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设计研究范文

2023-09-21

标志设计研究范文第1篇

《闽台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是国家十五社科基金项目,是福建师范大学马重奇教授积数十年之功成就的力作。书中对中国大陆及中国台湾地区闽南方言韵书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对闽方言韵书的流转都有深入的考察,是一本方言学的佳作。

作者简介

马重奇,1949年7月出生,福建省漳州市人,福建省优秀专家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处长、校语言研究所所长、校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研究员、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福建省重点学科带头人。先后被教育部聘为全国教育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全国专业技术委员会汉语拼音与拼音分技术委员会委员,被人事部聘为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评审专家,还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理事、福建省语言学会会长、福建省辞书学会会长等职。此外,还兼任《中国语言学年鉴》和《古汉语研究》编委等。马重奇教授主要从事汉语音韵与方言音韵的教学与研究,科研成果卓著。先后出版学术著作10部,论文80余篇;获省部级学术奖励6项,其中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等。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十五”科研规划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古委会古籍整理项目2项、省社科规划项目4项等。

编辑推荐

《闽台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是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上编 中国大陆闽南方言韵书研究 第一章 福建简史及闽方言的发端和发展 第一节 先秦两汉闽人的活动与闽地古方言 第二节 晋唐五代时期汉人入闽与闽方言 第三节 宋元明清汉人入闽以及闽次方言区的逐步形成 第四节 现代福建汉语方言分布概况

第二章 闽方言韵书的源流

第一节 中国古代韵书源流与发展概述 第二节 近代福建音韵学研究概述 第三节 闽台方言韵书说略

第三章 闽南泉州方言韵书比较研究 第一节 泉州地理概况与历史沿革

第二节 现代泉州各县市方言音系 一 声母系统 二 韵母系统 三 声调系统

第三节 黄谦《汇音妙悟》音系研究

一 《汇音妙悟》的作者、成书时间及其序言 二 《汇音妙悟》声母系统 三 《汇音妙悟》韵母系统 四 《汇音妙悟》声调系统

五 《汇音妙悟》声韵调配合表及其语音层次分析

第四节 廖纶玑《拍掌知音》音系研究 一 《拍掌知音》的作者、成书时间及其凡例 二 《拍掌知音》声母系统 三 《拍掌知音》韵母系统 四 《拍掌知音》声调系统

第五节 《汇音妙悟》与《拍掌知音》音系比较研究 一 声母系统比较 二 韵母系统比较 三 声调系统比较

第四章 闽南漳州方言韵书比较研究 第一节 漳州地理概况和历史沿革 第二节 现代漳州各县市方言音系 一 声母系统比较 二 韵母系统比较 三 声调系统比较

第三节 谢秀岚《汇集雅俗通十五音》与[英]麦都思《福建方言字典》音系研究 一 《汇集雅俗通十五音》音系性质 二 声母系统研究 三 韵母系统研究 四 声调系统研究

五 《汇集雅俗通十五音》文白异读系统研究

第四节 无名氏《增补汇音》音系研究 一 《增补汇音》韵书之所本 二 《增补汇音》音系性质讨论 三 《增补汇音》三十字母音值的拟测

第五节 无名氏《渡江书十五音》音系研究 一 《渡江书十五音》的由来及其音系

二 《渡江书十五音》内部证据兼论其音系性质 三 《渡江书十五音》四十三字母音值的拟测

第六节 漳州三种韵书音系比较研究

一 漳州三种十五音韵书声韵调系统的比较考察 二 漳州三种十五音韵书韵部的基本一致性 三 漳州三种十五音韵书韵部的差异性

四 漳州三种十五音韵书韵母与漳州10个县市方言对照表

第五章 兼用漳、泉二腔的韵书比较研究 第一节 厦门地理概况和历史沿革 第二节 现代厦门方言音系 一 声母系统 二 韵母系统 三 声调系统

第三节 《八音定诀》音系研究

一 《八音定诀》的作者、成书时间及其音系 二 《八音定诀》的声母系统 三 《八音定诀》的韵母系统 四 《八音定诀》的声调系统 第四节 《击掌知音》音系研究 一 《击掌知音》声母系统 二 《击掌知音》韵母系统 三 《击掌知音》声调系统

第六章 闽南潮汕方言韵书比较研究

第一节 潮汕地理概况、历史沿革和潮汕方言 第二节 现代潮汕方言声韵调系统 一 声母系统比较研究 二 韵母系统比较研究 三 声调系统比较研究

第三节 张世珍《潮声十五音》音系研究 一 《潮声十五音》作者、成书时间及其体例 二 《潮声十五音》声母系统 三 《潮声十五音》韵母系统 四 《潮声十五音》声调系统

第四节 蒋儒林《潮语十五音》音系研究 一 《潮语十五音》作者、成书时间及其体例 二 《潮语十五音》声母系统 三 《潮语十五音》韵母系统 四 《潮语十五音》声调系统 第五节 无名氏《击木知音》音系研究 一 名同实异的两种韵书 二 《击木知音》的音系性质研究 三 《击木知音》声母系统 四 《击木知音》韵母系统 五《击木知音》的声调系统及其拟测 第六节 姚弗如《潮声十七音》音系研究 一 《潮声十七音》的音系性质 二 《潮声十七音》声母系统 三 《潮声十七音》韵母系统 四 《潮声十七音》声调系统

第七节 李新魁《新编潮汕方言十八音》音系研究 一 《新编潮汕方言十八音》声母系统

二 《新编潮汕方言十八音》韵母系统及其音系性质 三 《新编潮汕方言十八音》声调系统 四 《新编潮汕方言十八音》声韵调配合表 第八节 潮汕方言韵书音系比较研究 一 潮汕方言韵书音系性质概说 二 潮汕方言韵书声韵调系统比较研究

中编 中国台湾闽南方言韵书研究

第七章 台湾史略及闽南、客家诸方言在台湾的传播和发展 第一节 台湾的地理与历史概说 第二节 闽、粤移民人台概况 第三节 台湾境内闽、客方言分布概况

第八章 现代台湾闽南方言音系比较 第一节 声母系统的比较 第二节 韵母系统的比较 第三节 声调系统的比较

第九章 《台湾十五音字母详解》音系研究 第一节 《台湾十五音字母详解》的出版与绪言 第二节 《台湾十五音字母详解》声母系统 第三节 《台湾十五音字母详解》韵母系统 第四节 《台湾十五音字母详解》声调系统 第五节 《台湾十五音字母详解》声韵调配合表

