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物管理工作意见范文

2023-09-18

出版物管理工作意见范文第1篇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2012年11月11日下午,十八大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举行第三场记者招待会。中宣部副部长、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孙志军,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赵少华,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副署长蒋建国向中外媒体介绍文化体制改革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在回答记者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的“特色”体现在哪里时,孙志军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是一条先进文化的发展道路。着重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一条科学发展之路。把文化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当中通盘考虑,同时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融入文化建设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这是一条强魂健体、强基固本之路。不仅注重文化之“魂”,体现内在价值,更注重这个“魂”如何传播到广大的受众当中,传播的路径、方式、载体需要有机统一起来。——这是一条以人为本之路。就是坚持“二为”方向,坚持“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发展依靠人民群众,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一条改革创新之路。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使我们的文化能够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这条道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体现文化建设发展规律,同时也引领文化的繁荣和惠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闻出版总署邀请新闻出版界十八大代表在京座谈,柳斌杰强调

当前中心任务是学习宣传贯彻好十八大精神

2012年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后,新闻出版总署第一时间邀请出席党的十八大的部分新闻出版界代表到总署机关座谈。座谈会上,代表们就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柳斌杰强调,要把十八大对新闻出版业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落到实处,新闻出版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这是当前新闻出版业的中心任务,出版界要迅速出版发行十八大有关出版物,以实际行动推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及时贯彻会议精神。新闻媒体要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阐释大会精神。

新闻出版总署传达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全会精神,蒋建国要求

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

2012年11月16日上午,在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议上,中共中央委员、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副署长蒋建国要求,总署各部门各单位及新闻出版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要按照中央要求,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更加扎实的工作措施,进一步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不断开创新闻出版工作新局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新闻出版界别青联委员学习十八大精神

2012年11月24日下午,50多名全国青联、中直机关青联和中央国家机关青联新闻出版界别委员齐聚新闻出版总署,举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报告会。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副署长蒋建国出席报告会并作辅导报告。报告会上,蒋建国还向青联委员们介绍了新闻出版总署的主要职能和党的十六大以来新闻出版改革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并围绕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与大家进行了交流座谈。报告会开始前,青联委员们还参观了中国出版史展览和“扫黄打非”成果展。

新闻出版系统五单位主办党的十八大精神报告会

2012年11月27日下午,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公司、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公司联合主办的党的十八大精神报告会在北京印刷学院礼堂举行。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副署长蒋建国出席报告会并作报告。报告会上,蒋建国首先介绍了党的十八大召开的重要意义,并从大会主题、主要成果和历史性贡献,十年的基本总结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实践要求,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等三个方面,对党的十八大精神进行了深入解读。来自新闻出版系统的1 200多人参加了报告会。

新闻出版总署党组召开会议落实中央通知精神,柳斌杰强调

把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引向深入

2012年11月28日,新闻出版总署党组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落实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通知》的具体措施。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强调,新闻出版系统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进一步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引向深入,更好地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导新闻出版实践,推动新闻出版工作开创新局面。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中共新闻出版总署党组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意见》,向新闻出版全系统下发。

中共新闻出版总署党组印发《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意见》,要求全系统

用十八大精神指导和推动新闻出版工作

为把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中共新闻出版总署党组近日印发《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意见》,要求全系统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着重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精心组织各类出版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浓厚氛围;紧密联系实际,坚持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导和推动新闻出版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将改进新闻报道列入规定之中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2年12月4日召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一致同意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规定要求,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严格控制以中央名义召开的各类全国性会议和举行的重大活动,不开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会,未经中央批准一律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研讨会及各类论坛;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要规范出访活动,从外交工作大局需要出发合理安排出访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一般不安排中资机构、华侨华人、留学生代表等到机场迎送。要改进警卫工作,坚持有利于联系群众的原则,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要严格文稿发表,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

柳斌杰在新闻出版总署直属机关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辅导报告会上指出

增强三个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

2012年12月6日,新闻出版总署直属机关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辅导报告会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作专题辅导报告。总署党组书记、副署长蒋建国主持报告会。

柳斌杰指出,前一段时间,新闻出版系统在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方面行动快、力度大,贯彻上力求实效,取得很好成绩。下一阶段,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实质,结合行业实际,努力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到明年工作中,切实把学习贯彻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首先要增强三个自信,坚定前进方向。党的十八大要求全党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要凝聚十项共识,统一思想行动。新闻出版系统要从六个方面发力,为推动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来自新闻出版总署直属机关的800多位党员现场聆听了辅导报告。

柳斌杰在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加快推进新闻出版强国建设

2013年1月4日,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柳斌杰署长在报告中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坚定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前进方向。新闻出版全行业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的精神实质,切实把握建设文化强国的新要求,自觉担当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历史责任。

会议回顾总结了2012年以及十六大以来新闻出版工作的成绩。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新闻出版软实力大幅提升,硬实力实现跨越:新闻出版体制机制越来越有活力,产品越来越丰富,产业不断壮大,公共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传播能力空前提升。新闻出版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贡献越来越重要。会议强调,要珍视新闻出版业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并长期坚持。

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了在新闻出版强国建设上取得新进展,大会对2013年的新闻出版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筑牢文化之魂;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激发文化活力;推动新闻出版业跨越式发展,增强文化实力;推进新闻出版惠民工程,改善文化民生;构建现代新闻出版传播体系,扩大文化影响;创新新闻出版行政管理,维护文化安全。会议同时要求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建设新闻出版强国提供根本保证。

编辑与出版

刘奇葆在中央新闻单位调研时强调

带头改文风 提高传播影响力

2012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中央新闻单位调研时强调,新闻战线要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一定要下决心改进文风,以好的文风不断深化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推动各类媒体传播力影响力的提高。

调研中,中央新闻单位负责人认真学习了中央政治局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中关于对新闻报道、改进文风的要求,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批示精神。刘奇葆指出,新闻战线担负着宣传党的主张、通达社情民意的重要职责,一定要深刻领会、坚决贯彻中央精神,把改进文风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高度重视,立即部署,大力推进。要从新闻报道、评论言论和文字风格、文章标题、版面编排等方面进行总体研究、全面改进,提倡“短实新”,反对“假长空”,切实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富有吸引力感染力。要牢记新闻媒体的职责使命,通过改进文风更好地把握正确导向、巩固主流思想舆论。

全国新闻出版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柳斌杰指出

用十八大精神指导推进信息化工作

2012年12月12日,为期一天的全国新闻出版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努力推进新闻出版信息化》的报告。

柳斌杰在讲话中强调,要实现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的改革发展目标,必须将信息化作为覆盖新闻出版行业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新闻出版总署专门制定出台了《新闻出版信息化“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新闻出版信息化“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总体目标。下一步要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各自责任,总体布局、统筹规划,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理清发展思路,科学规划信息化工作的任务与目标;二是加快电子政务发展,提高行政服务的水平与能力;三是抓好重大工程建设,迅速提升行业信息化整体实力;四是提升行业标准化水平,确保生产规范与高效;五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保障措施,强化信息安全,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交流合作,全面开创新闻出版信息化工作的新局面。

《中国出版家》编辑出版工作全面启动

为总结前人的宝贵经验,继承和发扬优秀出版人优良传统,促进当代出版业的繁荣发展,新闻出版总署特组织编辑出版《中国出版家》。2012年10月24日,《中国出版家》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在新闻出版总署召开,这标志着《中国出版家》编辑出版工作全面启动。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任编辑委员会主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和人民出版社原副总编辑吴道弘任副主任,委员由有关方面的专家和部门负责人组成。

