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奥尔夫音乐论文题目范文

2023-09-23

关于奥尔夫音乐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摘 要

奥尔夫教学法是现代音乐教学中流行很广的音乐教学理论和重要教学方法,对音乐教学影响巨大。奥尔夫教学法将音乐实践、动作实践、游戏实践、朗读实践、即兴实践、表演实践完美结合起来,打破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将这种生动活泼的音乐教学体系融合到“国培计划(2016)”——山西省乡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中,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现代音乐教学水平,也可以促进我省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向科学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奥尔夫教学法 原本性音乐 乡村中小学

新课程实施后,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山西省乡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的实施,为促进乡村教师理论素质和专业素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动力,特别是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训被作为重要项目和内容,这对音乐教学的改进与发展无疑是一次极大的推动。国家级的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训,标志着将在全省范围内推动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也让广大一线乡村音乐教师有了面对面的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为了了解奥尔夫教学法在我省乡村中小学本土化的应用情况,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问卷、座谈等方式对山西省部分地区和学校展开调查,根据乡村中小学培训教师的不同要求,我们确立了教学研究方向为“奥尔夫教学法”在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运用奥尔夫教学法的原理,结合现行乡村中小学课堂教学进行教法创新,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目标。

一、奥尔夫教学法的教学价值和特点

卡尔·奥尔夫(karlOrff,1895~1982)作为现代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他为音乐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所创建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内容丰富、实践性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深受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喜爱。

1.奥尔夫教学法的教学价值

奥尔夫音乐教育倡导“原本性”的音乐教育理念,这种核心理念统领、贯穿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材和教学乐器等各个方面。

奥尔夫教学法不仅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奥尔夫认为,音乐教学要从人的音乐天性出发,启发人的音乐本能和天赋,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内在要求,认为音乐应该是原本性的音乐。同时,奥尔夫教学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奥尔夫教学法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过程的安排和教学环节的处理、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体系和特点,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转变音乐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学习和教学法的培训,有利于促进音乐教师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引导教师转变传统教学习惯,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及合作,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创造力。

(2)建构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方式

奥尔夫教学法的重要特点是师生一起“动起来”,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并尝试自主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结合歌唱、舞蹈、演奏、语言、秧歌和戏剧等综合形式。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对音乐的认知,打开了培训教师的眼界,让音乐学习真正充满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而且提升了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2.奥尔夫教学法的主要特点

(1)教学的引导性

传统的音乐教学一般是课堂上老师教唱,学生学唱,课后学生自己练习。但奥尔夫主张音乐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是学生内心音乐天赋的激发,是学生主动进行音乐享受与欣赏的过程。教师不是简单的教唱,而是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在欣赏中得到熏陶,在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而主动学习音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发挥自己的音乐天赋去感受音乐、去学习音乐。老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想学习什么、怎样去学习、怎样去体验音乐的魅力,得到音乐的享受,而不是要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去学。从本质上看,奥尔夫教学法提倡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中心,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2)教师的参与性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会唱,让学生自己反复练习。但奥尔夫教学法认为,老师不单单要教会学生会唱、想唱和唱好,还要参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参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奥尔夫提倡教师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不但要教唱,还要参与学生的合唱和练习的各个环节,用教师的参与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3)方法的灵活性

教学中没有最好的教学方法,只有更适合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被认为是最佳的教学方法,可奥尔夫的教学体系非常独特,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也不分学生的年级,而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安排不是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而是按照音乐元素去安排教学,也就是同一个年级的不同班级,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

(4)音乐的原本性

奥尔夫倡导的“原本性”音乐,是依据学生的音乐天赋,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和创作能力的学习过程。他主张音乐的节奏是音乐的生命与动力,学习音乐就是要掌握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动作节奏。动作节奏包括律动、舞蹈和声势活动,其中“声势活动”被公认为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独创。“声势”是用最简单身体动作的声音进行的节奏组合活动。最基本的四种动作是跺脚、拍腿、拍手和捻指,他们的音色可以分别代表四个声部,被称为“身体乐器”。教学中可以结合着进行变换速度和力度结合的变化,或是它们的突然变化,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

二、农村中小学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的现状

奥尔夫教学法作为世界公认和流行的重要教学方法,在西方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被普遍采用和推广。但在我国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中,由于受传统的教学目标和评价要求的影响,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基本上是按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按步就班地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按教学计划安排固定教学内容,在教学形式上还是教师满堂教。所以,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的本土化还存在许多困难,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中,由于教学条件和音乐教师的师资条件的限制,奥尔夫教学法的本土化还是一句空话。

1.教学理念落后,缺乏运用奥尔夫教学法的主动性

农村音乐教师国家级培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中小学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在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作用。新课程实施后,音乐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提高和加强。但由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条件的制约和师资条件的不足,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许多师生看来,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学就是调节一下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学会唱应该会唱的歌曲。所以,音乐教学就不用象文化科目那样去研究教学方法,不用研究教学效果,多年的习惯就是教师教唱,学生学唱,学生会唱了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

2.音乐师资条件差,缺乏运用奥尔夫教学法的能力

随着教育的发展,我国的师资专业化建设也得到了飞跃发展。根据我们了解,发达省市的小学音乐教师都是本科学历,教师的专业化为音乐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师资条件。但在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师专业化还远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许多的农村小学还有一半以上的音乐教师不是专职教师,有相当大比例的音乐教师是由原来不能胜任主要科目的教师改行的,这些教师既不是音乐专业的,又没有音乐教学的基本知识,也没有学习的愿望和动力,根本没有能力和愿望去学习奥尔夫教学法。

