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柔性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

2024-07-22

企业柔性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重组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方法,增加管理内容,而融入柔性管理的理念是必要的、至关重要的。在灵活管理的过程中,员工形成了强烈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为公司的长期规划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我们需要仔细研究敏捷管理的作用,找到解決问题的方法,以便为公司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创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一次实现多重效益。因此,本文对敏捷管理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希望为企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有益的支持。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是以柔性管理理论为基础的新型生产体系,是企业建立完整生产体系的特殊组织形式。柔性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有效促进管理方法及设备的统一,作为新时代企业管理方式重大变革之一的柔性管理要求在管理过程中加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关注员工们的身心变化,使他们的综合素养从根本上提升,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因此本文进行相关探究。

1企业经济管理现状

1.1人力资源缺乏

人力资源的缺乏是财务管理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全球性的国力竞争和公司之间的竞争,最终都是对人力资源的竞争。在21世纪,我们更加重视各种形式的人力资源培训,以更好地促进不同行业的发展和建设。但是,在经济治理建设过程中,专家很少,大多数管理者不能对当前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做出合理的评估和预测,在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出现了片面性。第二,中国目前的经济管理没有充分考虑到人才的重要性。为创新管理贡献力量的高薪技术人才不受重视,所以很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的甚至移民国外,作为骨干的人才应该得到重视。

1.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较为有限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关系到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现阶段,我国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比较松散,导致人才流失严重,企业的管理水平难以发展和提高,进而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企业的其他管理工作。中国很多企业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忽视了对员工的培训,导致年轻员工的创业能力普遍不高,晋升机会少,员工在企业无法发展的情况下离开,导致创业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3企业缺乏核心竞争能力

一个公司的业绩质量反映了它的 \"软实力\",是衡量其成熟和成功的重要指标。吸引人才将增加公司在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以合理科学的方式控制和压缩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而打造品牌则相当于拥有公司的大量股份,因此其影响力将大大增加,这些都是公司的重要机遇,直接关系到公司的长期发展。

2 柔性管理的概念

2.1柔性管理的含义

在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的发展中,柔性管理是近年来财务管理领域的一个新概念,但从实际情况看,柔性管理的理念还在发展之中,企业需要不断完善柔性管理理念的细节安排。具体解释一下这个概念的含义,敏捷管理可以促进企业的友好,这也是敏捷管理的主要思想,从而实现企业的高回报。虽然管理理念与刚性管理相反,但在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柔性管理是激励公司员工、提高企业士气的有效管理手段。只有员工能够在良好的企业环境中工作,并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意,才能有效地完成公司分配给他们的工作,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2.2柔性管理的产生

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大多数企业的经济管理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僵化的管理方式已经逐渐开始取代传统的经验管理方式,临时性的僵化管理方式现在已经变成了柔性管理方式。近年来,刚性管理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财务效率,规范企业治理。然而,僵化的管理也有一些弊端,例如,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可能会受到限制,导致他们在工作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状态,积极性不高,工作满意度较低。为了改变员工的工作条件,企业应坚决使用灵活的管理方法来解决这种情况。

2.3柔性管理的内涵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好转,大多数企业开始改变管理方式,采用灵活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建立监督体系,促进企业间的相互监督。通过灵活的管理,员工的个人潜力、创造力和主动性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为员工创造一个相互尊重、公平的工作环境。灵活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以人为本的方法,它侧重于管理变化和跳跃,反应能力和速度,反应能力和灵活性,从而确保对员工态度的有意识管理。

3 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优势

3.1提高员工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

柔性管理最大特点就是并不会单纯依靠企业的权力,在企业管理中,依据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能够使员工们内心对企业的归属感得以强化,同时提升他们的创造力,使其能够以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推动企业可持续性发展。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形象代表,是企业精神文明的象征,也是企业向心力凝聚的核心。在柔性管理工作中,注重对于企业文化的传扬,提升员工自身精神层次,使组织成员能够形成与企业目标统一的人生目标,加强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留住优秀人才的有效手段。另外,建立企业文化,与员工达成思想观念的共识,也有助于经济管理部门与员工的有效沟通和互动,从而强化柔性管理的效果。

3.2提高企业外部环境适应力和市场竞争力

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变化的速度不断提升,这将使得企业要依据企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提升整体的核心竞争力,进而为立足于市场奠定良好基础。在传统的企业组织架构中,决策权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基层员工只能按部就班的执行,上级领导分派的任务。以柔性管理取代传统的刚性管理,在做决策时,采取专家组和员工代表协调决策的方式,可以让员工充分感受到被企业信任和尊重的氛围。有利于激发组织成员的参与热情,提升员工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使其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并且使其能够在工作中发挥创造性精神,从而增加决策的执行效果。

3.3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提高

切实地落实柔性管理模式不仅是保证企业各项经营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确保企业运行效益的重要的重要基础。柔性管理通过通过设置物质及精神奖励机制,来激发组织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在得到物质满足的同时还能够得到精神的满足,让员工有被企业尊重和需要的感觉,从而增加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人才更好地发挥自身才能。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的经济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信息的爆炸正在使市场需求更加复杂和多变。因此,一个组织的成员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够迅速确定市场方向,作出适当的决定,并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管理者必须使用灵活的管理制度,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让企业有一种自由和自信。通过消除部门之间的障碍,组织中的每个成员将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同时迅速融入团队的其他成员,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3.4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形象

这种管理方式鼓励公司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改变了传统管理方式中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分离,有效地将员工的权利与公司的权利联系起来,增加了员工对公司活动的参与。决策权不再掌握在管理者手中,而是被平均分配,这样公司的所有员工不仅可以同时进行工作,还可以行使自己的权利。柔性管理还可以通过横向培训、竞赛等活动加强部门间的关系,增进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在员工中形成家庭感,进一步加强公司的凝聚力,提高人才保留率。通过建立一定的奖惩机制和社会保障措施,柔性管理使企业能够鼓励员工以更大的热情和激情完成工作,从而实现内部和谐,这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繁荣。当这种现象也表现在社会层面时,公司外的人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公司,这反过来又吸引了更多的人才来到公司,因为人们希望转到一个积极的公司,发展自己的技能,改善自己的生活,这反过来又改善了公司的外部形象,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4 企业经济管理中柔性管理的开展对策

4.1提升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赋予人才自主权

为了实现高质量的决策,高层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对公司财务管理质量的成败有着重要影响。为了进一步改善公司的财务管理,高层管理人员必须与时俱进,更新管理理念,提高专业技能。同时,优化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在日常财务管理方面给予员工足够的自主权,高素质的专业人员需要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有发展空间,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权,可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也能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价值,改善公司的财务管理。相对宽松的工作氛围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自身的成就感和归属感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使他们的工作对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更有吸引力,吸引和聘用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更好地支持企业抵御高度竞争和挑战的环境。

4.2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其中

人才不仅是企业实际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实施敏捷管理时,应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融入到企业财务管理的实施中,这样可以大大提升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目前,一些公司没有认识到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性,忽视了员工对公司实际管理的主观感受,公司的所有决策都由管理层制定,由普通员工执行。这种管理方式不仅增加了公司决策的主观性,而且还降低了员工对公司的参与度。长此以往,员工会失去承诺和归属感,甚至离开公司,导致人力资源的损失。防止这种情况的最有效方法是采取以人为本的方法,给公司的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展示自己的价值,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综合能力。

4.3构建柔性的组织机构

今天的市场环境不断变化,许多公司都非常重视敏捷的管理方法,并制定了适当的敏捷管理战略。 然而,成功实施敏捷管理战略需要一个灵活的组织管理结构,以确保不同战略之间的一致性。因此,企业需要克服以往组织结构的僵化,提高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使企业能够调整和改变组织结构,实现最终的商业目标。敏捷组织结构的特点是团队合作、扁平结构和相互依赖。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要求消除部门、职能和产品之间的界限,建立一个无障碍的组织系统,让信息在最底层自由流动,适当消除等级阻力,加强协作和沟通。

