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小学生阅读范文

2024-06-25

如何指导小学生阅读范文第1篇

1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 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长期广泛的阅读积累, 可以为孩子搭建起成长进步的阶梯, 使学生获得道德上、精神上、情感上的文化浸润。因而, 在每学年度学校总体工作思路和语文教研组制订的阅读计划中, 确定目标, 让每一位学生走向阅读天地。明确将课外读作为重要活动予以安排。要求所有年级 (尤其是非毕业班) 对学生的阅读量确定硬性指标, 每学期至少要把课本中推荐的名著读完。另外, 每一位学生自愿订阅不少于一种 (本) 报刊杂志, 完成一篇课外练笔或剪报、评报。各备课组针对学生实际, 研讨并实践课外阅的“终南捷径”, 做到有研讨、有教案、有实践, 形成一整套可资借鉴的成功范式。在走向课外阅读的过程中, 一种美妙的修养和德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身心, 进而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在引领学生走向向阅读天地的过程中, 我们长效规划, 让每一位学生拥抱报刊杂志。我们认为, 报刊杂志, 承载着传承中华文明、开启学生智慧、丰富精神生活的历史使命。课外阅读也决定着学生后续发展的内在潜力。对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具有奠基作用, 学校不断开展课外阅读的研究活动, 通过故事会、演讲比赛、手抄报展评、读书笔记展览、作文竞赛等各种活动为载体, 在具体实践操作中学以致用, 稳步提升。我们还将利用学生在诵读经典活动中积累的知识、经验和能力, 积极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学校文化氛围。每个班开辟一块《语文园地》, 用于呈现平时学生优秀的习作或手抄报;鼓励学生创写励志勤奋、热爱生活、奋发有为的名言警句, 张贴在教室醒目位置;我们要在原先为校园植物花草写简介的基础上, 尝试为其他植物写一段话, 将知识与做人有机融合起来;我们要在学生集中行走的过道里设计文化长廊, 让学校每一面墙都具有教育功能;我们要在学校正常开展课外阅读的基础上, 拓展延伸到社会、家庭, 让学生对读书读报产生浓郁而强烈的兴趣;我们要在学校电子备课室开辟课外阅读心得体会专栏, 及时上传课外阅读的最新感受;在学期末, 开展师生共读、共同成长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营造“师生共进”的积极向上的氛围。

2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瞧悴

语文学习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新课标强调要在“丰富语言的积累”上下功夫, 并明确规定在七至九年级要完成“不少于24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也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立足课堂, 让每一位学生感受阅读魅力。在长期的课外阅读实践的摸索中逐渐认识到:语文教学, 应“立足课内, 走向课外”, 以课堂教学为轴心, 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

为了保证课外阅读活动落到实处, 学校教学处将课外阅读纳入校本课程计划, 在课程安排表中, 每周专门开设一节阅读活动课。在阅读课上, 学生或在教师的引领之下寻找诵读欣赏点, 或在教师推荐之下自主选择经典书籍, 或是在课内文本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拓展延伸。“生活化的语文学习, 个性化的阅读写作”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展示。在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上, 我们一方面使用了市教育局教研室编辑的《初中语文阅读欣赏》《初中语文早读课本》等作为课外阅读的材料, 另一方面, 我们也举全校语文老师之力, 编写了校本教材《走进美文》。同时, 《初中生世界》等一批有影响的课外读物也走进了学生的视野, 同学们在阅读文本的字里行间留下阅读的痕迹。“腹有诗书气自华”, 二附中的学生, 茶余饭后有了充实生活的精神营养, 在课前三分钟演讲里有了引经据典的素材, 在与人辩论时又多了一份充盈与坦诚。

为了探讨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 我们发动语文组同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和最新的语文报刊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逐渐对阅读活动的开展有了较为明晰的思路。“个性阅读”的要义, 在于让学生在读中赏, 在赏中悟。读、赏与悟是其重要的环节, 读, 应读得酣畅淋漓, 声情并茂;赏, 该赏得透彻入骨, 百花齐放;悟, 该悟得意境深长, 回味无穷。阅读要锁定目标, 凸显“语”字。学生在教者搭建的平台上, 尽显睿智才情, 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变得璀璨而耀眼。

在引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的同时, 我们还通过开展各种活动,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在教研室推荐的课外阅读材料中, 按照以主题为单元的编排体例, 拼装组合、拓展阅读;在名著诵读中, 学校先后开展了“春天, 我们走进《西游记》”“《水浒传》故事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心得汇报会”“走进童话世界”等活动, 学校还注意根据主题阅读活动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展示活动形式多样:或办手抄小报, 或通过展板展出, 或广播优秀的养成日记……学校每个月评选一次“阅读之星”, 并在当周的升旗仪式上隆重颁奖。在学校艺术节中, 举办以课外阅读为主要内容的朗诵比赛和专题表演。平时, 我们还利用集会、午间广播、校园电视作为平台, 向学生传播展示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 从而涵养他们的品格, 促进他们人文精神的成长。这样的活动, 不仅是一个结果的展示, 更是一个过程的体验。

