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论文范文

2024-07-16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s1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景东县者后山地新镇建设项目位于景东县者后乡,项目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构筑物建设工程、道路建设工程、景观绿化建设工程及小区内部的给排水、供电等配套设施,本工程建设过程中共产生土石方开挖97465m³,其中表土剥离8000m³、场地平整26754m³、基础工程开挖43876m³;回填土石方78546m3,表土临时堆存于绿化区,用于后期绿化覆土,工程无永久弃渣。

本项目区处滇南横断山系纵谷区南部,属深度切割中山宽谷、峡谷区。气候类型属低纬度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暖温带季风气候。项目区多年平均气温17.2℃,年平均日照数为2131.7h,年蒸发量619.9mm,相对湿度74%。主导风向西南风,年平均风速2.2m/s。年平均降雨量960mm,5-10月为雨季,降雨集中,占全年降雨量的85%,多年平均降水日数154天。20年一遇最大1h、6h、24h降雨量分别为79.56mm、87.5mm、126.78mm。

项目区主要分布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疏林、针阔混交林,次生林、低矮常绿植物和旱地。主要树种有西南桦、旱冬瓜、车桑子等,植被覆盖率约为25%,植被一般。

二、本项目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地形、植被、土壤、降雨,人为因素主要是人为活动的扰动,包括施工方法、施工时序等,这里具体分析如下:

(1)项目区域占用的土地类型多样,原生水土流失以轻度为主。项目原地表完整紧实,若林草植被遭到破坏,植被的林冠截留、涵养水源、固持土壤的功能随之丧失;土体开挖回填松动,抗蚀性降低,在不利气候条件下,极易发生水土流失。

(2)项目区大部分施工区域存在开挖或回填,场地平整开挖回填量较大,若不加强防护,不仅加剧水力侵蚀,还会诱发重力侵蚀。

(3)项目区降雨量丰沛、降雨相对集中,水土流失动力源充足,扰动地表后,很容易加剧当地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情况见下表。

表项目建设水土流失影响因素识别表

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布设原则

项目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防治新增水土流失为目标,保护建设、生态用地为出发点,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在遵守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以及环境保护总体要求的同时,针对项目特点确定措施的布设原则如下:

第一,以“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为基本原则,结合工程实际和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贯彻“预防为主、防治并重、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水土保持与生产建设相结合”的方针,在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合理界定防治责任范围,提出防治水土流失的对策和具体措施。

第二、本着重点治理与综合防治相结合的原则,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在防治措施设计中通过对水土流失防治区域的划分,遵循全面治理和重点治理相结合、防治与监督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合理布设各项防治措施,建立选型正确、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效果显著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达到控制和防治新增水土流失的目的。

第三、密切结合项目特点,从实际需要出发,坚持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使水土保持措施既满足水土保持要求,也满足工程安全的要求。

第四,防治措施应遵循经济性以及技术上的可行性和易操作性原则。各种水土保持措施或工程中用到的材料应尽量就地取材,以便节省投资。提出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要因地制宜,具有技术的可行性与易操作性。第五,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在主体工程比选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利用主体工程已有的水土保持功能设施,避免重复设计。

四、该项目水土保持的对策及建议

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及对该项目的分析,认为该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施工管理,对施工过程中不能及时回填的土石方以及散状材料在不使用时应进行覆盖遮挡。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及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施工,减少地表裸露时间,尽量避免在雨天进行各种土石方工程。

第二,根据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原则,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及项目监理制,本方案补充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应与主体工程一起招标,签订施工合同,按照设计文件及施工合同要求完成防治措施。

第三,临时沉沙池。为了降低施工期间临时排水沟的排泥沙含量对周边地表及植被的影响,同时借鉴同类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经验,本方案考虑在项目区临时排水沟多条交汇处和出口处布置沉沙池,经分析,共设置6座,沉沙池采用m7.5砖砌筑,尺寸为3.0m×1.5m×1.5m,衬砌厚度为24cm,沉沙池内侧m7.5水泥砂浆抹面,施工期间应定期对沉沙池进行清理,将清理出的泥沙回填至绿化用地区,施工结束后将沉沙池回填。

第四,施工期应加强对各项水土保持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定期检查其运行状况,防患于未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或整改措施。

