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技术论文范文

2023-09-16

测量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文章以青岛新机场高速连接线(双埠-夏庄段)工程(天康路以西段)(起点~K7+380)三标段的涉铁工程钢箱梁转体桥为背景,根据复杂的现场施工环境及钢箱梁自身的结构特点,介绍了大跨度钢箱梁转体桥在拼装施工中的一些技术难点及应对关键技术,为后续复杂环境下同类工程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工程借鉴。

【关键词】钢箱梁; 技术难点; 应对措施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建高速公路桥梁及城市道路高架桥梁建设成为涉铁工程的项目也不断增加,同时新建的桥梁跨度也因此越来越大,施工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大跨径钢箱梁桥的应用也逐渐成为首选方案,这也为施工中带来一定的技术难题。本文以青岛新机场高速连接线(双埠—夏庄段)工程(天康路以西段)(起点~K7+380)三标段的涉铁工程钢箱梁转体桥为背景,介绍钢箱梁转体桥在转体前施工中的技术难题及应对关键技术。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青岛市新机场高速连接线(双埠—夏庄段)工程,主线钢箱梁桥从西向东依次跨越胶济货线、胶济客专双线、青荣城际双线、机场专用线六条既有铁路,既有铁路均位于路基段,填土高约6 m。钢箱梁桥采用墩梁固结体系,结构形式跨径2×120=240 m T构桥,分幅错位布置(图1)。采

用转体施工工艺,转体前分别在平行铁路线方向支架拼装焊接,焊接完成后采用临时索塔进行临时拉索对称张拉拉起大小里程梁端、拆除支架逆时针双幅同时转体90°。

钢箱梁主体结构采用Q345qDNH钢材全焊结构,工程总量约为7 588 t。钢箱梁单幅梁面宽度24.58 m,中墩墩顶4 m区段钢箱梁,梁高7 m,墩顶等高梁段两侧各40 m区段梁高从7 m按2次抛物线变化至4.5 m,其余区段梁高为4.5 m。跨中梁高与跨径比值为1/26.667,中墩支点梁高与跨径比值为1/17.143。桥面为单向横坡2 %,按设计要求设置预拱度。设计荷载为城-A级,考虑1.3倍提高系数。设计速度为100 km/h[1]。

2 工程特点

本工程为全焊接钢箱梁结构,施工地点位于仙山路与安顺路交叉处,上跨胶济客专等铁路营业线,施工难度较大。主要施工难点如下:

(1)吊装工程量大。钢箱梁按设计吊装构件尺寸大、吨位重。S0块重量372.47 t,高为7 m。

(2)工程难度大。转体前支架布置及吊装需要满足现场交通的需要,仙山路东西方向、安顺路南北方向,车流量极大。施工中安顺路要导改,仙山路东西侧尽量要保证通行。同时现场场地狭小,如左幅5#墩钢箱梁支架位置位于青荣城际铁路及机场专用线间,无吊装设备站位钢构件水平投影距青荣线栅栏最近距离为4 m左右,钢构件的吊装难度极大。

(3)临时支架搭设难大。分支架搭设的高度高、制作安装均繁琐、工作量大,同时,搭设时对铁路营业线安全隐患多。

(4)安全风险高。现场施工均属高空作业,施工安全要求高,尤其与铁路营业线相近,安全措施必须到位。

(5)工程工期紧。合同工期为2020年12月31日要求全线通车。

3 工程中技术难点

3.1 钢箱梁分段分节技术研究

设计吊装构件尺寸大、吨位重,单幅钢箱梁桥按设计划分为17个段,其纵向长度分别为10 m、12.5 m、15 m、17.5 m四种类型,梁面宽度均为24.58 m,梁高从S0段7 m至S3段按2次抛物线变化至4.5 m,S4~S7段高度均为7 m。最重分段重量为372.49 t。左幅钢箱梁进场道路铁路桥梁限高为5 m。如在厂内加工成块单元则无法通过公路运输至施工现场[2]。

施工技術与测量技术孙晓迈: 大跨径宽幅钢箱梁施工技术难点及关键技术

3.2 临时支架设计技术研究

转体前支架布置平行于铁路既有线方向,右幅钢箱梁转体前支架范围垂直投影在城市道路安顺北路上,地下管线复杂、交通繁忙,同时支架南北向也跨过仙山西路,向北延伸支架范围有40 m的垂直投影落在白沙桥上及河道中,地形十分复杂。

左幅钢箱梁转体前支架范围投影在青荣城际铁路及机场专用线间,青荣城际栅栏与机场专线坡脚间距离仅为30 m,5号主墩向北小里程方向支架要跨过进场的唯一通道仙山西路及铁路集水房(图2)。向南要跨越水塘,地形更加复杂。

3.3 钢箱梁安装方案技术研究

钢箱梁在总拼场地由板单元拼接成块单元后,如何把块单元吊装到支架设计位置也是本项目的一个技术难点。把钢箱梁块单元吊装到支架设计位置的吊装设备前期考虑主要有大吨位汽车吊、履带吊及龙门吊等,根据现场的复杂特殊地形、工期要求、铁路安全等多方面比选,最终确定采用四台120t龙门吊作为本项目钢箱梁吊装设备。

采用龙门吊作为吊装设备需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左幅5#墩如何跨越向北小里程方向的唯一进场道路仙山西路(图3)进行钢箱梁吊装焊接。如果把道路填平修建轨道,则钢箱梁板单元无法进入施工场地。

(2)如何吊装右幅小里程方向的S5~S7三段。此三段支架垂直投影位于白沙河桥上及河道中,龙门吊轨道由于白沙河桥纵坡高差太高无法修建,同时大吨位汽车吊、履带吊无站位。

(3)如何降低紧邻铁路营业线施工带来的安全风险。龙门吊的高度在方案评审时提出高度越低越安全,最终确定龙门吊高度仅限于33.5 m以下,支腿纵向跨度最小为16.5 m,钢箱梁的分段长度为10 m、12.5 m、15 m、17.5 m。因此,钢箱梁吊装只能一台龙门吊吊装,两台龙门吊无法进行抬吊。如何用一台龙门吊在限高的要求下安全平稳的吊装钢箱梁块单元也是本项目需解决的技术难点。

