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范文

2023-09-19

实体经济范文第1篇

关于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关于深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要求,推进攸县普惠金融建设,进一步提升##银行(以下简称“本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和成效,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发挥金融资源配置对实体经济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根据《中国银监会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7]4号)的文件精神,结合本行实际,特制订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以“提升服务质效,支持实体经济”为主体思想,创新优化金融服务能力,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促进自身转型发展。增强内部治理的有效性,强化内控建设,全面提升资产质量。充分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努力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

第二章 组织实施

第三条 建立组织,加强领导。本行成立由行长任组长,副行长为副组长,市场拓展部、营业部、合规风险部、财务部、综合部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主体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审定实施方案及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场拓展部承担办公室职能,负责活动方案

1 的制定、实施与总结。本行全体干部职工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增强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全体干部员工积极参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活动的浓厚氛围。

第四条 加强督查。本行将对服务实体经济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及时掌握新情况、发现问题,提出相应指导意见,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帮助解决完善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建立自查自纠机制,落实责任人,对存在问题要做到早发现、早解决、早处理、早完善。

第五条 总结交流。 每半年对服务实体经济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内容要突出好的经验和特色做法,以便及时研究问题,明确对策,规范行为。通过召开讨论会、专题座谈会等形式,对主题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交流,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共同推进服务实体经济工作的开展。

第三章 工作要求

第六条 强化支实支农支小,突出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着力点,在服务“三农”及小微企业的前提下,突出服务重点,大力支持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园区以及战略性新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工业企业,以带动区域经济稳固发展。加大对有市场发展前景的现代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等领域的资金支持。继续深化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根据小微企业的可承受能力和

2 生产经营状况,实行小企业贷款利率差别化定价机制,降低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针对小微企业资金周转难的特点,推进小微企业无缝续贷,解决小微企业流动资金周转难问题。不断完善小企业“六项机制建设”,在下放审批权限、适当提高风险容忍度、完善尽职免责制度、合理利率定价等方面做出合理化改进,以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确保涉农贷款实现“两个不低于”和小微企业贷款实现“三个不低于”。

第七条 推进阳光信贷及金融普惠建设。要不断深化阳光信贷、惠农富农金融创新工程建设成果,进一步做好做实阳光信贷信息录入、系统授信、贷款发放等工作,让农户切实感受到阳光信贷工程为广大农民带来的优质金融服务于便利性,不断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推进各项基础服务进一步向村一级延伸。要把握服务重点,下沉服务重心,扩大服务范围,推动两卡发展,着力推广丰收小额贷款卡、丰收创业卡、家庭农场贷款等贷款产品,有效化解融资担保瓶颈制约,满足多样化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

第八条 继续强化渠道建设。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围绕加快社区、行政村、偏远地区等金融服务薄弱地区的网点延伸和有效推进“丰收村村通”工程建设,为深化信用延伸工程打好基础。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积极探索最适合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的组织体系。以控风险、提质效为目标,不断完善和创新金融指导员队伍管理模式。不断健全和完善自助银行、网络银行、

3 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服务渠道。努力实现“基础业务不出村,综合业务不出镇”的目标。扎实推进村级便民服务中心、银行卡助农服务点等特色服务渠道建设,力争构建五位一体服务体系。今年计划新增网点两家,加大金融服务网络覆盖面。

第九条 创新服务方式,推进产品建设。要以阳光信贷建设为契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大力推广信用贷款工作,提升攸县信用品质建设。努力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家庭农场信用贷款、农村青年创业信用贷款的推广工作,促进小微企业、“三农”等客户群体信贷服务方式的转变,培育诚信氛围,提高信用良好客户的融资效率。

继续做好家庭农场等金融服务工作。要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在信用评定基础上,探索设立担保基金、银保合作等多种形式发放贷款;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经营规模的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差异化资金需求,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方案;积极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范围,探索开展大型农机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贷款试点工作,使广大农户享受到更加充分的金融服务。

