的核心部分,也是投资最大的部分。要求做到:

1.1同一个机框中实现不同功能模块混插应用。

1.2在同一个机框中各个功能模块的数量可以任意组合,如可以插入3个有线数字电视监测模块,也可插入5个,同时可以混插不同数量的其他功能模块。

1.3各个不同功能模块的插槽不固定,任一功能模块都可插入任一插槽中,模块不受槽位影响,便于功能模块的灵活扩展及管理。

1.4所有功能模块都遵循接口标准,上层管理平台可以对监测主机的所有不同类型的功能模块进行统一的管理。

1.5未来新业务的功能模块也可在本机框内进行平滑扩展。

1.6集成分布式业务处理,业务分布到多个单板(刀片)实现,即所谓的集成分布式处理结构,整机高度集成。最大优势是一旦出现问题仅影响问题单板(刀片),不会扩大到其他板卡(刀片),维护也方便,极大提升了系统稳定性。

2、统一的接口标准:系统必须符合广电总局监测中心制定的包括广播(AM、FM)、模拟电视,有线、无线、卫星等数字电视接口标准,对超出总局规范要求的接口,要无条件提供接口协议,方便今后系统联调。

3、统一的综合管理平台:集中统一管理的软件平台,(或称监测监管运营支持系统)可随着功能拓展平滑扩展。大致分为以下几部分:

3.1兼容性与扩展性。中心监管平台作为一个基本架构,可将多业务、多系统构建在中心监管平台上,根据不同部门业务要求挂载不同的业务管理模块,预留出CMMB、DTMB等监测信源和监测任务的功能。

3.2监测报警。对全省县级播出机构广播电视频道(频率)实时监控;对各类播出事故实时监测报警;对实时报警的信息和异态信号进行上传处理;对指定节目的录音录像内容回传省中心监管平台;网络传输中断恢复后,支持断点续传;为预警平台提供数据接口。

3.3平台分级管理。通过中心监管平台,对各业务管理部门配置不同管理权限,显示不同的业务操作界面;对中心监管平台与市(地)分平台配置不同的管理权限,在前端设备的参数配置、节目信号调用、设备管理维护方面享有不同的管理权限。

3.4显示界面简洁友好,方便值班工作。值班操作界面应包含日常值班的主要内容和操作功能,包括音视频节目的实时播放、录音、录像调取、节目异态报警、异态节目播放、设备告警等主要功能。中心监管平台支持声、光、文字等报警显示、大屏幕电子拓扑地图显示。

3.5灵活多样的监看方式。系统提供工作站、大屏幕显示等多种方式;并将各前端任意码率的视音频节目上传中心大屏多画面显示系统,满足大屏幕多画面显示系统对输入信源的技术要求。

3.6设备维护管理系统。能够进行远端设备的参数配置、状态显示、故障报警、故障处理。能够显示设备当前的正常状态、故障状态(到板卡级)、故障类型、设备名称、发生时间;设备环境温度、风扇转速、CPU等主要部件的工作状态;设备资源占用,包括实时视音频、自动录像录音通道的占用情况,存储磁盘的空间使用情况,网络带宽占用情况,同时显示监测前端名称、地址、电话、联系人。

3.7系统安全保障。系统应制定合理IP规划,通过防火墙的设置,实现省监测平台与各级网络设备之间的隔离和访问控制。对操作系统、数据库、病毒库、应用管理软件平台进行安全配置,确保网络传输的安全。

3.8日志管理。包括维护、值班等日常工作日志。维护日志应详实记录操作人员对中心监管平台、前端设备所作各类业务操作。值班日志应对系统形成的所有的统计报表进行记录。

3.9中心监管平台中实现省安全播出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的有效对接,保证监测、预警信息的发布。

结束语

当前,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监测能力和水平,才能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和政府主管职能部门提供优质高效、快捷准确的服务,确保广播电视节目安全地、高质量地传到千家万户。以上是工作实践中的一些想法,不当之处请同行指正。

参考文献:

[1]徐鸣,郑继明,黄海,段鹏涛.广播电视监测的探究[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9(01).

[2]杨继松,李正军,赵人杰.关于广播电视监测的研究[J].空间电子技术,2009(04).

