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学生养成教育论文范文

2023-12-12

移民学生养成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我校地处农村,离乡镇较远,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受经济大潮的冲击,一大批留守儿童带来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必须通过强化训练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本课题主要探讨农村小学学生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现状调查研究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途径与方法,以及不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矫正。

1.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法国著名学者认为: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专家的共识,并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从2000年以来,我国每年以“蓝皮书”的形式发布中国少年儿童状况的年度报告,为我们进行小学生养成教育研究提供了大量客观的依据。我国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习惯一定要从小培养,一定要从小加以训练。通过积极有效的正面教育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优秀的品德,进而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弘扬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时代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少年儿童的精神层面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对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一些不良文化也蚕蚀着儿童的纯真的精神世界。大部分儿童存在着“自私懒惰、不懂礼貌、缺乏理想、依赖性强、纪律观念淡薄”等不好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显得尤其重要。规范学生行为习惯是学生道德教育的切入点和有力抓手,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养成教育是指教育机构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儿童逐渐规范日常行为的教育过程。通过不断重复和训练儿童的行为,形成动力定型。可以促使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对于祖国未来的儿童来说,无异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以构建学校、家庭与社会“三结合”的育人模式为基础,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为切入点,研究和探讨少年儿童养成教育。主要达到以下目标:

(1)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的调研;

(2)理论联系实际探讨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3)在研究的基础上,拟定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和不良习惯矫正方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通过研究,使我校学生文明守纪、学风浓、校风正,成为一流的窗口学校。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运用多种方法对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强化训练,力争做到“知、情、意、行”统一,健全学生人格。

(1)探索有效贯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途径与方法;

(2)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矫正的策略;

(3)低年级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初步有纪律观念;中年级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帮家长干一些简单的家务。文明守纪,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高年级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有沟通、理解、合作的意愿和能力。

(三)研究的创新点

完善学校、家庭与社会“三结合”的管理模式。全程掌控学生的动态。整合三方面教育资源,切实规范学生行为。通过强化训练,真正达到“在校是个好学生 在家是个好孩子 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的育人效果。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的思路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养成教育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从小奠定学生的思想基础。也是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其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民主平等自律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行为,同时积极促进学生内因因素的形成,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自然转化。

2.民主和谐,科学组织

(1)严格认真、自主自律,形成平等和谐的约束氛围;

(2)强化训练、科学引导,形成行之有效的导行氛围;

(3)入情入境、道德感召,形成潜移默化的熏陶氛围。

3.齐抓共管,全员参与

引导更多的教师来参与养成教育教育的课题研究。第一,确定研究目标。制订目标时:①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充分注意每个阶段的年龄特点,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养成教育的育人效果;②整体把握、分步推进;③要必须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特点,使目标制订可操作性强。第二,研究方法一定要多种多样。要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手段,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第三,还要注意学生活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反复性,要经常抓,抓经常,作好长期攻坚的准备。

4.活动过程中要遵循客观规律

整体把握,小步推进。从严从实进行要求。从学生最基本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要求抓起;让小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做起。对小学生提出的要求,必须有可操作性,让他们听得懂、学得会、记得牢。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充分利用學校多媒体信息平台,组建社会、家庭和学校“三结合”的育人网络。多方面挖掘三方面的育人资源,让学生由他律向自律过渡。理论联系实际,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

1.准备阶段(2016.3.—2016.4.)

制订方案、申报立项、调查研究等工作。实验人员对学生的思想、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认清当前学校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宣传动员,为全面推进养成教育课题研究做好准备工作。

2.实施阶段(2016.4.—2017.9.)

按年级分类,各级段研究制定养成教育的实施方案.每月制订相应的研究计划、目的、内容、重难点等。关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相关研究策略。各种材料及时归档。采取多种方法检查成果。写出阶段性报告。

3.结题阶段(2017.10.—2017.11.)