针对即将开始的《中国出版家》编辑出版工作,柳斌杰强调,要建立一个权威的编辑委员会,邀请一批业内公认的出版史专家担任委员;要不断完善编辑出版方案;要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确保编辑出版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开放式地从中国出版业涌现的一大批出版人物中选择名家、大家;要用生动、形象、深刻的文字反映出出版大家的出版思想、出版理论、出版实践、出版贡献。会上还就编辑出版的组织机构、编撰原则及规模、经费保障以及前期准备工作进行了说明。

《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将呈报国务院

2012年10月30日,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在京举办《著作权法》修订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会议回顾了《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工作启动以来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并就即将呈报给国务院的修改草案第三稿进行了讨论。这标志着国家版权局对《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工作已近尾声,为下一步国务院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和完善修订草案奠定了良好基础。

新闻出版总署召开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座谈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署《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通知》精神,认真做好《通知》的宣传推广和落实工作,2012年10月31日,新闻出版总署召开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座谈会。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在会上表示,近期新闻出版总署将从八个方面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一是坚决落实好《通知》精神,用行政措施推动学术著作出版规范;二是提倡大社名社率先抓好学术著作出版规范;三是通过重要出版社发出《倡议书》,努力营造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良好社会氛围;四是尽快制定国家标准,提升学术出版规范;五是通过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奖、国家级优秀图书推荐、国家重大出版项目和国家出版基金申报与验收,以及出版单位年检、等级评估等工作,引导学术著作出版规范;六是抓好专业培训,普及学术著作出版规范;七是引导学术研究的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学术出版环境;八是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的重要作用,宣传好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重大意义,让更多的人关注学术著作的出版规范,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新闻出版总署遴选行业第三批领军人才

全国新闻出版行业第三批领军人才遴选工作会议2012年10月31日在京举行。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在会议上指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遴选,要坚持把品德、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做到科学评价人才;要坚持正确导向,坚持服务行业,高端引领,遴选出一批政治强、业务精、水平高的领军人才,在行业人才工作中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评委会将通过严谨、客观、公平、公正的评议和无记名投票,产生遴选结果。经过公示等程序,新闻出版总署将正式公布“全国新闻出版行业第三批领军人才”名单。此前,新闻出版总署已在全行业遴选出541位领军人才。

大型出版网站自我约束机制试点工作启动

为更好地开展党的十八大主题的网络出版活动,2012年11月3日,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召开大型出版网站自我约束机制试点动员部署会,选择了在规模、业务、社会影响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10家网站作为先期试点,引导网站建立健全网络出版活动自我约束机制,并形成以下四方面制度:建立健全网络出版物先审后发的管理制度,实行大型出版网站自我约束机制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大型出版网站自我约束机制岗位责任制度,建立健全大型出版网站自我约束机制绩效评估制度。

20种图书获选2012年度“中国最美的书”

2012年11月19日,2012年度“中国最美的书”在上海揭晓,20种图书荣获本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称号,明年春天将代表中国赴德国莱比锡参评2013年度“世界最美的书”称号。本届评选共收到来自全国124家出版单位的参评图书274种、396册,内容涵盖文学、艺术、科技、教育、历史、生活、儿童读物等方面。从具体获奖作品来看,学术类、工具类图书的设计有了可喜的突破,成为今年获奖图书的一个亮点。此外,简约、流畅、轻盈,注重回归图书的本体功能,已成为中国出版界和书籍设计界的共识。

京沪港三联合资成立三联国际公司

作为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精神的重要举措,京沪港三地三联书店合资成立三联时空国际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联国际公司)。2012年11月29日,公司揭牌仪式在京举行。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在揭牌仪式上讲话,指出三联国际公司的成立,是京沪港三家三联书店凝聚力量、整合资源,在全球图书市场打造三联品牌,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际行动,对扩大三联品牌知名度、多出精品出版物、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美首次召开网络版权执法研讨会

由国家版权局和美国专利商标局联合主办的中美网络版权执法研讨会2012年12月4日在北京开幕。这是中美两国首次在网络版权执法合作及研究方面举办的国际性研讨会。双方围绕中美数字环境下版权侵权的主要类型及相关法律法规、网络执法的合作与协调、版权保护执法实践、权利人怎样与执法机关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探讨。

第七届中国期刊创新年会在京举行

2012年12月6日,由中国期刊协会、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联合主办,出版发行研究杂志社承办的第七届中国期刊创新年会在京举行。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出席并讲话,他对今后期刊业的创新发展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期刊业的重大理论课题;二是要推动期刊和经济的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信息;三是要推动期刊与科研的结合,使期刊成为科研的重要载体;四是要推动期刊与社会的结合,为人民群众更好地追求美好生活提供精神食粮。

来自全国各地期刊出版单位的代表和有关专家学者结合各自经验体会,围绕“期刊转制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主题,就期刊社及期刊编辑部如何转企改制,如何整合资源,如何实现集群化、集团化发展,如何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及数字出版平台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汉语大词典》启动“大修”工程

作为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汉语工具书,《汉语大词典》将启动“大修”工程,并力争在2015年出版第二版第一册,预计2020年完成全书25册、约6 000万字的编纂出版工作。2012年12月10日,《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编纂出版启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副署长邬书林,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李卫红,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振武等出席会议并讲话。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主编华建敏强调,编纂修订《汉语大词典》是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汉语大词典》很有必要建立定期修订机制,及时反映新事物、新词汇,使《汉语大词典》不断以新的面貌,更好地承担继承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任。《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工委会主任柳斌杰针对《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的编纂出版工作强调,要与时俱进,展现时代风貌;要科学严谨,锤炼文化精品;要创新技术,提升传播能力;要依靠人才,培养编辑队伍;要精心组织,落实保障措施。

2012年度新闻出版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工作会议举行

2012年度新闻专业、出版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工作会议12月10日至11日在京举行,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新闻与出版专业高级职称评委会主任柳斌杰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做好包括高级职称评审在内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本次新闻专业参评人员79名,出版专业参评人员139名,评审结果将于近期向社会公示。

MPR出版物国家标准应用推广工作试点启动

2012年12月13日,MPR出版物国家标准应用推广工作三省试点启动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陕西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首批试点单位,这也意味着我国新闻出版行业制定的第一个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出版物标准正式启动试点应用。

出版物管理工作意见范文第2篇

摘要:项目化管理是提高出版社经营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包括独立的项目管理部门组织模式、跨事业部的项目管理组织模式、事业部下的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等。其组织运营机制需从项目的遴选机制、项目组人员遴选构成、项目组成员考核与激励等三个方面考虑。其过程控制主要包括建立选题实施论证机制;实施组稿、编辑加工流程、质量控制;成本与定价策略的实施论证;营销策划及实施。项目化管理需处理好项目负责人与事业部主任之间的工作职责分工、各项目的优先顺序、利益的优化等几个关系与问题。

关键词:图书出版;项目化管理;模式;机制;控制

一、图书出版项目化管理的必要性

项目是指在限定的资源与限定的时间内需要完成的一次性任务。项目管理就是运用各种相关技能、方法与工具,为满足或超越项目有关各方对项目的要求与期望,所开展的各种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的活动。

