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成人教育论文范文

2024-07-14

发达国家成人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成人教育的社会化是成人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根本方向,而社区成人教育则是这一发展趋势的具体体现和最好的组织形式。目前,社区成人教育的研究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仍缺乏专门、系统、深入的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结合也不够紧密。今后,应以创建学习化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着力点,采取理性思考的研究范式,力求在社区成人教育的研究上取得一定的突破。

关键词:社区;社区成人教育;研究;综述

作者简介:陈文沛,女,曲阜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改革开放以来,有关社区成人教育的理论研究日益深入和细致。我国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讨论了社区成人教育的理论问题,如“社区成人教育”的概念架构和定位、社区成人教育功能解读、社区成人教育的基本特征等,无不体现了理论创新的特点。此外,社区成人教育的研究也延伸到了社会实践及学习型社会的各个方面。开阔的视野拓宽了社区成人教育的研究范围,同时,也充实了社区成人教育研究的内涵,为社区成人教育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研究现状

(一)关于社区与社区成人教育的内涵研究

社区不仅拥有一定的地理空间,同时也有一定程度的社会空间,换言之,社区就是区域化的社会,是一定空间范围的社会群体。我国学者叶忠海给社区下的定义是:“社区是指由聚居在特定的区域内,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的文化特质和心理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1]构成社区六个基本要素有人口、地域、结构、文化、社会心理和必要的生活设施,也就是说,只有同时具备了一定规模数量的居民、一定的地域、相应的制度和管理机构、特定的文化、共同的归属感和认同心理、并具有相对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才可以称为是一个社区。高志敏认为:“社区系人们共同生活的特定区域。这个特定区域是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协调发展的产物,是自然、人口、环境及社会资源的载体,是一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聚合体,也是构成社会的有机组织单位。”[2]

社区是社会整体结构的基本单元,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社区教育的内涵应与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文化传统有关,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从个体的角度看,社区教育体现了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理念,是个体自觉、自发的学习路径、方法和手段。从社会的角度看,社区教育符合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全民素质的新趋势。我国教育部对社区教育的定义是:“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3]

一般情况下,社区成人占整个社区人口3/4的比例,社区成员的主要群体是成年人,因此,社区成人教育也就成为社区教育的重点,是社区教育的主体。何爱霞通过分析社区教育的概念引申出:“社区成人教育是一种在社区范围内实施的,利用社区资源,依靠社区力量,旨在提高社区成人的素质,促进社区发展的教育活动。总之,社区成人教育是针对成人的社区教育。”[4]

(二)关于社区成人教育与社区发展的研究

社区发展的目标在于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社区成人教育通过提高社区人员的整体素质达到促进社区发展的目的,是社区发展建设的关键。社区成人教育与社区发展之间存在双向的互动关系,一方面,社区成人教育对于促进社区建设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社区成人教育可以更高效的利用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满足社区居民各种教育需要,提高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政治和文化素质。在社区的功能性、制度性和认同性整合方面,社区成人教育也发挥了自身独特的作用。社区成人教育通过全面提升社区成人素质、强化社区整合最终达到促进社区发展的目的。[4]另一方面,社区发展反作用于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是社区成人教育发展的基础。社区发展的客观需要,如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迫使社区居民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这是社区成人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原有的社区教育基础是社区成人教育发展的依托。邓文勇在《社区成人教育与社区发展的互动及其实现》一文中阐述了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要结合社区发展的现实,通过对社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区成人教育水平的分析,使社区成人教育在办学方向、发展目标上更好的契合社区发展的要求。[5]

王良娟认为,社区发展工作是组织和教育社区居民的一种过程,这种过程体现在社区发展和社区教育的互动关系中。一方面,社区成人教育鼓励居民参与改善社会问题,帮助社区成员提高个人的责任意识,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另一方面,组织居民采取互助和自主的行动,来解决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6]

(三)关于社区成人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在任何教育领域中课程都处于核心位置,是教育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中介环节。在成人教育领域,成人学员教育需求的多样性使得成人教育课程设置的层次和类型非常复杂。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社区成人教育课程的开发并没有多少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实现社区成人教育课程开发的目标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社区成人教育课程开发缺乏社会支持,人们对社区成人教育课程的知晓率和参与率都相对较低,社区内部和教育行政部门重视程度不够,使得成人教育课程开发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短缺。课程开发更多的是依靠社区行政部门的推动,质量不高,很难做到完整的课程开发;社区成人教育的教师主要由聘任的专职教师和志愿者组成,参加课程开发的教师质量和数量得不到保证。文锦在《面向未来的社区成人教育课程开发》中针对课程开发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几点对策:首先,提倡推进立法,在法律层面确立社区成人教育的地位。其次,加强社区管理部门对课程开发的支持,提供良好的课程开发环境。最后,在教师培训者和课程专家之间实现有效的互动,提高教师从事课程开发的能力。[7]

从社区成人教育课程设置的性质来看,有研究者从课程设置的功利性和非功利性两个层面进行研究。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现阶段我国社区成人教育的非功利性课程占了绝大部分,针对老年人开设的课程较多,针对中青年人开设的课程大多是家庭休闲生活教育,降低了中青年人参加社区成人教育的积极性。相对应的是功利性课程所占比重较低,功利性课程包括职业培训课程和科学文化知识课程,这类课程又是中青年人最为关注的,如不提高这类课程的比重,社区成人教育又将会面临教育对象单一的窘境。

(四)关于社区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的研究

科学合理的社区成人教育管理模式是社区成人教育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对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社区建设的促进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社区成人教育的管理模式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发展差异大,只有依照不同类型社区的发展特征建立不同的发展模式,才能切实促进社区成人教育体系的建设。