3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打火阑珊处

学生在进行经典课外阅读的过程中, 依靠教师的学法指导, 灵活掌握读书方法: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批注、做读书笔记等。起始年级, 我们侧重兴趣培养, 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的名著, 学会圈点勾画, 坚持撰写读书笔记, 坚持摘抄, 积累优美句段, 形成最基本的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随着学生阅读水平逐步提升, 书写简单的点滴感悟, 到学写人物点评、事件评析, 并把这样的人、事放到社会背景下综合辩证地评价, 逐渐使学生成为一个社会人;高年级, 则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综合研究性学习, 学生在读刊用刊后, 自选课题, 自行组织, 开展有针地性的研究活动。

阅读与写作结合。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倾吐。学生在阅读时, 会产生写写试试的念头。课后让学生把阅读时学到的写作方法, 及时地运用到写作中去。阅读了一组优美的描写春景的文章, 我们让学生写《春天的校园》或《春天的田野》;阅读了想象类诗文, 就让学生写《假如我当……》或《假如我再活三天》。学生课后练笔应作为机动作业, 不要统一要求;练习题目以小型、片段为主, 倡导学生写放胆文、创新文。每学期下来, 每位学生的课外练笔的总量在一万五到两万字之间。

长期的阅读积累, 长期的练笔创写, 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在总共举行的九届省“中学生与社会”作文比赛中, 学校先后有13名学生获得省级现场作文的资格, 其中获一等奖7人, 二等奖3人, 三等奖3人。在《初中生世界》举办的中学生作文大赛中, 先后十多人荣锋特等奖、一等奖。学校“鸣柳”文学社先后荣获“全国百佳中学生文学报刊”称号和“江苏省优秀中学生文学社”称号。针对学校近年来作文教学成绩喜人的现状, 学校先后编写了两本作文校本教材《聆听花开的声音》《总道花开是平常》。

如何指导小学生阅读范文第2篇

* 可根据学校的推荐阅读书目或孩子的兴趣爱好帮孩子选择读物。低年级孩子以读彩色、大字、押韵、有趣味、可以朗朗上口的书为主,比如那些有漂亮插图的童话书对孩子来说是很有魅力的。随着年级的增长,除了引导孩子读名著以外,还可以读读《儿童文学》、《少年文艺》、《读者》及各种报纸等 。

* 鼓励你的孩子阅读来自多种文体的作品,拓宽他们的个人阅读视野。

* 给孩子准备一个小书架,具体做法是:每隔一段时买一本图书、杂志,逐年积累。可以带孩子走进书店,让他自己选择,家长略作甄别。

▲ 使孩子形成浓厚的阅读兴趣

* 低年级的家长应该清楚:孩子的早期阅读,不在于“能力”而在于“兴趣”。不要把孩子能认多少字、背多少古诗作为目标,而要看孩子是否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使他激荡起一个急切的愿望,学会自己去读。等到中高年级后,孩子对阅读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家长就不宜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要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让孩子轻松愉快地阅读,不要有压力,千万不要让孩子对阅读产生厌烦和反感。阅读的多和少、深和浅并不重要,应该关注

的是:促使孩子喜欢阅读,有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要“急功近利”,要“细水长流”。

*在家里,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同时,还要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会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培养低年级孩子“读”的兴趣还可以从培养“听”的兴趣开始,坚持每天朗读一篇课文或讲一个故事,这样能使孩子建立起热爱书本、向往读书的愿望。

* 鼓励孩子利用读物。许多介绍社会知识和科普知识的书籍有使用的价值,家长要鼓励孩子在生活中利用书中的知识。如孩子读了地理读物后,在旅游时,可以让孩子来设计旅行路线等。这种知识的利用不仅能增加孩子的阅读兴趣,还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培养孩子的科学世界观。

▲ 和孩子分享快乐的读书时光

* 每天坚持花10—20分钟和孩子一起读书,交流对读本的看法。读到好的文章或段落,推荐给孩子,与孩子一起分享。* 和孩子一起读书时,尽量让气氛更轻松愉悦,这样他们会从中体会到更多乐趣。你可适当地进行提问,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内容。提问的安排前后不一,可在看书或讲故事前提出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看,去听,然后从故事中找出答案;也可在看书

