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化幼儿教育论文范文

2024-07-13

小学化幼儿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家长对“幼儿园去小学化”态度很复杂,很多父母扮演了“推手”

一直以来,虽然许多家长对幼儿教育小学化深恶痛绝,但记者采访中发现,很多80后父母却恰恰扮演了“推手”角色。新区的林女士说,她家孩子在附近幼儿园上中班,已经会说“请坐下”、“要喝水”之类的英语对话了。她觉得,如果孩子有兴趣,提前学点东西是好事。记者在市中心某民办幼儿园随机问了几位家长,都称孩子在幼儿园里算术什么的都学的。有的家长还反问:什么叫小学化?上大班了肯定要教点小学的东西,不然孩子跟不上反而会自卑。

一些作为过来人的小学生家长,也倾向6岁前要学点基本的识字、拼音等。一位小学二年级孩子的妈妈说,她的孩子读幼儿园大班时,特意到培训机构上了拼音等课程,上一年级时才跟得上趟,而同班没学过的小孩,则连拼音字母都不认识,考试卷都不会做。一位一年级孩子的妈妈就说,她孩子的幼儿园啥文化课都没教,今年上小学明显感觉吃力,不得不花大量时间辅导。

的确,许多家长对“幼儿园去小学化”态度很复杂,一方面他们赞同“快乐教育”的理念,不忍心孩子从小背负学业负担;另一方面,当幼儿园真的回归纯玩乐游戏后,家长又不满,觉得交的学费光让孩子玩了,等“幼升小”后孩子要加倍补回来。于是,就算幼儿园不教,家长还是会在外面报早教课程。崇宁路上一家专门针对3—12岁孩子的英语培训机构说,起码有两百多名学员是幼儿园的孩子。

防止幼教小学化倾向,一要转变观念,二要大力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小学化幼儿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一.浅薄的定位理解

学前教育意在使孩子在接受知识教育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心理上、身体上和精神等方面。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不是少数现象,而是全国各地泛滥,严重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阻碍幼儿认知水平的提高,扼杀了幼儿思维想象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模式主要注重知识化、标准化、系统化的东西,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差异。个性张扬的孩子在所谓“学前教育”的指引下,成了学习的机器。独立自主、创造力及孩子的天性受到束缚和压制。对于学前教育浅薄的定位理解使我们使用系统化、标准化去塑造孩子,导致孩子们身心不能健康、良好的发展 。

二.固定化的课程设置

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处于发展的阶段,学前教育体系也有待于完善。学前教育由于缺乏教育经验和专业的技术指导照搬照抄的把一些国外的教学经验应用到学前教育当中。这种做法给学前教育的进步和儿童的成长带来了沉重的阻碍,使学前教育变成了知识早期的传授,知识化的教育模式使还孩子们在身心健康和发展方面遇到障碍,这样的教育模式使孩子自主、独立、个性等各方面受到限制,同时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使孩子本真性的东西渐行渐远。当然这肯定不是理想的促进孩子身心发展的学前教育模式。

三.呆滞的教管理念

教育理念作为一个教育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导向作用是使孩子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教育理念的先进性是成就教育模式的关键也是成就孩子的精神后盾。在我国一些教育机构对教师要求过低,有时甚至是无证上岗,对于孩子来说没有经过严格培训的老师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负面导向。还有一些教育机构无视法律法规,随意降低教师工资、福利,没有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造成老师流动性极大并使老师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这样老师便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从而使学前教育办学的质量降低。

下面再来说说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现状:

发达国家教育理念至少高出我国60年,这说明我们现在学习的一些教育模式是他们三四十年代的东西。这样的理念能不落后吗?我们努力创造属于我们的先进教育理念,为了能高效的适应孩子身心要求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他们在学前教育上的政府导向、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三大模块。不求照搬照抄,只求会意进步。

一.国家政府倾心力

发达国家当中学前教育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较早把学前教育作为国家的软实力放于国际竞争当中。政府不惜财力致力于学前教育,并启动一系列的学前教育计划,确保每个公民都能受到最好的教育。因为早期的学前教育计划受政府重视程度高,所以其教育内容全面具体且覆盖面很广。发达国家的评价体系也十分完善,学前教育工作者从业标准很高,这为保障学前教育的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明确的教育目标

发达国家的亲子园教育模式,目标在于培养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健康。以此为目标他们不但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对家长进行教育,通过老师家长的双重影响和教育,使孩子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本真与快乐。从而达到孩子身心健康。通过对家长的培养教育使他们成为孩子的主要教育者,这样在老师的导向下孩子在家长那里能够使自己的求知欲得到开发和保护。从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和生活习惯,增加其审美能力,发现特殊才能并加以培养。

