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选择路径分析论文范文

2024-07-22

企业并购选择路径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企业并购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也是一个复杂的战略决策过程。据研究表明,未来几年有关中国企业的并购活动将会越来越多,并将成为全球并购大潮中的亮点。当前我国企业并购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对并购中的财务风险认识不足。本文从企业并购产生的财务协同效应说起,通过分析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了解并购活动在为企业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使企业不可避免的面临财务风险,对此提出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并购 财务风险 解决方法

一、引言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行业竞争的加剧,企业并购成为竞争市场的普遍现象。企业并购对于整合社会资源,提高社会效率具有积极意义。企业并购带来社会效益提升的同时,财务风险问题如影随形。有不少企业并购后经营失败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凸显了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对于企业经营的威胁。面对并购浪潮的此起彼伏,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问题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实业界与理论界的研究效果。本文就此对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进行了相应分析。

二、企业并购动因分析

1.并购的内部原因:利润最大化。为了实现股东财富价值最大化、扩张管理层权益、提高企业声誉品牌价值等目标,推动了企业并购的发展。并购效应最终体现为企业的利润。

1.1管理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涉及企业并购后的管理效率问题,并购后企业的管理理念趋于一致,企业管理效率会得以提升,使得原有被并购企业的管理效率大大提升,从而带来整体效益的提升。高效管理的企业在并购完成后,通过向被收购企业输出管理人才和先进管理方法,使得合作并购后的组织管理效率整体提高。

1.2市场份额效应。市场份额效应主要是指通过市场份额的提高而获得一定的垄断利润和竞争优势。企业机构规模大小对其竞争优势具有决定性影响,企业实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市场份额的多寡。并购是解决企业规模问题的捷径,谋求市场占有率和市场份额效应是国际企业业并购的重要动机。

1.3经营协同效应。该效应主要是指企业并购后,基于人員、财务、成本节约等方面带来的各种效益的提升,企业并购后合二为一,会在税收、报表合并以及资金管理等经营方面产生财务上的一定收益,从而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1.4财务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主要是指并购给企业财务方面带来的收益,将企业财务报表合并后会减少一部分税收支出、人员聘用支出、设备采购支出以及管理人员支出等,对于企业经营收益效果明显,是企业并购后的期望状态。

2.并购的外部因素: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使企业纷纷通过跨国并购向大型化、国际化发展。金融自由化、使得国际企业的竞争面临企业同业的竞争和非企业同业的竞争和非企业业的竞争,推动企业业通过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实现商业企业和投资企业的互相渗透。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是当代企业并购一个最重要的宏观背景因素。企业并购反过来也促进了金融自由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3.并购的技术条件: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第三次产业革命是信息技术革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遍使用,在技术上支持了大规模、超大规模的企业并购。计算机通信技术不断改善,互联网络等电信网络迅速发展,使得企业的大规模不再存在管理和业务往来上的技术障碍。

三、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后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并购后由于并购过程中的定价、融资以及支付形成的企业财务运营困难问题,还包括企业并购后磨合期间出现的财务管理问题,以及最后由于磨合失败形成的企业债务负担问题。一般而言,并购后的企业主要面临以下财务风险:

1.企业并购前期的财务风险。企业在并购另一企业的前期做出的计划、决策以及资金分配等问题,会形成两类风险:(1)系统风险。企业并购过程中自然而然会存在影响母公司财务效率,企业业绩的固有因素需要解决,这些风险包括汇率、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方面。(2)价值评估风险。企业在并购另一企业前期需要作出准确的评估,对被并购企业估值过高会形成母企业的未来收益,严重的会导致企业的财务危机,影响母公司的生存。

2.并购交易执行阶段的财务风险。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主要面临两类风险,即(1)融资风险。企业要并购另一企业需要准备充足的资金予以应对。企业进行融资包括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条途径。内部融资主要是利润留存,这会降低企业的防御危机能力;外部融资包括发行股票、债券以及企业票据等方式,这会使企业要么损失一部分控股权,要么承担未来的债务压力,对于企业长期财务运营产生威胁。(2)支付风险。企业并购过程中选择何种支付方式也是需要慎重考虑的,目前企业并购的支付方式主要有现金支付、股权支付、混合支付和杠杆收购等四种可以考虑。在进行企业并购时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流动性风险、汇率、利率风险、税务风险等因素予以最优化选择或搭配。

3.并购后的财务整合阶段。企业并购完成后,需要进行经营理念、资金运用以及人员协作等多方面的磨合期,在此期间会面临两类风险:(1)流动性风险。企业并购过程花费了大量资金,在并购后要注意企业流动资金的充裕,对于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要做好充分的资金预防准备;(2)运营风险。在磨合阶段需要财务部门各环节相互协调配合,需要避免出现操作失误以及运营波动局面的出现,保证企业收益的稳定性。