4 采取应对的关键技术

4.1 钢箱梁分段分节施工技术

由于钢箱梁跨度大、截面高,高度最高达7m,最小高度为4.5m,制作成整体节段超宽超高不能运输,只能采用三阶段法:第一阶段工厂板单元构件制造,第二阶段是在工地胎架上匹配组装焊接成箱梁节段,第三阶段支架钢箱梁节段安装,完成箱体之间的焊接。

钢箱梁分段情况如下:左右幅节段划分:纵桥向各分为17个大段,S1~S8横桥向各划分为5个块体,S0号竖直方向上均划分为上下两层,划分为8个块体,S1~S7横向分节为5个块体(图3)。左幅全桥合计88个单元件,右幅全桥合计88个单元件,采用BIM技术划分计算(表1),其中最重单元块体为80.93 t。

4.2 钢箱梁临时支架关键技术

本工程为临时支架为格构式钢管桁架,跨度为6.25~18 m,柱高为14.64~24.55 m。支架钢管主要采用478×8 mm的螺旋管,本工程桁架钢管、立柱钢管、各节点板、支座垫板均采用Q235B结构钢,结构用钢材应具有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

根据本桥址所处的地形地貌及架设方式不同,支架结构形式分为三种类型:支架一为一般地段的支架;支架二为拖拉滑道部位支架;支架三为左幅铁路集水房大跨度支架结构形式(图4)。

梁段自重、施工人员及机具、风荷载、支架自重参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基本组合:恒载系数取1.35,活载系数取1.4[3]。采用MidasCivil2015整体建模计算支架受力是否在容许应力之内。

4.3 钢箱梁安装关键技术

根据现场左右幅支架区域范围内的地形地貌不同,钢箱梁块单元在临时支架吊装焊接可分为原位吊装和拖拉就位两种形式。

4.3.1 左幅小里程跨仙山路钢箱梁安装技术

左幅钢箱梁单元件全部采用原位吊装方式,主墩钢箱梁小里程方向跨越仙山西路龙门吊基础采用型钢墩梁式结构方式(图5)跨过。轨道钢梁由2根Ⅰ50a工字钢双拼组合成,按最大轮压:P=310 kN。钢梁跨度L=5.0 m,考虑钢梁自重计算钢轨钢梁抗弯强度:

M/rW=186.5 N/mm2≤215 N/mm2 (安全)

钢轨钢梁抗剪强度

τ=VS/Itw=53.2 N/m2≤125 N/mm2(安全)

轨道钢梁挠度

f=PL3/(48EI)=6 mm≤L/800=7.8 mm (安全)

采用型钢墩梁式龙门吊轨道基础方式既解决了跨越仙山西路吊装难点,又解决了龙门吊在吊装工作中不影响钢箱梁板单元进入总拼施工场地的困难。同时根据把影响进场道路的S3支架及落在铁路集水房的S5支架取消,加强小里程S2、S4、S6支架结构,小里程钢箱梁S3段与S4段、S5段与S6采用二合一方式架设,具体安装示意见图6。

4.3.2 右幅小里程S5、S6、S7段钢箱梁安装方式

右幅小里程S5、S6、S7段钢箱梁段支架位于白沙河桥上及河道中,采用龙门吊或汽车吊履带吊均无法安装到设计位置,经反复综合考虑比选,采用在滑道拖拉方式最为经济合理。在小里程S3到S7各临时墩墩顶设置滑道梁,滑道位置在钢箱梁纵隔板下,滑道采用双拼700×300H型钢,上敷贴2 mm厚的不锈钢板,板宽为600 mm连续滑道,横向间距为5.6 m。滑块采用倒“U”限位装置。

钢箱梁块单元具体安装步骤:

(1)在小里程S4梁段位置利用临时支墩搭设钢箱梁段拼装平台。

(2)在拼装平台上拼装小里程S7梁段,拼装焊接完成后用4台100t千斤顶顶起落在设好预拱度的滑道上的滑块上。

(3)采用两台350 t的连续千斤顶通过拖拉固定在S7段底板的钢绞线把S7段拖拉至S5支架位置处。

(4)重复在S4拼装支架上拼装S6、S5梁段,拼装焊接完成后用千斤顶顶起落在設好预拱度的滑道上的滑块上与前一梁段焊接成一体再整体拖拉。

(5)S5、S6、S7拖拉至设计位置再顺延拖拉20 cm。

(6)在拼装支架拼装S4梁段作为合龙段,拼装焊接完S4梁段后先与S3焊接环缝,再利用2台千斤顶反推S5、S6、S7大里程方向20 cm与S4合龙。施工步骤见图7。

4.3.3 龙门吊吊装技术

本项目由于紧邻铁路营业线的复杂环境,龙门吊越高,安拆过程中及工作状态中的安全风险也越大,因此本工程尽可能把龙门吊高度降到最低,根据钢箱梁顶面标高最终确定龙门吊吊装净空最小为3.5 m,龙门吊距地面最小高度为33.5 m,龙门吊支腿的纵向跨度最小为16.5 m,除左幅小里程S3-4、S5-6的二合一梁段采用两台抬吊安装外,其余梁段均采用一台龙门吊吊装焊接,综合考虑一台龙门吊结合工字形扁担吊装方式(图8)采用工字形扁担梁吊装钢箱梁,首先计算岀每个块单元的重心,方可平衡吊起。可利用CAD软件对异形件reg做面域(需优先用bo孤岛检测,排查断点)之后用Massprop命令查找质心坐标,po找到质心坐标后,量取质心到X轴或Y轴的距离,为面积距,计算块体内每个杆件(底板、顶板、腹板、横隔板、横肋等)质心面积距偏心量,最后汇总,除以总重,算出X或Y方向的重心面积距,找到重心线,两条重心线交点即为理论重心,铅垂线方向打到顶板,为理论吊点中心,根据吊点中心及扁担梁的四个吊点尺寸焊接吊耳。

5 结束语

根据本项目所在的特殊复杂环境带来的技术重难点及所采取的应对的技术方案,总结岀一套在复杂涉铁环境中降低安全风险且快速施工的钢箱梁转体桥施工工法,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佷好的工程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 汪劲丰等.城市钢箱梁桥横向分块施工分析[J].桥梁建设2017,47(1):16-18.

