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城乡一体化范文

2024-06-25

如何推进城乡一体化范文第1篇

2013年第8期 ——社会建设

通山县地处鄂东南边陲,是一个集老区、边区、山区、库区于一体,比照享受国贫县待遇的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几年,通山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方针,把教育发展战略作为“第一战略”,把教育投入作为“第一投入”,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第一关键”,形成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格局,有效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推进组织管理一体化。城乡教育一体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社会影响大、经费投入多、持续时间长,必须强化领导,统筹安排。为此,我县建立了“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教育局、财政局、发改委、住建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各乡镇长为成员的城乡教育一体化领导小组。坚持以教育部门为主体,相关部门搞好配合,如财政部门将相关经费列入预算,城建和规划等部门对项目建设提供支持,宣传、文化部门提供指导和宣传,各乡镇成立相应机构,确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工作的落实。这种“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协调合作”的管理机制形成强大合力,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推进规划投入一体化。在对全县城乡教育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把城乡教育纳入教育的整体规划,加大城乡教育的统筹力度。一是合理规划校点布局。针对我县山区、库区校点布局分散的实际,综合考虑人口变化、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制定《通山县2012至2020年校点布局调整规划》,确定“永久保留”、“过渡性保留”、“撤销”、“新建”学校名单,对全县“十二五”期间中小学布局进行科学规划,逐步实现集中优质资源办优质学校,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二是努力实现投入均衡。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机制,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要求,足额征收教育附加,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有关教育项目的投入和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不断增加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大对农村学校的倾斜力度,实现了县域内办学条件的基本均衡。2010至2012年,县财政对义务教育阶段分别投入1.868亿元、2.051亿元、2.774亿元,分别增长12%、10%、35%。全县投入资金近亿元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改造小学校危房4619间,新增校舍46余万平方米;多渠道筹措资金近3000万元,完成了覆盖全县所有初中、小学的远程教育工程,745个班的班班通工程,装备了100余所学校的图书室、仪器室、实验室;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享受到了国家优惠政策,全部用上了新的标准课桌椅。同时,化解2500余万元的“普九”债务,积极争取并利用中央和省农村义务教育校安工程项目、薄弱学校建设等项目,基本消除农村中小学校的砖瓦房,全部消灭D级危房,全面改善了中小学办学条件。

三、推进师资配置一体化。采取“三优先”政策,统筹推动城乡教师逐步走向优质均衡。一是优先补充农村教师。近几年来,我县招录了300余名农村中小学编内代课教师为聘用制教师,招聘148名大中专毕业生到各乡镇学校任教;明确规定凡由代课教师招录为公办教师必须到乡镇学校任教,每年的资教生、特岗生全部安排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二是优先培训农村教师。组织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全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培训和市教育局组织的相关培训。县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根据我县教师的需要,积极开展县级教师培训。每年有近千农村教师完成省、市、县三级培训。同时,引导、发动各校按市、县教育局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开展扎实有效的校本培训活动,基本上做到了“五有”,即有组织领导,有工作计划,有具体内容,有检查记载,有工作总结。三是优先扶持农村教师。在对职称评定、评先评模指标方面给农村学校增加指标比例,对长期在条件艰苦的农村学校任教且业绩突出的教师,予以优先考虑。在绩效工资方面,向农村教师适当倾斜。同时,加大城乡校际帮扶力度。通过开讲座、教师培训、下乡上优质课等方式,加大城区示范学校、先进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的对口帮扶力度。

四、推进教育质量一体化。一是实行课堂教学改革。针对目前课堂教学“满堂灌”,效率不高,教学方式单一的现象,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通过组织参观学习、借鉴推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教学经验,树立广大教育管理者和教师的课改观念以及学生主体意识。二是实行联校走教。联校走教是通山县确保教育质量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保证农村校点全面开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极为重要。目前全县中小学联校共49个,覆盖初小及教学点83个,走教教师162人,受益学生8万余人次。“联校走教”办学模式呈现出覆盖校点更广,覆盖学科更全,走教教师素质更优,走教方式更规范,走教效果更突出的良好局面。三是发展学校特色。在实行规范化管理的同时,鼓励学校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提升教育质量。鼓励学校在德育、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创精品;探索教育管理新模式和课堂改革新思路;根据自身特点开发校本课程,展现自身特色;积极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落实大课间等活动,创新体育和艺术教育活动;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探索小学低年级实现学生家庭作业零负担。从统计情况看,全县95%的学校开展了兴趣小组活动,大课间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部分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具有鲜明的特色,学生课业负担明显减轻,全县素质教育成效显著。