4.4优化柔性管理制度

灵活的管理方法在公司的财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保证敏捷管理模式的有效运行,敏捷管理需要一个框架,管理者需要遵循规则和规律。因此,企业需要建立稳定、可靠、灵活的管理制度,改变目前以物质激励为主的经营模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建立灵活的公司治理激励机制的关键内容之一是建立灵活的治理发展机制。应尽快建立管理新员工的适当文件和政策,并及时建立公平和平等竞争的平台。加强对青年职工的培训,成立培训小组,优化青年职工的知识结构。第二,建立一个爱与关怀的系统。通过引入爱的训练,在适当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可以使我们的工人充满爱心。第三,优化日常运行机制。我们定期举办研讨会和专题研究,了解员工的思想问题,提供实用的培训,并通过健康的企业文化培養员工的情感。第四个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激励系统。沟通是激励员工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智力激励增加内部凝聚力。

4.5灵活用工成为企业的柔性管理策略

随着共享经济的到来,传统的人员配置模式逐渐被改变,新的创新就业模式--灵活就业,就是共享经济的产物。对许多公司来说,灵活就业已经成为一种获得竞争优势的 \"敏捷管理 \"战略。今天,\"众包 \"已经从一个不可靠的角色演变为一个被公司和个人广泛接受的经济地位。平台上的众包可以为解决工作场所的问题做出重要贡献。没有人愿意让企业难以管理他们的劳动力,灵活的就业解决方案使企业能够减少行政负担,自由职业者(个人)能够享受国家税收和社会政策的基本保护。DUOMI.CN通过灵活的就业模式帮助工人和企业减少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的负担。企业也倾向于采用最适合双方关系的灵活就业方式。灵活就业,企业减负的最佳解药 在疫情背景下,联合就业可以带来灵活就业的新模式,从疫情到跨境就业。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人和新时代的快速发展,如何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保证高质量的敏捷管理,已经成为利益相关者的关键问题。 柔性管理是一种灵活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结构提出了扁平化和灵活化的要求,信息沟通更加流畅和便捷,既能充分调动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又能使企业快速应对市场变化,适应自身管理,及时制定相关制度和方案,适应市场变化,提高竞争力。总之,柔性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它可以扩大企业自身的灵活性,帮助企业更快地适应市场。

参考文献:

[1]丁婉娟.柔性管理在贸易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现代营销,2020,(12).204~205.

[2]徐华.在企业经济管理中柔性管理的作用分析[J].财经界,2020,(29).66~67.

[3]姚雄才.探究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商论,2017,(15).103-104.

[4]董美友.企业经济管理之柔性管理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180-181.

[5]宋森.关于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柔性管理模式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9,(9):88-90.

企业柔性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企业经济管理是企业正常运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在目前的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柔性管理的作用正受到企业管理者的关注,实行柔性管理的关键在于渗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帮助现代企业构建起更加科学的管理模式,从而充分展现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充分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更加认真热情地对待自身工作,创造更多价值,从而保证企业的稳健发展。因此,本文对柔性管理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对如何实行柔性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柔性管理;企业经济管理;应用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也迎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不少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大,中小型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在这一背景之下,市场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起来,企业的传统管理理念和模式就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下的发展要求,必须要企业及时做出改革,更新自身管理理念,创新自身管理模式。柔性管理就是一种渗透了以人为本理念的管理模式,是一种现代化的有效管理手段,在今天的企业经济管理实践中有着更为突出的优势。然而目前一些企业在应用柔性管理的过程中,对柔性管理的内涵理解并不透彻,所采取的相关措施科学性和有效性有待提升,因此使得其管理仍然面临不少困境。对于当代企业来讲,必须要针对目前柔性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更正自身认识,明确柔性管理的重要性,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更符合柔性管理理念和对策,才能发挥其对企业员工的管理作用。

一、柔性管理概论

(一)概念

柔性管理,主要是基于对企业文化及企业自身发展目标的利用来实现对企业员工价值观的引领,企业为了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采取更加符合员工身心发展规律的管理举措。柔性管理在激发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同时,也更重在培养企业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柔性管理更能够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特征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市场中的企业层出不穷,企业为了能够在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大多倾向于实施狼性企业文化,强调企业员工应当带有一种野性的拼搏精神,对工作和事业要有“贪性”,要永无止境的去拼搏。狼性文化本身并没有歧义,但是被应用到现代企业文化中则越走越“偏”,更多的变成了一种对企业员工身心上的压迫,导致当代企业员工面临着更多的负担,难以对企业文化和发展目标产生认同。

柔性管理更重在考虑人的需求,关注人的作用,所以柔性管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柔性管理实践中,企业管理者不单纯地通过管理制度来实现对企业员工的管理,而更加关注员工的心理和情感管理。企业管理者通过利用自身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来渗透对企业员工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引领,充分体现了管理开放灵活的特点,容易打动员工,感染员工,使员工产生认同。企业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必然需要关注客观环境的灵活性,更需要企业坚守自身底线,要想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创造性,必须要强化员工的独立性。在自身经济管理当中,需要结合对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分析,采取柔性管理的方式来逐步满足企业员工各方面的需求,才能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使员工能够认同和支持企业的发展并为之不知道努力。

二、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一)激发企业员工工作热情

现在市场上的竞争已经更多的表现成为了人才竞争,一个企业要想在激励的市场中始终保持稳定并实现自身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对人力资源管理予以高度重视。现代社会已经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对于推动企业自身建设乃至整个社会的建设都有着深远的意义。企业能够对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予以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便能够兼顾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企业员工自身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成正比关系,员工工作积极性越高,创造性越高,其工作效率和质量也就会越明显,这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柔性管理能够保证企业员工在一个和谐舒适的环境下参与工作,实现企业员工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激发,让员工对自身工作产生更多的认同感和成就感,对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工作规划有期待,那么员工就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二)加强良好企业文化建设

当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也能够保证企业自身的稳健发展,将柔性管理应用到企业管理实践当中,也是不断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内容,是推进企业往人性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必要手段。企业是否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与企业员工对企业工作的认可度密切相关,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生起到直接的作用。现代化企业在自身经济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有助于自身良性企业文化的形成,使企业员工能够处于一个积极健康的工作环境当中,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培养员工的综合能力,助力企业经济管理和發展目标的达成。

(三)提升企业生产力和竞争力

现代企业将柔性管理应用到自身经济管理实践当中,必须要对企业内部管理环境进行调整和优化,为了保证企业员工获得满足感,增强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自信心,使企业员工能够自觉投入到实践当中,以个人的努力创造更多的收益,兼顾自身价值的实现和企业发展目标的达成。无疑柔性管理能够使企业员工的生产效率提高,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决策,助力企业度过克服困难,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的生产力。积极的柔性管理中,也应该充分体现企业员工的思想认识,应当考虑到企业员工的观点和建议,对企业自身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进行调整,从而保证企业的产品、服务质量,充分满足市场需求,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集结众人的智慧来使企业走出一条更加宽广的、更有竞争力的发展道路。

(四)大力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

新时期下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人才竞争上,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人才的融入,但企业自身也应当居安思危,努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才能够为整个社会输送更多优质的人才资源。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优势在于可以帮助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目标来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企业可以充分认识到在新时代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因此在自身发展战略中,把人才管理和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努力为员工的成长和发展创设各种有利条件,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三、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一)营造和谐舒适的环境氛围

现代企业在实际管理当中,必须要致力于营造一个舒适的、和谐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保证企业员工能够尽快融入到公司的环境当中,并且始终保持较高的工作热情,体现出对企业管理的认同。企业要想尽快达成自身经济发展目标,就需要把企业员工始终放在中心位置,各项管理工作必须要围绕员工的需求和发展来进行,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明确自身工作目标,在思想认识上达成统一。要想构建出健康的工作环境,营造出积极的工作氛围,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对相关政策与规定的分析,制定更加灵活的管理体系,创设更加民主、平等的工作环境,让企业员工能够感受到企业的关怀与温暖。

(二)完善企业组织结构,优化管理体系

当前市场环境变化多端,企业在应用柔性管理后往往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管理效果,为了保证柔性管理的常态化运行和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基于对柔性管理理念的理解来不断完善自身组织结构,在当前的经营管理实践当中,善于突破传统组织管理工作中的一些缺陷,实现自身组织结构的调整和改革。例如,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战略发展目标来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岗位进行结构优化,让每个部门能够紧密联系,改变传统企业结构零散或者臃肿的现象。

