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挖掘之纺织品论文范文

2024-07-13

数据挖掘之纺织品论文范文第1篇

赛迪顾问数据显示,中国数据通信设备企业级市场与电信级市场均增长较快。

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数据通信设备市场规模总体上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市场规模达到180亿元人民币,但增速进一步放缓,与2006年比较,增速为5.6%,其中以太网交换机的市场规模为92.1亿元,路由器销售额达到了88.36亿元。

首先,在市场结构方面,由于近几年企业信息化规模不断扩大,VoIP、统一通信等基于IP的网络通信设备在企业中的深度应用,企业级市场的规模快速增长,一些大的行业市场,如政府、金融、教育等,所占的市场比例已经接近电信级市场。而与电信级市场的高门槛、对产品性能要求苛刻、且近年来增速缓慢相比,企业级市场更具有开放性,目前已经成为数据通信厂商争夺的重点。

其次,在产品方面,随着IP承载概念的发展,以统一IP网络架构发展多种企业通信业务成为整个行业的共识,并且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由此在企业网市场,融合了多业务接入的路由器成为了各厂商发展的重点,多业务路由器、边缘路由器不断受到市场的追捧。

同时,随着网络应用与企业业务流程的深度结合,网络安全地位凸现,成为2007年数据通信设备市场主题之一,集成了安全功能的路由器无论是在企业网市场还是在电信级市场都备受关注。

赛迪顾问认为,中国数据通信设备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

在电信级市场,无论是IPTV、还是3G,以及城域以太网大规模建设的到来,都将给数据通信设备市场带来巨大利好。即使以上业务都不能破冰,单就互联网业务尤其是P2P业务的发展和宽带用户数的增加所带来的网络扩容和奥运网络建设,也足以支撑2008年电信市场的平稳增长。

赛迪顾问认为,在企业网市场,2008年及以后几年的企业级网络建设中,以业务应用为主体,以完善的智能网络技术为基础,面向企业用户提供端到端的高度融合的数据、语音、视频等网络解决方案将成为主流,成为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其中,政府、金融和教育仍是行业市场的三大龙头。(本文作者为赛迪顾问通信产业研究中心咨询师)

数据挖掘之纺织品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纺织技术与微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生产出智能纺织品;而作为技术密集型的智能纺织品行业无疑是我国纺织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之一。标准及标准化对产业的发展具有引导和支撑作用。论文对智能纺织品的概念、分类进行了描述,重点分析了智能纺织品推广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欧盟、美国和部分国际组织在智能纺织品标准化方面的工作进展,并对未来智能纺织品标准化工作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纺织 智能纺织品 标准 标准化进展

A Brief Analysis Standardization Progress of Smart Textile

Cheng Guangwei, Pang Shuting, Liu Ying

(Jiangsu Institute of Quality and Standardization)

Key words: textile, smart textile, standards, standardization progress

1 引言

在生产要素成本持续增长和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纺织产业在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正面临着新挑战。纺织技术与化学、材料、微电子、信息等学科深度交叉融合,使得纺织科技工作者研发出了智能纺织材料。

智能纺织材料是指对外界环境的光、电、力、热等刺激能进行判别并按预定方式做出反应的纺织材料,一般有感知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执行功能,即具有获取、识别、处理和执行信息的能力。以纳米纤维材料为例,作为过滤材料并不能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产生任何反应或交互作用,因而不属于智能纺织品;但是纳米织物中添加了金属氧化物后,就具备了分解有毒化合物的功能,成为自清洁过滤材料。

智能纺织材料制备方法主要包括:(1)利用共混共聚等方法开发智能纤维;(2)将智能纤维与传统纤维混纺,用智能纺织纱线制造智能面料;(3)利用智能材料对纺织材料进行改性处理;(4)将纺织材料与智能薄膜材料、电子元器件或信息处理单元进行复合,制成智能纺织材料[1-4]。按照使用场景,智能纺织品可以用在航空航天和军工领域、生物医学、环境保护、建筑以及日常生活等领域。除了按照使用场景划分,还可以按照其智能属性(物理型、化学型、分离型、生物型)或者对外界刺激的响应方式(被动智能型、主动智能型、高级智能型)来分类[5]。

2 智能纺织品市场化面临的挑战

智能纺织品应用场景的多样性带来了产业的爆发式增长。据统计,智能服装出货量预计将从2016年的170万套增长到2022年的2690万套,年复合增长率为58.6%。智能服装销售额也将从2016年的1.507亿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37亿美元[6],年复合增长率70.62%。然而智能纺织品的普及和推广还存在以下障碍。

2.1 消费者认可度

智能纺织品目前的应用大多是专业的使用场景。然而在一些非专业领域,此类产品只能满足极少数人的好奇心;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这些产品仅仅是概念产品。此外,还有部分不良商家,销售不具有明显智能特性的产品,也降低了消费者对智能纺织产品及行业的认可程度。

2.2 产品安全和质量

传统纺织品使用的过程,会使材料基本结构和性能产生缓慢变化;在洗涤和穿着时,在反复负荷作用下会产生动态疲劳破坏以及蠕变破坏。而现有智能纺织品大多是与电子元器件结合而成,使用过程中带电器件可靠性及其电安全性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具有无线信号传输功能的智能纺织品,使用过程中需要考虑其电磁兼容性(EMC)及抗干扰能力。此外,还需要考虑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

2.3 消费者承受能力

智能纺织品价格超出普通消费者承受能力是影响市场化的重要因素。目前智能纺织品还未形成产业化发展,产品的开发和广泛应用,还需要大量的基础研发投入,将微电子、信息、化学等高技术行业与传统纺织行业进行深度结合与推广才能实现。

3 智能纺织品标准化进展

“标準”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7]。对于智能纺织品企业和研究机构来说,标准及标准化可以避免技术研究上的重复劳动,缩短设计周期,降低生产和设计成本,使生产更加科学有序,实现高效、统一、协调管理;对于消费者来说,标准可以保证智能纺织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此外,适当的技术标准还可以消除贸易障碍,促进国际技术交流和贸易发展,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从产业价值链的范围来看,未来国际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不再是传统的资本和劳动力等有形资本,而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综合实力,是将技术转化为标准从而获得经济收益的能力。因此,发达国家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国际和区域标准化活动,尤其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标准化活动,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3.1 国际组织

