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范文

2024-06-22

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范文第1篇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要求, 国内的主要城市和重点地区需要根据《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技术规范》建立地价监测点的, 并定期上报地价动态变化情况, 目的是全面、准确地掌握地价数据, 分析地价变化趋势, 为宏观调控土地市场提供决策依据。这是一项长期日常工作, 需要不断收集地价变化的相关资料, 并按季/年汇总上报。建立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 使城市土地价格资料的采集、汇总和整理系统化和制度化。有了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 不仅可以掌握每个地价监测点的地价水平, 也可以其为基础进行地价指数的编制, 这就为基准地价更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基准地价可以方便地利用地价监测点价格和相应的地价指数进行更新。因此, 有必要构建一个计算机系统, 用于城市地价动态监测资料的输入、汇总、整理, 并将监测点的地价资料作为基准地价更新的一部分数据来源, 配合基准地价更新所需要的其他资料, 快速完成城市基准地价更新。

1 软件系统

1.1 系统概述

整个系统实际上包括地价动态监测和网格点基准地价更新两大部分: (1) 地价动态监测包括地价区段划分/变更、监测点设立/变更、交易样点设立/变更、监测点和交易样点价格评估、区段和级别平均地价计算、级别、区段及监测点地价指数计算、土地供需信息采集、房屋供需信息采集、相关社会经济指标信息采集以及季/年报告和表格的生成等。 (2) 网格点基准地价更新包括地价控制点的布设、网格点基准地价的计算、等值线图的绘制、级别划分、级别/区片/各种用途等地价计算、各种地价指数计算、地价分析所需要的地价水平剖面图、直方图的生成等。以上只是系统的基本需求, 在这些基本需求中隐藏着以下的复杂性。

(1) 地价动态监测技术标准的不确定性。地价动态监测是一项新的工作, 理论研究和技术标准都在不断的完善中。因此要求软件系统必须具有扩展性, 可以由估价师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2) 地价评估方法的不确定性。地价评估具有空间和时间上的差异性。例如不同地方的土地取得成本与地方法规有关, 同时地方法规几年后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要求评估方法和公式不能固化, 应该可以由估价师根据需要自己定义。 (3) 地价计算过程的重复性。在地价计算工作中, 价格计算出来后, 还需要与实际情况进行验证, 并可能反复调整某些参数。所以地价的计算是个重复性的工作。因此要求系统能够对地价的计算参数进行快速修改并计算。 (4) 网格点基准地价更新过程的复杂性。网格点基准地价更新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 从地价控制点的布设—网格点基准地价的计算—等值线图的绘制—级别划分到级别/区片/各种用途等地价计算, 整个过程都可能在与实际情况进行验证后重复进行。另外, 出于研究的需要, 网格点的间距、空间插值方法都有可能调整。因此, 系统应该具有足够的包容性和方便快捷性。

1.2 系统架构

系统的需求分析决定系统需要高度扩展性和灵活性, 因此系统框架分成两级:辅助支持模块和业务模块 (图1) 。

1.2.1 辅助支持模块

辅助支持模块包括GIS支持模块、数据库支持模块、评估公式模块、输出模板模块。

(1) GIS支持模块。GIS支持模块负责地图显示、编辑、空间数据表维护等功能。通过该模块,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义空间数据表的结构、输入和编辑要素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还可以动态加载图层并定义各图层的显示属性。 (2) 数据库支持模块。数据库支持模块包括表结构维护、编辑辅助定义、表数据编辑、SQL操作接口等模块。用户可以自定义各种需要的不含有空间信息的普通关系表、输入和编辑数据、并可以定义数据输入的辅助信息, 如数字信息的范围、字串信息的可能取值等。 (3) 评估公式模块。评估公式模块负责评估方法的管理、公式定义、公式计算输入等功能。利用该模块, 用户可以自定义各种方法和公式, 并可以在计算窗口中输入计算参数进行计算。公式计算窗口根据公式定义自动分页, 以方便用户输入。 (4) 输出模板模块。输出模板模块负责输出模板定义、报告生成等功能。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定义多个输出模板, 如Word报告、Excel表格的模板, 在输出时只需要选择相应的模板就可以自动生成相应的文件并保存到指定位置。