监测技术汽车电子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为此,我们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工作,以保护环境。目前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能有效提高环境监测的效果,成为环境监测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本文重点研究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优势及具体应用情况,以期为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环境监测;应用优势;具体应用

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各个领域在科学技术强有力的支持下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现代生物技术是生命科学技术发展而来的产物,它是一项通过对生物有机体进行有效研究的技术。该项技术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目前被广泛应用的生物传感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等均对环境监测质量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地满足环境监测的新要求,更好地保护环境,本文针对各种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希望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价值。

一、对现代生物技术的理解

(一)现代生物技术的定义

现代生物技术又叫生物工程,由多个学科构成,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简单来说,它是以现代生命科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等)为基础,结合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工程技术等先进手段,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他组成部分,预期性地改变生物特性或制造新产品的一种高新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具有准确度高、反应灵敏、操作灵活等特点,使其在各个检测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二)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内容与发展趋势

现代生物技术以生物有机体为研究对象,以开发生物资源为研究目的,研究内容涉及酶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等,主要包括PCR技术、生物传感器、生物酶、生物芯片等技术。该项技术的操作环境简单,一般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对生物进行研究,不会对环境造成生物污染,进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就其应用领域而言,主要涉及环境监测、农作物与动物检测、食物检测等,并将在生物制造、生物处理工艺、海洋生物以及新能源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基于该项技术开发的新产品具有纯度高、可靠性强等特点,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研究基础。

二、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优势分析

(一)节约成本,经济实用

与传统环境监测方式相比,现代生物技术具有节约成本、经济实用的优势。生物监测的原理是通过观察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等指标,并记录这些指标对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反应,进而来监测环境质量。而用于环境监测的植物或者微生物种类多、繁殖快、生长迅速,在其生长聚集区即可找到,取材方便,无须花钱即可使用,节约环境监测工作中的投入成本,经济实用。

(二)破坏性弱,连续性强

运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环境监测的过程中,许多使用对象、数据多来自生物本身,如动物的排泄物、微生物群落、植物的枝叶等,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个体不会造成伤害。另外,现代生物技术还具有连续性强的特点,可利用其对环境污染进行连续的监测。传统的环境监测手段常用定期采样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具有即时性与片段性,只能反映采样期间的环境污染情况。而通过现代生物技术能随时采集环境中的各种信息,一定区域内生活的生物能全方位反映环境的变化特征。

(三)反应灵敏,准确度高

某些生物具有特有的生物结构,其对环境具有天然的感知力,对环境变化极其敏感,能快速甄别污染物,令传统的环境监测手段策马难及。人们对这些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记录和总结,并利用生物富集和生物积累等效应,提高生物寻找污染物的灵敏性,更好地进行环境监测。同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得到的环境监测数据也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传统的环境监测手段只能监测个别个体或某个特例在特定条件下的反应,而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可对某种生物的整个群体进行监测,记录整个监测群体对所处环境的反应,取得更加丰富的监测数据,进而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价环境质量。

三、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具体应用

(一)环境监测中生物监测技术的应用

在土壤监测中常运用动物监测法、植物监测法、微生物监测法。动物监测法即利用土壤内的动物,如对土壤污染比较敏感的蚯蚓,来对土壤进行监测,通过分析蚯蚓体内某种成分的含量来间接检测土壤中的物质成分的含量,进而确认土壤污染程度。植物监测法即依据植物的生长变化来监测土壤污染状况,一旦土壤被污染,植物的新陈代谢会发生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外在特征,如叶子枯萎、烂根、停止生长等,研究人员可对其进行研究,进一步确认土壤污染程度。微生物监测法即分析土壤中某种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来判断土壤的污染状况。二是在水体污染监测中常运用微生物群落监测法、生物指示法。水体污染后,微生物敏感性较高,因此运用微生物群落监测法来收集微生物群落,准确判断水体污染情况。生物指示法,就是以对水污染物比较敏感的无脊椎动物(如小颤藻、蚊幼虫、颤蚓类等)为指示生物,通过分析它们的生命期的变化及其活动范围的改变,来判断水体污染情况。

