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操教学设计论文范文

2024-09-19

体操教学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实施以人文理念为支撑的高校体操教学,是从学生诉求出发,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活动。在高校体操教学过程中,实施人文理念,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体操课学习和锻炼,提升体操教学效率。为此,研究结合高校体操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实施人文理念教学的教学价值,综合探究高校体操教学过程中人文理念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高校  体操教学  实施途径  人文理念

体操艺术是一种以器械、徒手开展体育锻炼的运动形式,体操教学不受场地限制,运动方式灵活。但是,在传统的高校体操教学过程中,由于理念过于陈旧、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很难有效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体操艺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影响了高校体操教学的实施效果。为此,需要以人文理念为教学创新点,探索以人文理念为核心的体操教学课程。

1  高校体操教学存在的问题

系统化的体操艺术训练能够使学生在养成健康体魄的同时,形成优雅品质,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但是当前高校体操教学时,偏重技能教学,缺乏对体操艺术的科学、人文化认识,教学活动人文性缺失、教学内容单一和忽略学生个性需要,直接影响了学生参与体操艺术学习的积极性,未能实现高校体操教学的预期目标。

1.1 课堂教学内容单一,缺乏有效融合

当前高校体操课堂教学内容集中在体操运动的知识讲解、技能教育和动作示范,缺乏对其他内容,尤其是人文理念的有效融合,影响了体操教学效果。事实上,目前高校体操运动教学片面关注学生技能与动作训练,缺乏对体操艺术、审美内涵的有效教育,体操运动教学存在“内容单一”的问题,影响了学生对高校体操教学的全面、广泛认识。

1.2 教学素材相对缺失,忽略心理教育

在体教结合理念下,高校体操教育与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融合不足的现实矛盾,日益凸显。特别是高校体操教学盲目追求技能教育,忽略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应有培养。第一,片面关注学科教育,未能对高校体操教育与心理健康培养的内在关系形成正确认识。当前多数高校体操老师对高校体操教学的认识,比较片面,仅从学科角度来开展高校体操教学,未能认识到高校体操教学中,心理素养培养的价值。第二,未掌握融入心理教育开展高校体操教学的方法与途径,在体操课教学教学时,未能及时“消除”学生学习与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影响了学生良好品质的塑造与培养[1]。

1.3 缺乏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的有效融合

传统高校体操教学未能有效融合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影响了学生对体操艺术的理解,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当前在体操课堂教学素材选择、方案制定方面,缺乏对学生个性化需要的有效融合。当前老师开展高校体操教学时,往往从自身视角开展“备课”,高校体操课堂实施统一化教学方案,教学素材选择和教学负荷量设置方面,均未考虑学生的个性化体能特征和学习兴趣,影响了高校体操教学效果。

2  高校体操教学过程中实施人文理念教学的价值

在高校体操教学过程中,实施人文理念教学,强调将教学重心放在学生的兴趣,在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化兴趣的基础上,诠释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从体操知识到实践技能,再到相关内容设置,整个体操教学过程都融入了人文理念,通过对体操教学进行系统化改造,构建了极具人文理念特征的体操课教学。

2.1 有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提升

高校体操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学生,体操教学需要围绕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开展。为此,想要实现理想的体操教学效果,需要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并聚焦体操教学的各个方面。在开展高校体操教学考核工作时,重点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使学生在体操锻炼、学习过程中,完善自我,感知体操艺术的多样美学,实现个人身心素质的全面提升。

2.2 真正增强学生的学习获得感

高校体操课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体育项目教学,而是以动作技能为基础,包含艺术想象力和审美理解的综合运动教学。因此,想要实现高校体操课教学中人文理念诠释应用的最佳效果,就需要积极塑造人文课堂,为学生提供开放性表演平台,使学生能够在体操教学中,真正获得技能提升和情感认同[2]。

3  高校体操教学过程中人文理念教学的实施途径

在高校体操教学过程中,积极诠释人文理念,正是将学生身心健康放在首要位置,积极诠释人文关怀理念,通过丰富体操课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体操课教学中掌握运动技巧,感知艺术美学。为此,在体操教学过程中,想要有效诠释人文理念,需要重点做到:

3.1 始终将学生身心素质健康放在体操教学的首要位置

以往高校体操教学的重点多在学生技能学习与培养上,缺乏对学生安全练习和身心素质健康的充分关注,比如教师盲目鼓励学生练习高难度的体操动作,缺乏对学生健康的充分重视。因此,在诠释人文理念开展体操教学时,要将学生的身心素质健康放在首要位置,通过为学生营造安全练习的教学环境,并且教育学生掌握安全锻炼的注意事项,有力确保高校学生实现身心健康。

3.2 始终将人文关怀融入体操课程教学

高校体操教学不同于一般的体育项目教学,人文底蕴是彰显体操运动独特性的重要因素。在高校体操教学时,学生并非被动练习体操动作,需要学生在掌握体操技巧的同时,以人文精神为基础,在体操课程训练、学习过程中,始终坚持展现自我,通过诠释人文关怀,充分认可学生在体操课程教学中的独特价值[3]。

3.3 将学生动态成长纳入体操课程教学考核体系

在高校体操课程诠释人文理念教学时,要积极变革教学评价机制,要从传统的技能考核向学生学习习惯、兴趣爱好转型。以往高校体操课程教学评价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基础素质和学习兴趣的有效考虑,忽略了学生成长的动态性。在体操课程人文理念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先天身体素质、学习兴趣和运动习惯等多种因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以动态性、科学性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体操学习状况,从而有效考核学生的体操学习效果。

4  结语

在高校体操教学过程中,积极实施人文理念教学,是对传统体操教学机制的革新。通过实施人文理念教学,有效促进了竞技理念与人文思想在体操教学的融合发展,为学生全面提升奠定了重要基础。为此,在快乐体操教学过程中,要结合高校学生的身心素质状况,注重激发和引导学生参与体操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推进人文理念教学,使体操艺术融入高校发展,真正成为高校学生成长的趣味元素。

参考文献

[1] 賀新成.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教学理论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3):177-179.