1.2.2 业务模块

业务模块负责实现地价动态监测和网格点基准地价更新工作所需要的所有功能, 具体包括信息采集输入、地价动态监测、网格点基准地价更新、信息输出四个部分: (1) 信息采集输入。信息采集输入负责表分类管理、各种表管理、表数据管理。用户可以自定义各种表, 包括含有空间信息的表、不含有空间信息的普通关系表、可用于市场比较法的交易案例表, 交易案例表可以是空间表也可以是普通关系表, 并且可以给案例表定义必选的比较因素如交易时间、可选的区域因素和个别因素。另外, 用户还可以给这些自定义表进行分类, 以方便管理。表的字段类型除了常规的数字、字符、日期等类型外, 还支持嵌入图片、链接图片、公式等扩展类型, 用户可以将监测点等的所有数据, 包括监测点现状条件评估公式、设定条件评估公式、监测点位置草图、影像图、实地照片等都保存到表中。表定义好后, 用户可以将空间表添加到某个地图窗口中, 并输入和编辑空间和属性信息。对普通关系表, 系统会根据表结构和辅助输入定义, 自动生成输入界面, 以方便输入和编辑数据。 (2) 地价动态监测。地价动态监测模块负责季度/年度变更、监测点和交易样点价格评估、区段和级别平均地价计算、级别、区段及监测点地价指数计算等功能。价格评估, 用户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公式, 可以调整计算参数。区段和级别平均地价计算, 用户可以修改平均地价的计算公式, 甚至可以增加参与计算的来源表。例如计算区片平均地价, 如果觉得监测点的数量太少, 您可以加上交易样点来一起计算。级别、区段及监测点地价指数计算, 用户也可以修改计算公式。 (3) 网格点基准地价更新。网格点基准地价更新包括地价控制点的布设、网格点基准地价的计算、等值线图的绘制、级别划分、级别/区片/各种用途等地价计算、各种地价指数计算、地价分析所需要的地价水平剖面图、直方图的生成等功能。地价控制点的布设, 用户可以在地图窗口中选择需要的任何图层的要素, 把它作为地价控制点。也就是说, 用户可以将全部或部分地价监测点、交易样点作为地价控制点, 也可以将含有地价信息的其他空间表的数据作为地价控制点。网格点基准地价的计算, 用户可以选择多种空间插值方法进行计算。级别划分, 用户可以在网格点基准地价的频率直方图上指定组距和级别数, 并可以用鼠标拖动定级线来确定级别线的位置, 定级线拖动的同时, 系统同时显示各级别的地价范围、个数和比例。等值线图, 用户可以选择按照级别线来绘制等值线;或者按照等间距来绘制等值线;或者绘制指定地价的等值线。地价和地价指数的计算, 跟前面地价动态监测的一样, 用户可以自己添加新的计算定义或修改老定义。地价水平剖面图, 用户可以在地图窗口中随意的画一条线, 系统将显示该线上各点的地价水平。如果有多个网格点基准地价, 也可以在一个图上以不同颜色显示该线上各网格点基准地价的地价水平。例如, 可以在一个图上显示去年和今年网格点基准地价的某方向的地价水平剖面线, 以方便分析比较。另外, 用户可以自由添加多个网格点基准地价, 例如可以添加间距为100×100的网格点基准地价, 也可以添加间距为300×300的网格点基准地价;可以添加采用三角网空间插值方法的网格点基准地价, 也可以添加采用克里金空间插值方法的网格点基准地价。然后对各个网格点基准地价用地价水平剖面图进行分析比较。 (4) 信息输出。信息输出模块负责输出模板的定义和输出报告文件的生成。用户可以针对某个表或几个表的组合进行输出模板的定义, 例如, 可以对监测点表定义地价监测点登记表、地价监测点调查表、监测点地价评估报告、地价监测点评估技术要点表等多个模板, 然后在需要的时候, 选择相应的模板生成输出文件。

模板的定义不仅定义生成文件的构成格式, 还可以指定文件的取名规则和保存路径。因此, 输出的文件会用合适的文件名自动保存到指定路径下。

2 系统体系结构

整个系统分为服务器和客户端: (1) 数据库服务器:SQL Server2000+ESRI Arc SDE9.0。 (2) 客户端:.N e tF r a m ew o r k 1.1+E S R I ArcEngine9.0 (图2) 。

3 系统特点

(1) 实用性。系统的功能涵盖地价动态监测和网格点基准地价更新工作的所有环节, 系统功能的实用性不容置疑。 (2) 先进性。无论是系统开发基于的GIS系统、采用的技术、还是系统设计理念都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 (3) 安全性。系统的数据都保存在一台服务器上, 数据的备份和管理都方便、高效、安全。 (4) 开放性。系统支持表和分类的自定义、评估方法和公式的自定义、计算的自定义、输出的自定义, 系统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扩展性, 给地价动态监测和网格点基准地价更新的工作人员最大的自由操作空间。 (5) 可操作性。系统实际上将工作人员分成两类:高级定义人员和普通工作人员。高级定义人员负责表和分类的自定义、评估方法和公式的自定义、计算的自定义、输出的自定义等定义工作。普通工作人员则在各种定义的基础上操作, 输入数据时按表定义规定的要求输入, 计算时按公式定义的输入, 完全不用理会公式的具体构成, 输出时只需要选择合适的模板, 完全不用理会报告的格式, 操作简单、快捷。 (6) 衔接性。系统设计严格按照《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体系技术规范》、《城镇土地估价规范》、《城镇基准地价估价规范》, 和各种技术规范有很好的衔接性。

4 系统应用

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广州市地价动态监测和网格点基准地价更新项目。

摘要:针对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和网格点基准地价更新理论的研究, 利用计算机技术编制了《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和网格点基准地价更新信息管理系统》, 本文是对该系统的功能模块和功能进行系统的说明。

关键词:地价动态监测,基准地价,网格点,地价体系,信息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 城镇土地定级规程[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2:2~3.