四、实验设施与经费保障等

学校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工作。业务骨干担任课题组长,负责课题研究的全程管理领导。课题组成员认识统一,积极参与。课题组所需图书、软件、多媒体等设备学校优先提供;课题组成员参加培训、研讨会以及科研成果的总结与推广所需经费学校全部实报实销,并根据课题研究的成果每学年给予课题组成员一定奖励。确保此次活动能够顺利完成,达到预期效果

移民学生养成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智障学生由于自身生理特点及不恰当的家庭教育,使他们养成了很多不良行为习惯,常表现出焦躁、任性、生活自理能力差,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较低,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身心特点、反复强化训练、树立榜樣作用、开展较小合作,以矫正智障学生的不良行为,使其养成好的习惯。

关键词:智障学生;习惯;养成教育

良好习惯对于低年级的智障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也给了低年级的班主任以相当大的考验。对他们的教育与训练,除了要矫正他们在认知、情绪及个别个性方面的缺陷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好的习惯。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习惯它是低年级弱智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每个特殊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

一、了解身心特点是培养智障学生好习惯的前提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好学生。”我们要全面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并能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这是对特殊教育工作的一种基本要求,也是特殊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只有较好地了解学生,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智障儿童由于自身生理及心理的障碍,在刚入学时因为环境的变化,会不同程度表现出攻击、多动的行为,对此要针对学生的行为问题,在生活和学习中观察学生行为,分析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及该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和矫正问题行为的方案。菲菲是一名患有多动症的学生,任性、固执,课堂上不遵守纪律,刚入校时不能按要求坐在座位上,生拉硬拽也不能奏效。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老师分析菲菲的行为主要是由其生理原因导致,但其认知良好,行为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于是老师利用行为主义心理学中不相容行为强化的原理对其行为经行矫正,在上课时不去管她,任其活动,等她累了后引其到座位上坐好,并对她能在座位上坐好的行为给予语言及物质奖励,一段时间下来菲菲基本上上课能坐在自己的位置了,在语言交流上也有很大的进步。

二、反复强化训练是培养智障学生好习惯的保证

智障儿童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在教育过程中培养的,在教育过程中,对他们的要求不仅要明确具体,而且要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反复的强化训练。因为他们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不够稳定,而且容易乏化,因而对他们的行为矫正与训练采用强化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如:一名老师一直秉持一个原则,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决不上课。试想,一节课40分钟,老师一会儿招呼这个,一会儿招呼那个;这个的注意力回来了,那个的注意力又跑了,靠眼睛学习的智障学生注意力散了,教学活动如何开展?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古代著名学者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首先要从学生的认知入手,抓住先入为主的规律向学生明确上课期间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明白遵守纪律是完成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保证,再通过反复训练不断强化使他们懂得遵守课堂纪律要求做到不随意离开座位,坐姿端正,眼睛的视线和大脑的思维要随时跟着老师走;懂得个人遵守课堂纪律对集体活动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并通过学生之间互相提醒、互相监督,使他们接受纪律的约束,逐渐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也促进了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爱的教育是培养智障学生好习惯的基石

作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就是用爱来塑造他们,用尊重来感化他们。因为,在智障儿童的各个发展时期,都渴求着爱的滋润,特别是因缺少家庭温暖自卑、多动、固执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用爱细心呵护,在班级、在学校营造爱的环境,时时处处让他们感受到爱,体验到爱,使他们自然地产生爱老师、爱同学、爱父母的情感迁移。作为老师一定要把握好爱的尺和度,教会他们如何去爱,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要注意引导疏通、正面说明;努力激发他们内心深处蕴涵着的一股上进动力,对他们每一个细微的闪光点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使他们在欣赏、信任的环境中体验到平等、友善、理解,同时受到到激励、鼓舞和感化。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智障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中的任何情况下都应该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创设一个平等、融洽、和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要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促使他们重树信心,从心理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提高自我约束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根本上完善自我。