黄云龙在《社区教育管理与评价》中总结了四种社区教育管理的基本模式:一是以区或街道(镇)为主体的地域型体制模式。这种模式的组织形态是区或街道(镇)社区教育委员会,由政府机构出面牵头,行政力量为主导,属于比较典型的中介性协调管理组织模式。也是当前我国社区成人教育的重要形式;二是以学校为主体的辐射型体制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校处于主体地位,由学校联合学生家庭和社区单位组建形成的组织体制模式,属于开放式教育社会化中介服务组织。三是政府机构与社区合作办学体制模式。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成为“学校与社区”、“学校与政府”、“政府与社区”之间中介性协调管理组织;四是以社会为主体社区学校实体型体制模式。社区学校以社会为主体,分为正规和非正规两种组织形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的形式灵活多样,教育时间上延续终生,教育空间上覆盖社区所有学员。[8]

当然,在实践中,由于受地理、经济、文化和其他因素影响,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没有单一的管理模式可以遵循。我国目前的社会转型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新要求,我们很难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所有存在的问题。尽管社区成人教育管理模式在内容上有所扩展,在形式上进行了调整,但距离完善和成熟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五)关于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研究

我国一半的人口在农村,做好农村社区成人教育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此外,城市化的极速发展需要加快发展农村社区成人教育。

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农村社区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关系问题。如霍玉文的《终身教育语境下农村社区成人教育发展论略》、车向清的《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农村社区成人教育》。霍玉文在文章中解读了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定义和发展的必要性,从强化政府职能、改变农村成人学习观念、合理统筹农村的教育资源、加强相关理论研究等方面出发,提出了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策略。二是农村社区成人教育体系建设的探索。[9]如杨智的《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化的路径探索》、陈水平的《面向农村社区教育的成人教育运行机制浅议:基于苏中次发达地区农村成人教育转型的视角》。[10]杨智从组织论理论的视角出发,论述了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路径,将组织理论的视角细分为三个层面:理性的组织理论、自然的组织理论、开放的组织理论。理性的组织理论包括:特定的具体化的目标、正式的组织、建立在合法权威基础上的成员之间的关系、经济学的理论。自然的组织理论包括:以自我满足、兴趣为目的“真实”目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开放的组织理论关键在于其开放性,重视外界环境对组织的影响。作者基于以上理论提出了农村社区成人教育未来发展趋势,包括建立结构化的目标体系、灵活开放的结构网络、规范的组织运行机制、弹性的组织评价机制。三是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的个案研究。[11]如王弢的《论农村成人教育的模式创新——以京郊农村社区学习中心为例》、仲红俐等人的《对农村成人教育中心向农村社区教育中心转变的思考——基于常州金坛市农村成人教育的调研》。[12]

(六)关于社区成人教育的比较研究

社区成人教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发展,日渐趋于成熟和完善,在文化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学者在对国外社区成人教育研究时,更注重社区教育的实体设置研究,如美国的社区学院、日本的公民馆、北欧的民众学校、英国的“个人学习账户制”和“生涯发展贷款制”等。在杨应崧主编的《各国社区教育概论》一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北欧的民众教育,北欧的民众教育面向社区内所有成人,称为“斯堪的纳维亚模式”,作者以北欧教育概况和北欧民众教育的历史沿革作铺垫,阐述了当今北欧各国民众教育的类型、特点,北欧实施民众教育的基本经验以及对当代教育发展的意义,着重探讨了民众教育思想对人的发展和社区发展的意义,为我国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事业提供了借鉴。[13]

我国社区成人教育比较研究的论著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国别研究。如史景轩的《1990年以来美国社区学院成人教育机制的发展》、于平的《美国社区成人教育的特点》[14]、徐婷、刘畅的《美国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特点与启示》[15]、朱志勇的《美国社区大学印象——从社区大学看美国成人教育》等。这些研究帮助我们更好的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另一种是比较研究。如张雷娜的《北欧社区成人教育现状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16]、董庆宁、常杉杉的《美国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及其给我们的启示》[17]、吴小蓉的《发达国家社区学院的成人教育模式及借鉴》等。这些研究侧重于洋为中用,有助于解决我国社区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社区成人教育的比较研究大大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有利于社区成人教育作为“学科”研究的进一步加深。

二、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区成人教育概念界定不清晰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年以来,社区教育在我国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但到目前为止,社区成人教育的概念仍然没准确的定位。无论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还是在《继续教育专题规划》中,社区成人教育都没有被看做一个独立的部分进行讨论。“社区成人教育工作者”被称为“社会工作人员”,这个称谓不仅不利于社区成人教育工作的开展,而且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区成人教育的独特性。因此,在对社区成人教育内涵的理解上,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普通民众,都缺乏对其本质的认识。

(二)中外社区成人教育比较研究不够深入

社区成人教育在欧美等国家发展时间较长,相对国内研究也较为为成熟和完善,在当地社区经济和文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我国的社区成人教育研究开始复苏,研究者们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经验,对社区成人教育的概念、作用、功能、模式等各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但是,我国社区成人教育与欧美等国家的社区成人教育在管理体制、师资建设、发展模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但有关这些差异的分析与研究在国内并不多见,如社区成人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有些理论成果直接套用国外社区教育的课程开发模式,不能够很好的体现我国社区成人教育课程的特色。