[2] 李俊.大吨位钢箱梁段在城市复杂环境下的运输与安装施工技术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2017(6):34-35.

[3] GB 50009-201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

测量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土地管理的逐步改革与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土地整治工作对于测绘技术的要求逐渐提升。应建设先进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与数据共享,加快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降低土地测绘技术成本。土地测绘技术对于土地资源的开发管理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合理利用这项技术能够保障土地资源分配决策的合理性和精确性,从而完善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土地测量技术在新时期土地规划中的应用。

关键词:土地测量技术;土地规划;应用

引言

土地测量为土地规划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基础数据资料和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有利于土地市场调控,保障城市整体规划,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从而有效提高建设用地保障能力。目前应用测绘技术进行土地规划工作时,仍存在精准度较低的问题,缺乏相应的改进措施。土地规划与测绘技术的标准及要求应随着经验积累逐步完善,实现项目测绘的科学化、标准化,使土地整治工作顺利开展。开展土地规划测绘工作时,应确保测绘范围大于项目范围,避免出现测绘盲区影响测绘数据。

1土地测绘概述

為了使土地测绘效果更显著,高效完成相关的作业计划,需要明确相关方面的内容。第一,严格把控土地测绘全过程,不断引进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可丰富土地测绘成果,为高效采集测绘数据提供技术保障,以满足测绘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第二,从理念更新、人员优化配置、技术合理选用等方面入手,可使土地测绘质量更可靠,不断提升其在未来实践中的发展水平,满足其具体的发展要求[1]。

2土地测量技术在新时期土地规划中的应用

2.1RTK定位技术

当前,我国开展土地测绘工作过程中,普遍开始使用机械定位的方式取代人工定位,并且在后续的不断发展中,促使技术定位逐渐成为定位技术工作开展中的主要应用方式。使用GPS定位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保障测绘工作的最终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RTK定位技术成为重要的应用方式,对于整体的工作效率与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保障最终测绘工作开展的准确性。使用RTK技术主要应用载波相位动态的方法进行定位工作,从而提升最终数据的准确性。在使用该技术的过程中,需要与当地的土地资源有效结合在一起,基于科学定位标准应用的基础上,保障所有工作的正常开展。

2.2GIS技术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中,主要是通过采集了地球表层空间包括大气层在内的相关地理数据,具备数据采集、储存、归纳、分析和管理功能,可为测绘区域地理情况的综合调查与评估、区域环境动态监测、区域内土地资源开发管理、土地规划利用等提供平台支持。在完成乡镇土地确权工作后,GIS系统上记录了每一宗土地的测绘数据和处理过程,可以随时查询、了解、确认土地划分情况。如果尚未完成土地信息注册工作,可应用CAD软件将数据转换为ACRGIS格式的文档,将相关数据以可视化、直观的图像形式展示出来。GIS系统在乡镇土地确权工作中的应用,实现了土地测绘数据的有序管理[2]。

2.3GIS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通过计算机以及遥感技术来完成数据以及信息的收集与储存,目前在土地测量当中使用得非常广泛。该技术具备的优点有:首先,其可以对已知客观事件或者实物实施矢量分析(包含此项目当中的地势以及环境等),分析之后利用图形显示软件呈现出具体分析结果,这样可以使得此项目的结果更加直观;其次,可以完成地球上现有环境以及资源的矢量化扫描,从而准确且及时地提供数据以及信息,这样要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项目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2.4RS测量技术

RS技术需要根据物体的电磁波辐射、反射特点,判定并提取目标地物,由其技术特征不难看出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基础性作用。之前传统的卫星影像、航空影像都可以在勘测定界的预判中直接应用。如若使用后传统的航空、工程测量方式,来获取比例尺较大且现实性较强的工作底图,不但制作所需周期较长,且成本投入较高,还有一定的概率出现数据错误。当下发展较为迅猛的无人机低空测量,不但在作业效率、成本投入、自动化程度等方面有着较大优势,并且作业较为灵活,能够获得较为精准的土地勘测定界数据。RS技术得到的影像在土地勘测定界工作中有着较为显著的辅助性,无人机拍摄得到的数字正射影像,因其精度较高、信息较为丰富,可以用作土地勘测定界的底图背景分析。

2.5扫描数字化测量技术

开展土地测绘工作过程中,需要编制形成大量的地形图和地籍图,工作人员需在业内扫描基础上展开定向矢量化测量,形成数字化地形图。在扫描数字化测量技术应用过程中,可在合理位置设置图根点,采用全解析方法展开测绘技术分析。基于图根点精确界址点坐标,采取入户调查的工作方法,绘制出土地地籍图和宗地图。同时,联合应用实测、图解的方法,基于控制测量结果,增设控制点进行加密处理,采集遥感影像与地物坐标作为数字化影像的基本控制节点,再采取控制节点和DEM等方法,制作出数字化正射影像。应用GIS系统查询土地入户信息,绘制出准确的地籍图和宗地图[3]。

2.6航空摄影与测图技术

当前,进行土地测绘工作中,航空摄影与测图技术使用相对广泛,也是遥感航测技术中的核心,尤其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的条件下,航空摄影与测图技术愈发成熟,可以最大程度保证农业土地测绘质量,促进勘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以往的农业土地测绘工作中,大多需要人力来完成相关工作,不仅无法保证测绘结果的准确性,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但在遥感航测技术应用后,农业土地测绘工作水平大大提高,尤其是航空摄影与测图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保障了土地测绘数据的精准性[4]。

2.7数字地图制作

土地规划过程中,利用土地测量技术的时候,制作符合实际要求的数字地图时,应积极引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实施数字地图制作计划,为增强制作效果提供技术保障。(1)施工人员应增加数据存储技术的使用频率,并结合数字地图制作要求,可提高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据信息利用效率,为数字地图制作提供更多技术支持,确保其制作状况的良好性,以充分利用数字地图,使土地测绘事业始终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5]。(2)分析数字地图制作中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可使其制作质量更可靠,以满足数字地图高效利用的要求,全面掌握测绘地理数据信息,为相应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科学指导。数字地图制作好后,应加强其应用状况分析,根据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特性,获取更多的空间位置信息,拓宽测绘领域在实践中的发展思路,丰富数字地图制作中的实践经验[6]。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越来越注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我国的土地资源相对较多且广阔,所以在开发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土地测绘技术作为土地开发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这项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土地资源的配置更具合理性,同时也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社会经济长效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国晓文.刍议土地测绘技术在土地整理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化农业,2020(04).