[2] 季彦霞,樊艳,李建华,等.大众体操与竞技体操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快乐体操进校园的相关问题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9(2):143-144+146.

[3] 林春源,陈升堂,周济汶.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7):182-183.

体操教学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体操;兴趣;危险

体操运动能全面锻炼身体,增强各运动器官、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人体匀称的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所占课时比例是比较重的。体操动作有易有难,内容丰富多彩。许多教学动作如回环、转体、腾越等需要身体在器械上或不正常状态下完成,因此,体操运动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容易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或心理障碍,这些因素的产生会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防止和消除学生在课中出现的心理障碍,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小学体操的教学问题

首先,学生对于体操的兴趣也需要大大的提高,才能使体操教学不存在学生们都是被迫参加,被迫学习这样的情况,可以多设置一些理论课,讲述讲述体操的轶事,在技术课上,可以增加点游戏时间,提高同学们的兴趣,不要只是枯燥乏味的前滚翻,上杠等动作的重复,也可以试着增加多人之间的互动,让2-3名同学一组互帮互助的进行体操学习,相信在有了成就感后,学生定不会觉得体操只是在电视上播着那样遥不可及,体操的训练也不会是父母口中的艰难,要吃尽苦头。

其次,体操也有一定的危险性,若不好好做,不规范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事故出现,一些学生也会因为这些危险而害怕,所以体操课上老师的保护和教导时动作的规范也是极其重要,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让学生能够放开的进行学习,不受到担忧害怕的束缚,尽全力的完成每一个动作。

二、小学体操教学对策

1、培养学生对体操的兴趣。运动心理学告诉我们:“当某一个人对某事物具有兴趣时,他就把注意经常集中和趋向某事物同时对该事物产生积极性的影响。”兴趣对人的行为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它能激励一个人积极地去获取知识,参与一定的活动。为此,在教学中,首先要注意学生对体操的兴趣的培养,调动其积极性。其中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是使学生对体操产生浓厚兴趣的最好手段。体操动作本身就是美的表现,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动作示范是体操教学最有效、最常用、最简便的直观教学手段之一,能有效地揭示技术动作的内在规律。教师进行示范的目的,除了让学生看清楚动作结构外,还应具有消除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激发学生从事学习的热忱。例如:做跳箱分腿腾越的示范,助跑自然协调,上板轻松自如,第一腾空高且身体舒展,顶肩动作有力、明显,第二腾空高,滞空时间长,落地远、稳。好的示范动作就是给人一种凌空而落的美感。学生看后会产生情感的联想,会产生一种想参与想活动跃跃欲试的刺激作用,学习积极性便油然而生,对体操也就产生了兴趣。

2、加强技术指导。由于体操动作繁多,技术复杂,学生在学习动作过程中,特别是身材高大或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在学习动作时比较费劲困难,因此会产生畏难心理或自卑。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差异,重视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表扬鼓励是对学生的行为给予肯定性的评价,能促进学生进步。特别是对一些身体素质较差、技术动作掌握不好的同学。当他们取得点滴进步时,便给予肯定、表扬的同时,再提出某一方面的要求,这样学生容易接受,以提高完成动作的自信心及学好这项技术动作的愿望。另外,本着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并加强力量、协调性的练习。课后对个别学生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学生的体操运动能力。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身体条件及技术水平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对消除畏惧心理和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有益的。

3、重视保护与帮助。保护与帮助是体操教学内容的特点之一。保护与帮助运用的合理,可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畏惧感,加快学习进程,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如果学生因做某个动作受了伤,可能使他终身难忘,再做此内型的动作时就必然心存余悸,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要加强责任感,把保护与帮助和安全措施认真落实到每次课、每个动作和每个学生中去。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互相保护与帮助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这样学生就有了安全感,才能放心大胆地去练习动作。

4、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针对学生怕苦怕累这一实际情况,在体操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自觉积极地、刻苦地从事体育锻炼,同时意志品质教育必须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去,贯穿于体育教学过程的始末。对待那些意志品质较薄弱的学生,要鼓励他们自强不息,从满信心的进取,培养克服困难的精神,要使他们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并自豪地感到这是他们努力的结果,是与他们的刻苦锻炼密不可分的。进一步激起他们对体操锻炼的兴趣和愿望,能产生顽强刻苦锻炼的效应。

总之,在体操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各种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和手段,不断消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各种不同的心理障碍,才能顺利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穆香玲.小学体操教学现状、成因分析及改进对策[J].教师,2016,(09):122.

[2] 王静静.关于小学健美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4,(11):158.

[3] 鹿树忠.由体育伤害谈小学器械体操教学淡化的原因与对策[J].青少年体育,2013,(06):32+81.

[4] 陳建明.中小学体操教学的淡化原因与对策[J].体育师友,2012,35(06):73-74.

