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范文

2023-09-16

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就业难;大学生;就业压力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自进入2000年以来,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逐渐凸现出来。特别是近几年情况更严峻了。我们不禁想问到底是什么导致这样的后果,把从前的“天之骄子”变成了现在无人重视的失业人群呢?如果我们深入了解现在的就业状况,就会知道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而且每一个大的原因背后有错综复杂的交织着各种关系。现在就几个大的方面和大家探讨一下。

(一)国际性的经济危机对我国国内市场产生强烈的冲击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从1825年的英国经济危机开始,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了可怕的记忆。由于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开放市场,这极大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我国经济必然受国际大市场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双刃剑”。现在我们正处在进入2000年后的第一个经济危机之中,我国经济受到国际大背景的影响,出现了经济衰退的现象,我国拉动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受到严重的影响。大量的出口加工企业纷纷关门,大型的公司企业纷纷裁员,国内失业人群骤然上升。其实深受其害的不仅是农民工们,还有广大的大学生就业者。大量的大学生在毕业后去找工作,却面临着企业倒闭、公司裁员的窘困局面。

(二)我国三大产业的结构发展不协调,对私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三大产业划分结构虽然正在向协调的方向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三大产业的发展结构仍要继续优化。三大产业中吸纳劳动力最多的是第一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最后是第二产业。我们知道,西方发达国家吸纳劳动力最多的是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最有活力的产业,它的高水平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我国的经济发展快,但是水平有待提高。由于很多私营企业得不到国家政策的支持,本该是吸纳劳动力的较佳选择,却苦于无力发展。

(三)大学生自身专业知识水平不够、综合素质低、诚信危机严重以及错误的就业观

我们可以在现代大学的校园里看看,不好好学习的大有人在:男生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打游戏上,女生则沉溺于日韩偶像剧。每到考试来临,不过用一两个星期“临时抱佛脚”,草草了事。试想这样的学生能学好吗?在毕业后能够找到工作吗?再者,现代社会人们的诚信观念越发的淡薄,一些大学生也是不可避免的一大群体,在大学里不好好学,没什么能力,到社会上用各种假证件蒙骗社会大众,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综合评价大学生,我们能说他们是佼佼者吗?还有很多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从来不给自己找个合适的定位;从来都向往大城市,从来不考虑在到小城镇自己是否能够工作的更顺利;一心向往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从来不看看西部广大的用人市场。这样的大学生也只能“在抱怨中失业,在失业中抱怨”。

(四)公司企业对大学生的挑剔格外的不公平性

一个优秀的大学生进入社会不一定就有一份好的工作。在应聘过程中大小企业总是设置各种的不公平障碍。首先,各种歧视层出不穷。一个单位招聘一般首要男生,即使此女生更优秀,但女生总是最后考虑的,这给女生们就业增加了更大的阻力。除了“性别歧视”[1]外还有其他一系列的歧视,如身高歧视、相貌歧视等等。其次,“过分的看重实践经验”[2]。企业招聘中一般都要问到是否有实践经验,这些企业只考虑自己的经济效益,逃避承担新手的培训费用,不考虑或者忽视大学生的可塑性。殊不知,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人,才是自己公司最需要的。再次,在地区差异上和高校知名度上作出很大的限制。比如一些用人单位只愿意招聘本地区的大学生,其他地区的学生就没有机会在本地找工作;一些用人单位只招重点高校毕业生,那些非重点的学生就不能和重点高校的学生相比,即使非重点高校的学生更有能力;甚至有的只招211或985工程的高校学生,这无疑是对中国各大高校的公然挑战。

(五)各大高校扩招以及培养学生目标与社会所需人才出现严重脱节

我国自1999年后,各大高校开始扩招,都希望把学校发展为“大”学,只注重规模,却不注重学生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和道德素质的培养。扩招学生导致学校教师紧缺,排课不齐等状况,于是开始降低水平招教师。最后受害不仅是学生,更是整个学校办学质量的下降。再者,高校培养学生的方法有待改善。一味地学习理论没有实践是会被淘汰的,现在社会所需要的是技术型人才,是出了校门、进了企业就可以创造效益的人,而不是还要让企业对之进行培训才能上岗的书呆子。

(六)国外劳动力输出减少,并有大量回国就业,海归学子与大陆学子争饭碗现象严重

自2008年底,经济危机开始蔓延全球,各国的经济也都进入了不景气的时期。大量的工程开始停工,中国大量的国外务工人员开始回国就业,其中不仅包括体力劳动者,也包括不少高学历的工程人员。这更加剧了就业难的问题,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大量的海归学子开始回国发展,与大学生争夺饭碗的现象日趋严重。

以上是我就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其实并不全面,比如我国的市场体系不够完善,导致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市场容量小;我国对市场发展的法制建设有待完善,没有完善的法制,导致市场混乱,从而导致劳动力市场杂乱等一系列的原因。

二、如何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

(一)我们要坚决顶住国际性的经济危机对我国国内市场的不利影响

自美国次贷危机蔓延到全球,我国经济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是我们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持经济发展。具体措施就如中央的一系列决策一样,开展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建铁路、修机场、修水利等这些不仅需要大量的普通劳动力,对于大学生来说无一不是一次就业的好机会,同时是公共工程又会造福国民。

