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镶嵌教学设计范文

2023-12-20

平面镶嵌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技术人员开始着手技术资料信息的准备工作, 因该设备说明书中无外齿轮相关技术参数, 技术人员在现场测量出齿轮的周长、齿数、齿宽等数据, 后采用拓印法将齿轮形状拓印下来, 同时现场取料对该齿轮的材质进行鉴定, 以保证加工完成后的齿牙在材质、形状方面能够完全与齿轮相一对致;齿牙尺寸加工图图1。

依据收集回来的技术资料, 采用电脑模拟该齿轮, 制作模型后与拓印回来的齿形比照, 经确定吻合后, 再进行加工制作齿牙。

通过分析大体上定为是一种中碳调质钢, 属于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载荷的强度用钢。估计该齿圈的热处理状态为500℃~600℃, 调质+高频表面淬火, 焊后要回火消除残余应力。采用同材质的材料铸造齿牙成型, 再经机床精细加工后齿轮完成加工制作。

2 制定出在现场修复的补焊工艺

制订焊接工艺如下。

(1) 将断齿处的油污等均应清理干净, 断齿处的参差不齐及尖锐处应打磨加工整齐。用棉纱蘸酒精或汽油擦试断齿处, 并保持干燥, 以免在焊接时产生气孔、夹渣等缺陷。

(2) 根据齿圈的焊接位置, 焊接现场用帆布围起, 在现场配备灭火器材。

(3) 将开裂处刨成形坡口, 深度不得超过20mm。

(4) 用砂轮打磨干净坡口, 去掉影响焊接质量的渗碳层。

(5) 选用308一6不锈钢焊条 (钛钙型焊条, 交直流全位置焊, 拉伸强度630, 延伸率4 2, 含0.0 6, 2 0 9.7, 电流范围3.2用5 5~9 5 A, 4.0用8~35。) 堆焊焊条必须在1 5 0℃~200℃烘干箱烘烤1~2小时。

(6) 焊前预热温度为150℃;用两把H01-20氧——乙炔焊枪, 同时加热轮齿。当用表面温度计测定达到150°时, 开始按已制定的工艺实施。

(7) 采用多层多道焊, 短弧不摆动技术。

(8) 选用308一6堆焊齿的根部软焊道过渡层, 保证齿的强度和韧性, 过渡层厚度为2.5~3.2左右。

(9) 选用1018焊条 (全位置低氢焊条, 抗拉强度为770~890, 屈服强度为680~770, 形缺口冲击功为27~68, 用于焊接淬火+回火钢种及强度要求较高的钢材。电流调节范围:3.2焊条时为85~155, 4.0时为2~95) 堆焊齿的全部。第一焊条必须在280~35烤箱内烘烤2~4小时, 并在焊条保温筒内保温, 随时取用;第二操作方法:308一6采用从上而下垂直焊, 小电流, 大焊速, 不摆动, 直线焊;第三每道焊缝都要清理锤击, 要连续焊, 直到新齿堆起才可停焊。第四焊后采用了炉渣对焊缝处进行保温, 确保焊后的牢固性好。第五焊后要研磨粗齿牙的底部, 顶部和侧面, 使之完全融合于外齿圈, 确保接触面光滑无凹凸。

焊接时的工艺要点为, 即软质隔离焊接。根据现场检验结果表明.齿圈内奥氏体化元素的含量较高, 表现为无铁磁性, 在齿圈上堆焊1018焊条其实质已是异种钢焊接行为, 在齿圈上堆焊一层不锈钢焊道作为过渡层, 此过渡层中含有比母材更多的强碳化物形成元素, 仅使淬硬倾向减小, 还能减少扩散层尺寸。最重要的是利用过渡层可以减少产生裂纹的危险性, 过渡层的位置介于齿圈上的断口和—08焊条堆焊的熔敷金属之间, 厚度一般为2.5~3.2.过渡层强度一般较低 (相对于一018焊条的熔敷金属) , 故称为软质过渡层或软质隔离焊道。其作用在于控制层状撕裂, 采用3086焊接软焊道时, 其厚度应为2.5~3.2。

3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

如果采用更换外齿圈的方案更换, 工作量之大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完成, 相当于把悬臂式回转堆料机拆卸后再重新安装, 整个拆卸费、安装费及材料损耗费估算下来需百万元。

齿牙的加工制作费用包括设计、工艺和材质仅单套达万余元, 加工两套共计两万元;经过一年多的修复, 回转齿圈目前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为我矿节约了大量成本, 得到了各方的肯定。

4 结语

镶嵌式齿牙适用于大型齿轮的挤伤修复, 该方案主要是简便同时也可以满足生产要求, 节约高额的拆装费用, 及早满足生产的需要。

摘要:矿选煤厂储煤场HDB2500/36型悬臂式回转堆料机回转机构部分的外齿圈因挤伤四处, 无法实现全方位的布料, 急需更换外齿圈, 外齿圈位于回转台下部, 整个堆料机安装时先安装的回转台, 如果更换外齿圈必须将堆料臂架、悬臂胶带机、导料槽等件全部拆卸才能实现, 整个更换工程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为了保证储煤场尽早实现正常布料, 采用了仅更换齿牙的方案。

平面镶嵌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摘 要 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中,平面设计课程属于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也是平面设计专业的必修课,在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有效开展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十分必要。在当前电子商务影响下,为能够使平面社会课程教学更符合实际需求,应当构建更适合的平面设计课程体系,以便更好地开展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在此基础上才能使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 平面设计 电子商务 课程构建

在电子商务运营中,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属于基础,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对于平面设计具有较大需求,因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平面设计教育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目前电子商务冲击下,以往的平面设计课程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及要求,需要构建更加适合的平面设计课程,以便更好培养符合电子商务要求的平面设计专业人才。本文主要就电子商务冲击下的平面设计课程进行分析,以构建更适当的平面设计课程。

1 电子商务对平面设计产生的影响

电子商务与平面设计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当前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平面设计也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为能够实现平面设计课程的更好构建,首先需要清楚认识到电子商务对平面设计所产生的影响,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现代平面设计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其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使得平面设计由以往的通过笔和纸设计拓展为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设计,也就使得平面设计的空间得以拓展,这对于平面设计与电子商务发展均十分有利,可实现两者之间的更好互动发展。

