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论文范文

2024-07-22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控制成为可能,并且数字化自动化技术运用于变电站可以提高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对此,文章通过阐述数字化变电站结构功能和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意义,分析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实现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的措施,为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 数字化变电站 数字化管理

在我国,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变电站成为一种趋势,所谓数字化变电站是指变电站内的一次电气设备之间进行数字通信,并且数字化一次设备、二次智能设备均符合相应的行业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字化变电站实现了电子式互感器、开关设备的智能化、二次设备的网络化,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二次接线系统,同时弥补了排查传统变电站故障的不足,有利于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

一、数字化变电站结构功能分析

从逻辑结构的角度来说,数字化变电站可分为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各层之间通过高速网络实现通信,具体功能如下:

1.过程层。过程层的功能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对电气量进行实时的检测,检测内容主要包括电流、电压、相位等;其次,在线检测与统计运行设备的状态参数,例如温度、压力、密度、绝缘等;第三,执行、驱动操作控制,控制主要涉及直流电源的充放电、调节变压器分接头等。

2.间隔层。与过程层相比,间隔层的功能主要是汇总过程层的实时数据信息,对一次设备实施保护控制等。

3.站控层。通过对全站的实时数据信息进行两级高速网络汇总,对数据库进行实时刷新,同时对历史数据库实施按时的登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向调度、控制中心传送相關数据信息,并将相关指令传达给间隔层、过程层,可以说,站控层具有站内监控、人机联系的功能。

二、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发展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提供技术保障,在发展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实现数字化变电站的自动化功能,另一方面还要解决诸多技术性问题。从当前数字化变电站实际运营情况来看,凭借共享信息、实时交换设备信息、降低变电站运营成本等优势,推广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1.数字化变电站可以共享统一的信息平台。基于国标通信的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颠覆了传统的变电站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电网一次设备的智能化、二次设备的网络化。对于数字化变电站来说,借助同一个通信网络,对站内所有保护、测控、计量、监控等系统传送电流、 电压等信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利用统一的信息模型、功能模型等,一方面可以共享变电站信息,提高系统的互操作性,另一方面在运行系统和其他支持系统之间共享信息,进一步降低变电站的运营成本。

2.有利于扩大变电站规模、更新变电站功能。对于数字变电站自动化来说,各设备之间通过通信网络交换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要扩大变电站的规模或者更新变电站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只需将新的设备接入到通信网络中,不需要更换原有的设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节约资源,同时减少了投资,降低了变电站的运营成本。

3.提高站内电气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对于传统的变电站来说,大多数数据通信通过电缆传输、接收等,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电缆、人力等资源,另一方面增加了对这些设备的检修难度。与之相对应,数字化变电站则使用光纤传递信息,弥补了传统电磁兼容的难题,在高低压系统之间实现了电气的隔离,提高站内电气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

4.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对于传统变电站来说,无论是电缆传输互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还是二次设备采集数据信息,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进一步影响数据信息的精度。但是,对于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来说,则采用电子式互感器输出数字信号,无形中提升了数字信息的准确度,同时提高了保护系统、测量系统,以及计量系统的精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变电站的工作质量。

三、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受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应用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技术层面。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说,数字化变电站属于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一系统工程中,要实现数字化变电站的功能,需要攻关解决诸多技术问题,例如电子式互感器,由于在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涉及电子式互感器,会增加运营成本,同时会增加部分高电压等级的电流互感器的波动范围,进而难以满足现场运行的需要。

2.保护层面。在保护校验方面,与传统的变电站相比,数字化变电站较为复杂,尤其在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对部分间隔保护校验存在一定的难度。从当前的技术水平来看,数字化保护所需的电流量、电压量无法通过常规的继电保护校验装置来提供,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电流量、电压量必须经过合并器处理才能进入保护装置,并且要完成试验需要自备合并器提供模拟试验所需的电流量和电压量,而这类保护校验难以实现。

3.可靠性层面。对于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来说,过程层的数字化,必然要增加相应的设备,进而增加相应的合并器。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加剧合并器交换数据的频率,进而影响系统的可靠性。在数字化变电站中,由于采用数字化传输信息,进而带来误码、保护动作延时等问题。同时,由于互感器自身工作方式的特殊性,进一步增加了互感器角差、比差现场试验的难度,甚至制约极性试验的进行。

