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职物流教学论文范文

2024-07-14

我国中职物流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职业素养课为学生建立了一个“一半校园,一半职场”的动态成长环境,最终让学生以符合社会需求的职业化习惯动态成长,从而最大化地对接社会、企业对人的真实能力的需求。

在大学生就业形式依然严峻的形势下,职业教育以其独特的形式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形成一个奇特的现象:各地职业院校的就业率均在95%-100%之间,成为中国教育体系“就业板的绩优股”,这与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窘境形成明显反差。

然而,深入了解则会发现,这仅仅是表面上的荣耀。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和大学生就业形势相比,中职生就业形势看似相对乐观,但其高就业率背后却是低就业质量。当年毕业时,工作就很好找,但很难涨工资,没有太多晋升的空间,职业前景黯淡,这是一些毕业生的感受。

一些企业管理者坦言: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有一定技能,但职业素养不足。企业不会看重职校生有多高的技能,因为面临频繁的技术升级,学生掌握的技能基本上都是过时的。企业管理者认为,仅仅是有技能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现在的要求,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是技术好,还要有良好的心态和成熟的心智,以及交流互动能力、创新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职业伦理等。这其中大部分是对一个人职业素养的要求。而如今,大多数职业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关注非常少。

企业需求方和教育提供方之间的不和谐似乎形成了一道时隐时现的鸿沟,社会各方都在探索沟通双方的途径和桥梁。有人说,提升职校毕业生竞争力的不仅是技术,还有职业素养的培养。

“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蓝图,怎么描绘都不过分;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温家宝总理在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时说下的这番话被广为流传。如今,职业教育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显,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不论你当多大的官,你有多高学位,你每天的生活质量直接取决于职业教育。”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曾解释,职业人在自己的岗位为社会提供的服务构成了一个社会服务的链条,这影响着所有人的生活质量。如果职业教育质量提高了,我们整个社会的生活质量都会提高。

职业教育,是在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生产实践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教育提供的理论与社会需要的实践之间落差越来越大的背景之下兴起的。“职业教育为这个负面的落差做了积极的补充,它有效地磨合了理论与实践”,北京澜海源创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高级顾问表示,“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动力,而职教机构则恰如其分地填补和满足了这种来自于学生和企业的双重需求,根据市场需求来界定,市场缺什么样的专业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引爆职教模式改革的导线

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是珠三角地区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按当地人的说法:“东莞只要堵车10分钟,全世界的电脑第二天都会全面涨价。”但人力资源的不足也让社会各界忧心忡忡。东莞市一些有影响力的企业高管说:“我们企业需要的不是来打份工、挣份钱或者混口饭吃的人力,而是人才!但是进入社会的很多学生在这方面的认识基本等于零!这导致企业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这几年,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年年都闹“用工荒”。近年来,东莞市各镇区充分依靠和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传统优势,实施“一业带一镇、一业兴一村”的发展战略,形成了虎门服装、厚街家私、常平物流等一批特色产业城镇。广东省东莞市教育局清晰地认识到,企业缺少的不仅仅是员工数量,更需要能发挥作用的人才。因此,东莞市教育局联合多个相关部门制定了《东莞市中职学校骨干专业设置方案》,对中职学校专业进行“大洗牌”,形成“一校一特色”,对接地方产业。

一年来,东莞市教育局在全市职业学校中选取11所学校推行“让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同步”的探索,把企业所需求的职业素养教育前置到学校。今年9月,东莞市已把职业素养课程纳入11所职业学校的正式课表,让东莞超过50%的中职在校学生提前感受职业素养教育为他们职业成长带来的转机。职业素养课程涵盖开发团队合作、沟通、问题解决、时间管理等内容,东莞市教育局邀请北京澜海源创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对全市职业素养任课老师进行培训,矫正职业教育重视技术能力培养轻视职业素养教育的偏差。此举可谓东莞市的一大创举,是校企合作深度发展的生动体现。

最近几年,东莞市还探索了“车间进校”、开办企业专班、建立“企业课堂”、引进企业资源开展师资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发职业素养课程、与行业协会联办技能竞赛等独创性的做法。从全国校企合作发展趋势来看,这些做法不仅新,而且具有更丰富的内涵,是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更加有利于职业技术人才的成长,也更加契合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

东莞市教育局副局长黄金海表示,浅、深层次校企合作的区别在于,企业是否参与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学生培养的核心环节。浅层的校企合作,往往是学校主动、企业被动。深层的校企合作,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导性大大提高,借助学校为自身发展培养合适的技能型人才。

业内专家分析,作为省级示范区的东莞职教的成功在于政策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创新等全方位的努力,其中一大秘诀就是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引进企业共同培养,探索职业教育新模式,而职业素养课程开发项目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打开师生双赢局面的钥匙