第十条 大力发展绿色信贷。要将绿色信贷理念、标准、方法贯穿到整个信贷工作中去,确保信贷资金投向符合技术升级要求、低污染的绿色标准领域,大力支持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加强绿色信息共享平台应用,开展绿色信贷评价机制,实现攸县绿色发展的生态富民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利

4 用“绿色信贷信息共享系统”,严控对产能过剩行业给予授信或发放贷款。

第十一条 完善授信风险管理制度。加强信贷精细化和全流程管理,突出第一还款来源,根据各级政府机构的战略举措,通过对不合格企业逐步退出机制,提高金融支持效率。加强对关联企业授信情况、相互担保情况的风险排查,严格控制关联关系复杂、规模扩张过快、无相关多元化投资的客户融资比例。通过逐步压缩风险企业大额担保贷款授信额度,逐步减少有多头贷款的企业在我行的授信额度等方法,尽量减少风险产生后对相关行业和同业的影响面。做实贷款分类,真实反映资产质量,健全不良资产核销处置制度流程,提升风险抵补能力,有效盘活存量资金。完善联合授信管理方式,有效防控“过度授信、多头授信”风险。建立金融债权维护常态化工作机制,积极推动配合法院等相关部门,依法有效维护金融债权。

第十二条 加大服务实体经济的宣传力度。加大金融教育活动的统筹,进一步丰富宣传形式和载体,充分利用进村入企、送金融知识下乡、银企座谈会等活动以及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和网站等各种新闻媒体,做好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宣传和普及。积极组织开展企业风险教育活动,引导企业适度发展,理性发展,合理转型升级,建立健全财务与信息制度。

第四章 附则

实体经济范文第2篇

2009弘业期货·江阴站

为了圆满的完成此次讲座内容。现就江苏弘业期货公司与江阴中闽公司的工作职责细致化。具体内容如下:

江苏弘业期货经纪公司方:

1.我公司针对中闽企业结构,主要针对钢铁期货与现货结合的专业知识培训,使企业对于期货结合实体经济有正确,详细的认识,对于企业后期生产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培训内容大体如下: 钢材:

1) 钢材期货品种介绍 2) 钢材现货市场现况分析

3) 钢材期货投资机会分析以及操作技巧 4) 钢材企业如何结合期货市场参与套期保值 5) 钢材期现市场未来展望

2.我公司负责企业的后续服务工作,包括为企业量身订做套期保值方案,更好的为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及时提供专业信息以及行情分析,便于企业后期发展规划;免费向企业提供专业行情软件,以及套期保值,投资的相关材料,并做一对一的讲解和持续性的分析,做到服务细致化。 3.关于期货与现货相关的其他事宜

江阴中闽公司方:

1.做好前期宣传工作,将相关时间、内容等精神下达到各个阶层,各个行业。以便后市培训工作能够按质按量完成,起到预期的效果。 2.联系培训地点,方便企业安排行程。

3.筛选优质企业,培训的对象定位在中大型企业,通过对这些优质企业的长期培训,做到以点连线,以线画面的良好覆盖。做到更好地在整个地区相关企业更快,更有效的普及。

4.关于培训工作的其他事宜

注:

一、此草案为大体提纲,具体时间地点以及培训流程等具体内容待我公司与贵方商议通过;

二、若贵方有任何要求,可向我公司提出,并协商解决;

公司简介

江苏弘业期货经纪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弘业期货”)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在江苏省工商局登记注册的大型期货经纪公司,注册资本1.38亿元。公司隶属于江苏省国资委监管的大型企业集团——江苏弘业国际集团,上市公司弘业股份(600128)和全国知名创业投资企业江苏弘业国际集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公司的主要股东。公司主营商品期货经纪、金融期货经纪。