或讲故事中间造成悬念,提出问题,让孩子通过思考来解答;还可在听、看完故事以后,进行提问,帮助孩子理解内容、主题,从而促进孩子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 在孩子看书的过程中,孩子不能理解的或比较难理解的字词,你应耐心地解释,尽量使问题具体化,使他们易于理解。 * 低年级家长可根据孩子的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指导方法,可以先和孩子一起欣赏、研究画面,再朗读相应的文字;可以先给孩子讲故事的梗概,再指着文字朗读;可以和孩子合作阅读,你读生疏的,孩子读熟悉的;可以在阅读中穿插“问”和“议”。这样,既有利于阅读,也有利于发展智能。

* 让孩子在看完书后,可以复述一下故事的内容。在复述的过程中,你要认真地听,对个别问题还可以提醒或纠正。

* 如果孩子读过的书拍成了电影或电视剧,你可以让孩子去欣赏。

* 提供孩子能安静阅读的时间和地方。例如,把电视关掉 ,有适当的照明。

▲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 孩子每天的读书量不求太多,主要是让他养成一种持之以恒的习惯。

* 低年级的孩子在读书时会碰到许多的“拦路虎”,面对孩子的提问,有些你当时就要解释,有些就要引导孩子自己去想,去查资料,让他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样通过提问、动脑筋后,他会

明白许多道理,并且养成爱提问题的好习惯。

* 鼓励孩子对所读的书、文章,就全文或者某一两处地方,谈谈自己的看法、感受、启发,用文字记录下来。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读你孩子的文章。

* 教导孩子爱惜书籍,保持书的整洁、美观。自己的书可以用铅笔在上面作适当的标记,或者写下自己的启示、感受(喜欢、憎恶、崇敬、同情等)。

▲ 使孩子形成正确的读书方法

* 教会低年级孩子要一页一页地按顺序看,看的时候要仔细,要注意看懂画面上有什么人物、事物,他们在做什么,从而理解画面上所表达的意思。

* 阅读是一种由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你可通过指导孩子阅读发展孩子的智力,提高能力。如指导孩子看连环画时,让孩子观察,然后把观察到的说出来,你要给以必要指导,发展观察力。遇到需要记忆的,你要让它记下来,发展记忆。提出问题让孩子思考,发展思考力。

如何指导小学生阅读范文第3篇

阅读作为获取知识的手段对中职学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阅读能力的发展又是个人发展的一个标志。 一个人随着受教育程度的不断增加, 阅读能力和阅读内容应该逐渐增加和扩大, 因而,阅读是一项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精神活动。 阅读影响着个体素质中最基本、 最核心的部分———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书籍作为世界的营养品,像阳光雨露空气一样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了解世界的窗口,阅读则是了解人生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径。

身处读图、读网、碎片化阅读时代,学生还会对经典产生兴趣吗? 学校把网络与读书结合起来,把一些经典名著及时上架供师生悦读,还组织了“我的三行读书笔记”活动,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读书感言;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在一楼大厅里安装了大屏幕,增设“每日一书”栏目,向学生们介绍好书; 学校发起寒暑假读书活动,向学生赠送读书券。 然而这种种推广活动,尽管组织安排得非常周密,但响应者却总显得比预想的少。

要改变现状,从哪里着手呢? 从阅读开始。 读什么? 读经典! 重拾经典,把年轻时读了一半的书读完,把被宣称为仅为“10% 的人”才能读完的书读完。 经典名著写都写出来了,我连读一遍都没有耐心,实在愧对经典。

“读一本好书 ,就是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 ”。 面对如此多的好书,我开始慢慢读起来,徜徉在书海中,越读越觉得自己拥有的少,恨不得一口气读遍天下好书。 然而时间苦短,我只能利用时间的碎片,挤出车上网上枕上的时间,努力做到每天读书绝不少于30页。

这样,我逐渐摒弃了经年积久的恶习 ,很少闲聊 、不再逛街、不看电视、少做简单重复之事,剩余时间几乎全部用来 读书。 除了每天必要的工作以外,所余时间全部用来读书,这样的状态我坚持了十多年。

改变自我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课堂,改变学生,培养出受人尊敬的中职学生。

1融通师生心灵,分享阅读快乐

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是一项人心工程。 教育最有效的途径是以心印心,以心传心。 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心教。 中学生的心灵还是一块刚着色的画布,有的是涂抹的空间,而离他们最近的家长和老师的影响力最大。