一个职业素养不足的学生进入企业后,要经过企业的修复才能成为合格的职业人。职业院校培养不出具有职业化的毕业生,是因为在职校中有企业经历的老师并不多。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真正作用是,以学生未来适应社会发展为导向,帮他们面对现实的社会、职场,培养其观察与思考、做人与做事等方面的软能力。让老师参与课程开发,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一批具有职业素养的老师,使他们给学校给学生营造更多的立体学习的环境。

培养职业化的老师是让老师从参与课程开发开始的。“为什么不直接给我们课件让我们背,却让我们参与课程开发?这好像把我们扔到海里,只给一个救生圈,我们不知所措了。”东莞市职校教师向明提出过质疑。他说:“开始真是不适应,后来,我明白了。以前经历的是填鸭式的教育,老师填完我们,我们去填学生。职业素养课程开发让我们的教学观念觉醒了。”

职业素养课程体系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安排不同的课程。一年级的5门课程有“成长的翅膀”、“个性场合与魅力”、“融入团队”、“让听者听懂你的心里话”、“时间与我同行”,目的是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基础职业行为能力。二年级的5门课程是“创业精神”、“服务意识”、“如何销售自己”、“问题伴我成长”、“企业生存记”,目的是培养他们贴近职场中的思维应用能力,给他们的长久持续发展埋下思想的种子。三年级的“职业规划”和“成功面试”两门课是着眼当下与未来的关联,指导学生用自己现在的准备与企业未来的能力要求形成对接。

每位老师经过3个月左右的课程开发后,就先后在学生中进行了试讲。职业素养课程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一些学生刚进入学校或者进入企业时,对目标的圈定比较模糊。“成长的翅膀”课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已经结束了纯学生与纯消费时代,进入了准职业人时代,开始了自己未来职业状态的准备。同时,课程给学生一套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知道如何管理自己,如何实践自己。

学生刚进入企业时往往心气高,希望最快速地做出业绩证明自己,于是都选择待遇高的工作,但后来发现,那需要整合很多资源,有一定的协调能力,与多部门打交道。对于学生来说,进入企业首先是在企业生存下来,之后才是发展。针对这个问题,“企业生存记”课,用大沙盘演练的形式,通过设定不同级别的企业任务,让他们找到20%的关键问题所在,寻找他们在新环境中的学习方法。

在东莞最早推行职业素养课程的塘厦理工学校校长巫云介绍,上完职业素养课后,老师们都体会到了那些文化基础薄弱、习惯了破罐子破摔的职校学生的变化。在校园路灯甚至卫生间昏暗的灯光下看书的有他们,躲在被子里打着手电筒学习的也有他们。一个学生说,他在毕业离校前的最后半年,看的书比过去两年半还要多。职业素养课后,这些学生已经由学生转为不折不扣的职业人了。

对接企业社会需求的桥梁

如今,“职业素养”这个词不仅成了东莞市众多职校师生嘴里的流行语,而且许多学校也沿着如何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方向开始了真刀真枪的各种新实验。

职业素养课程开发在校园内的连锁反应,对于习惯了几十年教学传统的专业课教师来说,无疑也是一次艰难选择:是坚守传统传道授业方式不变,成为被企业、学生逐渐边缘化的个体,还是因时而变,走到职业教育改革的前台?这些专业课教师面临的一个现实难题是:强调学生“硬技能”培养的专业课,能否从职业素养课程中借鉴和吸收养分?

“让中职教育与社会需求同步”职业素养课程开发项目从培养职业化老师开始,此项目要达成三大目标是:第一是为职业学校开发出与职业素养话题相关的12门课程;第二是让老师掌握职业素养课程开发的整个流程,以及相关课程开发工具、职场素材的应用;第三是为各校培养12名能够承担12门职业素养课程的授课老师。最终,随着老师对职业素养认识的深入,进而提升整体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水平。

这个项目是以中职学生未来适应社会发展为导向,帮他们确定多维度的学习方法。对职中生而言,面对社会、职场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中知识的学习,也包含了观察与思考、做人与做事立体的学习能力。此项目通过指导120位老师对综合职业素养的深入理解,并将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课堂,为学生建立了一个“一半校园,一半职场”的动态成长环境。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以符合社会需求的职业化习惯动态成长,能最大化地对接社会、企业对人的真实能力的需求。

职业素养课程用3年的时间,帮助学生养成一套适应职场的好习惯,让学生能完成职场生存,不断成长,逐渐成熟,最终可以坦然在公司的岗位上有所承担。

北京澜海源创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柳立列出了这样一个公式:“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伦理=合格的职业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职业素养课程的引入,可以为一个人成长提供更长久更持续的支持。

我国中职物流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大中小企业需求的人才不仅要掌握先进的理论,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技术和应用能力。基于这一实际,中职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尝试改革教育策略,将实践教学放在和理论教学同样重要的位置。文章分析了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加强实践教学的意义,提出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中职学生的操作技能,是中职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生产一线需要的劳动者,对于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社会和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许多中职毕业生却难以找到工作,普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1]。究其原因,主要是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不足,难以胜任现代企业的工作岗位需求。为了培养符合各大中小企业需求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提高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中职学校应该分析目前学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并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强化实践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
一、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现状

