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品德教育论文范文

2024-07-13

初中生品德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 有效性 教学方法 策略 观念

新课程改革的勢头很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重视改进教学方法,改正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式,重视课堂讲解质量的提升,留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并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重视教会学生知识,给学生实施养成教育,在教学中落实社会实践,在生活中全面实施学校教育。教师要发挥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的观念,发展并创新教育教学的模式,在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上创新,实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教学效率。初中思想政治教师,要进行积极的尝试和探索,并形成教学思想,发表自己的想法。

一、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也伴随着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师要充分发挥机房的作用,重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并积极获取信息,采用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并提供教学保证,教师重视声音图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教师要重视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改进教学方式,加强教学学习,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掌握计算机知识和课件的使用方法,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

二、优化课堂导入,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新课的导入非常重要,是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感情的共鸣,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教师要重视精确的感人的情境导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的欲望,并交给学生新课讲解的钥匙,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积极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并发挥激情的作用,并重视引进教学导入的情境化,做好教学的前奏。

教师可以编写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回忆和联想教学目标,研究的主题。教师要重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并引进实际课型的需要,保证短小精悍,形式多样。具体可以分为:

1.多媒体的教学导入

2.引用故事导入教学

3.列举事例进行教学导入

4.引进社会热点话题

三、优化学法指导,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1.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可以将问题提得具有综合性,有讨论的价值,并让学生领会围绕问题的实质分小组进行合作讨论,交流讨论的结果,并展示讨论的成绩,请每个小组一个同学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教师加以提炼和引导拨正,并指引学生深化认识,形成深刻的理解。

2.精讲精练

精讲是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只有在学生探究的学习基础上,选择教学内容中的重点知识和学生难以理解的共性问题,进行有效合理的筛选,追根求源,透彻剖析,做到精讲,才能在短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才能留出充足的时间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能力。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度的,教师要提高备课的质量,设计精讲精练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刻而高效地在课堂上完成,教师帮助学生理清解题的思路,分清答题的层次,梳理知识结构,这些才是完成练习的真正的目的所在。

精练要求教师提高备课的质量,在备课中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用心设计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练习。力求让学生对所讲知识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在选择习题时,教师还要注意内容要精要,方法要精巧,语言要精炼。另外,要把握好适度的习题量,以免学生在过多的习题下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在精练以后,教师还要注意针对学生练习中集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合理及时的纠正和反馈。

3.构建知识体系

通过讲解和练习所巩固的知识就像珍珠,教师要用线将这些知识串联起来,并进行梳理,去除不重要的细节,指引给学生形成完善详细的知识结构图,使学生形成知识化系统化的理解,构造出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图,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脉络和内容。

四、优化课堂拓展,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1.课堂拓展的重要性

课堂拓展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促进学生形成新的知识结构,重视形成课堂拓展,发展学生终身可持续性学习的能力。

2.课堂拓展的“广度”

课堂拓展要在广度上做文章,这样学生的知识面比较宽泛,认识问题也比较全面,思考也比较缜密,有助于学生形成完备的知识结构图,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3.课堂拓展的“深度”

课堂拓展要在深入上开掘,挖深学生的内容理解,可以增加学生的认识深度,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质量,深化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深刻的讨论,提出深刻的见解,并通过这些方法来让学生的思维更深刻,答题的时候就能答得深刻而有见解。

4.加强课堂练习

教师要加强课堂练习,训练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课堂练习,给学生充分训练的园地,教育并引导学生学会在课堂练习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科学高效地学习的能力与习惯,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学习,在带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的优化永远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一系列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归根到底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因此,我们要优化初中品德课堂,要提高教学的质量,优化教学的设计,采取多种积极有效的优化初中品德课堂的办法,为全面提高初中品德课堂的教学质量,积极推进初中品德课堂向着高效、科学的方向发展而努力。

初中生品德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新课程、新教材以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求有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与之相适应。与此同时,在现实教育环境下,如何提升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品质以及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质效,成为每一位工作在德育教学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教育均衡发展是对学生的平等教育,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使学生得到均衡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探讨的重点在于如果通过教育的均衡发展来存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关键词】教育;均衡发展;初中;思想品德

