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

2024-07-31

县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篇

促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年5月11日)

林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产业,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林业在涵养水源、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对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具有重

要意义。

一、我市林业发展现状

全市林业用地面积691万亩,活立木总蓄积62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8,已建成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3个县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70万亩,保护区野生动物370余种,野生植物1100余种。“十五”期间,造林绿化取得突破性进展,森林资源管理有了长足进步,林业产业体系框架初步形成,森林预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林权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同步增长。

二、目前在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生态脆弱问题仍然存在。森林资源结构不尽合理,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及土壤沙化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控制。在东部山区,柞蚕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现有的190万亩柞蚕场中有70万亩已经严重沙化,柞蚕场的生态改造及发展柞蚕的替代产业任务十分艰巨。此外,绒山羊产业发展较快,但随之而来的过度放牧问题日益突出,造成植被破坏的现象比较严重。在台安西部,林农争地矛盾比较突出,有7个乡镇不同程度的存在土壤沙化问题,总面积近10万亩,占台安耕地面积的10,西部土壤沙化治理问题亟待解决。

(二)林业改革的配套措施尚需及时跟进。随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明晰了林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充分调动了农民经营林业的积极性。林权制度改革后,现有的管理体制不适应林地、林木合理经营和流转的需要,缺少森林资源评估、林权登记管理、林业科技法律信息咨询等机构,不利于对林业资源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

(三)林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资源基础薄弱,林业产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主导产业的优势不明显,名牌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林业产业现在仍以粗放式分散经营为主,缺少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力水平较低,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对农民增收贡献不大。

(四)矿山复垦速度缓慢。矿山开采对林地破坏较大,造成水土流失,粉尘扬沙,严重影响周边生态环境。采矿后的林地恢复十分困难,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部分业主只管采矿、赚钱,不愿复垦、绿化植树。据统计全市尚有矿山开采破损的11.8万亩林地亟须恢复治理。

(五)村屯绿化工程尚待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尚未得到彻底改善,乡镇特别是村屯周围的林网缺少统一的发展规划,城建、农业、水利、林业整体协调不够;绿化品种单一,适于绿化、美化的品种较少,远不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三、建议与对策

建议各级政府把林业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科学谋划,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维护农民利益,为农民谋福祉,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加快林业资金投入,推进生态建设步伐。农村税费改革后,部分地区集体经济薄弱,对林业发展投入能力不足。由于林业投入大、见效慢、回收期长、比较效益低,农民对林业发展的认识不足,不愿意在林业发展上增加投入。特别是林业有较强的公益性质,需要建立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以社会力量、农民投入为辅的融资机制。“十一五”期间,全市实施林业六大工程,需要资金近10亿元,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林业的投入,确保生态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二)全面推开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深入贯彻市政府《关于推进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将这项改革推向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逐步建立起“产权清晰、主体落实、责任明确、保障严格、流转规范、监督到位”的林业产权制度,真正使广大林农耕者有其山、耕山有其责、务林有其利、致富有其道,实现森林增量、农民增收。在推进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山林权属承包到户后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模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三)继续实施和完善林业重点工程,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把林业重点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推进。一是绿色走廊建设工程。以千山区为重点在城市周边建设绿色走廊,提高沈大高速公路两翼绿化及环境治理水平。二是百万亩优质林基地建设工程。以国家荒山荒地工程、人工促进封育造林工程和省东部果材林富民工程为载体,在岫岩和海城东部山区建设100万亩优质林基地。三是防风固沙林网建设工程。以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为载体,在台安西部加强防沙林网建设,加速生态恢复。

(四)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充分发挥林业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直接

带动作用。要大力培育林业新兴产业,拓展产业发展领域,重点扶持发展有农村特色、有市场潜力的林业产业。立足于我市资源条件优势,着力抓好“板栗、榛子、山野菜、食用菌、中药材、养鹿、养狐、养林蛙”八大产业基地建设。特别是紧紧抓住举办“第六届森林旅游博览会”的有利时机,开发林业旅游资源,力争把我市建成省内知名的林业旅游名市,夯实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的经济基础。此外,要大力推广绒山羊圈养技术,控制野外放牧,保护生态环境。

(五)启动乡村绿化网络体系建设,创造农村优美大环境。改变过去绿化美化工作中“重城区、轻乡村”做法,将乡村绿化美化作为今后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治工作之中,努力改善人居环境。要重点实施好“千村绿化百村示范”工程,对全市近千个村普遍绿化的基础上,重点做好300个高标准示范村建设。村屯绿化要纳入到村庄规划中,发展经济树种、美化树种,实现农家庭院绿化特色化、效益化的目标。

县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2篇

班级: 学号: 姓名:

内容摘要:城镇位于农村之首、城市之尾,与农村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点;又与大中城市关系密切,是大中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后盾。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一个战略性问题。笔者以柏塘镇小城镇建设为例,简要阐述目前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一、柏塘镇小城镇建设现状

