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乡村活动方案范文

2024-02-21

振兴乡村活动方案范文第1篇

陕西省委书记 胡和平

原标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追赶超越步伐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作出的战略性抉择,为我们推动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总书记对陕西提出的“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重要指示,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气力推动“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为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奠定坚实基础。

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必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总结“三农”工作规律,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出发确定的重大历史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充分理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深邃的理论逻辑。马克思指出,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消灭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三农”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确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与我们党长期以来对“三农”工作的认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集中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的历史时期城乡关系变迁一般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了我们党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追根溯源可以看出,乡村振兴战略既汲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农耕文明的丰厚养分,又总结了我国百年来乡村建设的不懈探索,更立足于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工作的伟大实践,对我们实现强农兴农梦想、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坚实的实践逻辑。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尽管这些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有了长足进步,但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根植于我国大地,直指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不足和问题,必将加快补齐“三农”短板、夯实“三农”基础,为确保“三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中不掉队提供坚实支撑。

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五者统一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我们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持之以恒做好各项工作,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围绕产业兴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就意味着农业发展从过去单纯追求产量向追求质量、从粗放型经营向精细型经营、从不可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从低端供给向高端供给的重大转变。要坚持质量兴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特色牌、走好融合路、下好先手棋。打好特色牌,就是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施农产品品牌塑造行动,特别在果业、畜牧业、设施蔬菜上做好文章;走好融合路,就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特别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做强乡村旅游品牌,努力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下好先手棋,用好高校、科研院所技术优势,加强重点品种良种培育等科技攻关和农技推广,让科技成为提高农业发展质量的主引擎。

聚焦生态宜居,搞好农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在生产方面,坚持绿色发展,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推进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在生活方面,深入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严格村庄规划建设许可管理,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机制,推进“厕所革命”。同时,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快“四好农村路”“气化农村”建设,发展集中供水,推进电网改造升级,加快实现所有行政村光纤全覆盖。在生态方面,鼓励农民在房前屋后种树植绿,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形成自我循环的乡村自然生态系统。

紧扣乡风文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梁家河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作用,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更好地发挥乡土文化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作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乡村舞台、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作用,广泛开展充满浓郁乡村特色、农民乐于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作用,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引导农民大力弘扬时代新风,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等腐朽落后文化侵蚀。

着眼治理有效,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化“评星晋级、追赶超越”等活动,壮大基层干部、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选强配优村“两委”班子,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等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推进村务公开,坚持“村里的事村民商量着办”,创新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规范村级组织议事决策程序,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协商格局。完善便民服务体系,加快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方式,大力推行代办协办帮办制度,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推进乡村法治建设,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推广“群众说事、法官说法”经验,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引导农民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突出生活富裕,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住增收这个重点,进一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努力让农民群众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红火。以鼓励创业促增收,认真落实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五年行动计划,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促进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发展,充分放大创业促增收的倍增效应。以支持就业促增收,完善农民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切实保障农民工务工权益,从严查处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让农民依靠劳动获得更多收入。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增收,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管理方式,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鼓励产业链各环节通过股份合作进行利益联结、农工商进行多向多元合作,完善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走向富裕。

整合各方力量实施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事关陕西追赶超越大局,事关广大农民福祉。要强化组织领导,充分整合各方力量,加大投入力度,坚决打好乡村振兴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切实加强党的领导。这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完善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健全党委全面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切实把党的领导体现到农业农村工作各方面。健全责任体系,完善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形成层层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强化投入机制,建立财政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省级层面统筹整合长效机制,推进行业内资金整合与行业间资金统筹相互衔接配合,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确保农业农村投入适度增加。加强人才建设,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着力打造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让留在乡村的人留得安心、让回报农村的人更有信心。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这是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着重做好三方面工作:着力加强深度贫困攻坚,既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面贯彻“六个精准”要求、扎实落实“五个一批”举措,又突出深度贫困地区,拿出超常举措,坚决攻克坚中之坚、贫中之贫。着力激发内生动力,既加大资源整合和政策倾斜力度,落实好各项帮扶措施,又高度重视扶志、扶智,特别是强化产业和就业扶贫,培养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切实提高脱贫质量、确保稳定脱贫。着力形成大扶贫的格局,既认真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又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积极性,纵深推进苏陕扶贫协作,巩固和发展大扶贫格局。

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重点在三个维度上下功夫:扩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扩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供销社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林区改革等覆盖面,为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制度性供给。提速,加快推进已经部署的改革,鼓励各地立足自身实际积极实践,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加快推广西安市高陵区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试点经验和榆林市榆阳区赵家峁村、西安市蓝田县董岭村等“三变”改革做法,释放更多改革红利。集成各项改革措施,打出“组合拳”,形成整体“打法套路”,同时注意总结先进典型,发挥其对推动乡村振兴的示范作用。

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一方面,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引导城市的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管理等资源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推动道路、供水、供电、供气、互联网、污水垃圾处理等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提升农村发展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加快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强化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保障,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实现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使乡村振兴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有机结合,形成融合发展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振兴乡村活动方案范文第2篇

一、基本做法 (一)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完善工作推进机制 2018 年,汪清县委围绕“大党建引领大发展”,出台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推出 5 个方面 24 条具体举措,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乡村振兴发展共同部署、协同推进。一是健全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机制。建立县委统筹、乡镇党委主抓、包保帮扶部门协同的联动机制。二是明确村级组织工作职责。结合实际制定村级组织 10 项工作制度,围绕领导班子、支部制度、村务制度、扫黑除恶、集体经济、服务群众、巡村值班、村规

