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舞蹈创作研究论文范文

2024-07-28

少儿舞蹈创作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张继刚作为当代艺术成就最高的舞蹈编导者,在其长期的艺术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他的舞蹈作品,也因为这些独具的艺术特征而成为了中国舞蹈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本文就舞蹈题材、风格、手法等方面,对其舞蹈创作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张继刚 舞蹈创作 艺术特征

张继刚,1958年出生于山西榆次的农村,自幼聪颖,悟性奇高,12岁时进入山西歌舞剧院学习舞蹈表演,后因身高原因转为舞蹈创作。此后又去北京舞蹈学院进修,并留校担任教师,后来又进入总政文工团工作。先后创作了《牧羊女与黑宝石》、《元宵夜》、《黄河儿女情》、《军魂》、《兵》、《英雄》等一系列佳作。2000年,他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量身打造的《千手观音》,是张继刚舞蹈创作史上的又一个奇迹,21位聋哑演员演绎的这部作品,让整个世界都为之惊艳,成为了21世纪最伟大的舞蹈作品之一。2007年,张继刚又担任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总导演之一,在他的辉煌人生中,又增添了最亮丽的一笔。张继刚,无愧是中国舞蹈创作的代表,代表了中国舞蹈创作的最高水准。在他的舞蹈作品中,有着很多明显的艺术特征,分析这些艺术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作品内涵,也为我们演绎这些作品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 丰富多样的题材选择

题材是舞蹈作品中所描写的生活现象,是舞蹈创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了观察、了解、感悟之后,经过提炼和加工而成的内容材料。在张继刚的舞蹈作品中,有着多种多样的题材选择,主要有以下几种题材类型:

1 来自民族民间舞蹈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史,56个民族在各自繁衍生息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舞蹈素材,是舞蹈创作者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藏。农村出身的张继刚对民族民间舞蹈更是格外的喜欢。前文中提到的《黄河儿女情》就是一部大型的民族舞,将黄河两岸儿女的哀怨悲愤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之精神作了完美的诠释。《母亲》这部作品是为藏族舞蹈家卓玛量身创作的,有着强烈的藏族舞蹈风情,作品表现出了舞蹈者对家乡、对民族、对土地深沉的热爱,让观众对这位伟大的母亲肃然起敬,是民族舞蹈中不可多得的典范作品。

2 选取历史和民间故事

《好大的风》本是一个东北的民间故事,讲述的是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被拆散,患有痴呆症的富家子弟,虽然得到了婚姻,却得不到爱情,最后这对恋人以自杀的方式发出控诉。他在很短的时间内用舞蹈讲述出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民间故事,这本身就是对民间文化的一种丰富。作品《俺爷爷》则是取材于山东枣庄地区铁道游击队的故事,独辟蹊径的是,他没有对激烈的战斗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是透过一个孩子的目光,从微山湖两岸秀美的风光开始展现,将这种激昂壮阔孕育在一篇风光秀丽的景色之中,在诗情画意中对抗日英雄进行了赞颂。

3 军队题材作品

前文提到,进入部队之后,张继刚创作了大量军队题材的作品,如《心泉》、《送军鞋》、《壮士》等,与以往舞蹈作品不同的是,张继刚没有选择那些大场面、大情感的事件作为表现的对象,而是从小处入手,瞄准生活中最平凡、最单纯的场景,反而给人一种真实的质感。大大丰富了军事舞蹈的创作题材和创作手段,为军队文化建设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二 民族性和现实性并存的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的确立,是一个艺术家创作成熟的重要标志。张继刚在多年的舞蹈创作中,也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他着眼于丰富的民族民间舞蹈,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段,创作了反映历史和时代的舞蹈精品。具体说来,其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浓郁的民族风格

这种浓郁的民族风格,首先表现在他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视和运用。他深知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他用独到的眼光和视角,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对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予以传扬和赞颂。比如《一个扭秧歌的人》,作品表现的是一个酷爱秧歌的民间艺人,跳了一辈子的秧歌,仍然不知疲倦,对舞蹈的热衷和热爱成为了他生存下去的唯一的精神支柱。我们在作品中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坚韧与执着。《黄土黄》中,他用一群打着胸鼓的陕北女子和一个跪倒在地上,手捧着黄土,泪洒苍天的汉子,展现出黄河儿女对黄河、对黄土的热爱,留露出炎黄子孙生生不息、奋起向上的民族精神。

2 强力的现实主义风格

现实主义风格是以客观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予以艺术性展现的一种创作理念,其最高标准是经典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所以现实主义是一种最具情感张力的艺术风格。张继刚贴近生活、感受生活,又艺术地再现生活,实现了个人的现实主义风格。作品《小兵操》,展现的是新兵日常训练的内容,不仔细看,还真的以为是部队队列操练的翻版,但是仔细欣赏,却发现我们看到的是用舞蹈语言予以的艺术性的再现。这说明了张继刚是选择了军队生活中最现实、最朴实的一面来表现的。张继刚从现实生活入手,以他对舞台形象细节高潮的艺术表现能力,回归了现实主义的风格。

3 鲜明的时代主义风格

艺术作品要反映时代,艺术家也要创作出无愧于这个伟大历史时代的佳作。张继刚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那些闪光点,用独特的构思去创作,用舞蹈的艺术形式予以展现。从当前来说,能够让我们为作品表现出的精神内涵所感染;从长远来说,以后的人们还能从这些作品中认识到当时生活的逼真面貌。这种时代精神会被后代的艺术家予以传扬,还会用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予以展现,可以说是一种具有长远意义的创作精神。拿张继刚创作的军队题材作品来说,很长时间内,军队题材的舞蹈,存在着简单化和公式化的特征,大多数作品的舞蹈情节、舞蹈动作等都是千篇一律,不能反映出新时期人民解放军的精神风貌和时代形象。张继刚却是独辟蹊径。他的作品《心泉》,将角色置身于云南的热带雨林中,描绘了解放军战士在出色的完成了既定任务之后,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庆泼水节的情景。从另面表现出了军民关系,使主题升华到了抒情、纯美的高度,体现出了新时期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时代精神。

三 不断创新的编舞技法

张继刚在创作舞蹈时,结合自己舞蹈表演的经验,对舞蹈表现语言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和探究,创造出了许多新的舞蹈语汇,避免了舞蹈中紧靠几组概念化的原始动作贯穿整个舞蹈的局面。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前提下,融入了现代的编舞技法,增强了审美性、可看性和可舞性,大大丰富了舞蹈本身,张继刚常用的编舞技法有以下几种:

1 重复

在《黄土黄》这部作品中,他就采用了大量的重复手法。这部作品所用到的动作组合并不多,但是通过无尽的反复,不但没有重复之感,反而有了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例如:在舞蹈中段,全体男演员,由少到多,由轻到重的敲击腰鼓的一段和舞蹈最后全体男女演员一边狂跳一边敲击腰鼓的一段。整个过程中演员们的动作都是重复的,给人一种执着的向心力之感。唯一不同的是,这些动作依据每一段所表现的内容是不同的,也选取了不同的节奏,这种不變和变化相结合的重复手法,给观众留下了极深的视觉印象。