其次,电子商务促使网络平面广告得以出现。就目前平面设计领域而言,广告设计属于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及组成部分。在平面广告设计发展的情况下,也促使平面设计实现进一步发展,在现代电子商务中平面设计也表现出各种不同形式,比如网页、电子邮件以及网页广告等各种形式。在当前电子商务中,现代平面设计表现出十分明显的优势,这主要是由于网络受众面比较广,成本比较低,并且效果比较理想,同时这种设计具备可检索性以及可重复性特点,可更好满足实际需求。

再次,电子商务使得平面设计具有更广泛的价值范围。对于传统平面设计而言,其仅仅属于一种表现形式,如传统平面广告设计,其仅仅是一种产品宣传手段,主要作用就是进行产品宣传,使产品竞争力提升,而现代平面设计能够与电子商务进行结合,其不单单属于宣传手段,同时也能够使企业文化及企业形象得以展示,还具备一定企业功能。另外,电子商务对平面设计的跨越式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使传统形式限制实现有效突破,使平面设计现代化更好实现。[1-2]

2 电子商务影响下平面设计课程构建原则

在目前电子商务影响下,在开展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为能够使平面设计课程更符合实际需求,应当对平面设计课程进行构建,而在收集构建过程中应当注意遵循一定原则,保证课程构建取得理想效果。具体而言,在平面設计课程构建过程中,应当注意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首先,平面设计课程构建应遵循系统性原则。在平面设计课程构建过程中,系统性原则属于十分重要的一项原则,这一点主要就是指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涉及各个与平面设计知识相关的内容,对比较分散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系统性框架,使平面设计课程内容能够更加具有整体性,这有利于学生更好掌握各个方面的知识点,使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得到更满意的效果。

其次,平面设计课程构建需遵循针对性原则。在平面设计课程体系的构建中,针对性原则也是必要要遵循的一项原则,所谓针对性原则主要就是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应当针对电子商务特点及要求,结合电子商务行业的特点进行构建,这样才能够使课程体系内容更符合实际需求,在这种课程体系下所培养的平面设计人才才能够更好满足实际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使平面设计的价值得以更好的体现。

再次,平面设计课程侯建需遵循实用性原则。对于平面设计课程而言,其属于实用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因而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还应当注意遵循实用性原则。在平面设计课程的构建过程中,实用性原则属于最为关键的一项原则,保证其实用性的基础上,才能够使平面设计的作用实现更好的发挥,使平面设计课程能够与时代发展趋势相符合,保证课程体系构建能够取得更理想的效果,为课程教学开展提供更好的基础。[2-3]

3 电子商务影响下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有效策略

3.1 设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目标

在目前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能够使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首要任务就是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目标。在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学目标属于十分关键的一项影响因素,在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方面能够提供较好的指导,因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及制定也就十分必要。在设计教学目标,课程教师应当结合平面设计课程特点及电子商务特点,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进行考虑,这样一来才能够使教学目标符合教学需求。对于五年制的职业院校而言,在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方面,可将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在一年级与二年级主要就是让学生掌握平面设计课程的基础知识,并且掌握一定的电子商务知识,为今后更好学习奠定基础;在三年级与四年级,主要就是让学生掌握平面设计专业技术及设计方法,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技能水平得以有效提升,为学生参与实践奠定较好的基础;在最后一年主要就是让学生进行实习及实践,从而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实现提升,使课程教学整体得到满意效果。

3.2 选择合理的课程教学内容

在当前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为能够使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更符合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及需求,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对整个课程教学效果及质量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因而应当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作为平面设计课程教师,在选择平面设计内容时,不但包括平面设计专业的相关知识,并且要融入电子商务的相关内容,使两者能够实现有效结合,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使平面设计的内容符合电子商务的要求及需求,实现电子商务课程的更理想教学。另外,在选择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时,还需要增加实践性的内容,使课程教学的实践性能够增强,保证课程教学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学生今后更好投入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与基础。

3.3 选择并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在职业院校的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属于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因而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开展课程教学也就十分必要。在实际课程教学中,课程教师应当注意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改变以往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对现代化教学方式进行利用。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开展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平面设计内容,可使教学内容得以立体展示,也就能够使学生对这些知识更好理解并掌握,使学生的平面设计水平提升。在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方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平面设计,在实际设计中掌握相关设计技巧及设计方法,从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水平能够实现有效提升,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得以更好地发展。此外,学校可构建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可与电子商务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进入电子商务企业进行实习,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氛围中将平面设计的相关技术及技巧掌握,提升学生的平面设计水平及能力,促使其更好发展。[3-4]

4 结语

在目前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平面设计教育教学也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及冲击,因而构建适当的平面设计课程,有效开展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也就十分必要。作为平面设计课程教师,应当清楚认识到电子商务对平面设计产生的影响,依据适当原则构建平面设计课程体系,并且从各个方面入手有效开展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使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实现其更好地发展,进而更好培养平面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达.关于中职平面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9(13):68.

[2] 李会芬.高职院校平面设計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08):108-111.

[3] 刘辉.信息化背景下平面设计类课程教学设计探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20):226-227.

[4] 方君若.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艺术科技,2018.31(08):244,294.

平面镶嵌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摘 要:社会的发展与社会需求的转型,对社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目前社会最需要的是拥有过硬职业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实用性人才,就中职的平面设计教学而言,培养重心本应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直接输出具备实践技术能力的毕业生人才,所以中职的平面设计教学核心也应当在于这个方面。本文对当前中职平面设计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为提升中职平面设计教学中实用能力的培养给出了几点建议,并对以实用能力为重心的中职平面设计教学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中职;平面设计;实用能力

一、中职平面设计教学现状

1.教学可能设计没有以实用能力为中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对人才能力需求的转变,教学设计也应当紧跟社会的步伐进行战略调整。相关研究表明,中职学校的平面设计很多年才会更新一次,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跟不上社会需求的脚步。目前中职平面设计教学成主要依照传统模式进行,将学生专业能力放在首位,轻视了学生就业后的职业技能的培养。教学课程仍然是以教师传授设计软件技术为主,学生将所有时间用来练习设计软件的使用与技巧上,无法很好的掌握设计理念与设计重点。在课程安排上,严重缺乏实践教学,而是将大部分课程设置为理论教学,另外一部分为软件的使用,最终使得中职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熟练的使用设计软件,但无法设计出另用人单位满意的作品,难以胜任工作岗位。