对于中职学校而言,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然而,目前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操作技术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许多中职毕业生不会使用企业先进的生产设备,也缺乏实践经验,无法胜任工作岗位。因此,中职学校需要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踐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但从目前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现状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理念滞后、实践教学方法不合理。许多中职学校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将关注点集中在硬件设施的购置上,忽视了实践教学管理,导致开展实践教学工作时,无法将硬件设备的优点充分展现出来[2]。另外,有相当一部分专业课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依然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影响了实验、实训课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在实践教学时,教师必须根据现有的实训设施设备,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水平。

2.实践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良好的职业教育,不仅要有“双师型”的专业教师,还必须具备先进、完善的实践教学设施设备。然而,目前许多中职学校实践教学资源比较欠缺,存在不能将所开设的专业全部覆盖的问题。有的学校及部分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看似庞大,但相对分散,利用率低。同时,有些硬件设备未及时维护,影响了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此外,如今各企业生产设备更新换代快,中职学校大部分实践教学设施设备未及时更新,影响了学生对新技能的掌握。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一是目前许多中职学校使用的专业课教材更新不及时、内容陈旧,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用人需求;二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三是一些中职学校由于实验实训设施落后、技术含量低,甚至缺乏实践场所,而偏重于理论教学,无法保障与落实“职教20条”提出的“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课时必须各占50%”的比例要求,因而无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无法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

4.实践教学缺少校企合作。校企合作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上岗操作机会,让学生积累一些工作经验与实践经验,还可以引导学生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掌握所学专业发展状况。因此,中职学校在理论教学完成后,一般都以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到企业实习的机会。但当前许多中职学校在校企合作上不够深入,有些中职学校还缺乏校企合作项目,有的学校虽然有校企合作项目,但是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学生缺乏足够的实践锻炼。因而,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力度不足。
二、中职学校实践教学的意义

1.满足现代企业用工需求,促进企业发展。社会在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各大中小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率,中职学校必须以培养现代企业所需人才为目的,不断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3]。尤其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动手操作技能。此外,通过实践教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创新意识和发展意识,有利于学生成长为现代企业需求的专业性复合人才。

2.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学生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中职学校的发展,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人才市场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迎来了机遇和挑战。而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还能促使学生熟悉各大中小企业中需要的先进的生产设备,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不断提高了职业素养,更加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学生的就业机会也会增加,进而提高中职学校整体的就业率[4]。

3.满足岗位技能需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专业人才越来越多,人才的竞争状况与市场竞争状况存在紧密联系,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就业受到影响。只有符合当前企业岗位需求的人才,才会真正受欢迎。比如,针对汽车修理工而言,要求其具备汽车常见故障诊断能力,并能够及时处理一些常见的故障。此外,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服务意识、积极的学习和探索精神也十分重要。而结合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进行实践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这样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可满足企业的岗位技能需要,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职学校实践教学策略

1.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促进实践教学水平提升。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对于人才的培养而言,教师是重要的因素。高素质的教师能够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5]。因此,探索“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研究并制订相关的培养考核管理制度至关重要。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将专业理论知识渗入生产实践中,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增强实践教学效果;同时,为学生创建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力争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

2.科学定位和合理设定教学目标,推动实践教学全面开展。对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学校实践教学而言,首先要科学定位和合理设定教学目标,要紧紧围绕当前社会、行业的发展前景与经济特点,对于各学科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合理设置,并提出具体要求。实践证明,合理制订教学目标,能使教师明确教学方向。同时,也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目标。

当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大,而且,中职学校承担着为社会、企业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从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来看,要求中职学生掌握一定的通识性文化知识,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相关专业理论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设定实践教学目标时,必须做到与理论基础相匹配,要防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目标脱离或者脱节的现象发生。

3.以职业岗位技能为培养目标,构建中职实践教学体系。职业岗位技能是指顺利完成某种职业活动或某项岗位工作任务而具备的能力。如果职业技能低下,或没有职业岗位技能,就不能胜任该项工作。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岗位技能的关键。如何构建以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构建中职学校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要与当地的行业生产实际以及企业的生产设施设备紧密结合,要围绕行业与企业所要求的职业技术和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加强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按照“职教20条”的要求,不仅要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雙证书”,更要注重推行“1+X”证书教育。在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高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的实践教学体系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根据中职学校现有的条件,一方面积极选派青年教师深入企业挂职培训、锻炼,丰富和积累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可招聘行业、企业中的专家担任中职学校实训指导教师。