2 夸张

夸张在舞蹈中主要表现为形象和动作的夸张。在《母亲》这部作品中,一个穿着藏族传统服饰,弯着身子、头发花白、满面皱纹的母亲形象,出现在了舞蹈中。作者以藏族的舞蹈动作为基础,融入了现代编舞技法,就像是现代派的绘画一样,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整个作品中,几乎所有的动作都是在身体弯曲90度的形态下完成的,伸腰、撑背等动作,深刻展现了一位母亲苦难的一生,尽管整个造型都是佝偻着的,但我们却没有感到丝毫的不习惯,说到底,是因为这种夸张来源于我们每个人心中那份对母亲炽热的爱。

3 对比

对比手法在舞蹈作品中有着多种的运用,动作上、情节上、线条上等,都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在《俺从黄河来》这部作品中,张继刚就大胆的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在舞蹈形式上,采用了男群舞和女群舞的对比;在情绪上,采用了粗旷豪放和婉约抒情的对比;在动作上,采取了男演員的大开大合和女演员轻扭细腰的对比;在画面上,运用了静止的双人姿态和流动的群舞姿态的对比。一张一弛,一静一动,大大丰富了舞蹈本身的艺术表现力。

四 感人至深的舞蹈形象

舞蹈形象是运用人体动作创造出的一种能够反映对象(生活、人物情感等)本质特征、饱含主体情思、富于美感的飞舞流动的形象。它可以是一个特征鲜明的动作和姿态,也可以是一个以主题动作为核心的动态系统,还可以是以舞蹈语言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应当具有典型性、直观动态性、情感性和审美感染力。在张继刚的舞蹈作品中,有着丰富多样的舞蹈形象,这得益于他丰富的生活体验和对生活的深切感悟,使得每一个舞蹈形象都栩栩如生,感人至深。

拿舞剧《野斑马》来说,这是一段拟人化的舞蹈,用舞动动作来模仿斑马的形态,在此基础上完成情感的抒发。这种拟人化的特征对舞蹈形象的塑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张继刚用大量的双人舞段来描绘斑马群恢弘的气势,这里面有羚养、金丝猴等等。一是为了更好的渲染舞台的气氛,二是为了更好地衬托即将出场的斑马姑娘。他将舞蹈动作和斑马的习性动作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斑马姑娘用马蹄在野斑马背部的轻轻敲打,成为了整个舞蹈的标志性动作。当斑马姑娘和野斑马做最后的诀别时,她抬起受伤的马蹄,挣扎着在野斑马背部轻轻的敲打了几下,观众无不为之动容。这种拟人化的创作方法,让斑马姑娘这一形象凝聚了对爱情的坚定,对人性美的赞颂,体现出一种没有任何杂质的纯净的美。在军队题材的作品中,他彻底摒弃了多年以来模仿芭蕾形象的塑造方法,而是给这些军人形象注入了很多民族精神的底蕴。他充分利用各种艺术元素,并赋予这些艺术元素以舞蹈的艺术特征,体现在舞蹈形象的塑造上,就给了我们以亲切、感人和新奇的艺术效果。

五 跌宕起伏的舞蹈结构

舞蹈作品的结构是表现主题思想,发展舞蹈情节、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在张继刚的舞蹈作品中,有着十分严谨和恰如其分的舞蹈结构设置,完整、起伏而不呆板,呈现出强烈的整体性特征,从整体上将作品予以充分的把握。

一般说来,一部舞蹈作品分为引子、开端、发展、结局这几方面。舞剧《一把酸枣》分为五幕,与一般舞蹈结构相吻合。第一幕引子部分,在介绍了全剧的主题和背景之后,主要人物登台亮相。第二幕是开端部分,也是矛盾冲突的原因阐释部分。外出学徒经商的小伙计挂念着酸枣,半路折回探望,却被酸枣逐出家门,哀其不争。第三幕是发展部分,殷家老爷要逼酸枣和他的傻儿子结婚,并欺骗她说已经投毒将小伙计害死,悲痛欲绝的酸枣变成了疯子。第四幕是大业已成的小伙计不舍得吃心上人给他的酸枣,而误食了毒酸枣,气绝而亡,一对恋人惨死在走西口的路上,上演了一幕悲情的篇章。舞剧的前两幕介绍出了事件的背景和人物,给主人公设定了情感的基调。第三幕的发展和第四幕的高潮,甜蜜和绝望交替出现,最后以生命的结束为结局。整个结构的设置都是服从于凄美的爱情悲剧这一主题的,主次分明,起因、发展、转折、结果,内含的矛盾冲入一环紧扣一环,严密紧凑,而又完整统一。

综上所述,张继刚作为中国当代最著名的舞蹈编导,他的作品风格独特、题材多样、手法丰富,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用民族性的艺术风格,讴歌了中国这片古老的大地和这片大地上的劳动人民。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而是不断地推陈出新,这是张继刚艺术创作的最大特色,也是最宝贵之处。希望每一个舞蹈编导者、舞蹈教育者和舞蹈表演者,都能够静下心来,仔细感悟和表现每一部舞蹈作品,只有在所有舞蹈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舞蹈才能获得最后的大丰收。

参考文献:

[1] 吕艺生:《舞蹈学导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2] 赵大鸣:《从黄河之滨走来的张继刚》,《人民日报》,2003年4月30日。

[3] 郭福兴:《闪耀世纪之星——记总政歌舞团副团长、一级编导张继刚》,《山西老年》,2003年第5期。

作者简介:李娜,女,1978—,山东费县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舞蹈教育,工作单位:临沂大学费县分校。

少儿舞蹈创作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对少儿进行舞蹈教育于少儿的品格养成、智力成长、身体素质提高等诸多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在少儿接受舞蹈教育的过程中,还能使其在感受舞蹈魅力的同时帮助其塑造真善美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由此可见,舞蹈教育对于少儿成长的积极作用是任何一门文化课都无法取代的。当前,随著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将更多的眼光投向少儿舞蹈,并希望借助舞蹈学习的作用疏导、开发少儿的各方面潜能。本文主要针对少儿舞蹈教育对少儿成长的积极作用这一论点展开论述,旨在为后续的少儿舞蹈教育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少儿舞蹈教育;意志品格;健康体魄

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儿舞蹈教育以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独有特点俘获了广大家长与孩子的心,而在舞蹈这一门课程中,舞台的呈现无疑是为少儿提供了充分发挥自身个性的平台,在少儿天性得以释放的同时,少儿也能够在舞蹈给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不断深化美德教育。从另一角度上说,在当前教育领域持续改革的背景下,少儿的德智体美劳全面良好发展不仅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基础,更是引领少儿茁壮成长的必要过程,由此可见,对少儿进行舞蹈教育既是少儿成长的外在表现,也是其成长过程的内在要求。总而言之,少儿舞蹈教育与促进少儿积极成长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一、有利于锻炼少儿坚强意志