2.对于创新能力的严重缺乏

当前的中职平面设计教学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仍然将专业知识的掌握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很难发散学生的设计思维,致使学生很难独立设计出具有创新元素的作品。虽然一些学生开展了实训教学部分,但实训的内容与形式太多单一,实训操作也只是在机房中完成教师完成的作品,学生对实训重视程度不高,对于教学理论课程也是敷衍了事,所以实训没有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这样一来,不但学生无法提升操作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根本无从谈及。

二、怎样在中职平面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实用能力

1.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中职平面设计相关的专业内容主要是和广告、印刷等行业息息相关的,这些行业均需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学生应当掌握独立设计平面广告、图文排版、印刷等能力。因此中职平面教学应当将学生动手能力作为培养的一大重点。教学应当转变为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形式,学校应当加大对实训课程的重视程度,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训中提高动手能力。广告设计大赛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主动培养设计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平面设计的综合能力。国内已经在职业院校中设置了很有影响的各种广告设计大赛,很多相关院校都投入了很大的人力与物力积极响应参与赛事之中。目前,广告设计大赛逐渐成为推动艺术射击类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之一,设计大赛不但能够激发参赛者的竞争意识,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会引发我们在平面设计教学方面的改革思考。多次经验告诉我们,广告设计大赛会对平面設计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形式多样的广告设计大赛,对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了设计方面的要求,基本能够体现行业的需求与标准,积极的组织或参与广告大赛能够准确的把握行业标准与行业需求的变化,可以当作中职平面设计教学的课程改革发展方向。

2.重视学生创新思维

现在的职业能力不只是基础的职业技能,还主要反映在创新思维方面,学生必须拥有创新的思维,才可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紧跟社会对各行各业转型的步伐。尤其是设计行业,创新速度过慢有可能都会被社会淘汰,可见中职平面设计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生具有创新意识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创新,从而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简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当使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创新探讨,实训实践中去,这样学生就会主动自主的去思考,发散自己的思维应用到创新中去,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创新的思维主要体现在令活动、变通性、独创性三个方面。所以,要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避免过多的以教师的思维和思考方式禁锢学生的思考路线。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设计实践中创造出符合个人思维的独特作品。

3.教学设置与方法的革新

首先,中职平面设计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人才,也就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培养一批能够学以致用的平面设计人才。因此课程的设置应当以符合社会需求为基础,同时保证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实现学生选择职业教育的就业目的。那么中职平面设计的课程就可以根据社会的需求做适当的调整与更新,灵活性较强,同时在内容举例上选择当下比较实用和先进的案例,让学生的设计思想与社会接轨,而对那些对学生职业能力提升作用不大的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压缩,着重以实用能力培养为主。

其次,中职平面设计教学在方法上转变为教师传授为学生主动思考与创新,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不断的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因为,平面设计课程无论在软件技术还是在创新能力方面,都有无限扩充性,教师在课程中教授的东西毕竟有限,而其他时间教师也不可能逐个监督每个学生,职能靠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才能不断的提升其平面设计的职业能力。课堂应当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探讨并实现创新的地方。

三、总结

当前,我国很多的中职专业学校都开设了平面设计专业,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固囿,使得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理论与实际相脱离,学生毕业以后进入社会职场,难以适应职业环境,职业能力相对薄弱。中职平面设计教学应以职业培养能力为主线,不断发现教学问题,并进行改正,将就业市场作为导向,调整教学战略,并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努力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作者单位:长春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芦圆圆.中职平面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职教育,2013,总第748期

[2]覃萍艳.浅析新课程下中职平面设计教学的策略[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3,08

[3]王颖.关于中职平面设计教学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5年第39期

平面镶嵌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作者简介:王元春(1967—),男(汉族),湖南省衡南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主要从事中职教学和中职产教融合研究。

摘 要: 中职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需要依靠产教结合的培养模式。所谓的产教结合,就是中职学校要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办学。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职业岗位的技术技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可以方便学生更好的融入职业岗位中去,中职学校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 中职学校;产教结合;职业教育;培养措施

组成高中教育的一项重要的部分就是中等职业教育,中职教育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明显的市场经济的特征。中职学校在办学中遵守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的原则。但是现在的中职学校在办校的过程中对于市场规律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况,中职教育还不能真正的走向市场。在我国经济体制不断的改革创新的过程中,中职学校也探索出了自己特有的教学培养模式,比如,产教结合的培养模式。

一、中职学校产教结合的重要性

(一)使中职学校在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

中职学校的发展需要立足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上来,只有立足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职学校才可以取得生存和发展。现在的中职学校普遍的存在学生素质较差、毕业生就业层次较低以及教学设备紧缺简陋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中职学校面临很大的困境。因此,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老师,在培养学生的时候要努力为学生们提供动手实践的能力。比如我们学校的计算机与长沙立羽动漫,武汉视野教育合作了平面设计、淘宝商务,与中科师创合作了电子商务等产业,而学生们在实习的时候可以进入这些相关的产业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既提高的自身的技能,尤为学校带来了盈利。以解决中职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的问题。

(二)产教模式为学生人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中职学校办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毕业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因此,中职学校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实习锻炼的机会。在日常的教学中,作为老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的实践上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的实践中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此外,对于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学生,学校可以为他们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让学生在本学校的专业产业下工作,获得酬劳完成自己的学业。这样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中职学校产教结合的措施

(一)努力学习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

职业学校的教育理念需要不断的进行更新,努力吸收世界上先进国家职业学校的教学理念,并结合本国的教育国情转化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比如,可以借鉴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理论、日本的短期大学培训的方法以及TAFE职业教育理念。以上这些职业学校的教育理念真正体现了產教结合的教育模式。

(二)借鉴有效的平台强化产教结合的培养模式。

职业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要努力促进企业与各行业为中职学校搭建产教结合的平台。这样的教育平台可以将教育资源以及企业资源有机的而进行整合,实现中职学校与企业共赢的结果。比如,我校的计算机专业长沙立羽动漫,武汉视野教育合作了平面设计、淘宝商务,与中科师创合作了电子商务等产业,我校可以将优秀的毕业生推荐到这些企业中去,而企业也会优选录用我校的毕业生,这样的产教平台为学生们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起到了学校与企业双赢的目的。