四、实现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的措施

在数字化变电站中,应用自动化技术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需要考虑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与常规变电站技术之间的兼容性。

1.在过程层接入常规设备。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需要在过程层接入常规设备,通常情况下,常规设备主要包括互感器、断路器等设备,涉及的技术主要包括非常规互感器技术、智能断路器技术、智能断路器控制器技术等。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常规互感器和常规断路器、常规互感器和智能断路器、非常规互感器和常规断路器三种方式接入常规设备。

2.过程总线。在数字化变电站中应用自动化技术,通过分离控制和测量数据,可以将通信系统合并到一起,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间隔接线的复杂性。但是,由于间隔层设备需要两个以太网口,一个连接过程总线,另一个连接变电站总线。所以,可以选用网速为100 Mbit/s的以太网,实时将过程总线保护装置的跳闸命令发送到断路器,实现相应的操作。

3.合并过程总线和变电站总线。在数字化变电站中,由于过程总线、变电站总线都使用了以太网(该以太网基于MMS应用层通信堆栈),随着以太网技术的发展,通过联接变电总线构成通信网,进一步提高数字化变电站站内的通信质量。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变电站的数字化必将推动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推广应用自动化技术,同时有利于提高站内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并且有利于优化电网运行方式。在未来,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将朝着以光电式互感器、智能化集成开关、 智能变压器等方向发展,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出现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进一步实现变电站站内各层之间的一站式通信。

参考文献:

[1]于林娜.数字化变电站电力自动化技术特点、应用及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8-25.

[2]晁曙光.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分析[J].广东科技,2013-08-25.

[3]谭政军.IEC61850标准在闻堰220kV变电站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11-01.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文章在智能电网分层的基础上,以变电站的一体化监控为基础进行研究,最后就整体智能电网一体化调度的应用进行总结,提出了基于智能变电站和智能配电网的一体化调度系统的研究,为智能电网的发展提供了相关的应用实例。

关键词:智能电网;智能变电站;一体化调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经历了集中式RTU、分布式系统、基于网络的监控系统、数字化变电站到现在的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历程。作为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的重要一环,变电站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成为一体化调度的核心。

本文从智能电网中的智能变电站开始介绍,然后从变电站的一体化监控为基础进行研究,最后就整体智能电网一体化调度的应用进行总结。

1 智能电网一体化调度系统地位

智能电网中主要包括智能变电站和输变电线路调度系统,其由一体化监控系统、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GPS时对同步和电能计量等内容组成。一体化监控系统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的核心部分,其分为纵向和横向,其中纵向的作用是贯通调度和生产等主站系统,横向的作用是连接变电站内的不同自动化设备。一体化监控系统是智能电网调度控制和生产管理的基础,是备用调度体系建设的基础,是大运行体系建设的基础。

智能电网中,智能变电站的一体化调度系统是重要一环,按照智能化变电站数字化、网络化、共享化和标准化的要求,一体化调系统的形成是通过系统的集成优化开发实现的。通过具体的软件和硬件开发,最终实现电网信息的统一接入和存储,并通过统一的人机界面实现可视化,实现调度的运行监视、操作控制和数据分析等管理功能,并添加事故预警和其他辅助功能。

一体化调度系统直接采集智能电网中的相关运行信息和继电保护侧的状态信息,在软件和硬件的接入中,通过标准化接口与输变电设备状态相连,通过IEC61850的统一通讯规约实现最终的全景式数据采集处理,实现电网的监视控制。

2 智能电网一体化调度系统设计

智能电网一体化调度系统由监控主机、操作员站、工程师工作站、Ⅰ区数据通信网关机、Ⅱ区数据通信网关机、Ⅲ/Ⅳ区数据通信网关机及综合应用服务器等组成。各部分的功能如下:

(1)调度主机:负责电网中不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实现电网变电站和输变电线路的运行监控,同时,集成了防误闭锁操作和继电保护信息的控制等功能。

(2)操作工作站:该工作站是电网调度人机交互界面的主要界面,整个界面对电网的一、二次设备实施实时监控和操作,该系统具有事件记录和事故报警的功能,同时实现对电网信息的状态显示和查询等。

(3)I区的数据通信网关:该网关具有直接采集网内数据的功能,通过统一的通讯信道上一级调度中心传送实时的数据信息,整个网关具有数据优化、报警信息的传送、接收调度操作命令和远程协助等功能。