就出版社而言,出版的一个系列的图书或一本单独的图书,都是独立的项目。这样的项目原本掌握在个体编辑手中,很多书最终出版效益不高,或因出版时间没有计划好导致错失市场良机,或因内容定位考虑不细导致读者不买单,或因销售部门忽视导致内容质量优秀的图书没有足够的销售机会,或因各种偶发的外部因素,如纸张采购、印厂、物流等,导致出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总编办公室、印制部、营销部等职能部门,由于缺乏足够的出版前与编辑的沟通协调,会站在本部门既有工作运行的角度,来一本书处理一本书,导致整个链条效率不高,编辑个体也感到力不从心。如此状况,编辑要提高个体效益,只能多出品种,而品种增多,职能部门又疲于应付,更难提高单品效益,导致恶性循环。

一个成功的出版项目,往往建立在好的选题策划、好的目标市场定位、好的组稿、合理的成本控制以及优秀的市场营销方案策划实施的基础上。更多地考虑生产实施过程中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一个个的出版项目作为企业运作的单元,减少部门制、层级制带来的沟通执行的低效,如此实行项目化组织管理,应该是提升出版社单品出版效率的一种可行的管理选择。

好的策划需要经过多次多方论证,正常的出版社选题流程是编辑个体上报、事业部论证、总编室(部)论证三级。由于图书是个性化需求较强的产品,一旦事业部和社部管理的品种过多,就存在论证不到位或论证偏差的情况,虽然符合事业部规划的大方向,但在具体选题操作定位和实施层面,由于编辑个体经验不足,难免会存在失误。在实施阶段,如能以项目组方式进行更进一步的操作论证和过程管控,将可避免很多失败和风险。

二、三种项目化管理模式

传统的出版社管理模式是职能化、部门化的管理,最终的考核目标是个人。个人听从部门主管的指令执行工作,与其他部门之间联系不够紧密。现有大多数出版社的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传统出版社的组织结构是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成员在部门内执行任务,而无权力调动其他部门的资源。信息的传递和决策效率较慢,部门成员自下而上汇报,部门主管协调其他部门领导或更高级别决策,决策再由各部门领导自上而下传达给部门成员执行。

理想的出版企业组织管理模式,是弱化职能部门的管理,强化以目标市场为导向的项目化的组织管理。中等规模以上的出版社事业部或分社在整个出版战略规划以及人员管理层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保留这样的职能设置。小型出版机构,完全可以以一个个独立的项目组作为组织管理的单元。图2为中等规模以上出版社理想的项目化管理组织结构。

这种管理模式的特点是变垂直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为矩阵式组织结构。项目实施的责任人、实施主体、协调主体明确,管理层级少,管理效率可以得到提高。具体而言,仍可能存在三种不同的项目组织模式。

1.独立的项目管理部门组织模式

大多数出版社都会承担一些国家级、省市级重要的出版项目,这些项目或关系国家重要领域的科学技术发展,或关系到历史文化传承,政府和出版社层面都会投入资金和人力物力来实现这些重大出版项目。这类出版项目往往出版周期长、投入大,很多需要三到五年的规划和组织才能完成出版。对于这类项目的管理,可以成立独立的项目管理部门,将原先需要分散到事业部和个人的一些重要出版项目集中起来,统筹规划选题的论证、申报、实施。项目部门可以对外寻找专家资源支持,对内直接协调原不同事业部需要参与项目出版的编辑,以及印制部门和营销部门相关人员,协调项目的出版进度、流程、成本预算、决算。由于重点项目的出版是长期、多项目并存的,且申报、立项、论证、组织、出版、结项等流程与一般市场类图书有很大的差异,因而成立独立的项目管理部门十分必要。

2.跨事业部的项目管理组织模式

有些出版项目,尤其是大型市场类图书的出版项目,存在需要跨事业部组织的情况。由于市场类图书从论证到出版需要的时间均比较短,因而需要利用项目化管理的方式,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出版任务,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在迪士尼出版项目的管理上,就采用了跨事业部的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由一位社领导担任项目负责人,对外与迪士尼层面进行统一的沟通,对内协调选题规划事宜。社领导协调外语事业部与基础教育事业部共同论证和规划不同的产品线,并直接领导相关编辑落实具体的工作。项目组与印制部门、营销部门相关人员在选题论证和实施阶段会反复共同商议成本、工艺、渠道、营销等方面的问题,根据印制和营销的建议,修正一些初期选题操作的想法以及调整印制工艺、纸张的选择,最大程度解决决策效率低下的问题,避免了产品定位不准、产品设计不理想、营销实施滞后等问题。由于是项目组与各部门共同决策,也避免了可能存在的编辑部门、制作部门、营销部门由于一些环节疏忽而互相推诿、抱怨的情况。即使有处理得不理想的环节,项目组成员也可当作是宝贵的经验,在以后的实施中进行改進。

3.事业部下的项目管理组织模式

事业部规划下的重点图书出版,可以采取这种项目管理组织模式。在事业部主任是项目负责人的情况下,可以最大限度调动本部门的资源完成项目的出版。如果不是,需要赋予项目负责人足够的决策权和协调权,必要时帮助项目负责人协调内外部资源。市场类重点图书项目的出版,非常有必要设置责任营销的岗位,明确责任营销在此项目中的地位和职责,在内部起到协调沟通作用,并承担一些营销方案的落实工作。在初期组建项目组时,事业部主任、营销部主任甚至分管社领导需协调落实相关工作人员,后期操作实施阶段则由项目负责人全权负责整个项目的出版乃至营销方案的实施。

三、项目化管理的组织运营机制

在从以人为管理对象的行政组织结构向以生产为导向的项目组织结构转变的过程中,传统出版企业需要渐进式和改良式发展。尤其对于年出书300种以上的出版社,首先要抓好重点图书、重点项目的出版,建立重点图书和重点项目的组织运营机制,提升管理效率及经济效益。项目化管理的组织运营机制需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1.项目的遴选机制

什么样的图书能入选重点项目,每个社需根据自身的战略规划方向来考虑。有些项目符合社重点规划的学术或市场方向,预期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又具有操作实施的可行性,则很容易入选重点项目,按项目化方式组织管理。有些项目符合一些长远的规划方向,但短期不具备实施的可能性,需培育和进一步进行实施论证,也可作为重点培育项目。入选重点项目的选题和系列选题,除正常的按职能部门实施的选题个人、事业部、社部三级论证制外,还需进行更深一级的实施论证,学术类图书需聘请相关行业专家学者进行论证把关、市场类图书需会同营销部门更进一步论证消费者定位、产品形态定位、渠道定位、营销方式定位等。只有进一步深入会同相关外部、内部人员论证,清晰、明确的目标选题才能入选重点项目。

2.项目组人员遴选构成

由社部组织的国家重大项目、市场类重点对外合作项目,一般由社领导或事业部主任直接担任负责人,而由个人策划申报并入选社内重点项目的,则由策划编辑担任项目的负责人。各类项目负责人在选题操作实施过程中组建项目组十分必要,项目组人员的构成,一般由负责人、编辑人员、设计人员、印务人员和营销人员共同组成,印务和营销可以从相关部门选择一位代表。重大系列项目则一般需要事业部主任、印制部主任及营销部主任共同参与组成项目组。负责人需要具备很好的业务能力及协调能力,掌控项目进度,跟踪计划执行。