民约、环境卫生、乡村文化 10 个方面,明确了村干部 40 项具体工作内容,着力解决政策悬空、落不到底的问题。三是在责任落实上严格考评奖惩。把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内容,对工作任务没有完成的,取消当年评先选优资格,降低绩效考核档次。县委组织部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全程跟踪调度、实时督查、定期通报,对工作推进不力的严肃问责。

(二)扭住干部工作不放松,千方百计激发干事热情 近年来,县委组织部下功夫解决村干部整体素质不高、干部队伍年龄老化、青黄不接的问题。先是优选大学生进村干部队伍,接着又把返乡创业人才作为村干部后备力量加以培养。2019 年,又把77 名退伍军人选配到农村一线工作。同时,采取 3 项措施激发乡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一是评选红榜、粉榜、灰榜,通过好、中、差强烈对比,激发村班子内生动力。以省委农村党建星级评定标准为参照,按照基层党建、脱贫攻坚、服务群众、美丽乡村 4 个方面量化打分,评星定档,授予先进村红榜、提进村粉榜、后进村灰榜,大大激发了村干部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全县形成了先进村再接再厉、提进村对标提升、后进村奋力翻身的比学赶超局面。二是设置擂台赛,相互比拼,激发村党组织书记奋勇争先的斗志。举办“脱贫攻坚·书记加油”擂台赛和“美丽乡村·书记加油”擂台赛。擂台上,村书记发表演讲、作出庄重承诺,本村宣传队配合村

书记献上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村班子和驻村工作队在台下助威,村民为本村呐喊加油,形成干群团结一心、你追我赶、奋力争先的生动局面。三是星评村干部,晒出成绩单,激发全体村干部的干事热情。制定村干部履职考评办法,按照村干部职责分工和全年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分类考核、横向评比、评星定级。在全县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上,现场颁发星级标牌,表彰先进、激励后进,营造人人争星、比学赶超的氛围。针对少数村干部“坐在村部不爱动,村民来找不耐烦”等问题,县委制定严格的巡村制度,规定村干部每天巡村,现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实现由群众找服务向干部送服务转变,推动了村级组织工作常态高效、务实规范、贴近群众。

(三)下大功夫抓产业,为乡村振兴打下牢固基础 县委按照“县有支柱项目、村有当家产业、户有增收门路”的发展思路,下大力气发展产业项目,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大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村集体经济提速发展。针对大多数村集体经济缺乏资金、融资困难、发展起步动力不足这一实际,县委为各村注入三支“助推剂”。第一支为“加油剂”。对部分有资源、有技术,但缺少资金的村,县里争取中央和省级扶持资金 650 万元,扶持 13 个村发展产业项目,同时以每村 20 万元的标准,扶持 56 个村发展产业项目。第二支为“黏合剂”。对个别既没有资源、也没有技术的集体经济薄弱村,整合资金“打捆”使

用,项目所得收益平均分配。第三支为“补血剂”。县委专门划拨612 万元,对 2018 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 10 万元的 123 个村全部补齐至 10 万元,增加薄弱村集体经济积累,解决他们没钱办事的难题。二是发挥资源优势,狠抓三大支柱产业。抓木耳产业。全县已建成标准化菌包厂 52 家,木耳农场 14 个,有近 4 万人从事相关产业。黑木耳年栽培总量已达 6.5 亿袋,产量达 3.5 万吨,产值达 34亿元。抓光伏产业。结合精准扶贫,投资 10.15 亿元,建成了全省单体最大的 130 兆瓦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年提供扶贫资金 1500 万元,可持续受益 20 年。抓黄牛产业。引进总投资为 6.4 亿元、全省规模最大的澎派黄牛养殖一体化项目,年上缴收益资金 1800 万元。目前,全县黄牛存栏量稳定在 7.8 万头,发展势头良好。三是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助力脱贫增收。发展电商扶贫产业。建立一个县级电商综合服务中心、4 个镇级和 101 个村级电商服务站,形成“龙头电商管营销、服务站点管收购、贫困群众管种养”的电商模式。发展乡村旅游。重点建设东满抗联红色文化园区、红日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旅游项目,带动 2000 余户农民获得收入。发展绿色特色产业。先后组建专业合作社 915 个,家庭农场 166 个,经营种类涵盖生态大米、人参、蜂蜜等 100 余种,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销售额达 3 亿元,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四)大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让“党心连民心”实实在在动起来

县委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深入开展党建促服务群众活动,把基层党建工作实打实地抓到村级组织。一是突出政治思想引领,让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走进百姓心坎里。依托村部常态化开展农民夜校和文化大讲堂活动,用“百姓语”和“家常话”宣讲党的理论、政策以及群众身边脱贫故事、成功案例,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培养新时代乡村文明人。二是突出组织制度引领。推行党支部“五好六必工作法”,坚持天天 10 分钟学习制度、周集中学习制度、月主题党日制度、季检查通报制度、年考核评议制度,使“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功能显现出来。三是倾心打造红色文化宣传阵地,让文明新风传播。结合村情实际,制定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村规民约,以张贴铁艺牌、墙体彩绘、石碑刻印、悬挂灯笼等形式,在村屯显要位置予以公开,引导村民自觉克服生产生活陋习。组织开展“好婆媳”“好邻里”“好村民”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将评选出的道德“明星”在村部显要位置上榜公示,以点带面,倡导文明道德风尚。四是持续开展“党心连民心·十五个一”主题活动,搭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大平台。全县各村聚焦空巢老人、军烈属、妇女及留守儿童等重点服务对象,每月开展 1 至 2 个主题服务活动。3 年来,农民群众凝聚在党组织周围,越来越成为村屯民情常态,充分彰显了农村党组织的领导力和向心力。