第十章 《增补汇音宝鉴》音系研究

第一节 《增补汇音宝鉴》的作者、成书时间及其凡例 第二节 《增补汇音宝鉴》声母系统 第三节 《增补汇音宝鉴》韵母系统 第四节 《增补汇音宝鉴》声调系统

第十一章 《台湾十五音辞典》音系研究 第一节 《台湾十五音辞典》的前言部分 第二节 《台湾十五音辞典》声母系统

第十二章 《台湾话大词典》音系研究 第十三章 《台湾十五音字母》音系研究 第四章 《台北闽南话音档》音系研究 第十五章 台湾闽南方言诸韵书音系比较研究

下编 闽台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

第十六章 闽台闽南方言诸韵书的声韵调系统比较研究

外编一 闽南方言韵书与闽东方言韵书

第十七章 闽南方言韵书与福州方言韵书比较研究 第十八章 闽南方言韵书与福安方言韵书比较研究

外编二 闽南方言与海外闽南方言韵书

第十九章 福建闽南方言在海外的传播 参考文献 后记 …… [看更多目录]

2序言

马重奇教授不久前发来新著《闽台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一书的电子文本。这一类的内容跟我的研究兴趣有很大关系,于是我便抽时间陆陆续续地认真读了一遍,自我觉得颇有所得。一般来说,音韵学的内容都比较艰深难懂,特别是专门地区的音韵学更是如此,即使完全行内的人读起来有时也会感到乏味,可是马重奇教授的这部著作却不是这样的。这是因为他尽力为将来的读者着想,把很多很专门的内容写得尽可能简单通俗,文字又很通畅。以前报上读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说好老师能把复杂的问题往简单里说,不好的老师则相反。我相信,马重奇教授在学生的眼里一定是一位好老师。

在全国所有大区的方言中,闽语流传的各种韵书、字书是最多的,而其中有关闽南方言的各类韵书、字书尤其丰富,堪称大观。例如大陆地区闽南方言流传的有:泉州黄谦的《汇音妙悟》(1800,泉州音)、建阳廖纶玑的《拍掌知音》(不详,泉州音)、叶开恩的《八音定诀》(1894,厦门音)、漳州谢秀岚的《汇集雅俗通十五音》(1818,漳浦)、无名氏的《增补汇音》(1820)、长泰无名氏的《渡江书十五音》(不详)、无名氏的《击掌知音》(不详)、张世珍的《潮声十五音》(1913)、崇川马梓丞改编的《击木知音》(全名《汇集雅俗十五音全本》,1915)、蒋儒林《潮语十五音》(1921)、潮安萧云屏编的《潮语十五音》(1923)等;台湾地区闽南方言流传的有:台湾总督府民政局学务部编撰的《台湾十五音字母详解》(1895)和《订正台湾十五音字母详解》(1901)、沈富进编著《增补汇音宝鉴》(1954)、林登魁编著《乌字十五音》(1960)等。就目前所知,这一类韵书、字书的数量多达20多种,这种盛况在汉语方言中是少见的。编纂韵书、字书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语言或方言的研究,但没有对语言或方言的深刻理解是绝对编不出韵书、字书的。越是复杂的方言越需要编纂韵书、字书。因此,闽南方言韵书、字书的繁盛,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闽南方言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并且早就引起了特别的重视;也说明了闽南方言地区,包括台湾的闽南话地区具有历史悠久的地域文化传统,这种传统很多时候是通过韵书、字书的编纂表现出来的。

文摘 插图:

后记

《闽台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闽台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首次全面、深入地对闽台闽南方言韵书进行历时和共时、时问与空间的比较研究,着重分析和探讨了中国大陆和台湾两地闽南方言语音的共同特点以及所存在的差异,从中窥知闽台闽南方言发展的线索和规律,进一步探讨闽台闽南方言的源与流的关系,说明历史比较法原则对闽南方言史研究的重要性。

《闽台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从历史语言学角度出发,进一步探索福建历史上的移民史与闽方言的形成和发展的密切关系。福建的早期开发与福建古代方言萌芽,西晋末年至唐五代时期中原汉人人闽以及闽方言的形成,唐宋以后中原汉人人闽以及福建方言的发展变化,才逐步形成福建境内现代汉语方言的复杂情况。明清时期闽、粤移民大量入台,也导致了台湾境内闽南话为主、客家话为次的分布格局。大陆迁台移民原籍地主要有三部分:一为泉州移民,他们入台最早。二为漳州人及厦门人,他们中的一部分随郑成功收复台湾时首批入台,之后,主要在施琅平定台湾后大量迁入。三是客家人,他们迁台的动作最慢,时间最晚。

福建近代音韵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导致闽方言韵书的大量产生。最早闽方言韵书有两种,即:《六音字典》和《戚参军八音字义便览》。《六音字典》是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问世的闽北方言韵书,作者陈相。《戚参军八音字义便览》是托名明末戚继光所编撰的福州方言韵书。清代有大量的闽南方言韵书问世。如反映泉州方言音系的黄谦《汇音妙悟》(1800)和廖纶玑《拍掌知音》(约成书于康熙年间);反映漳州方言音系的谢秀岚《汇集雅俗通十五音》(1818)、[英]麦都思《福建方言字典》(1831)、无名氏《增补汇音》(1820)、无名氏《渡江书十五音》(年代不详);反映厦门方言音系的叶开温编《八音定诀》(1894)和无名氏《击掌知音》(年代不详);反映潮汕闽南方言音系的张世珍《潮声十五音》(1909)、蒋儒林《潮语十五音》(1911)、无名氏《击木知音》(1915)、姚弗如《潮声十七音》(1934)和李新魁《新编潮汕方言十八音》(1979)等。这些韵书的产生对台湾闽南方言韵书的编撰产生重大的影响。

·中国的语言及方言的分类(繁体字) ·语音格局:语音学与音系学的交汇点 ·汉语方言学基础教程

内容简介 马重奇教授不久前发来新著《闽台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一书的电子文本。这一类的内容跟我的研究兴趣有很大关系,于是我便抽时间陆陆续续地认真读了一遍,自我觉得颇有所得。一般来说,音韵学的内容都比较艰深难懂,特别是专门地区的音韵学更是如此,即使完全行内的人读起来有时也会感到乏味,可是马重奇教授的这部著作却不是这样的。这是因为他尽力为将来的读者着想,把很多很专门的内容写得尽可能简单通俗,文字又很通畅。以前报上读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说好老师能把复杂的问题往简单里说,不好的老师则相反。我相信,马重奇教授在学生的眼里一定是一位好老师。 本书是国家十五社科基金项目,是福建师范大学马重奇教授积累数十年之功成就的力作。书中对中国大陆及中国台湾地区闽南方言韵书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对闽方言韵书的流转都有深入的考察,是一本方言学的佳作。