2018年5月3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纺织品技术委员会(ISO/TC 38)发布一项新项目提案ISO/NP TR 23383《智能纺织品定义、分类、应用和标准化需求》[8]。该文件对智能纺织品术语、分类和应用等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并研究了智能纺织品标准化的需求。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可穿戴电子设备技术委员会(TC 124)2017年9月发布的《战略业务计划》(Strategic Business Plan)[9]对其技术范围做了详细描述:可穿戴电子设备和技术领域的标准化,包括可修复材料和设备、可植入材料和设备、可摄取材料和设备,以及电子纺织材料和设备。此外,IEC/TC 124还设立了WG1(术语)、WG2(电子纺织品)、WG3(材料)、WG4(设备和系统)4个工作组以及1个AG1(战略咨询小组),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可穿戴技术。2019年5月,IEC/TC 124发布了关于《电子纺织品和可拆卸电子设备的按扣连接器》的标准项目IEC/TR 63203-250-1 ED1。

国际电子工业联接协会(IPC)是一家全球性电子行业协会,主要提供行业标准、培训认证、市场研究和环境保护等服务。其下属的D-70(电子纺织品委员会)和D-72(电子纺织材料分委员会),前者主要制定、计划、指导和协调电子纺织品标准和教育的发展,后者正在制定标准IPC-8921《电子纺织品、导电纤维和导电纱线的要求》。标准IPC-8921覆盖的电子纺织品包括机织纺织品、针织、非织造、层压、编织、刺绣、印花、涂层等工艺类型的纺织品,以及具有导电元件的其他纺织品结构。

3.2 欧洲

作为纺织工业发源地的欧洲大陆,目前仅保留了高端纺织服装产业,大量的日用纺织品依赖进口。欧洲标准化委员会纺织品技术委员会智能纺织品工作组(CEN/TC 248/WG 31)早在2011年11月30日就发布了智能纺织品的技术报告CEN/TR 16298:2011[10],定义了常见的功能纺织材料和智能纺织材料,并对不同材料作了详细分类,以指导智能纺织品标准化工作。2016年3月和4月,该工作组又分别发布EN 16806-1:2016 和EN 16812:2016两个测试标准,前者涉及纺织品中相变材料的储热和放热性能的检测,后者涉及纺织品中导电轨迹线性电阻的测试。

2017年6月1日,欧盟委员会(EC)发布M/553号授权文件,要求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在2021年12月之前提交技术标准文件,以支持欧洲《个人防护法规》(EU)2016/425中关于个人防护品(集成了智能纺织品和非纺织元素)的安全和健康等方面的要求[11]。

3.3 美国

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纺织品技术委员会智能纺织品分委员会(D 13.50)成立了三个任务组,分别负责术语、市场研究以及数据安全。D 13.50于2017年2月发起第一个智能纺织品相关的工作项目ASTM WK58009;同年12月15日,D 13.50又发起三个工作项目ASTM WK61478《智能纺织品新术语》、ASTM WK61479《暴露于汗液的智能服装纺织电极耐久性的新测试方法》、ASTM WK61480《洗涤后智能服装纺织电极耐久性的新测试方法》。2019年5月,美国ASTM发布ASTM D8248-19 《智能纺织品标准术语》,该标准界定了与智能纺织品、技术纺织品、电子纺织品和可穿戴电子产品(包括纤维,纱线和最终产品)相关的术语。

美国纺织化学师与印染师协会(AATCC)电子集成纺织品技术委员会(RA111)主要负责开发电子一体化纺织品测试的方法和术语,该技术委员会有两个任务组,分别负责可洗涤性和弹性;该技术委员会由BV、SGS、TUV等检测公司,以及波音公司、英特尔、杜邦、ASTM、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诸多著名公司、机构的40多位专家组成。目前,RA111正在起草一项关于电子纺织品洗涤后导电率变化的评价方法。

3.4 中国

为有效满足智能纺织品标准化需求,加快构建智能纺织品标准体系,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智能纺织品工作组于2019年3月在昆山成立;同年6月,全国服装标委会智能服装工作组在苏州盛泽成立。智能纺织品和智能服装两个标准化工作组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智能纺织品标准的制定正式启动,智能纺织品标准化工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截至目前还未有标准发布。我国需要加快步伐,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智能纺织品标准,为智能纺织品和智能服装行业的发展,以及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

4 结论

智能纺织品技术是交叉学科的产物,而标准化工作可以加速智能纺织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升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规范市场和行业发展。欧盟、美国以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积极推动智能纺织品标准化工作。目前,ISO、IEC、IPC等国际标准组织以及欧盟和美国在智能纺织品领域的标准化工作主要集中于基础标准(术语、定义和分类)、电性能(可拆卸电子器件、导电纱线、電极耐久性)、热性能(储热、放热)等3个方面。而国内大部分研究目前集中于智能纤维和面料的研究,市场上实际应用的智能纺织品成品较少,同时在该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才刚刚起步。

未来,我国应从行业政策层面支持加快智能纺织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促进和引导科研机构与企业的技术对接与交流,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中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专家,参与智能纺织品国际标准化工作。同时优先考虑在以下方面制定智能纺织品标准。

(1)质量安全性能:接口可靠性,机械安全、化学安全(包括三致物质、重金属、有机挥发物等)、电安全(电压、电流及绝缘性能)、热安全等性能;

(2)环保性能:阻燃剂、重金属、增塑剂等,可回收利用性;

(3)耐久性:包括耐洗涤、耐摩擦、耐汗渍、防水防潮、耐光以及耐热等性能;

(4)其他特殊使用要求:电子部件的能耗,储能设备的储能能力,无线信号发射和接收端的电磁兼容性能,可拆更换部件的可拆卸性等;

(5)产品标签和使用说明。

参考文献

[1] 姜怀. 智能纺织品开发与应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 23-26.

[2] 罗胜利,张宇群,龚龑,等. 智能纺织材料与智能纺织系统概述[J]. 粘接,2017(3):23-28.

[3] 吴云,刘茜. 可穿戴智能纺织品研究现状及展望[J]. 棉纺织技术,2018(6):79-84.

[4] 王香琴,辛斌杰,许鉴. 智能纺织品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 国际纺织导报,2012(10):37-40.

[5] 尹博. 智能纺织品的研究現状与发展趋势[J]. 纺织报告, 2017 (7): 39-42.

[6] Genevieve Scarano. Report: Smart Clothing Shipments to Reach 26.9M Units by 2022[EB/OL]. (2017-8-9)[2018-09-9].https://sourcingjournal.com/topics/technology/report-smart-clothing-shipments-to-reach-26-9m-by-2022-71209.

[7] 全国标准化原理与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 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GB/T 20000.1—2014[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8] Textiles and textile products—Smart textiles —Definitions, categorization, applications and standardization needs ISO/NP TR 23383. [S].ISO, 2018.5.

[9] IEC/TC 124. Strategic Business Plan[EB/OL]. [2017-9-x].http://www.iec.ch/public/miscfiles/sbp/124.pdf

[10] Textiles and textile products—Smart textiles —Definitions, categorization, applications and standardization needs CEN/TR 16298-2011. [S].CEN/TC 248, 2011.