体操教学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园校一体”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园“双主体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城乡互动”是指学校依托附属幼儿园建立学前教育专业联盟,并对乡村幼儿园进行教育扶贫、帮扶结对的一种机制,是一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动发展的社会服务体系。文章从湘西州学前教育研究背景出发,针对湘西州农村学前教育基础薄弱、相对滞后的情况,探索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推动湘西学前教育城乡均衡发展。

关键词:“园校一体”;“城乡互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一)学前教育发展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文件,如《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等,明确提出:把学前教育的发展纳入城镇、新农村的建设规划,在普及学前教育方面,学前教育的发展应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要普及学前教育,重点是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同时对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进行扶持。国务院2018年印发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幼儿园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本专科为主体的幼儿教师培养体系;到2035年,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建成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和政策保障体系的目标。《意见》主要包括优化布局和办园结构、拓宽资源供给渠道、完善資金投入长效机制、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监管体系、规范民办幼儿园发展、提高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加强组织领导等,进一步明确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主要措施,促进学前教育普遍、包容、安全、优质发展。

(二)湘西学前教育,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相对滞后

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武陵山片区,属于“老、少、边、穷”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严重滞后,存在学前教育资源匮乏、办园不规范、教育质量不高、城乡差距明显、学前教育管理薄弱等问题。此外,教师流动性大,学历较低,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普遍较低。近年来,湘西州委州政府非常重视学前教育,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同时制定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为出台相关制度提供了明确导向。由于受到地区基础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学前教育发展仍然相对滞后,教育事业的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资源短缺、区域发展不平衡、幼儿教师数量不足和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等。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湘西州的学前教育发展情况大致如下:一是入园率偏低,二是幼儿教师严重缺乏,三是城乡资源配置失衡。

(三)学前教育专业资源优势

湖南省吉首市民族幼儿师范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为国家改革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办学三十多年来,我校先后荣获各级各类多项荣誉称号,于2013年4月正式被批复为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专业办学效益明显提高,学历教育在校生由1 891人增长到2 002人,职业培训人次由2 000人次增长到8 670人次,技术研发、咨询与服务到账收入由 3 万元增长到 26.01 万元;办学实力显著增强,生均仪器设备值由4 838元增加到6 847元,新建项目教室、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17个。同时,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近两年,学前教育专业已经成为湘西及周边地区学前教育类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引路人”,湘西州幼儿教师的“人才库”,湘西州幼儿教师培养、培训的基地。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受二孩政策调整的影响,国家对学前教育办园资质、师资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培养更高层次、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更强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园校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出发,阐述通过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实施“城乡互动”精准扶贫项目等,以推动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学前教育城乡均衡发展的过程与实施

(一)构建“园校一体、城乡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解决湘西州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幼儿园师资短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当地幼儿园需求契合度不够等问题,我校积极探索了“园校一体”的“双主体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让学生的职业能力有效地对接其就业岗位。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创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为了使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我校成立了由高校教师、行业专家、幼儿园园长参与的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主要确定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课程体系的结构和内容调整、教学资源的开发、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等内容,并修订和形成了适合学校实际和湘西州学前教育需求的“园校一体”人才培养方案。

2.开发融入式的课程体系

针对湘西土家族苗族幼儿教育的需求,我校结合土家族、苗族民族独特文化和技能,开发了苗族鼓舞、土家摆手舞等6门特色课程。与此同时,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音乐、美术等12门课程中融入了土家族、苗族独特文化和技能,形成了集培养学生基本职业能力和民族独特技能于一体的融入式课程体系。

3.共建资源共享的人才共育平台

我校与德雅幼稚园、小红帽幼儿园等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将之建设成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双方在人才培养、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合作,实现园校的“双主体育人”模式,即聘请州内行业、幼儿园名优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学前教育专任教师定期到幼儿园去挂职锻炼;学生在校期间交替到幼儿园、学校见习、实习。截至2019年,近三年内幼儿教师累计有43人次到学前教育专业授课,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累计有152人次到幼儿园进行顶岗实践,学生有2 011人次到幼儿园进行实训和顶岗实习,其中有806人次到农村幼儿园实习。

4.实施订单培养,为湘西学前教育定向输送人才

根据湘西学前教育的需求,我校先后与湘西州11所幼儿园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实现了学生的身份互认,学生入学后既是学校学生,也是幼儿教师。幼儿园和学校双方共同进行招生宣传,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确定课程体系和内容,共同考核评价学生,共享教育教学资源,毕业生到订单幼儿园就业。这既提高了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也有效地缓解了湘西州幼儿教师紧缺的问题。3年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共订单培养学生238人,在湘西州定向就业人数为216人,就业率达95%。

5.建设根植湘西、高校精干、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高质量的教学团队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制定了《吉首市民族幼儿师范学校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从高校、幼儿园中聘请了兼职教师39名,组成兼职教师库。每个学期遴选不少于8人参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且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业务培训。另外,还成立了专门的兼职教师考核小组,对兼职教师进行考核;制定了《吉首市民族幼儿师范学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遴选培养办法》,通过培训学习、企业实践等方式,培养了省级芙蓉名师1名、州级教学名师3名、州级学科带头人4名、市级学科带头人5名、校级骨干教师39名;建立了朱丽芳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市级名师工作室和向家富德育市级名师工作室;打造了一支根植湘西、精干高效、质量优良的教师队伍,为湘西州幼儿教师的培养提供了人才保障。

(二)建构“城乡互动”均衡发展模式

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为龙头成立了“湘西州学前教育专业联盟”,到目前为止,联盟成员共有28个,既有城市幼儿园,也有农村幼儿园。以联盟为平台,重点围绕幼儿园教育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科研、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互动交流,实现了城乡幼儿园管理互动、教师互动、教学互动、活动互动,促进了湘西州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1.建立“城乡互动”的工作常态机制

联盟成员共同商讨成立了联盟领导小组,制定了《湘西州学前教育专业联盟章程》,明确了联盟工作的目的与任务、联盟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制订了联盟发展规划和切实可行的年度工作计划,建立了联盟交流制度、共享制度和保障机制,形成了联盟成员互动工作常态机制。