(4)Ⅱ区数据通信网关机:实现Ⅱ区数据向调度(调控)中心的数据传输;具备调度(调控)中心对变电站Ⅱ区数据的远方查询和浏览功能。

(5)Ⅲ/Ⅳ区数据通信网关机:按照在线监测、辅助应用等功能模块划分;实现与PMS、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等其他主站系统的信息传输。

(6)数据服务器:满足变电站全景数据的分类处理和集中存储需求,并经由消息总线向主机、数据通信网关机和综合应用服务器提供数据的查询、更新、事务管理及多用户存取控制等服务。

(7)综合应用服务器:接收在线监测、计量、电源、消防、安防、环境监测等信息采集装置(系统)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统一展示,对外提供在线监测分析结果以及辅助应用监视与控制功能。

智能电网一体化调度系统涵盖五类应用功能是运行监视、操作与控制、信息综合分析与智能告警、运行管理和辅助应用,具体的内容为:

(1)运行监视:通过二维或三维的可视化技术,实现对电网运行信息、继电保护保护信息、设备运行状态信息等数据的全景式展示。

(2)操作与控制:主要针对电网中智能变电站的就地和远方的操作。

(3)信息综合分析与智能告警:通过对智能变电站各项运行数据的综合分析处理,提供告警简报、故障诊断及故障报告等结果信息。包括站内数据辨识、故障综合分析以及智能告警。

(4)运行管理:通过人工录入或系统交互等手段,建立完备的智能变电站设备基础信息,实现一、二次设备运行、操作、检修、维护工作的规范化。包括源端维护、权限管理、设备管理和检修管理。

(5)辅助应用:通过标准化接口和信息交互,实现对站内电源、安防、消防、视频、环境监测等辅助设备的监视与控制。包括电源监视、安全防护、环境监测、辅助控制等。

3 智能电网一体化调度的设计原则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调度系统基本技术原则为“告警直传,远程浏览,数据优化,认证安全”。这些也正是一体化调度系统的关键技术。

(1)报警远传:电网设备的事故报警信息是一体化调度系统的重要信息,应注重其完整性和可靠性。通过对电网事故的具体分析和综合分析,最终形成报警结果而传送到调度中心。在传送过程中,需要统一的数据处理标准,同时,生成统一的标准化报警文件。报警信息需要根据告警分类进行统一化管理。

(2)远程协助:一体化的调度系统提供数据的远程浏览和协助,实现智能电网全景式数据监控。调度人员若需要查阅相关的电网信息,可通过KVM、远方终端或图形网关等方式,浏览电网设备的二维图形和实时数据信息。

(3)数据的优化:及时、准确、可靠地对实时数据进行处理。将数据分为电网的运行数据、故障报警、设备数据三类,然后在三类数据的基础上从厂站端的远动工作站就开始实施直接的数据采集,同时关联主站的电网结构模型,最后时限实时数据库的优化,并直观地表现在人机交互界面中。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近年来,随着智能变电站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其通信网络的可靠性设计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智能变电站实施建设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就要根据变电站通信网络结构,利用现代传感技术和通信信息技术对其进行全面的优化和完善,以便进一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进而为保障供电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也会针对这一课题进行着重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以便有关人士参考借鉴。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可靠性分析;优化建议

对于智能变电站而言,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对其整体供电效率和供电质量等都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大多数智能变电站站内通信网络都包括以下三种形式,即星形通信网络结构、双星形通信网络结构合环形通信网络结构,这些通信网络在架构设计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设计标准要求来进行,并采用可靠度及平均无故障运行时(MTBF)的计算公式来对这三种通信网络结构的可靠性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这样才能确保其运行的可行性,满足智能变电站高效安全的长期供电需求。

1.变电站通信网络构造设计分析

现今,大部分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都是按照三层两网结构模式进行设计,整个通信网络主要包括三大组成部分,即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因此,在对其通信网络进行设计时,就要尽量采取开放的分层分布式设计结构,即以工业以太网结构模式为主要设计标准,但考虑到变电站站控层设备与过程层设备之间一般不需要直接通信,所以按照相应的逻辑理论,相关设计人员就要尽量利用两层以太网来对三层設备进行连接,进而形成拓扑式通信网络结构来实现智能变电站的正常通信功能。