(二)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并大力支持私营企业

目前向中国这样的工业国要转型,要调整产业结构是很费力的。要考虑的事情很多,面临的困难也不少。但是针对第三产业,我们却可以在支持一、二产业发展的同时出台多项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服务业的容纳性强、活力充沛、发展迅速见效快等特点能够较好地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同时这也是很多大学生倾向的工作行业。政府对私营企业也要加大扶持力度,特别是在信贷领域要放宽。在其他的领域也要给予支持,从而让他们分解就业大军的压力。

(三)大学生自生更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做到诚实信用”[3]

大学生要想在毕业后能有一份好工作必须在大学里勤奋的学习知识,踏实地进行社会实践,在品格和道德上有所提高,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没有专业知识、没有道德修养的学生找不到工作是很正常的事情,通常所说的“以我所学,回报社会”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也无权去抱怨他人,抱怨社会的不公。

(四)公司企业用人单位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也离不开广大的劳动员工,在国家出现困难时,企业公司要为社会承担一定的责任。不要只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顾社会的状况,更不能弃员工于不顾。不要随便裁员,更不应该有各种歧视条款。也不要只考虑学生的文聘有多高,“非名校不要”的观念已经过时了,早该抛弃了。

(五)各大高校培养学生的方式应该改变

高校在培养学生时要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就业规划课程,对学生提前灌输就业创业规划。大学必须限制扩招,改变只注重规模,不注重质量的发展模式。高校要培养的是社会精英,而不是为社会添加更多的负担。让更多的学生就读职业院校,习得一技之长。不然,就算大学生毕业也没有工作,还得要“回炉”进职业学校学习。这样不仅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更是浪费了学生的青春和加重了学生家长的教育负担。另外,一些人主张让学生继续学习,降低考研门槛儿,扩招研究生。我觉得这是不可取的。这只是权宜之策,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如果研究生如大学生一样的平凡,到处都是,到时是不是要每个人都要读博士呢?不说学生家庭的教育负担,就说学生的质量会很高吗?

(六)对外输出大学生资源,抵消回国务工的劳动者

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大量的出国务工人员不得不回国寻求就业机会。由于这些人中除了工程师等技术型人才外大多是体力劳动者,既然国内吸收不了这么多的大学生,我们就向外输出高等人才。这样既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又可以让劳务输入国愿意接纳人才,还可以赚取外汇,何乐而不为呢?

(七)国家出台扶持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

政府不仅要大力支持第三产业和私营企业的发展,更要为大学生自我创业提供条件,如在大学里增设“大学生自主创业实习基地”、“大学生创业温床”、“大学生创业资金扶持中心”等机构。同时,做好大学生支持西部计划,为到西部就业的大学生提供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支持大学生深入基层以及为企业对大学生进行培训,等等。

综上所述,其实这些缓解方法如果真正落到实处的话,可以说不仅大学生的就业难压力会得到缓解,其他的农民工问题和城市下岗以及再就业问题也会的要缓解。以上两大部分就是我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原因和具体缓解措施的解读。虽不能说非常的深刻,但也说出了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希望对问题的缓解能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郝宁.“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03):116-117.

[2]周贤试论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04):58-60.

[3]王辉强.,杨倩,朱海莹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03):124-126.

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学生个体成长的积极现实意义入手,针对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对策

当前,受全球金融危机和毕业生总量增长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学生就业成为政府、民众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科学地设计职业生涯,准确定位未来人生的发展方向和职业目标,有目的地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是当前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有力措施,也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个体成长的现实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并结合时代特点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有效的安排。[1]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是应对客观形势之必然,又是实现个体和谐可持续发展之必需,无论是对大学生的成人成才,还是对大学生的职业成功和生涯发展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引导大学生积极探索自我,科学规划人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职业奋斗目标。大学生的生涯发展阶段属于探索期,这个阶段主要的生涯发展任务是从多种机会中探索自我,逐渐确定职业偏好,并在所选定的领域中开始起步。[2]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积极进行自我探索,发掘优势,克服不足,加强对自身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以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形成对自我客观理性的现实性评价,从而有助于大学生科学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路线,明确未来的生涯发展方向和职业奋斗目标,并拟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和发展规划,为其一生的职业发展指明方向和途径。

2.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完善自我,实现全面发展。由于我国社会长期以来对职业教育的忽视,导致大部分在校大学生自我了解不够,奋斗目标不明确,不了解学业与未来职业的关系,对大学生活感到茫然,不能合理有效地规划大学学习生活,更谈不上对未来人生、职业的规划。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早日明确大学阶段乃至毕业后整个人生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使他们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可以使他们自觉依托自身现有条件,以社会需求信号为导向,不断积累知识、锻炼能力、健全人格、调适心理、拓展素质,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力,突破发展中的障碍,促进自我完善,实现全面发展。