对于正处于少儿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普遍存在意志品质主动性与独立性较差的特点,少儿阶段的幼儿在完成一项任务或是涉足某一领域时,其学习实践的长短往往取决于学生兴趣的浓厚程度,同时,少儿也极易出现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的现象,这些情况都是少儿意志软弱的外在表现。少儿舞蹈属于一门在游戏体验、欣赏教育、自信以及快乐学习状态下完成的课程,从该课程的开放性本质上说,对少儿进行舞蹈教育本身就是一项与少儿阶段学生的意志锻炼需求向贴合的过程。在少儿进行长期舞蹈学习训练时,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慢慢养成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品格,并善于启发学生不断纠正自身的弱点,从而进一步完善自身的能力,为少儿的坚强意志锻炼奠定坚实基础。然而,也正是由于少儿具有主动性、独立性较差的年龄特点,因此,教师在具体的舞蹈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兴趣激发的重要作用,教师不能一味地对学生实行机械训练,而更是应该在舞蹈训练时改进其形式,增添趣味因子,将艰苦的舞蹈训练过程转变为积极愉快的学生活动过程。

二、有利于培养少儿优良品格

舞蹈教育是一门兼备“真、善、勇、关”四位一体理性建构的基础科学,对少儿进行舞蹈教育能帮助学生克服行为上的惰性,增强其精神承受能力。特别是对于城镇地区独生子女而言,他们大多缺乏一定的成就意识与竞争意识,但在未来的人才人格力量发挥上,主动的适应能力与抗拒压力能力不仅会影响学生价值观的选择能力,也不利于使学生形成优良的意志品格。引导少儿接受舞蹈教育与相关训练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重要举措,学生能够在长久、持续的舞蹈学习中不断磨砺,不断超越自我。此外,少儿舞蹈教育坚决不能脱离少儿的接受范围,教师必须充分将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质纳入课程设计范畴,积极采用符合少年儿童精神情趣、生活形态以及个性的舞蹈素材,课堂上,教师也应积极帮助学生认识、吸收舞蹈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在生动具体的舞蹈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念,从而促进少儿优良品格的形成。

三、有利于促进少儿智力发育

少年时期儿童的学习主要来源于对事物形态的模仿,因此,在舞蹈教育过程中,教师所组织的舞蹈训练活动则能给予学生肢体动作、嬉戏娱乐、音乐节奏等不同方面的模仿素材,而在模仿学习过程中,无疑不是加深了学生对于外界事物的了解、认识。同时,从学生的思考行为层面上说,对于舞蹈动作的内涵,他们通常依靠丰富的想象力去体会,这一想象过程也是学生开拓创造性思路的过程,由此可见,对少儿实施舞蹈教育有力于促进少儿的智力发育。在舞蹈教育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调动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插上想象的翅膀,鼓励他们应用自身所特有的理解能力与理解方式感悟舞蹈学习的魅力。

四、有利于增强少儿健康体魄

在学生的舞蹈训练过程中,他们需要不断地调动人体心态美学,从而将舞蹈的科学性与协调性进行体态的呈现,这一训练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少儿身体的灵活性与协调性,更能使得学生在舞蹈课程训练的同时促进其机体骨骼发育。另外,舞蹈动作的学习还能明显改善少儿驼背、端肩、抠胸等不良体态,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仪表端庄、举止得体的自信气质。从生理层面上说,学生在练习舞蹈时,机体能量的消耗速度加快,胃肠蠕动的次数显著增多,机体新陈代谢速率提升,从而有利于在训练学生舞蹈动作节奏感与协调性的同时,促进促进其机体的健康发展。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将更多的眼光投向少儿舞蹈,并希望借助舞蹈学习的作用疏导、开发少儿的各方面潜能。少儿舞蹈教育于锻炼少儿坚强意志、培养优良品格、促进智力发育以及增强其健康体魄等诸多方面均存在积极作用,因此,社会、学校、家庭因采取正确、科学地端正态度看待少儿舞蹈教育。此外,对于广大舞蹈爱好者、关注者而言,也应该将舞蹈创作的眼光投向于少年儿童,并根据他们的独有特点而创造出更多适于他们学习的舞蹈内容,从而为少儿舞蹈教育领域注入更多的阳光与美好。

参考文献:

[1]姜希昭.少儿舞蹈在少儿素质教育中的运用[J].中国培训,2016(18).

[2]潘黎.幼儿舞蹈教育在幼教中的重要性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07).

[3]刘丹.浅谈幼儿舞蹈教育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和思考[J].科学中国人,2015(15).

[4]邱海云.学前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9).

[5]张敏.学前儿童舞蹈教育与幼儿心理发展[J].黑河学刊,2013(10).

[6]李丹丹.学前儿童心理特点在艺术课程实践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 2015(03).

少儿舞蹈创作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舞蹈来源于生活,它是人民大众的艺术。舞蹈的本质已决定了它的群众性,因此,舞蹈创作就不是什么神秘王国。只要掌握了舞蹈创作的基本方法,把握正确的创作途径,紧紧抓住舞蹈艺术表现手段的根本,在不断的总结与实践中,就会有许多好作品从你手中涌现出来。要创作出好的舞蹈作品,必需有正确的途径。前提是创作者必需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这些修养要靠持之以恒的实践与积累逐步形成的。概括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观察生活、熟悉生活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舞蹈作品、舞蹈形象的产生都是从生活当中来的。舞蹈创作者只有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认真细致的观察生活,逐步积累这些来自生活的大量素材,对这些素材进行科学的分析、理解和熟悉,从中筛选出典型的、具备象征意义的“材料”,并对它们有了真正的切身体会和实践感受之后,才有可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成功作品。艺术作品不夸张就没有表现力,而夸张就必须有丰富的联想――想象力。生活美不等于艺术美。创作者对生活中各种美的事物要进行高度的浓缩与升华,要善于像蜜蜂吮吸花蜜那样,吸取生活中最甜美的营养,进行艺术的高度概括,使其成为鲜活动人的舞蹈形象,给观众以美的享受与熏陶。