作者简介

马重奇,1949年7月出生,福建省漳州市人,福建省优秀专家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处长、校语言研究所所长、校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研究员、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福建省重点学科带头人。先后被教育部聘为全国教育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全国专业技术委员会汉语拼音与拼音分技术委员会委员,被人事部聘为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评审专家,还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等职。此外,还兼任《中国语言学年鉴》等编委。马重奇教授主要从事汉语音韵与方言音韵的教学与研究,科研成果卓著。先后出版学术著作10部,论文80余篇;获省部级学术奖励6项,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

目录

上编 中国大陆闽南方言韵书研究

第一章 福建简史及闽方言的发端和发展

第一节 先秦两汉闽人的活动与闽地古方言

第二节 晋唐五代时期汉人入闽与闽方言

第三节 宋元明清汉人人闽以及闽次方言区的逐步形成

第四节 现代福建汉语方言分布概况

第二章 闽方言韵书的源流

第一节 中国古代韵书源流与发展概述

第二节 近代福建音韵学研究概述

第三节 闽台方言韵书说略

第三章 闽南泉州方言韵书比较研究

第一节 泉州地理概况与历史沿革

第二节 现代泉州各县市方盲音系

一 声母系统

二 韵母系统

三 声调系统

第三节 黄谦《汇音妙悟》音系研究

一 《汇音妙悟》的作者、成书时间及其序言

二 《汇音妙悟》声母系统

三 《汇音妙悟》韵母系统

四 《汇音妙悟》声调系统

五 《汇音妙悟》声韵调配合表及其语音层次分析

第四节 廖纶玑《拍掌知音》音系研究

一 《拍掌知音》的作者、成书时间及其凡例

二 《拍掌知音》声母系统

三 《拍掌知音》韵母系统

四 《拍掌知音》声调系统

第五节 《汇音妙悟》与《拍掌知音》音系比较研究

一 声母系统比较

二 韵母系统比较

三 声调系统比较

第四章 闽南漳州方言韵书比较研究

第一节 漳州地理概况和历史沿革

第二节 现代漳州各县市方言音系

一 声母系统比较

二 韵母系统比较

三 声调系统比较

第三节 谢秀岚《汇集雅俗通十五音》与[英]麦都思《福建方言字典》音系研究

一 《汇集雅俗通十五音》音系性质

二 声母系统研究

三 韵母系统研究

四 声调系统研究

五 《汇集雅俗通十五音》文白异读系统研究

第四节 无名氏《增补汇音》音系研究

一 《增补汇音》韵书之所本

二 《增补汇音》音系性质讨论

三 《增补汇音》三十字母音值的拟测

第五节 无名氏《渡江书十五音》音系研究

一 《渡江书十五音》的由来及其音系

二 《渡江书十五音》内部证据兼论其音系性质

三 《渡江书十五音》四十三字母音值的拟测

第六节 漳州三种韵书音系比较研究

一 漳州三种十五音韵书声韵调系统的比较考察

二 漳州三种十五音韵书韵部的基本一致性

三 漳州三种十五音韵书韵部的差异性

四 漳州三种十五音韵书韵母与漳州10个县市方言对照表

第五章 兼用漳、泉二腔的韵书比较研究

第一节 厦门地理概况和历史沿革

第二节 现代厦门方言音系

一 声母系统 ……

第六章 闽南潮汕方言韵书比较研究 中编 中国台湾闽南方言韵书研究

第七章 台湾史略及闽南、客家诸方言在台湾的传播和发展

第八章 现代台湾闽南方言音系比较 第九章 《台湾十五音字母详解》音系研究

第十章 《增补汇音宝鉴》音系研究

第十一章 《台湾十五音辞典》音系研究

第十二章 《台湾话大词典》音系研究

第十三章 《台湾十五音字母》音系研究

第十四章 《台北闽南话音档》音系研究

第十五章 台湾闽南方言诸韵书音系比较研究 下编 闽台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

第十六章 闽台闽南方言诸韵书的声韵调系统比较研究 外编一 闽南方言韵书与闽东方言韵书

第十七章 闽南方言韵书与福州方言韵书比较研究

第十八章 闽南方言韵书与福安方言韵书比较研究 外编二 闽南方言与海外闽南方言韵书

第十九章 福建闽南方言在海外的传播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福建简史及闽方言的发端和发展

第一节 先秦两汉闽人的活动与闽地古方言

福建省具有悠久的历史。根据考古工作者报告,三明市万寿岩山灵峰洞遗址中,发掘出数十件砾石质旧石器,证明至少在距今18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居住、生活。在漳州市郊莲花池山遗址下层发现了距今4万-5万年前的旧石器,三明市万寿岩船帆洞内发现距今约2万-3万年前原始人石铺居住地面和排水沟槽遗迹。距今约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原始人在福建的分布区域又有所扩大,先后考古发现的“清流人”、“东山人”、漳州“甘棠人”骨殖或牙齿化石,证明了他们的存在。到了新石器时代,福建这个地域已有不少文物遗址,如福清东张的山坡遗址、闽侯甘蔗昙石山、白沙溪头和榕岸庄边山等地的贝丘遗址等均存在原始的地方文化类型,距今已有五千年历史;金门发现的篦点纹陶器,跟中原地区发现的裴李冈文化的篦点纹陶器相类似。这些都证明了至少在七千年前福建早已有先民在这里活动了。

《尚书·禹贡》记载夏禹治水之功,分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曰:“淮海惟扬州。”“淮”指淮河;“海”指东海。意思是淮河与东海之间是扬州。《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日扬州。”《尔雅·释地》:“江南日扬州”。可见,夏朝时福建一带应属扬州地域。福建武夷山的船棺至今犹存,经测定,其年代大约是距今3400年的殷商时期。类似的船棺在闽、赣、湘、桂、云、贵、川等地均有发现,从其文化特征来看,当时的原住民夷落中可能有现今壮侗语族诸民族的先民。《周礼·夏官·职方氏》:“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郑玄注:“闽,蛮之别也,《国语》曰:闽,芈蛮矣。