3.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能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本质、核心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滿足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求。[3]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确定合理的职业发展方向和清晰的职业奋斗目标,并能充分发挥职业生涯目标的指向性和激励性作用;可以引导大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或参加各种相关的培训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意识地提升职业素质,锻炼职业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能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4.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成就动机,促进大学生成功实现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逐步理清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理想的职业生涯目标。而生涯目标一旦确立,就会成为大学生追求成就的强大动力,极大地激发他们自我实现的内在需要;就会激励他们建立自信,增强勇气,培养实力,努力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坚定不移地向着目标奋斗,成功地实现自我。

5.有助于指导大学生实现科学合理的“人职匹配”,提高就业满意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在于寻找适合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合理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4]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方面可以引导大学生全面了解自我,客观认识自我,形成对自身个性特质的准确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引导他们积极探索外部世界,分析职业环境,了解职业现状和职业能力素质要求,行业发展趋势等基本信息,形成对职业环境和生涯机会的客观评估。这有利于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设计过程中,对自身进行科学合理的价值定位,不断调整就业期望,树立与自身主客观条件最为匹配的职业奋斗目标,从而实现“人职”的最佳匹配,避免盲目就业,提高就业满意度。

二、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缺失。首先从高校角度来看,目前多数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工作仍由就业指导机构附带承担,而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重心集中在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宣讲、就业信息提供、求职技巧培训和就业手续办理等事务性工作层面,面向全体学生的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明显不足,因而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其次从学生角度来看,在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对职业生涯设计不够重视,对职业规划本身及其作用的认同程度不够,对职业目标选择感到茫然,这都影响了他们未来的职业选择和人生发展定位,影响了他们的成人成才。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力量薄弱。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门集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指导教师既要有丰富的就业指导经验,又要熟练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还要具备与职业规划设计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普遍缺乏专业化、职业化的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现任教师通常由就业指导中心、学生工作处、校团委等党政工作部门的教师或院系辅导员兼任,由于专业知识、技能的缺乏,再加之时间、精力投入的有限,他们在帮助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确定职业取向,培养职业能力等诸多方面都显得力不从心。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个性化辅导工作滞后。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它会因个人自身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专业素养、知识能力结构和所处环境等方面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重视“因材施教”。而目前有些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多以讲座和大课堂集体授课的方式进行,虽然起到了普及理论知识的作用,但对不同类别、不同条件、不同发展需求和就业方向的学生缺乏针对性地分类研究和指导,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职业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设计辅导、职业分析和职业决策指导等科学系统的个性化指导。

4.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不完善。一是全程化、全员化的职业指导缺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各高校相继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尝试开设了相关课程,但几乎都未能形成贯穿大学教育始终,面向全体学生,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完整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二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严重脱节。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目前许多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性、体验性教学环节相当薄弱,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参与积极性不高,直接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三是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形式单一。目前大学教育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往往被等同于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辅导仅仅局限于毕业前的求职指导、了解就业政策、准备就业材料,提高择业技巧等方面,而具有实质意义的心理辅导、职业定位咨询、社会适应性训练等内容涉及不多。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的基本上都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单一做法,这种“满堂灌”的教学形式显然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5.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机构不健全。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仍实行混合建制,没有设置专门独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仅仅把它挂靠在就业指导部门。而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是为学生就业服务的,职责偏重于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政策咨询,收集、存储、发布职业信息,组织招聘活动,举办就业讲座,负责毕业生的分配派遣、毕业手续的办理等相关事宜,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咨询辅导等全方位的服务,忽视了对学生一生职业生涯活动的指导和教育,这种做法不仅严重制约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也影响到学生未来人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1.学校、政府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营造气氛,形成合力,推广普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念。政府部门要重视和支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速出台有关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法规,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以制度保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实施。高校作为教学育人的主要阵地,要勇担教育重担并积极发挥好引导作用,要通过课堂教学、校园网、校报、广播站、宣传栏、专家讲座等多种途径大力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强化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让他们自觉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此外,关心大学生就业的社会各界力量都要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项系统工程,要通过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科学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教师队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按照专业化、专家化、科学化的标准,着力培养一支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专业化师资队伍。高校一方面要充分发掘、整合自身现有的人才资源,挑选出一批业务素质过硬,知识结构合理,开拓创新精神和理论研究水平较强,实践经验丰富,就业指导基本功扎实的教师,为他们创造学习深造、定期培训的条件和机会,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努力培养自己的专业师资队伍。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联合社会专业团体合作办学,或以邀请、兼职、聘任等多种形式吸引校外优秀的职业生涯规划专家来校开展系列专题讲座,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咨询和服务。