二是注重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中职学校在确定教学内容时,通过市场调查,确立各专业的岗位或岗位群,分析各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构建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课程体系,编写出校本教材。同时,将如何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教学计划,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获得双证或多证,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为实践教学提供保障。目前,多数中职学校各专业的实验、实训设施设备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因此,学校应该积极争取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多方筹集实训经费,创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四是加强校企合作,扩大实践教学范围。学校要积极主动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半工半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五是强化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培养。目前,中职生在社会上难以就业的原因,主要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环节;重视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重视就业、轻视创业。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是除了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外,更注重人才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希望招收到企业的人才能够直接上岗。

4.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当前我国中职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校企合作是全新而且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其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教学设施,还能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现阶段,由于中职学校存在资金、硬件设备、教学资源不足等现实问题,不利于学校实践教学的开展。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应加强校企合作,并与企业合作教学,以弥补资金短缺等问题,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根据企业所需人才类型进行订单式培养,实现工作与毕业无缝对接的目的。此外,若学校资金充足,还可以要求企业中具备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来学校开展讲座,让学生间接获取更多的工作经验。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在假期带领学生进入企业实地参观。由专业指导教师带队,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与自身所学知识有机融合,在提升实践技能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获取与实际工作有关的管理知识及先进的管理理念,促进自身职业技能的提高。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融入企业的科研项目及具体工作,让学生参与其中,共同探讨,从而更好地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而言之,实践教学是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实践教学既有利于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因此,学校应该及时更换与更新先进的实训设施,让学生接触到新设备、学到新技术。另外,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在企业实习一段时间,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有利于落实“专业与产业和职业岗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的“对接”。
参考文献

[1]张维铭.校企结合创新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办公自动化,2018(12):47-49.

[2]鲍静琳.浅析中职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以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中专物流专业为例[J].内蒙古教育,2020(02):100-101.

[3]张峥.浅析当前中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形势[J].时代汽车,2019(09):53-54.

[4]韩旭.中职教育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J].职业,2019(07):32-33.

[5]赵炎.中职学校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8(08):30-31.

(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下的中职学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1247)

编辑:谢颖丽

我国中职物流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想要全面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生的法制教育,切实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不断增加他们自身的法制知识,这就需要老师在各自的专业教学过程中不时渗入法制教育,使我们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知法、守法、用法、敬法。

【关键词】 少數民族地区;中职;渗透法制教育;教学

引言:

我国要实现繁荣昌盛、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是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是全民守法,是深入开展法制教育。我国的现代化实现,对人才知识技能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少数民族地区中职的学生大都是文化知识和思想素质相对较低的初中毕业生或社会待业青年。他们对法律知识的认知很少,所以,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生在学习期间的知识技能要得以全面发展,主要是在各专业学科的学习和实训实践活动过程中实现的,我们在传授科技文化的同时,要全面加强少数民族落后地区中职学生的法制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法制觉悟,不断提高他们自身法制知识,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时渗入法制教育,才使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知法、守法、用法,我在雷山县中等职业学校汽修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渗入法制教育。

一、利用多种途径开展专门的法制教育

少数民族落后地区中职学生的学习成绩大都较差,他们的法律意识淡薄,所以,学校在纪律管理上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一些小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学校在开学第一周对他们开展一次专门的法制教育课。我们雷山县在每一所学校都由县公检法派驻一位法制副校长,在每学期开学初要求法制校长给全校的学生上一堂发生在我们周围的违法犯罪案例的公开法制课,使学生们知道法律在学习生活中的地位不可侵犯。班主任再利用班会给学生讲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违法犯罪的典型事例,要学生讨论这些事例会触犯到哪些法律。

例如,李某同学的饭卡不小心弄丢了,王某同学捡到后不交还给李某,还自己拿去吃饭。这件事情王某触犯法律了吗?叫学生自行讨论,让他们拿出自己的结论,李某到底有没有犯法,最后老师来讲事情不至于犯法,而是属于民法中的不当得利,李某有权取回其遗失物,王某拾得遗失物是应当做到保管、照看的义务,且应当及时寻找失主,若无法找到应当交给有关机关,如公安机关等。若王某捡到的东西所有权明知是李某的,且不归还则属于法律上的侵权。这样讨论才能提高他们对法律的进一步认识。

二、在汽修专业课教学中进行渗入法制教育

当前的中职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遵纪守法的场所,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都是课堂,针对我们少数民族落后地区中职生具体情况和专业学科学习的特点,以教材为载体,利用教材内容向学生时时灌输法律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在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时,我们的教室和实训场所都是开展好法制教育的主阵地,我们的中职生大都毕业就直接走入社会就业,就当前情况,在中职学校中开展好法制教育是每一位老师责无旁贷的重任。汽车是现代交通的重要工具,社会上由于汽车而引发的各种相关法律在不断的涌现,如交通法、合同法、物权法、刑法等。普法是我们汽修专业老师应有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专业课程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渗入法制教育。

