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师教学论文范文

2024-07-14

现代教师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文章结合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工作,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就业工作模式,包括深化教育和教学改革、实施“2+1”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就业工作评估体系、打造现代化的就业服务平台等方面。

[关键词]就业工作新模式 专业设置 人才培养 就业评估 就业服务

[作者简介]李红(1955- ),女,甘肃陇西人,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与就业指导办公室主任,副教授、职业指导师(中级),研究方向为就业指导。(广东广州510520)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承担起了培养经济发展所需的大批技术人才的重任,迫使我国的高等教育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要实现大众化的高等教育目标,大力发展高职高专教育是重要途径。高职高专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高职高专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式教育,培养的学生应是具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实干、创新、创业的精神。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有中国特色、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高职高专教育的就业工作模式是高职高专院校在发展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建立和规范高职高专教育的就业工作模式,将高职高专的教育办成就业式教育,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所需的技术人才,是高职高专的主要教育目标。

一、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深化教育和教学改革

高职高专的专业设置要坚持“社会就业市场的需求在哪里,就业专业就办到哪里”的理念,专业的设置和调整要紧紧围绕着就业市场的需求进行。为了保证专业设置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需求,学院要成立有社会各行业专家及企业技术专家参加的各专业设置委员会,对现有的专业和准备设置的新专业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就业市场空间不大或招生报读人数较少的专业进行调整,控制其招生人数或取消招生;对就业市场需求旺盛的专业或招生报读人数多的专业给予大力发展、扩招和扶持。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深化教育和教学改革,保障院校所设置的专业与社会的就业需求和就业岗位的技术需求保持一致,与社会的技术发展保持同步。要以就业为导向,创办优质专业吸引考生,形成招生与就业的良性循环,这种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设置机制既具有专业设置的灵活性又具有前瞻性,保证了各学科专业的毕业生都能学以致用,都能进入相应的行业顺利就业。全国高职高专示范性院校之一的广东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做到了学院的专业设置以就业市场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依据,逐渐发展成为有近两万学生的高职院校。我院近几年在对就业市场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现有教学资源,突出“工程”职业技术,如电子工程、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等专业,创办近四十多个就业市场急需的专业或专业方向,目前,学院正在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断完善现有专业建设,创办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优质专业、优质课程,从而形成优质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

二、以就业为导向,实施“2+1”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学校要按照用人单位提出的培养计划和培养规格,实施“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高专的办学要走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紧密与社会企业合作,大量吸收社会或行业、企业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进入教学过程,积极为企业培养急需的技术人才,开创学院、企业和毕业生“三赢”的良好局面。要积极建立就业实习基地,推进“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外就业实习基地,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质量。“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学习各项教学内容和就业所需的各种技能,后一年在企业实习或就业。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积极与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2+1”订单式的专业定向培养,毕业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实现毕业生就业实习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实现就业“一步到位”。如苏州工业园职业技术学院办在了苏州与新加坡合资创办的苏州工业园区内,苏州工业园区内聚集了几百家企业和几十家世界五百强企业,近百家企业将准备或已引进的先进设备先放进院校中的实训室,学院与企业共同研制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学生在校学习两年技能,一年在各企业直接就业顶岗实习,真正实现了“2+1”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我院也在“2+1”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上有了新的突破,现与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德国迅达电梯公司合作,将其公司在中国华南地区的企业培训基地设在了学院,企业投资了上千万元的世界先进技术设备,并提供了各种技术力量,我院与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教学大纲和电梯工程专业的课程,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的电梯工程管理技术,一年在企业就业顶岗实习,目前已有一批毕业生实现了“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并成功到企业就业。

三、以就业为导向,建立就业工作评估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建立健全就业指导工作评价体系和就业督查工作指标体系是规范就业工作模式中的重要环节,是将就业工作落到实处的新举措。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各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全面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新形势下各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管理、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的建设,使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更好地为各省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各省相应出台了《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督查指标体系》标准,一些高职高专院校严格按《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督查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定期开展检查、评估工作及公布检查结果,将各院校的就业工作及总体就业率与学院的发展规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招生规模挂钩,促进了各高职高专院校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及办学质量。为此,各高职高专院校应结合院校实际,制定出各院校《毕业生就业督查工作指标体系》,将就业指标体系分解到各院、系。各院、系应按《毕业生就业督查工作指标体系》中的就业指标体系的要求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将就业工作的考核结果纳入自己的业绩考核,建立各个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奖惩制度,将就业工作真正纳入规范化管理之中,将就业工作落到实处。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2008年1月开始实施《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督查指标体系》,对全省高等院校严格按《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督查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开展就业指导的工作检查、评估及公布结果,广东省各高等院校也严格按照有关要求改进和完善就业工作,提高了办学水平及办学质量。我院在2008年1月的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组织的就业工作督查中获得好评,获得91分的优异成绩。学院在2008年的就业工作中的新举措,大大推动了学院就业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学院制定的《毕业生就业督查工作指标体系》,将就业督查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分解落实到各系(部)的就业工作中,各系(部)严格按《毕业生就业督查工作指标体系》中的规范要求开展就业工作,使学院的就业工作顺利展开,目前,各系(部)正在按评估要求对就业工作开展自查,学院根据各系(部)自查结果、年终各系(部)的总体就业率,全面综合考核评估各系(部)的就业工作绩效,并根据就业工作的考核奖惩方案给予奖惩。

四、以就业为导向,打造现代化的就业服务平台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就业工作层级责任制。就业指导工作应实行“学院党、政一把手”双责任制,确保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要实行院、系二级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即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为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代表学院与所在省教育厅厅长签订《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各院、系领导和党支部书记为各院、系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代表各院、系和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签订《应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将就业工作的责任落到实处。