2.城乡结对,互动发展

联盟内城市幼儿园根据自身的师资力量及办学条件与农村幼儿园进行了“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结对。比如,小红帽幼儿园与双塘幼儿园结对;湘西州幼儿园作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规模大,师资强,与马颈坳幼儿园、太平幼儿园、幸福幼儿园3所幼儿园结对。结对幼儿园之间签订协议,在多方面进行互动交流。一是管理上的互动。结对幼儿园各派一名副园长负责,通过定期组织经验交流、园长论坛等活动,促进双方在办园理念、现代化管理等方面的互动交流,从而实现共同提升。二是教师互动。城市幼儿园选派骨干教师到农村幼儿园传授教育教学经验,农村幼儿教师到城市幼儿园进行跟岗学习。同时,结对幼儿园之间定期开展联合备课、听课、评课等教学教研交流活动,促进农村幼儿教师教学教研能力的提升。三是活动互动。城市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每学期开展2次以上研讨活动。这既有利于农村幼儿园的幼儿享受优质的教育环境资源,也有利于城市幼儿园的幼儿感受大自然、开阔视野。

3.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联盟内成员之间实现了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一是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与联盟幼儿园之间实现了资源共建共享。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成为湘西州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和技术研发中心,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成为幼儿教师的培训师,每年定期对幼儿教师及园长进行培训和教研指导。联盟幼儿园成为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幼儿教师成为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兼职教师,每年接纳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同时双方合作开发了合格幼儿园标准1个、精品课程资源4种,研发了玩教具20余件。二是联盟内城乡幼儿园之间实现了资源共建共享。城乡幼儿园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共同开发了具有湘西州土家族苗族特色的课程5门,建设了网络共享课程3门,创编了幼儿体操和游戏12个。

4.开展“送培到园、智力扶贫”师资培训活动

为了解决湘西州幼儿教师特别是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学习途径少的问题,提高湘西州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使城乡的幼儿都能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以联盟为平台,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和城市幼儿园骨干教师为主体,开展了“送培到园、智力扶贫”培训活动。送教的培训主要有《环境创设与玩教具制作》《幼儿园管理策略》《家长培训》《教师礼仪》《幼儿心理健康》《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指导策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等。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改革信息、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技能被送到湘西幼儿园,教师在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共同提高。

三、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成效与成果

(一)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经过一系列努力,我校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体现在:一是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两年来,专业培养了1 306名毕业生,其中68.5%的毕业生在本地就业,同时面向社会开展各类职业培训,8 670人次参与。二是与企业共同建设的实训基地已成为多方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实行了教学一体化运作,实现了培训与育人双赢的目标,师生较好地完成了教学实训任务。三是开展了“送培到园”“送教下乡、智力扶贫”等社会实践活动,对幼儿园骨干教师、幼儿园园长等进行了师资培训,提高了湘西州幼儿教师的教育教研水平。

(二)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采用的“园校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了教学实施的工学结合平台。该模式的建立对我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乃至学校的建设都起到了率先示范的作用。湘西州永順、古丈、龙山、凤凰等7个县的职业中专学校,张家界旅游学校、长沙县职业中专、广东湛江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来我校考察学前教育专业,为本地区乃至周边地区的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的运行与管理、实训实验基地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由此对本地区课程改革水平的提高,产生了较强的吸纳和辐射效应,从而推动了职业教育改革的进程。

(三)提高了专业建设水平

经过几年的实践,学前教育专业已成为湘西州职业学校的亮点、湘西州幼儿教师培养培训的摇篮。专任专业教师由78人增加到93人,在校生由1 691人增加到2 002人。2013年,学前教育专业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第一重点建设专业。2016年,学校以学前教育专业为核心,构建文化教育专业群,申报湖南省卓越职业院校建设,并成功立项。

(四)提高了学生专业素养

本成果极大地提高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2016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100%,其中对口就业率达到96%,湘西州内就业率达到68.5%,毕业生就业初始薪酬达到2 850元,幼儿园对毕业生满意率达到98%。

(五)优化了教师队伍

成立了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2个,培养了湖南省芙蓉名师1名,湘西州职教名师3名,市级以上专业带头人7名,骨干教师39名,建成了由39名行业骨干、高校教师组成的兼职教师库,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2%。专任专业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到100%,其中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占16%。

(六)带动了实训基地建设

本成果还推动了实训基地建设,校内钢琴实训室、舞蹈实训室、美工实训室、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室等由32个增加到6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德雅教育集团、小红帽幼教机构、金色梯田教育集团、长沙青果树教育集团等由19个增加到38个,并建成了高标准示范性生产实训基地1个。

(七)传承了湘西民族文化

我校经过近3年的研究和实践,开发了土家族苗族专项课程6门,融合土家族苗族独特文化和技能课程13门,培养了一批既具有基本职业能力,又了解土家族、苗族独特文化的幼儿教师,推动了湘西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四、总结与反思

本研究以中职学校为主体,通过改革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园校一体”的“双主体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组建“湘西州学前教育专业联盟”,依托湖南省吉首市民族幼儿师范附属幼儿园与湘西州30余家幼儿园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创新社会服务机制,加大对农村幼儿园、薄弱幼儿园的师资培训力度,优化教育资源,推动湘西地区学前教育城乡均衡发展,构建学前教育城乡均衡发展实践模式,为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园校一体、城乡互动”助推湘西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第一,在实践研究中,虽然建构了学前教育专业“园校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校与幼儿园的“双主体育人”模式,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幼儿园的实际需求;但在“园校一体”育人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还没有与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完全对应等,“园校一体”的“双主体育人”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第二,乡村条件相对艰苦,农村幼儿教师工资普遍偏低,教学硬件设施跟不上,生源不足,教学环境地处偏远等因素,导致农村幼儿教师流动性大,师资力量依然缺乏。这需要政府加强政策和财政上的支持,建立和完善城乡互动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崔世泉,袁连生,田志磊.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作用——来自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1(5):3-8,39.