弘业期货品牌优势

1、我们拥有24家开业及筹建的期货营业部,是国内营业网点最多的期货公司,覆盖上海、北京等国际金融中心及国内主要省会城市,市场服务渠道便捷通畅。

2、我们拥有行业最高等级的总部中心机房及业内唯一自建的异地灾备机房,一流的信息技术形成强有力支撑,客户交易安全高效。

3、我们的综合竞争实力傲视同行,经纪业务能力排名全国第四。同时我们拥有丰富的风险管理实战经验,十年来保持经营管理零风险。

4、由海归博士领衔开发的程序化交易平台,将为股指期货的专业投资者提供强力支撑。

5、我们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品牌期货公司,是中国期货业协会理事单位和江苏期货业协会会长单位,先后荣获省级青年文明号、省级五一劳动奖状、“中国期货公司十强”等称号,多年来成就国内一流,世界知名。

6、我们历经十年磨砺,规模效益稳步扩张,目前资产规模近25亿元;2009年,我们代理交易额近2万亿元,各项财务经营指标同比增长100%。

7、我们是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结算会员(会员号:128),多年来还和国内其他交易所和中国期货业协会保持良好合作,多次荣膺国内三大商品交易所“优秀会员”。

8、我们的研究资讯能力业内闻名,每年均有上百篇研发报告刊载于业内主流媒体并先后出版多部著作,能为您提供各项专业增值服务。

9、我们拥有科学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管理团队保持十多年稳定,从业经验丰富、管理能力优秀。公司从业员工300人,人力资源丰富。

实体经济范文第3篇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的发展正在经历第三次经济转型。第一次转型以发展乡镇企业为标志,实现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历史转变。第二次转型以扩大对外开放为动力,实现了向开放型经济的转型。现在正处于第三次转型的阶段,核心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向创新型经济升级,着力建设“三个高地”:就是建设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加快实现“三个提升”:就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这一目标,发展理念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路径要进一步转轨,产业发展要进一步转型。

首先要关注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了解全球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立足自身优势和现实基础,重点培育和发展六大新兴产业。

一是新能源产业。围绕再生能源利用、新能源设备制造和智能电网三大重点,加快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使新能源产业成为江苏的战略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二是新材料产业。依托骨干企业,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研发能力,加快新材料产业化进程。

三是新医药产业。以生物制药、现代中药为重点,积极开展重大技术项目攻关及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着力引进一批技术领先的知名企业和重大项目,加快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特色优势明显的医药产业群。

四是环保产业。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低碳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发展环保新技术,开发环保新产品,加强环保基地建设,促进环保产业扩大规模、提升水平。

五是软件和服务外包。积极开拓市场,加快软件园和苏南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带建设,实现从中低端向高端、从一般外包向品牌外包转变,着力提升软件和服务外包发展水平。六是新传感网产业。努力突破核心技术,加快建立产业基地。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要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两端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幅度提高服务业占GDP比重、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其次,要着力推进自主创新。

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科技服务“四大平台”,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使更多的“江苏制造”变为“江苏创造”。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为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做大做强一批科技型企业,建设一批功能完善、高水平的创新载体。最后,要突出抓好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在大规模培训人才、提高人才素质的同时,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大幅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到突出位置,实行优先投入,实施更加优惠的政策,特别要重视引进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深化改革,锐意创新,为发展创新型经济输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实体经济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以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下产生表现及危害进行了分析,随后提出了一些应对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分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金融经济 实体经济 分离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间本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关系,然而基于金融经济自由化属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金融经济过度膨胀现象,致使出现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问题,严重限制了二者经济功能的发挥,并带来各种经济发展危害。基于此,有必要对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进行研究分析,对于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下产生表现及危害

1.1 兼并现象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经济全球化来临让国际贸易往来更为频繁,市场竞争因此变得越来越激烈。一些强大的金融机构为占取更多的资源与市场份额,开始去收购、兼并一些实力较小的机构,随着这种兼并现象愈演愈烈,导致本就有限的资源被过度集中在一个或少数个大规模的金融机构中,一旦这些金融机构出现问题,将会引发大规模的经济动荡,严重影响经济发展,此时政府便会伸出援手,确保金融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很多大型金融机构抓住这一点,心存侥幸,忽视破产带来的后果与影响,在经营过程中常出现一些“铤而走险”的风险经营行为,对于金融秩序的安全与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1.2 实体经济遭受挤压