三.完整全面的教育内容

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内容方面很是详实并且能够注重孩童的生长学习特点,系统的传授东西而非单纯的知识性学习。内容主要是从认知发展、创造发展、心理发展、语言发展、读写发展等进行开发。另外还加入一些实践活动。认知发展主要是通过对大脑和感官的刺激达到认知的目的,并通过身体知使身体达到素质和协调的提高。创造发展主要是孩子特殊能力的发现与培养,同时使孩子在个性、求知欲等方面的激励与开发。 心理发展主要是健康人格和良好个性的发展,审理健康和情绪能力的调节还包括社会能力的简单适应。语言发展是语言的发展此是孩童表达的一种方式。读写发展讲的是使孩子在听、说、读、写方面开发与提高,重要的还有让他们学会算,突出的是认知、创造、个性和发展,而非淡薄的理念误解,误使孩子照搬照抄幼儿园式的知识性学习。

通过我国学前教育现状与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对比,我们有许多东西值得反思。

第一,对于学前教育浅薄的定位与理解、固化的课程设置、呆滞的教育理念使得我国学前教育模式进入窘境。这样的按部就班的幼儿园式知识性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家长对孩子良好教育的迫切需求。同时,不能够给我国学前教育带来发展和进步。所以我们要摒弃以往固步自封的教育模式,结合发达国家的优秀教育模式来实现我国自身学前教育模式的提高和发展。在政府的导向下,利用政府提供的有理条件实现学前教育模式的更新换代,实现学前教育模式的伟大跨越,从而为我国学前教育模式的发展提供有力借鉴,同时适应新时代的国际环境要求。

第二,学前教育中的主体即受教育者为主体。让孩子自主有针对性的去做一些事情,而非固化的溺爱。不论是从什么方面论述,学前教育都是本着让孩子们在这段时期受到全面良好的教育。本着这个目标我们不难认识到受教育者在学前教育中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是以这为最为崇高的目标。所以,老师要受到良好的培训,家长亦要受到良好的指导。这样作为受教育者接触最多的人,这是在耳濡目染的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实现孩子从认知、创造、心理、社会、适应、语言、读写、书算等各方面的改良型提高。是适合孩子的教育模式。摒弃了古板、按部就班的老套思维和理念。成就孩子良好的教育启迪。

第三,家长和老师作为孩子学前教育培养的辅助,不是全盘的为孩子服务到家。在全身心的投入时特别要注意的是孩子的自便性教育。让孩子去主动做,家长在这其中做好良好的保护和指导。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表现的言行举止会深刻影响孩子,所以我们给家长一种岗前的的培训,让他们在孩子的学前教育阶段其良好的导向作用。老师是孩子学前教育的重要授道者,他们在学前教育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他们带给孩子的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和生活的一种态度。不论从认知、心理还是社会适应各方面都给孩子以最重要的指引。孩子在父母的心中是最重要的,孩子不仅仅是他们爱情的结晶,更大意义上讲是他们生命的延续。他们身上有父母的期望和理想,父母希望他们能弥补自己人生中的好多遗憾完成更好的教育。以此,父母会以培养孩子为人生中的重要目标,使孩子成为主体。这样他们会为孩子做好受教育途中的任何事情,达到全心全意的服务孩子这个主体。老师是孩子在学前教育当中重要的指向标,他们因为专业所以会从各方面发现孩子的特点和各方面的优势和不足达到让孩子身心的协调发展。使体、智、情达到更为高的层次。在这里孩子始终是以主体地位受到老师的积极引导。达到老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完美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幼儿园要加强与家长的密切联系,以自身对教育立场的坚守使家长认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以幼儿园和家长形成的教育合力促使幼儿教育回归其应然的状态。

通过以上对比与反思,我们需要制定一些有效的整改措施:

(一)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的素质

1、幼儿园要真正改变角色的调换,改变教师们的观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以指导为主要,幼儿自主学习,游戏化的教学,使幼儿有兴趣学习,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

2、在防止幼儿园“小学化”的新规定下,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尤为重要,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素质以及专业程度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在加强幼儿园教师的培训中给予 大量的支持,每学期老师们都应该轮流外派学习,并写出心得体会,结合实际运用到活动中(出示照片和心得体会)。除此之外,每月将进行一次教研活动,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共同学习幼教专业知识,讨论活动中的成功与不足,并形成文字资料,从而取长补短,做到资源共享。老师们在工作中要积极主动,勤奋好学,按时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活动 。