2.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拓扑形式与可靠性分析

2.1网络拓扑形式

目前,大部分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的组态形式都是以单/双星形或环形网络组态形式为主,两者之间有着较大的区别。其中,单星形通信网络中所有间隔层智能电子设备与站控层智能电子设备及其他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都要通过核心交换机才能得以实现。而单环形通信网络中间的间隔层IED设备与站控层和其它层之间的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则依靠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来实现,并且该协议还可以连接备用通道。当假定同一智能变电站内单环网络IEDi与IEDj之间进行信息交换时,需通过m个交换机,而其交换设备网络接口的失效率为λ、单位长度链路失效率为μ、链路总长为L=Lij1+Lij2时,则通信网络可靠度就可按照公式(1)来计算:

而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单环则按照公式(2)进行计算:

单星形网络IED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换时,其通过交换设备的台数与其通信网络拓扑结构的层数v有关,即m=2(v-1)+1。基于此,若设IEDi与IEDj之间的链路长度为Lij,则其通信网络的可靠度就可按照公式(3)进行计算:

而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单环则按照公式(4)进行计算:

相对而言,双星形网络的可靠度可以按照公式(5)进行计算:

而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单环则按照公式(6)进行计算:

2.2网络可靠性对比分析

由公式(1)计算结果可以得知,单环路网络的可靠度与其链路长度以及环路中智能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换时涉及的交换机台数有关,即链路越长、交换机台数越多、网络可靠度越低;而公式(3)计算结果可以得知,单星形网络的可靠度主要与其链路长度以及网络结构的层数有关,即链路越长、结构层数越多、网络可靠度越低;从公式(4)和(6)计算结果可以得知,双星形网络结构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要高于单星形网络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约2倍左右。因此,建议智能变电站在设计通信网络时,要尽量采用双星形网络拓扑结构形式,这样才能提升其整体通信的可靠性。

3.提升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可靠性的相关优化建议分析

首先,要尽量选择性能完备、质量标准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确保其供电模式以相互独立的双电源供电模式为主,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变电站通信网络的可靠度;其次,要根据智能变电站各IED设备的分布情况来确定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台数和安装位置,同时,还要按照相应的标准要求对交换机的安全间距、电压等级、信息传输流量以及业务功能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尽可能确保同一安全间距和同一电压等级的IED设备接入同一网络交换机,这样才能确保链路路径的最优化,使其传输长度达到最短;第三,尽量采用光纤作为变电站IED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渠道,并将交换机端口网络设置成静态虚拟局域网(VLAN)模式,并根据智能变电站的实际功能要求对VLAN进行合理划分,以便实现不同业务的隔离,进一步提升通信网络的可靠性,促进整个智能变电站的高效稳定运行;最后,要对以太网设备接口物理故障及网络回路和一些网络病毒等因素所造成的广播风暴进行全面抵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仅要采用与STP/RSTP完全兼容的环网冗余协议,还要合理设计各IED设备端口流量。并且要确保交换机具备端口保护功能,这样才能有效规避各类广播风暴的产生,确保变电站通信数据信息的安全交换[2]。

结论分析: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对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可靠性的分析和比较,可以得知,环形网络结构的可靠度要优于星形网络结构模式。并且为了进一步提高变电站的应用功能,使其能够达到安全、高效的供电效果,还要选用性能合格的标准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另外,还要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配置交换机台数和安装位置,并对VLAN进行科学划分,积极运用实时数据优先级技术对各种应用及信息流进行优先级分类和传输。此外,还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各种网络广播风暴,这样才能最大化提升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可靠性,从而为其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健嘉.智能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网络可靠性研究[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19,(07):37-40.

[2]胡毅,李璐.智能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网络结构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9,(02):156-158.

(作者单位:江西省邮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在自动化技术的支持下,变电站运行效率更高,同时也减少了人力资源投入,达到了信息互换、交流共享的目的,确保了电网系统健康、安全运行,有效地降低了变电站运行成本。文章针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管理展开讨论,分析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运行特征,自动化管理方法以及对应的经济性特征。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经济运行

随着变电站自动化管理模式的广泛使用,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获得了显著提高,在自动化控制模式下,减少了人工工作量,在没有人为操作、监控下,变电站依然能够自动运行,为电力系统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然而,任何一项技术都有一个演进发展的过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也不例外,也会面临一些故障维修的问题,必须加强管理,减少故障问题的干扰。