五、推进评估标准一体化。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教学指导体系,保证所有学校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并达到教学基本要求。改革教师、学生评价模式,转变单一的用分数评价教师学生的观念,逐步建立合理的、全面的教师学生评价模式。县政府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督导评估地方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考核地方主要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信息库,建立并不断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和督导机制,制定出台《通山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方案》,多次对义务教育学校间的办学条件、教师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监测和分析,并在《通山周刊》和通山政务网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六、推进关爱体系一体化。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关爱工程”,通过关爱工程丰富均衡发展内涵。一是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校就读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二是各校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制度,推进政府主导、学校为主、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三是建立寄宿制学校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制度;四是加大对特殊学校的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建立残疾儿童确认、登记和组织入学制度,切实保障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利;五是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认真落实“免补”政策,发放寄宿生生活补贴,通过建立贫困生资助基金会、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资助贫困生等方式确保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

如何推进城乡一体化范文第2篇

摘 要: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结合中国实际,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党在十九大会议上提出“主要矛盾的变化”“乡村振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创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党的十九大;理论创新;中国化

回顾从1921到2021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国家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迎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结合中国实际,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党的十九大正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且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演进

1.1 毛泽东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生产总值有所提高,但农业生产依旧落后。因此,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提出了,“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毛泽东关于“主要矛盾”作出的判断,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自身规律,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指出正确的道路。“毛泽东同志从分析揭示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入手 ,创立了一整套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未曾系统解决而为当今各社会主义国家在前进道路上普遍遇到并急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1.2 邓小平提出“城乡经济一体化”思想的论述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为了快速提高经济的发展,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村和城乡发展布局不合理,农村经济滞后,村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邓小平以实际出发,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城市和农村共同发展社会主义才能走得更稳。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邓小平提出“城乡一体化”思想。强调“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如果只以提高经济为目标,只考虑工业发展,国家发展将失去均衡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也失去了它真正的含义。发展是全面发展,是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邓小平城乡经济一体化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论背景和现实意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理论成果。

1.3 习近平“新发展理念”思想的论述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面临重大机遇,但挑战也随之而来,我国在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基础上,要抓住机会,乘风破浪,开拓发展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是我国在发展常态下的新模式。新发展理念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强调的发展不是我国传统的发展,它强调的是均衡发展,不是以牺牲为代价的发展,实现新发展方式,各区域共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国家之间共同进步,各国人民共同享受。

党的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协调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在解决我国发展问题的方法论的深刻作用体现,证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才能解决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所面临的复杂问题。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内容

2.1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初,为了解决发展落后的局面,国家将主要任务放在建设工业生产上,在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工业生产取得了显著提高。改革开放后国家从实际情况出发,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提出不同的主要任务,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生产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国家经济总量大幅提高,人民对物质文化有了新的要求,由简单的“物质文化”转化为“民主、法治、公平、安全、环保”等更加全面的需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上,习近平根据新时代的具体情况,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判断,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的矛盾是对新时代提出的新任务,要求我们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精神财富也要跟得上;创造物质基础的同时,生态建设不能落下,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很不充分的问题。这既是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矛盾论理论中国化的新贡献。

2.2 加快“乡村振兴”战略

以“城乡经济一体化”为基础,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2021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協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通过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社会之间的矛盾和关系”“乡村振兴”的目标是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40多年,在党的带领下,中国经济达到世界领先地位,生产力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城市化进程取得瞩目的成绩,但乡村发展还不充分,只有加快“乡村振兴”才能达到“城乡一体化”,“乡村振兴”战略思想是“城乡经济一体化”思想的传承与创新。

“乡村振兴”思想既来源于“城乡经济一体化”,也根源于马克思的“城乡关系理论”。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如果加速工业化,快速提高城市化水平,城市与乡村的分工,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就会鲜明起来,将会造成城市与乡村关系的失衡,因此提出“由社会全体成员所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地和有计划地利用生产力”,来解决城乡之间的矛盾,促进乡村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思想是在中国新时代背景下,对马克思“城乡关系论”的实际应用。