四、

八、

七、

九、

五、六,周之所服国数也。”贾公彦疏:“叔熊居濮如蛮,后子从分为七种,故谓之七闽。”可见,“七闽”指的是远离中原的边陲地区少数民族聚集之处,当在福建和浙江南部一带。至今,闽南话“闽”“蛮”二字仍完全相同。《说文解字·虫部》:“闽,东南越,蛇种”;“蛮,南蛮,蛇种”。这里的“蛇种”即“蛇族”,就是信仰蛇神的民族。至今闽南、闽西一带建有不少蛇王庙、蛇王宫、蛇腾寺等,大概分布于福建的闽越人是以蛇为图腾的。战国时期,勾践七世孙无疆和楚威王作战(约公元前339-前329年),无疆战败被杀,楚兵占领吴越土地,越国瓦解,其后裔和福建原有土著结合,称“闽越人”。

标志设计研究范文第2篇

一、动画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

动画设计的制作需要充足的事前准备工作以及动画设计人员的审美能力和优秀的美术修养。动画设计人员必须对素描、色彩等美术基础拥有清晰明确的认知, 以及充分认识色彩搭配、画面平衡性[2]。

设计游戏角色必须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 把设计人员自己的想象力赋予生活中的真实事物, 这样设计出的游戏角色才能具备现实生活题材和足以供人想象的空间。要想设计出来的角色被广大玩家所接受喜爱, 必须体现出游戏角色独有的个性特征和生命力, 这需要设计者对角色策划的重视[3]。

1、确定游戏的整体主题

游戏的主线是确实在游戏主题设计的基础之上的, 而只有在游戏主线定义明确之后才能针对性的做好游戏角色的动画分配。游戏整体风格的确定需要游戏策划师付出相当大的心血, 毕竟游戏的主题范围非常广泛, 无论是历史故事还是神话传说甚至是基于现代科技或未来科幻都是可以作为游戏设计的主题。而且在游戏设计的过程中还要针对玩家爱好和市场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

2、收集资料, 拟定游戏角色形象

在明确了游戏的整体主题元素之后, 我们还要针对游戏角色来进行分配与设计。之前已经说到设计游戏角色是要依托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或事物, 所以在初步确定了游戏角色后我们需要进一步的收集材料, 确定游戏角色的外貌特征和性格, 包括时代背景等元素。在资料充足的背景下, 我们还要对游戏角色的天赋、技能进行设定, 包括设定游戏角色的情感线和使命任务线。

二、三维游戏动画角色的设计元素

1、游戏角色形象的设计

游戏整体的视觉外观效果体现在游戏角色的想象设计方面。不管角色是否重要, 都需要设计师付出相当大的心血, 这样才能使整个游戏的画面显得协调而又真实。在游戏构思之初, 要重点对针对收集的资料对游戏角色的外观进行构思。比如以中国古风为背景的游戏中对女性游戏角色的外形设计需要考虑到服饰、头饰等外形因素, 从而进行进一步的细致雕琢。中国古代女性角色的特点是温柔大气, 必须把这一特点充分的展示出来。把女子形象充分的表达出来并适当的具体化可以满足玩家的视觉、心理双重需求。

2、游戏角色技能的设计

网络游戏之所以能风行与全世界, 主要是因为在游戏中给玩家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游戏世界中可以冲破真实世界的舒服, 享受真实世界中梦寐以求却无法拥有的高难度动作和玄幻技能。在游戏世界中经历体验前所未有的冒险之旅, 体验战斗过程中的快感和刺激。而游戏玩家的这些需求是通过游戏设计师根据现实生活中收集的题材与各种类型资料为基础对游戏角色进行相应的技能特长设计, 游戏角色的技能是在大量的生活元素基础之上设计出来的。比如要设计一种蜘蛛类的魔兽形象, 在想象蜘蛛凶恶形象的同时必须收集一些蜘蛛的生活习性和弱点, 诸如产卵、织网、毒素等等, 这些都可以在游戏中成为蜘蛛的攻击手段。这些都是三维游戏所必须的设计来源, 也是游戏必须的设计元素。

3、游戏角色造型的设计

在游戏造型的设计过程中, 绝大多数是以真实的人物、动物、景物为基础元素进行设计的, 无中生有空想出的事物会给人以违和感, 与游戏背景和自热景观相悖, 当然在设计难度上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也因此游戏设计师通常使用以收集到的大量资料为基础设计游戏角色的造型这种方法。比如, 在游戏背景中需要出现机器人的造型,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以一个真实的人物作为模型进行3D数字化模拟, 适当的加工使其形象金属化, 将其头部改装或替换, 针对其体型粗重化, 例如变形金刚等。还有一些比较复杂的游戏角色设计, 都是以现实生活元素为基础进行的, 比如西方的巨龙形象就是以蜥蜴的身体和蝙蝠的翅膀组合而成, 西方的天使是以人类的身体和鸟类翅膀组合而成, 西方地狱恶魔的形象是以人类畸形的身体、狮虎的爪子以及牛的犄角组合成的, 而我们东方神话故事中的龙也是以不同动物的身体部分组建成的。这些都是基于真实素材设计的。

4、游戏角色整体平衡性的设计

相对于游戏的整体过程来说, 游戏的平衡性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 要想让游戏鲜明, 让玩家在游戏的过程中兴致逐渐递增, 游戏的整体平衡都是至关重要的。而设计游戏平衡基本上都是以现实生活规律为基础进行设计的, 包括人物性别、坐骑、武器、技能以及游戏场景等平衡。

三、结语

总而言之, 三维游戏动画的角色在设计上都是以现实生活的基本元素为依托来进行设计, 根据生活中存在的事物或是书籍上所记述的东西对游戏角色进行造型上和技能上进行设计。游戏角色的造型是对游戏玩家视觉上的第一冲击, 也是建立第一印象的重中之重, 只有游戏角色具备一定的吸引力, 例如个性化和外形美观, 才能引起玩家参与游戏的兴致, 从而对玩家造成吸引。所以对游戏中的动画角色进行设计, 是游戏能否风行的一项重要因素。

摘要:在网络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网络游戏随之风靡全世界, 我国亦随着潮流飞速发展游戏设计和三维动画。现今, 网络游戏产品日益增多, 人们对网络游戏的热情也是日益疯涨, 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认可、参与到网络游戏中来。但是, 在游戏经验日益丰满的同时, 人们对网络游戏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 人们渴望在网络游戏中体验到更多更真实的刺激感和新鲜感。网络游戏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元素是游戏角色的设计, 玩家对游戏角色的个性化和独特化要求越来越高。也因此, 要想达到游戏的目的, 必须对三维游戏中的角色进行更精心的设计和策划。

关键词:三维游戏,游戏角色,设计元素

参考文献

[1] 徐杰, 徐颖超.我国三维游戏动画角色设计初探[J].福建论坛 (社科教育版) , 2009, 12.