(三)加强学生生产实习的管理。

中职学校可以借助于企业的设备,努力的扩充学生的教学资源,并且学校利用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实习机会,努力的将自己的教学技能展现给企业,这对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学校的老师可以跟随学生到企业中学习先进的生产工艺,老师们经过短期的培训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管理水平。再者学校需要根据企业对实习生提出的反馈信息,不断的调整教学的方式,以为企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并且针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借助于中职学校的教学资源,为企业的员工提供在职培训的机会,不断加强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学校双赢的目的。

三、未来中职学校的发展趋势

中职学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创新教育的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放到同一水平上来,不能出现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专业技能的情况,在中职学校合作的企业中要对技能应用型的人才做到充分的了解,将他们的知识结构、文化素质等都要进行相应的了解,以便为中职学校的教育模式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一)专业与产业对接。

中职学校在开办课程专业的时候需要了解市场行情,要使设立的专业与企业中相关的产业做到紧密的相联,并且要针对于产业的变化调整不断的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以使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可以适应市场上产业的发展,在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带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二)教师与师傅对接。

中职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学队伍的建设,这样的教学队伍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对于提高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并且教师与师傅对接的过程中,密切了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深化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比如,我校可以组织教师去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

(三)实训基地与企业的研发中心对接。

中职学校的实训基地与企业的研发中心对接可以提高学校的技术创新能力,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并且也可以帮助企业的工作人员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是有帮助的。

四、结语

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符合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中职学校的这种教育模式可以有效的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在充分的了解市场信息的基础下,把学校开办的专业也市场上的行情相结合,可以方便今后的毕业生更好的适应所从事的职业,对于学生的培养也是十分有利的,并且还可以提升中职学校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1] 基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专业课程改革探索[J]. 费美扣,王元生. 职业教育(下旬刊). 2017(08)

[2]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J]. 薛鹤娟. 现代交际. 2017(08)

[3] 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 陈年友,周常青,吴祝平. 中国高校科技. 2017(08)

[4] 市场经济背景下高职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统整研究[J]. 贺伟,李艳文. 现代教育管理. 2017(08)

[5] 深化产教融合 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J]. 杨帆.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7(21)

平面镶嵌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本土语言、元语言、质疑、重构

从真正的学习平面艺术设计的那天起,我们的耳边就时常响起一个又一个国外设计家和理论家的名字。也常听到国内设计界那些在我们看来“需仰视才见”的人物们大骂国内的设计。就连那些未出茅庐的学生们也在人性化的大旗下面高声呐喊着“装饰的罪恶”,这些听起来让人觉得无比深刻的口号。虽然他们未必体会到艺术设计的真谛是什么,但是这样的漫骂似乎可以起到鸣锣开道的作用,它足以说明我们设计思想上的反叛和语言上的创新。我们对传统文化、传统图案乃至传统艺术不屑一顾,仿佛一夜之间我们不再是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成人的。我们为能用自己的嘴去说出别人的理论观点而沾沾自喜,其实我们并不知道真正的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没有深入的研究我们的本土语言,以至于我们一张口就是别人的。我们甚至沦落到了为西方的艺术设计理论去努力的寻找依据的地步了。我们的前人那样生动而精湛的艺术设计语言,为什么在今天受到了如此冷落?什么才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表达方式?思考之后我觉得就是要坚持用我们的本土语言说话,因为这是重新找回自己艺术语言的唯一依据。 一.我们本土艺术设计语言的处境

我们知道现在是西方神话的时代,也是他们主宰话语的时代,尽管我们在理论上承认文化艺术的多元化存在和多种艺术的共生,但是多种艺术所获得的生存和传播的权利却是受经济、政治和传媒发展等多种不同的因素所影响的。人们并不能充分地展开各种艺术语言的可能性。第一世界的影响几乎深入了各个民族之中,人们往往失去了充分了解和体认许多中国本土文化艺术的机遇和可能。同时,在承认文化艺术多元化的普遍共识中,却也包含着用西方的价值观来理解和判断我们的文化艺术的因素。当然,这往往并不是明确的观念,而是渗透于话语之中的无意识的因素。这种评价往往不是有意识的“贬低”或“轻视”,而是由于文化机器的介入以及引入了复杂的意识形态,使肯定和否定我们自身的艺术都失掉了现实可靠的基础。高度工业化的艺术产品的生产也使得文化艺术失掉了古典时代的那种生气灵动的“光晕”。录相、录音、书籍、计算机软件等产品的无穷的“复制”,使我们的私人生活的领域惊人的公共化了。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国家廉价的买到中国艺术的印刷品。文化工业的崛起事实上把一种商品化的无选择性的处境交给了整个世界。我们看到的是眼花缭乱的多元化的情景,但这一多元化却是以无选择的商品化为基础的。事实上这种主权掌握在工业高度发达的第一世界国家的手中,我们处在一种“后殖民主义”的文化处境中。(所谓“后殖民主义”指的是在民族独立与解放已成为现实的状态中,在文化上的多元共生已被广泛承认之后,在一个大众传媒和跨国资本主义的时代中,隐含于文化中的等级制)原有的第一世界话语控制着我们的言谈和书写、压抑着我们的生存,而这种控制和压抑又带有强烈的隐蔽性的特点,它甚至渗入了我们的无意识领域,使我们承担着一种无能为力的僵局。这也是当代世界的最深刻的分裂,它划开了在种族、阶层和性别差异中的严峻的对立的性质。因此,我们的艺术设计理论应该是一种解放、一种超越,一种延绵千年的种族情感的重构。它游动于闪烁不定的生命的河流之中,它来自一种“切肤”的生存体验。它首先是一种态度、处境和情感,然后才是一种理论和话语。我们的艺术是弱者的艺术,是被压迫者和无权者的艺术。第一世界的艺术设计理论总是试图将自身文化中产生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想象为一种“超文化”的“元语言”性的绝对真理,在一种真理冲动的狂热自恋中将自身的艺术想象为永恒的、科学的真理。这种“世界主义”的设计思想,实际上是权威性的和缺少对话的。我们一贯主张的艺术对话是缺少相互性的,是有来无往的。所以,每当我们看到一幅国内的设计作品的时候,就习惯性的站在另一个世界的文化艺术立场上,我们既不敢妄加评论那些看不懂的抽象作品,也不敢面对那些泥土般的作品,所以,我们现在国内的艺术设计领域里既没有大胆的批评,也没有热切的赞扬,什么都没有。