(五)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激励干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

一是组织开展“五美一净”创建工作。出台党建促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创新提出美丽村庄、美丽村部、美丽村路、美丽农家、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的“五美一净”创建标准,以幸福宜居、整洁美观、道路洁净、花树怡人、邻里和睦为核心描绘了美丽乡村愿景。从 2018 年开始,每年按季度开展美丽乡村四大专项行动,分别为一季度的“镇村书记宣传承诺”、二季度的“干部群众美化绿化”、三季度的“搭建擂台比学赶晒”、四季度的“对标先进整治提升”,构建起了乡镇党委牵头抓总、村党组织具体实施、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的责任体系。如今的汪清乡村旧貌换新颜,“一村一标、一街一景”特色鲜明,行走在村里,青砖红瓦洁白墙,红花绿树芳草香,处处美景、村村如画、美不胜收。二是建立健全“五赛一评”创建机制,充分调动干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五赛”即搭建比拼擂台,通过户户竞赛、组组竞赛、村村竞赛、乡镇竞赛、团体竞赛,自下而上逐级激发整治人居环境的积极性;“一评”即实行督查巡查考评制度。县委要求村党组织每周入户检查一次环境卫生并当场打分,还专门制作了“一个妇女一个家”评比公示展板,将每户的得分情况向全村公示,形成了反向激励。三是统筹推进“比学亮晒+考核评价”,营造创建美丽乡村的浓厚氛围。组织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党委副书记、妇联主席参加美丽乡村游走活动,是好是坏拿出来晾晒。乡镇干部在游走中相互比对,取长补短,自加压力。每年 9 月份县委组织部对 200 个行政村进行一次全面考核,按照百分制予以评分定档。县委连续两

年举办“美丽乡村建设千人大会”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展”,邀请千余名干部现场点评,评出最佳美丽乡村、最佳美丽村部、最佳美丽村路、最佳帮扶助力单位和最佳进步村。

二、经验启示 (一)乡村振兴战略落不落地,县(市、区)是主战场。首要的是县(市、区)委强化统筹设计,让政策落实的组合拳紧追问题打,避免政策好看不接地气。汪清的实践证明,县(市、区)是承接国家战略和省市政策的重要“轴承”,县这一层转不转、转得好不好,关系到党中央和省委决策落不落地、落得彻不彻底。因此,县(市、区)党委必须结合本地实际,拿出自己的乡村振兴方案和落实举措。

(二)乡村振兴,核心在村,关键在干部,解决了干部问题,就赢得了乡村振兴的主动权和主导权。汪清的实践证明,办法总比困难多,把机制建好了、把干部用好了、把招法用活了,就能形成抓乡促村带群众的良性互动。

(三)乡村振兴基础在于产业振兴,只有立足资源优势,激发农民群众内生动力,产业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乡村振兴的基础才能越来越牢固。汪清的实践证明,各地资源禀赋千差万别,必须下大功夫做强自己的优势产业,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做到二者有机衔接、无缝对接,以防范化解返贫这个脱贫攻坚的最大风险。

(四)乡村振兴的目标是让农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只有真正把组织群众、服务村民的事做好了,才能持续为乡村振兴凝聚人心、集聚人气。汪清的实践证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增强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不能只喊在嘴上,必须要拿出贴近群众、受群众欢迎的实际行动。

振兴乡村活动方案范文第3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我镇实际,结合区域特色,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基础,以乡村全面振兴为目标,以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为重点,坚持党建引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SS文化特色,壮大支柱产业,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共同进步、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融、田园家园乐园全民共享,打造乡村振兴仪陇样板。

二、发展目标

到2022年,SS镇乡村振兴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精品渔业、现代旅游业和绿色农业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扩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显著增强,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产业融合效果显著、生活环境优美宜居、乡风民俗文明淳朴、乡村治理民主法治、农民生活富裕幸福的目标基本实现。

三、重点任务

(一)全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农民生活富裕

一是盘活农村土地资源。

依法推进农村土地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盘活土地资源要素市场,加快农村资源变资本步伐,拓宽农村融资渠道。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定出台土地流转指导性意见,引导适度规模有序流转土地,探索设立“土地银行”,做活土地文章。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允许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参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拓宽集体和群众增收渠道。

二是构建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

围绕突出质量兴农、绿色发展,构建乡村现代产业体系。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大力推进规模适度经营,围绕“一村一品”定位,精心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实行“企业+互联网+农户+老手艺”运行模式,整合农产品生产、交易市场及农村电商资源,重点发鸡、鱼等传统特色农产品,大力推广柑橘以及花椒产业。

三是决胜精准脱贫攻坚战。

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放在首位,切实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机衔接。继续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政策,对已脱贫享受政策的贫困户一定时期内“原有扶贫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确保稳定脱贫。严格落实“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持续开展“入户大走访”活动,实施动态管理机制,将新产生的返贫户及时纳入扶贫体系,落实精准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大产业和就业扶持力度,着力做好劳务对接,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坚持扶贫先扶志,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消除精神贫困,促进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脱贫致富的精神风貌。