引言:少年儿童正处在学习成长的最佳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纷繁复杂的生活环境中,接受着多元价值观念的考驗和挑战。中学做为系统教育的主阵地,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针对少年儿童身心特点加强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努力培养中国特色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发挥中小学教育阵地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艰苦、细致的工作,但思想政治工作在学生品德的培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万万不能放松。鉴于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探索多元思想品德课堂,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整合,加强其趣味性及有效性,以课堂45分钟为抓手,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对中学生培养的重要作用

中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是在与人们相互之间活动和交往中,在社会、家庭、学校共同作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中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培养学生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是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的最重要的任务,是对青少年一代在政治上的基本要求,学校的全体教师、思想工作者特别是政治课教师,一定要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政治态度和方向,同时帮助学生把握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以全新的视角来看到和认识国家。在现阶段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必须要牢牢把握住学生的政治观念。学生思想道德经常处于多种多样内部矛盾之中,或好的影响,或坏的影响,正是这或好或坏矛盾的斗争,推动着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事实上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促进学生思想矛盾的转化过程,推动和促使他们的品德向教育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教育均衡背景下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理念

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思想品德教育方式建构的基础。每个人的思想品德并不是与身俱来的,而都通过对实际生活的认识和实践中自我叠加起来的,总的来说人的思想品德就是人们在不断的生活实践中一个不断自我叠加的过程。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通过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均衡教育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1.重视思想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生理上日趋成熟,而他们的社会阅历浅,心理上比较稚嫩,因而不善于处理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所发生的各种心理冲突,在突然的打击或挫折面前容易心理失常。因此,在教育过程可以成立一个心理咨询小组,在每周里定时间、定地点,以语言交谈方式矫治和预防学生的心理失调与心理障碍。自心理辅导工作以来,帮助了许多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让他们学会了解自我、正确评价自我,认识现实、正视逆境,自信待人、自尊尊人、自助助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劳逸结合,科学用脑,提初学习效率;保持健康的情绪,借助释放、升华、转移等方式克服不良的心境。

2.课堂教学模式整合

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思维为核心、以活动为主线”的“两心一线”思维课堂教学理念,将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体验—感悟—实践”教学模式与思想品德课的“激发兴趣-落实知识-知识拓展”教学模式相结合,遵循“适时、适人、适情、适用”等教学原则,基本按照“引起动机-展开主题-深入主题—升华主题—反馈延伸”等5个环节来开展教学活动,不拘一格、灵活变通,重在将课堂还原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提高课堂质效。从而通过两个课程的高效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3.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在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这一门课程,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相对于其他理论课程来说实践性比较强,而在新课标实施以后,则更加侧注重于实际应用,这就为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时刻理论联系实际,但是又要注意在重视实际教学的情况下不能脱离理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每一个教学点联系实际。把两者完美融合起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论联系社会实际、思想实际,把学习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应用实际中去,从而从根本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和提升。

结束语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艰苦、细致的工作,但思想政治工作在学生品德的培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万万不能放松。今天,在我国教育均衡的背景下,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决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王咏梅,章迎春.生本教育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J].重庆与世界.2010(13)

[2]许晓菁.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去符号化”——从“生活世界”的观点看思想政治教育[J].学术界.2009(03)

[3]谷佳媚.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契合[J].理论探讨.2009(03)

初中生品德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初中时期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任重道远,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能够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思想品德教育已经成为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广大教师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本论文就以此作为研究切入点,针对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随之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改进策略。希望此研究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帮助,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现状;立德树人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4.017

升入初中以后,思想品德成为促进“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达成的重要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养、行为习惯、人生价值观的重任,有助于促进初中阶段学生健全成长,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然而,就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而言,由于受外界诸多因素的干扰,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愈发凸显出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难以完成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固守传统教学理念,制约课堂教学效果。长期以来,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一直秉承传统的应试教学理念。在这种教学理念影响下,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依然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忽视了新课程要求下的内容补充和完善;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习惯于机械、死板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与新课程理念下的要求不相符;在具体教学中,依然将重点集中在理论知识传授上,忽视了“立德树人”的学科本质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致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第二,课堂教学过程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调动内在求知欲望,是促进学习效果提升的最高效的路径。尤其是针对初中思想品德这一学科来说,其具有极强理论性,教材上的知识相对比较枯燥、乏味,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在授课时忽视课堂氛围的调节、课堂教学手段的更新和调整,致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死板、沉闷,难以真正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新课程研究不够深刻,教学目标不明确。初中思想品德教师长期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制约,将教学任务和主要精力集中在知识教学上,忽视了新课程、教材的研究,对其把握不够全面、深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存在极强的片面性,侧重于“知识与技能”层面,忽视了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培养。