三、培训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运用奥尔夫教学法的建议

在纪念奥尔夫诞辰100周年的专刊《奥尔夫在中国》这本集子中,奥尔夫教学法的推广者海尔曼·雷格纳写道“中国的美学理论和奥尔夫教学法的基本思想是相通的”[1]。也可以说,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和中国古代乐教思想中的“寓教于乐”“乐者乐也”的观念是相通的;同强调多门艺术学科的沟通和融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主旨的我国学校艺术教育理念是不谋而合的。而奥尔夫教学法的实践可以使中小学音乐课程更好地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所以,我们可以将奥尔夫教学法与中国的本土音乐教育相融合,形成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奥尔夫教学模式。

1.从学校实际出发推广奥尔夫教学法

根据各种奥尔夫音乐教学本土化的实例来看,奥尔夫音乐教育本土化的实践和运用,都遵循着一个基本的观念和理念,但是又形态各异,有着各自融合地方民间音乐的特点和方式,处于不断开发状态中。这正是奥尔夫所主张的,也是我们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实际应用中所需要的,不能生搬硬套,应该从地区和学校的实际出发,应该融合我省的地方民间音乐文化,产生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我省民间音乐文化底蕴的乡村中小学全新的音乐教学方法。

奥尔夫教学法在国内外音乐教育中始终体现了旺盛的生命力,但它对教师的能力有相当高的要求,教师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艺术修养。目前我省对于奥尔夫音乐教育缺乏一个系统有效的师资培训体系,而培养出一位合格的奥尔夫音乐执教教师,需要至少三年的时间。

2.加强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理论研究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和文化课的教师相比,音乐教师在学历和专业化等方面还远远的低于其他学科教师。他们缺乏音乐理论和音乐教学经验,也缺乏专业发展的动力,对音乐学科的教学理论缺乏学习,对课堂教学方法也缺乏改进,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对奥尔夫教学法的研究和运用。要提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对奥尔夫教学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首先就要加强音乐教师的理论学习与研究。太原师范学院“基于奥尔夫音乐教育的艺术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的课题研究是省重点课题,应加快其建设,使之成为山西省奥尔夫音乐培训、研究的核心,以便全省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利用寒暑假学习。通过学习,培训教师不仅会为以前的教学困惑找到答案,而且会被奥尔夫教学法全新的教育理念所深深地折服。

3.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国家级培训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关系到音乐教师的成长与专业发展,也关系到音乐教学改革的发展与深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切实重视,制定确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依据山西省乡村中小学教师的现状和要达到的培训服务目标,要尽快设计出“模仿”“探索”“创造”为期三年的进阶师资培训体系和“培训——实践——教研——再培训——实践”的循环过程。并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培训,成绩合格者颁发“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专业委员会的教师资格证书”,争取尽快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并纳入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再教育范畴。

4.及时总结和推广培训成果

三年的培训必定会给全省的音乐教学带来可喜的变化,帮助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在理论上认识奥尔夫教学法的教学价值,在实践上帮助音乐教师更好学会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去组织音乐教学。在培训中要建立必要的考核机制,及时总结培训工作的经验,及时解决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抓好培训的典型,推广培训学习中的学习成果。对一个地区、一个学校的典型经验和做法,要及时加以总结推广,保证培训的制度化和专业化,促进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改进和发展,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作出贡献。

奥尔夫教学法将音乐实践、动作实践、游戏实践、朗读实践、即兴实践、表演实践完美结合起来,打破了我们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为农村音乐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训中,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对奥尔夫教学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促进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切实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奥尔夫在中国——纪念奥尔夫诞辰一百周年[M].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委员会编,1995.

[作者:何茜(1976-),女,北京人,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硕士。]

【责任编辑 郭振玲】

关于奥尔夫音乐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摘要 德国作曲家奥尔夫创立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以“原本性音乐”为主轴,拥有朴实性、综合性、创造性、开放性的先进观念,对世界音乐教育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深刻的影响,而我国的音乐教育也随着奥尔夫教育体系的传播和影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通过进一步的融合而更趋于成熟。

关键词 奥尔夫 理念 音乐教育

作为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经过将近七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流传最广的一种音乐教育体系,他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原本的、“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思想。使奥尔夫教学法在实践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尤其是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加使之在全世界蓬勃发展,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展。自20世纪80年代,随着奥尔夫教育体系步入我国,经过摸索、发展,进一步加快了我国音乐教育的改革步伐,促进了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我们也应更深入地研究和借鉴这一极具价值的教育体系。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

奥尔夫音乐教育观念是以“原本性音乐”为主轴的。所谓“原本性音乐”,就是使用最简单的、最原始的素材所进行的最自然的音乐活动,奥尔夫说过:“原本性的音乐决不只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密切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作为听者,而作为唱、奏者参与其中。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和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性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一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奥尔夫还指出:“把原本性的音乐引进学校。作为一切音乐教育的基础和根本,此外,也作为培养品性、促进幻想力、克服交往困难,以及加强一切生理和心理力量的基本手段”。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创立正是以“原本性音乐”为前提的。它是奥尔夫众多音乐教育观念形成的基石,本文也由此归纳为四大观念,并做进一步的阐述,使我们更清晰、深入地了解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精髓。

(一)朴实性

“原本性音乐”要求使用最简单、最原始的素材。并且其音乐活动的过程也要是最自然的、顺应人的本性的。这些都无疑体现出其音乐教育理念的朴实性。

1、重视音乐天性的理念

奥尔夫认为:“完全没有音乐感的儿童是罕见的”,没有乐感的孩子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每个人只要他具有人类的本能和情感,就必然具有乐感,也可以说人类的音乐感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后天时期的音乐教育对其音乐天性和本能是否得到恰当的、足够的培养和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奥尔夫教学从“人本理念”出发,他认为原本性音乐教育应面向所有成长着的人、甚至是专业音乐家的培养,尤其是天真朴实的儿童,教育要完全服从孩子自然天成的音乐性,使人的天性在音乐中得到本能、自然地流露。