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经济性特征分析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管理是依托一定的科学技术来实现,也就是微处理器技术,利用这一技术来全面处理系统,达到电力系统各个部分协调、经济运行,具体的特征表现在:

一是自动化模式下保护信息一般以交流采样的方式实现串行通信,有效增加了信息量,确保信息能够更快捷、更精准地传输,也能做到按照电力系统各任务的重要性来达到远距离变电信息的飞速传输,这样就解除了传统直流变送器的弊端。

二是在自动化模式下,监控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获取电力系统工作过程中设备运行状态的模拟量与状态量,同时将数据传输给调度部门,从而运行各种命令,其中监控单元发挥着最大功能和作用,充当系统整体的前置T/O模块,它同现场的一次设备紧密链接起来,全面负责各种数据信息的获取与操控,有效确保了模拟量与状态量的高速、精准传输。

三是自动化运行模式下,微机系统被引入其中,负责信息采集,将采集到的信息送达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编码,通过同数据采集微机之间进行信息通讯,具有高速、精准的优势特征,成为现阶段数据采集方式的最优模式。

四是在自动化模式下,能够实现对自身的监督与检测,有利于各项自动化装置设备检修,主要检测方法是查询标准输入检测法,利用其能够很快找到设备当中的各种问题,同时提供故障问题说明,准确指明问题的具体方位,有效加强了装置运行中各项技术的联系,通过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来更加快速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减少了成本投入。

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长期、稳定、持续运转不是单纯依靠系统自动化运行就能够实现。也需要科学的人工管理方案支持,明确人工职能分配,同时制定科学、有效地运行管理制度,才能确保自动化功能的

发挥。

2.1 做好职能分工,科学管理

要对变电站工作的技术人员进行责任分工,可以将他们科学规划成两大组:一组全权负责变电站运行过程的监视工作,并负责抄表、数据记录,这些工作可以让调度工作者启动自动化系统得以开展;二组工作人员则主要对设备的巡视、负责设备的维护及维修,这部分工作需要工作人员亲临现场得以开展。

2.2 创建科学运行管理机制

要想确保变电站各种功能有效发挥,就要确立科学运行管理机制。

首先,根据岗位明确责任。设备运行的监视人员、操作负责人、电气检修员等工作人员要积极依照自身岗位的职责、严格约束自我,严格按照制度办事,确保职责分工明确。

其次,实行设备专责制。对于无人监督、看守变电站内的各种设备,例如:通信设备等则要派专人负责管理,具体工作包括设备维修、工作状况汇报、总结等。为了确保值班工作人员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要实行轮班制或三班倒等制度,确保工作者能够及时得到休息,防止由于过度劳累出现问题。

2.3 强化变电站技术管理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安全运行只有在完善变电运行技术管理才能确保变电站在安全、稳定、经济的状态下运行。根据电力方面的相关法规制度,要严格实行“两票三制”制度,同时要加强变电站在工作过程中的各种资料搜集、总结与整理工作,例如:设备运行中的故障问题记录、维修项目与次数、维修时间等。要积极重视设备维修与保护工作,善于分析总结常见问题,确保问题出现时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及时处理,才能确保设备功能的正常发挥。

2.4 储备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

现阶段,很多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都是在厂家协助下进行维修的,这样的维修往往缺乏时效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积极打造出变电站自身所拥有的专业人才队伍,不仅具备扎实的电力专业知识,同时也能够对设备进行维护与维修,要加强不同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培养出具备全面知识结构的人才队伍,而且要尽量清晰、详细规划自动化专业,形成专门岗位专业人员负责的管理局面,防止问题出现无人负责、无人看管的问题。

2.5 夯实思想教育,发挥民主管理的作用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运行是由工作人员来全权负责、操作的,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着变电设备功能发挥。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工作积极性,使他们树立热爱电力工作、热爱变电站事业的决心和热情,明确自身责任的重大,带着我是主人我负责的态度来积极工作,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国家近期的相关政策、制度,让工作人员切实明确各自方向,全身心配合党和国家的思想方针。

在平时的工作中,各个部门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用爱岗敬业、热情投入工作态度来感化其他工作人员,主动同他们沟通交流,明确他们的内心需求,注意倾听群众意见,多组织一些文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拉近同群众间的距离,增进变电站各部门工作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凝聚力。