四是探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之路。

从经济基础、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因村制宜,选准产业、项目和载体,实行一村一策,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围绕乡村旅游、特色种养、民宿开发、农产品加工、观光农业等业态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渠道。研究出台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利用集中培训、相互观摩、外出考察等方式,提高村干部适应市场、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推进村集体资产和空闲资源集中登记,盘活资产资源,增强“造血”功能,探索资源开发型、股份合作型、服务增收型、项目带动型等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提高村集体资产收益。

(二)加快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打造农村宜居环境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切实增强承载力、吸引力为目标,坚持科学规划、逐步开发原则,推进SS建设。推动医院、银行、学校、广场等公共事业建设,创造便利宜居环境。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探索建立农村改厕管护长效机制,扎实做好厕具维护、故障维修、粪液收运等服务工作,让群众用的放心、省心、舒心。

二是推动环境综合治理。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续推进河道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建立健全基础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等长效管理机制。

三是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高标准建设教育场所,持续推进幼儿园、小学改扩建工程,实现农村优质教育全覆盖。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医疗共同体合作,深度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医养结合。打造“一站式办理”综合服务”网络平台,促进实体和网络“便民大厅”深度融合,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落实好优抚安置政策,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三)全面深化乡村文化振兴,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

一是挖掘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立足SS镇深厚文化底蕴,实行“传承+发展+运用”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镇文化站职能,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

二是提升乡村文明水平。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紧扣乡风文明和文化建设两个抓手,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健全完善村规民约,重点治理农村黄赌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信谣传谣、非法上访、涉黑涉恶等突出问题,震慑不良风气,着力建设平安乡村。持续开展“寻找最美SS人”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挖掘培养农村“新乡贤”,坚持邀请乡土人才、致富能手、退伍军人、乡村教师等进行常态理论宣讲,将其打造成意识形态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编写好《SS镇志》,推进“乡村记忆”工程,深度挖掘“乡愁元素”,唤醒乡村沉睡的本土文化资源,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形成文明新风尚。

四、保障措施

(一)创新工作推进机制。

落实中央抓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负责、各部门单位全面参与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其他党政成员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实现对全镇乡村振兴工作统一领导。建立乡村振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乡村振兴重大事项、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编制村庄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书、时间表和路线图,一张蓝图抓到底。建立乡村振兴专门台账,优先保障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资金,协调各方面力量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扎实推进抓党建促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把各级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星级评定工作,激发党组织晋位升级活力,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规范型、廉洁型基层党组织。聚焦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充实后备人才队伍,鼓励引导农村致富能手、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专业大户、外出经商人员、返乡创业人员、退役人员等在村任职,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积极推进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等民主自治制度,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协商格局,调动群众参与乡村自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围绕种植业、养殖业、产品加工、电子商务等,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本土新型职业农民。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出台扶持政策,解决返乡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融资、用地、服务、风险应对等难题,鼓励引导有能力、有技术、有资本、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回乡创业,吸引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发展。

振兴乡村活动方案范文第4篇

中共**自治县**乡委员会

**自治县**乡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村:

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先现将《**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识贯彻落实。

附件:1、**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案

中共**自治县**乡委员会

**自治县**乡人民政府

2019年8月19日

**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开展好我乡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经研究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发挥**资源优势,壮大支柱产业,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共同进步,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融,田园、家园、乐园全民共享。

二、目标任务

到2020年,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特色品牌产业规模凸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厕所革命和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基层组织建设显著增强,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三、工作重点

(一)挖掘潜力,突出特色,发展乡村主导产业

重点围绕特色产业培育和品牌打造,推动乡村“旺”起来。

1.壮大现代特色农业产业规模。按照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打造高山红脆李、脱毒马铃薯等特色农业品牌,扶持发展生态猪、高山土鸡等养殖。力争红脆李种植面积突破1000亩,高山土鸡存栏突破10万羽,“高山红脆李”成为**乡代言品牌。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快农业产业优化升级,逐步实现育种、栽培、灌溉、施肥、用药、采摘等生产环节的精细化管理,

2.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对农业种养殖大户资金、政策等扶持力度,做强一批规模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农业企业。大力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确保新发展农民合作社10家,新成立家庭农场6家,争取打造省、市示范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争取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0人。

3.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高山红脆李”的带动作用,大力推动本地果蔬肉类产业发展。发挥特色优势资源,以特色为品牌,重点打造鲜艳村民宿旅游业发展地方特色项目,全乡同步推进全域旅游项目建设,达到全域旅游发展格局,逐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4.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改变营销方式,扶持“高山红脆李”电商销售,鼓励高山蔬菜、猪肉等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提高产销对接和咨询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农村电商的功能,活跃商贸流通,繁荣乡域经济。

(二)完善设施,美化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重点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村“美”起来。

5.实施乡村建设提升行动。加大对农田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特别是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做好土地平整、防洪设施建设,保障农作物安全高效生产。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大力推进农村饮水设施改建工程,提升乡域内农村生活生产用水稳定性,保障群众用水。加快场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落实场镇改造工程,打造特设旅游场镇;建设连村环线,提升生产效率,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6.实施生态环境提升工程。提升水质,深化“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严格落实生猪养殖业“四禁止”长效巡查监管机制,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确保境内河流水质巩固在三类水以内。提升环境,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建立健全集乡环境卫生“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管理机制,推进“一革命四行动”,实施“厕所革命”、农村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农村垃圾治理,巩固农村环境整治成果,稳步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提升空气质量,积极推进绿色施工,落实工程运输车辆的密闭措施,增加乡村道路保洁频次,严格控制道路扬尘。加大对辖区内餐馆、农贸市场、加油站等日常巡查监管,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达标排放。