实体经济是金融经济基础,金融经济是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一种手段,二者互相促进,不可分离。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典型出现分离的现象便是金融经济过度繁荣,从而导致有限的市场资本被大量的套牢在金融经济中,致使实体经济资本不足,限制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部分金融经济产品汇报周期过长,存在资金周转困难问题,还有的金融经济虽然投资回报可观,但相应的投资风险也非常高,如股市崩盘、跳水等,从而导致资本严重“蒸发”“缩水”。基于上述种种,使得市场资本发展严重受挫,实体经济发展困难,出现经济发展失衡问题。

1.3 经济度量失准

经济度量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所依据的重要标准之一,一旦出现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出现分离问题,便是导致这种经济度量标准准确度大大降低,对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造成严重的影响。

例如,在金融经济发展中经常出现一些投机行为,并且一些金融经济产品的市值一直处在变动状态。当大量有限的社会资本从实体经济中转入到金融经济,基于经济资本的不确定性会使得一些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被掩盖,并且对于经济度量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甚至大量的社会资本存在于金融经济中还会营造出一种“虚假的繁荣”,势必会造成经济度量失准,严重影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控。

2 应对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分离策略

2.1 加强政策调控

国家经济繁荣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二者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一旦两者发展速度失衡,如一方发展速度过快,另一方过慢,都会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实体经济是金融经济的发展的根基,一旦金融经济发展过快,脱离了来自实体经济的支撑,那么金融经济便成了泡沫经济,看起来很漂亮,但一戳就破,没有任何实际价值。同样,实体经济发展也离不开金融经济发展的支持,金融经济使得资源分配更加高效合理,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此,需要相关人员在后续工作中,充分认识到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合理做好二者的定位,并对其加强政策调控,促进实体经济得到平稳有效的发展同时,又能够使得金融经济在其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例如荣光降低对发展实体经济贷款的门槛,降低相应利率,并促进贷款期限延长等,即能够使得金融经济得到有效的培育,同时也为实体经济发展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

2.2 对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利用

相对于实体经济来说,金融经济更加自由,但同时也更加不可控,合理利用自由的金融经济,并结合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间有利的的影响关系,可以有效避免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问题。首先,金融经济的自由化会提升资金存储利率,从而可以吸引更多的资本投资,使得金融融资途径变得更加丰富,避免出现政府过度干预问题,在市场自由调节机制下,金融经济使得资源分配更加的科学合理,并有针对性,从而使得实体经济获得良好的收益,实体经济在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后,将会大量投入生產,实现更多的财富创造,反过来推动金融经济实现更好的发展。基于此,为确保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始终以这种良性的态势互相影响共同发展,避免出现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出现分离问题,就需要政府部门对于金融市场相关制度加以完善,使得金融经济自由化属性得到有效发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的同时,完善的金融市场制度又能够使其尽量规避掉自由化金融经济中存在的固有风险,使得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得到更好更加积极的利用,实现对二者分离的有效控制,推动两者实现共赢,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平稳顺利的发展。

2.3 注重实体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出金融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作用

首先,在国家层面上,应提升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应充分认识到实体经济乃立国之本,注重实体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出金融经济服务与实体经济的作用。尤其是国家的一些宏观经济政策,对巩固实体经济地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引领指导作用。2017年两会期间,国家总理李克强同志明确指出:“要做强实体经济,抓好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机构突出主业,下沉重心,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防止脱实向虚”。由此展现出国家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这将会有效提升实体经济从业者的信心,从而在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下有效推动实体经济平稳顺利的发展。