(二)环境监测中生物发光检测技术的应用

发光菌具有发光现象,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极其敏感,它是生物发光检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发光检测技术可根据发光菌的发光强度来判断土壤中的某些重金属含量,进一步确定土壤污染情况。另外,要想快速准确检测出土壤中的Zn、Cu的含量,还必须依靠荧光菌这一生物材料。与传统的监测方法相比,该监测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等优点,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三)环境监测中PCR技术的应用

PCR技术又叫聚合酶链式反应,即在体外模拟DNA的天然复制过程,是DNA的一种体外擴增技术。PCR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原理是:利用PCR技术有效检测PCR扩增产物的靶序列和模板核酸,分析环境中某种生物的DNA突变,并采取相关措施解决问题,从而保护环境。利用PCR技术来进行环境监测工作,既能有效检测出环境中的病毒、病原体等有害生物,又能检测环境中的特异性种群,还能测定基因表达。它具有高灵敏度、特异性强、快速简便等优点,克服了传统的监测方式中对样品检测时间长、难以分离培养的困难,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环境监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四)环境监测中生物酶技术的应用

生物酶技术主要包括生物酶抑制技术、酶免疫测定技术两个方面。其中,生物酶抑制技术就是利用环境污染物(如农药、化肥等)在外部对特定酶的抑制作用,并加入催化特定酶的显色剂,通过显色剂的变化来判断环境中是否存在污染物或污染物存在的比例如何;酶免疫测定技术则是将环境污染物作为抗原,动物体内给予特定的免疫力抗体,根据抗原和抗体在动物体外进行的特异性反应,并加入类似跟踪物的酶,以显示抗原和抗体之间的免疫反应。与传统监测方法相比,生物酶技术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具有如下优点:一是生物酶技术能直接降解有机物,迅速除去环境中的污染物,提高处理环境污染的效率;二是生物酶技术具有针对性强、节约成本、绿色环保等优点,使得它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五)环境监测中生物芯片技术的应用

生物芯片技术利用芯片能自动、快速、准确地检测成千上万的基因表达形式,使环境监测从根本上得到保证。一些比较敏感的细胞在环境污染物的影响下,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而生物芯片技术可以找出突变基因,分析其与正常基因有何区别,并找出环境中污染物对敏感生物体产生何种影响,据此判断环境污染物产生的生物效应。芯片上固定的样品探针不同,致使生物芯片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细胞芯片、蛋白质芯片、基因芯片等,其中蛋白质芯片与基因芯片能提供更加广泛地信息和数据,在环境监测中应用相对更加广泛。生物芯片技术所运用的芯片具有较强的专一性、稳定性,将其运用于环境监测中,可快速检测出环境中的污染微生物,进一步明确其对动植物、环境的污染。

(六)环境监测中生物传感技术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传感技术也获得高速发展,主要被应用于环境中酚类污染物、硝酸盐、生化需氧量(BOD)的监测。生物传感器由识别能力的感受器和换能器组成。生物传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原理是:待测物质进入生物活性材料(如抗体、酶、DNA、蛋白质等),经感受器进行分子识别,发生生物反应,产生特有信息,换能器将这些特有信息转换为一系列电信号,并通过仪表放大设备将电子信号输出,记录结果,从而检测出待测物质的浓度。与其他监测技术相比,生物传感技术具有微型化及自动化、灵敏性强、准确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能快速、有效、准确地进行在线分析,并且可以检测出极微量的环境污染物。目前BOD生物传感器、硝酸盐生物传感器、甲烷生物传感器等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七)环境监测中金标免疫速测技术的应用

金标免疫速测技术又叫速测试纸条技术,是在克隆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生物技术,该技术主要用来检测环境中的农药。金标免疫速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原理为:用胶体金标记特异性抗体,促使农药中的某些成分与胶体金的标记进行结合,再利用固化抗原对其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点显色的深度来判断农药残留的含量,以保证环境质量。金标免疫速测技术具有特异性强、节约成本、稳定性高等优点,在环境监测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四、结语

总的来说,现代生物技术是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将其运用于环境监测工作中,能快速、准确判定环境的污染情况,有效提高了环境监测质量与效率。需要注意的是,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其监测对象存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环境监测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加快研究,以生命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为指导,不断创新现代生物技术,深入探究生物形态、数量、种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积极研发先进的现代生物技术,进而有效发挥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更好地促进环保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蒙,李文锋,孙潇.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探讨[J].环境与发展,2020,32(10):8384.