[2] 城镇土地估价规程[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2:2~3.

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范文第2篇

摘  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和作用效果都实现了显著扩展,能在提升监测结果准确性的同时,完成信息精细化分析和处理,为监测工作效果的全面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持,技术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依据相应数据就能对沉降监测操作予以修正。本文分析了沉降监测中应用卫星遥感技术的优势,并从常规测量和基于时序测量两个方面阐释具体应用方式,针对沉降监测中卫星遥感技术在地表监测和矿区监测方面展开讨论,仅供参考。

关键词:沉降监测  卫星遥感技术  优势  应用

近几年,沉降监测工作受到了广泛关注,依托相应的技术体系就能提升微小形变观察的精确度,提升数据处理的可靠性水平,并且为沉降管理工作和设计应用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1  沉降监测中应用卫星遥感技術的优势

在沉降监测中应用卫星遥感技术能弥补传统沉降监测工作存在的不足,建立全天候分析模式,因为技术本身具备高敏感度,因此,能落实标准化数据处理模式。

(1)卫星遥感技术能实现微波卫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避免传统监测需要到达现场造成的耗时耗力等问题,并且依据上线作业也能减少测量工作和运营工作之间产生的矛盾,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工作效率,为工作质量的全面优化奠定基础[1]。

(2)卫星遥感技术还能实现区域连续性数据和信息管理,依据卫星影像全覆盖的模式对整个测量区域进行数据的收集,保证区域内连续性沉降信息得以落实和校对。因此,相较于传统的监测模式,卫星遥感技术真正意义上完成了沉降源的精准定位和原因检索,提升了工作效率。

(3)借助卫星遥感技术就能对相应数据和信息进行合理性回溯分析,主要是应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实现历史数据的存档和调取,以保证相关人员能及时对特定区域完成沉降信息的监测,并且对可能发展的趋势予以预测,有效减少其对后续工作造成的不良影响,提升沉降监测工作的基本质量[2]。

2  沉降监测中应用卫星遥感技术的方式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将技术模式和沉降监测工作结合在一起,能在提升具体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同时,完善测量后相应工作方案的实施效果,打造更加科学、合理、稳定的监测平台,实现沉降监测工作的目标。在沉降监测中应用卫星遥感技术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切实有效的处理方法,目前主要的形式分为两种,具体如下。

2.1 常规测量

若是在沉降监测工作中对应获取的区域内SAR数据不足,则一般会采取卫星遥感技术常规测量进行数据的处理和监测控制,确保能对形变干涉过程予以分析。技术人员要按照标准化操作流程完善对应的处理单元,以求能提升监测流程和控制效果。

(1)要进行数据的基础性分析,结合工程项目的基本需求和数据成本,完成数据组合质量的判定,从中选取性价比较好的SAR数据进行处理,并且将其作为形变干涉像,从而建立基础性研究对象。

(2)要在数据搜集和调取基础上进行数据的处理,按照标准化流程完成干涉处理的同时进行形变量的测定和计算。与此同时,依据处理结果保证沉降范围得以规范。例如,结合边缘沉降量差异等进行指标的确定[3]。

(3)在工程中实际应用相应操作时,依据地质条件和沉降材料确保勘查工作的及时性,并且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完成沉降原因的分析,保证应用报告能辅助相应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注意的是,常规化测量工作会受到大气效应的影响,一般会将监测结果控制在厘米级,采取的也是定性分析的模式,有效对沉降采空区等地址变化较大的形变区域予以监测,是辅助优化方案的基础。

2.2 基于时序的测量

为了更好地对沉降信息进行搜索和提取,就要在常规测量基础上开展优化处理,若是沉降监测区域内的有效性SAR数据较多,亦或是区域内存在长时间连续性沉降监测工作,则要借助时序完成沉降监测。例如,应用PSInSAR测量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分析,一般会使用不同周期SAR数据来完成时序序列数据集的模拟,并且从序列中调取有价值且应用较为稳定的数据并且利用滤波能减少沉降残差点,实现有效的算法剔除[4]。与此同时,保证插值算法能完成沉降率和累积沉降量的测定,依据成果分析最终完成报告,辅助工程项目的开展。