[11] EUROPEAN COMMISSION. M/553 COMMISSION IMPLEMENTING DECISION C(2016) 8901 final of 6.1.2017 on a standardization request to the European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s as regards advanced garments and ensembles of garments that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heat and flame, with integrated smart textiles and non-textile elements for enhanced health, safety and survival capabilities, in support of Regulations (EU) No 1007/2011 and (EU) 2016/425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DB/OL]. ftp://ftp.cencenelec.eu/CENELEC/EuropeanMandates/M553_EN.pdf. 2017.6.1.

数据挖掘之纺织品论文范文第3篇

第22届台北纺织展(简称TITAS 2018)将于今年10月16~18日在台北南港展览馆一馆4楼盛大举办,将吸引来自中国台湾、法国、土耳其、瑞士、瑞典、德国、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中国内地及香港等12个国家及地区的456家厂商参展,展出规模达1003个展位。台北纺织展以创新应用作为台湾纺织业的核心推广平台,持续聚焦“智能纺织、永续环保、功能应用”三大核心创新,展出具有高新技术及高质量的智慧功能兼具环保与流行的纺织品。

智慧创新

随着智能制造及物联网的崛起,台湾纺织品以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发展“智能型纺织品及智慧衣”、“智能制造”、“智能解决方案”等,领衔走入趋势潮流中,并聚焦在价值供应链高端的科技智能紡织,以完善与可穿戴技术纺织品的垂直整合。此外,台湾纺织品还将科技、时尚、功能及AI结合,研发出智慧衣,全方位运用在运动训练、户外活动、居家远距照护等多元领域,甚至广泛遍布在医疗、防护、军事、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多元终端消费产品等多重应用范围,让高分子纤维及纺织品的特性能够有效发挥出来。

鉴于此,本届TITAS增辟智慧纺织专区,从“智慧纺织品”领域扩大延伸并深化至“智能制造”与“智能解决方案”,藉以打造智慧纺织体系,应对即将到来的纺织业自动化与智能化发展,从而得以快速反应且满足市场需求。

今年TITAS参展厂商中,福懋兴业智能衣运用科技织物原理及手机APP蓝牙连接,使得穿戴科技再升级。目前设定的功能有发热控温及彩色LED显示,既具有安全防护性又抢眼酷炫;另外,还可配合客户需求,量身打造功能,不但具有娱乐趣味,又有养身健康效果,潜力无穷。远东新世纪串联穿戴式装置及智能纺织品、智慧衣,结合服务型医疗照护机器人、物联网、行动宽带通讯技术,以填补照护人力缺口,担当企业社会责任,改善老年人健康照护体系建设。

南纬实业积极投入智慧衣市场且深耕多年,致力将电子与纺织相互结合,创造出融合光、电、热与服饰为一体的智慧衣,可依照不同使用情境搭配智能衣着,使衣服能将时尚、功能合为一体,让使用者能更轻松地体验智能生活。昊纺开发出Stone Cold冷石凉感Coffee Charcoal咖啡炭等专利技术,市场正式拓展至韩国及越南。在今年展览中,将带来非电子式智能面料,此面料亦会根据环境的不同而调节面料本身所拥有的功能,根据美国ASTM测试,差异度甚至可以达到17%以上。

高林公司在今年的台北纺织展中,将主打对应多样成衣缝制工程的半自动化及全自动化设备,强调省力省时且高效率的人机协作,并同时展出全系列畅销全球的银箭牌(SiRUBA)工业用缝纫机,包括旗舰机种的700L拷克车、再升级的筒形三针车C007K,以及畅销的自动松紧带搭接机ASP-EBJ100等。藉由全新标语“Sew Much Better”,推出求新求远、更聪明与便利的产品系列与服务网络,如藉由互联网搭接起各个工程的缝纫机,大幅提升成衣厂生产效率。

功能创新

近年来,台湾纺织业的发展与创新突破,可自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到今年俄罗斯世足赛等重要国际运动竞赛中,运动员所穿着的运动服饰证明。这些服饰的品牌如:adidas、NIKE、Under Armour、Puma,皆将台湾纺织企业列为首选供货商,并使用台湾功能性纺织品,让台湾面料大放异彩。该成果也将大大带动运动时尚与户外功能运动用纺织品产业的发展,例如,世足赛英格兰国家队所穿着具有强力吸湿排汗、无缝接合,以减少身体摩擦的功能性纺织品成衣缝制技术,以及使用美国航天总署于宇宙飞行服上采用的“热感转移凉爽”技术制造的功能性纺织品成衣,皆可见功能创新例证。

细数在此领域发展的台湾企业及产品,南纬实业的TCool和THot是创新研发团队历时多年不断研发的功能性纱线,具有许多一般后加工助剂型产品所无法达到的优点。TCool能阻隔70%近红外线(太阳热能)和紫外线,同时较一般聚酯纺织品有效降温2℃~5℃,给使用者持续凉爽的新体验。THot能吸收太阳热能及其他热源转换为人体便于利用的热能,并结合智能型热循环系统,降低热能损耗,较一般聚酯纺织品有效升温3℃~5℃。

佳和实业结合科技研发功能性羊毛,并自创品牌NwoolTec,定位运动、户外、休闲及时尚市场。佳和第三代功能性羊毛产品NwoolTec 3.0具有防水及透湿的双重功能,在暴风雨的环境下,仍能确保舒适及干爽的穿着体验;运用纤维的特殊断面及单向导湿技术,使汗水快速蒸发,达到吸湿快干功能。透过羊毛纤维内部的特殊构造,可吸收异味,随时保持清新的效果;中空轻量的保暖纤维,在严寒的气候里发挥蓄热保温的功能,确保体温不会流失;而绝佳的强力及耐磨特性,适用于各种极限运动,达到最佳的保护效果。

菁华工业圆编针织功能性面料如sweater fleece、Kore Stretch,以创意技术和设计结合节能环保的材质,成功吸引市场的目光。另外,更开发出一系列兼具功能性及舒适度的新一代功能面料,如吸湿快干布、控温纱、凉感纱、医疗功能纱和吸光发热纱等领先产品,在永续共存的前提下,持续开创科技与自然的完美组合。台南纺织在今年TITAS展会中,将带来与UMORFIL优肤美所配合开发的长纤产品“UMORFIL T”与短纤“FIBER UMORFIL T”。UMORFIL T的含水率为一般聚酯的3倍,同时有聚酯的耐热性与坚韧度,使其成为弹性较佳且亲肤保湿、可生物分解的仿生功能材料。而台湾百和今年新推出的TPU梭织面料及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轻薄经编面料,是酷热天气下的最新选择。