[2]彭琦凡.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专业化思考[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1(10):42-43.

[3]徐 晔.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4]陆国民.试析中高职貫通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发展研究,2012(17):35-37.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XJK19BZY071)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朱丽芳(1976—),女,湖南安乡人,本科,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体操教学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艺术体操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体育运动项目,由于其本身的艺术性以及技术性、专业性运动特点,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对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健康發展与综合素质提升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和意义。本文在对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现状分析基础上,结合当前高校艺术体操教学存在的问题,对其有效教学方法及策略进行研究,以促进高校艺术体操教学提升与发展。

关键词:高校;艺术体操;有效教学;方法;策略

艺术体操因为其本身的艺术性特征,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相比,具有相对突出的艺术美感效果,运动训练过程中,不仅能够对运动员形体力量的美感进行很好的呈现,同时也展现出人体的柔韧性以及曲线美,是一项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体育运动项目。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美的追求的不断提升,艺术体操作为一项体育运动训练项目,其要求也越来越高,艺术体操训练中逐渐由最初简单的进行一些特定动作的完成,逐渐转向更加复杂、高难度动作的完成训练上,并且训练过程中所包含的技巧性与技术性越来越高,使得艺术体操的观赏价值与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视觉冲击不断提升的同时,对于运动员的训练要求也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也面临新的变化与形势,需要在对艺术体操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探索下,促进教学的提升与创新发展,以实现高校学生身体素质与身心健康的全面培养与发展提升。

一、艺术体操的技术形成与教学要求分析

高校教学开展中,艺术体操的教学训练,首先需要对艺术体操的技术形成进行了解掌握,从而能够结合艺术体操的技术形成规律,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实现对学生艺术体操的教学与训练,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需要注意的是,了解和认识艺术体操的技术形成,实际上也是对人体运动的规律进行把握,进而才能够结合人体运动的规律开展阶段性的教学与运动训练,达到相应的训练目的,提高训练人员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巧性。

一般情况下,在艺术体操教学的初期阶段,由于学生缺乏艺术体操运动与训练的基础,为促进教学的有效开展,就需要老师针对艺术体操的动作规范开展相应的讲解指导与示范,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对于艺术体操的一种整体性认识,从而才能够开展不同阶段的运动训练。

此外,在艺术体操教学的分化阶段,由于学生对于一些简单的艺术体操动作已有掌握和认识,就需要老师通过逐步调整和提高训练动作的难度,来促使学生向更高阶段的锻炼和方向前进,进而达到教学训练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阶段,老师在结合学生对艺术体操动作及内容掌握情况开展更高难度的动作训练与教学中,还需要就学生掌握的动作及内容,对其细节表现进行规范,注意纠正学生掌握动作中错误或者不规范的动作,通过整体示范或者是动作分解示范方式,指导学生开展正确与规范的动作训练,达到相应的教学锻炼目的。

最后,在艺术体操教学的动力定型阶段,主要以大量动作练习达到动作定型以及错误或不规范动作纠正示范教学为主,通过大量的动作训练帮助学生对已掌握和学习动作完成定型,并注意学生动作中的错误或者不规范细节,通过示范纠正或者是观摩引导等方式,来规范和准确学生的艺术体操训练动作,从而促进艺术体操教学与训练目的实现,使学生在运动训练中掌握艺术体操动作技巧同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与身体素质提升发展。

二、高校艺术体操教学及存在问题分析

艺术体操作为一种具有较强艺术美感与专业性、技巧性训练项目,一般是在音乐背景衬托下,由于体操表演人员通过手持器械进行训练动作表演展示的一种运动项目,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相比,艺术体操是以自然性为基础,能够实现训练人员身体素质以及气质修养的同步提升。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艺术体操作为一项集专业化、技术化与艺术性特征的运动项目,高校体育教学开展中,对其重要性认识越来越全面,一部分高校体育教学中已经能够将艺术体操作为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开展,以此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但是,仍然有一部分高校体育教学中缺乏对艺术体操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对其教学课程的设置与开展应用不够重视,导致高校艺术体操教学在教学课程设置中比例减少,不能够充分发挥艺术体操作为一项运动项目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对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相对不利。而开展艺术体操教学的高校,其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缺乏因材施教教学

艺术体操本身是一项具有较高专业性与技巧性的运动项目,随着人们对于美的要求的提升,艺术体操动作训练中的技巧性与专业性更加复杂、突出,对于训练人员的要求更高。而高效艺术体操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素质不同,再加上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身体条件情况也各不相同,为达到相应的教学与训练目的,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特点,开展针对性与个性化教学训练,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动作技巧,通过训练实现学生身体素质与气质修养的综合提升,达到教学训练的目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与训练中,多数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由于受到师资等各种资源因素的限制,以统一的整体化教学为主,在因材施教式教学方面还相对缺乏,对高校艺术体操教学及发展十分不利。

(二)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技巧相对滞后

随着艺术体操动作复杂程度以及高难度动作的增加,专业艺术体操训练中,为帮助训练人员快速掌握艺术体操动作技巧,对其他领域的动作训练与技巧在艺术体操训练中都有应用实现,像瑜伽训练中针对人身体柔韧性的训练技巧、舞蹈锻炼具有感染力的动作运用等。但是,纵观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仍然以传统教学的技巧训练为主,缺乏突破性与创新性进展,对其教学提升与发展存在不利影响。