(三)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结合不够紧密

从事社区成人教育工作的一线人员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乏相关理论知识的积累,理论研究能力较为薄弱,一些在教育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新观点、新方法,因为工作者理论水平的限制,无法形成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新理论,影响了实践经验的总结。而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多为高校的研究人员,他们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能够对未来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做出准确的预测,但无法亲自进入每一个社区进行理论指导,因此,在社区成人教育的研究中,同样存在着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脱节的现象。

三、启示与思考

当前,有关社区成人教育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问题和领域来不及深入研究。今后的研究应该拓展并深化到社区成人教育的全方位。即以实现学习型社会目标为指导,以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为基础,从社区和教育互动的视角加以研究。既进一步研究社区成人教育的基本理论,包括对社区成人教育的概念、特征、功能、结构、要素、本质等研究;开展社区成人教育的应用研究,包括对社区成人教育的运行机制、管理体制、评价体系、发展战略等研究。开展社区成人教育总体研究的同时,也要开展城市社区成人教育、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社区老年教育、国外社区成人教育的比较研究等各层次、各类型的社区成人教育的研究等。

参考文献:

[1]叶忠海.社区教育学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24.

[2]高志敏.成人教育研究的反思与前瞻[J].教育研究,2006(9):60.

[3]何爱霞.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154.

[4]沈金荣.社区教育的发展和展望[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176.

[5]邓文勇.社区成人教育与社区发展的互动及其实现[J].成人教育,2010(4):25.

[6]王良娟.社区成人教育与社区发展[J].成人教育,1998(9):3.

[7]文锦.面向未来的社区成人教育课程开发[J].成人教育,2005(8):47.

[8]黄云龙.社区教育管理与评价[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154.

[9]霍玉文.终身教育语境下农村社区成人教育发展论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1(24):9.

[10]陈水平.面向农村社区教育的成人教育运行机制浅议:基于苏中欠发达地区农村成人教育转型的视角[J].成人教育,2012(3):33.

[11]杨智.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化的路径探索[J].职教论坛,2012(7):33.

[12]王弢.论农村成人教育的模式创新——以京郊农村社区学习中心为例[J].职教论坛,2009(1):5.

[13]杨应崧.各国社区教育概论[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33.

[14]于平.美国社区成人教育的特点[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7(1):33.

[15]徐婷,刘畅.美国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的特点与启示[J].成人教育,2008(7):90.

[16]张蕾娜.北欧社区成人教育现状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煤炭高等教育,2005(1):100.

[17]董庆宁,常杉杉.美国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及其给我们的启示[J].成人教育,2007(8):93.

[责任编辑金莲顺]

发达国家成人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职成人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但是,它在招收高素质学员、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也出现瓶颈。高技能人才在日益彰显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急需一种有效途径来提升其理论水平和观念层次。因此,要将高职成人教育与高技能人才培训衔接起来,使双方实现互补、共赢,共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文章首先探究了高职成人教育与高技能人才培训衔接机制建立的必要性,分析了建立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有利因素,进而从考量维度、基本原则等方面,探究了建立高职成人教育与高技能人才培训衔接机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成人教育 高技能人才 衔接机制

[作者简介]尹贞姬(1974- ),女,朝鲜族,辽宁抚顺人,大连外国语大学日本语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中日教育对比研究。(辽宁 大连 11604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科研项目“中日教育对比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WJQ2013020)

一、高职成人教育与高技能人才培训的衔接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高职成人教育是由成人教育和高职教育复合构成的教育体系,其中,成人教育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依托成人高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类大中专院校成人教育机构(如夜大、函授、远程教育等),建立起来的针对成人的教育体系。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更侧重以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来培养人才、服务社会。高职成人教育指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为成人学员提供职业能力提升服务的教育类型,具有明显的职业性、成人性。高技能人才培训指通过教育培训的形式,为社会的各类在岗人员提供专业的职业技能提升服务,也具有明显的职业性、成人性。由此可见,高职成人教育与高技能人才培训在培养对象和培养模式上具有一致性,将二者衔接起来,通过有效引导从而实现互补、共赢,共同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具有重大的意义。当然,高职成人教育与高技能人才培训各自面临的现实,也是促使二者建立衔接机制的重要因素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高职成人教育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无论是从竞争力还是内部机制来看,高职成人教育已陷入发展困境。一方面,随着竞争对象——高等教育体系的日益完善和高校的不断扩招,社会留给高职成人教育的发展空间正被逐步压缩。从2004年开始,各类成人高校生源数量逐年下降,除了部分热门专业的生源尚可保证以外,其他专业生源则严重不足,有的专业甚至没有生源。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各办学主体相对封闭保守,部分高职院校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不能与时俱进,导致其培养的人才无法适应社会需要。以上局面如不改观,既不利于高职成人教育自身的生存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与此同时,着眼于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科学素质、为高技能人才提供理论提升的培训机构,日趋成为社会的热点。将高职成人教育与高技能人才培训有效结合起来,通过深化双方的衔接机制,使之互补共进,进而促使教育与生产的协调一致,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对于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高职成人教育与高技能人才培训的衔接机制建立的可行性

尽管高职成人教育与高技能人才培训相衔接的蓝图十分美好,但如果二者的衔接不具备可行性的话,上述设计只能是海市蜃楼。从目前来看,建立高职成人教育与高技能人才培训的衔接机制,不但条件具备,而且时机已经成熟。

1.社会发展的推动。现代社会科技文化发展迅速,知识技术更新快,一次性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人们需要循环式地接受再教育,这样才能跟上形势的发展。对于已经工作的成人而言,更是如此。教育对于他们来说,不仅是单纯的生存需要,也是获得自由发展的重要途径。人们通过不断更新理论知识和技能技术,提升自己的潜能,进而实现人生价值。要实现这个目标,仅靠简单的技能培训是不够的,还需要高职成人教育提供相应的服务。