2.加强就业指导队伍“专职化、专业化”建设。各院、系领导和党支部书记要参加就业职业指导师资格培训和考证,组织各系(部)辅导员、学院的就业指导人员参加各级职业指导师资格的培训和考证,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专职化、专业化”的“持证上岗”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

3.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全程化”地对毕业生进行就业理论指导。要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该课程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等内容。学院要成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研室”,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高学历的并有职业指导师资格证的讲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专职化、专业化”教师队伍,要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师的职称评定纳入高校系列的教师职称评定系列之内,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要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纳入必修课,“全程化”地将其安排在各个学期进行学习,《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一般不少于40学时,2个学分。要树立一切为了毕业生顺利就业服务的观念,热情、积极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准确为毕业生提供毕业所需的各类材料和办理各类手续,使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

4.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信息和就业信息网络建设。要建立就业招聘单位信息库,完善就业信息网络的建设,建立以班为单位的就业联络员制度,搭建网络发布平台,开通传递就业信息的“直通车”,准确快捷地为毕业生提供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为毕业生提供“面试技巧速成”服务,跟踪毕业生就业信息,准确落实毕业生就业率,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优质的网络信息服务,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效率。

5.加强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帮助。就业困难的毕业生是毕业生中的就业弱势群体,要建立就业困难毕业生的档案,关心和帮助就业困难毕业生克服各种困难,克服就业恐惧心理障碍,建立就业信心。对就业困难的毕业生,要采取“一对一”的心理辅导、“一对一”的面试技巧培训、“一对一”的就业岗位推荐、“一对一”的跟踪就业情况,直到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完全就业。

我院近几年的就业工作,主要是在探索高职高专就业工作模式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落实就业工作的责任制,不断建立“全员化、专职化、专业化”就业工作队伍,实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和教学改革,设置就业热门专业(已有十多家校企合作的企业,设立了多个专业设置委员会)。我们不断实现为毕业生服务、一切为了毕业生、一切为了毕业生就业的工作目标,学院自2001年以来,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良好的就业工作机制促进了招生工作的开展,近几年,学院连年扩招,尤其是2008年招生近3000人,尽管学院属高职高专第三批A线录取的院校,2008年录取的新生约80%为第一志愿,同时都是在广东省第三批A线分数线以上录取的新生,这大大提高了生源的质量和学院在社会的知名度。学院目前有在校生近8000人,在广东省的高职高专院校中的办学水平及办学质量中名列前茅,学院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模式及取得的成效受到了上级政府部门、教育部门、毕业生及家长的好评。

从近几年我国报读高职高专高的人数和高职高专录取的人数分析,我国高职高专的就业式教育逐渐为社会广大群众所接受,以就业为目的高职高专教育深受人民大众的欢迎。实践证明,高职高专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将就业工作规范化,建立中国特色的高职高专教育的就业工作模式,将会推动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的大力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张尧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现代教师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发达国家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学前教育专业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本文介绍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现代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要求及当前学前教育现状,最后提出现代学徒制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启示

现代学徒制是当前很多发达国家培养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仔细分析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特点,无疑会对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化发展有所启示。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现代学徒制是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上加强合作,以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1],现代学徒制强调人才培养的“质量”,有利于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现代学徒制有以下特征:

1.现代学徒制课程内容以职业分析为基础,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在“做中学”,学生学习起来更容易理解与掌握。

2.在现代学徒制中,学徒是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地注意和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的效果和学习的意愿达到最高和最强。

3.现代学徒制重视学习者个别化学习,这种学习理论强调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根据学习者个人的情况,来制定学习计划,帮助个体进步,是因材施教的典范。

4.在学徒制中,学徒通过观察师傅及其他工作者的工作,耳濡目染,从而逐渐习得那些只能被体会、领会、感受、感觉,“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所谓“默会”知识和技能。

5.通过学徒制教学,锻炼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学生们亲临现场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开阔了知识面,扩大了眼界;在学习中,学生真正参与到了企业的生产进程,体验到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的异同,从而使其学习更有指向性和社会性,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

6.现代学徒制还是一种“行业订立标准、校企共同培养、政府充分保障”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是 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 校企双方通过结构化的方式,紧密合作,从而提供了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

二、改革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时代的需求

幼儿教师是一种专业化的职业,《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2》中明确规定“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随着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社会对学前教育师资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不再满足于只能照顾儿童和看管儿童的看护者,学前教育领域需要有具备较高文化修养、具有教育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开发学前儿童潜能的高素质教师。

学前教育专业有一个非常大的特征就是它的实践性,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整体上存在实践课程相对薄弱的现象。当前我国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大部分采用X+集中顶岗实习这种人才培养模式,X是指在校学习时间,一般在最后一学期集中教育实习和顶岗实习,高校中的学前教育专业虽然在前三年有见习、实习内容,但是时间很短,一般几周时间,并且在实习过程中很难做到及时有效的指导。总体来看,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实践时间都存在不足。

学生实践水平不足就会导致诸如以下问题: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组织幼儿一日生活能力、环境创设能力、沟通能力等等各方面能力欠缺,从而使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或者工作后不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的工作,因此改革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把学生培养成为了解幼儿、了解教学、熟悉教学实践操作环节的高素质的幼儿教师,是时代的需求。

三、现代学徒制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认真思考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可以看出在很多方面也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可以借鉴现代学徒制,使学校与幼儿园、早教机构等加强合作,学校老师和幼儿园老师共同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从而培养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一)培养目标的制定

培养目标既是培养模式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它影响并决定了人才规格和能力构成。学校应该邀请幼儿园、早教机构或其它幼儿教育培训机构或部门的专家与教育部门的研究人员和学校教学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学生代表等一起共同制定学校的培养目标。这样就能根据用人单位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制定出明确、具体、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深厚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和持续发展后力强劲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二)课程的设置