第五,临时排水沟。根据主体工程规划,本工程道路广场区沿线的雨水管网将随着道路的建设,逐步完成,在此之前,由于主体工程规划设计的排水暗管难以及时到位发挥作用,考虑到临时排水沟与后期排水体系有效的结合,因此,根据本防治区的地形条件和布置特点,考虑在道路一侧及场内其它区域统一布设布置畅通的临时排水沟,汇集施工场地内的地表径流,以减少对施工场地内的径流冲刷,本方案布设的临时排水沟基本上沿主体工程规划的永久排水体系布置,部分区域有所延伸,最终将施工期的地表汇水排至项目区附近已有道路排水体系中,进行统一处理。

第六,直接影响区主要为项目建设周边防治责任范围区域,为避免项目建设造成水土流失区域的外延,针对工程建设施工特性,对该防护区域提出以下防治要求:①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尽量减少施工对周边区域的扰动和占压,避免造成植被的破坏;②对受项目施工影响的区域加强监督和保护,避免因不合理的施工或其它人为因素而造成新的水土流失;③对本区域内散落的土石应进行清理,并集中堆放至指定位置,若造成植被破坏,应及时恢复;④在施工扰动影响区加强监督管理,同时加强对该区域的水土保持监测。

五、结尾

以上内容首先对该项目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介绍,随后在此基础上针对该项目实际情况提出了水土保持的对策及建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作者深知,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必须要时刻站在水土防治技术的前沿,多学习、多总结,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的水土防治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公路水土保持 》江玉林等,科学出版社

[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贺康宁等,中国林业出版社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论文范文第2篇

项目名称:《闽南坡地茶园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集成技术研究》

项目实施单位:福建哈龙峰茶业有限公司

项目实施时间:2014年1月-2016年1月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1 试验地的选择

试验地位于华安县市后村哈龙峰茶叶生产基地, 以集水单元为区域, 面积667hm2。现状试验地茶叶种植基本上是顺坡种植和台地种植, 水土流失程度达中度流失以上, 茶园覆盖度低, 地表裸露面大, 季节性旱情较严重, 茶叶生长缓慢, 产量低下, 田间作业道有沟蚀现象, 生态环境较为恶劣, 不利于茶树的生长。

2.2 研究方法

采取对照的研究方法。在667hm2试验区内, 从上到下分成地形、地貌、坡度及茶树的树龄、冠幅、大小、长势大致相同的2区, 其中一组为对照区, 另一组为经过“梯田网、草网、水网、路网”建设的试验区。

2.3 梯田网、草网的建设

2.3.1 梯田网建设。

针对试验区内茶园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田面不整, 梯壁破碎裸露, 而且生产运输不便, 排水、蓄水配套设施缺乏的特点, 田面田埂沿等高线布设, 按大弯就势, 小弯取直的原则, 修建水平梯田, 以截短坡长, 控制坡面水土流失。

水平梯田设计标准按防御暴雨10年一遇3~6 h最大降雨进行设防。

梯田田面宽2m以下、15度以上坡地修筑反坡梯田, 田面微向内侧倾斜。

梯田田面宽2m以上、5度~20度茶园, 内侧开挖竹节沟, 外侧筑埂, 夯实成型, 形成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的梯田网, 控制泥沙、水下沙, 保持水土, 为茶树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2.3.2 草网建设。

在梯田的梯壁种植菅草、铁芒萁、灌木籽, 梯田的田埂种植爬地兰、平托花生、马尼拉草皮, 田面种植白三叶、圆叶决明、羽叶决明、印度豇豆等草种, 降低茶园的裸露面, 减轻雨滴的击溅侵蚀, 控制茶园土壤面蚀, 提高茶园的保水保土保肥能力, 变“三跑”茶园为“三保”茶园。