企业可以追求扁平化管理与发展,打通内部交流渠道,实现企业管理者和各部门员工之间的顺畅交流,从而使信息传递变得更加流畅,能够提升企业各级沟通效率,企业基层员工的意见和想法也能够反馈到管理层当中,这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及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现代企业要想保证自身长远发展,必须要控制管理成本,那么企业就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不必要的部门和岗位进行删除。积极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依托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搭建内部交流平台,使企业内部的交流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让企业员工可以表达自身观点,反馈自身意见,强化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使企业获得更多有益的决策信息。

(三)丰富企业产品结构,迎合市场需求

企业在自身经济管理工作中应用了柔性管理的理念和模式后,能够提升企业自身的创造力,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更多活力,使企业能够和市场发展紧密关联。企业在日常运行和管理中,也更应当关注员工的情感体验,基于对员工情感体验的关注和考察以及员工意见反馈的分析,不断优化和丰富企业自身产品、服务结构,使其能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那么企业自身的风险预防和应对能力就能够得以提升。

(四)鼓励员工参与管理,增强企业凝聚力

不少企业在过去的管理实践当中,往往把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放在上下级的位置,非常重视对员工的掌控,把掌控员工作为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责。但随着社会和企业的发展,现阶段的企業人力资源结构当中,员工多为年轻人,这一代劳动者的个性和自主性更明显,他们无法接受传统企业管理者接近命令式的掌控和管理,因此企业仍然沿用着以往的管理理念和模式是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的。企业应当学会主动改变,不再依靠以往的命令式管理来支配员工,而是应当同员工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关系,对员工予以尊重,强化员工在企业各项经营管理工作中的参与度,促进企业内部之间的和谐交流,从而让企业员工能够对企业的真实情况有全面的把握,使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增强,企业员工能够感受到自己属于公司的一员,便能够在自身工作中展现自身的创造性,体现自身的担当。

(五)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有机结合

过去大多数企业实行的是刚性管理的模式,而现代化企业更多的倾向于选择柔性管理的方式,不论哪一种,都无法称得上是尽善尽美的,如果企业只单纯应用一种管理模式,往往无法实现企业的稳健发展,因此企业必须要对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二者有全面地认识,立足自身实际,将二者有机结合,在管理过程中能够突出刚柔并济的效果。企业在刚性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求企业员工尊重并遵循企业的基本原则,比如法律原则、道德原则、公序良俗等等,而在柔性管理中则要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

柔性管理更多的像是一种抽象的、隐性的管理手段,在应用和实践的过程中会逐步转变成为企业的刚性规则,实现企业员工潜移默化地影响,从而规范企业的经济管理。一般情况下,企业建立初期就应当以刚性管理为主,为规范管理企业员工的行为,保证自身能够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企业如果稳定下来,自身管理体系已经比较成熟时,便可以应用柔性管理来优化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但也不能够完全摒弃刚性管理,而是要将两者结合,使自身管理举措能够起到留住优秀人才、培养优秀人才,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和企业竞争力的作用。

(六)重视企业自身良好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还必须把柔性管理应用到自身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促成优秀企业的形成与发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优秀文化的产生,从而实现良性循环。具体来讲,要想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必须要采取柔性激励机制以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柔性激励机制包括企业为鼓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规定、准则,企业必须要不断完善自身现有考核评价系统,建立起高效公平的晋升和激励机制,致力于实现员工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的柔性化设计,给予员工更大的工作自由度,在充分尊重并满足了员工的层次需求后,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够更加稳固。

企业可以发挥自身党支部、团委、工会和由员工自发组织的社团协会的作用,定期展开与员工的对话交流活动,及时把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定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团建活动,关注并关心员工的日常生活,包括生日、红白喜事、慰问困难职工等等,多多展开非正式场合的沟通交流,陶冶员工情操,加深员工与企业的感情,化解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和分歧,解决实际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经济管理必须要融入柔性管理,将柔性管理的优点充分展现出来,这是推动企业往现代化方向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改革和企业的转型有着深远的意义。企业上至管理者下至一线员工,必须要对柔性管理形成理性的认识,立足企业实际,积极构建起良好的企业文化,不断优化和完善企业的组织结构,优化和丰富企业的产品服务结构,把柔性管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把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企业的稳健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孟花.试论企业柔性管理的基本原则[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08):6-7.

[2]谢劭.浅析企业柔性管理及实施对策[J].商讯,2020,(08):121.

作者简介:赵治明(1976.11.30),男,汉族,四川省南充人,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企业管理;职位职称

企业柔性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综述了制造企业信息化系统的研究:制造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发展、系统的体系结构研究、系统的集成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在其中的应用,最后讨论了Petri网在制造企业信息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情况。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系统;体系结构;人工智能;Petri网

0 前 言

当前我国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主要面临产品创新、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1]。制造业信息化通过产品数字化建模、数字样机、优化仿真分析等技术手段和工具软件以及它们之间的集成,建立面向产品研制的数字化集成环境,改变传统的产品设计、优化、分析、仿真以及数据管理等方法,实现产品设计数据、技术状态、工程变更及研制过程的集成管理和状态控制,提高产品的研制创新能力,缩短设计周期,降低研制成本;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中不同企业间的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和功能互操作,提高企业间的信息、资金、物流的流动率,增强企业间的业务协同能力,从而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实现制造企业信息化,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是其最核心的部分[2,3]。按照约瑟夫·哈林顿提出的CIM哲理,企业的多个生产环节是不可分割的,整个制造过程实质上是信息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的过程。按照CIM哲理构成的企业生产与管理的自动化系统即第一代的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Syste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是从机械制造行业中发展起来的,它包括市场研究、新产品开发、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工艺工装设计(CAPP)、编制生产计划、原材料供应管理、计算机辅助制造(生产流水线与数控机床)等。对于流程工业企业的CIMS,又称其为CIPS(ComputerIntegratedProducingSystem)。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CIMS被看作是制造业的未来而受到普遍重视。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ontemporary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CIMS) 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新的发展[2],将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按系统技术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从市场需求分析到最终报废处理)的各个阶段,通过信息集成、过程优化及资源优化,实现物流、信息流、价值流的集成和优化运行,达到人、经营和技术三要素的集成。以提高企业新产品开发的T(时间)、Q(质量)、C(成本)、S(服务)、E( 环境)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企业信息化涉及的另一个概念是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由美国Gartner Group公司于1990年提出的,指MRPⅡ(企业制造资源计划)下一代的制造业系统和资源计划软件。ERP涉及面很广,包含了企业的所有资源,CIMS的内容有很多部分和ERP系统重叠,但它更多强调的是制造业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总的来说,ERP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使MRPⅡ向内、外两个方向延伸,向内主张以精益生产方式改造企业生产管理系统,向外则增加战略决策功能和供需链管理功能[4]。

我国在1987年将CIMS列入“863”高技术发展计划,1992年底在清华大学建立了国家CIMS工程研究中心,一些研究成果和经验已在国内的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兰州炼油化工总厂等多家工厂中得到推广[5]。 “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缩小数字鸿沟是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重要内容。2006年6月,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座谈会在京召开。2006年9月,全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正式启动。

1 信息化系统的体系结构

企业信息化早期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行业,随后走向各个行业。不同行业由于其生产经营特点和发展背景各不相同,在功能和信息需求上也大不一样,尽管有着相同的哲理,却在内容与核心上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一般来说,由于经验的局限性,设计成果难以全面反映企业的各方面要求,且设计结果是一家企业的特有成果,对其他企业只有有限程度的参考价值,因此企业迫切需要一种从系统设计到实施的、具有较高规范程度和参考价值的参考结构,以及利用此参考结构较快、较优地规划、设计和实施信息化系统的方法、工具及集成基础结构。

美国先进制造研究机构(AMR)通过对大量企业的调查发现:完善的企业生产管理系统,普遍由以下3种软件构成:以ERP、MRPII为代表的企业管理软件;以SCADA(数据采集与监视)、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为代表的生产过程监控软件;以及实现操作过程自动化、支持企业全面集成的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软件。根据调查结果,AMR于1992年提出了三层的企业集成模型[6],如图1所示。