2.3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如今,全球迅速发展,各国各领域各行业联系更加密切,挑战也更加剧烈,诸如战争、经济危机、恐怖主义、全球性疾病蔓延、气候变化等。人类社会已经形成了你我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面对这样的世界环境,中国共产党十九会议上,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个单独部分来阐述,并纳入《共产党党章》。 “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新发展理念作为指导中国各领域发展的新理念, 其蕴含的发展动力、发展思维、发展方式、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存在高度的内在逻辑契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需要以创新为动力, 引领世界发展;命运共同体解决的同样是南北差异问题,与协调性有着内在的联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各国之间开放发展等这些都是经过历史检验的正确选择。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新发展理念”有着内在的逻辑性,同样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再现。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价值

3.1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价值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具有理论价值。马克思指出,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论。在新时代下,社会主要矛盾呈现具体化、人性化的特点,从“民主、法治、公平、安全、环保”等各方面提出新要求,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作为党的奋斗目标。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对马克思社会矛盾学说的推陈出新。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为出发点,将满足人民的新要求为目标,推动新发展理念,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也具有实践价值。“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方向提出了更明确的规定,对工作效益提出了更高期望 ”。党中央提出“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其目的就是要解决好发展不充分的问题,虽然我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我国在众多领域还存在短板,党中央从实际出发,以解决主要矛盾为目标,对国家发展布局提出新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等方面的部署是为解决国家发展不平衡、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发展的总任务。

3.2 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

“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理论价值。“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历史继承和最新体现”。1982年国家推出“联产到劳;包产到户”的政策;1986年提出“土地承包期在15年以上”的新规定;2006年“取消农业税”;2009年“土地承包关系保持长久不变”;2017年农业改革又提出新的方案,将农业供给侧结构进行改革,实现农业增收;2018年我国在新时代下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业问题一直是党关注的重点问题,从政策上的支持,到结构上的改革,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不断进步。“乡村振兴”战略也为“三农”问题明确发展内容。农业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农村治理是社会基础,农民基层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

“乡村振兴”战略也具有实践价值。2020年是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小康社会不仅强调小康,更注重全面。农业发展是我国的短板,我国又是农业大国,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发展,一旦农业发展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乡村振兴”也推动了文化发展。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乡村是农耕文明的载体,乡村振兴能够缓解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提升全社会的道德素养,促进乡村文明。

3.3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理论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新时代科学的世界观。当今世界飞速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世界问题也随之而来。面对国际问题“世界怎么了”,党中央进行深入探究,以人民为中心,树立世界眼光,提出对世界的整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符合最大公约数的科学判断,这一世界观既是国家针对现实的实际情况提出的,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也是属于全世界的财富。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具有实践价值。它为构建国际秩序提供了新思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倡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秩序,對于各国之间的矛盾和争端,不再采用传统的战争方式来解决,而是以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来解决问题。利益共同体的构建,突破了文化信仰、经济发展、政治制度等差异,在国家间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不仅会让世界人民接受,也能成为世界各国在制定政策时所利用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2]曾蔚.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思想初探[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05).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王辉,曹峰旗.邓小平城乡经济一体化思想及现实启示.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9,(34).

[5]徐国富.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意义.环渤海经济瞭望[J].2019,(08).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陈玉斌,刘友田.新发展理念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探析[J].党政干部学刊,2019,(02).

[8]常春,逄奉辉,沈旭,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的价值认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627).

[9]曲延春,王海镔.乡村振兴战略:价值意蕴、当前困局及突破路径[J].江淮论坛,2018,(05).