[2] 杨晓军.角色动画造型设计[M].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7:49~76.

标志设计研究范文第3篇

1、资源空间的浪费

在旧建筑的空间布置上, 一些设计还在利用初始的空间布局, 这就造成了空间功能在丰富性上的局限。缺乏公共活动空间。破损或功能无法满足现状需求而遭受到闲置, 造成极大的空间资源浪费现象。

2、修缮缺乏创新

国内在对待旧建筑的改造方面, 一直在利用最简单的方式进行修缮。创新方面也乏善可陈, 原有的空间和功能形式也只是尽可能的保留, 尽量在其破旧乃至损坏的材质上进行复位修缮;对老化部件进行替换等。当然了, 好处就是节约了资金和修缮周期的投入比, 但从长远来看, 这种简单修补只能应对旧建筑当下所产生的问题, 不能让旧建筑在根本上焕发出新的活力, 有点得不偿失。

3、形式改造不足

旧建筑的改造是一种本质上节约方式, 改造的成本一般不高, 通常情况下希望最大程度的改变旧建筑的表面效果, 故而在设计中容易只追求视觉效果而忽略时效性和质量, 容易造成改造形式上的浪费, 产生一种为“用”而改的形式改装。这种改造设计容易忽略最根本的旧建筑改造需求, 忽略其在设计上最实质性的“内容”改造, 只为低造价完成任务, 实则对旧建筑的改造产生了一种更为毁灭性的打击。

二、旧建筑改造遵循的原则

通常情况下, 旧建筑的改造, 是在原有载体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造和开发, 从而营造富有特色的整体环境。那么就旧建筑改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大概列了一下。

1、局部与整体的兼顾

局部和整体一直是一对息息相关组合, 在旧建筑改造上就体现了这一论证。从局部上来看, 我们要保证每一个单体都有其固有的功能性, 所以在旧建筑改造中功能的合理性发挥就成了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也包括, 个体性旧建筑改造和群落性旧建筑改造, 我们在改造过程中都应该注意其功能的完善性。

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也表现在空间组合和建筑风格上。通过对旧建筑整体外观材料, 比如形式、色彩等方面的协调改进, 将对改造效果起到一个整体的促进作用。

2、历史与现代的交织

旧建筑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具有其独特的继承性, 它往往是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符号延续下来的。可以说是城市发展和变迁过程中最重要的物质载体。故而我们更应在其文化的本质性体现上给予尊重。而这种城市新陈代谢的进程, 放在悠长的历史中, 往往只有瞬息。这种承载着时代印记的建筑, 在岁月的更替中如何更好的停留, 不仅仅是建筑行业的一个选题, 更关乎着整个城市的生命延续和文化重生。

三、新旧元素的共生

通过对旧建筑的改造, 而赋予其新的功能, 从而达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不仅令旧建筑重新焕发出应有的生机, 同时也获得了城市脉络的传承, 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从而实现了整个城市生态的更新。

建筑空间中旧元素不是简单的拿来、摈弃, 更重要的是将建筑空间本体通过转换继续生长。由于原有建筑空间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脚步, 故而在空间功能和形式上的转换更能适应多元的使用需求, 这正是旧建筑在空间上相互渗透、交织、融合的体现。

我们都知道, 旧建筑的改造的目的, 除了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贴近现有生活, 更加具有一种沉淀后的美的变化。尤其是在功能上得到一次涅槃后的重生。为了使改造后的旧建筑更加适应时代的临近感, 它在空间性当中的改造就变得与功能的实用性休戚相关。为了这种转换能顺理成章的进行下去, 在其原有的旧化空间基础之上, 形态与功能也是随之转变的, 有效的重新建构了新生空间中的序列。

在满足人们行为物质活动基础之上的需要, 旧建筑在改造后, 其空间的形态特征和视觉发展方面容易对人们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积极影响主要也体现在空间功能性的转变方面, 这是一种新生事物与老旧事物的碰撞, 更是一种化学裂变式的融合和创造。这个过程无疑是向着人们所期待的好的方面转化。

四、寻求多元化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过程本质上就是一次摈弃和发扬的过程, 这也是其多样性展示的有力体现, 而旧建筑的改造过程就是一次对摈弃和发扬最完整的诠释。随着对旧建筑改造过程的深入调查, 体会就越发深刻。对旧建筑改造的传统方式和设计思想正在悄悄的发生变革。旧建筑改造不仅仅只是为了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的进程, 它更是一次城市文化软实力最有利的领衔者, 是城市名片最权威的代表, 由此, 旧建筑改造你的多元化发展就变得极其伟岸。

五、小结

旧建筑并不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抹糟糠, 她是哺育城市健康发展的有效动力。这种动力正体现在文化、精神的继承上面, 有了这种继承, 城市化发展即便再快, 也有其根的牵扯, 这在无形中减免了更多的错误。这也是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礼赞。随着现代建筑日新月异的发展, 旧建筑的存在就显的越发珍贵, 这种良性的改造, 恰恰更能发挥出旧建筑在精神文化建设中新的风采, 让我们的旧建筑改造变的更精彩吧!

摘要:旧建筑改造, 一直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常常被提起的问题。在这种城市化发展的可持续进程中, 设计师能在旧建筑的基础上, 赋予其新的生命活力, 是至关重要的。毕竟旧建筑那老旧的外观和冗陈的功能, 再也适应不了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了。那么如何在保留老建筑文化底蕴的同时又能令其换发新容就成为了旧建筑改造的关键, 这也是本文想要加以佐证的。

关键词:建筑,改造设计,研究

参考文献

[1] 庄简狄, 旧工业建筑再利用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5:1-2.

[2] 王建国等.后工业时代产业建筑遗产保护更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8:16-17、21-24.

[3] Tagil.Charter for the Industrial[M].Hertiage, 2003:15-16.

[4] 周挺、张兴国.德国多特蒙德凤凰旧工业区空间转型[J].北京:建筑学报, 2012.1:40-43.