二、舞蹈作品要歌颂崇高品格,富于时代精神

任何艺术作品都服务于它所处于的那个时代,跟不上时代的艺术作品就不可能有立足之地,就失去了它的生存价值。大量民族民间舞蹈能在我国长、期流传,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它们能顺应人民大众一断变化的审美追求,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完善自身才得以生存。众多的经典舞蹈作品之所以长盛不衰,也是由于他们所表现的主题抓住了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在作品的内容、形式上达到了理想化的高度。现在我们提倡弘扬民族文化,强调文艺作品要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民族文化是指我们民族数千年所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精粹,它蕴含着我们民族开拓奋进,勇往直前,富于创新,敢做敢为,无私奉献等歌唱家贵的精神品质。而文艺工作者由其是进行作品创作的人们,就应该用大量蕴含着民族崇高精神品格的艺术作品去教育人、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去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和精神素质。我们所指的“时代精神”,应该是一种积及向上的、催人奋进的、能鼓舞人们斗志的精神。这种精神能使人迸发无穷的力量,能激发人的创造力,能使人深切的感受生命自然的美好,从而对生活充满着希望。“时代精神”不是某些人追求的所谓“时尚”,任何时尚都是有他的属性的,有的代表了事物发展的趋势,有的却表现出一种颓废、落后的观念。在当前的一些创作作品中,确有一些人追求的“时尚”背离时代,远离生活。作者把自己狭隘、消沉的人生理念融进自己的作品中,表现他们自身的与时代极不合拍的精神和内心世界。这是我们应该坚决摒弃的。有的作者为了标新立异,为了迎合市场中一些观众低级趣味的需要,即强调所谓的剧场效果、经济利益。对一些优秀的、能体现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独特魅力的民间舞横加扭曲,一些最能代表东方含蓄美的舞蹈,被硬性的塞进西方的剧烈的弹胯、顶肚、顶胸的动作。认为这样才有“性感”,才能迷住观众,才够刺激且不论社会上怎么样评价,仅是这种无视我们民族的审美感情,无视或淡化我们民族所独特的、为国际社会所赞叹的东方美的创作思想,也是我们应该批评的。

三、积累专业素材,全面提高专业修养

1.多看多学舞蹈语汇

舞蹈语汇(动作)是靠积累才能丰富的,只有相当的积累,才能在创作中信手拈来。也只有对动作了然于心,才能找出它的运动、变化规律,再进一步对这些动作进行变化发展。另外,对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人们劳动或其它习惯动作进行分析,了解它们的型态、动作规律、动作节奏等选择其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进行美化提炼,使之成为闪烁光彩的舞蹈型像。

2.对各艺术门类的綜合学习

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主的综合性艺术,因此,创作舞蹈不仅要有对人体动作的娴熟运用,还要通过其它的艺术手段,为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发展、高潮的兴起等方面,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首先,创作者应具有很强的音乐感。音乐感是指对音乐的理解。不仅在理伦上理解,更重要的是对音乐表现情感和音乐形象上的理解。例如,一个舞蹈家和一名画家同时听一首名曲,他们对乐曲的理解就会不同。画家脑海里出现的是画面、构图、布局、是各种色彩、明暗的对比。舞蹈家则会根据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快慢、音响的强弱、脑海中不断闪烁着各种跳跃,旋转和时而翻腾激烈,时而伸展委婉的动作形象。虽然二者理解不同,但他们都是很强音乐感的欣赏者。其次,要对构图、画面的基本知识进行学习。舞蹈构图在作品中至关重要,好的构图能给人以振奋,感到它变化无穷,内蕴丰厚。呆板的、一成不变的构图画面会使人感到枯燥,毫无感染力。俄罗斯小白桦歌舞团的《小白桦树》,虽然动作简单,但它却运用蜿蜒流动的队型,迭幻繁复的变化,描绘出深邃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闪射着迷人的魅力。重庆龙灯艺术节开幕晚会中的,《中国人》舞段,仅靠此起彼伏的万里长城的阵型、四大片块交错、快速穿插和组字,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浩大的气势,给人以很强的震撼。再次,要对灯光、服装的基本知识进行了解学习,以便于在创作时作综合考虑运用。舞台灯光变化运用的好,就能深化作品的主题,渲染浓烈的氛围,将观众带入特定的情景中。舞蹈服装的设计当然是设计师的工作,但是编导要提出对服装的设计要求。这个要求一般要考虑两点:一是有助于点题,看了服装的样式、色调,就能明白你要表现何题材;二是服装要体现出人物身份和性格特征。另外,服装设计要充分考虑舞蹈是人体艺术,是用身体、四肢来“说话”,表达一定内容的。服装设计不合格,不符合作品的要求,不但无法表达作品的内容,甚至会破坏预想的效果。好的舞蹈服装,会给观众以鲜明的人物形象,会取自得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最后,编导要充分培养自己的想象能力(联想、幻想),使舞蹈具有浪漫抒情色彩,这是作品打动人心、感染观众的极为重要的方面。想象,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手法。出色的想象,就像童话中的魔杖,点到那里,那里就会产生奇异的变化。英国诗人杨格说:“独创性作家的笔头,像阿米达的魔杖,能够从荒漠中唤出灿烂的春天。”要想舞蹈具有独创性,想象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因素。

总之,舞蹈艺术是对情感的反映,是一门高雅的艺术,舞蹈的编排和创作人员要丰富自身经验,赋予舞蹈作品情感和灵性,使作品更加人性化,为社会留下更多优秀的舞蹈作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参考文献:

[1]程乐.舞蹈的编排与创作[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8):435.

[2]谭昊.舞蹈的编排与创作探析[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10):109.

[3]刘荃.浅论舞蹈的编排与创作[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1(2):108-109.

[4]张慧峰.浅谈舞蹈编排的基本技法[J].新课程学习(中),2012(9):107.

[5]邬立蓉,陈刚.试论舞蹈编排艺术[J].大观周刊,2012(21):261.

少儿舞蹈创作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生活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所以在艺术上的追求也不断提升。在舞蹈创作手法进行不断地突破和创新下,广大编舞工作者在创作舞蹈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在编舞的整个过程中应用舞蹈创作手法,逐渐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创作体系。

关键词:舞动创作 运用 研究

舞蹈一般都是通过肢体语言来进行情感的表达,然而感情是否能够表达得恰到好处却是一项考验编舞能力的工作,因此在舞蹈创作上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编舞工作者就必须要对舞蹈本身要表达的感情有深入的了解,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只有做到了充分的了解才能够在舞蹈的创作手法上能够更进一步,舞蹈才有更好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一、舞蹈创作手法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目前在我国对舞蹈创作手法的研究是比较少的,所以在舞蹈的内容形式上都是比较单一的,长期以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就会导致舞蹈创作手法在创新层面上得不到提高。在艺术上的创新最关键的就是要在思维上和理念上进行不断的更新,做到与时俱进。在舞蹈动作的编排上要有新意,注意肢体配合上的协调性,让舞蹈在整个表演的过程中更加具有欣赏价值。这也表示观众的审美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保证舞蹈的质量也是编舞工作者的责任。社会的发展带动了舞蹈创作手法的不断进步,越来越趋于多样化,优秀的舞蹈作品层出不穷,对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舞蹈的创作手法的应用进行具体的分析。