永续创新

纺织业多年来致力于推广防治污染、爱护地球,并倡导无毒生产、无毒排放,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理念。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2015年调查报告中指出,在已开发的国家中,有75%人口把环保议题视为在购物时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品牌商为迎合绿色消费者所需,纷纷推出绿色产品,“绿色化学”因而成为许多纺织业制造商进行产品深入内化与努力实践的目标。如以Eco概念开发的无水染色技术,不但能大幅减少水资源浪费及能源耗用、降低碳排放,维护生态平衡和降低对环境的冲击,且还具有优异色牢度。福盈科技推出各式无毒、符合EHS(Environmental friendly/Health/Safety)的环保纺织品,并运用系列环保生物质助剂来增加净味抗菌、凉感、防蚊等高附加值,取得化学助剂产品的bluesign认证。

儒鸿企业不断创新升级,使得生产流程更加符合国际环保标准,降低对地球环境的污染,以迈向永续经营之路。旭荣集团环保议题持续发酵,在消费者环保意识普及化下,将与运动品牌与流行时尚品牌合作,于2022年前,把采用聚酯回收材料及环保聚酯针织面料所制的服饰纺织品全面提供给品牌商选购。吉使达首创“彩虹反光+夜光”的反光膜、反光布(T/C布底,单面弹性布及双面弹性布)与彩虹反光及夜光滚条,并在今年制造出在黑暗中仍可见光的节能路标,较LED灯更节能、环保。

永光化学不断升级生产工艺,开发出众多创新与环保的产品,更提供染色工艺的整体解决方案。例如,尼龙织物染色方式,根据织物用途目的,选择不同类型染料,以减少不必要摸索与消耗,有效改善染色废水的酸性染料。佳和实业近年来成立研发中心,以研发为导向发展高科技产品,坚持尊重环境、落实环保、发展科技以及永续经营的信念,承诺给下一代更美好的生活及环境。棉品公司的有机棉在种植过程尽量不使用化学药剂,而后续过程包括纺纱、织布、染整等,也尽量以天然材料来处理,减少化学药剂对环境的冲击,对环保有着极大帮助。

菁华工业则推出节能环保的L.I.T.(Low Impact Technology)纱,在染整过程中能有效减少所需的水、电、蒸气等能源及染料使用,获得众多国际知名品牌的肯定。该公司进一步与日本JEPLAN合作,将回收衣服分解再制成高纯度原料,100%达到clothes-to-clothes的完全回收环保目标,成为欧美客户竞相争取的环保合作纺织厂。此外,近期开发的Bio Core系列天然纤维混纺面料,其特殊性在于可自然分解,达到环保永续的功能,并具有天然纤维的柔软触感。新光纺织为呼应世界对重金属的议题,今年起陆续把聚酯反应催化剂“锑”,全面改成不含重金属成分的全新催化剂,不但保持聚酯纤维原本的物性与色相,更解决重金属残留的问题,提供更安全、更环保的纺织品。

数据挖掘之纺织品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2005年,我国进行汇率改革,实行新的汇率制度,形成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不再仅盯住货币美元,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进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意味着人民币升值的序幕正式拉开。人民币的的升值对我国各产业造成了不同的影响,其中,作为我国出口大项的纺织品贸易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当前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背景下,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品贸易造成的利弊影响,对纺织品企业乃至行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升值;纺织品

人民币汇率是根据我国经济制度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的,受国际货币变动的影响。我国加人WTO以来,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长期贸易顺差使我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在我国人民币升值所造成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同时,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并不是令所有企业、行业欣喜的。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纺织品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纺织品出口是拉动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力量,纺织品服装贸易顺差也是我国外贸顺差的重要来源之一。人民币升值,从某种意义上讲,意味着中国产品的出口价格竞争力下降,有关研究表明,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行业销售利润率将下降2%~6%。如果人民币升值5%~10%,行业利润率下降10%~60%。因此,人民币升值必将对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出口的我国纺织业产生重大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1、人民币升值的理论解释

人民币汇率是否应该升值,对这个问题的研究首先是建立在对汇率决定理论的应用基础之上。希望能对人民币升值找到一个理论支持。汇率决定理论主要分析汇率受什么因素决定和影响,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有国际借贷学说、购买力平价学说、利率平价学说、国际收支说和资产市场学说。他们分别从货币因素、宏观基本面因素、实际市场因素、存量因素和流量因素等不同角度对汇率的决定和变动进行了研究。这些理论都有优点,也有不足。一种理论只能针对汇率决定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详尽的阐述,同一种理论在不同时期的解释能力也是不同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全能的汇率决定理论。但是已有的汇率决定理论是相互补充、相互替代的,并且是随着经济形式和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而发展的。固定汇率制度下的汇率理论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把汇率调整融入到政府政策优化分析的框架中进行研究,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理论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将现代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应用到汇率决定理论研究中:如将预期、不完全信息、博弈论、有效市场理论、GARCH 模型、行为金融学及微观市场结构理论等引入到了汇率决定理论研究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从 2003 年开始,人民币升值成为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迫于国外压力和我国实际情况,人民币汇率改革在 2005 年 7 月得到落实,到 2011 年 3 月 25 日,人民币升值幅度已达到 20.8%。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率先走出低谷,各国经济也在探底回升。因此,国内外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继续存在。

2、人民币升值的国内因素

人民币升值的国内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贸易顺差的增加以及外汇储备的增加。

国内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成为人民币升值的根本原因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热点,2003 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连续五年超过 10%,尤其是在 2007 年达到 13%。虽然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出口大幅下滑,但经济增长率仍达到 9%,2009 年也成功的达到了\"保八\"的目标。我国经济在金融危机后率先达到\"V\"型反转。我国经济的强劲走势已经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的影响效应显著提高,这必然会吸引国际社会的眼球,并导致人民币升值需求急剧增加。

贸易顺差不断增加,国际收支的状况将直接影响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贸易顺差会引起本币升值,外币贬值。近几年来,我国贸易收支始终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资本项目顺差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从而导致在贸易顺差方面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我国外汇储备急剧增加也是人民币升值的一个重要原因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出口形势向好,外商直接投资逐年增加,外汇储备也屡屡创出新高。1994 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 212 亿美元,2008 年末达到 1.9 万亿美元,2009 年末外汇储备突破两万亿美元,达到 2.39 万亿美元,此时就领先全球各经济大国。截至 2010 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到 2.85 万亿美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外汇储备龙头,从而使人民币升值又面临巨大的压力。

3、国际因素

人民币升值已经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越来越上升为各国政府间的政治问题,从而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同我国政府之间的相互博弈。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政治方面的因素,比如发达国家美国、日本施加的政治压力,也就是早期 80 年代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的延续,所谓中国威胁论实质就是鼓动人民币升值,阻止中国的出口贸易增长,升值使外商投资的各项成本提高,从而影响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的增加,另外升值使进口价格降低,加剧我国的通货紧缩状况,也会导致大量国际游资进入中国,引发投机套利浪潮,形成泡沫经济等。鼓动人民币升值是美欧一部分决策者特权意识的反映,他们只想分享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益,却不愿给中国以公平待遇。