(二)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学前教育是开启人生的教育之门,从接受教育之初,学习怎样学习的方法、技能以及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是最重要的。因此更大程度上需要家长对幼儿园的支持与配合,转变目前普遍存在的幼儿园应学习知识文化的观念,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应该是保持小孩儿好奇心,在游戏生活中完成基础学习, 利用每学期两次家长会大力宣传相关知识,让家长明白小学化现象给孩子带来的危害,让他们了解幼儿教育、知道孩子在幼儿园应该学到什么,让他们明白孩子在园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学习品质最重要,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与人交往。这样家长们就不会强迫幼儿园小学化,所谓的小学化现象也会逐渐得到改变。

(三)教材使用的变更

目前很多幼儿教材就是认字、写字、计算,根本就是把幼儿园当小学预科班了,也许老师们都很清楚,大多数幼儿很少会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看某一页,他们是随便翻,不太喜欢配合教师,何况一学期就那么几页,翻来覆去地看,很多孩子往往翻几回就腻了,如此幼儿教育让孩子们常常是百无聊赖。因此,我们在活动中不会完全按书上的内容上,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对内容做一定的增减,选择孩子们感兴趣的内容来学习。

(四)营造良好的环境,提高幼儿的兴趣

1、创设适宜幼儿生活、学习的良好环境,注重室内外环境布置.

2、添置适合幼儿各年龄阶段的玩具,吸引幼儿兴趣。在活动中如果没有玩具,孩子们根本对活动不感兴趣,因此在活动中除了幼儿园买的玩具外,还要利用休息时间自制了一些 玩具,使孩子们真正做到了在“乐中学”。在健康活动中,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

4、每天坚持做早操,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小学化幼儿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是指幼儿园将小学的课程资源、管理模式、评价标准、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等引入渗透于幼儿教育实践中,使之常规化、教学化、状态化,进而普遍化和趋势化的一种功利性的教育现象和错误的教育倾向。

李健轩在《幼儿园教育小学倾向化的思考》中指出:“所谓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为适应家长的错误需要,幼儿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幼儿当作小学生来要求,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主要表现:在行为规范方面,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少动少玩,勤奋好学;在学习知识方面,几乎按小学生的学习要求进行上课、训练、作业,一味向幼儿灌输文化知识,甚至还布置家庭作业,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生动的教具要求,缺少图案色彩,缺少游戏化的教学过程。幼儿园一日生活管理小学化,内容也是以教学活动为主”。

幼儿教育小学化指幼儿教育脱离了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向小学阶段的教育标准看齐,其具体表现集中在以下方面:在教育内容上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德、体、美、劳教育;在教育方法上重视知识讲授,轻视幼儿自主学习;在教育评价上重视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

幼儿教育小学化概念辨析

幼儿教育小学化,字面上很好理解,就是把幼儿当小学生来进行教育,但实践中有不同层面的表现。

有的小学化侧重于课程内容的小学化,如开设各种各样的技能特色班、兴趣班,要求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学习读写算。人们对这种小学化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知识是可以提前学的,只要用幼儿可以理解的语言和喜欢接受的方式就可以了;有人则持反对态度,认为小学的知识还是超过了幼儿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幼儿也容易忘记,没有多少效果,即使有效果,也会导致幼儿进入小学后对知识没有新奇感,不认真听讲而导致学习习惯不好,不利于幼小衔接。

有的小学化侧重于对幼儿的行为要求及幼儿教育形式的小学化。如把小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搬来,往幼儿身上套,比如对老师要绝对服从,要听话,不许插嘴,要坐得端端正正,手脚有一定的放法,不许离开座位,不经允许不能上厕所,不能随意喝水;教学的形式则完全是满堂灌,缺少教具,缺少图案、色彩,没有幼儿喜欢的游戏,课后还有一堆作业等等,这种小学化在农村学前班较为常见。

小学化幼儿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内容摘要:当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势必对幼儿的成长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表现,如教育教学内容小学化、教育教学方法小学化等,根据这些表现本文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危害,其中原因包括应试教育的影响、幼儿教育自身存在的弊端等,产生的危害是: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等。最后本文建议从改革应试教育的考试模式、家长教育观念的改变等角度采取措施,以克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倾向。