比如我在教学《汽车材料与金属加工》的“钢铁材料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时,先跟学生讲碳素钢、合金钢、铸铁及钢进行热处理后的刚度韧度,什么地方的零部件可以用铸铁制造,什么地方的零部件用合金结构钢制造,而厂家本来知道只能用合金钢的零部件,他们为了降低成本换成了铸铁,从而使使用者在正确驾驶时,由零部件破损造成的交通事故就应该有厂家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就要求学生毕业后进入汽车生产车间,或自己在给客户维修时不要投机取巧,伤害他人去触犯法律。

三、根据实际进行渗透法制教育

带学生顶岗实习也是我们中职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职一年一度的三年级学生的顶岗实习来临前,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都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教育学生要吃苦耐劳、听从安排、服从指挥等。由于外面的社会的复杂,刚离开学校的学生将面临着种种困难,作为老师有责任有义务给学生传授些法律知识来保护他们自己。老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面和将要面对的生活常识讲起。

我带汽修专业的学生到汽车生产车间或4S维修部顶岗实习前,也都给他们讲了出去要注意的法律知识。出去顶岗就应该有报酬,这就要求学生学习《劳动法》,“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等。”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这些权利受到侵犯时,应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不要走极端违法犯罪。

除此之外还必须学习劳动合同法,知道签订合同时,应当遵循合法、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还有固定期限合同和无固定期限的合同,劳动合同应具备的哪些条款,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解除和终止。要求学生把老师当作用人单位与自己拟签订一份劳动合同的课堂作业,老师对学生的合同作业进行现场分析纠正,让学生了解合同的重要性。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学生在校外买零食吃或在学校食堂吃饭时,造成学生上吐下泻的疾病视频实例,要求学生要是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要懂得运用《食品安全法》来维护我们自身的权益,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自我保护的法制意识。

总之,在我们法制社会快速推进的今天,在建设法制中国的大背景下,全面依法治国就要推进全民守法,对我们文化素养较低的少数民族落后地区中职生的法制教育要坚持不懈,我们专业教师要责无旁贷地把法制教育时刻渗入到我们的专业课程中去,培养我们的学生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敬法的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志平,《浅析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J),课堂内外,2010-12

【2】邱顺喜,《如何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Z)。

我国中职物流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当前,我国物流企业存在着起步晚、经验少、结构不完善、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加速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必须转变观念、树立物流理念、深化企业改革、实现制度创新、制定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人才战略。

[关键词]物流企业 物流现状 问题分析 对策建议

一、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现状

1.我国物流企业起步晚,经验不足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传到我国,起步比较晚,经验匮乏。而且,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大多数是原来仓储、运输企业改造而成的,现在业务仍然局限在传统范围,存在运输方式单一、规模小、市场份额少、结构单一、竞争力弱等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缺乏高效的服务网络设备和计算机设备、高素质人才少。

2.我国物流企业的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一,我国现阶段物流企业以传统仓储、运输企业改造转型而来的企业为主,他们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如中远国际货运公司、中国储运总公司等。第二,我国目前也有新创办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新型物流企业,相对而言他们管理机制比较完善,发展比较快。例如,中海物流公司。第三,我们物流企业中有部分是外资和港资物流企业,它们一方面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服务,另一方面用它们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优质服务逐渐向中国物流市场渗透。第四是民营物流企业,是我国物流行业中最具朝气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他们具有机制灵活、管理成本低等特点。如广州的宝供物流集团。

3.国际态势对物流企业的影响

现代意义上的物流企业是一个历史比较短的新兴行业。可以预见,在未来数年内,随着外资物流企业的进入和不断发展,国内物流企业将会面临更严峻的竞争形势,物流企业只有不断努力,掌握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不断完善物流网络,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在有可能在未來拥有一席之地。

二、我国物流企业的问题分析

1.物流需求不足

物流需求不足是我国物流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方面,由于我国物流企业在我国发展历程较短,市场占有率不高;另一方面,我国的物流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一时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再加上行业垄断、部门分割等等原因造成专业化程度低,发展受限。

2.物流企业改革未到位

当前一些物流部门虽然进行了改制改组,但大多数只是换了下牌子,产权模糊、权责不清,离现代企业制度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二是物流企业内部虽然对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进行了改革,有一定成效。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物流企业的机制转换远未达到目标,特别是财务、资金管理上还很薄弱。三是缺乏企业约束机制。有的企业领导盲目决策,部分企业甚至动用流动资金炒股票、搞期货,造成巨额资金损失;

3.物流人才匮乏,管理水平较低

我国物流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人才缺乏。当前,现代物流业将朝着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它要求物流工作人员掌握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自动化技术,掌握物流优化管理理论与方法。但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难以满足要求;

三、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综上所述,为了加快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拓展物流服务市场需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准备应对策略:

1.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物流意识

物流企业首先应转变观念,提高物流企业职工的物流意识,尤其是物流企业领导的物流意识。目前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转变:一是由计划经济观念向市场经济观念转变,与市场经济接轨,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影响;二是由市场垄断分割观念向市场一体化观念转变;三是在企业管理观念上,使物流企业的思想观念、经营战略、内部管理、服务水平、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根本改革。