2、顺应人本性的教学过程

奥尔夫认为儿童音乐才能的发展应从其自然趋势出发,让学生在游戏、玩耍中接触音乐、参与音乐实践,让学生在不知任何概念的情况下,先融入到音乐中去,使之感受音乐,喜爱音乐,摒弃了一味灌输的严肃、呆板的课堂教学模式。奥尔夫教学法的学习状态是自然、轻松的,学习结果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本性已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挖掘,他们也在轻松自由的学习过程中享受到了音乐带来的欢愉。

3、朴实自然的教学方式

奥尔夫认为,音乐教育要追求朴实性,在音乐素材和形式上都要选择音乐中最基本的节奏要素,用最浅显的语言,最自然的身体律动来表现,尤其是他使用的乐器,都是操作简便、简单易学的像玩具一样的一些打击乐器。如拨浪鼓、响板、木鱼、串铃、木琴、钟琴等。甚至还倡导使用人的肌体,运用“人体乐器”,如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声势活动,这些对于孩子们来说没有过多的演奏技巧上的负担,他们可以更轻松、自然地去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音乐教育实施的范围和对象、音乐教育的活动过程、音乐的存在方式,都是以原本性为基本核心的,是朴实、自然的。

(二)综合性

奥尔夫教学法综合开辟多种渠道去体验音乐,也通过各种综合体验使学生能力得到综合发展。

1、各种教学手段的综合

奥尔夫教学法提出的原本性音乐决不只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语言、舞蹈等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他把语言、音乐、舞蹈、演奏乐器融为一体,不只是采用单一的听或唱。而是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音乐。

2、学习内容与知识的综合

奥尔夫教学法的目的不是单纯的使学生会唱一首歌或会演奏一首乐曲,而是通过学习过程去理解音乐、掌握各种音乐知识。了解与其相通的其他学科知识以及相关的姊妹艺术知识,使学生构建起丰富的知识体系。

3、学生能力的综合发展

奥尔夫认为音乐教育并不是目标。而只是一种手段,是通过音乐学习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创造力、交流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等,能够熏陶一个人的品性,而这些都是作为一个人在社会生存所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培养具备这种综合能力的人才也应该是音乐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三)创造性(或称即兴性)

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使人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变的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核心,他明确指出:“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奥尔夫的教学活动通过儿童的积极参与和唱奏实践,以即兴活动形式发展儿童的音乐体验,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即兴也是奥尔夫教育中一个最突出的原则,奥尔夫认为,即兴表演是最古老、最自然的音乐表现形式,是情感表露的最直接的形式。在教学活动中。儿童可即兴编创歌词,自己创造音响、动作等来表现音乐。可以随意尽情排演编好的歌曲、器乐曲等。例如,儿歌创编节目要求综合运用语言、动作、舞蹈、音乐,形式不限,任意发挥,同学们自发的分组。分器乐。分人员、任务,半小时之后,每组各自展示自己创编的节目。这些即兴的创编活动能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促进注意力、记忆力,为孩子展现创造力提供了机会。

(四)开放性

奥尔夫教育体系是充满开放性的。充满活力的,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理论概念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是作为一种理念去自我选择和创造,它的整体内容和方法都鼓励人们自己全排、创造。正如奥尔夫本人所说。“我的《学校音乐教材》仅仅是提供范例,决不是样本”。正是这种开放性,不断赋予了奥尔夫教育体系以新的内涵,使其自身不断得到完善,并能在全世界迅速传播和发展,也实现了奥尔夫教育体系在各国的本土化。开放性也真正显示了原本

性音乐教育的真正魅力。

二、我国的音乐教育现状

以“原本性音乐”为主轴,综合语言、动作、音乐为一体,使用特色乐器的器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即兴创作能力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无一不显示出它的独特性与先进性,也使它成为世界公认的最具有借鉴意义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教育体系在中国经历了二十多年的传播、发展。对我国的音乐教育起了很大的影响,而我国音乐教育体制不断进行改革的过程也是与奥尔夫教育体系相互融合的过程。从最初的模仿、探索、积累到现在的深入结合,我国的音乐教育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可喜的成绩。但由于地方性差异及我国音乐教育中本身所具有的缺陷,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透过奥尔夫教育本身理念出发,我们可以从观念、设备、师资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观念

改革首先是观念的转变,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同样也是音乐教育变革的先决条件,对于奥尔夫教学理念的理解、接受远远要比生搬硬套其教学方法更为重要。随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我国的音乐教育也大胆地接受采用其先进理念,逐步摆脱观念上的束缚,并取得了很多成果,历年来,“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也被提上日程。但是。由于受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先进的音乐教育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以“即兴创作”为核心的奥尔夫教学倡导人们在即兴的艺术活动中放纵自己,自然流露喜怒哀乐,使人的原本音乐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一直备受推崇的儒家思想对中国教育体制的影响造就了中国人特有的稳重、含蓄、被动和不善表露情感的个性,音乐教育思想无疑也受其直接影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还占据着主要地位,对教学结果的重视程度往往超过了教学中对音乐的体验过程,这些与奥尔夫音乐教育所倡导的原本性、创造性的教育理念是相悖的。因此,进一步摒弃我国传统观念中的不利因素。接受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的先进观念,是我国音乐教育发展首当其冲的任务。