3.项目组成员考核与激励

出版社对于编辑多采用创利考核的方式,编辑的收入一般由编辑加工工作量和创利提成两方面组成。由于一些周期较长的具有重大社会效益的重点项目或处于培育期的项目,其经济效益短期很难实现,导致参与重点项目的编辑短期收益得不到保障,因而重点项目需制定单独的激励措施,如立项奖励、基金获得奖励、完成奖励,以保证参与重点项目的编辑人员从精神上和物质上均能得到很好的回报,让编辑人员可以全身心投入到重点项目的出版上。而市场类的图书项目,经济利益的追求目标明确,除了正常的单书创利结算之外,为鼓励整个项目实现更高的效益,可以前置一些更高的码洋、销售册数和利润目标,达到更高目标后可以获得额外的奖励,以鼓励项目组为了实现更高的销售目标而努力。项目组成员除了编辑之外,一些参与项目的印务、营销或财务等相关人员在原有部门内有特定的岗位考核要求。项目组的运行,需要明确这部分参与人员的责、权、利,使每一位成员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收益回报预期,才能提高项目的运作效率。

四、图书项目化管理的过程控制

面对大众消费者的市场类图书项目,需要涉及的市場论证、产品形态论证、渠道开发和营销方案等会比较复杂,而且市场机遇可能转瞬即逝,短期内需完成从论证到开发,并迅速实现销售的过程。故在项目初期立项通过到最终实施完成,过程环节的控制非常关键。笔者在承担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迪士尼出版项目负责人的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实施过程控制。

1.建立选题实施论证机制

选题从立项阶段的初期设想到真正实施,中间常常会有很多改变。故项目重点立项并成立项目组后,项目负责人需进一步召集项目组成员进行实施阶段的再次论证,从目标消费者描绘、产品形态如何设计到渠道如何选取,营销宣传往哪里走,都需要反复商议、进行内外部调研和论证,以使项目组全体成员明确并建立信心。这样的好处是,前期反复论证,心中有数,后期操作方向清楚,失败的可能性就会较小,即使有些环节经市场检验不理想,也不会影响到大方向的决策。

2.实施组稿、编辑加工流程、质量控制

由于前期论证清晰,内容、设计方向明确,在组稿阶段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也避免了由于内容结构问题、设计问题在后期编辑加工阶段反复调整、修改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效率,并保证了质量。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在迪士尼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于不同的产品线,尝试使用了项目计划表,从预计最合适的上市时间倒推,为编辑加工和设计、印刷的每个环节制定了时间表,由不同产品线负责编辑统筹整个进度流程。由于整个项目有多条产品线在并行,项目计划表的制定,使得项目负责人以及相关人员和部门都非常清楚整条产品线的进度,以及各个环节的责任人,时间明确、责任目标明确,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3.成本与定价策略的实施论证

决定定价的因素有成本,也有消费者心理接受度。在选题实施论证的过程中,目标消费人群的描绘至关重要,这决定了产品如何设计,采用何种装帧和工艺,以及成本和定价。其次,产品预期主要通过哪类渠道销售,也会影响定价策略。如果以实体店销售为主,则定价就是消费者购买价,如果产品主要通过网络渠道销售,则定价可以略高,以打折后消费者实际购买价推测消费者心理接受度。操作过程中的一些设计、纸张变动也会影响到定价,项目组会对不同工艺、纸张所呈现的图书分别打样进行实物比较,以确认最终形式和定价。成本与定价的策略论证,贯穿选题初期立项到论证实施的整个过程,项目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反复推敲最合适的定价策略。

4.营销策划及实施

与此同时,生产实施过程中,营销工作也已前置,并统筹在项目进度计划表内。在整体设计方案定稿之时,就开始操作营销传播文案,营销传播文案分渠道版和消费者版,并以微信为主要传播方式。在书出版之前就开始渠道预热、网店预售等,针对消费者的营销计划也提前设计,在书上市和出版后一段时间稳步推进,并根据上市反馈调整营销传播方向、渠道陈列方式以及跟进促销方案。

五、项目化管理需处理好几个关系

实施项目化管理,重要的是改变管理的观念,即改变以人为单位的管理为以生产为单位的管理。其中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第一,在职能事业部仍存在的情况下,界定好项目负责人与事业部主任之间的职责分工,项目负责人的职责是负责做什么和怎么做,而事业部主任应负责项目在部门内的工作分配问题,以及与其他部门资源协调的问题;第二,多项目并行时,各项目对相关编校资源、营销资源的需求常常发生冲突,此种情况需由社领导层面进行协调,确认各项目的优先顺序,以使社内资源得到较优化的利用;第三,由社部直接领导的跨部门的重点项目,涉及跨部门调用人员、资源的情况,往往会与事业部原本的工作目标、人员配置产生冲突。事业部要兼顾原部门和项目两方面的工作,时间和人员分配上常常出现困难。这种情况时常发生,社部层面需要从全局角度考虑利益的最优化问题,并平衡整体目标实现与事业部目标实现之间的关系。

出版物管理工作意见范文第3篇

摘要:在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日益加快的前提下,当前的图书出版企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市场环境。因此,图书出版行业想要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就要时刻坚持以服务为重点和以服务为导向的发展方向,尽快实现出版管理和市场营销的改革工作,充分发挥出传统出版行业在文化传播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上的优势作用。图书成本管理工作对图书出版企业的管理、发展与市场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立足于当前图书出版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与管理问题,对如何加强图书成本管控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图书 成本管控 实践举措

2017年,我国各行各业在国家稳定的经济环境中持续发展。根据最近的统计数据,我国的图书出版量达到了79.25亿册,同前期相比增长2.85%;图书出版实现营业收入723.51亿元,增长率为11.32%。从上述数据来看,我国的图书出版事业正处于发展的上升阶段,在国家经济文化共同发展、科技创新不断进步的总体市场环境下,图书出版事业在满足社会精神文化发展需求上内容载体和市场在逐步扩大,给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图书出版行业想要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就要时刻坚持以服务为重点和以服务为导向的发展方向,尽快实现出版管理和市场营销的改革工作,充分发挥出传统出版行业在文化传播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上的优势作用。为了增强出版行业在当下市场环境中的综合竞争实力,图书成本的控制与管理工作成为了图书出版企业增加盈利、谋求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图书出版成本及管理现状概述

图书成本的管理与控制一直都是图书出版行业在谋求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管理问题。图书出版行业传统意义上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对图书纸张费、制版费、印装费和作者稿酬等方面的控制上。这些方面的成本通常可以占据图书出版过程中直接生产成本的60%到70%。为了降低这方面成本,在执行图书出版之前,出版社一般会采用计划成本法的管理办法,对上述图书成本进行核算,设定一个较为合适的计划成本率和产品成本差异率。但是计划成本法的核算方法,实际上只是单纯对出版企业图书成本的事后核算,同时由于核算项目的局限性,成本核算的结果很难反映出出版圖书的实际成本。因此,这种传统的成本核算办法相对浅显和粗放,难以对出版企业的生产经营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

随着市场作用力在图书出版行业的不断凸显,图书出版企业开始逐渐认识到图书出版预测工作对图书成本控制的作用。对于出版企业来讲,社内畅销书的占比相对较小,因此大部分图书出版在实际出版中面临着成本控制与出版发行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图书一版印刷总量超出市场预期值过多,造成了图书在出版企业由于销路不畅产生的库存积压严重,图书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非畅销书类在印刷过程中一版印刷费用、制版费用、市场营销等费用居高,图书单册成本过高,导致了图书利润下降,给出版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图书市场的现状给图书行业成本控制与管理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逐渐成为了当前图书出版企业潜在的亏损因素以及制约其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强图书出版行业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工作,降低图书成本是当前出版行业生存与发展的最终途径。