柏塘镇地处广东省博罗县东北部,全镇总人口5.6万人,总面积256.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5万亩,山地25.9万亩。近几年来,柏塘镇致力于改善投资环境建设,招商引资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已初步形成一个配套设施完善的工业城镇,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2009年全镇外贸出口累计265万美元。镇内村村通汽车,广梅公路贯穿全镇,距广梅汕铁路杨村站仅3公里,到河源50公里,距惠州55公里,距深圳100公里,距广州12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1 镇区地处赤水河、黄江河交汇处,有两座日供10万人生活和工业用水的自来水厂。11万伏变电站可解决全镇的生活用电和工业用电。位于镇区范围内有一批标准厂房可利用,现办有电子、制衣、玩具、五金、木制品等生产行业。目前正在开发的金湖、罗塘、高坳和平安兴旺工业基地也有近万亩土地可供利用。

二、小城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小城镇建设的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指导乏力。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些地方的党政干部没有把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农村城镇化,改善城(镇)乡居民生活质量和解决“三农”问题中深层矛盾的突破口来抓;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科学理论、相关知识和先进经验学习不够,“经营城镇”的理念淡薄;小城镇建设思路不开阔,对小城镇的长远发展缺乏深层次思考;对如何处理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内在关系研究不深,存在重经济发展、轻城镇建设,重经济管理、轻城镇管理,重工业化、轻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问题。因而未能把小城镇建设作为重要战略摆上突出位置,在认识上缺乏主观能动性,在规划上缺乏前瞻性,在机制和体制上缺乏协调性,过分强调和依赖客观条件。同时,不少地方对原有的一些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及时加以调整,对已经出台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没有很好地加以落实。

(二)小城镇建设质量、管理水平不高,社会化服务水平低。主要表现在:(1)不少小城镇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相应的水、电、路、

2 气和环卫等配套设施。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当地经济发展,生产、生活区混杂,道路、商贸区混杂,镇容镇貌改观不大。(2)不重视城镇建设详细规划,不重视特色设计。许多小城镇的街景规划设计、重要地段和重要建筑物规划设计与小城镇总体规划设计不相协调,显得孤单而缺乏灵气,风格品味不高。(3)开发建设方式落后。许多小城镇仍以分散零星建设为主,综合开发率低,整体环境差。(4)普遍缺乏一支过得硬的小城镇“物业管理”队伍。小城镇管理人员不足、待遇差、素质低、缺手段;小城镇综合治理能力弱,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滞后,“脏、乱、差”现象未得到根本治理。(5)由于城镇规模小,金融、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水平低,生产要素市场发育不足,使小城镇在人才、项目引进,产品技术更新,产业升级等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影响城镇功能的提高。

(三)科学合理的投资机制尚未形成。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小城镇发展的大问题。在目前不少乡镇的财政还属“吃饭财政”的情况下,乡镇政府建设小城镇筹措资金主要采取“以地生财”、“集资建镇”和“借资建镇”三种办法。“以地生财”这种办法在当前土地宏观调控、以人为本的大环境下将越来越行不通。“集资建镇”也是小城镇筹集资金的主要做法之一,问题是这种“集资建镇”实际上有不少是变相的乱收费、乱摊派,比如向落户小城镇的农户收取基础设施配套费,向建筑施工单位收取建筑配套费等。企业主、老百姓,乃至地方干部对此颇有意见。第三种办法是“借资建镇(包括施工单位垫资开发)”,这种办法可能一时能解决暂时的困难,但发生的债务在

3 偿还和化解方面缺乏手段。

(四)行政区划与城镇发展不相适应。目前建制镇主要按行政区域设置,造成城镇空间布局不合理,重复投资、重复建设;不少城镇镇区无法达到最低的人口规模,要素集聚能力差,造成基础设施建设的浪费。由于行政区划的不合理,造成建制镇和重点中心镇设置与布局不合理现象十分明显,这种情况不仅在县域范围内存在,在县市、区域间也有这种情况。行政区划的不合理,严重制约着城镇的发展和功能的提高,也制约着生产要素集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对策

(一)高度重视对小城镇规划体系的修编完善工作。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龙头。小城镇发展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必须高度重视对小城镇规划体系的修编完善工作。各县(市)域的城镇体系规划,市里要全面综合考虑,不应受各县(市)行政区域的限制。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要随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及发展战略的调整而应及时加以完善,不能始终停留在几年前业已编制的规划上。在小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完善的基础上,要突出抓好各功能小区的详细规划以及交通、供排水、供电、通讯、环保等公用基础设施的专业规划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及设计,充分体现出小城镇建设的地方风格和特色。市建设、规划部门要对小城镇规划体系的修编完善工作加强指导,实行规划招投标市场化运作,建立专家库,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确保规划修编质量。有了科学的规划及规划体系以后,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都必须不折不扣地按规划实施,

