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准则剖析论文范文

2024-07-14

国际会计准则剖析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现金流量表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动态监管企业的重要工具可有效反馈国有企业在某时间段内的投资、经营以及筹资情况,有利于国有企业扩展自己的市场份额,加强企业自身影响力,也是规避风险的措施,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帮助决策层改善企业经营状况。

关键词:现金流量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动态监管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国有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现金流量表可反映企业经营、筹资或投资等出现的可控风险,可在帮助决策层制定预防风险的计划和完善的投资计划,以合理的投资决策统筹计划,确保企业效益最大化。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收支情况的重要表现方式,简单明白的表明企业的经营状况,编制并不复杂,确认的会计元素不多,能有效准确的反映企业的流入流出,本文从现金流量表结构剖析现金流量表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一、现金流量表在国有企业中的作用

1.规避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现金流量表所能直观反映的,国有企业在施工工程或维修等方面统筹失利,会造成财务资金的浪费,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决策层可从现金流量表得出企业的资金状况,有效避免企业资金运转不灵,规避因财务风险导致的企业现金流断裂,且现金流量表强调了会计信息质量重要性,对国有企业的发展经营起到了重要作用好。

2.反映经营水平

国有企业因缺少竞争压力,行之有效的体制改革往往难以推进,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的经营压力也会随之增大,为确保企业的正常经营和生存发展,国有企业应保有充足的现金量,可保持企业的日常运转,如企业内运转资金不足,会影响国有企业的收支平衡,国有企业活动的现金流入是和销售、预售等方面有关,现金流量表可有效反映经营情况,将企业或取得情况进行准确反馈。

3.辅助账目核算

国有企业收到的本期、前期销售和预收的电费现金、应收电费票据到期以及贴现收到的现金等等均包含增值税,现金流量表可帮助国有企业进行此科目的现金核算,现金流量表和销售和预售的电费收入现金均都有核对关系,如施工企业本期收到的本期、前期工程结算收入和预收工程款现金、生产输送有关的业务收入、劳务业务收入等。

4.说明企业现金流入、流出

现金流量表可反映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取得的的现金,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均和现金流量息息相关,通过减去为处置这些资产而支付的有关费用后的净额,计算得出国有企业在长期资产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现金流出与流入的差额,从而反映国有公司的经营状况。

5.反映其他营业单位现金净额

现金流量表可反映企业处置国有企业子公司以及其他营业单位所取得的现金,减去营业单位的现金等价物和现金余额等相关处置费,得出净额。

6.反映企业投资情况

国有企业投资活动情况可通过现金流量表反映具体情况,有利于决策层完善投资方略,可保证国有业资产安全,分散投资,降低投资支付所面临的活动风险,利于国有企业所选择适合投资的长期债权投资、短期债券投資、交易性金融资产等,企业在投资活动时会用到大量现金,投资未获得收益会对企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决策层可根据现金流量表预测资金流动对企业的影响,通过企业收到投资活动有关资金,根据有无达到预期,反映投资活动合理性,进行完善的规划,使企业充分利用闲散资金获取更多的投资效益。

7.帮助企业核算税费

现金流量表可反应国有企业按照规定支付的增值税、所得税等各种税费,对本期发生并已经支付的税费、以前各期发生的税费和预交税费進行有效反馈。

二、现金流量表对国有企业的重要意义

所有企业的本质是追求利润最大化,通过运营获利发展,现金流量表可反映企业利润变化,如现金流量表为负,企业将无法正常发展维持。通过不断筹集,获得更多以利润,取得更多发展,对企业资金进行安排,保持现金流量流入与流出,维持现金流量的平衡,对国有企业的发展有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和运营的作用,现金流量表可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使企业利益最大化,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促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需重视现金流量表的准确性,充分利用现金流量表,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现金流量表的重视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拓展投资渠道,实现企业的价值,通过现金流量表可得出国有企业的营运指数、盈于现金保障倍数等指标,进而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做出评论,通过分析经营现金净值流入和投资如资源的比例,对企业的经营业务效率和企业获取现金能力进行总结。