7.实施农房整治行动。确保住房安全,采取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地质灾害搬迁项目等方式改造农村危房,提高农村安全住房水平;整治“两违”建筑,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司法参与、综合防治”的土地执法监察共同责任机制,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和快速的行动,对新增“两违”行为实行“零容忍”,“露头就打、出土就拆”,遏制违法占用耕地建房多发态势,维护正常的土地管理秩序。

(三)尊崇传统,移风易俗,提升乡村文明程度

重点围绕完善农村公益性服务体系和文化阵地建设,推动乡村“雅”起来。

8.实施自然文化保护工程。深入挖掘羌族传统民俗文化跳歌桩、耍狮子等民俗活动、民间艺术、手工技艺,逐步打造独具特色的农村文化标识。

9.倡导文明新风。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健全“一约四会”,开展宴席泛滥等专项整治工作,破除陋习,崇尚新风,突出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开展“喜事新办、婚嫁从简”活动,到2019年实现13个行政村都有文化活动广场,让健康的文化娱乐占领农村文化主阵地。

10.完善城乡教育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努力缩小城乡之间教育卫生差距,不断改善乡村基础教育卫生条件。实施**乡卫生院改造、教师深造发展等,以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四)完善制度,规范发展,促进乡村综合治理

重点围绕基层民主、法制和社会化服务建设,推动乡村发展“稳”起来。

11.创新社会综合治理。持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发动群众检举揭发、提供线索,坚持有黑扫黑、有恶除恶、有乱治乱。同时结合禁毒、安全生产、重点人员稳控等综治工作,创建平安和谐村居,全力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12.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完善村规民约,加强村务公开工作,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加强农村法治思想建设,用法治理念解决维护农民权益、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问题。坚持德治为先,强化道德教化作用,教育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

(五)发展主体,巩固民生,实现农民共同富裕

重点围绕扶贫攻坚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标,带领群众“富”起来。

13.构建脱贫长效机制。继续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政策,对已脱贫享受政策的贫困户一定时期内“原有扶贫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确保稳定脱贫。大力发展高山红脆李、生猪养殖等激励性扶贫项目,通过示范带动作用,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同时积极引导贫困劳动力进行劳务输出增加收入,促进贫困户实现增收。进一步改进帮扶方式,发挥“户长讲习所”、贫困户代表会议和致富能人示范带动作用,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推动贫困群众通过自己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14.探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之路。加大对“薄弱村”帮扶力度,积极探索盘活资源、租赁经营、股份合作等途径,引导乡村变“输血”为“造血”。实行一村一策,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围绕乡村旅游、特色种养、民宿开发、农产品加工、观光农业等业态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渠道。研究出台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利用集中培训、相互观摩、外出考察等方式,提高村干部适应市场、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

(六)示范带动,整合资源,引领各村全面振兴

聚焦产业引领和美丽乡村建设,引领各村发展“动”起来。

15.打造示范村。确立鲜艳村、梓潼村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着力将鲜艳村打造成乡风文明、农旅结合的三产融合示范村,将梓潼村打造成品牌先行、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示范村。

16.整体推进全面振兴。根据各村区位条件、产业基础、人文环境等资源情况,聚集各方资源优势向示范村靠拢,分片区确定乡村振兴初级版、中级版、高级版,每个片区每个版本各确定1个着重打造的示范版本,从“以点带面”逐步向“以片带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打造示范样本,推动各村全面振兴。

四、保障措施

1.创新工作机制。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负责、全乡参与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建立乡村振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乡村振兴重大事项、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协调各方面力量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2.壮大人才队伍。发挥本土新型职业农民的优势,建立农村培训基地,培育一批新的农村才人。鼓励引导有能力、有技术、有资本、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回乡创业,特别是农业产业、电商等人才,吸引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发展。

3.强化资金投入。确保财政预算用于乡村振兴资金的比例逐年提高,优先保障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资金。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旅游产业等涉农项目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乡村振兴,集中集聚财力着力支持乡村振兴。

4.加强宣传引导。认真总结、及时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和先进典型、先进事迹,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深入开展。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激发人民群众主体作用,营造全乡上下全面支持,积极投身建设新**的氛围。

5.建立竞争机制。健全乡村振兴建设竞争机制,全乡以行政村为单位,考核评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村3个。同时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乡村振兴项目实施给予资金补助,并给予先进村奖励,建立乡村振兴良性竞争环境,以激发各村奋勇争先,确保乡村振兴扎实推进。