第四,教学内容滞后。素质教育背景下,思想品德课程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任,旨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最终实现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基本上都是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灌输,致使教学内容出现了一定的死板性、枯燥性,甚至偏向理论性,不仅降低了思想品德课程的吸引力,也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基于思想品德课程的内涵,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还应关注知识与实際生活的联系,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只关注教材中的内容,人为地割裂了思想品德与实际生活、社会热点的联系,致使思想品德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第五,唯分数论的教学评价模式。教学评价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是围绕既定的评价目标,结合既定的评价标准,科学选择教学评价方法,对教学结果、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全面、科学的衡量。但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依然束缚在“唯分数论”的理念中,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这种唯分数论的教学评价模式,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提升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有效性策略分析

(一)转变教学理念,活化教学课堂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的核心在于教学观念的转变。在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自身的教学思维、教学方法、教学方向会随之出现相应的转变。换言之,教师自身有着怎样的教学观念,都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新课程背景下,要想真正提升思想品德教育效果,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教师必须及时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一方面,教师应遵循思想品德课程的育人价值,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还应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人生价值观的培养,确保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学习中逐渐成长为健全的人才;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时刻牢记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者、引导者身份,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借助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手段,将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最终真正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探究新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思想品德课程全新的育人要求。与此同时,在该课程教材的内容方面,同样随之出现诸多变化。在此背景下,教师若想持续优化课堂教学,切实增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就非常有必要对新课程标准进行全面、深刻的研究。同时,还应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明确本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重点内容是什么、难点内容是什么。以现行的教材为例,不同年级的教材侧重点有所不同,七年级侧重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八年级则侧重于法律法规教育,九年级则侧重于爱国教育和教育政策等。教师唯有对其内涵、精髓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才能明确新的课堂教学目标,端正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向。在此基础上,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设计针对性的教学目标,确保学生在全面性的教学目标指引下获得综合发展和提升。另外,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在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时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学习诉求等,精心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眼下“认知发展区”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在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指引下获得综合素质的发展。否则,一旦忽视了学情分析,就会导致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难度过大或者难度过小,使得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三)整合并拓展教学内容

基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不够科学的现状,为了真正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效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合和优化:第一,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针对教材中各个栏目、标题、文字、图像等内容进行整合,挖掘其中蕴含的教学内容,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各个章节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站在全局的角度上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第二,为了实现“立德树人”这一育人目标,还要对教学中的内容进行研究,针对其中滞后的、局限性的内容,在尊重教材内容体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加工和改进;也可以结合教学的目标,补充教学内容,使其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第三,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优化教学内容时,还应结合学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品德教育资源,将其进行整合,使其成为最佳的教学内容。

(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围绕既定教学目标,适度改进课堂教学过程,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激活学习兴趣。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点燃求知欲望,从而更加专注于课堂学习中。而要实现这一点,教师必须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下解放出来,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借助故事、表演、游戏、辩论等方式给学生创设出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如此,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也点燃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在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中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第二,融入生活因子。从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上来说,以学生的经历和经验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熟悉的场景和学习内容中深刻理解和体悟其中蕴含的道德内涵,明确集体、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对学生展开思想品德教育时,还应遵循“生活即教育”的原则,根据实际教学目标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契合的教学内容,将其逐步渗透到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课堂上,以此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化情境中形成对所学知识的深刻感悟,达成提升认知的目标,切实发挥思想品德学科的育人价值。

第三,现代化技术辅助。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在课堂教学优化这一方面,还需要教师以具体教学内容为依据,合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具体来说,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这一工具,将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进行直观化、形象化的呈现,以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课堂学习效果;还可灵活借助微课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视频引导下展开更具深度的学习。

第四,引入合作探究案例。依照新课程标准中有关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优化时可结合教学内容,灵活选择与其相关的教学案例,指引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围绕教学案例展开分析、探究,最终在交流和探究中完成案例深刻解读,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真正落实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还应关注两个方面:一方面,科学分组。严格按照小组合作学习原则,将全班学生科学、合理地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另一方面,教师在选择探究案例和任务的时候,应避免随意性、盲目性,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实保障教学的顺利、有效开展。