其次,在地方政府方面,也要相应国家号召,针对于实体经济在各方面的发展,加大相关的政策支持力度。例如在金融政策方面要结合实际向实体经济方向倾斜,综合利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推动实体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与此同时,应要去金融行业向实体经济行业相倾斜,充分发挥金融经济服务与实体经济的作用,在通过制定并完善相关的金融制度保障下,允许并鼓励民间经济进行实体经济投资,促进实体经济平稳顺利发展。还应进一步规范化市场经营环境,加大外资引进与合作力度,从而切实有效的推动实体经济实现良好的发展,拉近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间的差距。

最后,在实体经济从业者方面,要想实现实体经济的有效发展,必须要改变经营思路,创新经营理念,促进服务水平与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从以往实体经济发展受挫原因来看,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实体产品同质化严重,仅仅靠产品过硬的质量显然不能满足当前消费者更加多样化的个性需求,因此需要实体从业者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与大力支持下,不断创新经营方法,不仅在产品质量上下足功夫,更要通过良好的市场营销,立足于为顾客提供更加全面多样化的个性服务,满足顾客个性化服务需求,做到“质量服务一手抓”,提升服务理念,加强品牌建设,为顾客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使得实体商品充分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凸显实体产品竞争优势,提升实体产品竞争力,推动实体经济实现平稳顺利的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的共同努力,需要深刻认识到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之间的关系,提高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引导金融经济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同时,尽量规避其中的风险问题,加强对两者发展速度的控制,避免出现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问题,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实现平稳顺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都春峪.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2).

[2] 杨婧研.探究关于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分离[J].经济, 2016(12).

[3] 尹婧.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探析[J].科研,2016(9).

实体经济范文第5篇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下行压力较大,稳定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防范金融风险的任务十分艰巨。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的主体,而财政政策的调整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因此,国家提出要建立保障实体经济发展的财政制度,提升地方财政对實体经济发展的服务效能、强化激励作用以及加强风险防范管控。以此为背景,研究地方财政对实体经济的各方面影响,分析地方经济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地方财政;实体经济;影响;优化措施

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它涵盖了工业体系、农业体系、教育文化、信息服务等重要的支持社会生存发展的产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经济模式。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努力提升经济质量,实体经济也需要升级革新,然而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支援和引导,也就对财政政策的调整制定提出了新的挑战。地方财政是中央财政的辅助力量,地方财政支出也是影响各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地方财政的政策调整和制定将会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财政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支出总额逐年上升,对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强的支撑作用,财政政策也在随着我国不同时期的经济特征而逐步调整。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能够刺激内需增长,使经济快速复苏;以增税或者减少财政支出的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抑制经济泡沫增生,降低通胀风险。因此,政府通常通过调整财政政策的手段来调整我国经济发展方向。

新常态下,财政政策把控经济发展方向的功能作用并未改变,财政力量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与我国整体经济状况和市场需求情况密切相关,因此经济发展快慢和财政政策之间确实存在因果关系,但是财政政策的变化对经济波动的反应却往往不够及时。因此,需要抓住经济发展中核心问题,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策略,以增强财政政策稳定经济局面的作用。而实体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财政政策的影响自然也会存在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过程。

中央财政为顶层经济设计保驾护航,财政支出政策全面支持实体经济,地方财政同时也要助力地方实体经济发展。而由于受到世界经济环境恶化和地方经济发展等因素制约,地方财政在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需要进行深思和探讨。

二、地方财政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1.地方财政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制度不完善。现在我国各地方政府,从省级政府到乡镇一级政府,对于行政职能划分和财政权力对应的问题往往不能妥善解决,多级政府财政权力交叉管理,互相影响,因此造成了制度设计和政策调节的种种不便。所以,需要顶层设计来促进地方财政结构进行转型,健全财政保障制度,同时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让地方财政能有更充足的资金来应对实体经济的各种需求。