振兴乡村活动方案范文第5篇

一、加强领导,着力健全工作机制。

以提升基层组织力为重点,不断提高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的精准度和实效性。一是抓好前期工作调研。由组织部副部长带队,分五组下基层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调研,以座谈了解、实地察看、个别访谈等方式,全面深入了解党建促乡村振兴有关情况及基层组织建设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并形成调研报告,为制定出台有关政策文件提供参考。二是推行“1331”党建工作机制。建设一个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抓好农村骨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民志愿者等三支队伍建设;推动实现“两增收一美丽”目标;构建一套运行顺畅、效果良好的农村工作机制。依托民富中心服务网络建设,组建民富商务公司,建成XX个村级民富中心网点,构建紧密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产品线上线下联动,夯实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三是落实责任、考评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XX市委和市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对党建促乡村振兴具体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各有关部门职责及完成时限,每个季度汇报一次工作进展情况,把工作抓实抓牢。建立乡镇书记抓基层党建问题、责任、任务“三张清单”,乡镇书记分别挂钩联系1个先进点和1个后进点、领办1个党建项目、培育2个基层党组织示范带头人,每年至少打造1个组织工作特色项目,持续推进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创新增效。将乡村振兴工作列入一线跟踪考察干部范围,激励广大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踊跃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培育典型帮扶转化。市财政每年安排xx万元党建专项经费,通过筛选培育一批硬件完善、软件规范、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党建重点示范村,着力将联系点打造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基层党建的示范标杆,示范带动乡村振兴工作全面提升。

二、农村居民对乡村振兴的关注点

(一)期盼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

在被问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有关乡村振兴的选项中最感兴趣的部分”时,xx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xx人选择“生活富裕”,占xx.x%。

(二)期盼居民收入进一步增加。

xx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xx人认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提高居民收入。虽然近年来我市农村居民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然而,要实现农民持续增收,难度依然较大,需要多方合力来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期盼资金、人才、技术向农业农村流动。

在xx份有效调查问卷中,认为影响乡村振兴的因素是资金、人才、技术的,分别有xx人、xx人、xx人,分别占xx.x%、xx.x%、xx.x%。在问到“您认为乡村振兴的因素有哪些”时,xx村六组龙群莲回答说“当然是资金、人才、技术了,没钱,怎么搞好农村,有钱,没人才和技术也搞不好农村啊”。资金、人才、技术在乡村振兴中扮演重要角色,这是大家的共识。

(四)期盼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xx份有效调查问卷中,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期盼的是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的分别有xx人、xx人,分别占xx.x%、xx.x%。认为家里每年负担最重的是医疗的有xx人,占xx.x%。希望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提高医疗报销比例是村民的共同心声。

三、乡村振兴的有利因素

(一)产业发展逐步壮大

近年来,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组织不断壮大,为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xxxx年,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xxx家,省重点龙头企业xx家。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xxxx家,同比增长xx.xx%。同时,全市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武昌鱼、蓝莓、xx胡柚、梁道大米等特色产业,打造本地农产品品牌。xxxx年底,全市共有“一村一品”点xxx个,示范点xx个。全市新增农产品“三品一标”有效品牌xx个,总数达xxx个,同比增加xx个,增长xx.xx%。

(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近年来,鄂州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调查中发现村民感觉变化最大的是“道路变好了变宽了、房子变大了、村子变干净了”。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提高乡村资源利用率,xxxx年主要农作物秸秆产生量约xx万吨,综合使用量达xx.x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xx.x%,较上年同期提高x.x个百分点。乡村垃圾按照“村收集、镇集中、区转运、市处理”的模式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处理指数达到xxx%。全市有xxx多座污水处理设施对乡村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污水集中处理指数达到xx%以上。

(三)乡风建设基础扎实

全市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xxx%,村卫生室、图书室、体育健身场所、村民活动中心等基础公共服务从无到有不断完善,为乡风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全市对乡风建设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过程中,注重以乡村文化为载体,在尊重原有乡村文化体系的基础上吸纳现代元素。在进行农村旧房改造时坚持原真性保护、原住式开发、原特色利用。

(四)乡村治理有序推进

鄂州市积极探索农村社会管理途径,整合面向农村的各种管理服务资源,建立全域覆盖的农村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每个村都有配备网格员,负责收集社情民意、监督环境卫生、调解矛盾纠纷等工作。网格化的服务管理体系不仅降低了乡村治理成本,而且促进了乡村的和谐稳定。现阶段,随着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化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村民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更加科学高效。

四、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一)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

在与村民的交谈中了解到,一户农民种植x.x亩地的小麦,产量xxx斤,毛收入xxx元,投入成本xxx元(整地xx元、种子xx元、化肥xx元、收割xx元、农药xx元),人工未计,亏本x元。据调查,今年化肥、农药、饲料等农资价格较往年有较大幅度上涨,全市化肥价格按简单平均,平均涨幅xx.x%。同时,农业生产人工成本不断增长。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

(二)乡村特色产业不强。

通过走访企业,我们了解到,生产特色农产品的企业规模小、生产链短,产业集群度低。以湖北省xx镇铁皮石斛生产基地为例,基地负责人表示铁皮石斛种植、加工技术要求高,其中从鲜品烘焙成干品这一环节目前依赖于浙江的同行,其原因是这一环节技术要求高,如果在本地培训工人,由于是临时作业,难以留住工人,所以宁愿将鲜品运往浙江同行那里进行烘焙处理。

(三)技术人才支撑不足。

通过调查了解,农村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xx岁以上人口,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较少。务农人员文化程度一般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农业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推广难,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

(四)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在调研过程中,部分村民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不想做农活了,希望政府供养他们。一些人觉得医疗费用太高,政府最好全部报销费用。部分村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遇到困难和问题习惯于等政策、靠扶持、要条件,过度依赖政府,缺乏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