4 确保规划的严肃性。

(二)改革城镇行政管理体制,适当扩大小城镇政府管理权限。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和“小政府、大服务”的目标要求,建立职能明确、结构合理、廉洁高效的小城镇管理体制。根据城镇发展的需要,赋予城镇尤其是城关镇和重点中心镇在计划、规划、工商和城镇建设管理等方面的部分必要管理权限,解决“看得见,管不着”的问题。加强小城镇管理队伍建设,搞好对小城镇管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同时要加大以集中治理“脏、乱、差”为重点的小城镇创卫力度,使所有小城镇能在

二、三年内通过省、市卫生镇的考核验收。按照分税制原则在城关镇和重点中心镇建立新型的财政分配关系,从财政体制上为小城镇发展建设提供充足的调控资金。

(三)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构建多渠道筹措小城镇建设资金的机制。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更多地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国家、集体、个人和民间资本共同投资建设的多元化投资机制。一是鼓励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农民带资进镇,买房建房、兴办企业、务工经商;二是以优惠政策吸引外地客商参与小城镇建设、兴办企业;三是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动员单位、企业和个人投资建设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四是在小城镇征收的城市建设维护费应全额返还乡镇用于小城镇建设;五是盘活存量资产、以项目为载体实行股份合作方式直接融资;六是争取上级政府给予财政投入或财政贴息贷款扶持等。

(四)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小城镇建设最根本的是要

5 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否则,小城镇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出现“空城”。因此,在建设小城镇的同时,必须把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摆到突出的位置。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必须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条件,围绕建设工业带动型、商贸流通型、旅游拉动型、资源开发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来确定产业发展的重点和建立主导产业。农业资源优势强、经济实力弱的小城镇,应确定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个体手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为重点。把发展特色经济同建设特色城镇结合起来,把建设农业产业化同培育支柱产业结合起来,通过培育

一、二个产业和几个龙头企业,建立起小城镇发展的支柱产业优势。有了具有特色的支柱产业,小城镇的发展才具有充足的活力和后劲。

参考文献:

1、朱启臻、叶齐茂:《小城镇建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8;

2、傅崇兰:《小城镇论》,山西经济出版社,2003;

3、谢健:《温州小城镇发展启示》,《农村经济》杂志,2002(8);

县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3篇

1.1 移动支付发展的背景

随着电商不断地发展壮大和智能手机的普及, 移动支付渐渐地已经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方式。现在人们出门消费, 只需拿出手机扫一扫, 便可轻松实现支付功能。在我国现阶段, 移动支付的操作模式主要是由第三方支付提供商起到一个中介的作用, 支付宝、微信支付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如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1.2 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分析

(1) 移动支付客户数量不断上升。在近些年间, 中国移动支付用户发展速度迅猛, 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就增长了将近三倍, 在2017年移动支付用户更是达到了6亿人。可以说, 将近一半的中国人都开始在使用移动支付, 可见移动支付在中国的发展速度。移动支付之所以可以取得如此惊人的发展, 主要在于智能手机的普及, 用户的支付习惯由现金、银行卡迅速转移到了手机支付, 大大提高了消费的便利性。

(2) 移动支付业务规模高速增长。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和用户规模的发展趋势类似, 都是在近些年迅速发展起来的, 在2017年交易规模达到200万亿元。对比天猫双十一历年销售数据, 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和双十一网购发展趋势的相似, 说明移动支付并不是自己发展起来的, 他的发展与现如今社会背景息息相关, 大数据的衍生和智能化为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等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 移动支付竞争激烈, 支付宝更受青睐。据相关数据显示, 2017年偏好使用支付宝进行移动支付的用户占比65%, 偏好微信支付的用户占比31%, 在如此多的移动支付平台激烈的竞争中, 之所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可以脱颖而出, 主要是因为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淘宝和微信。在移动支付今后的发展中, 其他移动支付平台要想在激烈的竞争求得一席之地, 取得长远发展, 难度是非常大的。

2 移动支付面临的问题

2.1 网络安全问题

目前, 移动支付还在如火如荼地发展, 在应对、处置网络危机方面经验不足, 面临着一系列网络安全问题。由于移动支付平台只是虚拟的账户, 不同于网上银行有“U盾”等介质保障支付安全。当平台系统出现漏洞时, 可能会使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网络黑客等手段侵入系统, 盗取客户信息, 威胁客户的资金安全, 这样不仅会给移动支付用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甚至在全社会引发信用危机。

2.2 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完善的行业规范

我国电子支付领域是近些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逐渐发展起来的, 不具备完整的法律体系, 对于移动支付各方的权利及义务都没有明确的说明。一旦双方发生争执, 由于我国现在并没有有力的法律依据, 很难判决。