(1)计划层:也是决策层使用的管理工具,主要应用系统是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BPM(企业绩效管理)等。

(2)执行层:企业中层使用的工具,如MES(制造执行系统);制造执行系统MES在计划管理层与底层控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3)控制层:一线操作人员使用的,以SCADA(数据采集与监视)、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为代表的生产过程监控软件。

据美国ARC公司调查,采用基于三层结构的MES可明显提高生产质量、劳动生产率和产品产量。

除AMR三层企业集成模型之外,目前国际上也提出了其他几种企业信息化系统体系结构 [3,7,8],基本上可分为以下几类:

(1)面向系统生命周期的体系结构。制造系统的生命周期包括需求分析与定义、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运行4个阶段。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经营目标或产品等的改变,在上一代制造系统生命周期尚未结束时就要开始新一代的系统生命周期。CIM-OSA体系结构[9]和普杜(Purdue)体系结构就是这类结构的典型代表。

(2)面向系统功能构成和控制结构的体系结构。这类体系的特点是面向控制结构,把复杂分系统纵向分解为分层控制,减少全局控制和开发难度。以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BS)的五层递阶控制结构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六层递阶控制结构为典范。

(3)面向系统集成平台的体系结构。如美国DEC公司体系结构,IBM公司体系结构。

(4)其他类型体系结构。除以上几种影响比较大的体系结构外,国内外研究人员也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一些其他的体系结构,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分布式C/S结构的体系结构[10]、面向中小企业的体系结构[11]、面向对象的体系结构[12]、基于知识的企业CIMS体系结构[13]、基于供应链的体系结构[14]、面向工作流的体系结构[15-17]等。

早期提出的体系结构主要针对离散加工行业,而石油化工等流程产业的生产与机械制造行业有着较大的差异。其主要表现为在生产过程方面它是连续式的,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特点,对安全稳定生产要求很高;从管理角度看,规模大、结构复杂、专业系统多、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紧密、信息量大,而且要求数据传送以及决策速度快;从数据模型和控制方面看,模型的变量多,时变快,外部环境影响干扰大,运用各种先进控制和优化策略难度大。国外先进工业化国家的现状证明,在大规模流程生产企业中实现信息化比机械等行业更加困难。随着流程企业的信息化系统的推广实施,对流程工业企业生产特点认识不断深入[18,19],相应体系结构的研究成果也不断推出[19,20],不过至今没有形成特别有影响的体系结构。

另外,还存在另一类混合型工业企业,典型的代表如钢铁企业。现代钢铁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相互关联的生产整体,生产过程兼有连续生产和离散加工的特点,因此既有别于机械制造行业的完全离散加工过程,又有别于石化行业的完全连续生产过程。目前对于这类企业的生产特点有深入研究[21],特别是对生产组织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如生产调度[22,23]、死锁[24]等研究成果更为丰富,文献[23]提出了一种采用“事件(Event)”方式将系统中离散和连续的两部分集成起来的方法。但目前缺少的是规范化的方法,包括体系结构的研究。

2 信息化系统中的集成问题

目前人们通常采用离散型、连续型、混合型等企业分类方法,只体现了企业生产方面的区别。实际上由于企业特点不同,实现企业信息和功能集成的难点与关键技术也不相同,因此分类的目的在于针对不同企业特点提出不同的集成方案。信息化系统是一个集产品设计、制造、经营为一体的多层次、多结构的复杂系统,通过物理集成、信息集成和功能集成,将企业的各种生产与经营活动集成为一个高度自动化的整体。

所谓物理集成,是要求各种自动化设备的合理配置与到位;信息集成则要求通过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实现信息传递与共享,让各种信息在各种控制、信息管理与决策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功能集成则是要将企业主要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计算机协调实现。显然,功能集成是目的,信息集成是关键,物理实现是前面两者集成的基础,信息化系统分类的本质要素应是实现系统信息和功能集成的技术难点所在,也是影响信息化系统发挥整体效益的技术关键所在。

一般说来,实现物理集成是不困难的,如何设计与开发适合本企业特点的应用系统,在实现信息集成的基础上达到功能的集成,是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和难点。

信息观点是信息化的核心内涵之一,根据信息观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实质上是信息的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的过程,这一观点为企业大量采用信息技术奠定了认识上的基础。信息化系统便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通过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信息集成,支持了技术的集成,进而由技术的集成进入技术、经营管理和人、组织的集成,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成并优化远行,以此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应变能力。因此,解决好信息集成的问题是建设信息化系统的关键。当前对于信息集成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信息集成模式[25]和具体技术[26]两个方面。

从当前研究与应用来看,以成本信息集成为中心的信息集成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成本控制的范围,从生产向前可延伸到投资、设计,向后可延伸到用户使用等整个过程。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都可以反映成为成本信息,可以通过成本信息的集成来实现整个系统的信息集成[27]。利用信息化技术,制订合理的成本计划,利用信息反馈进行成本计算与控制,通过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缩短生产周期,实现计算机库存管理,减少资金占用量,从而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文献[28]从MES成本管理控制角度,分析了按经济用途的成本分类和按成本性态的成本分类,讨论了基于作业的成本管理控制方法的原理、优点,给出了作业成本计算过程和MES成本管理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

3 在信息化系统中应用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互相渗透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当前人工智能在信息化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29],主要包括:

(1)在工厂级规划与分析中,智能系统综合运用专家知识和众多的开发工具,为设备布局,材料需求规划及自动存取系统提供支持[30]。

(2)基于经济批量调度的智能系统[31],运用智能技术同时考虑到物料和工厂承受力因素,在诸多需求规划中寻找出一个尽可能好的低成本需求规划,从而大大提高了MRP的效能。

(3)工艺设计中,智能过程规划系统将众多的工艺专家知识集中在知识库中[32],并根据产品原材料及产品质量要求对零件进行自动分析,识别加工特征,决定加工顺序。

(4)将智能系统与仿真系统结合起来构成的知识仿真系统是典型的智能预测系统[33-34],而将智能系统与监控结合起来,就是知识故障诊断系统。

人工智能可以用于信息化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及总体集成中,也可以用于系统设计和实施过程之中。文献[13]的基于知识的企业CIMS系统框架,把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成果应用到企业,实现这个系统的关键技术是实现知识管理和集成。智能制造系统概念的提出正是强调了人工智能在现实中的重要作用。

4 Petri网在企业信息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企业信息化系统建模是当前人们研究的热点,一个好的模型将对想要构造或分析的系统性质给出严格的定义,同时也为实现和验证这些系统提供基础。为了描述复杂系统的不同层次、不同子系统、不同侧面的系统行为,人们开发和研究了多种模型和方法,希望借助于这些模型和方法推动问题的解决。被较多采用的模型和方法包括马氏链、神经网络、GA、排队论和Petri网(PN)等[35]。

Petri网的概念最早在1962年Carl Adam Petri 的博士论文中提出来[36]。Petri网是一个状态变迁模型,可用来描述系统中各异步成分之间的关系,同时允许同时发生多个状态变迁,也是一个并发模型。用Petri网描述的系统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系统的动态行为表现为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流动。Petri网被认为是系统建模最重要的方法之一。Petri网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众多领域里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究。

(1)系统建模仿真。传统的离散事件仿真语言,如GPSS等虽然可按模块程序递阶的方式描述事件进程中某些子模块内的细节变化,但其动作次序都是预先编排好的,无法响应任务执行中环境所发生的动态变化。运用Petri网模型能克服这一缺点,可灵活地统计出各资源在仿真中的行为。使用一般Petri网对FMS(柔性制造系统)建模的最大缺点是:当系统规模稍大时,相应网的变迁和库所数目相当大,给分析和图形表示都造成很大困难,为此有人又提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高级Petri网,如OOPN、CPN等[37-39],当然,其效率往往低于分析型GSPN模型所做的计算[40-41],因此不少研究中采用层次Petri网[39,42]。

(2)性能分析。运用Petri网表示系统模型,可对加工、制造系统的设计、组建和运行阶段,按不同的需要作出系统行为的性能分析与评价。这对合理使用投资金额、发挥装备的组合能力和创造最大收益等重要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相应的控制决策依据。