四、如何有效减少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的主要目的是扩大经营边界,取得规模经济的效果。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并购中存在不同种类的财务风险表现,危及企业的正常运营。针对企业并购中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提高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并购活动中财务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融资安排和融资结构问题,单一融资方式往往难以满足并购活动的成功;因此,提高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开拓融资渠道势在必行。现金仍然是并购中的主要支付手段。但是对于那些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的企业来说,寻求资金支持就成为其并购过程中的当务之急;比较而言,通过商业企业发放并购贷款、设立企业并购基金就具有较为现实的积极意义。

1.1商业企业发放并购贷款。这种企业参与并购融资,首先可以拓宽企业并购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减少非法融资行为的发生;其次,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银企关系,确保企业未来发展的资金供给;最后,在涉及并购亏损目标企业的活动中,有了商业企业贷款支持,一方面可以缓解目标企业的不良债务,完善资本结构,另一方面可以使企业自身排出了不良债权的干扰,增强市场竞争力。

1.2设立企业并购基金。首先,从投资对象看,目前的企业并购活动仍以优势企业发起的兼并收购活动居多,设立企业并购基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并购的风险,有筹資迅速的特点;创立有中国特色的并购基金,可以使企业并购逐步实现规范化运作,使社会资金顺利成为企业投资的有利渠道,我国基金业十余年的发展状况也为企业并购基金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合理安排支付结构。企业并购方式不仅仅是真金白银的交换,还可以通过股权分置、控制股权等方式予以实现。股权分置主要是指企业之间通过公平协商,对于企业之间的不同股价的股票设置一个合理的转换标准,由合并方与被合并方通过换股合并的方式合二为一。换股合并后,出让股份的股东换得的还是股票,只要不予以出售就不需要缴纳所得税,也是对被并方股东有利的。控制股权是指合并方购买另一企业的股票达到一定比例,对于企业经营管理具有控制权的份额,企业自然成为并购方的附属性质的法人,而并购方资金并未流失,而是以被并购方企业股票的形式表现出来。

3.完善中介机构体系。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往往通过中介机构来评估被并购企业的价值,合格的中介机构会保持中立的态度作出公正的评估,尽职调查是中介评估机构需要保持的职业道德。完善中介机构,需要提升对中介机构的准入门槛、监督力度以惩罚强度,以防止中介机构为了谋取更多利益而做出违背职业道德的评估报告,以防止对并购企业财务造成损害。此方面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如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国际评级机构的运营标准。

4.加强对企业并购的法律保护。在企业并购过程中按照法律程序签订规范的合同与协议是必须的。面对企业并购中的违法行为应予以严厉打击,以维护公平公正的企业并购环境,维护并购各方的利益。特别是对于财务造假行为予以相应惩罚,对于违反职业道德的中介机构吊销其营业执照,对于相关人员追究其法律责任,予以行业禁入。

5.增强目标企业未来现金流的稳定性。在企业并购过程中要选好目标公司。对目标公司的未来现金流进行详细审计,对于目标企业未来债务的偿付安排是否合理,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多少以及稳定与否,财务资金运转是否正常等均应纳入并购企业的审计范围,以保证所并购企业的正常运转,降低对并购企业财务运营的危险。

总之,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既需要并购方的认真调查,也需要被并购方的诚实守信,中介机构则需要保持一定的中立性进行尽职调查。还需要社会管理机构、媒体公众予以一定的监督,方可尽可能地降低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和金生.企业并购问题讨论[J].重庆大学学报.2005年第11卷第一期.

[2]李春红.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分析[J].统计与咨询.2004年第2期.

[3]孙加韬.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防范与化解[J].亚太经济.2005年1月.

[4]胥朝阳.企业并购的风险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J].2004年10月第一版.

[5]张秋生.王东.企业兼并与收购[M].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1年11月第一版.

企业并购选择路径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要求的角度,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应用能力的具体内容,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方法与途径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应用能力;案例分析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会计、公司财务、金融、税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利用专业知识分析企业财务问题,并进行决策的能力。我们把这种能力称之为专业应用能力,专业应用能力的内涵及具体要求是什么?如何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这种应用能力?本文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要求的角度,对此进行讨论与分析。