关键词:幼儿园;小学化;对策

在西方,幼儿园被称为“幼稚园”,这充分说明了幼儿园的本质功能就是幼儿玩耍的地方,充分释放幼儿天性的地方。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主张:“解放小孩的头脑,解放小孩的双手,解放小孩的嘴,解放小孩的空间,解放小孩的时间。”遗憾的是随着我国民众对教育的重视,大家“提前教育”意识的加重,目前幼儿园也变得日益小学化了。天真无邪的幼儿园也开始不得不面对本来在小学才有的课业负担。近几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形势愈演愈烈。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表现

(一)教育教学内容小学化

学前班搬用小学一年级教材,而且数学、语文比例很重,音、体、美比例小,游戏活动只作点缀,仅有一节课。在语文、算术安排上甚至超过小学一年级上半学期水平,用大量时间进行读写算等教学活动,对幼儿的成长十分不利。学前班的教育内容主要是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行为习惯、卫生习惯,语言、数学、科学启蒙知识及简单的音乐、美术活动等,应是生动形象的画面、范例,让幼儿动手操作,在游戏中学习,使幼儿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使兴趣、能力得到培养,整体素质得到发展,而不应是说教式的灌输。

(二)教育教学方法小学化

学前班与小学的教学方法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又有根本的区别。学前班的教育活动应以游戏活动为主,采取集体活动、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相结合的形式。但很多学前班教育活动以老师为中心,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幼儿的观察、操作游戏活动很少。在活动中,幼儿的主动行为更少,多数教学活动表现为老师讲,小朋友听;老师问,小朋友答;老师演示,小朋友看。课堂上只知道被动地说“好”、“是”、“对”的情况较多,完全是一种机械的、灌输模式的教学,与当前的创造性教育要求相去甚远。

(三)课程设置小学化

学前班上午,节课,下午,节课。其中三分之二的内容是语文、算术,剩下三分之一的时间是美工、音乐、游戏,对幼儿提前进行小学的训练。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及危害分析

(一)原因

1.应试教育的影响

所谓应试教育,指的是为了考试而开展的教育。这个概念,是与为了学生发展而开展的素质教育相对立的。只要是教育,只要是学校,都必然会有考试。考什么和如何考,决定了教什么和如何教,考试制度决定着教学制度,教学制度则决定着学生受教育的命运。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中以分数来体现教育,而分数是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教育只是灌输统一的知识结论,训练特定的技能技巧,让人死记硬背,被动掌握。应试教育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已经延伸到幼儿教育,导致单纯的孩子过早地进入应试的围圈。

2.幼儿教育自身存在的弊端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幼儿园的管理体制和经费来源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幼儿园被推向市场实行自收自支,幼儿园经费问题成为幼儿园发展的一大问题。特别是目前私立和民办幼儿园进行市场化运作,自负盈亏,成本包括前期装修和购买设备,房租、教师工资、奖金、宣传费用等大量成本,这些都需要赢利来维持。非义务教育过多地强调“经济性”,逼迫教育机构不得不与金钱捆绑在一起,不得不变着法“赚钱”。同时由于当前很多地方政府不再投入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数量越来越少,公办幼儿园的示范和引导作用难以发挥,民办幼儿园便失去了制约。这类高收费的幼儿园,全有自己的特色课,办园者认为只有专业者所办的“高度专业化”的幼儿园,才更能吸引孩子喜欢幼儿园,课程设置几乎是“各自为政”,幼儿从小就开始受不公平的教育。

(二)危害

1. 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

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强迫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他们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会扼杀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科学家研究发现,儿童的许多能力是在成长中的某一段时间才会出现的,过早地将儿童还不具备该能力的知识强加于孩子,只能引起孩子更多的困惑和恐慌,特别是当他们面对想方设法要求他们完成任务的大人时,他们会为自己完成不了任务而感到害怕,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这种不自信带来的后果将影响孩子一生。

2. 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

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的上变化,如表情呆板等。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好多孩子写字“双姿”正确率不高,据不完全统计其错误率达70%以上,主要原因是孩子手骨骼没有成熟,偏早用笔。

3. 对小学教育造成负面影响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对小学教育造成不少的负面影响。由于幼儿教师缺乏小学专业知识的素养,在教授小学课程时难免有失偏颇。幼儿接受到了错误的信息后就很难改过来,同时到了小学阶段更容易凭借在幼儿园学到的错误信息先

2 入为主,严重影响了对小学课程的学习。这样的幼儿教育只能是误人子弟。尤其是像英语等外语的学习,如果一开始的发音就教得不准,那么对学生以后的语言学习产生很不利的影响。