二、我国纺织品产业出口现状

目前,我国是纺织品出口第一大国。加人WTO后,随着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在2005~2009年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总额增速呈下降趋势,且占货物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也降至15%。以毛2007年纺织服装出口额同比增速较05年下降了2%,纺织品出口额同比增速较2005年下降幅度更大,数值为7.9%,这反映出人民币升值对纺织品出口有一定影响。2007~2008年,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出现大幅下挫,下滑幅度达到10.62%。2009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出现负值。2010年,国际经济与金融市场在经历了两年的大幅动荡后,从低谷中复苏;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也快速队复至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纺织品出口 411.3 488.0 561.0 653.7 599.7 770.5

总出口额 1150.1 1439.9 1711.7 1851.6 1670.2 2065.3

出口额同比增速 20.9% 25.2% 18.9% 8.2% -9.8% 23.6%

资料来源:根据海关总署官网展数据整理

注:出口额同比增速=(现期出口额-基期出口额)/基期出口额

1、纺织品出口贸易方式

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中一般贸易占主导地位。从 2005 年出口中一般贸易方式从 2005 年占比 69%升至 2007 年 72.1%,而加工贸易方式从 27%减少至 22.6%。这证明我国纺织品的原辅材料生产水平在逐步提高,竞争力在加强,基本能满足纺织品出口的一般要求,这也是国外企业纷纷来我国投资办纺织服装厂的主要原因之一。从长远看,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一般贸易比重的增加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作用,贸易方式的上述发展趋势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但在中短期内,也使得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在人民币升值和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背景下会承受更大压力和挑战。

2、纺织品出口产品结构

我国纺织品的出口结构有所优化,但仍不尽完善,在纺织品出口中,初级加工产品如纱布的比重逐步下降,深加工产品的比重逐步上升。但成品大多属中低档,缺乏名牌、价格低廉,效益不高。即\"中档质量,低档价格,无名氏品牌,低效益增长\"。就纺织品产业大类结构而言,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衣着用、装饰用和产业用纺织品三大领域的比例各占 1/3,而我国的比例为 70:20:10 左右。这一出口结构表明我国纺织品出口追求数量的扩张,缺乏质量上的优势,在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纺织品贸易竞争中,仅靠数量上扩张,价格上的低廉,是很难取胜的。而人民币升值在中短期内将会削弱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价格优势。

3、出口市场结构分析

虽然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和地区日益多样化。但目前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市场仍然比较集中,其中美国、欧盟、日本、我国香港地区和韩国是最重要的 5 个出口主销市场,对这 5 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量占到我国纺织品出口量的 75%,特别是对欧盟、日本和美国 3 个市场的出口,不但占我国纺织品贸易额的 2/3,而且对每年纺织品贸易增幅的贡献率也在 50%以上。以 2007 年为例,美国排名第一,日本和我国香港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位。我国对欧盟、日本和美国出口纺织品分别为 58.64 亿美元、57.39 亿美元和 25.77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 19.04%,12.51%和 29.41%,占中国纺织品贸易年增长的 50.04%。出口市场的过度集中,使得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发展既有较强的依赖性又有某种程度的潜在的不稳定性,会在某些突发诱因下遭遇严重的发展障碍。随着 ATC 的终止,纺织品贸易回归到自由化贸易的轨道,国际纺织品贸易进入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更多的是各种摩擦压力,因此在巩固和加强传统的出口主销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新的出口市场和地区,有利于降低出口风险,使我国纺织品贸易走上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道路。目前增长较快的市场主要有俄罗斯、阿联酋、新加坡、加拿大等国,这些市场成为我国纺织品出口增长的新亮点。

三、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不利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纺织品出口一直是依靠低价战略取胜,人民币升值以后,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削弱,加上短时间内我国纺织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附加值难以大幅提高,因此,出口产品的销售压力将大大增加,出口产品会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这必然会给我国纺织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以及纺织品企业带来严峻的挑战。

1、纺织品出口竞争力下降

我国是第一大纺织品出口国,纺织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创汇产业,纺织服装的出口率为50%~60%,纺织品出口总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20%左右。纺织也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产品的价格普遍较低,成本压缩空间不大,人民币升值会使该行业的低价竞争优势逐步丧失,相比以前,购买产品原材料和劳动力的价格相对升高,生产成本提高,对整个行业有较大负面影响。如果纺织品的出口价格不提高或者出口价格提高的幅度较小,纺织企业的利润就会受到影响,但是如果纺织企业出口价格提高的幅度过大,势必会削弱到我国纺织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使得纺织品的出口数量减少、导致市场占有率下降,从而给我国纺织行业造成不利的影响。据研究,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行业销售利润率将下降2%~6%,如果人民币升值5%~10%,纺织行业利润率将下降10%~60%。如此看来,按照当今的人民币升值程度,很多纺织企业已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2、企业利润减少、竞争加剧

人民币升值会导致纺织企业利润减少。我国纺织品销售收入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出口,人民币升值以后,如果不提高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以本币表示的利润必然下降,因此每一个企业都希望提高纺织品的出口价格,来消化人民币升值所造成的利润损失,但是并非所有企业都能如愿提价,即使能够提高产品的出口价格,提价的空间也非常有限,最终会导致我国纺织企业利润下降。

同时,在人民币大幅升值、纺织品出口退税率降低以及原材料大幅上涨的背景下,将有大量纺织品出口企业由外销转为内销,这更加剧了国内纺织企业的恶性竞争。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589.57亿美元,同比增长15.77%,增幅回落近9个百分点,出口数量增速回落更加明显,下降47%。而目前我国规模以上纺织品企业大约有4.5万家(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902万亿元,但整个纺织服装行业的毛利润目前仅为10%左右,其中65%的棉纺织企业的平均利润为3%左右,而到目前为止人民币已累计升值7.4%,下半年有可能进一步升值,加上服装出口退税的调整,下半年将可能出现出口企业所能承受成本的临界点,届时相当数量的中小型企业将因此被淘汰出局,从而加剧国内纺织企业的恶性竞争。

四、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有利影响

人民币升值尽管会给我国纺织品贸易及纺织行业造成不利的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也会给我国纺织品贸易带来一些有利的影响。