在FMS设计阶段,要求对准备投资建造的FMS作性能评价。主要问题是投资量与FMS的规模和能力间的关系,包括车间中设备的数量、功能、位置分布和运输方式,考核它们用几种典型工件以一定混合配比进入FMS后,完成加工制造的效率。例如零件在车间内完成加工的平均通过时间(Throughput Time)、制造中逗留车间等待加工的零件数量、各机床的利用率和与此对应的生产成本及利润等[43]。从设定的多种加工制造方案中,考察FMS的上述指标,并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

(3)生产调度问题。生产调度问题是指在制造系统中,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如何统筹安排各种不同工艺的制造顺序、分配系统资源、获得优化的系统运行效率的问题。针对调度问题已经提出了很多方法,例如排队论模型、数学规划、系统仿真、控制理论等[44]。

最早采用Petri网求解调度问题的是J. Carlier等人[45],他们采用时间Petri网来解决经典调度问题。Petri 网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图形化的数学工具,现在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该领域[46-47]。文献[47]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层次Petri网模型,结合遗传算法对调度问题中作了进一步分析,其他研究人员对于从任务管理到有效任务分配、故障影响等一系列问题都作出了深入研究[44,48],在部分研究中引入了人工智能的方法[49]。

(4)Petri 网控制器。要完全定义一个Petri网控制器的行为,除网络本身的结构及初始标识外,还必须指定其运行规则。执行算法可分为两层实现:低层为状态反馈控制策略,实现控制功能;高层为冲突解决策略,实现调度功能。Petri网控制器对FMS的控制过程实际上是按此执行算法运行Petri网的过程。设计Petri网控制器除了要满足系统的各种操作约束外,还要有某些性能,例如各种系统资源的竞争、死锁情况、活性、有界性和可逆性等[50],文献[51]对DES中的死锁问题作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文献[52]通过基于Petri网的结构特性分析,研究了FMS的一种预防死锁方法。

生产调度和系统控制都是Petri网应用的重要领域,今后的Petri网控制器将集生产计划、调度和实时控制于一体,用于解决越来越复杂的制造系统的自动化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和Petri网相结合将为这一方法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文献[34]用“面向对象知识网”的Petri网建立一个4层组装模型,利用模糊逻辑来描述设计过程中的非精确知识。基于Petri网的知识表达方法与推理算法的研究是实现Petri网在人工智能领域有效应用的基础。

5 结 论

和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水平差距仍然较大。从技术角度看,主要停留在单元技术的应用或集成技术的初级应用,孤岛现象严重,集成化应用水平不高,协同制造远不能满足国际化竞争的要求;从应用角度看,制造业信息化软硬件产品和企业应用缺乏标准规范的管理和指导是一个主要问题。因此加强系统的集成研究与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是当前迫切的任务。

Petri网是信息化系统建模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在建模仿真、性能分析、生产调度、过程控制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不过目前关于Petri网在该方向的应用与研究有两个特点:①从系统体系结构的观点来看,研究比较集中于系统的低层,但正在向高层扩展;②应用研究偏重于自动制造系统部分,特别是离散行业FMS。结合AMR模型,以Petri网作为一种全系统统一的模型方法,为复杂的、完整的企业信息化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建立模型,进行系统评价与分析,是Petri网应用研究的一个发展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 高媛. 论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J]. 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6,9(12):9-11.

[2] 吴澄.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导论——概念、方法、技术和应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 Mikell P Groover. Automation,Production Systems,and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M]. 2nd Ed. NY:Prentice Hall College Div,1987.

[4] Pnina S,Boaz G,Dov D. ERP Modeling:A Comprehensive Approach[J]. Information Systems,2003(28):673- 690.

[5] 唐马强,陈岗. 石油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J]. 化工进展,2004,23(12):1373-1376.

[6] Amber Computer System Inc. Integratable MES:The Challenge and the Opportunity Advanced Manufacturing Research Consulting[EB/OL]. http:www. amrc. com,1995-04-25.

[7] Wang D,Nagalingam S V,Lin G C I. A Novel Multi-Agent Architecture for Virtual CIM Syste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ile Manufacturing System,2005,8(1):69-82.

[8] Dursun D,Perakath C Benjamin. Towards a Truly Integrated Enterprise Modeling and Analysis Environment[J]. Computers in Industry,2003,51(3):257-268.

[9] Vernadat F,Shmerko V,Jerzy S,Alex D. CIMOSA: Reference Architecture for Enterprise Integration[C]. NITE 96: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Minsk,1996:243-255.

[10] Abdmouleh A,Spadoni M,Vernadat F. Distributed Client/Server Architecture for CIMOSA-Based Enterprise Components[J]. Computers in Industry,2004,55(3):239-253.

[11] Vassell C.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and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J]. Computer & Industrial Engineering,1999,37(1/2):425-428.

[12] Geert Poels. A Functional Size Measurement Method for Event-based Object-oriented Enterprise Models[C]// M Piattini,J Filipe, J Braz.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s IV[M]. Kluwer Academic Publshers,Hingham,MA,USA,2003:210-218.

[13] 黄琛,范玉顺. 基于知识的企业CIMS 框架及关键技术研究[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3,9(10):829-834.

[14] David A. New Supply Chain Business Models——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J]. Ascet,2001,Vol 3.

[15] Narendra N C. Flexible Support and Management of Adaptive Workflow Processes[J]. Information Systems Frontiers, 2004,6(3): 247-262.

[16] Vonk,Grefen P. Cross-Organizational Transaction Support for E-services in Virtual Enterprises[J]. Journal of Distributed and Parallel Databases,2003,14(2):137-172.

[17] Salimifard K,Wright M. Petri Net-based Modeling of Workflow Systems:An Overview[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1,134(3):664-676.

[18] Ito T,Hashizume S,Yajima T. Integration between Scheduling and Design of Batch Systems Based on Petri Net Models[J]. IEICE Transactions on Fundamentals of Electronics,Communications and Computer Sciences,2005,E88-A(11):2989-2998.

[19] Champagnat R,Esteban P,Pingaud H. From Scheduling to Supervision in Batch Processes[C]. IMACS Multi conference CESA'98 Computational Engineering in Systems Applications,Nabeul-Hammamet,Tunisie,1998: 673-678.

[20] 黄河清. 流程工业CIMS的研究与应用[D].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03.

[21] 马竹梧. 信息化、自动化的进展与钢铁工业自动化[J]. 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2004(1): 5-15.

[22] Harjunkoski I,Grossmann I E. A Decomposition Approach for the Scheduling of a Steel Plant Production[J].Computer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2001,25(11/12):1647-1660.

[23] Bellabdaoui A,Fiordaliso A,Teghem J. A Heuristic Algorithm for Scheduling the Steelmaking Continuous Casting Process[J]. Pacific Journal ofOptimization,2005,1(3): 447-464.

[24] Uzam M,Zhou M C. Iterative Synthesis of Petri Net Based Deadlock Prevention Policy for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C].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Man and Cybernetics,2007,37(3):362-371.

[25] Saracco C M,Labrie J,Brodsky S. Using Service Data Objects with Enterprise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Technology[EB/OL]. www. ibm. com/developerworks/dbz/library/techarticle/dm-0407 saraccol,2004-07-01.

[26] Grabowik C,Kalinowsk K,Monica Z. Integration of the CAD/CAPP/PPC Systems[J].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2005,Volume 164-165:1358-1368.

[27] 陈松乔等. 涟钢CIMS初步设计报告[R]. 1997: 18-29.

[28] 孙彦广,刘晓强,顾佳晨,等.制造执行系统中成本管理控制[J]. 冶金自动化,2004,28(3): 18-21.

[29] 罗公亮. 智能技术与自动化——基本概念与新发展[J]. 冶金自动化,2001,25(3):9-14.

[30] Holz H,Rostanin O,Dengel A. Task-based Process Know-how Reuse and Proactive Information Delivery in Task Navigator[C]. Proceedings of the 15th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CIKM '06,2006: 522-531.

[31] Power Y,Bahri P A. Integration Techniques in Intelligent Operational Management:A Review[J]. Knowledge-Based Systems. 2005,18(2/3):89-97.