五、几点建议

x.提高乡村治理水平,促进共治共享。一是加强基层组织作风建设。基层干部要解决好农村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需要不断增强乡村治理能力,转变工作作风。在面对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问题时,切实把中央的精神落到实处,为百姓干实事干好事。二是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加大对基层干部法治教育培训,提高他们民主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意识。三是加大乡村振兴工作的宣传力度。在向村民宣传国家各项政策时,进行合理引导,让群众在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同时,摒弃“等靠要”思想,通过自身努力奋斗,实现生活富裕。

x.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激发内生动力。一是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观光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力争聚集一批特色产业创新性龙头企业,带动特色产业加快升级。三是以品牌意识拓展市场。做响“武昌鱼”、“xx湖”两大品牌。用“一条鱼”、“一个湖”带响“梁道”、“梁心”等一批产品品牌。

x.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发展农村经济。坚持增加民生投入,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的短板,缩小城乡差距。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美化村容村貌。在生产绿色安全农产品的同时,注重发展农耕文化、乡愁等精神产品,打造生态宜居的好环境。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加大对农业新业态的投入,推动农业多功能拓展,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健康农业、快乐农业等,使农业成为人们追求幸福的新产业新业态。

振兴乡村活动方案范文第6篇

xx位于xx平原西部、xx北麓,xx穿境而过,全县耕地面积xx.x万亩,其中猕猴桃种植面积xx.x万亩,年产量xx万吨,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县。但长期以来,农村发展不均衡、人才缺乏、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突出,已成为制约xx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为破解这一制约农村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xx始终坚持“乡村振兴、人才先行”的战略,把人才振兴放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通过实施职业农民培育、强化“县校合作”、搭建平台载体等有效举措,为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注入了新动能。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职业农民。

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县政府成立xx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于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意见》,整合各镇街及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人社局、税务局、水利局等多方力量,形成了县镇两级联动,齐抓共管的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格局。政策支持,全力推进。鼓励县级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信贷支持力度,对中高级职业农民和部分优秀初级职业农民进行信用度评估,开放职业农民创业贷款绿色通道,有效解决职业农民发展资金难题。严格把关,确保质量。对新学员进行资格审核,确保学员符合项目要求,同时,组织学员开展入学考试,确保新学员有一定的农业从业经验和农业技能;

在培育过程中,为确保认定质量,实行学员淘汰制,坚持每期淘汰xx%考核排名靠后的学员,有效保障学员培育质量和水平。截止目前,xx先后培育认定思想先进、业务技术过硬、文化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的高级职业农民xx名,中级职业农民xxx名,初级职业农民xxx名。

(二)引进了一批“视野超前、师资雄厚、带动力强”的高校院所。

开展“一把手进高校院所”活动。在每年x份组织全县所有县级领导干部和各镇街、各部门主要负责人集中开展“一把手进高校院所”借智借力活动,通过刚性与柔性引才并举的措施引进大量专家教授和优秀博士服务企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20xx年xx通过“一把手进高校”活动引进高层次人才xx名,合作项目xx个。实施“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根据xx猕猴桃产业发展实际,xx大力实施“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即与xx大学通过“x+x+x+n”(即xx大学x名专家教授培训带动x名农技干部,农技干部培训带动x户农村实用人才示范户,示范户培训带动n个果农和贫困群众,大规模开展基层人才培训)培育模式,先后培训农村实用人才x.x万人次。鼓励农民上大学。借助高校院所人才资源优势,积极主动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洽谈对接,签订农村高素质人才培养合作项目协议,鼓励xx名xx农民通过单招考试录取方式,进入xx学院上大学。同时,将录取学员作为村“两委”正副职后备干部、农村实用人才标兵、高级职业农民重点培养对象。截止目前,已有xx名学员进入村“两委”班子,xx名担任村级班子正职,真正成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三)搭建了一批“形式多样、推广性强、富有成效”的平台载体。

建强建好人才工作站。以园区和企事业单位为主体,县委组织部联合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按照“六有”(有专门机构、有固定办公场所、有科研人员、有科研设备、有创新项目、有专项经费)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人才工作站x个,配套出台《xx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不断吸引各类高等院校专家教授、高等学者人才集聚xx,共话xx跨越发展新篇章。建立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基地。按照“六有”(即有良好的培训实践场所、有较强的培训师资力量、有严格的培训管理制度、有灵活的培训教学模式、有较好的培训示范效果、有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要求建强建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基地。截止目前,xx已建成xx猕猴桃示范园、xx示范园、xx樱桃示范园、xx职业农民培训学院等xx多个农村实用人才实训示范基地。建立互联网产业园区。顺应发展形势,建立xx互联网产业园,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方式培育孵化出xx商盟、xx农业、“xxx”果业等电商企业xxx多户,培训农村电商人才xxxxx多人次,实现20xx年xx农副产品网络销售xx亿的骄人成绩,涌现出了xxx、xxx、xxx等一批在省内外知名的农村实用人才标兵,为xx乡村振兴提供了数量充足的人才保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形势新任务,强化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尤为重要。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比乡村振兴新要求中人才振兴的工作标准,我县在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1.“尊才爱才惜才容才”的氛围还不够浓厚。

尽管xx出台了《xx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xx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等有关人才工作的相关制度办法,但是,在引进人才的关心关爱、待遇落实,人才创新创业空间及平台提供,各类人才的政治引领和吸纳,高技能人才回乡创业配套奖补政策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和不足,总的来说就是“尊才爱才惜才容才”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招才引智的吸引力还不够强。

