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范文

2024-07-03

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范文第1篇

1.1不安全行为的概念

1.1.1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主要由行为人的心理因素决定, 分为故意心理及无意心理两个方面。故意心理是指所产生的有目的、有意图, 明知道会产生一定的后果仍然继续下去的心理活动因素。

1.1.2 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主要由行为人的外部环境决定, 即影响行为人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所在单位的工作环境是否良好、所在单位的安全制度的是否健全、本单位的薪酬结构是否良好、生活环境是否良好等因素。

1.2 不安全行为中主观因素产生的原因分析

1.2.1 故意心理

前文中将人的不安全行为中主观因素分为故意心理和无意心理两个方面。其中故意心理可分为作为与不作为两种。作为是指行为主体了解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或者希望这种后果的发生。例如违反制度规范等。不作为是指行为主体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义务, 能够履行而不履行的危害行为。例如发现隐患后未能及时解决或者上报、自己的不安全行为造成后果后未能主动及时的补救等。

1.2.2无意心理

人的不安全行为中无意心理的特点为无意识, 即未能感知或认识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行为人自身身体缺陷, 即听力不好、色盲等;2行为人技能水平低下, 在操作过程中进行误操作;3行为人安全知识的缺乏, 现场隐患不能辨识与发现, 造成隐患升级;4对外部感知能力下降, 如疲劳作业、带病上岗等。

1.3 不安全行为中客观因素产生的原因分析

客观因素可分为工作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方面。其中工作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安全管理的松懈、不健全的规章制度、工作安排不合理、设备设施的老旧或带病运行、薪酬制度不健全、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等因素。社会因素包括生活环境、家庭因素及人际关系情况等。

2 消除天然气处理场站生产运行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对策

2.1 人自身的安全化

2.1.1 提高人的科学水平

科学知识是天然气处理场站员工与外来施工人员从事生产活动的基础。没有足够的科学水平, 安全意识的提高也无从说起, 因此, 提高员工的科学水平是员工养成良好安全意识的途径。

2.1.2 有效的安全培训

有效的安全培训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的主要方法。有效的安全培训方法能够帮助员工建立良好的安全观念, 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同时, 有效的安全培训能是员工掌握良好的安全方法与应急处置方法, 提高员工在异常状况下处理事故的能力, 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1.3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

员工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影响员工在工作时自身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按时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定期组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与辅导, 能够控制员工因身心健康造成的无意识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同时, 良好的心理辅导, 能够有助于员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责任心, 减少因不作为与盲从心理所造成的不安全行为.

2.2 管理的安全化

管理的安全化是保证天然气处理场站安全平稳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运用有效的奖励与惩罚机制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有一定的约束作用。

2.2.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是做好安全工作的保障, 健全的管理制度有良好的可操作性与约束性, 不断完善监督监管、巡回检查等各项制度, 定期评估各项制度的有效性与使用性, 引导员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减少员工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2.2.2 有效的奖惩机制

有效的奖惩机制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减少因侥幸心理和逆反心理造成的不安全行为。良好的奖励与鼓励能够激发员工在现场发现隐患的积极性, 同时也能起到榜样作用, 提高了员工自身的安全意识。而惩罚机制则对员工起到良好警示作用, 减少违规违章行为的可能性。

2.3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3.1 现场目视化建设

目视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而又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 是一种利用视觉来进行管理的科学方法。良好的目视化管理有助于在员工工作中对员工起到一个良好的提示与保护作用, 用过对人员、设备、工艺、现场通过使用简单易辨的视觉呈现, 起到了良好的现场安全管理方法。

2.3.2 设备设施改进

通过对现场设备设施的改进, 减少因现场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及隐患对员工带来的伤害, 同时, 通过改进设备设施, 减少员工现场操作, 有助于减少员工在操作时误操作、违章操作等一系列问题。