四、言传身教在现实生活中树立榜样作用

在培养智障学生习惯方面,榜样法也尤为重要。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智障学生也像小树一样,有一定的可塑性,给他们树立好的榜样十分重要,在学校中经常留意捕捉在同班同学中产生的先进事例,用身边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榜样,他们就会做的更好,同学中的榜样虽然不是很完美,但因为他们与全体学生朝夕相处,为大家所亲近和熟悉,使人感到更真实、他们的年龄、生活经历相接近,表现出来的好习惯、好品德,学生比较熟悉,易于接受,能使榜样的力量得到更好的发挥,所以要经常树立同学中的榜样,引导学生以此为榜样,达到鼓励先进,激励后进的目的。另外教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是他们学习的榜样,特别是低年级的智障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尤其崇拜学校的老师和自己的班主任。因此,在对智障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自己的行为示范作用,利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去影响智障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入手,用自己的行为指导他们,加强对智障儿童良好习惯形成感染力和示范性。

五、家校合作,促进智障学生好习惯的养成。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家庭也是智障学生一个重要的生活场所,学校教育的很多内容都是依据孩子的生活适应性来进行的,如礼仪教育、自理教育饮食卫生、作息习惯、安全教育等,但这些教育在学校的生活实践训练较少,而学生习惯的养成恰恰来自于生活实践,所以学校教育完成后,一定要得到家长的配合,在生活中进行训练,进行矫正,促进真正好习惯的养成。对此,我利用家长每天接送孩子的时间,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及时和家长沟通孩子在校的表现,并且指导家长在家如何教育孩子,希望家长能配合老师的工作。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共同学习有关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及康复的知识,并在每学期初告知家长学期的教学计划,让家长做到心中有数,有目的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

总之,智障学生养成好的习惯是在长期的反复的训练中形成的,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工作中做个有心人,用爱打开他们的心扉,滋润他们的心田;用情打动他们的心灵,唤起他们的自尊,帮助他们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使真、善、美在他们的心中牢牢扎根。

移民学生养成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应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着眼于学生行为的细微处,以模范引领学生自觉参与行为养成实践,家校形成合力以保障行为养成教育的质量。本文以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行为养成教育实践为例,探索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有效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小学行为养成教育是人生的奠基工程,任何人在其成长过程中,都会在各方面形成自己的习惯。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在行为养成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其推行的“静雅校园”活动与“雏鹰争章树美德”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从行为养成教育可操作的实践策略入手,探索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实践;反思

一、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为有效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者应充分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认知水平和行为习惯,只有充分了解每一个个体,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才能促使每个孩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在教育的过程中,巧妙引导与说服、适当鼓励与赞美都是必要的。

(二)以小见大:着眼于学生行为的细微处

教育藏于细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引导学生从每一天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日积月累,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行为细节,并经过实践内化为根深蒂固的行为习惯。此外,学生的向师性决定了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对教师行为举动的细致观察,这种观察专注于细节并在实践中进行模仿,因此教师也应从细微处做好行为的表率。

(三)模范引领:启发学生自觉参与

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经历了模仿、依从、遵从、服从、习惯等阶段。学生的优势是模仿能力强,容易在外部的督促、约束和示范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班级中通过评比、学习榜样先进事迹等活动调动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行为养成活动中。学生之间形成既相互竞争又互帮互助的良性循环,通过榜样的力量带动班级所有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家校合力:保障行为养成教育的质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样的一致性,那么学校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可见,在行为养成教育中,学生家庭的教育效果也不容忽视。学校和家庭作为学生两个最重要的成长空间,无论是在教育的原则、目的、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应该具有一致性,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的行为表现情况,共同为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负责。家校是否一致形成合力,直接影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质量,所以做好这方面工作的意义重大。

二、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有效路径

行为养成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在考虑到教育教学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德育工作经验,进行了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有益实践——“静雅校园”活动与“雏鹰争章树美德”活动。

(一)“静雅校园”活动

“静雅校园”活动依据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规律,以“做一个静雅·文明·有礼的附小人”为核心,围绕“敬、净、静、雅” 设计实践活动,主要分为常规活动和主题实践活动。