亲学生者易传道。 从孩子们喜欢的运动娱乐入手。 上学时校篮球队主力队员的经历,培养了我喜欢运动的品质。 为了读书,我每天必须锻炼身体。 课后,学生们以能跟我打球为荣,他们希望能成为我的球友。 于是,我成了孩子们的乒乓球教练。 尤其是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 喜欢跟我在一起打球, 更喜欢向我诉说。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就像是席特哈尔塔喜欢倾听河流一样, 面对着不十分有趣的故事,也很有耐心去聆听他们。 时间一久, 他们把我当成一个同龄人随意交流,有什么心里话都跟我说,俨然成了 朋友 , 有的还成 了忘年交 。 我的英语 名字叫 “Susan”,他们管我叫 “书山 ”,我看了很开心 。 要想孩子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必须首先做什么样的人。 希望学生对人友好,学习勤奋,自己首先必须是最友善、最勤奋的人。

既是班主任又是语文教师的我,瞅准时机,把最有趣的,能激发学生内在热情的东西, 用精心选择的方式呈现给孩子们, “与日俱新 ”成了我们的不成文的约定 。 “苟日新 ,又日新 ,日日新”这句源自《大学》的表述,我们用美文在践行。

这样,天天都有新内容,周周都是新面孔,在保持自己童心不泯的同时有效地呵护了孩子们的好奇心, 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鉴赏力。

由于受到美的熏陶,学生开始跟我读书了。 我有时甚至自己掏钱帮他们买书,送书,可是他们虽有读书的愿望,阅读的速度却像蜗牛,二个月也读不上一本。 生性急躁的我渐渐明白:读书是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要有耐心,慢慢引导,于是我不断变换方式,提醒、督促、奖励,最终大有收获。 一部经典小说,假如它前两百多页都是平淡无奇,从第三百页开始,它的魅力才逐渐释放出来,如果没有前面的耐心,后边的精彩便会错过。 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很重要。 我不在乎学生每个周末的测验,我更关心的是能给予一个孩子十年乃至今后一生都能用得着的东西。

2培养阅读习惯,填写阅读心得

阅读不是一门学科,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 要让生活在追求物质享受、网络视频统领思维时代的孩子们相信这个事实是极为困难的, 但并非不可能。 从他们一生的重要性来讲,这种努力是非常值得的。

要把孩子们培养成与众不同的受人尊敬的人———能考虑别人的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人生的一个必要的基础。 这样的事做起来比较艰难,越困难,做起来就越有价值。 最先解决的是“读什么”问题。

我在班级建立“阅读超市”,电子书与纸质书兼备。 我从几百本经典作品中, 分门别类地筛选出八十本一看上就放不下的读本,让孩子们自己挑选自己喜欢的阅读。 例如《老子》、《论语》、 《孙子兵法 》、《鬼谷子 》、《汉字王国 》、《亚历山大远征记 》、《科学的历程》等等。

其实,读了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怎么读才更重要。 有时候, 手拿一本书,孩子们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读。 我说,哪里都可以,从开头可以,从中间或者结尾开始读也行,只要读,只要开始,任何方式都成。 另外,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就是得写读书笔记。

孩子们并不愿意写东西,尤其不愿动笔写,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从哪里着手。为了灌输“整体感知”的阅读理念,我设计了一套简单而可具体操作的读书笔记模式, 试着让阅读者能依照这样的“格式”填写出他们的读书心得。 这种表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文章的主角是谁? 与他对立的谁? 是因为什么事情发生了冲突? 事情的高潮是怎样的? 最后结局如何? 你最喜欢的是那句话是什么? 你怎么看这件事? 你有疑惑吗? 愿意跟谁讨论你的困惑等等。

说也很怪,还是这些问题,做成表格,让学生填,他们就乐意。 我在qq上发给每一位学生,每个月他们交给我一封电子作业(当然允许孩子们写在作业本上)。

这样的阅读作业,开始时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尽管有了可依照的格式,对于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依然不屑一顾,无动于衷。 我一次又一次地给他们发别人写的读书笔记, 先请他们帮忙修改其中的错别字、病句,或者让他们帮我填一下其他同学没填上的空。 开始他们想方设法推诿,经苦口婆心地劝说,再加上“球友”的义气,才开始“帮我工作”,并通过自己阅读填补上了“空缺”。在褒奖他们友善行为的同时,我还奖励他们的勤奋。有了这样的经历以后,他们开始挑选阅读自己喜欢的书,完成了自己的读书心得。我心生感激,庆幸自己的“软磨硬泡”还真起了一点儿作用,附上我在他们作业上的勉励性的留言,例如:“热爱阅读的你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阅读连着你和我”、“阅读让我们与世界相连”、“孩子, 你真让人敬佩”、“那么厚的书, 这么快就读完了,你是我们的榜样”……他们做得更起劲了。