2.我国高职成人教育理论发展的推动。近年来,我国已有超过1亿人从事一线技能劳动,其中,中高技能人才仅占员工总数的7%~15%,而外国企业员工的中高级技能人才占员工总数的30%~45%。高技能人才的短缺,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与此同时,多数高职成人教育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不能根据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技术发展和社会人才需求进行适时调整,也就无法培养出相应的高技能人才。不少研究者认为,与其他高校机构相比,高职教育在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教育与技能培养同步已成为趋势。“任何职业劳动和职业教育,都是以职业的形式进行的。它意味着职业的内涵既规范了职业劳动(实际的社会职业或劳动岗位)的维度,又规范了职业教育(包括专业、课程和考试)的标准。”①

3.外国积累的先进理论及成功经验值得我们重视并借鉴。马克思曾经指出:从工厂制度中萌发出来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手段,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办法”,是“改造现代社会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虽然国外发达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与我国差别较大,但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一些经验具有普适性。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体制从国情出发,在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上构建了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如欧美国家没有单独的职业教育体系,而是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课程进行结合,从而构成综合课程,便于学生自由选择,学生很早开始接触学习技术类课程,把职业教育的理论课程与技术类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从高技能人才培训视角上看,国外拥有先进的培训理念,能够针对未来的技术需求组织专业培训,而不是被动地跟随市场需求来进行培训,这对我们无疑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因此,可以大胆借鉴和学习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理论,进而为社会发展提供技术型人才。

三、高职成人教育与高技能人才培训的衔接机制建立的基本原则

建立高职成人教育与高技能人才培训的衔接机制,必须遵循科学、可行的实践原则,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点:

1.“两手抓”原则。所谓“两手抓原则”,指由于要建立两个主体之间的衔接机制,因此,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必须注意两个主体的特征与需求,这是建立衔接机制时需要重点考虑的两个维度。(1)在建立衔接机制的过程中,要对高职成人教育机构的培养机制进行重新设定。设定机制的核心是转变高职成人院校的培养理念。培训高技能人才是为了适应社会和市场的变化,需要帮助相关人才更新知识和提升理论水平,这一点要在高职成人教育中体现出来。高职成人教育要尊重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对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内容及方式有明确的认识,这是一个根本出发点,直接影响高职成人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设置培训内容时,是否会考虑人才的需求,从而实现因材施教。(2)在建立衔接机制的过程中,作为机制的一端,高技能人才培训也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实践中,多数企业领导不重视对人才的技能培训和理论提升,因此,优秀企业家及企业应积极改变这种观念,依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制订一套科学有效的培训计划,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鼓励高技能人才进行继续教育。

2.“全盘考虑”原则。在建立高职成人教育与高技能人才培训的衔接机制时,要对其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全面的规划。(1)创新教育模式,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生产实践与教育学习相结合,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目标导向,引导高职成人院校和企业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使教育与生产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教育模式是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世界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的趋势。一方面,企业要积极参与高职成人教育办学,将自身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各种途径转达、渗透到高职成人教育中,并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操作场所;另一方面,高职成人教育应端正态度,积极主动地开展合作办学,根据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与新特点,完善配套教学设备,改进教学模式,在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的同时,使自身受益并实现发展。(2)大力培养高技能教师,支持教师继续深造,提升理论知识。可以让进行理论课教学的教师深入企业或科研单位,参加各种实训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同时,也可以对外招聘优秀教师,只要具备相应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都可以承担教学任务。合格的教师是保持高职成人教育收到良好培训效果的关键。(3)建立“双证书”制度,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使高职成人教育更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部分职业院校积极探索“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学历证书考评制度与职业资格证考评制度相结合的做法。所谓的“双证书”制度,就是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其核心是将高职成人教育与职业标准结合起来,将学历教育的知识输送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内容结合起来,将理论与技术结合起来,从而提升高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

3.“点面结合”原则。这一原则是指,为实现高职成人教育与高技能人才培训的顺利衔接,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和尊重国家的教育政策、当前社会的需求、新时期人才特征等原则,并在实践中扬长避短,促使衔接机制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具体来说,这些原则有:(1)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为指导,遵循国家制定的高职成人教育政策,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2)寻求政策扶持。政府部门落实各项配套政策,制定相关培养机制,鼓励企业与高职成人院校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做好相关指导、协调工作。(3)全面统筹规划,分步骤渐进实施。高职成人院校应根据自身的教育资源配置以及高技能人才需求状况,统筹规划,制订切实可行的衔接方案,并加以实施落实,以促使高职成人教育与高技能培训机制的有效结合。(4)适应社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利用人才市场的需求信息,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与社会共同培养高技能技术人才,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5)同担共享,互促共赢。依照相关政策法规,高职院校应主动出击,联合相关企业,共同建立合理的培养机制,既使高职院校招到合适的生源并培养出优秀人才,也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注释]

①姜大源.论德国职业教育专业的职业性模式[J].职教论坛,2003(10):62-63.

[参考文献]

[1]丁金昌,童卫军,黄兆信.高职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08(17).

[2]金永福,章艳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途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4).

[3]梁快.我国高职教育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面临的问题与“双证融通”[J].教育与职业,2010(3).

[4]吕忠民.职业资格制度概论[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2011.

[5]王诗端.高职教育推行双证书毕业的成功案例与分析[J].中国职教,2007(8).

[6]王孝坤,李维维.高职教育强校实践与战略理论探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7]杨群祥.引进国外先进教育模式 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J].高教探索,2008(6).