(二)设备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所倡导的创造性、开放性的理念。体现在教学活动上是灵活多样的,其赖以进行的教学设备器具也是丰富多彩的。尤其是极具特色的奥尔夫乐器和他独创的声势(拍手、跺脚、拍腿、捻指),对各种乐器的应用也是灵活多变的。目前我国学教音乐课堂大多还只是摆设有桌椅、钢琴或配套音乐的常规教室。没有进行各种即兴创作的场所和器具,更没有成套的奥尔夫乐器,随意、自然的学习方式很难在这种条件下展开,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教学活动的进行。近年来。我国也加大了对音乐教学设备的投入。但更多的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添一些新的设备,这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我们在理解了奥尔夫教学的开放性后对教学设备的掌握、创造和灵活运用。例如在奥尔夫学习班上,同学们曾采用旧报纸的撕裂声来配乐,还可以用筷子的敲打声来作乐,这些教具的创作使用都给音乐教学活动带来了乐趣,其效果也是很显著的。

(三)师资

提高音乐教育者的素质是音乐教育创新发展的基本保证,面对庞大的音乐基础教育。我国的音乐教师相对缺乏,而具有独特素质的优秀音乐教师更是少之又少。随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引进,我国在师资培训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组织众多奥尔夫专家访问、讲学,举办各种奥尔夫培训班。但对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借鉴者来说,能不能对其有完整、深刻的认识并能运用其先进理念和方法于教学实践中还是个未知数,作为教师自身来说,其各种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未来展望

尽管我国现今的音乐教育仍存在众多的问题,但不能否认的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对中国音乐教育的改革进程起了一定的启迪和推动作用,作为具有开放性理念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也允许我们根据本国国情,根据本民族的本土文化与之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因此,我们也应该立足于本土文化,依据本国国情。吸取其理念精髓,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的道路。

关于奥尔夫音乐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什么是奥尔夫音乐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音乐教育之一。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是指原本性的音乐教育。

原本的音乐是指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把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原本的音乐是接近自然,源于生活,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非常适合于儿童的。

它形式简洁,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即兴性;

2、综合性;

3、参与性;

4、自然性;

5、民族性

6、大众性。

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奥尔夫音乐最适合儿童的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即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的音乐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是适合于儿童的。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综合性

随着科学的发展,将艺术划分得也越来越细,但音乐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存在的,不是单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它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可以一边唱一边跳一边用乐器演奏。奥尔夫指出:原本的音乐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决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人类本来的状况,是原始的,也是最接近人心灵的,因此可以说音乐是综合的艺术。

2、创造性(或者称即兴性)

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天然的具有对音乐的创造性。在看到一幅图画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使孩子也从事艺术家的工作,用音乐去挖掘、去创作、去发挥想像力。当没有乐器时,他们能用手、脚、筷子、报纸等代替音乐进行演奏,充分体现对乐器的创造性。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情商是人们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人们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去培养,现在奥尔夫就是一个培养情商的好方法。通过孩子的视、听、触、嗅,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潜能。原本的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音乐在这里的作用在于,它使人们成为一个主动者参与其间,而不仅仅是一个聆听者。当音乐响起,你可以用身体动作表达,就像有的小孩子,听到电视里面唱歌或者跳舞,也扭动小屁股跳起来,嘴里也哼唱起来。这种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与宣泄。

4、从本土文化出发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教学方法,呈现一种开放性,这使得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传播必然形成本土化。奥尔夫音乐重在理念,它没有规定一个标准的示范课程,他鼓励人们依照本国的文化,将他的音乐理念融入其中,这样虽然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但也给各国的奥尔夫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无限发展的空间。

从本土出发,中国的奥尔夫结合了本民族的文化、语言、民歌、童谣甚至是方言。这种音乐更被人们熟知,更为人们所接受,具有通俗性,人们更易懂。因此,各国的奥尔夫理念相同,却在具体内容上不同,不会使奥尔夫局限在某一时代、某一国家,而是不断创新,世世代代发展下去。

5、从儿童出发

音乐不是精英人才的专利品,在七种智能学说里面,提到可以通过艺术渠道对人进行培养。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没有音乐细胞,没必要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这就大错特错了。艺术是每个人的本能。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和体验。

一个6岁以下的孩子,声带发育还不成熟,如果让孩子唱一个长音,他还唱不下来,有时出现唱歌唱不准的现象,也是正常的,但他的动作发展已经成熟,听觉也是成熟的,因此奥尔夫最适于孩子。让他们从小懂得节奏、韵律,了解音乐语言。

奥尔夫音乐的局限性

奥尔夫音乐不是学习高深的音乐技能,它重在开发人的潜能,可以说奥尔夫是关于音乐的启蒙,是学习其它音乐的起步。

总之,奥尔夫打破了科学的系统性,摆脱了科学对音乐的桎梏,更有利于个性的健康发展。

用奥尔夫音乐培养多才宝宝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不愿受到拘束。如果你让宝宝坐在钢琴边,严格地要求他按部就班地弹,宝宝大多是没有耐性的,往往虎头蛇尾,让爸爸妈妈失望。尝试用奥尔夫音乐引导宝宝认识音乐,或许非常有效。因为奥尔夫音乐非常适合孩子的特性,而且注重发挥孩子的主动性。

1、培养宝宝对音乐的兴趣

奥尔夫音乐带有自娱的特性,这就吸引了儿童参加进来,让孩子在玩乐中懂得音乐,不是为了学音乐而学音乐,而是为了让孩子在还不懂得什么是音乐的年龄,就开始音乐的实地演习。比如老师教一首歌谣“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头顶上,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脚底下。”前两句老师从低音唱到高音,后两句从高音唱到低音,动作则是人坐在地板上,腿屈膝脚掌平放在地,双手从脚下随着歌声向上做爬的动作,当唱到爬到头顶上时,手正好到达头顶,唱下两句时,手又从头顶爬到脚下。这种一边唱一边做动作的方法,让孩子用身体动作理解了高音、低音。在教学中,还配合了奥尔夫乐器的使用。奥尔夫乐器比较容易操作,比如鼓、木琴、响板等,这些乐器不强调过多的技巧,只要在老师的启发下,宝宝就可有节奏地敲击,奏出音乐,使宝宝很容易喜欢音乐。