就这样,我绞尽脑汁,耐心地推动着我们的阅读,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 一棵树摇动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我想我们正是这样做的。

现在,我们班学生的电子书阅览的数量在逐渐增加。由开始几个人,逐步上升为二十多人,每月的阅读量也由当初的一本上升到三本。现在他们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他们已经可以慢慢地读出感觉,读出味道,甚至可以读出情趣了。

3转换师生角色,唤醒学生潜能

要实现教育的理想, 需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上下功夫。 我常常反思,我的课堂最缺少的是什么,知识还是方法? 责任还是激情? 幽默感还是还是精气神? 还是能推动学生生机盎然的去学习的源动力? 充满魅力的课堂应该是从发掘学生的源动力开始,以尊重人的生命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寻找为学生的学习注入动力的灵丹妙药,从而激发学习活力,达到学习的高效目标。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生命。教师的人文修养,决定了课文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教师的教学智慧,决定了孩子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尊重学生,最具体的表现是我主动适应学生,让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发动学生,让学生上讲台去教,而我在旁边“学习”。能做到这一步,之前的设计预习作业、落实预习行动、检查预习效果都得跟上,缺一不可。 我始终觉得,学生没有源于自身的长远学习目标,没有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学习效果,而且值得学的东西是“教”不出来的,学习有许多不同的方式,而“施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教学相长,互有佐益。更换课堂角色,逐步变“教”为“学”。这种让学生上讲台的办法,开始学生也很不习惯。这种教学理念与学生一贯接受的传统理念大相径庭, 尤其是学生已经习惯了讲题做题,考试考高分,我却不过份强调考试的重要性,而是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逐步扭转重分数轻能力的传统教学,倡导新型教育理念:态度胜于才智,勤奋胜于聪明。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体验到的是“成功”学习,积极“传授”,寻找方法,筛选材料,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尊重学生的“劳动”,因势利导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经常地以“教师”的身份去参与教学,我们经常开一个叫做“教研班会”,总结我们的经验,寻找我们“教与学”的不足,师生一起逐渐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 孩子们的言语行动也有了较大改观。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阅读要求改变了,视野拓展了,心胸也就开阔了;孩子们的角色也转变了,多年形成的“等老师讲”的懒散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改变和适应了。

4培养浩然正气,提升学生魅力

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 我们国家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相当经济实力的大国,但还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强国。我们正在努力建设一个美丽富强、受人尊敬、为人向往的国家。 为了顺应这个发展趋势,实现这个终极目标,塑造新型的国际形象,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培养学生如何做人抓起。

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必然是一个成功的人, 一个成功的人未必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可是我们近些年来一直都在强调成功, 通过参加各类比赛,获取各种证书,以示成功。 为获得某种成功不择手段,挖空心思寻找捷径,忽略了从大处着眼,从长远着眼的培养目标,忽略了在培养具有过人的本领的同时,首先须培养一个人具有顽强的坚韧的宽容的内心。 而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二者兼具,双元培养,双轮驱动,让学生们“正其谊而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内圣外王,臻于完人。

然而,在为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老人上车让座还是不让座的当下,必是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出现了问题。 在追求成功,寻求速成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思考我们的价值取向,应是“向外向下” 还是“向内向上”,“雾霾”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心霾”,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已迫不及待地摆在我们面前。

立德树人。只有在“向内向上”上下功夫,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古人所谓“养气”,自然应该是养浩然正气,养昂扬锐气,养蓬勃朝气。 那么,“养气”靠什么,靠阅读,只能靠阅读人类文化精粹,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不断提升人格魅力,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十余年来,我将思考变成了行动,主动学习变革自我,逐步改变先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学习中外先进教育教学理论,探索改变课堂教学形式,希冀用美好的心灵、高尚的灵魂、高雅的追求引导学生,用知识和行为濡染学生。 十余年来,我不能说效果突出,但收获是丰富的。希望如此传递下去,心心相印,久久传承,以实现和谐社会、文明家园的美好前景。

摘要: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是一项人心工程。教育最有效的途径是以心印心,以心传心。改变自我,才能改变课堂。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心教。

如何指导小学生阅读范文第4篇

一、认知—渗透阅读教学承载着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项教学目标,所以,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不可能是机械地、独立地灌输,只能是自然地渗透。教师要善于精讲,善于点拨,在教学中自然地渗透学法,使学生在学习一篇篇具体的课文中,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具体感知学法。指导学生学习时,首先要在教师的示范、带领与指导下,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知到学习方法是什么,一篇课文的学习是通过运用什么方法来实现的。其次,要通过这一学习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初步获得成功。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通过示范和示例的教学去“示法”。第三,要在启发诱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蕴含着理解时所遵循的认知程序和采取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去自己尝试学习,从而逐步明确究竟如何做才合适。渗透学法的过程是学生参与语言训练的过程,是学生展示思维的过程,是学生感知的过程。