[8]郑春禄,耿玉香.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与提高[J].中国高教研究,2005(4).

发达国家成人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近几年来,慕课(MOOC)在全球教育界受到广泛关注,英文全称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其具有规模大、开放课程、网络在线三大主要特征,以互联网为平台,上传以视频为主的各类优质教学资源,供全世界各国学习者进行互动式学习。慕课不仅囊括了全球教学资源,而且实现了课程模式的交流与互动,构建了各个国家讲授者与学习者之间的“纽带”,迅速在全世界得到应用与普及。借助慕课推动医学成人教育教学改革,可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完善。

一、医学成人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与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醫护人员也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学习和积累。医学成人教育为医学生提供了终身学习的平台,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1.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同质

我国医学成人教育教学很多专业还延续着传统教学模式,以在校学习为主要的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式。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也基本从全日制医学院校迁移过来,忽视了医学成人继续教育的实际意义,使得成人教育模式与传统教学存在同质性,没有体现出医学成人教育教学的特色。

2.教学内容与岗位实践的偏差

医学成人教育招生的对象,无论是地域、年龄、岗位及参加继续教育的目标,均有所不同,而医学成人教育课程设置还以“文化知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这三项知识板块为主,教学内容存在着局限。大多数参加成人教育学习的学生都是从事在岗位一线工作的人员,教学内容与岗位实践的偏差无法满足学员们职业发展的需要。

3.在岗医学生学习时间的缺失

从事医疗专业岗位的学生工作都比较繁忙,除了正常的白班还要值夜班,工作的压力与家庭的重任使得大家自主支配的时间较少。并且很多学生还在其他省市工作,所以普遍存在在岗医学生学习时间的缺失的现象,培养方案与应试教育始终没能解决医学生出勤率低的问题。

二、慕课时代医学成人教育终身学习的现实意义及改革措施

慕课顺应了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实现了全球化教学资源的共享。慕课规模大、开放性及网络式教学的三大特点,能有效地解决医学成人教育现存的问题。

1.建设医学成人教育MOOC优质课教学资源平台

优质课资源是MOOC平台的核心内容。针对我国现阶段医学成人教育的现状,明确继续教育当今所需的内容及发展方向,将MOOC国内外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包括国内外知名专家与学者、一线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优质课程,逐步建立适合医学成人教育的教学资源。需要相关机构统一协调,全国医学院校加强合作交流,针对医学成人教育设计理念、搭建结构框架,共同建设医学成人教育MOOC优质课教学资源平台。

2.创设新型教学模式,克服医学成教的时空限制

MOOC教学资源平台具有网络性与多元化的特点,不但可以突破院校的时空限制,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依据自身情况及专业需要,学习到相应的课程和内容。这样满足了医学生继续教育学习内容与自身岗位实践相结合的愿望,有助于实际应用及职业发展,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医学成人教育终身学习的目的。

3.培养与建设医学成人教育MOOC新型教师队伍

随着MOOC在医学成人教育教学中的开展,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具备信息技术应用与网络操作能力。新型教师队伍需要扮演多种角色,从课堂教学的“编剧”到“导演”,从课上的“演员”到幕后的“制片”,均由教师主导并合作完成。所以必须加强对医学成教教师的培养,使之掌握慕课的制作与网络应用技巧。

4.建立网络化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

打破传统的签到、组织现场考试的模式,借助网络化的教学系统。“学—练—测—评”均通过网络进行,医务工作者可以自由安排空闲时间,进行碎片化知识的学习与整理。学生除了必修课外,还可以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进行选修课的学习,使学习由被动变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医学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

在慕课飞速发展的今天,借助慕课进行医学成人教育教学改革既是一种契机,也是一种挑战,需要社会、学校、老师们共同合作,加强医学院校的信息交流,共同实现新的教学理念,适应教育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作者单位:秦皇岛市卫生学校)

发达国家成人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加强成人网络教育,有助于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人才,而且,在互联网+时代发展过程中,成人网络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日益呈现出来,传统成人教育方式和模式,很难满足新时期快速发展的现代教育需求,所以,在互联网+时代下,全面分析成人网络教育现状,结合现阶段网络优势创新成人网络教育方法至关重要,这样才能推动成人网络教育质量和效果得到增强。

关键词:互联网+;成人网络教育;现状;方法

引言

成人网络教育在互联网+时代下,需要优化成人网络教育管理平台与体系,这样才能对分布在各地的学习者进行有效管理,当前在结合互联网+技术,优化成人网络教育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不足,缺乏对成人网络教育中相关学员的有效管理,未能有效发挥出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优势和特点。并且缺乏成人网络教育管理体系,也会导致教育考核与调控机制不完善,影响对不同学员学习情况的有效了解和管理。

一、互联网+时代下成人网络教育的现状

在新时期背景下,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给成人网络教育带来很大机遇和挑战,而且信息传播更加方便和快捷,有利于提升成人网络教育质量和效果。现阶段,互联网+时代下,成人网络教育存在的问题还体现在很多方面。第一,成人网络教育模式有待创新,当前成人网络教育方式,仍然以传统的教育模式为主,缺乏对网络教育自身的合理定位,并且主要通过灌输式、网络讲解的方式,进行传统课堂的授课和讲解,未能在网络教学中,通过播放视频、音频的方式,加强传统教育模式,与成人网络教育模式之间的有机结合,这对推动成人网络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第二,互联网+时代下,成人网络教育,忽略成人网络教育实践平台的构建,进而使很多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很大局限性,造成成人网络教育授课时间和地点各不相同,而且学习者分布在各地,如果缺乏对成人网络教育平台的构建,那么也不利于更好实现对成人的网络教育和培养,影响成人网络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增强。