(三)高校艺术体操的教学评价模式单一

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学改革与提升的关键。当前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多数高校针对艺术体操教学的评价,仍然以最终考试成绩作为主要评价模式,针对学生动作完成以及训练过程中的努力程度等的评价相对缺乏,此外,还缺少从审美角度的艺术体操教学训练评价,导致其评价模式不够完善,相对单一,对高校艺术体操教学发展相对不利。

三、高校艺术体操有效教学的方法分析

根据上述对高校艺术体操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其有效教学开展的主要方法包括分部教学以及情景教学、节奏教学三种主要方法。

其中,分部教学作为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教学与训练应用中,主要是通过对人体部位的分解,在艺术体操动作教学与训练中,结合不同部位对其动作训练与教学的计划进行制定,然后按照计划展开教学与训练,加强对重点部位及分区动作的教学锻炼,从而促进整体教学与锻炼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分部教学的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多以肩、腹背部以及臀部作为动作训练的重点,在针对人体每个部位的动作进行教学训练与指导中,会结合重点部位的教学动作与训练计划,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与锻炼,在促进重点部位艺术体操动作以及技巧锻炼提升的情况下,通过其他部位的综合教学与锻炼,促进教学的提升。一般情况下,人身体中的各个部位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在分部教学中,就是根据这种身体部位联系进行部位划分,从而开展教学训练,在确保训练中肢体动作准确性同时,提升其艺术美感效果,达到整体协调效果。总之,这种突出重点又注意把握整体的艺术体操教学方法,能够促进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和价值意义。

其次,情景教学法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艺术体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主要借助艺术体操动作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内涵,通过音乐渲染等方式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对艺术体操动作内涵把握与理解基础上,更好的开展动作的训练,掌握动作训练中的技巧,在提高艺术体操教学中动作训练技巧性掌握同时,提高其动作的艺术美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情景教学也是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由景激情、由情入境的教学方法,在帮助学生掌握艺术体操动作、提高艺术体操教学训练教学上具有非常突出的作用和效果。

最后,节奏教学法也是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它主要是结合艺术体操动作表演本身就是在不同的音乐节奏下完成的这一特点,根据音乐节奏与艺术体操动作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通过击掌或者是口令等方式形成与艺术体操动作表演中音乐一致的节奏模式,帮助学生进行动作训练,使学生能够通过节奏变化掌握相应的动作内容与技巧,通过这种轻松的具有节奏感的环境模式,提高艺术体操教学训练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节奏教学方法下的艺术体操教学中,需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式以及器械,根据不同动作的特定节奏,把握好动作与节奏之间的衔接转换,促进教学的开展与提升。

四、高校艺术体操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优化高校艺术体操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

促进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的提升与发展,首先应注意从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上,促进学生在艺术体操教学与训练中身体素质与气质修养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实现高校艺术体操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需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个性化特征,从实现学生身体素质锻炼提升以及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制定适合不同情况的高校艺术体操教学内容,并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开展针对性教学,从而促进教学的提升与发展,实现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的目的。此外,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在设计完善合理的教学内容基础上,还应注意通过实践与理论教学的有效结合,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通过有效教学方法的运用,促进高校艺术体操教学提升与发展。

(二)创新高校艺术体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训练积极性

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实现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措施。因此,要想促进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的提升与发展,就需要在教学中引进并应用先进、合理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教学的关注度,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學中,通过有效的训练,实现学生身体素质与气质修养的综合提升,促进教学发展与提升。尤其是在当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发展环境下,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能够更应注意对一些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经验的引进应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三)转变教学理念,促进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现代化发展

现代化教学发展中,高校艺术体操教学所面临的环境与形势特征也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高校教学开展中,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技术设备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开展,促进高校艺术体操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创新发展的同时,适应现代化教学发展的需求,在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提升的同时,推动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与体育教学的整体发展与提升。

五、结语

高校艺术体操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有利于提升高校艺术体操教学创新理念,推进艺术体操课程教学在高校的实施与开展,进而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彦旎.花样跳绳融入高校艺术体操绳操教学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2):189.

[2]谢琳.功能与方法: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形体训练[J].中外企业家,2016(33):204-205.

[3]张洋,李贵森.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学生平衡能力的研究[J].林区教学,2015(01):87-88.

[4]周小菁,王海燕.试论普通高校艺术体操课中的核心力量训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5(05):420-422+435.

[5]孟慧丽.花样跳绳融入高校艺术体操绳操教学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2(04):126-128.

(作者单位:长沙学院)

体操教学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以我国体育院校体操普修课教学情况为研究对象,围绕体操普修课教学的现状以及优化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技术两个方面对我国当前体育院校体操普修课教学基本情况进行了研究。其次,针对体操教学中的以上现状以及当中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具体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体育院校;体操普修课;教学现状;优化策略

对于体育院校来说,体操普修课是其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在院校的课程体系当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随着当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的不断发展,体操普修课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体育运动课程,更应紧跟时代的发展奋勇前进,通过一系列改革的实施不断提升教学效率,在满足学生体育需求的同时将体操课程教学更深层次的内容展现出来,充分发挥其运动教育意义。然而就目前我国体育院校体操普修课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不容乐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体操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此,我们十分有必要通过对我国当前体育院校体操普修课的实际教学现状的研究来对其优化策略进行深入的探究,以使学生的体操素质得到充分、良好的培养,促进我国体操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