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管理的经济性分析

自动化运行模式下,多数操作由计算机进行,特别是一些调控工作,与人工操作相比,计算机操作更加准确,能控制失误率,从而也减轻了人工负担。

使二次接线更加简单、方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布局更为聚集、集中、紧凑,无需占有太多空间,从而减少了变电站建设方面的成本,支持其经济性

运行。

自动化设备能够自动诊断、预警,减少了人工查找故障、维修带来的困难,而且经过自诊断的设备能够运行更加长久、稳定。

自动化系统下是计算机技术主导控制的,能够进行深入发展,具有广阔的开发潜能和空间,

由于是自动化运行,这样人为因素涉入较少,从而降低了人为操作失误等造成的故障、问题。

4 结语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管理是科学管理方式,是自动化技术发展与普及的结果,在自动化技术的有效支持下,电力系统得以安全、稳定、持续运转,必须加强对这一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善于采取先进管理制度,全面提高变电站自动化运行水平。

参考文献

[1] 严浩军.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的改进[J].电网技术,1997,(21).

[2] 蔡学敏,蔡益宇.浅谈变电~3gVQC装置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浙江电力,2005,(2):51-53.

[3] 曾鉴.电网电压无功综合控制中若干问题的探讨.四川电力技术,2003,26(5):23-24.

[4] 吴钟飞,刘涤尘.电压无功功率控制装置在变电站中的应用[J].广东电力,2005.

[5] 钱晓宇,王志飞,张翰一,朱华锐.330kV变电站无功分析及管理控制浅析[J].四川电力技术,2003,26(5):23-24.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文章主要通过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调试的方法进行解析,提出二次系统调试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安全性维护;系统调试

在我国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阶段,由于智能变电站集信息数字化、通信网络化、信息共享化等优势,在电力系统全面改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通过全国各大电力系统中变电站的改造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智能变电站能够较好地完成信息采集、测控及保护等功能,并且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自动对电网进行实时控制与调节,在线对数据进行分析。并且,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能够通过智能终端、测控装置等来更好的维护电网的安全性。但是,在不同的系统调试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在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调试时应该注意以下措施与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智能变电站运行调试的安全性。

1. 智能变电站的特征及二次系统调试的流程

(1)众所周知,智能变电站具备以下的特征: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基础数据完备化、信息交换标准化、运行控制自动化、信息展示可视化、设备检修状态化、保护决策协同化、设备安装就地化、及二次系统一体化。基于智能变电站的这些特征,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在调试过程中需要注意变电站各设备各系统的互操作性。从而及时有效地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进行调试。

(2)一般来说,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调试要经过出厂验收、集成测试与联调、分系统测试、系统调试、带负荷试验等过程。由于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调试的整个系统构成比较复杂又面临多种多样的对象,因此要提高二次系统调试工作的效率则需要进行全过程调试。

(3)目前,分系统测试、系统调试、带负荷试验等过程为现场调试部分,在智能变电站的现场调试过程中,通过对大量工作经验的总结,在智能变电站的调试过程中要加大对系统集成的测试和对系统联调深度及广度的测试与调试。因为在二次系统集成测试与联调阶段容易出现影响智能变电站的可互操性及运行的安全性。

(4)及时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进行调试使其符合安全规范及运行的要求,就需要在出厂验收阶段严格验收产品的工艺及制作过程,使其符合相关规定、标准的要求。在集成测试及系统测试的联调阶段,要注意和设备生产方联系,对二次调试中的单体调试、一致性、互操作性、网络性能等测试时要避开设备生产方。注意以上内容才能更好地开展智能变电站的调试工作。一般在二次系统设备和接线完成之后,再进行功能性测试。

2.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测试的主要目的及方法

(1)智能变电站进行二次系统测试的主要目的是:测试智能变电站各个系统单元(智能终端、保护及测控装置、故障录波器)的性能及其互操能力;测试保护装置及智能操作箱对goose跳闸机制的可靠性;测试系统对相关标准、规程的执行情况。

(2)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测试的主要采用一致性测试法。通过验证通信接口与标准的要求来检验通信线路上的数据流对访问组织、肘间同步、电平、位顺序及错误的处理等信息。通过一致性测试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协议间的互操作性。一致性测试既是系统互操作性测试的前提与基础,也是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设备互操作性对各种标准运行的要求。