二、互联网+时代下成人网络教育的创新策略

(一)合理把握网络教育自身定位

一方面,互联网+时代知识和信息具有传播速度较快的特点,成人网络教育人员可以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互联网收集成人网络教育的多元化资源,并且通过互联网共享教育资源的方式,不断丰富成人网络教育课程,进而让所构建的课程体系更加自由,实现对成人的有效网络教育和培养。同时,在课程内容设计的过程中,还可以在保留传统课堂元素的基础上,合理融入互联网+背景下的最新教学成果,积极对成人网络教育的资源进行优化,不断帮助学生了解更多互联网+时代下的成人教育资源和内容,提升教学设计的新颖性与合理性。另一方面,在合理把握网络教育自身定位中,还可以通过加强资源建设的方式,积极完善成人网络教育中的视频资源。并且通过网络视频资源教学的方式,将相关教学内容和重点内容以及作业与考试要求分享给学生,让视频资源成为成人网络教育的重要知识传播载体,提升成人网络教育工作有效性。另外,也可以通过完善科教资源的方式,为成人网络教育中的相关学生制作网络课件、优秀PPT等等,增强学生对成人网络教育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不断解决以往课程教学过程中资源过于单一的问题。

(二)构建成人网络教育实践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发展过程中,成人网络教育需要结合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平台优势,积极构建成人网络教育实践平台,通过网络化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首先,在成人网络教育平台构建中,可以通过分段面授、缩短面授时间的方式,通过网络实践教育平台,对学生进行课程主要框架和中难点知识的讲解。同时,在网络教育平台中,可以设立相关实践环节和互动环节,由学生及时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则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对学生进行问题的解答。其次,在成人网络教育实践平台构建中,还可以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对学生不同学习需求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学生学习需求,对知识内容进行有效丰富,从而让其知识内容更加精准地传达给学生。最后,在成人网络教育平台中,还可以优化成人网络教育管理体系的方式,积极对教学管理流程进行完善,通过网络教育实践平台,对学生的课堂互动情况和课业完成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与管理,从而合理把握成人网络教育教学情况,了解不同学生学习能力和素养,全面突出成人网络教育实践平台工作的有效性。此外,在对成人网络教育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不同成人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进行挖掘,合理定位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全面提升网络教育工作时效性,推动成人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下,成人网络教育工作的创新,需要结合成人网络教育的实际需求和网络教育特色,发挥网络化育人的积极作用与影响,合理把握网络教育自身定位,积极通过丰富课程内容设计的方式,提升成人网络教育工作有效性。还要通过构建成人网络教育实践平台的方式,提升成人学生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闫治国. “互联网+”成人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机制与路径探讨[J]. 中国电化教育,2018(02):90-95.

[2]王丽莉,孙宝芝.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教育发展新趋势——“2015国际远程教育发展论坛”综述[J]. 中国远程教育,2015(12):12-17.

[3]沈真波,任麗莉.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成人高教课堂“同步互动”教学模式研究[J]. 美与时代(上),2016(09):109-111.

作者简介:芮大亮(1983.12-),男,汉族,江苏南京人,学历:本科,职称:研究实习员,从事成人网络教育,教育培训等相关工作。

发达国家成人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精神成人 课程体系 学生管理 教学改革 教师队伍

[作者简介]张建华,长春工程学院社会科学部副教授(吉林长春130012);左战军,长春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吉林长春 130012)

继续教育学院是知识的田园,也是精神的圣殿。它承担着教人做事(知识、知识的应用)、教人做人(为何做人,怎样做人)的双重使命。对“精神成人”的关注和守护,构成了成人学历教育教人、做人的灵魂。在成人学历教育社会作用日益凸显的今天,探讨“精神成人”话题,对于提升成人学历教育的境界、实现成人学历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什么是“精神成人”

1996年,世界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中国召开了“21世纪人才素质理论研讨会”,提出了21世纪人才素质的7条标准。具体包括:(1)有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2)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3)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4)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广泛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有终身学习的本领,能适应科学技术综合化的发展趋势,(6)有丰富多彩的健康个性,(7)有能同他人协调和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

在以上7条人才标准中,除(3)和(4)外,其余5条属非智力标准,它主要强调的是人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我们把它统称为“精神成人”。

二、“精神成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948年,梁思成在清华大学做过一次演讲,题目是“半个人的时代”,谈的是文理分家导致人的片面性问题。大师的演讲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当人们回首看到科技教育确实取得了长足进步的同时,却发现“精神成人”教育还处在疲软和令人失望之中。我们的人才培养在科技教育和“精神成人”教育的结合上,还没有走出“半个人的时代”,尤其是成人高教,这个问题就更为突出,具体表现在:

1.从课程设置看,“精神成人”教育严重缺位

目前,我国工科成人学历教育的课程设置,着重在专业(职业)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也就是集中在教人做事上,而很少顾及“精神成人”教育。有学者指出:“一般而言,科学文化没有民族性,价值中立,主要提供工具理性,解决不了信仰、伦理、终极关怀等问题”,而“精神成人”教育则具有民族性,“它的对象是研究人文世界,回答‘应当是什么’,具有价值导向作用,提供价值理性”,其讨论和解决的不是一般的物质实利问题,而是讨论和解决价值取向、道德形态和精神境界问题,也就是教人如何做人的问题。比如:在“一切向钱看”的迷雾小,它提醒人们什么是不义之财,把那些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的商业行为视为“反文化”的行为;在普遍实现温饱,且部分人已经“小康”的社会中,它启发人们如何建设一种健康的人生,如何提高文化品位和生存境界。因此,看似与温饱、“小康”无关的“精神成人”教育,实际关系到人的灵魂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可以排除“反文化”的干扰,关系到民族精神的继承、弘扬和发展。因此,“精神成人”应该是成人学历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然而,现阶段在成人高校,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多地是锁定在福利资格、上岗条件、应聘筹码等功利的目的上。谋生的需要,就业的压力,急于甩掉在同龄人中学历上的相对弱势,在高科技中淘金的梦想,等等,是他们学习动力之所在。至于非功利性的“精神成人”教育,往往是教与学双方都不太重视,也不感兴趣的一个话题。于是,就有了在课程设置上,只考虑教人做事,不考虑教人做人的教学安排,以至于7条人才标准中,被弱化甚至被丢弃了5条,也就是说“精神成人”教育的相关课程根本进人不了教学计划。应该说,重视智力因素,教人做事是必要的,也是对的,但忽视教人做人,造成“精神成人”教育严重缺位就不对了。

2.从教学效果看,“精神成人”教育收效甚微

成人学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在提高学生就职、就业能力的同时,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超越现实,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目前情况是,多数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往往忽视了后者,即使有些学校安排了有关“精神成人”教育的课程,也在学生和教师的消极互动之中收效甚微。因为成教学生相对复杂、曲折的生活经历,决定了他们并不像我们期望的那样,可以把他们都锻造得目光远大;恰恰相反,就业和发展的双重压力,极端功利主义的影响和冲击,使他们能在“精神成人”相关课程的课堂上坐下来、听进去是非常难的。可以说,多数教师难以驾驭这个课堂。书越教越没劲,越教越困难,这是许多从事高等成人教育教师共同的感受。更令人担扰的是,当教师越是感到成教学生和那些顺利及第的大学生不一样的时候,越是缺少参与教育的兴趣和耐心。这样,一些教师无奈之中往往会采取消极的、放弃式的宽容态度,这种态度使“精神成人”教育形同虚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怎样做事,可以有重点、非重点之分,在专业上,不能要求我们的学生非要达到重点高校学生的水平;但怎样做人,不可以有重点、非重点之分,总不能说,重点高校学生的道德水准就得高,而成教学生的道德水准就可以低,那是绝对不可以的。

三、怎样加强“精神成人”教育

承前面所说,早目前“精神成人”教育有两个问题亟需解决,第一个问题是严重缺位,第二个问题是收效甚微。这两个问题使“精神成人”教育实效性受到严重质疑,如何走出困境,涉及到方方面面,非常复杂。我们认为,将相关课程正式列入教学计划是关键,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是前提,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途径,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是根本。

1.将相关课程正式列入教学计划

创建一个能够全面系统的课程体系,把“精神成人”教育和科技教育课程有机地融合在符合学科专业特点的课程体系之中,增强课程内在的逻辑联系,做到“精神成人”相关课程和科技课程的互动、互补,这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关键。科技课程就其设置来说,开什么课,不开什么课,已经相对成熟;而“精神成人”课程就其设置来说,在国内高等成人学历教育中还处在探索阶段,面对浩如烟海的“精神成人”相关课程,学校应作出怎样的选择,对此,中外各大学可谓见仁见智、不尽相同。在美国的讨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学生必须理解西方文明、英美欧的著名文学作品、哲学史、外语、非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史。在日本工业大学,全校的公共课程科目表中,有关日本社会与历史、政治构造

等科目占相当大的比重,在东亚华人文化圈中,人文社会科学教学则以中国文化为核心设置课程。例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1994年面向理工科学生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中,就以中华文化史及南洋华人问题为两大核心内容。除此之外,“各个国家还十分重视本国语言的学习”。国内大学这方面影响较大的是华中科技大学,他们开设的人文选修课和举行的中国语文水平达标测试,尤其是举办的人文科学系列讲座,使我们感受到了“精神成人”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有鉴于此,围绕“精神成人”教育,应将“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科技发展概论”、“大学语文”、“外语”等课程和“人文讲座”正式列入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计划之中,比例应占总学时的30%左右。

2.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

教育和管理是整个学校教育互相制约、互相补充的两个方面,尤其是成人学历教育中的“精神成人”教育,课程性质的非功利性使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成教学生大多数都能自觉遵守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基本做到行为自律,但也有部分学生出于学校面授学习时间短,所在班集体的临时性,没有相对稳定的归属关系,而不太重视学校的制度约束,表现在“精神成人”相关课程上,学生“到课率”相对偏低,问题突出。因此,针对成教学生的特点,日常管理要采取以导为主,以管为辅,管、导结合的策略。只管不导是粗暴的,只导不管是苍白的。如果单方面强调“管”字,没有让学生体会到学校的管理是对学生当前与未来命运的持续而深切的关怀,学生或是盲目服从,或是口服心不服,这显然不行。另一方面,导也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开课之初,师生之间素不相识,更要借助于管的作用,尽管这方面也许阻力较大,但也不能犹豫,更不能动摇。要旗帜鲜明地强化日常管理工作,通过管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只有这样,“精神成人”教育才能惠及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