二、舞蹈创作手法运用的重要性

舞蹈创作手法的应用是保证舞蹈创作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创作的最关键一个环节就是编舞工作者对舞蹈的创作,要求编舞者对于舞蹈的基本知识完全的掌握,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对于舞蹈创作的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技能掌握比较熟练。在编舞理念上必须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综合考虑在编舞的过程中动作、协调性、整体结构上需要注意的问题,保证舞蹈编排出来的质量和呈现出来的效果都和预期保持一致。

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有一套固定的方法步骤,所以舞蹈编导在工作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寻找其中的规律,在进行舞蹈创作之前要把准备工作做好,对舞蹈进行具体的分析,对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前制定好解决的对策。有一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字面意思就是对事情的发展要做到充分的了解,打仗才能够取得胜利。“欲速则不达”主要想表达的还是在进行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不能盲目的进行,需做好万全的准备。如果鲁莽行事常常是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的,反而会适得其反。在舞蹈创作进行的过程中,是需要强大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的,否则在创作中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要找到解决的办法是很困难的。其次就是丰富的编舞经验,结合舞蹈创作的理论知识才能够在舞蹈创作手法运用上起到更好的效果,创造出更好的舞蹈作品。

对于舞蹈创作手法的运用要求必须达到熟练的程度,不能在创作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才急切的去寻找创作手法来解决,这样通常是很浪费时间的,并且对创作的效率和质量也有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对舞蹈编导的专业素质要求是非常高的,对于创作手法必须要有清晰透彻的了解,摸清编舞过程中的规律。为舞蹈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明确编导编舞的原因

编导进行编舞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是编导内心的想法,有可能是一时的灵机一动,也有可能是编导想通过舞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原因有可能是内在的,也有可能是外在的。这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内在原因主要就是表达作者内心深处的一些想法,通过舞蹈进行释放。可以表达压抑的情感、愉快的情感,表达的是舞者内心的主观情绪。同时这种情绪会通过舞蹈传达给观众,非常的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而外在动机一般就是因为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压力,需要通过某种方式进行释放,来减轻心理的负担。在这种创作动机下创作出的作品就是一些能够反映编舞者当时处境的一些舞蹈。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些动机,也许一个很小的细节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灵感。其实好作品的诞生就是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且要会抓住灵感进行舞蹈创作。

四、舞蹈创作的主题分类

一个舞蹈作品的灵魂就体现在舞蹈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上,通俗的来讲就是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是舞蹈的核心所在。在编导进行编舞创作之前,首先要确定的就是舞蹈主题,然后根据主题进行创作。创作主题一般有两种情况:情绪和叙事,但是这两类却又是相互联系的。说到情绪我们非常容易就能想到喜怒哀乐等等,这些我们都会出现的情绪。以情绪为主题的舞蹈表达的就是编导内心一些需要释放的压力,只是为了表达情绪进行舞蹈。而叙事为主题的舞蹈所表现的范围就是比较广泛了。可以是生活中实实在在发生的一些事情,也可以是一些故事、历史典故。可以是喜剧,也可以是悲剧,总之有许多可以表现的事物。在以叙事为主题进行创作的时候,就要求编导对生活中的一些细节留心观察,善于发现事情的内涵,发展为作品的主题。主题立意要新,不能因循守旧。

舞蹈编导在编舞的过程中不得不考虑舞蹈对受众的影响,首先观众要能够接受,容易产生共鸣的题材是比较受欢迎的。这样其实选择贴近生活的题材是比较容易让大众所接受。人是感性的动物,所以一些具有公众影响力的人或事是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与舞蹈编导产生心灵上的碰撞。

五、动作创作的影响因素

(一)选择动作元素

在动作创作的阶段,最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进行动作元素的选择。选择动作元素的标准是简单、具有鲜明的特色。生活动作、传统动作、创造动作是舞蹈动作的三个基本元素。所谓的生活动作,顾名思义就是来源于生活中。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孕育一切的摇篮。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时时刻刻的在生活中用心观察,找到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动作元素。舞蹈编导必须投身到生活中去,用心的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人的神态,行走的步伐、动作以及事情的发展规律,从生活的细节中就可以发现艺术之美。从生活中得来的一些动作会给观众带来亲切感,也更容易产生共鸣。

传统动作,就是那些在长期的编舞过程中已经形成一种固定模式的一些动作,在编舞的时候根据舞蹈的主题选择适当的动作融入到舞蹈中去。所以舞蹈编导就要在平时多多的积累这些传统的舞蹈动作,增加舞蹈的特色。

创造性的动作就没有一套固定的标准,一般都是舞蹈编导随意发挥而来的,一是因为灵感,二是来自于生活中的经验。由此可见动作是舞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增添了舞蹈的可观赏性。

(二)合理的运用线条

舞蹈中线条的运用使舞蹈更加的具有韵味,直线、弧线、曲折线是比较常用的几种线条。直线一般用在一些比较硬气的舞蹈中,表达不屈的意志和毅力,直线的运用则使舞蹈显得更加的有气势,非常的干练。

弧线在舞蹈中的应用则比较偏重于舞蹈的柔美性,抒情的成分较大。一些弧度的合理运用就显得舞蹈具有延伸性,更多表达的是对一切充满希望,在情感上能够得到延续。

曲折线一般就是用在类似机械舞的舞蹈中,比如“Z”型的动作。在舞蹈中线条的运用是非常多见的,但是在线条的选用上也是要根据舞蹈所要表达的主题来决定,要有很高的统一性。

(三)力量的运用

舞蹈中力量的恰当运用也能够表现出舞蹈的精髓。在舞蹈中力量是有强弱之分的。在舞蹈中表现青年和老人所要用到的力量是不同的,很明显的根据老人走路的步伐和体态在力量上就是比较弱的,而对于青年来说正是充满力量的年纪,所以在舞蹈动作的设计上力量就是比较强的,让舞蹈动作更加的有爆发力,更能感染人。

(四)速度的快慢

在舞蹈中动作有快有慢,有的快的如疾风骤雨,表现的大多都是一些比较强烈的感情,或者在遇到一些重大的突发情况时,快动作则有更好的表现力。慢动作主要用来抒情的,不论是温情还是一些比较困苦的情况,慢动作能够更好的表现出来。在叙事为主题的舞蹈创作时就可以快慢相结合,对故事的情节和层次有更好的表达。

(五)动作幅度大小的控制

在舞蹈动作中幅度的大小也是具有不同的含义的。动作幅度在表现的过程中主要有两个部分,第一是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表达人物内心的真实情感。第二种是逆向表达,明明走到了绝境的时候,却还是要进行不断地大幅度动作表现出希望。逆向手法的应用有时候更加的能够表达舞蹈的主题,通过逆向的衬托,形成巨大的反差反而有更强的感染力,引起强烈共鸣。

(六)空间的合理分配

根据舞蹈情节对空间的合理运用,对气氛的营造更有益处。在立体的空间中,能够很好的表达情绪。但是在目前的舞蹈创作中,出现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在空间的利用上是限定在一个范围的,画面感非常的弱。所以在舞蹈的过程中对空间的合理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七)运用技巧