常规活动即静雅值周。静雅值周工作主要由中高年级学生轮流负责,分为“静雅示范组”和“静雅行动组”。承担值周工作的同学以标准的队礼、响亮的问好、文明劝导的语言、主动保洁的行为,在校园内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值周工作贯穿于学生在校的每一天,每个中高年级学生都体验过值周工作。长期的实践体验不仅是学生个体成长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

“静雅校园”主题实践活动分成三季,三季的主题分别是:“礼让为敬,行正为雅”“地洁为净,衣整为雅”“声轻为静,步缓为雅”。每季的主题不同,相应的活动形式也就不同。以第二季主题“地洁为净,衣整为雅”为例。为落实“地洁”“衣整”的要求,学校推出了“正衣冠”活动和“手拉手,班级创卫齐步走”活动。“正衣冠”于每天上午8点准时开始。

伴随悦耳的童声和音乐,全体学生起立整理仪容仪表、书包学具,以整洁的面貌迎接一天学习生活的开始。“手拉手,班级创卫齐步走”活动倡导由各班级向年段申请开放本班教室,展示本班卫生状况。年段观摩团不定期进班观摩,与开放班级面对面交流,同时回本班反馈观摩感受,以改进本班创卫工作。两个实践活动具有耗时短、易操作、效果好的特点。

在评价方面,“静雅校园”活动采用了灵活、新颖的评价方式——“集赞换奖励”,同时编制了“我成长,您点赞”的配套实施手册。教师、家长根据学生的良好表现点赞,各班根据得赞的情况,推选出每两周一次的“静雅少年星光榜”人选、季度静雅之星和年度静雅之星。“集赞换奖励”的评价方式以点带面,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二)“雏鹰争章树美德”活动

“雏鹰争章树美德”活动是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开创的一项德育特色活动,在促进学生养成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和学校德育工作的经验积累,学校设置了24个美德章,分配到小学六年,每年4个美德章。通过美德章对学生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应有的品德做出明确的要求。

如一年级的学生应践行“团结章”“爱心章”“诚实章”“勇敢章”这四个美德章,这些美德章的设计体现出了学校对学生基本行为品质养成的希冀。二年级的学生则需要践行“守信章”“节约章”“分享章”“勤劳章”,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到了六年级,学生需要践行“奉献章”“守法章”“责任章”“乐观章”,这些美德章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培养适应社会生活的未来公民打下基础。

三、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反思

(一)行为养成教育应强调儿童视角

行为养成教育的实施对象是学生,实施者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成功的德育活动在过程中应体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在效果上则表现为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向预期的目标发展。换句话说,受教育者,也就是学生,如果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自觉努力向目标靠拢,势必极大增强活动的实效性。这就需要我们用儿童的视角选择合适的教育手段。

因此行为教育的目标、内容、手段等各方面体现儿童视角,积极创设适合儿童的实践和体验活动,避免空洞的道德说教与口号式教育。

(二)行为养成教育应渗透于各学科之间

行为养成教育不是独立于学科教育之外的教育,孤立的行为养成教育不可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比如,数学课强调积极思考的习惯;语文课强调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美术课强调动手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各学科渗透,使行为养成教育深入课堂中,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三)行为養成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需要以极大的耐心进行引导。强制的行为养成只能适得其反,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探索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方法更是一个没有终点的工作,教师需要时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寻求有效路径,方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注:本文为福建省中小学德育研究课题“新时期小学生行为教育有效路径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DY201849B)。

(责任编辑  袁 霜)

移民学生养成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教育总结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现我就班上学生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活动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 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现状:

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我班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很大改观。班级整体面貌与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学生行为规范逐步走向正规,营造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舆论氛围,已初步得到了教师、学生、家长的认同,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生的行为习惯有很大改观

第一、文明守纪、和谐融洽。班级人文氛围浓厚,注重情感沟通,师生关系和谐、平等并相互尊重,学生见到老师能主动行礼、问好,能够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迟到、早退现象明显下降;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学生都能做到庄严、神圣、热爱;在班级、校园内追逐、打闹、大声喧哗的现象已明显好转,学生在楼梯、楼道都能自觉有序靠右侧通行。班上通过开展爱心教育、感恩教育等一系列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回家后能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和父母交流谈心、理解尊重父母,能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扶贫帮困,勤俭节约意识也有很大提高。