[2]张海谷.探讨生物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环境与发展,2020,32(08):181182.

[3]徐丽敏,贾涛,秦翠翠,冯巧,宋超.生物监测技術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探讨[J].化工管理,2020,(10):4041.

[4]谢颖嘉,梁智伟,黄艺芳.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12):44.

作者简介:宋国欣(1981— ),女,汉族,河北定州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检测。

监测技术汽车电子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通信电源是整个通信网络的关键基础设施,因此做好对通信电源的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通信电源系统存在的问题,并对维护措施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电源设备;问题;改进

通信电源是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完整的通信电源系统由5个部分组成:交流配电单元、整流模块、直流配电单元、蓄电池组、监控系统。通信电源系统是通信系统的心脏,它在通信系统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一般通信设备故障是局部的,影响面小,而通信设备的供电一旦中断,必然会造成通信电路全部中断,现代的通信网还会造成丢失大量信息,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极坏的社会影响。因此,维护和改进通信电源系统,及时排除通信电源系统的故障是保证通信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

1 通信电源系统存在的问题

通信电源是通信畅通的基础和保障。电源系统要给许多通信设备供电,为了确保通信畅通,通信电源在保证可靠的前提下还要满足稳定、小型、高效的要求。但由于部分通信人员仍未对通信电源的管理和维护引起足够的重视,部分运营商的机房租赁使用,先天存在一些基础方面的不足,使通信电源系统存在一些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在系统设计方面存在不足

电源系统要有备份设备,电源设备要有备品备件,市电要有双路或多路输入,交流和直流互为备用。目前有的通信电源系统缺乏应急方面的详细设计,如有的重要通信枢纽只有一路交流供电。设计中对所使用的各种电源电缆、空气开关、熔断器等材料的质量要求、电缆接头处理等方面没有做出严格的规定。这些先天的不足是造成电源故障的根本

原因。

1.2 机房环境条件很难满足可靠运行要求

通信电源机房环境温湿度、洁净度、噪声等等,大多达不到标准。温度、温度变化率、相对湿度、洁 净 度、防火、门禁、防雷在设计和施工上没有严格把关。工作环境不能满足通信电源设备长期可靠工作的要求。

1.3 缺乏完善的通信电源系统运行管理及设计技术规程、规范

由于没有专门针对通信电源系统设计、建设及运行维护管理,制定完善的规程和规范,所以在通信电源设计、工程建设、及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无章可循,造成这些环节工作的不规范和随意性,给整个通信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带来巨大安全隐患。

1.4 通信电源运行维护管理薄弱

目前,通信电源运行维护管理需要专门的岗位,电源负责人应由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较高理论水平的人员担任。但实际上在基层单位,基本上都没有设置专门岗位,而且还缺乏有效的技术管理,电源负责人对通信电源运行维护没有深入研究,不能结合理论提出相应的通信电源系统运行维护方法,更谈不上按照通信电源系统中各种设备的运行维护特点进行科学的维护管理。有的机房虽然配置了备用油机,但由于日常保养等没有专门培训的技术人员负责,在启用时可能发生故障,影响正常供电。据统计分析,在电源设备的事故中,蓄電池事故占70%,高压切换事故占20% ,高频开关电源事故占10%。可见,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维护,进行科学的运行维护管理是可以有效减少通信电源事故发生率的。

2 通信电源设备维护的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信设备的可靠性不断增强,设备本身的故障率不断下降,维护人员的思想也随之放松,这样通信电源故障就显得突出了,实际运行统计显示,由于通信电源系统故障造成的通信电路中断大约占通信总中断的70%~75%,可见通信电源已经成了影响整个通信网可靠运行的最主要的因素。

2.1 加强对电源设备的重视

通信电源作为整个通信网的能量保证,它的作用是整体性和全局性的,虽然它不是通信网主流设备,但它却是通信网中最重要、最关键的设备。电源设备与通信网中的其他设备(如交换、传输、数据等)有较大的不同,正因为如此,运营商市、县维护单位无论是在组织机构、人员、资金还是管理上,都要给予相应的保证。