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体现出企业盈利能力质量,也可对企业偿债能力作出分析,现金流量表的的作用多种多样,对企业的意义重大,可根据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资金流动是否合理,根据现金流量表的分布特征调整企业经营方略,同时现金流量表也对财务报表做重要补充,相比资产负债表更全面的反映企业经济活动,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

三、现金流量表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分析国有企业的资产,得出决定性依据,给决策层提供财务状况说明,使企业实现自己的价值最大化。企业重视现金流量,可依据企业资产得出企业的价值,利用现金流量表作参考实践企业的价值,现金流量表显示资金流入越多说明企业的利润获得更多,财务风险越小,可投资的空间更大,风险更小,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可改善企业单位经营不善,依据国有企业的现金流量可分析出企业资金安全程度,并对企业林润进行合理估算,充分利用现金流量表发挥财务部门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经营质量,企业财务管理的优质可保证使企业更稳定的运营和发展,提高企业的业绩,使国有企业更合理的控制作业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合理规划人工费用、维修费用、施工工程、材料费用等,对财务的估算预测起到重要的帮助作用。提高预测水平,可事前控制企业承担的风险,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质量通过重视、合理运用现金流量表,提高国有企业内部的内部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使决策层对企业经营进行有效设计,使企业更加合理的运行,结合国有企业实际情况,对企业财务预算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可使各部门效率更加高效,责任更加明确,财务工作人员可修正预算与实际的差异,使企业经营更加合理化。

四、结束语

现金流量表对企业的意义重大,国有企业的现金流与企业的经营发展关系密切,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性现金流,企业决策层认真研究分析现金流量表,根据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资金流动是否合理,拓宽企业盈利空间,全面地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以及企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决策和具体事务的改善,科学预测企业的发展趋势,避免企业发展所可能遭遇的财务风险,减少不良影响,可使企业更加健康持续的发展,进行合理的投资、决策并统筹计划,实现对企业的动态监管,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拓展投资渠道,实现企业的市场目标,确保企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庆政.探究现金流量管理措施及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 财经界:学术版,2016(6):210-210.

[2]王曼云.现金流表在电力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及管理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21):159-159.

[3]谢德仁,张梅.论商业银行现金流量表的重构--兼析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分红能力[J].会计研究,2016(3):21-28.

[4]许子琳.浅谈现金流量表如何反映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 现代职业教育,2016(6):166-167.

[5]吴翊,张丽,吴立翔,等.现金流量表分析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0):1496-1497.

国际会计准则剖析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2006年2月财政部在充分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发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这套准则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我国会计体系与国际准则达到较好的协调。文章在分析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促进国际协调的动因。

【关键词】会计准则 国际协调 现状 动因

会计准则制定与环境有着密切关系。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深入的对外开放的需要,我国财政部在多年研究和准则制定的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以及其他得到广泛认可的准则的规定,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这套体系由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组成。这套会计准则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使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交流、使用、判断和评价的基础和平台将得以建立并不断完善,标志着我国建立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现状

1、引入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的应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比较侧重公允价值的应用,以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我国新准则体系从原来重点关注工商企业,后扩展到其他新行业、新领域和新业务。而这些新行业、新领域和新业务中,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难以满足会计核算需求。新准则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大胆而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新准则体系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

2、规范金融工具业务的会计处理

新会计准则中首次发布了有关金融工具的4项具体准则,分别是《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这4项准则各有侧重、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整体,为涉及金融工具业务的会计处理提供了规范。这4项具体准则主要适用于金融企业,但非金融企业所涉及的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也与其具有一致性。这4项准则解决了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分类的问题,并规定金融工具按公允价值确认,公允价值的变动差额不计入损益,而是计入权益,待真正出售时再转入当期损益。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由原来的表外披露改为表内确认,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损益。

3、修订17项企业会计准则

新准则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尽可能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协调过程。如:存货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一律使用“先进先出”法记账;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中规定,如果单项资产无法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产生现金流入,企业应当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计算可收回金额,确认减值损失;债务重组准则中将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企业合并会计准则规定,对于所有非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统一采用购买法进行会计处理,不允许采用权益结合法;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准则规定,应当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等。这些规定缩小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的差异。

4、新增22项具体企业会计准则

原会计准则已无法满足我国会计环境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因此在充分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基础上,另增加22项新的具体准则。如《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等。这些准则的规范较为明确,为我国会计处理相关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动因