1财务管理应用能力的内涵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体现在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体现在资本的竞争,而资本的竞争必须通过人才的竞争来实现。企业的财务工作实践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为了保证企业实现经营目标,通过价值形态对资金运动进行决策、计划、控制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我们从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来看,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具体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规划、预算编制与预测。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资金及资金的有效运动是核心和关键,对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及其运动的安排及预测是保证企业按计划实施经营工作的关键。不仅需要从总体上对企业的资金及资金运动进行规划,还需要从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对资金及运动情况进行预先分析和详细的计算,这项工作被称之为“预算编制”工作。(2)成本分析与控制工作。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分析成本,控制成本的工作,利润取决于收入和成本两个因素,降低成本是企业实现效益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成本分析及成本控制工作成为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3)投资分析与决策。企业的长期经营过程中的发展是通过不断的对内对外投资,扩大生产规模,获得更多利润来实现的。因此,投资活动与企业生产活动一样,是企业重要的经营活动,无论是对内投资还是对外投资,投资分析与决策工作都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4)财务分析与风险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状况与风险需要随时掌握与了解,这样,才能更好规避风险,保障企业经营工作顺利进行,风险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

从以上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几项重要职能来看,财务管理应用能力具体体现在:(1)利用财务资料进行预算的能力。(2)利用财务资料进行成本分析与成本控制的能力。(3)利用相关资料进行投资分析与决策的能力。(4)利用财务资料,发现财务风险并能正确评估风险的能力。

2培养财务管理应用能力的方法與途径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清楚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应该具备哪些应用能力,而这些应用能力的培养应该遵循一定的途径,采取恰当的方法来实施。我们应该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避免空洞无物、满堂灌输的“填鸭式”教学。

2.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又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知识点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相结合,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案例研究式等多种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多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其目的是解决在理论教学中,学生无法见到企业真实的投资、融资、股利分配和日常现金流管理等问题,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大力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综合运用和开发创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针对财务管理专业的特点,在课堂中适时穿插各类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实例应用,使同学们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各类上市公司实际财务管理问题研究,使学生了解投资、融资、股利分配和日常现金流管理的流程,促进学生的决策意识,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参加“模拟股市投资大赛”和“财务决策大赛”等学科竞赛,使学生有一个身临其境和环境,挖掘学生的自身价值,培养学生掌控风险意识和运筹帷幄的能力。

2.2理论阐述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相关案例为背景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见解,进行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把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融入案例教学之中,使学生通过案例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又通过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更透彻的剖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财务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创新,从内容上应区分为两类:一类是案例分析,即根据教学目的,由教师选择确定相关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并分析总结,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案例分析的目的主要是分析和了解财务管理中成本分析、投资、财务预算等理论的实践基础。例如在讲到企业并购时,可以用联想并购IBM,吉利并购沃尔沃公司,以及上市公司发生的并购案例向学生讲解,着重分析为什么出现这些并购事件;以及并购各方的目标及背景,从而让学生从总体上认识风险与市场回报的关系,案例基于事实,让学生能有更深入的感受和现实感。另一类是案例设计,由教师在一定事实基础上,给出相应材料,设计决策问题,由学生进行研究分析并作决策。例如项目投资的选择设计,由教师给定若干项目,和资金约束条件,由学生根据项目投资分析的相关理论对各项目进行分析和决策。简洁和有力的案例,让学生在这些案例分析活动中逐渐培养财务管理工作的应用能力。

财务管理应用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明确应用能力培养的具体内容,树立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定量思维的习惯,综合运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课题研究等方法,把企业的财务管理实际例子恰当的引入到课堂中来,使学生在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其应用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探讨

企业并购选择路径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一、企业并购方式的分类

企业并购有两层含义, 一是企业的兼并, 通常使用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者现金支付的方式来获得被收购企业的财产权利, 变更被收购方的法人主体, 最终获得被收购方的经营权和决策权。二是利用股票、可转换债券及现金支付的方式来获得被收购企业的最终控制权。目前国内市场的收购方式有如下四种:

(一) 现金收购

企业并购后在法律角度来讲, 被收购方的资产所有权发生变化, 收购方不仅获得被收购方的存货、债权及资金, 还包括经营权和专利、经营性固定资产等。但同时也要承接被收购方的债务、税务及其他或有事项。因此为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在收购前要全面评估所承接的被收购债务所带来的财务冲击及经营风险, 以期更有利于收购方在收购后的健康发展。

(二) 采用股份交易

股份交易是企业兼并重组中经常涉及的收购方式, 收购方不仅可以从原股东处购买股份, 也可对被收购方的新发股票进行收购, 两种方式对购买方有不同的影响。

首先来说, 购买被收购方的新发股份, 可以获得控制权但无法获得全部股权, 并且从收购成本上来比较, 相对收购原始股东股权的成本要高很多。相反, 从原股东处购买股权收购方有可能获得全部股权而不仅仅是控制权。购买新股的优势是, 所付出的资金是直接进入被收购方账户的, 收购方可以有效控制投入的资金。而从原股东处获得股权, 资金直接进入原股东手中。其次, 收购方购买新发股票, 当被收购方后期继续增发则对收购方原有股权产生稀释作用, 而仅保持原有股权比例则可能对收购方的财务安全造成冲击。