2.2 重视通信电源系统初期的设计、安装

电源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容量大小、地理位置、空间布置、未来发展,设备质量、工程勘察与设计、运行方式选择、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管理等各个环节相关。其中对于设备选择、方案设计、工程管理等环节尤其要加强重视和管理。

2.3 建立健全障碍处理及报告制度

省、市、县电源维护监控中心以及电源机房必须建立请示汇报制度,遇有重大事故、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的问题必须及时向主管领导和上级部门请示汇报。

2.4 建立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系统

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系统可以对通信局(站)实施集中监控管理,对分布的、独立的、无人值守的电源系统内各设备进行遥测、遥控、遥信,。利用电源监测系统及时了解掌握通信电源系统的运行情况,记录、处理相关数据和检测故障,尤其是意外停电后能够及时响应,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设备的安全性。

2.5 改善通信机房环境和通信电源机房环境

现在的通信设备、电源设备由于集成度高,散热大多采用风扇强制方式,因此对工作环境温度、湿度和洁净度都有较高的要求,实际运行中,部分电源机房是最不受重视的部分,我们发现因温度高,灰尘重造成的通信设备损坏和电源故障占很大比例,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也会受极大影响,因此在作好机房“三防”的基础上,对省、地、县通信枢纽站机房,应配置专用机房空调,电源室也应配置工业级空调设备。

3 结束语

通信电源是整个通信网络的关键基础设施,电源的安全、可靠是保证通信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只有从主观上足够重视,并创造良好的客观运行环境,做到管理专业化、制度化,设备、技术先进化,操作、维护现代化,才能保证通信电源系统和通信系统的安全生产运行,确保通信的可靠畅通。

参考文献

[1]罗大林.现代通信电源管理与维护[J].中国科技博览,2010,31.

[2]李艳萍.浅谈通信电源的管理与应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6.

作者简介

高子斌(1971—),女,籍贯:吉林省梅河口市,职称:通信工程师,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通化分公司副总经理。

监测技术汽车电子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环保意识逐步增强。当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保护已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应对层出不穷的环境问题,现代生物技术可以应用于环境工程,拓展环境保护的新思路和新途径。生物技术是一种能够有效控制和修复环境污染的科技手段。目前,现代生物技术在三废治理、污染土壤治理、环境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环境工程;运用

1生物技术应用的意义

环保工程是现代经济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和改善社会整体环境的重要保证。它在优化人居环境、确保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生物技术在现代环境保护工程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充分发挥生物技术的核心模式,提高环保工程的整体实施效果。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生物技术在环保项目中的应用和创新,在优化生物技术核心模式、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生物效益评价等,为新时期大力推进和实施环保项目提供了基础指导和指导,在生物技术应用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果,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实践经验,有力地促进了环保工程的现代化、科学化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广大环保工程单位还积极探索生物技术应用流程创新和生物技术应用模式优化,准确识别可能影响生态环境的各种威胁和隐患,成效显著,构建并形成了以核心生命科学技术为主要载体的生物技术与环保工程体系。但受环境监测等因素影响,生物技术在环保工程中的应用还存在诸多不足,相关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不够充分,污染物微生物分解的相关机理尚不清楚,需要高度重视。在上述背景下,深入探讨生物技术在环保工程中的应用,对于减少重复污染的可能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

(1)在医学中,生物技术经过专家们长期研究和探索,其不断被开发与应用,在对血浆蛋白的研究中促进了DNA重组技术的建立,再由DNA重组技术以及杂交瘤技术开始,引导新的各种生物技术出现。例如,科学家对DNA重组技术进行试管实验,优化系统结构,随之进行细胞移植实验并将其应用到医学中。其中,运用生物技术获取蛋白各激素,能有效抑制其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生物技术为人类治疗疾病提供了宝贵的科学手段,也为人类健康提供了更多保障。

(2)在植物育种中,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能够促进植物育种和植物抗病毒。目前,在生物技术体系中,基因工程已经是一个完整的工程体系,在各个环节操作中都能够保证流程的规范性和完整性,因此,也能够保证植物基因工程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在植物基因工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转基因植物生产医学蛋白,其主要是将外源基因植入植物细胞来获取医学蛋白。