3.加快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課程建设,形成集全程化、实践化、多元化于一体的系统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建立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5]要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首先要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列入高校正常的教学计划,使之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给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一个足够重视的教学地位。其次要建立起全程教育、分级指导的职业生涯教育模式。根据大学生在校期间各个年级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指导内容和重点,循序渐进地设计相关教学内容,开设相应课程,使职业生涯教育有层次、分级式地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最后要改进教育教学结构。一方面丰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依据学校自身学科特点,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在内的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锻炼,在实战中发展。另一方面创新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课堂教学、小组辅导、专题讲座、心理咨询、教学渗透、校园文化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丰富、多元化的方式和手段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从而保证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开展取得实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实行规范建制,成立专门化、独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机构。高校要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区分开来,单独规范建制,成立专门的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机构。一方面通过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质量,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咨询和服务工作。另一方面统筹管理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整体规划,拟定实施方案,形成理论体系,建立相应的激励和保障制度,切实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环节,保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5.建立信息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网络体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生涯辅导。要加强旨在为学生提供个别职业咨询、测评和辅导的生涯规划服务网络体系的建设,借助各种测评技术和方法提高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实效性。首先要建立专门的生涯规划教育网站,搭建完善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设置网上个性化的测试量表或调查问卷,提供网上个别咨询和生涯指导,为学生提供高效便捷的个性化生涯指导服务。其次要引进或开发先进科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体系,充分利用职业测评所具有的预测、诊断、探测和评估等功能,通过心理测验、情境模式和人才测评等手段,帮助大学生更科学客观地认识自我能力、兴趣、个性,为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有力参考,消除其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迷茫,协助其进行合理的职业发展方向定位。最后要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建设,成立专门的生涯规划咨询室并配备经验丰富的专业咨询人员,对有需求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个体咨询和个别辅导,及时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满足学生个体成长与职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蒋广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考试周刊,2009,(46):183-184.

[2] 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丁翠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32):81-83.

[4] 于东江.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和措施[J].教育与职业,2010,(2):72-74.

[5] 芦茜.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讨[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4):107-110.

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范文第3篇

1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换代, 创造更多高人力资本的岗位

教育的管道作用, 就是将劳动力人口在就业前分流为不同层次。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 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数在逐年增加, 2002年高校毕业生是145万, 2009年将突破600万。伴随着高校的扩招, 职业教育人数也从2003年的516万上升到2007年的810万, 并将在2010年达到800万。与此同时, 初中毕业生人数每年都要下降100万左右。我国劳动力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这就要求社会能够为高学历劳动力提供相应的工作岗位。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劳动力市场转型, 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向民营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转移。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曾经很好的解决了转型过程中低端劳动力的就业压力, 完成了国有企业下岗分流任务、在存量上为2.5亿从乡村分离出来的农民工提供了就业岗位。在劳动力就业压力缓解的同时, 由于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劳动力的行业需求, 也造成了整个劳动力配置结构的相对固化。

目前, 劳动力需求旺盛的几个行业分别是: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 我国是全球制造业大国, 制造业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 但我国制造业的产品附加值非常低, 依靠廉价劳动力来占领市场, 大量的制造业从业人员是不需要经过高等教育的低端劳动力, 企业给大学生提供的是不需要高等教育就可以干的工作, 这是对人力资本的浪费。

因此, 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增加产品附加值, 为高人力资本的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途径之一。

2 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现状, 要求高校要适时调整学科专业

扩招对于大学生“就业难”有一定的影响, 但并不是导致“就业难”的根本或主要原因, 而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由于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目标不能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快速调整造成的。由于专业结构性矛盾的原因不能就业, 其具体表现为许多毕业生所学专业陈旧, 社会没有相应的需求或需求量较小, 而毕业生数量过大, 供大于求, 有的则表现为高校在短期内对一些热门专业急剧扩招, 相应专业毕业生激增, 出现热门专业不热, 供大于求的现象。同时社会上一些新兴行业急需大量的人才, 但相应专业的毕业生却供应不足。这种冷门专业, 过热专业毕业生滞销, 而一些新兴行业所需专业人才却供应不足而呈现出的专业结构性矛盾, 是制约当前大学生就业的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所以从这种专业结构性矛盾存在角度来看, 我国的大学生出现就业难的态势不是因为大学生的数量过剩了, 而是由于大量的毕业生难以适应社会需求所致。比如:目前全国高校在专业设置上都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计算机、法律等热门, 学校都希望开设这些专业, 而没有考虑到培养特色、办学条件和市场的需求变化。盲目的扩大这类专业的招生规模和人数, 使得这些原本很热的专业, 由于人才培养的过剩和质量不高, 导致了大量的法学, 计算机人才不能在本行业就业, 而被迫转行。中国高校普遍把研究型院校作为发展战略, 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加侧重于学术理论研究而动手能力差, 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劳动力市场大量需要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因此, 应该推动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要尽量拓展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面, 在专业设置和课程选修上灵活化, 推行通才教育,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目标。

3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

中小企业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我国每年新增就业岗位的70%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 要解决就业问题必须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一方面政府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另一方面要鼓励自主创业, 增加中小企业数量。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正式提出创业教育这一概念, 会议报告指出, 21世纪的青年除了接受传统意义上的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外还应当有第三本教育护照即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在国外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发展历史, 美国是创业教育最为成功的国家, 截止到2005年初, 美国已有一千六百多所高等学校开设了创业课程并且已经形成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创业教育教学科研体系。创业成为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秘密经济武器。

我国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 其中就包括就业工作, 即: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 这是在总结我国近年来就业工作的实践, 深入认识扩大就业的规律, 科学分析我国就业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扩大就业, 不仅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 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为劳动者尽可能多地提供就业岗位, 更要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政府政策引导, 创业基金补贴支持, 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 鼓励开展各种类型的创业活动, 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4 高校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