2.地方财政对于实体经济的激励作用不足。目前许多地方政府都配合中央指示精神,出台制定了一些列扶持当地实体经济发展的财政策略,例如江苏省设立了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专项扶持基金,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等一系列鼓励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由于需要财政额外支出大量资金,政策持续性有待考验。另一方面,现有的税费制度使得实体经济税负较重,也是税收制度改革滞后于实体经济需求的一个表现。在实体经济涉及的各个行业中,税收政策不尽相同,体系不健全,单靠减免税费无法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因此,地方政府税费优惠政策改革对实体经济也会产生比较重要的激励影响。

3.地方财政服务效率较低。地方财政服务效率也是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我国人口基数庞大,企业数目极多,所以各地方财政部门对本地企业的各项补贴和优惠措施往往由于资金数目太大而无法完全落实到位。因此,奖励补贴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也比较有限。同时,财政政策的制定也由于体系的僵化和不完善,难以应对市场环境的复杂变化,造成了目前地方财政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效率较低的状况。

4.地方财政服务实体经济存在一定的风险。经济活动都存在一定风险,而我国地方实体经济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地方债务风险。截至2019年7月份,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高达210 653亿元,发行新债券和旧有债务都成了地方财政的一大负担,此类实体经济债务风险必须注意要在可控范围内,才不会造成地方经济局面崩盘。其次,地方土地经济风险。土地经济是我国近十年来快速增长的一个保障点,但是随着环保意识提升,我国自主地减少了土地开发利用。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土地财政收入会逐步减少,寻找相应的替代收入对于地方财政保证也十分重要。

我国的实体经济面临全面转型,因此地方财政部门应该着力研究这些重点问题,研究相应对策,利用财政调控能力,出台更好的财政措施来服务于实体经济。

三、地方财政服务实体经济的优化措施

1.完善地方财政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制度。建立完善财政的制度,首先,要根据省及省以下各级政府的行政智能来分配财政权力。让职能划分和财政权力范围对应,这样就能保障各级政府的财政利益,避免了多级政府交叉管理,影响财权平衡。同时对社会公共服务支出,包括义务教育、医疗保障、公共卫生、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财务支出和界限明确定义,保证维护社会基本秩序的经济需求。其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当地拥有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这个环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地方政府对于行业的重视程度和配套的发展政策,二是地方政府对于行业或者企业的补贴政策和税费减免,三是当地的衣食住行以及基础设施条件,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和人力资源优秀程度。不论政府如何制定实体经济的发展策略,都不能减少改善相应民生设施的财政投入比例,并且要根据当地所要扶持的产业制定财政补贴计划。在保证地方财政完成服务于实体经济任务的同时,还要大力挖潜,让当地的优良资本加入合作,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保障财政支出政策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2.增强地方财政对于实体经济的激励作用。创立激励措施,首先,可以完善当地的税收优惠政策。要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的税费负担,积极配合国家的“营改增”税费制度改革,有效降低企業的经营成本,并在企业购买低碳排放设备,改善环境投资和创新技术方面给予税收优惠支持,让企业有更多资金进行技术的更新换代和改造陈旧设备,增强本地实体经济的竞争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激励措施需要有时间和边界的限制,以免影响正常的市场秩序稳定。其次,对于政府可以利用正常的支出资金计划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例如,各级政府每年的采购计划,所需要支出的资金都比较可观,因此可以利用这笔资金,同当地的企业进行采买合作。政府采购行为对于企业来说既是政策激励,也是资金支持,还能发挥保护地方产业的作用。对于一些特定产业领域的采买招标可以将范围缩小至本市或者本省企业,还可以选择优质的本地企业授予“政府长期合作企业”的荣誉,并积极为企业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给予支持。

3.提高地方财政服务效率。要提高地方财政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效率,首先,要杜绝地方财政资源的浪费现象。要发展高质量的实体经济,需要利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淘汰掉地方各行业中的“僵尸”企业。地方财政部门要拒绝对低端产能过剩的行业或者企业进行帮助和补贴,降低财政资金的无效支出率,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进行调节。其次,要加强财政政策体系打造。财政、金融和产业政策都是我国实体经济赖以生存的基础,完善的财政政策体系要能根据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做出快速反应,即时调整财务策略和税收制度,以保证实体经济的正常发展,同时降低实体经济风险。同时,财政政策体系内各个组成部分要共存互依,协调共进,随着实体经济发展做好阶段性的补充修正。