3  沉降监测中应用卫星遥感技术

在沉降监测工作中应用卫星遥感技术,能有效实现对地表变化情况以及变动数据的富集处理,从而建立更加合理安全的处理措施。并且,也能对矿区进行实时性监测,减少安全隐患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打造更加健全完整的工作规划。

3.1 城市地表沉降监测

城市地表沉降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不仅会导致严重的地质灾害,也对城市发展建设产生不良作用,因此,对沉降问题进行集中的监测和处理较为关键,减少土地资源危机,优化生态环境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1)地表形变观测工作主要是对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进行实时性监督和处理,一般而言,地表形变监测会借助精密水准测量完成,从而布设相应的水准网,这种方法在一些沿海城市应用时间较长且经验丰富。而在遥感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传统技术进行科学化升级势在必行,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能对地表微小变化予以精度分析,并且进行信息的及时性收集,从而提升地表沉降监测实效性。

(2)因为城市环境中地面覆盖的植被数量有限,且城市用地的变化并不会出现较大的问题,此时,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就能实现卫星雷达图像干涉结构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借助数据实现对城市边缘以及城市演化过程的跟踪,优化数据分析效果[5]。

(3)在卫星遥感技术中应用GPS电子测距,能提升精度分析水平,并且把保证测量数据的稳定性。加之卫星雷达成像能有效减少时延,配套软件还能进行数据回溯和对比分析,是助力城市建设工作的重要手段。

3.2 矿区沉降监测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煤矿工业也实现了发展突破,为了减少开采造成的地质灾害问题,要结合环境保护机制和要求落实更加有效的科学化分析机制,发挥卫星遥感技术优势,整合数据资源,保证能及时开展沉降监测工作。目前,主要是借助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实时性数据的获取,结合数据处理分析系统以及数据综合控制系统,对积水塌陷的动态变化进行判断,为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另外,应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还能对缓慢的地表形变予以观测,确保能结合空间相干性评估以及二维相位解纏技术提高数据判定效果,为沉降测定和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予以保障。依托SAR分析以及卫星遥控技术能保证地质调查的合理性,获取采矿干扰信息以及差异化岩体下陷速度,为调整采矿工作方向提供指导,一定程度上减少不良安全问题产生的作用[6]。

除此之外,选取适宜的卫星遥控数据,也能分析矿区在不同时期中沉降区域和沉降幅度,完成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基础上,优化分析数据水平,从而合理性评估矿区质量,展开未来区域地质灾害评价工作,有效实现危险区分布空间的划定。

4  结语

总而言之,沉降监测工作中应用卫星遥控技术具有划时代意义,能在提升监测质量的基础上完善数据管理工作,并且优化应用水平,为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支持,实现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的共赢。

参考文献

[1] 宋培源.基于D-INSAR技术在西北矿区地面沉降监测试验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8.

[2] 邓宇声.基于InSAR技术的矿区地表沉降监测及预测[D].南昌:东华理工大学,2017.

[3] 叶凯,侯建香,金典琦,等.基于PS-InSAR技术的深圳市莲塘地铁站站后 折返线地表形变监测研究[J].城市勘测,2019(6):167-171.

[4] 安庆,吴树森.湖北三鑫公司高精度地表沉降监测系统设计[J].科技资讯,2017,15(2):241-242.

[5] 胡玗晗.基于多波束测深系统的隧道沉管覆土及沉降变化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27):1-2,4.

[6] 乔平,刘桂卫.铁路工程地质遥感技术应用现状与展望[J].铁道建筑技术,2018(11):1-4,33.

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范文第3篇

1 当前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

1.1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管理体系不完善

质量管理的好坏取决于其本身的管理体系, 当前环境监测系统大多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各个职能部门不能协调, 没有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部门之间也没有标准的工作方式, 导致出现问题不能查出原因[1]。环境监测系统的良好运行需要各子站系统的协调合作, 如何对各子站进行协调管理是一项重要课题。只有建立至上而下的管理体系, 强化工作的落实, 才能保证环境监测系统的各个环节的工作到位, 才能保证监测系统的良好运行。

1.2 管理模式过于传统

当前我国大多数环境监测系统, 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采用人员对监测系统进行日常的维护, 这对人员的素质要求非常高, 需要人员具备很广的技术面和知识面, 比如网络、自动化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等, 才能及时发现监测系统的问题并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量非常大, 缺乏专业的人才也是当前监测系统质量维护的重要问题[2]。

1.3 监测系统档案管理重视度不够

空气监测系统所有的文件都属于机密, 所有文件的借阅和使用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进行管理。当前, 大多数监测站对于档案工作的管理重视不够, 导致监测工作档案的泄露, 产生一些问题。

2 完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质量管理的措施

2.1 建立健全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 切实将质量控制意识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