2.3 移动支付没有被很好地普及或利用

移动支付虽然在中国大范围内普及, 人们平时出门, 不管去何处进行消费, 甚至是在街边买煎饼都可以拿出手机直接支付, 但是毕竟移动支付发展时间较短, 仍有可能出现客户商家不对称的情况。当人们习惯性不带现金出门时, 在面对不支持移动支付的商家时, 可能造成不便。移动支付需要依赖智能手机的使用, 而现如今我国智能手机并没有普及到人人都会的程度, 尤其是中老年人可能依然是携带老年机出门, 在面对“无现金支付”时, 可能一时难以适应。

3 解决移动支付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完善移动支付行业的标准及规则

我国移动支付行业发展不断深入, 政府等有关部门应各司其职, 尽心尽力为完善我国的移动支付监管体系贡献力量, 更好地解决纠纷, 避免监管缺失和多重监管情况的发生。我国目前移动支付监管工作已经到了一个新的瓶颈, 遇到的问题相对之前更加复杂化, 要尽快建立健全行业的准入、运行、监管和退出机制, 完善移动支付的监管体系, 防止人民的财产遭到侵犯。

3.2 提高技术, 加强移动支付的安全性

移动支付平台应积极保护其网站的安全性, 加强防火墙建设, 随时修补漏洞, 防止网络黑客的入侵, 防止客户信息泄露。研发部门应加快相关技术的研发, 积极普及更先进的技术等, 为移动支付的安全进行提供多重保障。

3.3 完善认证机制, 降低信用风险

一是移动支付新用户在进行注册时, 应当积极进行实名认证, 保证每一笔支付、每一个支付终端都能找到对应的消费者, 提高移动支付安全性;二是各商业银行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重视支付结算工作, 提高业务水平, 并可对用户采取相应的信用考核机制, 尽最大努力降低信用风险, 增强社会公众对移动支付平台的信任度, 推动移动支付平台更快地发展。

摘要:移动支付通俗来讲就是消费者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来进行支付, 以达到购买商品的目的。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与信息技术的爆发式发展,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支付国家, 移动支付已全面融入人民的日常生活。但是在移动支付发展迅猛的同时, 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中的一些制约性因素,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

关键词: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 丁国栋.移动支付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风险控制分析——以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 2018 (6) .

[2] 张朔.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及前景浅析[J].纳税, 2018 (1) .

[3] 薛磊.我国移动支付发展与存在的问题研究[J].时代经贸, 2017 (34) .

县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4篇

(一) 住房租赁的含义

住房租赁是指原住房所有人以合同形式, 将其拥有或经营的住房提供给住房人使用, 住房人通过定期交付一定数额的租金取得住房占有和使用权利的行为。

(二) 住房租赁的特点

(1) 住房所有权不能转移。承租方必须按照合同约定使用住房, 承租方不能随意更改住房的使用信息, 住房使用权只是暂时性的转移, 而且房屋价值增长的收益只能由原住房所有人独享。

(2) 住房租赁是有偿的双方法律行为。原住房人有将住房出让给住房人使用的义务和收取租金的权利, 而住房人也有合理使用住房的权利和支付租金的义务。因此, 租房人的合法权益应该有力保障。

(3) 住房租赁是较好的投资方式。房屋所有权人能够获得持续稳定长期的收益, 是一种较好的投资方式, 也成为部分人未来养老的有效保证。

二、住房租赁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 可租赁房源供给不足

我国一线城市租赁需求最为旺盛, 人口流动性大, 常住人口持续增长, 因此, 房源供给明显不足, 市场供给端存在缺口。以北京为例, 2016年末北京常住人口约2173万人, 租赁人口占比约34%, 最近一次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家庭平均规模3.1人/户, 则租赁房屋大约需要238万套, 目前北京租赁房屋约有150万套左右, 存在约1/3供需缺口。

(二) 租赁占比低

城镇租赁住房的家庭户数占城镇人口家庭总户数的比重约二成, 其中租赁廉租住房的比重为2.4%, 租赁其他住房的比重达到18.6%, 低于欧美发达国家40%~60%的水平。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 租赁需求会越来越多。

(三) 租房痛点多, 市场发育不成熟

当前租赁市场痛点较多, 主要体现为:一是商品房出租占比低, 不足40%;二是承租体验差, 痛点多;三是租期错配, 期望租期与实际租期吻合度较低;四是住房出租备案率低, 埋下隐患;五是房屋租赁中介服务体系不专业、不规范, 服务水平不高。

(四) 住房租赁市场制度不完善

租房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侵犯租房者利益的事件频发;还没有一部保护租房者的专门法律安排, 缺乏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社会层面的保障机制缺乏;机构出租者缺失, 市场秩序混乱。

三、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对策

随着房地产经济的发展,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建设脚步加快, 人口流动数量增加, 住房租赁市场增大。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的有关精神, 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 加快培育住房租赁市场机构主体