[2]陆建雄.测绘新技术在土地整治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2020(01):181.

[3]汪祥胜.工程测绘技术在农村土地整理中的应用[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8(21):242.

[4]焦慧菊.农村土地整治测绘技术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4):181.

[5]沈立志.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区,2018(07):14.

[6]宋宏伟.土地整治工作中测绘技术的运用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05):240.

测量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全国高压电网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西电东送、电力远距离传输、电网跨越省份、地区多以及电网穿越地形复杂,为了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架空送电线路测量必须实现更高的发展。传统的测量方法与现代化电力施工要求已经出现了不相称的现状。空间影像测量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可以采集到传统测量方法没有办法采集的图像数据,另一方面其可以实现对空间数据坐标的采集。空间影像测量技术的应用加快了测量效率,节约了时间,为项目的审核及决策提供方便。

【关键词】空间影像技术架空送电测量

【中圖分类号】TM752

东部城市是我国经济高发区,用电危机一直威胁着这些地区的用电安全。随着经济的发展,大批特高压线路的建设在缓解东部用电高峰城市电力危机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特高压线路建设难度大,而且建设工程相当复杂。其具备的特点是高压电线跨越地形复杂且数量繁多、电线档距长、铁塔高等。特高压线路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对经济发达、工业发达的地区进行长途输电,确保其用电安全。然而,对于传统的测量技术而言,这些新的要求已经无法得到充分的满足,所以现代化的空间影像测量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迫在眉睫。

一、传统的电力测量技术

何谓传统的电力测量?其方式主要是通过采用基于悬高测量方法的平视法测量方式来解决对架空送电线路测量点的测量。对净空距离以及导线弛度的测量是统的电力测量的重难点。

所谓悬高法,它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对难接近点的三维坐标的测量,比如:铁架横担、架空导线等。悬高法作为间接测量方式的一种,其主要用于测量非接触点的三维坐标。但是悬高法测量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悬高点的精确度被棱镜以及悬高点铅锤度限制,换句话说就是只有棱镜与悬高点处于同一条竖直的铅锤线上,悬高点三维坐标的精度才能得到保证。下面是一个具体的数据分析:

当棱镜与悬高点的垂角被设定为450时,水平距离上10厘米的误差导致的高程误差达到10厘米;如果棱镜与悬高点的垂直角被设定为600时,水平距离上10厘米的误差导致的高程误差达到17厘米。

二、空间影像测量技术

(一)空间影像测量技术

所谓空间影像测量技术,它是指待测物体的各个点的坐标位置,通过借助于待测物体的影像对待测物体的三维几何坐标,以及空间位置来加以确定。它是一种符合现代化测量要求的技术。相对于传统摄影测量方法,空间影像测量技术存在很多的不同点:空间影像测量技术加入了全站仪光学测量的相关功能,该作用在于对待测物体特征的采集以及对待测物体影像测量数据的采集,通过上述数据以及物体特征的采集进而实现对待测物体影像各方位元素的收集以及从全方位纠正待测物体,最终实现测量的高效率以及高精度。但是传统测绘技术与三维扫描相结合的Trimble VX空间测站仪也能够采集到“一站式”空间影像数据。

(二)矢量照片

空间影像技术能够采集到矢量照片。VX空间测站仪具有矢量CCD传感器,该传感器同测距以及测角传感器处于同一轴线上。CCD传感器能够对矢量数码相片进行高效采集、凭借VX实现待测物体的常规测量,从而收集到被测物体的相关矢量影像。同一般数码相片相比较,该相片被标有具体的精确坐标,方便了对该坐标点的准确测量。内业对矢量照片的数字化处理,能够得出被测物体的三维影像数据信息;采集被测物体全方位矢量影像数据,能够得出被测物体的3600矢量照片。

(三)点云扫描

所谓点云扫描,它是指对选定的区域进行有序的扫描测量。VX空间测量仪能够快速、精确、自动地收集目标物体和目标区域的表面坐标,即点云。点云涵盖了待测物体的点三维坐标数据,实现有效采集大量的繁杂三维坐标,从而实现后期三维建模处理对大量数据的需要。矢量影像数据与数字滤波处理后的点云数据可以实现纹理叠加,从而纠正了摄影存在的不足。三维建模可以被传人至CAD或者3DMax进行深入处理,从而得到预期的效果。

三、空间影像测量与电力施工测量的密切联系

空间影像测量技术是非接触式野外测量方式的一种,它的优点在于针对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高效处理。空间测站仪主要是从矢量照片、长距离棱镜反射测量、点云扫描以及外业数据采集等各方面实现了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效率的最大化提高。

(一)业内资料和矢量照片

依据相关部门对特高压电力施工规范的要求:基铁塔的施工涉及的任何一个环节均要对其进行拍照存档。关于特高压电力施工的拍照存档作业,其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要精确、清晰地记录下特高压线路的实际情况更是存在难度。但是如果将VX技术应用于特高压电力施工的拍摄中,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VX拍摄出的矢量数码相片不仅可以记录下电力施工实际画面,而且还可以对照片涉及到的测量物进行三维几何测量,从而实现更多相关数据的收集。

VX拍摄的矢量数码相片附带着拍摄物的实际三维坐标,该信息方便了对铁塔的相应位置进行分组和编号,从而为内业资料的整合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测量物的点云数据与VX拍摄的矢量数码照片相结合,可以方便将铁塔线路与铁塔的实际三维目标模型化。关于对电力施工质量的检查以及施工效率的计算,其直观性和形象化可以借助于对电力施工不同阶段记录下来的三维模型数据的对比分析加以实现。尤其是针对某些施工工程的细节问题,其图像以及几何数据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可以依据对比分析施工不同进度的三维模型数据加以复核。