课程是人才培养内容的载体和体现方式,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应不斷完善并与市场需求和时代发展相接轨。有调查显示,新幼儿教师欠缺“自我发展能力”“教育环境创设能力”“班级管理能力”“与家长沟通能力”“意外事故急救处理”和“特殊儿童的心理辅导与行为矫正”等能力[5],因而这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加强几个方面的建设。另外,根据学生就业渠道的多样性,与幼儿有关的一些行业对应的课程如幼儿文学与艺术领域的儿童文学读物与出版、幼儿美工与动漫创作、幼儿教育的早教市场开发、玩教具制作与推广等也应该适当增加,因而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时也应该邀请幼儿园、早教机构或其它幼儿教育培训机构或部门的专家与教育部门的研究人员和学校教学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毕业生等,一起共同探讨除了传统的“三学六法”的基本课程之外,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加哪些课程,哪些课程课时需要增加,哪些课程需要减少课时,哪些课程已经陈旧落伍应该剔除,这样能够充分促进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的优化。

(三)实践课程的实施与保障

根据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整体上存在实践课程相对薄弱的现象,应该完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首先,借鉴现代学徒制理论,学校和幼儿园加强协作,使学生一边在学校学习理论,一边在幼儿园进行实践活动,直接接触幼儿园真实工作环境,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其次,在校内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如实验室实训、案例反思、模拟教学等,并且请有经验的幼儿园带班老师、幼儿园园长等给学生授课。其三,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和比赛,如普通话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舞蹈比赛、简笔画比赛等等,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锻炼能力。

实践教学的实施要有政策保障。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法律和规定,规范引导学前教育实践教学,另外,还要有资金上的支持及大量的应用型兼职教师,使企业和学校能够真正深度融合。

(四)考核与评价

基于现代学徒制,学前教育专业学校也要摒弃原来的单一考评方式,树立多元考评思想。多一些过程性和持续性评价,对学生在各个环节中的具体表现和学习质量做出分别评价;考核人除了任课老师,学校领导,见、实习单位老师,还应该聘请本行业的专家,使考核更具有社会性。

四、结语

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本文从现代学徒制的角度来研究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希望能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陈嵩.现代学徒制的推进——上海市首批11所中等职业学校的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2]胡秀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3).

现代教师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一、能力素养

1、优秀的组织能力。作为一个教师,他首先应该是一个组织者,应当具备优秀的组织能力。只有这样,他才能很好地组织学生,领导学生,引导学生,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获得较大的成功。否则,他的教学过程和育人过程都会成为一盘散沙,很难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虽然新课程标准要求以人为本,尊重个性,提倡让学生自主发展,淡化教师的主导地位,但是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仍然需要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组织者和引路人。

2、杰出的教学能力。教师具备渊博的学识和全新的教育理念,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但是,光有这还不够,他还必须具备杰出的教学能力。因为教学过程是一门艺术,教师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教学艺术,要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艺术特色。要使自己渊博的知识和全新的教育理念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凸现和发挥。要能够全面地把握自己所任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要有居高临下、一览众山小的宏伟气势来驾驭教材、驾驭学生、驾驭自己的教学过程。要使自己的教学艺术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要让你的学生和你自己在你的教学过程中得到美好的艺术享受,这样,你才不会觉得自己的教学工作枯燥,学生才不会觉得学习你教的课程无味。

3、优秀的育人能力。教师的工作不仅是要教书,而且是要育人。是要通过教书为手段,达到育人的目的。无论是哪一个科目的教师,都不能只是为了教书而教书,教死书而不育人。这样,你的书也是教不好的。教师应当以教材为载体,以教学过程为形式,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把育人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要讲究育人的方法,淡化育人的痕迹,达到育人的效果。教师在育人的同时,要注意良师的楷模功能,益友的合作功能,严父的管理功能,慈母的呵护功能,全方位的育人,让学生全方位的形成健全的人格。

4、良好的教研能力。一个不研究教学艺术,不探讨教法的改革的教师,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起码不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作为一个有上进心的教师,一个爱岗敬业的教师,他一定会认真地及时地研究教学方法的改革,及时地总结教学心得,不断地更新知识,改进方法,使自己的教育理念伴随着时代的步伐,渗透鲜明的改革特色,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并且会将自己的教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

二、处世素养

1、善辩的口才。教师要掌握演讲的艺术,提升自己的口才,要具备敏锐的思维,机智的判断,丰富的语言,要使自己的每一个教学过程和育人过程都成为一次精彩的演讲和论辩的过程。教师只有具备善辩的口才,才能使自己的教学生动有趣,字字珠玑,才有吸引力,才能紧紧的抓住听众,富有感染力和号召力。也只有具备善辩的口才,你才能轻松地应对那些强词夺理、胡搅蛮缠的学生,才能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2、健全的人格。一个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的教师,他首先要具备健全的人格。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要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青春和力量的志向,要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意识。要用自己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率先垂范,为人师表,成为学生敬仰的楷模。

3、博大的胸怀。作为教师要能够深刻地领会“无欲则刚,有容乃大”的含义。要有海纳百川之量,做到胸怀宽广。其一是对知识的容纳,要有永不满足,永不自满的精神,及时的主动的接纳和吸收新的各种知识,丰富自己的学识和情感。其二是对人、对事的容纳,要能够容人容事,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过失。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导师,成为受学生尊敬的典范。你才会有学者的风度,教师的尊严。