(1) 培育住房租赁企业。引导房地产企业、中介机构积极开展有关住房租赁系列的业务, 发展专业化、机构化、系统化的住房租赁企业, 形成租赁市场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2) 引导房地产企业开展住房租赁业务。引导房地产企业从单一的“卖房”模式转变为“租售”并举的经营模式, 增加市场租赁住房供给。

(3) 规范发展住房租赁中介机构。充分发挥中介机构数量多、覆盖广、信息流密集等优势, 为租赁市场提供规范的居间服务。

(4) 支持和规范个人出租住房。鼓励个人将符合安全要求、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的自有住房依法自行出租, 或委托中介机构等出租。

(二) 加快转变住房消费理念

(1) 完善住房租赁支持政策。

对依法登记备案的住房租赁企业、机构和个人, 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用于发放租赁补贴;引导城镇居民通过租房解决居住问题, 应探索通过合法租房享受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

(2) 保障租赁主体权益。在租赁合同期限内, 原住房人无正当理由不得随意解除、变更合同, 不得单方面提高租金, 不得随意克扣押金。

(3) 引导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型的住房消费理念。不要过度重视住房的投资价值甚至是投机价值, 积极倡导“长租即长住长住即安家”的住房新理念, 让租房成为承租人享受美好生活的新开始。

(4) 提供金融支持。金融机构应根据住房租赁企业项目实际情况, 针对住房租赁项目的发展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宽住房租赁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为租赁企业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及资产支持证券创造良好市场环境。

(三) 增加租赁住房供给渠道

(1) 盘活存量住房。鼓励住房租赁企业、专业房地产企业利用闲置住房、库存商品住房等, 用作租赁房源。盘活城市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 提高住房用地占比。

(2) 允许改建房屋用于租赁。配套出台相关政策, 允许将商业用房、写字楼、低效利用的国有厂等按规定改建为租赁住房。

(3) 鼓励建设职工宿舍。鼓励有能力的工业园区企业利用自身的园区闲置土地, 与专业的住房租赁企业合作兴建职工宿舍。

(四) 强化住房租赁市场监管

(1) 加强对住房租赁市场日常动态的监督和管理。政府部门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住房租赁方面的最新信息, 发布住房租赁指数的涨降幅度, 正确引导住房租赁市场走向合理化、系统化。

(2) 加快建设政府住房租赁交易平台。统一住房租赁合同示范文本, 并在网上备案, 实现租赁交易全流程监管;规范住房租赁交易流程, 保障租赁双方的权益, 特别是住房人的权益。

(3) 合理指导住房租金价格, 严控租赁价格大幅上涨。建立租赁住房价格信息平台, 定期发布租金价格信息, 为住房租赁双方当事人确定租金价格水平提供参考, 从而减少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

摘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是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对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盘活存量房源, 解决不同需求居民住房问题,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住房租赁市场存在的问题, 阐述了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对策, 从而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发展。

关键词:住房租赁,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周长鸣, 康玉珠.住房租赁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5.

县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5篇

跨境电商平台搭建起一个自由、开放、通用、普惠的全球贸易平台。在这个平台上, 亿万消费者可以买全球, 中小企业可以卖全球, 真正实现了全球连接、全球联动。跨境电商对国际贸易运作方式、贸易链环节产生了革命性、实质性的影响。目前国内的跨境电商平台主要的经营方式包括如下的几种:

(一) B2B平台和B2C平台

跨境电商B2B平台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跨境交易平台, 如阿里巴巴国际站、中国制造网、环球资源网等。B2C平台就是企业与个人之间的跨境消费平台, 如兰亭集势、速卖通、洋码头。

(二) 进口平台和出口平台

据数据显示, 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结构仍以出口为主, 但随着国家政策对跨境进口电商的不断支持, 以及跨境进口电商在激烈竞争中不断提升用户体验, 跨境进口交易占比也在逐年攀升。

(三) 信息服务平台和交易服务平台

信息服务平台是指通过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进行信息发布完成交易撮合的服务, 其主要盈利模式包括会员服务和增值服务。如阿里巴巴、环球资源网等。

交易服务类平台能够实现买卖供需双方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其主要盈利模式包括收取佣金费以及展示费用。如敦煌网、大龙网等。

(四) 自营平台和开放平台

如亚马逊、速卖通、WISH都是典型的开放平台, 作为管理运营平台商存在, 通过整合平台服务资源同时共享数据, 为买卖双方服务, 通过赚取佣金和相关的服务费来作为盈利。

而兰亭集势、环球易购等自营平台对其经营的产品进行统一生产或采购、在线交易, 并通过物流配送将产品交给最终消费者。

二、我国跨境电商平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较于传统外贸, 跨境电商平台具有诸多优势。但却也因跨境交易比较复杂而且支付及物流风险相对较大, 因此我国跨境电商平台发展还不是非常成熟, 也暴露出多方面的一些问题。