2、培养宝宝的专注力和协调能力

由于在上课时,宝宝耳朵要听、眼睛要看、嘴中要学唱、还要配合各种动作,调动了宝宝各个器官都要参与音乐的表现,从而使宝宝注意力集中,学习得非常快。同时也锻炼了各器官的协调能力。

3、培养宝宝的听力和创造力

0-3岁的宝宝,是听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让宝宝多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和节奏,有助于听力的发展。由于宝宝社会经验较少,创造力的发展还不明显。

4岁的宝宝,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如果充分运用宝宝这一时期的特点,可以开发宝宝的创造力。比如老师启发宝宝:老师唱的是爬到头顶上,小朋友们还能说出爬到哪儿?有的小朋友说爬到鼻子上、有的说脖子上、有的说屁股上,老师对他们的回答都表示鼓励,并带着宝宝们唱一遍。老师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宝宝:可以是爬,还可以是什么呢?有的小朋友说飞、有的说飘、有的说走,总之让宝宝开动脑筋,自己编创歌词。

4、培养宝宝的情感

由于这种活动轻松、愉快,宝宝一学就会,不给宝宝带来压力,因此宝宝情绪饱满、兴奋,有利于宝宝通过这种途径使情绪得到抒发。

5、培养宝宝其它艺术天分

在学习奥尔夫的过程中,配合了演奏乐器、舞蹈、有时还可以放一段音乐,让图画来表示音乐,比如当听到流水潺潺的声音时,宝宝可能画一条弯弯曲曲的线,当宝宝听到海浪的声音时,可能画一条此起彼伏的线,表现海浪。这就培养了宝宝领悟其它艺术形式的能力。

总之,奥尔夫音乐通过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不仅学习了音乐,更是通过音乐,开发了孩子多方面的能力,挖掘了孩子的潜能。

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基本特色

(一) 在课程思想上,奥尔夫追求“原始性”音乐,倡导综合性音乐教育

奥尔夫认为:“……原始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儿童的”。从其原始性儿童音乐教育观出发,奥尔夫指出,“原素性音乐永远不是音乐本身,它是同动作、舞蹈和语言联系在一起的”,“音乐来自动作,动作来自音乐”。对于处在个体发展原始或者初级阶段的儿童来说,获得全面、完整的综合性审美体验是十分重要的。从艺术的本原来看,音乐、语言、舞蹈本身就是连在一起不可分割的,儿童从事音乐学习行为实际上就是人类原始艺术活动的一种再现,儿童音乐教学活动不能只局限于音乐范围内。

在这种综合性艺术观指导下,奥尔夫不仅教儿童唱歌识谱,而且也教儿童演奏乐器。在教儿童演唱、演奏的同时,还结合自由朗诵、即兴舞蹈、歌唱和奏乐来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并鼓励儿童在活动中身心投入地进行创作、表演、欣赏、交流与评价。奥尔夫认为:这种创作、表演、欣赏三位一体,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教学是为了给儿童创造获得全面、丰富、综合审美体验的机会。

(二) 在课程内容上,奥尔夫强调一切从儿童出发,选择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民歌、童谣、谚语等教学素材于儿童音乐教学中

奥尔夫教学体系的对象是所有的儿童,包括那些才能较差的儿童。因此,在教学内容、教材的选择与确定上,奥尔夫都是根据儿童的特点来进行的。例如,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上,从布谷鸟叫的下行三度(sol—mi)作为旋律学习的起点,词的起点则是孩子们的名字、熟悉的童谣、儿歌以及色彩、花、树木、一周的每一天、地名等。

奥尔夫体系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嗓音造型、动作造型、声音造型三方面。其中嗓音造型包括歌唱活动和节奏朗诵活动。动作造型包括律动、舞蹈、戏剧表演、指挥和声势活动(所谓声势活动是一种用儿童的身体作乐器以此进行节奏训练的极简单又有趣的活动。声势就是捻指、拍掌、拍腿、跺脚的简称)。声音造型即指乐器演奏活动。奥尔夫认为:这种集诗、舞、乐、戏剧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内容不仅符合人类生活的原始性、原本性,同时也符合儿童的特点和他们学习音乐的自然天性。

奥尔夫体系的教材也充分考虑了儿童音乐学习的特点。这点可用奥尔夫本人写的5卷学校音乐教材作为代表。它的内容主要是来自德国儿童熟悉并喜爱的民歌、谚语、童谣和儿童游戏。因为奥尔夫认为只有来自儿童生活的教材,才可能是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最自然的、最富有生命力的东西。

(三) 在课程方法上,奥尔夫体系推崇主动学习音乐,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从原始性音乐教育观出发,奥尔夫推崇儿童主动学习音乐。他说:“我追求的是通过要学生自己奏乐,即通过即兴演奏并设计自己的音乐,以达到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我不想用高度发展了的艺术性乐器来训练,而用一种以节奏性为主、并比较容易学会的乐器,和肌体相近的乐器”。奥尔夫的这种乐器不是高度精确性或高度科技化的乐器(如钢琴、电子合成器等),而是人的肌体(如拍手、跺脚、捻指等)、原始的发声器(如铃鼓、手鼓、木鱼等)和奥尔夫自己设计发明的“奥尔夫乐器”(一种音条可以灵活拆装的敲击乐器包括木琴、钟琴等)。