3 结果分析

3.1 梯田的修建技术

3.1.1 缓坡梯田。

梯田面宽2m以下、15度以上的茶园, 由于园面窄, 如果茶园修成水平梯田, 易使茶树生长面积减少, 因此必须修成反坡梯田。主要技术要点是:在田埂的同一等高水平线上, 把梯田面修成内低外高 (里外高差10~20cm左右) , 成一倾斜面, 田面坡向与山坡坡向相反, 反坡面坡度视坡地坡度大小而异, 一般为3度以下, 坡陡面窄者反坡度较大, 反之较小。3.1.2水平梯田。田面宽2m以上、5度~15度坡地, 内侧开挖竹节沟, 上宽40cm×下宽30cm×深30cm, 竹节沟要低于园面5~10cm, 以便排水;外侧筑埂, 田埂上宽30~50cm×下宽40~60 cm×高20~30cm, 断面呈等腰梯形, 夯实成型。主要技术要点是:把开挖竹节沟的土来筑前埂, 方法可行;埂要比较宽, 便以茶园作业, 一般埂上宽30~50cm为宜, 高20~30cm就可满足防御暴雨10年一遇3~6h最大降雨, 同时埂要夯实, 如不夯实, 会造成更严重的水土流失。

从试验可以得出, 项目区从上至下, 根据不同的田面宽度, 修筑缓坡梯田、不同形式的水平梯田, 截短了坡面坡长, 形成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的梯田网, 减沙率达到92.8%, 为茶树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3.2 茶园生物覆盖材料研究

我们选用铺马尼拉草皮、白三叶、圆叶决明、印度豇豆及本地草种菅草、铁芒萁、灌木籽对茶园的埂、梯壁及园面空地进行套种, 增加地表覆盖。

从试验结果可以得出, 项目区的茶园裸露面随着覆盖材料的生长不断减小, 下雨时, 没有覆盖的排水沟的水是混浊的, 土壤粘粒含量高, 而有种草的茶园排水沟的水是比较清澈, 土壤流失量明显减少。同时, 梯壁种植菅草、铁芒萁、灌木籽, 田埂铺马尼拉草皮, 园面种植白三叶、圆叶决明、印度豇豆具有很好的防蚀效果, 景观优美, 但田埂用铺马尼拉草皮, 造价偏高, 适合于农业观光。因此一般茶园草种以种植白三叶、园叶决明、印度豇豆为主, 既能迅速覆盖茶园裸露地表, 又能作绿肥压青, 培育土壤肥力, 且景观优美, 造价较低, 适合于大面积推广应用。

3.3 各种措施的水土保持防蚀效果及效益研究

经过二年试验研究, 试验区的茶园的土壤湿度高于对照区, 茶树长势明显比对照区茂盛, 景观优美, 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见表1) 。

3.3.1 保土效果。

从表1可以看出, 试验区的土壤流失量比对照区减少1 218.9kg/667m2, 减少92.86%。土壤侵蚀指数从原来的1 968.9t/km2.a, 下降至150t/km2.a以下。

3.3.2 保水效果。

试验区建设了蓄水池, 蓄水容量450m3左右, 加上梯田的竹节沟, 增加了降水就地拦蓄能力, 减少迳流, 减轻水土流失, 使之旱能灌、涝能排能蓄,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保水效果显著。

3.3.3 经济效益。

从表1可以看出, 试验区的茶青产量增加了43.5kg/667m2, 增产率8.75%, 随着时间的推移, 茶叶的产量将进一步提高。同时, 茶叶的品质也明显提高, 每kg商品茶可提升附加值10~20元。

结束语

经过二年的研究, 初步探索出适合闽南地区坡地茶园的“梯田网—水网—草网—路网”四网防治水土流失优化配置模式, 使坡地茶园的水土流失面积明显减少, 水土流失程度明显减轻, 茶园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集水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度达86%以上, 茶园覆盖率达82%以上;水土流失综合整治率达92%, 减沙率达92.86%以上, 亩增产茶叶43.5kg, 茶叶的品质明显提高, 研究的各项指标均达到预期的目的, 具有显著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摘要:近几年华安县茶产业获得巨大发展, 据统计, 全县从事茶叶种植农户2.6万户, 种植面积16.8万亩, 其中铁观音种植面积约16万亩, 约占总种植面积的95%。随着茶园的开发力度加快, 特别是开发初期, 各地争先恐后追求数量, 造成:1、开垦建园基础低, 山顶、山脊或陡坡。2、修建茶园的标准低, 茶园梯田台面呈顺坡倾斜, 梯陡台窄, 前无埂, 后无沟, 梯壁又未种草覆盖保护, 茶园的拦泥蓄水等水土保持设施不配套, 交通也不便利。3、茶园管理水平低和过度采摘, 茶园退化快, 产量低品质差, 广种薄收的现象突出, 许多茶园变成了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园”, 恶化了茶园的农业生产条件, 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严重影响了茶农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茶叶种植,修建茶园,茶园管理