(3)在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测试中,需要应用rtds仿真系统、模拟信号接口、电子式互感器模拟装置等设备。通过这些装置对智能变电站的系统测试中的模拟量回路联调试验、开关量联调试验、间隔层设备联调试验、监控系统联调试验、远动通信系统检查及操作试验等。

3.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调试的策略

(1)通过以上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测试主要目的及方法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智能变电站中,各种新设备的试验都有别于传统的变电站试验。智能变电站由智能化一次设备及网络化二次设备构成,整个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良好运行是整个网络交换保护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保护间的各个命令信号的传递。为了更好地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进行测试,应该采取更加完整性的测试方法来提高二次系统的调试水平。

(2)针对我国大多数智能变电站的二次系统调试工作的现状,采用全场景试验方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通过将二次系统作为智能变电站中的一个整体,同时把合并单元、网络交换机一起进行性能检验,从整体上提高智能变电站的性能。智能变电站全场景试验的策略可以有效地保证二次系统接线及输入信息

的完整性。

(3)全场景试验作为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调试的一种策略需要利用采集器模拟器、开关模拟器等设备,通过把时域仿真结果发送到采集器模拟器,再通过光纤传送到各个合并单元。经过合并单位的再传送,测试系统继保装置的智能操作动作。通过这种形式对智能变电站进行全场景试验。在智能变电站全场景试验系统中主要通过变电站仿真系统、无线主控主机、采集器模拟器、开关模拟器对系统进行控制。

(4)智能变电站仿真平台:在全场景试验中通过图形化建模软件、电力系统仿真软件等临时智能变电站仿真平台的建模及时域仿真。通过将仿真结果的波形显示对调试的整个过程进行控制,然后通过开关模拟器的智能操作箱来检验分、合闸命令。

(5)无线控制主机:无线控制主机由gps对时模块、无线收发控制模块、高稳定主时钟模块等构成。它主要完成调试系统测试和gps的对时,通过对采集器模拟器与开关模拟器的时间校正来紧凑测试。对比智能变电站仿真平台的时域得出的仿真结果来完成同步试验的控制。

(6)采集器模拟器:采集器模拟器由高稳定从时钟模块、输出控制模块、无线收发模块等模块构成,它主要完成无线控制主机发送仿真数据的接收工作。通过无线控制主机的控制,将设备中采集器模拟器的信号同步发送出去。

(7)开关模拟器:开关模拟器主要测试智能变电站中智能操作箱发出的开关操作,并对开关操作命令标记上时间,然后通过无线方式传达到无线控制主机。除此之外,开关模拟器通过无线控制主机发出的智能变电站仿真系统的开关状态,对“开关位置”信号进行传送,从而实现对智能变电站智能操作箱开关状态的模拟测试。

4. 结束语

(1)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电力系统改革的深入,智能化变电站数量越來越多。而我国的智能化变电站作为我国智能化电网建设的关键部分,对于我国智能电网的发电、变电及输电工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变电站越来越“智能化”也对智能化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提出了新的要求。

(2)由于智能变电站应用智能化信息系统,集信息数字化、通信网络化、信息共享化为一体,能够更好地完成信息采集、测控、保护等工作,在电力系统的改革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智能变电站由智能化一次设备及网络化二次设备构成。因此整个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良好运行是整个网络交换保护的关键。文章主要通过智能变电站的特征及二次系统调试的流程、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测试的主要目的及方法等方面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调试的方法进行解析,提出二次系统调试全场景试验的策略。通过全场景试验中采集器模拟器、开关模拟器等设备,把时域仿真结果发送到采集器模拟器,再通过光纤传送到各个合并单元,再经过合并单位的传送,测试系统继保装置的智能操作动作,从而进一步提高智能化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水平。

参考文献

[1] 卫民.110kv数字化变电站二次系统检验规范的研究[J].华东电力,2010,37(7):1185~1286.

[2] 黄国方,孙军陵.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自动检测[J].浙江电力,2011,3(24):18~19.

[3] 杨波,王冬云.智能化变电站高级应用功能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5(6):1285~1286.