三、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对策性思考

(一)改革应试教育的考试模式

开创自然教育方法的美国教育家,美国著名天才儿童小威尼佛里德的母亲斯托娜主张“尊重孩子天性的自然,让每个孩子自由自主发展。”出现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主要催化剂还是当下应试教育的盛行。大部分家长都是为了让孩子提早学习知识以应对以后那不可忽视的升学考试。许多孩子在幼儿时期体现出“知识丰富”的特点,大多不是因为自身聪慧,而是课堂灌输所起的作用。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初步淡化中考、高考中书本知识的考试,引入多样的考试方式,把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公益道德、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考察也纳入到升学的参考依据中来,才能彻底把孩子们从繁重、过早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没有把“学科知识”作为升学考试的唯一内容甚至是决定性方面时家长们才能做到对孩子“放手”,把精力放在发展孩子的综合素质上来。不断地吸引他注意一种新的生活,用新生活自身的魅力去征服他,而不是强加于他。

(二)家长教育观念的改变

家长的教育观念的构成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包括家长自身的教育观念,也包括社会的诸多方面的影响。一般来说,只要各方面影响适当,家长还是很容易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

1. 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家长应首先建立符合时代需要的科学的、现代化的儿童观。其主要体现在:首先,家长应尊重儿童。儿童不是家长的附属物、私有财产,儿童是独立的人,家长不能把孩子当作自己沽名钓誉的工具。其次,家长应正确认识到每个儿童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个别性,家长应让儿童在达到基本的发展外,还能按其自身的特点和可能去发展。最后,家长应注重儿童的今天。儿童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与其拿遥远的明天来激励孩子,还不如用实实在在的效果来激励孩子。

2. 科学的发展观

科学的发展观对家长提出要求。家长既应促进儿童身体的、智力的发展,也应重视儿童健康的心理、人格、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家长不仅要重视儿童对一定知识技能的掌握,以为其日后能力的提高和自我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家长应重视对儿童良好身体素质的培养。儿童正处于身体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其身体的抵抗力、免疫力与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等都正在逐渐形成过程中,因此,此时期对身体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与教育中应做到保教结合,以为其将来能拥有健康的体魄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科学的父母观

家长树立科学的父母观是极为重要的,它影响着家长的教养动机和教养方式。科学的父母观要求家长应认识到孩子虽经你而来,但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家长和孩子之间不仅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更有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家长才能够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理智地因材施教。

3

(三)政府应加强对幼教事业的管理

幼儿教育不单纯是幼儿园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政府应加强对幼教事业的管理,切实发挥监管与扶持职能,这是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根本。

政府一方面要继续加大管理力度,建立科学评估体系,为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师水平提供必要的基础;一方面要给改制幼儿园提供政策援助,使幼儿教育在进行成本核算后顺利进入市场化运作阶段。让幼儿园走出带着镣铐跳舞的窘迫现实,把精力放在教育研究和提高幼儿教育水平上,彻底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

总之,给孩子准备独立的空间。“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先生的这一至理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儿童的成长过程,就是从一个无助的生物体成长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的过程。孩子需要独立,包括独立的意识和独立的能力。给幼儿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幼儿从中学习行为的规则,从而使幼儿参与到做出决定的过程之中。学习不是学前儿童的主要任务,然而学习恰恰是我们成人的任务。只有热爱学习的成人才有资格教育儿童,才有资格从事幼儿教育工作。

小学化幼儿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其二,造成孩子从幼儿就开始厌学。家住江西省南昌市师大南路的江女士发现,上幼儿园大班的儿子,每天都会带作业回来,一写就是一两个小时,以前喜欢的玩具都不怎么摸了。“5岁就学会乘除法,比较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以内加减法,每天放学后还要在家抄写一页汉字、两页英语单词„„孩子每天都喊累,最近不想去幼儿园了。”这并非是什么“神童”。事实上,在全国各地,还有很多和他一样的孩子,背起大书包,学着与年龄很不相称的艰涩知识。一位小学生家长非常后悔地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接受超前教育,双语、奥数样样齐全,上小学一年级时确实表现出色,但到三年级后,成绩便很一般了。”特别让他焦心的是,孩子已经出现厌学迹象了!