参考文献

[1] 陈小英, 查轩, 陈世发.山地茶园水土流失及生态调控措施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 2009, 16 (01) :51-54+58.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论文范文第3篇

1)为减少道路污染派人经常打扫,适量用水减少尘扬。

2)现场不设燃煤大炉,确保全部用清洁燃料。

3)得到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认可后在进行砍伐,和清除植被植物。

4)建立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目标责任制,将环境保护工作与每个施工人员的责任、权利、利益和义务结合做到有奖有罚。

5)施工场地、营地、便道使用完毕后立即恢复。

(六)支付保障措施

1)设立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在发生特殊情况下动用这笔资金先支付农民工工资。

2)对农民工工资发放由公司为每个农民工设一银行卡,由公司直接与每农民工支付工资,避免班组长(小包工头)卷款潜逃。

3)对劳务分包主要是依据法律来制约,双方签订劳务分包合同,按合同中约定付款方式进行支付。

4)材料采购、设备租赁的按期支付保证措施,主要采用开具银行保函的措施,加强合同双方的相互制约。

5)设备租赁的保证措施:我公司拥有一套完整的施工机械,将全部运至施工现场,以满足工程使用。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论文范文第4篇

我国根据兴修目的及其应用条件,水土保持工程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①山坡防护工程;②山沟治理工程;③山洪气压层工程;④小型蓄水用水工程。

山坡防护工程的作用在于用改变小地形的方法防止坡地水土流失,将雨水及融雪水就地拦蓄,使其渗入农地、草地或林地,减少或防止形成面径流,增加农作物、牧草以及林木可利用的土壤水分。同时,将未能就地拦蓄的坡地径流引入小型蓄水工程。在有发生重力侵蚀危险的坡地上,可以修筑排水工程或支撑建筑物防止滑坡作用。

属于山坡防护工程的措施有:梯田、拦水沟埂、水平沟、水平阶、水簸箕、钱鳞坑、山坡截流沟、水窖(旱井)、以及稳定斜坡下部的挡土墙等。

山沟治理工程的在于防止兆头前进、沟床下切、沟岸扩张,减缓沟床纵坡、调节山洪洪峰流量,减少山洪或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含量,使山洪安全排泄,对沟口冲积锥不造成灾害。

属于山沟治理工程的措施有:沟头防护工程、谷坊工程,以拦调节泥沙为主要目的的各种拦沙坝,以拦泥淤地,建设基本农田为目的的淤地坝及沟道防道防岸工程等。山洪排导工程的作用在于防止山洪或泥石流危害沟口冲积锥上的房屋、工矿企业、道路及农田等具有重大经济意义及意义的防护对象。属于山洪气压层的有排洪沟、导流堤等。

小型蓄水用水工程的作用在于将坡地径流 及地下潜流拦蓄起来,减少水土流失危害,灌溉农田,提高作物产量。其工程包括小水库、蓄水塘坝、淤滩造田、引洪温地、引水上山等。

第二节坡面治理工程

坡面在山区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斜坡又是和径流的策源地,水土保持要坡沟兼治,而坡面治理是基础。坡面治理工程包括斜坡固定工程、山坡截流沟和沟头防护工程等。

二、斜坡固定工程

斜坡固定工程是指为防止斜坡岩土体的运动,保证斜坡稳定而布设的工程措施,包括挡墙、搞滑桩、削坡、反压填土、排水工程、护坡工程、滑动带加固工程和植物固坡措施等。

三、山坡截流沟

山坡截流沟是在斜坡上每隔一定距离坡修筑的具有一定坡度的沟道。

(一)截流沟的作用

山坡截流沟能截短坡长,阻截径流,减免径流冲刷,将分散的坡面径流集中起来,输送到蓄水工程里或直接输送到农田、草地或林地。山坡截流沟等高耕作、梯田、涝池,沟头防护以及引洪温地等措施相配合,对保护其下部的农田,防止沟头前进,防治滑坡,维护村庄和公路、铁路的安全有重要的作用。