一、体育院校体操普修课教学现状

(一)体操教学内容规划现状

一般而言教学内容大体上可以被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因此对我国当前体育院校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情况的分析也可以从这两方面来入手:1.体操普修课理论教学内容情况。体操理论教学主要涉及到了体操相关专业术语、概述、保护、方法、原理以及欣赏等内众多内容,但受有限课时以及体操相关运动项目课程开设的影响,使得体操普修课理论教学在内容、时间和数量上被大大的占据,这就使得体操普修课的理论教学内容在被大大的削减。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实际的体操普修课教学中主要以体操相关术语、概述以及其相关基本理论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而很少在技术层面上涉及到体操相关原理的分析以及徒手操图纸的绘制与编创,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这对于体育院校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2.体操普修课实践教学内容情况。当前我国体育院校体操普修课专业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实践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及规定等都表现的较为随意,普遍缺乏统一的实践教学内容。这对于体操普修课教学的管理是极为不利的,同时对我国体操课程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受近年来我国各高校扩招政策以及有限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竞技体操在我国各体育院校体操课程教学中逐渐面临被删减的窘地。

(二)体操教学技术应用现状

教学技术应用的先进、有效与否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教学方式上教育部对体育院校体操普修课教学基本的要求是能够在对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熟练掌握的同时对先进的教学手段、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以更加形象、直观的对学生进行体操相关知识的传授。但在就目前我国体育院校体操普修课教学技术应用情况来看,与其它专业相比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技术以及手段并没有很好的被应用在体操普修课的教学当中,许多体育院校并没有针对体操普修课配备专门的影像以及多媒体设备。同时,一部分体育院校在开展体操普修课教学的过程当中没能对视频、录像等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方法进行充分的利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方式的单调、枯燥,使体操教学缺乏足够的新意和创造性。这必然对学生的体操学习兴趣、动力以及学习自主性等产生影响。

二、体育院校体操普修课教学优化策略探析

(一)构建完善的体操教学内容体系

为使体育院校的体操普修课教学得到有效的优化,提升体操课教学质量,针对目前我国体育院校在体操课教学内容的规划上所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首先我们应在体操课教学当中构建起一个完善的教学内容体系。在对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进行设置时应在满足传授体操知识、满足学生需求、顺应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来进行,应对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课程价值等予以充分的体现和反映,在满足学生以及社会需求的同时必须能够起到探索本学科相关知识的目的,以促进体操在现代社会当中的普及。同时体育院校还要从体操理论、技术、技能三方面出发来对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在整体上做出优化和调整,改变师生对体操教育不宜长久、不实用的错误观念,在师生心目中树立终身体操运动的正确体操教育、学习观。具体而言,完善体操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主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以体操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为根据对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实行科学的分类。其次,在体操教学过程中对《体操运动员等级大纲》相关规定要认真的贯彻并落实到位。

(二)加强先进教学方法的应用

为有效改善当前体育院校体操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不足、课堂气氛沉闷以及教学有效性不足的现状,体育院校必须加快对体操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并将现代化的体操教学手段充分的引进到教学当中以对传统体操教学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促进预期体操教学目标的优化。具体而言,首先高校必须注重加强对多媒体课件、录像、网络、计算机模拟等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引进,在对真人示范、模型展示、挂图解说等传统的体操教学方式进行继承的基础上,将现代化体操教学技术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特别是对于应用较广的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来说,更要针对体操普修课课程的特点来在网络中建立学生相关交流与辅导的平台,加强教学网络资源的构建。这样不仅能够将体操教学中不宜展示的内容更加生动、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更能以多媒体、网络等自身的魅力来充分的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作者单位:沈阳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光宏. 中学体操教学现状与体育教育专业普修课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05).

[2]谭长青,童昭岗. 体育院校体操普修课程改革的实验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0).

[3]樊新.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影响因素对比研究[J]. 社会科学论坛,2006(09).

[4]刘明明,匡志兵. 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基本体操课教学的思考[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3).

体操教学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阐述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涵义,论述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中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以及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能力本位教学模式 高师院校 体操教学

体操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必修的九门主干课程之一。它以徒手、持轻器械或利用器械的各种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健身、健美和拓展活动技能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为目的的体育实践性课程。此课程以基本体操为基础,以竞技体操为主干,并广泛融合诸如健美操、体育舞蹈等体操类的时尚内容,内容体系完整、成熟且与时俱进。该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体操教学的组织、示范、讲解和教法选择与实施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基层体操教学和开展群众性体操活动与竞赛的基本工作能力的重要任务。为了使体操课教学能出色地完成这一任务,笔者尝试性地对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在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旨在探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一、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涵义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是围绕职业活动中需要的实际能力,以职业分析为基础组织课程、开展教学、进行评价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全面分析职业活动中从业者的活动内容、素质要求为出发点,以提供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能力本位教学思想要求在教学活动中突出能力的培养,强调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这是职业教育本质的必然选择,是职业教育特点的反映。

结合素质教育思想和我国职业教育实践,能力本位教学中所说的能力,不仅指操作技能,还包括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就业、适应、竞争和发展的能力,在工作中具体的发现、分析、解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协作、交往、自学、心理承受能力。简而言之,能力本位教育模式是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供产业界和社会对培训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是以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来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思想与实践模式。

二、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中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一)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特别强调学生的自学,自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体操课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时,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本和有关学习资料,并提供有关的教学录像给学生看,然后有针对性地找几个学生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点评后,进行完整的动作演示并讲解动作要领和顺利完成动作的关键,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之后再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在学生熟练掌握所要学习的技术动作要领后,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纠错,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这样的层层引导,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二)倡导个性化教学。在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因素和身体素质的差异,必然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结果。因此,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指导下的体操课教学在鼓励学生自学、自练,提倡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同时,教师应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那些“学困生”身上。也就是说,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过程中,应采用集中练习和分组练习相结合的方式,以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分组练习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把优、良、中、差学生搭配分组,并鼓励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对于那些“学困生”,把他们集中起来,由教师进行统一辅导,但辅导仍以启发式为主。