1.渗透学法要引导学生参与语言训练。学习的过程就是建构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开展一系列智力活动,如学习生字新词,拟订学习提纲,抓住教材重点,探索学习目标,独立完成练习,进行自我检查等。其中重点是要引导学生参与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吸收学习信息、组织知识信息的能力。

2.渗透学法要引导学生展示思维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质是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矛盾,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凭借教材的具体内容质疑,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结论,而且从中领悟出学的道理。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问一问:“这个结果你是怎么得到的?”这就是我们在教学中要追求的一种境界,不仅仅要学生感知到是什么,更要学生明白为什么。

3.引导学生感知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抓住典型范例进行示范,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孕育着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便于从教师的示范中领悟学法,总结学法。

二、总结—提炼在学生初步感知某一学习方法的基础上,由教师或者由教师与学生的问答交谈,运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这一学习方法的精神实质提炼出来,使学生能抓得住。总结是理性的反思过程,是认识过程的又一次飞跃,也是学法形成的必要途径。学法指导过程中,要设法让学习方法总结的过程成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要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让学习方法的总结过程真正成为把学习方法从具体的学习实践中抽象出来的过程。学生学习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学习方法是学习过程的缩影,方法来自过程。 学科教学探索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及训练策略

摘 要:针对当前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及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现状,通过开设口语交际课,利用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意识,发展口语交际能力。关键词:口语交际;训练策略;创设情境;教学评价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对人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需要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过多地强调学生识字、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教学因为不属于书面考试范围而备受冷落和忽视,造成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较差。2002年元月,我们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县抽取了30个教学班,80余名语文教师和1000余名1—6年级的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和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认识不到位,口语交际教学随意性强。不少教师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可有可无,与提高学生成绩没有多大关系,所以根本不开设口语交际课。在被调查的30个教学班中,虽然有25个班在课程表中设置了口语交际课,但课时经常被识字、阅读、写作课挤占,真正按课程计划上口语交际课的寥寥无几。由于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认识不到位,口语交际训练没有明确的细化目标和评价标准,教学随意性很强。

2.口语不规范、不流畅,不会运用态势语。小学生说话时常常受方言影响,将不规范的方言语音和方言词掺杂其中。口语交际具有即时性特点,由于是边想边说,会出现想跟不上说的停顿现象,这些都影响了口语的规范和流畅程度。此外,大部分小学生还不能正确运用手势、姿态、面部表情等辅助手段来增强表达效果。

3.心理障碍影响着小学生的口语交际。在调查中发现约16.59%的小学生跟老师说话时感到“很紧张”,约37.07%的小学生当众讲话时“不知说什么好”,约3.51%的小学生在老师提问时“害怕得不希望叫到自己”。还有的学生在家里活蹦乱跳,能说会道,而进入校园则一言不发或很少说话,缺乏与教师、同学之间的沟通,存在“怕说”的心理障碍。化过程,及时排疑纠偏,并在比较中引导领会操作的关键所在。教师设计学习方法指导的应用材料中,要保证学生应用该学习方法能够获得学习成功。

1.在同一篇课文中迁移学法。有些段落结构相同、写法相同的课文,教师不必逐段分析讲解,要注意指导学生按照前面一段教学的阅读方法,举一反三,通过自学、讨论,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2.在同一组课文中迁移学法。要指导学生把握讲读课文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示范作用。学习阅读课文时独立运用前几篇讲读课文教师教给的学习方法,根据课后思考题提示的阅读步骤和重点,进行阅读实践。

3.在补充的材料中迁移学法。在教材中一时不能挖掘相应的学法训练因素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及时反馈,教师应补充有关练习,让学生及时消化这种学法。

四、实践—外显有些教师虽然也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但不积极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学法去自觉地参与阅读实践,从中自求得知,致使学法名存实亡,学生自学能力较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经过反复的阅读实践才能实现。因此,教师要增强学法训练意识,让学生多种渠道运用学法。1.要把学法用于“自读课本”。“自读”是学生的自主阅读活动,需要有良好的凭借。“自读课本”后面一般有“读一读”“想一想”,教师在指导中要很好地引导学生在自读时把在课文阅读中学到的读书方法自觉地运用到阅读“自读课本”的实践中去,通过边读、边想、边悟,产生质的飞跃。

2.要把学法用于“单元练习”。教材中的“单元练习”是配合每组课文,着重加强系统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综合练习。教师在指导中,应注意在引导学生巩固复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通过动耳听、动口说、动脑想、动手做,在学习的过程中迁移学习方法,以进一步形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指导小学生阅读范文第5篇