[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1 智能化变电站的技术特征

智能化变电站实现了电气量数据采集的智能化方式, 并且为信息集成化应用提供了基础。使其具备了更加合理化的功能。

此外, 整体的系统结构也更加紧凑。有效地集成智能开关设备系统, 从而简化了对于系统的维护、配置和工程实施等发面的工作。

智能化变电站几乎实现了全部在监视的功能范围内的进步, 在设备的基本状态下, 在数量采集等方面没有盲区, 这也大大的提高了整体系统的可用性和实用性[1]。

2 智能化变电站存在的基本问题

2.1 智能变电站基础设备的安全性

日常的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中, 基础设备的安装调试会影响全体的系统的运行质量, 所以说基础设备的调试与安装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安装过程中经常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这主要是由于技术安装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够, 对安装知识了解不透彻, 这给安装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从而也就增加了变电站系统运行的不安全因素。这就要求, 相关的技术安装人员工作态度要严谨, 确保安装正确无误, 以便保证整个运行系统的有效性[2]。

2.2 环境对智能化变电站产生的影响

环境污染, 或极端恶劣天气都会对于智能化变电站的影响, 会导致智能化变电站不能正常工作运行, 影响到变电站的正常电力输送。

另外, 由于智能化变电站对于温度的要求较高, 当温度过低或者过高时, 都会增加变电站设备的成本, 技术人员对于设备维修的难度也会随之加大。所以, 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不可忽视[3]。

2.3 智能化变电站的可靠性问题

由于智能化变电站的运行和维护工作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状态, 所以对其的可靠性问题的研究尤为重要。首先, 智能化变电站内部安装的器件需要长期供电, 如果不能保证其连续的供电作用, 就会导致变电站不能正常运行工作。其次, 智能化变电站容易受到高压电磁场的干扰, 这也会影响其正常运行和工作。所以, 为了保证智能化变电站的运行具有可靠性的, 可以通过如下的一些相关对策加以防范和维护。

3 提高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维护技术水平的相关策略

3.1 加强智能化变电站人员的基本职业技能

人才一直以来都是技术发展的关键。所以, 变电站的维修工作需要一支综合实力强, 专业素质高和的队伍。不断强化变电站队伍的建设, 可以在根本上保证整个变电站系统的良好运行。所以, 队伍人员应不断学习, 努力探索, 掌握各类型号的正确安装方法。并且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在变电站发生故障时, 及时提出有效的专业解决方案, 从而保证电网的快速恢复。所以, 相关单位企业, 应该组织所有技术员工进行定期培训。为此, 国网河南新蔡县供电公司为员工提供了多次学习机会, 加强了技术队伍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此外, 在具体实践工作中求进步, 也是十分有效的手段。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在解决新出现的问题过程中, 做好维护, 不断积累经验, 提高维修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引用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 建立一个强大的业务团队。

3.2 提高维护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保证智能化变电站相关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让整个电网可以正常运行。因此, 相关电力部门和单为不断提升维护工作的技术水平, 提高电站工作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可以不断的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 对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借鉴成功的经验, 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把可控制的影响放到最低。

3.3 注重日常的维护管理工作

加强维对于变电站的正常维护工作十分必要, 在变电站的维护过程中, 需要做好设备维护与二次设备维护的工作。首先要严格按照行业规定的操作流程才实行具体的维护工作。进行二次维护时, 要切实的保护自动装置和合并单元格工作项目。在合并单元格的具体工作中中, 要检查系统的报警信息, 再进行维护。其次是要加强技术人员对于设备的运行情况的观察。最后是要确立一个行而有效的维护解决方案。技术人员要定时对变电设备的整体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和分析, 通过观察和测定, 在决定是否需要对其进行维护。这可以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顶一个维护工作的周期。另外, 在遇到极端恶劣天气或气候变化是, 也要对维护周期及时进行调整。如果在安全维护中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 如果发现重大安全隐患时, 要及时上报, 重新测评, 对设备进行维护。

4 结语

智能化变电站与电网安全紧密相连, 一种不但影响着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营, 以及供电质量, 更关系智能化变电站整体科学发展。随着智能化变电站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那么维护工作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复杂。那么这就需要技术人员在具体的维护工作中不断探索,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 也要不断的积累经验, 既便于提高维护工作的综合效率。

摘要: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 智能化变电站在非常多的地方得以应用。本文主要是分析了智能化变电站在运行维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从而探讨了相关应对措施, 以便于提高智能化变电站的电力运营的效率。

关键词:智能化变电站,维护问题,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 赵驰.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维护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 2011.

[2] 赵佃云.智能变电站运维模式的研究[D].山东大学, 2014.

上一篇:完善商标犯罪法律法规论文范文下一篇: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