(三)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说,高师院校培训的是“培训者”。因此,高师院校应培养学生具备未来从事职业工作的能力。

1.体育教师的基本能力。口令指挥与队列队形练习是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贯穿于体育课的各个部分和“两操两活动”,也使用于校内、外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因而是每个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作为一个准职业体育教师,不仅要熟练准确地掌握队列队形练习的内容、要领、口令、方法,而且要在实战中严格要求,反复练习,运用自如,真正具有体育教师的气质。为此,应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实际练习的时间,如利用早操时间安排学生进行练习,同时还可以利用新生入学教广播体操的机会,安排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实战练习。

2.体操技术教学能力。体操技术教学能力的培养,通常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技术动作的基础上,采用分组试教的方法来进行。即每次课都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轮流试教、试讲。一般情况下,规定2~3个体操技术动作,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如要求学生动作示范准确到位、讲解生动形象、言简意赅、能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动作、能合理组织练习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反复实践,学生可以对基本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处理突发事情的能力都可得到显著提高。

3.保护与帮助能力。体操的教学动作具有惊险性、独特性,对于学生的感官有刺激作用,也能激起学生强烈的练习欲望,对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有着很大的作用。但体操教学要求在不同器械、不同类型、不同难度、不同空间中完成复杂的动作。因此,学生在练习中就容易出现摔下、跌倒、脱手等伤害事故。因此,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实践中加强保护与帮助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在体操教学实践中主要应培养学生两方面的能力,第一是相互间的保护与帮助能力。相互间的保护与帮助,常用的是接、抢、拦、挡、拨等方法。当某一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因动作不熟练或意外失手发生危险时,由几个学生采取合理的保护与帮助方法避免练习的学生受伤。如在单、双杠的教学中,采用“212”的练习阵形,即一名练习者前后各有两名学生保护与帮助,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第二是自我保护与帮助能力。在体操教学中,对学生灌输自我保护,避免受伤的思想是很有必要的。如教师在教空翻、滚翻、屈臂、团身等动作时,告诉学生当同伴的保护与帮助没有及时跟上时,就应该学会自我保护,让自己远离危险。只有具备了必要的保护与帮助能力,才能胜任未来的体操教学工作,才能有效地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因此,在体操教学中必须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的保护与帮助能力。

4.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首先,在体操教学中把竞赛规则与裁判法渗透到体操技战术教学过程中,做到学习裁判与学习技战术同步进行。在体操教学中要改变观念,不仅要重视学生体操技术水平的培养,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体操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在体操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竞赛规则与裁判法的学习往往能使学生既学会技战术又理解竞赛规则与裁判法。其次,体操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是社会实践的具体表现,因此,体操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要想做好体操竞赛组织与裁判工作就应努力做到把竞赛组织与裁判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多让专修学生在课外进行实践锻炼,培养学生的竞赛组织与裁判工作能力。如每年学校新生广播体操比赛,把组织编排和裁判工作全部教给学生去做,教师负责指导。

5.成套动作创编能力。在体操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成套动作创编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在上课过程中为实现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巩固学习成果,可以采用课上让学生带领准备活动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应用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增多,编操、带操的热情较高,课上和课下主动练习的积极性较大,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提高了学生的创编能力。第二,在体操课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组织课上小型比赛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操运动的积极性和兴趣,既巩固了学过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编能力、自学能力和合作互助能力。在掌握体操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可充分发挥想象力,独辟蹊径地创编出新颖、构思独特、简单易学的成套体操动作,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第三,在体操课上运用“小团体”学习法来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既能促进学生主动、协同地进行学习,又能一改过去课堂上“一言堂”的沉闷局面,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到体操学习中去,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6.体操健身能力。体操健身能力包括健身方法运用能力、身心健康咨询能力和一般医务监督能力。针对不同能力的培养需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例如,在培养学生健身方法运用能力时,要求学生能准确无误地介绍运用体操手段进行健身锻炼的方法和健康保健知识;在培养学生一般医务监督能力时,要求学生根据对象情况和要求,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在规定的时间内,以作业的形式提交给老师。

三、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中实施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一)应实现学生和教师角色的转变。从职业教育学的观点加以审视,整体行动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整体性学习来实现。对职业教育整体性学习结构的梳理表明,能力本位教学要求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授课方式,教师要从知识的提供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发展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学生应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任,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拥有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态度,甚至是根本的转变。

(二)适应社会需求,编写实践教学教材。只有以市场需求为实践的导向,编写合适的教材,规范实践教学内容,才能保证教学质量,这也是体育教育专业体操实践教学的基础性建设。应在内容结构和特色上,突破传统模式,突出素质和能力教育,突出实践能力训练,适应社会上行业的要求,在实践教学教材内容上以实践能力训练为主,分列不同模块内容,介绍不同的实践方式,使实践、实训内容更接近未来工作的实际。

(三)正确认识和评价能力本位教学模式。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是针对传统知识本位教学忽视能力培养的现象而提出来的,其特定的目标和功能指向就是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而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显然不是教学的唯一目标,也不是教学活动的唯一功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理论、智力以及情感、意志、人生观等非智力因素也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应理智地看待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功能和价值,在教学中应正确处理好能力培养和知识、技能培养的关系,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参考文献】

[1]段杭.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

[2]丛威.山东省高等体育教育专业体操专修课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构建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4

[3]陈庆合.论能力本位教育[J].职教论坛,2003(16)

[4]饶芹.体育院系健美操专选课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构建[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9

(责编 吴 筱)

上一篇:模具设计探究论文范文下一篇:古代社会保障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