监测系统工作的顺利开展, 需要至上而下的质量管理体系, 只有建立层层负责、层层把控的管理体系, 才能保证每步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环境监测子站的管理, 就需要建立责任管理体系, 切实保障子站的运行和数据的有效性, 发挥空气监测系统的功能[3]。只有加强各个方面的质量控制认识, 才能切实保证空气监测系统的运行质量。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对质量控制的认识, 让质量控制认识贯穿于整个工作阶段, 对工作的整个方案及各个细节做详细解答, 确保各个环节的质量把控, 向工作人员灌输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让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个工作过程。

2.2 建立高效的管理模式

传统的管理模式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需要工作人员具备宽广的技术面和知识面, 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 增强他们的专业性, 让他们对更新的仪器和设备具有详细的了解。另一方面要逐步完善管理模式, 建立高效的智能化管理模式, 实现对监测系统各个环境的智能化控制, 加强监测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建设, 提高管理效率。

2.3 加强对委托的运营公司的监督管理

环境监测站为解决人员和技术力量的不足, 常常会委托专业的运营公司对监测系统进行长期的运行维护, 这一过程缺乏相应的对运营公司的监管制度, 常常产生一些问题。比如对仪器的应用状况不能有效掌握, 对现场的监督和巡查工作不能得以监督, 过于依赖于运营商, 对于工作的大量信息不能汇总分析[4,5]。必须加强对委托公司的监督管理, 保证监测系统运营质量。

2.4 加强监测系统档案管理和控制

空气监测系统所有的文件都属于机密, 所有文件的借阅和使用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进行管理。当前, 大多数监测站对于档案工作的管理重视不够, 导致监测工作档案的泄露, 产生一些问题。加强对档案的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的登记注册备案及查阅需要严格的管理规定, 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严格按照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子站运行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6]。着实加强对自动监测系统的考核制度, 提高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 让人员通过考核后参与管理和维护。

3 结语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发展, 对环境的不断重视, 空气环境监测系统在我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各个地区包括市县都建立了空气自动监测系统, 为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撑。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良好运行离不开良好的质量管理, 建立标准合理的质量管理办法对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建立健全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 切实将质量控制意识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 建立高效的管理模式, 加强对委托的运营公司的监督管理, 加强监测系统档案管理和控制, 才能保障环境监测系统的良好运行。

摘要: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的不断重视, 城市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得到了迅猛发展。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良好运行, 需要有效的管理体系。当前, 我国的空气监测系统还存在种种问题, 需要不断对其进行完善。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质量控制问题, 提出了完善空气监测系统质量管理的措施, 为使环境空气监测系统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空气,监测系统,质量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 刘澍, 曾凡萍, 何敏, 等.长光程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仪原理及常见问题浅析[J].江西化工, 2008, (4) :238) 241.

[2] 胡昌宝, 何正江, 胡仁义, 等.长光程吸收光谱空气质量监测方法问题分析[J].光学与光电技术, 2008, 6 (3) :65) 67.

[3] 王允.辽宁省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质量管理工作探讨.绿色科技.2013 (2) .

[4] 宋献平.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常见故障及其解决方法[J].能源与环境, 2008 (33) :80.

[5] 张大庆.浅谈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质量保证[J].科技信息, 2008 (11) :321, 327.

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范文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 选取该阶段内该院住院部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均住院治疗,且接受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血糖监测。 此次研究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知情配合。 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0例。 对照组中,男女占比24∶26,最小年龄为51岁,最大年龄为79岁,年龄均值为(65.17±7.32)岁,病程长达1~11年,平均(5.83±2.21)年;观察组中,男女占比25∶25,最小年龄为52岁,最大年龄为78岁,年龄均值为(65.21±7.43) 岁,病程长达1~10年,平均(5.79±2.34)年。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基本资料之间的均衡性保持良好,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降血糖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血糖进行监测。 对照组在血糖监测过程中进行护理管理, 观察组在血糖监测过程中进行护理管理以及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护理管理措施具体如下:1护理人员方面:护理人员需对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操作步骤、 保养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熟练掌握,定期更换碱性电池,在安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时应将系统中原有的数据清零, 一旦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出现异常警报, 应立即进行处理, 故障排除后15 min内需重新开启系统。 2患者方面:护理人员在安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前应对患者的皮肤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在血糖监测过程中,对患者做好常规健康宣教,对患者的皮肤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 并将患者的相关生活事件输入至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中, 使患者能够按照系统进行相应的进食、锻炼、休息等。 健康教育方法具体如下: 告知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使用方法以及血糖监测过程中需要注意和配合的事项, 指导患者按照系统制定的方案进食、锻炼,并指导患者自主输入相应的生活事件,健康教育过程中,语言尽量浅显易懂, 态度尽量温和。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在血糖监测期间低血糖发生次数、 血糖达标时间, 并对两组患者血糖监测第1天和结束时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比较。 血糖达标判断标准[3]:空腹血糖降至6.1 mmol/L内,餐后2 h血糖降至8.0 mmol/L内。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表示为n(%)、(±s),分别进行 χ2检验、t检验。 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低血糖发生次数、血糖达标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在血糖监测期间低血糖发生次数、血糖达标时间均明显更低(P<0.05)。 见表1。