(三) 采用可转换债券

可转换债券是指在一定时期及特定条件下债权转为股权的债券。此种债券的发行一般情况下是发行方处于重大经营战略调整或者重大项目的建设时期, 预期会产生比较好的收益, 通过债券募集资金的方式能够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及货币通胀风险。可转换债券兼具债权及股权的双重特性, 收购方可以购买发行方的大量可转换债券, 以期在特定条件下转换为股权, 达到控制被收购方的目的。此种收购方式较为保守, 需考虑到发行企业的未来市场形势, 把握好投资时机。

(四) 综合收购方式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混合型的收购方式, 即从股票、现金支付、可转换债券中选取两者或两者以上的方式进行收购。这样的混合方式更具灵活性和互补性, 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减轻企业压力, 也能够对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二、企业并购方式选择中的注意事项

(一) 确保资本结构最优化

科学合理地分配人财物等资源的前提是确保企业内部资本结构优化, 当收购方资金相对困难时, 可以通过第三方进行融资。此时企业对自身的经营情况、资本结构等信息要做出全面的考量与评估, 从而选择更有利的融资方案, 确保企业正常健康的发展。同时, 当收购方的股权过于集中或者相对分散时, 比较适合发行股票来完成收购,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企业的控制权不被转移或分化, 有助于收购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 注重现金流管理与成本效益

当收购方的资金状况良好时, 现金流持续稳定, 在收购的过程中可以主要考虑采取现金收购的方式;如果现金流忽高忽低, 那么则需要变更现金收购的方式, 以便更好地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压力。

在企业实施并购的过程中, 收购方需选取有效的收购方案以便节约收购成本, 提升收购后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益, 推动企业并购后可持续发展。在制定收购方案时, 首先要考虑到收购所需总体资金, 先依托于内部筹资, 在超出正常经营所能筹措的资金下需同时考虑外部融资。考虑外部融资的过程中, 从债务融资到股权融资依次开展, 这样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 最终能够有效整合被收购企业, 从而提升整体经营效益。

(三) 做好税收筹划

并购类型的选择是并购决策中最为首要的问题, 不同的收购方式所产生的税收负担不用。对同行业同类企业的收购属于横向并购, 在税收角度上讲, 由于横向并购不改变经营主业和所处的行业, 所以一般不会对纳税环节和税种有过多影响。从纳税主体属性上看,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可能会因规模的扩大而转变为一般纳税人, 中小企业可能会扩张为大企业。

因此收购方在制定收购方案的过程中, 要对收购前后的多个阶段进行税收方面的详细规划, 以便降低收购方的税收负担。

结语

在实施企业并购重组的过程中, 收购方应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 包括自身的财务实力、经营压力及相关经营因素, 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条件的收购方案及计划, 以期降低收购成本, 防范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 以期提升整体效益, 促进企业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 各国公司及海外资本也加速了进驻我国市场的步伐, 国内企业正积极地参与市场化竞争。在此形势下, 为了实现最优资本结构, 确保企业保值增值, 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 并购重组逐渐成为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本文介绍了并购重组的主要方式及注意事项, 以为国内参与并购重组的企业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并购方式,并购,重组

参考文献

[1] 赵文静.企业并购所得税筹划案例研究——基于并购方式与支付方式的选择[J].财会通讯, 2015 (14) :121-124.

[2] 韩贺洋, 周全.科技企业并购方式、创新路径与并购后整合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 2018, 36 (01) :65-68.

企业并购选择路径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一、企业战略黏性的相关概述

(一)企业战略转型的含义

目前,企业管理理论与战略体系当中都有战略转型,国外结合企业改革,将企业分成革命型与改善型。在此期间,革命型变革的另一个称呼就是企业战略转型,它的根本是协调企业内部的组织形式、结构框架以及企业愿景,这样才能达成企业内外发展的要求。事实上:战略转型是在企业原有的基础上调整战略,当然这种调整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它属于持续性的发展变革,一直到整个企业发展战略落实。战略转型能帮助企业改善已有问题,利用已有的发展途径得到最佳的处理方式,其转型内容包含运营形式、方向、文化内涵以及资源搭配,大部分企业都是调整后成为新兴企业形态。而新的形态不仅能帮助企业抓手竞争优势,还能提高市场价值。从企业转型目的来看,是帮助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要求,只有找准了立足点,才能对企业提供有效的生存保障。

(二)对战略转型构成影响的因素

企业战略转型具体包含内外两个领域,内部由管理、资源、绩效等方面,外部包含微观与宏观等内容,它们共同影响着企业战略转型与发展。宏观上的外部因素包含政治、经济、生态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微观主要体现为竞争者与消费者等情形,这两个方面共同影响着发展战略的成功与否。另外,企业内部发展也会影响战略积极性与主动性,若企业内容过于完善,很可能也会影响转型积极性,所以必须科学调动内部因素,这样才能逐步深化战略转型进程。