目前, 不少高校都存在着就业指导人员不足、队伍不稳、素质不高的问题, 为此, 高校应加大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力度, 通过对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培训, 优化、完善就业指导队伍, 不断提高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确保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专业化、全员化和信息化。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解决他们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大学生就业工作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

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加强“就业信息网”专题网站建设。网络已成为当今大学生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网络求职招聘是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工作, 是进一步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必然要求, 是提高毕业生就业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必由之路。要充分利用网络在就业工作中的平台作用, 为毕业生提供网络招聘、政策咨询、企业推介等综合性就业指导服务, 及时更新网站信息, 提高信息发布质量。学校就业职能部门应以就业信息服务为基本载体, 积极主动地广泛收集就业信息, 多方拓展大学生就业渠道。同时大学生就业会遇到不少挫折, 心理压力增大, 一些学生的职业承受力和适应能力很差, 遇到挫折不敢面对, 怕吃苦, 怕担风险。有的因为公司第一年将其派往外地工作要求毁约, 不惜支付高额的违约金。有的因为公司条件差怕吃苦而毁约, 甚至有的因为公司地点偏僻也要求毁约。然而, 职业指导会通过测评、心理咨询等科学手段, 为学生提供咨询和辅导, 消除恐惧、自卑、焦虑等心理, 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所以学校要进一步提供就业咨询以及心理服务平台, 以便及时给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后台服务。

5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近几年企业在用人标准上比以往有很大改变, 更加倾向于注重“品德”方面。“用人单位一改过去‘专业对口’、‘学以致用’的陈旧观念, 在招聘人才时, 更加看重‘德才兼备’。有些用人单位甚至将选才标准设定为:爱心比文凭重要, 敬业比水平重要责任比能力重要。”某一项对20余家中小企业用人需求调查数据表明:企业要求高职生具备适度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 更加普遍注重高职生的职业道德和动手能力。85%的企业表示, 在招人时, 更关心应聘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业务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德才兼备的实用性人才的重任, 因此要把“德”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过程的首要目标。加强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首先是加强责任教育。一个人要自立于社会, 就要靠一定的责任感。对企业、所从事的职业以及对自身负责任是作为一名成功人士必不可少的重要品质。其次是忠诚教育。在职业方面, 忠诚体现为对所在企业、从事职业的忠实状态和程度在大学阶段就要培养高职学生“干一行, 爱一行, 专一行”, 切勿朝三暮四, 见异思迁。因此, 在日常生活中, 加强对学生的科学化、制度化管理, 提高学生修养水平。

加强诚信道德教育。正确对待职业活动, 遵守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是职业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但是, 近年来面对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新的挑战, 以及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 部分大学生不守信用、不守承诺的现象时有发生。高校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 并将诚信道德渗透到教学、生活、管理等各个环节和过程, 贯穿大学生活始终。毕业生在就业时应以诚信为本, 以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精神风貌, 赢得用人单位的信任。

总之, 大学生就业现状引起社会关注, 如何更好的帮助大学生就业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社会工程, 需要高校和社会等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金融危机下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特别是在现今的金融危机下, 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十分紧迫而严峻。大学生就业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如不解决好会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因此, 本文从现今状况下研究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以便帮助大学生更好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 聂永江.高校校友就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江苏高教, 2007 (1) .

[2] 杨凤第.关于职业指导与大学生就业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 2007 (1) .

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学校在校生及每年的毕业生数量庞大,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学生得就业压力不断提升,虽然各高校都会设置大学生就业指导这门课程,但是最终起到的作用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就是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课程内容往往在就业过程中难以实际应用。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教育改革提升人才教学质量,从学校的角度考虑能够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能顾让学生更好的就业,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工作。接下来笔者将就大学生就专业指导课程教育改革进行探索分析,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大学本科;就业指导;改革探索

引言:

高校毕业生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主力军,推动我国迈向社会主义强国的中流砥柱,而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成了困扰学校和学生的一个问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我国在高等素质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正是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校就业指导教学的改革。

1、大学生就业现状

国家调查大学数据显示近年来,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每年增加三十万左右,而伴随着近两年的疫情,社会就业率呈现不同比例的下降,这样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现在的每一个企业都希望能够通过学校招聘,招聘到优秀人才来进行培养,但总是能够听到抱怨的声音,与此同时却还有一些能力较强的毕业生“怀才不遇”。之所以能够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就是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强,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不能够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应用到实际当中去,还有一部分学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没有一个合理的规划,最后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份职业,从而辞职。所以当代大学生一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却没有很充分地准备去面对面试官,去面对受伤的这份职业,所以导致大学生就业率低,离职率高等问题。

2、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面临的问题

2.1課程体系不够完善

当前各大高校都会开设就业指导这门课程,但课程本身逐渐成为一种“流程”,学生们抱着拿学分的态度去学习这门课程,导致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依然没有改善。并且,在一些高校当中,就业指导教育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只是单纯的开设这门课程,并没有设置专业地教师进行授课,这也是导致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从而导致学生并没有掌握良好的就业技能。