2.深化物流企业改革,实现制度创新

按照党的有关政策和要求,国有资本从物资流通行业退出是必然趋势。因此,物资企业不论规模大小、实力强弱,都应走先改制、后转型的路子。但从实际看,要物资企业全部退出市场也不现实。为平稳过渡,避免震荡,保持社会安定,还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3.应实施人才战略,重视物流人才培养

物流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物流人才的竞争。只有物流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让他们不断学习与应用先进技术、方法,才能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的整体水平。要解决目前专业物流人才缺乏的问题,较好的办法是加强物流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使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加快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并有开拓精神的人才队伍。

总之,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物流企业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推动和调控作用,为我国物流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尽快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推出一系列扶持物流企业发展壮大的优惠政策,使物流企业的发展有据可依,扶持物流企业的发展;二是实施行业自律的同时尽快建立规范的行业标准,规范市场行为,使物流业务运作有规可循;三是努力汲取外资物流企业的经验和先进技术,建立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现代物流中心,克服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存在的弊端,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促进我国物流企业健康、有序、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彦萍 管政: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环境研究.中国仓储物流设备网,2003-03-19

[2]徐天亮 马永光: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 .商贸经济,2002,(10)

[3]郭玉林:以现代物流理念促进物资流通企业的机制创新[J].经济研究参考,2002

[4]郭晓帆:物流业与海南经济发展[M].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

[5]祁怀锦 阎正国:我国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务与会计,2005,(5)

我国中职物流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铁路企业发展过程中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系统的阐明了物流金融与铁路企业有效结合的现实意义,从而提出了发展物流金融的具体措施和策略。

【关键词】 物流金融 铁路企业 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经济技术的发展对于铁路企业的发展来说是源源不断的推动力,且随着我国不断加大铁路技术建设的力度,无形中对铁路的运输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对我国的铁路运输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求得发展,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铁路运输行业发展不变的动力。同时,环境保护的需要也迫使我国的铁路运输行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不断前进,如何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实现铁路运输行业的稳步前进已经成为了当前铁路运输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物流金融的出现则是实现铁路运输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物流金融

1、物流金融概述

物流金融的概念主体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依次是电子交易平台服务商、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以及银行。而在物流企业的实际运行过程中,物流金融则主要是指面向物流系统的运营过程,对各种金融产品进行针对性设计,从而对货币资金在调剂货物流通过程中的运动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协调,发挥结构性融资的基础作用,协调金融机构、物流企业以及工商企业三者之间的发展。而对物流金融的内容进行划分,则又主要包含有货押、先票后货的融资以及应收账款的融资等。其活动的参与主体则主要有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卖方,购买产品和服务的购买方,提供物流服务的第三方以及金融机构。而铁路企业在物流金融中则需要扮演好第三方物流的角色,同时也要加强其与金融机构的联系,从而为资金需求方提供更多的融资。

2、物流企业生产过程中金融运用的实践

金融运用实践中,跨国物流企业的运用较为广泛。世界上最大的船公司马士基为例,其在新世纪以来获得的第一位的利润就在于物流金融,而这种第一位利润在于物流金融的情况同样也适用于世界上最大的快递公司UPS。对这些跨国物流企业进行分析对比,不难发现其在发展过程中完善的物流网络发挥的作用。规模巨大且完善的物流网络为客户提供了既有的物流服务,同时也能在对应的物流环节中注入金融性服务,从而将传统的物流服务与现代物流服务的创新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国内的大型物流企业为代表,如中储、中外运以及中远等大型物流企业近年来有效的实现了金融实践与物流的有机结合,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储物流在2006年为客户融资的资金为100亿元,同期实现物流的可支配收入高达5000万元。但是,随着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市场的发展,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物流企业与金融企业的有机联系能够有效的提升物流企业的竞争实力,并为其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三、物流金融与铁路多经物流企业融合发展的现实意义

1、发挥铁路运输网络的优势,提升铁路服务质量

铁路的建设与发展在我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而铁路企业在全国货物运输工作中发挥的基础网络作用更是不可忽视,同时也满足了我国各行各业发展过程中物资的供应与需求,将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供需关系有机连接在一起,在引入金融资本方面发挥的网络载体作用是其他的行业所不能比拟的。在过去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温家宝总理率先具体的提及到了“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而在我国的企业结构中,中小企业占了绝大部分,就2006年的数据结果来看,我国的中小企业拥有量就已经高达4000万户,创造的价值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的比例为58.5%,上缴的税率也高达48.2%,且为我国提供了75%的就业岗位。可见,中小企业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应的金融产品,融资难的状况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总体企业发展的关键。铁路运输企业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充当了组织者的角色,且处于核心的地位,能够将资源整合和流程再造进行有机结合,帮助我国的中小企业搭建资金的供应服务品台,有效的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并将中小企业的发展和金融服务进行全面对接,实现经济效益,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2、实现资金流、商流以及铁路运输流物流的有效衔接,夯实铁路运输业发展的基础货源