作者简介:夏爽(1989-),女,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研究生,内蒙古工业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如何推进城乡一体化范文第3篇

一、把优势产业建设作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支撑。掇刀区要立足自身区位优势,把新型工业化作为推进富民强区的第一推动力,增强工业对农业的反哺能力,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近年来,我区建成了化工循环产业园、麻城工业园,引进了一批工业项目。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成功引进帅店肉牛、丽生堂土鸡等养殖项目,建成以207国道沿线为主的苗圃种植基地。但有些工业项目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比如李宁工业园就将下游新垱沿线严重污染,这是与十八大精神背道而驰的。

二、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引擎。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协调、高效可靠的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加快交通设施建设,形成覆盖城乡的交通网络,畅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促进对外交流合作和优势产业发展。加快水利能源建设,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解决群众用水用电难问题。加强公益项目建设,优化配置和规范建设中小学、幼儿园,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乡镇卫生院和乡村卫生室建设,大力开展医疗下乡,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城乡共享。推进城乡文化同步发展,加快乡镇文化站、村民活动中心和农家书屋建设。

三、把加强社会管理作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保障。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不断提高基层组织服务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有力保障。要在全区广泛开展了文明乡村、文明户创建活动,建设一批和谐乡村、和谐家庭。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党务公开,满足广大居民对村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工作透明度,密切干群关系。

四、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标,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完善城乡就业服务制度,建立城乡统

如何推进城乡一体化范文第4篇

成都市在2003年初,围绕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的战略要求,开始在几个区县试点推行城乡一体化。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成都双流县召开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现场会,成都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这一事关成都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积极探索“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途径。这一思路得到了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后,成都市更是把城乡一体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途径和手段全力推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参观考察了成都周边一些城乡统筹示范镇后。再结合龙王镇自

身的条件。我讲以下几点:

一、认真学习统筹城乡思想,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主要矛盾,致力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缩小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充分认识到统筹城乡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急迫性。不断深入学习领会统筹城乡知识。从领导班子到村社干部都要定期开展学习讨论。共同探讨怎样实现龙王的城乡统筹。

街镇干部工作在农村最基层,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是党的光辉形象在农民群众中的重要体现者,更是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快统筹城乡发展进程的直接责任者。调查了解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存在问题,通过实施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办法和措施,着眼长远,注重预防,疏堵结合,标本兼治,逐步实现对街镇干部的制度化、人性化、科学化管理。加强街镇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统筹城乡发展,街镇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先行。只有街镇干部队伍建设发展到了一定水平,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才能真正将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实践当中。

二、调整产业结构,打造农业特色乡镇

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农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农业经营组织制度和经营机制的重大创新。要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就必须大力发展主导产业,争创农业名牌产品,加大原产地产品的保护力度,增强农业内涵发展潜力,提高农产品竞争力;要进一步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产品基地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的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增值率;加强农业科技和信息服务,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促进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龙王镇是青白江区毗河以南的一个浅丘纯农业乡镇,浅丘地形,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十分适合发展农业。全镇有韭黄基地3000多亩。其他蔬菜种植面积1.5万余亩。现今打造出的有品牌叫得响的农产品却不多。在前几天参观学习了新津双流等地的乡镇,都是以发展特色农业为主。把土地集中起来,实现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合理安排搞循环特色农业生产。龙王也可以搞这一套,搞出自己的特色来。

三、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农村基础建设是保障农业生产的客观条件。应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积极争取和促进市、镇两级财政向“三农”倾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强化农业基础设施,

加快农村水利建设步伐,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流通、环境等条件,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为农民增收提供基础保障。我认为制约龙王镇发展的基础条件就是道路。在龙王,主道上几乎没有像样的水泥路。这严重制约了龙王的发展。近年大石路的修建,将极大的改变龙王镇的面貌。

作为一村一大的志愿者,我也在思考着,我应该怎样在推进龙王城乡统筹发展,打造特色农业乡镇工作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呢?

如何推进城乡一体化范文第5篇

专业论文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对策探讨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对策探讨

【摘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十二五”时期临沂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紧迫的。当前,临沂市已经进入了城市文明向农村渗透和传播的加速期,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但是也存在着巨大的挑战,需要积极地分析应对。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问题;对策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当前临沂已进入城市文明向农村渗透和传播的加速期,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但是也存在着巨大的挑战,需要积极地分析应对。

一、临沂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必要而紧迫的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对于“十二五”时期的临沂市而言,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紧迫的。