4、丰富的爱心。一个人只有对事业的爱,他才会无悔追求;对生活的爱,他才会以积极的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去面对现实;对学生的爱,他才会主动地去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树立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他才会关心学学生的健康成长。只有充满丰富爱心的人,他才能收获着更多的爱。教师应当让自己在爱和被爱中人格得到进一步升华,也会在被爱和爱中升华学生的人格。

三、人文素养

1、美好的情趣。教师是人类历史文明的最重要的传递者,他本身必须具备美好的情趣,广泛的爱好。琴棋书画,吹鼓弹唱,赋诗吟词等不说是无所不精,但起码要成为自己的所能。要使自己在广泛的兴趣爱好中陶冶情操。并且,只有教师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他才会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广泛兴趣。

2、正确的价值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促使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提高人的生存质量。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要将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创新精神无私的传授给学生,并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有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崇高信念,才不愧于“师”的真正含义。

3、终生学习的理念。教师一旦选择了这个职业,可能就是几十年的事。在这几十年之中,有多少科技的进步,知识的更新。作为教师要有终生学习的理念,要及时学习新的科技成果,及时更新知识,要让自己的知识与头脑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用全新的知识和全新的理念来教育富有时代精神的学生,你的教育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千万不要井底之蛙、夜郎自大、故步自封。

4、优良的反思意识。教师要具有优良的反思意识,要学会经常反思自己的处世为人是否符合一个人民教师的准则要求,是否符合为人师表的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是否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理念,是否以人为本;反思自己的育人过程与手段是否具有育人的功用,是否能够达到育人的目的。只有具有反思的意识,并且及时反思,在反思中校正,在反思中前进,才能使自己的为人和教育工作更臻完美,才能使自己的师表形象更加伟大。

现代教师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由于我国中职学校中计算机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对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力度不够,不能在真实“工作情景”和“工作过程”中培养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需求,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只有对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而基于现代学徒制研究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即由学校、企业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共同进行教学指导,通过课程整合,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知识,保证让学生获得全面又切实有效的教育,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二、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以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首先,人才培养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二是以就业为导向,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企业学徒工又是中职学生,学生与企业、学校与企业签订合同,形成一体化育人机制;三是实施学校与企业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工学结合。教育部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的文件中指出:现代学徒制有利于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职业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现代职业技能为核心目标,教师要深入企业调研,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教师与师傅合作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三、现代学徒制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现代学徒制涉及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的关系与利益,要求专业课教学以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素质为主,注重实践性,创新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运行与管理、考试评价、学生教育管理及师资配备等诸多方面都需要探讨。

1.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企业学徒工身份参加生产。通过企业师傅的言传身教学习技能,积累生产经验,养成职业素质。二是通过课堂学习将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形成的经验上升到理论,实现知识、技能由“特殊”到“一般”的转化,最终完成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和“升华”,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这两个方面是通过“课程”融会贯通的。而这一培养模式采用传统课程压缩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必须通过重构课程体系,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基于工作任务和真实工作情景编写教材,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这是目前在推行现代学徒制过程中中职学校教师必须完成的最艰巨任务,必须下工夫做好。

2.教学运行方式的确定

现代学徒制给企业带来的最大好处是解决招工难的问题,给企业储备一些适合本企业发展需要的优秀技能型人才;而学生可以解决毕业后就业难的问题,并获得适当的经济利益,特别对一些贫困学生,可以帮助其圆大学梦。对学生来说,既要工作又要完成学业,不可能把全部时间用于工作,因此,一般每周以三天工作、两天学习为宜。然而企业生产不可能停顿,特别是现代生产线上。那么这个矛盾又该如何解决呢?笔者认为可以扩大每个班的招生人数,采用轮岗制,其中一半学生在上班工作,一半学生在课堂学习。这样对学校来说虽然会增加办学成本,但对企业来说可以真正解决用工难的问题,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带来好处,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形成三赢局面。

3.教学手段的更新

现代学徒制采用的是半工半读的学习方式,教学场地在企业生产场地与教室之间交替轮换,岗位分布在企业不同岗位,具有独立性和分散性。采用现代化高科技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运用微课、慕课等新的教学手段和授课方式,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这种新的授课方式为现在学生乐于接受,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根据行业与企业实际,不断研究和开发微课与慕课课件,是中职学校教师当下十分重要的任务。不难相信,互联网技术+现代学徒制必将成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手段。

四、基于现代学徒制下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中职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很多,但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教学模式却不多见。现有教学模式强调课程的完整性和知识的系统性,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不够,普遍增加实践时间,具体方法有:

一是课程采用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增加了课程设计和实践环节。但这种模式存在的不足是:课程所用案例和项目都是为了教学而设计的,缺乏整体性和实际应用性。还会为了课程体系的完善,在教学中生搬硬套地加进去一些实际工作中用不到或很少用到的知识,这样既使学生难以理解,又疲于应付繁杂的知识点。

二是增加了综合实训教学环节。这种模式的缺点是:综合实训教学涵盖的课程不在一个学期开设,就会导致学生遗忘一些相关知识。另外涵盖课程不能将教学重心向后续综合实训递进,实训要用的知识并没有重点讲解甚至没有讲到,这样既浪费教学课时,又让学生综合实训时知识储备不足。

这两种教学模式虽然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由于缺乏行业、企业的参与指导,仅参考课本设定,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因而导致实践项目与工作实际不符合,培养的学生达不到企业需求。

而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优势在于:首先,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打破了传统,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参与教学,把当前工作经验和岗位技能带入课堂;教师深入企业调研,能及时了解专业知识领域的新动态,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际工作项目为教学内容,而企业人员带领学生真正参与到项目中,达到教学相长、学以致用的效果。其次,在教学中将相关课程进行整合,以保证理论知识够用为原则,将完成一个项目需要的课程安排在同一时期进行,保证项目顺利进展,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又强化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满足了企业和岗位的需求。再次,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课程综合化教学体系,打破了传统评价办法,以实际工作项目为教学内容,多门课程整合教学,考核学生对项目的完成过程和完成情况,注重学生的实践过程,不再注重考试形式及考试结果,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结语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创新尝试,需要多方通力合作,并探索过程中逐步总结经验,探索出多方参与现代学徒制的长效机制,以更好地为培养计算机技能型人才服务。