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扩大了铁路路网的规模,同时也将我国的运输行业推上了新的发展历程。但是由于铁路路网规模中运输能力组织和货源之间不能实现有效的衔接,严重的阻碍了铁路运输的有效发展。商业交易的实现必然不能脱离了货物运输而存在,而有效推动商流产生的前提就是资金的对应交付。而铁路运输企业的质押监管主体替代银行对工商贸易企业的“质物”能够实现静态的仓储监管或动态的物流监管,从而协助货物在发运过程中进行企业融资,同时也能够将资金往商流和物流方进行引导,实现商流和物流的有机结合,也积极地调动了企业存货参与企业物流运动的可能性,获得盘活;此外,还能够降低企业参与物流运动的资金成本,将产品的物流需求从“潜在”方面转向“现实需求”,夯实铁路运输行业的货源基础。

3、构建比较优势,强化铁路多经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我国已有的铁路运输网络中,铁路多经物流的专业化服务主要包含有运输、仓储、装卸、配送等职能,但是在铁路多经企业的收入中,以物流为核心的运营模式仍然占有绝对优势。当前,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中,运输行业、配送行业等地段的物流市场环境的竞争愈演愈烈,而类似于卡车运输、货物代理等大型物流企业中,所能够赚取的利润也维持在2%左右。因此,在当前的一般物流服务企业中,不得不采取价格竞争方式,以获取更多的业务,从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对于我国现有的物流行业来说,物流金融的准入门槛较高,同样,物流企业中物流金融对资本金的需求也很大,另外,物流金融中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方面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这些专业人才也构成了大型物流企业的优势所在。铁路行业的发展在我国经历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也在长足的发展过程中拥有了一定的资金实力,其不良资产所占份额可以说不足为惧,完全符合网络实践物流金融的要求,并能够在强化其核心竞争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优势。

四、物流金融在铁路多经物流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1、强化与金融机构、融资企业的对接,构建物流金融发展的基础市场

把握金融机构的授信需求,掌握工商企业的融资市场是发展物流金融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是推动物流金融发展的基础。而铁路运输网络中构建的物流基础平台能够有效的对供需双方在时间、产品、额度等方面进行对接,从而通过物流促进商流的发展,并以商流实现对资金流的分析和控制,推动物流金融的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我国的铁路企业要强化其与金融机构、融资机构之间的对接,加强对各种物流金融产品的了解,从而准确地分析不同资本的成本构成,深化铁路企业对客户服务的力度。另一方面,铁路企业也要系统对工商融资企业的需求进行把握,从而推动金融机构和物流服务行业的有机结合。

2、强化员工培训,构建物流金融发展的人才基础

铁路运输网的与物流金融的有效对接,人才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同时,结构性融资产品的设计和销售是物流金融实施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且在物流金融实施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是物流金融实施过程中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工作则是与金融机构一起对货物流程进行分析,从而确保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质权行驶能力。另外,在实现质物完整性的同时还能够满足客户的个性化物流需求。在物流的实际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除了融资成本构成、物流金融产品之外,还可能设计到物权法、担保法等法律方面的专业知识,还有可能会涉及到其他类型的金融产品,当然,物流行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之一。铁路多经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培养人才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现代物流与物流金融有关方面的人才短缺仍然是当前物流金融发展过程中不能避免的问题。因此,这对于物流金融行业的来说,必须要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物流金融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从而利用高效的教育制度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同时,还要结合金融机构业务的交流与实践的锻炼,巩固这些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强化物流金融中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3、实现跨企业合作,构建物流金融发展的网络基础

网络能够推动物流金融的发展,同时网络的发展又为物流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和平台基础。对于物流网络的地理范围来说,地理范围的延伸是衍生工商企业融资周期、增加资金流动患者的重要条件,同时物流网络密度的扩大又是拓展融资可能性的必要手段。我国早在2009年就以8.6万km的铁路营业里程位居世界第二。而其中与大型企业相同的铁路局管干支线也高达18个,有效的实现了我国港口、公路枢纽与综合运输系统的有效连接,并为我国物流金融的网络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且随着近年来硬件通讯设施投入力度的加大,各铁路局之间数据、动态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这样就为物流金融发展所需要的信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对我国的铁路运输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坚持多经企业的主体地位,坚持金融在不同铁路局之间、铁路局与货物所到港之间的核心地位,使得构建的物流闭环监控网能够满足客户和金融机构额需求。实现物流金融和铁路运输网络的有效对接,为资金在大范围内的有效循环奠定网络基础。

五、结语

铁路运输行业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基础作用是巨大的。同时,物流金融的发展也要依托我国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而铁路运输企业与物流发展的有效结合,能够推动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同时增加我国的国民收入,最终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雪松:商品融资与物流监管实务[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2] 庞燕:国际物流运作模式[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陈丹)