(三)战略转型的类别

对战略转型进行分类需要从以下三个领域进行:第一,结合发展形势,将其分成被动反应型战略转型与前瞻型战略转型。在此期间,前瞻型战略转型是借助市场形态对企业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企业利润维持原样的情况下调整战略,并且将重大变革应用到企业经营当中。反应型战略则是外部环境对企业经营以及利润构成影响的状态下,通过分析发现:企业利润会继续下降,不得不转型战略,当然这种转型属于激烈的。它也是最常见的,很多企业都是利润受到影响后才转型升级。

第二,结合转型内容将它分成组织转型与经营转型。来自经营的转型又被分成市场经营、经营领域、产品内容、竞争规划等,例如:某个企业在战略转型当中将竞争战略变成差异性战略。来自组织层面的转型,包含人员配置与分配管理。

第三,站在战略的角度可以分成四种:具体包含侵蚀、激进、结构与渐进型战略转型。从字面含义来看:激进型就是转型期间非常激烈,然后再翻天覆地的对战略内容进行改变;侵蚀型非常缓慢,通常会以某个内容为中心对其他方面进行辐射,虽然短时间内很难看到变化,但转型很彻底;渐进型虽然在战略方向上并无转变,但内容存在细微改变,这种转型能保证转型状态的公司稳定性;结构性战略转变是从结构进行更改,并且不脱离之前的方向。

二、企业发展战略转型的意义

(一)有助于整合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关键部分,它是企业战略决策的关键内容。在企业生产与管理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事实上,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利用人力资源,能够激发企业人才的工作优势,从而生成良好的工作环境与氛围,在挖掘工作潜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将战略转型应用到企业中,不仅能将企业推向新的高度,对塑造企业品牌以及文化也有积极的影响。

(二)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在时代快速发展的当下,企业若停滞不前就是落后。推动企业转型,不仅能让企业最大限度地跟上步伐,还能帮助企业清楚自身缺陷与优势,在发展放行当中,有针对性的发展,同时在创新当中,帮助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三)有助于优化基础条件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之后,市场经济对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价值。就如同资本主义离不开规划一样,社会主义也不能脱离市场经济。面对市场经济条件,必须整合市场机制,做好转型期间的问题应对。在经济环境之下,需要将活力注入到企业中,这样才能对解放人类做出贡献。

三、提高企业转型力度以及战略水平的对策

(一)明确内外环境,落实人力资源管理

为了满足市场的建设要求,企业必须关注内外环境,落实环境监测相关工作。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整合内外环境,不管哪个方面出现问题,都可能对企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做好转型准备。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作为企业凝聚发展力量的关键,它不仅包含员工工作能力,同时还包含文化认同感与思想品德等很多方面。为完善人力资源的管理进度,必须整合所在企业的现实情况拟定有效的发展方针与政策,不管是惩罚还是奖励,都需要结合标准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二)深化思想政治工作

在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企业会遭遇很多思想,比如面对新发展,企业持怀疑的态度,当工作出现困境后持畏惧的态度,都会影响工作动力。针对这一点,企业必须大力发挥思想政治价值,在战略转型的同时,调动各种因素,深化思想引导,通过营造良好的氛围,对企业营造良好的氛围,这样才能对战略转型给予良好的组织与思想保障。

(三)落实项目管理

在战略转型的过程中,企业有很多在建、新建项目,为了让重大项目能顺利转型,就必须深化管理。对此,企业可以通过项目全程跟踪制、责任制以及项目评估制,规范项目运作过程,通过评估验收与过程控制,生成一个有效的网络框架。对于新项目,必须落实市场、行业以及合作伙伴的调查工作,根据所在企业的项目管理方案,规范操作,根据程序进行上报与决策。针对已经确立的项目,除了要明确主体,落实过程管理,还应当对整个项目进行全面跟踪。在项目建设期间,企业要不断深化调度,在督导轮岗的情况下,根据施工质量与程序,确保相关项目顺利执行。为了保障质量,严格考核新建项目,同时结合后续管理以及评估方式,对整个建设项目进行验收,对于超预算、超工期的行为,分析原因,并且追究责任。

(四)落实产业管理

为了达成企业战略转型的要求,将“二次创业”的目标落到实处,企业必须狠抓产业管理,从根本上减小成本,提高盈利水平。第一,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落实成本资费控制。通过优化预算管理,健全预算管理方案,并且把分公司、子公司的绩效考核、经营目标放到全面预算管理中,让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工作和子公司、分公司的年薪挂钩,这样全体工作人员才能真正意识到降耗增效、预算管理的现实意义,通过提高节约意识,有效控制成本。另外,还可以引入6S管理,在保障安全的同时,控制浪费,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与工作效率。