其三,夺去了幼儿们欢乐幸福的童年。回忆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幼儿园的情景,表情像个孩子:“那会儿阿姨带着我们坐在小凳子上念儿歌,到院子里玩‘丢手绢’,下雨了还能玩泥巴。”可是如今幼儿园的孩子变成了“大人”,不会唱儿歌玩游戏。升学“指挥棒”当头,由不得家长不急。

其四,刮起家长的盲目竞争歪风。为了“赢在起跑线上”,家长争相把孩子送进教学味浓的幼儿园。一些幼儿园为了吸引生源,也投家长所好,走上幼儿教育小学化之路。山东省菏泽市一位幼儿园园长说:“我们也知道小学化教育方式不对,但家长要求必须教识字、学拼音、学数学,否则就转园,我们也是没有办法。”其五,挫伤孩子自尊心。“儿童如果在幼儿阶段过多地学习了小学知识,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会使这些儿童养成不爱动脑、不爱思考、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幼儿园园长郑润华从事学前教育工作30年了,深谙幼儿成长规律。该幼儿园的王玉廷老师说:“提前学习只能使孩子一时领先,让孩子在学习上体会到的是一种由高峰渐渐滑向低谷的感觉,这样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其六,造成小学学生成绩差异悬殊,无法教学。广州市某小学老师“大羽妈妈” 证实了这一点,她在博文《提前教育让小学老师苦不堪言》中说,在刚接手的班级中,全班30个学生能力参差不齐,小学三年级的英语课本孩子在幼儿园大班时便学过了。上课时,“早熟”的学生了无兴趣,不认真听讲,扰乱了上课气氛。“最难教的孩子不是上学前知识准备不足的孩子,而是缺乏学习兴趣的孩子。”济南市公安局幼儿园教师牛箫楠说,孩子在0—6岁期间,并不适合进行系统的知识教育,而只能帮助他们积累感性的经验,同时培养学习兴趣。在学龄前期不断灌输各种知识,很有可能让他对学习失去兴趣。

其七,让孩子失去幸福感。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副总编、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卢勤痛心疾首地说:“我们很多家长和老师把仙女和王子赶出孩子童年的社会,让他们从小就学算术和语文。早教如果没有正确的航向,将摧残孩子的童年。”她说:“如果孩子从小没有幸福感,长大后能创造幸福吗?”其八,摧毁教育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郑润华引用教育家卢梭的话:“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她告诫家长:“孩子每一岁都有每一岁的意义,孩子的成长没有速成法可言,每一项能力的发展都需要时间逐步完成。因此,遵循教育规律成长的马拉松长跑,才是成功的教育。是不是输在起点不重要,重要的是赢在终点。”奶奶咋孩子三岁是教1+2=3,孩子总是等于8,孩子根本无法接受,到一定年龄却自会了。“急功近利式的先行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只能在重复学习中占优势;而在游戏的自发学习中,在对环境探索的自主学习中获得的智慧,具有持久学习的优势。”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华爱华指出。

其九,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已引起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教育规划纲要强调,“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其十,刺激教育经济腐败。五花八门盗版教材、劣质教材和读物向幼儿倾售,五花八门的兴趣班提高班神童班„„赚孩子们的钱。家长们盲目教育消费,不单是破财,更是伤害了孩子,使孩子未老先衰。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现场推进会”上特别强调,“要防止小学化倾向。”据悉,教育部将成立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加强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专业咨询和指导,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坚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保育和教育相结合,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严禁在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进行技能强化训练等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坚决抵制社会上以幼教为名进行的不科学甚至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活动。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及避免的方法今天我想在此与大家探讨一个问题:什么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它是指幼儿园将小学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资源、教学规范、教学方法、价值方式等渗透或运用于幼儿教育实践中。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一种急功近利的错误教育倾向,家长、老师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所以无奈而执着地进行小学化的幼儿教育。那么,究竟在幼儿阶段实施小学化的教育是否真的有效果呢?曾有一位教育专家做了以下形象的描述——“单纯地识字、学算术不可能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人生不是百米冲刺,比拼的不是一时成功而是长久的耐力。”

专家指出,幼教“小学化”现象片面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甚至布置家庭作业,组织各种形式的考试和竞赛活动等,这些做法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易使幼儿出现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易使幼儿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呆板等不良情绪反应;易使幼儿握笔、写字以及用眼卫生等养成不良习惯。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重复型教育”,危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这一点早被教育工作者所认识。为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曾多次提出“幼儿教育要以游戏为本”,避免小学化倾向。然而,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还是屡禁不止。

家长幼教观念是主因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孩子上幼儿园上幼儿园期间,有的家长以为早期教育就是让孩子尽早学习读、写、算。有90%以上的家庭把教育与学习相提并论,认为学习的成绩就是教育的效果。