1.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促进临沂市农村发展的根本途径。临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全市1080多万人,农村人口占526万。这一基本市情决定了没有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就不会有临沂的和谐发展与持久活力。但是,目前临沂市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农业增效难、农民就业难、农民增收难、农民维权难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完全突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尚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因此,必须用统筹城乡的发展新思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2.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临沂市顺应城市化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世界各国城市化的发展大都经历了城乡分化、城乡分离、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四个阶段。在城乡分离阶段,城镇化率一般在30%~50%;在城乡融合阶段,城镇化率一般在50%~70%。2012年,临沂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1.3%,已经进入了城乡融合阶段。同时,近年来临沂市的城镇化率持续以年均2-3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可见未来5~10年将是实现城乡融合向城乡一体化发展跨越的重要时期。顺应发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展规律,临沂市应将城乡一体化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3.目前临沂市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带乡、统筹发展的基本能力。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2012年,临沂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34美元,非农产业产值比重达到90.3%且在国民经济中已占绝对主导地位,这说明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为此,应当把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

二、近年来临沂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实践总结

1.做法及成绩。(1)坚持高点定位、科学规划,逐步构建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早在2003年,临沂市委市政府就邀请了国内规划界的多名知名专家对城乡规划进行了科学的调研规划,开创了临沂加快城镇化发展、强化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的新局面。2012年,市委市政府又把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要事来抓,制定了《临沂市现代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经过科学的规划和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中心城市引领发展、县城支撑发展、驻地镇综合发展、重点镇优先发展、一般乡镇特色发展、新型农村社区聚集发展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2)加大中心城区与周边对接力度,着力构建“泛城市圈”。近年来,临沂市把新型城镇化作为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加大中心城区、县城、小城镇、农村社区“四点对接”力度,构建半小时、一小时“泛城市圈”,各县城与中心城区同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以中心城市为核心,郯城县、费县、沂南县、临沭县已经与中心城区形成了“半小时生活圈”,沂水县、莒南县、苍山县、平邑县、蒙阴县与中心城区形成了“一小时生活圈”。

(3)坚持公共服务政策和投入向农村倾斜,全方位提升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近年来,临沂市持续加大农村公共服务投入力度,大幅度提升了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在平安临沂建设中,市财政将建设资金的一半以上投到了农村,并在农村探索总结了“治安保险”和“平安互助网”等经验;在养老服务方面,全市建设乡镇敬老院达到180个,集中供养1.9万人,集中供养率达到70%以上,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受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到了国务院表彰;在特殊人群服务方面,政府为进城务工人员投资建设的零工市场以“一元公寓”运作模式在全国推广。

(4)实行五线联动,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所谓“五线联动”,即由组织部、农房办、整治办、社区办、文明办一部四办“五线联动”,形成完整的工作链条,全面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其中,农房办负责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社区办负责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基层政权建设;整治办负责“三上”工程(气上楼、水治污、环卫保洁市场化)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组织部负责社区基层党建;文明办按照生态文明社区创建的标准,抓考核、评比、达标。近年来,全市共实施集中建设农村住房项目1343个,涉及1537个村庄,建设农村住房36.4万户,改造危房7.5万户,直接投资443.8亿元。

2.问题及不足。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临沂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1)城乡一体化发展缺乏有力的政策法律支持。一是缺乏必要的土地权益保护制度。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土地的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和使用权的界定不明确,导致了临沂市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中产权纠纷和摩擦较多,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空间和进程因此受到了限制。二是缺乏对城乡一体化改革的法制规范。临沂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的改革探索存在着许多法规条文的约束和限制,有些具体做法甚至与物权法、公司法、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冲突,急需国家层面进行支持和确认。

(2)乡镇政府事权的不对等影响了小城镇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客观上要求政府提供更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但乡镇政府管理权限小,财政分成比例低,加之上级出台的许多政策都需要乡镇来“埋单”,这种“小马拉大车”式的乡镇政府工作体制和庞大的公共支出负担已经越来越不利于小城镇的良性发展。

(3)农村金融服务支持滞后。目前,临沂市农村经济发展中普遍面临着发展资金短缺,金融支持力度不够的困难。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在临沂市农村的经营网点有所减少,部分县域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权限上收、授信额度减小,甚至对少数农村金融机构实行了只存不贷的经营模式,导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致了农村“贷款难、贷款烦、贷款贵”现象比较突出,从而影响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