标志设计研究范文第4篇

一、室内设计创新的概念和特征

室内设计的主要用途是让居住的人更加舒适, 获得较好的审美体验, 满足其生活中美的感受, 因此设计创新是为居住者服务的。因此室内设计创新的立足点是以人为本。现代人在选择室内风格时不仅要满足基本的居住需求, 更要符合感官审美, 彰显自己的文化风格。在现在这种全球讲求创新的时代, 室内设计的创新能够帮助人类改变居住环境, 让居住者获得更加和谐、温馨的居住体验。室内设计创新的特征就是重视人的精神体验, 在设计居室的过程中拥有创新点, 达到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大的平衡。在把握创新原则的前提下, 设计出的居室要体现出现代气息或者民族气息, 还要考虑到不同地域和文化的需求习惯, 这样才是符合民族发展和人类居住习惯的好的室内设计作品[2]。

在室内设计中, 可以充分利用现在科技和设计技术, 突破原有的设计框架, 从思维束缚中挣脱出来, 深入思考研究, 吸收不同类型的设计作品, 融合设计出属于自己的创新设计, 制造出符合现代居住者需求的优秀室内设计作品。

二、室内设计创新的要点

1、要追求以人为本

室内设计的需求就是满足居住者的审美居住体验, 因此说室内设计必须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指的是必须在设计细节中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 不能过分追求创新而设计出反人类体验的室内细节。设计者应该聚焦于人类需求, 思考应该提供怎样的居住功能。现代人类生活节奏较快, 因此居室应该承载着为人们解压和消除痛苦的功能, 创新设计的室内建筑也应该达到人与居室的和谐, 让人类能够在居室内产生舒适体验, 追求个性化的生活。其次, 室内设计应该体现设计者的精神向往, 可以通过室内装饰的创新、室内结构的创新以及新旧装饰的和谐等多种方面体现出来。

2、合理分配室内空间

在室内设计中, 室内空间的分配最能够体现创新, 怎样才能让室内空间显得更大而收纳功能更加完善, 这是设计者在进行创新中应该思考的问题。在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居室的基本功能, 协调好各部分空间, 将居住需求创新设计, 科学的分配空间大小。设计者创新设计居室的过程中, 可以利用空间的强弱对比, 大小分配以及各个空间的衔接关系来达到室内设计的创新, 进一步细化空间分配, 提高室内空间的利用率, 创新空间尺度。例如在设计中, 可以考虑室内居室的开放性和封闭性, 将私密的空间设计的更加封闭而将公共空间设计的更加开放, 对于私密的空间可以利用实体环绕的方式分隔空间, 隔离视觉和听觉。而在设计开放性空间时就可以通过居室与居室的衔接来过度空间, 通过借景和融合的方式让空间看起来更大。

3、注重科学和环保

以人为本的创新要考虑科学和环保, 使用绿植装饰室内设计也能够让居住者耳目一新。绿植不仅具有观赏价值, 更能够清新空气, 具有环保作用。室内设计过程中, 绿植的选择和摆放也非常有讲究。客厅适合摆放色彩艳丽, 形状较大的植物, 通过错落有致的摆放可以达到延伸空间的作用, 而且将植物摆放在窗口, 能够给居住者带来温暖的体验。而客厅适合摆放淡雅、素净的植物, 让人放松压力, 缓解紧情绪。总之在室内设计创新中, 设计者应该考虑到一切要素, 科学构建设计方案, 更要注重环保, 注重居住者体验。

4、崇尚自然与简洁

室内设计简洁自然是现在设计的一个趋势, 在设计创新过程中要摒弃浮夸表面的东西, 努力让居室设计的简洁有内涵。从设计审美方面来看, 追求自然大方的设计是创新的一种标准, 因此这种简洁自然的风格也同样适用于室内设计, 与此同时简洁自然也顺应了现在倡导的低碳节能的生活方式。其次, 通过简洁设计表达出来的创新设计, 也更容易让人们接受和乐于欣赏, 过于复杂的设计, 会让人容易产生厌倦感, 影响居住体验。

三、总结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脚步越来越快, 在设计方面的创新也呈现出中心结合的创新发展趋势, 出现了不少鲜明设计风格的室内设计作品。但是大多数室内设计仍旧是中西样式照搬照抄, 胡乱拼凑, 没有形成系统的室内设计创新研究。如何在室内设计上大步创新, 是每一个设计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我们应该在保持自我风格的基础上, 吸收创造, 提高自身审美, 形成新的设计灵感, 获得创新。相信在不远的未来, 我国室内设计方面得创新也能够大放异彩。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居住环境也有了更加高层次的要求, 人们不仅仅满足于房屋的居住功能, 还要求房间舒适宜人, 设计符合自己的审美需求, 在设计上应该有创新点, 让人住着更加心旷神怡。而设计最需要的就是创新, 没有创新就很难设计出优秀的室内作品, 因此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 把握创新才能获得进步, 本文对室内设计创新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来探索实际设计过程中的操作性。

关键词:室内设计,创新,研究

参考文献

[1] 兰柳.当代室内设计创新研究——评《室内设计资料集 (2) 》[J].新闻与写作, 2016, (07) :123.

标志设计研究范文第5篇

中国茶产品始终演绎着自己的文化特色, 将天文星象学融入到茶具产品设计中, 这将大大凸显产品的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情, 不仅可以使国内的消费者产生亲切感, 也符合当今中国文化在国际上快速传播的主流趋势。在国际上,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饮茶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由此看来, 本产品的设计理念符合“中国产品国际化”的需求, 因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一、茶具设计的发展历史

1、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漫长历史中, 有很长的饮茶文化的记录, 久到已经无法准确地具体到什么年代, 什么时期了, 但大致的时间段还是可以查到的。并且也可以找到充足的证据来表明, 在世界上很多地方的饮茶习惯确实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因此, 很多人就认为中国人是饮茶文化的首创者。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饮茶习惯与种植茶叶的经验都是从中国直接或间接地传过去的。

在我国, 对于茶叶的原产地究竟在哪里, 就有数种说法, 有不少人认为在云南地区, 也有学者在仔细研究和考察后认定并断言, 茶叶的原产地是在西双版纳。在最早的文字记载中我们可以查到, 人工栽培茶树是始于西汉时期的蒙山茶。在《四川通志》中有记载。

2、我国茶具的发展历程

“饮茶必有器”, 茶具在茶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茶具的发展中蕴藏中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的深厚积淀。

唐代时文人雅士增多, 饮茶之风盛行, 茶具就成为饮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茶具设计也进入鼎盛时期。 (如图1-1)

宋人饮茶的方法, 不管是前期的煎茶法, 点茶法共存, 还是后期以点茶法为主, 其方法都来源于唐代, 所以, 饮茶器具与唐代相比大体相同。只是煎茶的器具, 已逐渐为点茶的瓶所取代。 (如图1-2)