[32] Lopez,Kamel M. Reorganizing Knowledge to Improve Performance[J]. IEEE Tra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1998,10(1):190-191.

[33] Portinale L. Petri Net Models for Diagnostic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and Reasoning[D]. Torino:University of Torino (Italy),1993.

[34] Zha X F,Du H. Mechanical Systems and Assemblies Modeling Using Knowledge-intensive Petri Nets Formalisms[J].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Engineering Design,Analysis and Manufacturing,2001,15(2): 145-171.

[35] 江志斌. Petri网及其在制造系统建模与控制中的应用[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6] Murata T. Petri Nets: Properties,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J]. Proceedings of the IEEE,1989,77(4): 541-580.

[37] 王生原. 并发面向对象建模的多级Petri网方法[D]. 北京:北京大学,2001.

[38] Kristensen L M,Christensen S,Jensen K. The Practitioner’s Guide to Coloured Petri Ne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Software Tools for Technology Transfer,Springer,1998,2(2): 98-132.

[39] 王志坚,蔡自兴. 基于Petri 网的系统评价和优化模型[J]. 高技术通讯,2003,13(5):50-54.

[40] Wu W M,Su H Y,Chu J,Zhai H F. Hierarchical Control of DES Based on Colored Petri Nets[C]. Proceedings of 2001 IEEE SMC,Tucson,Arizona,USA,2001:1571-1576.

[41] Thanh C B,Klaudel H. Object-oriented Modelling with High-Level Modular Petri Nets[C]. Integrated Formal Methods: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IFM 2004,Canterbury,UK,2004:287-306.

[42] Tsang T. Modeling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Mobile Multimedia Systems Using QoS-GSPN[J]. Wireless Networks,2003,9(6): 575 - 584.

[43] Uzam M,Jones A H,Yucel I. Using a Petri-Net-Based Approach for the Real-time Supervisory Control of an Experimental Manufacturing Syste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2000,16(7): 498-515.

[44] Bobeanu A V,Kerckhoffs E J H,Landeghem H V. Modeling of Discrete Event Systems:A Holistic and Incremental Approach Using Petri nets[J]. ACM Transactions on Modeling and Computer Simulation (TOMACS),2004,14(4): 389-423.

[45] Carlier J,Girault C. Modeling Scheduling Problems with Timed Petri Nets[C]. European Workshop on Applications and Theory in Petri Nets,1984: 62-82

[46] Noguera J H,Watson E F. Analyzing Throughput and Capacity of Multiproduct Batch Processes[J].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ystems,2004,23(3): 215-228.

[47] 于达. 基于Petri网模型的任务调度问题研究[D]. 北京:清华大学,1996.

[48] Sebestyenova J. Hierarchical Verification of Reactive Systems with Timing Constraints[J].WSEAS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2003,4(2):1174-1179.

[49] 薛雷,郝跃. 基于Petri网的启发式生产调度[J]. 自动化学报,2002,28(5): 827-831.

[50] Uzam M. An Optimal Deadlock Prevention Policy for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Using Petri Net Models with Resources and the Theory of Regions[J].Intem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2002,19(3): 192-208.

[51] Su H Y,Wu W M,Chu J. Liveness Problem of Petri Nets Supervisory Control Theory for Discrete Event Systems[J]. ACTA Automatica Sinica,2005,31(1):143-150.

[52] 李志武,王安荣. 基于Petri网的柔性制造系统一种预防死锁方法[J]. 自动化学报,2003,29(5):733-740.

企业柔性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事业管理中占有重要位置,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环境下, 企业的综合能力若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的有利位置, 需要采取合理的手段来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 使人力资源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从而才能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人力资源通过柔性化的管理方式可以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

一、人力资源管理柔性化内涵

管理柔性化与柔性管理在本质上有着一定的不同性, 人力资源管理在传统的模式中关于柔性的技术资源管理, 人员管理中对于细节并不是很注重, 这就使得技术资源在使用上发挥不了很大的效果, 同时对技术方法在现场的整合应用中起到不利的影响, 而在管理期间因人力资源与技术资源没有一定的整合效果, 致使整体的资源没有得到很高的利用。而人力资源管理柔性化对人力资源与现场技术两者之间的整合更加注重, 为完成企事业管理的模式整体的提升还加强细节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对于个体不一样的体现尤为注重, 通过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及利用, 从而提升现场工作效率得到有效的整合, 并且加快高效地完成其中的管理任务, 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 正在进一步向着知识管理、技能应用管理方面发展, 加快了深入体系改革的步伐。人力资源管理柔性化, 既能够提升企业对人才的有效利用率, 有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的竞争力。

二、人力资源管理柔性化具体开展

(一) 所有员工都参与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正在向着所有员工参与的方向发展, 在传统的管理发展体系里, 员工是完全服从领导的决策, 并且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权利参与企业的决策。实施管理柔性化就是要把这一局面彻底改变, 在管理中积极地调动员工进行参与, 这样制定出来的管理计划既具有人性化, 又和实际的需求情况相符合。与此同时, 员工通过参与管理, 可以从中发现自身问题的存在, 在继续工作实践中, 就可以自我加强调整;管理中通过所有员工的参与, 还为管理决策落实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员工在日常工作表现中更为积极, 还会对自身的工作能力不断地加强, 这就能够为企业创造出很大的经济价值。虽然员工参与到管理中, 不过要与企业领导的管理内容区分开来, 企业领导所管理的是整体部分, 如销售额度、产品质量以及市场分析等。而把所有员工调动参与到管理中, 主要是让员工负责和自己工作相关的部分, 如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销售部分的业绩等, 通过责任内容上的区分, 可以不让员工有惰性或是推卸责任的现象出现。

(二) 工作设计柔性化

关于制定的工作任务量中, 应该把员工在企业中所处的环境充分地体现出来, 还要体现出因环境因素过多给工作能力带来的影响, 在这个基础上, 对工作模式进行合理的调整, 建立一个合适的环境让管理计划得到落实。人员组织与具体任务落实是工作设计的内容, 这些内容都应该同层面影响因素体现出来, 还要体现出需要进一步深入完善的部分。关于设计工作任务及强度时, 需要更多地把工作人员的主观意愿考虑到其中, 因为员工带着积极的心态工作, 才能更高效地完成任务。如果不断地增加工作的强度, 让员工带着疲惫的心态工作, 这样所产生的工作效率及质量都不是很好。因此在设计工作内容时, 尽可能地与员工的兴趣相符合, 实现企业内容整体管理优化进行, 还要把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以及态度充分地调动起来。管理计划有一定进度后, 需要根据收到的反馈信息做出相应的调整, 然后再按照员工工作任务完成的情况, 实施下一轮的任务分配与岗位调整, 如果有需要时还可以适当采取激励措施, 来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以及态度。

(三) 员工培训与发展

对员工采取相关内容的培训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柔性化模式的目的主要是挖掘员工的潜能, 使员工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进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关于技术岗位员工需进行人才分析, 确定其所适合的工作内容, 对于人才的培养要按照岗位的需求实施, 对于在企业中的发展需整体的进行规划, 还要把企业未来的发展模式仔细地向员工介绍, 能够让员工在工作中充分地感受到企业的进步。尽可能地采取激励措施对在岗员工进行管理, 鼓励员工通过学习来不断地提升自己, 把个人发展定位同企业的前景相互结合, 这样就可以实现统一的价值观, 从而促进工作任务高效地完成。

(四) 柔性激励措施

对于员工管理采取激励方法, 其效果要比控制方法更高效, 同时, 关于制定在岗员工的工作目标, 要采取逐渐提升的模式。这样可以使员工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 可以了解到自身的进步, 这样才能把个人的潜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进而在岗位中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共同实施, 例如员工在参与管理期间, 可以让员工参股, 这样就可以让员工真正地感受到企业的利益与自身是相关联的, 这样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工作, 工作效率就会明显上升。通过落实激励措施, 员工的工作责任感会明显的上升, 会更加认真负责地完成自身的工作, 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环境中提升竞争能力。管理柔性化就是对刚性化管理进行完善, 在其基础上对管理方法进行更新, 对其管理思想进行升华, 从而达到刚柔并济的管理方法。因此, 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柔性化, 需建立在制度化管理基础之上, 还要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 对其工作绩效评价系统也要进行完善, 让所有员工认真地完成岗位的职责。此外, 人力资源管理柔性化还应符合柔性组织结构及企业文化。

三、结束语

柔性管理若想在企业中得到有力的推行, 在企业管理中就必须实施人力资源柔性化, 这样才能够使人的价值更大的发挥出来, 其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都能够充分得到发挥, 这样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能够得以实现, 管理的综合效益能够得以提高, 通过利用柔性管理, 使企业竞争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摘要:如今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下, 实施柔性化的管理是人力资源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柔性化的内涵进行简述, 重点从员工全员参与管理, 工作设计柔性化, 员工培训与发展, 柔性激励措施几方面进行阐述分析, 目的是通过柔性化的管理, 使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效率能够有效提升, 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柔性化

参考文献

[1] 陈晓静, 孙艳伟.心理契约违背视角下茶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福建茶叶, 2017, 39 (1) :26-27.