梯田的基本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于改变地形,减沙、改良土壤,增加话题,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等都有很大作用。

第三节床固定沟

为固定沟床,拦蓄泥沙,防止或减轻山洪及泥石流灾害而在山区沟道中修筑的各种工程措施,谷坊、拦沙坝、淤地坝、小型水库、护岸工程等,称为沟道治理工程。沟床固定工程的主要售后服务则在于防止沟道底部下切,固定并抬高侵蚀基准面,减缓沟道纵坡,减小山洪流速。沟床的固定对于沟坡及山坡的稳定也具有重意义。沟床固定工程包括谷坊、防冲槛、沟床铺砌、种草皮、沟底防冲林带等措施。欧洲荒溪治理中的沟床固定工程称为固床坝、潜堰;日本防沙工程中的沟床固定工程有固底坝、防冲坝等。

谷坊是山区沟道,内为防止沟床冲刷及泥沙灾害而修筑的横向挡拦建筑物,又名冲坝、沙土坝、闸山沟等。谷坊高度一般小于3m,是水土流失地区沟道治理的一种主要工程措施。

(一)谷坊的作用

(1)固定与抬高侵蚀基准面,防止沟床下切;

(2)高沟床,稳定山坡脚,防止沟岸扩张及滑坡;

(3)缓沟道纵坡,减小山洪流速,减轻山洪或泥石流灾害;

(4)沟道逐渐淤平,形成矾阶地,为发展农林业生产创造条件。

谷坊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沟床下切冲刷。因此,在考虑沟段是否应该修建谷坊时首先应当研究该段沟道是否会发生下切冲刷作用。

拦沙坝(sediment storage dam )是以拦山洪及泥石流(荒溪)中固体物质为主要目的,防治泥沙灾害的挡拦建筑物。它是荒溪治理主要的沟道工程措施,坝高一般为3-15m,在黄土区亦称泥坝。

在水土流失地区沟道内修筑拦沙坝,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拦蓄(包括块石)经免除泥沙对下游的危害,便于下游对河道的整治。

(2)提高坝址处的侵蚀基准,减缓了坝上游淤积段河床比降,加宽了河床,并使流速和径流深减小,从而大大减小 了水流的侵蚀能力。

(3)淤积物淤埋上游两岸坡脚,由于坡面比高降低,坡长减小,使坡面冲刷作用和岸坡崩塌减弱,最终趋于稳定,因沟道流水侵蚀作用而引起的沟岸滑坡,其剪出口往往位于坡脚附近。拦沙坝的淤积物掩埋了滑坡体剪出口,对滑坡运动主生阻力,促使滑坡稳定。

(4)沙坝在减少泥沙来源和拦蓄泥沙方面能起重大作用。拦沙坝将泥石流中的固体物质堆积库内,可以使下游免遭泥石流危害。如前苏联阿拉木图麦杰奥地区彩定向大爆破修建了一座高达115m的拦坝,1973年7月15日在小阿拉木图河发生了一场特大泥石流,该坝拦蓄了400万m3的固体物质,使阿拉木图市除了一场泥石流灾祸。

第四节淤地坝工程

淤地坝系指在沟道里为了拦泥、淤地所建的坝,坝内所淤成的土地称为坝地。淤地坝主要目的在于拦泥淤地,一般不长期蓄水,其下游也无灌溉要求。随着坝内淤积面的逐年提高,坝体与坝地能较快地连成一个整体,实际上可看作是一个重力式挡泥(土)墙。一般淤地坝由坝体、溢洪道、放水建筑物三个部分组成,其置形式如图溢洪道是排泄洪水建筑物,当淤地坝洪水位超过设计高度时,就由溢洪道排出,以保证坝体的安全和坝地的正常生产。放水建筑物多彩竖井式和卧管式,沟道常流水,库内清水等通过水设备排泄到下游。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论文范文第5篇

1)为减少道路污染派人经常打扫,适量用水减少尘扬。

2)现场不设燃煤大炉,确保全部用清洁燃料。

3)得到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认可后在进行砍伐,和清除植被植物。

4)建立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目标责任制,将环境保护工作与每个施工人员的责任、权利、利益和义务结合做到有奖有罚。