1、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条件

升值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缓解了中国纺织品出口的贸易摩擦。为纺织品出口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2005年纺织品配额全面取消后欧美等国采取特保措施使我国纺织品出口频频受挫并试图将纺织品贸易与人民币升值捆绑在起。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美纺织品谈判。从远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必将进一步缓解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对外贸易摩擦,改善纺织品出口环境。同时,人民币升值可以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贸易条件是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由于我国的加工贸易比重大。因此制造业成本中进口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比重很高。所以人民币的升值会使进口商品的人民币标价下降。从而降低生产成本。那么在纺织服装行业以原料进口为基础的化纤产品和以高档布料进口为基础的服装产品的受益最大。

2、促进纺织品行业结构调整与转变

人民币升值,削弱弱了纺织品出口贸易的价格竞争优势,对于中小纺织企业而言议价能力较弱不能通过提高价格来转移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利润空间将进一步缩小甚至面临惨遭淘汰的命运。而实力雄厚的纺织企业应对风险能力强。会是这场竞争的最终胜出者从而实现纺织行业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中国纺织行业整合。此外,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纺织品出口结构的调整和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长期以来,我国纺织品出口以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产品出日为主中高档产品比重不足20%。由于利润率极低众多纺织企业依靠低价多销维持利润收入,结果使企业陷入压价竞争的怪圈而不能自拔。人民币升值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必将积极进行技术革新加人研发力度努力提高纺织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产业结构从而推动产业升级。从远期看。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中国纺织产业由增量型向增质型转变。

3、增强企业的汇率风险意识

由于人民币的升值带来的成本上升,会使纺织行业的整体利润率下降。但我们也很高兴地看到很多纺织企业在升值之前已做好了相应的防范。人民币升值可以促使企业开展成本压缩。把汇率的波动作为盈亏核算的重要内容。每个纺织企业都要意识到人民币汇率的改革趋势只会使汇率的波动性更大,每个纺织企业都必须增强汇率风险意识并逐步提高自身抗风险的能力。

五、结论

面对我国人民币升值对纺织品出口造成的重大影响,我国的纺织品出口企业不仅应该及早认清形势,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提高创新能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且要进一步实施品牌战略,发掘中国的知名品牌,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同时,提高品牌产品在国内大城市高端市场的占有率;并且增强主动规避人民币汇率风险的意识和能力等等策略,都有利于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压力下,纺织品出口企业适应市场需求,拓宽企业的避险渠道,将人民币波动的风险降至最低而取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琳.我国纺织业出口影响因素及发展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8,(11).

[2]刘然.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14).

[3]孟春景,姚海军,郭昕.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品贸易的理论分析[J].北方经济,2008,(11).

[4]阮青松,金晓慧.汇率变动对我国纺织品出口收入的影响分析[J].经济论坛,2009,(12).

[5]王奇珍.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J].现代商业,2009,(11).

[6]徐立平.人民币升值对纺织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企业经济,2007,(2).

[7]解全明.浅谈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对策[J].理论界,2009,(7).

[8]陈立平.人民币升值对纺织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企业经济,2007,(2).

[9]符国涛.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J].中国贸易报,2011,(10).

[10]孙向南.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经济与管理,2010,(11).

作者简介:刘玲,西安外事学院2010级学生。

数据挖掘之纺织品论文范文第5篇

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大家好!

非常高兴参加全国纺织新产品开发研讨会。我谨代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各位专家、企业家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天会议的主题是“回归产品本质,塑造商业价值”。有一句俗语:本正而形聚,本不正则形必散。

让中国人民站起来、让中国人民有盼头、让中国人民有劲头、让中国人民有感觉是几代领导集体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成绩与贡献。新的时期党的领导集体所要做的是让中国人民幸福起来,这是国家之本,是执政党之本。有了这一根本,则社会层面、经济层面各种工作都有了灵魂,各种力量也自然积聚起来。目前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对于共产党的干部队伍来说,信念是本,作风是形。

做人之本是什么?是仁义礼智信。企业家之本是什么?是创造价值,包括两方面:既通过产品造福消费者,也通过以人为本、保护环境和公平竞争的行为践行社会责任。

企业层面,产品开发之本是什么?是围绕有效需求和创造需求的创新。产品开发的最高境界是产生颠覆性技术并拥有核心知识产权,次之是成本优势即有整合资源的能力和管控成本的能力,再次之是对需求的快速反应。在不断变化的时代,我们发现,产品依然为本,坚持如此宝贵,而坚持创新在这个世界上更显珍贵。

需求导向就是围绕行业需求来设定创新目标。

自拍神器,看似不起眼的小创新,但体现着设计者对需求的敏锐扑捉。手机已成为人体不可缺少的一个外在器官,一个“延长的手臂”找到了消费者真正的心里诉求,创造了一个刚性需求市场,造就一款成功的产品。

无论外贸和内销都面临一个不可回避的矛盾,即订单碎片化与生产规模化之间的矛盾。多品种、小批量、快翻新成为趋势,而大部分企业生产端的设备、工艺、流程、制度、理念,都为大生产而准备,个性化定制将给企业带来很多挑战:品质保障难,对工人的要求更高;工期控制难,客户下单相对更零散、无计划性,给供应链备货、工期节奏安排带来新挑战;成本控制难,个性化定制要求品种多,但单批的量不多,很难形成采购规模化效益,导致成本攀升。生产制造企业为取得更多利润,可以有三条途径:增加产销率,减少库存,减少运营费用。这三条途径中,减少库存和减少运营费用是有极限的,而提高产销率来取得更多利润则是无穷无尽的。所以对于企业运营管理来说,改造传统供应链,最终实现柔性化供应链是关键。数据全流程打通共享是基础。

原有产业边界的打破,意味着必须转变发展理念。目前的棉纺织企业非棉纤维使用已达到64%,化纤企业针对终端需求如何改变传统的规模化连续生产模式、建立柔性化的生产机制,智能纺织品是划在服装还是算产业用纺织品领域。如同我们在审视目前的学科教育一样,当不断的将知识划分科目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把自己束缚了。能否跳出原有领域按照终端需求来定位产品开发,已成为今天大家不可回避的课题。所以必须坚持协同发展,协同发展是要在三个层面形成协同创新机制,即知识创新联盟、技术创新联盟、产品创新联盟。

行业层面,什么是纺织产品开发工作之本?从1998年至今,围绕着突破国产面料这一薄弱环节,我们开创了中国流行面料工程。

最先启动的是中国纺织面料流行趋势研究与发布,目前流行趋势已覆盖色彩、化纤、纱线、面料、家纺、服装全产业链,既是优秀企业开发产品的操作模式,也是每个行业展会的金字招牌,成为一种公共营销模式;

接下来启动的国家纺织产品开发基地,是将最优秀的企业联合起来,不是按照资本的纽带和利益的模式,而是创建共同价值联合体,各自开发、联合展示,将产品开发成果展现在行业的平台上,来迎接买家的检验和同行的羡慕;