(二)外业采集数据、点云扫描以及测量长距离无棱镜反射

被测物体的点云扫描能够实现对被测物体三维点位数据的高效率采集,然后被测物体的三维点位数据与矢量数码照片相结合,最终实现三维建模的高精确度。空间影像测量具备的长距离无棱镜反射测量功能可以实现户外测量作业次数最大化地减少,从而方便了测量工作人员在某一个测量站便可以完成对绝大多数测量点的测量任务。无反射测量方法属于非接触式直接测量方式的一种,它被运用于电力施工的测量中的作用在于:在对被测量物的导线尺度测量以及交叉跨越测量作业时,无反射测量方法允许基点测量作业中不采用棱镜,而且可以对导线的至低点以及至高点的三维坐标进行直接测量。以此同时,长度为800米的长距离五棱镜反射测量也实现了对大部分架空送电线路的测量要求。

四、总结

空间影像测量技术能够实现在测量架空送电线路外、内业作业时的高工作效率。空间影像信息以及三维测量数据的全方位、多角度采集的意义在于:丰富了现有的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成果;在工程质量以及工程资料的核查方面,空间影像测量技术为其提供了更为充足的事实依据以及理论基础。加强对高空影像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确保特高压线路施工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这为我国电力工程的建设以及东部电力资源匮乏地区的用电安全提供了保障。这也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永平,兰孝奇,石杏喜.架空送电线路测量作业方法及其注意事项[J].城市勘测,2008,(3)

[2]谢任林.GPS结合全站仪在架空送电线路测量中的应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0,(10)

[3]徐华山.CASS 7.0在架空送电线路测量中的应用[J].宿州学院学报,2010,25(8)

[4]张健,石克勤,万爱华.架空送电线路测量中的几个问题[A].2004年重力学与固体潮学术研讨会暨祝贺许厚泽院士70寿辰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

[5]彭盛.空间影像技术在架空送电线路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6)

[6]杨王芳.天宝空间影像技术在架空送电线路测量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12.(3)

测量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测量;电子测量技术;发展及应用;分析和探究

一、引言

新形势下,随着现代化科技的蓬勃发展,电子测量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发展及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电子测量技术,作为大多数电子产品精密及准确测量的重要技术,广泛应用于测量电能量、信号特性及其所受干扰、元件及电路参数等电专业的测量。就目前的电子技术市场来看,可以说,电子测量技术的应用早已进入了一个较为理想和成熟的发展环境。对于新时期下如何进一步促进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需要从事电子技术行业的技术人员加以重视考虑,可以从电子测量技术的软件平台、总线接口、虚拟测试、专家系统等几个方面加强分析和探究。现具体分析如下。

二、电子测量技术的产品发展及应用

电子测量仪器,是基于电子测量技术,并结合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字技术、软件技术和接口技术等发展起来的一种机械测试系统。从国家安全角度、经济产业角度以及科技发展角度来看,融合了大量的高新科学技术的电子测量技术与电子测量仪器工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原创核心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未来电子测量仪器的发展,则主要集中在测量仪器的通用化、模块化、网络智能化等各个方面上。

三、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优势

从目前的电子测量技术发展程度来看,电子测量技术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一)电子测量技术的测量频率范围宽、量程广

相对于以往的测量技术来说,电子测量技术具有测量频率范围宽、量程广等优势。通过电子测量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够利用电子测量仪器,进行深海压力、高温炉温度等特殊环境下的测量工作,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测量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也有效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此外,电子测量技术的测量频率范围宽、量程广,还表现在测量电子欧姆表的测量能力上。通过电子欧姆表,可以测量几欧姆到几十兆欧姆的电阻,整个量程跨度的数量级高达7个。

(二)电子测量技术测量准确、高速

由于电子测量技术测量准确度更高,测量速度更快的应用优势,促使电子测量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应用越趋于广泛,尤其是在时间和频率等问题的测量上,更具备发展优势。从电子测量技术的测量速度能力来看,电子测量技术主要是采用电磁波或是电子运动来实现的,相对于传统的测量技术而言,其测量效率相对要高出很多,且测量结果的误差也要更小。

(三)电子测量技术能够实现遥测以及不间断测量

电子测量技术的遥测优势,具体表现在电子测量技术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在不便长期作业或是难以直接到达的区域的测量工作,而且不间断测量,又能够保证测量的数据具有高度的实时性。同时,电子测量技术的显示方式又较为直观、清晰,能够为测量人员的测量工作带来更大的便捷性。例如在测量发光二极管时,电子测量技术将数据以数字的直观形式显示出来,将频率以示波方式显示在荧光屏上,都能起到直观、清晰分析参数信息的重要作用。

(四)电子测量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相结合

除了上述三种优势之外,电子测量技术还实现了与计算机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的相结合。通过利用D/A、A/D的变换功能,能够将电子测量技术测量得出的电信号传输到计算机上,达到方便保存测量数据和及时做好记录的目的。尤其是当今微型计算机的不断发展,更是使得电子测量技术的测量结果能够便于随身携帶,及时对需要更改的数据参数进行记录和更新保存,进一步体现了电子测量技术的多功能、高性能。

四、未来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方向

通过综合考虑当前的电子测量技术,了解到未来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方向主要集中在软件平台、总线接口、虚拟测试以及专家系统等层面上的革新和进步。

(一)基于软件平台的电子测量技术

软件平台技术,是电子测量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的电子测量技术发展中,应该重视软件平台技术的研发,包括软件的可兼容性和可移植性等方面。同时,重点对软件技术的DCOM、CORBA、COM等语言的研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电子测量技术软件的综合应用。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电子测量技术人员应该致力于提高电子测量软件的集成性,解决测量软件在移植、兼容和重用等方面上的问题,以便实现测量软件在异构环境下的普及应用。另一方面,电子测量技术人员应该让被测量对象和客户之间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在不了解被测量对象的具体位置以及测量过程的前提条件下,客户可以通过利用软件平台技术,实现整个测量语言在整个电子测量软件平台系统的集成。

(二)基于总线接口的电子测量技术

总线接口,在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中,充当着组合电子测量系统,促使电子测量系统模块化、标准化的重要角色,能够为整个电子测量系统的软件、硬件提供兼容和互换环境。通过在电子测量系统中推广使用总线接口,还能够减小电子测量仪器的重量和体积,保证测量进程的便捷性。与此同时,由于总线接口高度的可靠性和简洁的系统设计,也方便技术人员对电子测量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便于系统的简便升级和换代。