二、当前出版行业图书成本管理难点

(一)图书库存成本增加

图书出版企业为了实现成本控制和管理的目的,往往会倾向于采用压低单册图书直接出版成本的管理方法。也就是说,在一本图书稿酬一定的基础上,在出版过程中可以从纸张购置、增大印刷数量、选择价位较低的印刷厂等方面降低图书的印制费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增大图书印刷量成为了降低单册图书成本的不二选择。在图书出版过程中,单册图书的印刷数量同单册图书的成本成反比。也就是说,图书印刷数量越多,则单册图书的成本越低。但是,从图书出版行业的现状来讲,实际上真正能够为图书出版企业提升经济效益、扩大利润空间的图书只占到了图书出版总量的20%左右。因此,通过盲目的扩大印刷数量来降低单册图书的印刷成本不但难以起到有效的成本管控的目的,反而会因为大量印数的书册存货大量积压增加图书策划成本、库存管理成本和市场营销成本等间接成本,导致了图书出版企业实际经营总成本的居高不下。

(二)成本管理目标松散

图书的印制和发行包括了从内容策划、撰稿加工、编辑校对、设计装帧、印刷、包装营销等多个环节。因此,随着我国图书出版行业企业改制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图书出版管理逐步向着规模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图书的各个制作环节中,各部门相对独立,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能力较差,导致了图书在出版过程中成本控制与管理的目标是分散到各个部门中的,没能够形成统一的成本控制目标体系。这种松散的成本目标管理办法,使得财务部门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只能根据各部门提供的相关数据,进行成本的跟踪和核算工作,大幅度地增加了出版企业财务核算的难度和工作量。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种类、市场面向和生命周期的图书,财务部门在进行成本核算工作时需要将成本核算目标分别下放到不同的图书生产部门中去,这种成本管理办法由于目标过于分散,导致了成本核算专业性不强,在实际的数据归集整理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定的信息失真和疏漏,导致了图书出版的原始目标难以实现。

(三)单书成本核算办法老旧,成本计算失真

单书成本核算作为当前图书出版企业成本管控中的重要手段,对核算并控制企业总体经营成本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图书出版企业在单书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令人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单书成本核算工作主要依靠的是企业财会部门的独立核算。通常情况下是建立在企业总体成本核算结果基础上,根据单册图书的销售与利润情况及出版成本等数据,进行分析和再加工工作,在财务立项中大多是按照出版印刷数量和该类图书出版总成本之比用以表示单册图书成本,并进行相关经济效益的核算。例如,某出版企业策划出版一册图书,书号及编审费用3500元、稿酬费用8000元、设计及印制费用26000元、仓储及营销费用4000元,则该册图书成本总数约为41500元,以一版印刷5000册计,单书成本约为8.3元/册。但是,这种核算方法由于企业出版突出产品批次与种类较多、印版之间由于纸张、装帧、营销等变量影响产生的差异较大等原因,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单书成本核算工作表现出难度较大、数据不准确等问题。

(四)成本账务处理管理混乱

目前,图书出版企业的财会管理能力发展的不足也对图书出版成本核算工作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首先,虽然近年来图书出版行业财务管理部门在逐步引入和建立财务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但当前财务部门信息化财务硬件和软件都还有待完善,财务部门之前的相关账目也无法实现完全的信息化档案建设。这种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导致了财务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记账混乱、信息分散、核算口径难以统一等问题。尤其是出版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难以实现对企业各部门的整体控制,致使财务人员在清点库存书册、统计发行量、计算营销及策划费用过程中难以及时获得有效的统计数据,造成了成本核算结果信息同实际出版成本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次,由于财务部门成本核算账目管理粗放的原因,财务人员在进行成本项目核算过程中为了平衡成本支出项目,在成本核算工作中进行人为的调节,把不应计入该成本项目的费用一并计入该项目中,导致了单项或总体成本虚亏实盈等现象出现,造成了财务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混乱。

三、图书成本控制的主要方面

为了实现图书出版企业成本管控工作的有效性,要格外注重每个环节的成本控制问题。当前出版企业的图书成本控制工作主要集中在图书策划、编辑印刷、图书发行、管理、资金等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对实现当前图书出版企业的全面成本控制均有着至关紧要的作用。

(一)图书策划成本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出版单位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市场因素对图书出版工作的影响逐步加深。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对图书出版企业在图书出版之前的市场调研工作上要求也在逐步增强。因此,当前的图书出版成本中,图书的设计策划成本费用在不断增长。为了保证图书成册后的销售,图书在出版前的选题和策划上就应加强对市场需求的判定。图书选题策划成本主要包括图书市场调研费用、项目立项费用、相关人员的差旅费用等。为了实现图书策划成本对图书市场经济效益的提升作用,图书出版企业可以通过提升选题质量、加大对图书销售市场目标预测、提升图书增值服务等提高图书的市场占有率和单书册经济效益,通过降低图书策划成本在图书总成本中的占比实现对图书设计及策划成本的有效控制。

(二)编辑印刷成本

图书的编辑印刷成本是图书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编校费用、装帧费用、纸张费用、印装费用等方面对成书后的图书质量和图书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例如,在图书的装帧设计工作上,图书书册封面、环衬、扉页、插图、纸张材料、版面样式和印装方法都对图书在市场中的销售情况有重要的影响。为了实现图书编制印刷成本的控制,可以通过降低纸张用量和纸张费用、更新制版印刷技术,来实现图书出版成本的控制。例如2013年美国施普林格出版公司通过采用数字印刷技术,实现了企业次年度成本下降3%的管理目标。

(三)图书发行成本

图书的发行成本主要包括图书营销方案策划、营销渠道整合、宣传征订、仓储运输等方面。上述环节中,每一个环节控制的失效都有可能造成图书出版成本的增加。随着当前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渠道成为了当前图书发行成本控制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图书宣传策划工作中,出版企业可以通过网络书店、微博、专业论坛等对发行的书籍进行宣传工作,减少在实体书店举行图书宣传活动,从而节省图书的营销费用。同时,出版企业可以通过网络直营书店的形式,开展线上业务,通过在线购买和支付等直接面对图书消费群体的方式,减少图书营销的中间环节、加速图书营销周转速率,从而实现降低图书的销售、仓储和物流成本的目的,有效地对图书发行成本进行控制。

(四)管理成本

图书出版企业的管理成本相对复杂。这部分成本主要包括图书出版企业日常运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职工薪酬、办公费用、水电费用、场地费用、招待费用及缴纳税金等方面的内容。图书出版企业的管理费用在统计和核算工作中由于涉及的项目较为复杂、资金名目过多导致了出版企业的管理费用作为单项成本核算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实现图书出版企业管理成本的控制,财务部门要严格出版企业日常经费的使用审核和复核工作、建立有效的资金监管财务制度规定体系来降低不必要资金的支出,以不该花的不花、能少花的少花为原则,实现出版企业日常管理费用的有效控制。