第五,打造开放性课堂。为了真正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质量,促进“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就不能拘泥于课堂中,还应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积极参与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中开阔自身的视野,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真正实现“知行合一”。这就要求教师在完成某一部分内容教学之后,围绕这一中心主题设计出针对性的实践活动方案,并将全班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引导学生开展实践调查、查阅相关的资料,最终在实践的过程中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另外,教师还可结合实践调查的内容,设计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中逐渐打破思维定式,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最终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五)科学设计课后作业,确保课堂教学效果

在增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有效性这一方面,课后作业的布置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关键模块,也将对实践教学效果产生深远的影响。不可否认,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课后作业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面对《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要从传统的“作业模式”中解放出来,设计出具有趣味性、实践性的课后作业。具体来说,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完成某一部分教学内容之后,就应立足于与其相契合的生活元素,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从而设计更具实践性、生活性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并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作业形式更加新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六)优化和健全教学评价,落实核心素养

教学评价是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学习自信,使其更加专注于课程的学习。因此,教师应在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中明确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随即予以针对性调整、改进,以此增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完善教学评价标准。结合思想品德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教师要紧紧围绕“核心素养”的内容,完善教学评价标准,真正实现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其次,对于教学评价的改进,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其在展开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同时,对自身的学习成效进行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以便于在日后学习中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完善。最后,完善教学评价。以往教师基本上都是采用终结性评价模式进行的,这种教学评价方式存在极强的局限性。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教师在完善教学评价时要在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过程性评价,对学生日常听课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参与程度等进行评价,真正提升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应当肩负起“立德树人”的重任,真正使这门课程成为促进新时代中学生全面化、持续化发展的最优路径。所以,初中思想品德教師还需深入研究思想品德课程教育的现状,从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解放出来,重塑课堂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设计、作业设计,完善教学评价,真正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有效性,实现其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 何立德.塑造初中生良好思想品德的策略初探[J].学周刊,2021(21).

[2] 兴百磊.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课堂教学的若干策略探讨[J].科学中国人,2017(12).

[3] 王金创.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现状与对策[J].天津教育,2021(8).

[4] 魏梦琪.初中生思想品德课堂问题行为及应对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初中生品德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思想品德作为初中教育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在指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的人格魅力等方面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当前的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改给教师的课堂引导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即认真贯彻“生本教育”的重要内涵,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针对思想政治教学的特点,指引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实践,从而使学生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新时代公民。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改革;初探

《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提到,思想品德课程在本质上是一门社会实践性的学科,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本领,提升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是这门课学习的最终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指导中,从“实践性”出发,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并贯穿“情感教育、感恩指导”的线索,指导学生进行生活的反思,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欢乐的学习氛围中高效地学习思想品德教育。我在本篇文章中重点分析三种改进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引导模式,希望不断提升初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一、改进教学模式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提升学习兴趣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教师要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教学,给学生展现更加直观的、生动的、具体的教学情境,从而把抽象的思想品德教学内容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实践,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比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九年级思想品德(人教版)《责任与角色同在》的时候,因为本课教育的主旨是引导学生明白责任的含义、来源,并使学生分清责任的来源和生活中角色的变换,对自己的责任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认识,从而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在教学实践之前,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给学生呈现一个有关“责任与角色”的教育视频,在视频中给学生展现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使学生明白“各个工作岗位中人们的责任和担任的基本角色”,并利用视频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堂教学内容。接着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视频讲解的内容总结出“责任的概念,责任的来源等”,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基本观察总结出“履行责任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好处”,从而引导学生要不言回报,履行自己的责任,分清责任,明确角色,从而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学校学生和社会公民。

(二)合理开展实践活动,提升服务本领

我们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直接目的和最终目的都是在生活中进行更好的實践,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堂中高效学习理论知识,在课堂结束之后指导学生走进生活实际当中,把所学的理论转化为生活实践,从而在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生活服务本领。

例如,在学习初中思想品德九年级(人教版)《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因为本课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组织一些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善于思考和勇于实践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在本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先通过一系列的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小

故事去引进本课的教学,如“负荆请罪、长征精神、塞翁失马故事”等,提起学生的兴趣。之后从这些故事中总结出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制作一期“弘扬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校园海报,使学生从海报的制作、海报内容的宣传、校园文化的传播三个方面进行努力,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实践水平和社会服务意识。