质量检测初衷是建立行业的质量公信力与企业的自我质量管控机制,这些都比原来预想的快的多而实现了,目前的缺憾是中国流行面料吊牌离当初的深入消费者人心的设计仍有差距;

企业社会责任提升了全行业的社会责任意识,CSC9000T建立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尊重,但从根本上改变验厂的现实和资本市场单纯逐利的行为方式还需要更多创造性的工作和政策上的支持;

贸易推广目前依然是展会一枝独秀,还没有其他推广形式能够颠覆传统展会,互联网在B2C、C2C方面有很多突破,但B2B依然乏善可陈。

从这些回顾来看,流行趋势利己利人,必须发扬光大;产品开发基地有没有变成利益共同体的机会,值得探讨;质量检测如何跨入消费信用领域应该更多尝试;社会责任应该围绕建立优秀企业在资本市场和全社会的地位而去延伸;贸易推广应该在传统展会以外的形式上去有所作为。

行业纺织产品开发工作之本,从根本上来说是围绕企业的需求和行业发展需要。目前正在进行“十三五”规划的研究,其中一个重要的议题是行业的定位。“十二五”时的三句话高度概括了纺织工业的传统贡献: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国际竞争优势产业。“十三五”如何描述?我认为也可以用三句话: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民生与支柱产业,推动文化创意、引领生活方式的时尚与消费产业,国际化发展、高新技术应用、商业模式创新的先导与基础产业。

对纺织行业来说,需要从提升资源控制力、环境友好度、劳动生产率、时尚导向力四个维度入手,提高产业创新能力。

当前形势下,纺织产品开发应展开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创新:

一是加快纺织业智能制造的进程。“中国制造2025”提出智能制造是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纺织工业智能制造包括智能化装备、智能化运营和智能化产品三方面内容。智能化装备主要包括产品自动转运系统,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控制、实时在线监测和自适应控制的关键装备,实现机器代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实现柔性制造。智能化运营包括智能化生产和智能化管理,智能化生产是纺织业分步骤建设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和数字化工厂;智能化管理是整合供应链、设计、生产、销售相关的全部环节,建立云工厂与实现电子商务,通过远程定制、异地设计、协同生产、远程监测等信息技术,将用户需求充分体现在产品的设计、生产和服务的各个环节,形成全新的产品开发模式。智能化纺织产品是信息化技术在纺织终端产品上的直接应用,传感、通讯、人工智能技术与纺织技术结合开发智能化的纺织品服装。

二是推进纺织新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新材料是“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十项大力推进的重点领域之一,高新技术纤维和复合材料又是新材料的重要内容。纺织新材料发展重点,一是发展满足航天、国防、安全防护、能源等高端领域需求的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打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二是开发替代石油资源的新型生物基纤维材料,推进海洋生物基纤维产业化解决原料的多元化。三是大力发展各种差别化、功能性纤维,发展高效率、低能耗、柔性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及装备,满足个性化、时尚化和功能化的纺织终端产品消费需求。

三是强化纺织工业基础能力。针对受制约程度严重、对行业发展影响面广、提高生产效率明显、节约资源减少排放效果显著的纺织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分阶段突破,并搭建合理的产业技术基础平台。重点突破高性能纤维材料、生物基纤维以及差别化、多功能纤维等纺织基础材料,新型多功能高速锭子等纺织基础零附件,对纺织工艺转型升级影响大的纺丝、纺纱、织造、印染及非织造等纺织先进基础工艺,并加强科技创新平台、检验检测平台及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等产业技术基础建设。

四是提升产品质量和加快品牌建设。通过科技进步、设计创新、工艺可靠、标准严格、控制严谨、装备先进等方面提升纺织产品质量品质,并为产业用纺织品最终产品的开发提供积极支持,确立质量品质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在产品设计方面,通过对纺织产品高端化、个性化、休闲化、智能化及低碳环保等方面的研发,提供具有差异化和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创造良好的品牌环境,包括产业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和政策环境等。推动纺织行业知名产品品牌、知名企业品牌、知名区域品牌和知名国际品牌的成长,尤其是加快纺织品服装国际品牌地位的提升。

五是提高绿色制造水平。在纺织工业的各环节采用先进的节能装备和节能技术,提升全行业的节能水平。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发展低能耗、低水耗、低污染物排放的生态染整加工技术。建立物理法、化学法兼济的废旧聚酯纤维高效连续再生纤维关键技术体系,循环再生纤维产品应用范围扩大到服装、家纺和产业用等领域。

“十三五”时期是建设纺织强国的关键阶段,纺织行业应抓住这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打造以材料智能为突破的创新力,建设纺织科技强国;以时尚导向为目标的消费力,建设纺织品牌强国;以环境倒逼为动力的责任力,建设纺织可持续发展强国;以及以社会青睐为基础的凝聚力,建设纺织人才强国,多方面、全方位提升纺织业创新能力。

数据挖掘之纺织品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在产品内分工的国际趋势下,加工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方式。中印两国作为人口、资源密集的发展中国家,竞争关系明显。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中印两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受挫,机电产品出口增速放缓。本文对中印纺织品服装、中印机电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分别进行比较,在分析我国纺织品服装和机电产品贸易优劣势的基础上,审视我国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提升我国出口竞争力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纺织品服装 机电产品 出口竞争力 加工贸易

一、中印纺织品服装和机电产品的贸易现状

在生产链延长与产品精细化的国际趋势下,产品内分工顺应而生,加工贸易逐渐成为贸易的重要方式。纺织品服装、机电产品的多数生产环节具有工序可分性,运输成本低,其加工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0年的16.66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13439.5亿美元,增长了约807倍。

中国和印度长期将纺织服装业作为传统优势产业。在市场倒逼、政策引导下,机电产品在加工贸易中所占比重逐年升高,2012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11794.2亿美元,增长8.7%,占出口总值的57.6%。

近几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凸显,纺织品服装出口受挫,印度政府甚至对纺织业出口实施超额补贴,印度国务委员帕纳拉克希米公开表示印度已经开始开拓拉丁美洲、非洲的新市场,并预计在2013至2014财年纺织品出口能够同比增长15%。这对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带来了新的威胁。同时,外需低迷、摩擦增多、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使得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值虽不断上升,增速却在下降。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本文以1995-2012年中印两类产品出口贸易数据为基础,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ESI)进行研究分析。

1.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表示j国在i类商品上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为j国i类商品的出口额,表示j国所有商品的出口总额,表示i类商品的世界出口总额,表示所有商品的世界出口总额。RCA>2.5代表极强的比较优势;1.25≤RCA<2.5代表相对的出口优势和较强的竞争力;0.8≤RCA<1.25代表一般的出口优势和竞争力;RCA<0.8代表相对的出口劣势和弱的竞争力。