(五)优化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

建设、开发企业新项目,都需要专业的技术性人才。为了让人才快速成长,应当鼓励大学生先到基层锻炼,通过轮岗培训,让他们掌握所在企业的知识,然后再投入到战略转型当中。为了让他们产生归属感,对企业放心,企业要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生活与工作环境,通过感情、环境与待遇留住人才。另外,还需要落实人才培养机制,这样才能源源不断的为企业提供更多充足的力量。

结束语:

企业战略发展以及转型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战略转型能够帮助企业提高价值。因此,在战略转型中,企业必须关注现实问题与影响因素,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工作方案。实践活动中,企业必须结合时代变迁,进行校正,这样才能顺应环境要求,用积极的状态迎接企业发展要求。

摘要:企业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它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对于不同的行业,都由企业构成,同时也会面对很多挑战与压力。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出现了很多跨国公司,这在无形中敲醒了警钟。而企业转型作为主要的发展战略,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从前期准备着手,对整个企业进行精确的定位。本文结合战略转型的类型、含义以及影响因素,对企业发展战略进行探讨,希望对推动企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发展战略,路径

参考文献

[1] 朱昭瑜.广东省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的国际化发展与战略转型[J].对外经贸实务,2015(08):29-32.

[2] 莫洁.基于REITs的房地产经营管理模式战略转型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5):1352-1352.

[3] 徐旖.试论企业战略转型中如何加速人才发展计划[J].全国流通经济,2019(14):79-80.

企业并购选择路径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一、个税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作用

个人所得税在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个税已经成为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国家调节经济分配的有效手段, 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 现阶段我国个税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 个税在总体税收中所占的比重相对偏低

我国目前所采用的个税模式包含了两种税制结构, 一是流转税;二是所得税, 同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个税模式比较注重间接税, 间接税是个人所得税结构中的主要结构, 并且间接税的种类较多, 通过间接税得到的税收占个人所得税总收入的六成以上。其次, 我国个税在财政总体税收中仅占8%左右, 而发达国家这一比重却达到了50%左右, 由此可见, 我国个税想要发挥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效果, 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二) 工薪资金缴税比重过大, 调节能力较差

从目前我国个税结构上看, 工薪资金占据税收比重十分大, 是构成个税总体收入的主要部分, 截止到目前工薪资金缴税占个税的比重为60%, 并呈现继续上涨的态势。由于工薪资金是社会公众的主要收入方式, 而高收入者的收入则是依靠股票分红、投资等形式。由此可知, 工薪资金占个税比重过大, 是影响其发挥调节收入功能的重要原因。

二、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个税路径选择

(一) 推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模式

为提高个税结构的合理性, 我国对现有个税结构模式进行了创新, 希望建立一种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全新个税模式, 并对监管机制加以完善。这种税制模式的出现, 改变了传统个税模式存在的不足, 工薪资金是传统个税模式的主要收入来源, 而改革后实行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模式, 可以对纳税人的通过各种方式所得的收入进行征税。例如:一个企业老板的年薪为20万, 而股票分红的收入为100万, 如果使用原来的个税模式, 仅能对其工薪资金部分进行征税, 缴税金额较少。然而利用改革后的个税模式对其进行征税, 可以将企业老板的工薪资金20万和股票分红100万视为一个整体进行征税, 混合个税模式的实行, 有利于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并且混合模式还兼具着综合模式和分类模式的优势, 在传统个税模式中累进税是一项重要的结构内容, 这种累进税在混合个税模式中实现了发展, 其调节作用更加凸显。在混合模式中对于应税项目, 使用了累进税率的方式对其进行分类征收, 对于工薪资金则使用累进税率进行综合征收, 且累计期限不超过一年, 对于其他偶然性收入使用分类模式进行征税。混合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变传统个税征收方式存在的问题, 又可以与不同的税收政策进行有效合作, 其使用效果十分显著。因此, 我国政府应全面推行混合个税模式, 加强税收征管的效果, 从而达成个税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目的。