2.2就业环境变化迅速

每年的六七月份将会有大批毕业生涌入社会,就业环境也是在不断地变化,企业在招聘的时候越发注重毕业生的能力和素养。在这种不断变化的就业形势下,势必会导致观念的变化,很多学生不肯“屈身”就业,企业也不会随意许诺,呈现出就业市场的“求稳不如求新”的形势。在这种情况下,就业指导教育就会存在着与就业环境间的时间差,不能适应新的就业形势,这样对于学生的教学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3、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创新策略

3.1加强就业指导理论研究

大学生就业指导这门课程其根本目的就是希望能够使得学生提前了解就业形势,学习应聘技巧及职业生涯的规划等,对于高校来说其实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充分发挥客户才能的教学价值,就要针对就业方面做更多的理论研究,了解最新的就业政策及国家规划的方向等,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教学内容贴合实际,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就业指导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

3.2理论实践相结合

对于就业来说,理论只是一方面,实践也是重中之重,在面向就业时,更加从容淡定,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才能够得到面试官的青睐。所以就业指导不仅要讲述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进行一些实践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就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将传统的授课形式做一下调整,可采用分组的形式,比如分成两组,A组先作为面试者,B组作为面试官进行模拟面试,然后再翻转角色,不断进行训练,这一过程可以请一些专业的HR进行旁听指导,这样不仅能够学习到理论知识,还能够积累些许经验,在真正求职的过程中也会更懂得如何推荐自己,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3.3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的评价体系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如果课程评价单纯依靠理论考试,必定会导致学生课堂“划水”的情况,而改变课程评价体系,比如结课时不仅要提交一份个人简历,还要利用这份简历来向考核老师推荐自己,展示自己,简历的好坏作为评价的一部分,而学生的表达也作为考核的一部分,甚至可以将课堂模拟招聘作为考核的一部分。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要完全投入到学习中,通过这种完善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上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技巧和经验。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不能单纯的作业一门课程,更要将其打造成一种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枢纽,让学生能够通过就业指导教学更好地将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展现给面试官,从而让学生能够找到心仪的工作,让企业招聘到自己需要的人才,提升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韦柳.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2):93-94.

[2]李玮,杜伟,田润平,谷晓红.与时俱进 突出双创——《大学生成才与职业发展》课程改革与探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14):23-24.

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持续上升,教育体制不断创新与改革,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对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逐渐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培养综合素质能力较高、有思想有主见的人才是现如今的主要教育工作。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大学生身上肩负着国家繁荣的使命,因此要培养发展全面人才,创新教育管理。本文通过对国内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又具体探究了高校教育管理问题,针对国内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措施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教育管理创新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不断进行创新改革,高校教育呈大众化趋势,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根据调查显示,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95万人,较2016年毕业人数增加30万人。对于就业形势严峻的现状,要鼓励大学生积极进行创业,创业已经成为提升大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大学生为主体,对当前就业形势进行展开分析,探讨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措施。

一、国内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1.社会产业结构不合理

大学生是社会经济中高端劳动力,而目前的就业市场大多数较为低端,薪资较低,工作待遇不好,许多大学生接受不了这种条件,而社会产业结构无法为大学生提供高端就业岗位。大学生在就业当中大多数能力处于不上不下的状态,就业岗位虽多,但是相对应的岗位人才却极度缺乏,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问题中最主体的原因是眼高手低,脱离实际。

2.大学学校扩招缺乏合理性

近几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飞速增长,最主要的原因是诸多大学学校进行扩招。有的观点认为,大学扩招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好事,多一个考入大学的机会。还有的人认为,大学扩招可以为社会提供有用之才,并为人才培养以及提高劳动者素质提供有利条件,大学扩招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不否定大学扩招的积极作用,但是相对应的大学扩招对社会也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因大学扩招,毕业生数量增加,就业岗位与毕业生数量不成正比,导致诸多大学生处于“毕业等于失业”的状态,使得整个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以下表格反映了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3所高校大学生毕业情况。

二、高校教育管理问题

1.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突出

我国绝大部分高校仍在实行“重书本、轻实践”的教育状态中,以至于所培养出的大学生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需求。专业素质教育的根本性问题仍没有被重视也导致了我们社会上出现了没有公司愿录用无工作经验的人,进而使就业压力增加。

2.当代大学生整体的人文素质与需求单位存在差距

我们现如今为市场经济社会的同时也是知识经济的社会,对素质的要求也是全面的,不仅要求各项专业素养能力突出也要对他们的整体人文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因为在我国部分大学的管理制度畸形导致在教育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思想素质,导致部分学生思想素质低下,影响了当今社会上各企业对大学生的评价,同时也对应届毕业生就业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3.学生的就业心理与现实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许多大学生忽略了企业对人才的多样性需求,而很容易使学生所向往的岗位与现实中形成落差,进而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失去自信使之茫然失措,只是由于部分高校在就业观念上缺乏教育性,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与价值观的引导。

三、国内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的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措施