2.2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与血糖监测第1天相比, 血糖监测结束时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血糖监测结束时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之同时间点的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 见表2。

3讨论

糖尿病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根治方法, 主要是通过对血糖进行控制,从而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血糖水平直接反映了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需对患者的血糖进行实时的监测, 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4]。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血糖监测方法为血糖仪手动监测,这种血糖监测方法无法反映出血糖的动态变化, 仅仅是对某个时间点的血糖水平予以反映[5]。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是一种新型的血糖监测技术, 能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持续性的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结果具有动态性、实时性、自动化的优点,通过安装该系统,可将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绘制成图表的形式, 可为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可靠依据[6]。 在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相应的护理管理,常规的护理管理措施主要是通过对护理人员的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相关知识予以提高, 对患者实施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从而对护理过程中的相应不良事件进行及时的处理[7]。 该研究中的观察组患者在血糖监测过程中还接受了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通过对患者实施血糖监测相关的健康教育, 可使患者充分了解到血糖监测的重要性,积极配合血糖监测,并参与到血糖监测的护理中,完成自我照护[8]。

该研究结果显示,与实施护理管理的对照组相比, 实施护理管理+健康教育的观察组其低血糖发生次数、 血糖达标时间均明显更低(P<0.05),且其血糖监测结束时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更低(P<0.05),说明在血糖监测过程中实施护理管理和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 在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血糖监测的过程中, 实施全面的护理管理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可有效减少血糖监测期间低血糖的发生,促使血糖尽快恢复正常水平。

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患者的护理管理与健康教育方法及效果。方法 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该阶段内该院住院部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血糖监测,对照组在血糖监测过程中进行护理管理,观察组在血糖监测过程中进行护理管理以及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糖监测期间低血糖发生次数、血糖达标时间均明显更低(P<0.05)。与血糖监测第1天相比,血糖监测结束时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血糖监测结束时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之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 在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血糖监测的过程中,实施全面的护理管理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有效减少血糖监测期间低血糖的发生,促使血糖尽快恢复正常水平。

关键词: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护理管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师新宁,卜春霞.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引导下的个体化护理干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J].健康必读,2013,12(8):487-488.

[2] Zanon,M.,Sparacino,G.,Facchinetti,A.et al.Non-invasive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Improved accuracy of point and trend estimates of the Multisensor system[J].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ing: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2012,50(10):1047-1057.

[3] 张利华.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与护理[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1):140.

[4] 时风杰.健康教育在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25):2390-2391.

[5] 景秀荣.动态血糖连续监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2):212-213.

[6] 袁峥,胡雪华,于宏伟,等.健康教育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5):61-62.

[7] 李淑华,陈小燕,周玉兰,等.CGMS引导下个体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0):112-114.

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范文第5篇

我单位广州血液中心是比较大型的采供血机构, 肩负着广州市无偿献血招募和血液采集与制备、保障辖区内130多家医院的临床用血供应以及医疗用血的业务指导等责任;同时也承担着广东省血液质量控制中心的职责。因此希望通过建设区域性临床输血监测系统实现广州市大部分用血医院 (含在广州市辖区内的省属和军队医院) 的输血规范化管理。该系统使用安全、可靠和先进的技术, 依托血液中心, 以Internet为载体来完成辖区内用血医院的联网安全以及数据的共享, 从而达到临床用血信息的集中管理以及统一监控的目的。因该系统涉及到血液中心、数十家用血医院以及卫生主管部门, 涉及人员情况复杂, 因此只有采用项目管理的手段, 对项目过程组中的不同过程和活动进行识别、定义、整合、统一和协调, 实现整体管理, 方可顺利完成项目的建设。

1 项目管理简介

项目指在有限的时间、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范围内将有限的任务完成。那么项目管理是指要组织协调有限的资源, 对其规划安排以在一定的时间框架内完成规定的任务。同时, 完整的项目管理页包含对项目执行过程和结果的评估总结。

项目管理是项目的一项综合性和全局性的管理工作。项目的管理过程包括:制订项目章程、制订项目管理计划、初步范围说明书的制订、监督和控制项目的工作、指导和管理项目的执行、整体变更管理和项目的收尾管理。从项目的生命周期来说, 项目的管理贯穿项目的整个周期, 它是项目全过程的管理, 包括项目周期中的各种决策、项目多目标系统的平衡以及项目干系人间的横向沟通和协调等。