(二) 对现行费用扣除机制加以补充和完善

所谓的费用扣除是指在征收个税的过程中, 对必要的费用进行扣除。费用扣除是调节个税的重要手段, 这种方式也是在世界范围内被认可的。费用扣除会直接影响国家和个人利益的分配, 以及个税的公平效应。为此, 对于费用扣除需要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其公平性和合理性。在确定扣除金额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首先应扣除最基本的生存费用, 这项费用扣除的依据为城市当前生活支出水平、恩格尔系数、通货膨胀率等因素。因此, 税务部门应结合所在地的生活支出水平, 扣除合理的费用, 降低其缴税的金额。这种费用扣除方式比较容易实现, 纳税人无须出具证明。其次, 对于特殊费用扣除, 则需要纳税人出具扣除凭证, 税务部门可以直接根据纳税人出具的纳税凭证进行费用扣除。例如:一位中层管理人员, 其月收入为1万, 但是家庭负担较重有三个孩子和两个老人, 如果按照正常的个税缴纳方式, 税后的工资显然无法维持家庭的基本生计, 此时纳税人可以在缴税的过程中提供扣除凭证, 降低缴税的金额。

(三) 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纳税制度

我国现行的个税纳税制度是以个人为单位, 其发挥的效果较差, 因此, 我国可以尝试以家庭为单位的个税制度, 这项制度是指将夫妻双方的收入相加进行纳税。例如:在一个家庭中丈夫的月收入为1万, 妻子的月收入为5000, 如果按照现行的个人纳税制度, 则要对丈夫和妻子的收入分别进行征税, 而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纳税制度后, 夫妻会将自身的收入进行相加, 然后进行纳税申报, 在纳税申报中夫妻还可以将家庭的实际情况添加进去, 并出具扣除凭证, 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核实, 核实过后直接扣除相应的费用。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纳税制度与传统个税制度相比, 简化了纳税的流程, 提高了纳税的公平性, 其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的效果也得到了体现。在这种纳税申报制度中的家庭, 其夫妻双方必须是合法夫妻。在推行这种纳税制度之前, 可先在部分经济发达的地方进行实验, 然后根据实验结果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 待实验结果稳定后, 则全面推行这种纳税制度, 促使纳税人接受纳税制度的改革。

(四) 将累进税改为统一的税率

虽然累进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个税的公平性, 但是这种税率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累进幅度缺少科学性, 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 其合理性相对较差。这种多累进的税率, 很可能给一些高收入群体带来不利影响, 很多高收入人员就是因为累计税率的随意性, 而选择逃税和避税。

二是这种税率复杂程度相对较高, 对于征税单位来说, 会加大其征收压力和计算难度, 对于纳税人来说则会提高其缴税的额度。例如:在这种税率下, 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按累进等级, 对纳税人的缴税进行加总, 从而提高了税务部门的管理成本和人力成本, 而使用单一税率则可以改变累进税率存在的不足, 因而有利于降低双方的成本。

三是累进税率会降低纳税人的工作积极性, 在这种累进税率下, 高收入者需要承担比例较高的纳税压力, 长此以往, 会导致其思想发生变化, 工作积极性也会因此而下降, 甚至一部分高收入者会利用违法手段逃避高比例的个税负担, 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在统一税率下, 凡是具备纳税的劳动者, 无论其工资收入的高低, 都会对税后收入进行准确的计算, 并定下收入目标, 从而为劳动者努力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 个税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手段, 但由于现阶段个税制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再加上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其调节功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 我国应对个税的结构和模式加以完善和调整, 并出台配套政策提高个税的合理性, 同时税务部门还要定期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培养纳税人树立自主纳税的意识, 从而为个税制度的改革营造有利的环境。

摘要:本文通过对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个税改革路径选择进行分析, 提出合理建议, 希望对促进收入公平有所帮助。个人所得税是我国财政重要的经济来源, 也是国家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手段, 然而, 我国目前实行的个人所得税缴税模式较为传统, 还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 制约着个人所得税调节社会收入, 促进社会收入分配效果的实现。因此, 需要对现行个人所得税模式加以补充和完善, 充分发挥其功能, 促进社会公平。

关键词:收入分配,个人所得税,改革路径

参考文献

[1] 杨金玉.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路径探析[J].商业会计, 2017 (10) .

[2] 王金兰.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个税改革路径选择[J].会计之友, 2015 (18) .

企业并购选择路径分析论文范文第6篇

企业并购 (M&A) 是指企业的兼并和收购。企业的收购是指投资者公开收购股份公司的股份, 以达到对该股份公司控股或者兼并的行为;企业的兼并是指两个或者多个公司合成为一个公司的行为。企业并购是目前市场上公司发展壮大, 获取优势的极为有效的途径, 在我国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上市公司的不断增多, 企业之间的并购以及重组的活动越来越多, 而其优势也越发明显, 如优酷网和土豆网的合并。

并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一) 获取规模经济效应, 通过并购, 可以使并购后企业的规模扩大, 从而可以获取经济规模效应。