1.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应建立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理念,使之顺应社会、企业、大学生的顺势之举。同时也可通过简历就业心理咨询中心,通过心理咨询专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时效性的就业思想教育指导,进而改变学生的就业感知,引导其积极自信、努力进取的就业心态。全面地提高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是我国等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也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具体而言我们要在基本课程教材建设中深化教学改革;实行弹性学制;支持学生参与专业科学实践;加强就业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成为解决我国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关键一步。

2.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首先,我们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建立一个符合要求的理念。其次,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就业咨询等方式来引导大学生在我国新的社会形势下所应追求的观念。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教师在高校的教育工作主要体现为教书、管理、服务三个方面,主要体现出其全方位的育人理念,做到内外兼修,为学生树立一个标杆、楷模、方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告知学生应有一个怎样的价值观与标准取向。同时也要对高校的教师进行专业化、素质化的培训,通过师德较高的优秀教师,与校方各部门的通力配合,共同促进学生就业方向的思想理念政治教育。

4.建立评价体系,推进创业教育发展

创业教育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和发展战略需求而产生的教育理念。虽然各高校都加大了对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讨,但是创業人才的培养却毫无进展。造成这一现象不仅仅这几点,而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几个内容:一是课程的内容目标是否都是围绕创业教育为最终目的;二是师资的条件与水平是否足以达到标准;三是评价学校的创业教育情况;四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评价指标。

5.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与创新,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较低,因此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培养高素质的全面人才。在教育教学模式方面,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建设相对应的学生实习基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是我们如今知识经济时代对市场人才、社会人才的需求,更是我们培养具备专业性职业素养的人才的必然选择。同时教师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把握住时代特征,深入的剖析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创业特点,及时的更新自身的思想,改善教学体系。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能力培养工作,才能为我国的现代化基础建设培养出拥有着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国铨.新常态下高校就业管理工作创新的策略与方法[J].福建质量管理,2016,(01):35.

[2]张广乐.浅析以构建高校就业服务体系为载体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15,(01).

[3]吴颖颖,周贞云,臧梓何.大学生就业能动力作用及其协同路径研究——基于社会管理创新下就业协同分析[J].科技信息,2014,(02):253+257.

[4]臧梓何,周贞云,吴颖颖.政府牵动大学生就业的协同作用与路径研究——基于社会管理创新下就业协同分析[J].科技信息,2014,(04):11-12.

[5]武梦蓓,周贞云,蔡之澜.高校推动大学生就业的协同作用与路径研究——基于社会管理创新下就业协同分析[J].学理论,2014,(03):97-98.

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提高,现在的就业率越来越高,大学生人数逐渐增多,求职的人也越来越多,所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出发,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指导;机制改革

引言

大学生的就业跟我国的民生问题以及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眼前的一个巨大问题,让每一个大学生所学的知识运用在自己所学的范围领域是每个人的愿望。完美解决这一现象可以有利于我国的社会发展,学校面临这种问题的时候也应该提出相应的政策与整改,更好的解决大学生目前的就业问题。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分析情况

(一)就业人口数量过多,很难实现就业

我国人口是世界第一多的国家,而且大部分学校现在广泛招生,我国的大学生越来越多,据统计分析,我国2015年高校毕业人数达到700万,2018年提升到了800万,仅仅只过了3年就提升了100万,有的可能毕业那年还没有成功就业,第二年新的就业生就又来临了,这将会越来越多造成了恶性循环了,导致了很多大学生没有实现就业问题[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抬高,现在单位对于用人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企业或单位在招聘时更倾向新人有足够的创新能力、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的考察,在学校期间,学校更多的是教学生相应的专业知识,这导致许多大学生在求职的时候没有达到公司的要求,从而间接导致了就业难的问题。

(二)就业观念以及就业心理

人的思想观念可以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每个人对于不同的事物都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也会表现出来不同的行为表现。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对自身就业有着深远的影响。根据某地区学院的毕业生数据分析,大部分学生还是管用传统的理念从事就业问题,还没有认识到自己随波逐流的思想观念,只有一部分学生有敢于挑战、创新的精神去竞争社会顶尖位置的行业,大部分学生都是从事最基本的工作。

从目前来看,部分学生的就业心理情绪非常不稳定,普遍都是顺从的心理,大学生就业从事工作,本来就是走进社会的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遇到一些挫折和坎坷应该属于正常现象,但是能够有勇气面对的还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很注重“面子”,间接影响了就业性,现在的大学生自我独立意识比较缺乏,而且没有树立独立的人生和价值观,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产生一些传统封建的思想观念[2]。

二、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这一现象的原因

(一)就业机构不够完善

受到传统封建的思想理念影响,许许多多的大学生在从事工作时,愿意倾向于单一,不敢勇于尝试,没有足够的创新能力,学校就业指导部虽然对毕业的学生有着不错的帮助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引导,但是受到人员和薪资等问题,指导学生的方式就比较单一了,与毕业生需求的还有一定的差距。这种体系没有得到完善,受到了很多限制。只是单纯的将毕业的学生分配出去从而机械化的从事手中的工作,并没有起到给学生未来发展的推进作用。