1、跨国公司经营效率要求的推动

影响我国会计制度的经济因素的变化速度较快,如众多的跨国公司进入,证券金融市场的发展成熟,我国企业在贸易、投资方面走向国际等。这些经济因素的变化和变化速度的加快是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根本动力。截至2004年10月底,全国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00479个,合同外资金额10621.29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552.51亿美元。与此同时,我国企业也开始积极在国外寻找投资机会。截至2003年7月底,我国已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设立非金融类企业7222家,中方投资金额超过100.9亿美元。除了在海外设厂,跨国并购也是我国本土企业跨国经营的重要手段。在企业跨国经营趋势日益明显的情况下,保证跨国经营效率的问题也在逐渐突出。但会计标准差异的存在,增加了公司内部报表折算和合并处理费用等信息处理成本,显然这不利于跨国公司内部报表的合并、分析和利用,这直接影响到跨国公司的经营效率。而统一的内部会计核算和报告体系有利于跨国公司建立统一的内部管理制度,进而有利于维持公司经营的高效率。可见,为进一步发挥跨国公司对经营效率的推动作用,加强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是十分必要的。

2、国际性组织机构和我国财政部的推动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自成立以来,就为建立和发展国际会计标准、推动会计标准国际协调做出了不懈的努力。IASB主席大卫·泰迪先生多次表示希望中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并于2004年11月专程率两名理事来华倾听我国企业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促进这一趋同的进展。另外,一些国际性或地区性组织机构也纷纷发表声明希望各国企业、银行都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以维护国际竞争和促进国际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转。我国作为这些国际性组织和机构的成员,表示支持国际会计准则,以促进会计实务的国际协调。就我国会计标准国际协调的参照对象而言,财政部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制定全球公认会计准则和在推动全球会计准则协调与趋同方面所做的努力”,“中国会计准则的未来发展方向将是努力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冯淑萍,2004)。由此可见,国际性组织机构和我国财政部的推动,能够保证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快速有效推行。

3、我国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国际协调的难度相对较小

1987年中国会计学会“基本会计理论与会计准则研究组”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会计标准问题的正式研究,自此学者们开始从“原则”、“准则”、“标准”、“规范”等抽象概念的争论转向对具体内容的探讨。直至1992年,国内大量相关文献几乎都是翻译介绍国外会计准则,尤其是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和国际会计准则,这也是1992年出台的基本会计准则“非常类似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美国等国会计准则体系中的概念框架”(冯淑萍,2003)的一个原因。2001年1月1日,我国执行了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此次会计改革的力度相当大,内容极其丰富,可以说,基本实现了我国会计标准的国际化”(刘玉廷,2001)。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和准则后,除了少数项目从中国国情出发而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不同外,在会计一般原则、短期投资期末计价、收入确认原则、借款费用处理原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方面基本上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似或一致。可以看出,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设从起步上就已经是借鉴了国际经验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直接引进最先进的会计规范体系和会计技术,可以直接减少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难度。

(注:本文得到湖南理工学院2007年院级课题“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经验评价”资助,课题编号为2007Y013)

【参考文献】

[1] 常勋:解读国际会计协调化[J].会计研究,2003(12).

[2] 冯淑萍:中国对于国际协调的基本态度与所面临的问题[J].会计研究,2004(1).

[3] 王建新: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协调进程及其效果研究——基于沪深AB股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5(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国际会计准则剖析论文范文第3篇

高职国际贸易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院校常规教学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实施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以及检验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教育部办公厅于2004年发布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这进一步指明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江苏省高职院校人才水平评估工作中,也将毕业设计(论文)列为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不仅组织了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选,而且对高职毕业论文进行不定期的抽查考核。面对高职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的日益突出,而别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毕业论文的质量日趋低下,甚至很多高职院校得出取消高职毕业论文。其实,我们需要反思高职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出应对的措施。结合我执教国际贸易专业以来多年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的经历,试着对此进行分析。