戈慧霞

教学目标:

1.我要学会阅读整本书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通过选文的阅读,我能感受到鲜明的人物形象,并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受到爱的启迪。

3.我对书中的内容很感兴趣,愿意摘抄积累。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2.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爱、奉献爱。 设计理念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在课外阅读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爱的教育》课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阅读兴趣,明确目标。(1分钟)

师: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有的书能影响人的一生,改变人的命运,《爱的教育》就是这么一本好书。一百多年来,它深受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喜爱,风靡全球。是什么让它长久不衰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它,探索其中的奥秘,感受它的魅力。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共读《爱的教育》。

二、阅读整本书,明确步骤和方法。

(一)透过封面晓情感

1、师引导:读一本好书,就像进入一座故事公园,首先要看看有个性的大门,轻轻捧起这本书,从这本书的封面,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书名、作者、对内容的明示和暗示的细节为主)

2、抓住图画,引导学生了解书的情感基调。

(1)书的封面上有一幅图画,谁能为我们描述上面的情境? (2)师总结:多么温馨的画面,封面上的图画就是一本书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猜一猜书里主要讲述的是什么?

过渡:大家的猜测很合理,这本书究竟讲述的是什么呢?第三页的内容梗概会告诉我们答案。

(二)走进导航知梗概

1、学生请快速阅读内容梗概,了解主要内容。

2、请一名同学介绍主要内容。

(三)根据目录做规划

1、我们如何知道书中具体讲了那些故事呢? 看目录?

2、请大家仔细看看这本书的目录,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1)、全书为10个章节,以月份为题。 (2)、每章都有每月例话。

2、使用目录做阅读规划。

阅读一本书之前做好读书计划非常关键,这本书共讲述了100个故事。我们每天大约读10个故事,计划在10节课之内读完这本书。 本节课我们的任务是阅读前三个故事。

三、自读交流,感受读书趣、明白师生情、学习高品质

1、默读第一个故事《始业日》。

提示:默读故事,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在相关句子旁做标记。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在交流中潜移默化引导学生 (1)、感受师生之间的情谊。 (2)、用唤起回忆方式感受读书的趣味。 (3)、抓住关键句段体会人物感情。 (4)在阅读中感受爱的能力增强。 总结读书方法:

(1)、默读故事,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在相关句子旁做标记。

(2)、和同学交流读书收获,互相学习提高。

4、自读第二三个故事。

按照总结的方法默读第

二、三个故事。

5、展示交流。

在交流中潜移默化引导学生

(1)感受老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宽恕都是爱。 (2)知道爱要真诚地表达,才能让心与心走得更近。 (3)洛佩蒂舍己救人,这是一种大爱。

总结升华:这堂课上,和大家一起阅读交流,我猛然发现爱就在我的身边,我的学生留恋我、向我表达他们的尊敬与爱。我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当我说错话,想他们致歉的时候,他们会立刻宽恕我、安慰我。我感到自己是一个幸福的老师。爱在你的身边吗?

学生表述身边的爱。 结束语:

如何指导小学生阅读范文第6篇

小学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看书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

看书报能力是指能够掌握学过的常用词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背诵或复述指定的课文;能够给课文分段和层次,概括段落大意和文章的中心;能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理解主要内容,有初步的分析能力。

认真阅读的习惯主要是指边读边想的习惯。查字典和运用其它工具书的习惯以及质疑问难的习惯等。

一、划分段落层次

段有自然段和意义段。自然段也叫小段或小节。它是作者在表达内容时,围绕一个意思说一句话或几句连贯的话,是构成篇章的最小单位。意义段又叫逻辑段,它可 以由一个自然段组成,也可以由几个相关的自然段合并而成。自然段着重文字表达的需要,意义段着眼思想内容的划分。

我们学习段,一是弄懂怎样把话一句一句地连起来,表示一个主要意思;二是进行思维训练,培养概括能力。

自然段如何分层和概括段意呢?