第二、抓好常规、健康成长。组织学生做好眼保健操和课间操,让学生放松心情、尽情娱乐、玩耍,确保课堂上学生精力充沛,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在班会课上及其他课余时间抽空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

教育,让学生遇到问题能及时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学会倾诉,善于交往;

第三、讲究卫生、保护环境。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举止文明,穿戴整洁,朴素大方;每天值日生都能及时认真搞好卫生清洁,能自觉维护班级、校园环境卫生,不吃零食,不乱扔、乱刻、乱画,爱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并且自觉遵守学校内各项规章制度。使得校园环境清新幽静,环境育人的功效已经显现。

(二) 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在初步养成

现在我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已正在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有所提高,班风、学风、考风等方面都有很大改善。第

一、能够做到课前预习新课内容,学会根据已学的知识或同学间相互探讨解决一些不理解的预习内容,学会带着问题听课,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等老师上课。

第二、绝大部分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注意听讲,主动思考,勇于提问,善于合作交流,乐于探讨。不乱说乱动,积极回答,抓重点,认真思考。班上已建立了相应激励机制,对于课堂上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和鼓励,以此激发学生好学、上进等优良品质的形成。第

三、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端正的书写姿势,字迹工整、规范,错别字大大减少。

第四、学生养成课后主动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作弊抄袭作业现象明显减少,发现错误能够及时地纠正。

第五、学生自觉记写班级日记的习惯已经养成,班委定期对班级日记进行检查,适时点评、讨论。对一些内容精美、措辞生动、观点鲜明的日记当众

宣读并组织集体学习。

二、存在的问题:

1、个别学生还不能文明用语,脏话连篇。

2、少数学生卫生习惯还没有养成,环保意识淡薄。

3、部分学生自理能力差、自制力不强。

4、个别学生的自觉学习习惯和听课习惯有待于提高。

5、学生掌握的知识过于肤浅,不能很好的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

6、有些学生学习方法陈旧死板、欠灵活,有问题主动向老教师请教的学生不多,课堂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很少。很多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因循守旧理念落后。

三、今后工作措施:

1 、以身立教。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

2、从细微、不显眼的小事抓起,持之以恒抓好学生的一日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3、加强自身业务知识学习。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精心上好每一节课,平等友好地与学生谈话交流。

4、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加强和拓展知识面,主动探讨既符合学科特点又可以促进学生能力提高的教学模式,加强信息交流。

5、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积极为教育教学创造良好的基础。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和寄予的期望,促使他们

更加积极努力的学习和健康快乐的成长。

6、努力做到以心爱生、以情感生、以诚待生、以理服生。以关爱、宽容、平静和善的心态使每个学生,让他们快快乐乐上好每节课。

7、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岐视学生。

8、利用课间课余时间尽可能多的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个性特点,与他们多谈心,多交流。

9、多注意观察了解,善于捕捉学生瞬间的思想变化和心理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纠正。尽量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总之,我班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新时期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工作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今后,我将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采取得力措施,力争使我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新水平。

门楼任中心校

李锋

移民学生养成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咸阳彩虹中学德育教育侧记

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立足,如何发展,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校长都在苦苦思索的问题。坐落在古城咸阳的彩虹学校,脱胎于央企彩虹集团,秉承企业文化,在高记平校长的带领下,没有被应试教育的体制所束缚,没有急功近利,反而放眼未来,关注学生的一生发展,提出注重养成教育,培根固元,在古城咸阳乃至全省浇灌出了彩虹教育这一优良品牌。 关注细节 找准养成教育的切入点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养成教育需要关注细节,找准最佳切入点,一步一个脚印去探索、实践。