二、提升教师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固然重要。同时,教师的课堂引导模式和教学模式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消化能力。所以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做好模范带头的作用,不断改进课堂讲课模式,给学生打造优质的课堂。

要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整体素质,需要做出以下方面的努力。首先,校领导要指导思想品德教师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因为教师的师德往往比能力更重要,教师的心理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指导思想品德教师进行专业的思想培训和心理培训,从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其次,思想品德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利用各种学习途径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丰富教育知识,从而为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保障;最后,思想品德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指导者,思想品德教师要熟知国内外的重大事件,从而以高度的热情去投入到教育教学中。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创新思想品德教育模式,并从思想、文化、政治等方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为初中学生提供高效的教学指导。

参考文献:

[1]王冬梅.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改革探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4.

[2]刘刚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法运用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5.

编輯 谢尾合

初中生品德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快乐是轻松学习的前提,为学生提供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其学习质量的提升,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中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资源去开展“快乐”教学,这一教学理念也正好符合了新课改标准,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享受课堂。

【关键词】快乐课堂 初中教学 思品课堂

学习中的乐趣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前提动力,课堂时间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而不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但是纵观我国初中的教学课堂,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个人在讲台上授课,但是学生却感觉收益不大,为什么课堂教学不能够完全达到理想的效果,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到底是给学生带来了哪些影响,如何将思品课堂变得轻松快乐,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乐趣。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式中进行尝试。

一、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种形式

课堂導入是开始一节课程的前提,如果导入过程充满吸引力,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于这堂课的关注程度,决定了这节课教学质量的好坏。好的导入能够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师生之间能够建立彼此关心、和谐的关系,从而在学习中感受快乐。课堂前的导入方式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形式的选取基本以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方式,最好能够让学生感到身心愉悦,印象深刻,这样学生对于本节课程内容也会理解透彻。

二、选材来源于生活,增强学习趣味性

很早之前就有教育学家指出,学习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思想品德课程可是离不开日常生活,无论是学习的内容、案例还是最终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学生今后生活,如果失去了生活的依托和保障,思品课程就流于形式。因此初中思品课程在教学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即使在后期出现的新课改要求中也强调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且要求学生能够从自身的生活出发,体会到生活中的真谛。

三、巧妙的设置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动性

在新的教育形势中,由于新课改的推出,教学理念以及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都有所转变。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的任务已经不再是一味的以口头形式进行传授,而是需要事先创设好教学情境,从而有效的刺激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对于教学内容进行问题的创设,引导学生由问题开始深入,逐渐投入到教学内容中。例如在步入学习正题之前,先围绕需要讲授的主题进行一些现实问题的提问,如:你是如何看待啃老这一现实问题的?学生会结合自己身边的实例加上自己对于这种问题的看法作出一系列反思和回答,在回答中渐渐深入到学习的主题内容中,从而教师也能够从学生的答复中了解到学生目前的思想状态,及时加以修正或鼓励,引导学生朝着积极端正的方向发展。但是在进行问题情境的设置中也需要注意到,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自身情况决定,包括问题质量大小以及难易程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起到何种强度等。只有综合考虑过这些因素的问题情境才能起到最初想要达到的理想效果。

四、组织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能够多方位的展示学生的个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并且思维活跃的阶段,因此教学形式一定不能固成不变,需要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特性。在教学活动开展中设计一些新颖又别致的教学互动形式,例如可以在课堂中开展一些角色扮演游戏,鼓励学生加强参与感,在游戏过程中展现自我,并通过游戏察觉到自身的不足,加强自我认识程度。

学生对于学习有了乐趣和兴趣,那么学习对于他们而言就不是一项枯燥痛苦的任务,而是一份自主学习的快乐之旅,学生自主能动的去学习会使得学习效果更加显著,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新课标的跟进,初中教师首先需要转变自身对于学生教学的认识,先确定好学习的主体地位,然后设置良好的学习方式,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涯奠定基础,而不是在开始就让学生对于学习产生了畏惧心理而耽误了今后的学习。

五、总结

思想品德课承载着育人的重大责任,其教学目的有别与其他学科,是通过学校阵地为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在教學实践活动中可以发现,带着愉悦心情学习其效果远远甚于被迫式学习,教师的教学任务不仅是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为自己的理想,快乐的奔向远方。

参考文献:

[1]金孝红.初中思品课诚信教育的策略探究[J].好家长.2017(03)