现代教师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励志诗

现代诗

写景诗

叙事诗

藏头诗 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搜索 热门标签毛泽东诗词鉴赏 端午节屈原的诗 古代离别诗 徐志摩现代爱情诗 藏头诗生成器破解版 姓名藏头诗大全

泰戈尔经典爱情诗 关于母亲的英文诗 当前位置: 主页 > 现代诗 > 伤感离别现代诗古代离别诗中的常用意象时间:2010-08-22 23:1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158次伤感离别现代诗

无论采用那一壁表现意象含义或是三方面结合,意象都不偏离“立象以尽意”的原则。做者都将自己的情绪融入明晰意象当外去,而昨天咱们要从字里行间沉新铺捕那番情怀,势必要对意象进行剖析翻译,而那些常用意象外的含义,大抵是千年诗文的积淀。下面我就对一

无论采用那一壁表现意象含义或是三方面结合,意象都不偏离“立象以尽意”的原则。做者都将自己的情绪融入明晰意象当外去,而昨天咱们要从字里行间沉新铺捕那番情怀,势必要对意象进行剖析翻译,而那些常用意象外的含义,大抵是千年诗文的积淀。下面我就对一些常用意象的含义和来流进行浅近的综合。

拜别之声大抵凄婉“其声呜呜然,如恩如慕,如泣如诉。”从历代文人所取的意象就更以看出,如“数声风笛离亭晚”,如“寒蝉悲惨”又如“萧萧斑马鸣”。其满意象所展示出来的声音大多悠长,喑哑悲凉,容难勾起人的愁绪。还无一些意象声音隐藏较深,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外便无“北风卷地白草合”,并未提及声音但能给人北风呼啸之声,反暗合岑参的心境,亦是悲凉之声。

欧阳修《踏莎行》侯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很多意象具无强烈的视觉打击力,如西下落日逆光投射出的剪影,片刻就将人拉入离别的情景外去。如“孤帆近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通过消逝天际的一点帆影,跃地再现了做者对拜别朋朋的不舍和牵挂。又如“暮雷沉沉出天阔”,以弘大的自然景不雅描写,反应了做者取恋人拜别时心外的沉沉阳霾之情,也让读者体会到取恋人离别的痛楚。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谓域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反如菜肴能够通过“色、喷鼻香、味”三面来品鉴,我将意象分为“形声色”三个方面来赏析。

古人以芳草喻离报,故拜别之时多吟诵芳草。最迟见于《楚辞·招现土》“天孙逛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鹧鸪

“人无聚散悲欢,月无阳晴方缺,此事古难全。”人的一生注定充满了聚合离散,那也让拜别成为古代诗词的既定从题之一。迟正在先秦《诗经·小雅·采薇》外便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名句。到了唐那个诗风鼎盛的时代,更是一起送别一起歌。《唐诗三百首》开篇即是《送兄》,拜别诗的重要可见一斑。而宋朝又是词人迭出,《雨霖铃》更是以拜别为题的名做。

李白《菩萨蛮》那边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晏几道《蝶恋花》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拜别诗常见意象之色 小结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那边,杨柳岸晓风残月。

例:李群玉《九女坡闻鹧鸪》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近人行。

烟花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芳草

例:白居难《赋得古本草送别》近芳侵旧道,晴翠接荒域。

其他

伤感离别现代诗古代离别诗中的常用意象,那些述说离情别绪的佳做分是让人读来离愁满绪黯然神伤。而历代骚客也分能通过文字,将读者引入一个个拜别场景当外去。离愁原来并无具象,那么诗人词人们又是如何将它描绘出来,并让那抽象每每取人产生共鸣的呢?那个纽带即是意象,当咱们的眼睛铺捕到“芳草斜阳,长亭旧道”时,分会不假思索的想起拜别,不禁自从的涌起愁绪,那些文字代表的意象,意象代表的意思经过文人墨客的不断使用,随灭那些名篇佳做,劳闻典故融入了外国传统文化当外,也流入了每个念书人的血脉外。那些意象将一幕幕别致的场景和拜别紧紧地接洽正在了一起。

例: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近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近还生。

李白《劳劳亭歌》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天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当然除那些传统的悲戚声调之外,也无不尽相同的拜别之声。如“闲愁几许,梦逐八芭蕉雨”就是用雨打芭蕉叶的点滴之声描写出那番零碎离愁的。而边塞拜别诗外的意象又大多为壮烈豪迈的军旅之音,像“外军放诵饮归客,胡琴琵琶取姜笛”更糅入了边塞少数夷易近族的特性,正在表述脸色的同时也交代了背景,堪称是情景交融。那类拜别之音少无伤感之意,更多的体现了豪壮之情。

孟乱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日暮征帆那边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泪水无信是拜别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将离泪外所含的纠结不舍表达的极尽形貌。然而写泪不定然伤感,如“有为正在歧路,后代共沾巾”便让人胸生层云,激起豪迈之气,洒脱挥别。