(五)资金成本

随着出版企业经营项目的市场业务不断扩大,企业也在不断通过融资、贷款等方式扩大自身的发展规模,从而实现市场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因此,企业在资金筹集和运作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一定的资金成本,给出版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意义上的压力。因此,为了实现更加科学有效的成本与控制管理,将出版企业的资金成本纳入企业成本核算和管控工作成为了一种必然。一方面,企业应将资金成本严格纳入企业年度预算编制过程中,保障资金成本在图书总成本中所占比例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避免资金成本过高给图书出版工作造成过大的市场压力。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压缩图书库存、盘活企业流动资金与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避免资金过度占用等手段,实现对资金成本的控制,从而保障后期图书发行与销售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降低图书出版成本的措施

(一)落实成本管控,实现直接出版成本降低

为了实现图书出版成本的降低,要坚持落实图书企业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工作。首先,在出版企业中要落实成本控制思想,将成本管理同企业的战略发展决策结合起来。不但要引起领导层次对图书出版工作中成本管理的重视,更加要让成本控制工作落实到书籍出版与发行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岗位中去。同时,财务部门可以通过建立直观有效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制度,将图书出版中的直接出版成本,如稿酬、编辑校对费用、纸张及印刷费用、设备及场地费用、版权费用等看得见的图书出版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实现成本的节约,从而在直观层面上实现企业图书出版成本费用的有效降低。

(二)把握市場态势,提高图书经济收益

在出版过程中,增加图书的市场经济效益、提高图书利润率,是图书出版企业降低成本率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图书出版过程中,要加强对企业的市场化管理观念,增强图书在制作、营销和管理中的市场意识。在图书选题之初,就要通过准确的市场定位,拓展相应的读者群体来实现图书销量的提升。以《于丹<论语>心得》、明月《明朝那些事儿》为例,通过模糊了学术出版物同大众读物之间的概念,创造了符合当前环境下大众需求的学术性读物,不但实现了图书销量的提升,同时也提升了出版物的经济效益。因此,为了降低图书营销的后期成本,加大对市场及读者群需求的调研是当前出版行业有效提高销量、降低库存、实现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手段。

(三)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实现图书出版全过程控制

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科学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以企业预算为手段,实现对企业经营资金、财务、人力、经营、管理及相关信息的综合性管理。对图书出版企业来讲,通过整合图书出版过程中各环节的业务流程和相关数据,可以通过预算将图书出版流程编制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管理的有机融合。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实现图书出版过程中选题、编辑、印刷、出版、发行、营销等环节的信息对接和统一管理。这种将图书预算成本各环节和各阶段统一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避免成本控制目标过于分散、成本执行困难的难题。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可以为企业财务部门的成本控制工作提供更加有价值的信息数据,方便财务部门根据图书出版发行预算,制定有效的成本支出控制办法,优化当前图书的成本结构,从而实现图书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工作。

(四)引入出版企业ERP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成本优化控制

近年来,随着网络通信技术和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各行业企业的财务部门都逐步走上了信息化的发展道路。为了改善过去图书出版企业的信息滞后、财务账目混乱的问题,加强当前出版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成为了实现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的重要保障。例如,在当前出版企业财务部门可以通过引入ERP财务管理系统,建立企业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图书单书成本核算、综合预算、营销管理、仓储物流、资金结算等多方位管理上的统一、连贯和准确。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方法,实现图书出版企业成本控制水平与效果的双重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思.小谈图书的成本控制[J].商,2016,(30):214.

[2]王体.图书印制成本的全流程控制[J].科技与出版,2013,(8):39-41.

[3]周晶.图书出版环节成本控制及质量管理[J].印刷杂志,2012,(11):20-22.

(作者单位:中国中醫药出版社)

出版物管理工作意见范文第4篇

摘 要:主持人话语是广播表情达意的符号手段,主持人在广播媒体中发挥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广播主持人品牌影响力的构建有助于受众记忆、识别、区别其所在节目及播出平台并持续凝聚受众的注意力。打造全媒体主持人推广平台,加强广播主持人电子有声资料库建设,转化主持人节目产品样态,提升主持人有声语言表达功力,提高可视收音机技术手段和建立科学、常规的主持人评价体系等,都是广播主持人品牌影响力的构建途径。

关键词:广播主持人 品牌影响力 构建路径

广播主持人的品牌影响力是受众与广播媒介在长期互动中形成的,亦是主持人不俗的业务水平与其所在平台优质品牌策划的体现。构建广播主持人的品牌影响力能为受众打造一位值得信赖的、具有影响力的无线电另一端的“朋友”,更能在为广大受众提供优质广播产品的同时,凝聚广播节目甚至其播出平台的核心品牌竞争力。

一、品牌的排他性决定了主持人是广播的最佳品牌载体

关于品牌,美国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是这样定义的:“一个名字、称谓、符号或设计,或者是上述的总和,其目的是要使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有别于其他竞争者。”①据此可见,排他性是品牌的根本属性。

广播是听觉符号系统的输出媒介,模拟各种人声、音乐、音响等发出的电子信号是其唯一的信息载体。与报纸、电视、互联网、手机不同,广播必须借助人声进行直接表义,有声语言是广播媒介中发出明确语意的唯一符号。主持人在广播节目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他们在话筒前的有声语言表达被转换成电子信号,听众通过接受电子信号模拟的人声进入“主持人就在我身边”的虚拟谈话场。“像人的指纹一样,人的嗓音和言语模式有着惊人的鉴别作用。”②相对于音乐、音响等听觉感受,人声给听众留下的印象是最为深刻且最易鉴别。与此同时,主持人以人格化、人际化的方式与听众沟通交流,可以让受众忽略其媒体符号特征,以朋友的方式更深地嵌入,从而实现大众传播中的接近性原则。因此,主持人是广播品牌的最佳载体。

二、构建广播主持人品牌影响力的多元路径

构建广播主持人品牌影响力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其实现的路径多种多样。以主持人传播主体为参照,可分为主观塑造和客观打造两个方面。

⒈ 主观塑造:主持人自主提升语言能力与思想认识

知名主持人不等同于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主持人。具有一定认可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的主持人必须具备相当的语言功力,有声语言表达水平是衡量主持人工作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手机短信在广播节目中的广泛应用,交互性成为广播主持人语言传播工作的显著特征。过去埋头念稿、自说自话的工作状态显然难以胜任海量信息与服务意识对主持人提出的更高要求,广播主持人应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反馈能力,充分利用有声语言表达的创作空间,自觉树立正确运用有声语言的典范,满足听众的心理及审美需求。

(1)主体意识:加强信息处理能力

主持人是广播节目中有声语言传播的主体,其工作手段和最终成果只能通过有声语言呈现出来。信息处理能力是主持人在有准备的情况下,对已有书面文稿和背景资料进行口头转换的专业素质。它包括对播出语言的使用水平,对音色、音高、音强、音长的自由控制能力,对语言内外部的表达技巧(即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和节奏、语气、停连、重音等的灵活运用等)。广播是听的艺术,主持人语言要富有区别于生活语体的规范性、示范性与艺术性,以上三方面是保证主持人获得较高语言能力的基石。

(2)交互意识:提高信息反馈能力

在谈到广播主持人优势时,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总编辑陆莹认为:“主持人不但有品牌影响,还是区别平面媒介、切近新媒介内容形态的重要生产要素环节。在当前的人—机对话、今后的通过机—机进行人—人对话的媒介传播时代,主持人有独特作用,可以将广播的交互性与新媒介的交互性最好融合,且发挥至极致。”③这就要求主持人具有良好的信息反馈能力,一方面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另一方面完成及时编码并作出反馈。