3.加强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如果说“精神成人”教育最初的几次课,更多的要靠课堂纪律,要靠日常管理来维持的话,那么长期起作用的决定因素,就是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从教学内容来说,以往成人高教往往借用普通高校的教材。普通高校教材由于教学时间充足、课时量大,因而比较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具有大而全的特点。而成教学生是以业余自学为主,面授时间短,学习负担重,需要的是删繁就简,提炼精华,紧扣重点,突出难点,联系实际,解决热点的“少而精”式的教材,因此,尽快推出一套适合成教特点的教材,应是教学内容改革的重小之重。从教学方法来说,我们主张采用以专题讲座为主,以课堂讨论为辅的教学模式。专题讲授在科学性方面要准确,概念、定义深浅难易要适度,要注重基本点、重点和难点;在时效性方面,要抓住重大事件形成的热点问题及时组织讲座,比如1999年澳门回归、2004年台湾的换届选举和“3.20公投”,这种讲座一般来说都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在内容表述的启发性方面,首先要注重提出问题的质量,其次要注重分析问题的质量,再次就是要有一个非常到位的结论,最终达到能解决学生深层次思想问题的目的。课堂讨论题目要精心设计,题目太小,不宜于众人参与,题目太大又容易造成分散;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始终围绕中心议题展开交流,形成一种人人参与、互相启发的氛围;讨论结束时,哪些认识需要提升,哪些认识需要纠错,对此类问题教师要作出总结。

4.注重教师队伍建设

我们认为,“精神成人”教育现在需要三种类型的教师:第一类是学术型教师。这类教师严格说是好学者,他们能默默地沉浸在自己的一方世界里,著书立说,以致著作等身,成一家之言,学生如能遇上这类教师并有机会聆听他们心灵的声音,可谓是人生的一大幸事。第二类是魅力型教师。这类教师口才出众,其语一出必惊四座,还很幽默,他们能在几百人的大教室里口若悬河,台下却鸦雀无声。第三类是道德型教师。这类教师是学生遇到困难、想完父母后所能想到的老师。他们把学生当成朋友或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们是人格的典范,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有着爱的涵意。这三种类型的教师虽然平凡,但教书育人、兼济天下,他们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尽管我们定义的能够适应难度较大的“精神成人”教育的教师比较理想化,一般人是难以做到的,但只有朝着这个方面努力,来打造我们的教师队伍,才能真正使“精神成人”教育不辱使命、有所作为。否则,再好的方案,也是一句空话。

总之,历史已把“精神成人”教育推到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面前。处在探索发展阶段的我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能在多大程度上承担这份使命,还取决于我们能否在以上四个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责任编辑:向欣)

发达国家成人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大力发展农村成人远程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是新形势下实现农村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针对农村成人远程教育存在缺乏足够的重视、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等问题,文章从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成人远程教育工作、加强农村成人远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解决农村成人远程教育问题的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远程教育;农村成人教育;教学质量;师资队伍

农村成人远程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拥有的知识越丰富,自身的进步和发展越快。大力发展农村成人远程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是新形势下实现农村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农村成人远程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持续开展。本文对农村成人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探讨。

一、农村成人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部分地区的农村成人教育存在着思想上重视不够、教学方式单一等方面的问题,导致教学质量不高,成人教育工作难以持续开展,阻碍农村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1.相关部门缺乏足够的重视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知识越来越重视,很多人主动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农村地区的成人远程教育质量不高。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相关部门对农村成人远程教育工作缺乏有效的支持与指导,缺乏严格的管理,农村成人教育机制无法正常运行。农村成人远程教育需要大量的资金,但相关部门重普通教育,对农村成人远程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甚至认为农村成人教育可有可无,严重阻碍成人教育在农村的普及。这导致成人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投入的经费不足,一些地区缺乏必要的办学设施,教师待遇也相对较低,教育效果不佳。调查发现,甚至有少数农村成人远程教育学校逐渐成为无师资、无经费、无场所的“三无”学校,严重影响农村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

2.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农村成人远程教育的教学方式只有适合学习者现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才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使学习者的职业技术技能得到提升。但当前农村成人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在实际的农村成人远程教育中,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陈旧,教学时普遍存在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的问题。有的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陈旧,一味地灌输,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之间缺乏方便、快捷的互动,导致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缺乏兴趣。这种教学方式枯燥乏味,与成人的学习特点有着严重的偏离,严重影响学习者的实际学习效果。

二、解决农村成人远程教育问题的对策

1.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成人远程教育工作

农村成人远程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承担着提高农村成人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农村成人远程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完善农村成人远程教育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的责任,不断增强农村成人远程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要进一步贴近“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实际,将农村成人远程教育放在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进行相应的调整,充分体现农村成人远程教育的多样化和综合化。同时,要建立有效的监督体制和绩效考核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優先保证办学经费,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提高农村成人远程教育的质量,推动成人教育工作的持续开展。

2.加强农村成人远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农村成人远程教育主要是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对学习者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学,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农村成人远程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要完善农村成人教育师资队伍管理制度,严把招聘入口关,吸收优秀的大中专毕业生到学校任教,为农村成人远程教育师资队伍增添新生力量。要加强与高校的互动交流,定期请专家来学校开设培训课程,培训内容应包括成人教育理论、专业学科知识、现代教育技术等,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文化素质及教学水平。要引导教师按照成人的学习特点设计教学方案,充分利用电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成人学校的教学质量。同时,还要完善教师评价体系,这是提升及保障教师教学质量的基础。要构建多元化的教师评价体系,通过有效的方式激发教师潜能,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综上所述,加强农村成人远程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对农村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推动农村成人远程教育工作的持续开展,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成人远程教育工作,加强农村成人远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这样,有利于我国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提供更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宇飞.远程教育中成人学习的特点及学习需要分析[J].成人教育,2005(12).

[2]王宇飞.利用远程教育促进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J].成人教育,2006 (09).

[3]张小永.学习型社会背景下农村成人教育深度发展研究[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2).

[4]孙培东.农村成人现代远程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职教通讯,2010(04).

上一篇: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我国中职物流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