我国中职物流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随着中国逐步放开医药流通领域以及连锁经营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医药流通企业也必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连锁经营作为国际流行的零售方式也必然成为医药流通的主要方式。本文分析了中国医药连锁发展的行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医药物流与医药连锁企业经营策略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医药;物流;连锁企业;经营

一、我国医药连锁发展的行业现状

随着中国逐步放开医药流通领域以及连锁经营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医药流通体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现有的国有、集体经营等模式将被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的集约化配送制、连锁制所取代,众多医药连锁店迅速崛起。

1、我国医药连锁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2002年国家经贸委发布的《关于深化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对零售药店连锁制给予肯定并大力提倡。同年召开的“跨省市连锁试点工作会”又首次取消了对跨省市开办连锁店的限制,这无疑给连锁药店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市场的需要。我国人口多、分布广、老龄化和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等因素,使医药零售业发展潜力很大。

竞争的需要。加入WTO是促成我国医药零售业连锁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入WTO后一是外资企业将为医药物流和医药零售发展成为独立的行业创造机会。二是各家医药零售企业将在售后服务、营销渠道管理等方面展开争耳。所以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药品零售业面临的挑战,走连锁化道路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自身各方面的积累。长时间的资本积累,医药零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规模与效益的长期周转磨合,让规模经济产生,这是连锁药店发展的基本动力。在良性循环状态下所积累的资本为连锁药店的运作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保障。

2、医药连锁企业的经营优势

连锁药店与单个药房相比,降低了成本、实现了统一管理、行成了品牌更有竞争优势、具有连锁业的经营特点。(1)规模优势。零售药房与连锁药房相比,而场地面积、店内装修、设施改善、药品品种都是其他单个药房所不能比的。(2)品牌的优势。由于连锁药店追求的是规模效应,其药品品种、质量、价格都是规定的,服务也是确定的,品牌优势极为明显。 (3)渠道网络优势。由于经营正规和分销能力强,很多供应商乐于与连锁药店合作,而分店经营网,连锁药店以本地为经营中心,向周围地区发展经营网点,销售网络宽广,由于连锁药店品种齐全,品质有保障,服务标准高等原因,连锁药店锁定了一大批顾客,客户的回头率高出零散药店的25%。

二、我国医药连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特许经营行业,准入门槛高。按照相关法规,医药零售行业是特许经营的行业,需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批才能够申请营业执照。

市场已开放,进入壁垒正在降低。2000年以前,我国药品消费市场基本上处于封闭的状态,2001年开始进行区域连锁经营试点,但随着政策的开放,这一壁垒已基本不再存在,估计2007年连锁药店的扩张速度还将进一步加快。

现有企业缺乏必要的资源和人才。由于多数企业刚刚起步,缺乏诸如资金、人才、管理经验、技术以及克服零、散局面所必需的统一采购配送系统和信息化网络系统的支持,难以打破“高运输成本、高库存成本或不稳定的销售波动”,很难形成“与顾客和供应商交往的规模优势”。具有资质的执业药师的匮乏,也是制约医药连锁经营企业的主要因素。

医药连锁经营企业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核心能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品牌号召力、商品配送能力及信息化网络管理是医药连锁经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由于存在市场分割和企业缺乏必要资源等原因,目前国内的医药连锁经营企业基本上没有建立起全国性的商品配送系统和品牌管理系统及信息化管理系统,企业缺乏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

三、我国医药连锁企业经营策略分析

连锁经营的模式选择要适当。目前,国际流行的连锁经营模式主要有三种:正规连锁、自由连锁和特许连锁。针对我国目前医药连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市场竞争激烈,并面临国际知名企业冲击的情况,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医药流通企业应采用正规连锁和特许经营相结合的方式。总部为制药企业的医药连锁经营企业。此类企业由于要将本企业产品放于主要经营产品位置,而且要通过连锁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应该主要采取正规连锁经营模式,如为了尽快占领销售终端。总部为老字号、名牌医药流通企业。这类企业大多是区域性的连锁组织,随着区域限制的取消而逐步走向全国化。总部为原医药批发企业。这类企业的优势主要在于畅通的进销渠道,在传统体制下控制了大量的销售终端,医药批发企业可以带头搞自由连锁方式。各企业相对松散的联系在一起,利用总部的物流配送来降低成本。

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医药连锁。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医药流通企业正处于重组的关键时期,大型药品流通企业将在兼并、联合中扩大企业规模,同时也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只有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将扩张的规模效应发挥到最大。通过条形码和收款系统收集信息。跟踪药品销售的动态,从而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

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编辑 雨露)

参考文献:

[1]徐应云.打造医药连锁企业的脊梁,医药经济报2005,12.

[2]杨玉福,万俊栋.药品营销策略,北京科学枝术出版杜,2004,4.

[3]曹嘉智.逐鹿农村,中国药店,2003,3.

上一篇:发达国家成人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工业企业绩效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