舞蹈技巧的运用是对一个舞者的专业素质的考验,合理的运用技巧能够更加进一步的传达出舞蹈的精髓,在舞蹈创作中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但是在运用的时候避免技巧的堆砌,使舞蹈看起来好似一场杂技演出。因此在舞蹈编导创作的过程中可以把一些技巧有“技巧”的融入到舞蹈动作中去,根据舞蹈创作手法把技巧和舞蹈动作融合到一起。

六、舞蹈和音乐的配合

好舞蹈是离不开音乐的衬托的。古代的时候舞蹈和音乐本为一体,但是随着不断地发展分为了两个单独的学科,但是音乐和舞蹈之间还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舞蹈中音乐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了音乐衬托,更加能够表现出舞蹈所要传达的主题,烘托气氛。舞蹈和音乐的完美结合带给观众的是一场视觉和听觉上的盛宴,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在音乐的选择上必须要保持和舞蹈的基调一致,如果没有合适的音乐来搭配舞蹈,就可以进行专门的音乐创作,达到很好的视听效果。

七、结语

在舞蹈的编舞过程中,舞蹈创作手法是一项比较重要的环节,将会对舞蹈创作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首先对于编导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必须具有专业的编舞知识,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发现生活中的艺术,并运用到舞蹈中来。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舞蹈创作效果,必须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采取适当的创作手法,不断地对舞蹈进行完善。通过不断地实践,来促进舞蹈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姣姣.试论舞蹈创作手法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5,(08).

[2]巴特尔.关于舞蹈创作手法的运用研究[J].求知导刊,2015,(02).

[3]林丽清.浅谈舞蹈创作手法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3,(21).

[4]张涛.大众审美与“小众”舞蹈的碰撞[J].北京舞蹈学院,2014,(06).

少儿舞蹈创作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为了探析常德市少儿拉丁舞热的成因,从该市随机抽取6所拉丁舞培训机构中的200名学生、60名家长和6名教师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调查。结果显示:常德市少儿拉丁舞的发展非常迅速,已经形成了一股学习少儿拉丁舞的热潮。其主要原因有:拉丁舞本身具有独特魅力,能塑造人的形体,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团结友爱精神,增进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人的自身素质;媒体的宣传、全民健身热潮的推动、素质教育的影响以及政府部门的支持;家庭的支持以及少年儿童自身的追求等。然而,在常德市少儿拉丁舞热的背后也隐藏了一些问题阻碍着它的健康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少儿体育舞蹈培训市场的监管,各培训机构也要增强师资力量,改善学习环境,学校要加大对少儿拉丁舞的支持力度,共同促进常德市少儿拉丁舞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常德市;少儿;拉丁舞;成因;对策

上个世纪80 年代初,体育舞蹈作为一种新兴、外来的娱乐健身活动进入我国,凭借着娱乐、健身、运动、艺术、高尚等多项优势,逐渐风靡全国,建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现代社会的生活品味越来越强调个性风格,促使中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勇敢地在舞台上用身体来释放和表现自己,拉丁舞正是以其感人的独特魅力迅速普及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去,特别是深受少年儿童的追捧,全国各地的少儿拉丁舞培训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国内不少学者对少儿拉丁舞的功能和现状进行了探讨[1,2,3,4],但尚未见对一市一地少儿拉丁舞热的成因和相应对策的研究报道。本文将从常德市少儿拉丁舞热的现状入手,研究该市少儿拉丁舞热的成因,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应的发展对策,旨在为该市相关部门、少儿拉丁舞培训机构和家长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少儿拉丁舞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先在常德市随机抽取6所拉丁舞培训机构(武陵区明星拉丁舞培训学校、武陵区飞旋少儿拉丁舞培训学校、鼎城区立星拉丁舞培训学校、鼎城区艺术培训学校、临澧县楚韵艺术学校、桃源县芙蓉少儿拉丁舞培训学校),再在其中随机抽取200名学生、60名家长和6名教师组成研究的样本。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电子期刊网查阅与拉丁舞有关的文献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问卷调查法

对所抽取的少儿拉丁舞培训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发放学生问卷调查表200份,回收186份,回收率为93%,经检验问卷效度和信度均符合要求。

3.访谈调查法

对少儿拉丁舞培训机构、常德市及桃源县体育局的相关领导、专家和部分学习拉丁舞的少年儿童的家长进行个别访谈。

4.统计分析法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常德市少儿拉丁舞热的表现

1.少儿拉丁舞的成长

常德市少儿拉丁舞已从20多年前的家庭不知晓、社会不重视的落后局面发展到如今的家喻户晓、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喜人形势。

2.少儿拉丁舞的培训机构

随着人们对拉丁舞的认同和参与,学拉丁舞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越来越多的培训学校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调查结果(图1)显示,常德市拉丁舞培训学校的个数逐年增加,由1995年的5所发展到2013年的42所,其中常德市区就占1/3。

3.少儿拉丁舞的参与

调查结果显示,常德市少儿课余活动中,艺术类项目(主要包括舞蹈、音乐、乐器、绘画)占42%,球类占27%,民族传统体育占21%,棋技类占8%,其他占2%,提示常德市少儿艺术活动开展得十分成功。但是,调查发现参加拉丁舞学习的少儿中女生占93%,男生仅占7%,男女比例严重失衡。此外,常德市各个拉丁舞培训学校在全年的4个学期(包括上学期、下学期以及寒暑期)都会组织期末汇演,学校还会组织学生参加常德市举办的各种比赛以及湖南省举办的各种大型综合国标舞比赛,每次参加的选手有350--500名,都曾取得过不错的成绩。这些均提示,常德已形成了一股学习少儿拉丁舞的热潮。

(二)常德市少儿拉丁舞热的成因

1.拉丁舞本身的魅力

舞蹈教育是儿童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与音乐结合给人以直观强烈的美的感受,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能改善形体、提升气质,锻炼身体,还能培養协调能力、审美能力、自信心以及集体荣誉感。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学习拉丁舞来培养气质的学员占学员总数的88.7%,减肥的占48.4%,强身健体的占45.%,还有部分学员是出于对舞蹈的喜爱和结交朋友。结果提示,学员对拉丁舞的认识比较正确,其参与目的或动机与拉丁舞本身的功能基本一致。

2.社会因素的影响

(1)媒体的宣传

调查结果显示,常德市少儿对拉丁舞的关注度较高,经常观看各类拉丁舞节目的学生占总人数的61.8%,偶尔观看的占38.2%,没有从未观看过拉丁舞节目的学生。因此,电视、网络等媒体对拉丁舞的正面宣传、电视台“舞动奇迹”、“舞林大会”、“舞林争霸”、“舞动好声音”、“奇舞飞扬”等娱乐节目,特别是2012年广州亚运会上的体育舞蹈项目等都对少年儿童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提示媒体的传播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常德市少儿拉丁舞热的形成。