4.增强地方财政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风险防范意识。地方实体经济风险防范,首先,要控制地方债务风险。《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中明确了地方债务各项相关规定,地方政府要根据意见的思想精神严把发债关,把债务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中进行风险评估。建立问责机制制,对良债务发行的相关部门和干部进行严格监督,确定公共债务所筹集的资金的使用方式和使用范围,如支援公共服务支出、加强民生设施建设、支援地方产业发展等。同时,要设定发债筹集、资金使用、按期偿还三个方面的指标控制机制,不断完善债务风险预警功能。其次,还要防范土地财政风险。要使地方财政逐渐摆脱依靠土地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减少土地开发,保护自然环境。利用房产税收来代替土地财政收入,制定合理的房产税收模式和征税范围,使地方财政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税收点,摆脱土地反复使用、反复开发、重复建设的恶性循环。

四、结语

发展实体经济,不仅是国家经济腾飞的重要保障,也是地方政府增加收入,加强地方民生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因此,地方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中央财政方针,研究符合本地情况的财政政策,做好风险管控,巧妙运用财政政策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实现振兴地方实体经济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杜书云,田申,刘晓英.财政支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空间计量——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分析[J].财政研究,2018,(7):30-41.

[2]  梁璐璐,李京.地方债与财政收支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中国物价,2013,(9):35-38.

[3]  郭鑫,张志.地方政府行为、资源丰裕度与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J].中国市场,1999,(8):15-18.

[4]  李青原,潘雅敏,陈晓.国有经济比重与我国地区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来自省级工业行业数据的证据[J].经济学家,2010,(1):39-49.

[5]  张峁,徐蓓蓓,江栋.地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辽宁省为例[J].科学决策,2010,(5):50-57.

[6]  孙嘉翊.浅谈我国金融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意义[J].商业故事,2016,(11).

实体经济范文第6篇

十八年来,乘着国家金融改革发展的浪潮,齐鲁银行由小变大。在多年的发展中,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镇居民”的市场定位,紧把国家政策导向、地方经济发展脉动,特色定位日益明晰,风险管控逐步提升,盈利能力连年提高,历经风雨磨炼,齐鲁银行正逐步走向崭新的、成熟稳健的发展之路。 转型发展 全力服务中小企业

近年来,齐鲁银行以“做实风险防控、改革组织机构、完善提升管理、转型接轨新金融”的躬身实践,全力服务中小微企业和社区居民。

在客户定位上,长期坚持服务于城镇居民、中小企业。目前,全行共有个人客户228万户、企业客户5万户,通过对原有支行变型,新设小型传统支行、社区支行、小微支行,在济南市形成了由69家传统支行、3家新型传统支行、 1家社区支行、 4家小微支行、2家金融便利店组成的覆盖全城的服务网络;全方位引进了德储小微企业信贷技术,依托小微企业金融中心及分中心,专司100万以下小微企业资产业务,逐渐形成了成熟的、具备竞争力的小微企业专营机制;创新推出了经营贷、季节贷、创业贷等一系列小微专属产品,切实服务实体经济。

在区域定位上,该行坚持立足济南区域金融中心,浸透省会城市群,力争实现网点布局和经营服务全覆盖。今年,在德州、泰安设立分行的申请已经获批,拉长服务链条、市内向社区延伸服务、市外向县域下沉的拓展目标将逐步实现。 植根农村 服务“三农”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持续推进,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齐鲁银行控股发起的首家村镇银行——章丘齐鲁村镇银行于2011年11月30日正式营业。

上一篇:减少自然灾害损失的方法范文下一篇:数据备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