3 结语

作为生产运行的主体, 如何降低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控制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安全管理理念, 有助于提高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时一项长期的工作, 是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努力才能达到。

摘要:阐述了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概念以及天然气处理场站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表现形式, 通过分析其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提出消除对策。

关键词:不安全行为,安全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

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范文第2篇

(1)操作错误、忽视警告: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漏电等;忘记关闭设备;忽视警告标记、警告信号;操作错误(指按钮、阀门、扳手、把柄等的操作);奔跑作业;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机器超速运转;手伸进冲压模;工件加固不牢;用压缩空气吹铁屑。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拆除了安全装置;安全装置堵塞,作用失效;调整的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

(4)手代替工具操作:用手代替手动工具,用手清除切屑;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

(5)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冒险进入涵洞;接近漏料处,无安全设施;采伐、集材、运材、装车时,未离危险区;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入油罐或井中;未“敲帮问顶”开始作业;超速上下车;易燃易爆场合使用明火;私自搭乘矿车;在绞车道行走,未及时观望。

(6)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调整、焊接、清扫等和做其它能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7)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作用;未戴护目镜或面罩;未戴防护手套;未穿安全鞋;未戴安全帽;未戴呼吸护具;未佩戴安全带。

(8)不安全装束:在有旋转零件的设备旁作业时穿太肥大的服装;操作带有旋转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

下面仅列出部分现场常见的不安全行为:

1.设备传动部分防护罩(栏)缺损或未关好就开车操作;

2.检修带电设备时,在配电开关处不断电或不挂警示牌;

3.进入机械设备内检修运转部件时,不设专人监护或未采取重复断开动力源措施;

4.任意开动非本工种设备;

5.非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上岗独立进行操作;

6.超限(如载荷、速度、压力、温度、期限等)使用设备;

7.设备上有安全装置而开车时不用;

8.任意拆除设备上的安全、照明、信号、防火、防爆装置和警示标志、显示仪器;

9.检修高压线路或电器,不停电、不验电、不跨接地线;

10.潮湿地面、容器内或金属构架内使用非双重绝缘的电动工具工作;

11.容器内作业时不使用通风设备;

12.高处作业往地面任意扔物体;

13.违反起重“十不吊”;

14.开动无卷扬限位器的起重设备工作;

15.焊接未经完全清洗和充分通风的盛装过易燃易爆物品的封闭容器和管道;

16.禁火区抽烟或动火;

17.开动情况不明的电源或动力源开关、闸、阀;

18.高处作业或在有高处作业、有机械化运输设备下面工作而不戴安全帽;

19.电气作业不穿绝缘鞋;

20.带电作业(检修)不带绝缘手套;

21.旋转机床切削时戴手套操作;

22.在易燃易爆、明火、高温作业场所穿化纤料服装操作;

23.其他违反防护用品用具使用规定的行为。(剩余36字) 阅读整篇文章

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范文第3篇

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状况

目前, 我国的石油勘探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并在业务开展以及运行的过程中积极拓宽石油勘探、钻井等业务的开展。在具体的事务开展过程中, 技术人员还需要带动海洋石油生产平台设施的构建、安装以及维修。目前, 我国的海洋石油工业在运行时普遍遭遇到寒潮、台风、雾、海浪等自然气候的影响, 而人员的实际操作也会对具体的作业产生影响。

基于此, 海洋石油工业单位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 需要针对各类气候状况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也需要对石油工人进行管理, 规避其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失误的操作而引发各类经济损失。在具体的安全问题分析过程中, 笔者会借助下述的分析方法开展具体作业。

二、石油工业员工出现不安全行为的原因

目前, 我国的海洋石油企业员工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 往往因为自身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关于石油工业员工出现不安全行为的原因, 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 具体内容如下。

1、无意识行为

由于海洋石油开采作业在推行的过程中具有程序繁琐、操作复杂的特点, 故而员工在具体的事务处理时往往出现了对于规章制度不了解的状况, 进而无法对各类操作的应急措施进行掌握, 最终导致作业的风险性加强。