(3)声音意识:充分利用有声语言创作的表达空间

广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相对于视听媒体声画双通道似乎不占优势,然而在一个听众无法看到的空间里,主持人却享有充分的有声语言创作表达空间。电视主持要求主持人“声形俱佳”,电视镜头前,主持人受到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的限制,而广播主持则不必考虑副语言,可以在相对自由的创作环境里充分使用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进行语言表达,特别是在胸腔、口腔共鸣及面部表情情感塑造方面的运用更能得以发挥。

(4)精品意识:树立正确运用有声语言的典范

广播节目具有转瞬即逝、不易保存的特点,一些主持人缺乏节目精品意识,认为播出就是节目的终点,日常节目聊以应付,申报奖项的作品录了又录。还有一些主持人片面追求生活化,把生活语言等同于播出语言,在节目中方言、土语不绝于耳。这样的现象虽说从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心理期待,起到了一定的接近性效果,但从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与提升受众的审美情趣这两项功能来看,都不利于广播节目和主持人自身的健康稳定发展,也很难在广播节目精品库里留下自己的声音。主持人不光要对听众、节目负责,还应该勇于承担起普通话普及的历史使命。

(5)服务意识:满足受众心理及审美需求

服务听众不是一味地迎合所谓“大众口味”。大众传媒除了传播信息、提供娱乐、服务生活的功能外,还肩负着社会教育的重大使命。在社会改革发展的进程中,个人与组织的观念与组织形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些新生事物和观念的出现需要大众媒体在泥沙俱下的大社会环境中为广大受众指明方向。例如,面对一些网络流行的语体语汇,面对一些媚俗、低俗的炒作事件,都需要我们站在一定的认识高度,采取相应的、灵活的传播策略对受众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服务意识是一种负责的精神和态度,而不是谄媚与讨好,更不能为了获得关注故意制造猎奇效果。我们不要低估了受众的审美情趣,因为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听众想在广播里寻找心灵的给养。

⒉ 客观打造:广播电台精心构建

拥有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主持人的数量是衡量一个广播电台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主持人的成长成才除了依靠自身努力之外,广播电台亦需要给其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与成长空间。这是组织对成员所必须承担的培训提升义务,也是组织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1)借助不同媒体打造广播主持人明星群体

广播电台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兄弟媒体和自身资源,打造广播主持人明星群体,形成规模效应,使受众对他们“见其人、熟其声、知其事、随其行”,培养一批忠实听众。广播明星不是显性明星,人们只能通过声音对他们进行辨识,由于声音在不同的环境下会产生改变且必须主动发出才能被接受,所以单靠声音让听众对主持人产生深刻的印象十分困难。广播电台可以借助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视觉媒体,使听众能将主持人的声、形对位,并通过一些相关报道对其增进了解。198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出演的相声《学播音》就使得全国观众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著名播音员夏青、铁成、丁然、方明、葛兰、林如、雅坤的音容笑貌留下了深刻印象;2007年8月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播放夏青专题;2004年9月和2011年3月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分别以《永不消逝的电波》和《隐藏在声音背后的故事》为题专访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著名播音员;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栏目邀请方明、陆洋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为其出镜播读文学作品,这些都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2011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行了第三届“十佳”播音员主持人评选活动,并不失时机地利用网络平台对当年获得“金话筒”及各类新闻奖的主持人进行了宣传报道,这些做法值得肯定。与此同时,电台还能利用自身优质人力及社会资源举行大型活动,通过这些实实在在、面对面的活动拉进“空中之友”间的距离。2009年9月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祖国万岁——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诗歌音乐朗诵会》不仅让观众近距离、在现场欣赏到著名播音艺术家、表演艺术家的精湛技艺,更是履行了国家级广播电台的社会责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听众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与自己喜爱或者熟悉的主持人面对面,将主持人声音特质与其名字、形象、事迹对位,更有利于形成固定收听群体,凝聚品牌价值。

(2)加强广播主持人电子有声资料库建设

2010年10月1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王求主持召开会议,要求进一步完善播音员主持人电子业务资料库。④广播节目是丰富的有声信息资源库,但因其转瞬即逝、不易保存,二次使用率普遍较低。广播主持人电子有声资料库的建立,可以将主持人节目发布到互联网上共享,不仅为听众自主选择往期节目提供了便利,也为研究者和专业学生提供了研究和学习样本。

另外,目前各类广播电视作品评奖采取的方式是报送,很多单位和个人不惜付出常规节目数倍的人力、物力去制作参评节目,因而参评节目的质量与日常节目的质量差别很大,这也违背了设置奖项的初衷。主持人电子有声资料库的建设完备后,可从常规节目中随机抽取节目参评,相信这样的方式有利于促进节目质量与主持人水平的整体提升。

(3)转化工作成果,发行出版物

广播节目是播出的电子信号,不易保存。即使是个人能够通过技术手段捕获其所需的节目内容,声音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研究者、专业学习者在获取学术研究和学习资料时也遇到了同样的困难。文化产品的载体灵活多样,一期优质的、受到听众喜欢的节目可以以书籍、光碟、软件、网络在线等多种方式,以商品的形式与消费者见面。除此之外,出版知名主持人传记、有声读物或语言学习电子出版物等,都能在服务社会、丰富文化产业的同时,打造主持人品牌。由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由夏青朗读的《唐诗三百首》,至今仍广为流传并被当作语言学习和诗词学习的经典。广播里的著名播音员通过出版物,成为了语言表达的示范者,在文学有声资料库里,夏青的名字将与《唐诗三百首》一样不朽。2011年6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主持指导委员会、技术制作中心和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联合录制了《红色经典作品朗诵》系列专辑CD光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方明、雅坤、黎江、贾际、陆洋、于芳、马黎、杨曦、大民、阿杰、傅淳、姚科、苏扬等老中青三代17位播音员担任了朗诵任务。⑤有了光盘作为载体,听众在品味语言艺术精品的同时,还能长期保留甚至推广这些富有时代气息的声音。

(4)建立科学化、常态化主持人品牌影响力评价体系

主动搜集听众反馈意见,重视不同层面听众诉求。充分调动广播电台内部研究机构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对主持人节目质量进行定期的调查分析,为主持人提供有效参考意见;举办专题研讨会、组织理论文章,为主持人品牌影响力的构建提供助推力。

广播电台要尊重有声语言表达的创作规律,重视主持人业务上的专业需求,不要以牺牲播音主持质量为代价,片面强调新闻播发的速度;以业务能力为主持人评优的主要依据,发挥播音员主持人组织管理部门的作用,挖掘老一辈播音员、主持人创作智慧和创作精神的富矿,重视专业人士意见。

(5)创造在岗培训机会,健全主持人队伍

播音员、主持人业务水平不光要在工作中锻炼提高,还需要常态化的专门学习研讨。“进一步完善播音员主持人培训工作规划及教学工作,加快播音员主持人培训工作常态化”,⑥已经明确成为国家级电台的工作任务。合理设定主持人工作任务量及完成方式,探寻播音员、主持人工作弹性机制,使其有时间、有精力投入业务提高与电台安排的、有助于扩大影响力的其他社会活动,能够为主持人提供更加宽松的成长环境。除了招聘、选拔和培养年轻主持人之外,要引进有经验、有个性、已形成稳定风格的主持人,适当调整主持人队伍年龄结构,保证主持人队伍老中青三代的合理比例,促进播音主持事业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本文编辑:刘园丁)