[2] 李爽.如何利用柔性管理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J].现代国企研究, 2017 (12) :12-13.

企业柔性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财务弹性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新要素,保持财务弹性能使企业快速响应外部环境的冲击并把握有利的投资机遇。

随着现代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也在不断加大,要想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生存,企业必须保持“弹性”经营。保持财务弹性的企业能够规避突发状况给企业带来的意外损失,同时适度的财务弹性能使企业在面临意外投资机会时把握机遇。调查研究表明,大部分企业在制定企业资本结构决策时都会把财务弹性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也特别重视企业的财务弹性。企业保持财务弹性的现实意义在于企业未来可以以较低成本筹集外部资金并实现融资重构,拥有财务弹性的企业更容易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财务弹性具有“应对”和“利用”未来“不确定性”的能力。同时,这种具备动态适应性的财务灵活性符合企业柔性财务战略理念。

财务弹性与柔性财务管理

财务弹性是指企业能够及时采取行动改变其现金流量的数量和时间,使企业能够应对意外现金需求并把握有利投资机遇的能力。财务弹性的实质在于预防性、适应性、灵活性、权变性。强调企业资本结构安排对内外环境的响应能力、适应性及调节能力。财务弹性要求企业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及财务战略,充分利用财务资源,快速应对意外事件而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化,财务弹性既注重企业现有能力,又追求企业长远发展能力。

柔性财务是相对于刚性财务而言的,刚性财务往往强调遵守企业各种财务规章制度,按要求完成各项财务指标,并建立严格的等级制度及管理规则,刚性财务管理追求效率,强调财务连续性与稳定性。显然,刚性财务管理具有强制性特征,强调规范性与专业性。而柔性财务管理强调适应性、柔性化,柔性财务管理追求创新、发展,注重整体效率而减少对具体指标完成的依赖。现代企业面临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柔性财务管理更适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战略。

财务弹性不同于柔性财务,财务弹性是针对企业财务资源而言的,可以衡量量化,可以通过资本结构安排以及融资制度安排来改变企业的财务弹性。而柔性财务是一种财务管理理念。通过保持企业财务资源的弹性,可以实现企业柔性财务战略。

企业财务弹性的度量

从财务弹性的内涵我们可以看出财务弹性强调的是保持充足的自由现金流,所以对财务弹性的度量也应从企业的自由现金流出发。企业的自由现金流包括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以及企业潜在的未动用的现金流。其中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主要指企业当前的现金持有量。企业潜在现金流来自于企业再融资能力。企业融资可以采用内部融资、债务融资、权益融资三种方式。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以下财务弹性指标度量体系。

建立财务弹性指标体系后,应根据不同行业所处的环境及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层次指标的权重,进而可以计算出企业的财务弹性指数。获得财务弹性指数的意义在于它可以用于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比较,以分析企业在行业中的适应性及快速响应能力,同时企业可以选取行业中优秀企业作为标杆,通过监控标杆企业财务弹性的变化来调整自身的财务战略。同时财务弹性指数也可以用于企业自身比较,比较不同时期企业财务弹性指数的变化,来评价企业财务战略是否合理。

如何获得财务弹性

从财务弹性的度量指标体系可以看出企业的财务弹性主要来自于日常经营活动和企业的再融资能力。所以企业的财务弹性可以从以下五种途径获得:

从企业经营现金流量获得财务弹性。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来自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减去维持企业生产所需现金支出后的剩余净现金流,是企业当前可以支配的现金流。自由现金流充裕的企业能够有效维持日常生产经营,拥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扩大再生产以及再投资,也能及时偿还债务、规避财务风险。拥有较多的自由现金流也能多分股利吸引投资者,从而进一步增强企业未来融资能力。自由现金流量的获得可以通过改变企业的现金持有量政策来获得,同时提高资产周转率也能为企业争取现金流量。企业根据市场环境减少低效甚至无效的资本支出也能为企业节省大量的自由现金流量。

从债务融资获得财务弹性。债务融资是企业解决突然现金短缺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影响财务弹性的重要因素。即使负债能给企业带来税收上的益处,但是企业不会无限制地使用债务融资。低财务杠杆的企业往往更容易从资本市场获得债务融资,这就是企业为什么不会无限制使用债务融资的原因。如何更容易地从资本市场获得债务融资?资产负债率往往是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时考虑的重要因素,所以保持较低的资产负债率的企业财务弹性较好。同时企业的信誉也会影响债务融资能力,所以企业应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保证债务的及时偿还以提高债务融资能力。

利用股权融资获得财务弹性。股权融资往往发生在企业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且需要大量资金时,股权融资能力往往会影响企业未来发展,所以能否获得股权融资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信号传导理论认为,企业通过多发股利提高投资者信心,在企业进行股权融资时更容易募集资金。此外增强企业的财务实力也是获得股权融资的重要保证,财务实力较强的企业更能得到投资者的青睐,从而更容易募集资金。

通过提高留存收益获得财务弹性。留存收益来源于企业经营净利润,是没有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留存。利润留存可以用于弥补企业异常年度亏损,也可以进行扩大再生产。所以企业适当提高留存收益可以增强企业的财务弹性。

利用商业信用获得财务弹性。企业可以运用规模优势和良好的商业信誉,将存货和应收账款所占用的资金成本转移给供应商,加快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增加可用自由现金流量。此外商业票据也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过渡融资渠道。

利用财务弹性实现柔性财务战略

柔性财务战略注重提高企业对动态环境有效、及时的反应能力,强调财务管理的协调、服务、激励和创新职能,降低以往传统财务管理中对目标、预算和考核等刚性要求的依赖,使企业财务更具灵活性。

柔性财务战略主要由两部分构成:柔性财务战略理念和柔性财务战略模式。柔性财务战略理念要求企业财务人员从观念层面重视并认可柔性财务战略,柔性财务战略一经确立就要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将相关理念传递给每一个财务人并得到其认可。通过不断的宣传教育,将柔性财务思维融入到企业员工日常决策当中,使每一位财务人员在决策时都保持权变思维。柔性战略模式是实施柔性财务战略的具体流程,柔性财务战略理念需要体现在具体决策行动层面。

实施柔性财务战略要求企业保持业务的灵活性;与供应商、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需要处理好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以下给出柔性财务战略框架图,以便更好地体现柔性财务战略的具体模式。

财务弹性要求企业保持业务的灵活及高效以获得较高的自由现金流量;降低资产负债率以及保持良好的信誉以提高债务融资能力;多发股利以及处理好与利益相关者关系以提高股权融资能力;保持与供应商的关系以获得商业信用融资能力。从柔性财务战略框架来看,保持财务弹性有利于实现企业柔性财务战略。

利用财务弹性提高财务战略的灵活性。战略的灵活性依赖于资源的可获得性,财务战略的实现离不开财务资源的支持,适当的财务弹性能够使企业在动态调整财务战略时有充足的财务资源做保障。

利用财务弹性维持弹性经营。企业经营活动受到企业内外环境影响,动态的环境要求企业经营保持灵活性。经营异常以及意外的投资机会是现代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想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需要企业拥有足够的现金流来支撑,而这些都需要企业保持良好的财务弹性。