(一) 行业发展规范缺失

跨境电商平台为用户提供订货、物流、结算等相关服务, 这些环节涉及了海关检查、进出口税收问题、以及跨境电子结算等业务。虽然国家在这方面给予很多政策上的支持, 但是这些支持政策与我国跨境电商的现阶段需求还是有较大的差距, 所以说跨境电商行业目前还是缺少进一步的规范引领。

(二) 市场定位模糊不清

就我国跨境电商平台相关企业而言其发展轨迹大不相同, 但是都在跨境电商这个市场之中卡位市场, 却忽视了市场的定位, 从而出现了混乱的市场格局。这样虽然使得跨境电商平台的趋势爆发增长, 但是大多数企业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市场定位以及正确的盈利模式。

(三) 综合服务能力薄弱

跨境电商平台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中间商, 其面向的商户也是来自于不同的国家和不同区域的买卖两方, 然后提供信息、订货、结算、物流等一系列的相关服务。但是就从现阶段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来看, 各大平台以及相关部门的服务水平都是非常有限的, 难以达到那么复杂的要求。国内有很多的跨境电商平台仅仅将这些跨境业务作为拓展市场的手段, 却没有真正地去考虑给用户带来服务需求, 从而导致有些平台在质量保障、售后服务等基本的服务都还很欠缺, 更别说提升更好的综合服务水平。

三、促进我国跨境电商平台发展的建议

(一) 以数据为依托, 明确市场定位, 塑造品牌形象

品牌是消费者在众多资源里面寻找的一个重要标识, 跨境电商平台打造好的品牌是能够增强企业对于市场的定位, 提高平台的知名度, 从而降低消费者的感知风险。

跨境电商行业作为新兴行业, 市场潜能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地方, 这些种种的因素都为中国跨境电商行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所以跨境电商应该明晰市场定位, 通过对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运用, 进一步了解客户的购物习惯、兴趣爱好和购买意愿, 进行有针对性的广告营销和推送, 实现个性化服务, 塑造良好的跨境平台品牌形象。以数据为依托, 提高电商企业的成本效率, 精细化运营。在货源的组织上还是商家的认证等环节, 严格把控质量, 提升跨境消费者体验。

(二) 整合资源, 本地化发展, 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目前国内的跨境电商企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格局, 对于那些后续进入这个领域的企业而言, 进行资源整合, 垂直化的发展也是一种很好的经营模式。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在一个细化的市场更深入地去运营。此外也应当更进一步的去探索市场分析消费者群体, 从而实现更加精确的营销。

总体来说, 目前跨境电商在线上发展速度较快, 未来则应更多的沉下来, 做好线下布局, 推动本地化服务, 如通过本地化部署更加完善的配送体系, 缩短配送时间, 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在最大程度上改善用户的体验。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中国跨境电商发展势头正盛, “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经贸一体化的深度融合, 跨境电商将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而跨境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又促进了全球经济更好的交流。但是在跨境电商不断发展的同时, 其所存在的问题也应该得到有效的重视, 只有采取良好的对策去解决这些问题, 才能使得我国跨境电商平台能够有更好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空间, 并给用户越来越好的体验。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化社会的不断发展, 跨境电商平台的发展也非常迅速, 但是跨境电商平台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我国跨境电商平台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并给予相应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跨境电商平台,发展,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1] 吕雪晴, 周梅华.我国跨境电商平台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路径[J].经济纵横, 2016 (3) .

[2] 丁伟.我国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改革与战略, 2017 (3) .

[3] 梁烨.我国跨境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J].中外企业家, 2017 (23) .

县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6篇

从理论层面看, “普惠金融体系”包含了微型金融, 得到了传统金融理论的认可。从现实意义看, “普惠金融体系”旨在构建一个惠及更多人、可持续、有效、全方位的金融体系, 也就是说能让所有的老百姓都能享受到足够的金融服务, 促进经济均衡发展。对普惠金融的理论研究对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一、普惠金融的概念、特征和框架

(一) 普惠金融的概念

2005年5月, 联合国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了全球普惠金融启动大会, 该次会议对普惠金融给出了定义。该定义可简单地被描述为, 普惠金融是指能够高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制度和金融体系。

(二) 普惠金融的特征

普惠金融与传统金融相比具有相当大的不同:首先, 它强调平等性。它致力于让所有人能享受到金融服务, 包括弱势群体。原因是:其一, 金融业实际上是服务业的一种, 能够获得金融服务是每个人的权利, 这一特性决定了它的服务对象是社会上的所有人, 而不仅仅是高收入人群, 更应当包括小微企业以及其他弱势群体。只有实现金融服务的广覆盖, 才有可能让所有人都能接触到金融服务;其二, 个人的生存发展需要金融服务。正因为如此, 为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就不能让金融只为高收入阶层和中产阶层服务。其次, 它强调优惠性。普惠金融强调将金融服务以更优惠的形式给予小微企业和其他弱势群体。实践经验表明, 发展普惠金融是扶贫的重要工具。