(2)全民健身热潮的推动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人们体育锻炼的意识不断加强,大多数父母更愿意让孩子在健身的同时能学习一项特长,拉丁舞以其独特的舞台魅力和夸张的表现力,很容易吸引他们的关注,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3)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促进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舞蹈动作受大脑支配,在对身体训练的同时也能对大脑进行训练,无论从心理层面还是社会层面,舞蹈对群体意识的培养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学生习舞,不仅能学到舞蹈基本技能,还能学到集体行动的方法,养成集体观念,培养健康的人格。

(4)政府部门的支持

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素质教育和全民健身计划,为拉丁舞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社会各方面采取的多种发展、竞争手段都得到了合法保障。政府部门还设立了等级考试,是对孩子们所学的专业能力进行的一种必要的、合理的与之相适应的阶段性的检测和评价。

3.家庭因素的影响

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使得很多家长都愿意让孩子学习更多的技能。

4.少儿自身的影响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对美有一定得鉴赏能力,而且模仿能力特别强,容易被感染,而拉丁舞的自然美正好能满足学生渴望追求美的欲望和表现内心情感、提高自身审美素质和文化素养的需要。

(三)促进常德市少儿拉丁舞健康发展的对策

1.政府部门的重视

在常德市拉丁舞热的背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培训机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相互间非良性竞争、乱收费等现象,建议相关政府部门采取如下措施,引导培训市场健康发展。

(1)加强对少儿体育舞蹈培训机构的指导,组织各培训学校之间、教师之间交流学习。

(2)加强对少儿体育舞蹈培训市场的监管,提高培训单位入行门槛和教练执教资质(如实行持证上岗)。

(3)制定少儿体育舞蹈培训收费标准,并及时随市场变动调整。

2.培训机构的完善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被调查的6名少儿拉丁舞培训教师中,硕士1人,本科2人,大专3人。这表明常德市拉丁舞教师的学历还有待提高。各培训机构应积极培养和引进高学历、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充实教师队伍。

在教学方面,不少培训机构仍然“摸着石头过河”,教学训练无计划、无教材、无教案;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这就需要培训机构不仅自身端正办学目的,重视教学质量,还要采用业务培训、业务研讨和经验交流等方式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也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并善于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训练质量。

(2)加强环境条件建设

培训机构的环境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物质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物质环境包括明亮、宽敞、通风的大教室,高音效的音响设备,干净、清晰的镜子以及舒适的木地板;社会心理环境包括培训学校的传统和风气、课堂教学气氛、教学中的人际关系、教学信息等。完善物质环境相对来说要容易一些,而社会心理环境的建设则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3.学校的支持

学校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忽视了课余体育运动和兴趣的培养,这对拉丁舞的广泛开展是一股非常大的阻力。如果学校能对有体育舞蹈特长的学生奖励一定得学分,或从中学就要求学生系统学习拉丁舞的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则定能促进少儿拉丁舞的飞速发展。

三、结论

常德市少年儿童拉丁舞发展迅猛,已形成了一股“拉丁舞热”。拉丁舞本身具有的独特魅力、媒体的宣传、全民健身热潮的推动、素质教育的影响、政府部门和家庭的支持以及少年儿童自身的追求等都是“热”的成因。但该市少儿拉丁舞热的背后也隐藏了一些问题可能阻碍其健康发展,因此,相關部门应加强对少儿体育舞蹈培训市场的监管,各培训机构要加强师资力量和环境条件建设,学校要加大对拉丁舞的支持力度,共同促进常德市少儿拉丁舞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许莉.影响安徽省体育舞蹈发展因素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0,32 (5):8-11.

[2]从艳华.拉丁舞训练对少儿身体素质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2005,24 (1):109-110.

[3]陈玲玲.试论拉丁舞教学的美育功能[J].艺苑,2009 (04):26-27.

[4]李小芬,肖光来,张清澍.北京、武汉、长沙地区少儿拉丁舞开展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 (1):22-25,99.

[5]何忠,许志琳.鄂西北地区少儿体育舞蹈培训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 (4):80-83.

[6]陈文冬.对城市居民参与体育舞蹈培训机构锻炼的社会调查[J].鸡西大学学报,2012,12 (7):153-156.

[7]田文斌,马莉.体育舞蹈技术动作意象引导的实验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 (5):77-82.

[8]胡雪,徐凤萍.中西文化融合视角下体育舞蹈音乐“中国化”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 (3):26-28.

少儿舞蹈创作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现如今,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飞速发展,随之对群众舞蹈艺术创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主要对云南红河州群众舞蹈艺术创作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创作舞蹈的途径,并阐述了创作者应当具备的能力,以便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群众舞蹈;艺术创作;创作途径;创作者能力

引言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转变。群众舞蹈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思想观念转变的同时,对群众舞蹈创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的创作舞蹈途径,相信能为需要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群众舞蹈艺术创作的途径

近年来,在全面发展经济的同时,云南红河州围绕文化建设目标,按照制定的总体规划,不断加强对文化设施的完善,使群众文化服务范围不断加大。要创造出优秀的群众舞蹈作品,应当把握正确的群众舞蹈艺术创作途径,同时,舞蹈作品创作者应当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而这些素养依靠坚持不懈的实践积累而成。总的来说,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认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

很多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舞蹈创作及其艺术大部分是从生活中诞生而来。舞蹈者应当多观察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事物,慢慢积累来源于生活中的优秀素材,并对这些素材进行整理、分析以及筛选,选择出具有代表性、象征意义的素材,再加上舞蹈创作者亲身去体验感受,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舞蹈作品。怎样的素材才较为适合,这是很关键的。

(二)在进行作品创作时,应当融入优秀的精神品质

艺术作品应当具有时代性特点,若艺术作品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将会逐渐被淡忘,从而失去存在的价值。目前,我国很多民间舞蹈被传承下来,主要是由于这些舞蹈能满足人们的审美标准,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舞蹈自身不断创新才能生存下来。很多经典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舞蹈的表现形式能抓住人们的审美欲望,并在舞蹈内容以及表现形式上进行理想化的创新。现如今,政府提倡民族文化传承,突出文化作品反映的时代主题。民族文化是经历长时间累积下来的文化遗产,饱含着优秀的精神品质,比如敢于开拓、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以及敢于探索等品质。这就要求舞蹈创作者在进行作品创作时,应当在作品中融入这些优秀的精神品质,从而去激发观众,提高国民的文化水平及精神素质。一般来说,优秀的作品能给观众启迪、灵魂升华的感受,在人们享受作品的过程中,能使观众享受到一种精神上的美、对生活及人生产生一种深情的关爱,在一定程度上,能积极发挥文艺作品的教育作用。