不论是从饮茶的方法或是使用的茶具,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元代是上承唐、宋, 下启明、清的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在当时更多是采用沸水直接冲泡散茶, 也有采用点茶法饮茶的记载。 (如图1-3)

明代具有创新的茶具当推小茶壶, 有改进的是茶盏, 都是由陶或瓷烧制而成。 (如图1-4)

自清代开始, 四川的竹编茶具、福州的脱胎漆茶具、海南的生物 (如椰子、贝壳等) 茶具也开始出现, 极具特色, 最终使清代茶具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形成了这一时期茶具新的重要特色。 (如图1-5)

二、北斗七星与云纹在茶具设计中的应用

1、素材选择

设计素材选择了云纹与北斗七星, 不仅可以展现中国特色, 又具有现代感。

1) 云纹

云纹是我国古代装饰纹样中最为典型的一种, 广泛装饰在器具, 雕刻, 建筑, 印染及各种手工艺品上, 云纹的形态各异, 有很抽象并且规则的几何图形, 也有生动有趣的自然图形。古代由于人们进行长期的耕作实践和采集工作, 对于天气变化确定一年收成产生敬畏之感。因此使云成为人们所敬仰的标志。

2) 北斗七星

在中国文化中, 对于满天星辰的崇拜已久, 在道教形成之前就有记载, 儒教的礼制中也强调对于星辰的祭拜。

北斗星根据季节变化和夜晚不同的时间, 在天空中变化方位。古人根据北斗星初昏时斗柄指向的方向来决定季节变化。当斗柄指向东方, 天下为春;斗柄指向南方, 皆夏;斗柄指向西方, 皆秋;斗柄指向北方, 皆冬。

3) 茶具与天圆地方的联系

饮茶是一种具有修身养性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讲究心平气和, 置俗世于外, 与天地相通, 与万物相融。茶具是饮茶的关键, 一杯好茶, 其味道与色泽和饮茶的器具具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古至今就有天圆地方的说法, 这种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 “天圆地方”是古代科学对宇宙的认识。而天圆地方的本质来源, 是起源于先天八卦中所推演出的天地运行图, 就是:天圆地方图。

4) 本课题研究创新点

选题:北斗七星与云纹在茶具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设计思想:今日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人们生活, 健康。未来我们的环境如何, 不可而知,

但希望未来的云还是那么白, 星空依旧灿烂。

设计框架:茶壶——“云间”——{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茶杯——“云望”——{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茶盘——“云渡”——{青山新雨后, 燕过飞云渡}

灯具——“云蒸”——{烟拂云梢留淡白, 云蒸山腹出深青}

设计内涵:云间:暂且把所有繁杂的琐事搁置一旁, 最终归于一个“家”, 在云间。

云望:将人比作林中鸟, 在云间眺望远方。

云渡:佛教中常讲“渡”, 是连接此岸与彼岸的过程, 更把人生理解为渡的过程。将“云渡”的概念用在茶盘的设计上, 以盘为居, 意在表达品茶的一种修行。

云蒸:利用灯光营造出若隐若现的感觉。

北斗七星:天权, 天枢, 天玑, 天璇, 开阳, 玉衡, 瑶光设计构思:1) 采用透明亚克力与玻璃材质的结合;借助灯光的效果, 产生柔和的美感。

2) 适当结合简单的几何元素;加入古代陶器传统纹样, 云气纹, 进行点缀。

三、毕业设计方案

1、前期方案筛选及选择

设计构思:通过对于茶具设计的深入研究, 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运用到茶具设计当中。

方案一:偷得浮生半日闲——在忙碌之际偷得浮生半日闲, 闲趣雅事。

方案二:枯藤, 老树, 昏鸦——利用水墨画的效果与江南小景的感觉结合。

方案三:结庐在人境 (云系列) ——云间, 云望, 云蒸, 云渡。

确定方案: (1) 云形灯具 (2) 北斗七星茶盘 (3) 几何茶具设计

2、产品设计草图绘制

灯具——“云蒸”——{烟拂云梢留淡白, 云蒸山腹出深青} (如图3-2, 图3-7)

茶杯——“云望”——{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如图3-1, 图3-5)

茶盘——“云渡”——{青山新雨后, 燕过飞云渡} (如图3-3, 图3-4, 图3-6)

茶壶——“云间”——{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如图3-8)

3、效果图

4、制作过程展示

四、总结

从造型上讲, 这套茶具设计融合了星辰和云纹的意象与形态, 设计出一款富有浓厚的中国文化底蕴与内涵的产品。本产品将中国文化与茶具产品设计紧密的结合, 推陈出新, 取其精华, 让中国产品重新演绎自己的文化特色。

从材质上讲, 运用亚克力的透光效果与木头的天然质感, 营造出独特的淡雅氛围。

总体来说, 这款产品将民族特色与现代设计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对茶具产品设计进行了创新与突破。

指导教师:杨艺 (讲师)

摘要:俗话说“饮茶必有器”, 茶具设计的发展历史蕴藏着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深厚积淀, 绽放着别样的光彩。茶具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 本课题以星象与云纹纹饰为立足点, 以服务于现代设计为应用角度, 设计符合现代审美与要求的茶具产品。中国在天文星象研究的领域中拥有悠远的历史。在古代, 北斗七星就是人们在夜空中的指路明灯。4000年前中国的古书《鹖冠子》中曾记载以黄昏时观察北斗七星的位置来判断四季, 史称“观象授时”。另外, 云纹纹样在设计中应用广泛, 是中国古代的吉祥图案, 象征着万事如意, 节节高升。古代人们在进行耕作和采集工作中, 根据天气变化确定作物收成。因此, 云纹成为人们代代敬仰的符号。

关键词:天文学,茶具设计,北斗七星,云纹纹样

参考文献

[1] 说文解字[M].许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 (100年) 到安帝建光元年 (121年) .

[2] 唐诗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2009.

[3] 山家清供[M].林洪.万历三十五年抄本.1597.

[4] 韩非子[M].韩非.BC471到BC221.