(三) 普惠金融体系的框架

普惠金融体系框架由微观、中观与宏观三个层面组成, 与传统金融不同的是, 它包含了弱势群体。具体来说, 该体系包括:

第一, 客户层面。普惠金融的服务群体主要是贫困和低收入群体, 他们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决定了整个普惠金融体系的供应情况。在多数情况下, 他们有能力还款, 在传统金融机构不能获得良好的金融服务时, 可以忍受较高利息。所以对于普惠金融提供者来说, 必须加强金融创新力度和金融服务的保障。

第二, 微观层面。这一层面主要是金融服务提供者。他们为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提供储蓄、信贷、商业保险和金融信息咨询等金融服务。所以, 微观层面的研究重点是金融机构如何既保持自身可持续发展, 激发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又能服务广大低收入人群、小微企业等在获得金融服务上的弱势群体。

第三, 中观层面。这一层面主要是对金融设施和金融服务提供者所提出的要求。这一层面包含的机构有行业协会、征信机构、信息技术、评级机构、专业业务网络、结算支付系统、技术咨询服务等。这些要求能够拓展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促进金融体系透明化发展。

第四, 宏观层面。这一层面的参与者包括金融监管当局、财政部以及相关政府机构。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成分复杂, 同时金融市场作为一种市场机制, 具有盲目性和自发性的缺点, 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干预, 以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 促进金融市场良性发展。所以, 必须加强普惠金融相关的法律体系建设并制定完善合理的顶层制度设计。

二、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 从微观层面上看

近些年来, 互联网金融借助其更广的服务半径、更低的服务成本和大数据平台飞速发展, 实现经济资源跨时空配置。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运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对金融行业的组织架构、交易方式和业务流程进行改造, 引发了原有金融经营模式的变革。余额宝、互联网基金等互联网和传统金融产品的融合使金融服务的门槛降低, 理财的流程简化, 激发了客户的理财需求, 同时也能使更多的群体能够享受到财富增值的金融服务。网络小贷、P2P借贷等新的金融服务模式使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的融资变得更方便, 改善了融资服务的体验, 能够帮助他们把握市场机会、扩大生产、促进销售, 提高经营的抗风险能力。同时, 互联网金融也对传统金融行业形成巨大冲击, 对线下传统金融机构产生倒逼机制。线下传统金融机构为了维护自身巨大的市场份额、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纷纷加大对金融产品和服务流程的创新。

(二) 从中观层面看

拥有完善的征信体系是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完善的征信体系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较为完整的客户信用信息, 降低因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而发生的信用风险, 还可以方便资信良好的客户获得金融服务。目前, 我国已经建立较为完善的征信数据库。截至2014年底, 全国联网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为8.57亿自然人和1969万户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 平均每天企业和个人查询数量达140万次。

随着我国对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愈加重视, 我国的支付体系日益完善。我国已经拥有票据、汇兑、银行卡、电子支付等多种支付工具。电子支付是最具潜力的非现金支付工具, 近年来, 支付笔数和支付金额急剧上升。我国央行新一代支付系统的功能也更加完善, 架构也更加合理, 技术也更先进。除此之外, 我国还有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等支付系统, 使得资金流通更加便利、通畅。

(三) 从宏观层面看

宏观层面指的是政府监管层面, 政府进行合理的金融监管能够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引导普惠金融朝着更有序、更规范的方向发展。2015年, 银监会设立了普惠金融部, 致力于推进银行业普惠金融, 监管普惠金融业务。普惠金融部的设立促进普惠金融的监管走向规范化, 提高了监管效率, 促进了普惠金融政策及时、有效的推广和实施。同时, 也能够推动金融机构更好的服务弱势群体, 让普惠金融真正能够做到惠及全体人民。

2016年, 国务院印发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 从国家层面对普惠金融的实施做出阶段性的战略性规划。《发展规划》要求开放市场、引进竞争, 发挥多种金融业态的集合优势, 建立健全一个完善的普惠金融体系, 拓宽金融服务覆盖的广度, 让普通老百姓也能获得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 特别是要让小微企业、农民和低收入人群等以往不容易获得金融服务的弱势群体获得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金融“嫌贫爱富”的特质, 推动金融更多地惠及平常百姓, 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促进社会公平。

三、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

(一) 从微观层面看

在我国的欠发达地区, 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备, 居民的金融可得性较低。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 金融机构的物理网点数量严重缺乏, 部分地区甚至没有金融机构的物理网点。在金融基础设施欠缺的情况下, 我国欠发达地区居民往往需要去较远的有金融机构网点的地区才有机会获得金融服务, 以至于他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能得到很好地满足, 他们的金融需求甚至因此而被抑制。这一现象非常不利于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