一、高职国际贸易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偏离专业培养目标

高职国际贸易的培养目标明确指出:应培养具备一定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涉外实践应用型人才。而目前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还是沿袭学科本位下的“学术性”的论文模式,“学科本位”观根深蒂固。近年来,部分高职教育老师认识到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差异,并在相关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不少重大成果,如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定位、高职教育的课程观、教学方法等。然而,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目标、选题、撰写要求等方而,仍然采用传统“学科本位”的论文标准,强调毕业论文对学生学术能力和科研能力的训练功能,强调毕业论文的学术性、理论性、创新性。这与高职教育以实用性、应用性为目标的要求背道而驰。

2.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不合理

通过对我校及周边四所高职院校近五年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的查阅发现,目前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学术性”影响根深蒂固,近五年四所学校的论文选题中绝大部分都是理论性的,平均选题理论研究型占比达到86%;而实践研究型、调查报告以创业计划书,这些反应高职教育教学特点和培養目标方面的选题占比都不过10%,具体见下表1。而且在查阅四所学校国际贸易专业论文时发现,很多选题连年选用,选题固守没有创新。

3.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方面存在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大多(83.8%)为扩招后普通院校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而普通院校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和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的基本模式与高职生毕业设计(论文)基本相同,很多论文指导老师当年本科毕业论文或研究生学位论文就是这么东拼西凑“写”出来的。由此看来,高职国际贸易毕业设计(论文)的重学术轻实践应用是本科毕业论文、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一种延续。另外,有国际贸易专业青年教师参加工作后一周两三门、20多节课的教学任务已使他们难以招架,很少有时间进行社会实践和理论研究,对学生论文所涉及的问题知之甚少,其结果必然导致毕业论文指导成了师生间“空对空”的文字和思维游戏。更何况,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师生比逐渐拉大,教师指导毕业生论文写作的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外聘指导老师又受资源所限,管理者不得不“赶鸭子上架”,让那些并不具备论文指导能力的青年教师去指导。

4.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方面存在问题

毕业设计(论文)在绝大部分院校都是放在大三的下学期,即第六学期。而这段时间内学生需要顶岗实习、准备就业。这就使得学生为了实习和找工作,花在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方面的时间和精力就相对少了很多;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实习和工作时,与论文指导老师缺少面对面的指导,这都影响最终毕业设计的质量。在与应届毕业生的交流过程中,很多学生认为,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与自己的实习内容甚至学校所学关联性不大;也有学生把这段时间内的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视为一种无意义的负担。

二、高职国际贸易毕业设计(论文)的改进

1.紧扣培养目标做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工作

对于类型和层次不同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应有区别对待,这便是教育界一直推行的“因材施教”。“应用性”人材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目标,高职国际贸业专业的教学特点决定了,高职学生不可能、也不应该写成“学科本位”意义上的高质量毕业设计(论文)。因此,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应从:学生岗位实习或社会调查等实践中遇到的与本专业相关的问题着手,以贴近“实用生”和具有高职教育特点的方面来选题。毕业设计(论文)可以是调查报告(综合性的或专题的)、以顶岗实习单位经营管理分析、创业计划书的设计等等。

2.合理安排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时间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大都安排在第六学期,由于学生需要进行顶岗实习和找工作,这样的安排使得学生对毕业设计与论文的写作与生活中的其他工作安排相冲突。因此,建议将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时间适当前移:从第4学期开始,对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应用文写作课,同时指导学生开展文献检索、社会调查、数据统计等写作准备性技能;第5学期指导学生选题(选题可以结合学生顶岗实习单位及实习岗位),并确定写作进度,并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准备;第六学期学生进行论文的撰写,并定期与指导老师联系、商量论文写作。

3.强化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的师资

由于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应重“实践性”轻“理论研究”所以,在对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老师的选择上应该选择懂高职教育理念又具备国际贸易实践经验的老师进行。在具体论文指导时可以形成:以校内专任教师为主、学生顶岗实习单位及企业兼职专业老师为辅的论文指导团队进行。突出毕业设计(论文)写作的实践性。

参考文献:

[1]教高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Z].2004.

[2]王海岳.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毕业论文工作改革探讨[J]江苏高职,2008,(6).

[3]李伟庆,叶培群.论高职院校毕业论文(设计)的组织与管理[J].高教研究,2007,(1).