2.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

表示i国和j国出口到市场k的产品相似性指数;表示i国的l产品对k市场的出口额;表示j国的l产品对k市场的出口额;表示i国所有产品对k市场的总出口额;表示j国所有产品对k市场的总出口额。

如果i与j两国出口到第三市场的商品分布完全相同,则ESI为100;若完全不相同,则ESI为0。ESI>50表示两国出口产品相似度高,存在明显竞争关系。ESI越高,意味着两国产业结构或工业化发展水平越相似,两国向第三市场出口产品的竞争程度越高。

(二)数据来源

本文以《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修订4)》(SITC)为统计基础,纺织品服装包括SITC下第65和84类的全部条目,机电产品包括SITC下第69至79类的全部条目及第87和88类的部分条目。数据来源为联合国贸发会议网站数据以及UNcomtrade数据。

三、中印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分析

(一)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1995至2012年中印纺织品服装产品在世界市场的RCA值如图1所示,中国RCA在经历缓慢的降低后,在近五年内保持在3.1左右,印度RCA自1995至2000年经历小幅增长,随后较大幅下降,最终到达2012年的最低值2.31。这说明,在纺织品服装产品的世界市场上,中国长期具有强比较优势,印度在2007年以前具有绝对的出口优势和很强的竞争力,实力高于我国,但随后优势逐渐降低,目前优势较弱。中国的比较优势稳中有升,印度的比较优势高开低走,两国生产专业化程度均高于平均水平。

图1 中印纺织品服装在世界市场的RCA(1995-2012)

注:由联合国贸发会议网站数据以及UNcomtrade数据计算得出

(二)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

图2显示了中印纺织品服装在世界市场的ESI走势图,可见ESI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平,最高值达到了81.57,说明两国纺织品服装对世界出口产品相似度高,存在很明显的竞争关系。

图2 中印纺织品服装在世界市场的ESI(1995-2012)

注:由联合国贸发会议网站数据以及UNcomtrade数据计算得出

四、中印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

(一)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1995至2012年中印机电产品在世界市场的RCA值如图3所示,印度RCA偏低且长期呈现缓慢增长态势,于2012年达到0.48,说明印度在机电产品世界市场上长期具有比较劣势且劣势缓慢减小;中国RCA逐年平稳增长,增速大于印度,说明生产专业化程度逐渐增至高于平均水平,比较优势越来越强。2012年中国RCA为1.52,说明目前中国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图3 中印机电产品在世界市场的RCA(1995-2012)

注:由联合国贸发会议网站数据以及UNcomtrade数据計算得出

(二)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

由图4,中印机电产品在世界市场的ESI基本保持在50左右,近两年都高于50,表明两国机电产品出口相似度较高,存在较明显竞争关系。两国产业结构或工业化发展水平较接近,在机电产品世界市场上竞争程度较高。

图4 中印机电产品在世界市场的ESI(1995-2012)

注:由联合国贸发会议网站数据以及UNcomtrade数据计算得出

五、中印纺织品服装和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比较分析

首先,由图1、图3,中国和印度纺织品服装的比较优势均大大超过本国机电产品的比较优势。中印两国原材料优势显著,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呢绒、茧丝、苎麻、羊绒生产国,印度的黄麻产量居世界之首,棉花产量居世界第二,丝绸、合成纤维等的产量也遥遥领先。此外,两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纺织品服装相对于机电产品,有劳动力需求较大、技术含量较低等特点,中印相比于世界其他国家,在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上长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2005年纺织品贸易配额取消,我国纺织品出口潜力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发挥,印度纺织业在政策支持下迅猛发展。而中印机电产品的出口起步较晚,1985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为16.8亿美元,仅占出口总额的6.1%。相对于纺织品服装,机电产品技术含量较高,很多发达国家为机电行业注入了大量资本,中国和印度作为在资本和技术要素方面相对劣势的发展中国家,其机电产业大部分仍处于低附加值的产业链下游。

其次,由图2、图4,中印两国纺织品服装对世界市场出口产品的相似度一直大大高于两国机电产品对世界市场的出口产品相似度,且由图1,中印两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比较优势差异较小,呈现你追我赶的态势,两国出口结构差异趋于收斂。由图3,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长期高于印度且差额看涨。这是由于印度的制造业发展滞后,其机电产品贸易仍处于起步阶段,而我国受益于政策支持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机电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在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上两国的竞争十分激烈,远大于机电产品市场。

六、对策建议

我国纺织品服装和机电产品的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一些现象表明我国的贸易形势愈发严峻:1.国内棉价不断攀升,原料市场流通性差,纺织原料不能自给自足;2.人民币持续升值,生活资料价格上涨,新劳动合同法增加了企业的人力成本;3.发达国家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低迷,国际市场需求不振;4.一些国家反复针对我国采用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面对自身优势流失、市场需求走低、贸易摩擦加剧等现状,我国应有效应对。

(一)鼓励技术创新,加强国际合作

我国大部分纺织服装和机电企业在科技含量高的领域无优势,我国应聘请行业专家进行生产技术培训,还可在企业中实现知识管理系统,鼓励员工将学习到的新技术与他人交流,并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实现知识共享。同时,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己所用。

(二)树立品牌意识,增加产品附加值

我国是文化大国,应将我国文化、历史元素融入产品,形成独特的设计理念,培育优质品牌,这是实现产品附加值提升的有效途径。加强品牌效应,提升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逐渐由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生产环节向高端转变,才能实现出口的长期高效增长。

(三)开拓新兴市场,风险分散化

我国纺织品的主要出口目标局限于欧美发达国家,风险过于集中。为保证企业的长期安全发展,在发达国家与我国贸易摩擦持续加剧、墨西哥等新兴市场进口量逐年上升的背景下,加快拓展新的出口市场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四)提高应诉成功率,维护自身权益

政府和相关协会应遏制国内企业“互打价格战”现象,协助企业对可能引起进口国上诉的产品及时做出价格调整,给予应诉企业政策和财力支持,还应加强培养一批精通WTO规则及其他国家相关政策的外贸人才,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参考文献

[1]汤碧,陈佳.中印机电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分析[J].亚太经济,2012(05):65-69.

[2]王廉正,奚俊芳.我国加工贸易竞争力评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01):115-119.

[3]曲可伸.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J].四川科技与经济,2006(03):62-64.

[4]朱晶,陈晓燕.中印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及贸易潜力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01):40-46.

[5]齐玮.中印纺织品及服装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比较[J].工业技术经济,2009(08):94-98.

[6]王亚静,陈富桥.中国与印度纺织品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5(04):85-88.

基金项目: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作者简介:姜玉珑(1988-),女,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商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

(编辑:陈岑)

上一篇:腹腔镜手术妇产科论文范文下一篇:造价计算工程造价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