(三)基于虚拟测试的电子测量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子测量技术与其他多种高新科技的相融合,虚拟技术在电子测量技术中的应用也日趋普及。采用虚拟测试技术,能够优化测量结果数据,改进电子测量技术过程的具体参数,增强电子测量技术的工程实用化。就目前来看,将虚拟测试应用到解决电子测量技术的实际问题当中,不但能够起到有效指导被测对象进行实际测量工作的作用,同时对于整个测量的数据进度以及测量效率的提高,也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四)基于专家系统的电子测量技术

专家系统,是在模拟人类专家的基础上,通过利用互联网上海量的数据信息和经验,对电子测量技术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判断和推理,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的一种计算机系统。同时,专家系统技术的采用,还可以让整个电子测量系统更加具备扩充性、灵活性,起到改进和完善整个电子测量系统的重要作用。在未来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应用中,加强专家系统的研发,对于提升整个电子测量系统实现高效、精准化管理和运行,有着不可取代的推动作用。

五、结束语

通过电子测量技术的分析和探究,促进广大电子测量技术人员及相关部门对电子测量技术的认识和了解,掌握未来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普及电子测量技术的应用,对于推动整个电子测量技术行业的发展进步,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华清.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电子测试, 2012(4):6.

[2]鲜晓东,张慧敏,范敏.结合嵌入式对“电子测量技术”课程实验深入的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0(2):2.

[3]丰明坤,王中鹏,翁剑枫,施祥.关于高校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改的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7):19.

[4]桂玲,向诚.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10):33.

测量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齿轮;精密加工;在机测量

Key words: gears;precision machining;on-line measurement

0 引言

在传统的发动机传动齿轮加工中,遵循上机加工,离线测量。是将传统的加工与测量分离开来,这就会导致出现一定的问题。毛坯在安装在机床上时,很难保证实际位置与理论位置相同,机床加工中精度、刀具的磨损量、毛坯的制造误差等。这些都会反映在最终的齿轮成品上。本文应用北京精雕在机测量系统和智能修正技术可在机检测工件实际位置,在精雕数控系统中进行理论与实际位置误差的计算和智能补偿。完成发动机传动齿轮加工,与传统加工方法相比省时省力。创造了比较好的精度与经济效益。

1 精密加工在机测量系统

传统的检测方法是将零件加工完成以后,将其卸下用三坐标的设备离线检测的方式。这种方式存在以下几类

问题:产品批量生产时,零件都需要进行检测,可能会出现零件堆积在质检部门待检情况,导致后续的装配工作无法开展。加工过程没法控制,智能对成品零件的尺寸进行检测,加工过程中每一步工序完成情况没法监测。信息化程度弱,因为很多公司的三坐标检测仪配置是需要质检员进行逐一手工记录。工作量大。人工检测还存在不同的检测人员水平经验差异,从而零件的统一表面可能有多种测量值的情况。

在机测量是将测头等检测工具集成到机床中,再辅以加工检测为一体的软件,在零件加工工艺中,可以完成实时加工反馈。而且可以通过对毛坯装夹的的测量完成工件位置补偿,使毛坯自动摆正,完全不需要傳统的人工打表调整工件位置的方法省时省力,提高加工精度。

毛坯在定位夹紧时就采用在机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对毛坯摆放位置进行补偿和修正。而通过在机测量系统将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可以为批量生产时提供依据。在加工过程中不断检测,补偿加工数据可以避免有刀具损耗、毛坯变形、表面加工尺寸误差的诸多因素。保证后续加工精度。

2 实例验证

①样件模型分析:模数4齿数11压力角20齿顶高系数0.75分度圆直径44。材料718磨具钢。

加工要求技术要求:齿面极差要求<<0.02mm;未标注尺才偏差±0.1mm未标注角度偏差为±0.1°;锐边倒角C0.2°孔与输入轴配合间隙0.008-0.015mm;齿面粗糙度值0.8μm;表面不允许有任何磕碰、划伤等加工缺陷。我们从模型中分析可知,模型与轴配合的孔表面要求精度较高。发动机传动齿轮齿面加工要求高。用传统加工完成再进行测量的方法,浪费加工时间,影响加工效率。我们在这里采用精雕Surfmill9.0对工件进行刀路编程。工艺安排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倒角和底面精修磨削在机测量、智能补偿。

②发动机传动齿轮毛坯大小:48*14.46mm。材料718磨具钢。

③关于工件的装夹:发动机传动齿轮精度要求高,这里我们采用采用零点快换进行工件的装夹。零点定位器通过短锥实现中心定位,通过支持滑块实现锁紧。工件装夹夹具包括零点快换、零点快换转接板、齿轮工装组成。重复定位精度小于0.005mm;夹紧力最高可达40,000N;齿轮毛坯通过螺栓紧固在齿轮工装上。

④工件在机测量位置补偿:在工件定位摆正之前,首先需要用标准球对齐进行标定,看测头相对于机床的偏心情况和实际测头的直径值。采用的是在机测量,在工件上预设一些探测点,用测头测得实际的点,将获得的点阵数据在Surfmill软件中进行拟合出实体零件的整个形态后与理论上的坐标值进行对比。将差值自动补偿到机床数据中,机床自动摆正工件毛坯。

这里采用回转体法确定毛坯的位置偏差值。它的原理:圓柱孔面确定坐标系Z轴方向;孔轴线与凹平面平面的交点确定坐标系原点;由于孔面是回转体,无论如何放置,X、Y方向无影响,因此无需选择平面旋转X元素。得到的工件位置补偿测量点如图1所示。

⑤刀具设置如表1所示。

⑥加工工艺安排:

1)齿形加工。

a发动机传动齿轮毛坯齿根侧面粗加工数控编程。

粗加工齿根侧面开粗加工,采用Surfmill自带的特征加工—齿轮加工命令,选择的加工域:齿根侧面(前期做好的辅助面与辅助线)先设置一个齿根侧面加工,然后再用阵列刀路的方法完成所有的齿根侧面粗加工刀路设置。完成的加工路径规划如图2所示。

b)半精加工。

半精加工命令与粗加工类似,取消了指定参数线功能,将路径间距设置为1mm。同样的在编程完一条刀路以后将其映射到剩余齿根侧面。如图3。

c)精加工。

精加工将路径间距设置为0.2mm。其余与半精加工类似完成效果如图4。

d)齿根底面精加工。

采用曲面投影精加工的方式,路径间距0.15mm。切向进刀。用底部边缘带有圆角的锥形刀(锥度牛鼻刀具)完成底部的精加工。如图5所示。

e)齿根顶面倒角五轴曲线加工。

采用刀路走五轴曲线的方式完成每个齿顶面倒角的加工。如图6所示。

2)中间与输入轴配合孔的加工。

采用平底铣刀扩孔,磨头精加工的方式完成通孔的加工。加工要求公差范围0.005mm、粗糙度值0.8。如图7所示。

完成软件的刀具工艺规划后,我们用Surfmill进行软件仿真。将所需要的机床导入、零点快换与工装模型导入、毛坯导入、刀具导入、将零件工装放在正确位置后,开始机床加工仿真。仿真结果良好,工艺安排合理,零件加工正常无过切与碰撞发生。仿真结果如图8所示。

⑦加工完成零件在机测量检测。

针对加工完成以后的零件我们采用在机测量检测其关键部位的加工精度。因为该发动机传动齿轮最重要表面即为与轴的配合孔径,精度要求较高。所以我们在完成孔精加工后用在机测量技术实时检测下孔的直径值与圆柱度,避免因将工件卸下,进行离线测量发现零件精度不满足要求,后续无法继续加工的问题。这里我们采用Surfmill9.0在机测量模块。

测头设置方法与工件位置补偿类似。我们在在这里检测孔的直径值与孔的圆柱度。在机测量模块下选择圆柱测量,设置好测量点与测量表面、测量参数。完成了孔径的在机测量路径设置。如图9,软件仿真如图10所示。

⑧零件实际加工。

将程序传输机床,毛坯装夹完成,开始加工齿轮,加工完成和在机测量后得到在机测量结果如表2所示。

最终结果显示采用了在机测量的发动机传动齿轮精密加工符合精度要求,超差为零。而相比与传统方法用时节省54%、零件良品率提高、工人劳动减少。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效果。

加工的完成零件如图11所示,我们采用数控加工与在机测量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了发动机传动齿轮的加工及检测。合理编排工艺流程,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针对工件加工中误差产生的原因,设置了修正措施。本文关于发动机传动齿轮的精密加工中在机测量的应用为相关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丁文政,王明涛,陈勇,卞荣.典型几何特征在机测量评定算法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21(12):71-74,78.DOI:10.13462/j.cnki.mmtamt.2021.12.017.

[2]曾向彬.内外齿轮轴零件的精密加工工艺研究[C]//第三届金属加工工艺创新论坛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1:29-33.DOI:10.26914/c.cnkihy.2021.047689.

[3]于保军,董青青,谷岩,赵春满.自由曲面慢刀伺服车削加工技术[J].机械设计与制造,2021(11):119-121.DOI:10.19356/j.cnki.1001-3997.2021.11.027.

[4]任国柱,王喆.精密微孔高速钻削加工技术研究[J].机床与液压,2021,49(18):67-70.

[5]刘学术,徐金亭.面向精密制造的测量加工一体化系统设计与实现[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21(07):62-65.DOI:10.13462/j.cnki.mmtamt.2021.07.015.

测量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无人机 大比例尺 地形图 测量技术 DEM

无人机航摄系统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受天气条件和地面状况影响较小,作业方式灵活快速;第二,无人机平台自身构建及其搭载的航摄设备维护成本低;第三,因无人机飞行高度低,所以能够获取高分辨率影像,在小范围信息获取方面有很大优势;第四,可根据具体要求设置影像重叠度,大重叠度的影像能够增强后续处理的可靠性;第五,具有不需要申请空域、携带方便、转场快等优点。目前,小型无人机对地观测系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争相研究的热点课题,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断提升无人机对地观测系统的性能。

下面以河北某村为例,具体说明无人机航测绘制1∶2 000地形图的过程。项目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该测区作业工序为无人机航摄、地形测量(包括四等控制测量、I级控制测量、像控测量、图根测量、野外补测、外业调绘)、空三加密、地形图制作(包括立体采集、数据编辑工序(1∶2 000比例尺一套))、DOM制作、DEM制作、质检验收等工序。

1 航空摄影

该村采取东西向飞行,平均航摄比例尺为1∶23 533,平均地面高度为1 350 m,其相对航高为650 m。平均地面分辨率0.13 m,满足1∶2 000成图要求。此次外业摄影时间为2012年6月5日。

2 像片控制

2.1 影像资料分析

航线间隔及旁向重叠度在30%~40%之间,航向重叠度在65%~75%之间。全摄区无航摄漏洞,航向超出摄区范围3~6条基线。像片倾斜角<4°,旋偏角<8°,航线弯曲度<3%。无人机航摄系统的飞行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同航线高差小于30 m,实际与设计航向小于30 m。实际航线偏离设计航线不大于像片上10 cm。像片位移误差小于30 m。航摄影像清晰、无云影等遮挡,色彩均匀,满足设计要求。

2.2 像控点布设及刺点

2.2.1 像控点布设

(1)像控点布设。像控点在航线方向上按10~15条基线布设,在旁向上按2~4条基线布设。布设的像控点能够有效控制住成图范围,保证测段衔接区域内没有漏洞。像控点应刺在航向及旁向重叠有5~6张像片的区域内。(2)像控点编号原则。测段像控点编号原则“GP+航片号四位+点序号”。(3)像控点布设完成后绘制布点示意图供内业加密和存档。满足空三加密及数字化采集要求。

2.2.2 像控点的刺点及整饰情况

刺点误差和刺孔的直经均小于像片上0.1 mm,且刺透、无双孔。点位说明确切,略图完整明了,刺孔、略图、说明与实地柱位一致。

(1)在像片正面上用红色直经为7 mm的圆形整饰像控点,并注记点号。(2)在像片的背面用铅笔绘制点位略图和标注文字说明等。

2.3 像控点测量

像控点坐标可以使用全站仪、RTK等常规仪器进行测绘。像控点的精度和施测要求参照常规航测外业规范执行。此次像控点测量采用双频GPS接收机,已知控制点为加密的一级GPS控制点。为保证像控点测量成果的可靠性,在全部像控点测量完毕后再收参考站。施测现场对点位进行拍照并制作成点位信息表供内业加密使用。将检查合格后的像控点数据进行处理,基线处理采用Compass静态处理专业版软件,得到该村片区像控成果。