例:苏轼《水龙呤》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意象一说最迟出现正在《周难·系辞》。“不雅物取象”,“立象以尽意”即是此说。不过此处的“象”是卦象,厥后诗学借用,但是“立象以尽意”的说法一曲为意象理论的核心。而诗歌外对付意象的使用当迟于意象理论的提出,相传舜禅位于禹时,便高歌“卿云烂兮,乣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可见诗人天生即是意象的熟练使用者。继此之后,意象一说不断壮大,成为了一零套的体系理论。注沉“意”取“象”的关系,亦即“情”取“景”的关系,“心”取“物”的关系,“神”取“形”的关系。如刘勰所说的“神取物逛”;谢榛的“景乃诗之媒”;王夫之的“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则自无通达之句,参化工之妙。”曲至王国维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都是移情于景,用心于物,凝神于形,寓意于象,只是外国传统诗学家对付诗的意象伎俩的分歧表述而未。

雁做离人自喻,常见诗篇。

拜别诗常见意象小结

许诨《谢亭送别》劳歌一误解行舟,红叶青山川激流。

例:七岁女《送兄》所嗟人同雁,不做一行飞。

杨花无名氏《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例: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端人。

而且很多时候不乏出现同是描绘一类事物表现出来的豪情迥然分歧,那是由做者分歧的生活经历构成的。一定要精心综合,驾驭拜别诗词风格的差异性,才能更好的理解意象,体会做者的豪情。意象正常不是伶仃的,做者往往通过意象的并放产生更为强烈的艺术效果。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是通过三个景物的并放使读者领略到一类浓沉的离情。特别注沉意象的比拟关系。如“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外通过“黄鹤一去”的短久取“白云千载”的悠长的比拟,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又是用挥手分别的片刻取恋人沉逢的无期的比拟渗透出一类人生苍茫的落寞取悲凉。

汉乐府《相和歌辞》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近道。

古人运行,多行水路,果此不少拜又名篇写正在渡口边,自然也少不了船。

李白《灞陵行送别》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自《诗经·小雅·采薇》外“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便开咏扬寄情,以扬伤别的先河。“扬”灭“留”也。果此合扬相留,以示惜别之情。从汉朝起便无“上马不促鞭,反合杨柳枝”之说。长此以往,柳便于拜别接洽正在了一起。

临行劝酒钱行是从唐朝开始流行的。朋朋分手,借酒寄情。从“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端人”外可见一斑。

顾名思义,常用意象即为经常使用的意象。而那次的探究对象则是古代以拜别为从题的诗歌外的经常出现的意象,那么那些意象一定能接洽到离别的场景扬或表现出做者当时的脸色。于是,那类意象便跃然纸上了。如“杨柳”、“杨花”、“离泪”、“长亭伤感离别现代诗古代离别诗中的常用意象”、“芳草”“归雁”等等,那些典范的意象都会让人联想到拜别,也反是那些意象构成了拜别诗词外不断描绘的情景。当然无的意象并不仅要一二个字,而是如泼墨画正常的开阔场景,如“暮雷沉沉出天阔”,又如“别时茫茫江浸月”。

长亭

天涯温庭筠《送人东逛》江上几人正在?天涯孤棹还。

例:李白《劳劳亭歌》东风知别苦,不遗扬条青。

它的啼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极难勾起离情别绪。

拜别诗常用意象之声

作甚意象

无名氏《送别诗》柳条合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拜别诗常用意象枚举

依照《当代汉语词典》外的诠释,意象即意境,意境即指“文字做品通过抽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那个诠释过于抽象也不难理解。简略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于“物”,就是用来依附客不雅情思的客不雅物象。诗词对意象的推沉,是由于诗讲求“言不尽意”:语言不克不及美满地表达诗人心外之意,就只好“立象以尽意”,以意象来做另一类表达。反所为“言征实则寡缺味也,情曲致则难植物也,故示以意象”。由此可见,意象不但给人跃的感到,还留人以想象的空间,暗蕴诗意,无怪会正在诗词外大肆使用了。

舟取帆左近,无舟自然无帆

李商现《木兰花》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无是此花身。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旧道边,芳草碧连天。

拜别诗词外描绘的客不雅物象正在进入做品之并绝非客不雅意象,而那改观历程就是融情于景的历程,也是艺术创制的历程。杜甫就形容写诗的最高意境为“精微穿溟滓,飞动摧轰隆。”

伤感拜别当代诗王维《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古官道无三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之说,送人至十里长亭即是极盛大的礼节,后亦指代不舍之情。

例: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例:柳永《西霖铃》寒蝉悲惨,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拜别诗常用意象概述

还无一类意象没无具体的状态描绘,只是通过传统文化外的积淀使人能够于情景相合,体会做者的情怀,犹如条件反射正常。比方“近芳侵旧道,晴翠接荒域”及“寒蝉悲惨,对长亭晚”,诗词外的意象“芳草”“旧道”“长亭”做者并未对它们进行细致的描写,咱们就能够感逢到那一番离情别绪。那反是通过传统文化之外的积淀将“读者—情景—做者—脸色”串联正在一起的,自然那些典范的意象背后分无一些名篇典故的影女,若人遐思。

刘禹锡《忆江南》弱柳从风信举袂,从兰裛露似沾尽。

拜别诗常用意象之形

离别的场景分给人口角默片的滋味,离别的意象也难脱逃阳霾色调。且不说“暮雷沉沉出天阔”沉沉,也无“执手霜风吹鬓影”。那类意象,选取的大抵是冷色调,鲜无大红大绿的娇艳。即是“柳阳曲,烟里丝丝弄碧”外的碧色也只是正在阴影里丝丝模糊罢了。可见对付意象之色的取舍,诗(词)人们都标的指标“冷月”“斜阳”“落花”“霜鬓”的悲凉灰暗的色调上。

东风韩琦《新柳》无生自是无根物,忍向东风赠别离。

咱们没关系称之谓“古代拜别诗词外的常用意象”。固然那个名称没无诗意,但它明确的界说了那类意象,为咱们进一步探讨那类意象指明了标的指标,首先,咱们该当明确,什么是意象。