三、推进临沂市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1.强化一体化发展理念,做到城乡发展规划一盘棋。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规划是前提。因此,推进临沂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强化城乡发展规划一盘棋意识,坚持做到规划先行,着眼于全局、着眼于长远,高起点、高水平地制定实施规划,不断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

2.加快城镇化步伐,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目前,临沂市县域经济相对薄弱,九县的财政收入总和仅与三区的财政收入基本持平,很多县城及重点乡镇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不足。因此,推进临沂市城乡一体化发展,一要加快城镇化步伐,逐步构建起中心城区引领发展、县城支撑发展、驻地镇综合发展、重点(中心)镇优先发展、一般乡镇特色发展、新型农村社区聚集发展的城镇新体系。二要加快发展县域经济,重点提升产业支撑力和城镇承载力,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新局面。

3.建立城乡联动机制,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推进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既不是全部乡村变城市,也不是城市乡村化,更不是城乡一样化。它强调的是充分发挥城市与农村各自的优势和作用,二者在加快发展中互促共进。因此,在推进临沂市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建设与加快农村发展的关系,特别是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寻求城乡一体化的持续发展动力。为此,一要充分利用城市的市场、信息和相关产业,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进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二要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让农民更好地接受城市文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进步。

4.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公共服务的差距既是城乡发展不均衡的产物,又是城乡二元分割的影响因素。因此,在推进临沂市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必须完善公平有效的公共服务体系,有步骤地推动城乡基本服务均等化。一是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提供基本的政策服务,推动城市资本进村,打通农村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产业发展与城市龙头产业的产业链,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二是为农民和进城农民工提供有效的社会保障,赋予其在子女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流动等方面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待遇;三是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公共医疗、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通过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达到限制城乡发展差距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加军.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2]马晨.国外城乡统筹发展对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启示[J].国际金融,010年08期

作者简介:

黄秀海(1970- ),男,汉族,山东临沂人,山东省临沂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副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宏观经济管理及区域经济方面的研究

如何推进城乡一体化范文第6篇

XX街道掀起城乡环卫一体化热潮

自X月X日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动员会议召开后,XX街道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强化措施、全面推进。截止目前,全街道XX个村已全部开工清理,XX个村的清理工作已完成,31个村的卫生费收缴工作已完成,共配套资金15万元,清理路域、河道45公里,各村出动人工2000人次,清理三大堆3100处,清理垃圾90吨,出动机械80余辆。清理墙面、电线杆乱贴乱画和小广告400余处,解决占道经营30起,道路两侧、边沟内、绿化区卫生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街道高度重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紧跟县委步伐,于X月X日召开了党工委扩大会议和由各村支部书记、主任、机关干部参加的工作动员会议,对城乡一体化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主任任副组长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城建办;制定了《XX街道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实际整治任务和清理难度,将XX个村划分成三类,分类指导,分别于16日、20日、28日前进行验收;与各管区签订了《城乡环卫一体化目标责任书》,明确了任务要求,

确定了完成时限,加强了对环卫一体化工作的领导。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XX街道协同各村通过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出动宣传车与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向群众积极宣传城乡环卫一体化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利用村内广播每天早、中、晚把政策讲明,说清城乡环卫一体化“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让群众从思想观念上认可并接受环卫一体化工作,从内心深处真正拥护。街道开展了干部进社区、进农家宣讲活动,受教育面达到98%以上。组织了10余次学生、干部、低保人员、零就业人员等开展义务劳动,共1000余人参加,为环卫一体化工作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既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环保素质,又提高了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街道对XX个村的工作成绩进行了联合督导,确立了XXX等8个典型示范村,随后组织其他村支部书记对示范村进行学习观摩,在全街道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强化措施,明确责任。

街道将城乡环卫一化工作列为现阶段重中之重的工作,进一步落实了包管区领导干部和包村干部的责任制,实行主要领导现场办公,包村干部全部盯靠在村,每天下午包村干部向主任汇报本村工作进度。在具体的管理中引入了竞赛机制,在街道大厅设置擂台榜;督导组每天对各村至少巡查一次,对任务完成情况在全街道范围内进行一天一通报,并将

结果进行汇总、存档,将评比结果纳入各村年终考核成绩,与村委会、村干部评先评优挂钩,从而充分调动了村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上一篇:如何提升你的领导力范文下一篇:如何看待创业的失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