自然段划分层次,就是通过对一段话的分析,看出这段在有个意思,这几个意思又是怎样一层一层有顺序地写下来的。

自然段常见的组合方式有:

1、顺承式。

即按事情或动作的先后顺序表达。

例如: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400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 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儿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 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勇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 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 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这一自然段共有四层意思,把四层意思归纳起来概括段意:

当九江赛城湖大堤塌陷时,官兵们闻讯赶到,扛沙包,筑人墙,终于保住了大堤。2、并列式。

在一段话中,分别写几种事物的几个方面,它们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存在的。

例如《精读与泛读》第五自然段:如果面对一大堆读物,我们可以将每本书的内容提要、前言、章节目录等很快地从头到尾看一遍,这样就能大致了解每本书的梗 概、特点及应用范围等。//对一本读物来说,可以几段几段地粗读,也可以几页几页地翻阅,而不必逐一探究某个字、词或句子的意思。俗话说的“一目十行”, 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

这一段前后两部分分别介绍了面对许多读物和一本读物时不同的读书方法。前后显然是并列并系的。

3、总分式。

先总述后分述或先概括叙述后具体叙述,也包括先总述再分述最后总结以及先分述再总结。

如《爷爷的芦笛》第1自然段。在强强的相象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碧蓝碧蓝的海水就踩在脚下。白天,成群的海鸟在窗外翱翔;夜晚,天上的星星映 在海水中,如千万点萤火闪闪烁烁。更有趣的是,海水长着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一张普普通通的苇叶,经爷爷三折两卷,就成了一支芦笛。吹奏起来,曲调是那样 婉转悠扬,还带着一股浓浓的海水味……。这一段先总述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再具体描绘周围景色之美、芦笛曲调动听。

再如《夹竹桃》第三个自然段。先总述我们家常见的花应有尽有,再分述春、夏、秋三季花儿依次开放的景象,最后总结园子里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盛景。4、转折式。

全段分两部分,前后两部分意思转折,常用“但是、可是、而”等转折词分开。

例如《灰椋鸟》第一自然段。“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这一段可概括为:原以为灰椋鸟没什么好看的,可是自从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我决定去看看。有时,前后两部分内容间没有转折词,但其中的转折关系仍显而易见。如《烟台的海》第一个自然段:中国的沿海城市,东面或南面临海的居多,北面临海的却很少。烟台恰是北面临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这一段前后两句问虽无转折词,然转折关系一读便知。

转折式自然段,一般抓转折后的内容概括段意。上面这段可概括为由于烟台是我国少数北面临海的城市之一,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5、因果式。

按照事物的原因、结果的关系表达意思的自然段,叫因果式小段。包括先因后果和先果后因两种情况。

例如《莫泊桑拜师》第一个自然段: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从小酷爱写作,孜孜不倦地写下了许多作品,但这些作品都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莫泊桑焦急万分,于是,他去拜法国文学大师福楼拜为师。

这一段段意可概括为莫泊桑早年写作平平,所以他拜福楼拜为师。

以上是先因后果,再举一例先果后因。

《真情的回报》最后一个自然段“骑上这辆崭新的自行车送报快多了。当然,我从没想学会在马路上扔报纸的‘绝活’,依旧下车把报纸送到每家门口;下雨下雪天,依旧把报纸送进门里。因为我永远记住了:诚实的劳动,换来的是难忘的关怀和爱意。”

这一段前面是结果后面说明原因,从而突出了原因,点明了课题的含义。

二、划分文章段落、概括段意。

划分文章段落,可以参考上述分层的几种方法外,段落大意的概括,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找中心句(有的在段首,即总起句;有的在段尾,即总结句;也有的在中间议论部分或人物语言中)。抓住这一段的主要意思,用自己的话概括段意。用小标题的方式进行概括。分别举列如下:

1、《夹竹桃》一文中第3、4自然段合并成的段意就是在段尾:“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又如《秦兵马俑》一文中第二段的段首就有中心句:“兵马俑规模宏大”,就是这一段的段意。

2、《暖流》一文第二大段没有中心句,可根据主要意思概括为:“江主席来到南开大学阅览室,与青年学生一起吟诵诗词并谈论古典文学常话。”

3、《碧螺春》各段则可以小标题形式概括各段内容。a、久负盛名;b、名称来历;c、采焙情形;d、品茶之趣;e、茶漾春光。

三、写文章的主要内容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要太具体,要抓住文章的主要情节、主要事件或叙述的几个要点简要地写出来。

抓主要内容的方法有:

1、把各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稍加整理;

2、按所叙述的问题来抓文章的主要内容;

3、根据文章的标题,加以补充。

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五段:第一段写了五壮士接受任务;

第二段写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段写了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段写顶峰歼 敌;第五段写英勇跳崖。把这五段段意连起来,稍加整理,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写了五位壮士接受了上级交给的掩护群众的任务,有计划地诱敌上 山,痛击敌人,终于把敌人引上绝路,歼敌于顶峰,最后英勇跳崖的经过。

又如《颜黎明的信》一文叙述了这样几个问题:

1、青年人该怎样读书;

2、谈在上海看桃花;

3、能不能把信发表;

4、指出所署的是假名。

上一篇:如何用英语自我介绍范文下一篇:如何与同学融洽相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