中学时期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正处在探索阶段,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深入。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自律能力不强,在抓养成教育时,要求提多了等于没有提,因为他们记不住这么多。因此,在抓养成教育时,学校力求切入点小一点,让学生能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学习用品的摆放、坐立姿势,到作业、书写的规范、进出门的礼仪„„小到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训练。每学期有计划地确定一个教育主题,如礼仪教育,这本是一项涵盖内容非常广泛的养成教育,近几年来,学校选取了一个很小的切入点,那就是“见面礼仪”的养成训练。校园里,一声声“老师好”、“同学好”的亲切问候温暖人心,而老师给主动问好的孩子贴上的礼仪星更是给孩子们带来了莫大的鼓励和快乐。见面礼仪的养成训练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经过测试,有95%的孩子见到老师和同学能够主动问好,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了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和认可,体验到了问候的快乐,养成了文明礼貌的品质和落落大方的气质。更重要的是,学校把学生的仪容仪表具体化了,细到女生的刘海不过眉,男生不留刺猬头,不带饰品等,学生统一着校服。每到放学,彩虹学子端庄的仪容、良好的行为修养已成为古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创新方法 推动养成教育的深入开展

在知识化、信息化的二十一世纪,是否还能用老套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呢?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更多地思考怎样用创新、科学的方式去管理学生,

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充满热情地去接受教育,挑战自我。彩虹学校的教师们对此进行了尝试。

1、师德垂范——身教重于言教

学生是老师的影子,老师是学生的镜子。中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左右着学生的品质和道德行为的养成。走进彩虹,你会发现映入眼帘的即是“教师行为本身也是一种教育”的大幅标语。每天清晨,学校的值日教师都在校门口微笑着迎接每一位进校的学生;教室里,班主任手把手教学生扫地;操场上,教师弯腰捡起地上的纸屑;集会时,全体教师都会以挺拔的身姿站成一排,教师们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践行着为人师表的诺言„„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礼仪规范渗透在与学生交往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感染着学生,影响着学生。

2、多彩活动——润物细无声

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是养成教育的有效载体。为此,彩虹中学以行为习惯的养成为重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努力把养成教育贯穿到法制教育及学生实践活动等常规的教育活动中。多年来已经形成四大传统节日:体育健康节、科技节、校园文化艺术节、读书节。这些五彩缤纷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收获快乐的同时,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3、巧辟蹊径——别有洞天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媒体信息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传统的教育形式已经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将养成教育有效地渗透给学生。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发展特长,学校丰富课程内容,开设象棋、围棋、国际象棋等棋类课,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全局观念;开设形体课和英语口语课程,培养学生的绅士风范和淑女气质。在所有的教育活动中,学校尤其注重学生的自主管理。课程的设计、学生活动的策划由学生完成,组织也由学生独立完成,实现学生教育学生理念的落实。

多年的养成教育,让彩虹老师们尝到了教育工作的点滴甘露,同时,也让他们认识到,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如果说孩子的心灵是块待播种

的土地,那么,他们就是要帮助每个孩子在这块土地上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移民学生养成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当今社会已步入互联网时代,上网冲浪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习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在我国,随着人们素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相对于应试教育,人们更偏向于素质教育,一定程度上,通过有效的方法或途径,能够提升大学生的个人素养。高职院校学生在平时难免也会遇见问题,因为缺少正确的引导而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本文主要对高职院校学生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分析,并根据积累的教学经验,采取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改正。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学生;行为习惯;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角色,他们通常工作在建设的前线,对我国的基础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了保持人才的质量,必须要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这就要依靠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在经济持续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都急需大量优质的人才,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每位学生的优缺点,结合各自的特质,因材施教,改变固有的教育模式,不断进行优化,给予学生应有的关注,对其不良行为习惯进行控制,并要求其改正。通过不断深入探究高职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发现其存在的原因,从根本上去遏制不良行为的产生。