国际会计准则剖析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国际化是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现出来的一大特点。事实上,在我国香港,其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在2005年已经基本完成。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分析我国香港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原因。

关键词:我国香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宏观环境;微观环境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会计国际化也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作为会计实务工作的指导准则,其国际化也必然成为一种必需。这也是促使我国香港会计国际化的一般背景。同时,我国香港的会计准则国际化还有其特殊的原因,具体说来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宏观环境要求我国香港会计准则国际化

一般的理论认为,会计的宏观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法律环境。这些因素都会对本国或本地区的会计产生影响,所以会计也要适应这些宏观因素才可以得到更好地发展,才可以更好地以微观的形式来反应其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1)政治上,我国香港曾经历过一百多年的英国的殖民统治,政治上的不独立必然导致其众多方面都严重地受到其宗主国的影响,会计当然也不例外。我国香港最初的会计准则是在英国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并参照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连会计准则的名称都和英国的一样,叫做标准会计实务公告(SSAP)。政治上回归以后,其会计准则也更多地摆脱了英国的影响,开始了更加彻底地国际化进程。

(2)经济上,我国香港是一个闻名世界的自由港,在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时,西方社会流行的自由资本主义思潮也为自由港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英国政府就采取了不干预的经济政策,即贸易自由、企业经营自由、金融运作自由,人员进出自由、新兴开放自由以及只是在市场盲区进行一定的必要的干预。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中,我国香港制造业、对外贸易业和金融等行业得到了极大发展。作为一个经济的信息系统,我国香港的会计也越发国际化。

(3)文化是一个社会共同的价值和观念,它把一个社会环境与另外一个社会环境区别开来,文化在会计环境因素中起支配的作用。百年的殖民统治,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形成了我国香港独特的文化,即自由、开放、求实和家族化。我国香港的这些文化特性也深刻地影响着会计。比如,我国香港会计职业界强调自我管理的会计模式,通过民间权威会计职业团体组织我国香港会计师公会来管理会计活动,政府干预很少。随着东西方不断发展的经济、贸易交流,我国香港的文化体系更加兼收并蓄,我国香港会计及其组织也日趋国际化。

(4)法律环境。我国香港的法律制度完善,司法制度也相当有效,我国香港人的法治意识也较强,是一个典型的法治社会,所以我国香港会计的法律环境就是相对有效的。因此,我国香港的会计师事务所基本上都是合伙制。

2微观环境要求我国香港会计准则国际化

会计的微观环境也是一个多元素组成的体系,这里主要涉及我国香港的公司治理、资本市场和税收制度等因素。

(1)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是一套督导和控制公司业务活动参与者的权力、责任和利益的分布,说明公司事务决策程序与规则。我国香港的公司治理主要有三种模式:家族控制模式、英美模式和中资企业模式。

对于家族控制模式,这是大部分的我国香港本地企业采用的模式。如长江实业、新鸿基地产。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很多公司都是由单一大股东控制,股权相对集中。近年来,我国香港家族企业跨国经营迅速发展。随着这些企业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本地市场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为吸取更大发展机会,在更大范围内获取规模效益,也为分散投资风险,增强经营的安全性,我国香港家族企业将资本投向海外。这些新变化要求企业提供更为可比的会计信息,会计国际化更有必要性。

而至于英美模式和中资模式企业,为实现其会计信息的有用性,需要选择国际通用的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资本市场。我国香港的资本市场发展得相当完善。在世界资本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吸收了大量的国际资本和众多的跨国企业。作为投资者和企业之间的纽带,规范发达的资本市场环境也进一步要求企业提供更加详细、可靠的财务数据,从而使得我国香港企业或是在我国香港上市的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加透明化、规范化和国际化。

(3)税收因素。自从1947年我国香港颁布税收条例开始,在坚持量入为出财税原则的基础上,一直坚持税制简单、税负低、税种少、直接税为主体的治税思想。我国香港税收的非调控性质,税制简单、税种少、税率低以及采用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的原则处理国际税收关系,凭借这些税收优势,我国香港成为著名的避税港,从而吸引了大量的跨国企业进入, 税务会计及筹划成为会计师行的一个重要的业务,在保持这种税收优势的同时,又不至于太过伤害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利益,我国香港的会计准则就必须更能够被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所接受,因此,我国香港只能采取更加国际化的会计准则。

而实际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会计环境中的宏观和微观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并不能截然的分开。我国香港会计准则就是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走向了国际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陶,李汉铃,方淑芬.我国香港公司治理模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12).