家长朋友你们的这种心态和行为,致使有些幼儿园以读、写、算为幼儿主要活动内容,拿教一年级课程等小学化的东西来吸引家长送孩子来园。有些幼儿园不想违背幼儿教育规律去做小学化的东西。但是看到别的幼儿园那么做而且家长喜欢把孩子送去,就迫不得已也搞起了小学化的东西。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家长缺乏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观:不能以幼儿为本,不能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培养,更没有重视教育方法上的统筹兼顾,也没有以幼儿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1、超负荷或超年龄段的学习内容和教育是会给孩子心理带来压力的,有损于孩子心理健康,至少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反感和厌倦。

2、违背孩子发展规律的知识技能训练,孩子被迫付出的努力太大,做出的牺牲太大;过于超前的训练所获得的即时效应意义不大;训练者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和所运用的强制性方法使孩子的兴趣被压抑,致使幼儿产生紧张焦虑的心情,或者把爱玩爱跳的孩子弄得像小大人似的,全无阳光、活泼可谈,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健康。

心理学中指出:尽管幼儿的兴奋和抑制功能都在不断增强,但是相比之下,抑制机能还是较弱。因此对幼儿过高的抑制要求,如要求幼儿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或集中注意于单调乏味的课业,往往会引起高级神经活动的紊乱。

幼儿教育小学化剥夺了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也就剥夺了幼儿大脑神经元受到丰富刺激的机会,进而阻碍了幼儿大脑的发育。要培养完整的儿童,对幼儿的教育必须是多方面的。因为人的大脑的完整发展本身需要多方面的刺激,有了多方面的刺激才能使各脑功能区的神经细胞不断地形成复杂的联系,单项内容的训练不利于大脑的完整发展。而幼儿园的小学化恰恰是只注重写字、算题这些单项内容的训练,剥夺了幼儿接受更多也是幼儿更需要的刺激的机会。

3、幼儿教育小学化,是与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相悖的。而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理念是与国际幼儿教育的先进水平接轨的。这些害处足以让幼儿教育必须杜绝小学化。如何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

1、禁止幼儿教育小学化,不是一两个行政命令或红头文件就能解决的事情,这项工作需要家长及全社会的配合,家长懂得幼儿教育知识及社会上形成科学的幼儿教育发展观的氛围很重要。

2、家长方面要树立新知识观。教育的内容包括健康的心理,愉快的情绪,合作的精神,动手的能力,语言的表达等等,都不是能用成绩衡量的。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认知特征,决定其学习方式更多地依靠实际的活动:游戏、生活、探索、交往,依靠“做中学”。

小学化幼儿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小学化”倾向由来已久,自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相关规定后,数年间,“小学化”之风被遏制不少,然而走在去“小学化”之路上依旧困难重重,我园践行课程游戏化理念,结合“和谐共生的绿色教育生态”特色,做了很多创造性尝试。

关键词:去“小学化”; 创客

一、去“小学化”道路的荆棘与阻挠

“小学化”倾向由来已久, 去“小学化”口号也不绝于耳,全国各地也争相行动起来, 改环境,变教材,重游戏,轻灌输……近年来,“小学化”倾向作为一个负面词语看似都被大家摒弃,但实际却荼毒不浅。

(一)危害颇多,深受其害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危害颇深且屡禁不止。有研究表明,学前教育阶段的“小学化”倾向对幼儿正常的大脑发育将产生损害, 这种损害产生于幼儿易疲劳与“小学化”超负荷要求的矛盾之中,忽略了幼儿认知、能力、情感等多重发展规律,过早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不利于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形式易改,观念难禁

通俗来说,“小学化”就是在幼儿园阶段教授不适合3~6岁儿童学习的小学知识。在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出台以来,“小学化”之风被遏制不少,然而,我认为形式上的“小学化”易改,观念上的“小学化”难禁。曾经有人做过一个关于“小学化”观念的调查,教师持中庸态度的占74%,完全否定的有10.9%。这一结果令人惊叹,教师相比家长群体在观念上应该更为理性,却也存在大比例被“小学化”所诱导的情况,更何况是家长呢?