事实上, 这种无意识行为的出现轻微时会对员工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造成影响, 严重时还会对石油开采工作质量、效率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不利于相关效益的取得。

2、有意识行为

所谓的有意识行为, 指的是员工对于工作的具体流程以注意事项都了解, 但是其为了工作的简单, 有意不遵循相关制度, 进而导致作业安全性的提升。除此之外, 海洋石油工业员工在作业的过程中还普遍存在侥幸蛮干的心理, 即在业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过于简单粗暴, 缺乏谨慎的心理, 故而导致各类事故的频繁出现。

3、心理因素影响行为

目前, 海洋石油企业的员工在工作时普遍存在缺乏积极性的状况, 这种状况的出现就容易导致员工对于各类安全隐患的敏锐度降低, 并且在各类安全异常问题出现的时候不能够及时的进行整改、上报, 最终导致了安全隐患转变为较为严重的问题, 阻碍了各项效益的取得。另一方面, 由于海洋石油工业的业务工作所处的环境往往与员工的实际生活较为要远, 进而导致工作中的事件堆积以及环境的干扰, 容易诱使各类安全事故的出现。

三、规避海洋石油员工不安全行为的措施

为保障我国海洋石油工业企业的不安全行为得到规避, 促进作业质量以及效率的提升, 各企业的管理人员在具体作业时需要采取措施降低各类不安全行为出现的概率。对此, 笔者总结如下。

1、无意识不良安全生产行为

为进一步降低员工的无意识不良安全生产行为, 我国的海洋石油企业需要积极开展预防工作, 并加大对于员工的培训工作, 实现其生产行为的进一步规范。不仅如此, 石油企业还需要强化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 从而提高员工的安全观念与技术素质, 把防范工作落实到实处。在这一过程, 工作人员需要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 引导运功进行遵循、

2、有意识不良安全生产行为

为了规避员工有意识不良安全生产行为的出现, 管理人员需要带动奖惩机制的构建以及完善。在这一过程中, 海洋石油工业需要借助影像录制、照相等手段对员工的有意识不良安全行为的曝光, 从而由此起到警醒的作用, 防止员工出现二次错误问题。

对于长期出现有意识不良安全生产行为的人员, 企业需要与其解除劳动合同。而对于那些遵章守纪的员工, 企业则需要予以奖励。

3、心理因素影响的不良安全生产行为

一般而言, 安全意识的出现能够进一步的指导员工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戒备以及警觉, 从而由此实现工作行为安全性以及合理性的提升。基于此, 海洋石油企业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 需要加强对于“安全第一”思想的不断强化, 从而以其为基础加强对于员工的心理疏导以及教育, 确保其能够将安全生产的理念贯彻到实际作业中去, 并以此为基础强化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关系, 排解不良情绪。

结束语:

本文基于此, 着重分析了我国海洋石油行业在运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就员工不良行为出现的原因、特征以及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 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到位以及技术发展, 我国的海洋石油企业必将向前迈进新的阶梯。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水平的提升, 我国的社会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不断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 我国的石油资源不断得到开发, 并由此催生了海洋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事实上, 石油工业在运行发展作业时为了保障生产安全性以及效率的提升, 往往加强对于石油工业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分析, 并制定出相关策略。本文基于此, 着重分析海洋石油工业员工不安全行为特征。

关键词:海洋,石油工业,员工,不安全行为,特征研究

参考文献

[1] 周伟兴.浅谈海洋石油多功能支持平台的安全管理[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2, (08) :205-208.

[2] 郭恒, 陈国明.海洋钻井平台事故致因分析与评价指标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2, (03) :108-113.

[3] 单志刚.树立人本安全管理思想构建安全生产保障体系[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06) :24-28.

上一篇:高中历史时间轴框架范文下一篇:发轫之作是什么意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