在现代化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中, 各类信息化项目开始越来越重视通过项目管理来提高项目的完成质量和完成效率, 从而提高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2 项目管理的实践应用

在临床输血监测系统这个项目中, 由于前期的项目启动工作做的比较充分, 项目的范围、工期、成本、采购等都通过合同进行了界定, 因此, 主要着重通过加强项目干系人的沟通管理、项目多目标的平衡、项目整体变更的控制以及通过绩效评估来加强过程监控、加强风险管理这几方面来进行项目的整体管理。下面分别就这几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叙述:

2.1 加强项目干系人的沟通管理

因这个项目涉及到的关系人比很多, 主要包括血液中心、医院、卫生局的用户等, 所以整个项目周期内必须加强项目干系人的沟通管理, 防止由于沟通不畅而使项目遭受失败。为此采用如下的方法:

2.1.1 实行接头人责任制

因这个项目会涉及到方方面面以及干系人众多, 在启动项目的前期先要选定沟通方式, 即采取接头人负责制, 每10家医院分配1名项目组的沟通接头人, 各医院也要有1个接头人, 无论什么问题均需要由双方的沟通接头人协调处理。这个方法在初期的需求调研中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防止由于出现问题而产生无法解决和反馈的现象。

2.1.2 明确沟通方式, 减少形式主义

利用周例会制度进行项目组内部沟通, 解决上周出现的问题以及本周的工作方案。另外, 项目组人员平时用电子邮件进行沟通, 能即时解决的问题随时通过邮件即时解决, 不可即时解决的召开临时会议解决。

2.1.3 利用多种沟通手段

采用碰头会、聊天工具、电话、邮件等方式加强项目的沟通交流。小问题及时沟通协调处理, 对复杂问题应召开临时碰头会, 需要后续解决的、比较严重的以及涉及面较大的要留存会议纪要, 必要时请相关人员签名盖章确认。

通过以上方法及时处理项目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防止出现影响进度和成本质量问题。

2.2 注意项目多目标的平衡, 以质量目标为重点

项目是一个多目标的系统, 不同的目标在项目管理不同阶段根据不同的需要, 其重要性也是不一样的。该项目对质量和进度具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质量, 由于涉及多达数十家医院, 只要某个功能达不到标准, 都会引起严重的影响。因此加强了质量的控制, 利用测试的手段来进行项目质量的控制。比如, 软件系统主要通过黑盒测试的方法, 采用规范测试详细对系统的各项业务功能以及性能进行测试;硬件网络系统应使用压力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性测试、吞吐量测试等确定该硬件系统能否支撑软件系统的运行。

另外,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上, 必须加强该项目进度的控制, 保证项目如期完成。在项目的前期, 采用快速原型的方法加快开发, 通过与用户的多次交互过程中不断完善需求, 减少后期返工几率, 加快进度;另外为了加快工期, 合理地划分了里程碑, 并对项目的任务进行了分解, 把项目分成血液中心端模块、医院血库端模块、卫生局端模块、数据接口、硬件网络系统等多个子任务, 通过定人员、定任务、定目标等原则, 让可以并行开发的子任务并行开发, 加快项目的进度。

2.3 整体变更控制

项目的整体变更控制过程在整个项目过程中贯穿始终, 并应用于项目的各个阶段。由于很少有项目能够完全按照原来的项目计划进行, 因而变更的控制必不可少。该项目所建设的临床输血监测系统其实是HIS系统外延, 它继承了HIS系统需求复杂的特性, 其影响变更的主要因素是需求方面的变更。一方面是由于本身系统需求的复杂性, 导致前期需求分析不可能一次把需求获取完整;另一方面是随着用户在测试系统的过程中逐渐对该系统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想法, 因此提出对需求的变更。

在该项目的变更控制上, 成立了CCB (项目变更控制委员会) , 由项目经理、血液中心方负责人、部分用血量大的医院血库负责人、配置管理员等组成, 规范了变更管理流程。当出现变更时, 必须提交变更申请表, 然后由CCB评估其对项目的影响, 如果对项目有利或者影响不大, 就予以批准并指定相关人员实施, 并监督其实施;如果变更对项目存在较大影响 (例如有的医院提出可否帮其把输血监测系统作为模块集成原有HIS系统中去而非只单独做接口的方式, 由于这超出了项目的范围, 如果实施会导致严重的进度拖延) , CCB需经过会议讨论, 可拒绝该变更申请或告知客户该变更可在下一版本实现。

由于该系统涉及的开发模块比较多, 开发人员人数也比较多, 为了规范变更控制, 一定要对项目中产生的代码、文档进行版本管理。所以采取开源的SVN作为版本管理工具, 制定版本控制使用规程, 可有效解决版本混乱的现象。