(3)在环境工程中,主要应用技术包括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技术以及微生物处理技术。生物技术对于治理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效果,且其副作用非常小。微生物处理技术主要用于环境污染控制工程,这项技术也是环境工程中的重点技术。在微生物处理技术中,核心是发酵技术,其能够进行废物处理和细菌冶金处理。

3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具体运用

3.1利用生物技术处理工业废气

在当前生物技术条件下,如何通过生物过滤法、生物膜处理法等处理工业废气,一直以来都是环保工程生物技术应用的难点所在。以生物过滤法为例,该种方法需要首先构造有利于提升生物过滤法应用效果的实际环境,比如运用塑料、纤维性泥炭和树皮等,然后以强化微生物多样化种类为主要导向,使其中的微生物类型逐渐增多。然后再将所需要处理的工业废气导入其中,形成过滤效果,在满足相关技术规范条件后,将处理完成的工业废气进行排出,完成工业废气的处理过程。再如生物膜处理法则可运用生物膜技术将工业废气转换为有机物或其他无污染物质,然后对工业废气进行净化处理。

3.2现代生物技术在固体废物处理

主要包括好氧堆肥和厌氧发酵两种方法。好氧堆肥是利用有氧环境中的微生物对固体废物进行氧化分解,并且将其放在特定环境下待自行腐烂后即可变为肥料。厌氧发酵就是在无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将固体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气体等物质。其中,二氧化碳可以被植物吸收,其他气体会被二次利用,并且都不会对环境都造成污染。这种处理方式实现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节省了成本、减少了环境的污染,而且还可以将废物转变成有机肥料等,推动了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3利用生物技术处理污水

污水处理中生物技术的类型多种多样,比如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吸附技术、微生物絮凝技术、固定化微生物技术、膜生物反应器等,这些不同的生物技术方法具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在技术特点与实际效果等方面同样存在显著差异,应根据环保工程污水处理实际需求予以综合择定。比如生物修复技术重点针对微生物中的污染微生物进行降解,具有效率高、耗时短等优势,被处理后的污水相关技术指标将得到显著提升,土壤的生命力也可得到大大恢复。再如微生物吸附技术则通过聚合与吸附作用降低污染物含量,达到改善水质,净化水体的处理效果,整个应用过程可就地取材,操作简便。

3.4在污染泥土处理工程中的运用

泥土污染主要有重金属污染,有机农药污染等。现阶段,由于我国大力发展工业,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导致泥土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现代生物技术对污染泥土的处理方式主要采用植物修复技术和微生物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植物作为主要媒介,对泥土中的重金属进行降解,但这种技术对泥土的要求比较苛刻,只能对特定的土壤进行处理。这種修复技术的特点是在修复土壤的同时净化、绿化了周围的环境、原位处理、达到增肥的效果以及修复技术的成本较低。

微生物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吸附性和代谢性等特点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处理,控制pH值,从而提升处理效果。例如,一些长时间使用有机农药,污染严重的的土地,由于部分有机农药难以溶解,现代生物技术可以将这些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分解,形成对空气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这些有机成分对土壤造成的二次污染。其缺點是,由于这些物质完全分解需要很长的时间,影响农业发展,对于土地还会造成一定的损害。

3.5利用生物技术进行农药检测

生物技术在农药检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农药检测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生物技术的支持下,微生物和酶能有效结合分解污染物,从而达到治理农药污染的预期效果。在农药检测中,生物技术还可以创造最佳的温度和pH值,胆碱酯酶可以用来检测环境。通过测定酶活性,确定是否遇到有机磷污染,形成相应的农药检测数据结果,为相关技术人员实施相应的技术方案提供依据和参考。生物技术在农药检测中具有灵敏度高、实施简单、污染控制成本低等优点。

结论

综上所述,受技术条件、环保项目组织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生物技术在环保项目中的应用实践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阻碍了环保项目整体实施效果的优化和提高。因此,相关人员应从环保项目的目标和实际需要出发,充分遵循生物技术的核心应用规则,创新生物技术在环保项目中的实施流程和模式,为全面突出生物技术的关键应用价值,为现代环保工程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宋路娜,邹慧青,张举春,等.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20(18):263-265.