在教儿童音乐欣赏时,奥尔夫不是让孩子们被动的听,而是借助一些辅助性符号,随着乐器的进行,分声步演奏打击乐器,这样儿童不仅体验到音乐的美妙,而且了解了乐曲的节奏、结构和风格。奥尔夫认为,让儿童主动学习音乐还应包括在课堂上老师的指导,奥尔夫常常强***师在课堂上不是作为导演而存在,而是一个提出问题的人,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答案,去寻找各种各样的可能性,通过提出问题并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正如一切原始形态的艺术活动都带有自发性、创造性一样,奥尔夫倡导的原始性音乐教育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创造。奥尔夫明确指出“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音乐创造有简单复杂之分,但从创造的本质意义上说,儿童音乐的创造和音乐大师的创造具有同等意义,同等价值”。引导创作成了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主要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仅仅向幼儿提供一些原始性的材料(如最基本的音调、最基本的节奏、最基本的动作方法等),教师被要求站在儿童的角度来主持展开音乐教学活动;儿童则主要是通过在范例和教师启发引导下进行集体创作的音乐学习,儿童被要求即兴编创歌词或吟诵韵文;儿童被要求用自己创造的音响和图形来记录自己的音乐,创造自己的“乐谱”等等。通过儿童在即兴基础上所进行的综合性创造过程,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节奏训练

敲击节拍

方法:在背诵儿歌和有韵律的唐诗时,成人和孩子都会不约而同的拍手或做一些动作来打节拍。在宝宝唱歌时成人也会同他一起按节拍拍手和做动作。节拍是学习音乐、文学、艺术的必修课,宝宝在刚接触时就不自觉地喜欢上了。家长不妨再进一步让宝宝学习敲击来应和音乐中的节拍。如果家中有一些打击乐器也可以随时应用。家庭中的日用品,如筷子、盘子、金属器皿、盒子等都可以作为敲击乐器。例如用筷子来鼓击一个纸盒,在四三拍子的音乐中,先击盒子中央一拍作为强拍,再击盒子边上两拍作为弱拍。在四二拍子的音乐中,先击盒子中央一下,再击盒子边上一下。在四四拍子的音乐中,先击盒子中央一下,盒子边上三下;或者在盒子中央一下,边上一下,中央轻轻击一下,边上更轻击一下,以表达强、弱、次强、最弱的节拍。

在宝宝学会击节拍之后,家庭可以组织音乐会。如果有一位家长会演奏某种乐器可以作主题演奏,另一位家长和宝宝各用不同的器皿敲击节拍。也可以让录音机播放主题音乐,家庭成员各取不同的器皿,轻轻敲击,使主题突出,节拍鲜明。在敲击节拍的基础上,宝宝可以用手指挥,家庭成员敲击,让宝宝练习当个小指挥。

目的:锻炼孩子的节奏感,学会简单的节拍。

韵律活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韵律活动在音乐教学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也是课堂上常采用的一个教学内容,在整个音乐教学中起了重要作用。

有人形象的比喻说:“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旋律是音乐的灵魂。”也有人说:“如果旋律是音乐生命的血液,节奏则是心脏的跳动或是脉搏,它推动着血液的运转。”可见节奏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就是“体态律动学”的创始人,他认为:“对音乐的感受不仅仅反映在心理上,同时也反映在身体上”。德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建立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中提出了“节奏第一”。他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应当说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生命力的源泉。因此,奥尔夫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在音乐教学中韵律活动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体会到了韵律活动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增强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活动,是增强节奏感的一条重要途径,首先是认识节奏型进行读的练习,让学生分别按节奏型和节奏长短时值进行读。并让学生边划拍边读,边击拍边读。通过读掌握基本结构,增强节奏感。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加强节奏感的训练,还采用出示固定的结构,让学生填词。如:××|×××|、老师 ,辛苦了,还可以先说一句话然后再写出节奏。如我在一次示范课上做此项练习时,有个同学说:老师好!老师好!欢迎老师来指导!节奏是:×××|×××|×× ×× |×××|,学生边拍节奏边读,形成多样的韵律活动,逐步增强了学生的节奏感。

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节奏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声音,组成各种不同的节奏。如:启发同学听钟摆声。嘀答、嘀答节奏型是×× ××。敲鼓声。教师敲鼓,学生边听边念咚嗒嗒、咚嗒嗒,节奏型是××× ×××。还有小鸡叫叽叽叽叽、叽叽叽叽 ×××× ××××。汽车喇叭××× ×××嘀嘀嘀、嘀嘀嘀。马蹄声×× ××嗒嗒、嗒嗒让学生充分地想象随时都会发现生动有趣的节奏。不但要发现节奏还要培养学生去创造节奏。我在教学中采用了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的拍照掌、拍腿、跺脚、捻指一类的节奏教育方法。将语言的节奏与动作的节奏结合起来。学生在学会歌曲后,老师根据歌曲的情绪特点,编配“声势”练习,出示编配的节奏图,学生边唱边做。而且动作又进一步扩展弹指、弹舌等。如在“我心爱的小马车”这首歌曲中加入弹舌,效果特别好。就像马蹄声,形象生动。学生非常喜欢声势训练。由教师编配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自己创编的练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编配,学生是跃跃欲试,想象力极其丰富。如歌曲“过新年”学会后,我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编配歌曲的一部分,大家编好后,一组选出一位同学组成一个完整“声势”带领全班同学边唱边做。教学效果非常好,同学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发展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节奏是一个最有力的音乐源泉,为儿童创造一个有利于动手、动脑、动脚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节奏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最直观、最能激起兴趣的活动。我常在教学中穿插节奏游戏。如:游戏走、跑、跳就是让低年级的学生学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四分音符是走、八分音符是跑 、十六分音符是跳。通过听乐曲走、跑、跳掌握音符的时值,还有节奏回声的游戏更是孩子们喜欢的。教师先拍节奏,开始二小节逐步过渡到四小节。速度先慢后快不断变化,从简单逐步增加难度,训练了同学们的听觉、反应能力及记忆能力,获得愉快的情绪,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把韵律活动贯穿在音乐教学中,还注意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音乐的长短、强弱、速度等。培养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恰当的把握节奏。综上所述,韵律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家庭音乐启蒙备忘录