二.我们为什么要发展艺术设计的“本土语言”? 首先应该明确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本土语言”指的是什么。“本土语言”指的是由我们本身的特定历史文化、生存环境和民族、民俗等因素基础上所形成的属于我们话语方式和表达习惯。

我们国内的艺术设计界应该提出自己的设计理论,既“本土语言”的艺术设计理论。因为作为一个设计师来讲,他要通过设计作品来传达一定的设计意图和设计思想,然而,思想居住在语言里,要想准确的表达我们的思想,就必须选用我们自己习惯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这种语言就是我们的“本土语言”,它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母语。所谓“本土语言”的艺术设计理论绝不是一种“复古”的思潮,不是一种狭隘的、片面化的对传统的膜拜和崇尚。它是整个设计艺术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国际风格”的现代主义潮流之后出现的多元化的,强调传统和本土性的新设计艺术潮流。在全球性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发展的大环境下,我们的“本土语言”的艺术设计理论一定能为设计的发展提供出新的可能性。所以“本土性”和“当代性”是“本土语言”理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它的发展也应该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

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国家,属于曾经经历过殖民文化“书写”的国家。但中国也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第三世界社会和民族。中国是一个人口最多、地域最广的第三世界国家,是有着极其完备的历史叙述和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国从未经历过较完全的殖民化过程,本土文化的凝聚力也从未消失过。因此,发掘中国的本土性的设计理论使之能够在现在社会发挥作用,将是一个具有巨大魅力的课题。“本土设计语言”的理论的提出,必将成为中国艺术设计理论由第一世界艺术设计的从属形态转变为中国艺术设计理论的独立形态,从传统形态转向当代形态的可能性和契机。

我想强调指出的是“本土语言”的设计理论的精髓在于它所激发的种种交流与对话的可能性,它所展示的语言、生存领域的丰富性。这里所提供的“对话”是一种巴赫金式的“众声喧哗”的,可以产生极其丰富话语交流。艺术设计的“本土语言”理论不是一个僵化的立场,它只有在多种话语的多元共生中才可能获得发展。我们希望国际艺术设计领域有多种声音,多种风格和语言的交响。这不是一种声音压倒另一种声音,而是大家在互相的关切中共享思维的快乐。艺术设计的“本土语言”理论只是一种可能性、一种前景、一种理论和创造。只要它不排斥、压抑其他话语,不把自身看作绝对的“权威性”的理论,它就具有广阔的未来。因为任何绝对化的一相情愿的幻想,都只能导致僵化和缺少活力。但如果正处在不理智的学习状态的我们真的完全无选择的接受了西方设计语言,那么我们自己的差异性和自己民族文化的特异性就可能在这一话语中被同化和吸纳,使之悄然地成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成为屈从的、片面的东西。而艺术设计风格的国际化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就是:它忽视不同民族文化特性的差异,把西方的审美价值视为一种超文化的“元语言”,把艺术语言的幻觉视为实在的世界。这就使我们国内的艺术设计出现了最深刻的矛盾。一方面,艺术设计的“国际化风格”已成为我们的学习目标,但另一方面,这一风格价值本身的可靠性又不断地受到质疑。在中国有多少叫好不叫卖的设计出现?又有多少只能用来评奖的设计作品呢?我们处于一个充满了诱惑和戏剧性选择的时代。艺术设计语言的困惑以及在传统、现代的二元对立关系中彷徨无依的困境构成了设计的困惑。一面是工业化和现代都市生活的快节奏的紧张,一面是幽雅古朴的文明传统的流逝;一面是无法控制的浪潮,一面是忧伤和明丽的追忆。古老传统的丧失是痛苦而迷乱的,而对新生活的渴望又诱惑着每个人做出明确的抉择和判断。

那么“本土语言”的真正魅力和价值在哪呢?就在于它的贴切、合理与生动。“本土语言”并不是一种“单一”性的,直白的意识形态话语,而是与商品化的语言、生存状态相联系的,但又将一种伦理价值溶入其中的话语,一种为商业价值所支配的伦理化的书写。它成功地缝合了商业价值、伦理价值间出现的裂痕。比如在2001年第2期《艺术与设计》杂志上刊登了这样两组艺术设计作品:第一组图片广告是为“酷必得”网站所设计的报纸广告。这组广告是2000年夏天出现在北京青年报等报纸上的。图片以几个外形俊朗的现代青年为模特,重构了文革时期的些许造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平面设计所受到的流行文化的影响(当王广义将文革形象引入他的作品——“大批判”时,当代社会便接纳了以那段历史所特有的图象所创作的艺术品)广告设计师以双关的形式做出了这组广告。广告之一的广告词是:“兄弟们,砍”。图象既借用了文革时期的武斗形象,又借用了