[2]高军,王沪军,邓霆 .香港家庭企业的生长环境[J].上海综合经济,2000,(1).

[3]陈枫.我国香港会计国际化进程及其启示[J].环球瞭望,2006,(3).

[4]蔡丽霞.我国香港会计准则及其发展过程研究[J].市场论坛,2006,(4).

国际会计准则剖析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长期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一直朝着国际化的方向迈进,市场经济越是向更高阶段发展,经济国际化的程度就越高,不同程度与不同层次的经济国际化早就得不同层次的会计面向国际化扩展的空间,促进会计从各个方面迅速朝着国际化方向演进,并形成了会计国际协调的历史潮流。

关键词 企业会计准则 国际化

一.企业会计国际化的含义

首先,会计国际化是跨国公司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得跨国公司作为一种新的有效企业组织形式得到了迅速发展。跨国公司在国外广泛设立子公司并享有其控制权和经营决策权。为了加强对子公司的管理,公司集团需要各子公司提供统一可比的会计信息,并编制合并报表;子公司所在國政府出于财政.税收等方面的考虑,也要了解跨国公司整体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及子公司的经营成果,这就需要消除各国之间的会计差异,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和方法来提供跨国公司的经济活动信息。

其次,会计国际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随着各国贸易活动日益增多,企业的对外贸易业务频繁,在交易过程中,企业需要通过客户提供的财务报告来分析评价客户的资产实力.信用状况和风险状况,会计信息就成为各市场主体达成交易的重要媒介,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市场交易质量的高低,并影响全球范围内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企业会计国际化的现实认识

我国自身的会计准则执行体系尚未完善。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是基于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而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从计划经济转轨而来,自身建设尚未完善,这导致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间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发展阶段,尤其是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利率和汇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因而难以真实.公允地判断一些资产和负债的价值,这就给国际经济往来造成一定的困难。

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存在较大差异。我国的会计准则由国家财政部统一制定和发布实施,企业只负责会计准则的贯彻与执行。而国际会计准则由民间职业会计组织制定和公布,具体方法、具体账户的设置由企业从允许备选的方法中自主决定。在会计核算中,我国的会计实务与会计制度体现了一种明显的国家利益保护倾向,而西方国家会计程序与方法的选择体现的是企业利益保护倾向。这些差异的存在对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造成一定的阻碍。

三.会计国际化应采取的措施

(1)进一步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增进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水平。在制定和修订会计准则时,应充分参考借鉴国际会计组织的经验和内容,逐步建立与国际惯例相同的会计确认标准.计量记录方法和报告体系等,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国际经济往来和国际资本市场的需要,使其逐步向国际规范靠拢。

(2)加快培养符合会计国际化要求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会计人员素质对会计国际化进程有着重大影响,会计的国际化要求会计教育先行。要深化会计教育改革,培养精通全球会计的人才。在会计教育过程中,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国际性教育,提高会计人员处理国际会计业务的水平,培养复合型的国际会计人才。

(3)结合中国国情推进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国际化。从实务来说,对于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规范的交易事项相同的会计实务,且发生环境也相同的,我国应积极采用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统一的会计处理;对于二者规范事项相同,但是由于我国特殊的会计环境,其经济实质却并不相同的会计实务,我国就不能简单地照搬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四、企业会计准则向国际趋同

(1)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

国际准则将同受国家控制的企业均视为关联方,所发生的交易作为关联方交易,在财务报表中要求充分披露。这一规定不符合中国的实际,因为中国的国有企业及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的企业较多,如按国际准则规定,大部分都是关联企业,实际上这些企业均为独立法人,如果没有投资等纽带关系不构成关联企业。

(2).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中国的规定表示理解,希望我们关注国际准则与美国准则的趋同进展,因为美国的资产减值准则对于部分非流动资产确认减值损失后也是不允许转回的。

(3)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在我国实务中,因特殊的经济环境,有些企业合并实例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如果不对其加以规定,就会出现会计规范的空白,导致会计实务无章可循。所以中国准则结合实际情况,规定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认为,中国准则在这方面的规定和实践将为国际准则提供有益的参考。