标志设计研究范文第6篇

【摘要】图腾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了不断的融合与发展。现代招贴设计属于新型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一种招贴广告模式。本文对现代招贴设计中的图腾文化展开研究,简要概述了图腾文化,分析了图腾文化融入现代招贴设计中的意义,并阐述其具体应用与发展,旨在促进现代招贴设计产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现代招贴设计;图腾文化;艺术形式

招贴设计是指张贴在墙上、柱子上的广告,随着印刷术和招贴广告艺术的发展,现代招贴设计被人们以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招贴技术实现了与西方艺术的融合,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图腾文化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将图腾文化融入现代招贴设计中是一种创新的表现形式。本文对此展开研究,将图腾文化元素应用于现代招贴设计中,以期形成最具中国特色的招贴文化。

一、图腾文化的概述

图腾是人类祖先保护神的一种象征,属于一种文化现象。图腾的出现基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和祖先对自然的认识,祖先探求社会万物的起源,认为每个氏族的起源与一种特定的物种相关,这类物种可以是植物、动物或是自然现象,进而产生了氏族的图腾,氏族将其作为本族的标志,形成图腾的文化观念。图腾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美学意义。中国的文化艺术起源于祖先对生活的理解,并将自身的理解用符号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符号体现了他们的思想,表达了祖先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原始图腾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产生,并以其夸张的形式反映祖先的一种精神寄托。图腾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自然的文化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图腾文化融入了多样的自然体验并形成了独特的思维,在艺术形象中,图腾文化最富特色的认识美和表达美向世人展现了一种特殊的意境。图腾文化是祖先们对自然和生命的解读,在社会不断变化和發展的过程中,人们可以从图腾文化中发现艺术特征,并将其中的艺术特征加以整合应用,形成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原始的图腾文化对现代人了解民族历史、民族艺术等内容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当今社会,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需要强化对图腾文化的研究,报以尊重的态度面对图腾文化,从中发现图腾文化的艺术价值。

二、图腾文化融入现代招贴设计中的意义

随着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文化艺术交流日趋频繁,中国现代化设计在全球化思潮的影响下,表现出了强烈的西方视觉色彩,中国传统的视觉特色相对匮乏,进而失去了自身的艺术特点。招贴设计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将图形作为信息载体的艺术,其不仅传播了信息还展现出了设计的美感,是一种充满文化气息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日常生活中招贴设计的应用范围极广,它无需过多的文字描述即可让受众群体了解图形中所要表达的内容,现代招贴设计以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受到设计领域的高度重视。艺术设计只有不断追求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占据主动地位。现代招贴设计为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在传统艺术文化中找寻灵感,延续艺术的生命力。图腾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设计界的广泛关注,图腾在现代化的设计中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并且能够充分体现出设计所要表达的内容。现代招贴艺术需要立足于本民族的艺术文化,在设计中巧妙融入图腾文化,努力发现图腾文化中有助于设计语言的内容,进而促使现代招贴设计朝民族化的方向发展。为促进现代招贴设计与图腾文化的完美融合,需要厘清二者的关系,选用图腾文化的同时注重现代招贴设计的创新发展,有效应用图腾文化中的艺术符号,使得图腾文化发挥出最大的艺术价值,体现其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重要意义,达到促进现代招贴设计全面发展目的,并且促使中国的现代招贴设计走向全世界。

三、图腾文化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图腾文化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也是设计师的重要灵感来源。通过深入了解图腾文化,将其巧妙地应用于现代招贴设计中,拉近与受众群体的距离。融入图腾文化的现代招贴设计体现出了设计的民族性,展现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众多设计作品中具有独特的气质,提升了现代招贴设计的核心竞争力。现代招贴设计通常提取图腾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利用平面设计的构成方法进行处理,设计成果不仅需要充分展现图腾文化的含义还要突出时代的特征。龙是我国图腾文化中特有的艺术创造,在悠久的历史中,龙以其深奥的寓意和完美的造型深受人们喜爱。在现代招贴设计中融入龙的图腾元素,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标志,体现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特色。图腾文化与现代招贴设计的有机结合不仅提高了设计的质量,还衬托了设计主体的核心文化。凤凰是中国图腾文化中的重要组成元素,是四大神灵之一,凤凰具备多种动物的特征,并以其高雅秀丽的形象受到社会大众的推崇。凤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展现了勇气、韧性精神,凤凰这一图腾符号应用于现代招贴设计中体现了对用户的尊重。在设计现代招贴的过程中,可以在凤凰图腾的周边融入祥云等图案,展现出美好的预兆,以此表达现代招贴的祝愿。虎也是图腾文化中的艺术形象,在现代招贴设计中对虎这一图腾元素的应用十分广泛,其展现了招贴设计的内涵,暗示了独有的精神面貌。将图腾文化与现代招贴设计的理念融合起来,不仅体现了设计作品的亲和力还展示了作品的文化气息。现代招贴设计师在体会图腾文化的内在精神后,吸收其精华并应用于现代招贴设计中,丰富我国现代平面设计的文化内涵。

图腾文化承载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史,是人们的精神寄托,不同的图腾形象展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在当今社会,图腾文化中的元素被设计师所利用和推崇,并将图腾文化中的传统形象不断创新。现代招贴广告出现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社会广告缺乏个性和特征,进而阻碍了招贴设计的发展。图腾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产物,其能有效反映民族的特点,将其应用于现代招贴设计中,有利于宣传民族品牌,促进现代招贴设计产业的长远发展。为促使现代招贴设计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要求设计师们深入学习中国图腾文化,了解每个图腾符号的特点,并全面展示图腾元素代表的寓意和精神。现代招贴设计师应该重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基于传统做好平面设计,在主题、排版、色彩等方面做好现代招贴设计的准备工作,有效展现图腾文化中各个艺术形象的特色,达到良好的招贴宣传效果。通过图腾文化与现代招贴设计的巧妙融合,挖掘出图腾文化与设计产业的共性,展现现代招贴设计的内涵,并利用传统文化的感染力达到宣传的作用。通过现代招贴设计进行与图腾文化相关的设计大赛,促使更多人了解图腾文化,促进中华民族图腾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结语

图腾文化在现代招贴设计中不仅具有文化传承的意义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图腾文化作为祖先探求社会万物的起源,应该受到当代人的继承和发扬。将图腾文化巧妙地融入现代招贴设计中有利于提高设计作品的生命力,展现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大众应该强化对图腾文化的重视,有效应用图腾文化中的艺术符号,不断创新和完善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推动现代招贴设计产业的全面发展,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招贴设计推向国际的舞台。

参考文献:

[1]汪丽红,张国斌.祥禽瑞兽图像在平面招贴设计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9).

[2]黄信初,明兰.包装设计中图腾文化的多元化表现与设计应用[J].包装工程,2011(12).

[3]吕锋.图腾文化对现代标志设计的影响与作用[J].包装世界,2010(5).

上一篇:财务经理转正总结范文下一篇:开场白演讲稿范文