八、九十年代风靡中国大陆的打斗片和古惑仔片中的形象。广告义无返顾地丢掉了那个年代被后来所赋予的沉重,而以诙谐和戏谑的手法建构了e时代的一幅画卷。从这些e时代的画卷中,我们可以读出:他们有着时髦的衣着和发型,黑白照片的应用使画面充盈着力量。广告语的中心“砍”被图形紧紧地扣合了。这幅广告能够迅速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还在于它有力地打破了那种外表的富丽的,过分注重摆放的设计方式。第二组图片是广州的一组房地产广告,这组广告是为了房地产公司推出的“无理由退房活动”的系列活动而作。广告借用了文革时期的“红、光、亮、大、全”模式,造就了一系列我们似曾相识,但内容又完全不同的平面广告。广告语“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和“胜利属于人民”。这两则广告采用了只属于我们的历史语言,生动而有力。“本土语言”的力量充分的展现出来。这两组广告一同对横亘于我们面前的那堵厚墙给予了能使之崩溃的挑战。这独厚墙就是长久以来,落后的艺术教育与平面设计教育导致平面广告设计千篇一律,创意无趣。正是这个开放的时代造就了这些设计师。他们没有学院那些迂腐的、格式化的东西。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从事着创作。对他们而言,需要考虑的更多的是广告设计师所创造的图象与文案与受众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很难受那些西方学院式的观念的限制。他们也有胆量去嘲笑历史,这两组广告都大胆的不受限制的以喜剧化的形式打破了那种唯唯诺诺地历史观。在他们眼里,历史不再沉重,历史是一本可以任意借用的厚书和一张容量巨大的图库光盘,这些设计师是捕捉那种种可供使用的图象的能手,而这些图象被捕捉来,又被创造出一种新的样式。这就是属于我们本土的语言,因为这样的历史只属于我们,所以它的一切必将带给我们,包括那个时代人们的狂热和对自身价值的强烈的肯定。这些设计作品巧妙地把这样的历史情绪溶入现代之中,形成独特的魅力和效果。这种“本土语言”的震撼是由于“人民记忆”的力量,通过本土化所产生的回忆幻觉,想象性地解决了我们所面对的困惑。回忆的真正魅力就在于它可以使人们重新选择。通过自己的想象,能够对“人民记忆”进行整理和重组。这样的本土化能成功地淡化了商品时代的冰冷感,本土化既是“回返”,又是变革;是伦理,又是商品。它既区别于新时期的“话语”又区别于旧“话语”的一种独特的状态;它是整合,又是破裂;是幻觉的再生,又是对现实的认同。

那么,真正的“本土语言”除了历史经历外,还包括属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道德观、价值观和民俗性的东西。它能从不同的角度重新打捞那潜在于我们的被压抑于无意识深处的“记忆”,把他们翻腾出来,重新置于公众的阅读世界。因为我们的设计总是试图寻找一种在作品中表现出的某种可以识别、分析、读解的共有的特性。这样寻找的目标不在于指明一种地方和地域的特点,而是试图发现一种既根植于我们的本土性,又对整个设计语言具有意义的东西,一种尚处于隐约、含混状态但却具有某种启示性的东西。

“本土语言”是对一种意识形态作用下的编码体系所产生的“权威性”的摧毁。它可以打捞那些属于我们自身的“记忆”,从“边缘”中发现那些片段的、无始无终的、存在于无意识领域的我们的历史。它重新确立我们自身的“位置”,重新唤醒我们的批判的,清醒的意识,而不是沉溺于西方的神话。

任何艺术设计者的社会责任,首先是他对自己的母语的责任,一个设计家如果不能创造性地用母语进行表达,并发展母语本身,他也就丧失了作为设计艺术的前提和条件,也就不可避免地认同和屈从于某种第一世界的压抑性的话语实践。只有不断地更新和创造母语,才能使我们的文化特性得以存留和发展。这样“众声喧哗”式的“多语混杂”乃是借助于民俗文化的力量,借助于民众想象的力量,使能指得以自由奔涌。这也为国际艺术设计的丰富性提供了来自我们本土的智慧和想象力。

那么是不是我们只是一味的沉溺于对过去语言的狂热幻想呢?不是,我们的“本土语言”也需要重构。如何才能在西方设计权威时代去重构我们艺术设计的“本土语言”呢? 三.怎样重构我们的本土设计语言?

首先,“本土语言”设计理论的建设,应该把对西方大师理论在我们自身的表达习惯基础上的适用性问题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应该由本土的语言、生存状态中发现西方理论的盲点,在西方理论与本土艺术的裂痕与差异间发现新的洞见。这我们可以称之为“质疑策略”,也就是通过对西方理论与本土语言间无法弥合的差异的识别和分析,找出西方理论作为一种“超文化的”“元语言”的局限,找出它背后依据的意识形态的死结,找出其一相情愿的,削足适履的一份困境。“质疑策略”是重构我们本土设计语言理论的第一步,它旨在说明第一世界对我们本土文化的误解和扭曲的根源,说明西方设计理论本身就是在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忽略、轻视和扭曲之中产生的,它本身就是一个知识、权利的共生体。对于我们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的中国设计家来说,他的困境是明显的,他只有被动的接受西方话语所施与的无尽的语言暴力。无论他贬低或是抬高民族传统,他的标准都不免是西方式的。 其次,我们应该把“本土语言”的设计理论的创造视为一项迫切的工作,对此我们可以称之为“重构策略”,也就是在对第一世界的质疑的基础上,运用本土的新的理论创造以理解艺术设计。这是一种高度的理论自觉性的产生,是本土话语实践的展开,是在第一世界理论的盲点和不见之处打开新的视域,是无限的可能性的呈示。它不是一种统一的和绝对的新的替代性的理论,它不具有“取代”和“消灭”西方理论的宏愿,它是理论的增殖,而不是理论的更替。它是在对第一世界话语的反思和质疑的基础上,重新把理论的空域置于本土文化之中,把来自于本土语言的特征与新鲜经验中的契机以及其有生命力的点加以扩大和加深。

“质疑策略”与“重构策略”所产生的结果绝不仅仅是一套理论模式,绝不仅仅具有分析功能,它首先是一种艺术实践,一种对我们生存的重新审视,一种独立的设计创作方式,是完全属于我们的。当一种表达方式附属于所认可的意识形态时,它就被称为好的表达方式。

当代的艺术设计界是最富于变化与挑战的。这一时代的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仿佛就是变化本身。如走马灯般迅速转变的潮流往往使人焦虑而无可把握,无数的分裂、区别与差异使语言和影象变成了一面打碎的镜子,处于无序、零散的状态。一面是商品化带来的对消费的无尽的渴望和追求,一面是对各种规则和秩序的不断的质疑。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意识形态的话语都经历了裂变。

当一种文明在它最初以一种惊奇的眼光“看”到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时,当原有的权威话语与表意方式无法说明这“看”的令人眩晕的冲击之后,我们产生了巨大的“震惊”;一种巨大的惊奇,一种寻找新话语的无穷的焦虑。我们自己和我们的世界几乎在一个瞬间中被抛入了同一个平面。这里既有“他者”的认知所产生的焦虑,也有自我反思与审视的痛苦,我们被突然置入其中的新的空间。

在与西方理论的不停的对话中创造本土性的艺术设计理论是一项艰难的艺术使命。因为我们还不能彻底地超越第一世界的宰制,在巴赫金式的“对话”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我们将从这里开始新的创造。这种“本土语言”设计理论的创造是为了在这交流和沟通中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在思考、驳论、对话中共享思维的快乐。本土性的设计理论不把自己打扮成“永恒真理”的代言人,不预想自身的权威性,而是在世界性的设计潮流中展示我们本土文化艺术的全部可能性。