在政策的鼓励下, 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参与到普惠金融的发展中来。有小贷公司、村镇银行, 也有开设普惠金融业务的大型商业银行, 甚至还出现了专门的普惠金融公司。金融机构的数量增多, 而它们的质量参差不齐, 给市场带来巨大风险。同时, 普惠金融服务的对象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 他们资金的使用难以监管, 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一旦他们出了问题, 风险就容易爆发。

(二) 从中观层面看

科学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既可以对普惠金融的发展进行合理的评价, 又可以及时发现目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很多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也纷纷确立了一套自己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而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关的完整的指标体系, 只是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中提到在整合所有普惠金融的数据基础上, 设计并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考核体系, 形成动态评估机制。而且, 我国没有对普惠金融的专项统计, 各个部门之间的统计数据缺乏共享机制, 数据难以整合分析利用。

金融业由于其特殊的性质, 从产生伊始就和信用相伴相生, 金融业的正常运转依赖于良好的社会信用。我国虽然已初步建立数据量庞大的征信系统, 但是, 普惠金融的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仍处于萌芽阶段, 因此, 这对普惠金融的发展造成了制约, 增加了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风险。

(三) 从宏观层面看

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而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作支撑。在金融机构方面看, 参与到普惠金融体系中的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政策性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专门的普惠金融公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而小贷公司却没有取得相关的“金融许可证”, 所以小贷公司不会受到银监会和央行的监管。同时, 小贷公司的再融资受到现有法律对小贷公司资金来源的限制而产生阻碍, 不利于小贷公司的发展。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看, 虽然普惠金融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缺乏一个完善的消费者权益保障体系, 一旦金融机构发生风险, 消费者的权益就得不到实质性的保障。金融服务的变革巨大, 农村信用社、小贷公司、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业务的开展需要更大的灵活性, 现有的法律体系对监管他们的金融服务行为、评价他们的业绩是不合适的, 不利于普惠金融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四、促进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 提高农村金融的可得性

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农村及边远地区设立网点的同时, 支持在农村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大力推广和普及通过互联网、电话等方式办理业务, 即使是必须在物理网点办理的业务, 也可以通过网络或电话预约和填写信息, 做到“最多跑一次”即可完成业务的申请和办理, 简化业务办理流程, 提高农村金融的可得性。

(二) 建立科学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

科学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既可以对普惠金融的发展进行合理的评价, 又可以及时发现目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建立一套科学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 必须加强对我国现有普惠金融的数据分析和研究, 注重我国目前已有的调查数据, 对各部门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 进行数据挖掘, 为监管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同时, 在建立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后, 保持该指标体系的相对稳定性, 做到评估普惠金融发展状况的纵向可比。

(三) 健全“差别化”的监管体系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将涉农信贷这一因素加入对金融机构的评价体系中, 鼓励金融机构把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入到对“三农”的支持之中, 鼓励各金融机构在欠发达地区开设分支机构。可根据农业或涉农产业的生产周期特点尝试实施弹性存贷比要求, 对涉农贷款的金融机构实施税收优惠、财政资金支持等政策。将银行分支机构员工的工资与涉农、小微企业贷款的规模挂钩, 鼓励银行将更多的金融服务资源投向“三农”和小微企业。强化对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监控, 提高贷款的质量, 切实改善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摘要:当前, 金融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 它通过引导经济资源的流向, 从而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但从实践经验看, 传统金融体系中存在着金融排斥的弊病, 这将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于是, “普惠金融体系”的理念应运而生。本文首先对普惠金融进行了概述, 阐释了普惠金融的概念, 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对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 最后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提出建议, 希望能够为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金融排斥,普惠金融,金融体系

参考文献

[1] Germana Corrado, Luisa Corrado.Inclusive finance for inclusive growth and development[J].Current Opinion i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2017, 24.

[2] Xiaoling Song.Internet penetration, Inclusive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Growth in Per Capita Income[A].Research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2017 9th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 (IEMETC 2017) [C].Research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2017:7.

[3] 陈思.普惠金融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排斥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 2013.

[4] 吴国华.进一步完善中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3.

[5] 张少琴.建设国家统一主导的社会征信体系[N].光明日报, 2015-12-14.

[6] 潘功胜.关于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几点思考[J].上海金融, 2015 (4) .

[7] 王守淦.普惠金融的理论框架及路径选择[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 2014 (3) .

[8] 林秋萍, 谢元态.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金融发展与改革研究[J].金融教育研究, 2014.

[9] 何德旭, 苗文龙.金融排斥、金融包容与中国普惠金融制度的构建[J].财贸经济, 2015 (3) .

[10] 许英杰, 石颖.中国普惠金融实践发展、现状及方向[J].西南金融, 2014 (3) .

[11] 娄飞鹏.金融互联网发展普惠金融的路径选择[J].金融与经济, 2014 (4) .

上一篇:新公司股东会会议提纲范文下一篇:幸福主题教育活动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