对于幼小的宝宝而言,没有比艺术教育更适合他们了,而在艺术的殿堂上,进行音乐启蒙及开发当属最佳。因为,0-3岁的小宝宝尚没发育完全,学习舞蹈或画画有可能伤及四肢及手指的筋骨。而惟有音乐接触得越早,对宝宝则越有益处。这样,不仅可增进宝宝的乐感,更重要的是多听高雅的古典音乐,还能开发宝宝的右脑,从而使左右脑功能平衡。

音乐启蒙和开发,犹如给宝宝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记忆力安上了一副展翅飞翔的翅膀,使宝宝的智能发展更卓越——

备忘录No.1 多让宝宝聆听周围美妙的声音

宝宝出生后,便应该逐渐引导聆听周围的声音及音乐:

* 听能发出悦耳声音的玩具,或在房间里挂一个能发出清脆悦耳声音的风铃。

* 听厨房中的切菜声,听锅碗瓢盆碰撞时发出的音响。

* 听自然界的刮风声、雷雨声及雨滴声、流水声;各种昆虫、鸟类、家禽发出的鸣叫声。

* 听各种交通工具,如火车的隆隆轰鸣声、飞机的嗡嗡声;汽车、火车及轮船发出的鸣笛声。

* 让宝宝辨别家中亲人,如爸爸、妈咪、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邻居的说话声音;辨别人们表达不同情感的声音,如高兴、生气、着急等。

* 让宝宝闭眼听三种声音,即小铃、小鼓及木鱼。然后,请宝宝说出声音的发出顺序。

* 唱不同的歌曲给宝宝听,给宝宝听不同乐器的声音,如口琴、笛子、小提琴、钢琴、手风琴等;听不同乐器演奏的乐曲或交响曲(适合大一些的宝宝)。

备忘录No.2 玩制造悦耳声音的游戏

当宝宝一旦能坐立时,就可以让他“演奏”各种“乐器”:

* 用小木棒敲击翻过来的桶、锅、盆、陶器以及各种能敲击出悦耳声音的用具。

* 在气球内装进几粒豆子,然后将它吹起。这样,宝宝就得到一个能发出嘎嘎声响的“乐器”,气球会将声音放大。也可将沙子、小石头装入废弃的纸盒或不透明的小瓶中,让宝宝摇摇,听听会发出什么声音。

* 把多个装有不同体积水的瓶子,让宝宝用汤匙轻轻敲打,每个瓶子会发出不同的音高。

* 摩擦不同材质的东西,如搓玻璃纸、纸袋、塑料袋;把橡皮筋抻长后放开,就能够发出弦声。

* 有条件时,妈咪可敲打真正不同的乐器,然后,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排列出***的节奏。如先敲定音鼓“咚咚”两下,随后敲三角铁“叮”一下。这样,即可有序地排列出“咚咚叮——咚咚叮……的音乐节奏”。经常这样训练,能增强宝宝的节奏感。

备忘录No.3 多做有节奏感的游戏

* 用拨浪鼓、铃鼓打出有节奏的声音让宝宝听,然后,让宝宝自己拿着敲打。

* 让宝宝骑在妈咪的腿上,一边给念有节奏的儿歌,一边使宝宝身体上下颤动。

* 与宝宝一同做拉锯、扯锯的游戏,并且一边做一边唱歌;或有节奏地念儿歌。

* 用两块竹板(可用积木代替),敲打出快慢、长短不同的声音,以表示不同的动作。让宝宝听一听,哪个声音像马儿在奔跑?哪个声音像大熊走来了?

* 让宝宝做各种模仿动作,如打鼓、吹喇叭及学小兔跳、小鸟飞。

备忘录No.4 随时随地播放音乐或唱摇篮曲

* 宝宝在3岁前听觉最为敏锐,是训练音感的最佳时机。因此,从宝宝一出生起,妈咪每次喂完奶,一边轻轻拍动宝宝的背,或轻轻推动摇篮,一边哼唱摇篮曲。

关于奥尔夫音乐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默唱,运用多种方式感应乐曲的节拍。

2、通过律动游戏,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3、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动准备】

铃鼓、图谱。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入活动室。

以给国王送礼物的形式,听音乐做“扛、背、抱”等动作。

二、肢体动作。

幼儿假装睡觉,按教师指定的地方动动肢体并作相应的回答。

“小屁股、小屁股睡醒了没?”(小眼睛、小手、小脑袋、小肩膀……)

“小屁股、小屁股睡醒了”……

三、音乐律动。

1、全曲欣赏一次。只听音乐,教师唱歌词,不做动作。

2、你都听到小精灵哪里动起来了?幼儿回答后出示图谱。并引导幼儿唱一唱。

3、跟着音乐试一试。

四、歌唱及默唱。

在下面的音乐中,谁不见了,你们仔细听一听。

1、借助图谱分段欣赏并学习默唱(注:老师清唱)

幼儿回答后用休止符遮住。试着唱一唱,看到无旋律部分捂住嘴巴。

同样的方法分析三、四、五段。

2、全曲歌唱及默唱两遍。

五、创编动作并唱一唱。

“除了这些,还有那些地方也可以动一动?”