2.4 通过绩效评估, 加强项目过程的监控

项目工作过程的监督和控制是整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通过定期收集、度量和发布绩效信息, 并对被度量项及其发展趋势进行评估, 从而发现项目出现的范围、进度、成本偏差, 并进行分析改正, 以提高项目的绩效。对于该项目, 规定每个月底提交项目的绩效报告, 并通过挣值分析的方法预测未来的绩效, 然后把绩效报告发布给各相关项目关系人, 让他们及时了解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情况。当发现项目出现严重偏差时, 组织相关干系人的会议, 商讨通过相应的措施纠正项目的绩效, 使项目向着如期的健康方向发展。

2.5 加强项目风险的管理

项目的风险是每个项目都存在的, 在项目的整体管理中, 必须予以重视。经过风险分析, 发现该项目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①技术风险, 由于该系统涉及血液中心、医院、卫生局, 这些单位的联网采用什方式, 安全性如何保证等;②范围蔓延的风险, 由于该项目涉及多家医院, 因此一定会出现对功能的特殊需求, 有的会造成范围的蔓延;③进度拖延的风险, 由于该项目涉及数十家的医院, 即使开发阶段能够保证进度, 但是到这么多医院去测试上线能否按时完成都是一个重要的风险;④沟通风险, 如前所述, 该项目的项目干系人多, 很容易出现沟通不良的风险。

为了解决这些风险, 制定了风险应对计划, 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风险管控, 可显著地控制项目风险, 确保了项目目标的完成。

3 结语

该项目如期上线运行, 多方用户广泛好评, 有效地规范了临床用血, 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目前, 该项目已经1年多稳定运行。其成功主要受益于有效的项目管理, 通过重点把握沟通、多目标平衡、风险控制、变更控制、过程监控来使项目的各要素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协调, 极大地提高了项目完成的质量和效率。

摘要:为了加强输血管理, 使血液得到科学合理应用, 须建设临床输血监测系统规范各类用血。该文以广州地区临床输血监测系统项目建设为例, 讨论了通过加强沟通、多目标平衡、整体变更控制、风险控制、过程监控等项目管理手段对项目实施整体管理, 协调各项工作, 从而有效完成项目预期的目标。

关键词:项目管理,输血监测,临床用血,系统建设

参考文献

[1] 孟庆丽.我国输血领域信息化管理和网络化建设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输血杂志, 2013 (1) :18-19.

[2] 黄兵.医疗机构临床应急采供血探讨[J].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3 (1) :91-92.

[3] 陶玉秀.医院应用项目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中华医学管理杂志, 2005, 11 (21) :771-772.

[4] 王新梅.采供血信息网络化管理在规范临床输血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 2011 (2) :868.

[5] 林秀兰.医院项目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经济研究导刊, 2012 (29) :199-200.

[6] 潘一文.项目管理理念与方法在医院信息整合中的应用[J].信息安全与技术, 2012 (12) :105-107.

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范文第6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这么一听感觉就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专业,没错,一开始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填报志愿时,我就选填了这一专业,可是当我来到学校开始接触学习这个专业后,才知道这个专业相比较其他专业来讲较冷门,至少在我们国内。所以说实话,刚开始我的确有点伤心,还考虑转专业。但通过几堂课的专业导论教导,使我原有的想法逐渐有了改变对这一专业也逐渐有了正确的认识。

首先,通过老师课上所讲的知识以及网上调查,使我了解了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是人类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简单地说,信息管理就是人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管理来提高信息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一个优秀的信息管理,能使社会上的信息有效地被利用,实现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价值,为人们提供更好更方便的服务。所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满了信息管理,也需要着信息管理、

对信息管理的认识,使我更好地认识了解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这个专业。这个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这也说明着我要学习至少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门学科,我表示压力很大。但同时令我欣慰的是,这也表示着这个专业的就业范围很广,我不必太担心以后的就业问题。但导师也说过,如果大学四年不努力,那以后毕业后这个专业出来的人之间的差别会很大,不,是非常大!所以我要好好把握现在的机会,珍惜时间,努力学好这门专业。

大学四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学好一门专业不是易事。作为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如何掌握信息管理核心技能很重要。对于我自己来说,计算机技术方面比较薄弱,所以我首先需要了解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我打算有空就去图书馆借一些这方面的书,先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然后慢慢学习计算机技术,上机操作,熟练掌握及运用各种office软件,比如说制作PPT、建立数据库等。遇到问题请教学长学姐或专业导师,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信息管理是一种管理,或许对于我一理科生来说管理学偏重于文科,很多东西需要背,但我相信只要制定合理计划,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划记重点,就能学好管理学。

上一篇:基层武装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基层工会工作职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