二、“小学化”不息的根源性土壤

“小学化”倾向屡禁不止必定有其存在甚至得以发展的根源性土壤,制度失范作为社会因素、认知失范作为思想因素,使科学的幼儿园教育在夹缝中生存,“小学化”倾向肆意猖獗。

(一)制度失范,催生“小学化”

社会学家认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其实是一种失范现象,也就是说,应试教育与遵循幼儿发展规律的科学教育法之间存在分离地带,幼小衔接作为纽带极易坠入“小学化”的深渊,并肆意蔓延荼毒双重教育。

(二)认知失范,催化“小学化”

对于幼儿教育,群体性的认知失范表现在教师、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缺乏专业性素养和对于幼儿教育认识的欠缺,更倾向于选择较为简单的灌输性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社会群体对幼儿教育的不了解、不重视。

三、治“小学化”倾向的新教育之法

(一)课程游戏化理念的落地之法

1.弹性作息的研讨与尝试。

“小学化”的根源是制度和认知的失范,教师群体的认知失范表现在以小学的组织形式与作息安排为标准,不允许任何弹性,而幼儿园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特性决定了其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与作息的灵活与弹性。化片段式的时间为块面是其一,化全面铺开的混龄混班游戏为园本和班本相结合的自主游戏是其二,基于班级幼儿兴趣和需要创造性地开展生活环节和过渡环节是其三,关注幼儿一日的生活行为,不受作息限制,师幼共同幸福生活是其四。

2.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

幼儿教育与其他阶段教育有着很大差异性,如何从截然不同的教育模式中求同存异?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是抵制“小学化”的利器,如何将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真正地落地扎根,我园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尝试一:构建了一套幼儿评估体系,重点关注幼儿学习质量,其中自主性是我园《儿童发展哲学视野下,幼儿自主性体验场构建和利用的研究》课题中的核心,关注幼儿自主性的发展从自主进餐、自主游戏、自我服务、自我规划、自我评估等多角度实现。尝试二:追随幼儿的真正兴趣,开展班本课程故事,引发幼儿的深度学习。

3.彰显特色的朋友圈。

我园以和谐共生的绿色教育生态的园本特色,并不断践行着。充分挖掘自然生态资源,师幼通过共同讨论游戏环境的打造和活动内容,目前形成了19个具有特色的朋友圈自主游戏,有充满探索的沙水圈;有充满社交的家家圈、家家圈2.0;有充满运动的壮壮圈、“biubiu”圈;有充满艺术的时尚圈、小小圈、涂涂圈;有充满原生态的花草圈;还有充满美味的甜甜圈,孩子们在这些圈里自由选择、自主游戏,充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

(二)新教师准入、培训机制的效度最大化

教师是教育之魂,学前教育对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界定一般从专业精神、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展开。提升准入、加强培训是重点,建议将幼小衔接纳入教师专业素养要求之中,将幼小衔接课程作为教师培训的必修课。在日常教研中关注教师的真正需求,鼓励人人思考、人人参与教科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在《自主游戏的思考与探索》教研活动中,从教师对于幼儿园基本活动的理解到课程游戏化理论书籍的学习,再到游戏的环境创设和实际观察,增长了教师组织幼儿园活动的经验和能力。

(三)多途径、浸入式协作,搭建家园合作化平台

如何有效解决家长的认知失范,引导家长群体走进来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走进来教知识,走进来分享经验,走进来互相监督,我园进行了不少尝试。

1.家长老师,用“游戏化”对抗“小学化”。我园长期开设“爸爸妈妈来当班”和家长志愿者活动,各行各业的家长们进校园成为教师,在家长为孩子们提供的学习环境和体验活动过程中,也能更好地感受幼儿认知能力、学习方式、生活习惯等培养,从而更好地认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游戏,游戏是抵制“小学化”倾向的有力武器。

2.家长沙龙和讲座,教育经验从“一”变“多”。我园家委会在参与园所管理时提出举办家长沙龙和家长讲座,家委会定期将家长们的困惑和问题汇总成每一期的主题,同时会邀请知名的教育專家,其中就有一期主题为《“小学化”你怎么看》,家长们对此各抒己见,在热烈讨论中,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站在去“小学化”阵营。

3.家园互评,互助教育共提升。我园重视家园合作,通过各种途径的合作,维系着良好的家园关系,重频率和形式的同时也注重家园合作的质量,家园互评就是一个有效途径,每学期末会发放家长评价表,之后会尝试将去“小学化”的内容添加到监督评价表中,好家长也会得到相应的奖状鼓励,互评互助的形式,使得家园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即便去“小学化”道路险阻且漫长,但在追根溯源后明晰了“小学化”的根本缘由,并且在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理念的熏陶下,从课程游戏化、教师培训、家园沟通等多方面寻找了创造性策略,争做“创客”,走完去“小学化”之路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徐海琼.学校创客教育的实践探索之我见[J].考试与评价,2016(9).

(责编  侯  芳)

上一篇:中专语文传统文化论文范文下一篇:中学生语文素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