幼儿说(教师试着画图谱)后试着唱一唱并和音乐来一遍

六、乐器演奏。

1、让你的铃鼓动起来:

a)摇——放头上、放肩上、屁股上……

b)看教师走步,幼儿敲出相应的节奏。

2、为音乐伴奏

语词的地方轻拨铃片,休止符的地方拍鼓面。

七、听音乐出活动室。

教学过程: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关于奥尔夫音乐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了解乐曲ABA结构以及乐曲欢快活泼的性质。

2.大胆想象,在A、A′段创编打鼓吹号的动作,在B段创编玩具兵操练的动作。

活动材料:

1.录音机、音乐磁带。

2.玩具兵图片、和三段音乐匹配的图片三张。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乐曲,初步感受乐曲旋律。

1.请你听一首乐曲,听完了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感觉?——(完整欣赏一遍)

2.觉得很快乐、很开心,你脸上的表情会怎样?(出示笑脸)

3.现在我们来给他穿衣服,听了刚才的音乐,你觉得可以给他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出示上身)

4.听了刚才这首乐曲,你觉得脚可以做什么动作?(出示脚的动作)

二、介绍乐曲名称、内容、结构。

1.刚才这首乐曲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玩具兵进行曲》。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耶塞尔写的。

2.这首乐曲讲的是有一个魔法师,他有一个玩具箱,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玩具兵。有一天,玩具箱里忽然响起了大鼓、号角的声音。玩具兵们一个个排着整齐的队伍,有精神地走出来到操场上去操练。操练结束,大鼓号角又响起来了,玩具兵们向玩具箱走去,魔法师用力挥动魔术棒,“嘭”的一声,玩具兵们都不动了。

3.我就是那个有法术的魔法师,我除了会变出许多玩具兵,我还有一个神奇的本领,会给音乐画画,现在我把这个魔法教给你们,请你们伸出手跟我一起画画。——(第二次完整欣赏一遍)

4.看!我们画的画像什么?

5.从图上看,这首乐曲一共分几段?哪两段相同?

三、分段欣赏。

(一)欣赏B段。

1.过渡:看来,你们已经把我的这个魔法学会了,看!接下来我还要变魔法,我这里有一根神奇的魔杖,现在我要把你们都变成玩具兵,我说“变变变”,念到最后一个“变”,你们赶紧就把自己变成一个玩具兵,你想变成什么玩具兵就用一个动作告诉大家。

2.教师转动魔杖:变变变!

3.啊!你是**玩具兵,你做的很神气。谁和他是一样的?还有谁和他是不一样的?你是什么玩具兵?(请幼儿上来表演)

4.好玩吗?我们再来变一次!不过我有个要求:这一次请你变出一个和刚才不一样的玩具兵。

5.呀,你现在是**玩具兵,你是**玩具兵。这么多的玩具兵,你们都来操练吧!你操练时会怎样神气的走?试试看!**玩具兵你是怎样操练的?(个别幼儿做动作。)

6.好,现在你们都要听魔法师的指挥,我说开始后,你们一起操练——(B一遍。教师哼唱自编的操练歌词,速度偏慢)

7.真不错,现在,我们再来操练一次,这一次要比刚才那一遍更神气、并加快一些速度。(跟着录音机音乐第二遍练习,鼓励幼儿和教师一起唱)

8.刚才我们听的玩具兵操练的音乐是第几段音乐?(师点一遍完整音乐。假如幼儿反映不大,在去掉两个乐句后,轻轻哼唱。)

9.我这儿有三张图片,你觉得哪张图表示玩具兵在操练,就把它贴在第二段上。

(二)欣赏A段和A′段。

1.现在,我们来听听你第一段音乐,仔细听,里面好象听到了什么声音?——(A一遍。)

2.你们会听着音乐做吹号、打鼓、走路的动作吗?——(请幼儿在座位上练习,用小手在腿上练习走。A一遍。)

3.现在玩具兵起立,我们找个空地方听着音乐练习打鼓、吹号和走路,注意不要和别人相撞。

4.师:表演得真神气。听,大鼓号角声又响起来了,玩具兵要走玩具箱了,魔法师挥动魔杖,“嘭”玩具兵都不动了。——(A′段一遍幼儿坐位表演,最后摆一造型。)

5.看,这儿还有两张图片,哪一张表示玩具走出玩具箱,哪一张表示玩具兵要走回玩具箱?(请幼儿摆图)

四、完整欣赏。

1.谁来告诉我刚才我们听的乐曲叫什么名字?它一共有几段?哪两段是相同的?

关于奥尔夫音乐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默唱,运用多种方式感应乐曲的节拍。

2、通过律动游戏,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3、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动准备】

铃鼓、图谱。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入活动室。

以给国王送礼物的形式,听音乐做“扛、背、抱”等动作。

二、肢体动作。

幼儿假装睡觉,按教师指定的地方动动肢体并作相应的回答。

“小屁股、小屁股睡醒了没?”(小眼睛、小手、小脑袋、小肩膀……)

“小屁股、小屁股睡醒了”……

三、音乐律动。

1、全曲欣赏一次。只听音乐,教师唱歌词,不做动作。

2、你都听到小精灵哪里动起来了?幼儿回答后出示图谱。并引导幼儿唱一唱。

3、跟着音乐试一试。

四、歌唱及默唱。

在下面的音乐中,谁不见了,你们仔细听一听。

1、借助图谱分段欣赏并学习默唱(注:老师清唱)

幼儿回答后用休止符遮住。试着唱一唱,看到无旋律部分捂住嘴巴。

同样的方法分析三、四、五段。

2、全曲歌唱及默唱两遍。

五、创编动作并唱一唱。

“除了这些,还有那些地方也可以动一动?”

幼儿说(教师试着画图谱)后试着唱一唱并和音乐来一遍

六、乐器演奏。

1、让你的铃鼓动起来:

a)摇——放头上、放肩上、屁股上……

b)看教师走步,幼儿敲出相应的节奏。

2、为音乐伴奏

语词的地方轻拨铃片,休止符的地方拍鼓面。

七、听音乐出活动室。

教学过程: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上一篇:行政本科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一国和两制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