无论我们走向何方,都一样背负着我们的历史,我们的传统和我们的本土语言,它是我们的母语。这是一个永恒的戳记,它不会消逝我们。生存于我们的母语之中,也就承担了在母语表意的背后的记忆与艰辛。我们的设计作品也就变成了对这记忆与艰辛的不断的寓言式的重新书写,成为一种自我拯救和自我超越的活动。我们只有在对母语的运用中,才能更为平易的面对潮水般涌来的语言与意识形态的作用。

当然,我们对“本土语言”进行的重写,还要经历作品观赏者的再次重写。而这种重写也必然是对我们母语的重新发现的过程,因为只有这母语才是我们存在的唯一见证。 当人们观看一幅艺术设计作品的时候,他们是希望在作品中寻找到能够关照自身的熟悉的东西,这种东西就存在与我们的身边和我们默许的深层记忆里。但是它还不能完全是我们朝夕相处的生活,还必须的经过整理和改良后和我们已知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人们对头脑中已知的东西会视而不见,所以这种设计语言必须在保持熟悉感的基础上,改变人们的视觉习惯和认知习惯。实际上在我看来,一幅设计作品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在寻找着和它相同的人群进行表达和共鸣,万能语言本身就是对语言特异性的否定,这就好比一个设计师的品质,实际上一个人的品质被无数人悄悄的拥有着,就象那种泥土般的质朴能感染我们的整个民族一样,我们必定有我们共同的和共通的东西,那才是我们思想交流和心灵共鸣的前提和基础。“本土语言”的艺术设计理论正是这种共同品质的最直接和最恰当的表达方式。所以采用这样的语言,就是为了获得通俗易懂而且不言而喻的传达效果。

这不是我们常见的由朴素的民族情感出发的简单的宣传,而是由语言、生存的具体状态出发的理论性的探讨。随着我们对中国本土文化自觉意识的增强,我们的“本土语言”设计理论必将走向成熟。中国的艺术设计理论必将成为展开第一世界与中国本土语言互映互补、共生共荣的多重对话的必要的前提和条件。

参考文献:

《在边缘处追索》 张颐武 著 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艺术与设计》 2002年 第2期

平面镶嵌教学设计范文第6篇

平面广告设计从二维走向三维, 正是增加吸引力的广告发展新趋势, 当传统平面广告在某些场合已经不能满足广告主宣传的需要, 又无法到处使用小众媒介的时候, 部分设计师已经开始另辟蹊径, 考虑平面广告设计与观者的接触度设计、平面广告与环境的空间互动设计、平面广告与视觉心理关系的设计, 通过这种非平面的创新开发, 更有效地吸引注意力传递信息。

1 空间环境的巧妙利用

平面广告作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 最重要的要素就是向受众准确的传达产品信息, 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换的桥梁。而在传统的平面广告设计中常常忽略了受众与广告设计之间的关系, 只是利用平面设计元素单向的向受众强迫式的传达信息, 这样的作品往往被人所忽略, 淹没在茫茫的图像之中。

巧妙地利用空间环境进行创意表达, 是非平面化视觉语言的一种较为代表性的方式。平面户外广告突破二维平面的表现空间, 融于到自然环境之中, 与周围环境相互依赖, 形成一个整体, 巧妙地将创意表达出来, 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视觉效果。好创意, 不应该停留在纸上, 而是必然是遵从媒介特性, 从发布终端入手寻找突破口, 寻找与受众接触点的沟通与交流。

1.1 戏剧化的场景植入创意

传统的平面设计媒介, 大多是在画面冲击力或文案沟通力上做文章, 但是戏剧化的场景植入, 却能让看似平凡的画面足足吸引路人眼光。比如乐事薯片在地铁通道顶端的一则场景植入广告, 将硕果累累的土豆图片“种植”到行人头顶, 用以表达土豆的新鲜度。这则广告充分利用了场景植入的方法, 以海报非常规的张贴到地铁顶端, 让几乎每个行人都在惊讶之中感到新鲜, 打破了传统广告只是不断“打扰”受众的粗暴干扰模式。

另一则禁烟广告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该广告在吸烟室的屋顶, 设置了一个生动真实的场景:牧师和亲友正在墓穴的土边向吸烟导致的死者祈祷, 做最后的告别。这种戏剧化的植入让吸烟者有了身临其境的危机感, 从而非常有效的起到禁烟的效果。尤其可见, 戏剧化的场景植入广告更加能打动人。

戏剧化场景植入, 是将戏剧冲突引入情境性空间进行创意的综合运用创意法。受众可以在一种真实而自然的气氛中很愉悦的接受广告所传播的信息。戏剧化场景植入在执行时需要注意。

其一, “植”得准。也就是抓住创意类情景性与真实空间的巧妙组合点, 强调创意空间与真实空间重叠的营造, 通过空间的真实和戏剧化的虚拟合二为一, 并吸引受众来共同参与完成一个整体创意, 从而使广告更加立体, 广告诉求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穿透力。

其二, “植”得真。戏剧性最好趋于逼真, 只有当戏剧冲突发展到高潮, 并且将其真实地视觉表现出来, 才能打动受众。试想一下, 刚才的禁烟广告如果采取卡通视觉表现, 那受众的危机真实感就大大削弱了。

其三, “植”出“果”。戏剧化的场景植入最终的目的是创造受众具有指向性的心理联想结果。合理的利用场景的真实感, 是为了将广告视觉转换为受众心理:或愉悦、或吃惊、或震撼、或滑稽、或恐惧, 从而达到广告情感的共鸣与宣传效果。

1.2 就地取材的立体互动创意

所谓广告的互动, 是指受众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广告信息, 而是与广告作品相互推动、相互沟通, 甚至参与到广告作品之中。只有让受众对产品或者所传达信息产生更多的兴趣, 才能更深的留下品牌印象和信息痕迹, 与戏剧化场景植入相比, 它更强调受众的参与程度。过去传统的广告, 大多以单纯的信息传递为主, 平面化地传播各种信息给广告受众。而互动性广告更强调通过气氛的营造、平台的支持以及其它一切可能的手段, 与受众形成双向的沟通, 这种沟通可以是感官或者体验型的直接互动, 同时更多的是情感共鸣产生的心理上的互动。立体互动创意的关键在于“换”和“空”。