出版物管理工作意见范文第5篇

一、优化选题、提高策划能力

选题策划是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大学出版社如何充分利用学校的重点学科和人才资源,利用大学出版社贴近教学的优势,在为大学教育和科研的服务过程中,坚持特色、树立品牌、实施精品战略是出版社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2006年中,我们进一步挖掘我社特色出版领域的选题资源,努力在学术专著出版、教材出版上下工夫。

1、赵丰教授的《敦煌纺织品艺术全集》一书被列为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项目,这将是出版社在国家重点图书项目上零的突破。该项目是对现存于敦煌研究院、大英博物馆藏、吉美博物馆、爱米塔什博物馆的敦煌地区出土纺织品为研究对象的论著,具有填补国际敦煌研究领域空白的重大意义,已有两本《英藏卷》中英文版正在编辑出版过程中,预计到2007年3月就能正式出版。

2、通过积极组织申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已有9种13本教材被列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我校教师卓乃坚编写的《服装出口实务》已经出版,其余的教材将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保证高质量的按时出版。

3、努力为学校的教学多做实事。我校的服装学科是国家唯一的服装类重点学科,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力,但就服装类专业的本科教学而言,体现重点学科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的是教材的出版,目前国内虽然服装类教材出版的不少,但成系列的、体现最新教学内容、符合社会需求的还很少,为此,出版社正在与服装学院的老师联系,计划用2到3年的时间,编写出一套真正能体现东华大学服装教育水平的系列教材,内容上涵盖从服装设计、服装工艺、服装品牌与营销等涉及服装教学的各个方面,层次上包括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和社会培训教育等多个层次,为学校的增实力、上水平作实事,当然这也需要学校和学院领导的支持。

二、图书和学报出版的主要成绩

1、2006年出版了《21世纪的服装产业—世界动向和中国实施战略》、《近代中国童装实录》、《服装出口实务》、《中国染织服饰史文献导读》、《新型纺织纱线》5本上海市重点图书和《时装评论教程》1本部级十五规划教材。

2、2006年学报自然科学中英文版和社会科学版正常出版,英文版EI收录率稳步上升。收录率保持在92%以上。

3、2006年共有3种图书分别获国家和上海市的出版资金资助。我校王善元老师的《新型纺织纱线》一书英文版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我校杨以雄老师的《21世纪的服装产业—世界动向和中国实施战略》一书获上海科技专著出版基金资助;我校姜怀老师的《常用/特殊服装功能构成、评价与展望》一书获上海科普创作资金资助。

三、出版社的管理工作方面

2006年,出版社的领导班子在学校的领导和主持下进行了换届,新的班子成立后认真

总结了这几年出版社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今后如何进一步保证出版社在学校的领导下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思路:首先明确职责,规范管理,制定出版社所有岗位的职责,进行全员聘任工作;加强社部在纺织、服装类图书的策划力度,增强出版社的特色和品牌影响力;重新修订了出版社员工分配方案,使之更适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根据新的国家图书质量管理办法,制定社内保证图书质量的规定等。

四、主要指标的增长情况

自主策划图书码洋达3400万,比去年增长30%;销售码洋达2400万,比去年增长26%;销售收入达1280万,增长18%;实际回款数可达1300万左右,增长30%;图书的重印率达到了40%。

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出版特色不够鲜明,不仅出版特色领域图书的总量少,涉及的面窄,占全社出版图书的比重低,而且在图书内容质量上缺乏精品之作。

2、出版社总体规模偏小,承担较大项目的能力弱,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够理想。

3、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设以及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的改革与出版社的发展还不同步。

出版社

出版物管理工作意见范文第6篇

第一条 为积极鼓励青年教师潜心学术,支持学术原创著作出版,彰显复旦学术底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鼓励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研究生完成高质量的学位论文,特设立复旦大学出版资助基金(以下简称“本基金”),对相关学术成果的出版提供资金支持。为加强对本基金的管理,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基金每年的总额度为200万元,列入学校年度预算。按照择优资助、宁缺勿滥的原则,该年度未用完的资金自动滚存下一年度使用。

第二章 基金资助范围

第三条 本基金资助对象:(1)未受任何项目经费资助的校内副高级(含)以下职称教师的原创性学术著作;(2)由研究生院组织遴选的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由院系推荐的复旦知名已故学人的学术著作;(4)列入学校的重点项目。

第三章 基金申请要求

第四条 资助对象(1)须在完成全部书稿的条件下,方可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复旦大学出版资助基金申请表》一式四份及电子版;已经全部完成的书稿(打印装订)两套;两名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非自己学业指导教师)的推荐书。

第四章 基金申请受理与审批

第五条 本基金每年评审一次,申报时间为每年的5月份。 第六条 资助对象(1)人文社科类著作提交文科科研处,理工科和医科类著作提交科技处。其中,凡属博士学位论文的申请

1 提交研究生院。受理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定,初审合格者,送交2位专家(校内、校外各1名)匿名评审,并将汇总评审结果报基金管理办公室。基金管理办公室负责提交基金管理委员会进行第二次评审,通过第二次评审的著作将正式列入出版资助基金资助计划。

第七条 资助对象(2)由研究生院遴选并组织学位委员会进行评审,确定资助项目,冠名“复旦博学文库”(每年不超过10个项目)。资助项目名单须报基金管理办公室备案。

第八条 资助对象(3)由申请单位向文科科研处(人文社科类)、科技处(理科、医科类)提交书面申请报告和书稿,汇总后由基金管理办公室报基金管理委员会审批。

第九条 资助对象(4)由出版基金管理办公室负责受理。 第十条 每个项目字数不超过30万字,资助额度不超过5万元,不支付稿酬,系列丛书按1个项目计。其中资助对象(3)须推荐方承担50%的出版费用。

第十一条

基金管理办公室将项目申报结果在一个月内通报申请方。

第五章 著作出版及结项

第十二条 获准资助项目须凭基金管理办公室通知,在一周内与复旦大学出版社签署出版合同。根据专家评审意见需要修改的,须在通知下发之日起三个月内将修改书稿交出版社,逾期取消被资助资格。

第十三条 获准资助项目须在扉页或适当位置注明“本书由复旦大学出版资助基金资助”字样。

第十四条 著作出版后的一个月内,申请者须将样书四本(套)交基金管理办公室备案。

2 第六章 基金管理机构及日常运作

第十五条 学校成立复旦大学出版资助基金管理委员会(简称基金管委会)。基金管委会成员由校分管领导、校内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其主要工作是提出年度工作计划;对出版资助的申请进行遴选、协调和审定,并确定资助额度;审核基金预、决算等。

第十六条 为加强基金的日常管理工作,成立复旦大学出版资助基金管理办公室(简称基金管理办公室),挂靠党委宣传部。其主要工作是受管委会的委托,整合各职能部门所受理的申请材料、组织管委会二次评审,协调、督促、检查所资助成果的执行情况,拟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拟定基金年度预、决算,管理已出版的著作成果等。

第十七条 本出版资助基金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 第十八条 每年安排基金的8%的管理费,单列经费账户,由基金管理办公室管理,主要用于项目评审工作所必需的专家评审费、通讯、交通及日常行政办公费用。

第七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从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基金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复旦大学出版资助基金管理办公室

2014

上一篇:高三体育备课组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