5)施工场地、营地、便道使用完毕后立即恢复。

(六)支付保障措施

1)设立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在发生特殊情况下动用这笔资金先支付农民工工资。

2)对农民工工资发放由公司为每个农民工设一银行卡,由公司直接与每农民工支付工资,避免班组长(小包工头)卷款潜逃。

3)对劳务分包主要是依据法律来制约,双方签订劳务分包合同,按合同中约定付款方式进行支付。

4)材料采购、设备租赁的按期支付保证措施,主要采用开具银行保函的措施,加强合同双方的相互制约。

5)设备租赁的保证措施:我公司拥有一套完整的施工机械,将全部运至施工现场,以满足工程使用。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论文范文第6篇

(1)材料保管及机械使用措施

施工期间,施工物料如沥青、水泥、油料、化学品等堆放应严格管理,防止在雨季或暴雨将物料随雨水径流排入地表及附近水域造成污染。各类施工机械、设备防止严重漏油,禁止机械在运转中和维修时产生的含油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必须对含油污水进行隔油处理后再行排放。 (2)路基工程水土保持措施

路基工程及时落实弃土弃砟挡护和坡面防护措施。 路基边坡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防护。

砂石料场地必须到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有关手续后方可使用。 在施工中,注意保护树木、花草。施工时争取少砍树或不砍树,不随意超出设计规划界限。路堤成型后及时施作防护工程或植被,路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立即进行防护工程或排水沟的施工。

在路堤施工过程中,设计的排水沟未能形成贯通时,先修建临时排水设施,保证施工期间雨水排放畅通。

工程竣工后,必须拆除临时设施和生活设施,对拆除后的场地和垃圾要进行平整和焚烧,防止污染环境和造成水土流失。

路基、站场的土石方工程尽量安排在非雨季施工;开挖或填筑的路基土质边坡及时采取工程或植物防护措施,防止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 (3)桥梁工程水土保持措施

桥梁施工,特别是钻孔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泥浆水排放,为防止污染水源、破坏环境。钻孔过程中的泥浆水先集中在沉淀池沉淀,符合要求后排放,严禁乱流乱淌。余土及废弃物等,严禁直接排入河中或遗弃于河床,必须在工程完工时进行清理,集中弃置于弃土场。

施工期间,桥梁基础施工中产生大量多余的基坑土,堆放在桥梁附近影响环境,必须作弃土集中堆放处理。

桥梁预制场规模很大,施工完毕后及时拆除清运临时工程,修整、恢复受到破坏的植被,将硬化的地基处理后的进行复垦。 (4)大临工程水土保持措施

大临工程中的施工便道设计和施工,力求做到少占良田耕地;绕避不良地质地段,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考虑与地方道路或乡村的机耕道相结合,并做好土石方调配,减少弃土、取土;对填挖不平衡地段产生的弃土,有必要的采取支挡防护措施,修筑好便道两侧的排水系统,保证地面径流的畅通,减少和避免边坡的冲刷,保证施工运输正常运营,保持水土。

在施工过程中,注意临时道路的养护和水土流失的控制,防止人为因素加剧其水土流失的程度。在少雨季节专人负责用洒水车进行洒水,杜绝尘土飞扬,污染周围水土资源。

(5)小临工程水土保持措施

施工现场生产、生活房屋的修建,料具、石料堆放和材料加工场等一切临时生产、生活设施的布置,做到分布合理,整洁有序,满足有关标准的要求,避免因临时工程修建的随意性而多占土地,破坏其水土保持功能。

施工场地范围内做好集水、排水工作,不阻塞地面径流自然通道,防止壅水和场地冲刷。

施工中修建的临时设施,必须在工程交验后规定时间内予以拆除,尽可能进行造地复耕,恢复原有地形地貌。 (6)其他措施

施工过程中,不得破坏、占压、干扰河道、水道及既有灌溉、排水系统。必须占压的,必须首先征求主管部门同意,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替代措施。防止工程施工中开挖的土石材料对河流、水道、灌渠等排水系统产生淤积或堵塞。

在河床内施工,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的有关规定,同时防止对河流状态造成改变,防止弃土、弃碴淤积河床、污染河流水质。

上一篇:体育社会学有关的论文范文下一篇: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