(三)多看多学舞蹈动作及综合学习各艺术门类知识

多看多学舞蹈动作。一般来说,舞蹈动作来源于平常练习。只有对舞蹈动作积累到一定程度,在舞蹈创作中,才能有效结合。只有对舞蹈动作深入了解,掌握其变化规律以及运动形式,才能对舞蹈动作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及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对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动作进行分析揣摩,从而了解其运动规律、运动形式及内容。另外,还可以通过编舞者引导舞蹈者进行练习,在长时间的练习过程中,编舞者与舞蹈者会产生很好的协调性,进而对舞蹈动作展开想象,随之舞蹈的动作也会产生。但并不是所有的动作都具有价值,有的动作会逐渐被淘汰,有的会被继续沿用下来。有时虽然具备编舞的材料,但舞蹈形式实际上不存在,为了产生舞蹈形式,应当挑选出能用于作品创造的素材,在作品创作中充分使用这些素材,同时,在进行舞蹈创作时要适当渗透民俗情景。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作品编排时,应当结合演员的实际情况,依据演员现阶段的水平及條件,对舞蹈动作进行科学合理设计。一个优秀的舞蹈创作作品,应当具有凸显作品的主题,存在作品要传递的信息,并不是由多个动作组合而成。充分学习各个艺术门类知识。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核心而建立的综合性艺术,这就要求在进行舞蹈创作时,创作者应当对人体动作充分了解,再结合其他的艺术手段,为舞蹈作品的主题、情节发展以及人物形象刻画起到助推的作用。

二、舞蹈创作者应具备的能力

(一)舞蹈创作者应当具备较好的音乐感

创作者具有很好的音乐感对于舞蹈创作是非常有意义的,音乐感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就是对音乐的理解,创作者不仅要对音乐理论有了解,还应当更加注重对音乐的情感及其形象上的了解。比如说,一个画家和舞蹈家在欣赏同一首歌曲时,两者对音乐理解的侧重点和内容却不同,画家会想到歌曲所折射出来的画面、构图以及布局,各种颜色的对比及色彩明暗度的差别,而舞蹈家通过欣赏歌曲,会依据旋律的起伏情况以及曲子节奏快慢,脑海中会浮现跳动、旋转等动作形象。虽然两者对名曲的分析角度不一样,但都具有很强的音乐感。

(二)要对构图、画面的基本知识进行学习

构图、画面的基本知识对于舞蹈创作非常重要,优秀的舞蹈构图能给观众带来振奋人心的效果,舞蹈在人们脑海中变化多端,舞蹈内容丰富多彩,给人一种激情;而乏味、没有冲劲的舞蹈构图会使观众感到枯燥乏味,舞蹈内容形式,过于简单。比如说,云南红河州某文艺晚会上,随着优美的舞姿及乐曲,在舞台中央绽放,逐渐拉开了晚会的帷幕。在《男儿当自强》歌曲的感化作用下,老人们打起了太极拳,向观众展示了自强不息的优秀精神品质。晚会现场人山人海,舞台前有小朋友模仿着舞蹈动作,很多观众拍下了精彩的画面,晚会赢得了观众的支持及认可。

(三)要对灯光、服装的基本知识进行了解学习

通过对灯光效果及服装设计知识的学习,以便在舞蹈创作中能有效运用。在一部作品表演中,充分运用舞台灯光效果,更加体现出作品的主题风格,制造出浓烈的艺术作品气氛,能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比如作品《再见吧,妈妈》就是充分利用舞台的灯光效果,制造出朦朦胧胧的气氛,在观众面前体现出母子见面如梦如画的感觉,这些灯光效果的运用,主要是基于编导对作品的灯光效果要求。一般来说,服装设计是设计师的工作职责,但是编导应当对服装提出设计要求。通常情况下,设计要求主要包含两个方面:服装设计有利于突出作品主题,观看服装设计的颜色、样式,就能体现作品的题材;服装设计应当突出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另一方面,在对服装进行设计时,应当结合人体艺术效果,通过人体肢体上的展现,体现出作品一定的内容。如果服装设计不够科学合理,达不到作品的实际要求,不仅不能体现作品的内容,还会对预设的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优秀的服装设计能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甚至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比如,某校运动会中展现出来的色彩多变的长裙,在不同时间段内展现出三种不一样的颜色,间接展现出不同的内涵。

(四)在舞蹈编排过程中,充分运用道具和布景装置

在舞蹈创作过程中,充分使用道具和布景,能很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物质性的装置能把编导的构想充分展现在观众眼前,促使编导对舞蹈创作的构想更加具体化。使用的道具和布景可以是各种属性的木质、金属及纺织物等,这些道具和布景也可以是实用的或者不是实用的,道具和布景的形状可大可小,道具和布景的舞蹈作品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彰显出舞蹈创作者与这些物品的接触形式。比如,东北扭秧歌中使用扇子或者是绢花,古典舞中大量使用到剑等,这方面的舞蹈作品有《红绸舞》《扭秧歌》。依据物体的结构、形状以及大小筛选出来的道具或者布景,在意义上与原先物体是不一样的。舞蹈创作的宗旨在于改变这些物体的用途,实现超过物体原型的目标,艺术语言所展现出来的行为更具有价值,例如,不再关注于舞蹈者坐在椅子上,而是更加展现出舞蹈者产生疲劳的因素。

(五)编导应当具有充分的想象能力

在舞蹈创作中,融入丰富的想象,能促使舞蹈作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具有想象力的舞蹈作品更能深入到观众心里,进而打动观众、感染观众。很多文学作品的创作都离不开想象这个元素,精彩的想象就像童话故事里马良的神笔,画在哪里,哪里就会产生美妙的变化。比如节目《黄河之水天上来》,在画面中展现出数条奔腾活跃的巨龙,从侧面显示出了民族的博大胸怀及无穷无尽的力量。上面只是陈述了编舞的主要因素,舞蹈创作并不是多种因素組合而成的混合体,舞蹈创作的初衷就是为了追求行为上的自由,在舞蹈创作过程中必然会面对困难。一个优秀的舞蹈创作作品,应当具有凸显作品的主题,存在作品要传递的信息,并不是由多个动作组合而成。为了能做好编导工作,倡导有关工作者应当投入到实践体验中,对舞蹈作品创作来源地深入了解,从而创作出具有灵性、人性化的优秀作品,使创造作品具有保存下来的意义。

三、结论

总的来说,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为了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及人们审美的要求,群众舞蹈创作应当不断进行创新。因此,为了能创造出优秀的舞蹈作品,创作者应当有效结合群众文化的特点,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通过有效的舞蹈创作途径,不断地进行群众舞蹈创作。

参考文献:

[1]刘凯君.对望过往中的中国古代舞蹈艺术创作[J].艺术评鉴,2019(22):73-74.

[2]谢雯雯.中国民间舞蹈艺术创作的定位刍议[J].昌吉学院学报,2019(2):34-37.

作者简介:白春玉(1982-),女,哈尼族,云南省蒙自市,大学,三级编导,研究方向:民族歌舞。

上一篇:高校就业指导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科学教学文本理解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