[2]罗曼琪.花开过后,仍需静待[J].基础教育论坛.2016(33)

[3]皮兆彬.巧变教材 丰富主题——谈初中思品课堂的创新教学[J].新校园(中旬).2015(11)

初中生品德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 应该优化课堂结构, 实施教学改革, 不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下功夫。在教学实践中, 我经过不断探索, 总结出以下几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讨论会教学法

初中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自主意识增强, 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 也有好奇心强、爱发表不同意见, 活泼好动孩子气的一面。这样一来, 教师如果不了解其心理特点, 对他们表现一味的压制, 可能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为此, 教师应巧妙设置话题, 引导他们畅所欲言。例如在学习九年级第七课第一框“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时, 教师讲授第一个问题:“感受身边的变化”, 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 谈谈自己的家乡 (家庭) 近几年发生的变化, 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讨论, 直观形象的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 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同时, 使学生发挥了在思品课堂上主体地位, 赢得了主动权, 也就提高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除了利用课本自身设计的问题外,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兴趣和生活相关的话题。如:我的理想是什么?我准备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如何正确面对考试?如果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 我该怎么办?我能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些什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上课时学生的热情往往相当高, 大家踊跃发言。针对具体问题学生各抒己见, 课堂上充满了掌声、笑声, 直到下课同学们仍会感觉意犹未尽。这时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强迫学生学习, 而是学生渴望学习, 渴望课堂教学的延续。

二、辩论赛教学法

初中学生虽然年龄小, 但是他们往往不会人云亦云, 而是对许多问题都有了粗浅的但却是自己的是非观。在很多时候, 他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会使得教师和家长出乎意料。通过辩论的方式学习知识, 一方面使学生更加全面展示他们的知识结构, 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在辩论中得到成就感。

这种“辩论”式的学习方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辩题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初中生的特点。

比如:针对初中生中“追星”成风的现象, 教师在讲授七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三框“我心中的理想形象”时, 就可以设计“追星有益还是有害”的辩题。

2、在辩论开始前, 教师应适当点拨, 启发引导, 鼓励学

生不拘泥于课本,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充分展示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3、辩论时, 教师可充当主持人, 也可请思品课代表做主持人。

辩论切忌走过场, 一定要像正规的辩论一样, 这样同学们才会认真对待。

4、辩论结束时, 教师应当对本次辩论进行及时的总结。

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也可以说是落实教学要求, 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在这一环节, 教师应该针对正反两方的同学的表现, 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客观且具有知识延伸性的评价。

“辩论式”课堂可以使学生在激烈的课堂气氛中不仅掌握知识, 拓宽了知识面, 还增长了见识, 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增强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

三、实验教学法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一般都还不强, 一味地进行枯燥乏味的理论传授, 不仅徒劳无益, 往往时间长了以后, 学生会慢慢地失去了对思品课的兴趣, 导致上课时没精打采。那么如何将抽象的理论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学生呢?我认为如果在思品课中也能引入物理化学课的实验环节, 那么一定能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直观生动的形象。如:在学习“创建新集体需要共同目标——团结一致”这一知识点时, 就可以引入物理的力和反作用力的实验。通过两个学生从两个相反方向推动一张桌子, 与从同一个方向推一张桌子的对比,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效果。从学生细心观察实验, 认真思考后得出结论: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 力往一处使, 这样方能战胜困难, 取得成功。实验虽然结束了, 可留给同学们的思索仍在, 同时还使学生发现了各个学科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四、小舞台教学法

小品因其诙谐幽默, 贴近生活, 引人思考而成为大众喜欢的文娱形式, 在思品课中偶尔插入小品, 能让同学们在身心放松的同时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如:在学习“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这一框题时就可以使用小品教学法。请几位学生表演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不同场所, 充当形态各异的社会角色。学生一方面能够将自己生活的所见所闻表演出来, 满足了自己的表现欲望, 另一方面又能引发思考, 使学生真正领会到在不同的社会场所, 扮演不同的角色, 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 从而让他们认识到应该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的公民。这样穿插了小品的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情绪高涨, 既能促进学生各方面才能的发展, 又能使学生开动思维, 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 还使学生分享到学习的快乐,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创造以学定教, 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 切实改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枯燥乏味、效率低下, 使学生爱上这门课,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还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上一篇:一级学科教育学论文范文下一篇:新课程语文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