所谓“换”, 是指道具的偷换;所谓“空”是指创意的故意不完整, 只有创意对象有空白, 才能让受众自己参与进来, 从而再形成一个完整的创意。

道具的偷换常常将日常公共设施结果设计之后巧妙变幻成广告主题中另一种道具。这类广告, 画面看似平凡, 但是一旦与公共设施巧妙结合, 就能让画面本身置换出一个全新的场景, 而公共设施也被赋予完全不同的含义。比如有一家滑雪俱乐部, 将很平常的公用椅进行了就地取材的立体道具利用设计, 首先, 在椅子背后设计了冰天雪地的山脉和正在远去的滑雪运输缆车, 并且在公共椅后面增加了滑雪缆车架, 这时, 真实与虚拟的边界就模糊了, 当一个行人坐上去后, 更加将广告完整化。

广告的不完整性, 正是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故意留下了一定的创意空间, 而受众的参与使得广告形成一个完整的创意, 也自然成为广告的组成部分和进一步传播的载体。

传统的广告中, 画面只是作为广告的内容出现, 而立体互动创意则将立体的情景通过道具的偷换与受众行为产生了互动, 为广告诉求的表达和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创意惊喜和实现可能。

1.3 建筑与图形互动创意

在都市中, 高楼大厦成为主角, 如果能巧妙地结合建筑与广告图形, 在如此醒目的大面积媒介上进行平面广告的延展, 那效果必将更加震撼。

建筑与图形互动创意法与立体互动创意不同, 它并不强调受众的直接参与, 而强调的是广告与环境的融合与互动, 特别是建筑面积导致的震撼感。从而使受众在这种震撼的视觉效果下达到心灵与感觉上的共鸣, 最终达到广告的传播效果。

有两则运动广告, 充分利用了建筑图形互动的大面积视觉冲击。一则是运动鞋广告, 先利用逼真的错视在前一栋楼上设计出一个破墙而入的人形墙洞, 接着在后一栋楼上设计出同样动作的跑步的运动员形象, 这样, 前后之间的图形就体现出运动的穿透力和惊人的视觉效果, 体现出该款运动鞋的助跑的神奇动力。另一款健身房广告则将画面中的大力士和建筑塔上的绳索进行了互动设计, 给人非常触目惊心的力量感。

这种将图形和建筑互动创意法, 设计中关键在于两个字。一是“大”, 就是充分利用建筑面积的宏大, 尽可能制造出视觉震撼性;二是“借”, 也就是注重图形与建筑结合的那个店——比如健身者手中的拉力器, 跑步者闯出的人形洞, 都将原本平面的设计与建筑发生了看似真实的互动关系。

2 多媒体技术的科技综合应用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多媒体技术的利用让非平面化赋予更多的含义。

利用录像、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设计制作电脑图形图像, 并通过多种艺术与科技综合的表现方式展示全新非平面的媒体形式广告。多媒体技术丰富了视觉语言的表现形式, 打破了传统的二维平面, 甚至注入时间的第四维概念, 把广告创意和科技结合起来, 从而更有穿透力地形成宣传网络, 达到其商业目的。

《经济学人》的一则户外广告, 就是BBDO广告公司通过科技感应装置设计而达成的非传统平面广告:感应的高科技会让灯泡在每个行人经过的时候亮起来, 随即熄灭, 以参与性趣味性很强的科技方法表达其“经济”的主题。

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 必将产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 几乎可以使一切艺术想象变为现实, 给新时代的广告设计师们带来创作上更大的自由度和创作空间, 使作品呈现出异彩纷呈的艺术效果和视觉感染力。

3 视错觉表现形式的魔术利用

所谓视错觉, 就是我们知觉判断的视觉经验, 与所观察物实际特征之间存在着矛盾。当观察者发觉到自己主观上的把握和观察物之间不均衡时, 就产生了错觉的混乱。人们往往被错觉所欺骗, 但有时又追求视觉上的特殊的刺激, 甚至为超越视觉上的紧张和均衡所具有的限度而兴奋。这种魔术般的视觉心理, 被越来越多地被利用在广告中, 以达到提高视觉注目率和增加观赏趣味的效果。通过色彩与形的共同作用所表现出来的强大视觉冲击力, 可以直接刺激广告受众的情感变化, 从而建立或塑造品牌形象。通过纬线叠积或色彩排列与运用色彩和色调的增减、色彩的互相干扰等错视设计手法, 可以造成对视网膜或感知的刺激, 从而更加有效地增加广告设计的吸引力。

4 结语

平面设计的立体化运用和探讨使得传统的平面广告能脱离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由传统的二维空间向三维甚至多维空间发展。非平面化的创意处理, 让传统的平面广告不再平面, 无论是通过戏剧化的场景植入创意、就地取材的立体互动创意还是其他的互动创意, 都增加了广告创意前所未有的空间化的感染。与此同时, 受众也从被动的观看中解脱出来, 主动参与立体化的交流。非平面化的趋势在广告发展的未来不仅成为创意画面处理的方法, 更将成为创意思维的出口。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数字新媒体的崛起, 传统的平面广告设计思维已经很难满足广告发起人及受众新的需求。平面广告设计突破平面, 走向“非平面”的表达势在必行, 这种非平面的的表现形式, 不仅为平面广告设计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创造了更为广泛表现的可能性, 更革命性地改变了广告与受众的关系——从传统观看与被观看的关系到感受并融入空间其中进行互动。

关键词:非平面,平面广告,环境,创意

参考文献

[1] 宣勤.户外广告追求多元化表现[J].广告人, 2003 (Z1) .

[2] 徐春锋.信息传播时代的广告画面[J].新闻知识, 2005 (2) .

[3] 孙平, 熊平秀, 潘萤璐.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理论与城市整体形象构成[J].江西社会科学, 2004 (10) .

[4] 鲁晓笑.视觉创新:演绎新媒体时代的视觉奇观[J].中国传媒报告, 2005 (3) .

[5] 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上一篇:欧洲西部上课课件范文下一篇:扑克牌的英文单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