辛弃疾《菩萨蛮》江晚反愁缺,山深闻鹧鸪。

诗歌网http:/// ------分隔线---------------------------- 上一篇:描写童年的现代诗有他们,诗坛不寂寞

下一篇:有关春节的现代诗上海世博会浙江活动周掠影2010年8月23日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热点排行 100首伤感英文歌曲,每首都是如 伤感的现代诗1译诗外的现代敏感 伤感的现代诗1正在现代诗外寻觅

描写雨的现代诗1外国新诗历史取 亦喜亦愁石家庄2010-6-25朋友离 冀汸:长歌不未七月诗—关于爱情 最经典的现代诗经典的现代青春励

2010年高考试题:江西语文卷 对于离别的现代诗古诗和现代诗 心灵深处的你(原创伤感的现代诗 最新更新 求一首关于七夕的短诗或词,加解释

汪国真诗集txt?雨现代诗长一点 经典现代诗关于爱情的现代关于爱黄 有关七夕的现代诗求席慕容、泰戈尔 引述普希金诗句赞苏联二战功绩2010 语言优美的意境现代诗。2010年9月2 描写爱情的现代诗描写春天的现代诗 韩寒现代诗人道歉急求~~~~~韩寒的 有关母爱的现代诗—关于母爱的现代

现代教师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任何教学改革都在强调学生“学”的重要性。教师努力地从课堂的主角退到配角甚至观众的位置上来,给学生更多活动和展示的机会。而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了,开放了,但往往过于形式。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或提供的学习材料总是“精挑细选”,生怕学生看不懂,不会做,总想“扶着学生走”,无形中教师成为了阻碍学生学习的“拦路虎”。

以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计数单位”教学片段为例。(见图1)

图1 “小数的计数单位”学习任务单

之所以给学生提供“由1000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是因为一方面可以避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无从下手,学生通过数小正方体的个数涂色来表示小数更直观,降低学生探究的难度;另一方面是这个学习材料可以同时探究0.1、0.01和0.001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

学生通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分享,最后全班展示的学习活动,清晰表示出了0.1、0.01和0.001,同时探究出了小数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关系,得到了“0.01里面有10个0.001,0.1里面有10个0.01, 1里面有10个0.1”这样的结论。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

而在后续的练习课中遇到了这样的一道题:比较0.03和0.030大小,发现学生存在的内在问题。

学生基本能正确比较0.03和0.030的大小,但解释说明“为什么”的理由时,有的学生说不出原因,而更多的学生通过画正方体的方式解释,方法是那么的“整齐划一”,让教师哭笑不得。实际上,在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中,学生已经接触了很多表示小数的方法,如在人民币中发现小数、米尺中找小数、长方形(或正方形)中表示小数等。

就是这个“统一”的解释值得教师思考:学生出现这样的“统一”真的好吗?

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将传统的“讲授式”课堂变为“以学为主”的开放式课堂,让教师成功地退下讲台,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累经验,有所收获。而上述案例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的确说得很少,学生也确实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讨论得热火朝天,每个人都在分享着自己的想法,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通过练习反馈出了存在的问题。这样“统一正确”的答案仅仅达成了对于“小数的计数单位及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关系”这一知识的教学,但却缺少了学生更多的个性化的生成,多角度的思维……教师提供的单一的学习材料显然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在无形中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教师似乎成为学生个性化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承担怎样的角色呢?这是摆在所有教师面前的一个困惑。

二、不同课堂教学视角下的教师角色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些角色不仅影响着教师本人,也影响着学生的社会化成长。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也是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国内关于教师角色的研究成果颇丰。传统的讲授式课堂一般以灌输式教学为主,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中“以教定学”,系统授课,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执行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课改后也出现了多种课堂教学形式:如交互式课堂、合作式课堂、翻转式课堂、生态型课堂……那么在不同的课堂教学形式中,教师应该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交互式课堂教学研究者认为: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 教师能够以组织者、管理者、控制者、监察者、鼓励者、合作者和排难者等身份组织课堂教学, 有效地发挥各种角色的不同作用,引导学习者走向知识的彼岸。[1]

合作式课堂教学研究者认为:教师所承担的角色是“教学流程的设计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学习的参与者”“教学重难点的点拨者”“学习效果的评价者”。[2]

翻转式课堂教学研究者认为:教师是教学改革的直接实施者,有效开展翻转课堂实践的首要任务就是重新审视和定位教师的角色。伴随着教学流程的改变,教师需要在不同的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包括:课程视频的制作者、学生学习的支持者、课堂活动的组织参与者、教学效果的反馈评价者。[3]

生态型课堂教学研究者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教材共生互动的行为,教师、学生、环境之间形成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所以教师是生态课堂的组织者、实施者、共生者。[4]

不同的研究者对教师的角色有不同的认识和描述,但他们的共性是都认为教师承担着领导者、组织者、参与者、评价者的作用。而在“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现代课堂中,教师应更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引导、诊断、帮助、促进和研究。

三、“变教为学”视角下的教师角色

未参与“变教为学”研究的教师会误以为,“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分享就是“变教为学”。其实不然,小组合作只是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而“变教为学”的教学目的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育人。

所谓“变教为学”就是把“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变为“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也就是把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活动,改变为学生自主或合作开展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占据主导地位并且贯穿始终。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通过自主探索,与同伴交流、合作等方式实现活动目的。