2.4 该像控网精度

该村片区像控网[1]精度统计。

(1)线向量检核,同步环、异步环验算。

共验算同步环15个,其中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最大为6.52 ppm,限差为15.0 ppm。

共验算异步环9个,其中坐标分量闭合差最大为:Wx=4.46 cm,Wy=6.46 cm,Wz=6.36 cm,限差为:=±21.06cm。

(2)三维无约束平差。

三维无约束平差最弱边相对精度为:1/15 267,边名:2 174-2 173(边长267 m)。

(3)二维约束平差。

约束平差最弱边相对精度为:1/17 725,边名:2 174~2 173(边长267 m)。最弱点为2 259,点位中误差±2.03 cm,限差为±20.0 cm。

该村片区像控网[2]精度统计。

(1)基线向量检核,同步环、异步环验算。

共验算同步环14个,其中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最大为4.48 ppm,限差为15.0 ppm。

共验算异步环14个,坐标分量闭合差最大为:Wx=-2.32 cm,Wy=18.16 cm,Wz=-12.55 cm,限差為:=±21.06 cm。

(2)三维无约束平差。

三维无约束平差最弱边相对精度为1/14 131,边名:2127-G04(边长545 m)。

(3)二维约束平差。

约束平差最弱边相对精度为:1/34 023,边名:2 174-G04(边长545 m)。最弱点为1 187,点位中误差±4.19 cm,限差为±20.0 cm。

从上述精度统计情况可以看出,该村片区像控网精度指标满足技术要求。

3 影像预处理

无人机航摄系统搭载非量测数码相机进行航拍,然而相机自身的性能对测量精度影响较大。未经过处理的航摄影像畸变差较大,无法直接用于空三测量等后续处理工作。所以,在影像进行空三加密前,需要先对其进行畸变差改正。在没有室内和室外高精度检校场的情况下,通常是根据非量测数码相机提供的鉴定报告,利用DPGrid系統内的小像幅影像畸变差校正模块对影像进行畸变差改正。

4 空中三角测量

4.1 空三加密经过像点连接、像控点量测、平差计算过程

(1)量测外控点时,先量测测区四周的像控点6个以后进行平差,其他像控点就可以通过预测的功能来找到大概位置达到快速量测的目的。外控点的量测由专业人员进行,并由另外一位专业人员检查。(2)应用外业工序提供基础控制点参与计算,提升空三加密的整体精度;应用外业工序提供的实测高程点检测空三加密精度。(3)量测完后进行最终的平差解算,首先将物方标准方差权放大,进行粗差的消除。其次逐步提高物方权重,确保粗差被全部探测出。最后给合适的权值强制平差。DPGrid系统中的空三模块为全自动空三软件。系统根据建好的航线列表进行全测区自动匹配,接下来通过自动挑点程序将粗差大、多余的像点剔除。然后,进行连接点的交互编辑,根据刺好的控制点进行光束法平差解算,直到加密完成,输出空中结果。

4.2 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

根据连接点(加密点)的影像坐标和少量地面控制点的影像坐标及其物方空间坐标,通过平差计算,求解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和连接点的物方空间坐标,称为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空三测量提供的平差结果是影像后续处理与应用的基础。

5 DEM、DOM制作

5.1 DEM制作

首先,根据空三加密成果,对无人机航摄的原始影像进行重采样生成核线影像。其次,系统自动匹配三维离散点,得到摄区的DSM。最后,经过自动滤波便可得到DEM。虽然DPGrid系统实现了自动匹配,但是由于现实地物的复杂性(如:水体、树木、阴影)以及人工地物的影响,所以实际生产中为了提高DEM的精度,需要对DEM进行人工编辑。因为DEM是原始航片进行纠正的基础,只有准确的DEM才能保证DOM的精度。

5.2 DOM制作

DPGrid系统全自动生成DOM主要包括:DEM数据处理、影像匀光匀色处理、DOM纠正处理、色调均衡处理以及DOM镶嵌处理。系统生成的初步DOM结果,还要经过人工编辑,对初始DOM成果进行颜色和几何处理,才能真正满足对DOM成果的要求。

6 1∶2000地形图制作

配合DEM将DOM进行校正,然后在拼接生成完整的区域地图。最后,将区域整体导入到VirtuoZo NT软件中进行测图,生成最终的地形图(如图1)。

根据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及地形图图式进行地物、地貌要素的采集。外业调绘人员利用已有的图纸和测图数据,进行实地调绘、修测、补测等工作。

7 无人机航摄影像成图精度分析

采用GPS快速静态方式获取该摄区外业检查点的坐标数据。该树片区抽查了4幅图(占该片区图幅数的10%),共83个检査点。对比这些外业检查点的实测坐标与图上坐标,计算出两组坐标的高程差值。根据点位中误差公式计算出每个检查点的平面中误差。经过整理计算,该村片区地物点平面点位中误差为0.72 m;高程中误差为0.69 m。根据点位中误差计算结果绘制点位误差分布图。点位误差分布图更直观地反映了每个检查点的误差分布情况。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点位误差分布在0~0.8 m之间,其平面精度满足1∶2 000地形图的要求。此外,将影像数据制作的地形图与已有的1∶2 000地形图数据在CASS中进行套合比较。

8 结语

该文分析了无人机航摄系统的特点,介绍了无人机低空航摄规范,详细描述了无人机航测系统测绘1∶2 000地形图的具体工作流程,并对最终生成的地形图进行了精度评定,基本满足1∶2 000地形图的精度要求。

参考文献

[1] 竹林村.几种低空遥感系统对比分析[J].城市勘测,2009 (3):65-67.

[2] 姬渊,秦志远,王秉杰,等.小型无人机遥感平台在摄影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技术装备,2008,10(4):46-48.

上一篇:公共财政制度论文范文下一篇: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