利用财务弹性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关系。企业除了保持较低的负债水平和良好的信誉外,还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财务灵活性与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较低的负债水平和良好的信誉并不能保证企业能够及时偿还金融机构债务,特别是短期负债,而保持良好的财务弹性可以应对短期财务压力,能够得到金融机构的认同。

利用财务弹性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供应商是企业重要合作伙伴,良好的供应商伙伴关系不仅能够保证企业生产物资的安全可靠,而且可以获得供应商的信用融资。拥有财务弹性的企业往往能够及时支付物资价款赢得供应商的信任,当企业遇到短期财务困境时更容易从供应商处获得信用融资。

利用财务弹性可以得到利益相关者的认可。财务弹性较好的企业往往能够保证股利的足额支付从而增强投资者的信心,提高企业未来市场价值及发展能力。同时财务弹性较好的企业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应对市场危机,从而赢得利益相关者的认可。

(作者单位为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企业柔性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目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时期,国内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若各个企业能够稳定可持续健康发展,那么就需要在当今不断发生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表现出超强的生命力,在关键时刻及时做出精准的策略。如何保持企业的超强生命力,是每一个行业的相关企业都应考虑的问题,在此背景之下柔性管理应运而生。柔性管理是近年来企业经济管理中应用比较多的一套新型管理理论,能够很好地调节企业内部矛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一、柔性管理概述

(一)柔性管理的内涵

在经济管理科学领域,柔性管理至今在经济管理实践和理论领域还未能被大众引起足够重视。柔性管理与以往的传统刚性管理模式相比较,差别很大。大部分企业目前仍采取刚性管理,虽然能够更好地让员工遵守企业规章制度,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经济指标,否则给予相应的处罚。但柔性管理是将企业中各个岗位上的员工作为核心,根据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实施人格化的管理,对每一名员工的行为及心理规律进行分析后,采取非强制性的措施,促使每一位员工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完成各项工作,确保企业可以良好运转。维护员工的核心价值,让每个员工的心理中形成说服力,组织意志在不可察觉的影响过程中发展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1]。从而实现企业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能够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最终在构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社会过程中,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柔性管理的意义

1、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所有企业都离不开人,人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动力。21世纪是科技对话的时代,更准确地说,这是一个人才竞争的时代。对全体员工来说,只有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使企业更加强大。在激励动员方面,必须注意方法和手段。一般来说,采取激励措施有两种具体方式:一是精神激励,通过语言鼓励。第二,物质奖励。通过薪酬直接鼓励,不断激发每个人的创造力,进而提高企业的凝聚力[2]。

2、较好的激励效果

在企业中,每个人的职责有所不同,因此,他们对待工作的责任也有所不同。面对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员工如何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我们通常采取激励措施来提高每个人的积极性。我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激励制度。高层次人才在薪酬待遇方面不再能够激发自己的积极性,因此以精神认同的形式拥有优越感,这将非常有效。一般基层员工工资较低,最好的激励是薪酬,随着待遇的不断提高,员工将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将取得良好的效果。通常需要将这两种方法结合才可取得更好的效果,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充满活力。

3、增强企业的灵敏度

柔性管理促使原本企业比较刚性的规定变得弱化,更多的坚持以人的需求为着力点,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让员工之间、部门之间能够更为融洽,减少沟通不畅造成的误会,这样就增加了企业的灵敏度,对于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效率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一)构建企业管理文化

通过对我国传统经济规范结构的观察,主要配合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政策安排经济活动。柔性经济管理指标是指合理地跨越一定阶段的发展困境,确保个体企业避免不必要的约束困境。过去,以债权关系为支撑的企业结构迅速转变为维护双方共同利益的模式。即使是过去的激烈竞争对手,也在建立一个双赢的合作交流体系。通过另一层次的认识,在经济活动的系统组织和调试过程中,企业发挥了牵引管理的预设指导作用。

(二)做好财务管理,妥善控制成本

成本是影响企业经营的重要因素, 企业需要跟上成本的动态变化。在推进柔性管理的实施中,企业应注意投资成本。有关部门要做好过程和成本控制策划,严格按照策划执行。在企业内部实行监督,控制成本在合理范围内。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监督制度,规范监督,细化监督,建立部门间监督制度。要从下到上完善监督起诉制度。为了衡量和调整柔性管理的效率,还应注意企业投入人力资源的成本,做好人员考核,妥善管理员工档案,制定人员考核标准。

三、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及发展建议

(一)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1、全面提高企业生产力

买方市场的形成为消费者选择产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作为现代市场的一个重要课题,企业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就得跟进市场变化的趋势,并且添加更多元化以及特色化的产品来吸引消费者。因此,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发展柔性管理,并根据实时订单生产更多类型的产品,从而满足市场要求,减轻企业库存的压力[3]。

2、提高决策敏感性

在实施决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导致执行失败。如果存在问题,决策调整不及时,将会给企业带来许多不可预测的风险。灵活的管理使企业的组织结构更加扁平,管理水平也不像以前那么烦琐。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高层员工与基层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直接沟通与交流。在做出一个好的决策后,企业可以快速地与执行部门沟通并立即执行,从而缩短了信息传递的时间。

3、塑造企业良好形象

如今时代一直在不断地进步,21世纪的人才越来越多,企业要想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有一套人才管理体系,这就是所谓的"赢得人心,赢得世界"。当企业文化得到员工的认可时,员工愿意将自己的知识贡献给企业。一个好的企业须得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企业的文化,让企业传播更久远,一般来说,柔性管理主要通过企业文化来实现灵活的管理尊重员工的意见和感受。因此,良好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形象,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企业,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4]。

4、提高企业员工综合素质

当前,科学技术发展飞速前进,企业特别重视员工的知识能力,员工的综合素质高低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柔性管理注重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对每一个员工平等以待,让每一位员工对企业都有认同感,将员工真正地当作企业大家庭的一位成员,互相之间没有隔阂,员工也非常愿意与大家进行分享,团队作业,增加了工作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

(二)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发展建议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的柔性建设必须以民主、科学的企业管理体制和创新的企业文化为基础,在这个经济架构复杂的时代,不断的尝试来改变企业的发展方向,同时企业为了稳定人才的流动,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倡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多培训理念知识,并且时刻关注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将新鲜经济的发展思路引入到企业当中,不断学习和创新,使企业继续保持高度的灵活性。

2、倡导动态联盟构建虚拟企业

柔性管理在于发挥主观能动性,虚拟企业可以大大增加企业的学习机会和范围,提高企业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因此,企业可借助柔性管理的方式通过虚拟企业的商业模式,利用动态联盟来提高组织的灵活性。例如,通过知识团队合作的方式,企业可以与高科技企业建立技术联盟创新中心,也可以与高校或科研院所建立动态联盟发展中心,借助更多的资源帮助企业健康稳定成长。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下,柔性管理较传统的刚性管理有很大的进步,柔性管理作为一种非常灵活的管理模式,更加注重员工的情况,以员工为中心,让企业内部交流更为简单和顺畅,能够最大化地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柔性管理可以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企业需要充分利用柔性管理的模式提升企业管理水准,也必然会为企业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柔性管理不仅可以协调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优化产品结构,把握市场方向,让企业充满活力。因此,企业在实际的运营管理当中,应切实提升柔性管理的力度,找到符合本企业柔性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案,在具体的经济管理当中充分发挥柔性管理的作用,以人为本,增加企业管理制度的灵活性,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企业能在未来方向不稳定的情况下,为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柔性管理作为一种具有时代化新型有特色的管理方式, 在企业经济管理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柔性管理模式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 能够很好地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本文旨在分析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发挥的价值及具体的应用方法, 期望其在企业经济管理中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用, 能够充分将柔性管理的价值最大化地发挥出来。本文将针对柔性管理的内涵意义, 分析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发展建议, 希望对今后企业的经济管理有所参考。

关键词:柔性管理,企业经济管理,应用

参考文献

[1] 姚雄才.探究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商论, 2017 (15) :103-104.

[2] 刘征军.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 31 (14) :109-110.

[3] 刘岑.浅析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营销 (下旬刊) , 2017 (9) :30-30.

上一篇:企业档案信息技术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出版企业图书库存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