[2]詹文润,赵在瑾,邱宝华.转基因信息发布主体可信度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作用机制与实证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10(15):115-116.

[3]贾峰宇,张晨仙,潘华潇.公民社会组织对欧盟政策制定的影响——以生物技术政策为例[J].检验检疫学刊(下旬刊),2020,27(5):110-111.

[4]李同春,王祥来,郭自伟,等.工业生物技术领域国际发展态势及我国发展前景展望及机制[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8(21):132-133.

监测技术汽车电子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环境监测中物联网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当前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實际应用现状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提出了解决措施。希望能为业内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物联网技术;实际应用

一、物联网技术与环境监测

(1)简述物联网的含义。当前物联网技术主要指的是通过对相关的信息传感设备和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例如:应用全球定位系统、射频识别技术以及传感器等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然后对需要监控的物体进行实时的监测,从而使得人们能够更好的对物品进行识别和管理。也就是说,当前物联网技术的使用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并通过应用传统系统将人们的日常生活互联网进行有效的连接,从而更好地实现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智能化,能够提高人们日常工作的效率,人们通过物联网技术应用,也能够更好的进行数据资源共享。当前人们日常生活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三个大的范围:第一,感知层;第二,网络层;第三,应用层。其中在物联网的系统中,感知层也就是其中的传感设备,这一类设备主要应用在智能卡、电子标签以及GPS和摄像头中,通过合理的应用传感系统,能够更好的对需要的信息及时的进行捕获或者是采集,从而更好的实现智能化。

(2)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应用的重要性。当前由于我国地形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地质、地形地貌等都有着非常大的区别,所以实际的环境监测工作有着一定的难度。要想有效的提高环境监测的水平,就必须要首先保证相关的监测设备和监测技术能够到位,如果监测设备和技术都无法满足环境监测工作的进行,那么就会大大降低整体的环境监测水平,相关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也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二、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环境监测水平

(1)环保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随着当前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的很多领域都已经开始对物联网进行有效的利用,并且目前物联网技术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进程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阶段的环保物联网主要指的是严格的遵守环境保护的理念,并通过对相关科学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在提高环境监测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当前很多国家都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而要想有效的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就必须要首先提高环境监测的水平。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开始对物联网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并且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环境监测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在过去的发展进程中,我国并没有提高对环境监测的重视,所以在有关此方面的研究力度也非常小,相关工作很难取得显著的成效。除此之外,在传统的环境监测过程中,大部分工作人员也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的监测,这样一来就无法对有关的环境信息进行全面的采集和分析。但是在环境监测中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就能够有效的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并且还能够对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进行上报,如此一来,人们就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反应,从而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方案,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三、环境监测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1)对大气环境监测。环境监测中的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通过对物联网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可以保证相关监测活动的连续性,并对大气环境的实际质量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分析。在物联网技术中传感技术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传感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对大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监测,从而更好地对大气质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解。除此之外,相比较传统的监测手段来说,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还能够节省工作人员的时间,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对解决方案进行详细的制定。

(2)对水质环境监测。在人们的生活中,水资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资源,所以人们还需要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并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对物理网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进一步强化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效果。在治理水污染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一般需要对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所以相关的监测设备必须要能够符合监测工作的标准。水资源与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在实际的监测过程中,相关监测人员必须要最大限度的发挥物联网技术的功能,对水质变化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有效的减少水污染的问题。

(3)对污水进行处理。随着最近几年我国工业生产速度在不断的加快,我国的工业化水平也变得越来越高,虽然工业生产速度的加快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与此同时,我国水污染的现象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在经过对污水进行监测的过程中,相关的监测工作人员都是直接在出水口对污水进行取样,但是此种监测方法具有较强的随机性,相关的监测效果并不尽人意,且如此一来人们也就不能对水质的实际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的掌握,从而也就不能为污水处理工作的各项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保障。为了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对物联网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然后再结合实际情况对污水治理方案进行规划。