(二) 发挥协同效应, 包括经营协同效应, 主要是生产效率的提高, 并购后的企业往往由于规模的扩大而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 企业并购可以获得企业所需要的产权及资产, 实行一体化经营, 获得较高的生产效率, 同时同行业内的并购能够减少竞争对手, 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并购后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也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管理协同效应, 整合企业过剩的管理资源, 降低管理费用, 提高管理效率。财务协同效用, 包括通过兼并亏损企业利用税收上的亏损来抵扣和递延政策来节税等。

(三) 交易成本, 在适当的交易条件下, 企业的纵向并购发生在同一产品的不同产销阶段的企业之间, 则进行并购以后企业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四) 降低代理成本, 代理成本问题主要集中在企业的管理者与企业的所有者之间的利益不一致问题。而并购以后公司为了解决代理问题所设计的机制而产生的代理费用就可以减少, 代理成本降低。

(五) 实现风险分散和多元化经营, 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混合并购, 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的并购, 并且企业之间也并没有上下游生产关系。并购后可以跨行业经营, 并且可以降低风险。

(六) 目标企业价值被低估, 在许多情况下, 目标公司在经济危机中或者因为自己本身的原因而导致价值被低估的情况下, 收购公司往往会进行收购。

二、企业并购成本构成分析

(一) 间接成本的构成, 间接成本并不直接支付给并购企业, 主要是在企业进行并购过程中所进行的准备活动而产生的费用成本。主要包括:1、信息成本, 企业在获取自身或者目标企业财务状况、经营状况所产生的成本。2、咨询成本, 主要是中介机构以及相关专家的咨询所产生的费用。3、税务成本以及谈判沟通成本等。4、融资成本, 收购企业为了支付目标企业收购价格时而产生的融资费用。5、此外还有公司合并后的整合成本。

(二) 直接成本的构成, 直接成本的构成比较简单, 是指直接支付给目标公司的收购成本, 也就是收购的价格。

三、企业并购成本影响因素

(一) 企业并购成本影响因素浅析

间接成本影响因素, 间接成本主要发生在企业并购的过程当中, 并不直接支付给目标企业, 而是企业为了完成融资所产生的费用。间接成本的构成有很多, 我们主要集中关注间接成本当中的融资成本。融资成本是收购企业为了支付目标企业而产生的成本, 主要的影响因素首先是并购的支付方式。不同的支付方式有不同的优缺点, 也适合不同的收购。其次是公司自身的实力, 如果收购公司本身具有较好的经营和较好的财务状况, 那么并购的成本相应的也较少。最后是公司相应的融资方式, 收购公司可以通过股权和债权融资, 债权融资又包括发行债券、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地选择较为有利的融资方式。

直接成本的影响因素, 直接成本由公司的公允价值和并购商誉组成。收购的价格是收购公司最为主要的并购成本, 因此其直接关系到收购是否成功。影响直接成本的主要因素首先是对目标公司的信息了解状况, 即信息问题, 只有在充分了解目标公司的情况下, 才能透过报表和目标公司的包装给出合理的价格。再者是对目标公司的资产和负债的估计, 资产高估和负债低估都会导致收购成本过多, 特别是注意公司的隐形的负债。最后是商誉问题, 对商誉的高估会提高收购的价格。

(二) 企业并购成本控制

1.充分了解目标企业特点和自身的条件, 努力将整合成本降到最低。

2.选择经验丰富的中介公司和相应的专家, 将咨询费用降到最低的同时, 尽可能获取目标公司的准确信息。

3.利用多种评估方式, 对公司的债务和资产做出准确的评估, 特别注意目标企业的隐形负债和隐形资产, 防止由此而影响收购成本。

4.根据不同的收购的类型和收购公司以及目标公司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收购方式, 选择最有利自身的支付方式, 相比较而言, 现金支付虽然快速易行, 但是相应的融资费用和压力也较大, 并且受到收购企业的短期流动性、中长期流动性, 税务成本, 平均股本成本的影响。股票支付是一种压力较小的“无成本支付”, 股票支付具有债务压力较小, 能够更好地规避交易税收、费用, 但是容易造成收购公司的股权的分散。混合支付可以发挥优势, 但是操作复杂。

5.签订相应的法律协议, 规避未知风险和业务。对并购重组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未尽事宜明确相关责任, 并且对因既往事实而追加的并购成本要签订相应的协议, 将收购公司的收购成本降低到最小。

摘要:企业并购是目前企业发展壮大快速有效的方法, 对企业有很多的积极作用, 并购成本而是指在企业并购的过程中付出的一系列代价的总和, 企业的并购成本过高, 往往会影响企业的并购效果, 应该加强对企业并购成本的全面管理, 以便控制和降低并购成本。

关键词:企业并购,并购方式,并购成本

参考文献

[1] 宋发芝.企业并购成本探析[J].商场现代化, 2010

上一篇:WTO与保护环境法律论文范文下一篇:高职顶岗实习管理系统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