(4)公允价值的计量

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是会计中重要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是当前的,历史成本是过去的。中国准则强调适度.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主要是考虑我国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许多资产还没有活跃市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固然重要,但应当以可靠性为前提,如果不加限制地引入公允价值,有可能会出现人为操纵利润现象。

(5)设定受益计划

《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雇员福利》和《国际会计准则第26号——退休福利计划的会计和报告》对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两种类型的离职后福利规范了会计处理。由于中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没有类似设定受益计划方面的规定,会计准则在现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对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等类似于国际准则中设定提存计划的内容进行了规范。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认为,中国的规定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是趋同的。

总之,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下,逐步引向深入,同时要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是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衔接的重要保障。

国际会计准则剖析论文范文第6篇

纵观现阶段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防产业作为全球产业当中具有极特殊战略意义的关键组成部分,经济全球化对其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因此,研究我国军工企业全球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对其特点进行归纳,同时对军工企业的国际项目管理进行思考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2017年下旬,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了关于军工企业发展的重要讲话,同时审议通过了《“十三五”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规划》,对军工企业在国内现阶段的发展和未来一定时期内军工企业发展的相关工作进行了指导和部署。我们知道,军工企业承担着一个国家的国防科研和生产任务,其主要从事的即为研制、生产和提供各式各样的武器装备以提升国家的武装力量、增强国家的国防实力。国防科技工业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引进来、走出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1军工企业国际化发展现状

1.1同际合作模式呈现多样化

随着近几年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军工企业的国际合作内容也不断扩大,我国军工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合作领域进一步扩展的同时新型合作方式也在不断涌现,从早期单一的整装采购,逐渐衍生出了联合研制等更加多样的形式。而且继战略联盟、国际联盟之后,跨国合并也逐渐成为近几年军工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合作新潮流,国际化的创新研发中心、国际联合实验室等新平台、新模式也逐渐取得了更大的发展。

1.2跨国兼并的多寡头格局正在形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跨国兼并等一系列重组活动的频繁进行也是当前我国军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一大趋势。这几年随着全球规模的兼并和重组活动,使过去零散的军工企业在数量上有了一定的减少,规模化、集約化发展的大型军工科研生产联合体数量有所上升,且运营质量和效益都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从这一角度而言,多寡头格局不仅仅出现在世界范围内,在当前我国军工市场的显现也十分明显。

1.3军工企业竞争主战场由同内转向同际

在对现阶段我国的军工企业主要业务进行分析时我们能够发现,大部分军工企业当前的主要产品市场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向国际军贸市场进军。虽然当前世界范围内并未出现大规模战争,但通过相关的数据和信息来看,国际军贸市场正呈现出一个快速增长的趋势。我国军工企业将竞争的主要战场从国内转向国际,一方面是顺应了国际潮流,另一方面也是遵从了需求的导向。

1.4大型军工集团借多元化实现范同经济

我们知道,武器装备产品具有一定的特殊化、高科技化和复杂化特点,这就决定了军工企业与其他类型企业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纵观全球局势,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较小,但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武器装备,因而范围经济成为了我国军工企业现阶段取得较大利润的主要手段。武器装备是军工企业的主要产品,其需求具有较大的波动性,更容易因科技发展及战略需求出现更新换代的现象。因此,通过跨国兼并和重组活动,能够更好的实现军工领域的多元化发展,范围经济也自此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2国内军工企业发展现阶段特点

在对现阶段我国军工企业的发展进行研究和分析时,我们能够发现国内军工企业当前发展主要呈现出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特点。积极方面即为更加注重提供系统级产品和军民融合化产品的发展,消极方面为现阶段大部分军工企业缺乏高素质、专业化的国际项目管理团队,且有部分军工企业盲目进入国际市场,忽视了对国际工业标准的解读,也忽视了低成本新技术在国际市场产品中的更新和应用。

在对国内军工企业所提供的系统级产品进行研究时我们能够发现,当前我国军工市场当中,过去传统的、单纯以承担部组件级军品任务为主营项目的军工企业已经越来越少,大部分企业已经转向通过系统级产品方案和目标客户来对企业主要业务进行划分。另一方面,国内军工企业也更加注重军民融合产品的发展,将产品的战场和商业化应用进行充分优化,使得军工产品和企业产业链不断完善。