一、高职院校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现状

当今社会,学生普遍对没有接触过的事物较为感兴趣,充满了好奇,接受能力也较强,愿意去學习不懂的东西,但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繁多,真假难辨,学生对于网络上的消息没有强大的抵抗力,很容易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在经济飞速向前的今天,学生对市场经济有强大的感知能力,若不正确引导,长期被网络的不良信息侵蚀,就会产生较强的功利心,内心逐渐变质,失去本真。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对于互联网的存在甚是支持,并且能够熟练使用互联网,不过互联网所带来的有趣的内容容易使学生沉迷,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学习期间,每一个在校生都清楚地了解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但总是因为不够勤奋,思想上容易懒惰,无法坚持学习。大多数学生都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能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思想道德意思相对来说较为薄弱,对别人有很高的道德要求,但自己却无法做到同样的要求。

二、高职院校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

(一)缺乏正确的引导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如果形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那么最主要的原因是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方式不正确。结合我国最普遍的教育现象来看,我国大部分教师甚至学生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成果的检验方式主要是对学生的期末成绩进行考察,而缺乏对孩子的思想道德进行引导。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在校内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仅仅是根据思想道德教学课本的内容来进行的,缺乏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示范教学过程。对于大部分家长而言,也仅仅是通过在家中对孩子进行口头警告的方式来对孩子的不良习惯进行纠正,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思想观念产生畸形,本末倒置。

(二)学生自身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不良的习惯,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认为不良习惯的存在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已经习惯了它的存在,所以丝毫没有认识到它的危害性,这显然是不对的。一旦形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就容易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如果没有意识到其所带来的危害,长此以往,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同时不利于学生及时改正。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于学生日常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关注度不足。在互联科技的高速发展下,许多学生通过网络就可以轻易接收到一些不良信息,并且对于趣味性较高的互联网而言,大多数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也容易对网络上的一些“辱骂他人”“随意调侃”等不良习惯进行模仿,从而导致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

三、高职院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途径

(一)科学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强化学生行为习惯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上网已然成了高职院校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相对于传统的纸质书本学习,大多数学生比较倾向于通过网络进行学习,而学生的行为习惯也受课外影响更多。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的教学之外,通过搭建网络教学平台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结合实践的方式,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为学生定期上传一些关于“习惯礼仪”的教学视频,以及“优秀行为习惯养成重要性”的教学视频,并积极引导学生合理地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学习。教师还可以将这些教学视频分享给家长,让家长也进行学习,并引导家长监督学生的学习以及行为习惯,从而有效地了解学生的习惯养成情况。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进行观察,并采用电子记录器进行记录的方式,将校园中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进行捕捉并上传到网络平台上,以文字形式备注这些行为的不良之处,还可以附加一些正确的图片示范。同时,学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积极建设网络平台,保证学生上网的途径顺畅,不过在此之前,需要给学生灌输正确地对待网络的态度,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合理借助网络平台并联合家长的力量,帮助学生在接受正确引导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借助网络教学,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高职院校教师应该要对社会上所存在的各种现象有清晰的认识,并且将正确的分析结果传递给学生,拓宽学生的认知范围。教师应当时刻秉承不忘初心、立德树人的教学思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尽自己的义务,认真做好每一项教育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教师还要有效地借助互联网,帮助学生认识一些正确的学习方式,并对良好习惯的养成进行体验。

在课堂之外,教师可以适当地带领学生进行“网络联合学习”的方式,利用网络为学生创设一些与实际相关的习惯培养机会,使学生在实际活动过程中,多观察,多学习,对网络所呈现、筛选的一些优秀习惯进行模仿。结合网络为学生设置习惯测试游戏的方式也可以帮助学生在竞争性的环境中,更深入地掌握一些良好习惯养成的办法。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为学生进行习惯游戏的创设时,可以适当地利用互联网搜索一些生活实例以及文化内涵,进行有效的融入。

四、结语

在“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下,高职院校应当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教学实践,保证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学校和教师应当结合实际,创新教育模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规范不良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孙静静.高职院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2).

[2]汪海洋.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改善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4).

[3]廖颖.学生行为习惯现状与对策分析——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02).

[4]罗永全,周艳华.高职高专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与途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6).

上一篇:手工纸艺美术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幼儿文明礼仪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