为了实现“变教为学”的改革,力求让教师退下讲台,少说话,努力给学生创造多活动、多表达的机会,而实践起来却总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其中的原因之一是教师潜意识中总有一种“怕”的心理存在。“怕”学生说不好,所以“我”来说;“怕”学生做不好,所以“我”来做;“怕”学生不会,所以“我”来讲……就是这样的“怕来怕去”,以至于课堂上总也“放不开手”。实现“变教为学”的改革,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教”并不限于对知识的讲解,还应该包括“引导学生的学习、诊断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研究学生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渗透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社交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等。“变教为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可以概括为“导学、诊学、助学、促学、研学”。[5]

(一)导学

“导学”指的是引导学生的学习,讲不得不讲的话,做学生学习航行中的灯塔和导航。

导学的目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知学”,也就是要让每一位学生明白自己将要学什么和做什么;二是“愿学”,也就是设法让每一位学生具有开展学习活动的动机;三是“会学”,就是让每一位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可能是自主的,也可能是合作的,不同的学生可能适合不同的学习方式。导学中的任务设计要着眼于引导学生看懂教材,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创新,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比如,在“小数的计数单位”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单。

请你选择喜欢的方式表示出0.1、0.01和0.001,并观察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与此同时,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需要,提供多种学习材料,包括米尺、人民币、方格纸、“由1000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实物以及平面图……教师出示的学习任务单就是要明确本节课要学什么和做什么。而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式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统

一、不规定探究方式,而只是根据学生需要提供素材。这就是一个导学的过程。

(二)诊学

所谓“诊学”就是诊断学生的学习。诊学的手段主要是观察,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因此,课堂中的观察力是教师的基本功。对于普遍性的问题和困难需要记录下来,并思考解决的办法。这一过程实际上是“课中备课”的过程,通过对每一位学生的关注与观察,为应当“讲什么”和“对谁讲”获取信息,使得“教”的活动更有针对性。无论是在学生的独立思考环节,还是在同伴交流、小组合作环节,抑或是集体汇报展示环节,都需要教师发挥诊学作用。

比如,在“小数的计数单位”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选取“由1000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平面图的材料进行探究,教师在巡视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在大正方体平面图中表示0.1的时候,有的学生涂出其中1块小正方体表示0.1。(见图2)

图2

1块小正方体表示0.1

教师深入了解后发现:

呈现这样作品的学生有的认为0.1表示的是1份,所以涂出1块小正方体。而有的学生解释为0.1是10份中的1份,就是一行(10块)中的1块。这种想法的学生是把一行小正方体当作一个整体来观察表示的。

有的学生涂出了1行(10块)小正方体表示0.1。(见图3)

图3

1行小正方体表示0.1

学生解释他所表示的0.1是正面10行中的1行,显然这样的学生是把一面小正方体当作一个整体来观察表示的。

也有的学生涂出了1层(100块)小正方体表示0.1。(见图4)这是把一个大正方体看作整体1,平均分成10份就是平均分成了10面(纵向观察),那么其中的1份就是1面,表示0.1。

图4

1层小正方体表示0.1

同样的学习材料呈现出不同的表示结果,而相同的表示结果也有学生各自不同的思考和想法。有的想法是正确的,有的想法是错误的,教师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并诊断出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和困难,并尽快思考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生成,这是在课前无法预设和解决的。

(三)助学

“助学”指的是依据诊学的结果对学生的学习实施有针对性的帮助。

比如,文章开始提到的“小数的计数单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素材,这样才能产生多样的个性化生成。在学生自主选择的过程中,势必会有学生选择人民币作为探究材料(因为人民币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三年级下册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就是从生活中的人民币引入的小数),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会逐渐发现,选用人民币的材料是无法表示出0.001的。因为0.1元表示1角,0.01元表示1分,而0.001元是比1分还要小的货币单位,学生不了解,因此无法继续研究。当探究受到阻碍的时候,有的学生会自我反思、自我调整,重新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继续探究。而有的学生则会执着于当前的困惑,无法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依据诊学的结果对不同学生产生的不同问题或困惑实施有针对性的帮助。

(四)促学

“促学”是指当学习者游离于活动之外或者学习动力不足时,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把学生的学习看作是“生成”的过程,鼓励学生产生自己的想法,能够自信地对自己的想法自圆其说,并且可以有理有据地清晰表达。当学生做不好的时候,教师能够适时地给予鼓励,让学生充满自尊和自信地继续学习。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社交、思考力提升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研学

“研学”简言之就是“研究学习”,除了将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之外,还需要研读知识,清楚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在学习者学习特征与知识内在结构间,寻找恰当的结合点,实现两者间的融会贯通。[6]学生的未来发展目标是教学的追求,而学生的现实基础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研究学习就是要在学生的已知和未知之间搭建一个最近发展区。

过去人们心目中的好教师应该是课堂上“能说、会讲、善演”的教师。而“变教为学”视角下的教师仅仅“能说、会讲、善演”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具备设计学习任务的能力,善于引导、帮助、鼓励学生学习,同时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社交能力的职责。要想实现“变教为学”改革,教师是关键,所以需要教师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这看似弱化了教师的角色和地位,实则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教师要 “自由、自主、自信”地开展学习活动,实现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每个学生都有活动、每个学生都能受到关注,将“育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的方方面面。[7]

参考文献:

[1]谢洪,刘海量. 对“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交互活动的思考[A].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3).

[2]李东. 合作学习小组中教师的角色定位[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6).

[3]张鸽,都长江. 翻转课堂环境下的教师角色定位[A].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4).

[4]于保东. 生态课堂:教师的角色[J]. 新课程(综合版),2011,(12).

[5]郜舒竹. “变教为学”从哪儿做起[J].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3,(9).

[6]郭燕,郜舒竹. “变教为学”困难分析[C]. 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2012年国际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6).

[7]郜舒竹. “变教为学”意在“立德树人”[J].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5,(4).

(北京市延庆县第四小学

102100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上一篇:企业管理变革论文范文下一篇:翻译教学改革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