四、当前环境监测中物联网技术的现状

(1)监测指标存在问题。对当前我国环境监测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环境监测指标存在着严重的问题[1]。因为当前环境监测工作涉及到的行业非常多,但是我国有关管理部门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对各个行业监测指标的体系进行完善,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监测工作不能直接纳入到体系中对生态环境进行监督,例如,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噪声的污染问题、重金属的污染问题等需要进行定点监测。

(2)建设水平较低。在应用物联网的过程中,要想有效的对数据资源信息进行及时的共享,就必须要首先保证相关数据的规模量[2]。但是对当前我国物联网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物联网的建设水平还需要不断的提高,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或者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物联网的实际建设水平还处于发展的阶段,远远不能满足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需求,而且相关的监测效果也无法达到预期。

(3)技术标准存在问题。虽然在最近几年我国的物联网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但是相比较国际水平和一些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物联网技术還需要不断的进行完善,而且有关物联网方面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也存在一定得缺陷,如此一来就会对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不利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3]。与此同时,因为我国没有对物联网监测技术进行统一的规定,所以不同地区的监测结果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

(4)监测内容需要完善。因为当前我国在有关物联网技术方面还处于发展的阶段,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并没有深入的对物联网技术进行研究,而且在实际的监测过程中也只是利用简单的对物联网技术进行应用,如此一来,相关监测内容的全面性就会受到影响,相关监测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4]。例如,在对大气环境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如果只是监测空气环境中的部分微量元素,那么就无法对大气整体的污染现状进行全面的了解,相关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也会受到影响。

五、环境监测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措施

(1)建立地表水质监测预警机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地表水对于人们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要想有效的解决当前地表水的水质污染问题,相关监测单位就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水质监测预警机制进行完善[6]。除此之外,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一些河流的监控力度,对监测的范围不断的进行扩大,从而有效的对水中污染物和重金属等进行监管,并通过对预警机制进行完善从而更好地对水质情况变化进行实时的了解。

(2)建立大气环境质量预警机制。在当前应用物联网技术的过程中,还应该对大气环境质量预警机制进行完善。首先需要对物联网系统中的PM2.5监控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从而对一些雾霾严重污染的地区进行及时的防治和处理[7]。除此之外,通过使用物联网技术还能够有效的突破距离的限制,将一些有价值的数据资源及时的进行共享。

(3)建设统一化信息平台。目前物联网技术中的信息共享功能在环境监测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实际的监测工作中,相关部门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统一的数据信息平台,如此一来工作人员也能够更好的进行数据共享。一般情况下,数据共享的内容主要包括环境质量数据、污染源的有关数据等。除此之外,部分地区的管理模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应该对进一步推动管理模式的精细化发展,并对地区环境的监控现状定期的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4)加强对技术的研究。在环境监测工作中,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但是目前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空间还比较大,所以应该加强对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力度,对物联网技术更好的进行开发。相关的部门也应该认识到物联网技术的重要性,并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技术工作人员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应该结合我国环境的实际现状对相关的技术进行创新和改革,从而更好地推动物联网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水平。

六、结语

从文中分析可以了解到,在环境监测中通过对物联网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整体的监测水平,并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监测过程中成本的开支,并进而有效的扩大整体监测工作的范围,对重要的数据信息进行共享。虽然在当前环境监测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定问题,但是只要相关的管理部门能够结合实际对地表水质监测预警机制和大气环境质量预警机制进行合理的构建,并建立信息共享的平台、加强对技术的研究、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就能够有效的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提高我国环境监测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洋.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环境与发展,2018,30(07):163+165.

[2]海鸥.物联网技术在博物馆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8(17):9-11.

[3]王启迪.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8(06):63.

[4]靳晋.现代生态环境监测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10):4.

[5]邓坤强.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04):56.

[6]宋鹏翔.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探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8(07):76-77.

[7]闫婧姣.探讨环境监测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02):32-33+35.

[8]彭绍娟,董琰瑜.浅谈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8(01):62.

[9]邢彦,鲁军.环境监测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2017,15(36):11-12.

作者简介:刘永丽(1986—),汉族,硕士研究生,中级职称,研究方向:环境工程。

上一篇:质量管理软件工程论文范文下一篇:全集成式无线通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