2.实用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动力不强。

我县现有的人才一般都是本地本村农村实用人才和致富能人,要让他们在示范引领乡村振兴和带动周边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方面发挥作用,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政策号召力和内生动力,才能实现先富带后富。但由于相关配套政策的缺失,没有科学的实用人才认证体系,致使农村实用人才的劳动技能难以得到有效的权威认证和认可,导致实用人才在示范带动积极性不够、动力不强。

3.高素质农村实用人才“外流现象”严重。

受城乡发展格局不均衡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大量的“田秀才”“土专家”以及肩负使命的青壮年劳动力,纷纷放下种田的手艺,流向城镇当起了“商品粮”,而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生活的则主要是中老年和妇女。县、镇两级在组织职业农民培育和农业技术培训时,多以xx岁以上中老年和妇女群体为主,在全县范围内能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青壮年农村实用人才数量太少,尤为严重的是在村组干部后备力量的培育上也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要发挥环境优势,提升人才培育支撑力。

营造爱才敬才的社会环境。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不断加强各类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依托扶眉战役纪念馆等党性教育基地,开展针对性的爱国爱党主题教育,引导各类专家人才凝聚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推荐优秀专家依法依规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切实提高专家“政治待遇”。不断加大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广泛利用报纸、新闻媒体刊发人才政策、人才工作宣传信息,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一种“尊才爱才惜才容才”的浓厚氛围。营造拴心留才的生活环境。提升人才关爱服务水平,推动优质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细化人才服务专员“一对一”服务机制,深化“人才绿色通道”服务效能,提供工商注册、医疗服务、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子女上学、配偶就业等“一站式服务”,简化人才入驻办事程序。积极帮助来眉人才申报“三秦学者”、“千人计划”、“特支计划”等人才工程,落实相关配套奖补政策,不断提升人才的获得感和归属感。营造有为有位的工作环境。打造区域化创新平台载体,要依托国家级(xx)猕猴桃产业园区管委会,打造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培养农业骨干技术人才,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引导更多高层次专家深入基层服务一线。建设“何积丰院士工作室xx科研基地”、“xx大学xx猕猴桃试验站”“xx互联网产业园区”等乡村振兴特色产业人才平台,为人才进行科技创新提供广阔空间,切实营造有为有位的工作环境。

(二)要发挥组织优势,提升人才创新驱动力。

聚焦重点任务,汇集人才合力。充分发挥镇(街)党(工)委作用,深入辖区田间地头、企业工厂等乡村振兴工作一线,摸排走访相关人才需求。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人社局、县农业农村局配合,分领域分类别编制全县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目录,并实施动态管理机制,及时更新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再根据重点企业、人才市场、驻外人才工作站、高校院所等渠道中掌握的相关人才资源,有针对性地为乡村振兴生产一线调配人才资源、提供人才服务。特别是针对一些多学科、多领域的重点项目、复杂工程,发挥党管人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加大人才投入力度。搭建活动载体,激发人才活力。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开展“五个一”“三服务”等形式多样的人才活动,以“结对帮带”的形式,不断提升人才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活跃度和影响力。保持“请进来”的诚意,围绕乡村振兴主题,组织专家教授xx行、乡村振兴项目对接会等活动,争取签订一批乡村振兴“县校合作”项目,引进一批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人才。保持“走出去”的热情,建好用活建立的省外人才工作站,开展“招才引智走出去”等活动,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投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统筹培训提升,确保持续发力。将乡村振兴中人才培训纳入全县培训的主题班次,充分运用农民田间课堂、集中培训、基地实习、现场教学等培训方式,切实加强农民经营管理和生产技能培训。通过举办各种形式培训班,加强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修编印发相关技术材料,开展课题研究试验等多种途径,培育数量充足的新型职业农民。同时,不断加强农村农技及公益事业服务人员培育,通过培育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为乡村振兴增添发展源动力。

(三)要发挥政策优势,提升人才聚集吸引力。

坚持顶层设计,构建配套政策体系。对标全国、全省先进地区,构建有足够区域竞争力的政策体系,坚持县委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关于实施“汇智圆梦.聚才兴xx计划”暂行办法》,实行“人才新政”,区分高层次人才、县管拔尖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不同领域,实施相关评审管理细则,设立xxxx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保证政策的连续性、针对性。围绕强化人才支持和服务保障,配套出台《关于加强县校合作培养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xx人才工作站管理暂行办法》等人才政策,通过突破性优惠政策形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强磁场”。坚持分类提升,放大重点领域政策优势。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加大政策保障力度,针对农业经营主体、农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社会服务型人才和技能带动型人才等农村实用人才,研究出台《xx“农业实用人才标兵”评审管理办法(试行)》,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加大乡村振兴应用型人才的引进力度,出台乡村振兴所需研究生、本科及专科学历应用型人才的配套政策,拓宽人才政策覆盖面、持续释放人才红利。坚持结果导向,发挥考核政策督导作用。将招才引才工作纳入全县目标责任考核,研究制定《xx人才工作考核实施办法》,设置乡村振兴专项考核指标,做实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通报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强化责任落实;

组织开展镇街党(工)委书记抓人才工作专项述职工作,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人才工作专题会议,充分调动镇街、部门单位抓人才工作的积极性,推动全县人才工作全面提质增效。

上一篇:中学校警管理制度范文下一篇:最新煤矿考察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