(二)培养人才的方式过于单一

大学生缺乏主体意识,主要是因为大多数都收到传统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对未来没有考虑和规划,自己的未来没有定过明确的目标,这种现象的产生,一部分势因为学生自身的认识不足,还有一部分就是因为受到了学校传统形式的影响,大多数学校只注重给学生知识的“灌输”,学生没有从中获得实践能力、自身动手能力,这就导致学生初次进入企业各种不适应,间接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率低的问题,传统的方式只是给学生讲大量的理论以及知识点,没有让学生从中亲自体会、动手实践,没有考虑到为学生未来职业的深远考虑,这种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明确的理想和目标。

(三)过度的教育现象

我国的学生要经历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的教育经历,而且现在大学生的增多,早已经超过市场劳动力的需求,还有许多人不愿意付出劳动力,也不愿意从事与自身学历不匹配的相关工作,结果导致没有及时就业问题,教育资源被大量浪费。我国目前各行业市场基本都属于饱和现象,想要找到完全符合自己心意的工作着实困难。

(四)部分高效的培养方式不够正确

许多学校忽略学生思想上的教育,从而只注重给学生一味的传授知识,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越来越少,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对于学生不负责的一种表现,学生未来就业以及未来的发展都应该在学校的时候得到学校的重视,对于学生不止注重知识的灌输,还应该从学生的心理教导多层次的深入培养。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机制改革的方法

(一)积极乐观融入社会实践和就业工作中

社会实践是高效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社会实践可以有效让学生做到课外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感受和体会,这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去了解当今的社会现状,例如:行业的选择、资金的补助、一些相关的劳动法律,从而增加自己的就业能力,又锻炼了意识品质、完善人格。学生可以实践中去体会自己真的是不是当前这个行业工作,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结合实践的过程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企业,加强学生自身的就业潜能[3]。

(二)发挥全程化的指导

大学生刚步入社会处于探索实职业生涯的过程,大学生能力迅速提高,职业趋于也就越加稳定,大学生应该能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有效的规划,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兴趣是有必要的。学生也应该认识到学生是否能求职成功,是跟学生自身毕业实力有很大的关系的,因此学校更应该加强對学生的就业指导,展开各种相应的教学与活动,创建一个比较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学生们的就业率。

(三)创建相关的培训课程,领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首先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的心理建设可以有效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学校可以寻找相关的专业的人士或者学校毕业后从事行业比较好的学生来对学生进行培训,让学生清晰的看到当前行业的形式,培养大学生的素养,如何适应企业的要求,适应企业的环境,通过教学所带来的任务增加学生就业时间的机会,也能让学生体会到真正的步入社会工作的场景是怎样的,通过与相关人士的交流,找到学生目前还不足,还要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积极调整课程改革,对不同的大学生展开相应的培训的课程,让他们在毕业季能够更好的从事自己的工作。

(四)学校自身完善学校的就业服务部门

课程的改善和培训的同时,高校也应该改善自身的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相应的升级,通过现代多媒体的平台及时向网站发送相关的招聘信息,这样有助于学生第一时间拿到企业的相关资料,了解企业,或者建立属于自己的求职网站,让各个企业公司来学校进行筛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的就业,建立一个好的交流平台有助于他们的未来发展。

(五)相关政府积极做出调整,增加就业岗位,降低就业难度

如今大学生就业是大问题,已经得到了国家的重视,相关政府应该积极采取相关措施,解决眼前的问题,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市场需求,要求企业公司做到合理招聘,对大学生进行有效培养,打造符合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也应该多多鼓励大学生自行创业,让大学生的能力得以锻炼,对于自主创业表现好的进行资金奖赏,建立相关的制度,从而降低大学生就业难度。

四、就业指导的分析方向

随着趋势的发展,最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与注重,上到国家政府下到每户居民,都对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了重视。在大学生就业这方面,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该起到带头作用,为毕业的学生创造良好的求职市场,发挥相关部门应尽到的作用。打破常规传统化的政策理念,开创新的、符合现代建设的方法。学生自身也应该根据自身需求,了解企业需求,规划自己的目标和想法,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明确未来的发展目标。就业时,不要光注重企业外表,更要注重企业内在的东西。从而理智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五、结束语

目前来看,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相对繁杂的过程,它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的学历、家庭、专业能力来进行选择。大学生就业困难这一现象应该结合学校、企业以及相关政府共同努力才能得以有效解决,如果大学生就业困难这一现象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可以非常有效的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为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有效的推动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侯俊丽,秦陈.以就业指导为导向提升设计类大学生就业意愿创新研究——以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1):108-109.

[2]肖晓哲.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价值分析与实践探索[J].科教导刊(下旬),2018(10):173-174.

[3]易招娣.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J].才智,2018(29):131.

[4]康仕林.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8,34(05):127.

[5]赵振义.“互联网+”时代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38):20-21.

[6]史菲.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考[J].广东蚕业,2018,52(09):41-42.

作者簡介:张天锡海南三亚男1992.01,本科学士,研究方向:教育学。

上一篇:测量技术论文范文下一篇:医师职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