同时我们也能发现,现阶段国际化发展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军工企业在处理国际项目时,缺乏高素质、专业化的国际项目管理团队,且有部分军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跟风性,对国际工业标准以及一些低成本的新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和研发缺乏足够的重视,这就导致企业丧失了对国际市场需求和动向把握的精准度,难以将客户需求进行灵活处理,无法研制出完全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导致其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时难以取得优势。

3军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国际项目管理方式构建

3.1储备国际项目管理团队

做好军工企业国际项目的管理工作,首先要筹备一个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专业技术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国际项目管理团队。 所谓具有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具体就是指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掌握相应的外语和专业技术,了解项目管理知识并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如果掌握有关法律法规,熟悉国内国外的制度和体系,在开展国际项目管理工作时就会更具优势。同时应该认识到,军工企业的国际项目经理除了应当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之外,还应当具有相当的政治素养和政治敏感度,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并能将自身企业国际化发展和产品特点进行综合判断问题,才能够承担起军工这一特殊行业国际项目管理的特定责任。此外,在对国际项目进行管理时,项目的相关组织和管理人员还应当能够掌握项目客户地区相关政策,妥善处理好与客户、专家、监理之间的关系,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良好通过灵活性和政策性的手段处理好国际项目工作。

3.2对同际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做好風险规避预案

在对国际项目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某些因素所引发的事故和风险是难以避免的,同时由于国际惯例和地区差异,一系列政治风险、经济风险、自然风险和人为风险等往往“潜伏”在项目过程中,其所出现的概率和造成损失也较高。从这个角度而言,军工企业加强对国际项目的风险评估工作,加强风险控制与管理,提前做好风险规避的相关预案和紧急措施,能在一定限度内有效降低各方面损失的风险。

具体来看,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规避的工作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对合同担保的风险进行管理,二是对军工产品生产保险进行管理。在对合同担保进行风险管理时,主要需要对项目投标担保、合约履行担保、预付款担保、项目保证金担保等一系列项目进行管理和调控,尽量从合法、合理、合情的角度出发对发包人的担保文件进行考量,做好对担保金额的技术处理。在对产品生产保险进行管理时,我们需要对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的人身事故保险、材料、设备运输保险等多方面风险责任进行明确,同时确定好投保险别和具体的申办方式,确定保险合同能够为自身利益提供足够的保护。

除此之外,在对国际项目进行管理时,还应当注重对社会政治的相关风险进行规避,目前个别国际地区存在着因政党频繁更迭而出现的不稳定社会局面,在与该类国家开展合作时,加强对相关社会政治问题的关注是十分必要的。

3.3按照国际惯例解决项目管理当中的争议问题

由于军工企业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因而在对国际项目进行管理时,项目客户和企业的纠纷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为了合理解决一系列争议问题,合理参考国际惯例,提前签订好合同,并对其中的条款进行严格履行,能够有效减少问题的出现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良好解决。

在签订项目合同时,首先要保证对项目客户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有一定的熟悉程度,如果企业自身实在缺乏相关知识储备,可以聘请相关专业人士,依照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格签订好合同条款,将注意力放在一些可能引起争议的条款之上,对违约处罚和风险索赔等事项进行明确,保证争议和问题发生时有可靠的参照依据。

在履行合约时,需要严格执行依法成立、具有法律效率的合同,一旦发生争议和纠纷,必须在合作态度的基础上以非对抗式的谈判、调解主动沟通积极解决问题,如争议不能调解,应按照国际惯例,准备好进行仲裁和诉讼,对已发生的纠纷进行及时的解决。

军工企业作为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对国防综合实力的发展与提升有关键作用。在各行各业都进入到发展新时期时,把握好军工企业国际化发展趋势与脉搏,对其特点进行精准捕捉,解决好相应问题,做好国际项目管理相关工作,推动军工企业国际化进程,最大限度发挥出军工企业国际化积极作用,会对推动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提升国家综合实力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将对深化推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上一篇:浮力产生实验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青年员工物业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